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合集12篇

时间:2023-08-29 09:20:22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篇1

(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nyang 712000,China)

摘要:物流信息化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标志,其中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又是物流信息化的基础和根本目的。本文将就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

Abstract: The logistics informatizaton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and sign of logistics modernization, and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 is the foundation and fundamental purpose of logistics information. This paper will study the problems in our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 and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 层次 物流信息标准 对策

Key words: logistics informatization;level;logistics information standard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030-01

0引言

近年来,我国物流总量和物流增加值连年大幅度增加,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物流业的服务成本仍然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10年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仍然高达17.8%,与发达国家8%左右的水平存在很大差距。造成我国物流成本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是物流管理及技术装备水平太低,尤其是物流信息技术水平低下。因此中国物流企业迫切需要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1物流信息化的概念和层次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利用现代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依照国内外实践经验,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基础信息化。主要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问题,从而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和生产效益。这一层次中,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技术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实现及时有效的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共享,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第二层是涉及流程改造的信息化。这一阶段中,为了不断降低成本和加快资金周转,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并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信息系统作用在于固化新的流程、管理制度以及在规定的流程中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案。第三层是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作用的提升,物流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阶段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主要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

2我国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物流信息系统使用率低,信息化层次低据亿博物流咨询研究调查,在我国物流服务企业中,仅有39%的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约67%的企业处于基础信息化阶段,约28.3%的企业已经开始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优化,仅4.7%的企业开展了物流供应链管理。

2.2 信息化建设缺乏成熟有效的方法论指导,缺乏明确的总体设计、规划思路和策略信息系统战略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整个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企业各部门的业务需求为基础,规划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远景、使命、目标和未来架构。在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研究还处于基础阶段,物流企业缺乏成熟有效的方法论指导,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思路、策略等方面认识非常有限,因此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完整的信息化战略规划。

2.3 物流信息化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据统计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服务在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应用仅为12.5%,在中小企业基本是空白。

2.4 物流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标准标准化是信息化的基础,没有标准化措施,信息化各环节就不能有效衔接和协调。我国大多物流企业是在自己传统优势业务的基础上开展信息化建设,缺乏规范的物流流程和信息化标准。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较为混乱,不成体系,造成各企业的信息系统难以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

3我国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对策

3.1 积极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并充分利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

我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物流企业应该着眼长期,积极购买或开发物流管理软件,提高企业作业效率及管理水平。已经建设物流信息系统的企业应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层次,通过信息系统的升级促进企业流程的优化与供应链管理的实施。

3.2 加强人员培训,适当借用“外脑”提高决策者的信息化规划能力物流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加强物流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要借鉴国内外物流企业成功的实践经验,提高信息化的规划能力,必要的时候可以聘请专家给予指导。物流企业可以借鉴以下信息化建设经验:①企业高层领导要积极参与信息化项目的战略制定与规划,把进行信息化总体设计及规划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物流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实现企业物流的不断升级;②企业领导要根据客户需要与业务需求来制定IT投资方案,制定信息化目标与策略,并划分优先级别,实现企业物流信息化的稳步有序推进,避免脱离企业实际、忽视企业实力的盲目发展,造成管理资源的浪费和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冲突和矛盾;③软件开发要根据企业或行业应用实践,推出低成本、适用易用、标准化、模块化的软件平台,在满足企业当前应用的同时,要进一步兼顾和满足物流企业未来扩展与升级需要。

3.3 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现阶段,我国可采取政府推动、行业协会协调、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应遵循效能、齐全、方便、快捷、互利、低价的原则,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4 完善物流信息标准体系我国现有的物流标准比较零散、混乱,国家应出台规范的物流流程和信息化标准,推广与世界物流标准接轨的应用软件,以降低企业开发软件的投入成本,为物流企业对软件的二次开发和设计奠定基础。政府还需加快一些急需标准,如企业间电子化物流信息交互标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等的研究制定,以完善物流标准体系。

4结语

物流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为此企业必须树立信息化意识,认真研究和应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排除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种困难,科学有序推进信息化建设,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物流企业之间的差距。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篇2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最基本的模式过度到了物流中心管理阶段。而在物流中心管理时代,如何设计科学的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电力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与规范性,逐渐成为电力企业关注的焦点。

1 电力物流信息化建设内涵

电力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终端用户的需求, 从发电起始端到终端用户的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的电力流动与各流程环节的服务和相关信息。其中包括在传输过程中的正、反向流动所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电力企业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是行业供应链的循环系统,也是行业运作的中枢神经。应切实贴合实际物流平台, 结合公司自身的发展与外部需求,以“效益为导向”,有计划、有控制的进行电力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

2 电力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发展现状分析

纵观我国电力企业的物流发展现状,虽说整体发展是建立在生产信息化的基础上,但总体发展没有实现与生产自动化的有机融合,在其信息化管理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电力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创新能力不足

从目前众多企业的发展来看,许多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都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缺少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创新能力。即使有部分电力企业采取了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方式,但仍是建立传统业务基础上,没有实现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有的企业缺少快捷、规范化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制约了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质量,而且不能形成完善的体系,致使企业物流之间供应链频繁出现问题,不能实现信息共享,投资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应用,增加了物流管理的成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降低。

2.2 电力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机构有待完善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中缺少专业的部门设置,许多电力企业没有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缺少专业化、规范化的岗位和建制,而缺少专业化机构对物流管理工作的推进,容易致使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系统信息化推进的减缓。物流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转变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相关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共同完成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此外,电力企业缺少技术革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相对落后,有些企业的管理系统虽然进行了革新,但是管理模式未能实现相应改进,从而也会使得信息系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2.3 电力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利于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受传统模式的影响,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不合理,管理过于分散或者权利过于集中,这种管理模式对现代化电力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在信息化发展的形势下,电力企业应该采用自上而下控制的组织形式,实现组织结构的网络化、扁平化,从而实现物流管理和信息化发展的同步进行。在业务过程高度集成的网络组织中,能够实现各个职能部门的有机融合,使电力企业原有的组织机构更加适合信息化系统的发展要求,加速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3 电力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的构建目标

电力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主要包含了传输过程中的正反向流动所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全过程。总而言之,电力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是指行业供应链的循环系统,也可以称之为行业运作的中枢神经。因此,电力企业要贴合企业的发展实际,综合考虑企业自身实际,在统一规范的前提下,建立覆盖全电力公司物资信息采集、统计、分析、查询和监督的应用。

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现代化建设,是作用于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当中,并实现无缝衔接的,这就会从根本上降低整个物资周转流程的成本。从电力企业的发展变更来看,原国家电力公司作为一个自然性质垄断国有大型企业,集发、输、配、售于一体,极其缺乏自身降低成本的内在动力。为扭转电力发展的变化降低电力企业的成本,提高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需要从自身环节上入手,即引入一个新的物流概念,转变新的思维方式,大力实施物流信息化管理建设工程。

4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问题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在管理层面大多构建了日常管理需要的MIS、OA 等管理系统,基本实现自动化。但存在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忽视, 一是生产过程中控制自动化与生产管理信息化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由于电力企业根据生产、调度的安全性、稳定性的要求,对控制自动化的水平比较重视,而对物流业务管理信息化的构建认识重视,使得两者发展不平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滞后于生产控制自动化的发展进程。二是,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 信息管理部门一直都没有一个专门的配置机构,更没有规范的岗位建制。三是,电力行业信息化尚未制定统一标准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各电力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信息编码、技术标准不统一,实现不了企业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大大阻碍了电力行业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四是,企业管理革新滞后于信息化系统的发展进程。相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革新处于相当落后的状况,有的企业虽然引入了先进的业务管理系统, 但未实施有效地革新,使得信息化管理系统未能发挥预期的作用。

5 构建电力企业物流信息一体化平台

物流管理信息一体化平台的建设是“物流中心”管理模式的信息与技术支撑,主要包括政策支持系统、信息与管理系统、安全支持系统三部分。所以,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电力企业应清醒认识到,唯有大力实施物流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才能实现公司的整体协调发展, 努力实现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电力企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集团效益的最大化, 这也是新时期物流中心模式下,电力企业面临的重大抉择。具体措施如下:

(1)以全局的角度看待和规划电力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首先必须得到企业本身的重视,尤其是电力企业领导层的重视,这是推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动力。第二,从全局用战略的角度,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设置专门部门负责执行。规划时应增强信息化意识,认真对待,明确各系统的功能以及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提出针对性强、利于自身工作的需求,与开发商保持通信联系,明确各系统间接口,避免产生信息孤岛。

(2)加强人才培训、健全管理制度,对物流信息化建设进行有效的控制当前电力企业对物流管理信息化制度的建立还处于初级阶段,有些企业甚至还没有专门的信息化制度。信息化的培训要增强员工信息化意识和能力,针对不同岗位、不同部门的人员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增加其专业知识。所以电力企业应经常组织各种应用培训,从最基础的日常软件应用、网络安全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再到行业性、专业性很强的应用软件培训。

(3)有效分析、合理投入,重视物流信息化平台的价值产出电力企业应该针对自身发展阶段与客户需求,有计划、有步骤、有控制的对物流信息化平台进行构建,将自身信息平台融入整个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针对核心业务、瓶颈业务有效运用信息化技术整合资源,预留升级嵌入模块接口,将电力行业物流平台整合到地区物流业信息平台中,利用多种宣传、沟通渠道,提升物流信息化平台的价值产出,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先进的技术设施。

6 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物流中心管理的模式下,电力企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强信息一体化平台的建设,避免企业处于信息孤岛,将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统一配置,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是大多电力企业所追求和认可的。所以,加强电力物流信息管理,实现企业资源信息共享,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整体水平和规范性,对于建立一个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化电力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薇、张洁.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创新[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09):80-81.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篇3

1 零担物流企业

所谓零担货物,是指一张货物运单(一批)托运的货物重量或容积不够装一车的货物。当一批货物的重量或容积不满一辆货车时,可与其他几批甚至上百批货物共用一辆货车装运时,叫零担物流。

我国注册的公路零担物流企业约有78万家,目前仍以年15%的比例递增。其规模从网络化的大公司到夫妻档,是最为混乱的一块同时也是数量最为庞大的群体。美国五大零担巨头几乎垄断了90%市场零担业务;而目前我国零担前5位,市场份额之和还不到零担市场总额的5%。由于真正具备完善网络的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企业,目前各个城市规划的物流园区基本都是为中小零担企业所服务。

一方面从市场环境来看,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消退,中国的物流业市场日渐回暖,同时中国B2C电子商务中大件货物的成交量走高也给零担物流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在这种大市场的背景下,一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参与竞争方式灵活,大多老板身先士卒、投身营业一线,企业规模快速扩张。而在这其中业务的扩张和企业的制度问题、资金问题、管理问题、信息化滞后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使企业处于高风险的边缘。

另一方面杂乱的市场环境使许多的中小企业短期敛财行为明显,价格战成为零担物流企业竞争的主要筹码。而从企业长远利益出发考虑投重金进行流程改造、质量提升、信息化建设的少之又少。这种恶性循环使得行业利润下划,企业服务水平离市场需求越来越远,最终将被市场所淘汰。

2 中小零担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以业务流程重组为基础,广泛使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控制和集成企业物流活动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信息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意味着整个物流作业环节从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到配送全面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外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的发展更多的是利用信息。物流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企业较前要有本质性和根本性地变化。

在我国目前中小零担物流企业中,普遍没有配套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只有少量的企业拥有信息管理系统,并且也仅限于针对财务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内部网以及企业的网站和网页等方面。而大部分的中小物流企业基本没有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平时的通讯与联系主要是电话(包括移动电话)与传真机,这不仅准确率低、及时性差而且出错率高。中小物流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降低运价,导致整个运输市场低迷,运价低于成本,很多企业只能靠超载来维持生存。

造成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信息化意识淡漠。超过半数以上的零担物流公司认为,目前他们的业务没有必要运用电脑,因为他们都是简单的一买一卖的业务模式。通过流水单子业务成功率也很高,而且不会出现记者说的货单不符的情况。有个别零担物流公司负责人则更直白地表示:自己本身就是个大老粗,当初有了资金选择物流行业,就是觉得这是个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只要有人,有力气,就可以做生意。

2.2 资金缺乏。缺乏资金一直都是困扰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目前,市场上的许多物流信息系统的价格大多居高不下,而其存在着不适应的风险。过高投入就意味着要承受过高的风险,这对利润低、竞争压力大的小企业来说并不是明智的举措。

2.3 市场上适合中小零担物流企业的软件匾乏。物流软件提供商过多关注高端客户群,忽略了中小物流企业这块市场,这也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比如对于项目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时合同和项目管理是其业务的起点;而对于零担物流企业来讲,业务受理是从拖运单开始。其次市场上的物流软件在设计时主要体现其管理控制的功能,而轻业务作业管理。这对于零担物流企业利用信息化去解决亟待提升的业务水平是药不对症。

2.4 制度落后和战略缺乏。在零担物流企业中部分企业体制非常落后,企业没有自主的决策权和经营权,所有的决策以及经营活动都要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管制。其次,许多中小型物流企业普遍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即使有一定的战略规划,也没有执行或者执行效果不佳。据统计,有80%的中小物流企业没有制定完整的战略规划,而在制定完整战略规划的企业中,仅有一半以上能够按照规划有步骤的执行,其余的或是在领导人的指示下才能执行或是执行起来步履艰难。如果上级或领导对物流信息化的认识不够,那么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也仅仅是镜花水月而已。

2.5 对物流信息化缺乏系统的规划。一些中小物流企业不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盲目立项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购置部分的物流设备设施去改进作业,或是简单约请软件公司购买软件包。而软硬件物流技术应用的不对接在实践中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同时信息化成了信息中心和事和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脱离。

3 中小零担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

3.1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现代公司科学管理制度上的。因此对于家族式的零担物流企业当务之急首先要作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按照现代公司制度建全公司的组织架构。其次,完善公司的各项管是制度,不断优化公司的业务作业流程。然后才能谈其信息化建设。

3.2 做好充分的自我诊断。企业在规划和建设信息化之前,首先要成立以公司高层为领导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团队。一定要对自身的需求和目标做好规划。聘请物流信息化专家对本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进行专门指导,并严格按照企业自身的需要合理地选择系统平台和应用逻辑的覆盖功能,同时要看到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性、全局性和整体性。

3.3 以业务为根基,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对于零担物流企业而言,其业务是围绕拖运单展开的。物流软件在模块设计时也应从业务受理开始、货物入库、配载装车、在途查询监控、货物签收到回单回款交递处理涉及整个业务过程。同时在信息化要以业务操作为基础,服务于一线的作业人员。同时兼顾中高层管理控制的功能。

3.4 以提高效率为出发点,以改善企业管理为着眼点

管理粗放,效率低下是中小零担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水平较差,另一方面,不少企业由于缺乏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特别是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改善企业管理中的显著作用。企业信息化要求中小企业在企业物流作业管理、营运管理、基础信息管理、财务管理、客户管理、车辆运输管理和决策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通信及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所以,中小零担物流企业信息化必须把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效率,改善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没有效率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改善。

3.5 提高物流一线作业人员的信息化作业水平,加强信息化培训。零担货运行业中的一线从业人员知识性、智力型比重较低,基本属于劳动密集性就业,甚至大多数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都普遍偏低。在小型的零担物流企业中,部分一线人员甚至不会用电脑或是没有接触过信息管理软件。因此在信息化中要大力加强对于一线人员的培训,内容应涉及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理念、电脑操作基本技能、数据库管理、业务流程、软件和硬件设施设备的使用等方面。

3.6 物流信息化建设应体现服务客户的原则。在建设时应将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和外部的电子商务化结合。目前中小零担物流企业内部信息化刚如火如荼的进行,而电子商务的运用尚属于空白。也就是说在目前,零担物流企业的外部客户(包括其下游客户和承运商)不能通过电子商务的快捷方式了解物流公司的作业的状态。这种现代化的软件和传统的沟通方式的尴尬,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物流信息化的作用。所以中小零担物流企业在信息化的建设时应有规划有重点的发展,最终将内部的管理信息和外部的电子商务化接轨,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最终实现运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转贴于

参考文献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篇4

1 零担物流企业

所谓零担货物,是指一张货物运单(一批)托运的货物重量或容积不够装一车的货物。当一批货物的重量或容积不满一辆货车时,可与其他几批甚至上百批货物共用一辆货车装运时,叫零担物流。

我国注册的公路零担物流企业约有78万家,目前仍以年15%的比例递增。其规模从网络化的大公司到夫妻档,是最为混乱的一块同时也是数量最为庞大的群体。美国五大零担巨头几乎垄断了90%市场零担业务;而目前我国零担前5位,市场份额之和还不到零担市场总额的5%。由于真正具备完善网络的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企业,目前各个城市规划的物流园区基本都是为中小零担企业所服务。

一方面从市场环境来看,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消退,中国的物流业市场日渐回暖,同时中国b2c电子商务中大件货物的成交量走高也给零担物流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在这种大市场的背景下,一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参与竞争方式灵活,大多老板身先士卒、投身营业一线,企业规模快速扩张。而在这其中业务的扩张和企业的制度问题、资金问题、管理问题、信息化滞后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使企业处于高风险的边缘。

另一方面杂乱的市场环境使许多的中小企业短期敛财行为明显,价格战成为零担物流企业竞争的主要筹码。而从企业长远利益出发考虑投重金进行流程改造、质量提升、信息化建设的少之又少。这种恶性循环使得行业利润下划,企业服务水平离市场需求越来越远,最终将被市场所淘汰。

2 中小零担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以业务流程重组为基础,广泛使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控制和集成企业物流活动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信息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意味着整个物流作业环节从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到配送全面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外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的发展更多的是利用信息。物流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企业较前要有本质性和根本性地变化。

在我国目前中小零担物流企业中,普遍没有配套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只有少量的企业拥有信息管理系统,并且也仅限于针对财务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内部网以及企业的网站和网页等方面。而大部分的中小物流企业基本没有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平时的通讯与联系主要是电话(包括移动电话)与传真机,这不仅准确率低、及时性差而且出错率高。中小物流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降低运价,导致整个运输市场低迷,运价低于成本,很多企业只能靠超载来维持生存。

造成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信息化意识淡漠。超过半数以上的零担物流公司认为,目前他们的业务没有必要运用电脑,因为他们都是简单的一买一卖的业务模式。通过流水单子业务成功率也很高,而且不会出现记者说的货单不符的情况。有个别零担物流公司负责人则更直白地表示:自己本身就是个大老粗,当初有了资金选择物流行业,就是觉得这是个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只要有人,有力气,就可以做生意。

2.2 资金缺乏。缺乏资金一直都是困扰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目前,市场上的许多物流信息系统的价格大多居高不下,而其存在着不适应的风险。过高投入就意味着要承受过高的风险,这对利润低、竞争压力大的小企业来说并不是明智的举措。

2.3 市场上适合中小零担物流企业的软件匾乏。物流软件提供商过多关注高端客户群,忽略了中小物流企业这块市场,这也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比如对于项目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时合同和项目管理是其业务的起点;而对于零担物流企业来讲,业务受理是从拖运单开始。其次市场上的物流软件在设计时主要体现其管理控制的功能,而轻业务作业管理。这对于零担物流企业利用信息化去解决亟待提升的业务水平是药不对症。

2.4 制度落后和战略缺乏。在零担物流企业中部分企业体制非常落后,企业没有自主的决策权和经营权,所有的决策以及经营活动都要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管制。其次,许多中小型物流企业普遍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即使有一定的战略规划,也没有执行或者执行效果不佳。据统计,有80%的中小物流企业没有制定完整的战略规划,而在制定完整战略规划的企业中,仅有一半以上能够按照规划有步骤的执行,其余的或是在领导人的指示下才能执行或是执行起来步履艰难。如果上级或领导对物流信息化的认识不够,那么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也仅仅是镜花水月而已。

2.5 对物流信息化缺乏系统的规划。一些中小物流企业不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盲目立项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购置部分的物流设备设施去改进作业,或是简单约请软件公司购买软件包。而软硬件物流技术应用的不对接在实践中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同时信息化成了信息中心和事和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脱离。

3 中小零担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

3.1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现代公司科学管理制度上的。因此对于家族式的零担物流企业当务之急首先要作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按照现代公司制度建全公司的组织架构。其次,完善公司的各项管是制度,不断优化公司的业务作业流程。然后才能谈其信息化建设。

3.2 做好充分的自我诊断。企业在规划和建设信息化之前,首先要成立以公司高层为领导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团队。一定要对自身的需求和目标做好规划。聘请物流信息化专家对本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进行专门指导,并严格按照企业自身的需要合理地选择系统平台和应用逻辑的覆盖功能,同时要看到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性、全局性和整体性。

3.3 以业务为根基,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对于零担物流企业而言,其业务是围绕拖运单展开的。物流软件在模块设计时也应从业务受理开始、货物入库、配载装车、在途查询监控、货物签收到回单回款交递处理涉及整个业务过程。同时在信息化要以业务操作为基础,服务于一线的作业人员。同时兼顾中高层管理控制的功能。

3.4 以提高效率为出发点,以改善企业管理为着眼点

管理粗放,效率低下是中小零担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水平较差,另一方面,不少企业由于缺乏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特别是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改善企业管理中的显著作用。企业信息化要求中小企业在企业物流作业管理、营运管理、基础信息管理、财务管理、客户管理、车辆运输管理和决策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通信及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所以,中小零担物流企业信息化必须把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效率,改善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没有效率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改善。

3.5 提高物流一线作业人员的信息化作业水平,加强信息化培训。零担货运行业中的一线从业人员知识性、智力型比重较低,基本属于劳动密集性就业,甚至大多数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都普遍偏低。在小型的零担物流企业中,部分一线人员甚至不会用电脑或是没有接触过信息管理软件。因此在信息化中要大力加强对于一线人员的培训,内容应涉及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理念、电脑操作基本技能、数据库管理、业务流程、软件和硬件设施设备的使用等方面。

3.6 物流信息化建设应体现服务客户的原则。在建设时应将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和外部的电子商务化结合。目前中小零担物流企业内部信息化刚如火如荼的进行,而电子商务的运用尚属于空白。也就是说在目前,零担物流企业的外部客户(包括其下游客户和承运商)不能通过电子商务的快捷方式了解物流公司的作业的状态。这种现代化的软件和传统的沟通方式的尴尬,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物流信息化的作用。所以中小零担物流企业在信息化的建设时应有规划有重点的发展,最终将内部的管理信息和外部的电子商务化接轨,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最终实现运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篇5

中图分类号:F42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2-0042-01

近年来,钢铁企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成为企业效益增长的瓶颈。唐钢在吸取国内企业优秀物流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物流业务特点,建立了物流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加强物流供应链的管理和信息共享,在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内涵和主要做法

物流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涵盖了采购过程、企业内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三大主业务,为保证该平台的构建能够顺利进行,彻底解决原有物流管理中存在的系统对核心业务支撑度不高;业务之间衔接不及时;易出现信息孤岛等问题。项目组多次协调公司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方案讨论,并积极组织国铁、供应商、客户、承运商等业务相关外部挝蛔谈,充分交换意见,在流程优化的基础上,以物流信息共享、利益双赢为原则。从加强物流组织部门管理、规范流程控制、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强物流数据分析等多方面着手,实现对物流业务的全过程管理。

物流综合管理系统作为平台的核心,接收企业ERP系统的物料信息、订单信息、客户信息、供应商信息等相关数据,维护承运商信息、车号信息、司机信息、线路信息、等数据作为流程跟踪和分析的数据基础。物流综合管理系统根据订单、近期物料需求、库存量等信息,创建运输计划,逐级审批,审批通过后形成运输任务单下传到公路或铁路系统,由公路或铁路系统按照运输任务单执行物流过程跟踪并反馈关键点状态信息。物流综合管理系统接收反馈信息,进行订单统计,库存量和在途量统计,物流成本分析,并提供综合的信息查询功能。物流综合管理系统集成企业级物流门户网站,构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网络沟通平台,包括承运商审批、运输合同台帐管理、客户评价等。客户可以通过登录平台获取相关物流信息,拉近企业与客户的关系。

公路管理系统作为平台子系统,主要完成公路运输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和信息反馈。车辆在厂外运输过程中,通过车载GPS设备传来的信息,及时获取车辆的位置和货物信息,并具有车辆行驶轨迹回放功能。当车辆行驶异常时,系统自动报警,提示物流调度人员核实情况并处理。车辆进厂前司机选择任务单办理IC卡,此时公路管理系统将车辆和物料信息写入IC卡,并发送给门禁系统,计量系统,检化验系统,智能天车系统,司机驾驶车辆按照任务单指定的行驶线路依次刷卡通过门禁、磅房、化验室、库房、流程完结后,车辆出厂退卡。通过管理流程优化和系统间的协作,减少车辆在厂区内的停留时间,防止作弊现象的发生。

铁路管理系统作为平台子系统,主要完成铁路运输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和信息反馈。车辆在厂外运输过程中,通过与国铁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及时获取物料在途的信息和到站预报、确报信息,为调度人员预先安排运输计划提供支持,有效降低路局车辆在厂区内停时。企业内铁路线路和自备机车生产调度管理,利用车载DGPS接收机获得精确定位信息,将车辆位置及特征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到调度中心,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将机车信息、车载货物信息、信号机信息以及铁路道岔信息显示在调度中心的显示设备上。微机连锁的信息和调度计划通过3G无线网络传送到车载计算机和手持终端,司机和机车链接员第一时间了解调度下发的作业计划,通过微机联锁,自动对完成的作业清钩并上传至调度中心,有利于铁路生产作业的集中管理,有效保障机车作业人员和设备生产的安全。

物流信息化平台作为企业物流信息的门户,主体程序采用Java编程语言和SSH集成框架开发,降低系统耦合度,提高了开发效率和可复用性。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服务器均采用集群模式部署,任意一台服务器故障不会影响应用系统,以提高系统稳定性。外网用户和内网用户分别通过不同的服务访问应用程序,外网Web服务器部署在DMZ区,通过防火墙安全策略严格限定用户访问权限,确保外网用户仅能访问外网Web服务器,对内网服务器进行有效隔离,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

2 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效果

物流信息化平台以物流业务为主线,将物流管控向供应商、车辆在途过程、销售客户延伸,形成一套完整的闭环物流链。做到对内规范物流作业流程,整合企业资源;对外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综合管理。物流既是企业成本的产生点,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通过信息平台,增强各部门间业务协同,最终实现优化物流结构,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

利用GPS定位信息,用户可以随时登录平台查询符合条件的车、物在途信息,计算车辆预计到达时间,结合库存情况合理组织生产,有效的降低库存资金占用。厂区内物流,以IC卡为信息载体,通过GIS地图、RFID射频技术、移动终端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包括计量、质检、装、卸车等物流业务的全过程闭环跟踪,使计划管理的审批流程化和电子化,物资流转全过程无纸化办公。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减少岗位人员数量。

物流信息化平台通过对物流过程的管理,积累了海量的有价值数据。平台根据各个业务部门的管理需求,提供各种灵活的、个性化的查询统计报表,实现物料仓储管理及低位报警、运输费用统计、车辆运行与维修统计、承运商评级等功能,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对集成的数据提供多维度分析,为用户提供准确的物流信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

3 结语

传统物流只有融合信息技术才能称之为现代物流,钢铁企业物流只有加强信息化建设才能降低成本,提高反应速度和客户满意度,从而形成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唐钢物流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成功的打通了物流供应链,实现了物流信息共享,将企业物流管理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篇6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很多行业的运转形式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改变,同时也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改变。网络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直接好处便是日企业的管理可以更为高效、快速地进行。物流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胜地位,也需要充分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

一、物流企业信息化及其关键技术分析

1.计算机网络背景下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信息、软件、硬件的共享,还可以对共享的数据进行统一维护与管理。在计算机网络背景下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指的就是物流企业为实现智能管理、远程控制等目的,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物流过程中的所有信息进行实时共享与处理的活动。从而使物流企业的管理更加具有时效性,也更易控制。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可以看出,物流企业信息化主要为企业管理服务,这也是物流企业迎合时展的必然产物。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涉及到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识别、查询等内容。其中,数据的搜集是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首要内容。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需要结合信息化系统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以使其更贴合信息化建设,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

随着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逐渐深入,其管理范围也从最初的生产层扩展到了管理层。范围的扩大导致在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时不可避免遇到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对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造成一定的阻碍。所以,物流企业在建设信息化时,要注意对数据的搜集、传递,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进而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确保企业在高科技的市场环境下有立足之地。

2.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关键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许多物流企业也开始建设符合企业情况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现在运用最多的网络架构是J2EE平台。这一技术平台是在Java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也具有Java平台的无关性特点,从而其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可以根据软件代码相关原则来讲,可以从J2EE体系出发,将信息化管理系统分为表现层、数据持久层以及业务逻辑层结构。随后综合运用Java Web开发技术来对B/S结构的信息化系统平台进行开发。这一信息物流管理模式能够使得整个程序都显得更加灵活可靠,易于操作,且安全性也能够大为增强。此外,采用B/S结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位于物流企业监控室的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客户端可通过Web浏览器实现远程访问。近年来,部分新研发的系统中还采用了基于Ajax技术的局部实时刷新。Ajax集C/S结构的最佳用户界面和B/S结构的快速低成本部署以及互动通信的实时快捷于一体,可用于业务模块中,可为用户提供高交互性、高响应效率的访问体验。

二、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

计算机网络背景下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提高物流企业的管理效率,近年来许多物流企业纷纷建设起符合自身情况的信息化系统,实现对物流业务流程的实时管理、GPS监控、RFID物流产品定位等。在这些信息化建设中,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企业基础环境建设。指的是物流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目标、规划;国家对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企业内部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能力等。

(2)物流信息化系统建设。指的是运用计算机网络基础,建立起物流企业的信息与技术共享系统,主要建设内容有三大块。第一,向外部提供物流产品管理服务,订单受理,通过GPS和GIS系统对运输车辆进行调度和跟踪。第二,面向外部的企业网站。此块内容主要根据具体物流企业的需求,建立一个门户网站,方便客户下达订单、查询物流信息、追踪邮件等。第三,面向企业内部的核心功能。此部分主要用于企业内部财务结算、仓储与运输等业务管理。首先,仓储功能指的是针对物流企业的物流基地所涉及到的物流产品的入库管理、物流产品资料管理、物流产品统计查询、库存管理、采购等功能。运输业务指的是针对物流产品在配送和运输过程中的GPS定位管理、订单处理、统计查询等功能。财务结算功能指的是针对物流环节的业务结算,包括包款管理、付款管理、收款管理等功能。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3)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物流企业运用信息化系统进行企业管理,使得企业管理变成一个半开放式的行为。为保证企业信息安全,需要建设一个安全系统来进行防御。安全系统需要包括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使用安全。其使用安全方面可以通过设立不同的用户权限来解决,对所有用户信息和权限统一管理,并为所有应用系统提供授权服务。这时操作者就能够运用账户与密码来登陆系统并进行操作。网络安全可以通过搭建防火墙解决,并且可以在开发系统时,使用try except语句,以确保系统运行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进行处理。信息安全可以通过重新连接来实现,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如果线路堵塞或断开,则可以在处理好安全问题后重新连接,就不会影响用户对信息的访问。

三、计算机网络背景下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流程

对于物流企业中的信息化建设,其过程非常繁琐,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良好配合,引起物流企业要从全局出发,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从而制定出各个阶段的信息化建设小计划,最终完成整个信息化的建设。具体来讲主要有五个步骤,如图2所示。

1.企业全体总动员

这也是物流企业建设信息化的第一步。企业想要做好一件事,首先要做好员工动员。其中,领导是关键,要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员工要做好培训,懂得如何使用信息化系统。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配合系统研发的调研工作。

2.分析物流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物流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可以通过企业的资金、企业的规模以及目前的信息化水平来衡量。要对于企业的发展需求加以研究,首先要能够正确认识到企业的发展现状。评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可以从其应用情况、系统功能、战略地位三个角度进行评估。其中,应用情况可以通过其使用的概率、员工的应用水平、业务办理过程中信息化水平、企业门户的访问水平等来进行评估。系统功能可以通过信息化的业务功能数量、实用性、适用性、经济学等方面来进行评估。战略地位可以通过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企业员工计算机覆盖率、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比例等方面来进行评估。

3.确定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目标与计划

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是企业总体发展中的一部分,因此必须要与企业总体目标方向一致,才可以使企业更好的发展。因此,在调研、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基础上,还要与企业的发展目标、总体计划进行匹配,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水平,制定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总目标与计划,以及各个阶段的分目标与分计划。

4.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

当有了目标之后,要很好地执行下去。在建设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系统的扩展性和发展空间,严格按照制定的目的和计划,分层次、分期进行,并定期检查建设效果。

5.信息化建设成果使用维护

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完成,并不代表着结束,想要使系统可以正常、高效运行,还需要做很多后续工作。比如,评估建设好的信息化系统,看是否符合企业设定的建设目标和标准;对系统进行定期维护,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对系统进行定期升级,补充新的业务和功能,使系统可以迎合时代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为企业提供最新的信息服务。

四、计算机网络背景下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保障措施

依据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作。在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面对出现的问题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进行应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改进物流企业的资源配置

目前来看,许多物流企业的资源并没有充分的运用,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在建设企业信息化的同事,还可以改进其资源配置。运用信息技术,有效节约物流资源,使企业的设备和人力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此外,还可以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建设一个模拟物流模型,为企业进行资源配置提供指导。

2.优化供应链管理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许多物流企业开始采用供应链模式的管理。供应链模式,是指从产品或原料的购买、传递、存储、分配、送达到客户这一整个流程中涉及的卖方、生产企业、服务企业、客户之间的链条。这个过程的效率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效果。在建设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可以优化企业对供应链的管理。运用局域网技术、数据共享、电子商务等技术,实现链条中各方的信息实时共享,把企业的对外业务和内部业务有机整合到一起,有效提高企业抵抗市场变化的能力,也使得信息化建设成效更为显著。

3.改善物流信息化的基础环境

近年来,各个物流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开始把物流信息化当成一项发展目标加入企业规划中。但由于我国开始信息化的时间较短,技术水平不高,发展物流信息化的基础相对较弱。想要建设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我国相关部门也需要重视其此项工作,相关的支持政策、法律法规。一方面起到强制执行作用,一方面起到激励作用。这样就能够有效增强物流行业中的整体信息化建设,从而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优异的发展环境。

4.提高企业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保护企业信息化系统安全

物流企业要对于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工作,举办一些信息化安全方面的活动,让员工之间也可以有效交流沟通。员工要具备一些最为基础的日常运行维护及应急措施。保证企业在运用这一系统时能够达到足够的信息安全标准,进而保障整个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5.加强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

在物流企业发展中,对于信息的依赖程度非常强,企业只有可以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信息,才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加强硬件建设,同时在信息化发展中,软件也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对于物流信息化管理发展中所用到的软件设施主要包括对于物流的控制以及相关设备方面,对于这方面的软件加大研发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物流企业只有将硬件设施质量加以保证,并优化各种软件设备,才可以使得二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为物流企业所服务。此外,在软件研发过程中,要尽可能确保所用到的软件版本要新,在此后发展中也要便于进行升级,从而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五、结论

总之,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为物流企业带来诸多方便之处,有助于促进物流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而针对物流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所面对的问题也要认真分析,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在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企业基础环境建设、物流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及信息安全系统建设。在文中所提到的关于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措施,对于以后的物流企业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毛子文.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商贸,2014,(1):150-151.

[2]金林杰.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探讨[J].物流技术,2011,30(6):211-213.

[3]杨超.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10):1016.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篇7

物流管理主要是指对物品从供应商到客户手中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其中包括仓储、配送、运输、流通加工、包装、信息处理等多方面内容。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则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确保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这也是现代物流管理与传统的物流管理最主要的区别。 

二、企业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实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能够提高物流管理的水平,完善管理设施和技术,能使企业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分配。信息化能将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将物资流动过程中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进行整合再分配,从而使企业管理的效率更高,实现利润最大化。另外,物流管理实现信息化能充分利用数据等信息,提高信息共享率,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最终提高各物流环节的工作效率,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能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不断推动企业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三、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由于物流在我国的起源较晚,管理水平也较低,虽然近几年我国不少企业已经加强了对物流管理的重视度,但是在技术创新及人才培养方面仍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尤其是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我国现有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还较低。 

1.物流管理的理念还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有很多企业的物流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水平,即利用最基础的设施设备来开展物流活动,而且对物流管理的认识度也不够,认为物流管理只是简单地对仓储、运输等环节进行设计,而忽略了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另外,我国很多企业对物流的管理仍然采用的是自营模式,并且自身建设的物流体系还很不健全,从而导致我国很多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水平很低,严重阻碍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2.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较为落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现代物流管理中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条码技术、GPS技术、GIS技术等各种技术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提高了物流管理水平。但是,我国企业对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对这些技术给企业物流所带来的优势还认识不清。另外,考虑到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很多企业在信息技术开发方面的投资较少,甚至有的仍然在用最初始的物流管理方法,从而导致作业效率较低,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为落后。 

3.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缺乏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各行各业要想谋求长远发展,都必须大力招揽先进的人才,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培养他们对企业的责任感,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企业物流管理也不例外,要想推动管理的信息化进程,首先要有相关方面的人才作为支撑,能为先进技术的应用提供稳定的环境。但是,我国目前所拥有的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较少,而且我国现有的关于物流管理的教育水平较低,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专业素质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从而导致我国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阻碍了物流业的发展。 

四、提升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对策 

要想提高我国物流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针对目前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改进: 

1.转变对信息化建设的观念 

要想提高我国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首先需要提高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企业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给企业物流管理所带来的优势以及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企业内部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平台,组建专门的管理团队,负责日常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另外,企业高层领导要不断更新观念,培养全体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在全公司内形成良好的氛围,为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积极的环境。 

2.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 

任何行业都是在先进技术的支撑下不断向前迈进的,我国企业要想实现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关注国内外发展现状,积极与先进的技术开发商合作,并重视相关技术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另外,要加强企业自身开发技术的能力,从而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紧随时代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加大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以企业要加大对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先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人力,所以企业需要引进大量的人才来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日常培训,给他们提供不断深造的机会,建立相应的奖励政策,对于对企业物流管理做出较大贡献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的奖励,提升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还要提高对信息化人才的福利待遇,培养他们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另外,高校要加强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转变培养方式,要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结合,从而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 

五、结论 

实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我国企业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需要引起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求他们能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注重对相关人才的培养,从而促使我国企业的物流管理不断向前迈进,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篇8

什么是物流信息化?其实就是指物流企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所有信息进行收集、分门别类、运输、传送、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全程的处理环节,用来有效管控货物的流动过程,从而减少成本投放、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物流信息化包括更深层次的意义,大致可分为5个方面:第一,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为依托;第二,以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第三,物流信息化辐射物流活动的所有方面;第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物流互联网信息化的终极目标;第五,物流信息化可被视作一个发展过程。

2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

电脑互联网网络环境下的物流企业电子信息应用,对提高物流企业的管理和工作效率具有巨大的作用,近些年大量物流企业不断建立满足自身需求的互联网系统,完成对物流业务全过程的实时管理、导航定位监控、物联网产品定位等。在这些关于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中,大致可归纳以下几点。

2.1 打造企业宏观环境

指的是在物流企业内部的网络电子信息化建设的洞察期进行详实规划;国家建立和完善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章程条例;形成物流信息一体化的关键技术分析;提升企业内部对电脑技术的使用能力等。

2.2 物流信息化系统建设

主要指是借助于电脑网络,搭建物流企业获取数据且对数据进行精密解析的网络信息平台,重点包含有3个核心内容。第一,对外部实施物流产品管理的业务,获得订单,利用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实时调用和安排物流车辆。第二,面向外围的企业官网。这部分内容主要根据详实的物流企业需求,创设一个门户网站,有助于客户确定单子、查找物流到哪了等功能。第三,面向企业内部的重要功能。这部分主要用于企业内部的财会核算、库存和运输等业务管理。

2.3 信息安全系统建设

物流企业依托信息化系统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推动企业管理逐渐走向一个封闭和开发不相伯仲的行为。为彻底保障企业的信息安全,需要建立一个安全系统用于防御。安全系统包括互联网安全、信息安全。其中使用安全方面可通过设置多个用户权限来完成,集中统一管理用户的全部信息和操作权限并给其他应用系统提供授权服务。这时操作人员就能运用账户和密码来进入系统并开始操作。互联网安全可以通过防火墙解决,可以在新建系统时,保障系统在运行出现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信息安全可以借助重新连接来完成,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如果线路不流畅或切断,则可以在顺利解决安全问题后再次连接,这样一来用户对信息的安全访问完全不受任何影响。

3 计算机网络背景下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流程

3.1 企业全体总动员

这也是物流企业建设信息化的第一步。企业想要顺利完成一件事,首先,要做好员工的动员。其中,领导作为核心,要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给予高度关注。积极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信息化系统的实际操作。在优化互联网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夸奖员工参与的积极性,配合系统研发的调研工作。其次,探究物流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真实想法。

3.2 确定物流企业信息化未来前景

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属于企业整体发展中的核心组成,所以一定要同企业的宏观目标相协调,才能令企业在竞争中经久不衰。因此,在研究和解析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前提上,要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宏观规划相适宜,充分考虑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水平,树立企业信息化进步的宏观目标、规划、每个阶段的小目标与计划的详细步骤。

3.3 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

当目标明确标后,坚持且一丝不苟地去执行。在建设期间,还需要深入掌控系统的延展性和提升空间,严格遵循制定的目的和规划,分步骤、分环节地执行,按时验收建设的效果。

3.4 信息化建设成果的使用和维护

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完成,并不代表工程就结束了,想要使系统能稳定正常且高效地运转,还有诸多后续的配套工作需要执行和完善。比如,判断建设完成的信息化系统,评估其是否已符合企业设置的建设目标和标准;加强对平台系统的定时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不断完成对系统的更新,添加新的职能和职责,使系统能够与这个时代的发展步伐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相适应,给企业指出一条最新的信息化服务之路。

4 计算机网络背景下的物流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4.1 健全物流企业的资源配置

从当下情形看,众多物流企业的资源尚未得到全部且合理的配置,极易导致大量浪费。所以,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时,还应该改进和调配其资源的共享。借助于电子信息技术,减少对物流资源的莫名浪费,使企业的机器和人员都发挥出最大效用。同时,还能在电子信息化建设阶段,搭建出一个形式上的物流模型,方便指导企业的全部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和最大的利用率。

4.2 完善供应链管理

在网络信息化日新月异的当下,众多物流企业陆续运用供应链模式的管理方式。所谓供应链模式,就是指从产品或材料的选购、传输、储存、派发、到达客户手里这整个流程中关于卖家、生产方、服务企业、客户之间的整个上下产业链。这个过程的效率将对企业的运营效果产生决定性影响。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调整企业对供应链的管理。运用局域网、数据分析、B2B等电商等技术,完成上下游中多方信息的实时分享,把企业的对外业务和内部业务恰当地统一,有效提升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也使得信息化建设成果更为显著。

4.3 改善物流信息化的基础环境

近些年,大部分物流企业已开始对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形成了深刻认知,把物流信息化当成一项关键的发展目标列入企业的长远规划中。但由于我国开始运用电子信息化的时间相对较晚,技术水平较低,发展物流信息化的底子比较薄。想要建设好物流企业的互联网信息系统,还需要我国其他相关部门给予该项工作高度的重视和大力扶持,制定和颁发相关政策,一起协作配合。一方面发挥出必要的执行作用,一方面起到表扬作用。这样就能有效地加快物流行业中的整体信息化建设,从而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和谐的发展空间。

4.4 保护企业信息化系统安全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篇9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流通领域作为经济社会的组成部分之一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物流产业的发展将有可能代替商流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商品与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跨国、跨地域等物流日趋频繁,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物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是在传统体制下物资流通企业基础上发展过来的,现今业务内容多数仍然停留在仓储、运输和搬运上,距离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物流服务仍然有很大差距。国内能够做到提供综合型物流服务的企业未曾达到普遍性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的功能也没有很好的发挥。

依据相关的调查,作为现今社会物流现代化核心的物流信息系统将逐渐称为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桎梏,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也是物流需求企业选择物流供应商的主要原因。而目前我国只有不到半数的物流供给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这说明我国物流供给市场的信息化程度很低,还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信息化建设的落后使我国物流企业在经营技术上远远落在世界发达国家之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更是处在不利地位,尽管我国的物流信息软件等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但是仍然落后世界先进水平。一方面,资金的投入不够,技术进步缓慢,另外,在经营理念上还未能跟上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步伐,大多数物流企业不愿在发展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上投入人力、财力,即使建立了一定档次的信息管理系统,也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因此我国物资流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道路还很长。

二、物流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1. 物流企业应该重视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应用的能力以及物流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断对物流系统进行统筹策划和精细化工作。

2.它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等资源,将物流业务、支持物流决策、实现物流决策等结合在一起,最终实现物流信息共享,最终提高物流企业业务的效率和决策的科学预见性。最终目的是形成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信息系统分类的集成、信息采集的在线化、系统功能的便利性、信息存储的集中性以及智能处理信息等都在逐步发展。

三、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体系原则

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目标是围绕从生产要素到消费者之间的时空上的需求,要求能处理从制造、运输、装卸、包装、存储、加工、分类、配送等各个环节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让信息能够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快速并且准确传递到现代物流供应链上所有相关的企业、物流公司、公司等。

物流企业信息系统也是一个综合性强而且较为复杂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它涵盖了多种不同的作业方法,为了业务的发展和信息发展的同步,物流企业建设物流信息系统要遵循适度超前、一次性规划、分步实施、操作性强的原则。由于物流流程信息系统规模大、使用周期长,因此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也要具有预见性,同时要使系统具有较为强大的扩展能力,最终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四、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框架模式

依据信息系统的功能(数据交换、信息服务、会员服务、在线交易、智能配送)按照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建设较为近期的项目,如数据交换功能、信息服务功能、会员服务功能、在线交易功能。再建设远期的功能项目,如,智能配送、GPS货物跟踪等。这些项目涉及到现代物流宽带网络系统、物流业务信息系统、现代物流中心内部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和商务信息系统。

1.交换功能板块作为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指对电子单证的翻译、转换和通信,包括网上报关、报检、许可证的申请、结算、缴税、退税、客户与商家的业务往来等与信息系统连接的用户间的信息交换。在这个模块理,所有需要传递数据的单位都要与信息系统相连,要传递的单证信息要先传递到信息系统,再由信息系统根据电子数据中的接收方转到相应单位,接受单位将收到的电子单证信息经转换以后送到内部系统来处理。

2.信息服务功能板块服务功能板块包括水、陆、空、多式联运价格体系、新闻和公告、电子政务指南、货源程序和运力、航班行其等,在这个板块建立内部管理信息服务系统,组建局域网并且通过DDN或者拨号方式与信息中心进行联网,同时在服务现场一端,配备工作站,实行计算机全程管理,及时、搜集以及下载相关信息。

3.会员服务功能板块。会员服务功能板块主要包括会员单证管理、货物状态和位置跟踪、交易跟踪、交易统计以及会员资信评估等。在这一板块里建设接口系统,介入合作伙伴的相关信息、客户信息系统以及业务管理系统,实行订单的管理,物流查询和信息反馈。

4.在线交易功能。在线交易功能作为供求双方的虚拟交易市场,供各方和查询所需要的信息,。在这个板块里简历商务信息系统,用电子数据处理、互联网络、数据交换和资金汇总技术为前提,将信息交流、商谈、订货、发货、运输等结合起来,加速业务的开展。

5.智能配送。智能配送要建设GPS货物跟踪系统。用户可以通过电话或者互联网对自己的货物等进行查询。同时要建设与结算支付相关的金融、保险、税务等运行体系,真正意义上实现一体化的网上交易。而且EDI和互联网系统的作用也不可忽视,EDI专线方式业务费用大,大部分中小企业承担起来十分困难,但是如果将EDI的应用加载在互联网上,就会较高程度的降低费用,通过互联网也可以获得EDI的服务。

运营管理信息化既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实物流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又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物流运营水平的关键。随着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推广,不仅会带来整个行业的升级,而且也会有利于形成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环境。

参考文献:

[1] 沈立: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物流企业整合资源的捷径[J].邮政管理与技术,2001

[2] 吴清一主编:现代物流概论[M]. 物资出版社,2003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篇10

引 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电力需求日益增长,电力工程项目面临着工期紧、任务重的现状,这对电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电力工程项目的物资供应就显得非常重要,而采购管理则为物资供应中尤为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目前电力企业物流业务现状及特点的研究,对物流管理模式下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架构进行探讨,论述了建设企业信息一体化平台对物流管理的支撑和应用意义。

一、我国电力企业物流业务特点

1、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是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环节。电力企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电力生产和建设费用70%都消耗在原材料和设备这些“物资”上,而且电力企业是一个与装备水平有密切关系的行业,电力建设、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环节都是通过材料、设备来实现的。物资采购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电力生产建设的成本、造价,关系到电力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电力生产的特点是发、供、用(产、供、销)一次完成,其产品不能储存,要求电力产品(电能)连续、稳定,保证供电安全可靠。电力建设的特点是投资大、技术性强,要求建设周期短(合理)、造价低。采购物资的质量关系到电力生产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采购物资的价格直接影响电力生产成本及电力建设造价;采购物资是否及时到位影响生产检修、缺陷消除的时间,从而影响供电可靠性,对电力建设则影响建设工期。因此加强采购管理,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非常重要。

2、库存管理

库存控制的目的,是实现对企业整体经营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以维持设备服务水平和库存投资的最佳平衡。因此,要想以较小的库存投资保持较高的客户服务水平,就需要先进的库存决策方法。

3、制度管理

电力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首先要从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电网装备水平、降低售电成本入手。所以企业应努力提高设备质量,消除设备隐患,提高电网送电能力。电力物流制度管理是整个电力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管理工作的先行。它包括所需设备的设计造型、计划报送,更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方式的选择、合同签订、制造过程的监督、试验、验收保管、进出库、质量索赔制度等重要内容。

4、监督保障机制管理

从2002年开始,国内大力推广电力体制改革,电力系统的垄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但是不可否认仍然存在相对的垄断。同时,电力的市场化改革,把电力企业置于市场风险之中,规避诸如电力供应风险、融资风险、技术设备风险以及建设和运营风险等是电力投资者和经营者关注的重点问题。监督保障是电力企业控制和规避风险、实施发展战略的有效监管手段。在电力企业物流工作中,经常会制定一些监督保障机制,例如:供应商管理、采购价格管理、采购合同管理、质量管理、效能监察、责任与奖惩制度等等。

二、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分析

通过上面对电力企业物流业务现状的分析可知,在整个物流管理的运作中,信息流一直伴随着各项物流活动及其他行政支持活动的进行。所以合理地利用信息流是电力企业物流管理规划与实践的关键。信息化建设作为现代物流的一个基本特征,已成为企业提高物流服务水平,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电力生产系统应用成熟

目前,电力系统的计算机装备水平已大大提高,中小型机、微型计算机装备级别不断更新提高,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数量增加较快。大部分水电厂、火力发电机组及变电站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在进行改造后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逐渐推进

电力企业积极开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工作。管理信息系统(MIS)建设初具规模,开发了办公自动化、人事劳资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为主要功能的网络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办公环境网络化和计算机化。各电力企业也把信息化建设放到重要位置,重新规划企业信息化发展蓝图,借助信息化改造来推动电力工业现代化。各公司在“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分步实施”方针指导下,建立数字化办公环境、企业综合业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等,为公司业务管理和决策服务。

(三)、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的问题

1、信息安全管理是电力企业信息化重点。电力信息网络已经深入到电力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涉及到电力生产的各个层面,电力生产与管理对其依赖性日益增大。因此对信息系统的安全要求也更加提高,信息安全已纳入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

2、企业管理革新滞后于信息化发展进程。相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力企业管理革新处于落后状况,有的企业引入了先进的业务系统、管理系统,而管理模式未能实施有效革新,最终导致了信息系统未能发挥预期的、应有的作用。

三、信息一体化平台对物流管理的支持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电力企业纷纷采用分布式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系统化,同时部分电力企业也进行了MIS系统建设的尝试,包括对人事劳资、设备维护、生产计划、办公自动化OA等,甚至也在试图建设SIS系统以实现对企业的全面信息管理。但是总结近年来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构建信息一体化平台势在必行。在信息系统领域,系统集成就是根据应用的需要,将硬件平台、网络设备、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及应用软件等组织成能够满足一定功能、具有优良性能的信息系统的过程。根据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信息一体化平台的框架如图1所示。

图1信息一体化平台框架图

建立电力企业一体化平台,主要是通过对发供电企业、电力建设与检修企业、各生产设备制造商与供应商,以及涉及交通、铁路运输等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整个行业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经济效益。从图1可见,物流管理信息一体化平台主要由政策支持系统、信息与管理系统、安全支持系统等部分组成。

(一)、政策支持系统

1、资源配置分析系统。电力建设投资项目,在其可行性认证时,都提出了其所用能源的认证,包括其能源供给的数量、动力支持等各要素都在认证范围之内。这些资源配置情况的相关数据可以在有关电力设计院、国家统计局等有关职能部门收集得到,为物流平台提供相关资源配置的数据支持。

2、物流优化及分析系统。物流优化与分析系统是建立行业物流信息平台的根本目标。根据所收集的信息,通过对各类资源信息与需求信息的分析,为行业的总体物流动作与规划提供一套优化的方案,指导行业的物流动作。

(二)、信息与管理系统

通过与供应商及发供电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相连,直接向发、供电企业提供各类产品信息,并根据发供电企业的生产需要,可以直接从这里提出物料单;而各供应商可以直接获取物料需求单,从而决定供货或生产。系统还通过与网省公司、电力建设与检修公司相连,可以及时将有关检修资源与需求信息提供给系统,系统优化分配这些资源,同时,可以及时反馈业绩信息,实现企业信誉等级的实时调整。

四、结论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改变也见证了整个电力体制的变更,归根结底是为了使国内电力行业在向企业化变革的过程中获得最大化的利润空间。大集中的物流中心管理模式是将来电力企业物流发展的大方向,信息系统又是物流管理的基础,是信息与技术的支撑,部分职权的上收聚拢也是规范电力物资采购、规范电力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张红岩,张长宇.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组织优化[J].中国电力物流,2008,(13).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篇11

一、对现代物流企业信息化的认识

现代物流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是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核心是突出系统整合的理念,对分散的储存、运输、装卸、搬运、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进行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物流配送最有效、经济的方式是通过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与传统的物流配送相比,现代物流配送企业运用信息化手段,使管理涵盖物流配送的全过程,实现了物流配送高效、便捷、安全、准时。

一般认为,物流企业信息化指物流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物流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过程。物流企业的信息资源包括企业间、企业内和物流配送过程中所产生数据的全部记录,由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必须具有以下特征:首先,信息系统储存的信息必须具有易得性。一个方面信息系统应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将各类基础信息转化为电子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另一方面信息系统应能向信息需求方提供简易、快捷地获取信息的方式。其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必须保证精确性。该信息必须能够准确反映物流配送中心处理货物的状况,以衡量物流配送的整体业务运作能力。第三,信息系统处理信息必须及时、快速。当物流配送活动发生时,该活动在信息系统内应及时有相关信息反馈。

二、现代物流配送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

物流企业要想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物流配送的管理与控制,必须在物流配送中心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实现各种信息资源共享。物流配送中心通过信息系统快速反馈的信息流来控制和调节物流,对运输车队实施有效控制和最优化管理,提高运输车队的货物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

物流配送中心既是信息管理中心也是生产调度中心,是物流配送企业的商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汇点,物流企业和供货商家之间、物流企业与需求客户之间的信息流在此汇总管理,物流配送企业所接订单的货物进货、分拣、运输、装卸等任务在此进行调度。为了实现以上职能,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必须包含以下信息数据库:

一是客户信息数据库,包括供货商家信息数据库和需求客户信息数据库。供货商家信息数据库中包括供方的基本信息,如单位名称、地址、负责人、联系方式、历史往来记录、等级评价等客户关系基本信息;还应该包括订单要配送的货物信息,如货物名称、数量、供货地点、供货时间、负责人、联系方式等。同样,需求客户信息数据库中也包括需求客户的基本信息,以及订单要配送货物的目的地信息。

二是物流配送企业运力资源信息数据库,包括运输车辆和驾驶员信息数据库。运输车辆信息包括物流配送企业所能支配的所有运输车辆的信息,如车辆型号、载重量、车况、车辆联系方式、车辆目前所在地等具体信息;驾驶员信息应该包括驾驶人员的相关信息,如个人的基本信息、联系方式、行车记录、事故记录和业务能力等。

三是道路及天气信息数据库。道路交通信息包括物流配送企业业务范围内交通状况的详细信息,如业务范围内各地点里程数据,道路安全指数,收费站情况,各种道路行车所限的吨位,桥梁所限的载重量等;天气状况包括业务范围内地区的近日天气形势,行车安全指数。

四是运输车队运行动态信息数据库。运行动态信息包括在途车辆的定位和监控信息以及驾驶人员途中反馈的即时信息,如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的实时位置,车队是否按照预设运输路线运行,驾驶人员反馈的路途异常情况等。

五是辅助信息数据库。库中记录相关参考信息,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参考信息包括收录所经过地区的各种交通法规和安全行车规定,车辆过去的运行历史记录,突发事件处理案例信息;数据统计分析包括对空载、满载、延时、准时以及运行成本的统计分析等。

三、现代物流配送企业信息化管理内容

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将为现代物流企业内部管理、车辆调度、客户服务三个方面实现信息化管理提供强大的支持,使物流企业对物流配送的管理实现精确性、全程性、经济性、灵活性、可靠性和及时性。

首先实现物流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物流企业分析研究市场,开展针对性的市场营销,受理客户货物运输服务订单,编制货运计划,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货运计划进行监控,形成货运计划、资源调度、配送跟踪的全过程物流管理,充分发挥运输工具的效能,建立快捷货物运输管理体系,完成经营目标。信息化使物流配送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动态管理与运力有关的资源,如车队、车辆、司机,并根据客户需求自动查询、快速调用运力资源,保证客户订单及时、准确的得到处理。物流配送企业还可以进行业务跟踪,将调度运单与运输任务执行过程进行分析比较,实现对运单完成过程的监督。

信息化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物流企业突发事件的处理效率。配送车辆发生故障是运输过程中最常见的突发事件,为了降低和减小由于这类突发事件而产生的损失,可以为配送车辆安装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移动通信系统,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该系统随时监测运输中的车辆情况,保持即时联络;可以为驾驶员配备移动通信工具,保证车辆驾驶员与配送中心的实时联系,当发生意外情况时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保证货物的安全。

现代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对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对跟运输效率有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为企业提高运输效率提供参考;统计运力资源消耗的成本,如车辆行驶里程及油耗等,可以为结算、对账和企业成本管理提供参考;根据车辆运行的历史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为司机的稽查或考核提供参考等等。

其次是实现配送车辆调度管理信息化。根据物流配送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供方信息、需方信息、车辆信息、道路交通信息,并通过对货物的分析,配载的计算,以及最佳运输路线的选择,进行优化整合,可以设计出最合理、最优的物流配送车辆调度管理方案。同时物流配送中心还可以根据各种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信息进行配送方案调整,或者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对配送车辆进行重新调度,将损失降到最低。如根据供需方信息和及时更新道路交通信息合理优化配置物流配送车辆和物流路线,达到物流配送过程时间最少,路径最短,实现资源最合理的利用;当出现供需关系变化、道路交通状况变化、车辆性能故障、驾驶员身体状况等突发事件,对原来的配送方案产生不利影响时,物流配送中心及时变更物流配送车辆调度方案。

第三是实现物流企业客户服务管理信息化。物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物流企业要高度重视客户服务,必须跟踪记录与客户有关的详细信息和业务合作情况,以便与客户保持长期的联系,并通过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高客户忠诚度。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物流企业还可以根据客户价值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等级的客户实施不同的服务策略。为了增强客户的信任感,物流企业可以提供客户实时查询服务,使客户随时了解到货物的运输状态信息,以及货物运达目的地的整个过程;还可以在货物到达目的地后主动发送信息通知客户,使客户在第一时间知晓货物到达信息。

参考文献:

[1]黄梯云:信息管理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2]张瑞芳:我国汽车物流的发展趋势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05,(1):32~34

[3]李宗豪:论现代综合物流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1,(7):34~39

[4]李枫林杨小平: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流及其挖掘研究[J].情报科学,2002,20(11):1215~1219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篇12

引言:所谓的企业物流信息化,就是企业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整个物流过程的信息化,其中包括对信息的采集、分类等一系列处理,能够实现对物流活动的过程全控制,最终达到一个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益的效果。但是,观察我国目前的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新时期国内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程度

(一)整个物流业市场受到限制。相对于国际性的物流企业的发展进程,我国的物流企业发展只能说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整个行业的规模仍然较小。之所以我国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受到了市场的限制。具体剖析发现我国大量的物流活动大部分都只是由企业自身创建的服务系统支撑,只有小部分的物流服务是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支持,并且由于信息化水平程度不高,借助信息技术的能力还不够强,因此也就出现了企业对物流活动不够重视的情况,也就出现了低水平低程度的物流管理。

(二)整个物流业自动化水平不高。实现物流业的自动化水平,中间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能够减少大量的企业运营成本。想要实现物流业的自动化,并不只是各种机械化的使用,更多的是与信息技术结合。然而观察我过的企业物流作业,大部分仍然是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搬运、分拣等程序,大大降低了效率。总体而言,我国物流自动化水平不高,主要是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物流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第二是物流实物的自动化,第三是其决策能力还未达到一定水平。

(三)物流业前瞻性不强协调能力有待加强。目前我国的企业在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整个物流活动的高效运转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整个物流活动对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初步阶段,并且企业与企业之间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导致双方的物流活动不能高效。

二、新时期提高国内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措施

(一)整体提高国内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企业想要整体上提高其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水平,首先需要做的是从认识上进行加强[1]。而这一点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并且付诸于行动当中,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的力度。在此基础之上,就需要提高其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企业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企业内部进行资源的整合,将企业物流的流程进行有效的优化,对物流信息进行采集与交换,这个就能够在企业内部实现信息的高效交流与利用,保证企业内部的信息能够实现无缝对接,减少中间因为信息不畅通而导致的工作重复的现象。第二建立一个与客户即时、快捷的交流方式,通过了解客户的信息系统,掌握客户的需求,通过供应链的基础之上实现信息的快速交换,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得信息化建设做到真正实现高效,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第三充分挖掘信息中的隐藏价值,将其转换成为知识,帮助企业提升其决策能力。

(二)参考国外成功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模式。 我国企业在发展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可以借助国外成功的案例缩短我国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时间[2]。可以发现成功的案例中存在的共同点就是都有一个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甚至是依靠卫星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系统,其中的数据中心、供应链管理等形成了一个十分完善的物流网络平台,各种信息在系统中十分明显,既不会出现差错有能够保证其高效性。

(三)建设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高效交流。结合上文,建立一个物流信息平台就显得十分重要,才是真正实现了其企业物流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物流,想各个物流企业形成一种联盟的状态,能够实时进行信息,能够随时了解订单的数量、到达的地址等。同时为客户提供一个全面的物流服务,客户能够随时知晓自身订单的具置。另外,对于一些微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就可以以注册的形式分享该物流信息平台的资源,这样既保证了微小企业正常的物流服务,又能够减少其中的物流成本。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一个公共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整个市场、全国性质的交流与参与,为我国整个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结语

从当下的经济角度而言,一个企业能够实现物流信息化,就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能够推动我国整个物流信息化建设进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