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产业发展前景合集12篇

时间:2023-08-17 15:53:29

影视产业发展前景

影视产业发展前景篇1

云南因其秀美的风光和四季宜人的气候,成为了众多影视作品的拍摄外景地。尤其在本世纪初期,国内外大量的剧组纷纷到云南各地取景拍摄,与此同时,云南各个地州大大小小的影视城也应运而生。一时间,云南作为“天然摄影棚”的名号也渐渐被广为流传。

然而,在云南影视基地风光无限的表象下,却是其落后于全国的影视产业发展。相比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横店影视基地,云南的影视基地缺乏人才、技术,更不用提独立出品影片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来发展云南的影视产业,成为了政府文化部门和影视创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云南影视基地的运营出发,来探讨其影视产业发展的方式、方法。

一、云南影视基地的发展对云南影视产业发展的影响

1.云南影视基地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首先,从优势来看,云南影视基地有如下优势:第一,云南气候条件优越,一年四季气温平均,没有异常极端的天气情况,日照时间长,非常适合影视剧的外景拍摄;第二,云南风景优美,且在不同的区域呈现出风格迥异的地域风情,可以满足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影片拍摄。比如:既有具有都市时尚气息的电影《李米的猜想》(拍摄于昆明);又有充满田园气息的古装片《武侠》(拍摄于腾冲);还有魔幻色彩浓烈的《无极》(拍摄于元谋),等等;第三,云南民族众多,风情各异。多民族、多文化的结构使得云南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取之不尽的题材。例如:田壮壮导演拍摄的,展现茶马古道悠远厚重历史的纪录片《德拉姆》;张暖忻导演以西双版纳为背景拍摄的《青春祭》等等,都是对云南不同民族和文化挖掘的典范。

其次,我们来看劣势。第一,云南的影视基地数量多,但是比较分散,且规模小。从2003年云南省委提出,积极发展影视产业,把云南打造成中国最美、最优、最佳的影视创作基地,建设“东方好莱坞”以来,云南相继建立了十余个影视基地,几乎遍布了云南的东南西北。(《云南十大影视基地拍戏的东方好莱坞》,昆明信息港,2009年7月31日)但是,这种“一窝蜂”式的发展使得云南的影视基地风格雷同、规模小、分散,未能够形成一个相对统一且实力强大的集合体。各自为战,反而不利于整体的发展;第二,影视基地配套设施不完善。很多影视基地地处偏远,交通不方便;此外,其经营单一,没有相关的配套业务。这点已经在第一部分做过论述,就不再重复;第三,经营管理人员的非专业性。很多影视基地的经营管理人员并不了解影视产业的相关知识,导致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很多问题。

2.云南影视基地的表象兴盛与落后的影视产业的矛盾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云南影视基地的发展有比肩美国电影产业的核心基地——好莱坞的优越条件。并且对比目前国内最大,最成功的影视基地——横店影视基地,云南影视基地的发展也有太多的优势。但是为何它的发展却远远不如横店?本人从以下几点来分析这个问题。

首先,云南的影视基地只是一个拍摄地、观光地。从表面上看,云南影视基地每年都有大量剧组到此取景拍戏,看似很兴盛。但正如在优劣势分析中提到的,第一,它的数量多,但是形式风格雷同,大多数都是一些明清仿古建筑和街道,没有鲜明的特色。(玉龙湾影视基地的东南亚风格稍具特色)因此,大部分剧组在选址时,宁愿选择距离更近,同样拥有明清建筑的横店影视基地。第二,规模小、配套设施建设、专业人员的培养等等都还有很大的缺陷。因此,当一个剧组来到这个地方,它只能够拍摄一部分的场景,就必须转场到其它地点,于是,云南影视基地也就不可能作为剧组的一个固定的拍摄基地,只是一个过站而已。所以,在没有剧组进场的时段,它们就成了一个旅行的观光地,并且是一个没有多少卖点的观光地。

反观横店影视基地,规模庞大,拥有历史各个不同时期的仿式建筑。不同题材、风格的剧组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相应的实景。并且可以负担多个剧组同时进行拍摄。除此之外,横店影视城配套完善,不仅拥有可以满足剧组拍摄的各种设备器材,还有完备的生活、娱乐场所,为长期驻扎的剧组提供生活上的便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基地”。(《横店发展历程》,http://)

其次,云南缺少具备一定实力的影视制作机构。影视的拍摄制作是影视产业的龙头,有了制作的作品,才有了产业的基础。云南拥有影视制作的优良土壤,却缺少耕耘的人才。近些年来,在昆明注册的影视公司也有上百家,但有影响力的却几乎没有。几年前,著名演员于荣光在云南注册了“润视荣光影视公司”,并希望重新打造玉龙湾影视基地。虽然近两年也有不少作品问世,但独木难支,并不能显著提升云南影视制作能力。曾经联合出品过《德拉姆》的“大通道影视公司”近年来也没有新的作品。而作为云南曾经的大型制片厂的“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更多的也只是作为外来剧组的合作方,提供简单的设备和场地支持。

再次,云南尚未建立完整的影视产业链。影视产业除了影视制作之外,还有影视的发行、放映以及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它们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目前,影视产业链的建立在云南还处在空白阶段。第一,由于影视制作机构的缺乏,云南本土独立出品的影视作品很少。缺少作品,自然谈不上发行和放映;第二,影视营销相关人才的缺乏。没有人去营销、推广,即便有好的作品,也没有办法形成市场;第三,影视衍生品的开发极度欠缺。以影视基地的旅游开发为例,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是云南影视基地当中,旅游收益相对较好的一个。但是,它的收益的大部分也只是来自于基地门票的收入,与影视剧相关的体验式的收益相对较少。这也说明了影视基地对于衍生产品开发的欠缺。

二、云南影视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1.影视基地建设的强化与调整

(1)以影视基地建设为基础,强化硬件、软件及基础设施建设

影视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影视制片业的兴盛,而影视制片业兴盛的前提则是影视基地的建设。因此,针对前面几部分的分析,云南影视产业的发展应该继续以基地建设为基础,并且应该做如下的调

整和改进。

第一,强化硬件设施建设。修缮和更新受损或者老化的影视基地硬件设施,包括基地内的房屋、道路的整修;植被、绿化的修剪和移植等等,增强对外来剧组的吸引力;第二,完善影视基地内相关配套服务。尽快建立包括器材租赁、维修;服装、道具出租、出售;群众演员集散地等在内的影视制作配套服务;第三,从政府层面来讲,除了大力支持和配合影视基地完善以上内容之外,还应该加大力度,对影视基地周边的基础设施进行修建和改进。比如:道路建设、餐饮、住宿区域的建设,娱乐、休闲设施的建设等等。让云南的影视基地可以真正成为影视剧组能够长久的、方便的、安心工作和生活的基地。将影视基地的运营带入正常的轨道,而不是一个靠门票收入勉强度日的“伪景点”。

(2)整合影视基地资源,提升竞争力

将云南省内众多的、分散的、相对较小的影视基地整合,成立一个有较强实力的集团,统一的管理、开发云南的影视基地资源。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种做法:

第一,由政府和主要影视基地合作,共同出资成立联合体。政府作为主要出资人,负责总体的投资和设施建设;影视基地按照出资比例,选出主要管理者,负责基地的运营管理。或者由政府牵头,招商引资,引入大型影视集团,整合省内影视基地资源,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第二,将各个影视基地的建筑风格和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和调整,去除雷同和重复的部分,让不同的影视基地体现其地域和民族特点;第三,在运营上,实现各个影视基地的跨地域合作,资源共享,消除地方政府由于旅游收益而导致的地方保护主义;第四,政府应提供更多的优惠措施,吸引剧组到云南影视基地拍摄。比如,起初可以免收剧组的场租费,提供更多的免费配套服务。要把眼光放到长远的发展上,切忌急功近利。

2.推进从影视拍摄地到影视制作地的转变

(1)加快培养专业影视制作、营销人才

影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将云南影视基地从影视拍摄地到影视制作地转变的重要措施。专业人才的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自主培养和人才引进等方式来实现。

第一,在自主培养方面,我们可以依托云南艺术学院以及其它综合院校的影视艺术系来实现。依靠高校优质的师生资源,展开政校合作、校企合作,给影视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实践以及就业的平台,与学校实现双赢的合作效果。第二,在自主培养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通过政府层面,积极向影视产业发达地区引进高水平的影视制作、营销人才。云南拥有艺术创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国内外许多艺术家都将云南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基地。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力度进行宣传,并且提供资金和服务,给艺术家们一个更好的创作环境,让这些艺术家的创作很好的为云南影视产业的发展服务。第三,有了优秀的专业人才,再结合上面论述的“影视基地建设的强化与调整”的实施,云南的影视产业发展就有了扎实的根基。

(2)充分开发影视产业链的相关环节

影视产业链的开发,是云南影视基地从影视拍摄地到影视制作地转变的深化。产业链的开发,就影视创作的阶段而言,大致可以分为制作前、制作中,制作后三个阶段。

第一,在影视拍摄制作前阶段,我们可以建立相关的创意公司和营销公司。前者专门针对云南的特点,挖掘出优秀的故事和剧本创意;后者可以通过营销方式,将这些创意向全国甚至全球市场推广,寻找有兴趣、有实力的买家,吸引他们到云南来创作。第二,在影视拍摄制作过程中,建立正规的设备和人才买卖、租赁机构,为剧组的拍摄提供必要的、充足的物力、人力资源。同时也推动云南本地人员的影视专业素质的提升。第三,在影视拍摄制作完成后,应该建立相应的影视营销机构。营销公司可以具体针对影片的云南特色,指定相应的发行方式。比如,可以利用少数民族的节庆或者习俗,设计出别具一格的营销手法。从政府层面来说,可以举办少数民族电影节,为云南本土电影提供一个推广、交易的平台。第四,成立相关机构,进行影视后续产业的开发,包括主题公园、主题商品等等。

3.丰富的民族文化的挖掘与运用

(1)形成以民族题材为主的影视剧制作体系

云南的民族众多,各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且种类繁多。充分挖掘民族元素来制作影视剧是云南影视产业发展的方向。

第一,挖掘少数民族历史悠久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来进行影视创作。云南多个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上,留下了数不清的神话和传说,也有很多故事已经被拍成了影视剧,比如:《阿诗玛》。虽然现代人拥有同以往不一样的审美需求,但我们可以将那些神话传说加入现代审美的元素,用比以往更先进的技术,制作出不亚于好莱坞大片的魔幻巨制。第二,改变人们固有的“少数民族代表着落后”的思维观念。以往的影视创作中,涉及到民族题材或者农村题材,创作者往往把切入点放到他们的经济水平层面,给观众误导。其实,如今在云南的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生活已经很好,幸福感甚至远远优于大城市的居民。因此,在创作中,我们应该将他们现代生活中最真实的那一面展现出来,他们也拥有特点鲜明的潮流和时尚。在这一点上,云南在多年前拍摄过一部叫做《五朵金花儿的儿女》的电视剧,就做的很好。它讲述了五朵金花的子女们的情感和生活,以及他们同父母在生活方式和观念上的差异。电视剧很好的将白族的民族元素和现代时尚结合,并融入了喜剧元素,展现了不一样的少数民族风情。

(2)利用民族元素进行影视后续产业的开发

上面提到,影视后续产业的开发是建立影视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对于云南来说,影视后续产业的开发,也要紧扣“民族元素”这一核心。

影视产业发展前景篇2

最近国内大兴建设影视基地之风,仅2009年11月份就有唐山、大鹏所城、锦河、潍坊、兴国、湘西里耶等多个地区宣布将建设大型影视基地。自1987年起,我国影视基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数量已达上百个。一些影视基地不仅为各类影视作品的拍摄创造条件,而且通过影视作品的辐射力量,大大推动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但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并不成熟,在众多影视基地中真正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多。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影视基地的现状做一个全景式的考察,冷静对待近两年来这股大建影视基地的热潮。

一、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概况

影视基地是影视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每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都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中拍摄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设施场所往往都是公共场所,不可能专门为某一个剧组服务,因此需要斥资修建不同拍摄场景。早年人们并没有影视基地的概念,往往戏拍完了就把场景拆除。后来,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些场景其实并非“一次性”的,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运作将其转变为“耐用消费品”,提供给今后的影视剧组。这样就形成了影视基地,即由拍摄影视作品时所搭建的一些场景所组成的一个专门的场地。

我国影视基地最早起源于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各大影业公司的片场、摄影棚和外景地,三四十年代在上海、长春等地已见雏形。随着影视市场的繁荣,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1987年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建立为起点,国内兴起建设影视基地的高潮。1987年中央电视台规划建设无锡中视影视基地,这是我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当时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的开放引发了旅游高潮,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游客最多、效益最好的影视基地和旅游景点。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利用当地优势规划建设影视基地,如涿洲央视影视基地、央视威海影视城、镇北堡西部影城等。

到上世纪末,这轮建设之风逐渐平息下来,原因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建设属于盲目跟风型,没有严谨的规划和完整的运营模式,很长时间没有剧组进驻,基本上处于闲置荒芜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调整文化政策和影视市场的成熟,影视基地建设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广电总局《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逐步放宽外资进入影视业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影视行业。影视领域对民资、外资的部分放开刺激了资本的投资热情,各种资本背景的影视基地纷纷成立。在这轮新的投资风暴中,全国规划建设20余个投资上亿元的影视基地。有学者指出,这一轮影视基地建设的高潮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资本来源由单一转向多元;影视基地的服务对象由捆绑转向市场,由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拓展;影视基地的功能由初期的提供一个拍摄的场景拓展为提供一个影视制作平台。[1]但无论如何,我国影视基地的快速发展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批影视基地开始了完全市场化的经营和运作,其完整的服务体系和配套设施,完善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措施,既降低了影视拍摄的制作成本,推动着中国影视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又带动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2]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影视基地的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数量众多,并形成了几个规模较大的影视基地。全国有上百个影视基地,其中投资上亿元的就有30多个,如横店影视城号称“东方好莱坞”,总投资30亿元,是目前国内拍摄场景最多、配套设施最全、历史跨度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象山影视城占地1091亩,总投资1.2亿元,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二是影视基地以搭建仿古建筑为主。古装剧影视片是我国影视作品中主力军,剧组对仿古建筑需求较大,这使众多影视基地都走人造仿古建筑的道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共同评选的“2006中国十大影视基地(影视城)”中,就有横店影视基、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北普陀影视城、象山影视城、涿州影视城等多家以古装戏为主的影视基地。 三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我国绝大多数影视城处于亏本经营的状态,只有少数知名影视城处于温饱和盈利状态。

二、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模式分析

影视基地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美国的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日本的京都电影文化村都是在世界享有盛誉的影视基地。与国外影视基地以影视后期制作或影视文化为主少有实景基地不同,我国影视基地具有一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影视主题设计上以影视文化为特色,具有鲜明的主题和衍生的特殊文化内涵;二是项目设计上以模拟和再现为特色,拥有影视文化的实际载体;三是兼具影视外景基地和旅游的双重功能,影视与旅游双业协同共生。[3]中国影视基地的特点决定了其形成模式和盈利模式的特殊性。

(一)形成模式

在影视基地的两次建设高潮中诞生了形态各异的影视基地,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我国影视基地的形成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按照影视基地的主题分,我国影视基地主要可分为三类,即自然景观类、民俗文化类和历史题材类。

1.自然景观类

这类影视基地主要利用当地的独特的自然风光打造而成,一般集中在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如西塘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和象山影视基地等。

在2007年6月18日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具特色影视基地的评选活动中,古镇西塘被评为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西塘镇2003年时与中国电影家协会成立“中国西塘影视摄制基地”,在这里相继拍摄了《画魂》、《天一生水》、《别爱我》、《五星饭店》等影视作品,西塘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形成一个“天然摄影棚”,深受国内外电影公司的推崇。云南的束河古镇影视基地是云南十大影视基地之一,景区地处玉龙雪山脚下,海拔2440米,年平均气温12.6度,气候温润,四季如春。古镇坐西朝东、背风向阳,北瞰玉龙、南眺文笔、东临象山,被称为“丹凤含书”之地,享有“雪山下的世外桃源”、“神秘的纳西原生古村落”、“千年清泉之乡”等美誉。历经岁月沧桑,古貌依然,村落与原野浑然一体,生态优美,形成“古道、泉水、人家”的独特景观。这里曾先后拍摄过《摩梭女儿国》、《一米阳光》、《茶马古道》、《千里走单骑》、《铁色高原》、《天使的翅膀》等多部影视剧。

2.民俗文化类

民俗文化类影视基地以当地的风俗文化为主,突出展现民族文化。这类影视基地的典型代表是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坐落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镇北堡,上世纪90年代初由作家张贤亮创办。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以其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为特色吸引着众多影视剧组和游客,成为中国三大影视城之一,也是西部唯一著名影视城。西部影城被逐步打造成为一个充满着浓厚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古代西北小镇,通过再现先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娱乐方式吸引展现当地的风俗文化;对荒凉的地貌和残留的古堡中的文化包装和艺术内涵,提升了荒凉和废墟的文化价值。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内明城堡的街道两侧有各式中国传统手工艺:捏面人、做木雕、剪纸、现场画像、书写春联、椴木烙画等。许多在全国各地“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扎下了根。从2007开始,每逢节假日和双休日,影城的明城内都会变成真正的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集市,艺人们为游客免费表演。[4]

3.历史题材类

历史题材类影视基地以经典著作为蓝本,再现历史建筑、古代风貌等。目前我国大部分影视基地都属于此类,比较著名的有央视四大影视基地(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南海影视城、威海影视城、涿州影视基地)和横店影视基地等。

横店影视基地现在已经建成“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江南水乡”、“横店老街”、“屏岩洞府”、“大智禅寺”、“明清居民博览城”等13个景区,这些景区大多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建成,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时空,汇聚了南北地域不同的建筑风格,远至秦汉、唐宋,近至明清、民国,两千年不同历史阶段的影视题材均可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场景;上至皇宫、官府,下至民居、老街,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题材均可在这里入镜;从历代的重大历史变革,到百姓的起居冷暖均可在此展现,宫廷、市井、言情、武侠、枪战等多种不同内容和风格的影视作品均可在此拍摄。

按照影视基地形成的因果关系可分为以戏带建类和以剧带景两类:

1.以剧带建类

此类影视基地一般是现有剧本再有拍摄场景,按照剧本要求建造特定的拍摄场景。随着影视剧的走红,拍摄场景成为旅游热点,从而形成影视基地。但是一部剧的播出时间和流行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以戏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不断开发出新的景点吸引其他剧组和众多游客。央视打造的四大影视基地基本都属于此类。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1991年10月,央视决定拍摄《唐明皇》,随即在大孚山麓苍翠清幽的群峰环抱中修建唐城,包括唐宫、唐街、御花园、华清池、骊山图阁等。之后有《杨贵妃》、《武则天》等名噪一时的影视剧在此取景。受影视剧热播的影响,当时游客最多时1天达5万人。1992年,为拍摄《三国演义》,三国城开始建设,主要景点有桃园、甘露寺、七星台、点将台、古战船、曹营水寨等。1995年水浒城启动建设,主要景点有京城区、梁山、州县区、水泊区、清明上河街、紫石街等。

但是,以景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主要服务于参与投资的影视集团的拍摄行为,这种运作方式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影视基地只是某个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的片场,并没有真正进入市场运作。[5]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的涌起,此类影视基地逐渐减少。

2.以景带剧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景带剧类的影视基地越来越受到剧组的欢迎。近年来,国内建设的影视基地大多属于以景带剧类,有利于拓宽产业空间,提高影视基地的效能。以景带剧类影视基地的“景”既有自然风光,也有人工建筑。前者如自然景色: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象山影视城等,后者如中山影视基地、北普陀影视城、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坐落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境内,它是“中国毛竹产业化示范基地”、“毛竹科技现代园区”,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生态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以万顷竹海为背景,以亘古奇石为点缀,有山的雄伟,有水的灵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环境使得安吉深得剧组的青睐,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使安吉声名远播,周润发和章子怡在安吉竹海里打斗那场戏十分精彩。李安在获奥斯卡奖之后说过:“是安吉的秀丽山水让《卧虎藏龙》走上奥斯卡领奖台”。[6]

以景带剧类基地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时代影视基地发展的需要,较多考虑贴近时代背景、贴近地域特色,创造一个较为真实的年代环境,具有广泛的普适性,以使各种剧组能够各取所需。

按照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将我国影视基地分为三大类:公有资本投资型、民营资本投资型和中外合资型。在影视基地出现的早期,投资主体是单一、固定的,而随着新世纪经济体制改革的加深,国家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影视业,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1.公有资本投资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影视基地大多是公有资本投资型的,这是由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的。这些影视基地依靠行政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和资金建造而成。央视的四大影视基地都是由央视出资建设,上海车墩影视乐园、青岛影视基地、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也是由影视集团和当地政府投资共建。在计划经济时期,公有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发展情况较好,因为会有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源源不断送来影视拍摄剧组,不必考虑市场化运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这类影视基地与电视台或影视集团的紧密关系逐渐被打破,它们的生存面临极大的威胁。2007年1月,焦作市政府将焦作市黄河文化影视城产权转让,在其资产评估中净资产7494万元,负债3146万元,可见其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此类影视基地目前都在试图突破原有模式,寻求市场化运作方式。

2.民营资本投资型

早在上世纪就已出现民营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但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此类影视基地没有固定的电视台和剧组入驻,经营十分困难。上世纪90年代浙江横店集团投资兴建横店影视城,是当时惟一一家背景单纯的民资影视基地。1996年,为拍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横店集团全资建起了东阳市境内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广州街•香港街”。但直到1999年横店影视基地的经营并不顺利,每年接待电影剧组只有一部,接待拍摄的电视的电视剧集在百余集到三百集之间,游客规模只有二三十万人次的水平。[7]依靠横店集团的强大财力,横店影视基地才得以生存。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横店影视基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2000年实行“免场租政策”以来,成为我国目前发展最好最具活力的影视基地。

2004年以来,随着影视业资本市场开放后,越来越多民营资本进入影视基地。2008年香港导演唐季礼代表中国国际传媒集团,投资30亿元人民币在云南大理建设一个占地4000亩的国际影视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东方好莱坞”。导演陈凯歌将与云南世博集团投资120亿元,联合打造的“东方影城”。

3.中外合资型

资本来源的开放意味着外国资本也可以进入中国影视业,资本来源的多元化为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目前由于国内影视业对境外资本投资有着严格的控制,中外合资型的影视基地并不多见。中山影视基地是一个具有中外合资背景的基地,它位于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故居旁,是国内唯一围绕某个伟人生平反映伟人历程的影视基地。

(二)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

纵观国内数百家影视基地,虽然大多数运营状况堪忧,但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也不少,对影视基地盈利模式尤其是较为成功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影视基地未来的发展。目前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几大类,一是以收取场租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二是以影视业带动旅游业发展;三是发展影视主题公园等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1.收取场租费

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基地生存是中国早期影视基地盈利的主要模式,直到本世纪,场租费仍是一些影视基地主要的收入来源。上影集团旗下的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在建立之初,按照错位经营、差别化竞争的发展理念,希望达到影视拍摄和旅游双赢。但几年运营下来,除了前两年旅游业务还不错外,之后一直是拍摄收入多于旅游。目前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场景、摄影棚的租金收入每天约有2000元至1.5万元不等。但随着影视基地数量的增加和同质化现象的加重,单纯依靠场租费盈利几乎成为不可能。

2.影视业带动旅游业

以影视基地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是我国影视基地较为普遍的一种盈利模式。通过低廉的成本和大手笔场地建设吸引剧组,打造知名影视制作,进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追星族、群众演员等,带动旅游业发展。以横店影视城为例,旅游业是基地最主要的盈利来源,约占整个基地收入的80%左右。

按照旅游方式的不同,这种盈利模式还可以分为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和混合型三类。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主要是指让游客参观拍摄场地,感受基地的影视文化,这是影视基地发展旅游业最常见的一种做法。典型代表如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等、束河茶马古道影视基地、昆明玉龙湾影视基地等。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可以让观众亲身体验电影的拍摄和制作过程。北京的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是一家集影视创意、拍摄、后期制作、影视体验等于一体的专业功能聚合型部级影视基地,怀柔影视基地二期项目完工后,将向游客全方位展现电影的魅力,游客不仅可以看到电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还可以亲身参与电影的拍摄制作过程。

3.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影视基地处于影视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将影视基地本身打造成复合式产业链,把各种影视产业要素的聚集到影视基地,将原来的拍摄基地打造为拍摄、制作一系列产业链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全新探索。很多影视基地已经悄然开始谋求转型和升级。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江表示,与国际影视公司签约成立战略联盟,就是为了完成“集聚影视要素,实现从拍摄场景到制作发行的完整产业链”的打造。“与4家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机构合作将进一步增强横店的影视拍摄能力,加快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国际步伐。”

发展影视主题公园是近年来影视基地转型的一个方向,所谓影视主题公园是指不以影视拍摄功能为主,而是成为以影视拍摄内容的场景、场地、道具、服饰、片段等为资源,以影视文化为主题的娱乐公园。影视基地市场主要面向影视拍摄剧组,随着基地旅游化发展之后,市场逐渐转向游客。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主题公园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国内旅游者和港澳台同胞及亚洲文化圈内的海外旅游者。好莱坞环球影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围绕电影拍摄场景建立的主题娱乐公园,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身体验电影拍摄的神奇世界。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好莱坞环球影城已经成为游客游览好莱坞必不可少的一个景点。

目前国内也有不少影视基地在做这方面的探索。长影世纪城是我国第一家世界级影视主题公园,它借鉴了美国好莱坞环球影城和迪斯尼模式,以高科技含量、高新颖程度、高制作水平和高民族特质,充分展示了中国特有文化的魅力,开辟了电影工业旅游的新途径。自2005年5月正式开园以来,已接待海内外游人100多万,在中国旅游市场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2005 年长影世纪城被评为国家 4a 旅游景区,2006 年入选中国十大影视城。

三、影视基地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变化,只有少数影视基地在体制转型、产业变革的巨浪中走了出来并且经营得有声有色,大部分影视都基地面临着发展困境。据2005年金鸡百花节资料显示,截止2004年底,我国各类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共2500多处,其中70%亏损,20%持平,10%盈利。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盈利模式单一,效益低下。靠收取场租费和发展旅游业是我国影视基地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模式,而这两种盈利模式实际暗含着巨大风险。影视基地在整个影视业的产业链条中处于下游,扮演更多的是生产要素而非获利工具的角色。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一个剧组,成本的70%支付劳务,其中演员占总成本的50%,设备、道具等总共才占30%,影视基地作配套服务的大部分在30%花费内,一般只能赚总成本的10%左右。”[8]一个影视基地占地几千亩,但盈利只有一个剧组成本的10%,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目前国内有大大小小上百家影视基地,影视旅游也并非“摇钱树”。没有常建常新的旅游景点和强大的影视作品的支撑,游客未必肯买账。

缺乏对盈利模式的深度开发使得那种仅仅依靠影视剧的拍摄来吸引游客的简单粗放的盈利模式,已经基本失去了生存空间。这种盈利模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影响了整个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是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近年来各地企业和政府纷纷看好影视基地,大兴建造大型建造影视基地之风,动辄占地面积上千亩的影视基地在国内各地全面开花。在工业区建设已经进入到注重亩产集约率、优化产业结构的时候,影视基地又步入圈地、同质竞争的阶段。按照国家旅游局2002年的一份统计显示,全国2000余家各类主题公园赢利者仅一成,亏损占七成,2/3投资难以收回,被各种影视城项目套牢的资金保守估计有上百亿元。[9]据了解,重庆市上马或者即将上马7个影视基地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接近百亿元。在这7个项目中,除九龙坡和长寿的项目定位于拉动房产和商业外,其余5个影视基地项目都意在成为旅游景点。而从国内其他影视城的运营情况来看,重庆根本容不下7个影视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市场严重饱和。

三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目前国内影视基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这是由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的后果。各家影视基地往往不在差异化和特色化上下功夫,而是追求“大而全”,恨不得将国内所有影视基地的内容全部包含在内,结果导致同质化。国内不少影视基地都建有秦王宫、广州街、香港街等景观,毫无特色,导致市场严重饱和,许多影视基地根本吸引不到拍摄剧组和游客,只能草草关门。

一个良好的影视基地不仅能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更能为地区注入影视文化,带动整个区域的全面发展。尽管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面临种种困境,但资本投资热情不减,基地建设高歌猛进。鉴于我国影视基地面临的重重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快影视基地的发展。影视拍摄提升人气,带来市场认知度;游憩设施配套,深度体验参与,吸引并留住游客;创意产业支撑,扩大产业链条,做大影视产业;文化注入提高基地品质,

1、完善产业链,寻求盈利模式的多样化

国内目前已有不少影视基地试图改变单纯依靠场租或旅游业盈利的模式,向着产业纵深化方向发展。影视主题公园和影视产业基地是目前影视基地正在摸索的两条道路,前者是向着旅游业的纵深发展,后者是影视业的集群化发展。

影视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另一种突破,即与影视产业密切相关的,如影视拍摄、影视后期制作、影视产品营销、影视宣传等影视制作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聚集一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样,便形成了影视城的另一种发展趋势——影视产业基地。

单纯的影视基地与影视产业基地的有明显的区别,影视基地单纯提供影视拍摄场地、场景等,是影视产业中的一个环节,且由于收入渠道单一,经营状况一般,有时甚至很难维持下去。而影视产业基地的升级,一方面延伸影视产业链降低了发展成本,另一方面影视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影视产业基地比单纯的影视基地更具备成功的特质。与旅游化的影视基地不同,影视产业基地是以影视制作全过程为内容的产业发展区域,其面对的客户群是影视制作各个环节的“影视人”,包括影视拍摄剧组、影视后期制作团队、影视前期策划人、影视公司、电影院,也包括培养影视精英的相关培训、学习机构。

横店影视城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它将整个城市建设成一个庞大而完备的影视产业配套和后勤服务基地,而不是单纯而孤立的几个拍摄基地。1999年起,横店集团全面整合影视、旅游和服务资源,宣布所有拍摄基地免收场租,同时为前来拍摄的剧组提供从场景搭建、道具制作、演员中介到餐饮、住宿等的系列配套服务。此举摆脱了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城经营的单一模式,尽一切可能整合影视拍摄所需要的所有基本要素,吸引了大批剧组前往。

2、创意为王,与文化创意产业全面结合

目前世界各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潮,所谓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在世界各国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中,影视业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产业链包含剧本、融资、制作、营销、播出、产品开发等主要环节,影视基地的功能需要适当从制作环节向两端延伸,在同一个影视基地内拉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内容研创基地,并搭建融投资平台;向下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节目交易平台。逐步聚集产业要素,形成聚合优势,降低制作成本。

以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为例,张纪中影视文化公司、尤小刚全视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娱乐投资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外影视公司纷至沓来。截至2008年年底,怀柔区共有在册的影视制作策划、文化艺术交流等文化创意类企业累计达到2379家,其中影视类企业达141家,仅影视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6.3亿元。到2010年,集聚区将完成影视制片公司总部集聚、动漫制作、影视教育培训、影视旅游等四大功能区的建设;将引进国际级影视企业10至15家,国内外中小型影视企业100到150家,吸纳劳动力2万至3万人,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3、文化为魂,注入民族化元素

国内成功的影视基地大多将影视、旅游、文化三者纳入了影视基地的定位当中,倡导“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影视基地包含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民族化元素对基地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将影视基地和文化紧密地糅合在一起,将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通过发掘和宣扬文化来综合地发展影视基地,以多种方式全方位展示文化,赋予影视基地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国内目前在发掘影视基地文化方面做得较好的是镇北堡西部影城。

镇北堡西部影城正在逐渐告别传统影视拍摄基地的模式,朝着能够代表中国西部古代风貌的小城镇格局发展,最终成为代表和囊括中国西部各年代风貌、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影视剧拍摄基地和主题公园。张贤亮设想将其发展成一座西部地区的中国民俗文化博物馆,利用影视城的空间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再现消失在中华大地上的古代民居。按照他的设想,若干年后,西部影视城将作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里程碑”而存在,作为“原始的、古朴的、西部的、民间化和乡村化的博物馆”供广大游客参观。“这个影视城可以像邻近的、距今有近千年历史的西夏王陵那样,成为民俗古迹永远留下来。”从78万元的投资发展到现在总资产超过两亿元的文化产业,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已成为立足民族文化发展影视基地的典范。

 

[注释]

[1]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11页。

[2]邵培仁、李思屈主编:《2009年:中国娱乐与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传媒报告蓝皮书 第一辑),中国传媒报告杂志社,2009年,第179-180页。

[3]郭文、王丽:《影视型主题公园旅游开发“共生”模式研究及其产业聚落诉求——以央视无锡影视基地为例》,《旅游学刊》2008年第4期,第65页。

[4]李哲:《发挥自身优势,各大影视基地拓展发展新路径》,《经济日报》2009年9月6日第6版。

[5]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页。

[6]宋笑梅:《中国首个生态影视基地落户安吉》,《都市快报》2004年11月。

影视产业发展前景篇3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1)06-0029-07

影视旅游实践的蓬勃发展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产生了众多相关文献,《旅游学刊》在2010年度两度刊文进行了综述,对该领域研究状况已经做了全面介绍,本文不再赘述。总体说来,国内外关于影视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影视对旅游主客体的影响、影视旅游主体的感知体验、影视旅游吸引力,以及影视旅游发展现状、模式、问题和对策等方面,虽然个别学者(如李道新)注意到影视旅游是影视和旅游两个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但是真正从产业融合视角进行的影视旅游研究并不多见,尤其是很少涉及融合发展的机制和特征等内容。尹媛媛等在对我国影视旅游发展研究进行综述时指出:“一个领域的形成、产生机制往往是它内在动力的保证,如果运行有效,能够协调各个部门,激发内在潜能,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但是对于影视旅游的产生机制,学者们对它的研究却仍然凤毛麟角。”本文将在充分借鉴现有影视旅游研究和产业融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影视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和机制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以期对影视旅游研究以及产业融合研究有些许推进。

一、产业融合的理论和实践

学术界对产业融合的关注,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对数字技术革命引发的信息化实践的观察。1978年,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创始人尼古路庞特(Negrouponte)用3个相互重叠的圆圈来描述电子计算机、印刷和广播业三者的技术边界,认为3个圆圈的交叉处(即产业的交叉处)将会成为成长最快、创新最多的领域。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的欧丁格(Oettinger)和法国作家罗尔(Nora)与敏斯(Mince)分别创造了compunctions和telemetriqu两个新词来试图反映数字融合的发展趋势,并把信息转换成数字后,将照片、音乐、文件、视像和对话透过同一种终端机和网络传送及显示的现象称为“数字融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通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为产业融合带来了新的契机,产业融合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1994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举行了世界第一次关于产业融合的学术论坛――“冲突的世界:计算机、电信以及消费电子学研讨会”。进入21世纪以后,更多领域的产业融合现象得到了关注。

产业融合对于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催生新产品与新服务、促进新参与者进入和开辟新市场、增强竞争性和新市场结构的塑造、促进就业增加和人力资本发展、派生出产业发展的巨大增值机会等,甚至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早在1997年,欧洲委员会就“绿皮书”(Green Paper)指出,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三大产业融合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更是涉及服务以及商业模式乃至整个社会运作的一种新方式,并把产业融合视为新条件下促进就业与增长的一个强有力的发动机,将扩展至整个信息市场乃至催化今后世界经济的综合。目前研究者普遍认为,融合化和信息化、生态化一起构成当前世界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

尽管主流学者对产业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化领域,而且还远谈不上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但是从既有的研究中至少可以得到如下一些结论:一是产业融合实际上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沿着技术融合――产品和市场融合――企业融合――产业融合的主线不断发展。二是技术创新是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动力。技术创新导致通用性技术的出现,从而催生了新产品、新服务以及相应的新市场,然后是企业战略的调整,大量并购重组行为的发生,最终导致产业边界的模糊或消失,产业融合最终实现。三是信息产业的本质是信息化领域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不管是电信行业,还是广播、电视和出版行业,都可以纳入信息产业的范畴,照片、音乐、文件、视像或对话等的传播本质上都是信息的传递。

二、影视旅游的内涵和产业融合发展特性

1 影视旅游的内涵

影视旅游,西方称之为“电影引致旅游”(MovieInduced Tourism),认为它是由于旅游目的地出现在荧屏、影带、银幕上而促使旅游者造访这些旅游地和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定义1)。国内一个得到较多引用的定义是刘滨谊等提出的:影视旅游是以影视拍摄、制作的全过程及与影视相关的事物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定义2)。对比国内外两个典型的影视旅游定义,可以发现二者强调的都是影视和旅游吸引物的关系,但又各有侧重,定义1关注的是影视对吸引物的展示,定义2关注的是影视相关事物成为吸引物。两个定义实际上可以互为补充。从而形成一个更完整的定义:影视旅游是指主要因为影视制作、播映及相关事物而形成的旅游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提出这样一个定义不是为了完整而完整,而是因为影视旅游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需要。比如,在有关影视旅游的论述中,影视外景地、影视基地等普遍被认为是影视旅游项目。但显然对于影视外景地来说,影视起到的更多是传播作用,而不是构成吸引物(和定义2不符);而对于影视基地来说,之所以吸引人并不简单地是因为出现在荧屏或银幕上,而是因为影视基地提供诸多的参与和体验活动,包括参与影视拍摄以及见到明星的机会等(和定义1不符)。

2 影视旅游发展日益体现出产业融合特性

影视旅游在近些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出产业融合的特征:

一是从被动走向主动。几乎从一诞生开始,影视就具有了传播旅游吸引物的功能。但是在早期,这种传播几乎是无意识的。如《庐山恋》对于庐山的宣传、《西游记》对于九寨沟的宣传,在很长时期内都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和以前无意识导致的宣传效果不同,今天很多旅游目的地是主动地借助于影视进行传播。如:英国旅游局每年都会定期推出一张“英国电影地图”,详细介绍67部经典影视作品中的110个旅游胜地,旅游者可沿着这些路线,游览 影视剧作中主人公旅程的沿途风景,身处此境,重温影视剧作中演绎的情调;国内的张家界,也借《阿凡达》热播之际,制造将“乾坤柱”改名为“阿凡达哈利路亚山”的噱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二是从后期走向前期。在早期,旅游目的地往往是借已经播映的影视进行宣传,这时影视已经拍摄好了,进入后期播映阶段。如,虽然现在观看《庐山恋》已经成为游庐山的重要内容,在九寨沟体验20多年前《西游记》的拍摄场景也增添了游客诸多乐趣,但是当初《庐山恋》的拍摄并不是为了宣传庐山,《西游记》许多场景选址九寨沟也更多考虑的是电影拍摄的需要。然而发展到今天,很多旅游目的地事前就做好了利用影视进行宣传营销的计划,介入了影视产业早期的拍摄选址乃至剧本写作阶段。比如2010年在《非诚勿扰2》拍摄之前,北京市旅游局就和制作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片中植入了慕田峪长城、欢乐谷、紫竹院公园、潭柘寺等北京美景。

三是从片面走向全面。随着影视旅游的发展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后期走向前期,影视和旅游两个产业的融合也从个别环节向全面融合发展。典型事物就是影视基地的诞生。在影视拍摄基地,游客可以看到剧组拍摄的现场或遗留下来的场景、设施,可以亲自体验影视作品中的食品、道具、服装及饰物,过把演戏瘾,还可以体验飞檐走壁,探寻特技效果制作的奥秘。影视基地一方面可以用于影视拍摄制作,另一方面则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场所,真正体现了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从产品、市场到企业、产业的融合。正因为如此,有研究者认为1963年好莱坞影城的建成标志着影视旅游的正式开端,1987年无锡影视基地的建立则意味着中国影视旅游的正式兴起。

影视旅游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韩国利用《大长今》《冬日恋歌》开拓旅游市场、新西兰利用《指环王》营销旅游景点等,都已经成为影视旅游的经典案例,以好莱坞影城为代表的影视城也在各地遍地开花。从国内来看,利用影视进行旅游宣传已成为普遍现象,而影视基地建设也迎来热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建有40多家影视城,立项通过审批则有110多家,这些在建影视城95%投资过亿,总投资或已接近400亿元。影视旅游的这种蓬勃发展态势确立了理论研究的现实基础,其中体现的产业融合发展特性则指明了从产业融合视角进行研究的特殊意义。

三、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影视旅游发展模式

从不同角度可以归纳出不同的影视旅游发展模式,如郭文等从发展途径的角度将影视旅游发展模式分为多元要素共生论、培育培植影视产业、原始资源直接利用。从影视和旅游两个产业融合发展的角度,则可以将影视旅游发展模式分为以下6类:

1 影视外景地旅游

影视的拍摄往往涉及大量外景地,这些外景地借助于影视传播,特别是在影视作品中唯美、精致的亮相,很可能从“识者寥寥”的地方“摇身一变”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一部经典电影《罗马假日》,使罗马的旅游热持续多年;每10个到新西兰的外国游客中,就有1人声称是被《指环王》纯净风光吸引而来;《古墓丽影》让塔普伦寺名声雀起;《乔家大院》让到山西的人都想去看看那忧怨的红灯笼;《非诚勿扰》里的一句“西溪且留下”让这片西湖边上的湿地从此广为人知。

2 影视故事发生地旅游

影视不仅传播拍摄地的景观,也在传播故事,因而这些故事的发生地也可能成为旅游热点,即使这些故事发生地并不是影片的拍摄地。正如凌莉萍、吴殿廷提到的:很多实例证明,旅游者更愿意到影片故事的发生地去旅游,比如《勇敢的心》中对华莱士(Wallace)和苏格兰人独立战争的刻画给苏格兰带来了旅游热潮,虽然影片较多地取景于爱尔兰。

3 影视文化旅游

影视传播的内容,不仅是景观和故事的传播,从更深层次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因而,影视传播引发的旅游活动并不局限于到外景地或故事发生地旅游,而且包括体验影视传播的文化。如《少林寺》及有关影视极大地传播了中国武术文化,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包括普京的女儿前来学习中国功夫。韩剧也是非常典型的例子,韩剧热播引起各国游客对韩国文化的关注,他们不仅对影片中浪漫的外景地充满了向往,而且对韩国生活方式、食物等民俗文化也充满了好奇心。以往旅行社在宣传韩国景区时,并没有多少卖点,游客对韩国文化的了解也仅停留在烧烤和泡菜上,因此造成了韩国旅游线路的冷清局面。随着《蓝色生死恋》《冬日恋歌》等热播,韩国旅游内容大为丰富。特别是在《大长今》播出之后,各旅行社也借此挖掘新题材吸引游客,旅游线路中除了有关拍摄点外,还有品尝韩宫廷膳、穿韩服照相等各种体验活动。

4 影视拍摄制作基地旅游

观看影视已经构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影视的拍摄制作对于人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一些拍摄制作的设施设备,比如说什么是混音棚、什么是录音棚等,大家就不是很了解。拍摄过程本身也对人们具有一定吸引力,如看演员特别是明星如何表演,导演如何指挥等。影视拍摄制作还会留下一些场景,这些场景在影片中出现过,能够唤起游客的记忆或关注。上述这些内容使得参观影片拍摄制作基地可以构成旅游体验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说,还可以利用影视拍摄基地的场景、设施等为游客提供更具体验性的旅游项目,如自主表演、自主拍摄等。天津中贸国旅曾推出了一个参观长春电影制片厂的项目,活动内容包括厂史和影片生产状况介绍、电影流程介绍、拍摄场景参观等。

5 影视主题乐园旅游

影视主题乐园是在影视拍摄制作基地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集影视拍摄制作与旅游娱乐为一体的场所,通常我们所说的影视城大多属于影视主题乐园的性质。影视主题乐园具有影视拍摄制作基地的几乎所有功能,同时大大丰富了旅游休闲功能。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好莱坞环球影城,在影城可以参观电影的制作,解开特技镜头之谜;可以回顾经典影片中的精彩片断;可以观看娱乐动物明星表演;可以体验侏罗纪公园、未来水世界、终结者等大片电影场景,甚至还有自动拍摄系统记录下你的惊险一刻。

6 影视节庆旅游

当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级电影节有柏林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等。影视节庆既是影视行业的盛会,同时,电影节的开幕、新片的展映、国际巨星的到场,也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到举办地观光游览,大大促进举办地旅游业的迅速提升发展。

在上述6类影视旅游中,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程度是不一致的。影视外景地旅游、影视故事发生地旅游、影视文化旅游这3类影视旅游,其影视和旅游的结合往往是偶发的、分散的,主要停留在市场和产品的融合方面。对于这些外景地、故事发生地或文化体验目的地来说,虽然也可能拍上一两部影视,但是由于这种行为是偶发的,缺乏完善的影视生产设施设备,一般局限于外景地拍摄等简单环节,因而构不成影视产业的组成部分。影视拍 摄制作基地,初步集影视拍摄制作和旅游体验为一体,但是其旅游功能只是附加的,因而还称不上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只有影视主题乐园,一方面提供影视拍摄制作功能,另一方面提供旅游体验功能,既是影视产业的组成部分,又是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从而真正地实现了企业融合进而产业融合。和外景地等相比,影视主题乐园的拍摄制作功能不是简单地拍上一部、两部影视,而是有着较完善的影视拍摄制作设施设备,可以连续性、经常性、较为完整地进行影视拍摄制作,因此构成了影视产业的组成部分;和影视拍摄制作基地相比,影视主题乐园以招徕接待旅游者作为重要目的,提供了大量供游客参与的项目,因而也构成了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至于影视节庆相对说来较为特殊,虽然同时构成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但是一般并没有形成相应的企业融合。

四、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影视旅游发展机制

发展机制问题是产业融合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将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静态分析着重剖析影视旅游现象存在的机理或者说运行机制,而动态分析将考虑影视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机制。

1 静态分析

前文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将影视旅游发展模式分为影视外景地旅游、影视故事原生地旅游、影视文化旅游、影视拍摄制作基地、影视主题乐园、影视节庆等6类,在这6类中,前3类实际上都是影视对旅游吸引物的传播,后3类则是影视本身构成旅游吸引物,或者说影视提供旅游内容,两大类型影视旅游分别是定义1和定义2各自关注的要点,其存在机理或运行机制是不同的。

(1)影视传播旅游

影视之所以能够宣传推广旅游目的地,最根本的当然是由于影视所固有的传播功能。而且和专门的广告相比,影视传播旅游至少还具有以下一些优势:第一,嵌入其中、和影视剧情融为一体的宣传可以避免人们对生硬广告的反感;第二,影视剧集画面、音乐、故事情节等为一体,在宣传旅游目的地方面的表现力更强;第三,影视在传递目的地信息的同时还附加了影视自身的内涵,从而增强了目的地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国内外的众多研究表明,印证、寻梦是游历外景地最重要的动机之一,这意味着影视不只是提供信息来源,而且能够直接影响旅游动机和决策。

影视传播旅游的另外一个内在依据在于影视和文化两个产业共同的文化产业本质。这一点和信息化领域产业融合的依据在于信息产业本质类似。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毋庸多说。旅游产业在本质上也是文化产业。早在1986年,于光远就提出,“旅游业是带有很强文化性的经济事业,也是带有很强经济性的文化事业”。2009年8月,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调: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尽管影视和旅游的体验方式不同――前者通过影像传递的方式为人们提供,后者通过人员移动的方式来实现――但是二者的本质都是文化体验。

共同的文化产业本质使得影视传播旅游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从而真正形成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现象。对影视植入广告的分析也许能更好地揭示上述原理。植入广告确实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但是这最多可以说是影视产业和广告产业的融合,而不能一概说是影视产业和相关实体产业的融合,比如,《手机》中植入手机广告就不能说是影视产业和手机产业的融合,因为这只是一种偶发的商业行为。但是影视和旅游的关系不同,影视传播旅游已经形成一种较为普遍和长期的现象,因此已经可以看成是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

(2)影视提供旅游内容

影视产业的发展能为旅游者提供多方面的体验内容,包括体现在旅游配套服务当中的一些影视文化体验,但主要是构成旅游吸引物的组成部分。影视之所以能够提供旅游内容,首先是由于旅游吸引物的无边界性质。今天我们所能认识到的旅游吸引物,从天上到地下,从中国到外国,从古代到当代,其形态千差万别,其类型多种多样,唯一的共同点在于对人们具有吸引力。不管是影视拍摄,还是影视文化或影视节庆,都能够对旅游者具有一定吸引力,这是影视提供旅游内容的基础。

影视提供旅游吸引物的第二个依据同样在于两个产业共同的文化产业本质。旅游吸引物的无边界性质使得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事物都有可能成为旅游吸引物,实际上近年来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影视提供旅游吸引物的特点在于,共同的文化产业本质使得影视提供旅游吸引物成为一种常态,并催生了影视城等新生业态,其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是一般生产所无法比拟的。

以上分析的内容可以直观地反映在图1当中:

2 动态分析

在静态分析中本文已经指出,影视固有的传播功能、旅游吸引物的无边界性质以及影视和旅游的文化相容性构成影视旅游运行的三个关键要素,但是这只是从静态的角度解释了影视旅游的存在,并不能解释影视旅游为什么产生、为什么发展。毕竟,无论是影视固有的传播功能,还是旅游吸引物的无边界性质或影视和旅游的文化相容性,都是伴随着影视产业、旅游产业各自的产生就存在的,而两个产业的融合发展却是近些年的现象。

(1)市场是影视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力

前文已经指出,在一般的产业融合研究中,技术创新被认为是产业融合发展的首要动因。但是在影视旅游发展中,不能说没有技术创新,然而,利用影视进行旅游地传播或者将影视拍摄基地改造成主题公园很难称得上革命性的技术创新,退一步说,好莱坞影城在1963年已经建成,要说技术创新那时候就有了,并不能解释最近数年我国影视旅游才得以蓬勃发展的事实。

除了技术创新以外,研究者比较多提到的产业融合动因还有:市场发展、模块化发展、政策管制放松、企业竞争合作行为等。在这些因素中,模块化发展可以看作是技术创新的延伸;政策管制放松更多的情况下是融合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企业竞争合作行为则是任何时候都存在的,很难解释一种融合化现象普遍出现的根本原因;市场发展和产业融合的关系则较为复杂,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尽管有研究者宣称,融合的最重要的动因是对未来的愿景――所有的服务都变得更加简单,但是从信息化领域产业融合的实践来看,使所有服务变得更加简单的前提正是技术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市场的出现是和新产品的出现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预先存在的,因此并不能技术创新是信息化融合发展首要动因的结论。

对于影视旅游的发展来说,市场的因素更为关键。这种关键不是说新市场的出现导致影视旅游的发展,而是说影视和旅游两个产业的市场各自发展使得其市场融合程度日益加深,为影视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尽管从技术上说,影视传播旅游、影视提供旅游内容从一开始就是可能的,但是在影视市场规模和旅游市场规模都比较小的情况下,影视传播旅游和影视提供旅游内容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 果。简单地说,如果没有几个人看电影,也没有几个人去旅游,那么就不可能指望有多少人因为看了一部电影而去其外景地旅游;而如果拍摄电影场次不多,旅游者出游次数也不多,则影视拍摄基地也很难对旅游者产生大的吸引力。因此,尽管影视和旅游融合的技术基础一直存在,但是由于缺乏应有的市场基础从而限制了影视旅游的发展,直到近些年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各自蓬勃发展,才使得我国影视旅游发展迎来了真正的热潮。

上述论述可以用图2更加直观的解释。从图2可以看出,在产业的实质没有改变(圆心不变)的情况下,仅仅因为两个产业规模(面积)的扩大,就会导致两个产业融合范围(重叠部分)的扩大。也就是说,随着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融合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出来。

(2)企业是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体

在信息化领域,产业融合的最终表现是企业跨领域并购行为的大量发生,从而导致产业边界的模糊乃至消失。也就是说,虽然技术融合是信息化领域产业融合的首要动因,但是产业融合的最终实现是企业融合。对于影视旅游来说也是如此,市场融合为技术和产品融合提供了基础,但是如果没有发展到企业融合,那么可以说产业融合的过程并没有最终完成。目前在影视旅游领域,企业的跨领域并购行为还不多,但是企业跨领域业务拓展已经体现得比较充分,初步实现了企业融合。以浙江横店影视城为例,早期主要是建设影视拍摄基地,从1996年开始,在最初的几年内,相继建成了秦王宫、广州街一香港街、清明上河图、大智禅寺等十多个影视拍摄基地,吸引了一大批影视剧组来此取景。其间虽然也发展旅游活动,但是还比较初级,客源也以周边为主。从21世纪开始,浙江横店影视城逐步转型,一方面成立了部级首个影视产业实验区,实现了影视拍摄基地向影视产业基地转化,另一方面从影视拍摄基地向影视主题公园转化,以影视元素为基础,以互动理念为核心,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影视旅游产品,发展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不仅影视城建设在全国掀起热潮,在看到影视旅游发展的良好前景后,目前一些传统的影视行业巨头也酝酿踏足旅游业,如2011年2月,华谊兄弟与上海嘉定工业区签约,计划建设占地1000亩、总投资数十亿元的华谊兄弟文化城,这也是华谊兄弟进军文化旅游市场的首个项目。

五、结论和建议

1 关于影视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结论

影视旅游是影视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和信息化领域的产业融合发展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特征。和信息化领域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是共同的信息产业本质相类似,影视旅游发展的基础是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共同的文化产业本质。和技术创新是信息化领域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动力不同,在影视旅游发展中,市场融合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如果说信息化领域产业融合沿着技术融合――产品和市场融合――企业融合――产业融合的主线进行发展,那么,影视旅游更贴切的是沿着市场融合――技术和产品融合――企业融合――产业融合的主线进行发展。

2 对我国影视旅游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是加强影视旅游发展的规划引导。正如本文分析的,市场融合是影视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影视旅游的发展不能脱离市场需求的实际。目前我国的影视城建设已经出现过热的苗头,国内80%以上的影视基地处于亏损状态,15%的影视基地勉强持平,仅有5%的影视基地可以做到微利。这种状况需要引起重视,建议由宣传部、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出台指导意见,规范有关项目的审批。

二是支持符合影视旅游发展需要的企业组织形态发展。产业融合最终要体现到企业组织的融合上来。虽然影视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市场需求的发展,但是市场需求需要企业去发现和满足,从中寻找自己的商机。建议有关部门放宽影视旅游业务许可,加强信息服务,支持企业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支持企业之间的各种合作乃至兼并重组。

影视产业发展前景篇4

二、甘肃影视旅游发展现状

甘肃影视旅游和以前相比取得了喜人成就,但从总体而言还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优惠的产业政策欠缺,没有形成系统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影视旅游是由电影电视引致的旅游,影视剧的质量及国际影响力是影视旅游的核心和宣传媒介,是影视旅游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发展影视旅游首先要打造一流的影视剧,以真实的场景和浓郁的文化气息吸引大量游客.实现以影视带动旅游、旅游促进影视的良性发展。一流影视剧的出台需政府优惠产业政策的扶持,韩国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2001年,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制定和完善了《电影振兴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并出台了促进影视业发展的优惠措施,如财政支持在国家预算中提高到l%,通过文化登记制度、税收政策等鼓励企业向文化事业投资,设立文艺振兴基金等专项基金为举办影视节等文化节庆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了一批优秀影视剧的出炉翻。甘肃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与国外和其他省份相比支持力度不够,对影视导演拍摄作品的吸引和优惠政策欠缺。同时,由于对影视旅游作为新兴旅游营销工具的作用还不够重视,在对如何充分地利用影视媒介形式以及如何利用已经产生的影视旅游效应持续发展影视旅游等方面,甘肃旅游业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对影视旅游产品深层次开发还处于较浅水平,甘肃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在全国范围内相对落后,影视拍摄、影视制作活动还不丰富,目前在甘肃还没有建立起任何类型的影视博物馆、档案馆以及以影视内容为基础的影视主题公园,还没有产生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影视节庆。甘肃影视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利用还只是初步的涉入,即利用各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影视剧组的外景拍摄和游客的观光休闲旅游,没有深度挖掘游客需要。围绕影视旅游资源开发出能带给游客深层次娱乐体验的影视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的影视旅游服务和项目与市场需要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缺乏有竞争力的影视旅游产品。

(二)内涵不足,文化挖掘极度缺乏现代旅游产品越来越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没有历史文化积淀的旅游景点是缺乏生命力的。甘肃省内不少影视旅游地在开发过程中对于文化主题的深化力度存在较大的不足,笔者去过景泰石林多次,发现导游在介绍景点时,几乎很少提及在此曾拍摄过的影视作品,宣传意识和经营意识淡薄。对于景点的介绍往往局限于静态观赏,依然本着影视城主要为剧组服务的拍摄至上的理念,较少为旅游者的需求考虑。即使有影视宣传意识的旅游景点,也大多只是立牌简单表明此地拍摄剧目、参演明星,导演等情况,仅限于图片展示,不能使旅游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难以满足旅游者重现荧屏经典一幕的愿望。

(三)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落后影视旅游开发中交通是影响旅游资源吸引力大小及旅游开发的必由之路。而甘肃的许多地方交通设施落后,行走困难,再加上吃饭、住宿等游客的基本生活问题无法解决、没有足够的接待设施等因素成为限制该区游业发展的“瓶颈”,无法充分发挥这些旅游地的潜在优势,使这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三、甘肃影视旅游开发对策

在甘肃,影视旅游的发展暴露出种种问题,这些问题既要靠管理部强宏观调控和积极引导,也需要相关经营单位加强市场调研,主动开发适合消费者口味的创新型旅游产品,使甘肃的影视旅游走得更快更远。

(一)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参与,加强市场运作要努力转换政府角色,影视旅游是影视文化与旅游的交叉产物。发展影视旅游依赖于影视文化业的发展。政府对文化产业所给予的各种政策和资金扶持,对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缓慢,受落后观念和旧体制的束缚.与其他省市相比,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与布局上缺乏统一的协调机构,扶持文化产业的各种政策尚不完善,缺乏协调机制。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在影视文化产业的生产经营中使用宏观调控手段。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扶持,将发展影视旅游作为提高甘肃影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冲破思想观念和体制障碍.转换政府职能,为影视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行业环境。同时还要搞好市场运作,加大对我省旅游景区的宣传力度,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提供降低影视制作成本和盈利的商机,以吸引各影视拍摄机构和投资商前来拍摄外景或制作影视剧,引导影视旅游地向良性竞争的方向发展。保持影视旅游地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丰富影视旅游产品。重视影视体验以拍摄场地为依托,借鉴国外和其他省份的成功开发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自身的现状和旅游者的心理,突破原有的静态观赏为主的旅游产品,向更高层次的参与层面拓展,营造影视氛围,增强游客参与性。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景区,恢复当时风貌、建筑、设施以及人们的穿着打扮,并模仿当时的生活场景,营造一种新鲜而有趣的生活氛围,使旅游者随处可见各种戏剧性的场面,并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其中一员,甚至成为主角。

(二)增强影视旅游的文化内涵,实现可持续发展影视旅游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更深层次是其文化旅游属性。影视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提升影视旅游的文化内涵,一方面,要有好的影视作品推出,好的影视作品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前往影视拍摄地旅游的主要诱因。另一方面,要发掘有文化内涵的影视旅游景点,“乔家大院”等旅游景区的走红离不开自身的文化内涵。缺乏历史文化内涵的影视基地,其旅游经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才能与影视剧互相促进。

影视产业发展前景篇5

1横店影视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

1.1宣传方式相对滞后

很多影视剧在拍摄前期就已经开始系统广泛的宣传。横店影视城对于影视作品的前期推广在国内来讲亦属于非常先进和比较全面的,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传媒渠道进行大范围的覆盖宣传。然而,与影视作品相关景区的宣传却显得匮乏而且力度不够。很多时候,大家都知道一部电视剧或者电影的导演是谁,主演都有哪些明星,或者是根据哪部小说改编,可唯独不知道在哪里拍摄,在哪里取景。而且,影视城旅游景区的推广很多时候仅仅是单方面的宣传,无法与影视剧全方位的覆盖推广有效的结合起来。相比之下,好莱坞和宝莱坞在自身的营销上要成熟完善的多,这也是在国际上好莱坞与宝莱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远超横店的原因之一。

1.2模式单一,内容陈旧

随着市场环镜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影视旅游产业的经营运行模式和技术手段正在经历跨时代的重大变革,创新的影视旅游运行模式不断产生。横店影视城景区自开发以来,旅游的主体一直都是在观赏游历的过程中加之娱乐项目,这对于横店影视城来讲可能是最为稳妥的模式。比如在梦幻谷项目里面,大多都是沿袭国内娱乐场的传统项目,科技元素已经相对落伍,其中《梦幻太极》的表演在前几年一直比较具有代表性,但如今它的特效技术和舞台效果都已经落在了时代脚步的后面,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另外,影视城的发展要实现质的飞跃,不能单纯的靠量的增长,景点建的不少,但大都与之前如出一辙毫无新意,这会使游客产生审美疲劳,觉得横店影视旅游已经江郎才尽。当今社会,更为新颖的理念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打破常规的运行模式,横店影视文化旅游的发展处在了必需要推陈出新的关键环节。

1.3对环境造成了破坏

由于影视剧拍摄需要特定的场地背景,而这些场地背景的建设会对原来的自然风貌造成一定的破坏,更有甚者会使一些文物和文化遗址遭到损毁。其实说到对环境的破坏,全世界大多数的电影电视的拍摄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这一难以规避的现象,这些短视和急功近利的行为严重制约了影视旅游的长期发展。如果说由于影视剧拍摄造成的环境问题是人们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所做出的无法避免的牺牲的话,那么游客对于环境的二次破坏则更加让人痛心。随着横店影视文化旅游基地不断的拓展规模,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不断给景区环境带来压力。乱扔垃圾,乱写乱画等不文明的现象始终无法杜绝。因此,景区环境的保护成为横店影视基地必须面临且要着重强调的问题。

2横店影视文化旅游创意发展的策略

横店影视文化旅游的兴起有效的刺激了当地经济的多样化发展,盘活了影视业与旅游业的产业链,丰富了旅游文化的种类,并且具备着强大的财富创造力。然而,横店影视旅游的后续发展,则需要理念与模式的创新,内容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带领全国的影视文化旅游产业稳步发展并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2.1具备先进的营销思路,重视宣传的力度和针对性

影视文化景点的宣传具备与影视作品捆绑的天然优势,影视作品在宣传和播放的过程中无形为影视旅游景点做了广告。然而,正是因为这种宣传是依附在影视作品当中的,所以相较于影视作品本身而言,影视景点的推广就显得力度不够。横店作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影视基地,应该在营销力度方面与影视剧制作方加深合作,在影视作品宣传的同时可以对相应的景点做一些介绍,从而让观众产生深入了解拍摄景点的需求,调动游客游览的积极性。另外,影视旅游景点的知名度离不开影视作品的推广,而水平高,广受好评的影视作品对于景点的宣传更是事半功倍。所以影视基地务必要注重作品的质量和内涵,只有让影视剧产生了广泛深刻的社会影响力,才能推动影视旅游景点的后续发展,使影视旅游景点的获得长远的利益。很多来到横店的游客,在游览的时候大多是通过导游的解说才知道在哪个景点拍过哪部影视作品。而导游只会捡一些知名度比较高的影视剧来进行介绍。然而,由于游客年龄的差异,对影视作品的理解也不同,所以对于导游的解说也会产生不一样的喜好反应。因此,影视旅游的营销手段必须要有针对性,比如对于年轻的客户群体,他们更多的是喜欢自己之前并不了解的拍摄过程或者偶遇自己喜欢的影视演员。所以我们在宣传的时候,可以向这部分群体介绍近几日前来拍摄的剧组以及会出现哪位明星演员,以此来提高游客们的游玩兴致。

2.2开创多元化发展道路,不断开拓产品格局

横店影视基地自上个世纪末就开始尝试发展影视文化旅游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经营,如今已经形成了一条比较成熟的产业链条,其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对拍摄剧组收费和门票的收入。虽然就目前来说依靠自身的硬实力和旅游特色可以获得比较稳定收入。但是产品结构过于单一,缺乏后续开发,使得横店影视旅游产业很难实现质的突破。近几年来,横店影视文化旅游产业已经从前期的顶峰期过度到了平稳期,而且对于后续的发展已经略显疲态。影视旅游如果无法开发出特色鲜明的景点,没有个性化的后续产品,就失去了吸引游客的魅力,走向衰落只是时间问题。因此,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影视作品的后续开发,建立个性化,多样化的产业模式,才是横店影视旅游发展的出路所在。

2.3完善环境保护制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横店影视基地所在的横店镇本身就拥有山水相依,八面丛林的自然景观。2002年,除了继续建设影视基地之外,还开发了浦江神丽峡等三个自然风景区。横店影视基地依靠自身得天独厚的条件吸引了众多剧组前来取景拍摄,游客的数量也随着景区知名度的扩散不断增加。当时影视基地更多的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开发策略严重倾向于如何最大限度获取经济利益,忽视了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保护,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如今,低碳出行和绿色消费成为了全世界都在大力倡导的生活方式,其超前的环保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完美融合。因此,横店影视旅游的发展务必要走一理智化,绿色化,无污染的道路,在开发旅游资源的时候先以环境保护为前提。除了制定和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之外,要开创更为环保绿色的景区发展之路,比如拍摄剧组可以引入先进的特效技术,最大限度的降低为了拍摄效果对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造成的负面影响;景区也要对自然环境比较容易被破坏的地区进行相应的保护和隔离;引导游客的环保旅游意识,开发多种绿色低碳的旅游方案供游客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使横店影视旅游基地逐渐从杀鸡取卵式的开发方式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转变。

3结语

目前,横店影视文化旅游还无法实现多远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是一条需要长期研究和摸索的开拓之路。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愈来愈强烈,影视文化旅游作为被普遍需求的旅游形式将会得到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所以我们只需要顺应时代潮流,正确面对发展道路上出现的问题,并且深入的分析总结经验,加大营销力度,拓展产品格局,坚持不懈的朝着长期综合发展和协调发展的方向努力,将横店影视文化旅游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黄露.关于重庆市影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商业研究,2015(12).

影视产业发展前景篇6

中图分类号:J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142-01

一、影视型景区是一种新的文化传播形式

影视型景区,最早起源于影视业与旅游业发展成熟的西方国家,其含义主要是“电影和电视引致的景区”(Movie and TV Induced Scenic region),体现了影视与旅游景区的密切关系。影视型景区是影视创作与特色旅游的结合的产物,它属于专项旅游区域,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文化概念与文化传播方式。

这是因为影视声画合一的特性,将影视作品的生动、形象与直观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而情景结合的抒情性,更易为受众所接受。这些无疑使作品中作为载体的场景和人文历史,在受众中获得了极为广泛的传播,让电影或电视中非现实的世界在景区这个现实世界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例如,曾在贺州黄姚古镇拍摄的一些穿越剧,虽然内容是虚构的、非现实的,但具体而细节的场景却是黄姚的、贺州的。

二、贺州影视型景区的开发现状与意义

近年来,影视旅游产业在贺州蓬勃兴起。贺州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十八水景区、玉石林景区、黄姚古镇景区、紫云仙境景区,还有玉印浮山、临贺故城、客家围屋、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区等成为重要的影视型景区。

文化与山水风情,是美丽贺州的一张靓丽名片。当外界剧组纷纷踏上了贺州这片正在持续开垦的“影视型景区”,他们都特意将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放到贺州的山山水水、民俗民居中来表现和演绎。这使得贺州各个景区的风光、风土人情以一种更直接、便捷的方式传播出去,推动贺州影视产业的发展,也对贺州城市形象塑造及其传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通过影视型景区增强贺州城市形象的传播策略

经过笔者一年多来对贺州主要旅游景区的实地拍摄、探访与切身体验与思考,对建设影视型景区来增强贺州城市形象传播,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加强软硬件设施与配套设施的建设

近年来,虽然贺州的影视型景区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是还面临着硬件设施建设不够的情况,亟待改善。因此,特别需要加快建设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夯实硬件基础。不仅如此,更要加快培养优秀的本土景区管理与经营人才。

(二)政府要改善影视产业与旅游政策

贺州旅游景区分别隶属于不同政府管理机构,“这种多头管理引发管理错位与管理缺位等问题,不利于整体旅游市场的深度融合与发展。”政府要做好内部工作,通过制定积极的政策与制度,来促进贺州民办影视机构的的蓬勃发展,让具备竞争优势的本地影视机构“走出去”参与市场竞争,同时把外界优秀影视传播资源“请进来”,从而增强贺州影视旅游景区建设,培养贺州本土影视文化产业人才,更好地促进贺州城市形象传播。

(三)实行多样化、多元化的景区营销模式

当前我国影视型景区的营销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提供拍摄地,与热播影视剧的品牌效应捆绑,像姑婆山的九铺香酒厂、锦绣村和方家茶园便是因电视剧《酒是故乡醇》《春蚕织梦》和《茶是故乡浓》而闻名;第二种则是深度植入式,与影视剧中的人物产生直接联系,著名的便是因导演王玉锦的《月光光》而名声大振的黄姚古镇;第三种是开拍专题记录电影,以导演吴盛坚《客家围屋》为代表。

将传统旅行社主推,报纸、广播与电视宣传进行整合营销。同是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的自媒体,因为它们“改变了原来传统营销模式的品牌基因,让景区更贴近游客,大大接近景区和游客的距离。”同时,今后,景区要通过餐饮、旅游纪念品等二次消费,逐渐摆脱“门票经济”的依赖。贺州要充分利用独特的旅游资源与区域优势,将景区影视基地建设引入发展的快车道,要积极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形式和活动,逐渐走出门票收入依赖症,在未来景区发展中占得先机。

四、结语

作为人们精神领域消费活动的旅游,与影视作品的结合就形成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影视型景区,加快影视旅游景区建设,将在加快贺州城市形象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引领贺州走上健康和谐的发展模式与道路。

基金项目:本文为贺州学院2012年度一般资助项目(2012SKKY04)

影视产业发展前景篇7

影视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如今,影视旅游业已经成为一项时尚、前沿的专项旅游项目。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企业纷纷出现了产业融合的趋势,因此在产业融合的视角下分析影视旅游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不仅能够加快影视旅游业的产业融合速度,还能够繁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二、影视旅游的概述

所谓影视旅游在西方常常被成为电影引导旅游,它具体是指旅游的目的地曾经出现在荧屏上、电视中、影视中,促使旅游者更多的来到某地进行旅游。著名学者刘滨谊曾经明确的指出:“影视旅游的原因就是利用影视拍摄、演出、制作的全过程,从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的一种过程。”对比国内外的影视旅游具体定义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影视和旅游都是吸引旅游者的一种活动,两个概念能够互为补充,完美契合,从而为影视旅游下一个更加完整的定义:“影视旅游主要是指由于影视著作、播映和模仿相关影视活动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旅游活动。例如:在影视旅游业发展中,影视外景地、影视基地都可以作为影视旅游业活动的项目。

三、产业融合的概述

产业融合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主要是由数字技术革命衍生的一种新型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直到20年90年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才为新型产业革命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产业融合理念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在1994年美国学术论坛提出:“通过计算机、电信、以及电子信息的发展和传播,更多的产业融合项目得到空前的发展。”由此可见,产业融合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融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融合实质上是一个动态互动交流发展的过程,它主要是根据技术融合――市场融合――企业融合――产业融合这一条规律发展的。

(二)信息产业融合趋势加强,无论是电信行业、电视行业、广播行业、还是出版印刷行业,都属于信息产业融合的趋势和范畴,信息产业融合将音乐、视频、文件、照片等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进行信息传递。

(三)技术产业融合是根本,技术产业的创新,是很多新型产品融入其中,通过战略调整,将新产品、新服务供应到新的市场中,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长期以往企业边界消失,从而实现了产业融合。

四、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影视旅游发展的特点

(一)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发展

从影视诞生开始,它就具备了吸引旅游者的功能,在影视发展的早期,这种吸引是没有意识的。例如:电影《庐山恋》对庐山的宣传,电影《西游记》对九寨沟的宣传等,这都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不具有主动意识,人们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与之前无意识的宣传不同的时候,如今很多旅游业的目的就是借助影视来进行宣传和发展。例如:英国旅游局每年都会推出英国电影旅游业总攻略,其中详细的介绍了70部经典的英国影视作品,将影视中涉及的120个旅游胜地进行了一一的阐述和介绍,很多旅游者可以沿着这些旅游路线图选择自己喜欢的旅游地,游览和重温影视剧中主人公所到的风景胜地,感悟影视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又如:此前热播的《阿凡达》掀起了全球热狂潮,著名旅游景点张家界就将乾坤柱改成了阿凡达路亚山,并且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发展,从而吸引了众多旅游者。

(二)从后期宣传变为前期宣传

旅游目的地的早期主要是借助影视作品的进行宣传,这时往往是影视作品的后期阶段,不是前期宣传。例如:《庐山恋》的拍摄并不是为了宣传庐山,但人们观看完影片,游览庐山也成为游客的重要活动,又如:《西游记》的拍摄并不是为了宣传九寨沟,选择九寨沟纯粹是为了电影拍摄所需要。因此影视旅游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后期宣传来吸引更多的游客。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由后期宣传演变为前期宣传,在影视早期拍摄或者选景的阶段,旅游管理者就做好了营销宣传方案和计划,与影视业签订协议,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例如:在拍摄《非常勿扰》的时候,北京旅游局早早的就与影片开发商之间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书,将长城、紫竹公园、欢乐谷等著名国家风景旅游区融入其中。

(三)从片面发展变为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影视旅游业已经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后期宣传变为前期宣传、影视旅游业也逐渐进行了产业融合,从片面发展变为全面发展,影视基地应用而生。游客在参观影视基地的过程中,能够看到影片拍摄遗留下来的各种物品,包括服装、道具、饰品等,还能够体验各种特效技术,飞檐走壁、威亚钢丝都能够亲自体验。新型影视基地的构建,不仅能够用于拍摄的需要,同时它也是旅游活动的主要场地,体现了影视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产业融合趋势,实现了又产业到产品、市场、企业的有机融合。例如:韩国热播的电视剧《大长今》自从播出后就带动了韩国泡菜这种食品的热销,不仅开拓的了食品市场同时还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值得国内学习和借鉴。

五、在产业融合视角下推动影视旅游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影视旅游地发展模式

影视旅游管理者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产业融合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影视外景地和内部发生地两方面入手,增加游客的旅游量。一部影视作品的拍摄需要大量的外景地作为辅助,很多旅游景点在拍摄之间可能是闻所未闻,但已经利用和拍摄,在影视作品中呈现出完美、惊艳的亮线,就会吸引很多游客来此地,从而摇身一变成为旅游的胜地,知名度得到显著提高。例如:在拍摄《罗马假日》的过程中,罗马曾不被人所熟知,但经过影片一宣传,罗马成为热门景点的旅游胜地。又如:在拍摄《古墓魅影》这一影片的时候,塔普伦寺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寺庙一度成为热门观光胜地,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此外,影视作品不仅需要大量的外景地作为辅助,同时影视作品自身的发源地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内容,据相关资料显示,与影视外景地相比,很多的人们选择去影视发源地进行旅游。例如:系列电视剧《乔家大院》,一经播出就引起了观众热议,很多旅游者都直奔那火红的灯笼大院。由此可见,影视旅游管理者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将影视外景地和影视故事发源地二者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影视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大力发展影视文化旅游模式

一部影视作品的传播和发展,不仅是作品本身故事内容的传播和发展,更是一种影视文化的体现。例如:影片《少林寺》一经播出后,就在全国掀起了学习中国武术的狂潮,中国武术文化得到了传播和发展,很多游客都让子女在中国学习武术功夫。又如:韩剧《冬日恋歌》的播放极大的丰富了韩国的服饰文化、彩妆护肤等旅游产业,很多中外游客都纷纷前往韩国购物。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影视文化旅游模式,学校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本国旅游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影视产业发展前景篇8

九十年代后,我国影视旅游的发展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将影视文化与旅游景点相结合,已发展成经济热潮,吸引了众多资本。目前,国内已经建成了30余座影视城,还有20多个规划投资上亿元的新建大型影视城正热气腾腾地施工或招商,企业与政府对影视旅游热情不减。但是学术界对于影视旅游的研究却很少。影视旅游在我国属于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其经营管理尚缺少可遵循的模式,不少影视城由于经营不当很快走向衰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70%的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只有10%左右盈利。约有1700多家企业无望收回成本,更有2500亿元巨资被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套牢。国内电影与旅游的合作。在资金运作、经营模式和开发深度等方面尚有潜力可挖,如无锡影视城中欧亚双城已宣告破产,而像“南京影视城”那样“人去楼空”、破烂不堪的拍摄外景在风雨的侵蚀下开始荒废的现象也不在少数。在这种影视城建设面临严峻考验的情况下。我国影视旅游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的今天,对影视旅游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科学发展影视旅游的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影视旅游发展中的困惑:现状与问题

高新技术产业、传播与文化产业是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两大朝阳产业,特别是传播与文化产业由于自身特点使其与信息旅游等产业密切关联,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极具带动作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将传播与文化产业规划为新世纪的支柱产业。影视业作为传播与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显示出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迪斯尼、好莱坞、时代华纳、索尼等影视业巨头的年营业额都在百亿美元以上。影视业现已成为美、日等国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产业。

旅游业与影视业密不可分,二者互相支撑、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目前世界上的各大影视巨头都在开发影视产品的同时积极发展影视旅游,通过影视业来带动其旅游收入。如美国“好莱坞”、迪斯尼,还有戛纳电影城等,其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收入大大高于其影视制作取得的收入。这不难看出,以影视来带动旅游。用旅游促进影视,是世界影视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从目前我国的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节目源、观众群体及所占发行放映市场份额来看,影视文化业市场潜力巨大。伴随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影视市场将进一步开放。国外影视巨头将纷纷登陆中国。他们的到来,很大程度上会带动我国影视文化业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而进一步激活中国影视市场,加快影视市场世界一体化的步伐。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势,我国影视业正在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加强影视业与旅游、信息、广告策划等相关行业的互动式协作,发挥影视高科技在行业内的应有作用。

然而,当影视旅游资源得到开发与利用的同时,我国影视旅游发展中却仍然存在着不可忽略的众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产品单一,发展缓慢

当前我国影视旅游产品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光层面,多数拍摄景点只是立牌,简单表明此地拍摄剧目、参演明星、导演等情况,仅限于图片展示,不能使旅游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难以满足旅游者重现荧屏经典一幕的愿望。投资巨额的影视城靠的是规模效应,主要的影视城的基础设施大部分都局限于供拍摄剧组利用,可供游客参与的项目有限。如一些影视城内,以小池塘代表珠江之水,以模型代替赤壁之战中千万条船只,难以在旅游者心中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游兴。

2、内涵不足,文化缺乏

现代旅游产品越来越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因为没有历史文化积淀的旅游景点是缺乏生命力的。国内不少影视城在开发过程中对于文化主题的深化力度存在较大的不足。往往只是对某一特定历史空间和实践的简单再现,而忽视了对这一历史时空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氛围的营造,结果只能达到“形似而神不似”的水平。

3、观赏静态,参与不够

影视产业发展前景篇9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3.029

全球经济寒冬的冷意尚未褪去,文化产业却一枝独秀、逆势上扬。去年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是我国第一次将文化产业发展“升格”到国家战略高度。2009年,中国电影全年票房突破60亿元,增长近40%。 以影视、动漫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令人刮目相看,全年平均增幅高达17%,高于GDP增长速度。影视基地的发展壮大也随之成为当下业界与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经济现象。本文试从浙江四大影视基地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经营策略入手,提出进一步的发展对策。

一、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影视基地

横店影视城以1996年《鸦片战争》的拍摄为契机,与谢晋导演合作兴建了广州街、香港街,开始涉足影视产业。基地建设和《鸦片战争》的播放,给横店集团带来巨大的广告效应。1999年,横店影视城被美国《好莱坞报道》杂志称为“中国好莱坞”,国内影视界更是把横店影视城赞誉为“中国第一”。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横店影视城己成为目前国内拍摄场景最多,配套设施最全,历史跨度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①2009年,旅游收入高达35亿元,共待584万游客。2010年5月至10月的世博会期间,接待481.7万游客。2010年截至七月份的数字表明:有20部电视剧剧组入驻拍摄。

位于嘉善的西塘地处苏、浙、沪交界地带,交通便利,距苏、沪、杭大城市都在100公里内,其独特的水乡风貌和保存完好的江南古建筑群是影视拍摄活动的最佳素材。早在1982年,就有电影《特殊身份的警官》在西塘拍摄,至今已有数百部影视作品在西塘诞生。西塘影视基地主要是提供拍摄场地、群众演员、设备以及简单的后期处理参与影视制作。其主要盈利得益于旅游业,一些影视作品也带动了影视导向的旅游行为。比如《碟中碟3》放映后,许多游客慕名前来,感受西塘。据报导:2010年的国庆节当天,西塘共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4,053人,仅门票收入就有28.68万元。②

象山影视城座落于风景秀丽的象山县大塘港生态旅游区,既有得天独厚的山、岩、洞、水、林等自然景观,又有大规模的人工景观,具备秦汉、唐宋、明清、民国等不同阶段的历史场景。它拥有三个全国之最: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影视城,全国最大的人工瀑布,全国最大的榕树林。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1091亩,被评为“中国十大影视基地”。自2005年开城以来,游客年均增长率均在25%以上,2010年1-10月接待游客80.69万人次,门票收入903.63万元。已接待《神雕侠侣》、《碧血剑》、《少年杨家将》、《水浒传》、《封神榜》、《大明王朝》、《张居正》、《赵氏孤儿》、《西游记》、《春秋祭》等80多个剧组。

浙江唯一的海岛影视拍摄基地――桃花岛――以其天然唯美的海域风情吸引着各大剧组的到来,继成为《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东极拯救》等影视剧外景地之后,“浙江省影视拍摄基地”也在桃花岛射雕影视城正式挂牌,2007年舟山又成为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唯一指定旅游城市。影视拍摄活动对影视基地经济效益的推动效果极其明显,在这里主要体现为影视作品对当地旅游的宣传、促动上。2001年《笑傲江湖》和《射雕英雄传》部分镜头在舟山桃花岛拍摄,凭借两剧的巨大影响力,桃花岛当年游客猛增至17.95万人次,2007年的旅游收入超过2.2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舟山在国内的知名度也由此大增。

二、创优创新、自成一体的经营秘诀

在浙江众多影视基地中,横店是绝对出色的成功典型,它不仅在发展上结合旅游市场,利用“免费效益”吸引剧组,还加大投资力度,打造完善的影视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一)横店影视旅游产品

横店的旅游景区与影视拍摄基地相重合,可同时提供静态与动态的旅游产品,与影视艺术密切相关。静态的旅游产品包括景区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拍摄场景的观赏等,动态旅游产品的包括观看影视拍摄的过程、参与影视拍摄。他们以电影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法,重现游客熟知的著名影片中的经典片段拍摄过程。电影拍摄的神秘面纱也可以在近距离的接触中揭开:飞檐走壁的功夫原来借助的是一根紧系在腰际的钢丝绳,被乱箭射中的英雄刺客找的替身居然是只假毛猴……游客在这里能够享受影视和旅游的双重乐趣。横店以国内绝无仅有的互动式、体验式旅游项目,凭借独具魅力的影视内涵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③

(二)“横店模式”的强大效应

横店集团一改传统的经营方式,另辟蹊径,作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剧组可以免费使用场景,还可享用齐全的配套设施服务。这一举措吸引了大量剧组。有人把它称为“横店模式”。 剧组的大量到来,让这里一直成为各方媒体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活动在横店举行,随着“横店”二字频频在各大媒体上曝光,影视基地和横店的知名度自然长盛不衰。大量剧组蜂拥而至,直接带来了可观的消费:住宿、吃饭、娱乐……拉动了横店的整体经济增长。

(三)大手笔打造完善的影视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横店不断加大影视外景基地建设,除建设14个大型外基地外,还陆续建成了聊斋园、名人园、美人园、皇帝园、龙大峡谷、大智禅寺、八面火山奇观城,以及大战场、枪片拍摄基地等景点。

横店集团还在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成立了剧本创作中心,为横店影视机构策划创作重点影视剧本,开展影视剧本委托策划、定向创作及剧本等业务;创办演艺职业培训中心,开展对应用型影视表演人才的短期培训;与省电影家协会影视表演考级委员会合作,在区内设立影视表演考级点,颁发国家认定的资格证书。现在的横店已不再是单纯的影视拍摄基地,而是囊括影视策划、拍摄、制作、展示交易、后期产品开发的产业集聚地。日渐专业化的经营方式、丰富的影视资源、优越的发展条件,凸显了横店的凝聚力。

当然,每个影视基地都各具优势,本文标题中提到的另外几处,都以影视剧作为先导,以优越的自然条件为核心,以丰富的历史文化为底蕴,打造出不同于横店的、影视与风景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象山基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加上秦汉、唐宋、明清、民国等不同历史阶段的外景建设,是其它影视基地无法取代的优势,也正是在横店免收场租费的大环境下,仍有较多剧组前往象山进行影视剧拍摄的原因。另外,象山基地所具有的影视拍摄管理、配套服务也是完善的,尤其从场景租用的优惠措施,到特约演员、群众演员的提供,道具服装的租赁,无不体现“想剧组之所想,解剧组之所需”的服务理念④。

舟山集海岛自然风光和海洋文化、佛教文化于一体,不论是碧海蓝天、沙滩礁石、叠泉飞瀑、花草林莽,还是古船、渔民画、舟山锣鼓、翁洲走书、舟山木偶、节庆仪式,都具有强烈的画面效果和视觉感染力。桃花岛的美丽和神秘,也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为桃花岛的人文景观,特别是其独特的海洋文化作不断补充和深化。桃花岛依托海洋文化与人文景观,影视拍摄与旅游业发展齐头并进,成为该基地的牟利之道。

西塘的优势是它悠久的历史,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浓郁的人文气息。西塘作为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小街傍河,人家依水,青瓦白墙,木棚花窗,构成一幅幅江南水乡特有的经典画面。怎能不吸引各大导演和旅游爱好者的光临呢?

三、各基地发展影视旅游的不足与制约因素

(一)影视基地的旅游产品内容单调,层次不高

横店影视城在进行影视拍摄场景和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主要突出的是规模宏大的建筑。在影视拍摄上由于众多制片商对场地的要求是不同的,“以一供多”――提供的场景极难做到让每个剧组心满意足。横店目前开发了观光游览型、事件型等旅游产品。前者以静态观赏为主,缺乏参与性和互动性,而文化内涵欠缺。后者只是起到营造旅游氛围的作用,并不是对旅游者具有主要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这就导致横店影视城旅游产品就总体而言内容单调、质量较低,没有形成自身特色,与国际知名影视主题公园的产品质量差距较大。

(二)基地内外部交通条件较差

外部可进入性与内部可达性对旅游地发展至关重要。像桃花岛,唯一可达的途径就是船运,交通不便显而易见。横店名声在外,但是镇内交通状况不尽人意,主要问题包括影视城外交通工具少、路窄,主要景点附近缺少指引方向的交通图。

(三)基地接待设施数量虽多,但缺少高质量的接待设施

接待设施供给质量会影响制片商和旅游者入住的安全性、便利度与舒适度,从而对他们的决策及整体影视拍摄或旅游效果产生影响。目前横店的接待设施供给数量充足但档次不高,据不完全统计,横店影视城景区内现在有宾馆十余家,其中三星级以上宾馆仅有4家,2星级宾馆5家,这不利于吸引要求较高的制片商和旅游者特别是会议/商务旅游者。而这方面的要求对于桃花岛、西塘等影视基地就更不用说了,它们在资金投入上远不及横店,接待设施上存在很多亟待改善的地方。

(四)制片商和旅游者过多,区域容量达半饱和状态,环境质量下降

2007年,横店的客流量己达478万人次,也就是说日均客流量已达13,000人次,而横店影视城的建筑面积仅为50万平米,致使基地的容量处于半饱和状态,这对于制片商的拍摄效果、旅游者的旅游环境质量以及居民的生活质量都有较大负面影响,不利于影视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景区有些场景的拍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例如拍摄的烟火、车辆尾气、场景的搭建引发的砍伐等。长期看来,环境质量下降会造成旅游者旅游质量的下降甚至旅游者数量的减少。

四、突破瓶颈的建议和创新要求

(一)通过策划人文特色活动,为基地发展增色添彩

西塘和桃花岛的发展较其它影视基地有其不同之处。它们原本就是以旅游业为主的,而正因其别具特色的自然风光,才吸引了剧组进行影视拍摄。对影视基地而言,仅仅依赖风景较难达到全面协调发展,因此西塘、桃花岛应在自然风光优势基础上加强人文创新发展。如:以传统节庆带动人气,实现增长;配合环保活动,顺应时代潮流打出生态牌,融合时代科技加强景观的技术含量,例如西塘就举办过展示特色建筑群的现代灯光艺术;还可以以举办旅游节,以提高在本国及国际上的声响。各种传统的和新兴的文化节融旅游、文化、购物、庙会、经贸洽谈和商品展销为一体,可以充分展现地域风情;还可以凭借已经成名的影视作品为“广告”,如桃花岛可以设置侠侣爱情文化节,金庸武侠文化节,浪漫爱情景观评选活动等。

(二)加大投资力度,追求集群效应

横店与象山不同于桃花岛及西塘的地方在于:以扩大影视基地规模来提高效益。其中横店最为典型。2003年底,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横店影视城成为我国第一个优势产业实验区,两年内就吸引了120多家国内外影视机构入驻,年实现产值八亿多元。经营范围涉及影视策划创作、影视拍摄、后期制作、道具和设备租赁,影视培训、影视博览与交易、影视后产品开发、电影院线、影视投融资、影视旅游等领域,初步形成了一条较完整的影视产业链,产业集群效果也开始显现。

(三)加强各影视城基地的合作

2007年,一条消息引人注目:浙江各地最有名的34家影视基地和旅游景点共同签署协议,自发组成浙江影视拍摄基地联合会。发挥各基地的优势,弥补各基地的劣势,减少拍摄成本,加强旅游集群效应。如果这一协议能够切实有效地实施贯彻,那将极大突破各个影视基地拍摄场地的局限,那时,各大影视基地不是商业上的竞争关系,而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剧组在各个基地之间择优进行拍摄活动,也能提高拍摄效率和效果,更能促进各大影视城之间的良性竞争。这方面政府要发挥协调职能,与行业组织一起上马,为企业发展搭建平台,增强规模效应。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浙江的影视产业能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注释

①徐永安.打造横店影视城产业链的成功尝试.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3:24-25

②见“西塘-生活着的千年古镇旅游官网” ..cn/infoview.asp?id=748.

浙江西塘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10-12-25

③ 陈婧.《影视旅游产品研究----以横店影视城为例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④ 见“象山影视城官网”/about.asp 2010-1-6

影视产业发展前景篇10

    一、问题的提 出自2010年12月22日电影《非诚勿扰2》上映以来 ,影片镜头里涉及的慕田峪长城、798(YI HOUSE酒店)、尚8创意产业园等景区一时成了旅游胜地 ,其实早在2008年《非诚勿扰》第一部上映后 ,影片中的浙江西溪和日本北海道等地唯美浪漫的景色就已经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高涨,此次续集的拍摄乃是在与北京旅游局的合作下完成,影片中加入了很多北京的旅游景点,由此电影对旅游的推动作用可见一斑。现阶段由于缺乏商业运作的空间和意识,以及盗版严重等原因,我国的电影收人主要依靠票房 ,这严重制约了电影产业的发展空间。而电影是一个依靠产业链经营最突出的产业,这个产业链包括图书故事、剧作创意、影视图像作品、音乐、DVD、授权播放使用和部分 肖像授权 、开发后续产品等『l1。我国电影产业急需延长产业链 ,进行后电影产品开发增加赢利能力。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战略性产业 ,具有资源消耗低 ,劳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 ,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根据旅游消费自身的发展规律,其将经历一个消费升级的过程,即先经历观光游(人均收入1000美元起步 ),然后是休闲游(人均收入2000~3000美元起步),最后是度假游(人均收入3000~5000美元起步)三个阶段嘲。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的 日益提高,消费者的旅游需求也逐渐发生变化 ,观光性的旅游产品不再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 ,消费者更加注重追求彰显个性化的旅游产品与服务的体验性旅游,旅游产业由此面临着不断加快自身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挑战。在电影产业急需延长产业链,旅游业面临产业升级挑战之时,影视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模式,将电影业与旅游业完美融合 ,发展前景被学者及业界人士所看好。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与发展对于突破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各 自的发展瓶颈,实现二者相辅相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 ,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影视旅游发展情况概述

    目前关于我国影视旅游现在所处的阶段,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的是刘滨谊、刘琴的观点。他们二者以国内外影视旅游发展兴衰为依据 ,总结概括出影视旅游的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特点 ,指出中国影视旅游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三个阶段 ,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13),即游客仍以游览拍摄地和影视主题公园为主,旅游活动的内容仅限于参观 、娱乐 ,旅游特征虽然已经体现出动静结合、注重参与互动和体验的特点 ,但是发展程度不高,距离成熟阶段游客完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特点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总之 ,我国的影视旅游从最初萌芽时期开始,历经20年的探索与发展,走过了从低到高的三个阶段 ,分别是:影片外景地或旅游景区、电影拍摄基地或影视城、电影节或主题公园,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收获 ,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比如发展进程缓慢 、影视旅游产品单一 ;文化内涵体现不够 、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顾客忠实度低 ;各地区重复建设严重 、资源严重浪费 ;经营管理不善、环境破坏严重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地研究并加以合理解决。所以,只有正确认识我国影视旅游的双重价值 ,才能更好地促进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与发展 。

影视产业发展前景篇11

1 影视旅游的概念

影视旅游,是又一种新兴的主题旅游方式,是一种影视制作与单纯旅游活动相结合的旅游产品项目。在理论界比较普遍的定义是把影视旅游称为“电影引致旅游”,即是在电影或电视里出现的某一场所对观众产生了吸引力或给其留下了深刻印象,吸引游客到影视拍摄地的旅游活动。

当前,学术界对影视旅游的定义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影视旅游包含的对象可以是自然景观、人造景观以及任何与影视相关的活动;而狭义的影视旅游一般是指影视拍摄基地或影视外景地因为吸引游客而引发的旅游活动。

2 我国影视旅游的形成原因

2.1 影视剧拍摄过程对游客产生吸引

好的影视作品能使游客对影视拍摄地产生兴趣,增强游客对拍摄地的求知欲,促使游客前往旅游。影视旅游就是对镜头里拍摄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专门宣传和线路设计,从而推动电影电视观众转化为现实的游客。电影电视的制作坏境、制作过程以及影视剧体现的独特文化对观众产生吸引,观众也凭借实地的旅游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2.2 忠实观众的影视情结

不同时代的不同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使得处在这个时代的人有着与时代相应的心理特征,这种社会心理决定着着他们视野的选择。以电影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创造了新的文化,促使观众实现影视旅游的根本原因是观众与时代的契合或观众的怀旧情结,一些经典影片会唤起观众的怀旧情结。游客是为了印证、见证有意义的地方才进行影视旅游。这是观众特定的时代感和社会心理的表象,是影视旅游这种新的艺术产品与影视受众心理达成了一致,促使旅游活动形成。

2.3 体验经济时代来临

人类在经过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时代之后,开始进入体验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的游客认为现代旅游除观赏之外更在于一种身临其境的参与与体验。所以,游客进行影视旅游也是出于参与、体验的心理动机。

3 我国影视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影视旅游的开端,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1987年,我国规划的第一座影视拍摄基地――无锡影视城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影视旅游的正式兴起。二十多年来,影视拍摄与旅游相结合,丰富了当今旅游活动的内涵,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总结我国影视旅游的发展现状,可以从旅游资源发展情况和旅游市场开况两方面进行分析。

3.1 影视旅游资源发展情况

影视旅游资源主要是指有着巨大旅游吸引力的影视拍摄场地和设施。影视拍摄地主要有两种类型:影视拍摄基地和各种影视外景地。

1987年,无锡影视基地落成,中国影视旅游就此兴起。无锡基地的影视旅游活动,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显著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电影电视事业蒸蒸日上,更带动影视旅游进一步发展,浙江横店影视城、长春电影城、桂林影视城、宁夏镇北堡西部影视城等一批影视城相继在全国各地建成运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经有大大小小的影视城40多座,还有20余座正在规划建设中。

与影视城旅游同步,一些传统旅游地也在影视作品的带动下也成为热点旅游地区。山西乔家大院,自第一部电视剧《上党战役》到最新的《乔家大院》为止,已参与了四十多部影视剧的拍摄。电影《卧虎藏龙》中竹林斗剑的精彩场面令人赞叹,这场戏的外景地安徽黔县翡翠谷竹林也因此成为黄山的热门景点之一。广西省凭借电影《刘三姐》已获得四个多亿的无形资产。云南省因电影《阿诗玛》所得经济收益达到十几亿。

3.2 影视旅游市场开况

总体来说,我国的旅游市场近些年来一直是持续发展的,但其中的影视旅游市场却随着我国影视产业的成长变化略有起伏,90年代是我国影视产业的一个低迷期,影视旅游市场也受到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电影界通过一系列改革,重燃了社会各界投资电影的热情。近年来,我国电视剧制作空前繁荣,作品产量与日俱增。由此带来的广大观众则顺理成章地成为影视旅游的潜在消费者,不论是潜在旅游市场还是现实旅游市场,都有了明显的回暖及发展。

目前, 影视旅游线路在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己经成为旅游线路中的新热点,影视旅游市场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横店影视城自建立以来旅游业发展迅猛,游客接待人数年增长率高达500%。以百年老店同仁堂为原型的电视剧《大宅门》也拥有大批香港观众。香港许多旅行社推出的北京游线路中,参观《大宅门》原型同仁堂也是一项旅游项目。根据韩国旅游局对中国进行的“去韩旅游意愿调查”显示, 74.9%的受访者愿意去韩国旅游,而其中近半数表示要去游览影视拍摄外景地。由此可见影视资源对于游客的吸引力。

4 中国影视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影视城重复建设多,恶性竞争现象严重

影视城项目建设的高额资金投入性和经营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它必须采取少而精的发展策略。但现在我国各地盲目建设的各种影视城旅游项目,大都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科学规划。央视无锡影视基地的良好效益,推动国内众多影视城的跟风建设。广东南海影视城、河北琢州影视城、浙江横店影视城等三十余座影视城纷纷建成。盲目的开发使得各影视城千人一面,毫无特色和竞争力,而且为吸引影视剧组来拍摄,都采用降低场地租金和门票的方式,使那些实力较弱的影视城最终退出市场。

4.2 产品开发模式单一,缺乏旅游吸引力

在我国,影视旅游的开发简单的等同于影视拍摄基地的开发,影视旅游的形式也简单的拘泥于传统的参观游览,其它形式的影视旅游活动非常少。而现代游客已不能再简单地从影视基地的观光功能中获得满足感,他们更加期待和注重的是旅游过程的参验性,即参观与体验相结合,在影视拍摄景点中通过一系列实际的互动体验活动,来感受影视作品带给观众的情愫。所以目前仍以观赏功能为主的影视旅游产品,难以满足旅游者“体验荧屏经典”的愿望。

4.3 前期规划不力,旅游功能薄弱

影视旅游是一项新型主题性旅游项目,旅游前期规划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此类项目的成败。但我国很多影视旅游项目只追求经济利益,盲目开建却没有科学的规划和指导,结果状况频出。如在开发中只重视影视拍摄设施的规划而忽略了突出旅游,或者只重视旅游而忽略影视,产生了诸如景区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混乱等问题。当前我国影视城大都只重视拍摄设施建设,忽视旅游功能的完善,使游客难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从而也限制了影视城旅游的发展。

4.4 拍摄活动管理松散,旅游资源破坏严重

影视拍摄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参与,并搭建足够的人工设施,但在自然风景旅游地,过多的拍摄活动和临时设施建设却给旅游资源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由于相关部门管理松散、剧组人员生态保护意识淡薄,导致“拍摄毁景”事件屡屡发生。电视剧《申雕侠侣》拍摄时,对九寨沟的神仙池景点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电影《无极》在香格里拉拍摄后遗留下的临时设施也对景区环境造成了破坏。

5 关于我国影视旅游发展的几点对策

5.1 发展影视产业,提高影视作品质量

影视剧作品的质量是影视旅游良好开展的文化基础。作为影视旅游的精品资源的影视产业是一种高科技产业,对人才、技术的要求很高,所以必须加强对影视人才的培养和影视技术的开发与引进,将国际上先进的制作理念同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结合起来,使影视作品得到质的提升。同时,政府、电视台及影视剧制作公司及演职人员也要积极合作,使影视作品质量有显著提升。

5.2 制定影视旅游行业准入标准,加大政府导向

影视旅游的运行需要巨大资本投资,又具有较高风险,因此必须获得规模经济,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为避免我国影视拍摄基地同质竞争的局势继续恶化,政府应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引导其从数量上向质量上的做精、做强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大面积。政府管理部门应引导我国影视旅游产业科学健康的发展,加强宏观调控,制定严谨的行业准入标准和科学完整的审核规范。

5.3 突出影视特色,以创新思维推动产品开发-

为了解决影视旅游项目的存在问题,需要用一种创新思维来开发产品:如可以让游客参演一些为他们编写的迷你剧,来满足游客想体验影视拍摄的愿望;让游客有机会与演员近距离接触,满足其追星欲求;创造研发高科技的旅游产品。横店影视城创立的互动体验式旅游项目就是业界借鉴的典范,如在其明清宫苑推出的 “皇宫游”项目及每周日举行的与明星接触的“明星见面会”, 推出“影视DV游”、“赛车自驾游”等特色旅游项目,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和影视资源,用互动参与的理念,开发出独特的旅游产品。

5.4 加强理论研究,发挥实践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学者对旅游业的理论研究较为集中 ,但却疏于研究正蓬勃发展的影视旅游,使得影视旅游的理论成果滞后于实践的需要,也因此导致了我国很多影视旅游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多走弯路,所以加强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势在必行。就影视旅游的客体而言,要加强对产品开发条件、市场调研、可行性调查等课题的研究;就其消费群体而言,要着重研究游客参与此类活动的旅游动机、特征、消费方式等课题。同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使得中国影视旅游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快速发展。

6 结语

本文简要概述了在中国影视旅游的发展现状,并对影视旅游更好发展提出几点对策。影视旅游涉及影视业和旅游业两大产业,因而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学生的能力和资料有限,本文的问题与纠纷在所难免,希望教师和专家可以理解。

【参考文献】

[1]刘滨谊,刘琴.中国影视旅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J].旅游学刊,2004(6):77-81.

影视产业发展前景篇12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它不仅能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作出巨大贡献,而且对周边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在这一大环境下,电视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发展更是迅速,并且由于自身的传播性质,对相关产品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从而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一、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整体发展迅速 2009年我国电视剧销售收入达21亿元,比2008年的16亿元增长了31.25%,可见,电视剧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虽小,但是发展异常迅速。

(二)产业链初步完善

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电视剧产业市场化不断完善,产业链各个阶段的职能也不断清晰,虽然较美、韩等电视剧产业发达的国家仍有差距,但已经相对完备,形成了包括投资、制作、交易、播出和广告经营五大环节在内的电视剧产业,此产业链涉及的群体就包括了电视剧制作、电视剧购买方、电视剧播出方、观众、广告商等。

电视剧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也带动了其延伸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由于受众群体比较广,一般大型的电视剧除了受到观众的喜爱以外,还会带动相关拍摄景点的发展,像《三国演义》、《汉武大帝》、《仙剑奇侠传》、《神探狄仁杰》等电视剧的拍摄地——无锡影视基地、横店影视城等,都在剧集的热播后迎来游客高峰,这些基地集影视摄制与观光旅游为一身,让游客既可深度体验影视拍摄,又能享受度假休闲乐趣。此外,电视剧的发展还影响了建筑装饰、服装首饰、音像书籍等一系列其他下沿产业的发展,它们的发展和壮大也是我国电视剧产业链进一步完善的有力证明。

(三)供求关系不均衡 另外,从电视出现开始,电视人口覆盖率就不断增长,进入21世纪后还保持0.35%-0.55%的增长率,到2009年,电视人口覆盖率增长到97.23%;而电视台个数近几年一直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2002年,电视台个数为368个,到2009年下降为277个,这说明市场对电视剧需求在逐渐减少,同时对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1]。

二、电视剧产业的经济影响

一般来说,电视剧产业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分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的方式是电视剧产业通过自己的发展直接为国民经济做出贡献,间接的方式是电视剧产业通过自身的宣传带动效应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一)直接影响

随着人们对文化产品需求的增加,电视剧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快,电视剧在经济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对经济的直接贡献也会越来越多。首先,电视剧产业对经济的直接影响表现在GDP方面。当前电视剧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超过经济的发展速度,在GDP中比重越来越来大,在经济发展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其次,电视剧产业对经济的直接影响表现在促进就业方面,作为第三产业,电视剧产业对人力的需求比较大,这其中包括了各类专业的演艺人员、电视剧制作人员、电视剧拍摄人员以及电视台工作人员,因此创造了一系列的就业机会;再次,电视剧产业对经济的直接影响还表现在对资源的需求方面,电视剧产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对资源的消耗非常小,其发展主要是依靠创意和技术创新,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间接影响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剧产业对经济的影响还体现在对其他产业的促进方面,这些产业既包括旅游、服装以及其他电视剧具有宣传效应的产业,还包括书籍出版、游戏等外延产业。

1、旅游业

任何电视剧的拍摄都必须要有一个场景,这些场景不管是人工的还是自然的,现代和还是古旧的,都会因为电视剧的传播而得到宣传。不难想象,一旦某部电视剧热播,观众受到剧集影响想去剧情所在的场景中亲身体验,就会带来相关景点的旅游热潮。另外,电视剧的拍摄,还会带来旅游景点的开发,很多人工搭建的电视剧拍摄场景,后来都成为了旅游景点,而很多没有开发的风景,也会因为电视剧的宣传成为旅游热点。

从我国旅游业近几年发展来看,国内旅游人数 [字体:大 中 小] 近些年电影的迅速发展对宣传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电视业则主要集中在对国内观众的宣传上,在国际上宣传效应尚不够明显,但是随着电视剧出口的增加,其宣传效应也势必增强。

2、服饰业

电视剧对服装饰物的宣传主要体现在剧中人物角色的日常穿着打扮上,剧中角色的一身行头往往影响到观众的审美情趣、服装样式、饰物品牌等选择,从而影响观众消费倾向。像近年来韩版服装的流行,就是借了韩剧的东风而大行其道。

电视剧除了影响观众对服装饰物的消费倾向,还能促进服装饰物的总体消费,这主要是因为电视剧中的着装风格变化很快,不仅不同部的电视剧风格不同,就连同一部电视剧也有很多种风格,这些风格的变化引起观众消费观念的变化,从而形成观众需求的多样性,进而促进服饰行业的总体需求。

3、书籍、游戏、音像产业

由小说、游戏改编的电视剧,往往会产生相对的反作用力,将小说原着和游戏宣传开来,尤其是当电视剧的艺术效果吸引到大量观众时,这种宣传作用更加明显。很多小说和游戏,在被改编成电视剧之前消费群体并不是很广,但是在电视剧热播后,小说和游戏也受到热捧,如最近的热播剧集《步步惊心》,就使得网上同名小说点击率迅速提升。另外还有一些原来就很受欢迎的书籍和游戏,在电视剧热播后,消费群体会进一步迅速增加,如近几年的《仙剑奇侠传》系列,就使同名系列游戏在原来火热的基础上进一步升温。

此外,电视剧还会带来相应的主题曲等音像产品的热销,同时对电视剧中所用到的其他产品也具有相当的宣传作用[2]。

三、未来发展方向与建议

1、电视剧的流行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都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在电视剧的制作过程中,要更注重吸引观众的成分,同时与我国的特有文化成果相结合,要与物质文化相结合,与风土人情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现状相结合,与观众的兴趣爱好相结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