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康复护理的目标合集12篇

时间:2023-10-16 10:17:17

社区康复护理的目标

社区康复护理的目标篇1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四大特征。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脑卒中的死亡率有降低趋势,但因此而致残的存活者数量却逐年增多,成为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脑卒中后早期开展康复锻炼,出院后坚持功能锻炼,对促进神经、肢体功能的恢复、预防疾病复发具有显著作用。但是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练的依从性并不是很理想,依从医护人员的建议是患者康复的关键,提高其出院后功能锻炼依从行为,最终达到提高患者及家庭生活质量的目的。分析和探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康复护理存在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必要的,充分发挥社区医疗和家庭成员的作用,尽量使康复期的偏瘫患者在出院后能继续进行有效的康复锻炼,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他们重新获得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动的能力,最终为回归社会提供帮助。

1 当前出院患者康复护理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对出院后社区康复护理的认识

1.1.1 我国社区康复护理起步较晚,绝大部分地区的工作重点仅停留在治疗疾病的层面,其服务对象局限于患病的人群,社区康复护理人员对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全方位服务存在认识不足,不能及时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医疗康复需求,无法为其提供康复治疗和咨询服务。

1.1.2 社区康复护理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社区护理人员常缺乏预防残障加重及肢体功能重建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无法采用各种康复护理技术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不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康复对象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防止继发性残疾的发生。

1.1.3 缺少适宜的康复环境,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社区不能为残障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康复治疗环境,无法实现社区内无障碍生活环境,不能满足偏瘫患者的需要及解决就业等方面的问题。

1.2 缺乏对出院后家庭康复护理的认识

1.2.1 患者对出院后肢体康复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1.2.2 患者出院后,自觉进行肢体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下降,家属不能参与康复计划的实施,不能有效帮助、鼓励、监督患者执行康复护理计划。

1.2.3 悲观消极的情绪导致患者对肢体康复信心不足,少言、淡漠、缺乏主动性,日常生活过分依赖家人,对治疗缺乏信心。

2 对 策

2.1 在患者住院期间,要对其做好健康教育,详细讲解主动进行肢体康复锻炼的重要性,讲授家庭康复护理计划的内容、目的和方法。

2.2 住院期间和出院前,医生护士要强调患者家属在促进患者重获自尊心和自信心方面的重要作用。出院前一天对患者再次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教育和健康指导,强化巩固患者家属接受相应的护理知识,指导患者家属亲自参与家庭康复护理计划的实施,帮助、鼓励、监督患者实施家庭康复护理计划。

2.2.1 保证每天的有效康复护理时间,康复护理计划明确规定每天康复护理次数、每天康复护理时间,并把这些康复护理时间结合进患者日常生活之中。

2.2.2 提高患者参与康复护理的积极性。所指定的康复护理计划要强调患者自我康复护理,强调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家属或陪护仅为学习、辅助和监督。

2.2.3 规范每天康复护理的内容及强度。患者自己要明确每天康复护理的项目、每天康复护理的强度、近期康复护理目标、远期康复护理目标。

2.2.4 提供一个丰富的康复护理环境,该环境由康复护士、患者、家属或陪护参与,具有鼓励、指导、监督和保障机制。

2.3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康复护理的先导,要启发诱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介绍出院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介绍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护理的成功病例,增加患者参与家庭康复护理的信心。

2.4 出院后护理

社区康复护理的目标篇2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人工关节1674-4721(2009)12(b)-101-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死亡谱改变,家庭小型化以及医药费用的上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康复护理工作,标志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

1 临床资料

根据1年的社区工作实际,随机对本社区1000名居民采取问卷式调查方法。最后统计比例。其中有14%的居民持反对态度,认为社区康复护理不可信任,没有实际价值;5%的居民持适中态度。可有可无,无所谓,81%的居民高度赞成开展社区康复护理工作,认为是群众认可,社会所需。

2 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是由基层人员立足社区,面向家庭,以社区的健康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为重点,向他们提供以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为一体的综合、连续、便捷的健康服务理念。

3 社区护理的服务原则

3.1 持续性原则

建立居民的健康档案,每个居民的实际情况都记录在案,做到有证可循,有据可依,真正做到持久。

3.2 面性原则

包括预防、医疗、护理、保健、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心理咨询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

3.3 协调性原则

运用社会、社区、家庭等各种资源为居民进行医疗护理服务。

3.4 可及性原则

要求居民及时方便地得到医疗和护理。社区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定期下到各社区街道,集中为老年、行动不方便的患者进行体检,送去医疗护理服务,使医疗护理服务的可及性延伸更广泛的空间,使老百姓得到地理、时间、心理、经济上的实惠。

3.5 负责性原则

社区医务人员对辖区居民有高度的责任感。表现为辖区居民的相关知识得到提高,特别是慢性病有了新的认识,护患关系十分密切。

4 康复护理

4.1 定义

其是以康复的整体医疗计划为依据,围绕最大限度恢复功能,减轻残障的全面康复目标,通过功能训练,采用与日常生活活动密切联系的运动和作业治疗方法。帮助残疾者提高自理能力的护理过程。

4.2 目的

包括维持患者健侧部分的身体功能:协助患者恢复伤残肢体的功能;帮助家属了解患者的需要;协助患者完成独立自我照顾训练。

5 社区康复

5.1 定义

在我国,社区康复是指依靠社区本身的人力资源,建设一个有社区领导、卫生人员、民政人员、志愿人员、社团、伤残人士及其家属参加的社区康复系统。在社区进行残疾的普查、预防和康复工作,使分散在社区的病残者得到基本的康复服务,最大限度恢复其功能。

5.2 方法

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通过确定患者的健康问题,系统地计划和执行护理照顾,评估护理照顾的结果,达到维持健康,促进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5.3 注意事项

5.3.1 为患者提供直接的护理和舒适的康复治疗环境。安全、充满希望、鼓励、正性强化的康复治疗环境,有助于检测患者的社会功能,,社区服务站设有康复中心,中心内有许多健身器材,对残疾人及肢体不方便的人群免费开放。同时与市内残联取得联系,还有盲人按摩师为残疾残障患者进行免费按摩,社区配备专业医务人员指导帮助康复锻炼工作。积极宣传,预防肌肉萎缩、父节变形、僵硬、挛缩等,如用枕防止发生垂足:协助关节运动,保持关节的活动范围;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防止肌肉萎缩等。

5.3.2 协助患者心理回归、重返家庭和社会。通过察言观色、沟通交流、实验和心理测验(智力、人格、神经心理)等对患者的心理异常进行诊断后,采用精神支持疗法、暗示疗法、松弛疗法、音乐疗法和心理咨询等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选择患者力所能及的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帮助患者进行功能恢复训练。这样不但可恢复其功能。还可使患者在得到娱乐、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参加集体活动。另一方面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康复知识教育及康复技术操作训练,帮助患者适应现有身体状况的生活,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改善身体残障状态,并多介绍一些康复疗效明显的患者与之谈话,一起锻炼,促进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5.3.3 对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社区护士上门进行康复指导,并指导家属共同参与康复护理计划。如老年患者、有慢性胸肺疾患或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进行呼吸功能的康复,包括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卧床患者要进行活动康复锻炼,促进肌肉收缩,保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预防卧床不动的并发症,从而使患者及早接受体能训练,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复原患者的活动及行走能力,使其尽快做到生活自理,恢复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活动康复的基本内容包括:、床上活动、行走及轮椅的使用。

社区康复护理的目标篇3

脑卒中是目前临床多发病,发病一般较急,且后遗症常涉及神经、运动系统功能。在临床中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涉及范围较广、时间较长,长期的住院康复治疗给患者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1]。本次研究选取85例社区康复护理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研究,探索社区康复护理工作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康复工作的有效方法。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取2014年1月~4月间我社区康复中心收治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85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为(69±2.9)岁,男性50名,女性3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人、对照组42人。病程最短者1年,最长者12年,平均(7±1.4)年。脑出血29例,脑梗死56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情况。观察组平均年龄为(70±0.5)岁,平均病程(8±0.7)年;对照组平均年龄为(68±3.1)岁,平均病程(5±2.2)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8;(3)、患者接受且配合康复护理,无认知功能障碍、明显的脏器病变。

1.2 方法 对照组系统的常规护理,控制患者血压、血糖,规律用药等;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进行个体化康复性锻炼、缓解心理压力、生活指导等社区康复护理。

1.2.1 心里康复指导 观察组患者病程时间较长,年龄偏大,脑卒中遗留肢体功能障碍需依赖护理,使其自身认可度较低、心理消极。在社区康复护理中增加护患沟通,缓解其心理压力。

1.2.2 生活能力指导训练与功能训练 长期卧床、依赖护理,患者脑卒中后遗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肌力、肌张力较差。患者穿衣、洗漱、大小便等日常活动较健康人缓慢且需要一定帮助。在康复护理中针进行增强肌力、耐力、功能锻炼,循序渐进,从屈、伸、翻身、转移、行走到完成简单的动作,耐心帮助患者掌握生活技巧。

1.3观察指标 肢体运动功能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用改良Barthel指数,患者生活质量用指QLI量表统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心里状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t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的对比,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病程较长,且伴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住院治疗产生高昂的费用,给患者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社区康复是目前国内较新颖的一种手段,患者及家属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社区康复多变、灵活的方式能够有效、合理的安排时间,社区康复结合家庭康复对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有积极意义[2]。社区康复护理增加护患交流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针对性、计划性的肢体功能锻炼、生活能力的康复指导,促进患者的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研究可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康复性锻炼、缓解心理压力、生活能力指导训练与功能训练等社区康复护理手段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能力的康复中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社区康复护理的目标篇4

【关键词】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社区护理

1 社区护理的重点对象

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服务对象有三类:即7岁以下的儿童、孕产妇、60岁以上的老人和重点关护病人。上述人员在人口比例中占较大比重,易受到伤害和疾病侵袭,对卫生保健需求较多,成为社区卫生资源分配的重点人群,也是社区护理服务的重点对象。

2 社区护理的特殊性

2.1 深入社会,涉及面广。社区卫生服务使医护人员深入到社会基层,直接面向社区人民群众。社区的每一户、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服务对象,社区内的老弱病残、妇女儿童都是自己护理关照的重点,该社区的健康教育、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康复治疗、家庭病床、紧急救助等多方面的工作,均与社区护士直接相关。社区护理极强的社会性使之具有重要的护理健康教育价值,同时也要求社区护士具备与深入社会、广泛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一工作特点相适应的良好的护理健康教育素质。

2.2 关系复杂,相对稳定。社区成员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有着不同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由于社区成员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不同,其健康需求多种多样。上述情况决定了社区护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加之,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又是长期、稳定的,不是一次应酬、一度调节所能奏效的,而是需要长期、反复的调节和处理。面对此类多种多样又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开展高质量的社区护理健康就显得格外重要。

2.3 一专多能,综合服务。社区护理首先要求护理人员成为“全科护士”。资料显示,全世界所有病人中只有6%能住院治疗,其余94%的病人均属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如慢性病无需住院者、骨折恢复期功能锻炼者、化疗给药者、作动态观察的心脑血管病病人等,都需要接受社区护理服务,不具备全科护士的素质就难以胜任上述工作。社区护理还必须是一专多能的综合。既能对重点人员进行身心整体护理,又能在伤病现场进行初步急救;既能指导病人进行恢复期康复锻炼,又能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科普知识宣传。

3 对策

3.1 加强宣传,转变观念:开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通过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礼仪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使护理人员树立现代护理观,明确健康教育在社区护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主动履行健康教育职责,使护士从被动地执行护理操作逐步过渡到以人的健康为目标的预防保健和促进健康工作上来,以便更好地适应社区护理的需要。

3.2 加强学习,提高技能:社区护理毕竟不同于医院护理,对象特殊,情况复杂。护士走出医院,进入社区、家庭,照顾人们的健康,提供服务内容涉入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全方位的护理。[1]临床护士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和操作训练,力求做到对医学知识的“懂”,护理知识“精”,相关知识“博”[2]才能适应社区护理的需要。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健康教育的程序,按程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保证目标实现;掌握与疾病护理相关的知识,包括专科护理知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疾病预防、卫生保健、药理学、营养学,行业科学、伦理学、医学新进展等知识;还要全面了解社区护理对象的心理、性格、爱好、生活习惯甚至家庭情况等复杂因素,才能做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护理工作。

3.3 讲求技巧,营造和谐: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服务对象是儿童、孕产妇、60岁以上的老人和重点关护病人。鉴于此,社区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护患交流的技巧、知识灌输的技巧,以适当的教育方法,获得患者的信任。所以,社区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患者的心理、社会、家庭状况,有的放矢,因人、因时、因地、因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途径,保证有效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对疾病各个阶段的反应,灵活机动,做好指导性工作,确实解决患者的需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语言规范中重点突出“文明性,礼貌性,规范性,情感性”,努力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

3.4 建立社区长效机制:目前,护理健康教育多局限于临床教育,门诊及出院后健康教育薄弱,缺乏长效机制,要真正实现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仅靠临床教育难以完成,必须建立医院社区一体化、连续性的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4 体会

健康促进是人们为维持完好身体状态和开发健康潜能的行为,它是一种协助人们改变其生活形态并朝向最佳健康状态发展的科学和艺术。[3]护理健康教育应用于社区护理,可以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培养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它是卫生、预防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是一项投资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它在增进群体健康水平中的重要性已受到全世界的重视。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充当主力军,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有助于护士拓展职业范围,发挥多元化角色功能,丰富知识层面,提高自身修养。

参考文献

[1] 郭清.社区卫生服务理论与实践[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146-152

社区康复护理的目标篇5

1.1 护理人员主观方面的原因

1.1.1 护理观念陈旧落后 现代护理的进步,促使“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观向“以人为本,以社会群体为中心”护理观的转向,也促使单一护理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模式的扩展,因而,社区护理人员应逐步树立现代护理观念,高度重视和积极尝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但在现实情形中,部分医护人员深受旧护理观和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延续重治轻防的陈旧观念,对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在疾病防治以及康复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导致服务意识缺乏、教育方式单调,教育内容泛化,更无法进行积极的经验总结和合理的创新。

1.1.2 工作角色认知片面 随着护理观的演变和护理模式的扩展,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角色和职能范畴由单一趋向多元化,作为一名社区护理工作者,不仅仅要通过运用护理程序和护理操作的基本过程承担为患者康复所需要的医学教育工作,而且要扮演教师和顾问的角色,对社区相关群体,实施健康教育,护士有责任在日常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对患者等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但如果护理人员对自身角色和职能范畴的认识片面化、单一化,就必然导致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应采取措施的合理性,认识不足,执行起来就会缺乏自觉性、主动性。

1.1.3 经验不足,技能匮乏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系交叉性应用学科,医学、护理学、教育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均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我国社区健康教育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社区护理人员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当前社区护理队伍学历相对偏低,知识面狭窄,实践中采用的方式简单,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甚至有些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内涵产生误解,将其同临床健康教育,出入院指导等工作等同起来,无法针对患者和健康人群开展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

1.2 护理人员客观层面的原因

1.2.1 时间保障不力 当前特别是乡镇社区卫生机构护理编制不足,致使在社区护理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在完成基本社区护理工作量的同时,难以保障充足的时间实施健康教育。

1.2.2 学习机制欠缺 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学术交流、人员培训、参加进修、外出学习的机会较少,导致护理人员知识更新缓慢,技能老化,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影响实施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

1.3 社区管理层面的原因

1.3.1 质量控制办法模糊 我国开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历史较短,尚未建立明确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管理滞后,在人员培训、规范实施、评价标准及方法体系上均不完善,亟需改进管理体系,发挥健康教育在社区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1.3.2 人才缺乏 目前,社区的护理人员,大部份都是年龄偏高,临床工作有困难来到社区,知识老化是阻碍社区健康教育主要原因。

2 对策

2.1 加强宣传,转变观念 一方面,通过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礼仪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使护理人员树立现代护理观,明确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主动履行健康教育职责,使护士从被动地执行护理操作逐步过渡到以人的健康为目标的预防保健和促进健康工作上来。

2.2 鼓励学习,提高技能 健康教育是一个全新知识和技能领域教育,社区护士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护理健康教育必备的技能和技巧,才能适应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社区要重视、支持护理工作者的进修学习。创造条件参加短期培训、学术讲座,鼓励护士参加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及自考函授班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开阔眼界,活跃思路,学以致用。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健康教育的程序,按程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保证目标实现;掌握与疾病护理相关的知识,包括专科护理知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疾病预防、卫生保健、药理学、营养学,行业科学、伦理学、医学新进展等知识;护理工作者要加强自修、自学,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具备健康教育的能力。

社区康复护理的目标篇6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12-128-03

脑卒中是一种十分危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其不仅死亡率高,且抢救成功后,患者仍会有较高的致残可能。目前,临床上将脑卒中患者病程分为三部分,即急性发作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从时间来看,此三个时期持续时间依次递增,且后遗症期可能持续数年甚至是患者终身,从治疗医疗服务层面来看,前两个时期主要在上级医院完成,而后遗症期则主要是在基层医疗单位完成。但有研究显示,相比于前两个时期,患者被动的接收治疗,患者在后遗症期,其主动参与的程度,更大的决定了治疗的效果。所以,基层社区医疗单位对于脑卒中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笔者实践工作经验为基础,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在2014年10月~2015年4月间我社区内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112例中,开展了上门指导护理的病例对照研究,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4年10月~2015年4月间我社区内的112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为保证研究对象同质性,本研究制订了如下纳入和排除标准:(1)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患有脑卒中,且因脑卒中急诊人院治疗,诊断符合相关标准;(2)患者现阶段病情基本稳定;(3)患者在入院之前,无其他严重疾病,除本次外,入选研究前三年内无抢救史;(4)其家庭有主要责任照顾者;(5)有医疗保险或合作医疗支持治疗;(6)患者家属知情同意。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上门指导组和常规指导组,上门指导组56例中有男36例,女20例,平均年龄(66.5±6.8)岁,其中脑梗死患者35例,脑出血患者21例,常规指导组56例中有男34例,女22例,平均年龄(67.2±7.0)岁,其中脑梗死患者36例,脑出血患者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类型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指导组护理方法 常规指导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干预等。

1.2.2上门指导组护理方法 上门指导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上门指导护理项目内容,其主要包括:(1)以人户的形式,指导患者康复及患者主要照顾家属护理方法。解答其问题。(2)建立上门护理责任制,每一位患者由一位相对固定的护理人员进行随访式入门护理跟进,并建立随访档案,将每次护理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于档案内,并于患者家中保存,可供患者及家属查询及记录使用。(3)提供分阶段的上门护理内容,根据患者康复阶段的不同,要求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包括早期对于患者心理障碍的干预,稍后对于患者语言能力恢复情况的干预及对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干预,在这一过程中,要尤其注意将患者主要照顾家属纳入体系,由其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坚持完成对于患者的护理干预。(4)针对生活技能的专项护理,诸如大小便、淋浴、使用轮椅等,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康复进度,进行合理安排,并在恰当的时间点,给与患者和家属技术支持。(5)饮食及生活习惯的干预,此项内容应贯穿整个护理过程,随时解答和纠正患者及家属在饮食等生活习惯方面的疑问和误区,降低脑卒中再发风险。上述干预周期6个月。

1.3研究指标及评价方法

1.3.1两组患者康复评分的比较 本研究使用《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量表》(Barthel指数)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计分法对患者在研究周期内的脑卒中后康复情况进行分析。此量表经标准化换算后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康复水平越佳。

1.3.2两组患者经过干预后功能康复情况的比较 本研究使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功能康复情况进行比较。包括自我照顾能力、转移能力、交流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四项。由于在干预前,无法准确测量量表中的项目,所以本研究以干预结束后的评分作为两组比较的依据。

1.3.3两组患者社区医疗服务满意度的比较 本研究使用自制的《社区社区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及主要照顾家属进行调查,调查表主要包括三项内容:医护服务态度、医护服务内容及医护人员素质评分。经标准化换算后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对此项内容评价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过Epidata1.10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康复评分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在干预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NIHSS计分未见显著差异(P>0.05)。经过为期6个月的干预,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NIHSS计分均显著上升,与之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经过干预后功能康复情况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在干预6个月后,上门指导组患者使用FIM评分系统所得自我照顾能力、转移能力、交流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四项分值均显著高于常规指导组(P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上门指导组患者及家属在对护理满意情况的评分中,医护服务态度、医护服务内容及医护人员素质三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指导组(P

3.讨论

社区康复护理的目标篇7

①社会保障情况:目前我区为352名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救助金,851名符合低保条件的轻度残疾人纳入低保。

②就业、培训情况:

市残联下达就业任务数90名,在残疾人就业形势更加困难的情况下,区残联根据省、市残联部署,组织残疾人参加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与劳动部门联合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帮助一户多残、特困残疾人重新就业。同时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或个体灵活就业,全年共帮助90名各类残疾人实现就业或再就业,占全年目标任务100%。

市残联下达任务数80名,通过结对帮扶、政策扶持等方式,共对90名残疾人进行了扶持,占目标任务是112%。

市残联下达培训任务是90名,区残联主要对残疾人专职委员进行业务培训,帮助他们早日进入角色。联合“大拇指”保健按摩培训班对4名低视力患者进行保健按摩培训,邀请华夏心理咨询师对托养对象和康复对象进行心理疏导。组织45名残疾人参加与淮安盛缘制衣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服装后道加工培训班。12月份,区残联还将为园区一服饰企业再次开展定向培训,目前共有90名各类残疾人接受了培训。占目标任务105%。。

③轮椅捐赠情况:

市下达轮椅捐赠目标任务是100辆,已为下肢残疾人发放100辆三、四轮轮椅,占目标任务100%。

④康复情况:

精神病免费服药任务是110名,为118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实施免费给药,占目标任务107%。

0-6岁残儿童进行抢救性免费康复训练任务是33名,我区已对36名肢体、视力、智力、自闭症等各类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占目标任务109%。

2、残疾人“两个体系”得到全面发展。

残疾人服务体系方面:

一是区“省级示范残疾人托养中心”今年5月5日建成运行,着力打造“规模上的精品型,服务上的温馨型,内容上的示范型”。首批6名托养对象托养良好。达到了“社会满意、托养对象满意”的效果。8月份,又接收9名托养对象,目前中心已有15名托养人员接收日间照料。目前,已申报部级“阳光家园”示范机构。

二是全市首家“与光同行”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正常运行,民办公质,初步实现“社会认同、家长满意”目标,中心现有专业老师8名,自闭症儿童23名。

三是区残疾人康复中心运行良好,人性化康复服务基本到位,累计52名康复对象康复显效率达100%。

3、创建“部级白内障无障碍区”工程通过国家专家组验收。

一是今年元月18日,区出台了《关于对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达到了“三个突破一个提高”。

1年龄上的“突破”,突破了省、市对16-60周岁年龄的限制,实现全覆盖;

2护理对象上的“突破”,对所有无固定收入的重度一级残疾人全部纳入护理范围,突破了省、市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的范围;

3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全部按城市人口发放标准实施。一个“提高”是指发放标准上的提高,在省、市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上提高20元。目前已对102名重度一级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金额达13.75万元。

社区康复护理的目标篇8

【关键词】老年保健;社区护理;老年社区护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人的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人口比例越来越来大。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伴随而来的需要服侍和护理的老年人人数逐年增加。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势必需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护理,老年保健的社会化需要更多的护士从事社区护理工作[1]。

1 我国老年人健康问题以及社区护理老年保健中的作用

1.1 老年人健康问题:①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退行性变化越发明显,从而导致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逐渐下降。有资料显示,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达82.2%,有64.0%患有多种慢性病,其中患1种及以上对日常生活有影响疾病者占66.7%。老年人有中约21.5%生活轻度不能自理,5.0%~7.0%生活中度不能自理,2.0%~5.0%完全不能自理[2]。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单位家庭予子女数减少,社会家庭核心化和小型化,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多老的生活照顾和疾病护理依赖于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1亿多青壮年人员的流动和外出就为,进一步减少了老年人保健的关照来源。③老年人身心疾病多发:老年人认知能力减退,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产生无用感,加上丧偶、退休、经济收入的减少、子女下岗、缺乏照顾和交流等社会支持,使得老人身心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

1.2 社区护理在老年保健中的作有。

1.2.1 慢性病管理及预防: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高、危害大,慢性病管理是社区护士的重要职责。社区护士经过慢性病知识的培训,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社区慢性病病人的生活、饮食,再配合健康教育和适宜的干预管理,降低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提高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3]。自我保健意识,以病人自我管理的模式实施慢性病病人管理,提高慢性病的管理效果,降低患病率。

1.2.2 心理疾病的护理:老年人心理性疾病尤其是孤独感和抑郁症的发生率高、危害性大、识别率低,治疗率低,在我国社区还没有形成一套老年心理疾病的识别和干预体系。心理健康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护理是社区护士的重要职责,对社区护士做进一步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培训,加强对老年人心理性疾病的支持性干预,以群体健康和个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促进老人的心理健康。

1.2.3 健康档案管理:社区服务要求医护人员将社区老人健康状况的变化及时输入电脑做好记录,及时与社区医生联系沟通,以便进行相应的处理,使社区老人的整体健康状况能够得到连续性关照,充分发挥社区健康“六位一体”功能。

1.2.4 家庭康复护理:我国绝大多数老龄病人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更多病人带着残疾回家接受康复治疗。病人及其家属普遍缺乏家庭康复知识和技能,社区护士在康复团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培训后的社区护士可成为康复医生的助手,协助康复医生做好老人家庭康复治疗、指导和护理等工作。

2 我国老年社区护理模式展望

2.1 健康老龄化:随着老年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类个体老化和群体老化的认识发生了改变。我国提出了健康老龄化观点,在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后,老年人能无疾而终,至少也会把需要照料的时间缩短。社区护理工作者,能够利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社区老人,使老人健康生存,快乐生活,不断提高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

2.2 老年临终关怀:老年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为老年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了全方位的社会卫生服务,社区护理是家庭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通过老年社区护理,能够为现代医学治愈无望的临终病人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对维护人的尊严起到积极作用。

2.3 老年康复护理工科:随着医学领域的拓宽,康复护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未来将会出现更多老年病医院和养老机构,内设多种服务项目。老年人选择的范围很广,使用功能上突出多元化、标准化,老人一旦入住即可根据专业人员评估和本人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类型,享受全方位的护理。老年康复护理应包括老年人特别养护和老年康复保健,提供常规医疗、护理、养护服务以及预防性、治疗性和恢复性康复。

2.4 开设老年社区护理教育:为填补我国老年社区护理教育的空白,可通过继续教育,对已取得中专、大专文凭的护士进行老年社区护理理论学习和在拟成立的老年社区护理中心经过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既成为具有老年社区护理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老年社区护理工作能斩的骨干力量。同时,应有计划地在数年内培养出一批较高水平,具有专科、本科学历的老年社区护理专门人才,使我国的老年社区护理教育与国际接轨。

2.5 建立老年社区护理体系:①政府应将老龄人口的预防保健工作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虽然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是很高,国家能够投入的卫生保健资源还相当有限。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光制订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预防保健措施,将老龄人口的预防保健工作纳入政府的卫生事业发展规划[5]。②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将老年社区护理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或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中,以使护士在社区中发挥多元化角色的作用。可依情况设立一些老年社区护理中心作为试点,实施老年社区护理。在试点的基础上制订老年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规划,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中心的建立既可为老年社区护士提供实习基地,又可通过中心普及老年社区护理知识。与此同时,还要制订出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保证老年社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推动我国老年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

3 小结

随着医疗服务走向市场化、国际化,社区卫生服务以其方便、快捷、便宜的优势逐渐在医疗市场占有越来越重的份额,如何发展、壮大、推广社区卫生事业,赢得更大的市场,需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在老年人不断增加的我国,老年社区护理应抓住机遇,重新审视老年社区护理的市场定位,创造各种条件,利用资源拓宽社区护理的服务项目,不断推进老年保健的社区护理工作。我国的老年保健社区护理应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参考国际社区护士角色和社区护理工作内容,探索出适合于我国特点的老年保健社区护理道路,以便使社区护理工作在老年保健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雪荣,于普林.浅析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区卫生保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15(6):24

社区康复护理的目标篇9

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一般较差,运动能力和言语能力会受到严重损伤,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为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必要对患者院外进行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水平。本文主要对社区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间我社区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69例,其中男39例,女30例,年龄为59~79岁,平均为65.6±3.3岁,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检查诊断为脑卒中,且符合相关脑血管疾病标准,在院接受了系统治疗后,病情趋于稳定,达到出院标准。

1.2护理方法 对患者实施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加强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脑卒中方面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和后期康复的方法和方式,对出院后在肩关节、膀胱、以及褥疮等方面的基础护理方法进行教授,并指导患者如何进行穿衣、吃饭等日常生活;(2)运动康复训练,定期到患者家中进行运动恢复训练指导,对患者上肢进行外展、前去、内旋等活动,对患者的手指和肩关节、肘关节进行按摩,并可将按摩的方法教给患者家属,由家属每天为患者进行按摩,以保持患者上肢的血液循环畅通。对于患者的下肢,护理人员应该帮助对患者的髋关节进行伸展,协助患者下蹲和起立的动作,让患者能够尽早下床活动;(3)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每次随访时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适当干预,减轻患者心理上的压力,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纠正,以减少非生理因素对患者预后康复的影响。

1.3观察项目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评分采用巴氏指数[2]进行评分;对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进行测定,并比较在护理前后的知晓率之间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对患者的护理效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其中p

2.结果

本组69例患者在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前后,其生活能力评分和知识知晓率之间的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中结果可看出,在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护理前,p

3.讨论

本文主要对采用社区康复护理方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实施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升高,患者对脑卒中的知识知晓率明显升高,这说明社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疾病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其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患者预后较差,有效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是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重点[3]。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摄取康复护理干预,主要是针对那些达到出院标准回家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而言,通过系统定期的护理干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能够得到快速恢复。在康复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能够对脑卒中疾病有一个系统认识,对康复治疗和护理在脑卒中预后中的改善作用有清醒认识,从而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各项护理干预活动[4]。二是对患者运动机能进行康复训练,脑卒中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人员通过定期上门指导和护理,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活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三是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纠正患者在治疗期间产生的负面情绪,减少心理因素对脑卒中康复进程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丁淑玲,邵良.自护知识教育结合社区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家庭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4):86-88.

社区康复护理的目标篇10

【关键词】社区护理;问题;对策

社区护理是由基层护理人员立足社区、面向家庭,以社区内居民的健康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为重点,向他们提供集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为一体的综合、连续、便捷的健康服务护理。它强调以人的健康护理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居民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护理,是将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和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将个体保健和群体保健融为一体,从而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方便、快捷、经济、优质的医疗卫生护理服务。开展社区护理,有利于促进护理学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在国外,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社区护理已发展得较为完善,而在我国,社区护理起步较晚,虽然有了较好的开局,也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发展较缓慢。

1 我国社区护理现存的问题

1.1 社区护理模式不健全:在目前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阶段,社区护理局限于专科护理的方式,以完成医疗护理为主,难以提供综合的社区护理。社区护理在经济效益的指挥棒下主要集中在功能制的医疗照顾护理,护理目标是以促进疾病的转归为主,维护和促进社区的健康主要表现于治疗性活动和个体化服务。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一定的制约。

1.2 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低:社区护理是一种对个人和家庭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医疗保健性的服务,它不仅涉及相关的多学科的医疗、护理保健知识,还需要护士具备强烈的人文情感和执著的敬业精神。在一些发达国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的都是受过家庭医学专门教育、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业护士,而我国现有的社区护士则多是大中专学历,虽然能满足社区基本卫生服务,但要真正实现社区护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六位一体”的宗旨还是远远不够的。病人和居民需要的不是“陪护员”或家庭保姆式的护理员,而是既懂内外妇儿又懂预防保健等医学知识的全科医护人员,所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是当务之急。

1.3 服务项目不能满足需要:社区护理即是面对社区内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的健康服务工作,如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家庭护理、康复指导、病人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询等。我们的社区护理服务与之相比则简单得多,大多是技术操作,像打针、输液、接种疫苗等。

1.4 保障政策不健全: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新型的服务模式,相对应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法律法规,操作程序尚待完善,社区护理中如家庭访视的程序、对家庭病床管理、外出治疗制度、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评估、应急处理措施、健康教育等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潜在的医疗风险。对自己的言行所存在的潜在医疗纠纷认识不足。

2 发展社区护理的对策

2.1 转变观念是做好社区护理的保证。目前,护理工作仍处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阶段,这种护理模式决定了护理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医嘱的要求,执行打针、发药等具体的护理措施。在这种模式下,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使护理工作限于以疾病为中心,护理人员处于从属地位,以协助医生完成医嘱为目的,束缚了护理专业的发展。因此,更新观念,从思想上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是做好社区护理的关键,并要求基层卫生机构做到4个转变:一是服务功能从医疗护理服务向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基本医疗和身心康复转变;二是服务对象从为患者服务向为群体(家庭、社区)服务转变;三是人才培养、岗位培训从临床护理向社会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等边缘新兴学科转变;四是工作方式从院内护理向院外、社区、家庭服务转变。

2.2 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是推进社区护理工作的有效措施。社区护理是促进和维护人民健康的一种全科和完整的业务工作。它的服务不限于一个年龄群,而是视人口群体为一整体,直接提供护理给个人、家庭或团体,以使全民达到健康。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是推进社区护理的一种手段,是护士作为护理学科的专业工作者,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帮助健康的人提高健康水平的一种体现,是护理学从单一的疾病护理向针对人身心健康问题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拓展。

社区康复护理的目标篇11

【关键词】家庭病床;社区康复;服务模式

社区医学是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科学的发展而悄然兴起的一门新型医学学科。包括家庭医学服务在内的社区医学服务,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家庭病床实际上是医院正规治疗的延伸,是医院提供连续服务性医护服务,以家庭为单位,为病人提供长期性或终身性的治疗护理服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所下的定义,社区康复(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是指在社区的层次上所采取的康复措施,这些康复措施是利用和依靠社区的人力资源,包括依靠有残损、残能和残障的人员本身经及他们的家庭和社区人士而实施的。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个范围宽广、内容极为丰富的领域,涉及临床、预防、保健、康复、传统医学、心理、行为、社会、管理、环境、民俗、宗教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远远高于过去对基层卫生人员要求。

1 开展社区家庭病床和医疗康复的原则和目标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体现“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降低卫生服务费用、方便居民的有效卫生服务形式。管道局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已走在前头,8年来在社区医疗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并积极主动地开展社区康复家庭病床服务,并且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我院在经过专业培训,并有着几十年临床经验的全科医师和经过专业训练并富有经验的社区护士、社区预防工作者等多种角色活跃在社区卫生服务领域,针对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健康需求提供综合、连续、协调、可及的人性化服务,解决了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改善了民众的生活质量。

根据我院开展社区医疗服务的经验,家庭病房的开展方便了患者尤其是行动不便的高龄老年患者的就医,减少了往返医院的困难和不便,在接受较为正规医疗的同时还可以节省不少医疗费用。归纳社区康复家庭病床医疗的对象包括患有以下常见伤病的患者:脑卒中恢复期、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颈椎病手术后,风湿病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肺心病、慢性肾炎尿毒症以及骨折病人,肿瘤恢复期及肿瘤晚期、颅脑损伤恢复期,胸、腹、四肢外科手术后恢复期等。此外,已回归家庭和社会生活的残疾人、精神病患者也是我们社区医疗康复的服务对象。

多年的社区医疗服务实践表明,家庭病床及社区康复(Rehabilitation)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治疗(Clinical Treatment),一般的临床以救死扶伤、消除病因或控制疾病,使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减轻患者的痛苦等为目标,而康复主要指身心功能的恢复,以功能锻炼和调适、全面康复、复返社会、改善生活质量为原则和目标,更着重于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生活自理、学习、劳动和参加社会生活的能力。

2 开展社区家庭病床和医疗康复的具体任务

根据康复的目标和社区的条件,社区医疗康复围绕“预防为主”的原则。家庭病床提供医疗服务并教给患者及家属关于慢性病的保健知识,如监测疾病、合理用药以及在紧急情况下自救和互救的常识。我院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确保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这一中心开展了以下工作:

2.1 对慢性病患者或其他长期卧床的伤病与合并症或继发性病损或功能障碍(如褥疮、关节肌肉挛缩、关节僵硬)以及对致残性疾病(如脑卒中、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进行治疗,控制其发展,使其不致造成残疾或严重功能障碍。

2.2 对有身心功能障碍的患者(如瘫痪、感知觉障碍、步行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关节运行障碍、肌肉萎缩无力、心肺功能减退、认知功能减退、情绪抑郁、焦虑等)进行康复治疗、指导,促进其康复。

2.3 对已恢复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残疾人进行定期的体格检查和医疗保健服务,预防继发或新发其他疾病,以免损害健康,加重残障。

2.4 对社区内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对6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慢性病档案并定期上门服务。

2.5 提供康复咨询服务,对患者及患者家人提供康复方面的咨询、教育,解答有关残疾预防、功能锻炼、心理调适、生活方式、饮食营养、家庭护理等知识。

2.6 在社区开展康复工作,如卫生宣传教育、执行预防接种、环境卫生监督指导,以及结合妇幼保健、开展饮食卫生、婚前优生教育、遗传咨询等等。

2.7 开展医药治疗服务,其中包括预防接种;药物内治(内服);推拿、按摩、手法治疗、针灸;理疗及其他物理因子治疗;康复护理;药物外用(敷、贴、洗、擦)等。

然而,不管采用什么模式,最重要的都应该体现出开展社区康复家庭病床的宗旨、特点和优越性。社区康复及家庭病床原是为了住在社区基层的广大的残疾人和伤病患者就地、就近、省钱、省力、及时地得到康复治疗和服务而举办的,以解决他们“康复无门”的困苦。因此,无论哪一种模式的社区医疗康复及家庭病床,都应该体现出:①就近就地提供康复服务;②康复治疗简便廉价,患者负担得起;③康复服务到家到户;④发挥和新生残疾人患者参与康复的积极性。

组织分工负责康复治疗工作的全科医师和技术人员、护理人员参加专门的培训和进修,掌握社区医疗康复所需的技能。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护人员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示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然而,社区康复毕竟是一门新学科,是一个新模式和一项新任务,需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在实践中克服存在的许多问题和困难,使之推广普及和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卓大宏.社区康复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国全科医学,2000,5.

[2] 唐军.社区医学.华夏出版社,2000.

社区康复护理的目标篇12

关键词 脑卒中;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康复;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84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老龄化速度加快,我国城市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由于其发病后易致残和死亡,已成为威胁人们生活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1]。患者一旦发病留有后遗症,其康复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后期没有系统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很多患者会留有各种神级系统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压力[2]。然而绝大多数患者由于受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的影响往往选择了出院康复治疗。因此患者出院后家庭护理干预治疗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我院对50例出院的脑卒中患者给予社区家庭服务模式下康复护理干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出院的10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45~81岁,平均(55±3.3)岁。病程30~75 d,平均(42±11.2)d。脑梗死45例,脑出血55例。伴高血压病65例;伴高血脂30例;伴冠心病75例。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典型,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并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入组条件:(1)患者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2)患者均有偏瘫症状。(3)患者均经过积极治疗好转出院。(4)患者均自愿参加问卷调查,并能够独立完成本研究涉及的其他问题。(5)患者无听力、智力、言语和交流障碍,能够与医务人员很好地交流和沟通。排除标准:(1)患者既往有脑卒中病史。(2)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3)患者近2周使用影响情绪的药物。(4)患者合并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等重型精神疾病,对自己的行为无完全民事承担能力。(5)患者不愿意参加本次研究。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后遗症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给予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康复护理干预,其内容包括:(1)患者出院后建立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形成“卒中康复护理小组-社区卫生单位-社区护理人员-家庭人员护理”模式。(2)社区医务人员在患者住院后详细询问病史,评价患者的健康要求和整体身体状况,包括患者家庭生活环境,成员健康状况,患者入院前饮食、治疗、生活自理能力、心理、其他疾病类型等状况,以及患者对所患疾病的了解程度。(3)详细记录患者发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康复训练方法等。(4)挑选经验丰富且经过培训合格的社区护士对患者进行家庭康复护理干预。采取出院后前2周每周干预2次,出院后3~4周每周干预1次,以后每2周干预1次,共干预8次,主要是了解患者及家属对干预内容的执行程度和情况,并适时纠正不正确的情况。(6)干预内容包括:社区护士进行一对一肢体功能康复指导,包括良肢摆放、床上移动、坐起平衡锻炼、站起与坐下训练、缓慢行动锻练、双手交换锻练等多项内容。(7)帮助患者正确使用辅助工具,包括手杖、步行器、轮椅等。协助患者家属创造适合患者的生活环境。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注意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护理,针对其不同心理情况及时予以疏导,鼓励患者家属对患者给予支持和帮助,教会患者自我放松,增强自信心,同时注意正确的饮食指导,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疗效评价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于1个月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总分100分,满分表示患者生活能够自理,不需要家庭成员帮助;99~60分表示轻度功能障碍,虽然日常可以独立完成部分活动,但需要家庭成员一定的帮助;59~41分表示中度功能障碍,患者需家庭成员很大的帮助才能行日常活动;低于40分表示重度功能障碍,患者的绝大多数日常生活都要靠家庭成员协助才能完成或者完全不能自理[3]。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脑卒中患者通常发病比较急,是一组以大脑局部或弥漫性脑功能障碍为特征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我国因脑卒中死亡的患者数目逐年上升,即使存活下来也有一大部分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压力[1]。发病早期患者都是在医院内接受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因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等原因绝大数患者康复都会选择在家进行。因此创造良好的家庭康复条件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4],如果社会支持力度能够加大,那么患者家庭承担压力就会减少,患者的康复情况就会得到改善。目前很多脑卒中患者及家属都对出院后的继续康复抱有极大热情,但是对如何促进患者康复及基本的康复知识和锻炼方法却知之甚少,其必将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急需一种合理的护理模式去改变这种状况[5]。为此,学者们和护理人员一直致力于优化护理模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社区康复护理干预治疗后 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是一种多专业组织化治疗模式,属于有效的脑卒中治疗方式,其利用医院工作人员的技术和支持,通过医院社区门诊,以小组随访模式对出院的脑卒中康复患者进行社区和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包括知识宣传、康复锻炼、心理疏导等。通过宣传知识,让患者和家属接受完整的预防、安全用药教育,使患者可以按时合理用药,防止脑卒中复发[6]。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行社区家庭康复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存质量,大大降低日常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Naess H,Waje-Andreassen U.Review of long-term mortality and vascular morbidity amongst young adul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J].Eur J Neurol,2010,17(1):17-22.

[2]喻文雅,闫玉英,姜彩肖.石家庄市脑卒中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17):2433-2434.

[3]王华娟,刘红丽.城市脑卒中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康复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4:1931-1932.

[4]李新萍,汪莉,张千,等.脑卒中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护理有效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9):773-776.

[5]童菁华.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效果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3,13(1):57-58,8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