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人托管合集12篇

时间:2023-10-16 10:17:16

社区老人托管

社区老人托管篇1

一、引言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逐步加快,养老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居家养老模式虽然是人们的首选养老方式,但是对于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慰藉的需求,却得不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选择机构养老模式的比例相对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居家养老为依托,凭借社区养老资源的新型养老模式———“社区托老’将逐渐成为社会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手段。根据河南省2015年统计年鉴资料显示,到2014年年底,郑州市常住人口为938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8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8.7%,国际上通常把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作为人口老龄化的起点,按照这个标准,郑州市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人口状态。管城回族区常住人口为74.81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7.8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9.4%;占郑州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9.6%。通过以上数据可知,管城区是居民养老问题亟待解决的地区,也是缓解郑州市养老问题的重要一环。

二、郑州市管城区托老站发展现状

目前,管城回族区共建有9家托老站,8家已经投入使用,1家试运营。为了解管城回族区托老站基本情况,同时为使调研资料更具有参考价值,选取了5所具有典型性特征的托老站,分别为:馨家苑养老服务中心托老站、蓉湾社区托老站、航海服务中心托老站、映月路社区托老站以及石化路社区托老站。

(一)管城回族区社区养老服务的规模整体规模小

管城区托老站规模参差不齐,且整体较小。托老站规模大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场地大小、设备设施配备状况等方面。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在床位配备、活动功能室以及综合服务人员几项统计中,托老站的供给规模远小于管城区老龄人口的养老需求。而且排在首位的是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托老站,后两位是石化路社区托老站和映月路社区托老站。在调研中发现,映月路社区托老站与石化路社区托老站所在社区的公益用地预留较少是影响其规模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养老服务的场地限制也将成为今后管城区社区托老模式发展的极大制约因素。

(二)管城区托老站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

制度体系建设是一个组织良性发展的重要依托,而分别由三家机构所运营管理的托老站在制度建设完善程度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同属于馨家苑服务机构的三家托老站,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比较完善,而由上海和佑养老集团与河南金马电子商务公司运营管理的两家托老站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还未有建设性的突破。制度建设的不完善成为了映月路社区以及石化路社区托老站发展的瓶颈。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下设有16个部门,同时中心拥有社会工作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信息中心等专业体系,建立有志愿者招募,社工培训等相对完善的体系。同时,对于上岗员工的仪容仪表、言行举止等有详细的明文规定。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的体系建设是今后社区托老模式发展中需要吸收、借鉴的良好经验。

(三)管城区托老站服务群体较小

郑州市管城区托老站服务覆盖的老龄群体数量整体较少。在调研中我们可以知道映月路以及石化路社区托老站的覆盖人数少,其他三者相对较高,但对于社区庞大老龄群体来说,托老站在总体的服务群体数量上还不能满足老龄人口的社区养老需求。在五所托老站的走访中了解到,老龄人口的服务数量较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与老龄人口的社区养老需求不匹配。例如石化路社区托老站只是简单的协助老人进行网上订餐,而老年人这样的需求较少,更多的老人会选择在家解决就餐问题。但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托老站以及蓉湾社区托老站的覆盖群体相对较高。其中馨家苑服务机构所运营的托老站提供助餐服务,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托老站设有健康中心,配备有中医理疗室和康复训练室,在健康服务方面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而且馨家苑社区托老站除了配备老人日常活动所需的床椅,电视外,更从“服务”的核心出发,将文化的理念代入老人的日常生活,开设摄影、手工美术以及带养孩子相关课程等,丰富老人知识储备,充实老年生活。因此,这种服务理念也是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群体范围的重要手段。

三、管城区托老站存在的问题

(一)托老站运营资金支持的不可持续性

在社区养老的背景下,管城区托老站运营中,资金支持的不可持续性是目前托老站发展遇到的一大瓶颈。对于所调查的管城区托老站中,运营模式有40%是公建民营,60%是政府购买。这两种运营管理模式都需要企业和政府的资金注入。但由于托老站是社区服务的一部分,托老服务的提供是无偿性的,在这种情况下,托老站的运营与管理有成本投入,但却没有利润与收益,因此导致了托老站运营发展中,出现了资金支持的不可持续性问题。管城区托老站的运营模式主要采取的是公建民营和政府购买两种方式。映月路社区,石化路社区托老站通过公建民助的方式,由辖区街道办事处,社区提供托老场地,然后由社会机构等进行运营管理。馨家苑所运营的三家托老站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由区民政局,办事处投入,引入郑州市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运营,购买社区养老服务。这种靠政府投资建设,出资购买服务的方式由政府埋单,而且属于社会福利性事业,提供无偿服务,会进一步加重政府的财政支出负担,同时随着社区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社区养老需求的逐渐扩大,政府部门的财政支出会日益无法满足托老站建设与运营的资金需求,从而导致了托老站后期运营的不可持续性问题。

(二)托老站场地供给受限托

老站场地供给有限,制约了托老站规模的发展以及服务群体范围的扩大。为适应社区养老的需求,给老年人提供舒适的养老生活,专业化养老服务的托老站应该成为每个社区的标配。但就目前管城区老城区每个社区的前期规划中,公共用地预留紧缺,因此,场地的有限供给成为了制约托老站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在管城回族区中,一方面,管城区部分社区由于前期规划没有预留供社区养老服务使用的公共用地,导致社区没有进行托老站的建设,知识社区养老服务缺乏;另一方面,管城区部分社区处于郑州市的黄金地带,低价、房屋租用费用高昂,政府为减少社区托老站的建设带来的财政支出负担,购买小规模的社区养老服务或者建设小规模的托老站场所,从而致使管城区部分社区的养老服务供给数量与质量不能满足社区老龄人口的养老需求,产生供需矛盾。

(三)托老站的设置形同虚设

由于托老站服务的非营利性以及监督机制的不健全,致使部分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所运营管理的托老站形同虚设。首先,非专业性的社区养老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品质需求。映月路社区托老站与石化路社区托老站,分别由上海和佑养老集团与河南金马电子商务公司运营管理,前者一家管理体系较为健全并且服务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机构养老公司,而社区养老服务相对来说较为弱势;后者是一家多元化发展的互联网公司,成立时间短,并且社区托老服务的提供捆绑老年智能设备的推广与销售,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程度较低,从而致使托老站的建立形同虚设。其次,监督机制的不健全,致使托老站的运营管理较为。在所调研的过程中,除了由郑州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所运营的托老站外,另外两家托老站均是集团或公司的一个具体项目,因此,在对托老站的管理与运营上,一方面,没有机构内健全体系的制约与监督;另一方面,所属辖区的办事处、社区等外部机构的监督力度比较疲软。体制内外监督机制的缺乏,较大程度上影响着社区托老站的运营。最后,社区托老服务是一种公益性事业,但作为非专业性社区服务的提供者,“服务”理念不纯粹。映月路社区托老站与石化路社区托老站的主要业务分别为机构养老和智能产品的推广,导致现在所建成的部分托老站成为盈利机构的宣传点,推广站。在这种情况下,托老站不能从根本上围绕“服务”的理念出发,对于需要社区养老的老龄人来说,其存在的实际价值将大打折扣。

四、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对策分析

(一)采用多元化运营管理模式

由于存在成本投入,仅有政府来埋单是托老站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因此还可通过以下两种运营模式来保证托老站后期运营管理的资金来源。第一,政策鼓励老龄边缘产业为社区托老服务提供资金支持,并通过这些资金购买专业的社区养老服务。一方面,政策鼓励老龄边缘产业资金的投入,政府可将将这部分资金用来购买专业的社区养老服务,从而保证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的专业化。另一方面,老龄边缘产业通过获取进入社区经营的许可资格,在坚持以产品附加为辅,养老服务提供为主的运营方式下,以社区养老服务为平台,获取盈利空间,从而保证老龄边缘产业将资金持续不断的投入到社区养老服务中。通过以上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老年人享受到较高品质的社区养老服务的情况下,确保社区养老的资金来源,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还有利于促进老龄边缘产业的发展。第二,允许社区托老服务收取会费。托老站可如同幼儿园一样建设,不一定是免费的公益。会费的收取主要是抵偿为标准,抵偿的会费加上政府的一定标准的补贴,可用来购买专业性的社区养老服务。一方面,能够避免政府巨大的财政支出来满足不断增加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通过购买专业性的社区养老服务,可以满足社区老龄人口中高端养老服务需求,极大的提高社区养老质量。

(二)合理规划养老用地

合理规划养老用地是保证养老场所的重要手段。首先,新建社区加大规划力度,确保养老土地预留。通过合理的规划方案以及政策强制力,来确保新建社区养老服务场所的建设与使用。其次,已建成社区通过改建相关场所功能,保障社区养老用地需求。对于缺少养老用地的社区,街道办事处以及社区可积极发挥能动性,将一些废弃厂房等原使用功能不高的场所改建为社区养老用地,解决老城区土地租金贵,缺乏养老场所的问题。通过合理利用与规划新建社区、已建成社区的养老用地和场所,最大程度上满足老龄人口的社区养老需求。

(三)建设专业性的社区托老中心

对于社区养老服务运营管理的机构选择上应尽可能选择专业性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从而为社区老龄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养老服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设专业性的托老服务中心,不断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第一,制度体系的专业化。应以专业化的管理制度和专业化的规范标准为基础,监督和考核项目的执行过程和结果,以满足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管理的要求,提高服务水平。第二,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实现人才队伍的专业化,一方面,可以招收专业的社区养老服务人员,或者吸收高校的相关专业学生加入到社区养老服务行业中,从源头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各个方面的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在岗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第三,设施设备的专业化。设施设备是社区养老服务中高端化的硬件基础。因此要加大力度投入老人专用设备的规划设计与购买,满足老龄人的实际需求。第四,服务理念的核心化。是以服务为根本的。社区养老服务的数量与质量,决定了社区托老服务中心的成功运营与否。因此,要从老人的需求出发,不断提高运营管理机构的服务理念与意识。

五、结论

在社区养老的背景下,管城区托老站在建设、运营与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但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组织成功的运营模式与服务理念,为今后社区托老服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借鉴。当前解决社区养老服务发展问题的关键是政府要尽快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运营模式的转变,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在解决资金问题的前提下,使社区老龄人口能够低偿或无偿的享有高品质的社区养老服务,从而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侧改革以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海英.“村改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2]张彦华.河南省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J].管理工程师,2015,20(3):23-25.

[3]孙仲.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社区老人托管篇2

有家长在教育论坛发帖称:我家小孩正读一年级,每天下午三点半放学太早了。我是做生意的,时间还算自由,不过有时生意忙也要接孩子,还挺不方便的。有网友回复表示:我是全职太太,所以几点放学都无所谓。不过对于那些上班的人来说,三点半确实太早了。那些家长赶不过来的话,就只能把孩子交给校外培训机构了,可很多培训机构都没有合法的资质。每天下午三点半,在济南市多所小学的校门口有很多举着牌子的年轻人。他们是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替家长把孩子接走,到校外培训机构做作业。目前,城市中家长是双职工、又没有老人帮忙照顾孩子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培训机构成了许多家长的唯一选择。

济南市舜文中学附近的居民楼里有一家培训机构,不足100平方米的三居室被分隔成教室、寝室、厨房。有几个孩子在客厅做作业。由于房间的客厅被隔断隔开,加上其中的课桌课椅,整个房间十分拥挤,很多地方都要侧身通过。

全国各地类似的培训机构还有很多。大多在居民小区,或租用老旧居民楼,或将自己住房改造,有的甚至连课桌都没有;而且从业人员背景复杂,少有教育从业经历。这些机构提供服务项目不同,价格差别很大。有的每月收费五六百元,一些带有课外辅导性质的,收费则在千元以上。

2006年前,学校开设晚托班曾是大多数小学的通行惯例,但一些学校存在收取管理费或利用晚托班为学生补课、让学生做题等现象。为了规范学校收费,减轻学生负担,教育部取消了学校原有的晚托班收费项目,很多学校的晚托班也就此关门。从2007年起,连续7年,都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针对恢复晚托班提出议案、提案。据上海市人大代表朱如安调查显示:公立小学晚托班被取消后,部分有需求的家长无奈转投社会上的高价培训机构,路途远、安全系数下降,质量缺乏保证。家长们还反映,这些机构近年价格一路攀升。如果要在“培训机构”吃饭、延长时间,收费另加。

上海市政协委员蔡金萍直言:“教育部门取消了学校晚托班,我周围很多朋友都是双职工家庭,孩子放学等于放羊。”

2014年,上海市教委发文,要求全市公办小学再次普及晚托班,但这次的晚托班与以往不同:看护经费由政府买单,并严禁在晚托班增加学生作业负担。这一政策,立即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上海:家长志愿者参入

上海市武宁路小学为了减轻老师的负担,晚托班看护任务由18名家长志愿者轮流负责,每天仅有两名值班老师在两个校区进行巡视。家长志愿者李静说:学校会提前调查每个家长志愿者的空余时间,然后进行灵活安排。武宁路小学的老师邓俊说: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可以很好地杜绝晚托班补课的现象。

李静表示:以前工作忙没有时间接孩子放学,经常让孩子的爷爷奶奶接。我特别理解双职工家庭的难处。现在自己工作不忙了,就想尽一份力帮其他家长解决问题。“爸爸妈妈都是五点半下班,以前是培训机构来接我,妈妈说校外的培训机构不安全,老家的爷爷奶奶为了照顾我,特意从老家搬到上海,现在我参加学校的晚托班了,爷爷奶奶就可以回老家了。”参加晚托班的学生张敏说。

愚一小学校长王克坚说:晚托班任务重,必须由学校、社区、家庭三方共同努力。长征、愚一、幸福小学等学校的看护服务,都有社区志愿者参与。幸福小学的少年宫由社区派协警“站岗”,确保无意外闯入者,维护晚托班的秩序。愚一小学的看护服务,主要由江苏路街道推荐、经学校面试和指导的四名至六名志愿者负责。学校提供场地,负责指导和巡视管理。长征中心小学还成立了一支有100多名家长参加的护校志愿者队伍,从每天早上的维持校门通秩序到在学校老师有活动时负责看护的晚托班。

上海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表示:只要家长有需要,全市所有公办小学都提供看护服务。区县教育部门应整合街镇社区学校、其他社区服务的公益性组织、学校等各种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放学后的看护服务。

看护服务期间,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习、做游戏和课外阅读等活动,也可与组织城市、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相结合,但不得将看护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不得进行集体补课或举办各种兴趣班,要让学生们轻松愉快地度过放学后的自由活动时间。

浙江:“2+1”托管模式

浙江省海宁市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有“托管”需求的学生,由值班老师专门负责看管,并且全免费。“托管”期间,学校不安排上课,主要以作业整理、个别辅导、体艺科活动、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等为内容。每次开学初,家长向学校递交申请,学校备案后开始实行“托管”。

海宁市紫微小学值班老师金家英说,紫微小学将“托管”服务分为两个部分:前半个小时学生在教室做作业,有不懂的可以及时问老师,老师也会对部分同学进行辅导;后半个小时就是体艺“2+1”以及资优社团的活动,其中体育活动包括篮球、排球、跳绳、拔河等,还有捕鱼、车轮滚滚等趣味游戏。

王鹏是紫微小学的家长。他开心地说:我儿子读三年级。以前,我只能让他到培训机构待两个小时;现在好了,参加学校“托管”,不仅有时间完成家庭作业,还能学习一门技艺呢!另一位家长赵若彤说:“托管”服务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孩子回家做作业的时间变短了。以前写作业注意力非常不集中,现在半个小时就完成了,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她把更多精力花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比如弹古筝、练书法和看课外书。自由学习的时间多了,做家长的当然很喜欢这样的“托管”服务。

有家长反映:以往放学时校门口最常见的是这样一番景象――一些孩子跟着爷爷奶奶走了,一些孩子参加离校不远的校外培训机构,另一些孩子则在学校附近的小商店里逗留,等待家长来接。现在,放学即是“托管”时间。学生们都报名自己喜欢的社团,如合唱班、舞蹈班、水鼓队、羽毛球队、足球队等。

紫微小学副教导主任吴红利说,平均每位教师每周至少两次值班管理晚托班,而且全体教师都参与,一些有特长的教师还会主动要求开办一些社团,不管是“托管”服务,还是开办社团,这些都是老师们的无偿服务。

携手打造公益性项目

2015年新学期开始,苏州市教育局会同苏州市体育局、市科协、市志愿者总会等,携手街道和社区共同打造公益性项目――公益放心班,解决学生三点半难题。

留园观景社区服务点,是一个占地面积3523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内设多功能教室、舞蹈房、手工坊、图书馆、书画室等多个适合青少年学习活动的功能室。苏州的公益放心班形式丰富,内容系统。每天除了下午四点半至五点半安排专人服务看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外,下午三点半至四点半则由苏州市青少年校外教育指导中心青少年德才培训基地统一提供课程化的公益课堂内容,包括体育、科技、艺术等项目,每天安排不同种类的兴趣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目前公益课堂内容包括球类、独轮车、武术、书法、美术、棋类、器乐、机器人、吴地文化等多个项目,根据实际场地情况和学生兴趣需求,进行统一安排。

不过,苏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工作人员徐暹说:我们的服务对象,主要针对真正有接送困难的家庭,面对全市20多万小学生的需求,还是很难满足。作为晚托班的补充,苏州市还创设了“考拉社区”。下午三点半左右,当各个小学校放学后,一批因为父母是双职工家庭而来不及照料的孩子都会聚集在“考拉社区”,在工作人员和专业老师的照看下学习和生活,解决这段时间孩子们无人照看的困扰。

社区老人托管篇3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快速提高,老人居家照料服务需求显著增长。据联合国预测,老龄化社会问题将构成21世纪中国乃至全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政策挑战。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无论从增长速度和比重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的速度和比重,到2020年中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全世界四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几代同堂已逐步解体,老少分住、家庭小型化已成为必然趋势。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缺位,老龄社会危机的到来使得养老问题十分严峻。随着都市年轻人的人口流动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将产生越来越多的“空巢家庭”。在此情形之下,逐渐衍生出了现在的两种主流养老模式,即家庭养老模式、养老院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纵观全球养老模式除上述两种外,还有居家养老、互助养老、以房养老、候鸟式养老、旅游养老、异地养老、乡村田园养老等几种其他养老模式。从国外完善养老模式体系看,居家养老是当前的国际趋势。居家养老模式在中国就体现为下文所着重阐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养老模式。

本文首先来研究家庭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模式主要是由子女养老和雇佣保姆养老两种子类型构成。子女养老方式也称传统养老模式,其优点在于所需养老成本较低,也降低了社会的养老负担和养老政策支出,但缺点在于越来越多的人不愿与老年人共同生活居住,这样容易造成家庭内部代际间的紧张关系;而雇佣保姆养老方式看似简单易行、成本也不低,实则面临着巨大的道德风险的挑战。保姆监守自盗、怠慢老人的事件时有发生,保姆服务质量低下,保姆难求且不稳定,甚至出现“保姆荒”的问题,恰恰反映出这种养老方式引致的非专业性和高风险性。

另外,养老院养老模式虽然有着养老专业化程度高、避免家庭养老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等优点,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即养老院运营所需的区位条件和资金人员条件较为苛刻,条件较好的养老院收取的养老费用较高,致使大多数接受服务的老年群体难以承受,加之政府财政补贴能力也有限。条件差的养老院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不能有效地对老年人进行个性化、差异化服务,所以养老院养老模式的推广可谓有一定难度。

尽管如此,上述两种模式在没有更好的养老模式替代的情况下,已成为中国现今社会主流的养老模式。

由于传统主流养老模式与现今主流养老模式均存在着缺陷与不足,且不能满足普通大众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这成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养老模式创新的缺乏将造成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无法实现有效养老,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老年生活质量。

由此,本文针对中国老年人养老市场的特点,认为社区养老的新模式是一个最佳的选择,它可以弥补前两种养老模式的不足。社区养老模式是一种以“托老公司”运营社区托老所为核心,利用老年人家庭所处的区位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通过建立有效的托管制度和完善的养老风险管理机制来运营的养老模式。这种不离故宅的养老形式更加符合中国老人安土重迁的心理特点。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老年人面对空巢的寂寞与困惑,使老年人与亲朋旧友得以共同安度晚年,还具有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有效利用社区资源、符合大众消费能力等诸多优势。又由于一般托老公司的规模较小,服务人员人数与被托老年人数比例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因此,可以使相对固定的服务人员有针对性地服务为数不多的数个老年人。这样一来,既增加了服务人员与老人双向沟通与理解的机会,更容易促使服务人员对个别老年人增进信任和关爱。这种模式使得服务双方双向互动的过程变得更为频繁,故使得服务人员得以更好地了解其所照料的每一个老人,并针对其不同的服务需求设计出个性化、多样化和差异化的服务方式,使不同的服务方式在并行不悖中有效同步进行。这也体现出了对服务市场的细分,有效地将现今主流的养老市场进一步地切割,使老年人的养老有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社区养老服务营销模式是可行的,也是可操作的。我们可以先通过劳动和再就业服务部门向社会招聘一些有爱心的人员(可以有效帮助下岗职工解决再就业难题),进而将他们整合成为专业化的养老团队并建立一个小规模的托老公司。对招聘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培训,条件成熟后可增设一个老年护理师的工种,并由相关部门制定服务技能标准和编写相应的教程。使养老服务成为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之后,我们通过市场调查和平等协商,可以和老年人养老意向较广泛和强烈的社区达成场地租用协议和设备利用协议,并注明双方的权利义务、职责分工、租金和托老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与违约责任。然后在相关老年人签字同意的前提下,托老公司与具体的有托老意向的老年人成年监护人签订托老协议。协议应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社区托老请求书(包括写明选择托老的具体原因)、托老时间条款、托老风险控制条款(主要是为了规避子女利用老年人生命健康问题对托老公司进行欺诈的道德风险)。最后一步,根据入托老年人的不同个性特点和健康状况将其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并有针对性的选派不同的服务人员对各小组老年人进行差异化服务与分别管理。另外,在周密的服务照料下,我们可以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段内安排老年人在社区的一定空间范围内开展他们各自喜爱的活动,让他们一同进行自由活动,从而使他们彼此间加深了解,使他们的老年生活不再落寞孤单。例如,结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根据老年人的不同爱好,可以租用社区的体育场馆设施或者社区棋牌室,有效组织开展老年人集体活动。条件不允许的,至少也可利用社区开阔场地组织开展老年合唱团、老年秧歌队、舞蹈队活动。

社区养老服务团队的构成不仅应有养老服务人员,也更应该有具备基本医疗急救能力的服务人员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聘请心理咨询师对入托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定期完成评估并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逐一的开导化解。

进一步讲,社区养老模式的推广应用则有赖于商业资本的结合与引入。根据不同的社区的社会阶层、生活方式、个性等心理特征来细分市场,确定服务市场定位,进而研究其服务项目定位,通过托老服务定位来合理制定各项服务收费。只有托老公司与各社区开发商与物业公司达成有效合作,共同组织开发社区老年人养老市场,通过合同明确各自权利义务与职责分工,并建立起资源互补、互利共赢的商业合作机制,才得以使托老公司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步做大做强,不断提升老年服务质量,进而最终使得社区养老模式实现拓展推广。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社区托老公司具有资金少、规模小的特点,与之相对应的只能承担较小的风险。风险较大将使这种模式难以为继。因此,该养老模式适于在子女在外地工作或出差,老人无处托管或老年人身体较健康、无严重疾病的情形下选择采用。这样一来,托老风险控制条款的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认为,要从五方面来控制社区托老模式运营的市场风险。第一,托老时间限制,建立日托、周托、月托与年托相结合的制度,将托老时间严格限制在一年以内。避免跨年长期托老带来的老年人自身风险和个别成年家属利用老年人健康问题对托老公司进行欺诈引致的道德风险。第二,老年人自身健康条件限制,托老所接收的对象应该是身体较为健康但内心较为孤独的老年人群体。老年人无突发性、严重性疾病(包括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应该是托管接收的先决性条件,因为上述类型的老年人更适合在医院住院治疗或养老院养老而不适合社区养老。由于对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在托老公司与老年人及其成年监护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形,所以老年人及其成年监护人有必要在老人入托前向社区托老公司提交针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的、由权威医院出具的详细检验单据,以证明其符合相应的托老的范围要求。解除托老合同前,要由托老对象的成年家属征求老年人意见,签署老年人身心无恙确认书,以确保老年人在托老所并无受到服务人员的体罚虐待,以防止子女将老年人领出托老所后体罚虐待老人再栽赃托老所,向托老所勒索违约金或损害赔偿金的道德风险。第三,托老家属担保金、迟延履行滞纳金限制。为了防止子女等老年人的成年家属把老年人入托后逃避给付托老金或合同到期后拒绝领回老人的违约行为,成年子女或老年人在签订托老协议时应预付部分托老金并提交本人家庭住址、工作单位、银行账号、有效联系方式、工资收支状况的相关单据,以证明其有能力支付托老相关费用,并有利于当上述违约行为发生后有效对违约方进行经济上和法律上的制裁。第四,将托老所的责任严格限定在由于托老服务人员在托老期间的服务过失对老年人造成的身心损害,而对于老年人的无明显预兆的突发性疾病所致的突发性致残致死,和老年人的自伤自残自杀行为,只要托老服务人员尽到了及时通知托老协议对方家属的义务并对该入托老年人进行了可能范围内必要的救助,便可以在托老协议的范围内实现免责或减责。第五,托老人数和比例限制。由于单个托老公司资金、人员力量有限,因此,要严格限制托老人数并缩小服务人员数与被服务老人数的比例,以避免服务效率、服务质量的降低。

社区托老新模式将会成为21世纪解决养老问题的主流模式。理由显而易见,除上述优点外,其最大的优势主要在于这种养老模式介于家庭养老模式和养老院养老模式之间,处于服务需求层次的中段,适合处于贫富之间的广大中产阶层家庭对老人养老的需求。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该书认为,社会结构调整目标是,到2020年要使中产阶层的规模比例达到35%左右,由此可见,中产阶层的养老市场空间极其广阔、亟待开发。根据微观经济学博弈论和福利经济学中帕累托改进的原理,在穷人养老与富人养老选择模式以及富人和穷人的养老生活质量相对不变的前提下,使中产阶层养老市场长期以来的市场空白得以补足,使社会中层大众养老成为可能并得以普及,在切割分离出这片市场空间的同时,提高了更广大老年人的养老生活质量,这必将极大地带动整个养老服务市场的全面繁荣,并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社会问题,缓解政府构建和落实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政策压力,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要。此种新模式由于其自身所需资金少、利用社区房地与设备的先天优势更加容易引入特许经营模式进行运营,因此,更易遍地开花、形成广泛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吸纳更多的社会人员就业,帮助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也必然更容易得到政府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我们应当相信,社区养老会造福大多数老年人,随着社区养老模式的引入与拓展,终将开创21世纪中国老年人养老服务新时代。

参考文献:

社区老人托管篇4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执行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家庭结构出现了小型化、核心化的趋势,家庭规模的缩小使家庭赡养系数大大上升。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年轻人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和学习上,用来照顾老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人们的家庭观念及老人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动摇,家庭养老给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变得越来越困难,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正不断地遭受到冲击和削弱。为了适应老龄化社会和家庭结构核心化的发展,同时为了让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口过上有质量和幸福的晚年生活,必须突破原有家庭养老方式,鼓励养老方式的多样化。于是,托老所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应运而生。

一、托老所的含义界定

托老所由托儿所仿词而来,是指近几年来在西欧、日本等国兴建的各种类型的“老人之家”。“老人之家”大体上可分三类:一是收容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的老人;二是收生活可部分自理,还需要部分照顾的老人;三是收容生活上不能自理,患有各种慢性病或残废的老人。 托老所依社区举办,老人进托老所“离土不离乡”,白天到托老所,晚上回家仍可享受天伦之乐,容易为老人接受,也能为社会上主流观念所接受。而且老人进托老所的收费不高,绝大多数老人都可承受。随着人们观念的逐步改变,托老所这种新型的养老方式必然会被更多的老年人所接受。

二、发展托老所的积极意义

托老所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老年人入住早进晚出的托老所是更符合中国国情和传统的一种养老方式。在我国现阶段,托老所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化养老方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1、托老所养老有利于社会化养老方式的推行。虽然家庭养老在目前乃至今后很长时期仍然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但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迫在眉睫。社会化养老方式并不只表现为形式上的家庭养老转向社会养老,更实质地还在于社会养老从政府行为转向市场行为。

2、托老所养老有利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减轻政府负担。利用社区原有的物质资源(住房、家具、耐用消费品和生活设施等)稍加改造即可成为拖老所,可以节约政府大量投资。同时,可以提供就业岗位。使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下来的低龄老人和下岗工人,能够找到服务的机会,调动了社区的闲置资源。

3、托老所养老有利于缓解老年人给家庭带来的负担和压力。 老年人入住托老所,子女以赎买劳务的方式使得老人得到妥善的照料,也可以减轻自己的双重压力,将主要精力放在工作和其他事务上。闲暇之余,仍可以陪伴父母生活在一起,增强感情。老人与子女相隔一段时间后, 互致问候, 倍感亲切, 之间不快的事也能谅解,更有利于和谐家庭的构建。这样既可以使老人很好地生活在子女的关怀和专业服务人员的帮助之下,又解除了子女的后顾之忧。

4、托老所养老有利于维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托老所为老年人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将老年人集中到一起生活,扩大了老年人的交往范围。他们的生活习惯相似,共同语言较多,比在家庭里与下一代人更容易相处,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更容易敞开心扉,表露情绪和交流感受,真正排除常有的孤独和失落感,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托老所还可以开展一些适应老年人特点和爱好的活动, 比如: 健身益寿锻炼, 各种棋、牌、麻将类游艺, 看书、听评书等文化活动,并进行小竞赛。还可组织适应老人的体力状况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让他们也有一定的收入, 增强信心, 体会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托老所将老年人集中管理,在饮食上可以根据老年人身体的需要,照顾他们的饮食习惯, 多做些可口的饭菜以供选择。避免在家中同子女、孙子们吃不到一块儿, 另做又麻烦的现象。

5、老所养老有利于推动和谐社区建设。托老所养老的基础是社区。开办社区托老所, 不但可以充分利用使社区资源和设施,而且可以在社区形成一种尊老和助老的优良风气,提高社会道德风尚。在满足老人需求的同时, 也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长久下去有助于整个和谐社会的发展。

三、发展托老所的现实困难

尽管托老所有诸多好处,但托老所在我国的发展还非常缓慢。当前,托老所在实际运作中还面临着种种困难。

1、家庭养老观念根深蒂固。在我国,儒家文化影响至深,一直信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靠社会机构养老是子女不孝的表现。人老了都希望在家享受天伦之乐,靠儿女来扶养和照顾,包括经济上、生活上和精神上的照顾。

社区老人托管篇5

记者日前来到曾起火的乌海市海勃湾区老年托管中心,发现这里的居住条件十分简陋,三间平房错落在居民区内。据参与救援的消防战士说,当晚火势并不大,65岁的保姆发现起火后先是找邻居灭火,半小时后才报警,贻误了最佳救人时机。

据调查,该托管中心没有任何证照,而这样的“黑户”托老所在海勃湾区有7家。记者在其他一些城市也发现有无证经营的托老机构,有的连牌子也没有。在一些经营者看来,开办托老所是个谋生手段,只要家里有几间空房,有几个闲人照看,保证老人的一日三餐就行。而这些游离在监管之外的老年托管机构埋藏的“祸根”不少。

多数托管机构的房屋耐火等级较低,一旦发生火灾等意外,老人行动不便,极易发生伤亡事故。而且,有的老人习惯在床上抽烟,稍不留意就容易引发火灾。

与此同时,卫生条件差也是一个问题。在内蒙古一家“玉乐通老年托管中心”,二十几个老人有的在输液打针,有的在轮椅上坐着,屋内空气混浊,老人的咳嗽声一阵接着一阵。“住进来的多数是脑瘫患者,我得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抠大便,因为觉得是在做善事,所以也没有想过要办理什么卫生证件。”该托管中心投资人贺女士说。

一些养老机构收费混乱,服务水平较低。每月的收费标准在800元至1300元之间,为节省开支,护理员多由经营者自己承担或者聘请四五十岁的人看管。在乌海市的福音老年院,几个老人在一个房间内拥挤不堪。

老龄化步伐加快托老所需求上升

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6亿人,占到总人口的12%。上世纪90年代初,每10个年轻人供养一个老人,而现在这一比例达到了3:l。

“人口老龄化正快速增长,高龄、空巢、失能的老人越来越多,我国正从居家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转变。”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阿尔泰说,在一些财力较差的地方,养老机构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差、专业人才缺乏、资金短缺等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乌海市唯一的公立敬老院1999年正式投入使用,位置十分偏僻,硬件条件一般,但这几年门庭若市。“全院80张床位常年都满着,受床位限制,敬老院只能优先满足农村五保户。”该敬老院院长张培明说。

乌海市登记在册的养老机构只有6家,总共招收了334名老人,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南昌市公办和民营福利机构可供床位不足l万张,而对于有60万老人的城市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浙江省是我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的省份之一,养老院床位约为16万张。其中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缓解了公立养老院床位紧张的状况,养老条件与北方部分城市民营养老机构相比要好很多。

优惠政策不到位养老投资贷款难

我国日益明显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已将养老机构建设提上亟待解决的议事日程,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破解难题。

江西省部分城市试点居家养老模式,有的是政府主导,有的是专业机构和志愿者互为补充,提供多种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

上饶市信州区民政局社会福利科副科长谢华芸介绍说,2006年开始,信州区政府投入50万元支持居家养老工作,由社区牵头组织,通过建立志愿者服务和以楼道为单元的邻里互帮互助机制,社区老人只要有服务需求都可以得到有偿或无偿的居家服务。

社区老人托管篇6

表格略

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据教育部门统计,全市共有中小学生45.76万人,其中小学生30.25万人。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落实“五严”规定,2009年我市中小学校开始“清校”,小学生一般在下午3:30—4:30期间放学,在校时间大为缩短,同时也产生家长接送难、照看难的问题,引发社会各界对小学生放学后安全保障方面的担忧。

针对学生放学后的看管难题,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解决方式:

1.由老年人或保姆照管。这是采用最多的方式。由于老人和保姆自身缺乏对学校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孩子的溺爱,多数孩子放学后实际处于“放羊”状态,不是打游戏就是看电视、玩手机,直到父母回家才开始做作业。对没有家人接送的学生,由于缺少有效监管,极易发生意外事件。

2.委托社会机构照管。由于家长下班与学生放学存在时间差,许多商业机构利用家长无法接送孩子的无奈,推出各类培训班、补习班、晚托班,收费在每月千元左右。

3.参加学校的延时托管。由学校牵头,针对接送确有困难的孩子,开办晚托班,安排老师负责学生的作业、自习、游戏和课外活动。这种方式最受家长欢迎。

4.依靠村(社区)看管。有多个村(社区)依托妇女儿童之家和校外辅导站等阵地,开设4:30学校,提供小学生放学后的看护与管理。晚托班的师资主要是(村)社区中离退休的老教师、辖区内的大学生志愿者、村(社区)干部和大学生村官。

__区共有4:30学校9个,其中学校6个,社区3个(全区108个社区),主要是以社会组织承接公益项目的方式运行,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节假日、寒暑假。如由社会组织承接的市妇联儿童公益创投项目“随缘斋”儿童书法流动课堂,下午放学后,走进钟秀小学、五山小学等6所学校,每个学校每周一次,部分学生参加活动,还有学校开展放学后一小时社团活动,每周一次,有围棋、球类项目等。

__市建有4:30学校并正常开展活动的有6个,其中村(社区)4个(全市347个村、社区)、学校1个、企业1个。__村、__社区是承接的市妇联儿童公益项目开展4:30学校服务;孔庙社区是由城管中队牵头,组织志愿者开展小学生放学后的看管服务;__社区则是在双休日由五老人员做志愿服务活动,__镇__服装有限公司从解决职工后顾之忧的角度,为职工子女办的小燕窝晚托班;__小学因留守儿童比较多,学校从2008年开始举办晚留班,辅导孩子完成作业。

这次面对面访谈,使我们对留守流动儿童及其家庭的生存状况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从群众朴实的话语和殷切的期望中,我们最大的感受和体会:一是留守流动儿童问题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的深刻反映。部分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少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遭受意外伤害甚至不法伤害,这是家庭之痛、社会之殇。因此,做好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作,十分紧迫也十分必要。二是各地党组织以问题为导向,从群众需求出发,开展了贴近民生的为民办实事项目,锤炼了干部作风,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访谈中,家长对学校举办的晚托班、村(社区)举办的4:30学校表示由衷的感谢,对举办4:30学校的村(社区)党组织高度认同。

在访谈中,家长集中反映的是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父母没有精力照顾孩子。孩子父母由于外出打工或工作压力,自己带孩子的比较少,缺乏儿童家庭监护的主体意识,缺乏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许多年轻的父母还认为老人帮着带孩子是天经地义的,把孩子往老人那里一丢了事,平时很少过问。二是祖辈教育不了孩子。孩子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绝大多数爷爷奶奶只能在生活上提供必要的照料,其他方面则存在着“不会管、管不了、管不住”的困难,导致部分留守儿童性格暴躁、学习成绩较差,个别孩子还染上了打架、说谎、逃课、网瘾等恶习。三是课业辅导力不从心。孩子放学后的课业辅导是家

长面临的最大困扰。学校放学比较早,大多数爷爷奶奶把孩子接回家后,却无法辅导孩子完成作业,特别是当孩子进入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后,家长更是束手无策。在访谈中,家长最希望孩子放学后能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晚托班:面对面访谈中有71.65%的家长希望在学校晚托班,16.35% 希望去社区晚托班,7.61% 的家长希望去社会机构晚托班,希望在家及其他形式的 4.39%;问卷调查中有47.65%的家长希望在学校晚托班,32.35% 的家长希望去社区晚托班,14.71% 的家长希望去社会机构晚托班,希望在家及其他形式的 5.29%。在访谈中,社区干部一致认为:举办社区4:30 学校,是非常必要的,但他们也有苦衷:一是学生安全问题。包括接送途中的安全和在4:30学校活动期间的安全,这是他们最大的担忧。二是人员力量问题。社区干部人手偏少,每天需要完成大量的行政事务,安排专人负责4:30学校显然不太可能。加上资源有限,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辅导老师队伍的力量难以整合,无法满足家长对4:30学校需求。三是经费不足问题。正常开办一个30个学生规模的4:30学校,每年大约需要2万元,社区难以长期支撑。

在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想法。教育部门也认为,在学校举办放学后的晚留班,是相对合理也是非常必要的,但目前体制下,难度很大。一是触碰“五严红线”。面对“五严”规定这根红线,基层教育部门和学校很难有所作为。二是增加教师负担。部分老师比较抵触。老师觉得学生放学后,本来他们可以备备课,改改作业,如果再办晚留班,这实际上是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和工作责任。三是缺乏经费保障。开办晚留班,缺乏专项经费支撑。

为切实解决好学生放学后的看管问题,破解“4:30难题”。我们建议,应尽早出台政策,拓展为民服务内容,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社区为补充,家校协力、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工作模式,建立“安心驿站”,解决家庭的后顾之忧。通过开展课业辅导、课外阅读、素质拓展、心灵成长等志愿服务,免费提供托管,给放学后家里没人看管的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游戏的场所,以确保学生的健康平安成长。

1.学校主导,建立放学后“安心驿站”。

学校是办学主体,在人员、设施和信任度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教育行政部门顺应群众需求,学习上海、南京等地的做法,及早出台意见,面向家庭看护确有困难的学生,以“家长申请、学校审核、统筹安排、有限服务、公益免费”为原则,在全市公办小学开展放学后看护服务试点工作。政府财政部门应将开展放学后看护服务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足额安排,确保参与服务人员的劳务所得,支持放学后看护服务工作可持续发展。

2.社区主导,党群联手,共建“安心驿站”。

由街道党组织牵头,财政提供专项资金,社区为主体,组织志愿者团队,发动社区巾帼志愿者、五老人员、大学生志愿者等,利用学校少年宫、社区妇女儿童之家,在学校或社区开设“安心驿站”,以解决小学生放学后的看管问题。

3.部门牵头,社会组织介入,建设“安心驿站”。

社区老人托管篇7

(一)“罗山模式”

罗山市民会馆是国内最早尝试政府委托、社团托管社区服务中心的结果。浦东新区成立以来,一直寻求“在社区建设中引入市场机制,营造一个突破部门分割的体制、从社区需要出发的新的综合性社区发展设施”,1996年罗山市民会馆应运而生。罗山会馆采用了由社会发展局(及罗山街道)出土地和房屋,并承担改建的土建费用,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运用社会捐款投资会馆的主要设施,青年会承担会馆管理的共建方式。会馆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60平方米,包括“999市民求助中心”、罗山敬老院和市民休闲中心等三大主要服务设施。自成立到2000年11月,参加活动或享受服务的市民已达71.4万人次。罗山模式的特点是“政府主导、各方协作、社团管理、市民参与”。会馆在政府所提供的场所、资金以及指导下开展服务,与社会发展局、街道、基金会等多方协作。市民参与会馆活动、享受会馆服务,并通过参志愿者活动、派代表进入管理委员会等方式参与会馆的制度建设。管理上则形成了管委会(由参与会馆共建的各方派代表成立)管大的决策、青年会管项目和财务监督、馆长(青年会委派会内骨干出任)负责日常事务的一套较为完整的运营管理模式。并且于2000年,依托罗山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创建了一个与母体有联系的、独立的新社会组织———罗山会馆。

(二)“华爱模式”

但是,“罗山模式”没有就此止步。2002年12月,青年会以“民办非企业”形式,在浦东注册成立了上海华爱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并在罗山市民会馆的基础上,将活动范围扩展到全市多个区县,先后管理了浦东新区潍坊科普中心、黄浦区人民广场街道公益组织服务总社、人民广场老年活动中心、卢湾区打浦桥街道家庭儿童服务指导中心、打浦桥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淮海社区活动中心、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探索馆及天目西社区公共体育中心等十余个各具特色的社区中心。如果说“罗山模式”是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托管式服务的起点,那么“华爱模式”在以下两个方面向前推进:一是以购买服务为基础的政社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二是以社团托管为基础的社区托管服务的规模化和专业化。

1.购买服务基础上的政社合作推进

第一,免费托管的“罗山模式”。“罗山模式”起步于社会组织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近乎无偿的托管服务。1996年,罗山市民会馆开张,政府以固定资产(馆舍及装修费用)投入和添置设备的形式占了大头,青年会投入47万元现金作为开办费用。根据双方协议,政府以“零租金”将馆舍提供给青年会使用,会馆运营后的所有费用包括人员工资、福利等由青年会承担。1998年,罗山敬老院交由青年会管理,街道也仅对该公房免租,没有给予日常营运补贴,甚至青年会自1998年垫支的50万元开支至今,会馆财政支出的担子全压在了青年会身上。1996年,青年会投入启动资金40万元,1997年投入18万元,1998年投入10万元。1999年,在财政收支基本持平的基础上,青年会又支出10万元发展新项目。一个社区公共设施只是生产社区公共服务的一份资产,要产出公共服务,只有资产不行,而运用资产、获得服务过程中,无论服务效果如何都需要花费。这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评估小组将罗山市民会馆经营过的公共服务项目进行分类,逐一认定其公共性和经济性,制定出社区服务中心项目成本类型与盈亏测算一览表的缘起,以期在服务收费与政府补贴之间达到平衡。第二,有偿付费的“华爱模式”。后来华爱托管的社区服务中心,超越了这种无偿托管模式,向政府有偿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方向转变。2005年12月,黄浦区打浦桥街道办事处将打浦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委托给华爱管理。其中,物业管理通过外包方式由专业公司负责;社区文化服务则由华爱负责,包括对一幢社区中心大楼的管理以及相关活动的开展等。打浦桥街道除了前期投入设施建设费以外,全额支付华爱在打浦桥社区文化中心的人员工资、办公日常开销、活动经费等,每年购买服务费用达200多万元。华爱则根据不同的对象,分别提供无偿服务、低偿服务和市场化服务。中心现在365天不关门,每天开班数和团队活动数均在15个以上,每年服务的市民达60余万人次,服务对象涵盖各年龄段人群。2008年,石门二路街道将位于康定东路85号(原为张爱玲故居)的3050平方米的大楼改造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并委托华爱管理,第一年就支付管理费约160万元,主要用于人员、物业管理、活动开展,以及水、电、煤、房租等费用。从罗山会馆的无偿托管,到打浦桥和石门二路社区文化中心动辄上百万元的年度购买费用,说明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劳动付出、托管服务过程发生的正常费用的认可及相应的支付,标志着在购买服务基础上政社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深化。这背后则是政府购买服务生态的改变、社会组织地位的提升,以及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社会化的推进(如上海黄浦区包括打浦桥在内的10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已基本实现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管理运作)。

2.社会组织社区托管服务:规模化和专业化

目前,华爱托管经营15个社区服务中心,2005—2015年,华爱共服务1475万人次,年均达134万人次。截至2016年12月,该年度服务人次已达230多万,服务项目达30多项,同时华爱旗下有全职职工160余人,会员2117人,志愿者4000名。由此可见,华爱走上了专业化服务的道路。第一,服务领域的专业化。华爱托管的社区中心中,有2家是针对所有居民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4家针对所有居民的社区文化服务中心,4家针对老人的养老院/日托,以及4家针对儿童、青年的科技、教育培训需求的服务中心,从而形成了教育、体育、科普、养老、文化等专业服务领域。第二,华爱的专业化服务体现在“六个一”特色上,即拥有一条明确的服务理念、一套完整的项目管理评估系统、一个专业的培训机制、一直成熟的工作团队、一群有效的志愿队伍、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尤其是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社区服务模式,该模式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运用专业化的运作方法,制定流畅的制度保障,打破地域概念,鼓励居民参与,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并有完整的调查评估程序。“政府主导、各方协作、社团管理、市民参与”的“罗山模式”已经更新为“政府采购,委托管理,市民参与,运作精细,职能规范,科学评估”的华爱新模式。第三,服务平台化和中介化的细化定位。在托管众多社区公共设施的基础上,华爱将自己的服务目标进一步定位为:其一是培训和建立社区服务管理专业队伍与志愿人员队伍;其二是组织非营利机构学习交流,共同提高运作能力;其三是为社区提供社区设施管理的咨询服务;其四是评估社区管理设施的使用情况。这一定位显示,华爱正在从单纯的设施托管性组织朝着平台性和中介性组织方向发展,以期为同类组织的发展,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社区设施托管活动的开展服务。

社区老人托管篇8

随着时光的飞逝,每个人的社会角色也在发生着奇妙的变化:当年那些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们如今已成为社会的主力军,同时也成为新生代的父母,而相应的麻烦也出现了。另一方面,环境在变化,脖子上挂着钥匙、与小伙伴一同回家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轮到他们为人父母的时候,已不再可能撒手让年幼的孩子独自穿梭在人群中了。

“不放心啊,现在交通这么复杂、汽车这么多,最近几年也老听见一些对孩子的恶性伤害事件,我实在不放心让孩子自己挂着钥匙、带着月票出门。真要有点意外,后悔都来不及。”卓女士有个15岁的女儿,孩子上初中之前,她一直在家做自由撰稿人,仅仅为了接送孩子。“也就这几年我逐渐撒开手了,10岁前,我就亲力亲为地保护着她。其实谁都想上班去多挣点钱,但为了孩子的健康平安,我只能舍了。其实大家都是工薪阶层,生活都不富裕,要是能有更好的办法,我一定会选择去工作。”

其实,像卓女士这样的父母非常多。事实上,除了每天接送孩子需要时间外,还有寒暑假期,若身边没有老人能长期帮忙,就成了双职工父母过不去的坎。一项针对35至45岁白领的休假时间网络调查显示,已婚且有孩子的人群中,约有80%左右的人选择在暑假期间休年假,8月是休假的首选时间。

然而,短暂的年假并不能解决长期的问题,呼吁社区性的托管机构成了很多父母关注的热点话题。

社区里的托管班

日前,《中国新时代》记者专门走访了北京华夏中青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下属的分园——爱蓓儿早教乐园。这是一家建立在小区中的托管型的托管班,专门接收36个月以下的幼儿。

爱蓓儿的院长郭秋莲告诉记者,“之所以定位在36个月以下,主要是考虑到幼儿园一般招收满三周岁的孩子,而孩子三岁之前的智力等各方面的开发又非常关键。很多年轻的家长并没有条件全职在家陪孩子,一般都会扔给老人或保姆,所以我觉得这部分的需求应该很大。而另一方面,现实点说,有很多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面临没人看的问题,而我们国家的产假一般4个半月就算多的,要是没人看孩子,一般母亲就只能放弃自己的事业,所以我想这部分家长应该是刚需。”

走访时,一位女孩的家长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我家闺女从几个月的时候起就开始送郭老师这里了,当时实在是没人看,给保姆太不放心了,而且在家不好好吃饭,一送过来,没几天,生活习惯就开始好转了。现在孩子上幼儿园了,我们还是不能保证每天能接孩子,幼儿园放学太早了,所以我把孩子托付给郭老师,如果我没时间接,就打电话给郭老师,她帮我接到托管班,按次数收费,我忙完了再来接孩子,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吃饭、喝水和安全问题。接触了这么几年,托管班的老师都熟了,也放心。”

对此,郭秋莲表示,“一般3岁以上孩子放学后的托管,我们也不是每个都收,我们基本都只收从我们托管班出去的孩子,因为他们在这里托管过,他们的脾气、个性、习惯我们的老师都清楚,这样照顾起来更方便。而那些陌生的大孩子,他们来了还要适应,老师们也要适应,这样会与我们的主业冲突。”

另一位孩子的父亲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我是做生意的,很少能正点回家,她妈也工作很忙,所以孩子从很小开始就一直在郭老师这里,现在马上要上学前班了,放学还是先由郭老师接过来,有时候要到晚上10点才接走,还是很放心的,而且一个月才几百块钱,非常便宜。”

郭秋莲介绍,“我们这个社区比较大,有自己的幼儿园和学习班,一般我会在幼儿园放学时把孩子们接过来,有的孩子还需要上学习班,我会给他们喝点水,吃点东西,然后再送到学习班去。有时候需要接的孩子会多点,有时候会少点,固定一直需要接的也有几个,全都是曾经在我们这里上过早教托管班的孩子。”

《中国新时代》记者又走访了北京慧雨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该社区的一个分支托管班,该公司的法人张德慧介绍,“我们这里和爱蓓儿不一样,我们主要是针对三岁零八个月以上的孩子,主要项目是各种课外兴趣班、晚自习托管班和假期托管班。课外兴趣班课程也比较多,这样也能更好地吸引生源,比如,美术、舞蹈、英语、珠算、陶艺等十个课程。”

张德慧表示,“我们的课程设置分很多阶段,比如针对幼儿园孩子的兴趣班,小学生的提高班,以及初中、高中孩子的考级班。但相对来说,小年龄段的孩子要稍微多点,大孩子主要集中在节假日和假期。这主要因为现在的父母基本都在忙工作,一般没时间管孩子,小年龄段的孩子自立能力差点,这就成了父母主要担忧的事,而我们的托管班正好帮他们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孩子放学后调整半个小时,正好赶上托管班开课。小学生一般都是家长送过来,幼儿园的孩子如果家长实在不方便,我们也会偶尔帮忙接一下,毕竟在同一个社区里。同时,我们的晚自习班和假期托管班对于家长来说则更实用,我们有专门的老师辅导孩子写作业,帮助提高学习能力,为家长解决了燃眉之急。”

盈利还是赢誉

然而,社区里的托管班只是“看上去很美”,而要实现真正长效的盈利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北京华夏中青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早教部经理张艺鹤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也许您已经看到了,像爱蓓儿这样的社区托管并不是很赚钱。其实有心的家长一算就能算出来,实际上开办这样一个托管班,无论是员工还是公司,在收入上都没有优势。但这是一个有着公益性质的事业。孩子三岁之前,各方面的开发都非常重要,但我们国家很多家庭都忽视了,要么就娇生惯养,要么就直接扔给老人带,其实这对孩子是一个很不负责任的做法。”

张艺鹤表示,“我自己的孩子才8个月大,家里有老人给看,但我还是送到早教园了,我是做这个工作的,所以我觉得这样做非常必要。而现在,有很多家长送孩子来,都仅仅是因为家里没人看,真正是因为能让孩子多受点好的教育而送来的少之又少。”

华夏中青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是华夏中青家政连锁的升级产业,成立于2008年,并引入哈佛早期教育理念。“华夏中青从1998年成立以来,就一直从事家政产业,但后来发现孩子的教育是家政工作中绕不开的话题。那时我们才决定涉足教育领域,并主要是专注于社区的教育,比如早教师、育婴师入户,慢慢地,才开始加盟或者合作一些社区托管班、早教园这样的分支机构,爱蓓儿就是我们的合作项目。目前,全北京这样的分支机构有8家,其中还包括我们公司的直营园。而这些园区比较而言,像爱蓓儿这样的托管班盈利性要稍微弱一点,但我们还是要坚持做下去,因为这毕竟是一个有公益性质的事情,只要坚持下去,受惠的家庭将会越来越多。”

郭秋莲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其实我从一开始就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2008年,我就付之于行动,参加了相应的培训班进行学习,然后自己投资筹备、请专业的老师、找合适的小区,最后终于办起来了。虽然困难和辛苦是意料之中的,但还是有很多次我都差点放弃,因为一直在亏损,太难了。但一想到都坚持到现在了,再多坚持一下也许会好。就这样坚持下来了,逐渐就好了起来。后来,得到华夏中青的关注,能有幸与他们合作并获得相应的投资,现在才算是真正走上了正轨。”

然而,郭秋莲也表示,“即使这几年算有盈利了,也还是很少。场地租金、人员费用这些年越来越高,几乎占去总收入的2/3,这还不算玩具等设备的采购、伙食等其他开销。现在的场地只能容纳15个孩子,我们一直觉得应该扩充,但房租也会增加一大笔,这就让人很矛盾。其实,我觉得,社区里的托管班最终也不会办得很大,因为市场就这么大,支撑不起很大的规模,只能在做精做好上下功夫。”

“养了4年才逐渐开始好转,这个需要足够的毅力来坚持,其实就算是现在开始赚钱了,也比不上5年前我给别的公司打工时工资的一半。我们的老师和课程在现有的两个托管班都是通用的,这样也能较好地节约成本,但房租和老师的工资都是非常大的一个开销。不过现在还不是赚钱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因为我本身喜欢孩子,喜欢这个行业,我希望10年后,有很多我都不记得面孔的孩子还会叫我一声‘张老师’。”张德慧如是说,“好在现在毕竟开始好起来了,小区的市场就这么大,我需要更好地开发新的课程和服务项目,这样才能更多地留住孩子。”

张德慧也表示,“孩子的流动性很大,比如幼儿园的时候在这里托管,但上小学搬家了,那这个孩子就流失了,而且孩子的流失非常多。每次孩子搬家来跟我告别我都挺舍不得的。这就是这个职业的特质,做的是人的生意,而有人就会有感情。所以,即使赚不到什么钱,我都会坚持下去,不然对现有的孩子也是不负责任的,尤其是专业课程,中间换老师对孩子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路还有多长

事实上,这几年的寒暑假,各省市陆续报道出社区开设免费假期托管班的消息,这些托管班都是纯粹的公益行为,然而缺钱、缺场地、缺人手的问题长期困扰着他们,甚至有的托管班逐渐走向暂停。

“看到孩子们在外面‘放羊’,也的确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我们主要有两个担心:一是社区人手有限,没有专人管理这些孩子;二是承担责任太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居委会主任说。

而除了寒暑假期,平常日子孩子的托管问题也迫在眉睫,有很多父母选择在学校附近找“小饭桌”或家庭托管,但这样的托管也存在着监管缺失的隐患。很多“黑”托管班根本没有执照,并非是他们不想申请执照,而是托管班很难定义为是家政机构还是教育机构,因此,其申请执照的路程也显得很艰难。很多托管班就是靠口碑和家长的信任生存着。

而另一方面,真正有实力的大机构若要投资社区托管班,则首先要考虑到盈利与长效发展问题,投入产出比成为其投资的最主要因素。

郭秋莲表示,“其实这个行业的风险与责任都很大。因为托管的是孩子,所以责任非常大,不用说磕了碰了,即便是被蚊子咬几个包都有可能被家长埋怨。这些情况你只能理解,谁家的孩子都是宝贝疙瘩。但我们的老师也很辛苦,收入都不高,而且工作时间都很长,可是,很多时候并不是你小心、认真、负责就是能避免的。我们为员工上了家政职业责任险,不过,孩子的事情并不能单纯用保险来解释,家长看重的是你的责任心与职业操守。”

“所以,如果不是真的喜欢这个行业,是很难坚持的,而我们招聘老师的首先要求就是要喜欢这个职业,并且有足够的耐心。”

事实上,这样的问题不仅中国有,在国外也很普遍。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德国最新法律规定,从8月开始,德国所有满1周岁的孩子都享有入托的权利。同时家长们如果自己在家照顾孩子还可以申请育儿津贴。德国的这两项政策都是为了提升出生率。而目前德国的出生率是1.36,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多数家庭认为国家给予的支持不足,经济与职业常常成为不生孩子的理由。

社区老人托管篇9

74岁的刘霞玲独自生活,每天早上起床后,她都参加百万庄西区组建的阳光健身队的晨练活动,做操、跳舞,直到周身发热、身心放松,晨练结束才吃早饭,早饭后她又来到展览路“星光园日间托老所”的编织班,虽然一周只活动一次,她的进步可是不小,一年下来,在老师指导下,她已经能用塑料珠穿成形态各异的玩具了。“去年冬天,我把自己亲手做的圣诞老人送给了朋友,感觉自己又有了创造力,而且年轻了。参加这项活动特别锻炼脑子。”刘霞玲说。如今,孤身一人的刘霞玲满面红光,动作灵活,而一年前刚参加活动时,她已经有些老年痴呆了。

刘霞玲居住的百万庄西区位于北京市二环内的中心城区,由20世纪50年代建设的三层单元式居民楼组成,是北京最早建设的楼房社区之一,主要居住着一批新中国成立后离退休的机关干部。2010年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百西社区常住人口为4754人,18岁以下的只有400人,而60岁以上老人有1636人,占34%,当时北京市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比例为18.2%,如今,百西社区60岁以上人口数已增至2000人左右了,老人日益成为社区的主角。

面对日益增加的老龄人口,以及未富先老的社会现实,居家养老成为中国主要的养老模式。为了就近丰富老人的生活,仅2010年北京就建立了5305家日间托老所,位于百西社区的“星光园日间托老所”便是其中最早的一家。它包括一个50多平米的活动室和几间单独的小活动教室,以及为老人制作午餐的厨房设备。老人们白天聚集在这里活动,每天上午开设编织、书画、朗诵、摄影、心理辅导等不同的活动课程,下午老人们自由组合,在这里打牌下棋。退休12年的李福荣说:“退休后一直在居委会和社区老年办工作,天天与老人们一起活动,觉得老人之间说得来,生活充实快乐。”

百西社区的“星光园日间托老所”由一名来自展览路街道的管理人员和一名服务员共同管理,她们迎来送往,安排老人们的活动,像家人一样安慰老人,逗他们开心,有时还给老人们按摩、量血压,每天还要制作适合老人口味的午餐,天气不好时,就送餐到家。

此前,“星光园托老所”曾是一个只有五六张床位的小型敬老院,改建为日间托老所之后,在不远处街道重新建设了一处有30个床位的敬老院,对展览路地区21个社区的老人开放。

社区活动中的老人明星

7名由群众推举的文化水平较高的退休老人组成了展览路街道办事处的老年协会办公室,他们活跃于包括百西社区在内的展览路地区的21个社区,在当地老人群体中发掘骨干老师作为带头人,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而他们和老师们都没有报酬,据展览路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张仁霞介绍,政府每月给协会百西社区提供的活动经费也只有2200~2300元。

然而,这些难不倒“托老所”的“粉丝”们,老年协会的刘燮昌主动担任了“星光园托老所”朗诵班的老师,67岁的刘老师曾是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在工作期间曾常期辅导过学生朗诵,他认为背诵是思维的体操,对喜爱的诗词通过朗诵进行再次创作。虽然他两年前得过一次中风,至今手和嘴角还在发麻,但他仍自许可以承担两小时的个人专场朗诵演出,并精准地背诵每一句诗词。

早在十几岁上师专时,刘燮昌就在人民大会堂表演过朗诵,其中有一名与他共同演出的同学如今也参加“托老所”的朗诵活动,并与刘老师共同主讲。刘老师开玩笑说:“我们俩还在一起玩儿了半辈子。”两年前,刘老师在“星光园”朗诵班的基础上倡议成立了展韵艺术团,吸收了展览路地区20多名退休教师、职员、编辑等作为固定团员,他们与城东的青春之声(老人)诗歌朗诵研究会联手,开展交流活动,并联合为学校、机关等单位演出,有时还在街头广场向市民演出,他们同样没有任何报酬,只为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随着活动的增加和影响的扩大,他们还与北京20多家朗诵民间团体结成联盟,进行交流演出并评奖,提高朗诵水平。每逢节假日他们都参加市朗诵联盟组织的专题演出。去年,在“星光园”的活动室里诞生了两部诗集,一本是由30首诗歌组成的自创集;另一本是演出时选用过的成品集。

离退休老人中有着广泛的社会关系,他们还自付路费,自己联系到外地演出,今年他们将赴新疆和青岛演出。刘老师还想办一个展韵艺术团的网站,打算给艺术团请一位知名导演作辅导老师。

除了爱好朗诵,刘燮昌还有一个爱好是用易拉罐作画,他用自己的作品开办了一个“家庭艺术馆”,宣传环保,在2009年底举行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期间,他的家庭艺术馆曾被三四十个中外媒体采访报道过,其中一名丹麦记者对他说,要向世界介绍中国老人是怎样在生活中进行环保的。

百西社区“托老所”的摄影班是5个活动班里参加人数最多的,有四五十人参加,开始只是老师讲摄影技巧,学到一定程度后,老人们开始实践,把自己的作品交给老师,老师用大屏幕进行点评,为了拍摄到好的照片,参加摄影组的老人们还经常自发组织到郊区实地拍摄。

居家养老得到多方帮助

居住在百西社区82岁的冯元纪老人每天到“托老所”领取午饭,每餐10元,荤素搭配。曾做过两次癌症手术的冯元纪,老伴也是三高病人,“我们老两口主要是互相扶持,居家养老。孩子正值中年,只有周末有时间看望我们。也曾经雇过保姆,但保姆要求有单独一间住房,还要单独一台电视,我们都满足不了。虽说保姆没雇上,但邻居常常在生活上主动帮助我们,我们已经满足了。政府的养老助(残)券和老年餐桌,也为我们解决了一部分生活负担。”冯元纪说。

从2010年开始,80周岁以上的北京老人每人每月可以领到政府发放的100元养老助(残)消费券,到附近的餐馆、理发店、家政服务公司、老年餐桌等使用。据悉,第一年北京市就发放了43亿元,同时有15000家企业成为政府的签约服务商。

在居家养老的生活里,冯元纪夫妇经常坐公共汽车到附近的公园散心,而乘车和逛公园对他们一律免费。也是从2010年起,北京市对65岁以上老人发放优待卡,可免费乘坐市内969条公交线路,免费游览全市1782个A级旅游景区,据悉每年有1.4亿人次享受了这项服务。

展览路社区服务中心还专门上门对居家养老老人的需要做调查,针对调查中老人们提出的服务需求,请社工、热心公益者和大学生上门为老人们服务,附近的北方交大学生每一至两周都要到百西社区的老人家里给他们读书、读报,与老人聊天,据社区服务中心介绍:这种上门的志愿服务可覆盖百西社区70%~80%的老人。

展览路街道新华东社区中的9名退休人员义务组成了精神慰藉小组,经常看望、帮助社区里的145名空巢老人,包括带老人看病、拆洗被褥、买报、送奶、买菜等,老人们对此非常感谢。居委会社区负责此项工作的专干胡俊杰主任介绍:在居家养老当中,他们感到老人们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温暖,所以社区开设了心灵驿站活动室,经常组织老人在此茶话、聊天。

社区养老任重道远

今年,北京市每个社区都将建立一个日间托老所,社区的日间托老所为健康老人创造了丰富的老年生活,但中国目前老年人失能的比例在迅速上升,完全失能的老年人有1036万,半自理或者部分自理的有1890多万。失能意味着老年人需要长期的专业化照料和护理服务。

北京城东的柳芳南里托老所专门接待这样的高龄老人,他们早上被儿女送来,傍晚再被接回家中,白天在托老所里由医护人员按摩、给药、监测体征,提供三餐,月收费820元。虽然只是日间照料,护理师却都经过专业训练,有国家颁发的护士资格证或医师资格证,但这个托老所只有5张床位,远远不能满足柳芳南里社区老人的需求。为此,北京市未来3年内将招聘1万名下岗待业的中年人作为社区居家养老助残员,充实到社区托老所,甚至上门服务。

社区老人托管篇10

中图分类号:R17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4-0050-02

闵行区电子健康档案(EHR)信息平台使居民健康档案兼有居民电子健康记录和电子病历的双重功能,是记录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生命全过程各项健康指标的集合。胎儿的健康记录依附于母亲的健康档案,一旦出生,他就拥有了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闵行区电子健康档案的特点是一点采集、多点共享、综合利用,实现了健康信息的“在线”、“实时”、“连续”和“整合”。

1 学生健康管理信息网络的架构

学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学校概况、健康保健、疾病监测及查询分析等诸多内容,涵盖了学生健康的各个方面(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口腔保健、健康体检、健康教育、体检提醒、心理咨询及视力检查)。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整合了卫生及教育资源,使学生健康管理由原来的各自为政逐步转变成互联互通,从而达到信息利用的最大化;同时电子图表、曲线等直观智能化的数据分析,提高了政府、卫生、教育部门对学生健康问题的分析和决策能力,切实做到疾病的早发现、早干预,增强了健康管理的可及性和有效性,同时降低了干预成本。通过学生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使学校卫生由“单向服务”向“互动服务”、“传统经验管理”向“规范程序管理”、“单纯体检模式”向“全程健康管理模式”转变。

学生健康管理信息平台的主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接闵行区卫生信息中心,并通过卫生信息中心与区各防治站所联网,服务终端延伸到辖区各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根据使用权限,做到各司其职。从而形成从上至下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网络(图1)。

2 学生健康管理信息平台的模块及功能

2.1 学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块

学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包含基本信息、健康管理、疾病监测三大模块。

1)基本信息模块 按所属学年、社区、托幼机构、班级将幼儿基本信息逐一输入,同时将社区医生和保健老师的职务、姓名等基本信息输入,提高社区医生责任制服务的准确性。

2)健康管理模块 按所属学年、社区、托幼机构、班级等将婴幼儿计划免疫信息、儿童保健信息和学生健康体检信息逐一输入,针对学生查出的健康问题开展的窝沟封闭、视力矫正、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服务内容也一并输入,以便动态观察和健康干预。

3)疾病监测模块 该模块信息是由各托幼机构保健老师填报,保健老师记录婴幼儿疾病情况,晨检情况、意外伤害和幼儿因病缺课情况等。该模块还包括网上流行病学调查,告学生家长书、疾病随访表等,对儿童传染病的防范起到检测作用。

2.2 学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1)第一时间掌握儿童健康状况 学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由于实现全系统联网,根据各自应用权限各使用单位都可以进行有限的查询,大大提高了卫生信息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信息利用的最大化;同时电子图表、曲线等直观智能化的数据分析,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了依据。疾病预防控制部门通过学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社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疾病的干预。

2)有助于做好学校卫生管理 社区医院和托幼机构均安装了学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社区医生在中心内可以通过该平台将幼儿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口腔保健等健康情况录入该系统,实时了解幼儿的健康信息;保健老师在幼儿园内通过该平台得知幼儿的健康情况,还能定期告知社区医生幼儿的其他健康信息,如缺勤、传染病发生、事故发生等等,社区医生可以及时进行处置或提供建议。托幼机构健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也同时降低了干预成本。不仅仅根据以上相关信息生成一系列报表,方便托幼机构保健老师与社区医生统计分析。社区医生可根据所属学年、社区、年级等选项进行详细查询,更有效的管理学生的健康档案信息,并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导出,打印等,将资料以文字档案形式保存。

3)提高了学校卫生管理的效率 通过“学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每日上传当天指导,真正做到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一旦发生传染病或儿童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时,通过“学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即刻传报至社区儿童保健条线及区疾控中心、区妇幼所,各部门接到托幼机构发生紧急事件的报告后,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展开应急处置,如落实消毒、隔离等措施,真正做到第一时间处置。事后区疾控中心、区妇幼所还可利用网络平台对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落实后续管理等。为孩子的健康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4)节约了卫生资源成本 “学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将托幼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密连接在一起,托幼机构保健老师与社区医生资源共享,信息渠道快速畅通,达到简化程序的目的。通过网上交流、电子报表、实时查询,减少了以往靠人员往来,文书传送,既费时又费力,大大节约了卫生资源,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3 问题和对策

社区老人托管篇11

二是建立以医疗保健为主要方面的就医帮助服务体系。要以地方大医院为依托,全面启动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体系,设立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网点,并把社区卫生医疗网点纳入医保就医定点范围,确保社区参保老干部就近就医;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网点应与地方大医院定点协作挂钩,建立规范有序的双向转诊关系,使“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成为主要的就医模式。对老干部就医发放优惠卡,让他们享受方便、价廉、优质的服务;并坚持常年向老干部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咨询等服务,分季度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医疗保健知识咨询讲座。要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坚持向特困老干部提供医疗救助。条件允许的,社区应配备具有治疗、抢救、康复、安养四大功能的正规定点医院,使老干部在社区一般疾病可得到治疗,急症、重症能及时得到抢救,对日常医疗保健能提供咨询指导,对半自理、无自理能力的有条件提供全方位的照料。

三是建立以思想稳定为主要取向的教育管理服务体系。要按规定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或党小组,选好配强支部书记,并以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党员责任在社区”活动为抓手,引导老干部党员自觉体现先进性。要建立老干部协会等自管组织,让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社区干部要与老干部加强联系,坚持定期上门走访看望、交心谈心、了解情况,并针对他们的思想、生活等问题,帮助解惑释疑。

社区老人托管篇12

一、关于签订移交协议

尚未签订移交协议的地区,应当按照“先移交、后规范”的原则,抓紧办理签约手续,完成原有企业年金管理主体的变更。其中,实行整体移交的地区,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确定接收移交的受托机构签订整体移交协议并通知委托人(企业);实行分散移交的地区,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人(企业)和确定接收移交的受托机构签订移交协议。

二、关于整体移交和企业年金过渡计划设立

实行整体移交的地区,应当以省级或地市级为单位实施,不得下放到区县级。为有效管理运营企业年金基金财产,避免原有企业年金基金财产拆分所带来的损失,受托机构可将整体移交接收的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继续作为一个整体,申请设立企业年金过渡计划。在签订移交协议后,受托人应当制定企业年金过渡计划受托管理合同,同时分别与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签订委托管理合同。受托机构兼任账户管理人或投资管理人的,有关委托管理合同的内容可包括在受托管理合同中。受托机构应当将《受托管理合同》、《账户管理合同》、《托管合同》、《投资管理合同》以及移交协议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的劳动保障厅(局)备案,备案材料一式四份。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的劳动保障厅(局)应当自收到符合规定的备案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受托机构出具企业年金过渡计划确认函,给予计划登记号。备案通过后,企业年金过渡计划即行成立。受托机构应当自取得企业年金过渡计划确认函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计划确认函(复印件)送达各参与移交企业。

三、关于企业年金过渡计划登记号的编制

计划登记号共12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厅(局)受理备案的,计划登记号第1、2位使用省级代码,第3、4位为“00”;由计划单列市劳动保障局受理备案的,第1、2、3、4位使用省级和计划单列市级代码。后8位的编制两者相同,第5、6位为“GD”,第7、8、9、10位为四位数年份,第11、12为顺序号。

企业年金过渡计划受托财产托管账户名称为“托管人XX公司YY企业年金过渡计划受托财产”,投资资产托管账户名称为“托管人XX公司YY企业年金过渡计划投资资产”。“XX公司”为受托机构的简称,“YY企业年金过渡计划”为企业年金过渡计划的名称。其中,“YY”为地域名。以省级、计划单列市为单位整体移交的,用省级、计划单列市地域名;以地市级为单位整体移交的,用地市级地域名。“XX公司YY企业年金过渡计划”名称应当与企业年金过渡计划确认函中的名称一致。

四、关于企业年金过渡计划的管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劳动保障厅(局)对其所辖区域内的企业年金过渡计划管理业务进行监督,并就有关情况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报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劳动保障厅(局)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向其报备的企业年金过渡计划规定一定时间的过渡期,原则上自企业年金过渡计划成立之日起不超过1年。如有特殊情况,可再延长1年,并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备案。

在过渡期内,受托机构不得接受参与移交以外的其他企业加入企业年金过渡计划;参与移交企业不得退出企业年金过渡计划,且其新增企业年金缴费原则上应当纳入企业年金过渡计划管理运营。参与移交企业应当自移交协议签订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企业年金方案的修订或制定,并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参与移交企业在收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出具的企业年金方案备案复函后,应当在1个月内与受托机构签订受托管理合同。

过渡期满时,企业年金过渡计划即终止。参与移交企业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选择由现有管理机构继续管理运营其交付的企业年金基金,也可以另行选择其他具备资格的管理机构。另行选择管理机构的企业,应当在过渡期满前2个月内书面通知受托机构,受托机构不得拒绝。受托机构应当自企业做出选择之日起1个月内,向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的劳动保障厅(局)报告有关情况。

五、关于企业年金过渡计划的信息披露

受托机构应当在年度结束后2个月内,分别向各委托人和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的劳动保障厅(局)提交企业年金过渡计划的年度管理报告。其中,基金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账户管理人应当在年度结束后1个月内,向受托机构分别提交各委托人交付的企业年金基金及过渡计划的年度账户管理报告;托管人应当在年度结束后1个月内,向受托机构提交过渡计划年度托管和财务会计报告;投资管理人应当在年度结束后l个月内,向受托机构提交经托管人确认的过渡计划年度投资组合报告。

六、关于保留账户的处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