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技术合集12篇

时间:2023-09-27 09:10:21

儿科护理技术

儿科护理技术篇1

二、微视频技术下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模式构建

基于上述思考,本课题致力于以我校护理专业的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设计和制作适合中职儿科护理实训教学的微视频资源、学习资源等;第二,微视频技术下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第三,探讨微视频技术下中职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模式;第四,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融入微视频技术的效果研究。

三、微视频技术下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效果评价与分析

(一)实验对象

本人和课题组的成员在中职护理专业分别担任是信息技术教学和儿科护理教学工作,此次课例整合研究选择了所教中职社区护理专业的班为实验对象,在教学中使用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

(二)目标设定

本研究利用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课程整合,进行实践探究,通过优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儿科护理能力素质的提高。本研究提出以下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微视频技术来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和合作的精神和能力。进一步想通过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课程整合的教育实践,提高实训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儿科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效果评价与分析

在本次整合课程结束后,笔者向参与实验教学的学生发放了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课程整合效果和《学习目标》调查问卷各38份,收回有效问卷各38份。下面分别从学生儿科护理实训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与参与度分析、学习方法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四大方面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的统计分析。

1.课程的整合对提高儿科护理实训能力的作用

在调查对提高儿科护理实训能力的作用是否大时,选择作用大的占65.8%,不确定的占21.1%,没作用的占13.2%。可见在调查者中大多数学生认为利用微视频技术手段的确有助于儿科实训能力的提高。

2.学生兴趣与参与度

在调查是否喜欢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教学整合模式选项时,71%的同学选择了肯定,这说明在此混合教学模式中,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法上,教师没有满堂灌,满堂教,同学们不再做被动操作的机器人,他们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3.学习方法分析

微视频技术应用于班级教学实践后,从调查“更注重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微视频技术或视频信息处理能力是否提高”“自学能力或实训操作能力是否提高”三个问题中,86%的同学们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都认为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和自学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整合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4.学习目标分析

在调查“是否达到了《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课程目标”时,选择是的76.3%,不确定的18.4%,否定的7.9%,可见应用微视频技术整合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

(四)结论

通过实践研究证明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课程整合能优化儿科护理实训教学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通过实验,我们充分认识到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的课堂教学中,整合微视频技术的教学方式,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联系起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微视频技术进行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利于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儿科护理技术篇2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独特的操作方法和疗效 [1]。穴位贴敷、中药保留灌肠等中医护理技术在儿科的应用,创伤小,疗效好,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减少了使用西药的副作用,发挥了祖国医学的优势,得到了家长的认同。以下介绍几项中医护理技术在我院儿科的应用。

1 穴位贴敷

1.1 目的及取穴。

1.1.1 敷脐疗法用于肺系疾病症见咳嗽,咳痰以肃肺化痰;用于脾胃系疾病症见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以理气和胃;改善小儿厌食症状;改善小儿自汗、盗汗症状。取穴:神阙穴

1.1.2 中药外敷助于退热。取穴:双侧内关穴

1.1.3 中药外敷改善小儿遗尿症状。取穴:双侧涌泉穴

1.1.4 冬病夏治有助于温阳利气,?散伏痰,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取穴:双侧肺俞、心俞、膈俞穴

1.2 操作方法。

1.2.1 根据不同病症遵医嘱将中药研粉过筛,取适量药粉用醋(脾胃系疾病用姜汁)调成糊状 [2],均匀摊于大小合适的棉纸上,厚薄适中,将棉纸四周反折。

1.2.2 充分暴露穴位处皮肤,清洁局部皮肤。

1.2.3 用敷贴将包好的药物贴于穴位上。

1.2.4 观察敷药处皮肤有无红肿、瘙痒等不适。

1.3 注意事项。

1.3.1 摊药厚薄均匀,大小适度。

1.3.2 贴药通常保留4小时,如有红肿、瘙痒不适症状,及时停用。改善遗尿症状于晚间睡前贴药至晨醒起床。

2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

2.1 目的及取穴:通过使用定向透药治疗仪,对药物离子产生定向推动力,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更深入地透过皮肤快速进入病变部位,达到消炎止咳,解痉止泻的目的。取穴:肺系疾患取双侧肺俞穴 [3],脾胃系疾患取神阙穴。

2.2 操作方法。

2.2.1 正确取穴并清洁穴位处皮肤。

2.2.2 根据不同病症取药液于贴片上,每帖约2.5ml药液,将贴片贴于穴位上,并连接电极片。

2.2.3 打开电源,根据小儿年龄设置使用参数,按治疗键开始治疗。

2.2.4 观察询问患儿感受,对热的反应和局部皮肤情况,防止药物过敏和烫伤。

2.2.5 治疗事间为20分钟,结束后取下电极及贴片,关闭电源。

2.2.6 清洁局部皮肤,整理床单元。

2.3 注意事项。

2.3.1 使用时必须有护士或家长陪在身边。

2.3.2 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过敏、烫伤等现象,如出现丘疹、明显发红可用肤轻松软膏外涂。

3 中药保留灌肠

3.1 目的: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通腑泻热、清热利湿止泻的作用。用于高热患儿助于退热及泄泻患儿症见便稀伴粘液,有或无腹痛症状。

3.2 操作方法。

3.2.1 将煎好的中药汤剂去渣凉至适宜温度(退热剂凉至室温,止泻剂凉至39―41℃),倒入灌肠袋内并挂在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约30―40cm [4]。

3.2.2 取左侧卧位,臀下垫治疗巾,抬高臀部垫小枕约10cm。

3.2.3 润滑肛管前端,排气,关闭灌肠袋开关。分开臀部,暴露肛门,轻轻插入直肠,婴儿2.5―4cm,儿童5―7.5cm [4],左手持肛管固定,右手打开灌肠袋开关,将药液匀速灌完,关闭开关,拔出肛管,卫生纸轻压肛门。

3.2.4 指导家长将两侧臀部靠拢,尽量保留药液达1小时,至少30分钟。以达到药效。

3.3 注意事项。

3.3.1 灌肠前协助患儿排便,灌肠液一次不超过100ml。

3.3.2 灌肠时速度不能过快,否则影响药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

4 刮痧

4.1 目的及取穴:刮痧治疗有助于发热患儿退热。取穴:大椎、双侧曲池穴。

4.2 操作方法。

4.2.1 协助患儿取舒适体位,正确定穴,检查刮痧板。

4.2.2 将刮痧油涂于穴位处皮肤上,手持刮痧板在选定的穴位上从上至下刮拭皮肤,单一方向(6岁以下患儿可用术者食指、中指指腹进行刮拭),刮至局部皮肤出现微红或紫红色充血瘀点。

4.2.3 清洁皮肤,安置患儿。

4.3 注意事项。

儿科护理技术篇3

《儿科护理学》是重要的临床课程,也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学生普遍反映内容多、散而抽象、难于理解和掌握。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多媒体教学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于一身,使理论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静态的教材动态化,复杂的知识条理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近年来在临床课的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优势

针对儿科护理学课程的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欠缺,多媒体教学将单调、乏味的理论知识形象地体现在声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弥补了儿科临床见习的不足。其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

1.多媒体教学弥补了儿科临床见习的不足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儿科护理学有1/3的学时为临床见习时间,一方面,因为班级人数较多,每个班级大约四十人左右,为了保证见习效果,往往都是分组见习,即每次见习都是带班级一半的学生去医院见习,另一半的学生在教室自习,所以每个同学的见习时间都相对减少了一半;另一方面,鉴于儿科疾病季节性较强,如夏秋季节消化道疾病多,冬春季节呼吸道疾病多;有些疾病的发病率也较低,如小儿糖尿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再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儿传染病的发病率逐年降低,典型病例越来越少,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小儿传染病,如小儿手足口病等,而儿科护理学只是一个学期的课程,所以有些疾病在学生的见习时间并不能看到真实的病例。应用多媒体教学,既可以把许多疾病临床体征的图片根据教学内容随时播放,如拘楼病的肋骨串珠、枕秃等;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随时播放视频,如肺炎的护理、贫血的预防、新生儿的护理等;再者,又可利用网上资源及教学资源共享的优势,借用其他兄弟院校的教学素材,把一些临床见习难以见到的疾病及近年新增疾病如小儿手足口病、小儿糖尿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的图片及视频展示给学生,增加学生对这些少见疾病的感性认识,大大弥补了临床见习的不足。

2.多媒体教学使儿科护理学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简单化

多媒体技术由于提供了清晰而逼真的图像、图形或动画,可以把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发病机制、护理措施等由浅人深,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出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直观而有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认为“难、繁、杂、多”的基础理论易于接受,克服了排斥心理。如先天性心脏病中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液分流等,这些内容很难通过板书表达,把这样的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既容易理解,又提高了兴趣;通过列表总结疾病的鉴别诊断,把大量的内容通过表格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完成了板书所不能完成的内容,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全面、牢固。

3.多媒体教学使儿科护理学的综合性得到很好的体现,并有助于教学贯通

儿科护理学对每一个疾病的讲解基本都包括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所以儿科护理学教学同基础医学各学科联系十分紧密,它以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等诸多基础医学学科为基础,涉及内容广泛,内容庞杂。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系统灵活地结合在一起,温故知新,相辅相成。

二、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互动交流性不强

良好的教学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处在表演者的地位,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一举一动上。而在目前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部分注意力在电脑屏幕上,学生的注意力在大屏幕上,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被弱化,无法实现传统教学教师的“表演”功能。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性不强,有时教学效果反而达不到传统教学的水平。有调查表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课堂教学效果密切相关,课堂教学效果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增高而增强。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仪表气质、举手投足、音容笑貌、神采情感等身体语言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和教师进行情感交流,增加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教学如果处理不当,往往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变为人和机器之间毫无情趣的信息交流。

2.不利于学生做课堂笔记

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教学活动中的“讲”和“写”是一张一弛的缓冲过程,有利于学生记笔记。现代多媒体课件虽然较生动、形象,但由于课件内容是事先做好的,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讲”,加之有时课件的内容信息量过大,学生跟上教师的讲解,就跟不上记笔记。导致教学内容大多成了过眼云烟,上课就变成了看动画。有时上课时感觉气氛较好,但课后不利于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3.多媒体课件的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教师只是把教材的文字内容搬上电脑,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实际上只是电子讲稿,并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编制课件内容,致使课件质量不高,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感。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将这些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不仅需要授课教师花大力气去搜集、储备相关资料、教学素材,而且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运用,这样才能制作出内容生动形象、具有较高水平的真正的多媒体课件。另外,在授课过程中如果不充分考虑单元授课时间的合理分配和学生的承受能力,就会导致课件的内容多而庞杂,学生无法及时记录,反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制作、利用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实效性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规定的课时内给学生以最大、最有效的信息量,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的考虑利用某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有实效性。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选取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宜演示的内容。切忌图画太多、内容散乱。

2.简约性

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是通过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共同实现的,学生接受课件内容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视觉的刺激。因此,投影的画面应符合听课学生的视觉心理。这要求在制作的过程中对画面的布局要以突出重点为基本,避免或减少易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干扰,注意前景与后景的色彩比搭配、字符的大小、图片的位置等,以确保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儿科护理技术篇4

本院儿科包括儿科门诊、急诊、儿内科、儿外科以及住院部,护士人员一共有14名,其中40岁以上2名,30~40岁5名,30岁以下7名,平均年龄24.5岁。本科学历1名,大专学历9名,中专学历4名。

1.2方法

1.2.1情感方面实施人性化分工和管理

实施人性化管理:①在理念上做到以患者和护士为中心,要投入两份不同的管理情感,有了合格的护士才能有好的护理质量,有了满意的护士才能有满意的患者。护士长要根据护士的工龄结构、身体状况和患者的实际需求来安排人员,尽量保持人员数量、身体状态和技术水平的平衡。将身体状况好的高龄护士安排在工作强度相对较大、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班次中,例如在门诊部门,上午输液的患儿较多,护士长要安排穿刺技术好的高龄护士和技术较差的低龄护士进行搭配,这样不但可以完成大量的门诊输液工作,也能够使低龄护士有较多的机会进行小儿静脉穿刺,更快的提高技术水平。②护士长要经常性的关心护士的生活,因为儿科护士经常处在哭闹的环境当中,而且疾患儿童家长又对子女非常关爱,对护士的技术要求很高,这很容易造成护士与家庭之间产生矛盾。要积极的了解护士家人对其工作的支持态度,对家庭有困难的护士要尽最大的努力给予帮助,护士生病的时候要组织人员前去探望,必要时要安排护理人员陪同诊断等。

1.2.2充分发挥护士的个人潜能

①要为每一位护士建立单独的个人档案,在平常的工作中护士长要根据护士的特长、爱好等信息安排其在病房中的相关工作内容。②如果在工作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护士长要征求儿科全体护士的意见进行综合的分析决策,遇到新的方法护士长要开会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然后以投票的方式表决是否开展。这样不但可以调动护士的积极性,获得护士的拥护和认可,而且也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了护士的个人潜能,每一位护士把儿科当做自己的家庭,对问题积极出谋划策,效果显著。

1.2.3增强护士的专业技能

因为儿童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的静脉穿刺技术难度很高,并且一旦穿刺失败就会引起家长的反感情绪,这对儿科护士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护士长要加强对儿科护士的专业技术培训,并教会护士良好沟通技巧,为患儿家属和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结果

在对本院儿科全体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之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由原来的80.05%提高到了96.50%,而且儿科还收到了25面锦旗,且投诉和护理过程中的矛盾事件大大减少,也没有出现护士因工作压力而辞职,实施人性化管理效果有显著提高。

儿科护理技术篇5

1 输液治疗环节存在问题分析

1.1 静脉穿刺难度大,护士技术不熟练 患儿血管细小,进入血管感觉不明显,需要护士除了经验外,更要十分细心的体会。否则易漏掉进针时一些细微的感觉,造成穿刺过深或过浅而使穿刺失败。另外护士姿势不当,患儿体位不便于操作,家属舍不得按住患儿,患儿哭闹、乱动,家属不仅任之甚至责难等都直接影响护士穿刺时的情绪和对头皮针的控制能力,从而影响穿刺成功率。

护士的技术操作是在家长的直视下进行的,因家长爱子心切期盼值过高,又因医学知识的欠缺对护理操作过程不理解,对护士存在着挑剔和猜疑的心理。年轻护士往往存在需要实践和抵触实践的矛盾。承受着较大心理压力而影响穿刺成功率。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关注的核心。当孩子生病时,家长怀着焦急和期盼的心情来到医院就治。希望药到病除,希望护士技术高超穿刺一次成功等。如果在操作过程中给患儿增加了穿刺痛苦,家长难以控制情绪容易造成纠纷。

1.2 临床工作中,常有穿刺成功而无回血的情况发生,若技术不过硬缺乏经验,往往难以对成功与否做出正确的判断,因而反复穿刺造成血管破坏,家长也难以理解造成纠纷。中途脱针也易发生纠纷。

造成中途脱针的主要原因有:①固定不牢固,如头皮穿刺时家长不让剃头发,胶布粘不住,头上多汗易脱针。②穿刺血管位置不好,如耳后静脉,枕静脉,患儿摆动等易脱针。③与家长宣教不到位,致家属不能有效看管约束患儿,患儿强烈哭闹甚至用手抓掉针头等。④患儿血管细小,见回血即固定稍微活动易脱针。⑤液体多,时间长,小儿不耐烦也易造成脱针。⑥液体滴速慢,患儿哭闹时易致回血造成堵针,也造成重新穿刺。家长不理解过分紧张而造成纠纷。

1.4 针头脱出后不易及时发现 由于小婴儿对表皮疼痛感觉不明显,对外渗的不适不能及时表现出来。如此时液体已外渗,但患儿仍然安静,液体滴速也未受到影响。如渗出来被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可造成局部组织肿胀,家长因此责怪护士,易发生纠纷。

1.5 护理人员人手不足,工作量大 由于护理人员缺编,少编,在季节性疾病高峰期,小儿输液患者剧增,并且液体少,组数多,护理人员工作量增大,负荷超重,家属等待时间长,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护士与患儿家长交流沟通少,从而造成患儿家长的不理解或误解进而发生纠纷。

1.6 责任心不强,缺乏法律意识 在儿科因服务态度不好引发护患纠纷几乎没有。但有个别护士在工作中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违反操作流程,注意力不集中,查对制度不严,巡视不及时。有的护士法律意识淡薄,对患者权利认识不足,如不注意说话的场合和方式,解释问题不恰当甚至不正确造成家长对治疗过程不满情绪,从而导致纠纷。

2 对策

2.1 建立高素质,稳定的专科护理队伍 过硬的小儿静脉穿刺技术是儿科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减少纠纷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儿科工作繁忙,责任大,风险高,护士思想压力大,队伍不稳定易流失。同时,儿科技术性强,且护士技术成熟较慢,新生力量增加往往造成较大的技术缺口,因此医院管理者及科室管理者要重视儿科队伍建设,改善儿科的护理装备和护理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和保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采取适者留,不适者调的政策,完善以老带新的机制,培养适合儿科特点的护理骨干,建设高素质,稳定的儿科护理队伍,确保儿科输液有序化和有效化,从而认真提高儿科护理服务的技术水平。

2.2 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及技能培训 加强护理人员法律知识的学习,强化护理行为中的法律知识,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无菌技术》等。使护士增强法律意识,在输液过程中遵纪守法,遵章守则,即保护自身利益,也保护患者利益。另儿科患者护患冲突的起因主要是静脉输液的不成功,娴熟的技术是取得患儿家属信任,建立和维持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在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制度的前提下,按“三基”标准进行培训。

儿科护理技术篇6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51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病房及相关科室一项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是护理人员完成各项治疗、抢救的前提。小儿静脉穿刺质量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直接相关。研究表明,护士穿刺技术不熟练,不能做到一针见血是引发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之一[1-4]。为快速提高护士的临床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满足儿科及相关科室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需要,于2010年9月开始在医院内招收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参加培训班,收到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9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招收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培训班学员共32名,均为女学员。年龄20~33岁,平均22.56岁。学历:本科9人,占28.13%,大专23人,占71.88%。2年以上临床实践经验22人,占68.75%;2年以下临床实践经验6人,占18.75%;无临床实践经验4人,占12.50%。

1.2 方法

1.2.1 招收学员方法 面向院内护士招生,要求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经学历和执业资格审查,经过考试和考核合格录取,获得参加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培训班资格。

1.2.2 培训方法

1.2.2.1 培训原则 制定相应的培训目标,甄选小儿静脉穿刺经验资料[5-9],制定培训教材,精选多名小儿静脉穿刺能手讲授各种小儿静脉穿刺情况及穿刺对策操作,采取理论授课,临床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方法,分阶段进行经验交流及穿刺操作考核,终末小儿静脉穿刺技术考核合格获取小儿静脉穿刺培训结业证,成绩优异者颁发小儿静脉穿刺能手称号。培训周期为6个月。

1.2.2.2 师资确定 理论培训由儿科总护士长担任理论授课,具有儿科专业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临床穿刺经验,主管以上职称,专业教师资格,有较高的临床指导和授课能力,并聘请血管外科专家为学员讲授小儿血管的解剖及病理生理反应。操作培训由儿科科护士长及主管护师担任,具备1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主管以上职称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1.2.2.3 教学方法 以临床操作实践带教为主,结合相关理论授课,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理论上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以培养小儿静脉穿刺能手为目的,精选各种小儿静脉穿刺情况及穿刺对策,结合临床实际,列举相关穿刺病例和亲身经验进行讲学互动,充分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不定期组织案例讨论,现场演练,每月1次,包括模拟操作和实践操作。模拟操作主要培训手法,实践操作主要培训手感。技能培训中,心理适应能力是重点培训内容之一,指导教师设置不同的穿刺环境,让学员逐步适应压力。

1.2.3 评价方法

1.2.3.1 学员自我评价 学员对培训收获自我评价,包括提高很大,提高较大,提高较小和无提高。

1.2.3.2 考核方式 (1)理论考试:培训最后进行总结性理论考试1次,强化小儿静脉穿刺的理论知识;(2)操作考试:分阶段进行小儿静脉穿刺专业技术操作考试,每2个月1次。一律实行百分制,每次进行考核排名,增加培训学员的竞争意识。最后根据考核总评授予考核成绩前3名“小儿静脉穿刺能手”称号。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PEMS 3.1统计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x±s)表示,以P

2 结果

2.1 学员对培训效果自我评价 学员对培训效果的自我评价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在的评价。32人中有25(78.13%)人认为提高很大,7人(21.88%)人认为提高较大,无一人认为提高较小或无提高。

2.2 培训前后学员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学员考试成绩比较(x±s)

组别 培训前(n=32) 培训后(n=32) P值 t值

理论成绩(分) 64.41±12.00 90.38±9.00

操作成绩(分) 62.81±3.65 88.16±7.50

3 讨论

3.1 培训要不断适应临床护理模式发展需要 护士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高低,不仅反映护士专业技术水平,同时也反映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关爱患儿,减轻患儿痛苦,操作中树立防护意识,是现代护理对每名护士基本素质的要求[10]。只有树立为患者负责减轻痛苦护理理念,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才会用更高标准要求自己,注重护士技能培训,护士穿刺技术水平就会稳步提高。从培训效果看,学员小儿静脉穿刺能力水平在短期内有很大提高,充分体现专项技术培训结合效果明显,所以规范化培训是提高专业技能,适应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课题。

3.2 培训要体现专业技术特色 穿刺成功率的提高是搞好护患关系的基础,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石。目前在许多科室,小儿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加上中国特色的独生子女政策,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期望值过高,而护士往往未经过专项技术操作培训,小儿静脉穿刺水平相对滞后,给患儿的治疗及护患关系埋下了巨大隐患。因此,开展对护士的小儿静脉穿刺专业技术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弥补了学校教育的局限与不足,提高了护士静脉穿刺水平,满足了患儿治疗护理的需要,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 培训要有规范的教学和管理 针对培训班学员不同阅历、不同素质和不同层次采取个性化及人性化管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笔者严格甄选教材,按需补给,以求实效。还专门为每位学员配备了指导老师与学员进行沟通,协调与管理,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定期召开学员经验交流会,检查学员学习笔记和临床实践体会,了解学员动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有效地引导培训班学员系统地学习与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开展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培训班的实践,使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形成了规范化的培训途径,调动广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护士争先创优的荣誉感和主人翁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了针对小儿的护理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更好的培养了小儿静脉穿刺合格的专业化人才,提高了医院整体满意度,为和谐护患关系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优质护理服务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吕竞.儿科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天津护理,2005,13(6):171-172.

[2] 张镇静.儿科输液室护患矛盾分析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6):713-714.

[3] 寿宇雁,陆月岑.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2):52-53.

[4] 君.儿童医院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J].中国护理管理,2005,5(2):44-46.

[5] 谢佐卿,罗文容,姚春花.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0,9(8):41-42.

[6] 帅玲.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238-239.

[7] 阳康丽.小儿静脉穿刺难点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7):73-75.

[8] 李玉兰.浅述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秘诀[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4):2008-2009.

儿科护理技术篇7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191-02

1 准确、灵活运用语言艺术

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为患者创造和谐、安全、支持性的治疗环境,使患儿及家长在接受治疗和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尽快恢复或保持良好的心态。实现护患沟通的核心要素 (1)关注:护士对患儿要无条件地积极关注;(2)共情:以患儿为中心,站在患儿角度体验他的感受,换位思考,对患儿及家长心理最大限度的接受和理解,同情他的感受;(3)真诚:平等对待每位患儿及家长,认真倾听患儿及家长对病情描述以及满足一些需求,真诚自然,平易近人

1.1 入院阶段:当患儿初入院时,应利用好首因效应,正确运用好此阶段的沟通技巧。应微笑迎接患者,尽快安排床位,热情主动的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师及护士、病房环境、医院的作息制度和探视制度,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解决其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多听家长说几句,让家长把担心讲出来,通过治疗、安排,患者就会被我们热情,耐心细致的解释,很快消除陌生感和紧张情绪,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 住院阶段:大部分患者很快就能适应住院环境,此时,留意沟通患儿和家长的教育程度、情绪状态;留意沟通患儿及家长对病情的认知程度;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应通过连续性的沟通技巧,掌握患者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逐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便需要正确使用语言

1.2.1 解释型语言当患儿和家长对医院或医护人员提出某些意见或建议时,应针对患儿个体特点,因人而异地给予耐心、及时、细致的解答,以减少或避免护患冲突。

1.2.2 安慰性语言对年龄较大的学龄期患儿,常常因为住院影响学习而导致心中不安,不积极配合治疗,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给予安慰和鼓励,使其对护士认可,积极配合治疗。

1.2.3 赞美型语言 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护士利用这种心理特点适时地对患儿进行赞美,会使患儿和家长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也融洽了护患关系。

1.2.4 告知性语言有针对性地对患儿和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宣教,告知有关疾病的健康教育防治知识,如有些简单的护理措施、疾病的诊断方法、预后情况及用药注意事项等,但应与医生的意见一致,避免他们由于对疾病缺乏认识而盲目恐惧、紧张和焦虑。

1.2.5鼓励性语言学龄前期及学龄期的患儿常常需要鼓励,当患儿对治疗和护理比较配合时,要及时运用鼓励性语言,为日后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2.6形体语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仅限于语言沟通是不够的,我们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现,“走进病房笑一笑,患儿床前站一站,患儿额头摸一摸,患儿小手握一握,生活不便帮一帮”,可以有效地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利与沟通和治疗。通过关心、问候、帮助,就把双方距离拉近,这样就能及时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为护理诊断提供必要的条件,及时制订护理措施,提高工作效率。

1.3出院阶段:当患儿通过一系列治疗护理康复出院时,应热情相送。首先通知患儿及家长告知什么时间、怎样办理出院手续,并指导患儿应注意饮食、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等出院指导,促进了患者家长对护士的信赖,提高了护士的自身价值。

2 提高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2.1.1过硬的专业知识。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是从事儿科护理工作的理论基础,其次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是做好儿科护理工作的基本功,静脉穿刺是小儿科的一大难题,要想“一针见血”,必须勤学苦练,对操作技术精益求精遇到静脉穿刺一次不成功患者,应对患者说声“对不起”,患儿家长发牢骚、骂人,应给予理解,要宽宏大度,不要计较对方的态度和言词,更不能顶嘴或转身就走,待对方怒气消退后,再和颜细语说服对方,这样才能化解矛盾。

2.1.2 儿童教育知识。为了满足儿童获取知识的需要,儿科护士应掌握一定的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等知识,在工作中逐步教育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及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心理。

2.1. 3全面护理知识。丰富的科学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巧能确知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及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需要而给以全面的护理。掌握各年龄组儿童对疾病的心理及情绪的不同反应,注意身心两方面客观征象及主观症状;具备健康教育的知识及能力;能深刻了解儿科常用药物的剂量、作用及用法。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儿科护理技术已发展到具有比较复杂的临床护理技术,抢救技术及先进的检查技术。儿科护士必须熟练的掌握这些相关的技术,才能减轻患儿的痛苦,从而取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3 体会

在护患交往中,准确、灵活运用护理语言艺术,娴熟、轻巧的护理技术来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以平静、友善的微笑缩短双方心理上的距离,有利于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通过良好的沟通不仅避免了大多数的纠纷,而且还有利于医院工作的开展。所以护理人员都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最终使得护患关系得到改善,护患能够最后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3.

[2] 张慧君.浅谈护理服务中护患沟通技能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9):209.

[3] 席淑华,周立,蒋少华,等.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的做法及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533.

儿科护理技术篇8

1.1 环境因素 儿科护士经常处于患儿哭闹的嘈杂环境中,除了要付出较大的体力外,还要承担沉重的心理压力,容易造成负面心理负担,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嘈杂的环境刺激,是护士身心疲惫,影响了患儿及家长的沟通,从而引起护患的纠纷。

1.2 护士技术操作不过硬,服务不热情 由于患儿年龄小,身体娇嫩,又处于无知,无助或知识贫乏的状态,大多数患儿不能自述病情,生活不能自理,患儿静脉血管非常细,在为患儿静脉输液时,由于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不过硬,给患儿带来了痛苦,增加了患儿对医护人员的恐惧心,以及家长对护士的工作不信任,若护士态度冷漠,不热情,常常使患者及家长拒绝沟通。

1.3 患儿家长方面的因素 患儿的家庭环境,如经济条件,文化水平,道德修养等也会影响护患沟通的效果,现在患者及家庭维权意识在提高,对医护人员要求也高,所以在为患儿诊疗过程中,由于患儿家长缺乏医学知识,对护士护理技术操作的效果难以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易造成对护士工作挑剔、否定,甚至拒绝的态度,不配合,为患儿静脉穿刺操作时,一定要一次成功并仔细观察护士行为,一旦发现不满意的地方立即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从事维权活动,无形中给护士在精神是造成高度紧张,长期持续地工作,是护士身心疲惫,甚至导致身心疾病,患儿的家长对医护工作的不理解,影响了护患沟通。

2 管理对策

2.1 改善患儿诊疗环境 诊疗环境的好坏对患儿及家长有直接影响,无论是儿科门诊,还是病房尽可能营造一个让儿童喜欢的色彩,温馨,舒适的环境,以减少患儿心里压力和恐惧,使患儿及家长感到安心舒适,以改善护患之间因治疗带来的紧张关系,使护士和患儿家属更好地沟通。

2.2 转变服务理念 转变以往的护理服务理念,变被动为主动,以患者患儿为中心给患儿全程优质服务,建立医患之间情感交融,心灵互动,诚信亲情沟通机制,加强护士综合素质培养,对有些患儿家长说话粗鲁,行为莽撞,护士不能使用伤害性语言,一切应从患儿健康角度出发,自觉控制不良情绪,语言应婉转,护士要有开阔的胸怀,高尚的情操,面对危机妥善处理,耐心解释,化解矛盾,护士要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体验家长心情,做好与患儿家长的沟通,使患儿家长得到充分理解在治疗上能够积极配合。

2.3 加强护士业务素质培训 基础护理是儿科护理工作的起点,是衡量护士基本素质的重要指标,作为儿科护士必须具备娴熟精湛业务,操作技术,尤其是小儿静脉穿刺,过硬的技术才是架起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人员的理解与信任的桥梁,所以儿科护士不但要钻研儿科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掌握静脉穿刺技巧,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及家长的紧张情绪,从而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

儿科护理技术篇9

儿外科是一个专科性极强的科室,患儿病情变化快,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自己的需求,因此护理要求高,需要有一批理论扎实、技术过硬、言行一致、谦虚谨慎且具有敏锐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专科护士。此时的儿外科也开始由单纯的临床护理逐渐转向以病人身体心理社会几方面兼顾的整体护理,近年来我们在带教中不断摸索和实践,就如何培养儿外科的新护士,使其尽快进入角色,提出以下几点体会。

1 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方面

儿外科护士对患儿的健康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具有为儿科护理事业奋斗的决心,具有较高的医德修养,对于不能诉说表达情感的小儿慎独及诚实地对其服务。

2 加强专科理论知识学习

儿外科护士应具备熟练的技术,增加儿童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通过高年资护士讲述专科护理心得,使新护士对儿外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护理有系统的认识,在临床带教中老师更应注意理论结合实践,充分利用自身积累的经验指导新护士对患儿应观察什么、重点观察什么是否对每个细节观察到位、怎样观察才能得当及时。发现问题,排除不利因素,确保护理安全,使新护士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观察病情的技巧。

3 提高护理操作技能

儿外科是一个对专科护理技术要求极高的学科,特别是因穿刺成功率不够理想,患儿哭闹不配合,家属心疼患儿等因素导致新护士有紧张、恐惧的心理,所以在新护士刚进行专科性强的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带教老师要在旁协助,并以自己的经验加以指导,减轻心理压力,护理中要态度和蔼、动作轻柔、一丝不苟,使小儿感到温暖,获得家属信任,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提高技术水平,增加自信心。

儿科护理技术篇10

2021儿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一

20xx年是困难与机遇共存的一年,新的院领导班子重新考虑科学的分配方案,结合儿科目前实际情况,对今年全科工作做以下安排:

一、杜绝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提升医院、科室形象。

1、加强医护质量管理,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继续熟悉掌握并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各级医护人员岗位职责,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3、提高服务意识,树立全科医护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热情接待患儿及家长,树立儿科服务新形象。

二、加强业务学习

1、加强基本技能及操作的练习,特别是心肺复苏操作的复习及巩固,提高危重病儿的抢救能力;

2、学习儿科新知识新进展。充分利用医院华西远程教育平台,争取各种培训及讲座学习的机会,了解学科发展动态,让科室诊疗技术尽快更新;

3、结合本科实际,着手对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规范的制定,推广临床路径工作;

4、组织全科室医生认真学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逐渐拒绝滥用抗菌药;

5、加强新生儿相关知识学习及技能培训,争取新生儿病房能投入使用。

三、开拓市场,加强宣传,扩大儿科影响力。

1、加强雾化治疗宣传,扩建门诊留诊病房,方便患儿及家长就诊方式选择;

2、利用医院宣传平台,多种方式下乡及社区宣教,提高科室及医院知名度。

四、学生带教工作。

1、加强实习生管理,严格考勤;

2、强调带教老师责任,相关知识认真讲解,操作要放手不放眼;

3、带教老师加强学习,以适应重医教学基地角色。

总之,全科每位医护人员都应端正态度,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加强学习,努力完成医院及医务科下达的各项任务。

2021儿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二

第一、认真学习党的十三五规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杜绝科室医护人员收受红包及药品回扣,发现以上情况及时上报,并根据医院规定从严处理。进一步推进业务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建设;进一步深化儿科改革,严格按照二甲标准建设,规范管理科室,做到科室持续改进。

第二、儿科今年仍存在合法执业医师严重不足的情况,儿科医师队伍的建设仍是20xx年的重中之重,科室拟通过多渠道引进儿科人才,如:科室进一步加强培养科内儿科医师队伍,对需考证医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与支持;向医院争取儿科专业医生,在本县或县外医院引进有证儿科专业医生等;并向医院争取相关的优惠政策;条件成熟时向社会呼吁儿科医师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第三、加强业务学习,对疑难病例及多发病例,典型病例及时科内学习讨论,坚持科内讲课制度,一如既往的积极参加院内外各种学术活动,申请外派进修人员,引进新技术新疗法。

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使大家自觉自愿的在工作之余学习熟悉业务知识,开阔视野,涉猎儿科领域新近展。在新的一年里,积极拓展儿童保健门诊,开展儿童CPAP辅助通气,进一步加强新生儿病房的建设,探索开展新生儿相关业务,努力与产科沟通合作,在拓展儿科业务的同时为医院产科保驾护航,也为我县新生儿提供就医方便。

进一步开展新生儿黄疸的光疗,申请增加新生儿蓝光治疗仪,提高疗效,进一步提高静脉穿刺水平,继续推广静脉留置针,减少患儿痛苦;条件许可,尝试外周静脉置管技术的开展,继续不断探索新技术、新疗法。

2021儿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三

进一步巩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成效,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深入开展,提高护理管理品质,根据优质护理服务规划和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的要求,按照医院优护方案,拟定新生儿科优质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患者满意为总体目标,夯实基础,巩固成果,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升服务内涵,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使患儿家属满意度≥95%;健康教育知晓率≥85%。

二、实施措施

(一)继续完善修订科内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继续完善修订质量控制标准,加强对护理不良事件督查整改制度,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

(二)全面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和专科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强化基础护理及分级护理的落实并保证质量。

2、加强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培训。按照新生儿科培训计划分层对全科护士进行技能操作培训,牢固掌握护理基本技能,夯实基本功底.

3、采取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以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护士观察病情、落实护理措施、记录护理文书的能力。

(三)严格遵守《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并按其要求规范管理。

1、新生儿科护士必须持证上岗,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2、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患儿住院期间必须配戴身份识别腕带,如在沐浴、检查、治疗时损坏,应及时补戴,确保患儿身份正确。

3、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工作人员上班时要穿统一服装、洗手,进行各项操作时一律要求洗手、戴口罩,任何人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

4、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5、按照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定期对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细菌学监测。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6、制定新生儿外出检查、治疗、转科和出院安全流程并有效落实。制订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确保医疗安全。

(四)夯实基础护理,切实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患儿,防止或减少输液外渗,善于观察病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严格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1、改变排班方法,实施责任制排班模式,弹性排班。

2、全面履行护士职责,责任护士从入院到出院的各种治疗给药、病情观察、基础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为患儿提供连续、全程的工作,切实做好优质护理服务。

3、深化护士分层使用,依据患儿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分配责任护士,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

(六)定期满意度调查

1、患儿出院时发放满意度调查,听取家属对优质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儿科护理技术篇11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81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1-0093-01

随着社会发展,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人们对儿科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日益增高,使广大医务人员深刻意识到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1]。儿科病人因为年纪小,合作性差;加之患病往往起病急、来势猛、变化快,用药上特殊性强,故其发生意外伤害的潜在危险概率高,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专业技术和法律观念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应该对儿科护理实行风险管理,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预见和分析,并制定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

1 儿科护理风险分析

护理风险识别就是对潜在的和已经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的原因及过程,这是护理风险管理基本程序的第一步[2]。及时对护理风险进行分析,能减少医疗纠纷或差错事故的发生。

1.1 社会环境因素

由于儿童缺乏生活能力,又是当今“小皇帝”,一旦生病住院,往往全家人照顾,给护理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干扰。另一方面,由于父母爱子心切,情绪急躁,对护士缺少信任,态度挑剔,极易造成沟通障碍,引发医疗纠纷。

1.2 护士自身因素

1.2.1 护理理论知识低下

部分护士由于护理理论知识欠缺,对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预见性不足。儿科病人往往起病急、病情复杂、变化迅速,且不能自我表达,需要护士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果断地采取相应措施,否则容易忽略隐藏的病情,而导致病情恶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1.2.2 护理业务水平不高

临床护士大多年纪偏小,学历较低,且流动性大,造成专科知识及经验缺乏,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比如,静脉穿刺、采血、输液滴速控制、气管插管等,均需要专科技术比较熟练的护士和医生较好地配合,否则容易发生技术风险。

1.2.3 护士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差

儿科护士常处在哭闹、嘈杂的环境中,心理压力大,同时还要对患儿家属的质疑给予合理的解释,并且要耐心诱导患儿配合治疗,这些都需要护士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并有一定的沟通技巧,能冷静地处理各种冲突及一些突况。但现实情况往往差强人意。

1.3 护理管理因素

1.3.1 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医护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医护记录不一致,护理过程记录不完整,记录数据不准确,记录时间有差错等。

1.3.2 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医疗护理活动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保证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后盾[3]。但是,护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不适应实际工作需要或不能得到严格落实执行而引发风险。

1.4 儿科病房特点

儿科患者的住院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与天气变化紧密相关,病人周转快、护理工作繁忙、技术操作要求高,较成人科室相比更容易出错。

2 护理风险管理

2.1建立风险管理组织

应修订完善制度、流程,使风险管理活动有系统、有计划、有目标、有秩序地进行。并且还要修订完善重点病人、压疮及压疮高危病人等的护理报告及管理制度,优化患儿入院流程,建立转科病人记录单,降低了转科患儿的风险。

2.2 提高儿科护理专业知识及技能

(1)提高护士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可以定期组织业务学习、三基理论考试、护理查房、操作考核等,及时学习新理论及新技术,熟悉危重病人的抢救流程,特殊仪器的使用等,提高业务技能。

(2)对护理人员进行护患沟通培训,制定明确的规范语言,模拟实例教育,使之掌握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技巧。

2.3 实施护理风险监控

实施三级护理管理制度,即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病房护士长,实现垂直控制与横向控制相结合。护理部要定期检查,随时发现隐患和纠正不规范操作。科护士长、护士长要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体会

通过将风险管理引入到日常医务管理中,提高了护士风险管理意识和护士抗风险技能,增强了护士依法施护的意识,使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儿科护理纠纷事件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儿科护理技术篇12

护理临床带教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深化,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走向独立工作的重要环节,而儿科护理实习具有专业性强、操作要求高、护生一时难以入门和接受的特点,使儿科这个特殊岗位的护理临床带教工作中常常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影响了带教质量的提高,因此借我院迎接三级医院评审的契机,自2013年6月至今对儿科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措施持续改进,不断规范和完善,使儿科的护理带教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1 影响儿科护生带教的不利因素

1.1儿科护理专业的特点:我院儿科分为普通儿科和新生儿室两部分,收治患儿多,病情复杂,变化快,又因患儿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所以护士的观察任务较重;各种基础技术操作要求精准耐心细致,配置药物药物必须正确计算药量,准确抽取药液,尤其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专业性强,技术操作难度大。

1.2带教老师方面:带教老师工作繁忙,相对教学时间与精力不足,带教工作态度不积极,责任心不强,个别老师把护生当帮手、跑腿等;理论知识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授课能力差,不能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

1.3护生方面:当前护生大多是90后独生子女,在儿科护理实习中主要存在紧张、胆怯、急躁、自卑、虚荣、依赖等多种不良心理〔1〕,对工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儿科护理工作心理压力大,欠缺与患儿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面对哭闹的患儿和挑剔的家长时不知所措,紧张逃避,同时护士在校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缺乏与护理相关的法律知识学习,导致在实行过程中易产生不安全隐患。

1.4患者方面:患儿是家庭的中心和重心,家长的溺爱和对护理质量的高要求,导致对护生的不信任,因此常常拒绝护士对患儿进行护理操作,使护生在儿科实行期间动手机会较少,实践能力较差。

2 对策:

2.1成立科室教学管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设带教负责人1名,建立健全科室入科教育制度,完善入科教育内容,制定儿科教学计划,制作多媒体课件,购置模拟教具娃娃,建立出科理论考试题库等,规范了带教工作。

2.2带教老师准入制度:从思想素质到业务技术进行考核,选拔医德高尚,责任心强,大专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的业务骨干为带教老师,定期选派到上级医院进修和外出参加培训班,学习新技术、新项目,提高业务素质和带教质量。

2.3人性化带教〔2〕,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带教的过程中,人性化模式就集中体现在尊重和爱护护生。关心护生的生活和心理,实习中出现错误时,切不可当患者的面训斥,避免伤害她们的自尊心,尊重护生的思维方式和劳动价值,肯定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对于优点及时表扬,充分调动护生的积极性,赋予护生真实的参与感和成就感。使其自身价值得到最佳状态的发挥,从而提高护理带教质量。

2.4完善入科教育

2.4.1环境与区域划分介绍 带领护生现场讲解儿科环境,分为普通儿内科和新生儿室两部分,尤其新生儿室是一个特殊单元,普通人员限制进入,需更衣、换鞋、洗手、戴口罩后才能入内。设生活区域和工作区域,工作区域分清洁区、污染区、隔离区等,注意标识和要求。

2.4.2带教老师和班次的讲解 向护生介绍儿科的师资,介绍各位带教老师与护生互相认识,消除陌生感,同时介绍各班次工作时间和工作职责,使护生了解不同工作内容,按时到岗。

2.4.3护理安全教育,重点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务人员行为规范》等法律知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规程,树立违反规章制度就是违法的意识[3],加强责任心,倡导慎独精神,讲解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隐患和相应的防范措施,护生应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各项操作,确保护理带教工作的安全。同时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教育,如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等,保证自身安全。

2.5改进带教方法

2.5.1明确本科实习任务,按实纲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合理安排基础护理操作与技术性操作。计划一式两份,让护生做到心中有数。制定规范统一的带教记录表格,老师及时详细记录带教记录和讲课记录,学生确认并手签字,出科前必须进行专科理论和技术操作考核并记录,并将每份学生的带教资料装订齐全。

2.5.2专业理论教学讲课必须准备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授课能力,寓教于乐,灵活机动的互动式教学,实行“每日一题”和“随身笔记”,提高护士理论学习的主动性。

2.5.3在带教技术操作时,各项非侵入性操作如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等,带教老师先做示教,学生掌握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做到放手不放眼;而对于易给患儿带来痛苦的侵入性操作如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首先应用模拟器具让学生进行练习,熟练掌握此技术的操作步骤,为以后实际操作打好基础。

2.5.4在带教工作中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提倡“责任制护生”,让护生多与患儿及家长交流沟通,注意与病人交谈时必须使用文明用语,并通过为病人倒一杯热水、盖盖被子、一个微笑等非语言方面行为开始与病人进行交谈,注重感情投资,为自己赢得更多实践机会,在遇到拒绝时,及时引导学生避免消极情绪。可以让护生在工作中适当转变角色,以患者的角度体验护理的全过程,通过换位思考来理解患者的心理,从而更加主动地了解患者需求,满足患者的护理需要,做好护理工作。

2.5.5注重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护理大查房,护理晨会交班时,提问护生相关病情,指导护生观察病情的重点,通过一看、二问、三观察。一看:看病人一般情况,如表情、面容、姿势等。二问:问病人有什么不舒服。三观察:观察病人各种生命体征。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思考,不仅使课堂上学到的护理基本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而且使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得到训练和强化,这为护生毕业后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2.6出科带教

2.6.1护生出科前进行理论、操作考核,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进行理论考核,技术操作从三项儿科基础技术操作中抽1项现场考核。

2.6.2护生出科时进行带教质量评价,考评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护生考评,包括组织纪律、服务态度、团结协作、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考试,另一方面是对带教老师的考评,并将评价结果和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作为带教分值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中,提高带教老师的积极性。

2.6.3护士长与护生进行出科座谈,了解护生对儿科带教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带教组长和带教老师,改进带教工作。

3 结果:护生的出科考试成绩(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考核)明显提高,护生对儿科带教工作满意度及病人对护生的满意度也大幅度提高,儿科的护理实习带教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4 体会

在当前医学发展日新月异,社会需求日益增高,护理理念不断更新的形势下,针对儿科这个特殊岗位的护理临床带教工作中常常存在的不利因素改进带教方法,注重护生礼仪、道德、素质、理论、操作、沟通、护理安全、法律法规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设计,动态的对我科护理带教工作不断规范,持续改进创新,激发老师、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培养护生能力,提高了儿科护理临床带教的质量,不仅为新时代的护理工作培养高、精、尖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也是适应目前医疗卫生改革形势下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