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环节合集12篇

时间:2023-08-28 09:23:52

课堂教学设计环节

课堂教学设计环节篇1

对于小学的学生而言,课堂的引入应突出趣味性同时又兼顾学生身边的实际,让学生乐意参与的同时体会到学习身边数学的重要性,这一点大家基本形成了共识。有效的课堂引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增强表现欲,从而产生师生情感的交流、观点的碰撞,进而建立合作、信任的空间,最终提高教学质量,真正走出“穿形式的外衣”,让课堂回归到有实效的轨道上来。

如在:苏科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方程”第一节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最熟悉的物体引入:我校操场上国旗杆的高度为16米,比综合楼前雕塑的4倍少2米。请你结合题目提出一个问题并求出来,与同伴分享。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能求出雕塑的高度”、有的说“能求出旗杆与雕塑的高度之差”、还有的说“能求出雕塑与旗杆的高度之和”、甚至还有的说“能求出旗杆与雕塑高度的积和商”。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数与数之间的计算关系瞬时被激活。当学生没有问题时,教师趁机追问:“如果想要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你认为先要求出什么?”学生一致认为必须求出雕塑的高度。教师又趁机质疑:“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会求吗?算算看!”学生迅速动笔计算起来,有的用算术方法计算,有的用方程计算,还有的借助线段图计算,然后请学生代表讲解每种方法的分析过程,待学生结果一致时,教师随机追问:你怎么知道你的结果是正确的?学生继续阐明检验的过程,课余时间我亲自带领学生对雕塑实地测量,验证结果的正确性。这里教师并没有指出哪一个问题提得好(鼓励大胆发言、尊重和信任),也没有总结哪种计算方法优越(尊重学生思维的结果),只是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交流,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出不同的问题,而同一个问题解决的方法可能有多个。这一点才是新课标中改革的重要任务,即注重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

二、课堂例题环节的设计――师生思维碰撞、达成目标的关键

好的教学环节应体现教学的有序性、侧重性、分配性、链接性和评价性。其核心环节是侧重性,这是一节课重难点是否达成的关键。本环节主要体现在对教材例题的精选与设计上,它既能呈现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把握,又能训练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和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师生思维反复碰撞最终达到自觉和谐一致的主阵地。下面通过一个案例的片段加以分析:

片段:苏科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6页练习题7:小丽和小明同时从相距960米的两地相对走来。小丽每分钟走58米,小明每分钟走62米。经过几分钟两人相遇?此题改为本节课的例题:“小丽和小明同时从相距960米的两地相对走来。小丽每分钟走58米,小明每分钟走62米。经过几分钟两人相距60米?”设计此问题的意图有以下四点:其一,复习了有关相遇问题的知识,即相遇问题计算时间的方法;其二,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帮助分析题意,把较为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其三,相距60米,可能发生在相遇之前或相遇之后,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其四,发挥潜在的育人功能,向同伴虚心学习,发扬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例题设计不是单纯的解题活动,重要的是隐性的探索和交流的动态生成过程。其实教材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大量对话的机会,只要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多钻研,师生与教材对话的育人功能便指日可待,落实课堂的实效就不是一句空话。

三、课堂习题环节的设计――师生携手并进、自我评价的平台

练习具有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功效。为使练习的有效性得到落实,重要的是明确练习设计的要求,即设计的目的性。设计练习时,第一要明确练什么(即内容)?达到什么要求(即目的),也就是说通过练习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内容、懂得什么方法、悟出什么技巧或道理。

例如:教完梯形的面积公式后,我设计了如下的4道练习题:

(1)已知梯形的上底是1厘米,下底是6厘米,高是6厘米,求梯形的面积;

(2)算一算:1+2+3+4+5+6=;

很明显,此练习既复习了本堂课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又复习了学生的运算和巧算能力。学生计算完后发现:两个不同的问题结果竟然相同!有想法的学生肯定想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偶然现象?看出了学生的疑惑后,我趁热打铁,再出两题。

(3)已知梯形的上底是5厘米,下底是11厘米,高是7厘米,求梯形的面积;

(4)算一算:5+6+7+8+9+10+11=;

课堂教学设计环节篇2

一、巧设导入,唱响教学前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前奏,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一是讲故事导入。如教《乌塔》一文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作者“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一位14岁的德国女孩,交谈中知道,她竟然是独自一人游欧洲!她为什么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文吧!简洁的故事,能唤起学生的共鸣,使其尽快进入教学佳境。二是唱歌典导入。如教《燕子》一课前,唱唱《小燕子》,既唤起了学生对美丽春天的记忆,又水到渠成地引领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在教学适时、适当的演唱,无疑能“锦上添花。”三是设悬念导入。如教《草船借箭》,导入新课进可这样设置悬念:《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写的。当时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诸葛亮是怎样应付的?事情结果怎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这一问题将充分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思维。

二、巧创情境,营造教学氛围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感情共鸣,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角色,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强以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学习课文前半部分时,适时播放宇航员遨游太空拍摄的地球表面照片,引发学生对地球“神密美”的向往;在学习后半部分课文时,可结合展示学生在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地不球资源遭受人类破坏的图片及数据资料,激感,指导朗读。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同样是创设情境不可缺少的途径。例如教学《老人与海鸥》时,在哀婉的乐曲声中,老师动情地说道:“老人生前孤身一人,每到冬季,他天天徙步二十多里,到昆明的翠湖之畔去喂来越冬的红嘴鸥……也从此定格为昆明市民心目中永久的‘海鸥老人’。”教师绘声绘色的叙述与音画构成了和谐的氛围,不知不觉将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三、巧抓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精彩的课堂教学,总是合理地、艺术地选择并调配各种类型的“点”,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一是巧抓切入点。语文学科大部分教材中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词语、句段、开篇、结尾……找准切入点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能让学生对课文留下完整的印象。譬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教师可以两位青年、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设计,富有创意,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二是巧抓品词析句点。语文教学应当着眼于语言的学习,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音、形、意、境、情。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抓住“饱经风霜”一词引导学生咀嚼、品味,使学生体会鲁迅先生对处于社会底层百姓的同情。三是巧抓朗读指导点。如教学《搭石》一课,教师可将第3自然段对“一行人走搭石”场景的描摹作为朗读指导点,通过朗读节奏的巧妙把握,通过将课文改成小诗的形式,使学生理解“协调有序”的意味和乡村的画面美、人情美,仿佛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这样引导,既悟了词义,又读出了美感,感受了美境,学生兴致勃勃,读得津津有味。

四、巧设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设计环节篇3

{中图分类号}G623.2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我不断研究和实践小学英语探究式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以期把探究学习这一理念切实落实到英语课堂教学中。

小学英语探究式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社会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教学理论,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学情、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要素,对热身、复习、新课呈现、操练、拓展、评价和作业等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系统设计。这样的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能有效促进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符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认知水平,紧扣教学目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贴近学生生活创设真实情境,活动形式生动活泼且有挑战性和层次性,能激发所有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评价渗透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不断体验探究学习的进步和成功;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延伸、拓展、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

一、热身和复习

(一)热身和复习,让学生从知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

热身活动是教师开展教学的第一步,教师通过设计恰当的、与本节课学习主题相关的热身活动,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和注意,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英语学习的准备。

复习是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必不可少的前提,目的是激活学生在以前学过的、且与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新内容密切相关的词汇和句型等,使其进入"工作记忆"状态,作为新学知识的基础。

(二)热身和复习环节的设计要点

1.围绕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文化背景展开热身或复习活动,激活学生相关的语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真实的情景,根据不同课的类型和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教师的擅长,灵活选择谈话、游戏、猜谜、表演、唱歌、每日一句等合适的热身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

3.热身和复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也不宜过于复杂,应巧妙、简约、高效。

二、新课呈现

每一节课都有新的语言知识要呈现,比如新的词汇、句型、语音、语法和篇章等内容。呈现新知是小学英语课堂中的重中之重,关系一节课的成功与否。

(一)呈现方式随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学情而定

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通常有:挂图或者简笔画呈现,教材呈现,录音呈现,动画录像呈现、谈话呈现、游戏呈现等。呈现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新知识的体验、理解、操练和运用,应综合考虑学习内容的特点、可用的资源条件和学情,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

(二)新知呈现原则

1.循序渐进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按照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呈现新的内容,过渡自然,环环相扣,逐步递进。

2.贴近学生生活创设真实的语境

在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的语境中新知呈现,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其对所学内容意义的建构,同时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简洁明了

教师呈现这些新知,尤其是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时,内容和语境应简洁明了,以便学生能快速地感知这些新知。

4.充分利用教材及其配套资源

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情境和配套的资源,通过简洁的教学语言,辅以图片和示范等直观的教学手段,高效利用教材资源和呈现新知。

三、操练和拓展

(一)操练活动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

学生只有通过操练活动,才能将所学语言知识及时转化为语言技能,为后来的语言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1.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操练

操练活动的形式因课型和内容而异,但必须围绕着学习目标开展操练活动,这是操练活动的核心。

2.操练活动逐层递进,螺旋上升

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需要经过多次操练才能逐步达成,多个语言操练活动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

3.结合学生生活进行操练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情和表达思想,所以平时操练时教师要尽量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为他们提供运用英语表达的机会。

4.操练形式生动活泼、多样化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生动活泼且不断变换的活动形式,激发全体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增大参与操练活动的学生面。

5.合理的操练活动的节奏、密度、操练量

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个体交替的节奏、个体与集体共同参与的密度,使学生有足够的操练活动量,使语言知识高效转化为语言技能。

(二)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拓展活动在语言操练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属语言运用层次的语言输出活动。

1.突出运用,体现交际价值

拓展活动的目的在于将学生的语言知识及时转化为初步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拓展活动要突出运用,其目标应指向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不断提高,体现交际价值。

2.结合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拓展活动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学生才会觉得真实、亲切而对拓展活动感兴趣,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3.留足拓展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在拓展活动环节,只有给学生留足语言知识实际运用的机会和空间,学生才能有效地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拓展活动任务对学生的思维要有挑战性,并给学生预留足拓展活动的时间。

4.教师组织、示范和反馈。

拓展活动在一节课的学习中,相对来说是学生感到最复杂、难度最高的,可能导致学生的无序活动,教师应给予适当的组织、示范和反馈,拓展活动才能有序、高效地进行。

四、评价和作业

(一)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1.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评价应充分发挥促进发展的功能,促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励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评价既看结果,更重表现,关注个体差异

在评估内容方面,既看学习的结果,更重视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潜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在完成实际任务时表现出来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个性及特色发展提供空间。

3.把评价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同时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之中。教师应把评价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抓住时机及时激励学生,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4.采用教师评、学生自评与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在评价方法上,坚持多样性原则,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采用教师评、学生自评与互评、家长评、学校评等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形成性评价方式。

5.重视触动心灵的精神激励

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肯定性的评价语和体态语,比如教师赞许的眼神、点头和微笑等,只要发自教师的内心、出于真诚和赏识,比物质刺激更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加深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

(二)延伸到课后的探究性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在课外的有效延伸,能巩固和深化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拓展学生在课外学习英语的途径,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1.作业紧扣教学目标

紧扣教学目标来设计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后作业来巩固课堂所学,从而进一步深化学习成果。

2.作业形式、内容讲求实效

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摒弃华而不实的东西,切实从提高学生能力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布置恰当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文化背景等类型作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心智发展。

3.作业开放多元、有层次性

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除了必要的书写单词、句子等作业之外,要精心布置一些能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作业,让学生都能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分层完成作业,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孔企平.2001.论学习方式的转变.[J].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8):247-253.

[2]钟启泉.2002.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余文森.2002.简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课程·教材·教法,(1).

[4]黄光杨.2002.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杨九俊.2004.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科技教学出版社,(6).

课堂教学设计环节篇4

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学生的自学与探究,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从繁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真正体验到学习和探索的乐趣。但是在构建高效自主学习的教学中,常发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不足,目的性不强,甚至不知道如何学习,这样就达不到我们的教学目的,使自主学习优势很难体现出来,效果得不到保证。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是很关键的,同时也是实现课堂高效的保证。

环节一:引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巧妙的引课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把学习变成自己的迫切需求,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如果教师仅仅是出示目标安排预习内容,学生自然会出现动力不足的现象。教师的引课要抓住物理学的有用性和有趣性特点,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景,缩短物理与生活的距离。如在学习压强内容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载重汽车装有很多轮子、图钉的帽大尖小、坦克装有履带等画面;在学习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的内容时,教师介绍高速行驶的轮船引发的交通事故等等,激发学生主动探求“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意识。

环节二:预习是自主学习的开端,是发现问题的过程。

预习要有明确的目的,不少学生把预习看做一种过场,认为就是把老师要求的教材通读一遍,最多就是画画记号、背背概念和记记规律,因此教师对学生预习前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指导可以通过导学案来体现,如结合教材的前后内容和学生的前认知预设一组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在预习中思考和探索,初步的认识或发现问题。在预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前,教师可预设这样一组问题:①你能找出图1―1.1几个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吗?②举例说出常见物体的发声部位?③你能设计一个实验研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吗?④你能举例说明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吗?⑤你能找出声音在空气中以一定速度传播的事实依据吗?⑥你会查表得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吗?等等。教师的指导也可通过一组基础性习题来呈现。教师无论通过哪种方式指导学生的预习,都必须给学生明确的方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要具体。

环节三:小组合作学习是让每个学生有事做,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在学生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自学预习,对所要学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心中的疑问也亟待解决的时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很重要的。小组学习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它能最大发挥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之间通过讨论与交流、探究与辩论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由于学习内容的不同,小组合作可采用不同的形式,讨论型学习是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形式,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将每一个人在自学中遇到的困难和疑问提出来,让大家共同讨论和解决,已达到共同学习和进步的目的。竞赛型小组学习,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对一个较难问题或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然后提出本小组的观点和意见,使课堂思维和创造性始终保持紧张活跃的状态。如在学习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时,各小组间开展“硬币跳高”比赛,讨论硬币为什么能跳起来?有什么办法使硬币跳得更高?学生在有趣实验中,借助竞赛形式使课堂思维更活跃。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习指导和问题发现双重作用。一是引导学生在既定的程序下进行小组学习,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教师要及时纠正偏见,消除误解,既不能过分追求场面的激烈,也要预防冷场和过度依赖,更要关注学习消极的学生;二是及时发现学生讨论中的问题,也就是了解学生的学情。学生和教师的认识是存在差异的,往往教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前概念的错误把握不准,导致教学偏离学生实际。如在学习声音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学生普遍认为用大小不同的力扳动直尺会改变了声音的音调,这是教学中很容易被忽视的。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学习的基础上了解情况,并及时调整后段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环节四:学习反馈是课堂必须的环节,是课堂效果的重要保证。

课堂教学设计环节篇5

课堂教学的导入如果做得好,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譬如在教学《哲学与人生》的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时,我是先播放一曲《山不转水转》让学生感悟“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有多少苦难,有多少坎坷,只要用积极的行动去克服困难,总会有峰回路转、阳光明媚的一天”。导入课堂的方式方法非常丰富,可以也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问题导入、情境导入等形式。

二、精心设置问题

每一堂教学活动都有具体的目标。根据需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精心探究其中的核心问题,然后启发学生思维。在《鸦片战争》一课的教材里提到“英国政府闻讯,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我就引导学生发问:如果林则徐不禁烟,英国就不会发动侵略战争吗?对这个问题,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经过思考与讨论,学生都认识到没有禁烟这个举动,英国人也会找别的借口,或者直接发动侵略战争的。这是当时国际、国内的情况决定的。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一步提问:发生战争的必然性是什么呢?战争的爆发有偶然性没有?学生从战争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思辩中获得了历史知识、思维方法,达成了教学目的。

三、精心组织素材

要能把书教活就必须组织好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素材。《旅游地区文化的开发》一课讲了部级风景名胜区泸沽湖摩梭人的神奇走婚习俗,这在已经进入21世纪十几年的外部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是通过仔细地了解摩梭人原始婚俗的发展史,体会到摩梭人古老爱情的状况以后,学生在知识和思想上、情感和思维能力上都有了收获,取得了“一石双鸟”的教学效果。

四、精心安排互动

“没有学生主动的课不是一堂成功的课”。在教学活动中,只有老师和学生都共同参与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餐饮服务・中式摆台》一课的教学中的,通过示范演示及学生的实际操作,学生对中式摆台所涉及到的礼仪规范从表到里都有了深刻的领会,提高了能力素质。

课堂教学设计环节篇6

目前,仍有许多英语教师还在沿用知识点灌输、考前突击讲语法、例句等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完全忽略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对知识主动探索意识的培养。很多学生对于学习英语就是理解为背英语单词,而没有从心理上接受英语、爱好英语,致使教师在课堂上努力讲授的知识与最终教学目标没有形成正比,结果是事倍功半。一些学生对学习英语甚至还产生了抵触心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堂中的教学活力,让学生们从心理上真正喜爱上英语这门学科,并激发其养成一个持久、稳定的学习动力与习惯,是我们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我将运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经验,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就如何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做一些浅显的阐述。

一、复习交流,及时反馈

课堂上的提问交流多种多样,可以是新课前的导入提问、新授中化解疑难时的提问,也可以是一课时结束后的提问。它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回忆和巩固,同时还具有反馈、调节作用。而复习交流则是英语课堂教学生活的必需环节。通过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获取教与学的信息并及时反省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我在备课时经常针对课前课时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一套难易适中,循序渐进的问题,并有侧重点,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如,对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5观鸟者Birdwatchers第二课时知识点的提问,则可利用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着重设计与鸟相关的问题,涉及的范围可以扩大一些。与鸟相关的知识都可以让学生们回答,如“Do you know different kinds of sounds of birds?”“What kind of bird do you like?”“What are the common birds?”“Which birds are endangered?”“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them?”等等,同时,也可以结合情境导入的教学方式一起进行。在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相应的肯定与表扬,比如:Very good/Well done/You are very clever/Excellent.对于回答有误的学生我常常鼓励他、启发他,不断纠错。而不是消极的否定甚至批评、挖苦。同时,如果是具有易犯性质的典型性错误,我就及时给学生们进行讲解,以便加深理解并巩固。

二、精彩导入,有效激趣

兴趣,是良好学习的基础。只有引导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教师才可以更好地达到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精彩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1.情境导入

所谓情境导入,就是教师自己精心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充分让学生置身其中,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程、新知识的学习。此法最大的特色在于,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与积极参与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并将教学效果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甚至可以达到使学生自我探索学习的目的。如在学习自然灾害Unit6第一课时,讲课前我精心设计了一组幻灯片,将与课文相关的自然灾害场面进行整理,并在课堂上播放。如“natural disasters 自然灾害”“ survive the earthquake 在地震中幸存下来”“ look at each other in fear 惊恐地互相看看”“ run in all directions 向四面八方逃跑”“be trapped 陷入困境”等一系列与地震相关的重点词汇与语句、语法。首先,我看到学生们都被自然灾害的景象所震惊,都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我对画面的讲解上,与此同时,课本中的英语重点词汇、关键知识点也得到了快速理解和记忆。接下来,让学生们设想自己处在这种灾害中会如何表达当时的思想、行为等。学生的表现活跃,极大地带动了学生对所学习英语知识的理解,对问题积极思考回答,课堂学习气氛相当活跃。这次成功的情境导入也证明了不是学生不喜欢学习英语,而是我们教师没有掌握一个可以充分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此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最大程度地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促使学生们活跃思维、增强其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吸收能力。

2.角色导入

角色导入可以充分利用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他们有着极强的表现欲,喜欢模仿、表演,我们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完全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进行角色导入教学。教师让学生们借助英语课本进行相应的模仿、扮演等方式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角色导入的过程中,一定提前让学生充分准备好课文中角色要表达的内容,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所扮演的角色再创造,并在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引入自身的教学内容。这才可能更好地达到角色导入效果。如,我在教Hallow这一课时,让学生自制一些面具和灯笼,有的学生扮演一些做恶作剧的孩子,有的学生扮演邻居,让他们表演挨家挨户地去敲门,把整个庆祝万圣节的过程表演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掌握了课文内容,增强了学课文的兴趣性,同时也掌握了像dress up,wear masks,play a game,give sb. sth as a treat等一系列的重要词句和语法要点。

当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的形式各种各样,这时教师应该严格遵循趣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等,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本班学生实际,选用不同的导入法,进行有效的导入,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寓教于乐,精彩纷呈

课堂教学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日常生活也是一个极佳的大课堂。这样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活动,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活动,来增强学生对英语综合技能的掌握。我在口语课上常常准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英语原文电影,如《变形金刚》《蜘蛛侠》《重返地球》等让学生观看,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我还组建了英语学习小组、英语沙龙,组织专题进行交流、对话与讨论。专题内容多种多样,如圣诞节、教师节、美国历史、独立日等,还可以是学生们喜欢的话题如小动物、动画片或者自己喜欢的英文歌曲等,都可以进行相关的学习与讨论。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还可以扩宽学生的知识范围。讨论的专题往往都是学生们自己确定的,完全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主动探求欲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另外,也可以组织一些竞赛形式的活动。如口语大赛、英文歌曲大赛、英语小品大赛等学生喜欢的竞赛项目。这些活动不但可以使学生在积极的准备过程中积累和探求,也是对英语知识的复习、回顾。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成就感与自信感,进而转化成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全面提升英语水平。

四、整合归纳,授之以渔

整合归纳,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个关键环节。我们英语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以知识,还要授之以方法,就是要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英语知识进行总结。如,我在给学生讲解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时,先举了三组例子:a good swimmer和 swim well;a good player 和play football well;a good cook 和 cook well,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归纳形容词和副词用法,学生自己归纳得很好:形容词修饰名词,副词可以修饰动词,这样他们以后自己就会运用形容词和副词了。课堂结束时,要对本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我常常请学生来归纳,有不足或不到之处时,我再进行补充和强调,并让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下本节的知识点及难点。其次,还要进行单元整理、周周整理。如每周对所学的英语知识也需要进行梳理整合,并对一周的学习成效进行自我评价和概括,形成一个知识树,以便于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与评价。

五、适量作业,学以致用

作业,可以完成对所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加深,同时还可以总结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与不足之处。而对于英语这门语言学科,我们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英语在语言学习上的特点,应注重其语言的基本方式――口语,所以作业以背诵的形式布置给学生,是非常适合于语言学习特性的,也符合初中学生的记忆特点,其优势与有效性要远远大于书面的抄写。当然,书面作业也需要布置,但要以简短的造句、语法练习为主。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程度的词汇量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布置一些小短文、日记、随笔形式的书面作业,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还可以提高其对语法知识应用的认识。

此外,我们可以把一些简单、易懂的英语阅读资料或是课外读物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逐渐引导、培养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始阶段,可以布置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的、简单一些的阅读资料,随着学生掌握词汇量的增加,其难度可以逐渐加大。这不但有利于促进学生增加英语词汇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全面掌握,提高其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整体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面对新课程的挑战,营造愉悦乐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搞活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位教师所不断追求与努力的目标。我坚信:只要我们立足课堂,精心设计,我们的英语课堂定会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的英语课堂定会成为学生的乐土。

参考文献:

[1]金毓婷.浅谈课外读物在语言训练中的运用[J].中学英语学习,2010(5).

[2]韩国开.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J].中学英语之友,2009(5).

[3]沈正莹.刍议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学英语之友:综合版,2011(9).

[4]乙丽.初中英语有效阅读教学的实施初探[J].读写算,2011(38).

课堂教学设计环节篇7

每一节成功的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而这堂课中教师设计的所有教学环节都必须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设计教学问题的过程,它包括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及方案、评价和修改教学设计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等几个方面。而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则是教学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本文主要涉及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主要探讨的是课时教学设计中,以某堂课的教学为设计对象的课堂教学。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环节的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好坏。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只有45分钟,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我们每一个思想政治教师来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在工作之余常常想到这个问题,现在我想初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过去,我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这种设计固然也有一些优点,但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注重较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今在新的课程改革大潮中,许多新的教学尝试在向我们召唤。新课程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准备好了吗?

我们学校一年前已经开始实施高效课堂的模式。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要积极摸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本校学生课堂学习之间的结合点和切入点,这就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一年来,我积极尝试对自己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环节进行逐步的改进

和完善。在尝试的过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很多失败的困扰。

下面我结合实际课堂教学来谈谈自己的认识。我在教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九课第三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时,就刻意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不同的设计。上学期我共带了六个班的思想政治课,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我上课的流程是这样安排的:导入新课―学案反馈―重点讲解―合作探究―展示点评―课堂小结―布置作业。首先通过观看2012年中国外交硕果累累的图片提出问题,设疑导入;学案反馈时先表扬导学案完成较好的优秀小组、优秀组长和个人,再由每个小组组内交流,选代表发言回答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后,点评学生及时认真点评,学生点评完后我进行总结;随后进行课堂总结并布置作业。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课后我也和学生了解了一些情况:大部分学生初步知道了本课的重点知识,但课堂气氛一般,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前松后紧。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有没有达到学习的要求……

这节课上完后我自己也感觉到课上得不太顺畅,效果不太好。我有些沮丧,陷入了些许困顿之中。我现在只上了一个班的课就这么低沉,还有五个班的学生等着我去上课呀?困则思变,面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也曾经一筹莫展过。但我还是对自己有信心的,我必须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去寻找不成功的缘由,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吧。我回过头仔细地寻找原因,难道是我的工作热情不够高吗?是没有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吗?……许多问号涌上心来,问题到底出在哪?那节课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时间不够用,后来草草结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看来还是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和用时分配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第二个班上课时,我做出了一些调整。主要环节是这样的:导入新课―出示目标―学案反馈―重点讲解―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小结、检测―学科班长总结。在导入时观看视频,设疑导入;随即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示学生带着目标学习,方向才能明确;学案反馈时对优秀小组、优秀组长和个人、优秀率分别作以说明,激情表扬鼓励学生,不足之处也认真强调说明,希望认真修改导学案。随后进行本课重难点知识的讲解,运用图片、问题引导学生逐一理解,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时,说明要求和目标。每一位点评学生点评完我都要适时介入或强调或点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和质疑中去,和学生一起学习。这样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总结简明扼要,提问学生,让学生先说说,然后教师再概括归纳;当堂检测共有六道选择题,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简单说明选项选与不选的原因,大胆质疑;学科班长总结后布置课后作业。(面对中菲黄岩岛事件,假如你是外交部发言人,你会怎样发言?)

这节课上完后感觉比前一节课好出许多,这节课基本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喜欢,当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从这节课来看,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师生之间互动的次数增加了;课堂时间的分配也恰到好处,课刚结束下课铃声响起;学生对重难点知识也有了明确的把握,这节课增加了“出示目标”这一环节;大部分学生也能了解到自己对本课知识究竟该掌握得怎么样,这与课堂上教师的适时介入评价、点拨以及当堂检测、当堂考核都有密切的关系。

这次有益的尝试,我只是略微调整了课堂教学环节收效就完全不同。我感谢学生的积极配合,也为自己的执著和努力感到欣

慰,这对我本人是一种极大的鞭策。最起码课上完以后,大部分学生感觉良好,从学生喜悦的表情中我找到了一些成就感。后来我在其他几个班继续尝试总结,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总是积极摸索、总结,希望自己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越来越好。目前,我自己采用的课堂教学环节基本上是这样的:导入新课(1~2分钟)―出示目标(1分钟)―学案反馈(2~3分钟)―重点讲解(5~6分钟)―合作探究(7~8分钟)―展示、点评(8~12分钟)―小结、检测(6~8分钟)―学科班长总结(1~2分钟)―记忆巩固延伸(2~3分钟)。

课堂教学设计环节篇8

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创新,大胆教改,探索教改新路。面对新理念、新教材,历史教师如何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将已逝的历史“活”起来,进而燃烧起学习历史的激情已非常关键。而教学环节的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素质,掌握知识同样至关重要。我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尝试了下面的做法。

教学过程包括四个环节:查复预、解惑疑、多练习、精作业。各环节步步深入,环环紧扣,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把教科书中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形象、易学,使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增强。课堂变得轻松、自然,师生关系融洽,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历史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关注和思考,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查复预

讲课前教师要检查学生复习、预习情况,通过检查课本,口头提问;检查预习作业本;对预习作业简单小测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必须达到100%预习,并提出新问题。当然,预习绝不是简单看一遍课文,而是通过此环节,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存在什么问题。要保证预习目的明确,教师就应先引路,事先给学生设计好问题,使他们带着问题,通过讨论、上网、查阅资料,完成作业。这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精心备课,设计好教学思路,布置好预习作业,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二、解惑疑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道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而在素质教育新理念下的理解是在学生遇到疑惑时为他们解答或者引导,教给他们猎取知识的方法。教师对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如:学生间讨论;师生问答;小组活动;生生互动过程。而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师的课前检查暴露无疑,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他们解决共性或个性问题;分层化解问题达100%。使学生真正获得新知。但此过程教师必须精讲,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活动的空间,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里克特说:“在课堂上,一名教师应该告诉他的学生怎样看世界,教师要教会学生必要的知识,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还要和他们并肩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教师要在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宏观调控,适时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灵感的火花,质疑设问,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习兴趣处于最佳状态。

2.秦始皇巩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由学生自行表演:市场上有许多摊位,原七个国家的人分别拿着本国货币在进行交换,显得很混乱。另一场景:咸阳的一次“商贸会”,各地区商人云集,交换中出现许多差错。买一尺布,到三个摊位出现三种情况。

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的角色,增加学生学习的参与性,生生互动,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明确这种局面不利于秦的发展。帮秦始皇出主意,待学生七嘴八舌后,教师及时评价激励同学,引导看书,相互补充,设想这样做的发展前景,以此加深认识。这样形象生动地创设历史情境,再现当时的历史场面。真正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解惑既是教学的核心,也是对“查预”中存在问题的很好解答。应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究学习策略,教师只是教学的促进者。

三、多练习

多联系是对“解惑”的检查和巩固,但其前提必须是精讲,为多练留下足够的时间。但多练习并非是题海战术,而是在课堂45分钟内尽量精讲多练,多见一些题型。教师要精选典型、有代表性的习题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也可用小测验来检查本节课学习效果。还可以激励学生自己归纳本节主要内容,构建完整的知识树。

课堂教学设计环节篇9

一、课堂提问要注重趣味性

合理设置课堂提问环节,能够提升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对知识点也起到巩固作用。在对问题进行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生是否会对问题产生兴趣,进而思考解决。小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同时也不能缺失数学学科的严谨性。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数学例子,教师讲解完后由学生进行补充,这样学生都能够踊跃参与到课堂知识的问答中。学习效率提升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情况提出一些拓展知识。由此可见趣味性的重要意义。

二、课堂提问要富有启发性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引导意义,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能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产生兴趣。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断将课本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对于比较复杂的知识点,可以进行反复举例,从同一问题出发,以不同的形式给学生引出问题。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多变性,解题过程中也会尝试将知识点变通。例如,在提问6÷2=?的时候,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后,教师可以继续深入提问,让学生列举出还有哪些10以内的除法结果与它相同。这种拓展练习的方法,更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对知识的掌握也更轻松。

三、课堂提问要注重逻辑性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只是小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设计问题时要体现出这一特征。教师在提问时还需要考虑提问的逻辑性,根据小学生所有的问题之间存在的逻辑性,让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更加深刻,以思考问题的模式进行提问,一般可以采用由易到难的题目,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积公式,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设计环节篇10

模式在课改初期是必需的,并且是需要全力去做好,还要不断丰富和完善的。那种小看模式的作用,排斥模式的做法最起码在课改进程中是难以高效的。如同学习武功一般,早期练的就是套路和基本功,只有等技艺纯熟至化境时,方能随心所欲、招式灵活多变,乃至达到一般人眼中的无招无式、杀敌于无形,那才真是叫做“创新”的。亦如建设新中国,是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来做理论的指导,我们的课改如果没有模式、没有依据、没有先进的系统理论做指导,也是如同无头的苍蝇般瞎撞难以精进的。

至于哪种模式好是无有定论的,关键是能符合地域自身的教学实际现状所需,能够全力去把它付诸于教学实践,极力去丰富它、完善它,力争有所突破和创新,总能有所成效的。各种模式的不同在于教学的侧重点有所变化,是需要教师具备不同方式的课堂驾驭能力,对教师的教学技艺存在着不同的要求和高度。钻研、熟知模式各环节的作用和目的是实施模式的关键点,也是决定课堂是否顺畅、高效的根本所在。

一般的课堂教学模式,都要包含预习自学(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交流展示(参与课堂、展示成果、达到资源共享)、反馈练习(知识运用、转化技能、形成能力)这三个主环节,并通过其它辅助环节促使、加强、补充和巩固这三个主环节得以高效为目的。

“三勤五让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是立足于山区教育教学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中小学课堂,来设计的一种大众化、普及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力争当堂课解决问题为目标。本模式以“三勤”为魂、以“五让”为魄、以“课堂六环节”做躯体,通过教师娴熟、高超的课堂教学组织艺术,铸就出一个个“魂魄健全、血肉丰满的学生躯体”来。一般来说,“躯体”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是一种形式和内容,呈现为课堂教学的过程和各环节的显现,是学生学习知识、转化技能、形成能力的蜕变过程。如何去塑造好这个躯体,并赋予其旺盛的生命力,“魂、魄”是掌握在教师手中的,这正是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境界之所在。所谓的“魂魄”是指教师教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体现为教师的内涵、素养和教学的境界。“画龙点睛”的作用显示出了教师作用的强大和不可替代性。课改的课堂让学生去做一切,不是淡化了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无声处胜有声”说的是教师在无言中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荡平天下”的豪迈胸襟和气度。

“三勤”是针对学生提出的一种培养目标,也是对教师提出的一种课堂立足点、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五让”坚持以教师做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教室的空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探索的权力交给学生,把创新的可能交给学生,力争让学生去做一切、做出成效来;“课堂六环节”(定向诱导-自学探究-小组交流-班级展示-精讲提升-达标测试)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基本呈现方式和过程。这里重点说一下“定向诱导”的设计意图,“定向诱导”是六环节的灵魂所在,如同拍电影时的精巧剧本制作一样重要,体现了“导演”的用意和制作水准,直接决定了效果的显现;一个课时的学习目标能够准确定位,重难点的精确把握,学生自学内容的设置能否体现使得教材问题化,练习检测的设置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达到巩固提高学习的效果,课堂如何拓展和升华都是需要去精心设计的;在课堂的过程中,教师的随时“诱导”都要使得学生迅速进入一种情景和状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其它环节的处理我会在以后做出详细分析的。

《说说“三勤”》

“三勤五让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三勤”(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是针对学生提出的一种培养目标,也是对教师提出的一种课堂立足点、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课改的课堂,在教师身上体现的是课前的精心准备,如何准确制定学习目标、精巧设置学生自学问题和练习内容、考虑课堂各环节的科学安排,课上重点体现学生管理与评价、诱导学生自主高效的学习;在学生身上体现出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善于动脑、动口、动手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确切表现,课堂的考察角度关键是看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程度和参与面积如何,这正是课堂是否高效的主要体现和精彩呈现。

课堂教学设计环节篇11

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课堂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了很多教学改革的经验,但在推行的过程中,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公开课教学中,要么是花架子太多,要么是表演因素太多。总之,在常规教学中不常用,因而,实用性大打折扣。

那么,常规教学中,如何突显三维目标,顺应新课程的理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反复实践,反复研究,认为课堂教学完成三环节,能做到既有效又高效。

一、感知历史

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完成“知识与能力”的目标。在这一环节中,编制学案很重要。有老师会认为,平时很忙,哪有时间编制学案。其时,现在编制学案的部门很多,学校也会征订其中一类。不论哪一类,我们只要资料中的知识梳理部分,提供给学生阅读教材时的参考就行了。

如在学习新人教版必修3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一课时,我就让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创新设计・互动课堂”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在做这个部分的内容时,我告诉学生三点:第一,课程标准。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第二,对课标的分解。简述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简述相对论的内容及意义;简述量子论的内容及意义。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有目标,学习有方向。在学习中,学会抓住主要问题,积极思考。第三,在回答问题中,要言简意赅。给学生10至15分钟的时间完成本环节的自主学习。然后,让学生主动感知这段历史的成果。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这一环节,让学生主动谈自己学习中感知的知识成果。这样做后,学生学习的自主学习意识会慢慢提升,并且学习的探究意识也会逐步提高。

二、提问答疑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与意识。这一环节,我告诉学生提问中注意三点:第一,提出你学习本课内容时,不懂的历史问题。第二,提出你在学习本课内容时,想要更多了解的历史问题。第三,提出你在学习本课内容时,有独到见解的一些问题。

不过,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我让学生注意三点:第一,提出的问题是本课的内容。第二,提出的问题是我们高中生能够认知的问题。第三,提出的问题,必须科学合理。

我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科学方法与思维方式。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新人教版必修3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中,学生就提出了如下问题:“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牛顿经典力学的关系是什么?”“牛顿说:‘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这些巨人们指的是哪些人物?”回答这些问题,可以是学生抢答,也可以是老师回答,但以学生的回答为主。老师在整个提问答疑的环节,以点评为主,但对于那些难度稍大的,超越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老师要提供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角度。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提问答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感悟历史

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从两个方面感悟:第一,把学习本课的历史认识说出来,让同学们分享。第二,把在学习中还存在的历史问题讲出来,让同学们一起解忧。

在学习新人教版必修3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一课时,学生在谈感悟时,就说:“我为牛顿、爱因斯坦、普朗克这些科学家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而取得的丰硕成果而骄傲,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我从这些科学家不断的追求中,发现了科学研究无止境,从而也明白了学无止境,我一定加倍学习!”

在学习新人教版选修1第一单元《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一课时,学生是这样感悟的:“我从梭伦的身上,看到了一种高贵的品质,那就是为了信念,可以舍小家为大家。为了笃定的目标,要是学会坚韧。人活着,要有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在对本课的学习中,我发现了改革之艰辛,创新之复杂。但不论前路多难,我们都要走下去。尤其在今天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中,我们更要如此。”

听到学生们激情澎湃的回答,我感慨: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就会有释放不完的激情,学生就会变得很阳光、很灿烂,我们的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就会绽放丰硕的成果。

“教无定法,学无常法。”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需要不断地丰实完善,需要不断地总结提升。

课堂教学设计环节篇12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完善,教师的教学模式及课程改革一直进行,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在为如何对学生进行高效和有效的教学做不断努力,近几年也出现了探索自主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多种有效学习方式,当然,变化的不单单是教学模式,学生也发生变化,当今学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工具获取更多信息。他们的知识面更广,接触的事物也多。当代初中生具有好奇心强、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的特点,如果当今课堂上教师不能跟上时代步伐,不随着教学环境及教学的新要求做出改变,就很难在教育当今学生的道路上取得满意效果。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就是课程改革,初中历史作为培养初中生爱国主义精神及良好思想品德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未来的发展有积极作用,所以探索当今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初中历史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顺应时代的步伐,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学生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当今学生具有个性十足,自主能力和与人沟通交往能力强等特点,要想对当今学生实施更好的教育,首先就要改变以往传统的师生关系,以往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在课堂上主宰和控制着课堂教学,学生被动地在课桌上一言不发地听着,写着教师让做的笔记,做着老师让做的作业,教师占据完全的主动,可是需要掌握知识的是学生,被动的学习真的有效吗?答案显而易见,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是指挥者和领导者,组织者这个角色更加适应当今学生,教师应该把学生当做教学主体,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由发言的权利及自主学习探究的环境,在课堂的基础上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主动地学习探究课堂中所涉及的知识。

二、使用多媒体进行导入,让课堂具有参与性、趣味性

长久以来,教师仅仅将教学导入看做是单纯的教学形式和环节,大多数进行传统的口头导入,但是随着社会和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导入方法慢慢地让学生失去兴趣。导入是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进行的重要环节,好的导入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使学生很快从下课的玩耍中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让师生互动学习。实践证明,多媒体的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必不可少,它能够将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信息以学生更加感兴趣和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大大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使用图片进行导入,形象直观的图片可以帮助老师更加准确地进行导入,让学生通过视觉获取文字及老师口头所不能表达的信息,利用视频进行导入,可以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通过观察,可以更快进入学习状态。视频中不仅包含大量教学信息,而且视频可以重现历史,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主动学习,从而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多媒体的运用不仅改变了以往口头说教的导入模式,而且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堂学习兴趣,间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进而使得学术注意力集中,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质量

每个成功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都有一套自己的经验和套路,即教学方法。虽然每一种教学方法读能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并不能做到十全十美,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作为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单纯一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感到枯燥无味,从而产生厌学心理,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态和状态,结合当前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四、结语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让学生成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愿望,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育工作者只有顺应时展,探究和发现适合当今学生高效学习的教育模式,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严保玲,田作海.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策略思考[J].教书育人,2011(16).

[2]金跃进.打造优质高效的历史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