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趋势合集12篇

时间:2023-08-20 14:41:10

市场经济趋势

市场经济趋势篇1

费孝通认为,血缘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是“日常生活中关系比较密切”,在稳定的社会里,地缘是血缘的投影,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的亲疏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在村落生活中,农民的算计不可能单单基于个体自身,而在相当程度上必须将村落中的其他人一并算计在内,否则他们很难维系彼此之间的日常合作。传统的道德或情感因素仍就是农民行动的深层次和现实参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经济理性中对“金钱”的追逐的行动逻辑。因而道德理性是农民理性结构中的规范性理性因素,调节和指导农民行动对社会情境中规范性因素的适应性。

二、法理理性是农民行动的前提

现代法律法规等社会权威性因素及社会规范是行动者开展有效行动的制度性框架,是行动者行动获得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条件。与传统道德一样,现代法律是农民日常生活中维持彼此关系和日常合作的可以依赖的力量。与前者相比,它更具有强制性,通过惩罚违背法理的行动起到警示的作用,因而维持农村社会秩序更有强制力。法理理性是农民对现有的法律的理解力和自觉力,对农民行动最基本的“合法性”提供支持。

三、农民理性的经济化发展趋势

哈贝马斯曾指出现代社会中,理性化过程出现了社会再整合。市场经济的商品价值观具有排他自利性的特征,个人取舍的标准以感官欲望代替深层反思,这种极端个人主义的生活方式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当货币成为商品流通的媒介,成为衡量价值和商品交换的标准,最终使生活世界被经济化,造成社会再整合。转型时期,现代化和市场因素逐渐渗透到农村社会中来,追求经济利益的市场逻辑改造着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在研究市场经济对农民的改造上,有学者指出市场经济的流动性打破了村庄的边界,开放的村庄和流动的农民有了更多按照经济理性算计来决定行动的机会。市场经济以货币衡量一切关系,货币关系在社会关系中呈现发展趋势,不断排挤和打压其他社会关系,农民不得不放弃原有的传统社会之间起作用的规范,来适应具有普遍意义的经济理性准则。在传统社会中,费孝通所说的“差序格局”主要体现了伦理上的关系。伦理的基础是道德,表现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上,强调的是“应该”如何,是彼此能在权利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关系。市场逻辑侵入了传统的伦理道德逻辑,人际关系契约化冲击人伦为本的人际关系,功利性的人际关系淡化传统的“人情”关系。———“亲兄弟明算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伦义务渐渐让位于利益,冲击了“人伦”基础的差序格局。这种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的人际交往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和价值观念,使农民理性表现出经济理性化倾向。中国社会的转型,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出现了新的变化。尤其对生活在“差序格局”社会结构中,重视人情、面子的中国农民,变化更加深刻。这些年来发生在农村的制度安排无一不内涵着对农民“市场主体”的塑造,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重构了农民的理性结构,经济计算成为行动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理性算计和货币理性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呈现。在传统色彩浓厚的农村社会中,家族(家门)、邻里关系等传统关系网络仍然是个人扮演着获取物质资源与情感支持的重要资源和途径。在具体的行动中,农民仍会顾及“家门”与他人的利益,但这种“顾及”是以个人投入成本与自己可以预见的获益之间的算计为基础的策略选择。因而,农民的理性结构出现一种变迁趋势:经济理性逐步上升的趋势,道德理性逐步让位于经济理性。需要指出的是:两种理性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互相嵌入在行动者决策与行动实践中的;这两种理性是农民行为逻辑的重要衡量尺度,但不足以涵盖农民理性的全部内容;两者的关系是一种整体上呈现出的趋势性描述,在特定的行动情境中行动者的个人偏好、文化及价值观念以及对社会情境的有效判断等会影响这两种理性的发挥程度。

市场经济趋势篇2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的兴起,正改变着我们的营销环境,影响着市场营销的方方面面,以营销创新为主题的新营销革命风暴在国内外掀起。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敏锐地捕捉到了营销发展的新趋势,新著《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一文,着重论述了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对市场营销冲击,并提出了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营销法则,如客户关系管理(CRM)和开展电子商务等。然而营销权威的论述仅从新经济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角度来论述营销的趋势,并未系统论述营销的趋势。有鉴于此,笔者从营销观念、策略、组织、管理和领域等五个方面来全面阐述营销的发展趋势。但愿我们的企业能迅速捕捉到营销新趋势并能适应新形势,以开创营销工作新局面。

    ■营销观念

    市场营销观念从产品观念、生产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到社会营销观念的逐步演进是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发展和变化的,每一种营销观念都深刻地烙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如今新经济的迅猛发展正改变着整个营销环境。美国营销大师唐?舒尔茨称当前的市场为“21世纪市场”。他说:“21世纪的市场是消费者统治的市场,是互动以及不断发展的。它是互联网和万维网时代,也是电子商务的时代——便捷、快速、消费者居于统治地位——不幸的是,我们现在的营销和营销传播思想与方法都是按历史市场来设计的。”的确,我们的营销观念还存在诸多与新经济不相适应的方面,应该看到当前一个时期以至未来,营销观念的发展着重体现在“四个更加重视”:

    一是更加重视战略。传统计划经济下诞生的国有企业,甚至包括一些知名的民营企业,大都没有明确的经营目标和长期的战略规划,常常为了追求眼前的利润,只重视商品一时的畅销,不注重维护、创造企业的经营特色,在生产经营设施和技术开发上不愿进行大的投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特征明显。未来企业营销将更强调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营销必须重视战略的制订、战略与战术的协调以确保市场营销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是更加重视合作。“商场如战场”,竞争的成功建立在对手失败的基础上的,这是传统的竞争观念。这种观念在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看到的国内企业竞争基本上都是低水平的价格战和广告战,其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这种传统的营销竞争观念显然落伍了,客观上要求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双赢的战略联盟、企业间合作已是大势所趋。

    三是更加重视“知本”。以前企业营销活动中更多地依靠的是有形的资本,一旦资本缺失,营销活动就难以开展。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重视资本更要重视“知本”即营销人才的作用,没有资本但如果有“知本”,企业营销同样可以开展。美国通用公司总裁曾经说过:“如果我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的财产,而只要我们的员工还在的话,我同样可以重新开始。”从这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营销“知本”的重要性。“知本”,是未来营销致胜的核心资本。

    四是更加重视顾客。从营销观念的发展进程中就可看出,每一次营销观念的重大变革,无不是向重视顾客方向更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未来营销观念的演进也是如此,不过,更加重视的是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差别化需求亦或更加细化、深化的需求。

    ■营销策略

    提到营销策略大家自然会想到营销4P,那么首先我们还是分别来看看4P的发展趋势吧。一是在产品方面。随着市场由以“产品技术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服务正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据有关调查显示,服务正在成为IBM最大的一张王牌。2001年IBM服务的营业收入占IBM全部营收的1/3。在IBM的盈利模式里,有这样一个算式:产品+服务=1+3=4,也就是说,1元的产品加上服务后可以卖到4元,这充分体现了服务的价值。二是在价格方面,价格构成因素发生变化,知识因素、创新成本等计入价格之中;价格导向发生转变,即由传统的以生产成本为导向的定价策略转为真正以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定价策略;定价方式也发生变化,通过网络技术运用价格策略的方式出现。三是渠道方面。渠道结构由金字塔式向扁平化转变。如有的企业由多层次批发环节变为一层批发,还有一些企业在大城市设立配送中心,直接面向经销商、零售商提供服务。这种扁平化结构的销售渠道通过通路层次的减少来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增加了品质保证;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把握消费者需求。渠道方式实施E化分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为企业渠道E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E化渠道以跨时空、交互式、拟人化、高效率为特征,能够适应新经济时代消费者快速、便捷并富有个性的需求。四是在促销方面,网络广告、网络公共关系兴起。网络使得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公众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互式沟通,站点宣传、网上新闻发布、栏目赞助、参与或主持网上会议、发送电子推销信、在网络论坛和新闻组发送信息传单等等网络公共关系出现。与此同时,电子邮件广告(E-mail)、电子公告牌(BBS)广告、Usenet广告和Web广告等新型网络广告形式将成为未来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从营销策略的发展趋势,营销策略并不一定就是4P,营销组合的变革趋势明显。“4P”是产品(Production)、价格(Price)、地点(Place)、促销手段(Promotion)为代表的以生产为中心的营销四要素组合的总称。在整个20世纪80代与90年代,企业的营销更多的运用“4P”策略,后来在“4P”营销观的基础上,加上了“权力(Power)与关系(Publicrelation)”形成6P营销策略组合。近年来,营销学者从顾客的角度又提出了新的营销观念与理论,即“4C”组合理论,包括Customer(顾客的需求和期望)、Cost(顾客的费用)、Convenience(顾客购买的方便性)以及Communication(顾客与企业的沟通)。最近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崛起,高科技企业、高技术产品与服务不断涌现,营销新组合出现,即“4V”营销组合。所谓“4V”是指“差异化(Variation)”、“功能化(Versatility)”、“附加价值(Value)”、“共鸣(Vibration)”的营销组合理论。它强调的是顾客需求的差异化和企业提供商品的功能的多样化,以使顾客和企业达到共鸣。如今美国营销学教授舒尔茨提出了4R营销组合,即与顾客建立关联(relance)、提高市场反应速度(response)、运用关系营销(relationship)、回报是营销的源泉(reward)。4R营销组合的最大特点是以竞争为导向,在新的层次上概括了营销的新框架。它根据市场不断成熟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着眼于企业与客户的互动与双赢。

    ■营销组织

    营销组织的发展趋势主要朝三个方向发展:

    学习型营销组织。《学习型组织·第五项修炼》是彼得·圣吉博士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科学理论。它是在总结以往理论的基础上,并通过对4000多家企业的调研而创立的一种具有巨大创新意义的理论,如今愈来愈引起理论界及企业的浓厚兴趣,并被喻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彼得·圣吉在研究中发现,1970年名列美国《财富》杂志“500强”排行榜的大公司,到了20世纪80年代已有1/3销声匿迹。这些不寻常的现象引起了彼得·圣吉的思考。通过深入研究,他发现,是组织的智障妨碍了组织的学习和成长,并最终导致组织的衰败。组织智障,顾名思义,指的是组织或团体在学习及思维方面存在的障碍。这种障碍最明显地表现在:组织缺乏一种系统思考的能力。这个障碍对组织来说是致命的,许许多多的企业因此走向衰落。因而要使企业茁壮成长,必须建立学习型组织,即将企业变成一种学习型的组织,以此来克服组织智障。建立学习型组织前提是进行五项修炼: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网络型营销组织。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激化和复杂、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很多企业已逐渐认识到要保持竞争优势必须改变组织结构,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靠单干保持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战略联盟的道路,营销的重点从交易转至关系,采用关系营销战略,进而又不断地转移到管理独立组织间的战略联盟,企业从交易型营销向网络组织型营销模式转变,企业及其市场环境间的传统外部界线变得日益模糊不清,企业不断开发与供应商、分销商、顾客的战略营销伙伴关系,以取代传统的竞争模式。西方国家已出现了营销交流公司、营销联合公司、虚拟公司等网络组织形式,通过网络的开发,网络成员都提供了一种其他成员所缺乏的核心能力,网络成员通过高度复杂的信息和决策支持系统互相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价值增值系统,为企业带来优势。

    虚拟营销组织。所谓虚拟组织,是指为实现对某种市场机会的快速反应,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拥有相关资源的若干独立企业集结以及时地开发、生产、销售多样化、用户化的产品或服务而形成的一种网络化的战略联盟经济共同体。在这个经济共同体之中,在有限的资源背景下,为了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合作各方仅保留自身最关键的功能,而将其他功能通过各种形式借助外力进行整合弥补,以最大效率地发挥协同优势,构造强有力的战略竞争联盟。

    ■营销管理

    营销管理的趋势主要体现为“三个转变”:

    一是从硬式管理向柔性管理的转变。传统宝塔式等级组织相对应的是,传统营销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为集中管理和硬性管理,通过大量硬性指标和规章制度来强化对营销人员的管理,且营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双向沟通缺乏,营销管理的效率不高,组织绩效低下。可以说这种滞后的营销管理在新经济的冲击下不堪一击。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生产和经营是通过庞大的规模和集中的管理来来获得高效率的;但是在新经济时代,知识型营销人员增多,靠强制性的硬式管理不但不能见效相反只会起反作用。知识型员工更需要与管理者的沟通,过去你说我听的指令型管理模式需要改变为双向沟通。知识和信息在营销中的应用正成为现代营销管理的发展方向,如以数字化管理为代表的柔性营销管理。此外,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不再把传统工业经济时代沿袭下来的速度、数量、产值作为追求的目标,不再只注重以往的流水线、节拍等严密的分工组织形式和工艺流程,而是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是从忽视企业内外部协调向运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联结内外部营销管理转变。传统营销管理观念存在着明显与新经济不相适应的方面,即营销管理缺乏内外部协调。传统营销管理要么是只重视内部的产品和人员的管理,要么只重视外部公共关系的开展,而没有将内外部营销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新经济强调的是持续发展,重外轻内或重内轻外都将妨碍企业的长期发展。营销的目的是要满足顾客的需求,因而企业要在重视企业内部营销管理的同时,将重心转移至外部顾客服务上来,特别注意通过加强内部的管理来实现外部的顾客满意目标。客户关系管理(CRM),是一种倡导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管理思想和方法,成为未来营销管理的发展趋势。

    三是从忽视营销管理的整合到大力实施整合营销管理的转变。市场营销策略包括4P,营销管理的整体效果取决于4P的整合程度。根据木桶原理,即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木桶的最短边而非最长边。那么营销效果的高低实际上是取决于4P中的最弱的方面,而非做得最好的方面。我们的企业在进行营销活动时,非常重视促销(尤其是广告)和价格。这未免有失偏颇。可以预见未来在营销管理中强化营销组合的整合程度将是营销管理成败的关键。整合营销(IM:IntegratedMarketing)是一种通过对各种营销工具和手段的系统化结合,根据环境进行即时性动态修正,以使交换双方在交互中实现价值增值的营销理论与营销方法。这一营销方式必将成为未来营销管理的又一趋势。

市场经济趋势篇3

二、研究步骤

(1)根据时间序列的散点图、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图以ADF单位根检验其方差、趋势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对序列的平稳性进行识别。(2)对非平稳序列进行平稳化处理。如果数据序列是非平稳的,并存在一定的增长或下降趋势,则需要对数据进行差分处理,如果数据存在异方差,则需对数据进行技术处理,直到处理后的数据的自相关函数值和偏相关函数值无显著地异于零。(3)根据时间序列模型的识别规则,建立相应的模型。若平稳序列的偏相关函数是截尾的,而自相关函数是拖尾的,可断定序列适合ARIMA模型;若平稳序列的偏相关函数是拖尾的,而自相关函数是截尾的,则可断定序列适合ARIMA模型;若平稳序列的偏相关函数和自相关函数均是拖尾的,则序列适合ARIMA模型。(4)进行参数估计,检验是否具有统计意义。(5)进行假设检验,诊断残差序列是否为白噪声。(6)利用己通过检验的模型进行预测分析。

三、研究假设

(一)预测指标的选择本文选择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进行模型分析,对未来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进行预测。

(二)研究假设假设1:利用ARIMA模型预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是可行的。假设2: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其预测值具有可信性。

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市场经济趋势篇4

1基于市场环境的变化转变市场营销理念

如今新经济的迅猛发展正改变着整个营销环境。市场营销观念从产品观念、生产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到社会营销观念的逐步演进是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发展和变化的,每一种营销观念都深刻地烙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的营销理念已经表现出了诸多与新经济不相适应的方面。应该看到当前一个时期以至未来,营销观念的发展将着重体现“战略、合作、知本、顾客”四个方面。

营销理念将更加重视战略。传统计划经济下诞生的国有企业,甚至包括一些知名的民营企业,大都没有明确的经营目标和长期的战略规划,常常为了追求眼前的利润,只重视商品一时的畅销,不注重维护、创造企业的经营特色,在生产经营设施和技术开发上不愿进行大的投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特征明显。

更加重视合作。“商场如战场”,竞争的成功建立在对手失败的基础上的,这是传统的竞争观念。这种观念在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看到的国内企业竞争基本上都是低水平的价格战和广告战,其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这种传统的营销竞争观念显然落伍了,客观上要求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双赢的战略联盟、企业间合作已是大势所趋。

更加重视“知本”。以前企业营销活动中更多地依靠的是有形的资本,一旦资本缺失,营销活动就难以开展。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重视资本更要重视“知本”即营销人才的作用,没有资本但如果有“知本”,企业营销同样可以开展。美国通用公司总裁曾经说过:“如果我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的财产,而只要我们的员工还在的话,我同样可以重新开始。”从这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营销“知本”的重要性。“知本”,是未来营销致胜的核心资本。

更加重视顾客。从营销观念的发展进程中就可看出,每一次营销观念的重大变革,无不是向重视顾客方向更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未来营销观念的演进也是如此,不过,更加重视的是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差别化需求亦或更加细化、深化的需求。

2不局限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孤立的确认营销策略

提到营销策略,许多企业管理人员多会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这四个方面着手进行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分析。那么,这孤立的单纯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是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营销策略发展的需求的。

2.1服务的价值将高于产品本身。

在产品方面。随着市场由以“产品技术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服务正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据有关调查显示,服务正在成为IBM最大的一张王牌。2001年IBM服务的营业收入占IBM全部营收的1/3.在IBM的盈利模式里,有这样一个算式:产品服务=1 3=4,也就是说,1元的产品加上服务后可以卖到4元,这充分体现了服务的价值。

2.2知识因素、创新成本将计入产品价格

在价格方面,价格构成因素发生变化,知识因素、创新成本等计入价格之中;价格导向发生转变,即由传统的以生产成本为导向的定价策略转为真正以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定价策略;定价方式也发生变化,通过网络技术运用价格策略的方式出现。

2.3营销渠道结构由金字塔式向扁平化转变。

如有的企业由多层次批发环节变为一层批发,还有一些企业在大城市设立配送中心,直接面向经销商、零售商提供服务。这种扁平化结构的销售渠道通过通路层次的减少来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增加了品质保证;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把握消费者需求。渠道方式实施E化分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为企业渠道E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E化渠道以跨时空、交互式、拟人化、高效率为特征,能够适应新经济时代消费者快速、便捷并富有个性的需求。

2.4网络广告、网络公共关系将成为促销的新兴手段

网络使得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公众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互式沟通,站点宣传、网上新闻发布、栏目赞助、参与或主持网上会议、发送电子推销信、在网络论坛和新闻组发送信息传单等等网络公共关系出现。与此同时,电子邮件广告(E-mail)、电子公告牌(BBS)广告、Usenet广告和Web广告等新型网络广告形式将成为未来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3学习型、网络型、虚拟的组织将成为营销组织建设的发展趋势

3未来营销组织的发展趋势主要朝向学习型、网络型、虚拟三个方向发展。

首先未来的营销组织将是学习型的营销组织。圣吉博士在《学习型组织。第五项修炼》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科学理论。它是在总结以往理论的基础上,并通过对4000多家企业的调研而创立的一种具有巨大创新意义的理论,如今愈来愈引起理论界及企业的浓厚兴趣,并被喻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他在研究中发现,1970年名列美国《财富》杂志“500强”排行榜的大公司,到了20世纪80年代已有1/3销声匿迹。通过深入研究,他发现,是组织的智障妨碍了组织的学习和成长,并最终导致组织的衰败。组织智障,顾名思义,指的是组织或团体在学习及思维方面存在的障碍。这种障碍最明显地表现在:组织缺乏一种系统思考的能力。这个障碍对组织来说是致命的,许许多多的企业因此走向衰落。因而要使企业茁壮成长,必须建立学习型组织,即将企业变成一种学习型的组织,以此来克服组织智障。

其次网络型营销组织将是未来营销组织的潮流。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激化和复杂、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很多企业已逐渐认识到要保持竞争优势必须改变组织结构,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靠单干保持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战略联盟的道路,营销的重点从交易转至关系,采用关系营销战略,进而又不断地转移到管理独立组织间的战略联盟,企业从交易型营销向网络组织型营销模式转变,企业及其市场环境间的传统外部界线变得日益模糊不清,企业不断开发与供应商、分销商、顾客的战略营销伙伴关系,以取代传统的竞争模式。西方国家已出现了营销交流公司、营销联合公司、虚拟公司等网络组织形式,通过网络的开发,网络成员都提供了一种其他成员所缺乏的核心能力,网络成员通过高度复杂的信息和决策支持系统互相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价值增值系统,为企业带来优势。

市场经济趋势篇5

“模特”最早出现在法国,自从法国对模特进行包装并推广以后,服装模特开始有了很大的发展。服装模特是把需要展示的服装通过模特从静态转变为动态,从视觉上给人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形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角落充斥着不同时尚的元素,丰富着人们的生活。现代化的服装不只是为了穿着,更多的是为了衬托出美感,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观。为了更好地吸引顾客购买服装,服装模特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行业特点。模特通过自己的形态来衬托出服装的美丽,使消费者有购买的欲望。一件衣服挂在衣柜里不能显示出它的美丽,如果穿在模特身上,通过模特身体的展示,可以全方位展现服装的魅力。

一、我国服装模特的发展现状

中国服装模特行业和国外模特行业相比,虽然兴起的时间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时装模特行业在我国的兴起,对当时整个服装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服装的款式从之前单纯的颜色搭配到现在各式各样的服饰创意,需要模特具备更加专业的知识。目前,我国模特职业基本分为三个类型:1.职业模特。职业模特具备非常强的专业水平,管理规范化,是服装模特中最为规范的一种类型。职业模特在进行表演时,步伐、动作、神态以及韵味,直接关系到设计师的水平和表演的档次。2.平面广告模特。平面广告模特主要涉及的是对一些商品品牌的广告宣传。专业的设计使模特很大程度上展现了自己的风采和韵味。从目前我国平面广告模特的发展状况来看,模特代替名人做广告将成为一个趋势。3.成衣模特。成衣模特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平民化,成衣模特最多的是橱窗模特,例如,在超市和商场等场所表演,起到一个商品的销售作用。从中国现阶段来看,模特行业已经不是单纯的走秀表演,也成为了很多商品的代言形式,模特促销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当中。

二、我国服装模特的发展趋势

(一)提高模特素质,迈向国际

2002年,国家颁布了《服装模特职业技能标准(试行)》的条文。国家切实反映了模特现阶段的水平,对模特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职业标准客观地反映了现阶段模特业发展水平,对模特的知识水平和工作内容做了非常明确的规范,把职业技能作为发展的核心。模特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国内模特在内心修养和气质上和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对我国模特各方面素质进行相应的提高,以适应行业的发展。

中国服装模特尚没有真正走上国际舞台,根本原因是我国少有走上国际舞台的服装。但随着东方设计元素不断地多元化,未来模特行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中国的服饰文化对国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要归功于国际舞台对中国的推动和我国服饰的多元化。

因此,我国服装模特在提高人员专业素质的同时,还要通过东方服饰的设计理念,设计出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服装,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二)建立院校培养和公司运作机制,规范化发展

学校通过和一些院校相结合的方式对模特进行专业的培训,进行专业、系统的学习表演训练和一些知识的相关学习,在培训中要注重内在的修养和外在的气质。通过进行培训来提升模特自身素质。提升该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使模特行业的发展更加稳健。同时对我国模特经纪公司的运作机制进行有效合理的整顿和规范,对公司的内部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和分配,让模特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加快模特行业的发展。通过一些大型的选拔活动,对模特进行广泛的选拔,通过一些知名品牌产品使模特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走到国际的前端。相关部门还需要根据一定的情况对模特行业制定出一套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使经纪人、客户和模特三者之间形成遵守原则、规范市场运作的良好合作关系。

结语

服装模特选择多元化的发展方向,给很多模特提供了非常好的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模特在对服装进行展示的同时,还需要提高心理素质和外在的素养。因为,模特很大程度上代表的不完全是模特自身的形象,实际上代表的是一个公司,甚至一个民族的形象。

参考文献:

[1]王艺.浅论我国服装模特的多元化发展[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8).

市场经济趋势篇6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营销成为了当代企业主要的生存发展渠道。传统的营销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市场的变化,企业已基本完成了信息化、电子化、智能化、商业化,很大程度上促使着市场经济的进步与发展。而企业市场营销理论的核心包括顾客价值和满意理论、定位理论以及关系理论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这些理论不仅可以很好地指导市场营销理论,甚至对该体系的基本框架与内容完整性起到很大的决定作用。传统的营销模式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也决定了企业生产条件的转变。

一、现代市场营销的特点

1.对战略更为重视。企业战略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传统经济体系下,大部分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与规划,将企业的既得利益看得过于重要,使得经济发展中缺乏持续发展条件与环境。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局限了企业战略发展之路,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市场营销越来越重视战略模式在企业中的影响,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2.对合作更为重视。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新时代市场营销有别于传统营销,摒弃了战胜对手等于成功的观念,避免出现两败俱伤的情况。因此新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更加重视企业同行之间,甚至跨行多方之间的合作,秉持互利共赢的观念,建设一个良性的市场发展环境,摆脱传统的枷锁。

3.对“知本”的观念更为重视。对于传统市场营销,依赖于企业的资本,习惯与利用有形财产确保企业发展的顺利进行。新时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市场营销更加看重的是营销人才,这种人才称之为“知本”。通用总裁有一句名言:即使我一夜之间失去所有财产,只要员工还在,我就能够重新开始。由此可以看出“知本”在一个企业的重要地位,也反映出无形资产在现代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二、现代市场营销新趋势

1.营销理念发生改变。传统的经济营销理念着重与营销业绩,畅销作为市场营销的主要模式,部分企业营销过程中不断重复传统营销模式,使得企业整体经济的发展缺乏新意、记忆点,甚至会逐渐失去核心竞争力。而新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要求企业从根本是上改变营销理念,主要体现在从以前的既得营销理念转变为持续发展的科学营销理念,更加注重企业长远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不会盲目的进行畅销,有着将企业做成大企业、成功企业的长远目光,积极规划企业前景。

2.战略范围出现变化。以前的经济体系中企业市场营销的战略范围仅重视局部既得利益,对工期规划显得过于狭窄、短期,不注重企业整体的健康持续发展,这也使得企业渐渐的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最终导致企业生产、营销的方式无法跟上时代的节奏,淘汰出局。在新经济时代下企业的市场营销重点强调企业的系统全面的利益,不断将企业的营销战略标准化、现代化,适应时代的发展。

3.营销领域改变。作为传统的市场营销的领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特征,很少与外界交流,这种情况也导致了企业领域难以全方位的符合市场需求与发展。对于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的领域则具有较为灵活的混合性特点,有利于企业不断地登上世界平台,并且根据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念不断地深化营销的模式。营销领域发生的改变除了能够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还能与消费者产生共鸣。企业营销领域不断扩大、混合成为当代市场营销发展中势不可挡的趋势。

4.营销方向变动。先前的营销理念是产品技术为营销核心,企业的营销策略为企业―消费者―企业,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营销策略侧重企业自身。当前的营销理念是以消费者为营销中心,企业的营销策略不仅仅是单一方向的营销,而是多方向,全方位的进行。

5.营销管理模式的变化。先前的营销管理模式一般呈刚性或者偏向刚性,缺乏灵活性,使得传统模式无法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其弊端主要体现在员工间或者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缺乏深度沟通,员工积极性遭到扼杀。然而现代经济营销管理模式则是呈柔性或者偏向柔性,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强人际之间的交流沟通,让营销管理更加人性化,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现代市场营销的驱动因素

经济发展过程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产生波动,市场营销朝着新趋势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来自国家之间逐渐紧密的联系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驱动因素主要有:一是来自外界力量,这里的外界主要是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及消费结构的改变。当代是信息大爆炸的年代,消费者所处在的环境中文化、思想、经济、政治等都在发生着改变,也影响着消费者的偏好、消费习惯,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增加,让企业挖空心思去迎合消费者的胃口,创新的营销模式不断涌现。二是内部力量,这里的内部是指企业的创新精神。当代社会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进一步发展,反之企业将失去核心竞争力,走向衰退。

四、现代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1.服务策略。传统营销策略中着重产品质量以及销量,对售后服务并没有重视对待。在现代市场营销策略中强调了服务质量,提出了只有实现服务价值才能取得消费者的支持与信赖。

2.价格策略。价格的构成随着社会进步的需求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并不是简单的生产成本,还包括创新成本、知识技术成本、品牌投入成本等等。

3促销策略。促销作为企业营销中常用且有效的销售形式之一,能够快速实现产品的推广。在现代市场营销过程中,企业能够利用网络、公共关系、传统媒体、大型活动节点等开展促销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实现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经济背景下的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不仅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也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的作用。对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逐渐引领着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全球化路线。因此市场营销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策略值得我们继续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梁海燕.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的发展新趋势分析[J].中国商贸,2012(19):95-96.

市场经济趋势篇7

中图分类号:F71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营销成为了当代企业主要的生存发展渠道。传统的营销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市场的变化,企业基本已完成了信息化、电子化、智能化、商业化,很大程度上促使着市场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在新经济时代的冲击下,传统营销模式随着环境发生了变化,这种转变另一个方面也决定了企业生产条件的转变。

一、当代市场营销的特点

1.对战略更为重视。企业战略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传统经济体系下,大部分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与规划,将企业的既得利益看得过于重要,使得经济发展中缺乏持续发展条件与环境。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局限了企业战略发展之路,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市场营销越来越重视战略模式在企业中的影响,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2.对合作更为重视。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新时代市场营销有别于传统营销,摒弃了战胜对手等于成功的观念,避免出现两败俱伤的情况。因此新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更加重视企业同行之间,甚至跨行多方之间的合作,秉持互利共赢的观念,建设一个良性的市场发展环境,拜托传统的枷锁。

3.对“知本”的观念更为重视。对于传统市场营销,依赖于企业的资本,习惯于利用有形财产确保企业发展的顺利进行。新时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市场营销更加看重的是营销人才,该种人才称之为“知本”。通用总裁有一句名言:即使我一夜之间失去所有财产,只要员工还在,我就能够重新开始。由此可以看出“知本”在一个企业的重要地位,也反映出无形资产在现代市场营销中的作用[1]。

二、当代市场营销新趋势

1.营销理念发生改变。传统的经济营销理念着重于营销业绩,畅销作为市场营销的主要模式,部分企业营销过程中不断重复传统营销模式,使得企业整体经济的发展缺乏新意、记忆点,甚至会逐渐失去核心竞争力。而新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要求企业从根本上改变营销理念,主要体现在从以前的既得营销理念转变为持续发展的科学营销理念,更加注重企业长远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不会盲目的进行畅销,有着将企业做成大企业、成功企业的长远目光,积极规划企业前景。

2.战略范围出现变化。以前的经济体系中企业市场营销的战略范围仅重视局部既得利益,对工期规划显得过于狭窄、短期,不注重企业整体的健康持续发展,这也使得企业渐渐的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最终导致企业生产、营销的方式无法跟上时代的节奏,淘汰出局。在新经济时代下企业的市场营销重点强调企业的系统全面的利息,不断将企业的营销战略标准化、现代化,适应时代的发展。

3.营销领域改变。作为传统的市场营销的领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特征,很少与外界交流,这种情况也导致了企业领域难以全方位的符合市场需求与发展。对于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的领域则具有较为灵活的混合性特点,有利于企业不断地登上世界平台,并且根据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念不断的深化营销的模式。营销领域发生的改变除了能够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还能与消费者产生共鸣。企业营销领域不断扩大、混合成为当代市场营销发展中势不可挡的趋势。

4.营销方向变动。以前的营销理念是产品技术为营销核心,企业的营销策略为企业-消费者-企业,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营销策略侧重企业自身。当前的营销理念是以消费者为营销中心,企业营销策略不仅仅是单一方向的营销,而是多向、全方位的进行。

5.营销管理模式的变化。以前的营销管理模式一般呈刚性或者偏向刚性,缺乏灵活性,使得传统模式无法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其弊端主要体现在员工间或者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缺乏深度沟通,员工积极性遭到扼杀等。然而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管理模式则是呈柔性或者偏向柔性,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强人际之间的交流沟通,让营销管理更加人性化,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2]。

三、当代市场营销的驱动因素

经济发展过程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产生波动,市场营销朝着新趋势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来自国家之间逐渐紧密的联系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驱动因素主要有:一是来自外界力量,这里的外界主要是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及消费结构的改变。当代是信息大爆炸的年代,消费者所处在的环境中文化、思想、经济、政治等观念都在发生这改变,也影响着消费者的偏好、消费习惯,随之消费水平的不断增加,让企业挖空心思的迎合消费者的胃口,创新的营销模式不断涌现。二是内部力量,这里的内部是指企业的创新精神。当代社会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进一步发展,反之企业则将失去核心竞争力,走向衰退。

四、当代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1.服务策略。传统营销策略中着重产品质量以及销量,对售后服务并没有重视对待。新经济时代的营销策略中强调了服务质量,提出了只有实现服务价值才能取得消费者的支持与信赖。

2.价格策略。价格的构成随着社会进步的需求正发生着质的变化,并不是简单的生产成本,还包含了创新成本、知识技术成本、品牌投入成本等。

3.促销策略。促销作为企业营销中常用且有效的销售形式之一,能够快速实现产品的推广。在新经济时代的营销过程中,企业能够利用网络、公共关系、传统媒体、大型活动节点等开展促销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实现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3]。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经济背景下的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不仅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也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的作用。对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逐渐引领着中国企业走国际化、全球化路线。因此市场营销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策略值得我们继续深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市场经济趋势篇8

旧经济时代下,企业市场营销将侧重点放在了广告上,以此来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新产品。然而新经济时代下,市场营销不再是广告,而是通过无形的手段来宣传产品,让用户了解产品的优势,并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来选择是否要购买这一产品。

一、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趋势

(一)营销理念:由传统观念转向可持续发展

在以前的营销过程中,很多人将目光放在短期利益上,为此,在以前的市场营销工作中,往往是将短期的销售业绩作为主线,重视在短期内,商品的实际销售情况。此种营销观念最终所取得的结果并不尽人意,也无法打造属于该企业的品牌。然而,在新经济时代下,市场环境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企业要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销售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在此背景下,可持续营销观念被挖掘出来,这一营销观念开始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来确定营销路线。

(二)营销策略:由企业、产品输出为主转向消费者为主

传统的营销策略中是以企业、产品输出为主,消费者被动的接受企业所销售的产品,这一营销策略并没有满足消费者的各种要求。由于在旧经济时代下,很多企业都获得了短期的效益,但是因为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目光,这就出现了昙花一现的局面。在新经济时代下,企业营销观念开始转向可持续发展,此时营销策略也随之发生变化。此时,企业更多关注的是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充分挖掘客户群体,根据消费者的反馈信息来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

(三)营销战略:由刚性营销转向柔性营销

刚性营销与柔性营销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在以前的营销过程中,领导是营销计划的制作者,由于其缺乏与其他成员的沟通,这就导致其所制定的营销计划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在新经济时代下,企业领导要重视与员工沟通,还要与目标消费群体沟通,挖掘有价值的客户,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柔性营销的出现,让企业更多关注消费者的真实体验,尽最大可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营销领域:由单一营销领域转向混合营销领域

当可持续发展观念被正式提出之后,大部分企业将提升品牌价值、培养长期客户群体规划到营销目标中。甚至有少部分企业为了能够顺利实现这一营销目标,其开始与学校、社会团体等非营利机构合作,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的目的。由此可见,在新经济时代下,营销领域开始由单一营销领域转向混合营销领域。

二、新背景下应对营销发展新趋势的具体途径

(一)从长远效益出发,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营销策略

在传统营销观念的影响下,企业缺乏对整个市场的分析、认识,过于重视短期效益,忽视长远效益,从而导致企业所制定的营销战略不合理,最终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在新经济时代下,企业要摒弃传统的营销战略,从自身的整体性、长远性出发,制定新的营销战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确保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不败之地。我们以“小米公司”为例子,小米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然而小米公司的营销策略则是培养忠实的粉丝、饥饿营销与产品体验,这与众不同的营销策略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眼球,让更多的消费者愿意去选择这一产品,从而让小米成为家喻户晓的国产手机。小米公司所制定的营销策略从长远效益出发,并将互联网作为平台,及时与小米用户沟通,听取用户的相关建议,生产出用户心目中的产品,这大大小米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二)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制定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

在以前的市场营销过程中,企业从自身的预期出发,设计产品、生产产品,然后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然而在新经济时代下,企业要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有目的的生产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本文以“iPhone6”为例子,苹果公司在iPhone6之前推出的都是小屏手机,殊不知在这段时间内,国产手机的屏幕日益扩大,这满足了很多消费者的需求。为此,苹果手机抓住中国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生产出4.7寸的iPhone6与5.5寸的iPhone6Plus,这就引发iPhone6与iPhone6Plus的购买热潮。从相关的调查数据中了解到,iPhone6和iPhone6Plus在全球销售热头强劲,这不仅提高了苹果手机的占有份额,还增强了苹果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三)从企业员工出发,构建柔性化的管理模式

在以前的市场营销过程中,企业领导缺乏与员工的沟通,用硬性的指标、严格的制度来约束每位员工,这既挫伤了员工工作的热情,还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然而在新经济时代下,企业要与员工、客户多多沟通,听取员工的建议,并制定弹性考核指标,人性化管理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企业领导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其要将员工所搜集的市场信息作为参考依据,保证营销策略的科学性、合理性。

(四)从企业形象出发,确定长远的营销目标

当前,很多企业通过与学校、社会团体等非营利组织合作,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社会知名度,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关系着企业能否长远地发展下去。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了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也让消费者愿意去购买该企业的产品。相反,一个不良的企业形象会让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产生怀疑,导致其不愿意购买该企业的产品,导致该企业无法在市场上立足。鉴于此,企业要关注自身的形象,树立独特的品牌,利用品牌来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增强自身的经济效益。

三、总结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生产力得到明显的提升,此时经济模式开始发生变化。新经济时代下,企业更加关注目标消费群体的实际需求,将此需求作为出发点,以此来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同时,在此背景下,企业要转变营销观念,创新营销方式,拓展新的市场,确保自身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向明 单位: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市场经济趋势篇9

作者简介:宋冬林,男,经济学博士,吉林财经大学教授,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范欣,男,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项目编号:13&ZD022;吉林大学“985”工程资助项目“中国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2010)”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5)03-0052-11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发展成就,得益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所释放出的制度红利。在实践中,这一改革历程具有明显的地方分权特征。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财政分权改革,使得各地区的经济利益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利益与地方经济的发展联系更为紧密,地方政府成为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并导致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地企业亦在竞争中得以进步。[1]然而,地方政府在积极发展本地经济的同时,其保护地方经济的冲动也得以加强。[2]在地方政府的干预下,国内市场分割开始出现,并阻碍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国内市场整合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原因在于,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有利于市场价格的形成,它保证了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进而实现了市场对资源基础性的配置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方向的逐步确立,国家制定了多项措施反对地方保护行为,阻碍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障碍逐渐消除。然而,在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博弈过程中,采取分割市场政策仍然是地方政府的占优策略,其对市场的管束手段呈现出多元化和隐蔽化的特点。尽管地方保护造成的市场分割在某一特定时期会促进经济增长[3],但就发展全局而言,统一的国内市场更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也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当前,学术界对于中国国内市场的分割(或整合)的趋势存在着一些争论,但都认为中国区域间的市场分割是一个严重问题。究其原因,国内市场分割源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基于区域发展不平衡而制定的差异化政策,虽一定程度上对地区经济发挥了激励作用,但也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中被蚕食,相对的制度红利逐渐消失。而出于地方利益的考量,尽管市场分割不利于区域间竞争和发展全局,但仍然有一定的生存空间。由此可见,削弱地方干预、推进国内市场融合是今后中国经济增长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1我国国内市场是趋于整合还是加剧分割?市场分割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效果如何?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与既往研究相比,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市场分割指数的假设前提进行再修正,重新测度市场分割指数,并基于更长的时间段上对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二是证实了全国和地方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的非一致性,即意味着“囚徒困境”仍存在于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博弈之中;三是考虑到市场分割传导途径的多元化、隐蔽化等特征,从多种因素上对此深入开展分析,并试图理顺其内在机理。本文余下部分安排如下:第一节对相关研究进行简要梳理和回顾;第二节通过对测算市场整合程度的不同方法的利弊分析,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价格指数法,并对其假设前提进行再修正,利用计算值对国内市场一体化趋势进行分析;第三节构建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的回归模型,并从整体上和分阶段上进行实证分析;第四节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传导途径进行分析,计算出影响程度的大小,对两者关系进一步证实;第五节是结论及相关建议。

一、相关文献回顾

对中国区域间市场分割的讨论始于Young(2000)的研究,他认为中国的地方政府为了巩固既得利益而违背了资源配置的规律,这种对地方经济的人为扭曲加剧了区域市场的分割[4]。此后,国内市场分割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并吸引一些学者就此主题展开研究。

最初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中国国内市场分割的趋势进行分析。Young(2000)基于经验分析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的商品零售价格、农产品收购价格以及劳动生产率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中国各地区的市场分割日趋严重。[4]Poncet(2002)采用边界效应法[5]、郑毓盛等(2003)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都证实了此观点。[1]同时,一些学者认同中国地方市场分割现象的存在,但认为市场分割程度在不断减弱。Naughton(1999)通过贸易法发现省际间的贸易流量增长,且制造业内部各行业间的贸易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与全国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相同。[6]Xu(2002)利用商业周期模型发现,尽管中国区域市场一体化还不充分,但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7]李善同等(2004)通过对地方保护主义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中国国内地方保护虽依然存在,但已很大程度上得以减轻,国内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在加速。[8]白重恩等(2004)基于中国29个地区中32个行业的产出数据构造了区域专业化指数,研究发现其基本呈现上升趋势。[9]桂琦寒等(2006)[10]、赵奇伟等(2009)[11]基于“冰川模型”来重构市场分割指数,结果显示,中国国内市场的整合程度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不同区域效果不一。此外,还有部分学者针对某些特定行业来分析中国市场的分割程度,如黄季j等(2002)分析农产品市场[12]、李杰等(2004)分析啤酒市场等[13],结果发现此单一市场也呈现市场一体化趋势。

同时,这一领域研究开始关注市场分割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方保护、对外开放度等。在地方保护方面,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的指标来衡量。白重恩等(2004)验证了地方保护、规模经济以及产业群聚效应对中国国内地区专业化的影响,他将专业化程度与市场整合程度视为等同,并指出地方保护主义是导致市场分割的原因。[9]Poncet(2005)采用“贸易流”法估算出“边界效应”作为国内市场整合的指标,其估计结果表明失业率和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加剧了市场分割。[14]平新乔(2004)运用联立方程试图发现政府实施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的动机,结果显示地方政府的国有资本控制权与对应产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显著正相关,这意味着政府实行市场分割具有极强的物质利益驱动。[15]林毅夫等(2004)利用商品一体化指标(商品市场发育程度和要素市场发育程度的综合指标)与度量发展战略特征的技术选择指数(TCI)进行回归分析,他们认为中国目前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一定程度上是改革开放前的赶超战略的后果。[16]刘小勇等(2008)利用1986―200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重点研究了财政分权对市场分割的影响,并指出财政分权特别是收入分权加剧了市场分割度,而经济分权相反降低了市场分割度。[2]在对外开放度上,陈敏等(2007)基于1985―200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着重分析了经济开放对于市场分割的影响。[17]其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呈现非线性关系。当经济开放水平较低时,经济开放加剧了国内市场分割;但若进一步扩大经济开放则能促进国内市场的一体化。朱希伟等(2005)把国内市场分割和边际成本与固定成本之间的反向关系引入Melitz模型,从而构建了一个开放经济模型,并证明了国内市场分割导致不同生产技术的企业都首选进入国外市场,这说明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强劲增长其实是严重的国内市场分割导致的一种扭曲现象。[18]此外,还有学者如范爱军等(2007)利用1985―2005年的省级数据,从不同角度来考察地方保护(用人均GDP、政府财政支出、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和对外开放度(FDI、出口及进口)对市场分割的影响程度和方向。[19]

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两者关系上,陆铭等(2009)利用1985―200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邻省之间商品市场分割对省级经济增长的影响。其实证研究显示,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对于超过96%的观察点来说,市场分割更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增长。但刘小勇(2010)利用1985―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显著负相关,且从分阶段来看,1995年后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明显高于1995年之前。[20]在传导途径上,李文洁(2013)利用1993―2011年28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传导途径。他的研究表明,两者呈现“倒U型”关系:在加入WTO之前,市场分割通过促进固定资本投入和减缓政府消费比重来促进经济增长;而加入WTO之后,市场分割通过减缓经济的对外开放度和资产投入阻碍了经济增长。[21]目前,关于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尚无定论,且鲜见关于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传导作用的研究。

二、国内市场分割程度的测度与趋势

作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的产物,市场分割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国家也试图通过政策调整来协调地区间的经济利益,以期实现国内市场整合。在前述研究基础上,本文首先明确市场分割程度的度量方法,并计算出国内市场分割程度的发展趋势。

(一)市场分割程度的测度

目前,关于市场分割程度的测度还存在一些争论,常见的度量方法有以下几种:生产法、贸易法、专业化指数法、调查问卷法、经济周期法和价格指数法。其中,生产法是利用产业结构数据进行分析,其数据较容易获取,但其代表性不足;贸易法利用省际之间的贸易流量来进行衡量,虽解决了代表性不足的问题,但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专业化指数法利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产出数据构造区域专业化指数,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本质上和市场整合程度存在差异[17];调查问卷法主要来源于自我调查,是第一手资料,可以从不同维度对此展开分析,但调查周期较长、经费较高,且带有一定主观色彩;经济周期法用于国家之间的市场整合程度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但经济周期自身已与众多的宏观经济因素(包括市场分割等)有关,故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价格指数法的数据来源简单且包含的信息较为丰富,但省级数据的统计口径并不一致,需要进行有效筛选。

通过综合比较上述方法,我们采用最常用的价格指数法来测算市场的分割程度。该方法的思想来源于“冰川成本”模型(Samuelson,1964)[22],是对“两地一价”理论的再修正。我们继续遵循Paresley和Wei(2000,2001)[23][24]及陆铭、陈钊等(2006)[3]的做法,用价格指数方法测度地区市场分割程度。对于陆铭、陈钊等(2006)的测算方法,其暗含着两个假设前提:(1)所选商品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能反映出整个商品零售市场的整体价格变动趋势。基于既有研究,不同学者采用的商品类别略有差异,但市场整合趋势几近一致。鉴于统计年鉴在年份上分类存在差异性、涵盖内容的不一致性,我们继续采用陆铭、陈钊等(2006)所使用的九类商品进行计算。(2)在省际贸易中,假设一个省份对相邻地区设置壁垒,那也自然会对不相邻的省份设置壁垒。这个前提没有考虑到资源禀赋的同质性、物流业对距离的拉近等因素对政府设置壁垒带来的影响,而只考虑邻省之间的市场分割,因此本文将范围扩大到全国来进行计算分析。在本文中,市场分割指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计算差分形式的相对价格的绝对值|[?Qkijt]|,构造反映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指标。其中,[?Qkijt=In(PIkit)-In(PIkjt)],[PI]表示商品价格指数,[i]、[j]表示不同地区,[k]表示第[k]种商品。

(2)剔除|[?Qkijt]|中由商品异质性导致的不可加效应。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去均值方法消除与特定商品种类相联系的固定效应带来的系统偏误;一种是对|[?Qkijt]|做OLS回归,得出其残差项[qkijt]。其中,[qkijt]=|[?Qkijt]|-|[?Qkt]|,[?Qkt]表示第[t]时期内,第[Q]种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均值。两种方法的效果是等同的。

(3)计算其方差Var([qkijt]),其结果反映出了由市场分割因素所导致的套利区间大小。

(4)通过各省区与其他省区的方差Var([qkijt])计算其均值,得出各省区的市场分割指数[Segmit]。

在数据来源上,本文选择了1985―2011年各省份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中的九类商品,具体包括粮食、鲜菜、饮料烟酒、服装鞋帽、中西药品、书报杂志、文化体育用品、日用品和燃料。1由于统计数据的缺失,以及部分省区成立时间未能完全覆盖所研究时序,我们剔除了海南和,重庆数据合并至四川省。本部分数据源于1986~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份统计年鉴。

(二)国内市场分割的趋势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1985―2011年各省份的市场分割指数,从而更好地描述各省区及全国的市场整合程度。

图1 国内商品市场分割程度(1985―2011年)

从图1可知,从1985年到2011年,全国市场分割指数虽历经几次大的波动,但整体上呈现市场整合趋势。2在1997年之前,全国市场分割指数波动较大,一定程度上源于中央政府政策的摸索式制定,部分政策处于不断修订之中。如从1980年开始,中央政府在试点省份尝试财政包干制,推行“分灶吃饭”为主要内容的财政体制改革。1984年进行了固定资产投资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将权限下放地方。1988年在此基础上又分别提出了六种不同的包干方式:收入递增包干制、总额分成包干制、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包干制、上解额增半包干制、定额上缴包干制、定额补助包干制。1993年制定并通过了《反不正当竞争法》。1994年中国实行分税制改革,相对价格的波动基本上与这几次改革的时机吻合。1997年后,市场分割指数开始出现平稳的态势,市场得以进一步整合。主要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中央政策的制定红利得以释放,如制定的一系列财政制度改革,为顺利加入WTO而陆续颁布一系列的法规,这些改革措施都将会对政府对市场行为的干预进行约束;二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商业模式创新,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商品的跨区域流动,进一步推动了市场整合。

表1 1985―2011年各省市场分割指数平均值情况

此外,我们从整体上对各省份的市场分割指数值进行分析,发现各省的市场整合程度有相同点,但也有显著的差异性。11985―2011年,从市场分割指数平均值上看,北京、上海、广东、天津、福建位居全国前五。这些地区均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北京、上海、天津为直辖市,广东、福建涵盖了我国最早实施对外开放的四大经济特区。基于自身身份的特殊性,地方政府拥有相对较高的自,在政策制定上灵活性更强,有利于引进外资、保护当地经济免受外界干扰,以此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三、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基于Barro等(2000)实证研究中所使用的增长模型,我们将市场分割指数等因素引入其中,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 yit=a0+a1Segmit+a2Segm2it+a3Xit +a4LGM it-1+εit (1)] 其中,[y]表示人均GRP增长率,[ Segm]表示市场分割指数,[Segm2]表示市场分割指数的平方项,[ X]表示综合变量,[LGM]表示人均GRP的对数值,[ i]表示各对应省份截面单位,[t]表示年份,[a0]为常数项向量,[a1]、[a2]、[a3]、[a4]为系数向量,[ε]为随机扰动项。

关于被解释变量指标选取。已有的研究集中在名义GDP、实际GDP增长率、人均实际GDP增长率、人均GDP等指标上。考虑到我国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绝对性指标往往不适合各省份之间的横向比较,故采用相对性指标人均GRP增长率。

关于解释变量指标选取。我们首先需要重点关注市场分割指数[Segm]及其平方项的系数和显著性,以便判断其作用效果和形状。[X]表示综合变量,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度、政府保护和国有经济比重等。其中物质资本选取基于永续盘存法下的物资资本存量的对数值作为测量指标。人力资本采用的工具变量为平均受教育年限,计算中将受教育程度分为小学以下、小学、中学(含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年限分别选取0、6、10.5(初中9年、高中12年)、16年。2科技创新采用平均每万人专利申请授权数。对外开放度具体用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RP的比重作为测量指标。政府保护采用财政支出占GRP的比重来描述,在计算过程中,我们采用最常见的做法,剔除了科教文卫这类具有较强公共品性质的支出。国有经济比重采用各省份国有企业就业人数占各省份从业人员数的比重来衡量。

本部分实证数据剔除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海南由于数据资料获取困难亦做同样处理。重庆市由于1997年才成为直辖市,故将其数据并入四川省。鉴于市场分割指数的可得性,我们将整体研究起点定于1985年,研究的整体面板数据集包括1985―2011年27年间28个截面的756个样本观察值。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及各省历年统计年鉴。上述变量定义说明与统计描述参见表2。

我们以1985―2011年的整体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广义最小二乘法(Pooled EGLS)进行估计,来考察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见表3中模型一)。从各控制变量系数可以看出,市场分割指数变量的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其平方项显著为负,说明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这表明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出现“先扬后抑”的起伏式变化。物质资本的系数均为正,符合一般经济规律,说明物资资本投入是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的效果不显著,原因可能在于人力资本跨区域流动明显,产学研融合度不高等,使其对经济增长率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且在1%水平下显著,而其平方项与经济增长在1%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说明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可见对外开放度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作用,如果超出某个阈值,则有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地方保护与经济增长显著负相关,说明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并不利于经济水平的提升。国有经济比重与经济增长在1%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说明国有企业员工就业比重的提高将有利于经济增长。

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倒U型”关系说明市场分割并非一直促进经济增长,当市场分割程度提高时将不利于地区经济增长。为此,我们将中国经济改革过程进行细化,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1、我国加入WTO的时间点作为间隔,从第一期(1985―1991年)、第二期(1992―2001年)、第三期(2002―2011年)分阶段考察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参见表3中模型二至四)。

在1985―1991年期间,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市场分割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表3中模型二)。物质资本的贡献率高,主要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以来,与国内消费、进出口额相比,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最大,是拉动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动力。人力资本、科技创新系数均为正且显著,说明两者的提高均有利于经济增长,但贡献率不大。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呈现“U型”关系,原因在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制定与完善需不断修正,制度红利在此阶段后期才得以体现。地方保护系数为负,说明政府将财政支出可能投向于重点保护的粗放型产业和技术设备落后的国有企业等,这并不利于经济增长。国有经济比重系数为正,且在5%水平下显著,可见解决国有企业员工的就业问题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利。整体来说,此阶段国有经济比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物质资本。

在1992―2001年阶段,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虽有正向促进作用,但贡献率明显小于第一期(表3中模型三)。原因可能在于此阶段正处于国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期,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加剧了市场分割指数的不规律变动。物质资本系数值较大,可能源于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加大了物质资本的投入。人力资本系数值较大且效果显著,可能不仅得益于国家对教育扶持力度的增强,也得益于精英式教育模式向大众化教育模式的转变。科技创新的效果偏小,可见国家的整体科研创新实力仍有待提升,产学研尚需进一步融合。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呈现“倒U型”关系,地方保护系数为负,且在1%水平下显著,均与整体结论保持一致。国有经济比重的系数值为负,主要在于此阶段上国有企业的就业人员占比率与经济增长率的非同步性。从整体因素上分析发现,此阶段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对外开放度。

在2002―2011年阶段,市场分割指数系数值为正,且高于前两期,可见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整合程度不断提高,制度红利开始凸显(表3中模型四)。从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已明显小于前两期,原因在于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固定资产投资的步伐开始放缓,而内需和进出口的比重不断提升,导致其作用效果被弱化。人力资本系数和科技创新系数均为负值,与一般性结论相悖,可能源于国家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政策调整和经济危机等对经济增速的冲击导致两者增速上的非一致性。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呈现“U型”关系,与第一期一致。地方保护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可见政府支出开始调整投向,一部分资金已用于经济建设。国有经济比重在1%水平下显著正相关,与整体结论保持一致。总的来看,国有经济比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市场整合程度。

此外,在控制其他变量下省级层面市场分割指数系数估计进行计算的结果反映了市场分割对当地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从时间维度看,市场分割指数对于地方经济增长均发挥着正向作用。但是,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加入WTO分界下的三期数据显示,不同地区市场分割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交错变化:第一期天津、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宁夏和新疆共六省区出现负值;第二期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山东、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共十二省区出现负值;第三期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四川、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出现负值。由上可见,中央和地方的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并非一致,即意味着“囚徒困境”存在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之中,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福利损失因而产生。

四、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传导作用

基于既往的研究发现,影响市场分割的因素众多,其亦可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从三期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传导作用,但同样也可以发现这并非是其唯一传导途径。通过建立如下回归方程,我们来分别考察上述其他控制变量(M)与市场分割指数(Segm)之间的关联情况以找出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传导途径。

[ Mit=b0+b1Segmit+εit ] (2)

我们继续采用分时间阶段式分析,通过方程(2)来考察各控制变量与市场分割之间的关系,以识别其间接传导途径。同时,通过分析来找出我国不同阶段政策背景下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的机理。

表4数据可从定性的角度分析间接传导机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从第一期来看,市场分割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抑制经济增长;从第二期来看,市场分割通过四种途径来阻碍经济增长;第三期亦是四种途径抑制经济增长。通过三期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市场分割作用的发挥开始出现传导途径多元化、传导手段隐蔽性的特征,其抑制效果主要体现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而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度、地方保护和国有经济比重的作用仍需进一步分析。为更好地反映间接传导途径上各控制变量影响程度的大小,我们将表3和表4中的系数估计值结合进行分析1,结果如下:

其一,1985-1991年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传导效果。在此阶段,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度、政府保护、国有经济比重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作为间接传导机制对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间接传导机制影响程度为0.0411。综合直接传导和间接传导途径,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为0.1421。由此可见,市场分割在此阶段促进了经济增长。

其二,1992-2001年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传导效果。在此阶段,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度作为间接传导机制对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地方保护、国有经济比重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整体上六种间接传导机制影响程度为-0.0802。结合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传导效果,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为-0.0369,起着抑制作用。

其三,2002-2011年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传导效果。在此阶段,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度作为间接传导机制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政府保护和国有经济比重则对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间接传导机制影响程度为-0.0757。从整体上看,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为0.0913,起着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1985-1991年期间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1992-2001年期间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2002-2011年期间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全国市场整合应该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国家层面市场体系的统一有赖于区域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内市场整合不可能也不会一蹴而就,只有通过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加强基础设施投入,才能进一步消除地方市场鸿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全国市场统一进程。本文的实证结果也表明,我国市场分割程度波动的振幅逐渐收窄,并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如何将市场分割程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需要各级政府对市场整合的认同,以及深化改革所释放的制度红利。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1985―201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引入市场分割指数、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度、政府保护、国有经济比重等要素,对我国国内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研究了其在经济增长中的运行机理。主要结论如下:

(1)我国国内市场日趋整合,市场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在1985-2011年期间,全国市场分割指数虽历经几次较大波动,但整体上已呈现市场整合的趋势。从省际层面的数据结果上看,亦呈现出这种规律变化。

(2)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呈现“倒U型”关系。在整体时间段上,引入市场分割指数的平方项,通过其系数的符号和显著性发现两者的“倒U型”关系;在不同时间的分阶段式分析上,1985-1991年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起着促进作用,1992-2001年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存在抑制作用,2002-2011年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亦表明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两者关系存在动态变化过程。

(3)全国和地方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的非一致性。通过省级层面上市场分割系数与全国的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关系呈现非同步性,即意味着“囚徒困境”仍存在于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博弈之中,福利损失也因市场分割而产生。

(4)市场分割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指引下,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发挥开始出现传导途径多元化、传导手段隐蔽性的特征,其作用效果得以体现主要依靠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而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度、地方保护和国有经济比重的作用仍需进一步深化分析。

根据上述结论,为合理降低市场分割程度,推动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的形成,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首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不恰当的行政干预。当前政府应清晰自身定位,减少对市场经济活动的非理性干预,努力实现财政支出的最优投向,真正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其次,健全区域合作利益补偿机制。在区域发展战略、城市圈的建立等政策指引下,跨区域合作也是大势所趋。应打破地方行政壁垒,制定出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实现资源的区际自由流动。最后,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国内市场的复杂多变不能依靠单一的法律制定来解决,经济力量的合理有序运行则取决于法律的时效性和监管力度,全方位、多角度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行为,才能真正实现国内市场的整合和统一。

参 考 文 献

[1] 郑毓盛、李崇高:《中国地方分割的效率损失》,载《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2] 刘小勇、李真:《财政分权与地区市场分割实证研究》,载《财经研究》2008年第2期.

[3] 陆铭、陈钊:《分割市场的经济增长――为什么经济开放可能加剧地方保护?》,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4] A.Young. “The Razor’s Edge:Distributions and Incremental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0.

[5] Poncet, Sandra:《中国市场正在走向“非一体化”?――中国国内和国际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比较分析》,载《世界经济文汇》2002年第1期.

[6] B. Naughton. “How Much Can Regional Integration Do to Unify China’s Markets?”, Conference for Research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cy, Stanford University, 1999.

[7] Xu, Xinpeng. “Have the Chinese Province Become Integrated under Reform.”, in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2.

[8] 李善同、侯永志、刘云中、陈波:《中国国内地方保护问题的调查与分析》,载《经济研究》2004年第11期.

[9] 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仝月婷:《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载《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

[10] 桂琦寒、陈敏、陆铭、陈钊:《中国国内商品市场趋于分割还是整合:基于相对价格法的分析》,载《世界经济》2006年第2期.

[11] 赵奇伟、熊性美:《中国三大市场分割程度的比较分析:时间走势与区域差异》,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6期.

[12] 黄季j、Scott Rozelle、解玉平、张敏:《从农产品价格保护程度和市场整合看入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载《管理世界》2002年第9期.

[13] 李杰、孙群燕:《从啤酒市场整合程度看WTO对消除地方保护的影响》,载《世界经济》2004年第2期.

[14] S. Poncet. “A Fragmented China:Measure and Determinants of Chinese Domestic Market Disintegration”, i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5, (3).

[15] 平新乔:《政府保护的动机与效果――一个实证分析》,载《财贸经济》2004年第5期.

[16] 林毅夫、刘培林:《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从发展战略的角度考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工作论文No. C2004015,2004.

[17] 陈敏、桂琦寒、陆铭、陈钊:《中国经济增长如何持续发挥规模效应?――经济开放与国内商品市场分割的实证研究》,载《经济学(季刊)》2007年第1期.

[18] 朱希伟、金祥荣、罗德明:《国内市场分割与中国的出口贸易扩张》,载《经济研究》2005年第12期.

[19] 范爱军、李真、刘小勇:《国内市场分割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我国商品市场为例》,载《南开经济研究》2007年第5期.

[20] 刘小勇:《市场分割能改善地方经济绩效吗?》,载《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0期.

[21] 李文洁:《国内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研究》,载《开发研究》2013年第3期.

市场经济趋势篇10

2007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在纷繁热闹的市场营销现象背后,其中存在何种长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要点,中国营销正在向哪里发展?通过认真分析,笔者认为:在未来十年中,营销观念的更新、营销策略的多样化、营销组织的知识化及国际化将成为未来十年中国企业提升营销力的主题。

1 基于市场环境的变化转变市场营销理念

如今新经济的迅猛发展正改变着整个营销环境。市场营销观念从产品观念、生产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到营销观念的逐步演进是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发展和变化的,每一种营销观念都深刻地烙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的营销理念已经表现出了诸多与新经济不相适应的方面。应该看到当前一个时期以至未来,营销观念的发展将着重体现“战略、合作、知本、顾客”四个方面。

营销理念将更加重视战略。传划经济下诞生的国有企业,甚至包括一些知名的民营企业,大都没有明确的经营目标和长期的战略规划,常常为了追求眼前的利润,只重视商品一时的畅销,不注重维护、创造企业的经营特色,在生产经营设施和技术开发上不愿进行大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特征明显。

更加重视合作。“商场如战场”,竞争的成功建立在对手失败的基础上的,这是传统的竞争观念。这种观念在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看到的国内企业竞争基本上都是低水平的价格战和广告战,其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这种传统的营销竞争观念显然落伍了,客观上要求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双赢的战略联盟、企业间合作已是大势所趋。

更加重视“知本”。以前企业营销活动中更多地依靠的是有形的资本,一旦资本缺失,营销活动就难以开展。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重视资本更要重视“知本”即营销人才的作用,没有资本但如果有“知本”,企业营销同样可以开展。美国通用公司总裁曾经说过:“如果我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的财产,而只要我们的员工还在的话,我同样可以重新开始。”从这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营销“知本”的重要性。“知本”,是未来营销致胜的核心资本。

更加重视顾客。从营销观念的发展进程中就可看出,每一次营销观念的重大变革,无不是向重视顾客方向更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未来营销观念的演进也是如此,不过,更加重视的是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差别化需求亦或更加细化、深化的需求。

2 不局限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孤立的确认营销策略

提到营销策略,许多企业人员多会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这四个方面着手进行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分析。那么,这孤立的单纯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是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营销策略发展的需求的。

2.1 服务的价值将高于产品本身。

在产品方面。随着市场由以“产品技术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服务正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据有关显示,服务正在成为IBM最大的一张王牌。2001年IBM服务的营业收入占IBM全部营收的1/3.在IBM的盈利模式里,有这样一个算式:产品+服务=1+3=4,也就是说,1元的产品加上服务后可以卖到4元,这充分体现了服务的价值。

2.2 知识因素、创新将计入产品价格

在价格方面,价格构成因素发生变化,知识因素、创新成本等计入价格之中;价格导向发生转变,即由传统的以生产成本为导向的定价策略转为真正以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定价策略;定价方式也发生变化,通过网络技术运用价格策略的方式出现。[1]

2.3 渠道结构由金字塔式向扁平化转变。

如有的企业由多层次批发环节变为一层批发,还有一些企业在大城市设立配送中心,直接面向经销商、零售商提供服务。这种扁平化结构的销售渠道通过通路层次的减少来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增加了品质保证;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把握消费者需求。渠道方式实施E化分销。互联网技术和商务的飞速发展为企业渠道E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E化渠道以跨时空、交互式、拟人化、高效率为特征,能够适应新时代消费者快速、便捷并富有个性的需求。

2.4 网络广告、网络关系将成为促销的新兴手段

网络使得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公众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互式沟通,站点宣传、网上发布、栏目赞助、参与或主持网上会议、发送电子推销信、在网络论坛和新闻组发送信息传单等等网络公共关系出现。与此同时,电子邮件广告(E-mail)、电子公告牌(BBS)广告、Usenet广告和Web广告等新型网络广告形式将成为未来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学习型、网络型、虚拟的组织将成为营销组织建设的发展趋势

未来营销组织的发展趋势主要朝向学习型、网络型、虚拟三个方向发展。 其次网络型营销组织将是未来营销组织的潮流。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激化和复杂、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很多企业已逐渐认识到要保持竞争优势必须改变组织结构,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靠单干保持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战略联盟的道路,营销的重点从交易转至关系,采用关系营销战略,进而又不断地转移到管理独立组织间的战略联盟,企业从交易型营销向网络组织型营销模式转变,企业及其间的传统外部界线变得日益模糊不清,企业不断开发与供应商、分销商、顾客的战略营销伙伴关系,以取代传统的竞争模式。西方国家已出现了营销交流公司、营销联合公司、虚拟公司等网络组织形式,通过网络的开发,网络成员都提供了一种其他成员所缺乏的核心能力,网络成员通过高度复杂的信息和决策支持系统互相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价值增值系统,为企业带来优势。

4 营销管理方式将由硬性向柔性管理转变

市场经济趋势篇11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济师负担着节约项目成本,为企业开源节流的重要责任,但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的经济师并没有能够真正成为企业领导的得力助手。经济师的首要职责就是制定一套从获取、部署、实施、售后为一体的经营战略部署,从而达到引导抓住前导市场,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下面,结合实际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前导市场策略师市场需求必然存在的理论依据

前导市场一块有待开发的市场,它是一种通过技术引导,系统为主导的市场。同时,在售后服务以及质量信誉保证方面,绝大程度的决定着企业产品的存活度问题,所以,经济师的首要职责就是制定一套从获取、部署、实施、售后为一体的经营战略部署,从而达到引导抓住前导市场,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市场需求还处于潜在状态时,就必须去开发和引导市场,是这个潜在的市场逐步的成为现实生活需求。一是处于市场限制,客户已经意识到却由于多种原因而不能购买使用的市场需求。二是在市场运行上已经存在,但是客户和大众还没有意识到去购买的市场需求。三是特别是优势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创新,客户和商家的市场需求结构也在不断的变化着,用户的希求不断的向尖端层次发展,希望有技术更新的新产品问世。四是不断的对新老产品进行更新换代升级,不断去开发新的使用领域,给客户和商家更多更新更方便更具有一定效益的市场需求空间。五是将建在的需求与必然的现实需求变成一个整体,利用交替更新换代,其引导市场,所以,经济师要做的不是去适应市场改变市场,二十让市场逐步的完善并且去适应经济师发展规划。

二、前导市场的首要战略条件是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变化规律

一是在现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也日益扩大,市场的需求链以及消费结构也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同时,市场经济更是临时多遍,一个聪明的企业必须要抓住先机,在经营上率先迈出制胜的关键步骤,这一步骤就是捕捉市场信息,将那些即将要发生挥着未发生的信息统一规划。通过对视察过需求的变化规律进行有条理有节奏的分析,已达到准确预测市场发展前景和方向的目的。二是任何的市场运作和行为规范都有着本质上的发展过程,终究有它的变化规律和行为运动轨迹。由于这种轨迹本身不是一个固定等速的直线行运动,因此这个发展轨迹有很多的突破点可以寻找,通过对突破点的攻击到打破,最终就能取得签到市场的占据效果。三是通过纵向的延伸的方法,让用户或者商家对现实需求的商品在使用过程中,对其商品进行有价值的评价,从而使市场很直观的反映出商品价值,以及商品中的不足也能从这种评价中展现出来,这种展现的方式就是一种潜在的需求反应,顺着这种纵向延伸,就能找到潜在的市场,并以此为企业的前导市场战略目标进行市场的开发利用。四是通过横向拓展计划,让任何推出的商品都有一种预测的需求对象和满足范围,这就要从更宽更广的领域中找到相同或相似的目标需求,这种拓展计划只需要产品稍加改进,就可以满足另外一种需求,从而促使一种甚至多种新事物新市场的出现。只要将这些市场把握住,经营好,企业的前导市场战略也相应的完成了。五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去开发推出更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高科技产品,用来诱发潜在的消费市场,这就是技术革新诱惑方法。六是复古,这是一个在市场上消失多年又反复出现却经久不衰的一个销售模式。这也反映出简单的市场需求往往是以一种简单反复的模式重复出现的,也是一种大众化的前导市场获取方式。现代企业如果能将某种产品利用复古的方式抓住市场,也一定能让企业无往不利。

三、经营战略决定着前导市场的成功与否

即使企业经济师及时准确的捕捉到了潜在市场的需求空间与变化趋势,最终的还是完美的经营战略。经营战略就是为实现一定的经营利益,对多种方案进行审核权衡评估,最终选择和使用最佳方案的过程。这种战略也称之为前导市场战略部署计划。

1. 经营战略部署的准确性。以科学技术发展为基础,以市场发展空间为前提,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来推断这种经营战略的可行性几率。对经营战略进行评估,从而确定战略风险,并拟定各种可行性方案,决策的准确度越大战略市场部署计划产生的积极效应就越大。

2. 经营战略部署的适时性 。当一个经营战略部署出现时,要及时的掌握信息,当机立断进行部署,以免错过抓住前导市场的最佳时机。无论什么样的新产品新事物都要做到因势利导而不是盲目的投放。

3. 经营战略部署的可行性。任何商品的推出,都有其预测的需求的满足对象和范围,聪明的经营者如能在更宽的领域和范围内找到相近似的需求,只需将产品稍加改进,并采用新的营销策略,就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开拓出一个或多个新的市场。通过战略决策的企划捕捉对环境选择的最佳时机,不光要符合外部市场的竞争换几个,更要用一种引导的功能将潜在需求变成现实需求。要符合企业内部条件,将企业本身经营能力做出一个定义,使企业自身通过不间断的努力就能达到战略部署的最终目的。

4. 经营战略部署的科学性。通过一系列的数据研究,通过仿真精益求精的综合分析,准确的把握住信息和市场变化规律,从而引导潜在的消费需求并准确的采用新技术新的的营销策略。

四、前导市场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强有力的促销手段

在现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也日益扩大,市场的需求链以及消费结构也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同时,市场经济更是临时多遍,一个聪明的企业必须要抓住先机,在经营上率先迈出制胜的关键步骤,这一步骤就是捕捉市场信息,将那些即将要发生挥着未发生的信息统一规划。通过对视察过需求的变化规律进行有条理有节奏的分析,已达到准确预测市场发展前景和方向的目的。因此,经济师有必要研究和把握签到市场的策略。争夺消费者的竞争就是当今社会的市场竞争,顾客越多,获得成功的希望就越大,而促销最终成为 竞争能力中的必要手段和策略,更是引导市场潜在需求更广阔发展手段和策略。

1. 加大宣传力度,是企业将自己即将打入前导市场的产品经营有条理的包装策划,如,新闻广告、知识技术介绍、公关以及明星代言等灵活多变的形式,从而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 真实的测试手段,将企业的产品免费提供给一些有影响力的用户使用,在对使用过程进行生动形象的宣传推广,也可以将产品免费投放给国家权威机构进行科学检测,从而使消费者加大购买的决心,同时在使用时还能做到安心、放心不揪心。

总之,前导市场一块有待开发的市场,它是一种通过技术引导,系统为主导的市场。同时,在售后服务以及质量信誉保证方面,绝大程度的决定着企业产品的存活度问题,所以,经济师的首要职责就是制定一套从获取、部署、实施、售后为一体的经营战略部署,从而达到引导抓住前导市场,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

参考文献:

[1] 刘力.经济师的职责、地位与权力[J]. 经济师,2005,(11).

市场经济趋势篇12

一、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背景

随着历史长河的发展,人类智慧的进步和发展,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也越来越进步,网络经济、知识经济和技术经济也越来越发展进步,处于这个新经济时代,“营销创新”已逐渐成为企业开创新道路的主题。新经济时代市场环境变化万千,新的挑战和机遇是企业必须要面对的,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胜利之地,掌握主动权必须要把握全球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莫测和随时适应诸多的不确定因素,树立新的但有一定的规律性的市场营销思想观念,企业才能乘风破浪,使得万年船。

二、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

(一)“短期”营销理念渐变为“可持续发展”营销理念

在传统的市场营销理念里,短期的“销售业绩”往往为其核心营销理念,对于商品的一时畅销非常重视,然而,对于维护和创造企业的经营特色却一点都不重视,尤为明显的浮华和急功近利。但是,在新经济市场的情况下,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更加注重的核心理念,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营销目标,中心由扩大市场或推销商品渐变为满足消费者需求,不仅注重培育长期客户群,而且也注重扩大长期客户群,“全面满足客户需求”等新营销理念慢慢随之形成;在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营销过程,其中心由竞争渐变为合作,对于各类营销资源的整合和营销关系的培养尤为注重,包括:1、同竞争对手、分销渠道等交易伙伴建立“合作”和“双赢”的营销战略联盟理念;2、重视营销过程中的人力资本投资和知识资本积累等营销理念。

(二)“局部”营销战略渐变为“系统”营销战略

整体营销战略的概念并不存在传统营销理念中,所以,对于营销目标和长期的战略规划,大部分企业都是不明确的,却只是重视局部利益,而不注重整体利益,致使产生了各种短期的和不规范的营销策略,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现代营销理念对企业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这不仅使企业长期战略和企业营销愈来愈相符合,而且产生了独特企业营销战略,致使产生了很多现代化的市场营销战略,包括:1、追求标准化和快速反应的一体化营销战略;2、追求优越服务的差异化营销战略;3、追求优势互补的联盟营销战略;4、追求满足顾客个性的定制化营销战略等等。

(三)“正向”营销策略渐变为“逆向”营销策略

企业在传统时期靠“产品技术为中心”的短期营销理念支撑的同时,“企业—消费者—企业”的正向营销策略是其采用的主要营销策略,从而也产生了很多经典的市场营销策略。但是,在新经济的情况下,企业在其营销理念中心以“短期”向“可持续发展”渐渐转变,顾客的角度的营销策略也渐渐被企业转变,如今企业对于“顾客—企业—顾客”的逆向营销策略是更加注重了,强调的不仅是顾客需求的差异化,而且还是企业提供商品功能的多样化和定制化,同时,也更加看重企业与客户的互动还有双赢,最后导致产生了很多更加活力和灵活的营销策略。

(四)“金字塔”式营销组织渐变为“扁平化”营销组织

在新经济时代下,企业市场营销的核心理念已是“可持续发展”,这就要企业应该向消费者和向终端市场靠近。所以,在很大可能性上,传统金字塔式的营销组织是要被扁平化的营销组织给代替掉的。其主要体现有:1、不断减少的营销层级,例如:营销层级不断减少:1)多层次批发环节为一层批发;2)建立区域、联合配送中心。从而达到增加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的效果;2、营销组织E化,产生的跨时空、交互式和拟人化的高效率销售渠道致使产生更加有灵活性的企业营销组织模式;3、联盟化的营销组织,企业采用战略联盟的方式,使网络化、协同化的战略联盟经济共同体形成,最后使“扁平化”营销组织达成。

(五)“独立”营销领域渐变为“混合”营销领域

一方面,出现互相融合的传统独立营销领域。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发展,全球化和国际化营销的速度越来越快,同时,在不久的将来,不仅会扩大自由贸易区域,而且会放宽政策法规对外国投资,世界市场势必扩大开放范围,世界营销市场将会是一个全新的全球一体化混合的营销领域。

另一方面,出现互相融合的营销领域和非营销领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营销领域将会打破以往一定的界限,企业营销很多都有跟政府、大学、社团和其他非盈利性组织做产品宣传并且合作,延伸产品发展和营销领域,扩大品牌知名度。所以,“独立”营销领域已渐渐被打破,走向“混合”营销领域

三、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的推动原因

(一)外部推动力:消费者偏好的转换

什么是消费者偏好呢?在一定的时期、市场区域和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受各种营销因素影响和刺激,对企业产品的某种属性所表现出来的优先购买的主观意愿或实际行动被称为消费者偏好。刺激消费者偏好就是企业市场营销过程的本质,这对企业产品销售的方向发展很有利,所以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代营销的发展,其体现如下:经过研究表明:营销过程与消费者在产品销售过程里两者之间是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的,消费者的购买决定不仅受不同价值而且也受不同兴趣限制。

消费者产品偏好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产品价值预期的变化,包含有:1、价格预期;2、质量预期;3、服务预期;4、社会影响预期等。社会、文化和经济环境在不断地变化着,消费者预期也会跟随着变化,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偏好,让企业也对此在市场营销上有了新的调整,新的发展趋势也相应地随之形成。

影响消费者偏好的另一重要因素则是消费者的情感偏好。然而,情感偏好又是什么意思?消费者的性格、气质等心理特质和教育水平、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与目前和以前的消费经验互相混合组成的一种特殊情感叫做情感偏好。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取向和消费决策。在行为实践上,为了能够适应消费者情感,企业应对此不断地进行创新改革,运用客户管理等营销方式,建立和目标消费群体的长期的情感桥梁,进而达成了可持续发展营销理念。

(二)内部推动力:企业制度的创新

制度创新为企业营销的创新提供了创新源泉。在目前这个新经济时代,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的创新,很大程度上使得基层营销人员和营销管理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提高,因而,推动了企业进行各种各样的营销创新。

制度创新为企业营销的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首先,企业如果进行有效的制度创新,那么就会形成先进的经营理念行动准则和政策方针,同时,企业也会形成更高层次的文化核心。其次,企业边界或企业规模是由交易成本决定的,然而,解决交易成本问题是制度创新的根本问题。

四、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的策略分析

企业管理制度和理念要根据不同时代的市场营销趋势改变而改变。历史是流动的,时代也是跟着变化的,企业要想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中逆流而上,立于不败之地,甚至冲上顶峰,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必须得根据时代的实际情况与时代相结合相适应。然而,调整和适应新趋势的重要环节就是把市场营销新趋势与企业从研发开始的全流程管理相融合,这样,就可以全面管理和评估新趋势的经济性、可控性、实施进度等。

根据时代的新趋势,把费者偏好管理制度和理念建立起来。首先,是要把信息管理策略建立起来,企业实施营销创新活动的基础就是消费者偏好信息。企业的市场预测和营销决策很大程度上是根据消费者偏好信息来形成的,消费者偏好信息能够让企业充分地、准确地和快速地进行市场预测和市场营销决策,同时,营销人员根据消费者偏好信息更能准确地清楚地和快速地进行市场营销的创新和策划。所以,对于消费者偏好信息,企业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关注,并且进行完好的整理、准确地分析和理性的归纳,加大力度做好费者偏好信息的管理工作,进而,把相关信息的快速反应机制建立起来,例如:1、多种渠道搜集、整理和分析市场供求信息;2、产品信息;3、技术信息;4、竞争者信息等等,对此,也要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和特定的区域管理,还有的是,要对消费者偏好信息当中更深入的意义进行探索和剖析,从而预测事态的发展趋势和结果,这对诸多方面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1、产品开发;2、技术改造;3、创新决策;4、营销战略,这样,企业市场营销的策略就会更加科学性和与时俱进,才能不会落后于时展的潮流,跟上时代的发展,顺应时代。其次,企业要建立信息反馈策略。刺激消费者偏好就是企业市场营销过程的本质,这对企业产品销售的方向发展很有利,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代营销的发展。所以消费者偏好对企业市场营销的策划有很大的影响,企业要把消费者偏好引向自己的一方,让消费者清楚的了解企业的发展状态、企业信息和营销策划,所以,企业要做好完善的和详细的产品营销宣传和服务介绍,做出特别的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一面,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让我们的产品成为他们选择的焦点,这样我们的企业才会赶上新时代市场营销发展的趋势,在时代潮流上掌握主动权,立于竞争市场的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及其应对策略[J].

[2]百度文库.浅谈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及其应对策略[J].

[3]肖代柏.浅谈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及其应对策略[OL].论文天下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