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研究合集12篇

时间:2023-10-20 10:33:30

商业模式研究

商业模式研究篇1

【关键词】Airbnb 商业模式

一、引言

2008年,Brian Chesky和Joe Gebbia两位年轻人因为房租太贵而想出了一个可以分摊房租的方法。他们在客厅放置了几张充气床垫,然后出租给游客,并为他们提供早餐。公司名为Airbnb,中文名为爱彼迎。创业初期发展不顺利,直到2008年底,Airbnb正式加入硅谷创业孵化器才使得公司有一些好转。在2010年初,Airbnb的总预定天数只有10万天,而到年底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80万天。这时候的Airbnb才逐渐走入成熟,成为了一个国际网络服务公司,它的用户来自170个国家,已经有100多个多家的房东加入到了Airbnb的队伍中。

二、Airbnb商业模式模型构建

Airbnb作为共享经济的领头羊之一,它的特点是将房源想着本地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它能够尽可能的让每一个旅客在Airbnb上找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住一晚的地方,而是一个可以体验当地风俗民情的地方。它有一套可以连接房东和旅客之间原本信息不对称的机制,用技术手段省去了传统酒店行业中的房屋所有权、房屋管理和人工费用这些最重的成本,让它可以很容易扩张到全球各地。

Airbnb商I模式主要构成要素具体可以分为:

(1)用户:用户数量作为共享经济平台规模的一个最重要衡量标准,它的增长会直接带动平台的发展。Airbnb作为一家提供租房信息的公司,用户体验是直接决定用户忠诚度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较为满意的用户体验会形成口碑效应,可以为平台免费做宣传。

(2)房东:房东作为旅客房源的提供者,同样对Airbnb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提供优质的住宿服务是提高用户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平台用户增加会吸引更多的房东加入,同时越来越充裕的房源也会不断吸引更多的用户。

(3)Airbnb平台:共享经济的时代为Airbnb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一边是海量的闲置房屋资源,一边是急需住宿的用户资源,把握好这个商机可以创造出巨大的价值。而一个平台最重要的是如何吸引第一批用户,以及如何对用户进行相应的筛选,筛选出那些风险较低而可以带来较大利益的用户。

(4)第三方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Airbnb的发展,人们在手机或者上可以直接付款,付款之后并不是完全与商家毫无关系了,平台还会保留你的个人信息,如位置、购物喜好等等,借助大数据进行客制化服务。

(5)移动网络提供商:移动网络的高速发展同样使得Airbnb发展迅速,人们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服务的地方使用智能手机登入Aribnb的APP,进行相应的查询。如果现在没有4G等高速网络,用户体验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同时,Airbnb作为共享经济在住房领域的典型代表,各国对共享经济的法律法规都没有一套完善的体系,所以不同国家对Airbnb的监管机制也不尽相同。共享经济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打通了陌生人之间的屏障,所以,信任和安全问题同样是Airbnb所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如房东是否如实提供相应的房源,房客是否能够遵守相关住宿规定等等。最后,Airbnb作为一家网络信息公司,如何借助大数据对平台进行推广同样影响其商业模式。

综上,Airbnb的商业模式模型构建如图1:

三、总结

(1)Airbnb作为一家信息服务公司,信息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房主在Airbnb平台上房源,用户在Airbnb上接受房源这个过程。由于这个过程是房东和用户主动搜索所产生的,因此,Airbnb如何能够优化自身的服务体验是Airbnb发展的最大困难。

(2)共享经济在住宿领域最大的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安全问题,对于旅客来说是入住一个陌生人的家中,对房东来说是招待一个素不相识人来家里过夜。所以,Airbnb为了降低这种危险性,会要求用户在确认租房的时候要通过身份证验证,主要是上传护照照片、身份证照片或者驾驶证照片等等。目前,双方还可以通过微博和脸书等社交媒体提前了解对方的信息。同时Airbnb为房东提供了高额的保险,使房东不会因旅客破坏或者偷窃而造成任何损失。

(3)Airbnb的两大优势就是价格和体验。旅客可以入住当地民宿,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甚至可以融入到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同时他们相应的开支要比报旅游团或者住酒店要低的多,更加提升用户的幸福感。

(4)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Airbnb的快速扩张提供了前提条件,方便快捷的移动支付方式,流畅的移动网络都极大地促进了共享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商业模式研究篇2

一、商业模式的定义

商业模式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定义,目前服务和信息流的体系描述了不同参与者和他们的角色,以及这些参与者潜在利益和最后收益来源。Petrovi等学者认为,商业模式描述了隐含在实际业务流程背后的商业系统创造价值的逻辑。罗氓则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Rappa认为,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商业模式规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指导其如何赚钱。Rappa的定义与企业界普遍的理解一致,本文采用这种定义对商业模式进行分析。

二、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问题

从根本意义上讲,商业模式的创新实际是企业对模式的再设计,在模式创新中,需要对行业中的既有模式进行分析,寻找新模式的存在机会,整个过程是一个认知发展的过程,其核心问题也就是发现和寻求新的模式创新的机会是否成立的问题,无论是新创模式还是在既有模式下的创新都是如此。模式创新不同于企业运营改良和运营优化,它意味着发掘出新的需求,创造出新的消费群体,创造出新的赢利模式,用全新的方法来完成经营任务,开发出新的产品,提供客户新的服务,或者以新的方式完成企业运作的其他活动。商业模式创新的要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强化企业的经营职能性差异。一家企业,即使其人力、物力与竞争对手相差无几,也可获得竞争优势,办法就是事先确定什么是提高市场占有率及赢利能力的成功要素,然后明智地将资源重新调度分配,借以改进在该成功要素方面的表现。

2、利用对手的弱点。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应尽量看准对手的弱点,乘弱而入,才有建立竞争优势的机会。要清楚掌握对手的弱点,企业就需将自己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做一详尽的比较,这样做可以提供线索,为企业定价和成本构成方面奠

定竞争优势的基础。

3、不断问为什么。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一种看似非常简单,但却极其有效的办法是不断地问:为什么?特别是一些普遍为人接受的产品设计及生产运作概念,更值得质疑。

4、为使用者寻求最大利益。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应考虑到:越能为用户带来更大利益的产品,在市场上越受欢迎,也就越有竞争力,这是不容置疑的。

事实上,企业的商业模式既不新鲜,也不神秘,如何一个企业无论从事何种业务,都一直在使用这样或那样的商业模式,只不过人们对它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而已。如果人们能够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抓住并突出至关紧要的经济特征和竞争的关键因素,由此构建整体的运作模式,那就是企业实施经营活动一种重要而便捷的手段。

三、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

商业模式的创新实际上是一种高层次的企业创新行为,它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有很大的不同,模式创新包括了企业从内部到外部的资源、制度、模式的整合。此外,模式创新还必须实现价值创造的目的,包括顾客、供应商、股东和企业在内的各方都应获得更大的价值或价值预期。因而,模式创新涉及到企业运作的方方面面,我们从商业模式的结构模型出发,归纳出以下几种模式创新的方法和路径:

1、重新定义顾客需求的模式创新。由于顾客需求的变化是常态的,企业必须能够发现顾客的潜在需求,洞悉顾客需求的变化趋势,才能在竞争中取胜。重新定义顾客需求意味着企业需要对产品和服务所在的细分市场的目标顾客进行需求的不断确认,这种确认是动态而非静态的。

2、重新定义产品/服务的模式创新。这种创新的特点是基于企业满足顾客需求而提供的营销物(包括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创新,并由此出发来进行整个商业模式的创新设计。重新定义意味着对现有细分市场中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替代,重新定义后的产品和服务体现了对现有顾客价值的提升,它改变了产品和服务的功能价值和顾客价值实现的方式,是对产品功能、结构和形态的创新,而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形式或款式的改变。重新定义后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对现有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和所包含的技术信息进行重新规划,实现与既有产品和服务在价值上的区别。

3、重新定义顾客接触方式的模式创新。顾客接触方式涉及到顾客界面的设计和选择,它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如何送达顾客的;二是企业与顾客之间如何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在这两个方面,企业与顾客之间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各种接触。顾客接触方式反映了企业的商业模式的运行现状,也反映了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价值。因此,顾客接触方式的选择和创新的目标是基于不断提高顾客接触效果的同时也达到合理的成本控制。针对顾客接触方式的界面分析已成为当前模式创新研究的一个焦点。

4、重新定义供应链组织方式的模式创新。供应商界面是商业模式的基本结构组分,供应链组织方式关系到企业如何向顾客提供价值实现,我们把向企业提供中间产品和服务的所有企业都视为供应商,提供相似或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视为一条供应链。这种模式创新是指企业在核心业务上集中更多的资源,同时通过利用其他企业的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构建新的供应链组织方式,从而使自身更具竞争力。

5、以顾客价值为中心的网络协同模式创新。这种模式创新围绕顾客价值的实现方式和价值内容而进行,企业可以通过价值创新的各种手段,相对于竞争对手向顾客提供更大的价值来获得竞争优势。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就需要以顾客价值为中心,通过在更大范围内与其他企业之间产生的协同效应来展开模式创新。企业与其他组织间进行协同的模式创新,可以包括多种形式,运作此种模式的企业以顾客价值需求出发来创新其商业模式,并与其他企业产生协同构成某种价值网络。

四、商业模式创新的不确定性

过去,人们在认识创新的时候,并未将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考虑在内,实际上,企业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的还是模式创新活动,技术的进步往往是局部或暂时地改变竞争格局,对市场和竞争最深刻的影响还是在模式创新上,即使有强大的技术创新,如果不能与有效的企业商业模式相结合,这种创新就可能无法创造价值。企业从模式创新中可能获取巨大的收益,也可能由于创新的失败迅速导致企业走向灭亡。因此,模式创新往往带有不确定性。可以说,模式创新的不确定性是企业创新中最重要的不确定性,也是创新活动的最本质特性,远远高于创新的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

五、商业模式创新中需注意的问题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成熟,许多企业对自身的商业模式缺乏清晰的认识,或者根本就没有自觉的商业模式,相当多的企业还处于产品导向阶段,对企业业务经营缺乏清晰的规划。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需要了解商业模式理论,打造适用的商业模式。不管采用哪种途径创新商业模式,都离不开业务流程的再造,在原有流程基础上进行改进或者彻底地改造流程。企业需要摒弃流程中不创造价值的环节,改进流程中的薄弱环节,同时将被割裂的过程联结起来,成为通畅的流程。在流程再造的同时,根据需要调整公司组织架构,使部门之间职责明确,组织系统更加柔性,能够满足顾客随时改变的需求。只有业务流程有效地再造,才能真正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

商业模式研究篇3

近年来,诸多中外学者都意识到商业模式的独特价值并进行了深入的系统性研究。其中,商业模式的分类问题是其中的热点问题。现行的商业模式分类方法有很多种,但是目前没有哪个学者能真正建立起一个全面、清晰、实用,并且令人信服的商业模式分类体系。究其原因,主要是商业模式涉及的面过于宽泛,研究者在进行分类的时候往往不能够囊括进所有的指标体系。本文在对已有研究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尝试挖掘新的分类指标,创新现代商业模式的分类方法。

一、一种商业模式分类的方法

曾任苹果公司“软件布道师”的格威·卡瓦萨奇提醒人们:能最终形成有效商业模式的创意和想法少之又少。为了帮助人们找到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他提出了一个商业模式评价坐标。这个坐标以“对客户的价值”为横轴,以“你提供独一无二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为纵轴,由此出现了四个象限。

第1象限:不但你的东西对用户非常有用,而且只有你知道该怎么做。

第2象限:“冤大头型企业”没有人觉得你的东西有用,但只有你在这么做

第3象限:“凑趣型企业”不但没有人觉得你的东西有特别的用处,还有一大帮人在跟你做一样的东西。

第4象限:“平庸型企业”你其实没什么独到的能力,但你做的东西有一定的用处。

只有处于第1象限的企业采用的是正确而有效的商业模式,它们不仅着眼于顾客价值而且具有无法替代性,从而提高了同质企业的竞争门槛。令人遗憾的是,处于这个象限的企业相当少,大量企业都只能归入第2、3、4象限。卡瓦萨奇的这个评价坐标对于我们判断一个商业模式是否有价值很有用处。不过,随着商业模式的迅速流行和广泛采用,这个现有的二维坐标已经完全不能满足需要。仔细分析发现,这个坐标缺失一个维度,而且这种缺失是一个致命的缺失,这就是盈利维度。一个企业能为客户创造独特价值,但如果没有良好的成本结构和盈利模式,最终也只能因为持续亏损而难以为继。

可以看出,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是一个由客户价值、企业资源和能力、盈利方式构成的三维立体模式。

二、基于盈利维度的商业模式分类初探

现行的商业模式分类多专注于客户价值和企业资源两个维度,而对盈利方式这个维度却

关注甚少。具体来讲,盈利方式就是企业的收入模式。按此维度,市场中的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企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既定的商业信条和收入模式,有关竞争定位的重大决策在基本确定后,在很大程度上就不可能在短期或是中期改变,这类企业采用的是“封闭的”商业模式。比如西南航空公司,倾向于保有狭窄的业务领域,至少在长期内是保持不变的。

与之相反,另一类企业更加关注于具体的财务收益,而非某种既定的竞争定位战略,这类企业采用的是“开放的”商业模式。这类企业倾向于拥有更广的主营业务领域,而且可能随着时间的改变极大地改变自己的组织架构。通用电气公司从1892年的仅仅生产电灯泡、发动机以及小器械的生产商发展成为广泛多样化的联合大企业,它已经成为开放企业商业模式的典范。

有时,直接竞争的双方采用几乎完全相反的商业模式,一个是封闭的,而另一个则是开放的。在美国的制药领域,沃尔格林和CVS就是两类公司的例子,它们都创造了正的和总体增长的经济利润,然而多年以来它们追求的却是非常不同的商业模式。因此,对于封闭的或开放的商业模式的选择,没有固有的好坏之分,企业应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明智的选择。

三、封闭的商业模式:深度探究

封闭的商业模式常常作为企业家愿景的一部分自发产生,它反映了公司创立者的信念和偏好,有时在创立者离开公司之后,还能持续数十年之久。作为一个案例,柯达公司始终坚持乔治·伊斯门所创立的商业信条,通过坚守这些有近百年历史的信条,该公司获利颇丰。

封闭的商业模式有很多标志性的优势和劣势。它们的优势在于:它们几乎不可能被坚持不同商业信条的竞争者复制,而它们则可以通过在相邻产品领域以及新市场的自我复制成为实现利润增长的领跑者。

封闭的商业模式的最大的劣势在于其正统性和非灵活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从一个狭窄的集中化业务领域——这常常是企业创始人的遗产,转换到更宽阔的或是新的领域会很困难,而且企业的盈利模式会过于单一。当产品市场的环境变得不那么有利的时候,占主导地位的商业信条如此深根于这个公司,以至于变革现行模式并形成、执行一个全新的可盈利的商业模式所必需的新思想、行为改变以及领导方式在该企业内部常常根本就不存在。

四、开放的商业模式:深度探究

有着开放商业模式的企业以多种形式存在,并不想那些有封闭商业模式的企业那样易于归纳概括。开放商业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如果运用得当,它将持续为利润增长以及利润重塑提供盈利机会,而这些机会在封闭的商业模式环境中很可能是不存在的。

开放商业模式就是企业为了最大化商业价值,打破组织的界限,整合企业利益相关者的

所有知识和资源,通过内外部资源的相耦合,从而增强企业的价值创造和利益的一种商业模式。现实中,不同企业商业模式的开放程度是不一样的,基于Chesbrough 等的研究,根据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分享和整合外部资源的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开放商业模式分为三模型:分享式、吸收式和多元式商业模式。

(一)分享式商业模式——高内部资源共享,低外部资源整合

1923年由华特·迪士尼创立时,迪士尼公司专注于生产在影院销售的动画卡通。在对这个模式的主要扩展中,迪士尼在1937年出品了它的第一部全长的动画片白雪公主。而后,通过1950年的金银岛进一步进军真人电影界。一直以来,其主要商业模式通过进军影视界以及音乐界得到支撑,并以此来保护迪士尼自己的知识产权、品牌以及利润空间。而在20世纪50年代,迪士尼闯入早期的影视行业拥有自己成功的作品。其后,通过收购ABC、ESPN以及其它有线电视网络资源,这个新的平台也包括了迪士尼频道。在这个意义上,迪士尼已经遵循着一种分享式商业模式,扩展至相关却完全不同的业务。

(二)吸收式商业模式——低内部资源共享,高外部资源整合

在中国服装企业中,美特斯邦威应该算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它开创的虚拟经营模式为

其它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从公司创立之日起,美邦就如它的广告语“不走寻常路”采用了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为了克服内部资源有限的瓶颈,它积极向外发展,通过对外部资源的整合,进行生产、营销以及销售的外包,企业获得了很大的利润,实现了价值。立足于用多个品牌、多系列的产品结构来形成从设计开发到生产的一条龙的整个供应链,形成业务垂直整合的电子商务平台,来弥补传统模式的不足。

(三)多元式商业模式——高内部资源共享,高外部资源整合

不同于迪士尼和美特斯邦威,采用多元式商业模式的企业在分享内部资源和整合外部资源两方面都表现得非常积极,一方面积极地与其他企业分享自己内部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获得额外的收入,另一方面依赖于整合外部第三方的资源来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谷歌作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一直将“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作为其价值主张和使命宣言。谷歌通过开放式的商业模式,有效避免了垂直整合模式中消费者限制在一家设备一家书店的缺陷,从而为电子书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五、结语

商业模式分类问题的研究更好的为开创新的分类方法提供案例借鉴。本文选取了盈利维度盈利的商业模式分析,每一种商业模式没有优劣之分,应该具体根据企业的自身发展情况来选取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本文将商业模式大题分为两类:开放式和封闭式,进行分析其特点和适用情况。对于封闭的商业模式,是企业坚守自己的信条和愿景,不易被其他竞争者复制,而自身却可以复制相邻产品,实现利润增长;同时封闭式商业模式固守其正统性和非灵活性也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开放的商业模式相比较封闭式会有更大的自主性,打破组织界限,积极耦合各种资源,达到利润最大化,同时又开创了分享式、吸收式和多元式三种模型,让不同企业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开放,适于企业自主灵活盈利。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类型,同时要坚持权变的理念,实时实地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升级。(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参考文献:

[1]翁君奕.商务模式创新:企业经营“魔方”的旋启[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商业模式研究篇4

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在经济日益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对于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尚不够系统、完善,本文对商业模式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对后续研究有所帮助。

商业模式的含义

关于商业模式(又称商务模式)的真正含义,理论界没有形成统一的权威解释,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盈利模式论。此种理论认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的运营模式、盈利模式。埃森哲公司的王波、彭亚利(2002)认为,对商业模式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经营性商业模式,即企业的运营机制。二是战略性商业模式,指一个企业在动态的环境中怎样改变自身以达到持续盈利的目的。迈克尔•拉帕(2004)认为,“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他认为,商业模式规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指导其如何赚钱。

价值创造模式论。此类理论认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模式。阿米特和左特(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创新的焦点和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Petrovic等(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通过一系列业务过程创造价值的商务系统。马格利•杜波森等人(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所形成的企业结构及其合作伙伴网络,以产生有利可图且得以维持收益流的客户关系资本。阿福亚赫和图西(2000)提出,应当把商业模式看成是公司运作的秩序以及公司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公司依据它使用其资源、超越竞争者和向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

体系论。此类理论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由很多因素构成的系统,是一个体系或集合。马哈迪温(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对企业至关重要的三种流量―― 价值流、收益流和物流的惟一混合体。托马斯(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开办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所涉及流程、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的总体构造。贝因霍克和卡普兰(2003)强调了商业模式的综合性、直觉和创造精神。翁君奕把商业模式界定为由价值主张、价值支撑、价值保持构成的价值分析体系,提供了商业模式创意构思和决策的一种思维方法。罗珉、曾涛和周思伟(2005)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商业模式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①任何组织的商业模式都隐含有一个假设成立的前提条件,如经营环境的延续性,市场和需求属性在某个时期的相对稳定性以及竞争态势等等,这些条件构成了商业模式存在的合理性。②商业模式是一个结构或体系,包括组织内部结构和组织与外界要素的关系结构,这些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存在内在联系,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模式的各种运动。③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创新或变革,是使组织能够获得长期优势的制度结构的连续体。袁新龙和吴清烈(2005)认为,商业模式可以概括为一个系统,它由不同部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及其互动机制组成 ;它是指企业能为客户提供价值,同时企业和其他参与者又能分享利益的有机体系;它包括产品及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结构,包括对不同商业参与者及其角色的描述,还包括不同商业参与者收益及其分配的划分。

三类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商业模式的内涵。盈利模式论从企业运营的角度切入,认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如何因应环境变化合理配置内部资源实现盈利的方式,比较浅显易懂。价值创造模式论主要从价值创造的视角来考察商业模式,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体系论强调了商业模式的综合性,研究的视角更宽泛、更全面,能够从各个维度更系统地诠释商业模式的实质,应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商业模式的功能

在业界流传着很多依靠独特的商业模式而大获成功的故事,那么商业模式的功能到底是什么呢?

Paul Timmers(1998)认为商业模式要指明各参与者及其角色、潜在利益和收入来源。

阿福亚赫和图西(2000)认为,商业模式必须明确向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向哪些客户提供价值,如何为提供的价值定价,如何提供价值以及如何在提供的价值中保持优势。

JoanMagretta(2002)认为商业模式应该解决以下问题:谁是客户?客户的价值是什么?如何在这种商务中赚钱?将这种价值以合适的成本交付给客户的根本经济逻辑是什么?

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2)则认为商务模式是连接技术开发和经济价值创造的媒介(如图1)。他们认为商业模式的功能包括:明确价值主张;确定市场分割;定义价值链结构;估计成本结构和利润潜力;描述其在价值网络中的位置;阐明竞争战略。商业模式调和价值创造过程的构造。

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既然倾向于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一个系统,那么就必须弄清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对此,理论界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在《转型》一书中认为,商业模式是从整体角度考虑企业的一种工具。商业模式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外部现实情形,财务目标以及内部活动。罗珉教授认为, 一个商业运作模式应该由三部分构成, 即: 公司对经营环境的假设、公司对自身宗旨的假设和确认公司的核心能力。公司的商业运作模式至少要满足两个必要条件 :公司的商业运作模式必须是一个由各种要素组成的整体, 必须是一个结构, 而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因素 ;公司的商业运作模式的组成部分之间必须有内在联系, 这个内在联系把各组成部分有机地串联起来, 使它们互相支持, 共同作用, 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Rainer Alt和Hans-Dieter Zimmermann(2001)指出,使命(Mission)、结构(Structure)、过程(Processes)、收入(Revenue)、法律事务(Legal Issues)和技术(Technology)是商业模式的6个要素(图2)。他们认为使命是商业模式最为关键的因素,结构决定了行业、客户和产品的重点;过程提供了商业模式的使命和结构的更详细的观点,表明了价值创造过程的因素;收入是商业模式的底线,收入来源和所需投资必须从短期和中期做仔细的分析 ;法律问题是商业模式必须考虑的因素 ;技术既是驱动力也是约束。他们提出,商业模式是由多个维度组成的,不存在单一的商业模式。这6个因素是建立商业模式的一种框架。

阿福亚赫和图西(2000)认为,商业模式由客户价值、范围、定价、收入来源、关联活动、实现、能力、持久性组成。

客户价值(Customer value):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

范围(Scope):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目标客户群体。

定价(Pricing strategy):价格策略。

收入来源(Revenue sources):收入的来源。

关联活动(Connected activities):为客户提供价值所必需的一些相关活动。

实现(Implementation):商业模式各组成要素的实现。

能力(Capabilities):企业的各种活动要求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持久性(Sustainability):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2)则认为商业模式有六个要素,分别是:价值主张、市场分割、价值链结构、收入来源和成本结构、价值网中的位置以及竞争战略。

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ion):描述客户的需求、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以及从客户角度来看产品的价值。

市场分割(Market segment):明确市场定位和具体的细分市场。

价值链结构(Value chain structure):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和价值活动。

收入来源与成本结构(Revenue generation and margins):如何获取收入,成本结构以及目标利润率。

价值网中的位置(position in value network):明晰竞争者、互补者以及有助于提升客户价值的网络效应。

竞争战略(Competitive strategy):公司如何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

Osterwalder & Pigneur对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的理解如图3,他们认为商业模式由服务理念(包括价值主张、目标客户)、技术结构(包括服务提供、系统)、组织安排(包括网络策略、角色分配)以及财务安排(即收入来源)4个要素组成,他们紧密联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为客户和业务提供者创造价值。

以上是关于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的一些主要观点,尽管侧重点不同,但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对客户价值、市场定位、收入、能力等关键要素的重视,较好地诠释了商业活动的规律和诉求。

商业模式的特点

虽然各种理论对商业模式的定义还无法达成共识,但对于商业模式具有的下述特性的认识较为一致。普遍认为,成功的商业模式具有如下共同特点:

有效性。商业模式的有效性,一方面是指能够较好地识别并满足客户需求,做到客户满意,不断挖掘并提升客户的价值。另一方面,商业模式的有效性还指通过模式的运行能够提高自身和合作伙伴的价值,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包含具有超越竞争者的,体现在竞争全过程的竞争优势,即商业模式应能够有效地平衡企业、客户、合作伙伴和竞争者之间的关系,既要关注客户,又要企业盈利,还要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整体性。好的商业模式至少要满足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商业模式必须是一个整体,有一定结构,而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组成因素;第二,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之间必须有内在联系,这个内在联系把各组成部分有机地关联起来,使它们互相支持,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戴尔的直销模式之所以成功,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戴尔具有低于4 天的存货周转期,这种高周转率直接带来了低资金占用率和低成本效益,使得戴尔的产品价格低,具有竞争对手不可比的优势。戴尔的低库存高周转效率正是来自于其核心生态系统内采购,产品设计,订货和存货管理,制造商及服务支持等一系列生态链中的相关活动的整体联动所产生的协同作用,这是其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差异性。商业模式的差异性是指既具有不同于原有的任何模式的特点,又不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保持差异,取得竞争优势。这就要求商业模式本身必须具有相对于竞争者而言较为独特的价值取向、以及不易被其他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复制和超越的创新特性。戴尔的直销模式重新定义了顾客对速度及成本价值的衡量方式,创造了阻碍竞争对手模仿的障碍。同样,美国西南航空的商业模式所选择的特定服务航线和目标顾客,也使得对手只能模仿其中的某一个环节而无法模仿全部。差异性的存在使得试图学习戴尔和西南航空的企业,从未有过成功的例子。

适应性。商业模式的适应性,是指其应付变化多端的客户需求、宏观环境变化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的能力。商业模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今天的模式也许明天被演变成不适用的,甚至成为阻碍企业正常发展的障碍。好的商业模式必须始终保持必要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具有动态匹配的商业模式的企业才能获得成功。

商业模式研究篇5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商业模式就是企业或公司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盈利和赚钱的。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业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研究现代的商业模式。

一、市场的战略定位

战略定位是指企业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顾客对该类产品某些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为本企业产品塑造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鲜明的形象,并将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给顾客,从而使该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即说就是在市场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

(一)区域定位

区域定位是指企业在进行营销策略时,应当为产品确立要进入的市场区域,即确定该产品是进入国际市场、全国市场,还是在某市场、某地等。只有找准了自己的市场,才会使企业的营销计划获取成功。

(二)阶层定位

每个社会都包含有许多社会阶层,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消费特点和消费需求,企业的产品究竟面向什么阶层,是企业在选择目标市场时应考虑的问题。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社会上的人进行不同的阶层划分,如按知识分,就有高知阶层、中知阶层和低知阶层。进行阶层定位,就是要牢牢把握住某一阶层的需求特点,从营销的各个层面上满足他们的需求。

(三)个性定位

个性定位是考虑把企业的产品如何销售给那些具有特殊个性的人。选择这部分具有相同个性的人作为自己的定位目标,针对他们的爱好实施营销策略,可以取得最佳的营销效果。

(四)年龄定位

在制定营销策略时,企业还要考虑销售对象的年龄问题。不同年龄段的人,有自己不同的需求特点,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满足不同消费者要求,才能够赢得消费者。如对于婴儿用品,营销策略应针对母亲而制定,因为婴儿用品多是由母亲来实施购买的。

下面的例子即google的战略定位。首先,分析区域定位是准确的,因为中国是继美国后下一个世界大市场,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它的定位符合市场战略定位原则的;其次,阶层定位也是准确的,因为中国将来很可能在互联网的消费上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信息消费国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外的大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的消费阶层也是非常大的,如苹果手机,现在已成为一种大众手机,在今天你如果不会使用网络,明天被淘汰的就是你,所以在阶层上中国只要是年轻一代都是互联网的使用者,中国大众教育的普及将进一步有利于互联网的推广,这也是google选择中国消费者的原因。最后,年龄的市场定位,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这自然而然就有很多的年轻一代来消费这一新兴事物,中国年轻一代正处于非常时期,所以在年龄定位上又是一大优势。

二、盈利模式

(一)盈利模式的分类

盈利模式就是企业赚钱的渠道,通过怎样的模式和渠道来赚钱。现在我们以电子商务盈利模式来分类,一是大广告,如新浪、搜狐首页面、频道页面的旗帜、文字广告;二是小广告特指分类广告、竞价排名广告等,如GOOGLE、百度、天下互联、搜饭网等提供的主要广告模式;三是道具,QQ秀;四是EC,如淘宝网、ebay、万网等网站,无论是B2B还是B2C还是C2C,或者提供网络服务等,收费方法多种多样,我们把这些都归纳为EC;五是在线游戏,盛大、网易推出的游戏产品是典型的案例;六是提供(代)收费服务等等,

(二)团购网盈利模式应用

首先团购就是根据薄利多销的商业运作方式,团购网借助互联网的“聚齐团购的力量”来汇聚团购人数,但达到预定消费规模人数时,商家就以低于零售价格让利给团购消费者。

1.销售返点:团购=大量购买,我们从网络概念分析团购属于电子商务运作模式,从商业交易行为分析团购属于大宗采购,所以团购网以“采购”(团购)的名义与商家洽谈,直接在团购网站上放置商品信息团购,商家一方面降价让利给消费者,另一方面给团购网站一部分回佣,在这个过程,团购网就是一个代销平台,消费者通过团购平台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这是团购网站运作中传统的盈利方式。在市场激烈的环境下,团购(大量购买或者说批发价)让商家有机会开辟新的营销战场,无疑是给商家带来了新的商机,消费者也以批发价购买到了商品,团购网从商家抽取差价,此类型的团购网站代表为:美团网、领衔网、拉手网等。

2.现场团购:商家展会的团购形式,团购网作为商家与消费者的中间桥梁,商家与团购网共同策划一起网络集中团购,再通过线下举办商家展览交流会,这种团购模式比较适合电器、建材、汽车等大类产品。通过线下的产品团购活动让消费者在团购本产品的同时,还可以顺便购买其它关联产品,消费者感觉到经济实惠又方便;商家采取这样的团购促销方式,团购产品的团购价和线下团购的促销价,利润回报十几万甚至更多;而团购网不但能从线上团购得到“回佣”,线下活动也能从中抽取丰厚的“回扣”。此类型的团购网站代表为:爱尚居、搜房网、新浪乐居等。

3.商品直销:以“团购”的名义直接在网站上登陆商品信息进行直接销售,其货源也可以是自己进货、或跟商家合作代销,直接获得商品销售利润。商品直销是在网站运作中实现基本盈利的传统方式。

4.广告服务:团购类网站除了具有区域性特征外、他的受众一般都是具备消费、购买能力、欲购买的人群,对于商家来讲定位精准、目标明确,成本低廉,故必将成为商家广告宣传的最佳平台。

三、现代商业化模式的关键流程

现在商业化模式的关键流程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察价值、创造价值、价值传递、获取价值。将来的商业模式的流程有可能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2D+终端服务

“2D+终端服务”就是我们熟悉的电商+店商+终端服务,即苏宁模式。从它的改名“苏宁云商”就可以看出他要创造一种新模式,苏宁电器开始着手对自身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并启用全新的VI(VisualIdentity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系统,以此推进“云商”模式的全面落地。苏宁的‘云商’模式可概括为‘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它的核心是以云技术为基础,整合苏宁前台后台、融合苏宁线上线下,服务全产业、服务全客群。‘云商’模式不仅是苏宁跨越发展的新方向,也必将成为中国零售行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他从原有的矩阵式组织转变为事业群组织模式,以此最大化调动和发掘各业务单元的经营主动性、积极性,构建虚实融合、全品类拓展的新型零售模式,有力保障苏宁“云商”模式的实现。新组织架构,苏宁电器将在总部管理层面设立连锁开发、市场营销、服务物流、财务信息、行政人事五大管理总部,负责战略规划、标准制定、计划管控、资源协调;经营层面则设立线上电子商务、线下实体连锁以及商品经营三大经营总部,涵盖实体产品、内容产品、服务产品三大类,形成“平台共享+垂直协同”的经营组合,支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和全品类拓展。通过强化专业细分,赋予各业务单元更多的经营自和灵活性。把原“大区-子公司-运营部”三级管理体制缩减为“大区-城市终端”两级管理,并扩充大区和城市终端数量,增强区域化运营和本地化服务能力,提升运营效率。通过“线上+线下的前台产品销售”来掌握消费者、通过“平台销售和平台服务能力”来黏住制造商的两大策略来实现。

(二)3D商场:网购+逛街+娱乐

网购:网购已经成为网民生活中的一部分,现在的电子商务阶段已经过了网购市场的原始积累阶段,已经处于上升期阶段。

逛街:逛街是3D商城的创新内容,从人的情感角度来讲,有与几个好友相邀外出走走逛逛的心理需求。而3D商城可以满足那些宅男宅女们的需求。

娱乐:中国网游发展到今天,很多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尤其近些年比较火热的3D效果游戏,在3D逛街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传统的娱乐方式比如街头抽奖活动,玩游戏等。

例如按照传统的实体商城的结构,构建出存在于互联网上的高楼大厦,当人们迷路的时候可以查看小地图,还可以往里面加入音乐或视频等等。3D按照传统的实体商城的结构,商城的制作角度可以有很多种,可以建设全国性的综合商城,也可以建设细分定位类商城,也可以建设地域性商城。3D商城也可以把网络虚拟商城与线下实体商城相结合的,也就是最近很火的O2O理念,每一个线下实体商城都可以根据自己实体商城内部结构建立一个虚拟的网络商城。

不过从现在的技术角度来讲,实现起来可能有些困难。而且制作3D商城可能需要很多服务器,成本会很高,这也就是现在我们需要克服的地方。

最后我们从“2D+终端服务”,3D商场的共同点发现以后的商业模式就是一种赢家通吃的模式。如现代的沃尔玛、万达一样,我们的现代商业模式是我们构建我们未来商业模式的基础,我们期待下一个商业模式的出现。

[参 考 文 献]

[1]吴兴杰.苏宁改名背后的业务转型[J].企业管理,2013(5)

商业模式研究篇6

据艾瑞市场咨询2006年3月发布的《2005年中国C2C电子商务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我国C2C用户规模已达2245万人,C2C成交额达137.1亿元。因此,我国的 C2C市场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在该阶段,大量资金、人才迅速涌入C2C市场;网民参与网上交易的程度也在逐步加深;同时,电子商务的各项外部支撑条件,包括物流、支付和信用,网络安全等都在逐渐完善;此外,国家对于该市场的管理趋于规范,并初见成效。综合以上因素,中国C2C电子商务市场展现出蓬勃、稳定的发展势头,并逐渐走向成熟。但是,目前C2C网站的发展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盈利模式还不清晰、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也不尽人意、网上欺诈现象普遍、物流问题日益突出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C2C电子商务的发展。本文在结合当前的C2C网站运营状况和国内对C2C研究状况的基础上,从C2C网站商业模式的角度,探讨了C2C网站的盈利模式、信用模式、支付模式和配送模式。

一、C2C商业模式分析

通俗的讲,商业模式就是关于做什么,如何做,怎样赚钱的问题。下面从盈利模式、信用模式、支付模式和配送模式四个方面对C2C的商业模式进行探讨。

1.盈利模式

国内的易趣网在淘宝出现以前的收费模式很被人看好,而且其发展的也很稳健。可是淘宝自从建立以来所采取的免费策略彻底打乱了易趣原有的盈利模式,更危及到C2C行业,使得C2C行业的盈利前景一片暗淡。虽然当前各大C2C网站都打免费的牌子以期待在C2C的竞争中寻找立足之地,但从长远来看,所有的免费策略都是在为以后的收费模式造势。下面笔者提出未来可能出现的盈利模式。

(1)交易提成。交易提成不论什么时候都是C2C网站的主要利润来源。因为C2C平台只是一个交易平台,它为交易双方提供机会,就相当于现实中的交易所、大卖场,从交易收取提成是其市场的本性。C2C的交易额也许不像B2B平台的那样大,但是C2C客户众多,交易频繁,C2C将来肯定是电子商务中最活跃的虚拟商业社区,将为C2C网站带来高额利润。

(2)广告收入。C2C网站在网络中的地位就像大型超市在生活中的地位,它是网民经常光顾的地方,拥有超强的人气,频繁的点击率和数量庞大的会员。其中蕴藏的商机是所有企业都不想错过的。由此为网站带来的广告收入也应该是网站利润的一大来源。

(3)“首页黄金铺位”推荐费。据Alexa网站统计,除了目的性较强的上网者外,有70%的上网者只是观看一个网站的首页。所以网站首页的广告铺位和展位都具有很深的商业价值。对于C2C网站首页的“黄金铺位”,网站可以定价销售也可以进行拍卖,购买者或者中标者可以在规定时候内在铺位上展示自己的商品。

(4)网站提供增值服务。C2C网站不只是为交易双方提供一个平台,更多的是为双方提供交易服务。尽量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来达成双方的交易。如今C2C网站的商品众多,买方想要找到自己的商品还真不容易,网站可以推出搜索服务来提高效率。卖家可以通过购买关键字来提高自己的商品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来做成更多的交易。

2.C2C信用模式

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网络被做为商业交易的手段,更加突出了诚信建设的重要。特别是在C2C交易平台上,交易的数量虽小,但是很频繁,欺诈行为让人防不胜防。笔者认为C2C模式信用体系的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册认证。实行注册认证的作用有两个:一是防止不法用户趁机混入C2C平台从事商业欺诈行为;二是确认用户的真实身份,对用户的交易进行监督,用户的所有交易都记录在案,对用户的商业行为进行起约束作用。

(2)交易实名认证。用户注册的只是登录到C2C平台的帐号,那只是用户的一个代码。在交易的时候应该对交易双方的身份进行核实,即交易实名认证,来确认交易双方是不是其本人。这样即使用户的帐号被盗,没有用户的真实资料盗号者也无法利用假身份进行交易。

(3)交易记录备案,设立诚信指数。买卖双方的每笔交易都应该记录下来,并通过一定的诚信指标认证标准,把交易结果转变成可衡量的诚信指数。这样在以后的交易中,双方都可以通过诚信指数来查询对方的可信度,从决定交易是否进行。从而减少欺诈行为的发展频率。

(4)建立惩戒制度。C2C网站应该建立严格的惩戒制度来对那些不法交易进行惩罚。如对于不正当的交易行为者可扣除其诚信指数,或者删除其帐号,更严重的可以利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另外对网站负责监督的部门也应该严厉打击不法交易者,维护网上交易的正常进行。

(5)采用网上在线支付。C2C网站的在线支付工具的技术手段已经相当成熟,网站为了推广在线支付工具,都推出了优惠措施,对采用在线支付所遭受的损失可以原价赔偿。采用在线支付可以减少买卖双方在交易的损失。网上支付平台都受国家银监会的监督,其可信度不是比较高的。

(6)网上交流社区。C2C网站可以建立网上社区为广大用户提供交流经验的平台,让大家相互交流自己的体会,可以有效的监督欺诈行为的发生。也可以让用户从别人的身上得到启发,防止同样的欺诈行为多次发生。网上社区不仅对诚信模式的建设有作用,网站也可以从中得到用户的心声,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网站,促进C2C向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 转贴于

3.C2C支付模式

用户对于安全支付的担心是由于交易双方是未见面交易,存在着过多的未知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无疑为C2C网站提供了最佳支付模式。但要注意两点:一是第三方支付平台要与银行展开合作,这样不仅方便业务的开展,也可以发挥其信用中介的作用,鼓励心存疑虑的人参与网络交易。二是要注意推广支付工具,建立赔付制度,完善的赔付制度也是平台必不可少的,如果交易双方在采用平台的在线支付系统时出了意外,遭受损失,平台可以通过赔付制度对交易双方进行赔偿,来弥补双方的损失。

4.配送模式

根据现阶段我国物流的现状,C2C网站的推荐物流服务很适合现在C2C的发展,其推荐物流服务如下:

(1)邀请物流公司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用户提供特别服务和优惠价格,并制定了推荐物流服务的使用规则,是否按规则执行以最终是否完成送货为准。卖家可以应买家要求或自行选择推荐的物流公司。

(2)第三方支付平台仅为方便用户交易而做出推荐,并非是用户与物流公司间运输合同关系中的主体。用户选择推荐的物流公司,将被视为用户自行与所选物流公司达成一个运输合同,所选物流公司是该合同的承运方,运输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由用户和物流公司自行结算。

推荐物流服务的创立,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特殊情况所确定的,它是为了推动C2C的进一步发展,维护C2C使用者的利益,由C2C网站所提出的暂时解决办法。从长远来看,我国还需要加快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那样才能很好的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物流问题。

二、C2C商业模式的进一步扩展

1.C2C与B2B的融合

C2C网站和B2B网站现在是一种资源互补的状态,C2C网站的会员通过B2B网站和其会员进行交流,然后进货在C2C网站上销售,这一方式已经成为很多C2C经营者的通用货源。C2C网站和B2B网站会员的这种关系非常好,让会员自己探索C2C的发展道路,网站只要时刻关注他们的进展,并协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就行。这将不失为发展C2C的一种方式。

2.C2C与B2C的融合

商业模式研究篇7

    据艾瑞市场咨询2006年3月发布的《2005年中国C2C电子商务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我国C2C用户规模已达2245万人,C2C成交额达137.1亿元。因此,我国的 C2C市场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在该阶段,大量资金、人才迅速涌入C2C市场;网民参与网上交易的程度也在逐步加深;同时,电子商务的各项外部支撑条件,包括物流、支付和信用,网络安全等都在逐渐完善;此外,国家对于该市场的管理趋于规范,并初见成效。综合以上因素,中国C2C电子商务市场展现出蓬勃、稳定的发展势头,并逐渐走向成熟。但是,目前C2C网站的发展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盈利模式还不清晰、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也不尽人意、网上欺诈现象普遍、物流问题日益突出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C2C电子商务的发展。本文在结合当前的C2C网站运营状况和国内对C2C研究状况的基础上,从C2C网站商业模式的角度,探讨了C2C网站的盈利模式、信用模式、支付模式和配送模式。

    一、C2C商业模式分析

    通俗的讲,商业模式就是关于做什么,如何做,怎样赚钱的问题。下面从盈利模式、信用模式、支付模式和配送模式四个方面对C2C的商业模式进行探讨。

    1.盈利模式

    国内的易趣网在淘宝出现以前的收费模式很被人看好,而且其发展的也很稳健。可是淘宝自从建立以来所采取的免费策略彻底打乱了易趣原有的盈利模式,更危及到C2C行业,使得C2C行业的盈利前景一片暗淡。虽然当前各大C2C网站都打免费的牌子以期待在C2C的竞争中寻找立足之地,但从长远来看,所有的免费策略都是在为以后的收费模式造势。下面笔者提出未来可能出现的盈利模式。

    (1)交易提成。交易提成不论什么时候都是C2C网站的主要利润来源。因为C2C平台只是一个交易平台,它为交易双方提供机会,就相当于现实中的交易所、大卖场,从交易收取提成是其市场的本性。C2C的交易额也许不像B2B平台的那样大,但是C2C客户众多,交易频繁,C2C将来肯定是电子商务中最活跃的虚拟商业社区,将为C2C网站带来高额利润。

    (2)广告收入。C2C网站在网络中的地位就像大型超市在生活中的地位,它是网民经常光顾的地方,拥有超强的人气,频繁的点击率和数量庞大的会员。其中蕴藏的商机是所有企业都不想错过的。由此为网站带来的广告收入也应该是网站利润的一大来源。

    (3)“首页黄金铺位”推荐费。据Alexa网站统计,除了目的性较强的上网者外,有70%的上网者只是观看一个网站的首页。所以网站首页的广告铺位和展位都具有很深的商业价值。对于C2C网站首页的“黄金铺位”,网站可以定价销售也可以进行拍卖,购买者或者中标者可以在规定时候内在铺位上展示自己的商品。

    (4)网站提供增值服务。C2C网站不只是为交易双方提供一个平台,更多的是为双方提供交易服务。尽量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来达成双方的交易。如今C2C网站的商品众多,买方想要找到自己的商品还真不容易,网站可以推出搜索服务来提高效率。卖家可以通过购买关键字来提高自己的商品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来做成更多的交易。

    2.C2C信用模式

    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网络被做为商业交易的手段,更加突出了诚信建设的重要。特别是在C2C交易平台上,交易的数量虽小,但是很频繁,欺诈行为让人防不胜防。笔者认为C2C模式信用体系的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册认证。实行注册认证的作用有两个:一是防止不法用户趁机混入C2C平台从事商业欺诈行为;二是确认用户的真实身份,对用户的交易进行监督,用户的所有交易都记录在案,对用户的商业行为进行起约束作用。

    (2)交易实名认证。用户注册的只是登录到C2C平台的帐号,那只是用户的一个代码。在交易的时候应该对交易双方的身份进行核实,即交易实名认证,来确认交易双方是不是其本人。这样即使用户的帐号被盗,没有用户的真实资料盗号者也无法利用假身份进行交易。

    (3)交易记录备案,设立诚信指数。买卖双方的每笔交易都应该记录下来,并通过一定的诚信指标认证标准,把交易结果转变成可衡量的诚信指数。这样在以后的交易中,双方都可以通过诚信指数来查询对方的可信度,从决定交易是否进行。从而减少欺诈行为的发展频率。

    (4)建立惩戒制度。C2C网站应该建立严格的惩戒制度来对那些不法交易进行惩罚。如对于不正当的交易行为者可扣除其诚信指数,或者删除其帐号,更严重的可以利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另外对网站负责监督的部门也应该严厉打击不法交易者,维护网上交易的正常进行。

    (5)采用网上在线支付。C2C网站的在线支付工具的技术手段已经相当成熟,网站为了推广在线支付工具,都推出了优惠措施,对采用在线支付所遭受的损失可以原价赔偿。采用在线支付可以减少买卖双方在交易的损失。网上支付平台都受国家银监会的监督,其可信度不是比较高的。

    (6)网上交流社区。C2C网站可以建立网上社区为广大用户提供交流经验的平台,让大家相互交流自己的体会,可以有效的监督欺诈行为的发生。也可以让用户从别人的身上得到启发,防止同样的欺诈行为多次发生。网上社区不仅对诚信模式的建设有作用,网站也可以从中得到用户的心声,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网站,促进C2C向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

    3.C2C支付模式

    用户对于安全支付的担心是由于交易双方是未见面交易,存在着过多的未知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无疑为C2C网站提供了最佳支付模式。但要注意两点:一是第三方支付平台要与银行展开合作,这样不仅方便业务的开展,也可以发挥其信用中介的作用,鼓励心存疑虑的人参与网络交易。二是要注意推广支付工具,建立赔付制度,完善的赔付制度也是平台必不可少的,如果交易双方在采用平台的在线支付系统时出了意外,遭受损失,平台可以通过赔付制度对交易双方进行赔偿,来弥补双方的损失。

    4.配送模式

    根据现阶段我国物流的现状,C2C网站的推荐物流服务很适合现在C2C的发展,其推荐物流服务如下:

    (1)邀请物流公司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用户提供特别服务和优惠价格,并制定了推荐物流服务的使用规则,是否按规则执行以最终是否完成送货为准。卖家可以应买家要求或自行选择推荐的物流公司。

    (2)第三方支付平台仅为方便用户交易而做出推荐,并非是用户与物流公司间运输合同关系中的主体。用户选择推荐的物流公司,将被视为用户自行与所选物流公司达成一个运输合同,所选物流公司是该合同的承运方,运输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由用户和物流公司自行结算。

    推荐物流服务的创立,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特殊情况所确定的,它是为了推动C2C的进一步发展,维护C2C使用者的利益,由C2C网站所提出的暂时解决办法。从长远来看,我国还需要加快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那样才能很好的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物流问题。

    二、C2C商业模式的进一步扩展

    1.C2C与B2B的融合

    C2C网站和B2B网站现在是一种资源互补的状态,C2C网站的会员通过B2B网站和其会员进行交流,然后进货在C2C网站上销售,这一方式已经成为很多C2C经营者的通用货源。C2C网站和B2B网站会员的这种关系非常好,让会员自己探索C2C的发展道路,网站只要时刻关注他们的进展,并协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就行。这将不失为发展C2C的一种方式。

    2.C2C与B2C的融合

商业模式研究篇8

一、顺丰“嘿客”O2O商业模式

(一)“嘿客”O2O的运营模式

1.网上购物+门店体验。每家“嘿客”门店中都贴有各种商品的宣传海报,顾客可以根据海报上的提示在网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在网上下单购买,顺丰可以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或者顾客自己到门店自提。同时,顾客可以到离自己最近的“嘿客”社区实体店内观察感受实物商品,有专门的店员为其服务,讲解商品详情,如果选到自己喜欢的商品可以通过扫描门店内商品的二维码进行购买。

2.金融+数据。作为快递行业佼佼者的顺丰,自身有着庞大的寄送数据库,通过数据的分析、能够准确的整理出各区域的消费结构和综合消费水平,而这些都是电商必须具备的条件。顺丰利用自己掌握的大量消费者数据资源成立了“嘿客”这样一个网购服务社区店,电商企业入驻“嘿客”,形成了社区的生活类电商入口。

3.特色产品经营。顺丰“嘿客” 的特色产品主要以新鲜的蔬菜水果、肉类产品、应季食品为主,利用顺丰现有的生鲜冷链线为客户提供24小时内送达的快捷服务,新鲜水果产地采摘是“嘿客”经营的一大特色,顾客今天下单,立马就会在产地采摘商品,然后保证第二天送到顾客手上。

4.生活管家服务。“嘿客”为消费者提供了充话费、缴气费、干洗衣服、预定机票等便民生活服务。在“嘿客”实体店内,不仅有免费WIFI,还可以免费饮水、借存雨伞、存放钥匙、出售小推车、免费打气、还可以代看老人。顺丰“嘿客”以便捷的服务为基础,服务到社区的方方面面。

(二)“嘿客”O2O的盈利模式

“嘿客”店作为一个便于人们网购的服务平台,除了自己的特色产品顺丰优选以外,还拥有大量厂家和经销商为其提供商品和购物平台,例如,淘宝网、京东商城、当当网以及许多小店的购物网站上的很多商家都纷纷加入了“嘿客”,还有一些提供便民生活服务的商家。首先,商家可以在“嘿客”的实体门店通过海报,橱窗,展示柜,广告机等方式投放广告,“嘿客”门店会收取一定的广告费。其次,客户可以将他们的网上商城与门店融合在一起,消费者可以通过门店内的电脑或者自己的手机逛商家的网店,进行购买,顺丰完成接下来的货物配送,并收取物流费用和销售扣点。最后,便民服务业务的商家通过“嘿客”门店的访问信息来获取用户,“嘿客”门店收取一定的佣金。

二、苏宁易购O2O商业模式

(一)苏宁易购O2O的运营模式

1.支付方式。苏宁易购的支付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微信支付”、“银行卡支付”、“支付宝支付”以及“货到付款”。同时苏宁易购还建立了自己的独有支付方式“苏宁门店付款”,顾客在网上下单后可以选择到门店内自己提货时付款。除此之外,苏宁易购还可以使用电话支付。

2.消费者体验。苏宁易购拥有遍布全国各地的实体门店,可以让消费者看到更多价格实惠,品种丰富的商品,而且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胜于其他竞争者的用户体验,苏宁易购的每个实体店铺里都有专门的营业员为顾客提供周到的服务,让顾客进行产品体验时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产品的功能与使用。这种方式实现了网络虚拟化与实体店体验的有机结合。

3.配送方式。苏宁易购的配送方式主要以送货上门和顾客到实体店自提两种方式,用户在网上商城下单付款后可以选择送货上门,或者到离自己家最近的门店出示自己的订单号和付款证明就可以提取商品了。

(二)苏宁易购O2O的盈利模式

1.主营业务收入。根据苏宁2015年前三个月的财务报表显示,彩电、冰箱、空调、音像这些主营产品的收入比上个季度增加了29.06%。其中自营商品销售额达到了58.97亿元,线上交易平台的销售额为11.77亿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自营业务中,苏宁的优势产品――大小家电的销售额度稳中有升,依然占据营业收入的关键位置。

2.百货零售收入。苏宁易借由收购母婴用品“红孩子”企业这样的机会,将原来的母婴产品和化妆用品进行了全面的整合和升级。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母婴品牌红孩子销售业绩比第三季度增长了200%,苏宁超市的商品销售业绩也增长了400%。同时,原来苏宁网上商城的服饰类产品、食品、办公用品也创造了可观的收入。

3.增值服务收入。苏宁易购为货物供应商提供物流服务和售后服务,而且还承接了国家旧家电回收的业务,这些售后服务每年可以给苏宁带来上千万的利润。同时,苏宁还扩展了方便个人生活,出行的话费充值,酒店机票预定等增值服务。随着服务平台升级,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服务价值会越来越大,必将为苏宁易购创造更多的收入。

4.广告收入。目前,随着网络广告的盛行,苏宁易购向商家提供广告展位,并收取一定数额的广告费,并且商家入驻苏宁易购网上商城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加上后期产品的推广费用,这些都为苏宁易购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三、O2O商业模式多元化发展前景

(一)形成O2O闭环。所谓的O2O闭环,就是指将两个O通过的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也就是说将网络上的广告宣传、优惠营销和庞大的消费群体吸引到线下的实体店中来,然后再将线下实体店中的顾客带到网上的店铺中,在网上发表他们的消费心得与体会,及时反映消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意见,从而实现线上用户需求与线下用户消费的有效转换。O2O商业模式的最终目标是将O2O打造成一个可靠、安全的商业闭环。

(二)将O2O与GPS、SoLoMo营销模式结合。通过现代先进的通讯技术和GPS定位系统获取消费用户的具置,然后根据用户的位置为其提供一些新闻信息、便民服务、优惠活动。将O2O与社会化Social、本地化Local、移动化Mobile的新型营销模式相结合,用户可以迅速的了解到与他相关的人正在使用的产品和服务,这样就可能为商家带来潜在用户,为商家吸引大量的顾客,同时也方便了用户。

商业模式研究篇9

关键词:价值网;移动商务;产业链

一、引言

移动通信技术与其他技术的完美组合创造了移动商务,而移动性与因特网的融合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多的选择,超过传统有线因特网电子商务的能力。因此一个以整合通信、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移动互联新生态”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并酝酿着新一轮的商务革新。如何点燃移动商务这个市场引爆点,并使移动商务能够蓬勃发展起来已经成为国内外专家越来越关注的课题。国内外移动商务研究者和实践者也都对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问题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和研究。Laaksonen讨论了从应用想法形成到最后移动商务模式产生的过程,并且用一个移动游戏商务模式产生和创新过程的实证分析来详细分析不同阶段的情况,给出了不同阶段的建议。袁雨飞等人认为:“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就是指在移动技术条件下,相关的经济实体是如何通过一定的商务活动创造,实现价值,并获得利润”。其他一些学者则讨论了更加宽泛的模型,包括从概念定义到商业计划在内的商务模式构建和采用的全过程。

关于移动商务价值网,Lehner和Watson(2001)提出了移动商务价值网中六类利益相关者交互模型,并对各类利益相关者的驱动力进行研究。MacDonald(2003)曾提出参与者之间相互交织的关系使得移动商务的价值链逐步发展成一个价值网,而不是简单的链式结构。张向国和吴应良曾提出,价值网的源头是客户,即客户的需求是激活整张网的触发器;环绕在客户之外的是核心企业及其业务合作伙伴,控制着与客户问的营销关系;最外圈则是供应商,它们与内圈的公司构成战略联盟,协同展开运作。

综合分析国内外学者对移动商务的研究发现,以往研究的视野大多注重对移动商务的局部特征的研究,很少从宏观产业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一是局限于商业模式设计本身,缺少与价值机理相互作用的研究;二是较少从整个价值网创新的角度来分析当下的商业模式问题,难以完全认清移动商务发展的根源;三是缺乏对移动商务核心内容和层次结构及其与业务模式关系因素的系统研究。大多是从经验、主观评判和数据分析角度进行的,很少运用现代商业模式理论以及现代经济理论来研究和讨论。

笔者首先通过对商业模式的深入研究、移动商务价值链以及我国未来移动商务的发展趋势分析,提出在我国发展移动商务必须要整合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上各方主体形成价值网体系,基于价值网的角度探讨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同时,通过深入分析现代价值链、价值网理论以及商业模式理论,将它们综合应用到移动商务产业商业模式研究中,基于移动商务产业链构建移动商务价值网,进而构造适合我国发展的移动商务产业的商业模式,并对其特点进行说明。

二、商业模式理论及移动商务商业模式的内容

一个清晰的商业模式不但可以描述企业的经济模式、运营结构及战略方向,更能够对企业商业系统如何很好运行进行本质的描述,是对企业经济模式、运营结构和战略方向的整合和提升。因此,研究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对发展移动商务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一)商业模式的定义

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早在1957年就已经出现在论文正文中,1999年以后商业模式正式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从2003年至今商业模式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目前国外专家对商业模式的定义总体上涵盖四个方面,经济类侧重于企业的经济模式,本质为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运营类重点说明企业通过何种内部流程和基本构造设计来创造价值;战略类侧重对不同企业战略方向的总体考察,涉及市场主张、组织行为、增长机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等;整合类侧重对企业商业系统如何很好运行的本质描述。根据吕延杰教授对商业模式研究理论的综述,商业模式的含义大致分为三类:即盈利模式理论,说明企业的运营模式、盈利模式;价值创造理论,说明企业创造价值的模式;体系论,说明一个有很多因素构成的系统,是一个体系或集合,强调商业模式的综合性,研究视角更宽泛、更全面,能够从各个维度更系统地诠释商业模式的实质。

通过对商业模式的研究总结,可以看出所有的商业模式定义都是基于对企业研究的基础上。然而,由于移动商务具有其自己的价值链体系,涉及到移动运营商、中间服务商以及技术支持商等多个行业,虽然可以界定某一个从事移动商务领域的企业的商业模式,但是移动商务的发展绝不是某一类企业或某一个行业就能够完全推动它的发展,必须将价值链上的各方主体作为一个整个的系统,集各方之力才能够使我国的移动商务蓬勃发展。因此,将移动商务价值链上的各方主体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研究其商业模式。对于移动商务产业的商业模式笔者更倾向于以体系论的商业模式进行研究,即商业模式可以概括为一个系统,它由不同部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及其互动机制组成;它是指企业能为客户提供价值,同时企业和其他参与者又能分享利益的有机体系;它包括产品及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结构,包括对不同商业参与者收益及其角色的描述,还包括不同商业参与者收益及其分配的划分。

(二)移动商务商业模式的内容

Paul Timmers(1998)认为商业模式要指明各参与者及其角色、潜在利益和收入来源。阿福亚赫和图西(2000)认为,商业模式必须明确向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向哪些客户提供价值,如何为提供的价值定价,如何提供价值以及如何在提供的价值中保持优势。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2)则认为商务模式是连接技术开发和经济价值创造的媒介。他们认为商业模式的功能包括:明确价值主张;确定市场分割;定义价值链结构;估计成本结构和利润潜力;描述其在价值网络中的位置;阐明竞争战略。商业模式调和价值创造过程的构造。

因此,笔者认为移动商务产业的商业模式是连接移动终端用户(即包括个人及企业的手机用户)和信息服务业经济价值的媒介。其内容必须明确客户类别,针对不同类别的客户提供的服务内容,各类服务内容的服务流程,以及如何在各种服务中获取价值,成本的均摊以及利润的分配,市场竞争战略等。

三、移动商务产业链及价值网研究

目前对移动商务价值生成过程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的研究,二是移动商务产业价值网的研究。然而,虽然不同学者对移动商务价值生成过程的观点有所不同,但是不同学者对移动商务价值生成过程中的组成部分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都包括产业链构成环节的必要参与者),因此可以从移动商务产业构成的角度来分析移动商务的价值生成过程。

(一)移动商务的产业链

移动商务的产业链,是指在移动商务产业内部的不同企业承担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产业上下游多个企业 共同向最终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时形成的分工合作关系或网络。结合众多研究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及价值网的学者们的文献,当前学者们对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及价值网的研究都是在移动商务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基础上展开的。

通过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移动商务价值链及价值网的研究,发现尽管各学者在阐述移商务产业价值链及价值网时所定义的产业链节点内容不甚相同,但是几乎所有的专家在研究中都会涉及移动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应用服务提供商、网络设备及软件提供商、终端设备提供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及移动商务业务内容的不断发展,移动商务产业链也在不断扩充细分,移动门户、移动虚拟运营商、咨询服务商、金融机构等正逐步融入移动商务产业链。因此,结合目前我国移动商务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移动商务的产业链目前应该包括以下环节,即移动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网络基础设备及系统提供商、软件及业务平台提供商、终端设备厂商、咨询服务商、商户联盟、金融机构以及物流企业。

(二)移动商务价值网

移动商务产业链的不断扩充细分,以及移动商务各种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使得传统的价值链的研究视角已经不能很好地解释移动商务产业价值增值过程。价值链的观点是一种线性思维,无论企业在价值链中完成多少环节的工作,它都是在对上、下游可选择企业进行竞争性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业务。在传统行业,环境变化速度不快,且业务模式比较固定的行业,应用价值链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竞争及企业获利的途径。然而,当环境变化快,业务模式十分不稳定,产业链上的任何一方主体都可能成为强势主体的情况下,价值链理论的思维方式就不能适应这种情况。移动商务产业是一种产业上、下游企业不固定,技术及商业环境变化快的行业。近年来各种移动商务业务模式层出不穷,从最初的基础语音业务发展到目前的各类移动增值服务、移动支付、企业短信以及移动政务等等,移动商务正在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每一种应用都可以创造一种新的业务模式,移动商务的业务模式似乎存在无限种可能。同时,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深入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传统的由移动运营商主导的价值链模式已经远远跟不上产业的发展需求,产业链上的任何一方主体凭借其特殊的社会资源都可能成为实现产业链价值增值的强势主体。

价值网是对价值链的集成,它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专业化分工日益发展的产物。价值网络的思想打破了传统价值链的线性思维和价值活动顺序分离的机械模式。它围绕顾客价值重构原有的价值链,使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不同的主体按照整个价值最优的原则相互衔接、融合、动态互动。利益主体在关注自身价值的同时更加关注价值网络上各节点的联系,提高网络在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对价值创造的推动作用。价值网日益成为企业价值链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参与竞争的载体,而价值网中的企业成为价值网的节点。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是由每个价值网络的成员创造并由价值网络整合而成的。价值网络是由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价值生成、分配、转移和使用的关系及其结构。

因此,对于目前以及未来移动商务的发展,笔者采用价值网的视角对移动商务产业的增值过程进行研究。参考大卫·波维特的价值网结构图,根据价值网理论,一个典型的价值网由组织者、其他节点企业成员、客户、电子市场平台和稳定的联系与合约等组成,提出移动商务价值网结构图。

其中:客户是价值网的源头,是价值网创造价值的源泉,即价值网由客户激活。客户反映了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信息服务是提供给满足需求和愿望的价值。

价值网组织者是价值网的架构中心,是价值网的领导者、集成者和中介商,具有两个关键作用:创建持久和忠诚的客户关系,培育、组织和维持价值网内部关系。由于客户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在众多的价值网节点中谁拥有掌握客户的主动权,谁就可能成为价值网的组织者。

电子市场平台是移动商务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通过信息的逐级传递来完成最终服务的方式。价值网组织者根据客户选择的产品和服务选择能够为其提供资源及技术支持的合作节点企业,构建业务模式,通过电子市场平台完成业务服务。

稳定的联系与合约是价值网组织者通过价值网将与其业务相关的节点企业排列为完全垂直集成时,构建的一些关系模型,在松散的联合协议中签订框架协议合同。如在由内容提供商担当价值网组织者时,它将根据客户的需求利用咨询服务商提供的信息,制作满足客户需求的电信增值业务内容,与内容服务商合作通过移动运营商的通信网络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创造价值。

四、基于价值网的移动商务产业的商业模式内容

移动商务产业商业模式涉及到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如移动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网络基础设备及系统提供商、软件及业务平台提供商、终端设备厂商,等等。从移动商务产业整体角度出发,基于价值网的角度研究移动商务商业模式,能够在理论上更加清晰地描述移动商务产业的商业模式,提供一种给客户带来价值的新途径。

首先,在移动商务价值网中客户是价值网的战略核心,也是价值网创造价值的源泉。顾客的需要类型及其价值实现的方式、内容决定了价值网中核心能力的种类及价值网的领导者。网络节点企业掌握各自优势的核心能力是最有效地实现顾客价值的必要条件。同时,顾客需要还决定着网络节点企业核心能力的组合方式。

其次,在移动商务价值网中,通过对产业节点核心能力的提取发现价值网组织者不是唯一的。移动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内容服务商以及金融机构他们均具有领导价值网的能力。由此可以预见,根据他们各自所具有的特定客户资源及行业优势,不同的客户类别及业务服务内容必将引发相应的最具有优势的网络核心能力节点成为价值网组织者。由客户类别所选择的服务内容所决定的价值网组织者,将根据其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内容,合理组织价值网上能够为其提供业务内容及技术支持的网络节点企业,即选择价值创造成员,通过与其建立的联系与合约获得相关资源为客户提供相应服务,完成一个完整的客户服务流程,实现价值获取。相应的,在客户价值得到实现的同时,资金流统一由客户流向价值网组织者,为了保持价值网的生命力及持续服务能力,提高整体的竞争能力,价值网组织者必须以合作共赢、合理有效的方式与价值定位各不同的节点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分担。

商业模式研究篇10

关键词:价值网;移动商务;产业链

一、引言

移动通信技术与其他技术的完美组合创造了移动商务,而移动性与因特网的融合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多的选择,超过传统有线因特网电子商务的能力。因此一个以整合通信、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移动互联新生态”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并酝酿着新一轮的商务革新。如何点燃移动商务这个市场引爆点,并使移动商务能够蓬勃发展起来已经成为国内外专家越来越关注的课题。国内外移动商务研究者和实践者也都对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问题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和研究。Laaksonen讨论了从应用想法形成到最后移动商务模式产生的过程,并且用一个移动游戏商务模式产生和创新过程的实证分析来详细分析不同阶段的情况,给出了不同阶段的建议。袁雨飞等人认为:“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就是指在移动技术条件下,相关的经济实体是如何通过一定的商务活动创造,实现价值,并获得利润”。其他一些学者则讨论了更加宽泛的模型,包括从概念定义到商业计划在内的商务模式构建和采用的全过程。

关于移动商务价值网,Lehner和Watson(2001)提出了移动商务价值网中六类利益相关者交互模型,并对各类利益相关者的驱动力进行研究。MacDonald(2003)曾提出参与者之间相互交织的关系使得移动商务的价值链逐步发展成一个价值网,而不是简单的链式结构。张向国和吴应良曾提出,价值网的源头是客户,即客户的需求是激活整张网的触发器;环绕在客户之外的是核心企业及其业务合作伙伴,控制着与客户问的营销关系;最外圈则是供应商,它们与内圈的公司构成战略联盟,协同展开运作。

综合分析国内外学者对移动商务的研究发现,以往研究的视野大多注重对移动商务的局部特征的研究,很少从宏观产业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一是局限于商业模式设计本身,缺少与价值机理相互作用的研究;二是较少从整个价值网创新的角度来分析当下的商业模式问题,难以完全认清移动商务发展的根源;三是缺乏对移动商务核心内容和层次结构及其与业务模式关系因素的系统研究。大多是从经验、主观评判和数据分析角度进行的,很少运用现代商业模式理论以及现代经济理论来研究和讨论。

笔者首先通过对商业模式的深入研究、移动商务价值链以及我国未来移动商务的发展趋势分析,提出在我国发展移动商务必须要整合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上各方主体形成价值网体系,基于价值网的角度探讨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同时,通过深入分析现代价值链、价值网理论以及商业模式理论,将它们综合应用到移动商务产业商业模式研究中,基于移动商务产业链构建移动商务价值网,进而构造适合我国发展的移动商务产业的商业模式,并对其特点进行说明。

二、商业模式理论及移动商务商业模式的内容

一个清晰的商业模式不但可以描述企业的经济模式、运营结构及战略方向,更能够对企业商业系统如何很好运行进行本质的描述,是对企业经济模式、运营结构和战略方向的整合和提升。因此,研究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对发展移动商务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一)商业模式的定义

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早在1957年就已经出现在论文正文中,1999年以后商业模式正式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从2003年至今商业模式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目前国外专家对商业模式的定义总体上涵盖四个方面,经济类侧重于企业的经济模式,本质为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运营类重点说明企业通过何种内部流程和基本构造设计来创造价值;战略类侧重对不同企业战略方向的总体考察,涉及市场主张、组织行为、增长机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等;整合类侧重对企业商业系统如何很好运行的本质描述。根据吕延杰教授对商业模式研究理论的综述,商业模式的含义大致分为三类:即盈利模式理论,说明企业的运营模式、盈利模式;价值创造理论,说明企业创造价值的模式;体系论,说明一个有很多因素构成的系统,是一个体系或集合,强调商业模式的综合性,研究视角更宽泛、更全面,能够从各个维度更系统地诠释商业模式的实质。

通过对商业模式的研究总结,可以看出所有的商业模式定义都是基于对企业研究的基础上。然而,由于移动商务具有其自己的价值链体系,涉及到移动运营商、中间服务商以及技术支持商等多个行业,虽然可以界定某一个从事移动商务领域的企业的商业模式,但是移动商务的发展绝不是某一类企业或某一个行业就能够完全推动它的发展,必须将价值链上的各方主体作为一个整个的系统,集各方之力才能够使我国的移动商务蓬勃发展。因此,将移动商务价值链上的各方主体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研究其商业模式。对于移动商务产业的商业模式笔者更倾向于以体系论的商业模式进行研究,即商业模式可以概括为一个系统,它由不同部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及其互动机制组成;它是指企业能为客户提供价值,同时企业和其他参与者又能分享利益的有机体系;它包括产品及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结构,包括对不同商业参与者收益及其角色的描述,还包括不同商业参与者收益及其分配的划分。

(二)移动商务商业模式的内容

Paul Timmers(1998)认为商业模式要指明各参与者及其角色、潜在利益和收入来源。阿福亚赫和图西(2000)认为,商业模式必须明确向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向哪些客户提供价值,如何为提供的价值定价,如何提供价值以及如何在提供的价值中保持优势。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2)则认为商务模式是连接技术开发和经济价值创造的媒介。他们认为商业模式的功能包括:明确价值主张;确定市场分割;定义价值链结构;估计成本结构和利润潜力;描述其在价值网络中的位置;阐明竞争战略。商业模式调和价值创造过程的构造。

因此,笔者认为移动商务产业的商业模式是连接移动终端用户(即包括个人及企业的手机用户)和信息服务业经济价值的媒介。其内容必须明确客户类别,针对不同类别的客户提供的服务内容,各类服务内容的服务流程,以及如何在各种服务中获取价值,成本的均摊以及利润的分配,市场竞争战略等。

三、移动商务产业链及价值网研究

目前对移动商务价值生成过程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的研究,二是移动商务产业价值网的研究。然而,虽然不同学者对移动商务价值生成过程的观点有所不同,但是不同学者对移动商务价值生成过程中的组成部分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都包括产业链构成环节的必要参与者),因此可以从移动商务产业构成的角度来分析移动商务的价值生成过程。

(一)移动商务的产业链

移动商务的产业链,是指在移动商务产业内部的不同企业承担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产业上下游多个企业 共同向最终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时形成的分工合作关系或网络。结合众多研究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及价值网的学者们的文献,当前学者们对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及价值网的研究都是在移动商务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基础上展开的。

通过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移动商务价值链及价值网的研究,发现尽管各学者在阐述移商务产业价值链及价值网时所定义的产业链节点内容不甚相同,但是几乎所有的专家在研究中都会涉及移动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应用服务提供商、网络设备及软件提供商、终端设备提供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及移动商务业务内容的不断发展,移动商务产业链也在不断扩充细分,移动门户、移动虚拟运营商、咨询服务商、金融机构等正逐步融入移动商务产业链。因此,结合目前我国移动商务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移动商务的产业链目前应该包括以下环节,即移动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网络基础设备及系统提供商、软件及业务平台提供商、终端设备厂商、咨询服务商、商户联盟、金融机构以及物流企业。

(二)移动商务价值网

移动商务产业链的不断扩充细分,以及移动商务各种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使得传统的价值链的研究视角已经不能很好地解释移动商务产业价值增值过程。价值链的观点是一种线性思维,无论企业在价值链中完成多少环节的工作,它都是在对上、下游可选择企业进行竞争性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业务。在传统行业,环境变化速度不快,且业务模式比较固定的行业,应用价值链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竞争及企业获利的途径。然而,当环境变化快,业务模式十分不稳定,产业链上的任何一方主体都可能成为强势主体的情况下,价值链理论的思维方式就不能适应这种情况。移动商务产业是一种产业上、下游企业不固定,技术及商业环境变化快的行业。近年来各种移动商务业务模式层出不穷,从最初的基础语音业务发展到目前的各类移动增值服务、移动支付、企业短信以及移动政务等等,移动商务正在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每一种应用都可以创造一种新的业务模式,移动商务的业务模式似乎存在无限种可能。同时,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深入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传统的由移动运营商主导的价值链模式已经远远跟不上产业的发展需求,产业链上的任何一方主体凭借其特殊的社会资源都可能成为实现产业链价值增值的强势主体。

价值网是对价值链的集成,它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专业化分工日益发展的产物。价值网络的思想打破了传统价值链的线性思维和价值活动顺序分离的机械模式。它围绕顾客价值重构原有的价值链,使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不同的主体按照整个价值最优的原则相互衔接、融合、动态互动。利益主体在关注自身价值的同时更加关注价值网络上各节点的联系,提高网络在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对价值创造的推动作用。价值网日益成为企业价值链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参与竞争的载体,而价值网中的企业成为价值网的节点。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是由每个价值网络的成员创造并由价值网络整合而成的。价值网络是由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价值生成、分配、转移和使用的关系及其结构。

因此,对于目前以及未来移动商务的发展,笔者采用价值网的视角对移动商务产业的增值过程进行研究。参考大卫·波维特的价值网结构图,根据价值网理论,一个典型的价值网由组织者、其他节点企业成员、客户、电子市场平台和稳定的联系与合约等组成,提出移动商务价值网结构图。

其中:客户是价值网的源头,是价值网创造价值的源泉,即价值网由客户激活。客户反映了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信息服务是提供给满足需求和愿望的价值。

价值网组织者是价值网的架构中心,是价值网的领导者、集成者和中介商,具有两个关键作用:创建持久和忠诚的客户关系,培育、组织和维持价值网内部关系。由于客户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在众多的价值网节点中谁拥有掌握客户的主动权,谁就可能成为价值网的组织者。

电子市场平台是移动商务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通过信息的逐级传递来完成最终服务的方式。价值网组织者根据客户选择的产品和服务选择能够为其提供资源及技术支持的合作节点企业,构建业务模式,通过电子市场平台完成业务服务。

稳定的联系与合约是价值网组织者通过价值网将与其业务相关的节点企业排列为完全垂直集成时,构建的一些关系模型,在松散的联合协议中签订框架协议合同。如在由内容提供商担当价值网组织者时,它将根据客户的需求利用咨询服务商提供的信息,制作满足客户需求的电信增值业务内容,与内容服务商合作通过移动运营商的通信网络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创造价值。

四、基于价值网的移动商务产业的商业模式内容

移动商务产业商业模式涉及到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如移动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网络基础设备及系统提供商、软件及业务平台提供商、终端设备厂商,等等。从移动商务产业整体角度出发,基于价值网的角度研究移动商务商业模式,能够在理论上更加清晰地描述移动商务产业的商业模式,提供一种给客户带来价值的新途径。

首先,在移动商务价值网中客户是价值网的战略核心,也是价值网创造价值的源泉。顾客的需要类型及其价值实现的方式、内容决定了价值网中核心能力的种类及价值网的领导者。网络节点企业掌握各自优势的核心能力是最有效地实现顾客价值的必要条件。同时,顾客需要还决定着网络节点企业核心能力的组合方式。

其次,在移动商务价值网中,通过对产业节点核心能力的提取发现价值网组织者不是唯一的。移动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内容服务商以及金融机构他们均具有领导价值网的能力。由此可以预见,根据他们各自所具有的特定客户资源及行业优势,不同的客户类别及业务服务内容必将引发相应的最具有优势的网络核心能力节点成为价值网组织者。由客户类别所选择的服务内容所决定的价值网组织者,将根据其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内容,合理组织价值网上能够为其提供业务内容及技术支持的网络节点企业,即选择价值创造成员,通过与其建立的联系与合约获得相关资源为客户提供相应服务,完成一个完整的客户服务流程,实现价值获取。相应的,在客户价值得到实现的同时,资金流统一由客户流向价值网组织者,为了保持价值网的生命力及持续服务能力,提高整体的竞争能力,价值网组织者必须以合作共赢、合理有效的方式与价值定位各不同的节点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分担。

商业模式研究篇11

2015年3月5日,“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的名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而依靠“互联网+”思路进行经营的互联网企业早已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正在显著改变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互联网+集市有了“淘宝”,互联网+银行有了“支付宝”,互联网+红娘则有了“世纪佳缘”……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反映了“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日新月异变化,体现了“互联网+”在当今时代的重大经济价值。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经济的许多天然壁垒和约束,消除了时间限制,缩短了空间距离,大量新颖的商业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商业模式这一术语受到商界的空前关注。然而直到2000年以后,商业模式才引起理论界重视(Zott et al.,2011)。Amit和Zott(2001)认为,商业模式描绘了企业的交易内容、结构和治理的设计,它帮助电子商务企业开发商业机会以创造价值;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2)将商业模式描绘为一种技术商业化的理论框架;Richardson(2008)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战略的概念性与构造性执行。可以看出,由于研究领域和理论视角的多样化,商业模式研究并没有形成被广泛认可的学术交流语言和主流研究范式(Zott & Amit,2013),已有的商业模式研究呈现出零散化特征(Klang et al.,2014;Spieth et al.,2014)。

21世纪以来,作为一种新的创新形态,商业模式创新也开始受到战略、创业、创新等领域学者的关注,已经成为了商业模式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彼得・德鲁克曾指出,当今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Chesbrough(2010)也认为,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创造的价值并不低于技术创新所能创造的价值。考虑到商业模式创新对当今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诸多学者从不同理论视角出发来探讨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即驱动力研究(例如,McGrath,2010)。然而,目前在驱动力方面的研究却呈现出碎片化、个性化的特点,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类型多样,来自于不同技术支撑、不同行业的创新特点各不相同,研究学者对该类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的研究仍十分有限。因此,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之下,以互联网企业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该类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则十分必要且重要。 二、 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

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普及以来,来自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成立于2010年4月的小米公司,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迅速成为了手机行业中的佼佼者。而这种商业模式所展现出的颠覆性与可持续性也深深影响了手机行业的传统商业逻辑。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曾说,小米公司是在用互联网思维做手机,小米公司的商业模式是互联网商业模式;2011年初,腾讯公司推出“微信”,这样一款支持快速发送文字、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赢得了5.49亿多用户的青睐(截止2015年3月)。“微信”的出现,使传统运营商的短信、彩信等业务利润直线下滑,它动摇了传统运营商的根基,使其不得不寻求新的利润来源;2013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推出了“余额宝”产品,截止2015年12月,余额宝用户数已突破2.6亿,余额宝规模已经突破6 207亿元人民币,据数据供应商Upper统计,这一规模已经让余额宝跃升为全球第四大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宝的出现使银行的借贷成本迅速飙升,银行业面临严峻挑战。这些实践领域的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例,进一步引发了学术界对该类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的研究。

1. 外在驱动力。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外在驱动力主要源于环境的动态性,具体可从机会的推动和竞争的逼迫两个视角进行分析(Aspara et al.,2011;Ghezzi et al.,2015)。

在机会推动的视角下,商业模式创新在机会的推动下形成,并与创业、反复的试错过程以及探索性活动密切相关(Chesbrough,2010),其驱动力主要来自新技术(Yovanof & Hazapis,2008;Wilemstein,Valk & Meeus,2007)、新市场需求(Aspara et al.,2010)、政策导向、新企业合作伙伴的推动(Gerasymenko et al.,2015):

(1)技术推动:由于商业模式与网络经济的兴起相伴而生,因此诸多早期学者例如Timmers(1998),Amit和Zott(2001)认为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推动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随后Kodama(2004),Yovanof和Hazapis(2008)也表明在IT领域,美国、欧洲和日本相关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受到了产业模块化等技术变化的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帮助企业更大程度的获得了技术变化所带来的收益;Willemstein,Valk和Meeus(2007)也证实了生物制药企业内部技术的提升是推动其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之一。在以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信息经济时代,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力量。技术创新孕育了新的技术,在新技术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新的商业模式得以形成。技术创新所带来的诸多价值规律的颠覆性变化为商业模式提供了肥沃发展的土壤,提高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效率。例如,基于自动完成文本框、翻译、提供方向和交通等十大搜索技术创新,谷歌创造了以“免费”吸引“消费”的商业模式创新神话,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该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体现了技术对于该类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驱动作用。

(2)需求拉动:随着商业模式创新实践的不断发展,学者逐渐认识到有些互联网企业商业商业创新的成功并非依靠先进的技术,而是在对顾客需求的充分了解和满足的基础上实现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于是有学者开始从市场需求拉动的角度探讨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这一问题。学者Tse(2012)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并非源于技术发明本身,而是源于对顾客需求的洞察、对价值主张的重新定义,并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商业创新,顾客价值主张是它的源头和出发点;Aspara等(2010)指出,商业模式创新是由主动性市场导向即通过发掘顾客潜在需求来吸引新顾客、创建新市场所驱动的;Lindgardt(2009)研究发现,在网络经济下,对于那些处在经济倒退环境下的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创新的重点就在于迎合消费者需求;黄飞(2013)则指出互联网消费环境下,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来自消费者需求的影响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至关重要。Facebook以社会关系网络平台为基础,以参与社交的消费者需求为立足点,开发出了吸引和留住客户的广告营销商业模式,在互联网企业中独树一帜;在对读者实际需求的了解和把握基础上,Amazon利用Kindle将电子书出版业进行整合,很大程度上压缩了传统出版业繁琐的流程,减少了对各类资源的占用,创造了网络书店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

(3)竞争逼迫: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危急的经营压力也迫使互联网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竞争逼迫视角认为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来源于竞争环境的动态性,其驱动力主要来自新进入者的威胁、生产成本的提高,甚至是替代者的出现(Demil & Lecocq,2010)。曾萍和宋轶波(2014)认为企业的竞争已由原先基于产品、技术和品牌的竞争转向了商业模式的竞争。Venkatraman和Henderson(2008)在深入研究压力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方式基础上,发现技术、经营方式的变化会给企业带来压力,当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或者达到临界点时,就会使企业产生商业模式创新的需要;Sosna(2010)研究波特的五力模型,认为企业外部竞争力发生变化会导致现有的商业模式失去动力而要进行改革。在如今的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张敬来和孟宪忠(2009)基于本土的B2C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研究,认为制度环境差异、消费需求的变化、市场竞争加剧是推动我国本土B2C电子商务企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参考因素。以互联网电商平台为例,淘宝、京东、1号店依靠互联网提供各种商品;世纪佳缘、有缘网依靠互联网提供相亲服务……可以看出,在不同行业提供相似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数不胜数,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如何在众多生产同质性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中脱颖而出则成为了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竞争逼迫下,在确保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下,商业模式创新则提供了一条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除以上技术、需求和竞争的影响外,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也受到政府政策等因素的驱动。例如,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开创了P2P的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创新,将互联网、金融和新三板这三个当下最火热的板块结合,为投资者带来稳健的投资回报。

2. 内在驱动力。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驱动力则主要包括个人和组织两方面。在个人层面,企业高管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解,特别是所具备的企业家精神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Khanagha et al.,2014);在组织层面,企业内在的运用、重构资源、开展探索性学习与利用性学习而进行的组织学习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尤为重要(Andries et al.,2013)。

(1)企业家精神:商业模式创新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企业家卓越领导和创新精神的推动。Linder和Cantrell(2000)的研究成果表明,企业高管在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参与调查的大多数高管将更多创新精力放在了商业模式创新而不是传统创新上;在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2005年所的一项调查中,参与调查的一半高管认为商业模式创新要比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重要的多;黄谦明(2009)基于资源基础观,指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对资源的整合,而企业家作为资源的整合者,基于对资源的创造性配置来改进商业模式。在企业实践领域,当谈到阿里巴巴、腾讯、乐视等这些成功的互联网企业,人们便会不自觉的想到马云、马化腾、贾跃亭……可以看出,企业家所具备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商业机会、资源价值的识别,企业家勇于变革、迎接挑战、乐于合作的精神推动着商业模式的创新,为成功实施创新、成就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组织学习能力:商业模式创新是组织有效学习的硕果,而组织学习在维持企业创新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较强的组织学习能力既能提高商业模式创新的效率和效能,又能协助商业模式有效的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通过组织学习,企业可以充分把握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动态,提高组织的柔性,从而便利企业在响应市场变化、满足顾客需求的基础上迅速配置内外部资源;通过组织学习,企业能够进一步增强自身基于对既有资源和能力的充分了解,发掘市场机会,多维度运用组织资源的衍生能力;组织内部学习能力也使得企业中存在大量粘性较强的隐形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依赖于企业长期的组织学习,难以表述和编码,因而竞争对手很难快速全面复制。由此可以看出,组织学习有助于企业在既有组织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业务,并提供难以复制的顾客价值,因此它是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来源。在企业实践方面,小米在全球手机生产商中产量排第三,在短短的几年中小米能够进入前三名,得益于其对互联网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以及对组织学习能力的异常强调。找最聪明的人,跟最聪明的人合作,在企业的经营中增强自身势力,弥补自身不足,成为了小米组织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正是这种积极的组织学习促进了小米依靠用户口碑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成功。 三、 总结与展望

通过以上文献回顾,可以看出,理论学者在研究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方面获得了一定发展,从纷繁复杂的影响因素中识别和分析到了一系列内外在因素,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仍偏重于从某种单一视角出发,缺乏系统整合的研究。未来对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的研究可从系统角度出发,依靠大数据研究方法,借鉴案例研究法从系统上分析影响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从而为当今“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Amit R, Zott C.Value creation in E busin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6-7):493-520.

[2] Andries P, Debackere K, Looy B.Simultaneous experimentation as a learning strategy: Business model development under uncertainty[J].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 urnal,2013,7(4):288-310.

[3] Aspara J, Hietanen J, Tikkanen H.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VS replicati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of strategic emphases[J].Journal of Strategic Market

ing,2010,18(1):39-56.

[4] Aspara J, Lamberg J.A, Laukia A.Strategic management of business model transformation: Lessons from Nokia[J].Management Decision,2011,49(49):622-647.

[5] Chesbrough H, Rosenbloom R.S.The role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companies[J].Industrial & Corporate Change,2002,11(3):529-555.

[6] Chesbrough H.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Opportunities and barriers[J].Long Range Planning,2010,43(2-3):354-363.

[7] Demil B, Lecocq X.Business model evolution: In search of dynamic consistency[J].Long Range Planning,2010,43(2-3):227-246.

[8] Gerasymenko V, Clercq D.D, Sapienza H. J.Changing the business model: Effects of venture capital firms and outside CEOs on portfolio company performance[J].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2015,9(1):79-98.

[9] Khanagha S, Volberda H, Oshri I.Business model renewal and ambidexterity: Structural alteration and strategy formation process during transition to a Cloud business model[J].R & D Management, 2014,44(3):322-340.

[10] Klang D, Walln?ifer M, Hacklin F.The business model paradox: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exploration of antecedents[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4,16(4):454- 478.

[11] Kodama M.Business innovation through str- ategic community creation: A case study of multimedia business field in Japan[J].Journal of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4,21(3):215-235.

[12] 黄谦明.论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基于资源基础观的分析框架[J].改革与战略,2009,25(8):163-165.

商业模式研究篇12

一、前言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应具备“互联网+”的运营思维,否则将会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落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物流体系的完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已成为医药企业的重要营销方式,其中B2C(Business-to-Customer)医药电子商务模式是最为常见的。B2C医药电子商务模式也称“商家对接客户”模式,是众多医药电子商务的一种,是在传统医药产业结合线上互联网技术和线下物流渠道形成的新型营销方式。B2C医药电子商务从企业采购、生产、管理、营销以及售后等各个环节对传统医药行业的运营模式进行改造,大大提高了医药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了医药企业的营销成本。由于我国医药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其管理体制、运营模式、规范机制均不健全。在传统零售模式成本高涨的背景下,分析我国B2C医药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探究完善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策,对促进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B2C医药电子商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1.消费群体对B2C医药电子商务模式的信任不足。不可否认,电子商务虽在我国有着迅猛的发展,但是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产品质量与安全仍存在担心和质疑。特别是医药产品关系到消费者的人身安全,使得其对医药电子商务抱以谨慎和犹豫的态度。消费群体对B2C医药电子商务模式的信任不足是当前B2C医药电子商务模式面临的关键性问题。相关研究显示,虽然我国医药电商规模年均增速非常高,但药品网络销售约占零售市场销售比例非常底。

2.医药企业对B2C医药电子商务模式的管理不善。毫无疑义,医药企业的管理不善是当前B2C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首先,医药企业对电商战略缺乏全局性思考,即便是OTC产品通过网上销售的也仅点极小的比例,医药企业普遍担心网络渠道对传统渠道的冲击,无法有效进行价格管控。企业高层普遍对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趋势缺乏判断。其次,医药企业仍缺乏专业的电商人才团队,导致医药企业即使建立电商平台,也由于人才的匮乏而市网络营销计划落空。

3.政府部门对B2C医药电子商务模式的监管滞后。众所周知,我国B2C医药电子商务模式的政策壁垒较多。截止2014年12月31日,CFDA共发放371张《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其中网上零售类B2C证书(即C证)272家,真正开展业务的不超过120家,营业收入在百万元级别以上的只有50家左右。与此同时,当前我国药品最主流的销售途径――医院销售,往往需要通过招标方式入围,医药企业无法自主进行网上销售,国家政策尚不允许处方药在网上进行销售,老百姓无法从网上购买处方药。

三、完善B2C医药电子商务模式的对策探讨

1.建立医药电子商务经营信用体系,加大B2C医药电子商务营销宣传。要消除消费者对B2C医药电子商务产品的安全顾虑,主要要从医药企业信用管理和医药电子商务营销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建立B2C医药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对于制假、售假的医药企业给予严厉的处罚,对存有不良销售记录的药企给予终身禁止电商销售的处罚。另一方面,要加大对B2C医药电子商务的合法性宣传,使普通消费者对B2C药品电子商务有个正确、全面的了解,以期减少消费者对B2C药品电子商务的非理性质疑。

2.强化医药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能力,提高B2C医药电子商务服务水平。强化B2C医药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能力是医药企业走出电商销售困境的核心举措。第一,医药企业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电商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趋势性;第二,医药企业要抓紧培育医药电子商务人才,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业务素质好、执行能力强的医药电子商务人才队伍;第三,医药企业发展B2C电子商务,不仅要注重医药产品的质量保障,更重要的是要改善营销人员在药品销售过程中的服务态度,提高药品售后处理过程中的服务水平。

3.完善医药电子商务监督管理制度,规范B2C医药电子商务日常运作。政府在B2C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当好引导和监督的双重角色。首先,政府既要鼓励医药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的销售模式,但同时又要在减少审批手续的前提下提高医药企业网络销售的准入门槛;其次,对于药品的网络销售,要转变当前“只重准入审批,不重日常监测”的监管模式,要对B2C药品电子商务实行常态化监管,增大对违法药品网络销售的打击力度,规范B2C医药电子商务的日常运作。

参考文献:

[1]伍宁杰.针对个人消费者的B2C医药电子商务模式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08).

[2]任_.我国医药电子商务B2C模式发展路径及策略研究――基于SWOT理论模型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06).

[3]王彦丽,翁苏湘,周姗姗.中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9,(04).

[4]叶静.在医药电子商务平台上实现政府药价监管[J].中国卫生经济,2009,(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