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合集12篇

时间:2023-08-07 09:25:07

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

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篇1

一、设置疑点引发思考的导入

孔子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运用此法必须做到:一是巧妙设疑。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从新的角度巧妙设问。 二是以疑激思,善问善导。设疑质疑还只是激疑导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得到启动并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些提问的技巧,并善于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运用情感共鸣创造情感氛围的导入

白居易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果在课的起始时,教师能用情意盎然的语言创设某种具体生动的情境,则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激动的情绪,达到渲染气氛的目的,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同课文内容产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有时,我们的语文老师认为创设情境,既浪费时间,又使课堂秩序零乱,殊不知,教师匠心独运的构思,情境的巧妙设计,可使教学内容在和学生“零距离”的交流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升华。因而教师要适时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学内容在文中的景、感知的情里得到升华。

而能有效地营造课堂气氛的手段,莫过于影视片段、经典音乐、流行歌曲、精美图片了。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和普遍应用的今天,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创设特定情境,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当然,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除运用幻灯、音响、录像表演等教育手段,还可通过讲述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情中悟理、情景交融,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当然,教师生动、形象、鲜明、富有真情实感的语言、动作、神态,也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不可缺少的剂。

三、利用成语、故事、诗词名句激发学习兴趣的导入

在新课开始之前,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成语、故事、诗词名句,进行导入,借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使之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转入新知识的学习。

在课堂上提到课外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课堂中教师如能根据学生这一特点,以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种和课文有关的奇闻逸事往往会使学生兴致勃勃的进入学习状态。如在讲授《古代寓言二则》时,让学生讲自己最喜欢的寓言故事。这样一来,学生的精神儿来了,读起书来声音异常响亮。

中国是诗的国度,常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诗歌。由于长期受诗歌的熏陶,读诗背诗成为一些中学生兴趣的集聚点。用诗歌导入,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以让学生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春眠不觉晓”,“春色满园关不住”等诗句。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诗句,又让学生进入了五彩绚丽、生机勃勃的春天意境,真是一举两得。

四、新旧对比,以旧带新的导入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在每堂课开始时,教师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这种以以旧引新的导入方法,引导孩子从已知扩充到未知,从旧知进入新知,顺理成章,贴近自然,无疑是最有效的。

五、切合教学内容,采用不同表情和语调的导入

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篇2

1 “读、思、议、导”结合法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例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主动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大灰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童话故事和故事集纷纷在同学们中传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2 “读、写”结合法

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篇3

一、提高学习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关键是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同时,多利用形象直观的图、文、音频、视频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基础知识是学习任何一门课程的基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基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文体知识和文学常识几个方面。

在字方面,要注意字音和字形,归纳汉语拼音的规则,整理常用的易错字及形近字、同音字之间的区别等。在词方面,要掌握词的本义、语境义,注意区分近义词、反义词之间的区别,并结合文中的语境去理解,同时也要整理、积累常用的易错词并分类。在句方面,要注意语法、标点、修辞等内容,熟练掌握短语、单句、复句、标点符号的用法、常见的修辞手法等。在文体知识方面,要注意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内容,掌握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等知识要点,掌握说明文的对象特征、说明条理和说明方法等知识要点,掌握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等知识要点,掌握应用文的常见格式等知识要点。在文学知识方面,要注意小说、诗歌、散文等基本常识,熟悉名篇中的主要内容、作家简介等知识要点。

教师和学生要重视这几方面基础知识的积累。教师在教W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去梳理相关知识,并能理解运用,再遇到相关内容时,学生仅需简单回忆即可处理。

三、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综合能力也可称为语文素质,即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它是学生在后天的学习过程培养形成的,主要包括语言素养、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是检验学生语文水平的一个基本标准,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对现代文和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等。针对新课标中关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笔者认为这是对“语文能力”的要求。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计算机、互联网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走进教学活动中,其教学手段、方法、观念、形式等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使语文教学更加多样化。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大程度上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多媒体的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使学生感受更加深刻,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可以更大程度地感受语文教学的情境,不但兴趣浓厚,而且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效率自然也会提高。但是,语文教学不能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也不能取代传统教学成为唯一手段。

五、注重教学与学习方法

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篇4

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在《英语教学大纲》中有这样的要求“按照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学生必须要吸收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对英语阅读教学也作了这样的阐述:朗读英文诗词、报刊资料等能理解大意;根据文章上下文情景、句子结构等猜测生字或词组意思;分析重点句子的结构,理顺事情发生经过、人物行为,并预测情节发展的可能性;用工具书、网络等资源提取筛选重要信息,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策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引领学生获取英语知识,提高学生英语素养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仅与大家共勉: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说,兴趣爱好远比智力技能能促进学生的勤奋学习,它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因为只有“love what you do”,才能做到“get what you love”。著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有效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前提的。”英国的教育家洛克也说:“教师的最大技巧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时,我常常采取这样的措施:

1.运用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每当遇到那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时,我常常给学生展示一些和文章内容有关的图片,介绍文章中的关键人物与重点词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时在介绍过程中故意留一些悬念,让学生自己到文章中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就会在兴趣的驱使下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例如,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教材“Does the title arouse your interest when you read it?What information can you get from the title?”等内容时,我就给学生展示了很多与之有关的图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运用谈话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在阅读之前,我常常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现有知识和他们讨论与文章有关的内容,同时讲述文章中的关键人物与重点词语。这样学生就会对文章内容有了大体了解,为了真正弄懂文章意思,他们就会主动积极地阅读文本。

二、加强阅读方法指导

英语教学中有这样的要求: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应该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让学生掌握有效地英语阅读方法,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成了我们英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可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英语教学却不够理想,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不够高。因此,在学习牛津版高中英语教材时,我常常采取这样的措施:

1.加强略读方法指导。这样的方法是通过快速浏览文章内容来把握文章的主旨与大意,了解课文的结构与问题指向,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为了让学生掌握略读方法,我常常这样引导学生:读文章时要一口气读完,不要纠缠不重要的细节,特别是一些人名、数字、地名等可以一眼带过;在阅读过程中,要以重点词语为重点,捕捉文章的关键词句,快速地浏览全文。

2.加强细读方法指导。一般的,文中作者观点描述不够直接,而是需要我们读者细细阅读来推测其中含义。因此,在学习牛津版高中英语教材时,我这样引导学生:细读并不是慢读,要求必须精确理解文章内容;运用注、圈、查、猜、思、疑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缜密分析,由表及里地挖掘文章隐藏的信息。

三、开展英语课外阅读

英语课外阅读是新课改下的一个全新话题,可是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很少听到学生阅读的声音,教师往往注重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与阅读分析能力。因此在学习牛津版高中英语教材时,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1.指导学生阅读英语书籍。只有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才能让学生真正运用知识,才能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增长他们的英语才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指导学生阅读《学英语》《英语辅导报》《学生双语报》以及英语杂志、英语小说、英语说明书等。

2.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除了让学生阅读英语报纸、杂志外,我还常常指导学生怎样利用网络资源浏览网上的英语信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惑与见解。

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目标之一,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主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孩子的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篇5

专业英语和通用英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着显著的差异。专业英语教学是为实际工作服务的。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专业英语主要涉及专业词汇的教学、常见句子结构的分析、句子翻译等方面。针对这些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记忆专业英语词汇的能力

专业英语词汇是学好专业英语的必备条件。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记忆专业词汇的能力。笔者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1.教会学生正确拼读单词

笔者在教学中首先教会学生正确拼读音标,学会音节的划分,然后在单词学习中让学生反复拼读直到熟练划分音节并能够正确拼读。

2.注重单词构词法特点的讲解

笔者在单词教学中注重给学生讲解常见词汇的前缀、后缀、专业英语词汇常见的构词法(合成、转化和派生)等。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记忆英语词汇

笔者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让学生反复拼读单词、填词游戏、图片讲解、词汇练习、分组比赛、单词造句、默写等方式记忆专业词汇。

三、通过分析讲解,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

1.分析并讲解专业英语常见语法现象

专业英语句子特点是L句多、句子结构复杂。常用句型中通常会涉及形式主语、定语从句、不定式短语、非谓语动词(动名词或分词)、被动语态等语法。学生掌握了这些语法的应用,就能正确地分析句子。笔者在教学中主要针对这些语法问题进行分析讲解。

2.分析句子种类及构成特点

在掌握了专业英语所涉及的基本语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句子的种类,并根据句子特点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和短语动词等成分。简单句的主谓成分比较容易理解,而长句通常会涉及并列句和复合句,复合句中最常用的是定语从句。长句的主语通常由几个并列的名称或名词性短语构成。谓语则一般由几个并列的谓语动词构成。短语动词则常包括介词短语、分词短语、动名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和形容词短语。分词和介词短语通常紧跟在名词后面,动名词短语常常充当主语和宾语。

3.及时纠正学生在句子结构分析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句子结构分析中,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判断句子的谓语。他们通常会把分词短语和动名词短语当成谓语,不能找出长句中应用最广的定语从句以及从句中的主谓成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短语之间的区别;而专业英语文章中经常会出现由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它通常放置在名词或代词的后面作定语,但如果that在句中不充当成分,一般是同位语从句。这样,在多个句子分析讲解后,多数学生能正确地分析判断句子结构并轻松地理解句子。

四、反复操练,培养学生快速理解和翻译文章的能力

学习专业英语的最终目的是在熟练掌握词汇的基础上理解并翻译所学文章,最终能阅读英文说明书、操作手册等。在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句子结构后,要让学生对句子进行翻译练习,帮助学生分析中英文句子结构的区别,指导他们根据中英文的不同特点进行翻译,及时纠正学生在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并安排学生课后翻译一些相关内容的专业文章或说明书。

五、编设情境对话,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篇6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中学英语教师使用双语教学,他们在工作中常常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运用一种语言时,常常会受到另一种语言干扰,出现语言偏误。教师们也想试图解决这一问题,降低两种语言之间的干扰。就这一问题,我们在河北省部分中学做了一次关于双语使用情况的调查,调查对象是中学英语教师,调查结果如下:在日常工作中,有66%的教师倾向于使用汉语处理事务;另有34%的英语教师则更喜欢使用英语处理事务。在思考教学问题时,45%的教师直接用汉语思考;35%的教师先想好汉语,然后再翻译成英语;只有20%的老师直接使用英语思考。在授课效果方面,27%的教师认为使用纯英语教学效果更好;52%的教师认为使用汉语解释难点效果更好;还有21%的教师认为比较英汉语言异同效果更佳。在使用汉语方面,70%的教师认为他们的汉语表达受到英语的影响,常常偏离汉语规则和习惯。不难看出,教师通常要使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工作,使用过程中,难以做到相得益彰。常理认为,两种事物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互相促进,然而我们的调查结果却表明,两种语言长期混合使用,彼此产生的影响并非都是正面的,相反,使用双语的教师,在运用英语时受到汉语干扰,而在运用汉语时又受到英语干扰。就个人言语而说,英语中带有汉语的影子,汉语中又带有英语的影子,英语既非纯正的英语,汉语也非纯正的汉语。这种现象在英语教师中长期存在,这不仅困扰着教师们,还对英语教学造成一定不利影响。毋庸置疑,作为英语教师,谁都希望提高自身的双语运用能力,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我们认为提高双语运用水平的途径之一是加强双语素养。什么是双语素养?我们把对两种语言的有效操控能力称作“双语素养”。本文针对双语素养展开研究,力求找到中学英语教师双语素养的具体内容和衡量双语素养的标准,为教师提高双语素养提供可参考的目标。

1 双语素养内容

1.1 与双语素养有关的英语内容

英语素养内容包括英语知识、英语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三部分。英语知识有英语语音、词汇和语法三项。语音知识具体包括:字母读音、音标读音、轻重音、不完全爆破、元辅音拼合、音变(元音弱化、音的脱落、同化)、语调、词间连读、节奏等。[1]前两项是最基本的语音知识,其余的是语音运用知识。词汇知识涉及词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三个方面。读音指词的静态读音和词的语流音变,词义指词的基本义、引申义、语境义和新义,还有词的同义、近义、多义和反义。词的用法指词的常规用法,词的灵活用法和词的新用法等。综合起来看,词汇数量庞大,用法多样,中学英语教师应掌握的英语词汇量应当在一到两万之间,这个量约是高中毕业生词汇量(3000~5000个单词)的三到四倍,这样的词汇量一般能够满足教学和科研的要求。语法知识涵盖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词法指词的构成方法,如派生、合成、转化、缩写和简写等。句法指组词成句的方法,分为词语层面和句子层面两块:词语层面有词类的划分,词的语法形态,词的搭配,还有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非谓语形式;句子层面有句法成分,句子类别,从句的使用规则,主谓一致原则,各种句式等。[2]这部分内容是中学英语教师必须掌握的英语知识。

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指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听力方面:能听懂日常交际会话,包括带有一定地方口音的谈话。能听懂关于英语知识和英语教学的讲座和录音。基本能听懂国际新闻、娱乐新闻、采访谈话等广播电视节目。表达方面:能清晰准确地表达个人诉求。就教学内容进行表达时,做到语音语调纯正、语流顺畅、节奏明快、内容准确、条理分明。表达专题性话题时,经过事先准备,基本做到内容正确、前后关联、逻辑合理、不拖泥带水。阅读方面:阅读兴趣广泛,对国际关注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科技问题都应涉猎,做到能抓住文章主旨,领会作者意图、正确把握作者态度。能欣赏现当代文学作品。能读懂有关英语教学的研究文章,从中获得借鉴,推进教学工作。写作方面:能写出基本符合文体特征的文章,做到用词准确妥帖,前后呼应,色彩鲜明;做到句式选用适应文体风格;做到准确选用修辞格。翻译方面:口头翻译做到意思传达准确,词句选用正确,文化传递到位,避免歧义发生。笔头翻译做到突出语言特点,符合语言习惯,传达文化信息。

跨文化交际要求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理解英美文化,能辨别并接受英汉文化差异,努力探求英语语言中的文化渊源,尤其是词汇中的文化内涵,尽力避免习语和习惯搭配中的文化失误。

1.2 与双语素养有关的汉语内容

汉语素养内容包括语音、汉字、词汇、语法和修辞五个方面的知识以及语言运用能力。汉语语音指汉语普通话声母、韵母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声韵母拼合规律,四声调值,语流音变,轻声,儿化,节奏,韵律等。能力要求:掌握汉语普通话声韵调的正确发音,语调自然,表达流畅。汉字内容指汉字的读音、字形、意义。要求掌握汉字的书写笔画、书写顺序,汉字的形体结构类型,汉字形旁的基本含义,常用声旁的读音,常用汉字的标准读音(含常用多音字),形旁和声旁与整字的关系等。词汇内容指词素的音形义,3500个常用词的词形、语音和词义,虚词的语法意义,合成词和派生词的基本构词法,常用成语、俗语的结构和意义,常用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的意义和用法差别等。能力要求:词语运用恰当、准确。语法内容包括词的构成、短语的构成以及句子的构成。词的构成主要指语素的分类及其特点,构词法,词的分类和词的句法功能,语素与汉字的对应关系。短语的构成主要指短语的构成方式以及语义搭配。句子的构成主要指单句的分类及其特点,复句的分类,复句与单句的区别,谓语的构成等。能力要求:掌握汉语词类的语法功能,掌握汉语的句式特点及其使用环境。修辞内容主要有词语锤炼,句式选择、辞格运用及语体风格。能力要求:掌握汉语词语意义的锤炼方法和语音的锤炼方法,掌握汉语句式变换的方法,掌握各种辞格的形式,学会欣赏和运用常用辞格,能够根据语体风格安排词语和句子。[3]

2 双语素养标准

以上讨论了与双语素养相关的英语知识、汉语知识及两种语言的运用能力,下面我们再谈一谈双语素养标准问题。中学英语教师语言素养的最高境界就是灵活自如地驾驭语言,让语言传递出必要的信息,表达出强烈的感情,展现出高度的智慧,释放出诱人的魅力。

2.1 运用双语正确表达的能力

语音正确标准、用词准确简练、语句合乎语法规范和语言习惯是顺利进行交际的第一层级。教师在运用双语时应多加关注中介语的产生情况,利用双语语言知识尽力自我修正语言偏误,注意遵循英语和汉语各自的标准和规则,避免将汉语规则套用在英语上,反之亦然。教师正确地运用双语可以提升自我想象,起到示范作用,能为学生语言学习,特别是英语学习营造有利的环境。

2.2 运用双语准确表达的能力

教师无论是讲解知识,或是指导学生活动,或是评价学生课堂表现,或是评判学生作业,一定要做到双语运用准确,切合语言使用的环境和目的。指导性话语切忌含含糊糊,模棱两可,万不可使学生不知教师所云。评价性话语应尽力使用客观准确、明白易懂的言语,不能偏离实际,随意夸大或缩小都可能使学生产生言过其实或言不到位的感觉。准确地使用双语能帮助学生获得清晰、明确的认识,使学生学而能得,准确地使用双语也有助于学生较客观地了解自己的水平。

2.3 运用双语区别层级的能力

中学跨越六个年级段,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们积累的双语语言知识逐年增加,语言运用能力也逐年提高。此时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感性思维后期与辩证逻辑思维前期的过渡时期,对话语的理解能力呈现阶梯状特点,即对话理解能力逐年递升。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各个阶段的知识基础和语言接受能力的差异选用学生当下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英语教学活动,这样做才能赢得学生回应,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也就是说,教师运用双语要注意分等级,分层次,循序渐进,符合各阶段学生的心智水平。

2.4 运用双语体现逻辑的能力

语言逻辑性意味着教师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以及抽象与概括等逻辑方法进行语言教学。一则是语言知识本身具有逻辑性,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准确、完整地表达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词、短语和句式的分类以及语言单位的运用条件通过逻辑手段教给学生,而不能违反逻辑,随意解释语言现象。再则,学生的逻辑思维正处在形成过程中,他们逻辑思维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所学课程的内容和该课程的学习方法,而这些又主要是以语言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唯有语言的逻辑性才能使学生逻辑思维得以有效训练。

2.5 运用双语得体表达的能力

语言得体是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对语言运用提出的要求。英语语音上的得体就是指说英语要有洋腔洋调。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说话方式具有开口度大,口腔后部的肌肉运动范围大,常常运用语流音变、连音、不完全爆破音,重点放在重音上,以轻重音交替规律来体现语流节奏,语调以平调为主等等的特点。教师英语语音得体正是学生们期待的,多数学生希望老师能讲一口“excellent oral Englishand beautiful accent”。[4]词语选择的得体是指运用词语要符合英语习惯,通常一般性话题的表达注重使用“小”词儿和习惯搭配,专业性话题的表达则注重使用“大”词儿。句型选择得体则是指口语多用简单句和并列句,而书面语却要多用复合句以及非常态句型。这些方面都与汉语表达方式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尊重英语和汉语各自的表达特点就是遵从语言的得体性。教师需注意话语表达适合具体情境和文化,主动把握交际过程,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交际情境中感受和学习语言。

2.6 运用双语激励学生的能力

成长中的学生内心深处盼望着来自老师的鼓励,得到老师鼓励的学生会加倍努力。教师的激励性话语是学生成长的动力,是从学习和做人的双重角度唤醒学生积极向上的推进器。激励性话语带给学生的是自信的建立、成功的体验和美好的希望,激励性的话语也可以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教师应当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通过双语言语唤起学生的内在力量。

2.7 运用双语增强亲和力的能力

学生喜欢有亲和力的老师,他们害怕老师那具有伤害力的语言,他们说:“They should not be cruel to the students.They should not hurt the feeling of students.”[4]老师的话语应体现爱心,应体现亲和力。富有爱心的话语可以拉近学生与英语的感情距离,使学生喜欢英语,愿学英语,学而不疲。亲切、和蔼的话语能创造出令学生感到愉悦的氛围,而令人愉快的学习环境又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唤起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处在乐学的精神状态下。[5]不言而喻,学习效果自然会提升。

2.8 运用双语产生幽默效果的能力

幽默是一种智慧,是一种魅力。学生希望老师有“a good sense of humor”[4]。教师幽默的语言能打破沉闷的气氛,能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幽默的语言能缓解学生的语言焦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幽默还是改善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能够调整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有利于消除学生因身处与教师对立的地位而产生拒绝接受老师要求的逆反心理。所以,教学中应适当地适时地利用双语的混用或者英语汉语各自的特点送给学生一些幽默。

2.9 运用双语整合信息的能力

运用双语整合信息的能力一是指教师运用双语对教学资料进行检索的能力。《新课标》在内容的编排上给了教师很大的自主权,教师必须学会自己组织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利用英语和汉语通过多种渠道查找和筛选合适的语言材料,以满足教学需要。二是指教师运用双语信息处理工具对英语教学素材和教学科研资料进行处理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学会运用双语词典,学会运用网络、计算机、音频和视频等工具,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双语工具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整合语言教学素材,处理教学研究成果。

2.10 运用双语取得艺术效果的能力

这里指教师语言的审美价值。运用双语既要体现语言的外在美又要体现语言的内在美。从外在审美方面来看,教师的语言在形式上应当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形象具体,简洁生动,清新明快。这样的语言能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外在美。从内在审美方面来看,教师的语言应当饱含教师的爱心、智慧、激情和学识。富有内在美感的语言是沟通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桥梁,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积极情感和人格魅力[5]。教师的双语审美价值体现的是教师对语言的高超把握能力和对学生的真爱之情。追求双语的艺术效果是教师语言素养的最高境界。

本文较详细地论述了中学英语教师双语素养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也提出了衡量双语素养的十个标准。然而我们认为要想客观地评价双语素养,还需进行指标体系的权重研究,为有关部门和广大教师提供量化指标体系,使标准更具客观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概论(第三版中文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张道真.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篇7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积累了非常多的教学方法,其中问题教学法比较常用。问题教学法的特点是能够从问题出发,通过对问题的设计,来让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来加深问题的印象,从而提升对问题的了解程度。该方法的实施过程一般是通过老师的提问或者引导,然后由学生进行思考,最终再通过交流的形式来完成问题的解决和提升。

1 问题法教学的技巧

1.1 问题的提出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想要很好的使用问题教学法,问题的提出非常的重要,教师通过对问题的设计,用一个适当的方式来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们对问题进行回答,展开丰富的联想,这种问题的提出要求有很强的技巧性。有些初中语文教师刻意的去模仿问题教学方法,但是在问题提出的环节中过于生硬,没有任何技巧可言,这种生搬硬套的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反而让学生们对这种教学方式,或者这门课程非常的反感,这就是不能合理运用问题教学法技巧的结果。

1.2把握问题提出的时机

问题法教学中,对于问题提出的时机把握非常的重要,同样一个问题放在讲课前提问和讲课后提问效果差异是非常大的。例如在《愚公移山》中,教师的教学安排中有这样一道题:愚公移山现实中的可行性。这个问题的提出应该放在课文讲完愚公决定移山之后,放在文章前提出由于学生们对于人和山的情况都不是了解,无从回答,放在文章之后提问就破坏了文章传递愚公移山精神的效果。初中语文问题的提出时机要很好的把握,适当的根据课堂上情况和教课内容的变化来判断提出问题的时机。

1.3 问题内容的灵活性

问题教学中,不能就一个问题进行重复的讨论,问题的讨论中教师可以灵活的把握语文的思路和方向,让课堂上的问题更加的灵活多变,这样有利于学生灵活思维的形成,初中语文课文的类型多是感情丰富内容多变的,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共同培养,这种对问题的发散式讨论和研究对于语文问题的解决非常有用,同时对于学生语文思考能力的形成也非常有帮助,这样才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例如在《提醒幸福》一文中,这本来是一片抒情的散文,内容的情感内涵非常深,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通过实际问题的来让学生体会这种深层的幸福情感。

2 问题教学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问题教学虽然常用,但是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用好,也并不是每个方法的实施都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初中语文问题法教学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让语文的教学更加具有实用性。

2.1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

在现代的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到在现阶段教学中老师角色的转变,新课改下老师已经不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的角色,而是通过自己对学生的科学引导,让学生自主投身到语文的学习中来。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能够给学生设置悬念,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语文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问题的研究,从而获得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同时,语文老师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适当的问题的提出来激发学生思考兴趣,教师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思维更加灵活。

2.2 老师要提倡学生的疑问精神

因为学生的性格各异,喜好各不相同,他们在对语文课文的阅读时所产生的感想也有差异,老师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对课文要有相同的理解,就会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降低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所以,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提倡学生的疑问精神,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这是一个好的趋势,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学生在上课时也变得更有活力。但是,很多老师都走进了一个误区,就是整堂课都只是自己在设计问题带领学生去寻找答案,这样做虽然课堂任务是完成了,但是从整个教学效果来看,并没有达到最终目的,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1)老师设计问题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从学生自主学生能力的提高方面入手。(2)对于一些问题,有一部分学生可能没有主动的进行思考。(3)在设计问题时,老师只从教学目标考虑,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角度和思路,限制了学生思维的自由。(4)老师在教学中,可能会提出一些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有些教师会问“这样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等,这样的问题就太过于简单;还有一些问题太过于陈旧,没有新意,比如“说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等等。(5)对一些问题进行延伸,学生疑问太多,可能会完不成课堂任务计划。

3 总结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在教学中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模式。老师在对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除了进行常见的教学方式以外,还要学会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而在这些教学方法中,问题法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问题教学法,是将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欲望,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在问题法教学中,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不断地改进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水平。此外,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要学会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充分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用心布置课堂中问题的提问,确保问题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的应用。将问题教学法用到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筱霞.初中语文活动课与英语活动课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

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篇8

一.成语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价值

一是成语是汉语词汇体系里的特殊类型。中学阶段,随着中学语文教学进入中级阶段,成语的数量和难度也在逐渐加大,因此,我们不能不正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语言的词汇由词汇单位组成,词汇单位分为词和熟语两大类;成语是熟语的主体”。成语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历史形成的,在汉民族语言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它和普通词语共同构成汉语词汇的有机体。成语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高级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成语教学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较大帮助。一个学生表达能力的高低与他所掌握的词汇量、语汇量的数量与质量关系十分密切。在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学生的语言输入与输出都受到词汇的影响。词汇对于学生的交流沟通以及日常表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语非常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常常碰到学生对成语的一些误解,对一些成语往往只从字面意思进行理解,很难掌握成语的真正意思,如“叶公好龙”、“刻舟求剑”等,这也使得学生对成语精华的掌握不足,整体而言,中学生学习成语需要经历一个逐渐积累、由易到难、具有连续性和层次性的过程。成语教学,能够帮助留学生了解古今不同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缩短学生的文化休克期,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到学习和生活环境中。

三是成语教学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教学实践需要理论研究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检验前者的不足,也能为其挖掘新的研究课题。就成语本体研究而言,其历史已经很长,但是关于成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关于成语分类研究已经比较透彻,成语首先可以按照音节分类,一般是四字格和非四字格,其中四字格为主要形式;成语也可以按照来源分类,分为来源于神话传说的、历史事件的、诗文词句的、民间传说的等;也可以按照成语内部结构分类,分为联合式、偏正式、动补式、动宾式、主谓式、连动式等;根据成语所用的修辞格,也能对成语进行分类,如比喻、借代、夸张、对偶等;根据成语的意义和常用搭配,还可以将成语分为文学艺术、宗教用语、军事战争等多种类别。这些研究,非常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成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学大纲以及采用教材收录的成语缺乏规范性。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等级大纲》收录了很多成语词汇,该大纲作为基础、初级、中级以及考试及教学设计、教材编写等方面的基本依据。在《等级大纲》里的8822条词语当中成语有146条,这个比例只占到整个词汇的1.6%。事实上,这些大纲收录的成语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及阅读的期刊杂志中使用频率不尽相同,成语的编排顺序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语义、语频及历史因素,任意性比较大,缺乏规范性。

二是中学语文成语教学模式缺乏实用性。初中学生在成语语义理解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偏误,不仅和人的认识方式、汉语成语的自身特点、语境等因素有关,也同当前的教学方法有关。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成语教学受到语法体系研究中“本位论”思想的影响,包括词本位、句本位、词组本位以及字本位等等。在教学法中也存在以“词”为中心、以“句”为中心、以“词组”为中心、以“字”中心或以“语素”为中心的几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理想性,而对特定对象的差异考虑不足,教学效果都不是很明显。

三是在具体教学中对语义特征把握不准。在具体教学中对语义特征把握不准,仅仅提取了成语的大概语义。如“兴致勃勃”适用对象是人,指向人的精神状态,而不是电影。这属于对成语适用对象把握不准。“一锤定音”中,此“音”非彼“音”。“音”的本义是和音乐有一点关系的,指锣的音色,但是现在多用比喻义,指最后的决定。这个偏误是因为学生按照成语内部单个语素的字面意义来理解整体义。现行的语文教材大都仍只关注词、词组和句子,语素还尚未作为一个正式的层级单位被纳入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体系中。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改进策略分析

一是要对成语教材、大纲中的数量与顺序进行合理安排。我们知道,语汇与词汇都具有系统性,语汇教学事实上包含对外汉语成语教学,这就需要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借鉴语汇教学的系统性、计划性、目的性。这三个特性要与初中语文教学中成语教学的内容、方法以及目的相融合。

二是针对不同学生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目前在中学语文成语教学中主要以下几种流派,直接法(是以目的语进行目的语教学的一种方法)、听说法、视听法(是将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方法)、认知法、功能法(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各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在进行实际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心理特质及特定的文化环境,选择某一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成语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情趣乃至价值观念都紧密相连。不同文化成长环境的差异常常会造成对成语意义的理解偏差。

三是要加强教学中对成语的语义分析。对成语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对成语语素意义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甚至可以说语义是词义的基础。为了能够准确理解成语的语义,在对中学语文成语教学中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汉语教师对成语的类型要有准确的把握。其二,对于汉语成语的高频语素和生僻的低频语素要注意区分。其三,对古今词义不同的成语要注意区分。

参考文献:

[1]马宇环.中学语文教学中成语教学高效性策略浅探[J].考试周刊,2011,(58):58-59.

[2]杜娟.浅议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1,(12):40-41.

[3]田启群.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7.

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篇9

现在随着基础教育改革逐渐向着纵深方向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使用游戏化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供给小学语文教学新的教学方法以及视角,还可以授予学生直接的经验感受。下面主要详谈小学语文游戏化课堂教学的意义以及方法。

一、小学语文游戏化课堂教学的意义

语文游戏化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往以及表达等各个生活能力。这是因为游戏作为儿童精神成长实现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以帮助儿童有效地认识世界。

在教育史上游戏教学方法的运用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语文教学中使用游戏教学方法,可以让孩子通过有效体验以及认识世界,在学习中学会交往、表达,可以更好地成长和发展。而且在游戏中,孩子普遍是物我两忘、全神贯注、主客不分的,在这种情景下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更自主地、更有效地学到语文知识。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游戏化教学的方法

1.改革教师的教学观念

语文教师是游戏化教学实施的中坚力量,老师如果不能充分地认识到游戏化教学的作用,那么其也就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游戏化教学的作用了。语文作为一门趣味性和文学性兼备的科目,和游戏有一种非常自然的内在联系。因此,老师要提高认识和学习游戏化教学的力度,改变过去的教学观念,通过游戏化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语文教师要主动提高自身的游戏化教学方法和能力

第一,老师要积极参与各种游戏化教学的培训活动,提高理解游戏化教学的深度,为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进行奠定理论基础;第二,教师要掌握好进行游戏化教学的方法,以促使游戏的教育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并学会使用各种生动有效的教学工具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老师在讲解《锄禾》这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和场景画一幅画,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体会到古诗的意境美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实施方法还有很多。语文老师只要使用正确的策略、恰当的途径,就一定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教学实效。

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篇1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61-02

对外汉语教学就是将汉语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的教学,这包括对少数民族、海外华侨以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1]。对外汉语教学虽然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将其作为一门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在建国后才真正展开。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加,汉语正逐步上升为新的国际强势语言。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中外文化交流和人民交往的桥梁之一,也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重视,极大地促进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六十年的发展,其教学目标也发生了变化。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目标应当包含三个层次:(1)培养学生汉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的能力;(2)培养学生汉语的交际能力;(3)培养将汉语作为第二外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对外汉语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2]。语言教材是语言教学理念、教学水平,以及相关的基础研究、理论研究的集中体现[3],同时语言教材的编写也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汉语教程》和《博雅汉语》是目前对外汉语初级教学中常用的教材,本文从教学目标分析这两套教材的编写特点。

一、基本语言能力培养方面的编写特点

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则,然而词汇则是语言的具体“表现者”,是表达意义的核心[4]。

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教学中有所体现,更应该在教材中体现出来。只有掌握了词汇,才能正确的表达意义,并进行有效的交流。在生词控制方面,《汉语教程》第1册上的生词数为307,第1册下的生词数为432,平均每课生词分别为20.5和28.8。《博雅汉语》起步篇Ⅰ册的生词数为668,起步篇Ⅱ册的生词数为723,平均每课生词分别为22.3和28.9。从对两本教材的生词分析发现,这两套教材对生词量的控制都达到了编写目标,基本符合教学大纲对于词汇量的要求。在生词的编排方面,《汉语教程》和《博雅汉语》都采用非常直观、明了的方式将生词置于课文之后,使学生一目了然,便于查找。同时这两套教材均对每个词的词性做了说明,这在理解上带给学生许多便利。

两套教材在词汇方面也存在差异:一是在词汇表方面,《博雅汉语》对整个词汇用不同的符号进行了甲、乙、丙、丁的分类,让学生了解哪些是大纲中的重点词汇,需要牢记;而《汉语教程》的词汇表并没有这样的说明。二是在生词与课文的关系方面,《汉语教程》课后出现的生词大部分与所学课文无关,这对学生学习生词带来极大的困扰;《博雅汉语》在这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每课生词都来源于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同时也就掌握了生词,这给学生记忆生词提供了方便。三是在词汇的练习方面,《汉语教程》要求对所学的每个生词进行认读和书写,加强知识的巩固性,而《博雅汉语》在这方面有些薄弱。

两套教材在词汇方面,仍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会出现误用词性的现象,这就需要把教材中词性相同的聚在一起,进行分组编排。这样方便词语的搭配和运用,使学生对生词的词性有清晰的认识。在重点生词的巩固复习中,应该设计如听写等环节,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生词,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语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盲目地强调淡化语法教学,势必会造成学生的汉语学习缺乏后劲。在语法项目数方面,两套教材平均每课的语法点相差很小。《汉语教程》第一册上有15个,第一册下有52个,平均每课2.2个;《博雅汉语》起步篇I册有78个,第II册有69个,平均每课2.7个。

在语法编排方面,两套教材都遵循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汉语教程》注重语义分析,力图揭示语用功能,在语法点讲解时多采用插图讲解,便于学生练习;《博雅汉语》的语义解释较为简单,而且术语使用较多。《汉语教程》将一些零散的语法点在“注释”中进行介绍,对于较大的语法点,在“语法”中进行讲解。但在某些语法项目中,语法点中展示所举的基本上是些孤立的单句,例句之间缺乏联系,容易造成语言点与用法的脱节,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博雅汉语》注重语法的练习,这有助于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二、培养学生汉语交际能力方面的编写特点

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篇11

【中国分类法】:G623.2

语文和数学是学生最早接触到的两门课程,也可以被认为是其它学科学习的基础,特别是语文,它贯穿着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离不开语文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小学语文教学在整个小学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其它学科的作用也非常多。

一、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对于其它学科的作用

1、小学语文教学是其它学科学习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其它学科的作用,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基础性作用,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本质内容决定的。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生入门学习最先接触到的学科,从最开始的拼音学习到汉字学习,再到对于句子的理解,基本语法掌握,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这些内容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必要基础。首先,只有有了基本的汉字掌握量,才有可能进行其它学科的学习;其次,语法等内容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这对于其它学科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其它学科的基础性作用还有很多,不管是历史、政治等文科类科目的学习,还是物理、化学等理科类科目的学习,甚至是外语的学习,都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反思能力,自我提高的能力等,而这些能力都是要以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为基础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是其它学科的基础。

2、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小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小学生刚刚进入校园,刚开始接触校园中的学习环境,同时小学生的年龄又决定了他们贪玩、喜闹等性格,这样一来,他们就非常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所以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由被迫学习转变为自愿学习非常重要,而语文教学则在一定层面上就可以解决这一个问题。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讲,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非常近,毕竟语文教学是一门以语言为基础的教学,小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掌握了最基本的表达能力,所以他们对于语文教学的内容相对不是非常陌生,这就使得语文教学显得相对简单,所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一些。此外,语文教学的内容相对灵活,教学方法的应用也非常灵活,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的,比如做游戏、表演式教学等,这些对于小学生而言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这样,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了解到学习中的快乐,也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语文课学习兴趣的提高,自然可以影响到其它学科,因为在语文课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已经开始逐渐接受学习,乐于学习。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对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产生影响,所以说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其它学科学习的作用之一。

3、小学语文教学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对于学生学习态度的端正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其它学科学习的作用之一。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正确的学习态度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上面已经提到,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也更愿意接受的是语文学习,因此语文教学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影响相对更大。在语文教学内容中,会有关于德育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心智的成长,思想的形成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内容,而学习作为一项传统美德,自然会在语文教学中出现,通过在语文课上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慢慢理解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学习的最终目的,最终端正学习态度。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学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使得学生更好的看待其它学科的学习,对于学习态度的端正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其它学科学习的一项重要作用。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点外,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其它学科学习的影响还有很多,比如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容易等。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其它学科学习的作用是非常多的,并且是不容忽视的。

二、利用语文教学拉动其它学科学习的方法

在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其它学科的作用只有,与之紧密相关的就是如何利用好小学语文教学对其它学科学习的作用进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对其它学科的拉动,总的来说,其方式主要有:

第一,小学语文教师要有通过语文教学实现对其它学科学习的拉动的意识,只有教师有足够的相关意识,才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涉及关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态度的端正等问题,进而通过这些内容实现对其它学科学习的拉动作用;第二,是要增加小学语文教师同其它学科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使小学语文教师能够适当了解其他学科,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拉动其它学科学习的重要途径;第三,创新语文教学方法,为其它学科的学习寻找合适教学方式,语文教学的内容的灵活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方式的自由性,所以语文教学中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式,通过对不同教学方式的尝试可以为其它学科的学习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参考,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其它学科的拉动方式之一。除此之外,利用小学语文教学拉动其它学科学习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是都需要各学科教师之间的配合以及小学语文教师的努力。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学中一项基础教学,对于其它学科学习的作用的体现是多方面的,要充分发挥这些作用,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学习的共同发展。

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篇12

在不同的语言中,语言表达的话语形式各有区别。因此,容易出现不同的跨文化交流中的语用失误,通常表现为对于语言表达的理解差异,不同社会环境造成的语言含义区别,外语语言学习者不能充分理解本族语言中的语用含义产生的理解差异等,学者托马斯将以上称为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是造成跨文化中主要障碍的主要原因。相关学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角度对语用失误展开研究:

第一,交际失败研究。相关学者认为交际失败研究主要是指从微观社会语言学角度对自然语言会话进行研究。也就是从语言的表达的节奏、句法、组织以及非语言交际方面存在各种区别问题的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对主要是针对某一跨文化交流问题中涉及的预料进行定性的分析与定量分析,并对对话者的交谈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结合微观社会语言学理论对交谈的对话风格进行分析,并判断这些区别造成的语用失误。

第二,对比语用研究。第二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于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同,从而识别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差异。所以说第二方法主要是属于描述性质的。

第三,中介语语用学研究。在中介语语用学研究中,学习者通常将中介语的语料与母语以及目的语的预料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相关跨文化交流者的母语语用行为与其用于跨文化交流的语言的不同,并主要分析用于跨文化交流的非母语语言受到母语语言的影响。

本文主要通过应用跨文化交际对比语用学的研究手段,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相关学习者的语用失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相关学习者的语用失误的运用形式,并通过相关语用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最终研究语用失误的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发。

二、语用失误的英汉对比研究

第一,称呼。在交流过程中,交流的双方在某些场景下需要对对方进行称呼,在英语与汉语应用过程中非常常见。但是,英语与汉语的语言中称谓的用法具有一定的区别。在英语语言环境下,基本的称谓形式为“称谓词”+“姓”或者“名”。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部分学生存在称谓不合规范的问题。在英语语言环境中,通常对地位、年龄、职称、辈分高于自己的人直接称呼名字。通常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者对于这种称谓规则感到一定的?由于。在汉语语言环境下,通过只对自己非常熟悉的人,或者对于地位、职称、辈分低于自己的人才可以直接称呼其名称。但是,在英语环境中交流的双方可以直接称呼对方的名称,但并不表示交流双方具有密切的关系。

第二,问候与寒暄。在交流中的问候与寒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交流双方的良好的交流气氛,或者为了实现其他目标通过问候与寒暄进行建立一定先导条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很多学习者知道在英语中进行对当前的天气进行讨论是常见的寒暄与问候的方式。但是并没有注意到在英语环境中,交流双方在谈论天气是常常对天气进行一定的评价,而不是简单地描述天气。

第三,感谢言语行为。在交流中,对对方给自己带来的好处通常进行言语行为的感谢。根据相关研究,英语语境中使用感谢言语行为的频率要大大超过汉语语境。

第四,道歉言语行为。道歉通常是指对自己的行为向对方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道歉言语行为的语用功能是对某些无礼的言行进行一定的补救,希望建立并恢复交流双方的关系。根据相关学者研究,如果情景与造成的损失程度是相同的,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道歉的言语行为应该是一致的。但是,在我国相关调查与研究中,美国人进行道歉语言行为的频率是远远高于中国人的。

三、基于语用学的研究

语用学是针对语言语境中使用的学问。其中,包括指示语、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面子理论、关联论等。语用理论即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社会文化的相对性。根据以上所述,本文认为,可以通过语用学理论对语用失误进行研究,并指出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例如,言语行为理论是从行为的角度对语言行为进行分析与研究。当人们进行语言行为活动的时候,语言中具有的言外之意表达了表达者的真实意图。特别地,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非母语语言使用者对于使用的语言之外把握的还不到位,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与误解。

而对于间接言语行为方面的理解,实际上反映了对于会话含义的理解。相关学者认为交流的双方的研究交流是具有一定相互合作性质的。也就是说,一次成功的交流实际上参与交流的人员共同合作的成果。为了是谈话的目的得以实现,交流的参与者必须按照一定的准则与要求。通过参与者交流的应该按照关系准侧,质的准则,量的准侧以及方式准则。

四、对于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在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外语教学多半只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部分教师将外语教学的重心集中在语法与词汇教学上。本文认为,为了避免跨文化交流中的语用失误,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英语实现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通过加强锻炼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突破其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瓶颈,最终实现减少跨文化交流中的语用失误的教学目标。

从这一角度来看,本文认为,第一,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进行一定的改进,充分认识到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语用失误的危害性。第二,外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从而能够全面地把握英语文化知识,最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需要根据目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本文认为,在高校教育中的英语课堂中,不但要加强语言与交流技能训练的力度,还要充分通过图片、投影仪、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的课程紧密相连。

参考文献:

[1]Thomas J.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83,4(2):91-112.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205-207.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22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