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媒体的特点合集12篇

时间:2023-08-31 09:22:33

网络新媒体的特点

网络新媒体的特点篇1

关键词 自媒体 网络反腐 得失

近年来,网络反腐可谓风生水起,自媒体时代的网络反腐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在助力廉政建设、改良社会风气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从2012年开始,多起影响较大的网络反腐案例相继出现,自媒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这些案例可以分析出自媒体时代网络反腐的一些新特点以及带来的一些社会影响。

一、自媒体及其特点

2003年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对“We Media自媒体”下了严谨的定义:“We Media自媒体是普通化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它们本身的事实、它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①自媒体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托管平台是美国的Facebook和Twitter,中国的Qzone和Weibo。自媒体的主要载体为博客、微博、播客、论坛、即时通讯等,它具有平民性、易操作性、交互性等特点。

二、网络反腐的现状

1、网络反腐的发展

我国的网络反腐,最早可以追溯到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3年建立网络举报平台。2005年12月28曰,中央纪委、监察部首次公布了中央纪委信访室、监察部举报中心的网址,这标志着网上举报正式纳入了官方权威反腐渠道。②2008年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原局长周久耕因其“雷人语”被网友人肉,这一年是网络反腐的兴起之年,这一事件也是网络反腐的标志性事件。2009年,“网络反腐”这一词条被收录在《中国党建辞典》里。

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20日这110天时间里,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案件查处栏目总共通报了209名官员违法违纪案件,平均每周就有13名领导干部被组织调查或接受处理。③网络反腐已经成为公众参与反腐的重要途径。网络反腐的形式包括官方网站举报、论坛发帖、发微博等。微博,俨然成为网络反腐的主阵地,自媒体与网络反腐的关系日益紧密。十八大以来,掀起了新一轮的反腐热潮,其中,网络反腐成为了亮点。但由于一些虚假信息以及不理性的网民行动,关于网络反腐的讨论也同时展开,公众逐渐达成了共识:网络反腐只是制度反腐的补充,网络反腐离不开制度化的保障。

2、自媒体时代网络反腐的新特点

(1)广泛的参与性。“陕西安监局长:车祸现场微笑是想让基层同志放松”成为热度最高的单条网络新闻。据统计,当日14时30分,此新闻已有15000余条网友评论。自媒体时代的网络反腐呈现出广泛的参与性,畅通、便捷、多样化的自媒体平台为网民提供了参与的途径。不管是举报、提供线索、交流、关注、转发还是评论,都可以轻松实现。网络隐匿性以及民意的扩张促进了网民积极发声,实施参与,使用话语权。

(2)反应的迅速性。2012年11月,不雅视频主角从被新浪微博网友举报到重庆纪委确认为雷政富,再到免职和立案调查,耗时仅63个小时,开创了网络反腐新速度。自媒体时代的网络反腐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快速反应。政府方面,面对问题,及时调查、公布结果;各大媒体对信息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报道,并且适时发表评论,引导舆论;网民无声的转发,有声的评论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事件迅速发酵。迅速的反应来源于自媒体交互强传播快的特点,以及因此带来的强大的舆论热潮。

(3)偶然性与低俗化。目前,反腐报道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低俗化严重,严肃性缺失。反腐报道本是揭发腐败分子腐败行为或对其因腐败行为受到法律制裁的报道,应该客观、真实地反映腐败案情。但是有的网络媒体为了“眼球效益”,故意把反腐报道做成花边新闻。由于反腐报道总是与“钱、权、色”交织在一起,公众的兴趣不一定与反腐焦点完全重合,娱乐化和低俗化会转移舆论的反腐视线让公众过足“戏剧瘾”,从长远来看,娱乐化和低俗化也不利于媒体自身发展,不利于媒体的公信力建设。

三、网络反腐得与失

1、网络反腐之得

(1)促进公民意识觉醒,民众参与国家事务积极性提高。在“表哥”事件之后,又出现了“表嫂”、“表叔”,很多民间的反腐人士认为通过“鉴表”来反腐,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有网友认为,这种行为不够理智,还是要将奢侈与腐败区分开,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想法,比如“网络反腐狂欢和阴谋论的盛行缘于民众对官员的不信任”,显示出民众对国家事务的深切关注,正是自媒体时代的网络反腐给予了民众表达的平台。网络举报的隐匿性为深喉式的举报者提供了保护,使知情人敢于揭露真相。公民意识与网络反腐是相互促进的。当代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公民教育的缺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而互联网在公民意识的启蒙上发挥着日益强大的作用,特别是论坛、微博等自媒体的兴起,更是大大促进了这种作用的发挥。以往,惩治腐败是政府的问题,个人至多提供线索,而大众则处在被动接受信息的处境。而在自媒体时代,个人成为独立的传播主体,作为个人的主体同样拥有了发布和传播消息以及公开表达意见的权利,社会的发展、表达平台的多元以及通畅使得不同的声音有了自由表达的渠道,这也为公民参与国家事务提供了契机。一些腐败分子因此落马,令人拍手称快。

(2)全民监督,加快案件处理进程。雷政富从曝出不雅视频到落马只经过了63个小时,可以说这样的处理相当迅速。网络反腐的全民监督大大加快了案件的调查进程。一旦形成了舆论热点,相关部门就会立即调集力量进行调查,一旦公开的信息不够及时准确,就会引发新一轮的舆论“声讨”。每一次的过程都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行动,所有关注事件进展的人,不论是相关媒体、意见领袖还是普通网民,一次关注、评论和转发都是点滴的聚力,监督者数量的提升以及监督力度的加强对于传统的监督机构来说是一种鞭策。

(3)教育官员,纠正不良风气。再费尽心思进行的廉政教育,似乎也比不上现实案例的警醒。十八大以来,有多名官员在网络反腐力量的推动下落马,从“表哥”杨达才的名表到刘铁男学历造假、官商勾结、包养情妇,反面的教材让越来越多的官员开始注意自己的行为,无处不在的群众和媒体监督使不少官员产生了畏惧心理。网络监督是对廉政建设的助力,这既是对于腐败案件提供线索的支持,也使得对官员进行全民监督成为可能。一起起网络反腐案件折射出的是现实问题。网友近乎一边倒的形势,折射出的是政务与官员信息公开不足带来的民众对政府及官员的信任度较低。这是一场学习,官员们应该认清自己的位置以及身为公仆的使命。由于网络媒体揭发而落马的官员与日俱增,很多官员开始惧怕网络监督的威力。据人民网和《人民论坛》杂志的一项调查资料显示,有70%的网民认为中国官员患有“网络恐惧症”。“担心工作疏漏等不良现象被曝光、影响前途”高居榜首,占60%。④可以看出,媒介的反腐报道具有一定的警示启迪作用。

(4)推动反腐廉政建设良性发展。举报者之所以纷纷投向网络渠道,透露出的是传统举报方式的弱化。相比传统举报方式,网络举报更为便捷,也更为安全。无需实名,无需拥有过多的证据,只要能引起关注,就会有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如果举报内容属实,被举报者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网络反腐只是制度反腐的补充,确保网络反腐的作用更好地得到发挥则离不开制度化的保障,这个问题也得到了关注,网络举报监督专区的设立正是完善网络反腐制度建设的探索和开端。

2、网络反腐之失

(1)举报者动机复杂,事件真实性不能保证。公开报道显示,利用网络手段反映官员腐败的案例正逐年增加。《2012年微博年度报告》显示,在24起影响较大的网络反腐案例中,有9起属于谣言误传,占37.5%。网络反腐具有低门槛与非实名制的特点,一些言论太过随意,某些人甚至借此造谣生事、打击对手、敲诈勒索,不明真相的网民被煽动,一些无辜者遭到误伤。爆料人为了保护自己,常常拒绝透露其真实信息,也因此信息的真实性无法考证、责任无法追究,加之网络举报者动机复杂,也带来了信息准确性不足的问题。

(2)疯狂转载形成舆论压力,造成媒体审判。举报曹阜忠的帖子先是在天涯论坛得到了关注和评论,有网友将此转发到了微博,微博的大量转发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媒体报道后引起了更多网民的参与,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这是一个网络反腐的典型案例。通过自媒体的交互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转发、评论、关注,并且,往往在接收到信息之时,会对事件进行预判。因为爆料者的细节充实的叙述导致大部分民众在调查结果出来以前就对曹阜忠定下了罪名。合理的解释和辩解也会招致质疑和责难。由于缺乏奖惩机制,虚假举报信息往往很难消除,情绪化的网友会质疑辟谣和澄清,认为这是对官员的一种“掩护”。由于微博具有匿名性、低门槛的特点,发布出来的消息也是真假难辨,有的甚至是谣言,但在网络引起关注之后,相关部门就必须承受压力,不遗余力地展开调查,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也使一部分无辜的人承受舆论的压力。

(3)低俗化倾向严重,造成习惯性质疑等副作用。网络反腐娱乐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互联网事实。“网络反腐”从出现开始,就是一场由公众和政府部门共同参与的公共事件。一边是政府部门的严肃应对,另一面却是网络空间中嬉笑怒骂的“狂欢”。这一点从“雷冠希”、“表哥”、这些调侃意味浓重的符号化称谓就可见一斑,几乎每个案件主角都被冠以这种带有戏谑口吻的头衔。一方面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引起大众的注意,另一方面也是举报者内心情绪的一种表达。更不用说那些网民们争相发挥创作才华的嘲讽段子、PS照片、网络歌曲等。

参考文献

①赵勇,《“自媒体”时代的共识引导》[J].《中国行政管理》,2011(11)

②张亚明,《中国网络反腐机制:现状、困境及路径选择》[J].《燕山大学学报》,2010(4)

③盛卉、刘早,《中纪委2014年反腐大数据:“打虎拍蝇”每周13名》,[OL].politics.people.com.cn/n/2014

/0421/c99014-24924324.html

④汪冬莲,《有多少官员恐惧网络》,[EB/OL].gs.people.com.cn/GB/

网络新媒体的特点篇2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5-191-02

一、新媒体崛起的环境背景

新媒体是相对于电视、广播和报刊为主的传统媒体而言的网络媒体。新媒体的接收方式主要通过手机、电脑等现代化产品来获取信息资料。新媒体的崛起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其信息量逐步扩大,人们通过新媒体来进行信息的获取、生活服务的享受以及娱乐化活动参与,其功能深入到生活的方方而而。其中,作为网络新闻而言,其数量远远超过传统媒体,其信息是真正意义上的“海量”标准,从而导致每一条新闻都好像一滴海水一样,一般不会激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此也造成了在网络新闻编辑中需要花费更多的创意去吸引读者浏览以及参与讨论。网络新闻的载体是网站本身,网站为了获取浏览量来提升网站知名度,需要网络新闻更具有冲击性,这样才能有效的刺激读者的阅读兴趣。特别是网络新闻的对象是青年群体,也有部分中青年群体,总体来说具有较为年轻的特性。这类受众群体所处的生活环境具有更快的生活节奏,人们已经没有耐心去一一的阅读每一条新闻,更多的需要通过对标题的阅览来对可阅读的内容做筛选。大多数的新闻推送主要以标题排列为主,读者首先接触到的是标题,而后通过点击才能进入新闻具体内容,这种方式不同于传统报刊媒体对新闻内容一览无余,只有让读者点击进入内容部分才能提升新闻本身考评价值,因此编辑人员会更多的将关注点放在新闻标题上。同时由于媒体竞争强烈,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不断的多元化,已经不同于过去传统的较为局限的地区渠道。要想与全国各大媒体竞争,甚至是全球媒体竞争,提升新闻媒体关注度,网络新闻媒体自身肩负着更大的压力。因此,网络新闻的生存环境是而对着更多的媒体生存环境,更挑剔的受众,以及自身独特的新闻阅览规则,由此导致了网络新闻对标题制作尤为关注。

二、网络新闻标题语言特点

(一)吸睛效果

网络新闻标题由于白身需要引导读者点击,因此希望读者从标题上由充分的关注度和兴趣,从而进行新闻内容的点击阅览,提升新闻点击量。而吸睛的方式较为多样化,如常见的夸张、热门关键词、离奇等。如热门词汇中,会更高频次的使用人们关注的名人身份、富二代、奢侈品、第二者等,涉及的内容会随着时展而不断变化,词汇内容与当下的热点话题有密切关系,带有浓重的时展特点。特别是当下网络新闻中更多的关注名人、明星的话题,或者是经济高速发展情况下社会环境的畸变,如人们对财富、美色的推崇,相关话题也会围绕这些素材进行,如热门词汇是“任性”“给力”“蹭红毯”“代购”“和谐”“水军”“恶搞”“炒作”“中国大妈”等,各热门词汇背后都反应了时展下的各种标签性的时代烙印,具有较大的关注度。而名人明星用词则多与热门人物有关,主要是其身份地位较高,以及粉丝群较广作为新闻标题的使用标准。例如新闻“赌王四姨太带百名员工赴井冈山学爱国教育”,该新闻为了达到吸睛效果,所以将人物的特别身份亮出,如果仅仅提到对象的名字可能并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甚至不会有人指导该对象是谁,但是如果提到赌王,同时具体到其四姨太,受众就会清晰的知道报道对象的情况,同时对于富豪信息的关注度引导人们对新闻内容的阅读,特别是赌王四太身份与井冈山两者之间的奇怪的关系更引人注意,而读到内容则发现,其实质上并没有太高的可读性,因此标题成了吸引人们点击,同时提升新闻评估价值的有效方式。而该新闻也代表了时展的特点,特别是当下人们对名人,及名人私生活关系的关注度非常高。而在交通事故中,也通常将两车相撞直接称呼为两车辆的品牌,特别是高档奢侈品轿车相撞中,为了吸引人们对高端产品的关注度,以及标题的新奇说法,由此形成该话题的标题编制,而如果是普通的两车相撞,新闻标题就较为普通,无法抓住人们关注新闻的关键点,越是较大的损失越容易引起人们重视。此外,吸睛做法中还会将标题进行一定的夸张的描述,例如巨额数字、巨大损失,将新闻本身较为具有影响性结果的内容作为标题的主体,让人们因为其异常的结果而关注新闻。其标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煽动性,会激起人们内心的某种情绪,从而进行新闻的点击与关注。

(二)受标题字数控制

网络标题不同于传统报刊媒体,其由于网站版而对标题的显示空间有限,因此一般不会超过20字,更多情况下在15字范围左右,这样才能让标题在网站所设定的推送栏目里较为全而的显示。实质上这是对编辑人员的考验,需要将更为浓缩而富有吸引力的内容做精炼呈现,不能冗长累赘的出现。在选择其他媒体报道内容时,也会因地制宜的对标题做修改,但是也会进行适当的照搬。但是如果标题过长,一般会对标题进行重新的精炼编辑,而后做网络新闻材料呈现。由于字数控制,因此在语言上更为的精炼,用词需要更多的引人联想,避免冗长语言的运用。同时由于字数限制,会更加倾向于直指核心。

(三)标题语言组成的新颖性

由于网络搜索引擎的特性,更加倾向于选择更新标题内容,标题越新更可能处于更前的排名。所以在网络新闻编辑中,无论是标题还是新闻内容,都在一定程度上要保持新颖度,对原有新闻内容做适当的编辑后再做本网站的。因此可以发现,虽然新闻内容核心意思一致,但是会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

(四)受单行标题形式限制

网络新闻标题不同于传统媒体标题,一般网络新闻没有主标题下的副标题设置,主要是由于版而设置的局限性所致。因此,网络新闻标题多为一句话精炼完成。但是对于较长的内容,还是会在文章中使用二级标题。但是在网页上显示,一般只会看到一句话式的网络新闻标题。甚至对于很多人来说,阅读标题就是阅读新闻,新闻标题已经将内容完全的展现,让人们可以快速的掌握整个版而新闻的大体情况,从而再进行筛选阅读。因此,在用语上更加的趋于简单直白化,不会有太多的解释,甚至会故意设置标题悬念来吸引读者点击阅读。而传统副标题可能将内容做进一步的阐释,但是网络新闻标题则不会如此,更多的需要通过读者阅读单行标题来激发其阅读全文的兴趣。因此标题语言设置中要留有悬念,同时又要提出更为精彩的部分吸引人们阅读。

三、结束语

网络新闻由于受到的监管更少,网络编辑人员更为年轻,因此他们所使用的新闻标题语言更为的活跃,不会存在较为呆板的状态,其有较大程度的关注受众意识,主要针对受众需求来设置新闻标题,充分的调动新闻标题的吸睛作用。他们充分的了解网络新闻读者,知晓其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点,因此在语言使用上有效的区别传统媒体,形成网络媒体自身的一种风格。海量的新闻信息中,能够让自身的新闻脱颖而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网络的特别推广,同时也需要新闻标题以及内容本身获取读者的青睐,这样才能从整体上促进网站和新闻本身的关注度和发展。而这种发展状态还会进一步的持续下去,有效的迎合了受众的需求,但是也需要媒体自身做好舆论的引导,坚持积极正确的新闻导向。

参考文献:

[1]赵翊羽浅析网络新闻标题语言特点[J]新闻研究导刊,2015(07):167-168

[2]邓.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与构思[J]新闻与写作,2015 (1):93-95.

[3]刘宁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初探[J]中国传媒科技,2014(12):107.

网络新媒体的特点篇3

网络媒体的发展,模糊了不同媒体之间的界限,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生存格局。新旧媒体在现有媒介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不断细分媒介市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却并没有发挥出良好的效应。从目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存情况看,各媒体之间只有实现优势互补,彼此融合,形成打造市场的合力,才能弥补单一媒体自身存在的缺陷。本文将以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取长补短进行融合,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一、取长补短之融合——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

从广义角度看,媒体融合是平面、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之间二维或者多维融合,从狭义角度看,媒体融合主要体现在新旧媒体之间的整合。

与传统电视媒体相比较,网络媒体具有以下特征:(1)迅捷性。网络媒体传播速度快捷,信息来源广泛,制作发布信息简便。因此,网络媒体可以随时发布新闻,尤其是在报道突发性事件和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网络媒体的刷新、更换功能是电视媒体无法企及的,同时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很快,具有很强的时效性。(2)个体性。即指网络媒体是一种以个性化为指向的分众媒体而非大众媒体,其传播模式是“窄播”而非“广播”。(3)多媒体化。网络媒体整合了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介的优势,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传播符号和手段的有机结合。(4)交互性。交互性是指网络媒体带来了传受双方的双向互动传播。自从国际互联网出现后,公众与媒介的传受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尼葛洛庞帝对这种变化有详细而形象的描述:“数字化会改变大众传播媒体的本质,‘推’(pashing)送比特给人们的过程将一变而为允许大家(或他们的电脑)‘拉’(pulling)出想要比特的过程。这是一个剧烈的变化,因为我们以往媒体的整个概念是,通过层层过滤之后,把信息和娱乐简化为一套‘要闻’或‘畅销书’,再抛给不同的‘受众’”。由“推”到“拉”不仅仅是一个动作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把网上信息变成一个世界范围的“信息超级市场”,网民在其中可按自己意愿各取所需。

网络媒体依仗着信息内容具有一次发布后,用户可以任意时间、任意次获取信息的特点,以及多媒体性、交互性、实时性、普遍性共存等优势迅速发展,对电视媒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电视媒体在及时性、互动性、娱乐性、全球性上受到网络媒体极大的挑战,网络媒体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瓜分了电视媒体很大一部分受众,由此可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只有实现优势互补,彼此融合,才能突破当前发展的困境。以实现更好发展。

二、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在融合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意识到网络媒体的优势,电视媒体主动融合了网络中的许多元素,以实现多维发展。在这种融合过程中,电视媒体特别注重对自身网络媒介的建设。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从中央电视台到全国省级电视台乃至计划单列市电视台都陆续申请推出自己的网站或网络电子版。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经营,网络电视操作模式已日渐成熟。

在美国,cnn首先行动,于1995年8月30日建立网站,开办“cnn交互电视”(cnn interactive)它的网页上兼有文字、图片、声音和视像,有重要新闻站点、快速新闻站点、全政治新闻网页和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瑞典语三种语言站点。继cnn之后,美国另外三大广播电视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福克斯广播公司(fox)和美国广播公司(abc)也不甘示弱,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1996年7月,微软公司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联盟,以msnbc的网站名上网。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凤凰卫视资讯台走在了媒体融合的前端。凤凰卫视在《直播大中华》中的“激情互动”环节通过使用最新的“凤凰网会客厅”视讯系统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媒体的关注,也扩大了受众群体,开创了媒体融合的新时代。

由于电视媒体所具有的直播互动效应,所以在二维媒体之间的互动中电视媒体获得了最大的延伸空间,许多电视台开始尝试网络与电视节目组合或者融合的实践。

在1996年12月10日,中央电视台率先上网,2000年10月,cctv.com被正式划入国家6个重点网站。随后各大电视台的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积极地迈出了媒体融合的第一步,但就目前形势看,电视媒体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总体质量不高,网络只是作为一个简单的页面形式存在,电视媒体机械地把电视节目放在网上播放。成为电视媒体的重复播出频道,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出网络的传播优势,实现媒体之间的融合。

当前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在融合进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内容单薄,形式苍白。

很多电视台都把自己节目的内容放到网上,以扩大传播效果,满足观众再次收看的需求。就形式而言,网络技术具有将信息符号的各种元素——声音、图象(照片)、数据、文本融为一体的特征,但是受现阶段国际互联网的带宽过窄、数据传输率等技术问题,观众不能顺畅地在网上收看这些节目。因此很难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第二,信息重复单一,缺乏厚势。

浏览各电视台网站,其首页所提供的新闻信息量大都只有一、二十条左右,这并没有发挥网络媒体时效性强,容量大的特点。而且这些新闻大都是简单重复,将电视媒体的内容,原样照搬,缺乏自己的观点,很少根据网络信息传播规律制作出有别于电视媒体的信息,再加上不太注重同兄弟台或与其他媒体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缺乏必要的新闻资料库的支撑,因此缺乏厚度与深度,也不具备电视特色。

第三,平面化利用网络媒体,相互之间缺少呼应。

传统电视媒体总是以主流的姿态,高高在上。网络媒体虽然发展迅猛,却一直处在边缘地带,更多的是充当陪衬的角色。电视媒体借鉴网络媒体的方式与手段并不多。开聊天室怕疏于管理,开电子论坛又怕出乱子,最后只剩下网上报名、征集新闻线索、开通电子信箱等有限的几种方式,却又难以做到即时反映、双向互动,从而陷入高高在上、孤芳自赏的尴尬境地。

第四,没有正确把握好大众网站与专业网站之间的特点。

电视媒体在通过网络获取资源时,或者把自己的节目内容上网时,往往会忽略专业网站和大众网站之间的功能和定位,不加选择地从网络中获取节目资源,或者将自己的内容直接平移到网络中,而没有考虑到不同网站的特点,对内容进行修改或者调整。因此电视媒体在与不同网站进行合作的时候。首先必须了解不同网站的特色,然后根据网站的特点把和网站风格相符合的内容放入其中,这样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第五,服务功能相对单调

目前网络媒体拓展电视媒体的服务功能相对单调,大多只是作为电视媒体中节目的导航功能,如电视指南等,起到节目预告的作用,停留于文字信息的传达,而没有考虑利用自己的信息资源优势,针对不同的观众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

三、电视媒体融合网络媒体的具体对策

传媒融合作为国际传媒集团的一种通用经验,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已久。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取长补短,互相融合,必将促进两种媒体的发展,突出其强势地位。对于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来说,新媒体普遍在内容资源上的缺失,而内容资源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电视节目的视觉冲击力是网络媒体无法取代的。传统媒体的问题在于媒介渠道的呈现上显得落伍了。因此,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更应该注重的是加强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建设,突出核心资源,再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渠道优势,资源由多个载体共享,为核心内容打造不同的载体模式,能够发挥集约效应,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科学运营的目的,以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为此,本文从内容资源建设和媒介渠道呈现两方面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

在加强媒体内容建设上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1 重视节目内容质量,做到“内容为王”。

内容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提高其节目质量,吸引受众收看的重要手段。要提高电视节目的内容质量,必须不断挖掘新的资源,目前需要一大批专业从事内容开发、制作和提供的企业,同时运营商要建立一条完善的产业链,让包括内容开发商和提供商在内的各方都有利可图,以鼓励其开发出更丰富、更精彩的内容。

与此同时,网络新媒体内容资源丰富,传统媒体可以输入网络媒体的大量内容,借助网络新媒体的形式和手段,以开发出更为精彩的内容。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为电视媒体带来了丰富的素材,尤其是论坛与博客的发达带来了网络媒体原创能力的提升。电视读网节目,博客节目,播客节目等正是充分借助了网络媒体资源,开创了新的电视节目内容,为受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广受欢迎,

凤凰卫视中文台的《网罗天下》栏目即是融合了网络媒体创办的一档节目。这档节目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全面而彻底地整合网络信息,传递民间声音的一档节目。每天为观众搜索全球各地的网站、网页和论坛,包括来自网站的独家信息、bbs论坛上的公众声音,展示博客思想主页,点击网络热点话题。除此之外。还利用电视平台展现网络世界的动态面面,例如网上聊天、mp3下载乃至flash动画分享。《网罗天下》这档节目,借助网络资源的优势,将应接不暇的网络信息重新整理,通过电视媒体向观众们呈现鲜活丰富的内容让观众放眼四海,潇潇洒洒融入信息网络新世代。

电视读网节目是通过整合网络媒体的信息资源,是对信息的深加工和二次传播,是传统电视节目的一种补充和丰富。可以说这档节目较好地实现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但网络信息浩如烟海,网民的评论也是千奇百怪,如何选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如何选取具有代表性和恰当的网民评论,对于读网节目的制作者们是一个考验。因此对于读网节目来说,主持人除了独具个性的风格魅力外。更需要有很高的整合能力和解读水平。

2 根据不同媒体特点,改变内容认知方式与传播方式,共享内容资源,实现资源增殖

作为传统的电视媒体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这正是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所缺失的。电视可以把这些内容资源提供给网络媒体,实现资源增殖。但电视媒体并不是简单地把内容资源平移到网络媒体中,而必须根据网络媒体的特点进行转变,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这种转变主要在内容认知方式和内容传播方式上进行转变。

(1)内容认知方式转变

内容认知方式方式转变,主要基于网络媒体的特点和网络媒体的受众的不同,当电视媒体为网络媒体提供内容时,在内容的认识理念上应该发生变化,同时提供的内容必须满足网络媒体受众的需求。

首先,内容的认识理念发生变化。

直接将电视媒体的内容平移到网络媒体中,未必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网络媒体有自身的特点,对于互联网来说,最强的就是其互动性和伴随性的功能,用户可以在网络上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播放音乐,同时还参与节目的投票,还对信息进行检索。个人电脑用户对于游戏、论坛、互动社区等体现参与性特点的媒介的应用需求高涨。有统计显示,体育、真人秀等容易构成伴随式应用的节目在网络上点击率最高,电视媒体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内容传播,会在网络上形成爆发性的增长。网络媒体的一个特点是内容与服务不可分,因此将电视节目的内容移到网上的过程中,可以增加vod点播等服务,同时电视媒体提供的内容要考虑和网络媒体对接。

其次,适应网络媒体受众的需求

网络媒体的受众主要是年轻受众,他们在媒介的消费时间上并没有减少,只是消费的媒介从传统媒体转向了新媒体。因此,网络媒体的内容表达方式也要针对年轻人的特点进行改造。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作为网络媒体内容供应商,关键是要做好原创内容。不论形式怎么变化,都要抓住原创内容。同时,要不断研究如何用适当的表达方式,来传播自己的原创内容,适应新的载体。电视媒体在把自己的节目放在网络上进行播放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内容有可看性,也就是说要提供对受众来说具有很高黏度性的内容。这样才能够抓住受众的注意力,保证节目传播取得很高的收视效果,实现信息的最大化传播。

(2)内容传播方式转变

内容传播方式转变则是由于传统的电视媒体的传播方式是线性传播,而网络媒体的传播却是非线性的,网状的传播方式。因此在将电视内容提供给网络媒体的过程中,电视媒体可以根据网络的特点,改变其编排方式,如按照主题编排的方式、将电视节日的内容进行整合,重新组合节目,形成精品。

传统媒体在增加媒介渠道呈现方面可以融合网络媒体以下特点,进行创新。

首先,利用网络媒体互动性强的特点,增强电视媒体的互动性,提高节日的反馈率。

由点到面的信息传递,只是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双向交流,才是大众传播的更高境界。因此,在节目中引入互动因素,已经成为电视媒体赢取受众注意力的不二法宝,成为电视荧屏的新亮点。在电视媒体追求与观众的互动过程中,电视媒体有自己的优势,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有天生的弱点。比如转瞬即逝、信息容量小、缺乏网络的超文本链接和隐蔽性特色等等。与电视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强大的整合能力,是一种跨媒体的传播模式。电视的强大主要体现在推送发布能力,而新媒体的强大则表现在互动参与性。因此,电视媒体可以借助网络手段,克服自身的局限,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互动,以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来实现更加有效的互动。

其次,利用网络媒体在传播七实时性的特点,增强电视节目的实时性。

实时更新是网络媒体的一大特点,电视节目要想像网络媒体那样实现节目的快速滚动更新,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电视媒体可以借鉴网络传播的这一特点,在新闻类节目中运用这一编排方式,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实现更新,以增强节目的实时性。中央电视台和一些地方电视台开始借鉴这一手法,通过增加整点新闻、直播节目等,以增强节目的实时性。

滚动编排则是根据网络媒体实时性的特点,衍生出的一种新的,可以在电视媒体中运用的一种编排方式,以满足受众随时收看的要求。这种编排方式尤其在资讯类服务类频道中可以运用,例如天气预备、新闻节目等。

第三,把互联网变成新的节目反应渠道,进行多层次的传播,使电视节目的信息价值达到最大化传播。

电视媒体拥有大量的节目资源,这些节目通常在电视媒体的一次播出过程中就被放进资料库,而失去了再次传播的机会。因此,电视媒体可以借助网络媒体这一新的媒介渠道,根据网络媒体的传播特性,重新编排节同内容,实现内容的二次甚至n次传播,不断扩大自己的受众群体,从而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网络新媒体的特点篇4

网络媒体的发展,模糊了不同媒体之间的界限,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生存格局。新旧媒体在现有媒介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不断细分媒介市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却并没有发挥出良好的效应。从目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存情况看,各媒体之间只有实现优势互补,彼此融合,形成打造市场的合力,才能弥补单一媒体自身存在的缺陷。本文将以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取长补短进行融合,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一、取长补短之融合——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

从广义角度看,媒体融合是平面、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之间二维或者多维融合,从狭义角度看,媒体融合主要体现在新旧媒体之间的整合。

与传统电视媒体相比较,网络媒体具有以下特征:(1)迅捷性。网络媒体传播速度快捷,信息来源广泛,制作发布信息简便。因此,网络媒体可以随时发布新闻,尤其是在报道突发性事件和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网络媒体的刷新、更换功能是电视媒体无法企及的,同时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很快,具有很强的时效性。(2)个体性。即指网络媒体是一种以个性化为指向的分众媒体而非大众媒体,其传播模式是“窄播”而非“广播”。(3)多媒体化。网络媒体整合了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介的优势,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传播符号和手段的有机结合。(4)交互性。交互性是指网络媒体带来了传受双方的双向互动传播。自从国际互联网出现后,公众与媒介的传受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尼葛洛庞帝对这种变化有详细而形象的描述:“数字化会改变大众传播媒体的本质,‘推’(pashing)送比特给人们的过程将一变而为允许大家(或他们的电脑)‘拉’(pulling)出想要比特的过程。这是一个剧烈的变化,因为我们以往媒体的整个概念是,通过层层过滤之后,把信息和娱乐简化为一套‘要闻’或‘畅销书’,再抛给不同的‘受众’”。由“推”到“拉”不仅仅是一个动作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把网上信息变成一个世界范围的“信息超级市场”,网民在其中可按自己意愿各取所需。

网络媒体依仗着信息内容具有一次发布后,用户可以任意时间、任意次获取信息的特点,以及多媒体性、交互性、实时性、普遍性共存等优势迅速发展,对电视媒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电视媒体在及时性、互动性、娱乐性、全球性上受到网络媒体极大的挑战,网络媒体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瓜分了电视媒体很大一部分受众,由此可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只有实现优势互补,彼此融合,才能突破当前发展的困境。以实现更好发展。

二、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在融合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意识到网络媒体的优势,电视媒体主动融合了网络中的许多元素,以实现多维发展。在这种融合过程中,电视媒体特别注重对自身网络媒介的建设。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从中央电视台到全国省级电视台乃至计划单列市电视台都陆续申请推出自己的网站或网络电子版。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经营,网络电视操作模式已日渐成熟。

在美国,CNN首先行动,于1995年8月30日建立网站,开办“CNN交互电视”(CNN INTERACTIVE)它的网页上兼有文字、图片、声音和视像,有重要新闻站点、快速新闻站点、全政治新闻网页和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瑞典语三种语言站点。继CNN之后,美国另外三大广播电视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福克斯广播公司(FOX)和美国广播公司(ABc)也不甘示弱,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1996年7月,微软公司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联盟,以MSNBC的网站名上网。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凤凰卫视资讯台走在了媒体融合的前端。凤凰卫视在《直播大中华》中的“激情互动”环节通过使用最新的“凤凰网会客厅”视讯系统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媒体的关注,也扩大了受众群体,开创了媒体融合的新时代。

由于电视媒体所具有的直播互动效应,所以在二维媒体之间的互动中电视媒体获得了最大的延伸空间,许多电视台开始尝试网络与电视节目组合或者融合的实践。

在1996年12月10日,中央电视台率先上网,2000年10月,CCTV.COM被正式划入国家6个重点网

站。随后各大电视台的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积极地迈出了媒体融合的第一步,但就目前形势看,电视媒体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总体质量不高,网络只是作为一个简单的页面形式存在,电视媒体机械地把电视节目放在网上播放。成为电视媒体的重复播出频道,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出网络的传播优势,实现媒体之间的融合。

当前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在融合进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内容单薄,形式苍白。

很多电视台都把自己节目的内容放到网上,以扩大传播效果,满足观众再次收看的需求。就形式而言,网络技术具有将信息符号的各种元素——声音、图象(照片)、数据、文本融为一体的特征,但是受现阶段国际互联网的带宽过窄、数据传输率等技术问题,观众不能顺畅地在网上收看这些节目。因此很难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第二,信息重复单一,缺乏厚势。

浏览各电视台网站,其首页所提供的新闻信息量大都只有一、二十条左右,这并没有发挥网络媒体时效性强,容量大的特点。而且这些新闻大都是简单重复,将电视媒体的内容,原样照搬,缺乏自己的观点,很少根据网络信息传播规律制作出有别于电视媒体的信息,再加上不太注重同兄弟台或与其他媒体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缺乏必要的新闻资料库的支撑,因此缺乏厚度与深度,也不具备电视特色。

第三,平面化利用网络媒体,相互之间缺少呼应。

传统电视媒体总是以主流的姿态,高高在上。网络媒体虽然发展迅猛,却一直处在边缘地带,更多的是充当陪衬的角色。电视媒体借鉴网络媒体的方式与手段并不多。开聊天室怕疏于管理,开电子论坛又怕出乱子,最后只剩下网上报名、征集新闻线索、开通电子信箱等有限的几种方式,却又难以做到即时反映、双向互动,从而陷入高高在上、孤芳自赏的尴尬境地。

第四,没有正确把握好大众网站与专业网站之间的特点。

电视媒体在通过网络获取资源时,或者把自己的节目内容上网时,往往会忽略专业网站和大众网站之间的功能和定位,不加选择地从网络中获取节目资源,或者将自己的内容直接平移到网络中,而没有考虑到不同网站的特点,对内容进行修改或者调整。因此电视媒体在与不同网站进行合作的时候。首先必须了解不同网站的特色,然后根据网站的特点把和网站风格相符合的内容放入其中,这样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第五,服务功能相对单调

目前网络媒体拓展电视媒体的服务功能相对单调,大多只是作为电视媒体中节目的导航功能,如电视指南等,起到节目预告的作用,停留于文字信息的传达,而没有考虑利用自己的信息资源优势,针对不同的观众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

三、电视媒体融合网络媒体的具体对策

传媒融合作为国际传媒集团的一种通用经验,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已久。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取长补短,互相融合,必将促进两种媒体的发展,突出其强势地位。对于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来说,新媒体普遍在内容资源上的缺失,而内容资源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电视节目的视觉冲击力是网络媒体无法取代的。传统媒体的问题在于媒介渠道的呈现上显得落伍了。因此,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更应该注重的是加强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建设,突出核心资源,再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渠道优势,资源由多个载体共享,为核心内容打造不同的载体模式,能够发挥集约效应,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科学运营的目的,以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为此,本文从内容资源建设和媒介渠道呈现两方面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

在加强媒体内容建设上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1重视节目内容质量,做到“内容为王”。

内容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提高其节目质量,吸引受众收看的重要手段。要提高电视节目的内容质量,必须不断挖掘新的资源,目前需要一大批专业从事内容开发、制作和提供的企业,同时运营商要建立一条完善的产业链,让包括内容开发商和提供商在内的各方都有利可图,以鼓励其开发出更丰富、更精彩的内容。

与此同时,网络新媒体内容资源丰富,传统媒体可以输入网络媒体的大量内容,借助网络新媒体的形式和手段,以开发出更为精彩的内容。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为电视媒体带来了丰富的素材,尤其是论坛与博客的发达带来了网络媒体原创能力的提升。电视读网节目,博客节目,播客节目等正是充分借助了网络媒体资源,开创了新的电视节目内容,为受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广受欢迎,凤凰卫视中文台的《网罗天下》栏目即是融合了网络媒体创办的一档节目。这档节目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全面而彻底地整合网络信息,传递民间声音的一档节目。每天为观众搜索全球各地的网站、网页和论坛,包括来自网站的独家信息、BBS论坛上的公众声音,展示博客思想主页,点击网络热点话题。除此之外。还利用电视平台展现网络世界的动态面面,例如网上聊天、MP3下载乃至Flash动画分享。《网罗天下》这档节目,借助网络资源的优势,将应接不暇的网络信息重新整理,通过电视媒体向观众们呈现鲜活丰富的内容让观众放眼四海,潇潇洒洒融入信息网络新世代。

电视读网节目是通过整合网络媒体的信息资源,是对信息的深加工和二次传播,是传统电视节目的一种补充和丰富。可以说这档节目较好地实现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但网络信息浩如烟海,网民的评论也是千奇百怪,如何选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如何选取具有代表性和恰当的网民评论,对于读网节目的制作者们是一个考验。因此对于读网节目来说,主持人除了独具个性的风格魅力外。更需要有很高的整合能力和解读水平。

2根据不同媒体特点,改变内容认知方式与传播方式,共享内容资源,实现资源增殖

作为传统的电视媒体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这正是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所缺失的。电视可以把这些内容资源提供给网络媒体,实现资源增殖。但电视媒体并不是简单地把内容资源平移到网络媒体中,而必须根据网络媒体的特点进行转变,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这种转变主要在内容认知方式和内容传播方式上进行转变。

(1)内容认知方式转变

内容认知方式方式转变,主要基于网络媒体的特点和网络媒体的受众的不同,当电视媒体为网络媒体提供内容时,在内容的认识理念上应该发生变化,同时提供的内容必须满足网络媒体受众的需求。

首先,内容的认识理念发生变化。

直接将电视媒体的内容平移到网络媒体中,未必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网络媒体有自身的特点,对于互联网来说,最强的就是其互动性和伴随性的功能,用户可以在网络上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播放音乐,同时还参与节目的投票,还对信息进行检索。个人电脑用户对于游戏、论坛、互动社区等体现参与性特点的媒介的应用需求高涨。有统计显示,体育、真人秀等容易构成伴随式应用的节目在网络上点击率最高,电视媒体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内容传播,会在网络上形成爆发性的增长。网络媒体的一个特点是内容与服务不可分,因此将电视节目的内容移到网上的过程中,可以增加VOD点播等服务,同时电视媒体提供的内容要考虑和网络媒体对接。

其次,适应网络媒体受众的需求

网络媒体的受众主要是年轻受众,他们在媒介的消费时间上并没有减少,只是消费的媒介从传统媒体转向了新媒体。因此,网络媒体的内容表达方式也要针对年轻人的特点进行改造。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作为网络媒体内容供应商,关键是要做好原创内容。不论形式怎么变化,都要抓住原创内容。同时,要不断研究如何用适当的表达方式,来传播自己的原创内容,适应新的载体。电视媒体在把自己的节目放在网络上进行播放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内容有可看性,也就是说要提供对受众来说具有很高黏度性的内容。这样才能够抓住受众的注意力,保证节目传播取得很高的收视效果,实现信息的最大化传播。

(2)内容传播方式转变

内容传播方式转变则是由于传统的电视媒体的传播方式是线性传播,而网络媒体的传播却是非线性的,网状的传播方式。因此在将电视内容提供给网络媒体的过程中,电视媒体可以根据网络的特点,改变其编排方式,如按照主题编排的方式、将电视节日的内容进行整合,重新组合节目,形成精品。

传统媒体在增加媒介渠道呈现方面可以融合网络媒体以下特点,进行创新。

首先,利用网络媒体互动性强的特点,增强电视媒体的互动性,提高节日的反馈率。

由点到面的信息传递,只是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双向交流,才是大众传播的更高境界。因此,在节目中引入互动因素,已经成为电视媒体赢取受众注意力的不二法宝,成为电视荧屏的新亮点。在电视媒体追求与观众的互动过程中,电视媒体有自己的优势,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有天生的弱点。比如转瞬即逝、信息容量小、缺乏网络的超文本链接和隐蔽性特色等等。与电视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强大的整合能力,是一种跨媒体的传播模式。电视的强大主要体现在推送发布能力,而新媒体的强大则表现在互动参与性。因此,电视媒体可以借助网络手段,克服自身的局限,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互动,以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来实现更加有效的互动。

其次,利用网络媒体在传播七实时性的特点,增强电视节目的实时性。

实时更新是网络媒体的一大特点,电视节目要想像网络媒体那样实现节目的快速滚动更新,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电视媒体可以借鉴网络传播的这一特点,在新闻类节目中运用这一编排方式,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实现更新,以增强节目的实时性。中央电视台和一些地方电视台开始借鉴这一手法,通过增加整点新闻、直播节目等,以增强节目的实时性。

滚动编排则是根据网络媒体实时性的特点,衍生出的一种新的,可以在电视媒体中运用的一种编排方式,以满足受众随时收看的要求。这种编排方式尤其在资讯类服务类频道中可以运用,例如天气预备、新闻节目等。

第三,把互联网变成新的节目反应渠道,进行多层次的传播,使电视节目的信息价值达到最大化传播。

电视媒体拥有大量的节目资源,这些节目通常在电视媒体的一次播出过程中就被放进资料库,而失去了再次传播的机会。因此,电视媒体可以借助网络媒体这一新的媒介渠道,根据网络媒体的传播特性,重新编排节同内容,实现内容的二次甚至N次传播,不断扩大自己的受众群体,从而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第四,利用网络媒体传播的全球性,宣传电视媒体的节目内容及品牌形象。

网络新媒体的特点篇5

媒介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断探索和创新新闻传播的内容和方式,尽最大可能占据竞争的优势地位,特别是在对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的报道上,媒体的新闻传播形成媒介观察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信息传播内容和形式上也具有了一定的相似之处。

1.1形成对新闻事件的深度解析

媒体作为社会发展的观察者,在社会新闻事件传播中,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是媒体必须具备的职能。然而,媒体的新闻传播不能只停留在对新闻事实的报道上,还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新闻深度报道,形成新闻事件传播对受众的引导作用。以网络媒体的深度报道为例,在形成对受众的引导性上,网络媒体的网络意见领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网络传播平台的多样化和信息的自由性使得网络意见领袖的信息传播对受众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公知对网民的网络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传统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深度解析同样也对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价值产生积极作用,例如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传播,央视的《新闻1+1》以及一些地方台的新闻评论节目等,还有报纸的新闻专栏评论等,都对传统媒体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职能产生重要作用。

1.2新闻娱乐化现象普遍存在

在媒体的新闻传播方式探索上,对新闻传播方式的探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这其中新闻传播娱乐化方式为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所共有,为社会新闻事件传播的改革带来不小影响。新闻娱乐化方式改变以往对新闻传播内容和形式中的刻板印象,形成轻松活泼的态势,这样更有助于实现新闻传播内容满足受众需求的目标。例如今年的两会新闻报道为例,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对两会的新闻报道除了报道会议的议程内容外,对参加两会的代表的采访中,很多媒体对准一些热点话题人物,采访他们的提案,例如采访毛新宇、倪萍、张艺谋等等,另外针对一些代表的提案,网民在网络媒体上进行评论,这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网民是带着调侃的目的发表意见,媒体的新闻娱乐化传播形式形成了社会热点新闻事件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特色。

2网络媒体新闻传播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不同点

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在不同的媒介下,形成了对新闻信息传播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点,这是当前构成双方激烈媒介市场竞争的原因,在双方拥有共同传播形式基础上存在的不同传播特点,这才能构成网络新闻传播和传统新闻传播对受众的吸引力。

2.1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特点

2.1.1注重信息传播的独家性媒介市场竞争的直接表现之一体现在对媒体传播信息的独家性上,通过独家新闻的才能形成媒体对受众的吸引力。利用这个平台,网民可以随时自己身边的新闻信息,在新闻时效性上远超传统媒体,例如2011年发生的7.23动车事件,网友苗苗最先动车追尾事件,微博发出后引起网民的强烈关注,同时在对事件的处理和善后上,网民也是通过网络媒体关注事件的最近进展。这些在网络微博中最先重大社会新闻事件信息的形式,构成了网络媒体强大的独家新闻传播特征,也是网络媒体优于传统媒体获取独家新闻信息的直接表现。

2.1.2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延伸新闻话题在媒体传播理论中,受众的反馈理论对形成媒体的传播效果产生重要意义。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实现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并成为其区别于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最大特征。而在媒体的互动性之外,新闻传播信息话题的延伸性对形成网络新闻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产生了重要价值。2011年底,方舟子将打假矛头对准韩寒,对韩寒的部分作品持质疑态度,这在网络上掀起种种热议,韩方论战成为网民讨论的话题,网民利用微博、博客以及论坛等形式,各抒己见,由此也延伸出了对韩寒作品的挑错,以及韩寒一些列反击行为的讨论等。方舟子打假斗士的头衔不断收到网民的热议,总之事件的发展还有待得到进一步的证实,而网民在网络上的互动对事件的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

2.2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特点

2.2.1新闻直播形式满足受众需求在重大新闻信息的报道中,谁能在第一时间提供最快信息,展现真实场景,谁才能赢得受众的青睐。在受众对信息和新闻审美立体化、多元化、近乎苛刻化的今天,直播新闻仍然是报道重大新闻事件最有时效性、影响最广泛的传播方式。在国外,一些重大新闻事件成就了一些知名的媒体,例如半岛电视台,在对伊拉克战争以及关于围剿本拉登等新闻事件的传播上,半岛电视台传播的内容获得了全球受众的肯定。2011年3月日本发生9.0级地震,对日本的经济和民众人身财产安全等造成重大破坏,日本NHK电视台积极参与到新闻的直播中,海啸蔓延日本东部地区,日本民众在震后的自救等,都成为电视新闻直播的内容。

网络新媒体的特点篇6

2012年5月6日至11日,以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祝寿臣为团长的中国新闻代表团一行5人访问美国。代表团在美期间访问了《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彭博新闻社和美国之音等媒体的新闻网站,参观了雅虎、微软等网络公司,考察了美国新闻博物馆,同美国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以及有关机构进行了交流,深入了解了美国网络媒体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总体来看,美国网络媒体发展迅速,点击率不断上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社交类媒体异军突起,以脸谱和推特为主导的社交媒体引领了信息传播的新风向。而传统新闻媒体则通过与网络媒体及其他新兴媒体开展合作,力图挽回颓势。美国新闻媒体行业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革,网络媒体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一、美国网络媒体发展特点和趋势

1、融合速度逐渐加快。作为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媒体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新闻传播形式,而是与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及其它新兴媒体加速融合,向“全媒体”方向发展。如雅虎公司已经开始与脸谱、推特等社交媒体进行合作,利用其优势,找到受众的关注点,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多感兴趣的、有价值的信息。而谷歌公司也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传统媒体的新闻网站携手,利用主流媒体新闻内容的优势,通过自己的技术平台加以整合,为受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2、新闻与信息服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网络媒体注重与受众进行互动,除提供新闻之外,还提供快捷、有用的服务性信息,这与传统媒体有很大不同。比如美国彭博新闻社汇集了全球各地的分析机构和预测机构的数据,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为全球30多万用户提供终端信息服务。而这些终端信息既包含了宏观、微观经济数据分析,相关产业、行业数据分析,还包括有关公司、企业的数据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彭博新闻社的记者也可被称作信息搜集者。“用户生产内容”是网络媒体的一个重要特点,受众的需求决定了网络媒体的报道内容。

3、传播技术不断创新。无论哪一家网络媒体,无论其推出了什么样的产品与服务,归根结底是技术创新在推动着网络媒体向前发展。谷歌和雅虎的搜索引擎曾带来网络传播的大变革,用户通过搜索引擎可以轻松链接到各大新闻网站;同样,近年来兴起的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站可以说引起了网络传播领域的海啸,美国超过90%的报纸允许读者在脸谱和Digg等社交网站上分享内容,这与传统报纸被传阅的方式不可同日而语。互联网已进入到Web 3.0时代,网络传播技术的创新决定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方向。

4、对传统媒体仍有依赖。美国的网络媒体十分注重如何更好地传播新闻内容,而在新闻内容的提供方面,传统媒体仍占优势。虽然美国绝大多数报纸的发行量在不断下降,但是报业帝国的地位依然稳固。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重要议题的话语主导权仍牢牢地控制在报纸手中,报纸仍然是美国社会生活中的第一媒体,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一些地方社区,传统媒体通过提供详尽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闻信息赢得了大部分受众。美国学界、报界的普遍看法是,在今后20年内主流报纸对网络媒体仍有较大的影响。

二、对我们的启示

1、重视网络媒体的巨大影响。据统计,美国国内最受欢迎的新闻网站包括雅虎新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美国在线、福克斯新闻、纽约时报网站等,这些新闻网站对受众有很大影响力。而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站也以开放的传播方式和广泛的传播范围也深刻影响着广大受众。从网络媒体发展趋势看,我们应高度重视网络媒体发展,积极予以引导。

网络新媒体的特点篇7

一、建设有广电特色的网络新媒体平台

新媒体通常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等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脑、电视、手机、PDA、等为终端的新媒体机构。在过去的一年里,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新媒体显得异常活跃IPTV、web2.0、P2P、手机电视、楼宇电视、电子杂志等等粉墨登场,新媒体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在一番热闹之后,新生的新媒体冷静下来,开始重新思考认识新媒体的发展之路。

在市场逐渐接受新媒体的同时,也对新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广电领域来说,新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报社等平面媒体纷纷打造网络新媒体平台,向视频互联网宣传阵地转移,有的甚至已经建立了专门的视频采编播部门;电信等宽带运营商也不满足于仅仅提供网络带宽服务,也在向媒体信息服务提供商和宽频内容提供商转型。这些竞争环境给广电网站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压力。广电系统网站必须以前瞻行的战略眼光和敏锐的市场思维,改造传统媒体网站、整合广电集团资源,结合当地地方政府、ISP、旅游部门等社会资源,构建支持多业务运营的可盈利网络新媒体平台。

二、整合广电特色优势,建设网络新媒体平台

广电机构包括电台、电视台、有线网络公司、广电报业、影视集团等下属单位,具有资源丰富、影响力强、业务范围广、覆盖面积大等特点。相应的需要大型的运营系统,能够提供强大的业务系统来支持其复杂的业务。作为广电传统媒体品牌的延伸、以自由节目内容为基础,整合当地社会资源,与当地ISP合作进行,建设地方综合试听网络媒体门户网站、建立网络新媒体平台,实现更多的增值服务和互动业务提高盈利。

电台网站利用自身已有的采编经验和先进的流媒体技术平台,可以积极的投入建设网络互动电台,电台DJ变身网络电台的NJ,网络电台自办节目,新鲜多样的视频、音频播客,以及在线实时互动访谈节目,可以弥补传统实体电台媒体“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不足。

嘉宾访谈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以互动为核心的活动。传统媒体在互动上有些不足,但却是新媒体的最基本功能,通过新媒体技术提供的嘉宾访谈,即可以成为吸引用户的精品服务,也可以作为传统媒体互动的有力补充。音视频互动是完全建立在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上的,最大的特点是让关注同一内容的用户间进行无缝的交流。这正是传统媒体和宽频新媒体各自特点的结合,灵活运用好新媒体的各种互动服务,并与海量的内容相配套,将会为广电新媒体运营聚集更多的动力。

三、构建新媒体网络平台的一些设想

电台、电视台、广电网络公司等具有不同的特点,建设宽带网络新媒体业务平台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电台强调网络互动、强化网络视频应用、推广特色网络增值业务(网络书场、网络点歌、视频访谈等);电视台则主要侧重是电视业务宣传,与传统广告相结合推出广告套餐,推动广告业务全方位发展,实现网络和实体节目的在线互动;广电网络公司凭借宽带网络用户接入,扩大广电网络用户增值服务收入、捆绑广电网络增值服务(如vod、网络教育等节目);广电报业则可以使用网络平台大伸拳脚,稿件、音频、手机报、视频综合应用立体出击赢得更多的网络用户。

1.广电网络新媒体平台应有的主要功能

广电宽频网站门户建设,门户网站是网络新媒体面向互联网络的活动舞台,因此,需要一个强大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来管理门户网站。一方面,需要支持网站建设的全部功能,包括网站的内容的审编播流程、网站改版等,系统需要简单易用;另一方面,需要流媒体业务能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方便网络新媒体业务运作。系统包括信息采集、佳通、制作等完整的网站信息制作过程,用户通过系统后台web应用界面,就可以灵活制作模板,完成稿件选用、编辑、传送、收发等一系列网站信息与维护工作。

宽频门户流媒体业务平台,由多媒体内容、视频直播录播、虚拟直播、视频点播、轮播、用户管理、认证计费、节目数字版权保护、负载均衡、内容分发等多个子系统组成,在实现流媒体节目的采编、、音视频直播点播、后台管理,认证计费的基础上,通过用户访问收费节目和丰富的广告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增值服务,通过流加密技术进行数字媒体的版权保护。

宽频互动平台。目前大部分广电机构都已经非常关注于互联网新媒体形式,并在致力于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渗透;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跨媒体整合互动,也被多数广电机构所看好。传统媒体信息从新媒体通道中推介给网络用户,而网络用户通过网络的交互性,参与到新媒体当中,这些信息通过导播、主持人等网络终端反馈回传统媒体,参与到传统媒体当中,这些参与同步经由传统媒体、新媒体,传递到传统媒体用户和新媒体用户面前。这样的互动更好的实现了媒体融合,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从而使媒体资源得到最大化的价值体现。

2.广电网络新媒体平台应有的特点

除点播、直播等基本流媒体应用外,还包括视音频互动,播客等全业务系统,全面吸收web2.0的理念,同时通过开放的系统平台,吸纳各种不断涌现的新的业务模式。

跨网络分布,由于目前国内宽带市场被几大运营商瓜分,而运营商之间的接口相对较小,宽带用户访问其他运营商的网络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应具备强大的内容分发功能,广电媒体可以被镜像、分发到不同的网络中,方便不同服务商接入的用户。

跨地域,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区域的用户,的内容、营销的策略都可能不同。广电系统网络平台有能力将业务推广到全国乃至全球,因此,需要新媒体平台有跨地域的差异化支撑能力,将丰富各异的内容分发至不同的地域。

网络新媒体的特点篇8

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之后,网络新闻作为第四媒体迅速崛起。网络新闻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由网络这一媒介的存在,网络新闻也具有传播速度快、存储内容大、检索方式简单、互动性好、具有多媒体的表现形式等特征。其中网络视频新闻的方便快捷、非线性传播的特性使得网络新闻受到广大网络用户的热烈欢迎。

中央电视台网站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新闻向网络领域迈出了历史的步伐。目前几乎所有的电视媒体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而且大型的网站也都建立起了视频新闻频道,加上现在的微博、微信都增添了视频播放功能,可以说视频新闻已经在互联网上全面绽放,展示出了巨大的魅力。

一、网络视频新闻的含义与特点

网络视频新闻的采集和编辑工作可以由网络用户来进行,通过视频的方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它的新闻碎片化形式的传播和大众点评的互动功能,是网络视频新闻与电视新闻最大的区别。它的传播特性表现如下:

1.全球范围传播性和非线性化传播手段。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网络媒介是报纸、广播和电视三种媒介表现方式的综合。它同时具有了报纸媒体的页面非线性浏览特点,又具有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线性信息流的特点。

2.交互式传播方式和实时的传播内容。在网络社会的传播中,人既是媒体信息的接受者,也是媒体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传播内容,随着网络带宽的增加,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信息更新速度大大加快。

3.传播受众的小众化与主动化。传统的媒体受到数量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媒体的接受者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因此聚集在某一传统媒体之下的媒体接受者的数量比较多。而网络媒体网站数目众多,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用户可以随意进行新闻的搜索。可以对新近的新闻进行阅读,也可以搜索出以往的旧新闻阅读。因此媒体接受者的选择范围非常广,形成一种媒体小众化传播的形式。同时,网名对新闻阅读的同时还可以进行评论,或者转发新闻视频,所以媒体接受者又称为新闻媒体主动传播者。

二、电视新闻与网络视频新闻的传播特性比较

传统电视媒介存在时间较长,在人们心中的权威性很高,受到各个年龄段和各个身份的人的普遍欢迎。这两种形式的新闻媒介都具有内容丰富、形态多样、传播及时的特点,是目前最为先进的两种信息传播工具。

1.较网络新闻而言,电视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更高。电视媒介存在的历史较长,并且新闻的采纳、编辑、播放都经过了严格的审查,可信度和权威性都非常高;而网络新闻是近期新型的一种新闻形式,过于注重娱乐文化,编辑、审稿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且网络新闻追求快速的速度,对于新闻真实性审查不严。并且网络用户都有一定的交互权,可以在网上发表一些自己的言论。这都导致了网络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降低。

2.民众对于电视新闻的认可度较高。据调查得知,六成以上的观众对于电视新闻形式比较认可,他们认为电视新闻比较符合自己的新闻获取习惯。所以到目前为止,电视新闻还是社会新闻的传播主流。

3.电视媒体的普及程度相对较高。因为因特网适于需要用户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于好多老年人,或者是偏远农村用户来说不是很适用。而电视媒体已经普及到了每一个家庭,覆盖了全国范围。所以从规模和受众人数来说,网络媒体与同级别的传统媒体无法抗衡。

三、网络视频时代电视新闻的改进策略

网络新闻的出现,给传统电视新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电视新闻可以参考一下几个策略,对自己的发展战略做出及时的调整,以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1.充分发挥专业编辑记者的作用,保持电视新闻媒体的高度权威性和专业性。网络视频新闻无序化、碎片化和守门人缺失的特点,这既是网络视频新闻的优点,同时也是它致命的弱点。电视新闻媒体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继续加强自己队伍的建设,通过专业采编队伍,经过专业化的处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体现出正确地舆论导向,以保持自己在受众心中的权威地位。

2.充分利用网络视频新闻的内容,挖掘出其中的价值进一步跟踪报道。网络视频新闻的内容具有用户生成的特点,这使得电视新闻记者能够不用亲身走入社会,就能听到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声音,所以说网络视频新闻就为电视新闻提供了大量的新闻线索。电视媒体记者可以进行精细筛选,深入跟踪报道。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精心采访,进行深入的挖掘,加强与观众之间的沟通,电视新闻的基础就是采访,因此,采访也是做好深度报道的一个必备条件。作为新闻记者,要亲自到现场进行观察与核实,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让整个新闻报道具有深度和思想。在新闻报道选题上,应该从老百姓的视角着手,多报道百姓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积极配合党与政府的工作重点,避免硬性材料的介绍,寻找出百姓的思维模式,另辟蹊径,让报道达到真实可信的效果。

3.创新报道形式,尝试杂志化新闻风格。电视传统媒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该积极吸取网络视频新闻的优点,进行形式、和风格的改进。可以邀请专家或者评论员对新闻事件进行讨论点评,让观众更深层次的了解新闻的内容。此外,要使宣传报道有一定的深度,就必须提高宣传艺术水平。而宣传艺术绝不是单纯指新闻写作的水平和拍摄技巧,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可视性问题。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新闻宣传艺术是指通过新闻手段,对各种复杂矛盾的把握、驾驭和调节,使新闻宣传更加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面对比过去更为复杂的情况,如果仍然单一地采用简单化的、说教式的宣传方式,把电视观众放在受教育的地位,显然是不能收到好的效果的。

四、结语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于传媒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促使电视新闻报道方式发生了转变,为了积极迎合网络时代的要求。新闻记者需要加强自身的综合实力,改变传统新闻报道方式,从受众的角度思考问题,进一步提升报道的广度与深度。

参考文献:

[1]冉荣,卢存. 媒介融合视野下广西高校复合型新闻人才培养探究[J].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03).

[2]赵云,王馨苒,张铎. 媒介融合背景下体育新闻传播特征与发展趋势[J]. 新闻研究导刊. 2016(14) .

网络新媒体的特点篇9

本部分将通过对网络传播特点的分析、以及网络编辑与传统媒体编辑工作的对比研究,探索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开放式规律。以下各部分的论述都将建立于这一基本规律之上。

一 、 网络传播特点分析

关于网络传播的特点,目前存在多种解说。

例如:有将网络媒体特点归结为:1)超越时空限制;2)海量信息;3)多媒体;4)交互性;5)小众化(实质上强调的是个性化服务);[1]有将网络传播特点归结为:1)传播主体多元化;2)传播方式多媒体;3)传播关系的交互性;4)信息接收的个人化和主动化;5)信息传播的快捷性;6)传播内容的广泛性;7)传播环境的全球化;[2] 还有将网络传播特点归结为:1)交互性;2)海量性;3)即时性;4)超文本信息检索方式;5)媒体个人化;[3]

将散见于各报章、论著中的表述归结起来,尽管各方表述在选取词汇与着重要素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在网络传播的基本特点方面,大家还是有一定的共识。简言之,就是普遍承认网络传播在如下方面拥有与传统媒体完全不同的特点:交互性、海量性、多媒体、即时性、个人化、超文本等。

1)交互性:传统媒体将信息单向传递给受众,网络传播则提供一种双向传输的信息渠道。用“逻辑拓朴结构”(它是描述不同网络系统中信息传输逻辑过程的方法)分析,传统媒体的逻辑拓朴结构是星型结构,即中心制作,四面传输。其特点是1)中心节点:报社、电台、电视台是传播中的唯一信息来源;2)单向流动:信息由信息源向终端点“受者”流动;3)终端点彼此孤立,没有联系;4)中心节点批量复制同样信息,单向传诸终端点。这种结构使得传统媒体基本上只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什么样的信息,受众只能照单全收,形成了“我传你受”的传播定势。网络媒体基于完全不同的一个平等交流的信息平台。网络传播的逻辑拓朴结构是环形分布式的,其特点为:1)拓朴结构中无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都可向其他节点发送信息成为信息源;2)双向流动:任何节点都可以向发送信息的节点传回反馈信息;3)网络各节点之间不是孤立的,任意两点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信息交流;4)任意两点间的交流路径不只一条。采用这种逻辑拓朴结构的网络传播本身就具有双向交流的特点,这使得传受双方较之传统媒体而言,双向交流的发生更为经常也更为深入。[4]

2)海量性:因特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世界上任一时间任一地点发生的任一事件都有可能成为网络的信息被广泛传播。与传统媒体相比,由于它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它可以逃脱报纸版面、广播电视固定时段、节目容量等诸多限制。技术创造的电脑网络时空,几乎可以将全世界的新闻信息全部包揽;此外,由于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人人皆可成为信息源”-----使得网络信息得以最大限度的源源不断;其次,由于数据库的存在,得以纵向保存历史新闻信息,正是信息集纳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网络传播的海量特点。

3)多媒体:报纸通过纸质媒介利用文字和图片传递新闻,广播以声音发送信息,电视借助声画播放节目。网络媒体则兼容了文字、图表(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现信息、发送信息。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各种传播形式的“兼容并包”,丰富了新闻传播的手段。受众也有了众多的自由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有字无声、有声有像、图文并茂等多种形式,各种感官得以充分调动。

4)即时性:报纸使用纸质媒介传递信息,传递速度受制于交通手段和零售环节;广播电视采用无线电磁信号的形式,由于受到信号传输覆盖面的限制,传输范围之外的地方还需其他手段帮助来获得信号,增加环节会大大影响传播速度; 网络新闻传播的载体是光纤通讯线路,光纤传递数字信号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瞬间可达世界上任何地方,从而在技术环节上保证了网络新闻传播的即时特点。此外,传统媒介需要制作周期,有截稿时间的限制。而网络新闻传播则不受此限,新闻稿件可以随到随发,24小时不间断发稿,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所发生的一切。

5)个人化: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曾指出:大众传媒应该重新定义为“发送和接收个人化信息和娱乐的系统”。网络传播的个人化特征非常明显,技术带来的优势可以使得受众从容地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在各类数据库中“各取所需”;受众还可以自由的选择信息接收的时间、地点以及媒介的表现形式;与此同时,作为网络传播另一端的传者也可用一种“信息推送技术”,根据用户的需求为他推送信息的专门化服务。信息的传播在网络中显得个性张扬、特色鲜明。

6)超文本: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传播是建构在超文本、超链接之上的全新传播模式。超文本,与用字符串来表达,以线性形式进行组织的传统文本信息的处理方式有很大不同。它不是以字符,而是以结点(Node)为单位组织各种信息,一个结点是一个“信息块”,结点内的信息可以是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或其组合;它的信息在组织上采用网状结构,结点间通过关系链加以链接,从而构成表达特定内容的信息网络。它对信息的存储可以按照交叉联想的方式,从一处迅速跳到另一处,打破了原文本系统只能按顺序、线性存取的限制,可以方便灵活的检索。超文本赋予网络传播许多优势,比如说,形成网状的复杂信息结构,系统能按不同查询条件链接,从而使网络传播拥有强大的检索功能;此外,它有良好的编辑功能,可以进行多窗口编辑,使得网络编辑可以方便地容纳更多元素。

二、 开放式------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

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的新闻编辑工作而言,除了共同遵守的诸如宏观的“把关”、“发言”以及微观的“文稿(声像)通顺”、“节(栏)目整体感强”等编辑规律外,它们还有各自突出的、根本的特性,比如说,报纸编辑突出“版面和谐”,广播编辑强调“口语化、符合听觉规律”,电视编辑则非常重视“声画合一”。正是这些特性构成了不同媒介的不同编辑规律,那么网络新闻编辑的根本特点、基本规律是什么呢?

网络是一个平台,它本身可以容纳报纸、广播、电视的所有的传播功能,因此,可以说,在网络新闻编辑中,如果偏向文字(如网络报纸)则要重视“版面和谐”、偏向声音(如网络广播)则要重视“口语化、符合听觉规律”、偏向声像(如网上电视)则要重视“声画合一”。从这一角度讲,网络新闻编辑要遵循传统媒介编辑的所有规律。但是它有没有自己的规律呢?有没有自己区别与他者而独享的又是最基本的规律呢?

本文认为,除去一切表象的呈现,更深入研究网络新闻编辑,我们发现“开放式”是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是渗透到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各个环节中的一条主线,它是网络新闻编辑区别于他类媒体编辑工作的一个基本特点。

因特网实质上是一个时空开放的网络空间。正是这种“时间与空间上的最大限度开放”赋予网络传播以“交互性、海量性、即时性、多媒体、个人化、超文本”等众多特征。通过对网络的这些传播特征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开放式”是它们共有的也是最基本的特性。所以,笔者以为,如同报纸的“版面和谐”、广播的“口语化、符合听觉规律”、电视的“声画合一”等为上述媒体的基本编辑规律一样,“开放式”规律是网络媒体的基本规律。

这里指出的“开放式”包含三个层面:时间层面的开放、空间层面的开放、技术层面的开放。下面我们依次对网络传播的“交互性、海量性、即时性、多媒体、个人化、超文本”6大特征进行分析:以此论证“开放式”规律是网络媒体的基本规律这一命题。

1)交互性:交互性包含“一人对一人、一人对多人、多人对一人、多人对多人”的传播方式。交互的形成正是时间层面、空间层面上的开放性带来的。时空开放,从而可以实现“此时与彼时、此地与彼地、此人与彼人”的共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传播,时空的开放赋予传播更多的深度与广度。

2)海量性:海量性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其一、网络传播实现了地域上的全球覆盖(这是空间上的开放性导致的);其二、网络传播实现了信息的海量存储(这是时间上与空间上的开放性导致的-----网络传播可以横向容纳世界各地的所有信息,巨大的数据库可以纵向容纳历史信息);其三、网络传播中信息存储的质的多样性(网络传播中的信息可以以“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存储,这是技术开放性带来的结果)

3)即时性:得益于技术带来的优势,因特网可以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因素的限制,实现信息的“瞬间”传输,传播速度快、时效强。时间上的开放性是新闻即时传播的前提与保证;此外,每一个网民都是一个新闻线索提供者,也是新闻发布者。“地球上没有一家报社、广播公司或电视机构有实力把他们布置到世界上所有的地区,去应付突发事件” [5], 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传播即时性的前提正是在于“空间上的开放性”。

4)多媒体:网络传播实现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手段组合的多媒体传播,这正是技术开放性带来的直接成果。技术的开放增强了网络本身的容纳力,技术的开放延伸并调动了人类的各个感觉系统。

5)个人化:个人化特点意味着受众“可以自由地选时收看”(时间上的开放性)、“可以自由地选择世界各地、古往今来的内容”(时空上的开放性)、“可以自由地选择接收模式(有声有像或有声无像或图文并茂----不同媒介功能的任意组合)”(技术上的开放性)。正是时间、空间、技术上的开放性使得“个人报纸”、“我的新闻”等个人化的传播得以实现。

6)超文本(超链接):超文本(超链接)本身就是技术层面上的一种开放模式。超文本的文本构成模式与超链接的传播结构使得信息检索得以时间、空间全方位开放,从而轻松实现了“此时或彼时”、“此地或彼地”、“共时或异时”、“同步或异步”的查询功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网络传播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开放式”,正是“开放式”这一特征,使得网络传媒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特征、不同分布的各类受众的多样、动态、个性化的需求。这决定着,网络新闻编辑也要遵循开放式这一基本规律,网络新闻编辑工作中所涉及的“编辑思想、编辑策划、编辑实务”等都应是基于“开放式”这一规律之上的。

[1] 参见:张海鹰、腾谦编著《网络传播概论》第77页----第80页,复旦大学出版社

[2] 参见:雷跃捷、辛欣主编《网络新闻传播概论》第54页---第70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网络新媒体的特点篇10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高速发展,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传播越来越以一种强势媒体的姿态被人们所接受。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媒体能够实现新闻的同步直播,这其实可以看做网络新闻的新形式“文字直播”,即在事件发生的同时,进行现场报道,以文字为载体实现同步直播。另外,网络媒体在追求新闻的“及时”、“实时”的同时,对网络新闻的“全时”化观念有了新的概念界定,即网络新闻在保障新闻报道时效性的基础上,还要做一个“全天候”的媒体。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新闻相比较传统媒体新闻有着更大的竞争优势。随着信息的多渠道传播和受众对信息的主动索取能力的提高,人们对网络新闻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促使网络新闻逐渐走向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多层次、全方位的网络专题新闻报道出现

早期的网络新闻仅是简单的消息似的报道,然而随着网络媒体地位的不断提升,人们更多地开始从网络媒体寻求信息,网络新闻逐渐出现报道的层次性和全方位,不只包括标题、内容提要、新闻正文,对整个新闻事件的背景链接更具多元化,对某一新闻事件力求提供多方信息,出现了类似于深度报道的方式,逐渐形成了新闻专题。

网络新闻专题是网络新闻多元化的一个重要表征,它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网络媒体的优势使事件的相关资料、言论、背景的集纳更容易。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网络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开通新闻专题,随时追踪事件进展,具有显著的实时性。专题新闻将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有关信息融合,将分散的信息进行了有机的整合,这样,既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新闻事件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信息要求,又可以克服受众在网络媒体中的信息超载感和时空迷失感。同时,新闻专题的相关信息可以根据需要长时间存在于页面中,新闻报道得以长久延续,能够最大范围地吸引受众的注意,使信息的传播更为广泛。相对传统媒体的新闻,网络新闻专题时效性和延时性的特点,使网络新闻的多元化趋势越发明显。

网络媒体的新闻最初只是简单的复制,从时效性入手吸引受众注意,然而在信息过剩的时代,这种简单复制的新闻处理方式出现了很多弊端。由于在复制过程中对信息的真实性缺乏考证,加之一些网络媒体只是单纯地强调商业利润,而不重视新闻的其他特性,复制带来的结果不仅是网络新闻的雷同化和单薄化,往往使假新闻和不良信息充斥网站。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网络新闻的公信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受众的权利。

虽然网络媒体讲究新闻的时效性,但网络新闻编辑不能做单纯的“搬运工”、“粘贴匠”,也应注意对新闻事实的核实和对新闻进行编改,以消除谬误,方便读者阅读。为了提高网络新闻的质量和可读性,在复制的基础上,一些门户网站率先进入了“加工”组织新闻的行列。组织新闻包括对新闻真实性、权威性的验证,对于新闻报道中的常规认识和事实性进行解读。这样就保证了新闻的质量,对“复制”新闻中可能出现的新闻失实状况也进行了弥补。同时,通过对原新闻素材的加工提炼,使新闻事实更趋合理、精练,传播方式也更适合网络媒体。相对门户网站而言,经常可以看到,在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方式上,不同的媒体在对原素材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强调点,最主要的方式即是对新闻标题的加工上。通过别出新意的新闻标题加工,从不同的角度挖掘新价值,制造出吸引眼球的爆点。另外在新闻结构上,多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按照新闻内容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将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前面,这样就容易吸引读者的兴趣。

网络新闻随着时代的发展日趋符合受众的信息需求,这主要得益于网络新闻编辑的方式出现的转变,从最初的复制新闻到更好地组织新闻,使得现有的新闻资源得到了最大范围的整合,在争取独创性、创新性的同时,使得网络媒体的个性特征更易被受众所接受。组织新闻的关键在于挖掘潜在信息的内在联系,并就相关新闻信息进行整合使其出现明确的新选题,最后再对选题进行内容构建,使得新闻报道出现整体性、连续性的特点。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传统媒体技术革新日益加快,大量的信息过剩,促使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就新闻信息的传播竞争越发激烈。新闻不只是时效性和真实性的竞争,更多的是新闻深度的竞争和对新闻挖掘方式的竞争。新闻媒体不只是简单地传播信息,更需要传导一种看新闻的思维方式。网络新闻的多元化发展离不开对新闻信息的个性解读,需要网络编辑就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进行深刻的剖析或用超链接的方式补充说明新闻背景,利用评论的方式解读新闻,评论员既可以是网络编辑记者,也可以是专家教授等人员。

另外,网络编辑需要注意搜集网友评论,很多事件一开始并不具有新闻特性,然而在新闻自发式、群言式的讨论时,他们提供的话题其实也给网络新闻人建立了一个风向标。网络编辑对风向标应作出理性的判断,对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进行论证,若话题的新闻价值得到凸显,可以采用专题的报道方式,邀请网友发表评论,实现新闻传受双方的双向沟通,使网络新闻的多元化发展得以实现。

网络新闻逐渐趋向特色言论和深度报道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提出过媒介即讯息的著名论断,此外,他还提出了另一个重要论断媒介即按摩,享受媒介就如同享受按摩。”①网络媒体带给受众的改变是巨大的,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单向性的方式,受众多处于被动地位,而网络媒体则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将传受双方拉入了一个平台,赋予了其平等地位,这样的结果则使受众对于网络媒体信息进行了主动获取方式,促使网络媒体必须依据受众的需要进行网络新闻传播。以受众为根本,直接导致网络新闻多元化趋势的加强。

网络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了适合本身传播特性的网络新闻形式,即特色言论和深度报道的出现,能够提供原创性言论的门户网站会获得用户更多的青睐。这也凸显了网络媒体在新闻信息传播方式上的个性魅力,使得网络新闻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网络媒体推出自己有影响力的原创评论和深度报道。“如人民网的《人民视点》和《人民时评》,新华网的《焦点网谈》以及东方网的《今日眉批》等一系列原创评论栏目”,②这些栏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以简便快捷、尖锐泼辣、形式多样为特征的时评,正日益成为新闻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吸引眼球、树立品牌的重要手段。

时评是当下网络媒体炙手可热的一个言论品种。它以深刻的思想评说及百姓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疑点之事为评论重点。对任何形式的新闻媒体来说,新闻报道都是基础和主体,而新闻评论则是旗帜和灵魂。前者用事实说话,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现实生活,以一种无形的意见引导舆论;后者通过对具体事实的具体分析,析事明理,直接发表意见、阐明观点。时评的出现,是媒体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一个表现。媒体对某一新闻事件的快速评论,有助于奠定媒体的社会地位,进一步增强其影响力。对网络媒体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网络媒体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根据互联网的传播特点和网站自身定位,打造富有特色的品牌栏目必将成为网络媒体在竞争中制胜的关键。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媒体较传统媒体在传播的时效性上有较大的优势,然而也必须认识到,网络新闻在“复制”传统媒体新闻时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作为网络媒体应该认识到受众对多元化信息需求和网络阅读方式的变化,寻求适合网络媒体传播的新闻形式,使得网络新闻的多元化发展成为可能。目前而言,相关门户网站的新闻专题和深度报道、特色评论等具有网络新闻特性,为多元化的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手段。

注 释:

①唐圣平:《媒介与人:数字化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媒介》,《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3),第45页。

②张松:《从受众多元需求的角度探索网络新闻写作》,《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11),第376页。

参考文献:

1.雷跃捷、辛欣主编:《网络新闻传播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2.周家群、张惠编著:《网络新闻与传播教程》,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罗兰・德・沃尔克[美]:《网络新闻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网络新媒体的特点篇11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加速了媒体的发展与创新,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产生,代表性新媒体如微信、微博等。目前新媒体发展速度迅猛,正在不断改变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对电视等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新媒体利用新兴的网络化思维,令人们可以通过新媒体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深受广大人民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新媒体代替电视媒体获取信息。为了应对新媒体的到来对电视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应该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与新媒体技术进行融合,并且推出创新型业务,从而优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资源配置和信息传输。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我国新媒体技术虽然起步较世界其他国家晚,但是发展迅速,对传统的电视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为了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探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特点与发展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键性区别在于新媒体通常以互联网、多媒体等高科技作为依托,从而实现媒体所具有的信息传播与交流的功能。与此同时,随着当前社会中信息碎片化的趋势加强,智能手机和电脑等设备的使用率逐年攀升,每个人都可以利用手机、个人电脑等工具实现彼此之间的信息传播和信息接收,因此社会中每个团体甚至每个人实际上都是一种新媒体的组成部门。由于新媒体的技术依托,其传播方式以及时间选择更为自由,同时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更高的互动性,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多方面多方式的信息传播与接收。

与此同时,新媒体中进行信息接收的个人在选择上具有更高的自主性,如电视等传统媒体按照固定的时间播放相关的节目,观众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利用电视机进行观看,而利用新媒体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何时何地观看何种类型的自由,不必熬夜或起早观看自己喜爱的节目,这种特点便捷了受众对于时间的选择和调控,又促进新媒体的继续发展,形成新媒体发展的良性循环,而传统媒体进入了迟滞发展的误区,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改革与创新。

(二)传统媒体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各个方面的挑战,对传统媒体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这些冲击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促进了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电视媒体技术的传播与发展提出了挑战,电视媒体一方面受到地域的限制,即使在我国不同省份的电视机通过机顶盒都不能完全接受到电视信号,其他国家的电视节目更难以观看,但是新媒体可以利用互联网观看世界各地的视频、网络剧等节目,其覆盖率明显高于电视节目,新媒体的内容中信息具有时效性强的特点,观众在可以便利掌握最新信息的同时灵活调控观看节目的时间;第二,新媒体凭借互联网、卫星传播等技术方便了受众进行信息传播与交流的方式,与传统媒体的被动接受信息不同,新媒体中受众可以不断接收信息、发送信息以及传播信息,具有更强的主动性,特别是目前一些视频网站上“弹幕”的出现令观众可以实时发送自己的感想,并与其他人进行信息共享,促进了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与传播;第三,传统媒体多利用视频和声音的视听感官传送信息,新媒体不仅利用视频和声音,还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文字、图像等传播信息,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如一些新媒体利用动画、漫画等元素制作游戏,更加增强了受众的参与度;第四,新媒体的产生必将影响电视观众的市场份额,由于新媒体的独特性,其受众必将越来越多,造成电视观众的流失,对传统媒体造成了新的挑战。

虽然新媒体的发展对电视媒体提出了新的挑战,但也应该看到信息时代中的机遇,传统媒体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将传统媒体信息资源的可靠性高和完整性高的特点与新媒体实时性强和自由度高的特点相结合,不断研发新的媒体产品,如在电视媒体的平台中加入互联网等信息时代的产物,将视听感官与观众的实时性感受充分融合在一起,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资源配置,形成优势互补,进一步进行传统媒体的改革创新,促进我国媒体事业的发展,走向新媒体时代。

二、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模式

电视媒体为了改革图存,其中重要的变革途径是与基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新媒体进行融合,以便形成取长补短的融合模式。电视媒体在把握信息时代特点的基础上顺应历史潮流,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电视媒体中,才能谋求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电视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的模式主要有两种,分别为手机电视和网络电视。

(一)手机电视

手机电视是电视媒体通过推出手机APP等形式将电视节目以视频的形式上传到手机APP中,利用手机作为媒介传输电视节目。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手机APP便捷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手机购物、手机订餐等业务不断发展,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自己的各类生活问题。智能手机具有便携的特点,在零碎时间中人们往往会利用手机APP消遣时间,手机电视则将手机的操作系统与电视节目的视频充分结合在一起,将本电视台中播放的节目同步到手机APP中,如果在特定时间观众没有观看电视节目,可以利用其余时间观看视频,便捷了人们观看电视的方式,同时还可以设置评论区和弹幕以供观众进行信息交流与传播。手机电视将智能手机的便携性、电视媒体中各类节目的真实性与新媒体的双向传播性充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电视与新媒体充分结合的良好模式。

(二)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立足于电视媒体的电视节目形态,并将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融合在电视节目中,通过建设电视台的网页、个人电脑软件实现电视媒体的改革与发展中,将电视中的信息通过网络的途径进行传播,充分将网络的实时性与电视节目的真实性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电视节目向网络视频的转换,人们可以按自己的时间合理观看视频。

目前,我国网络电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即最先构建网络电视的央视网、凤凰网后,地方电视台也不断推进网络电视的构建,逐渐实现网络电视不断推广、完善的过程。目前,我国网络电视的构建从信息技术和规模上看离世界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距离,特别是我国电视台存在覆盖率低、内容局限性强、互动性差等缺点,针对上述缺点,采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的网络电视应向高覆盖率、内容丰富、互动性强且具有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发展,实现“海量信息+双向传输+高度专业”三位一体的建设目标。因此在构建网络电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于电视节目信息量的要求,抵制电视节目存在内容空洞、剧情冗长等问题;构建双向信息传播要注意网络电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要注意电视节目的专业化以及网络构建的专业化,逐步构建以电视节目的视听信息为主,辅以信息双向交流的网络电视的高度专业化、高覆盖率、高稳定性的网络电视平台。

经过手机电视与网络电视的构建,电视媒体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增加观众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增强了电视媒体的竞争力。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固地自封、不求发展的电视频道必将被历史所淘汰,为了应对新媒体的挑战与机遇,传统媒体必须进行改善,将新媒体技术与电视充分融合起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谋求自身的持续发展。

三、促进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的措施

为了进一步促进电视与新媒体的进一步融合,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电视与新媒体之间的优势互补,形成电视媒体的可持续发展趋势。本文将从健全网络电视产业链以及促进网络电视创新机制两方面进行探讨,对于网络电视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健全网络电视产业链

电视行业的产业链中,电视节目是关键内容,以卫星技术与机顶盒技术为依托,电视机为传播信息的媒介;而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的产业链中,关键内容则为数据库中的视频节目以及周边的信息,其数据量具有较大的提升,技术依托为互联网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传播信息的媒介变为手机或个人电脑。在上述产业链中,电视节目多以免费但加入广告的形式出现,同时也有一些付费但没有植入广告的形式获取收益;网络电视的收益实际上与电视节目相似,通过在各类网络视频中加入广告或直接卖出视频换取收益,在收益上具有一致性,为网络电视的构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健全网络电视产业链有助于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在建设过程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构建网络化产业链,即网络电视的产出与运营均在网络中进行,特别是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使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视频的采集与存储利用网络实现,而网络电视平台起到播出或是接收节目的媒介作用,在网络电视的管理中均采用网络化的规范形式;第二,产业链中的生产方式应具有度特定,电视媒体可能同时播放一个节目或是在不同时间段播出相同的节目,由于网络电视的便捷性,在构建中应该将相同信息、相同内容进行提炼;第三,信息的多向交互,电视媒体主要是将电视节目传输给观众,尚未建设良好的观众反馈过程,网络电视中应该建设双向以及多向的信息传播方式,使网络平台的管理者了解观众的想法和兴趣,观众可以同时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第四,生产领域多元化建设,电视节目主要依托节目的内容进行生产,而网络电视通常涉及到多领域,比如将网络畅销小说、网络游戏、动画漫画改编成电视剧或将娱乐节目、电视剧改编成游戏等等,实现跨领域的融合;第五,建设数据库资源,由于电视节目与网络视频仍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构建数据库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信息的交流传播,实现网络电视的个性定制、海量信息、高度专业和高度智能的网络电视平台,实现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建设网络电视创新体制

传统的电视体制中节目的内容较为单一、盈利模式单调、生产与经营方式落后,已经远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为了实现电视与新媒体的不断融合,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电视行业的发展,电视台必须对网络电视实行创新体制。

网络电视创新体制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创新网络电视的经营体制,网络电视的建设需要在生产、输出和接收等方面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统一管理,因此网络电视的经营体制必须进行创新,如进行特定节目付费业务、VIP除广告业务、构建游戏平台或自制网络剧等等,颠覆电视媒体仅依靠广告进行盈利的模式;第二,创新网络电视的传输体制,网络电视与传统媒体的首要差异在于传输的媒介依靠网络,良好的网络传输体制能够将受众的体验好感度上升,有利于网络电视的推广与传播,构建稳定、安全多向信息传输必将是网络传输发展的趋势;第三,创新网络电视中投融资体制,进行网络电视的建设中必须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以便建设大容量的数据库资源,目前我国电视台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利用网络化的投融资体制可以解决网络建设中的资金问题,打造完善的网络电视平台;第四,创新网络电视的管理体制,目前电视台广泛采用的管理体制电视产业现行管理体制是宣传、生产以及管理一体化建设,但是随着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管理体制已经远不能满足网络电视平台进行管理的需要,网络电视的管理更应该注重对于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各项职能的分工,特别是网络电视对于各类文化组织的管理需要不断进行改进,促进网络电视的规范性,在建设网络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市场中竞争形式、观众需求和产业链的发展,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与高级的管理模式,改善传统的电视媒体在传播方式、内容、管理体制以及盈利模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促进网络电视平台的全方面发展。

四、结语

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是媒体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市场经济的大势所趋。电视台为了谋求自身发展,可以通过手机电视APP以及网络电视的构建实现电视媒体的直观性与新媒体的便捷性的充分结合,手机电视与网络电视的发展以“海量信息+双向传输+高度专业”三位一体为建设目标,逐步构建以电视节目的视听信息为主,辅以信息双向交流的网络电视的高度专业化、高覆盖率、高稳定性的网络电视平台。通过优化网络电视的产业链和建设网络电视创新体制实现网络电视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我国媒体行业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赵臻.电视与新媒体的互动融合[J].新闻传播,2015,(14).

网络新媒体的特点篇12

一、网络媒体的兴起与特点

网络传媒是一种依赖高新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传媒,它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发布信息和进行信息服务。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连通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网际网。据新华社博鳌2009年4月18日电,工艺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18日说,2009年一季度,中国互联网民新增1620万人,互联网网民总数已达到3.16亿人。其次,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是网络传媒发展的支持。互联网本身的特点使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它集交流功能、传播功能、商务功能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人们可以通过它进行网络聊天交友、收发电子邮件等交流活动,也可以进行网上交易、拍卖、股票交易等商务功能,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一些活动对空间与时间的限制。由于使用人群众多,网络本身传播信息的作用就更易发挥。第三,中国网络传媒发展的必然与趋势。在世界网络传媒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传媒也必须紧跟世界的步伐。中国新闻传播媒体的网络化进程,虽然可以追溯到1993年12月6目的《杭州日报》电子版,但真正拉开序幕的是1995年中国公用计算机因特网的开通。1995年1月12日《神州学人》杂志开中国出版刊物上网之先河。1996年是中国互联网商业化快速发展的一年,也是中国网络媒体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的一年。到2000年,已是各种网络传媒形态充分发展:报纸电子网络版、网络新闻媒体、门户网站都在蓬勃发展。网络媒体在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因此加快中国网络传播业的发展,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网络媒体被称为“第四媒体”,成为正式提出了的新媒体概念。网络媒体作为新型媒体自然有其独特的方面:从传播角度分析,网络媒体的出现拓宽了传播的广度与深度。打破了传统媒体对时间空间的许多限制,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网络媒体可以将信息24小时不间断地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是信息时效性的重大进步。从受众与传播者的身份来看,网络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与受众的统一。在利用网络媒体的时候,受众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与人进行沟通,甚至也可以发布“新闻”,受众就可以是网络信息的传播者。而对于任何网络信息受众都可以对其进行自由选择,包括选择信息内容和信息的接收形式以及接收时间和顺序。受众,在网络时代,受众拥有前所未有的自由。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利用网络受众也拥有了较大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受众热衷网络传媒的原因之一。我们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诉求,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是谁都可以畅所欲言的。而网络传媒就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表达自己的平台。尽管在许多场合下,例如知名的新闻类网站,对网络新闻仍然有编辑权,仍然有网络记者和网络编辑在充当“把关人”角色,但是,由于受众享有极大的选择权和主动权,新闻传播者的地位受到削弱,权力在向受众倾斜。所有这一切都将使社会控制趋向弱化。在这层意义上,网络传媒的确给受众带来了很多权利。

但是网络媒体中受众权利的放大也带来了许多弊端。由于网络可以以匿名、假名发布信息,并拥有网络的多渠道发布,许多动机不纯的组织发布虚假信息,使大众受到蒙蔽;网络的搜索功能使人们的隐私权受到了侵害,而错误的信息给许多当事人造成的巨大的伤害,却因网络的虚拟性无法给予补偿。例如,“人肉搜索”的不当使用致使当事人身心都受到伤害。还有一些网站片面的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刊载虚假错误新闻、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刊登违法广告等,严重危害了社会,也使网络媒体的公信度降低。据2003年9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新闻的网民信任度排名垫底。而网络用户的也呈现低龄化,受教育水平偏低的现状。据第十二次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9.1%,其次是25-30岁(比例为17.2%)和18岁以下(比例为17.1%),本科以下受教育程度的网民达到了71.9%。网络媒体作为中国媒体的发展最强劲的一股力量,应利用其优势,宣传优秀健康的信息文化,服务人民与社会。

二、网络媒体7三大传统媒体

19世纪的报刊、20世纪的广播、电视、21世纪的网络……当今社会各种媒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传播载体、主体与方式。网络媒体的出现不仅集合了传统的媒体的传播功能和优点,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大有“一统天下”之势。于是有人惊呼:传统媒体要被取代。可是就在耳边还一片喧嚣之时,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博弈之中寻求平衡、和谐。通过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探究整合的玄机。

首先,从传播的载体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报纸媒体传播主要以文字通过纸张为载体,广播媒体传播主要以声音通过电波为载体,电视媒体传播主要以声音、图像通过电视信号为载体,而网络媒体传播则将无声和有声的语言、图像、文字、声音、传真、通信进行集约化处理,以其多媒体的传播载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较为单一的格局。其次,从传播方式分析,传统媒体有其不可避免的限制,例如。报纸以空间为载体,便会苦于版面有限,不得不将许多内容舍弃;广播电视以时间为容器,要受到时段的限制,也要放弃许多精彩信息。于是,网络在时间与空间的优势就显示出来,网络的超大容量可以用“海量”来形容,其时间上的无限时,也是时间理想意义上的无终点延伸。网络用超链接的方式将精彩丰富的材料进行了传播。第三,在传播的主体与受众关系来看,传统媒体的传播主体是从事信息传播的专业人士,他们有着自己的新闻视角和信息灵敏度,为大众传播了许多精彩的讯息。传播者占据主导性地位,受传者相对被动,只是单项的接收者。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而在网络媒体中,传播主体不再仅仅是专业人士,更是受众本身;网络媒体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这种不平衡关系。网络传播实现了主体与受众的巧妙结合,也实现了单向的大众传播方式和双向的人际传播相融合的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在这种传播结构中,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生产、发布信息,所有网结生产、发布的信息都能够以非线性方式流入网络之中。从传播模式方面看,传统媒体的传播主要是一对多、点对面的传播,是播放型传播,是一种树立中心意识的传播;而网络媒体的传播,除了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外,还有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的传播模式,这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传播。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网络媒体具有许多优势,这种优势的存在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可是这并不代表它可以取代其他传统媒体。就像电视的诞生并没有让报纸销声匿迹一样,“第四媒体”网络的出现也不会取代传统媒体。这是由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受众的接受水平和条件所决定的。报纸的版面限制是它的劣势,但也正因如此,报纸上的讯息有极高的可阅读性和公信力;广播的纯粹声音的传播也给听众独特的接收方式;电视作为最常见的传播信息的形式,其公信度也是居第一位的。传统媒体几十年发展中的品牌形象以及精良新闻采编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不是随便可以超越的。网络虽然集合了传统媒体的优势,但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和一定虚拟状态,造成虚假信息肆虐,淫秽色情无节制等不好的现象,是网络媒体的很大弊端,也使其公信度垫底。在此网络传播信息的浩瀚无垠与有限高质之间的矛盾便凸显出来。从受众接受程度和条件来看,传统媒体的发展已经颇为成熟,受众群体也相当稳定,而且对于技术水平及接受条件要求也不高。可是对于网络媒体而言,受众是呈现低龄化的,也并不稳定。因此,网络媒体仍然处于发展阶段,有待良好的管理机制和法律规范,同时也需要大众的健康使用。

网络媒体的出现给报纸、广播、电视媒体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带来了冲击。但冲击的同时也引发了传统媒体的自我调节来适应迅速变化的传播业。网络媒体并没有取代传统媒体,它的出现只是增加了一个传媒家族中的新成员而已。可以预想到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多的新媒体会陆续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会出现“第五媒体”、“第六媒体”……毕竟像网络媒体这样的新型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补性远远地大于它们之间的取代性。例如:在电视选秀大浪潮的风行中,就利用了网络媒体、手机通讯等新型媒体的超强宣传攻势。网上投票、电台网站等利用网站进行宣传的方式着实让电视节目得到了空前的传播效果,而网络媒体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在我国,除了少数商业网站之外,一些主流媒体,电台、电视台也纷纷设立了自己的网站,传统媒体也开始出版网络版:例如《人民日报》网络版,不仅在新闻提供方面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知的权利”,而且开设了bbs论坛——“强国论坛”,让用户对国际国内重大事件有“表达的权利”。这实际上是为中国平民新闻话语体系的建立拉开了序幕。对于网络媒体本身,借助传统媒体的成熟运行机制加以健全和改进自身的不足和提高自身的公信度;对于传统媒体则借助网络的力量提升了自己影响力以及提高了受众的注意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