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体系建设合集12篇

时间:2023-09-18 17:04:13

智慧旅游体系建设

智慧旅游体系建设篇1

一、我国旅游业标准化现状

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标准化工作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施旅游标准化带动战略,旅游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标准化建设逐渐完善

我国已成立部级旅游标准化专业机构-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下设8个专家委员会,全面负责旅游业标准研究、编制等技术工作和相关组织工作。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也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了相应的旅游标准化研究机构,为有效推进我国旅游标准化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旅游标准体系初步建立

《旅游业标准体系表》的颁布,初步构筑了旅游业诸要素为基础的旅游标准体系框架,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建立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支持。截止到2015年底,已经颁布了40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其中,旅游业国家标准22项,旅游业相关国家标准4项,旅游业行业标准14项。为旅游标准覆盖旅游业各要素奠定了基础。此外,地方政府及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旅游标准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旅游企、事业单位自主或参与制定标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地方制定旅游标准的速度不断加快。

(三)旅游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

国家旅游局颁布实行《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逐步规范了旅游标准化工作。对旅游标准实行了年度立项计划申报制度,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年度立项计划工作实现了有效衔接。初步建立并形成了从旅游标准的立项、制定、颁布到贯切实施等系列旅游标准化工作推进模式。目前,旅游业已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为国家服务业标准体系的重点领域。

(四)旅游标准化作用日益显现

旅游标准化领域的拓展和旅游标准的实施,有效地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强化了旅游行业监管,提高了旅游产品质量,提升了旅游产业素质,保障了旅游消费者权益,增强了旅游竞争力,对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有力地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饭店星级概念的提出和推广,其优质服务的观念已在全社会形成,使旅游标准化工作对我国服务业标准化的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

(五)旅游标准化工作手段不断创新

以科学推进、注重实效为原则,旅游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方式不断取得新成效。在旅游标准化工作开展初期,主要采取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工作模式,将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相结合,有效推进了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但是,由于我国旅游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旅游标准体系不够健全,特别是关于智慧化、数字化旅游标准的缺失;旅游标准化理论研究相对滞后,部分标准质量水平有待提高;旅游标准化推行力度需要加强,运行机制有待创新;旅游标准化政策体制保障乏力,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等。

二、智慧旅游概念的提出及内涵

(一)“智慧旅游”概念的提出

“智慧旅游”的第一次提出,要追溯到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在全国率先创造性地提出“智慧旅游”概念,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2011年国家旅游局提出,用10年时间在我国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旅游”。2014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智慧旅游年”,围绕“2014中国智慧旅游年”主题,加快推动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智慧旅游服务。

(二)“智慧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智慧旅游,是指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旅游服务、营销和管理理念,充分配置和整合人、旅游物理资源、信息和资金等旅游产业资源,服务于公众、企业和政府,形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系统。从内涵来看主要包括五点:

第一,智慧旅游是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第二,智慧旅游必须创新旅游服务、营销和管理理念。第三,智慧旅游必须充分配置和整合人、旅游物理资源、信息和资金等旅游产业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和有效利用。第四,智慧旅游服务于公众、企业和政府部门。第五,智慧旅游是一种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系统,使旅游业良性、健康地发展。

三、智慧旅游发展的动力来源

第一,全球信息化浪潮促进了旅游产业的信息化进程。第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整合发展成为引导旅游消费、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的关键环节。第三,物联网/泛在网、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具备了促成智慧旅游建设的技术支撑。第四,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逐渐提升,促进了旅游者的信息手段应用能力增强,使智能化的变革具有广泛的用户基础。第五,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提供了智慧旅游的利用载体。第六,随着旅游者的增加和对旅游体验的深入需求,旅游者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四、智慧旅游相关标准体系分类

由于智慧旅游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而且缺乏规范的管理,智慧旅游的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智慧旅游项目开发无章可循,很多景区标榜为“智慧景区”,但游客亲身体验过后,感觉与预想中的或是宣传中的智慧旅游景区功能相去甚远。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智慧旅游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密切相关。面对智慧旅游发展的困惑,需要一个体系来判断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智慧旅游,判断旅游相关产品和服务是否达到了智慧旅游的标准。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智慧旅游综合标准体系,协助智慧旅游健康发展。结合智慧旅游在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智慧旅游标准体系分为移动终端、目的地网站、虚拟旅游、智慧旅行社、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游营销、云服务平台、应急指挥平台9大综合领域,如图1所示。

(作者单位为沈阳标准化研究院)

智慧旅游体系建设篇2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在政府主导下,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用智慧化的手段进行信息和资源的整合,实现对公共服务的运营和管理,从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的智慧体验。国家旅游局《关于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别指出要加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引导智慧旅游的创业发展。以智慧旅游为切入开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安徽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一)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统筹规划,技术资金支持有待加强

安徽省不断深化旅游改革,重视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出台了《安徽省旅游公共服务三年规划》、《安徽省智慧旅游建设顶层设计方案》、《安徽省智慧旅游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计划在2020年前实现“一核(安徽旅游大数据中心)集散,一台(安徽旅游综合服务平台)供给,一网(安徽旅游网)联通,一机(皖游通)在手”。通过一系列总纲性规划和具体计划,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层面的保障。但智慧平台建设需要借助云计算、北斗卫星定位、4G、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支持,资金投入力度需要加大。

(二)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功能开发有待完善

安徽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和移动综合服务平台(“皖游通”)对外开放,综合服务平台包括智慧政务、智慧服务和智慧营销三大块,内容有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查询、旅游大卖场、数字体验馆等业务系统。可实现对旅游景区、星级酒店、旅游线路、旅游商品、演艺项目等不同旅游信息数据的查询。但服务平台的信息传播方式创新性不够,旅游互动交流社区形式单一,游客对信息处理的能动性开发不足。

(三)依托大数据技术初步建成旅游产业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但平台互通互联性不够,行业监测力度不强

第一,平台对旅游企业、旅游市场、旅游项目和相关服务点信息进行标准化分类与采集,已经初步实现全省旅游经济运行总体情况、旅游客源市场情况、旅游项目建设情况、全部5A、部分4A景区的视频监控等信息数据的接入。但平台采集的数据更多集中在旅游行业企业内部,与相关单位如气象、环保、工商、保险等部门信息对接质量有待提高。同时省级和市县级旅游数据互联互通不畅,未能充分实现数据的综合统计、分析、展示和服务。第二,旅游公共服务供给评价体系不健全。对旅游市场和企业的监测主要体现在游客容量、景区环境等数据的采集和预警,对旅游业态运营的监督力度不够,对旅游市场的服务质量、游客满意度、旅游安全等评价体系指标的数据采集和预警有待加强。

(四)旅游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智慧交通开发力度不够

安徽省大力推进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通达工程,旅游通达条件实现新改善,16个市中有13个市通上高铁;高速公路通达16个市,98%的县区半小时内可上高速;依托合肥、黄山两大机场,开通了50多条境内外航班。交通枢纽、交通干线到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的道路舒适度和便捷度提高。智慧旅游建设不完善已无法满足游客对旅游交通快速增长的需求,特别是自驾车旅居车旅游的兴起对智慧旅游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安徽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措施

(一)推进智慧交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助力自驾车旅居车旅游新形态

智慧交通公共服务体系可以从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交通信息监测系统和交通安全应急系统三方面抓起。第一,利用GPS定位、语音导航、云计算等技术采集和整理安徽省各旅游景区、饭店、购物点等旅游市场各要素的地理位置和信息数据,将其导入交通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向用户提供可视化的查询分析方法,使得在对电子地图进行信息查询的同时,同步显示图片、文字、视频和音频信息,增加距离量算和最短最优路径查询等功能,并根据用户的查询轨迹分析用户的行程安排,为用户提供多种交通行程规划和建议。第二,建设交通信息监控系统,为出行提供便利。以视频监控、车牌识别、泊位引导、无线传感、测速仪等监控设备实时监测旅游交通信息。例如各旅游交通主干道车流量信息、路况信息、停车场泊位信息、旅游景区游客容量信息等,实时与游客进行信息互动和交通路线变更建议,缩短旅游交通时间。第三,交通安全是旅游安全的重心环节。将交通部门、保险部门等与旅游发展相关的单位引入旅游交通体系中,对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进行有效处理的交通应急安全系统的建设,实现网上在线办公,能实时解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出现的交通麻烦,解决后顾之忧,提高旅游愉悦度。

如今自驾旅游不断兴起,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形式已经成为当今旅游的一种时尚。2012年沪苏浙皖联合发展房车营地,根据《长三角房车旅游发展大纲》,安徽省计划建设40处房车营地,其中合肥15处、黄山10处、马鞍山5处、芜湖5处和亳州5处,芜湖龙山房车露营体验公园和黄山奇瑞房车体验公园已建成运营。利用智能交通服务系统移动平台提供自驾游线路导航、交通联系、安全救援和汽车维修保养等配套服务,为安徽省旅游新业态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二)推进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用户交互式体验

安徽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已初具规模,可以从平台功能、信息传播效果两方面来加强。第一,增加服务平台的功能。完善旅游公共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加强对旅游产业的运营监管,实现对旅游景区的门票预约和客流预警等。第二,提高服务体系信息传播的效果。新媒体在旅游行业的广泛应用拓宽了旅游信息传播的渠道和途径,但信息传播的效果还需优化。目前安徽省智慧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以文字和图片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内容,可以利用三维建模仿真、360实景照片或视频等技术将虚拟体验和角色扮演融入到信息传播方式中,增强用户的信息互动。例如,服务平台可以实时显示景区游客量、实时画面数据和宣传片展映。利用GPS定位技术直接进行语音导游导览;进入景区,电子验票即可进入免费 wifi 全覆盖,点击景区触摸查询屏,可显示附近景点、美食、购物、娱乐场所的实时画面,介绍旅游攻略计划;进入旅游商店,扫描商品二维码可以进入虚拟互动的艺术空间,感受商品的特色和氛围;进入智慧酒店,在取房卡机前自助取卡,以客房电视为人机互动的载体,宣传酒店信息和旅游咨讯,推荐明日旅游计划表等等。

(三)推进智慧旅游商务体系建设,打造智慧旅游大卖场

围绕安徽省“美好安徽、迎客天下”的形象宣传,利用智慧服务平台为旅游交通企业、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游商品等行业产品提供营销的环境。第一,服务平台搭建起旅游企业与游客之间的B2C平台,旅游企业与及其他相关企业的B2B平台,为旅游产品网络交易提供便利。第二,服务平台可整合旅游资源,展开联合营销。安徽省推出的以皖南旅游示范区为核心的“1+5行动方案”已全面展开,牵头发起中国山岳旅游联盟,沪皖蒙旅游区、鄂豫皖大别山红色旅游区、长三角旅游区的区域合作也取得新进展。借力区域合作,推动旅游产品的联合销售。第三,推动智慧“农家乐”,打造安徽特色品牌。安徽省计划创建1000家四星级以上农家罚培育发展100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服务平台将各“农家乐”的地理特色、交通路线、消费情况等信息和在线预订和支付结合起来,实现特色产品一体化营销。第四,推进智慧导游。导游员在服务平台上在线注册,游客自由选择导游,旅行社、导游员和游客通过服务平台实现工作互动。黄山市“棒导游”APP的率先启用为安徽省智慧导游的推进提供宝贵经验。第五,多种智慧商务系统结合,实现全方位、立体化营销。除了服务平台之外,结合移动服务平台、触摸屏、数字电视、12301旅游热线电话等设备,同时利用第三方旅游商务网站资源,共同推进旅游产品的营销。

(四)加强智慧监管和应急指挥体系建设,保障旅游质量与安全

将行业监管和应急指挥体系与智慧旅游相结合,可加快行业监管的时效性,提高安全应急处理效率,保障旅游各方的权益。第一,建设旅游行业监管平台,完善导游服务监管系统、旅游投诉处理系统、旅游质监执法系统、旅游企业审批系统、旅游诚信系统等。例如,旅游活动过程中采用电子接待计划书和电子旅游合同,利用手机移动终端动态采集旅游团的活动轨迹,与电子接待计划进行比对和数据分析,作为导游服务监管和处理游客投诉的依据。第二,建设旅游应急指挥平台。安徽省以山地、丘陵为主体,山岳型旅游景区较多,旅游安全事故救援难度大。应急指挥平台建立覆盖旅游目的地的实时数据和影像信息采集系统,做好客流预测预警,建立上下联动、横向贯通的旅游救援网络。通过智能播报向游客提醒警示,通过定位导航、摄像头等设备实现旅游活动的可视化,通过智能报警设备及时处理游客的求救,通过环境监测及时做出安全预警。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平台第一时间联动救援网络相关单位,建立远程控制,争取救援时间。

(五)加强旅游便民惠民服务的智慧化

智慧旅游便民惠民服务建设体现出旅游公共服务的公益属性。第一,在市民、游客主要活动区域提供无线网络的免费全覆盖。第二,在服务平台上开展门票折扣、旅游积分兑换、免费电子书报阅读等惠民活动。第三,构建虚拟旅游体验和互动交流社区。例如,滁州市可以利用市民对电视剧《琅琊榜》的追捧,在服务平台上打造“麒麟才子游琅琊山”的3D交流社区,并增设景观的3D体验模块,用户可在社区中自主发表合法言论,即对景区进行宣传,又不失为一项惠民的举措。

智慧旅游体系建设篇3

中图分类号:F49;F59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1

随着旅游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大众旅游消费群体的需求,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服务,“智慧旅游”应运而生。

一、现状与问题

无锡智慧城市建设起步早,成效显著,作为国际IEEE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已经形成独特的“无锡模式”。在此基础上,无锡先后成为全国首批18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江苏“智慧旅游城市联盟”成员,智慧旅游建设快马加鞭。

从总体建设进展来看,基于顶层设计理念的较成熟完备的智慧旅游框架体系尚处于研发阶段。在具体构建上,存在着多角度出发的各类模型。到目前为止,无锡市还没有明确的建设主题和框架结构,换言之,就是缺乏整体性的顶层设计,已经存在相关部门和旅游企业单位各自为政、条块林立、信息孤岛的现象。

二、智慧旅游顶层设计理念

(一)立足城市与区域。“立足城市与区域”首先,在“智慧无锡”和“智慧江苏”建设的大背景下,无锡市智慧旅游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顶层设计就应最大程度地整合各种资源,将其发展战略、建设目标和建设举措等方面与之相呼应,避免重复建设。其次就是要结合江苏和无锡的实际情况、符合无锡的城市特点、凸显无锡的城市个性、文化内涵,坚持从城市与区域出发,又回归区域与城市的理念。

(二)面向市场与产业。首先,智慧旅游作为一种经济行为,也要尊重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注重智慧旅游项目的产业化运营。充分利用市场和激活各类资源要素,为智慧旅游项目运营提供有力的市场支持。其次,要避免项目静态化和孤立化的倾向,从产业体系层面进行设计,拓展智慧旅游空间,催生智慧旅游产业链,拉动智慧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良性互动,希望早日建立无锡市智慧旅游产业联盟,为全省乃至全国智慧旅游建设提业模式借鉴。

(三)基于系统开发与运营。首先,智慧旅游作为“智慧无锡”和“智慧江苏”大系统的一部分,在进行顶层设计的编制时,应当以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进行指导和考量,确保智慧旅游顶层设计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结构性,进而提出无锡市智慧旅游系统的概念和技术架构图。其次,智慧旅游系统的开发和运营过程中,要系统地对涉及的各类软件进行规划设计。

三、基于顶层设计理念的无锡智慧旅游发展路径

(一)以无锡智慧城市平台大数据体系为基础,设计和构建无锡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目前,无锡市已基本形成了“一中心(城市大数据中心)+四平台(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经济运行综合服务平台、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平台以及民生综合服务平台)”的智慧城市建设基础信息平台布置格局。无锡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必须依托城市和^域的大数据生态体系,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云平台和数据库,实现旅游行业信息的收集、分类、处理、的自动化。

(二)以行业建设规范标准的顶层设计和研究制定,推动旅游业态“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建设

需要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的智慧旅游规范标准涵盖旅游业主要业态,包括智慧景区、智慧饭店、智慧旅行社、智慧乡村旅游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在此基础上,以行业要求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推进智慧旅游景区、智慧酒店和智慧旅行社试点示范建设,强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景区、酒店和旅行社中的应用,促进和提高其智能服务水平,提升其智能服务质量;推动和逐步完善旅游乡村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进一步引导旅游乡村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建设,促进旅游乡村电子商务建设和推广。

四、结语

智慧江苏的统领下,无锡市将紧抓“十三五”开局之年智慧旅游工作,以无锡智慧城市平台大数据体系和行业建设规范标准为基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技术标准,整合信息资源,有序推进智慧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娟梅.基于“互联网+”的无锡智慧旅游产业提升途径分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6):57-60.

[2]梁留科.智慧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12.

智慧旅游体系建设篇4

智慧景区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终端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使景区实现智能化管理,为游客提供智能化服务,从而有效利用景区资源,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智慧景区的本质是应用信息技术来满足游客需求、丰富游客体验、提高游客满意度,实现景区资源的智能化、有效化利用,从而提高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增强旅游景区的综合实力。

智慧景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景区的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应用、智能化服务等各个方面,将传统旅游变成可视化旅游,游客在家里、旅程中随时随地可以看到旅游目的地情况,可以实时得到最新的旅游资讯,便捷地优化旅游线路。简单地说,就是实现游客与网络的实时互动,让游程安排步入触摸时代。

二、镇江市智慧景区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建设智慧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镇江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早在2010年3月就在全国率先提出智慧旅游的概念,智慧旅游的核心技术之一“感动芯”就是在镇江市研发成功,并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得到应用。2011年5月,国家旅游局批准在镇江设立“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推动镇江市智慧景区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1、构建智慧旅游的网络体系

镇江市建成了“一个数据库,一个实体平台,一个虚拟平台”,在数据库建设中,市政府直接投资建设了“云神工程”,在建立镇江市基础数据库的前提下,又开展了智慧旅游的数据平台建设,已经完成旅游要素基础信息、图文信息、视频音频信息的收集整理近十万条,为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数据支撑;在实体平台建设方面,镇江市加快项目建设,包括大屏的海报机、实时监控系统等,实现了实时掌握每个景区的客流量,并在数据大屏幕的基础上,建成了调度中心和咨询中心;在虚拟平台建设方面,建成了镇江智慧旅游虚拟平台,开发了镇江智慧旅游官方微信平台,实时更新的平台可实现微旅游、微服务。

2、制定智慧旅游行动方案

镇江市全力实施智慧景区先行先试项目建设,自2010起逐步推出智能触摸屏、APP“镇江E游”终端、旅游客情实时统计分析系统、三维景区导览、智慧旅游门户网站等20多个先行项目,游客轻点鼠标即可实现网上遨游,畅游镇江。“畅游镇江”呼叫中心还可适时向来镇游客推送本市的旅游资讯及旅游攻略,提供网络订票等“一网式”旅游在线服务并在主要景区、宾馆、饭店、旅行社、社区服务中心开通“镇江旅游资讯海报机”,实现“一站到家门”的旅游定制“菜单式”服务。

3、创建景区智慧服务系统

镇江市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以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金山、焦山、北固山为重点推进智慧景区建设,目前大部分景区都创建了内部局域网络并开通了无线上网功能,设置了为游客服务的触摸屏信息查询系统,景区电子门禁系统,景区智能监控系统,GPS车辆调度系统,LED信息系统等,用于景区内部管理和对外提供服务。部分景区还在旅游电子商务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用于宣传景区形象、推介旅游线路、旅游景点、销售旅游产品和提供网上预订服务等等。

镇江市智慧景区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游客的智慧游览、景区的智慧管理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智慧景区建设任重道远,目前仍面临以下困境:1、资金和人才的缺乏。景区信息化程度越高对专业人才和资金需求就越大,然而智慧景区建设周期较长,投资额度较大,大部分景区难以持续投入。智慧景区建设对专业人才要求较高,我市大部分景区缺乏这类人才,这无疑会阻碍景区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2、系统间缺乏统一标准。目前景区的智慧化建设呈现出各自为战的状态,没有统一的运行模式,系统集合程度不高,从而导致各景区信息系统很难融合统一。3、智慧景区系统不够完善。面对迅猛发展的散客旅游时代,镇江智慧景区系统表现还不够从容,在旅游黄金周期间散客激增的情况下,智慧景区系统未能对游客进行有效的分流和疏导,导致景区主入口和停车场周围出现交通拥堵、排队等候时间过长等现象。4、信息更新和回复不及时。由于人员和资金的缺乏,导致网络信息更新不够及时,游客互动板块未能做到有问题立即回复,不能及时为游客解决问题,阻碍了景区和游客的实时互动。

三、完善智慧景区建设,让旅游步入触摸时代

建设智慧景区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镇江智慧景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在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系统建设等方面还需不断加强和完善:

1、提高政府重视程度

智慧景区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作为支撑,政府首先要提高认识,研究确立合理的投入机制,明确投资主体,整合多方力量,确保建设投入,政府和景区加大投入的同时,鼓励和科学组织民间资本参与智慧景区建设,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是智慧景区建设与发展的决定因素,在智慧景区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人才引进和员工培养,加大对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提升景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从而更好的为游客提供智慧旅游服务。

2、明确智慧景区建设标准

智慧景区的先进性体现在所采用的技术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管理和服务上。建设智慧景区应当在景区数字管理系统建设基础上,从通讯网络、监控系统、电子门禁、门户网络、互动体验等方面对景区建设进行规范化要求,为智慧景区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依据,同时引入智慧景区评价体系,对智慧景区的智慧化程度进行合理评判,从而推进智慧景区建设进程。

3、完善信息系统建设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终端已经从计算机转移到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发达的通信网络使得游客可以随时随地从网络上获取信息,智慧景区应从打造完善的信息系统入手,向游客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信息,通过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营销等手段,为游客提供智慧的旅游体验。例如,在景区内提供免费WIFI,设置功能各异的二维码等,为游客提供网络票务、信息查询、实时互动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智慧旅游体系建设篇5

二、无锡市发展智慧旅游优势分析

1.科技与人才支撑强大

2015年江苏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接近69%,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2.5%,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国信息产业的四分之一以上,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科技发展研究评价中保持全国首位。全省智慧城市建设、物联网建设加快推进,无锡的“感知中国”中心和云计算中心在全国领先,为智慧旅游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江苏高校和科研单位众多,两院院士数量居全国第一,为智慧旅游提供了人才支撑。

2.旅游网络体系发达

江苏省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多语种旅游网站集群及手机网站,建立了导游管理、旅游统计等业务管理平台,建成了江苏12301旅游服务热线和旅游咨询中心网点。这些都为无锡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网络体系的支撑。同时,无锡旅游部门积极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通讯运营商开展合作,探索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业发展的新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无锡灵山景区与无锡移动签署4G智慧旅游合作协议。双方借助4G网络优势,围绕“吃、住、游、乐、管”等开展合作,打造数字化的灵山景区,提升景区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快无锡“智慧旅游”建设的进程。无锡移动长期致力于以高速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依托便携的智能终端,从视频监控、系统集成、呼叫中心、工作手机等各个应用层面,开发出导游通、旅游车辆配载系统和安全信息服务系统等应用,全力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导游通系统可实现导游带队及审批的电子化管理、二维码签到和景区自助导游等功能;旅游车辆配载系统和安全信息服务系统,通过GPS定位、远程视频监控、音频监听和对讲,对旅游客运车辆的实时监测、调度指挥、人员车辆管理等,提高旅游车辆的安全系数。此外,无锡移动还为荡口古镇搭建景区管理系统集成平台和数据库,整合安防监控、客源分析、自动语音和人工广播、停车场管理等多项功能,为景区提供智能化的游客管理和停车管理,让景区的安全管理更加智能、高效。

3.旅游网络经营发展迅猛

据统计,无锡旅游企业中,已经自主建设网站或者在国内著名网站开设网页的达到一半以上。这些企业旅游的网站建设,开启了网络经营的步伐,这也使得无锡智慧旅游发展迈入而来一个新的台阶。

三、无锡市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无锡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城市,在智慧旅游建设方面,一直走在江苏乃至全国的前面,近年来已取得不小的进展。近年来,无锡市智慧旅游建设驶入了快车道,先后建设了手机客户端、一站式服务平台、乡村旅游、网络营销平台、数据处理中心、客源分析系统、无锡旅游APP群、二维码投放以及百度城市百科等一系列项目,不少项目已经在智慧旅游的实际应用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无锡智慧旅游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智慧营销体系

(1)与专业网络媒体的合作

无锡市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与专业网络媒体开展合作。如与蚂蜂窝合作,进行休闲游记的征集制作与推广;与百度合作,对无锡旅游资讯进行全方位推广,推广智慧旅游的成果;与360合作,通过与360搜索引擎对无锡重点旅游休闲片区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推广,增强了无锡重点旅游休闲片区的网络曝光度,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2)自媒体营销体系构建

在自媒体营销建设方面,无锡市重点开展了两方面的工作。①官方微博运营。通过运营,打造以微博为新型社会化管理的宣传平台,进一步宣传无锡旅游的形象。②官方微信运营。先后建设“无锡市旅游局”微信订阅号和“微游无锡”微信服务号两个微信平台,取得了较好的宣传和推广效果。

2.智慧旅游数据处理平台建设

无锡市建成了旅游企业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无锡大数据中心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游客行为分析系统等工作,搭建了相对完善的智慧旅游数据处理平台。

3.手机智能导览分析系统建设

为更好地对外地游客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无锡市旅游局组织开发了手机智能导航分析系统。该系统把数据处理中心和游客相关的实用数据推送出去,为游客提供智能化的伴随旅游服务,为游客提供全面、准确和及时的旅游信息。

四、无锡市智慧旅游发展策略

1.积极推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智慧旅游信息资源整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锡市旅游系统要抓紧时机,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创造有利于智慧旅游信息资源整合的良好环境。发挥政府在建立智慧旅游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上的主导和示范作用,按照统一的信息资源分类的方法和元数据的规范,建立智慧旅游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为各级旅游政府部分的业务协同、公共服务和辅助决策提供信息交换和共享服务;在智慧旅游信息整合的实施过程中,避免简单的把传统的政务活动计算机化或网络化,要按照智慧旅游信息资源整合的要求,对现行的政府管理职能、组织以及行政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提高政府旅游部分的依法行政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全面建设成新型的旅游电子政府创造条件。

2.充分发挥智慧旅游企业的示范效应

无锡应从多方面入手,充分发挥智慧旅游试点企业的示范效应,为行业推广提供示范。一要推选无锡智慧旅游建设的先进企业作为示范,推广其发展经验,实现智慧旅游经验的有效共享;二是建立无锡智慧旅游发展培训基地,加强对企业各层人员,尤其是企业一把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智慧旅游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三是要加强无锡企业间信息化经验的交流,鼓励企业因地制宜,探索符合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与此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建立中小企业智慧旅游发展的帮扶机制。一要依托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旅游行业组织等多元投入,以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加快建设重点面向中下旅游企业的创新技术平台,从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给予中小旅游企业支持;二是在智慧旅游建设基金中设立中小企业智慧旅游创新基金,重点资助智慧旅游建设成绩突出的中小企业;三是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智慧旅游的发展引导,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专项资金支持;四是发挥智慧旅游先进企业的示范作用,建立企业间智慧旅游帮扶机制,有针对性的指导中小企业智慧旅游建设工作。

3.积极发挥智慧旅游在产业融合中的独特作用

坚持旅游、文化、生态和科技“四位一体”,充分发挥无锡的独特优势,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生态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利用智慧旅游的理念和技术开发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旅游项目,进一步增强无锡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不断提升无锡旅游的优势。

坚持依托资源创新、创意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科学开发旅游资源,深度谋划旅游项目,大力促进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与现代科技、动漫创意相结合,提升无锡旅游产品的文化表现力和创意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无锡旅游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发展力。

4.加强对智慧旅游建设的评价和考核

智慧旅游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如何正确把握科学的发展方向,确保应有的发展成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加强对无锡智慧旅游建设的评价和考核必然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根据国家以及江苏省旅游局的相关要求,并结合智慧旅游的发展实际,尽快研究拟定相关的评价和考核系统;二是建立起由来自政府部分、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旅游企业相关专业共同组成的评价考核小组,承担相应的评价和考核任务;三是建立智慧旅游工作目标责任制,将智慧旅游建设工作纳入各级旅游部门年度考核目标,引导科学的发展方向;四要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对智慧旅游项目和成果进行投入、产出、综合效益、推广价值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在综合评估基础上不断加以提升改进。

5.建立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网络和信息安全是智慧旅游发展的基础保障,对智慧旅游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二是强化信息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安全保障系统与应用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和同步发展;三是要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制定应预案,开展应急演练,系统要普遍建立灾难备份体系,提高对信息安全事件的防范和应对能力;四要建设网络信任体系,在旅游智慧营销等业务中加强CA认证等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的运用。

6.加强对智慧旅游的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时促进智慧旅游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予以推进。第一,要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培养无锡智慧旅游人才,形成多方培养智慧旅游人才的良好局面;第二,要经常性的邀请国内外高等院校、著名软件企业与江苏省相关部分合作办学或建立职业培训机构,并加强对无锡智慧旅游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第三,要完善人才政策,大力引进人才,创建一个有利于智慧旅游人才发展和创业的良好环境,并在科研经费、科研设备、生活待遇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和智慧旅游领域进行创业。

7.加强全省智慧旅游发展的顶层设计

智慧旅游体系建设篇6

2013年7月份,安徽省旅游局制定公布了《安徽省旅游信息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提出将在“智慧黄山”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到2015年把黄山市建设成为安徽省首个智慧旅游城市,并把黄山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到其他城市。

2014年,安徽旅游综合信息数据库建成使用。

2015年安徽省旅游局领导多次调研智慧旅游建设成熟的省市,在此基础上,邀请业内旅游专家、信息化专家等进行了全面论证。结合安徽省旅游发展实际,编制了《安徽省智慧旅游顶层设计方案》。方案指出,争取到2017年末,初步实现智慧旅游的总体目标,为未来安徽省十三五旅游发展做好铺路石,努力在智慧旅游的政务管理、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商务三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二、安徽省智慧旅游存在的问题分析

经过这几年发展,安徽省旅游业界对智慧旅游的认识已不断深化,陆续尝试了智慧旅游的部分建设,发现对智慧旅游的本质认识仍然模糊不清,出现了“生搬硬套”、“无序建设”、“信息孤岛”等现象,造成了一系列资源的浪费,同时影响了政府和企业投入智慧旅游发展的信心。

(一)行政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制机制问题。事权不统一,没有统筹协调体系造成无序建设、功能单一;

2、综合标准问题。标准和规范不统一,目前,全省、地市各自建设、各行其是,没有统一的建设、数据、运维、宣传标准。

3、互联互通问题。安徽旅游综合信息数据库经过一年的建设,并逐步采集安徽省旅游综合信息数据,因为应用性平台建设的单薄,目前旅游综合数据只能用在省旅游局网站群等孤立的系统上展示,安徽旅游综合信息数据库、应用平台亟需有序建设,同时对关键性的业务大数据,如:气象、环保、交通、应急、运营商等单位进行数据联通,统一分析;更需与全省地市的旅游数据互联互通。因此,我们需要以数据库为基础,进行全省旅游大数据的综合统计、分析、展示、服务,提高领导的决策和旅游政务、服务、商务的质量。

(二)、地方旅游局(委)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有效认识。全省、地市没有统一的标准及对智慧旅游的认识不足,有些地方认为做了网站、手机APP和微信就是在做智慧旅游工作。没有从如何智慧政务、服务、商务的角度去进行总体有序建设。

2、机构人员问题。目前地市中只有合肥、黄山、安庆、宣城的旅游管理部门有专门的信息化机构来从事智慧旅游的项目建设,其他地方都是由办公室或市场科进行建设,缺少专业的信息化的工作人员,有的工作人员身兼数发职,不能全心全意做好智慧旅游相关工作。

3、资金保障不足。全省、地市没有智慧旅游的专项发展资金,不能做到有序性、科学性、标准型建设。

(三)、旅游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参差不齐。大型涉旅企业因为理念、规划、技术、资金等优势,所以在智慧旅游建设方面和建成后的效果都很成功;一部分涉旅企业有一定的资金,但是对信息技术不太了解,导致无从下手;一部分涉旅企业知道怎么做,但是没有资金支撑所以也无法开展工作。

2、服务质量堪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在旅游电商网站(如携程、艺龙等)或旅游手机客户端等在线购买相关产品。在线旅游预订的快捷方便背后,也隐藏着诸多消费陷阱,消费矛盾不断充斥新闻媒体。主要体现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互相打价格战,通过降低利润无序争夺客户,最终影响到游客的旅游全站体验质量。更由于缺乏有效监管,部分企业在互联网上一些不实的旅游综合信息,最终导致游客最后投诉无门。

三、安徽省智慧旅游建设路径

安徽省旅游局已初步实现智慧旅游的总体目标,为安徽省十三五旅游发展做好铺路石,应当努力在智慧旅游的政务管理、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商务三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以创新管理模式为方向,重点建设智慧管理体系。

围绕安徽省旅游的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行社,农家乐,购物娱乐场所等开展智慧管理系统建设。除此之外利用统一的中央数据平台(一期已经完成建设的“安徽省旅游综合信息数据库”构建互联互通的政务公开体系)。积极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北斗卫星定位等新技术,各系统建立在统一的核心数据库平台上,相互之间能实现数据的无缝交换。

(二)以改善游客体验为方向,重点建设智慧服务体系。

主要围绕对游客服务的智慧体系建设,包括移动服务、公共服务、信息推送服务等系统建设。着力在2016-2017年度在安徽省试点建设一批集合景区信息联播系统、客流实时采集、景区电子售票系统和景区旅游电子商务系统等为一体的智慧服务体系。智慧服务系统的建设应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GIS/北斗卫星定位、3G/4G等新技术,以实现对游客的敏捷服务。

(三)以产业融合创新为方向,重点建设安徽省智慧旅游商务体系。

智慧旅游体系建设篇7

目前,我国的智慧旅游建设处在前期探索阶段。虽然,有些城市已经开始智慧旅游的建设,但学术界对智慧旅游的研究却不多见,对智慧旅游的概念没有统一的、科学的、标准的定义。

智慧旅游的主要功能一是为旅游者提供丰富而又及时的服务信息,智慧旅游能够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随着自助游、自驾游等旅游形式的兴起,散客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散客的旅游需求多样化、个性化,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或者终端获得及时有效的旅游信息来安排个人的旅游行程。智慧旅游在提供丰富的旅游信息的同时,也能给旅游者带来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二是为旅游相关行业提供运营平台,改善其运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在交易平台上,商家将相关信息公布,旅游者会通过网络与商家进行在线咨询、网络预定、网络支付等从而方便交易方式,改善旅游行业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

二、烟台市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一)起步较晚,建设滞后

烟台市是首批入选“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名单的城市之一,也是山东省唯一一个进入首批试点名单的城市。与其他入选的城市相比,烟台市智慧旅游建设处于落后状态。目前,常州市、南京市、大连市、镇江市等城市早已完成智慧旅游城市的规划编制工作,现已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4年3月,烟台市旅游局申请启动编制《烟台智慧旅游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目前,烟台市智慧旅游总体规划与建设方案尚处于待编制阶段。虽然,烟台市已经打造了旅游资讯网和旅游政务网,但是相应的支撑体系和配套设施并不健全。因此,烟台市的智慧旅游建设相对滞后。

(二)免费移动网络覆盖不广泛

移动网络在智慧旅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今主流的3G/4G移动网络以流量统计计费,资费较高,网速较慢,人们都希望在户外能够享用免费快速的WiFi网络。目前,烟台市免费WiFi网络覆盖面较窄,仅在机场和部分服务场所中有免费使用的网络,而在客流量更多的火车站、汽车站、旅游景区景点等地方尚未覆盖免费的WiFi网络。同时,出租车、公交车上也没有移动WiFi热点。移动网络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势必会影响到智慧旅游的建设,使旅游者不能感觉到旅游的“智慧”所在。

(三)智慧景区数量少,智慧化水平低

烟台市的智慧景区为数不多,目前主要有蓬莱阁景区和长岛景区开始了智慧化建设。但是上述两个景区的建设方面只是在电子门票系统,智慧化水平较低。烟台市其他有名的景区景点如昆嵛山景区、南山景区、烟台山景区等还没有开始智慧景区的建设。

(四)旅游网站有待完善

烟台市旅游网站由烟台旅游资讯网、烟台旅游政务网、五彩烟台体验网三个板块组成。烟台旅游资讯网涵盖了烟台“食、住、行、游、购、娱”各方面的旅游信息,内容比较全面;旅游政务网主要是政府和旅游相关行业的信息;五彩烟台体验网主要是烟台市景区景点的集中展示。烟台市旅游网站总体上内容丰富多彩,但是缺少游客的即时体验和交流,没有与旅游者形成互动。游客没有渠道在此网站上分享自己的旅游感受,也没有实现游客与游客之间的即时交流。除此之外,烟台市旅游网站没有运用于手机上的客户端。

三、烟台市智慧旅游建设对策

(一)烟台市智慧旅游建设内容

1、建设智慧旅游信息中心

随着烟台市智慧旅游建设的逐步开展和升级,将会有众多的信息服务系统和服务渠道。为应对大量以及繁琐的旅游信息必须建立旅游信息中心。旅游信息中心主要职能是进行信息的采集、存储和处理,从而为智慧旅游综合平台的运行提供基础。通过建设信息采集系统,制定标准,建设全市物联网,通过高清摄像头、电子门禁、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及技术,按照约定的协议,对旅游产品(旅游商品)、游客、从业人员及设备、旅游资源及空间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以实现全市旅游信息的采集、交换和通信。对全市旅游信息资源进行调查摸底,对各类旅游资源信息的来源进行分类,制定不同的信息采集方案。对旅游景区景点信息、公安住宿登记系统信息、城管数字城市信息、国土资源城市地理基础信息、运管部门车辆管理信息、民航航班实时信息、公共自行车存取点信息、道路交通实时信息、气象信息、医疗救援信息、文化体育服务设施以及民生服务等公共资源的信息进行整合。

以烟台旅游信息数据库,查询处理,云计算中心的智能建筑,由数据中心的大众旅游计算自动完成。服务端将自己的各类信息及时放在数据中心,无须再自己购买服务器和维护信息;使用终端根据自己的要求,从数据中心提取信息,需要服务时可以与服务端进行交换。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要素信息管理、咨询信息管理、服务单位信息管理、交通信息管理等方面,为各级旅游咨询点、12301旅游服务热线、县市区旅游局、全市旅游企业提供旅游信息服务,条件成熟时可与全市其他部门进行数据共享。

2、建设旅游信息服务平台

建立烟台市旅游门户网站,通过对烟台旅游政务网和旅游咨询网的提升,融入办公自动化、从业人员网络培训、行业诚信品牌管理、数据统计反馈、公共信息预警、旅游解说体验等功能。网站上的旅游信息要及时更新,确保游客获得最新讯息。

为适应游客移动性特点,结合移动通信技术,开发手持旅游终端。以已建成的“目的地数字旅游服务系统”为基础,以移动互联终端为发展趋势,通过使用端软件平台,智慧旅游中的旅游信息以主动弹出的方式出现,能够使旅游者及时方便地获取“食、住、行、游、购、娱”全面的旅游信息。同时,配以网络地图,能够让旅游者知道这些旅游服务在什么地方可以得到。

3、建设智慧旅游营销平台

在营销平台上,集中各类旅游行业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信息。主要包括旅游景区景点门票价格和数量信息、各种交通方式的票价和数量信息、宾馆住宿价格和房间数量信息以及旅游纪念产品信息等。游客可以在营销平台上通过在线咨询、在线订购、在线支付自主完成旅游交易。同时,建设旅游营销平台也能够实现政府和旅游行业的宣传促销的需要,改善旅游企业的营销方式和管理模式,也能够减少旅游行业的运营成本。

4、建设智慧旅游管理平台

旅游行业管理平台主要针对烟台市各景区及配套设施单位、旅游从业单位进行有效管理,提供便捷通道以便各单位的运行管理,及时获取行业信息与通知,并能够与其他旅游平台互连互通。旅游管理平台主要包括对从业人员管理、导游管理旅游企业级别认定管理等模块进行建设开发。在此平台上可建立智慧景区管理系统、导游从业人员管理系统、旅游企业运行情况检测系统。

智慧景区管理系统是加强新技术在景区的应用,不断提高景区服务水平。实现游客在景区内的电子导览导游、互动娱乐体验等功能。烟台市可以在符合条件的景区中加大技术投入,开发科技含量较高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带给游客更新颖的游览体验。

导游从业人员的管理系统要求建立全市导游员个体信息电子档案,丰富导游的资格和等级考试、年审、培训、执业流动、供需调配、同业交流等业务信息,同时,实现对导游员的“即时监管”。

旅游企业的检测系统主要是针对的旅游接待的相关服务行业。实现对烟台市宾馆酒店的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的监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维护烟台旅游形象。

5、建设旅游应急处理平台

整合交警、治安监控、交通、港航、景区等平台的监控系统,将公共场所内的实时画面、车船人流等动态信息显性地反应在该平台上,便于旅游管理部门准确直观地了解整体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问题。集中设备,优化功能,完成旅游服务热线、旅游投诉处理和危机救援调度的功能。以目前烟台旅游咨询热线为基础,建设完善旅游服务热线,配置旅游呼叫中心坐席,基于GIS平台的信息数据应用系统的服务功能,利用现代通讯和呼叫系统,实现对旅游咨询、预订服务和投诉事件的24小时受理,具备服务跟踪、记录、用户回访、信息收集和、数据统计等功能。视频监控系统,及时掌握旅游景区(点)、交通要道节点、游客集散地(火车站、机场)、酒店等的人、车流量情况,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通过实时监控、动态预防、公共事件处理于一体的旅游指挥调度服务体系,强化处理旅游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城市旅游状况的顺畅。

6、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智慧旅游城市的依托仍然是城市本身。因此,在智慧旅游的建设中必须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城市交通在城市基础设施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增加城市道路图像采集设备,实现对城市交通的全天候监控,及时获取交通状况,提供精确地导游服务。这对于游客尤其是自驾游游客的旅游出行有重要的作用。烟台市可以将道路设施变成信息提供的站点,例如,在路灯杆上加印二维码,只要用手机等终端设备扫描即可显示道路信息、地图和周边的服务行业信息,从而使旅游者获取需要的信息,同时,也使旅游者有更好的旅游体验。

网络设施的建设,尤其是无线网络在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中也非常重要。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需要覆盖更广、网速更快的无线网络的建设。烟台市应该加大无线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公共场所、旅游景区等地方实现无线网络的全覆盖。

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要借鉴其他城市智慧旅游建设的经验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实际和技术发展情况,发展多种智慧便民措施,比如,智能城市旅游交通标识牌系统、智能公交亭、自助智能城市咨询亭等。

除了上述基础设施外,更要建设好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化产业、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水利、等多个方面。

智慧旅游体系建设篇8

宁波市旅游局党委副书记赵吉明表示,目前宁波市智慧旅游项目已陆续完成了智能手机导游、宁波旅游公共信息查询系统、宁波虚拟旅游、旅游行程智能DIY等项目的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旅游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旅游基础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平台,初步形成一批智慧旅游景区(点)、智慧旅游企业,构建比较完善的智慧旅游产品、营销、管理和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智慧旅游导游、导航、导购、导览四大功能。

“智慧旅游,带给游客的是超出预期的旅游体验和无处不在的旅游服务,带给旅游管理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将是一场巨大的变革。简单地说,智慧旅游将引领宁波旅游业进入实时在线的触摸时代。”这是宁波市旅游局对宁波市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的总体描述。

宁波市针对智慧旅游项目搭建起了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应用对象是游客、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这三者几乎能够将服务平台所服务的主客体全部集中起来,同时这三类对象都是平台的受益者,又在平台中扮演不同角色。

宁波市旅游局信息中心主任金涛介绍,宁波市旅游企业积极探索智慧旅游建设的商业模式,确保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都能切实从智慧旅游中获益。智慧旅游不仅给游客带来了便利,对旅游经营者来说,也意味着一场变革。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宁波智慧旅游建设将实现包括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等基本功能;从旅游经营者的角度出发,宁波智慧旅游建设主要体现在“旅游服务的智慧”、“旅游管理的智慧”和“旅游营销的智慧”三大方面。目前,宁波市智慧旅行社、智慧景区和智慧酒店纷纷涌现,80%以上的旅游企业有自己独立的网站和查询预订系统,智慧化正在成为旅游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基本特征。据了解,宁波各A级景区内客房和餐饮预订火爆,黄金周前六天预订率已达到90%以上。宁波溪口、天宫庄园等景区通过智慧旅游系统及时播报景区游客饱和度及区内旅游交通情况,引导旅游者有序旅游。滕头景区建立无线宽带景区,游客可以随时上上网了解最新动态。

赵吉明解释,旅游的智慧化工作是当前富有挑战性、前瞻性的政务性工作。这项工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宁波旅游工作的发展。今后旅游业通过虚拟交易市场、网络营销将取代实体市场。因此,智慧旅游不仅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求,也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面对智慧旅游变革的浪潮,宁波市旅游管理部门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推动智慧旅游建设,积极构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方面整合现有信息基础设施,完善旅游地综合网络,推进旅游信息化工程建设。另一方面新建全市范围内的公共交换平台,实现各网络平台互联和资源共享,推进相关领域信息化建设,重点扶持旅游产业的电子商务功能建设。目前已建成宁波旅游商务网络平台、以“阿拉旅行卡”为起点的宁波旅游支付体系,宁波旅游公众信息查询体系、行业管理系统、网络营销体系等一系列智慧旅游项目。建立了旅游信息中心、咨询中心、导游服务中心。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行前体验、行程设计、网络预订、自助查询、旅游咨询投诉、行程反馈等多个环节的一站式服务。

平台化管理的效应

目前,按照安全、便捷、舒适的指导性原则,宁波市旅游局通过打造“六大平台”,扎实推进智慧旅游建设,经过一年的努力,目前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金涛解释,搭建平台重要注重实用原则,以实用为主,而不是技术展示。在建设设计中要力争功能全面,针对游客的平台要能够满足海量的个人需求,让不同需求的游客能够各取所需。信息要全而新,为游客提供覆盖广并更新及时的信息。服务点要广,服务点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分配。流程要全而畅通,同时注意数据共享。为此,宁波在搭建平台之初首先建立了数据中心,在此基础上延伸,避免信息孤岛存在。

具体来说,六大平台功能及取得的主要成效包括:

强化旅游网络应用平台。宁波市旅游局完成政府官方网站群的改版升级。政务版强化了互动交流功能。强化了在线访谈、在线咨询投诉、领导接待日等栏目,并根据旅游企业、游客、导游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办事服务,为政民互动架起了一座桥梁。商务版增强了实用性。在充分考虑网友需求的基础上,加强了商务版的实用性,新增用户点评、完善资料等功能,并对景点、酒店频道内容进行了完善,新增目的地地图定位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网民。

构建旅游网络营销平台。开通新浪、腾讯微博进行宁波旅游的整体推广,营销信息准确且更新及时,目前微博粉丝已经超过20万人。开发宁波旅游手机报系统,定期向全国范围的旅游行业人士、旅游爱好者发送宁波旅游业内资讯。

完善旅游投诉咨询平台。建设完整的门市咨询网络,开展宁波旅游呼叫热线的建设,开通各地的呼叫热线,并逐步融入宁波96118呼叫平台。

升级旅游自助自驾平台。构建了国内领先的宁波自助自驾游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旅游公共信息查询、自助行程设计、自驾车交通指引标识、投诉处理、应急处置、紧急救援、旅游意外保险等服务机制。提升了虚拟旅游中心用户体验。虚拟旅游中心完善自由行中心、旅游剧场、旅游电台、3D旅游中心、体验中心五部分组成,为网友提供全新的视听体验平台。

智慧旅游体系建设篇9

一、引言

智慧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运营的一种新模式,是游客市场需求与现代信息技术驱动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和新趋势,既是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高旅游满意度的重要抓手,又是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化服务业的战略选择。因此,智慧旅游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苏省是智慧旅游概念的发源地,全省旅游系统以及相关各方面对智慧旅游进行了许多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展。

二、无锡市发展智慧旅游优势分析

1.科技与人才支撑强大

2015年江苏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接近69%,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2.5%,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国信息产业的四分之一以上,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科技发展研究评价中保持全国首位。全省智慧城市建设、物联网建设加快推进,无锡的“感知中国”中心和云计算中心在全国领先,为智慧旅游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江苏高校和科研单位众多,两院院士数量居全国第一,为智慧旅游提供了人才支撑。

2.旅游网络体系发达

江苏省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多语种旅游网站集群及手机网站,建立了导游管理、旅游统计等业务管理平台,建成了江苏12301旅游服务热线和旅游咨询中心网点。这些都为无锡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网络体系的支撑。同时,无锡旅游部门积极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通讯运营商开展合作,探索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业发展的新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无锡灵山景区与无锡移动签署4G智慧旅游合作协议。双方借助4G网络优势,围绕“吃、住、游、乐、管”等开展合作,打造数字化的灵山景区,提升景区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快无锡“智慧旅游”建设的进程。无锡移动长期致力于以高速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依托便携的智能终端,从视频监控、系统集成、呼叫中心、工作手机等各个应用层面,开发出导游通、旅游车辆配载系统和安全信息服务系统等应用,全力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导游通系统可实现导游带队及审批的电子化管理、二维码签到和景区自助导游等功能;旅游车辆配载系统和安全信息服务系统,通过GPS定位、远程视频监控、音频监听和对讲,对旅游客运车辆的实时监测、调度指挥、人员车辆管理等,提高旅游车辆的安全系数。此外,无锡移动还为荡口古镇搭建景区管理系统集成平台和数据库,整合安防监控、客源分析、自动语音和人工广播、停车场管理等多项功能,为景区提供智能化的游客管理和停车管理,让景区的安全管理更加智能、高效。

3.旅游网络经营发展迅猛

据统计,无锡旅游企业中,已经自主建设网站或者在国内著名网站开设网页的达到一半以上。这些企业旅游的网站建设,开启了网络经营的步伐,这也使得无锡智慧旅游发展迈入而来一个新的台阶。

三、无锡市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无锡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城市,在智慧旅游建设方面,一直走在江苏乃至全国的前面,近年来已取得不小的进展。近年来,无锡市智慧旅游建设驶入了快车道,先后建设了手机客户端、一站式服务平台、乡村旅游、网络营销平台、数据处理中心、客源分析系统、无锡旅游APP群、二维码投放以及百度城市百科等一系列项目,不少项目已经在智慧旅游的实际应用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无锡智慧旅游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智慧营销体系

(1)与专业网络媒体的合作

无锡市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与专业网络媒体开展合作。如与蚂蜂窝合作,进行休闲游记的征集制作与推广;与百度合作,对无锡旅游资讯进行全方位推广,推广智慧旅游的成果;与360合作,通过与360搜索引擎对无锡重点旅游休闲片区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推广,增强了无锡重点旅游休闲片区的网络曝光度,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2)自媒体营销体系构建

在自媒体营销建设方面,无锡市重点开展了两方面的工作。①官方微博运营。通过运营,打造以微博为新型社会化管理的宣传平台,进一步宣传无锡旅游的形象。②官方微信运营。先后建设“无锡市旅游局”微信订阅号和“微游无锡”微信服务号两个微信平台,取得了较好的宣传和推广效果。

2.智慧旅游数据处理平台建设

无锡市建成了旅游企业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无锡大数据中心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游客行为分析系统等工作,搭建了相对完善的智慧旅游数据处理平台。

3.手机智能导览分析系统建设

为更好地对外地游客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无锡市旅游局组织开发了手机智能导航分析系统。该系统把数据处理中心和游客相关的实用数据推送出去,为游客提供智能化的伴随旅游服务,为游客提供全面、准确和及时的旅游信息。

四、无锡市智慧旅游发展策略

1.积极推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智慧旅游信息资源整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锡市旅游系统要抓紧时机,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创造有利于智慧旅游信息资源整合的良好环境。发挥政府在建立智慧旅游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上的主导和示范作用,按照统一的信息资源分类的方法和元数据的规范,建立智慧旅游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为各级旅游政府部分的业务协同、公共服务和辅助决策提供信息交换和共享服务;在智慧旅游信息整合的实施过程中,避免简单的把传统的计算机化或网络化,要按照智慧旅游信息资源整合的要求,对现行的政府管理职能、组织以及行政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提高政府旅游部分的依法行政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全面建设成新型的旅游电子政府创造条件。

2.充分发挥智慧旅游企业的示范效应

无锡应从多方面入手,充分发挥智慧旅游试点企业的示范效应,为行业推广提供示范。一要推选无锡智慧旅游建设的先进企业作为示范,推广其发展经验,实现智慧旅游经验的有效共享;二是建立无锡智慧旅游发展培训基地,加强对企业各层人员,尤其是企业一把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智慧旅游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三是要加强无锡企业间信息化经验的交流,鼓励企业因地制宜,探索符合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与此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建立中小企业智慧旅游发展的帮扶机制。一要依托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旅游行业组织等多元投入,以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加快建设重点面向中下旅游企业的创新技术平台,从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给予中小旅游企业支持;二是在智慧旅游建设基金中设立中小企业智慧旅游创新基金,重点资助智慧旅游建设成绩突出的中小企业;三是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智慧旅游的发展引导,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专项资金支持;四是发挥智慧旅游先进企业的示范作用,建立企业间智慧旅游帮扶机制,有针对性的指导中小企业智慧旅游建设工作。

3.积极发挥智慧旅游在产业融合中的独特作用

坚持旅游、文化、生态和科技“四位一体”,充分发挥无锡的独特优势,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生态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利用智慧旅游的理念和技术开发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旅游项目,进一步增强无锡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不断提升无锡旅游的优势。

坚持依托资源创新、创意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科学开发旅游资源,深度谋划旅游项目,大力促进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与现代科技、动漫创意相结合,提升无锡旅游产品的文化表现力和创意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无锡旅游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发展力。

4.加强对智慧旅游建设的评价和考核

智慧旅游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如何正确把握科学的发展方向,确保应有的发展成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加强对无锡智慧旅游建设的评价和考核必然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根据国家以及江苏省旅游局的相关要求,并结合智慧旅游的发展实际,尽快研究拟定相关的评价和考核系统;二是建立起由来自政府部分、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旅游企业相关专业共同组成的评价考核小组,承担相应的评价和考核任务;三是建立智慧旅游工作目标责任制,将智慧旅游建设工作纳入各级旅游部门年度考核目标,引导科学的发展方向;四要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对智慧旅游项目和成果进行投入、产出、综合效益、推广价值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在综合评估基础上不断加以提升改进。

5.建立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网络和信息安全是智慧旅游发展的基础保障,对智慧旅游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二是强化信息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安全保障系统与应用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和同步发展;三是要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制定应预案,开展应急演练,系统要普遍建立灾难备份体系,提高对信息安全事件的防范和应对能力;四要建设网络信任体系,在旅游智慧营销等业务中加强CA认证等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的运用。

6.加强对智慧旅游的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时促进智慧旅游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予以推进。第一,要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培养无锡智慧旅游人才,形成多方培养智慧旅游人才的良好局面;第二,要经常性的邀请国内外高等院校、著名软件企业与江苏省相关部分合作办学或建立职业培训机构,并加强对无锡智慧旅游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第三,要完善人才政策,大力引进人才,创建一个有利于智慧旅游人才发展和创业的良好环境,并在科研经费、科研设备、生活待遇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和智慧旅游领域进行创业。

7.加强全省智慧旅游发展的顶层设计

智慧旅游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智慧旅游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各个要素进行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标准、高水平的实现各项目标。国家旅游局以及出台了《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江苏已经出台了《关于全省智慧旅游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江苏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了依据。江苏省旅游局应该以国家、省已经出台的相关文件为依据,进一步完善和细化顶层设计,为全省智慧旅游发展提供全面、系统和可靠的依据。

五、结语

无锡旅游业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机遇期,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对促进经济转型、扩大就业与消费、带动社会繁荣以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以大力发展智慧旅游为抓手,引领无锡旅游业科学有序、健康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基本共识,目前正处于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以先进的信息技术、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新颖的拓展理念来推动自身健康快速的发展,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完善无锡旅游品牌形象,使无锡的旅游产业在全国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姚国章.智慧旅游新探索[M].长春:东北大学出版社,2016.

[2]金振江.智慧旅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3]张红梅.“旅游+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云服务体系创新[J].旅游学刊,2016,6.

智慧旅游体系建设篇10

上海 孙维佳

智慧武汉规划先行

智慧旅游体系建设篇11

二、智慧旅游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研究,Pauline J. Sheldon(1997)在其《旅游信息技术》一书,全面介绍了促进旅游行业发展的各种信息技术。 Hannes Werthner等(1999)在《信息技术与旅游业:一种挑战性的关系》一书中指出信息技术对传统旅游业的产生的挑战和影响。Hung J C(2011)在云计算环境下提出一种基于社会网络的智慧旅游框架,并提出了应用云计算为游客的终端设备提供旅游咨询服务。Giacomo Del Chiappa等(2016)分析了智慧景区中信息和知识的传递、共享和转化过程。Xia Wang等(2016)运用FCEM-AHP和IPA方法从旅游者角度测量了智慧旅游吸引力。国外对旅游智能系统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包括旅游目的地智能推荐、基于社会视角的智能旅游系统运用。

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本文在中国期刊网(CNKI)上输入“智慧旅游”作为主题进行检索,梳理相关文献,国内对智慧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包括智慧旅游概念、内涵及理论体系的讨论(张凌云等,2012;姚国章,2012),智慧旅游系统和模式构建研究 (姚国章,2012;高天明,2012)、区域智慧旅游的发展研究 (王清荣等,2014)涉旅企业和旅游服务的“智慧化”研究 (张凌云,2012)、智慧旅游评价和市场影响分析 (韩玲华等,2014) 、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研究(高燕等,2015)等相关方面。

三、智慧旅游视角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国家旅游局《2014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招收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565所,高职高专1068所,中等职业学校933所;其中,旅游相关专业研究生共招生1736人;本科教育共招生5.3万人;高职高专共招生11.08万人;中职招生12.30万人。我国高校旅游管理类人才已经初步形成了阶梯式培养结构。纵观2015年旅游业发展,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出境旅游1.2亿人次,旅游收入过4万亿元人民币。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测算,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10.3%,中国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10.2%。随着旅游发展进入“高速时代”,旅游类人才需求紧缺,世界旅游理事会调查显示,如果政府和相关企业不采取行动,旅游行业中将有1400万份工作面临风险。

目前,很多旅游管理类院校逐步启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高等教育专业综合改革工程,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伴随智慧旅游时代到来,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仍显滞后。如何创新智慧旅游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的智慧旅游人才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目前旅游管理基础课程中,仍采用理论讲授为主,实操实训较少,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等智慧旅游相关课程未能引入,酒店管理软件、旅行社管理软件、电子商务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等在一些高等院校还未引进或充分利用。另外,智慧旅游实践教学环节需加强,需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数在总学时中的比例,加大智慧旅游实验室建设,实践实训需加强与智慧型企业、智慧景区的对接,“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化,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智慧旅游实操技能,切实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智慧旅游对旅游管理类人才培养新要求

经济的发展从产品经济时代、服务经济时代迈向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业更注重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核心,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要素之中,智慧景区、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城市应运而生,智慧旅游成为发展趋势,旅游服务、旅游管理和旅游营销更加智能化,智慧旅游需要智慧型旅游人才支撑,智慧旅游人才不仅要全面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旅游信息化技能,如图1。旅游管理类高等院校是培养智慧旅游人才重要基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适应智慧旅游发展要求。

(一)跨学科知识培养

一方面,旅游因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具有跨学科研究特征,旅游管理类人才不仅要掌握旅游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生态学、市场营销等相关交叉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养生旅游、情感旅游、研学旅游、探奇旅游、商务旅游、休闲度假、互联网旅游等“旅游+”衍生的旅游新业态需要旅游管理类人才掌握跨学科知识;智慧旅游使信息技术融入到旅游各要素之中,影响着游客旅游体验,旅游管理类人才除了要具备扎实旅游相关理论,还要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体验、旅游管理中的应用。智慧旅游的发展需加强旅游管理类人才对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智慧旅游人才应具备以博客、微博、微信、贴吧、论坛/BBS为代表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数字化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运用能力,借助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和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核心,主动感知、甄选旅游相关信息,为游客提供高效旅游信息化服务,提高旅游体验质量和满意度。智慧旅游人才还需要能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旅游目的地智慧营销,树立“时刻营销”和“智慧营销”理念,通过智慧旅游信息平台开展高效智慧营销,提高客源市场规模。

(三)智慧旅游素质和智慧服务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人才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具备智慧旅游服务素质,培养能够适应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旅游网站等智慧旅游行业及其他相关智慧旅游企业管理与服务的高技能智慧人才。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散客化趋势日益凸显,旅游者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在40亿人次国内游的人群中,自由行人群高达32亿人次;1.2亿人次出境游客中,有2/3的游客选择自由行,自由行都是游客最爱的旅行方式。这要求智慧旅游管理类人才在利用公共资源信息和旅游数据库进行“线上”、“ 线下”服务时应树立智慧旅游服务理念,提高智慧旅游服务能力,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

(四)智慧旅游管理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要求旅游管理类人才提高智慧旅游管理能力,能够适应智慧旅游行业及相关智慧旅游企业数字化、智慧化管理模式,掌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及旅游相关行业信息技术,如酒店在线预定管理、旅行社管理软件、景区管理信息系统、旅游交通流量监控等,能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获取旅游信息数据,完善智慧旅游管理体系、监管系统、旅游投诉管理系统,综合协调分析旅游信息,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进行有效管理。

五、智慧旅游OPEC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本文创新性构建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通过智慧旅游目标导向培养、智慧旅游人才专业性培养、智慧旅游人才创新性培养、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智慧师资队伍建设、智慧旅游教学方法培养智慧旅游类人才。O――(Objective cultivation)目标导向培养。改革教学与市场脱节现状,以智慧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P――(Professional cultivation)人才专业性培养。培养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旅游专业知识的专业型人才。E――(Entrepreneu

rship and Innovation)创业和创新性培养。注重智慧旅背景下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C――(Social Communication)社会沟通能力培养。旅游管理类专业实践实训加强智慧旅游行业及其他相关智慧旅游企业对接,“校企合作”,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师要注重引入智慧旅游教学方法提高智慧旅游教学效果。高校应加强智慧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双师结构”,为智慧旅游人才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六、智慧旅游OPEC人才培养提升路径

本文基于智慧旅游OPEC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提升路径,包括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实训、教学方法需要适应智慧旅游发展。

(一)智慧旅游目标导向培养

以智慧旅游市场需求为目标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与市场供应错位现状,树立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结合智慧旅游发展趋势、智慧旅游行业及智慧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类人才新要求,校企对接,提升学生基础理论素质、实训实践操作技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化学生对旅游智能导览系统、旅游在线预定与营销、智慧旅游办公系统等智慧旅游信息技术的掌握,培养能够快速适应智慧旅游发展需求的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智慧旅游人才专业性培养

智慧旅游人才专业性培养需要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即优化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专业拓展技能课、学科选修课程等模块,一方面,增设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等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和技能课中不断融入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内容,如景区管理课程融入智慧景区管理内容,旅游市场营销引入数字化新媒体营销内容,旅游规划与开发增加智慧景区打造、智慧旅游交通规划、智慧开发管理等智慧旅游建设内容;另外,拓宽原有课程体系,增设旅游电子商务、在线旅游服务商(OTA)管理等信息技术与智慧旅游相关融合课程。

(三)智慧旅游人才创新性培养

智慧旅游注重旅游业的创新性和科技化,智慧旅游要求智慧旅游人才时刻保持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高校应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智慧旅游管理类人才,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课程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开展技能创新大赛和创业大赛,通过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等智慧旅游环节加大智慧人才创新性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主动适应智慧旅游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提高创新综合能力。

(四)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是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提高专业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课时,优化实训教学时间安排,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数在总学中比例,通过实践教学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大智慧旅游实验实训室建设,高校可通过多样化渠道争取经费建设集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智慧管理与服务等于一体的信息化智慧旅游实训室,利用云技术、人工智能、移动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模拟智慧旅游运营,通过 “线上”、“线下”模拟操作,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技能;另外,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高校可以依托院校自身的教育资源与智慧旅游行业相关企业合作,通过合作办学共建智慧旅游人才实践培养基地、校企签订订单式培养等多种合作方式培养智慧旅游人才。

(五)智慧师资队伍建设

智慧旅游体系建设篇12

加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目前,桂林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做好顶层设计,即明确各部门职能。桂林市与住建部城科院合作,编制了智慧桂林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参与了国家标准委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编制。

按照初步规划,在未来3~5年,桂林市将立足于“创建桂林特色智慧城市”的总体定位,以智慧旅游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突破口和信息产业增长点,带动智慧小区、智慧交通等一系列智慧产业发展,逐步完成桂林市整体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预计到2017年,“智慧桂林”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为中西部地区旅游型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提供示范经验。

桂林市将通过“智慧桂林”建设,引领和支撑桂林市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实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公共数据库、公共服务平台和典型智慧应用系统投入使用,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体系基本建成,政务服务、社会管理智慧化基本形成,产业结构实现高端化与轻型化转型,城镇化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智慧旅游和智慧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等目标。

城市信息网络多元化

近年来,桂林市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平安桂林、数字城管、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行政效能监察、电子政务、新农村、工业园区、卫生及公共服务等信息化工程均建成并投入使用。

桂林市围绕建设宽带化、无线化、个泛化的城市基础网络,不断提升城市的聚集辐射力。目前,桂林市已经基本形成广泛覆盖高速互联互通的主干网络,全市的住宅小区90%有光线宽带。2013年,全市宽带用户数已经突破79万户,桂林市城市人口约有80万,90%的家庭用户具备了20兆以上的宽带接入能力,互联网出口带宽首次突破500G。全市三大运营商建成WIFI热点超过1万个,农村基本实现了广播电视户户通。

据悉,“十二五”期间,中国电信广西公司将在桂林市投入30亿元完善通信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用3年时间实现城市光纤化,重点打造百兆接入能力,使桂林市总出口带宽达到300G,入户接入带宽平均达到30M以上。

此外,为了提高城市的智慧水平,更加方便市民生活,桂林市三年来建成并投入使用了多个公共服务平台,包括桂林市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桂林市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桂林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桂林市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桂林市物流公共服务平台。

桂林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却面临着标准和数据的瓶颈,现在很多数据都分散于各个行业、各个部门。考虑到顶层设计和数据共享,桂林市建成了全市视频资源共享平台和全市基础地理信息共享系统。2014年,桂林市准备把全市建成100平方公里1:500数字地图共享,通过共享、共建降低各个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成本,为全市的信息资源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

智慧项目建设陆续推进

桂林市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国内旅游电子商务的四大发源地之一,长期以来引领着我国入境电子旅游的发展,其产业规模和市场影响力位居全国第三。桂林国旅入镜旅游电子商务的业务规模和市场影响力是位居全国第一,2013年桂林国旅入境游电子商务平台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商务集成创新示范应用”称号。

在智慧酒店方面,桂林市与中航信合作,共同推进“机+酒”业务,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的入住条件和实惠价格。积极推进智慧景区建设,推进自助导游、景区监控、快速入园旅游预警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游客提供及时、贴身的导游服务,提供安全可靠的旅游环境。目前,全市重要的景区景点已经实现了监控,这在全国走在了前列。

桂林市还积极推进智慧旅游政务建设,开发完成桂林市旅游政务服务系统――桂林旅游系统超级办公室,搭建并逐步完善市、县、各旅游企业一体化的旅游信息化报送机制和交互机制。

在以智慧旅游为特色的前提下,桂林市开展了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等建设,实施环境监测源数据管理与应用示范项目、旅游预警系统、城市绿色照明地理信息系统、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旅游服务平台及示范应用。目前,正在准备实施桂林市综合旅游数据中心的建设。

智慧产业不断丰富

桂林市作为一个旅游大市,从规模上在国内处于前三的位置,但旅游收入以及信息化水平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桂林市的信息化应用领域和水平还有待于提高,特别是在智慧旅游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桂林市也在考虑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智慧产业,特别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桂林市智慧产业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二是以旅游消费为特色的信息消费产业。

2012年,桂林市在业内首次提出了“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的概念,包括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网络媒体、旅游软件服务等5个方向,希望通过打造智慧产业促进桂林市的整个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桂林市计划通过信息消费试点继续推动宽带桂林、桂林市旅游电子商务服务系统及公共信息服务等建设,力争到2015年桂林市消费信息规模达到200亿。按照桂林市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的规模,桂林市计划到2017年全市围绕旅游信息化产业的产值以及营业收入达到300亿以上。

相关链接

开启“智慧旅游”时代

2014年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智慧旅游年”。作为广西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桂林市正在积极加强“智慧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建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