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专业合集12篇

时间:2023-10-30 10:19:55

文物考古专业

文物考古专业篇1

关键词:

考古专业;文物保护技术;教学方法

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以及科学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考古活动也不断取得突出的成就。在我国现今发展阶段,在高职院校内设立的考古专业课程中,有关考古文物保护技术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逐渐受到我国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如何才能更好的完善职业院校考古专业文物保护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本文经过研究,特得出以下结论。

一、职业院校考古专业文物保护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成因

1、我国职业院校考古专业文物保护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在我国现今社会的发展阶段,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新时期发展的潮流和需求,我国各大职业院校开始选择在本校内开办和设立有关考古专业文物保护技术的相关课程内容。但由于我国各大职业院校在考古专业有关文物保护技术相关知识的课程教学上,没有足够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理论做支持,导致我国现今阶段各大职业院校,无论是在有关考古专业文物保护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学师资还是办学理念上,都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和不足。

2、我国职业院校考古专业文物保护技术课程教学现状的成因

我国的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不同于本科院校,在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相关专业知识在综合实践能力上的培养,是我国职业院校最为显著的办学和教学特点。但现今阶段我国职业院校考古专业在有关文物保护技术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大部分依然采用中国传统的专业知识教学方式,对于文物保护技术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上的侧重程度较深,普遍忽视了考古专业文物保护技术实践教学,即对学生考古文物保护技巧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上重视力度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职业院校考古专业有关文物保护技术相关课程知识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1]。除此之外,在我国现今社会的发展阶段,全国范围内的职业院校中负责考古相关专业的授课教师,在考古有关文物保护技术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教师教学经验的不足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水平低下等方面的内容,是直接导致我国职业院校考古专业中对学生文物保护技术相关知识内容的教学效果不能很好的达到授课教师最初的心理预期的主要前提原因之一。

二、职业院校考古专业文物保护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1、建立文物保护技术培训实验基地,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学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全国范围内的各大职业院校为了更好的适应时展的需要,更多的选择在学校内的考古专业课程安排中引入和设立有关文物保护技术方面相关专业知识的授课课程。但由于我国的职业院校在有关考古专业的办学经验方面还比较薄弱,在大多数时候,对于学校考古专业的学生,有关文物保护技术相关方面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会选择参照或者沿用本科院校中相关专业课程内容的教学方式,而本科院校传统的专业知识授课方式更多的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特点严重违背了职业院校旨在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综合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理念,最终导致职业院校考古专业有关文物保护技术相关方面专业知识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严重低下。想要更好的解决这一教学弊端现象的出现,我国的职业院校就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培训机制,建立与考古专业文物保护技术相关专业课程知识相匹配的实验培训基地等一系列的硬件设施。在有效保证学生对于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综合应用实践机会,为最终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提供坚实的客观保障条件。

2、回聘退休考古专业文物保护专家,提高教学质量

在现今社会的发展阶段,由于受到我国国家教育局以及相关部门有关指导政策和工作精神的影响,职业院校的专业在职授课教师与本科院校相关专业的授课教师在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水平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职业院校考古专业负责文物保护技术相关专业知识的在职授课教师,普遍存在因考古专业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深入而最终导致教师的授课质量低下,学生学习效果不能达到社会对于相关考古专业人才在专业知识水平高度上的需求,严重影响了职业院校考古专业有关文物保护技术方面的教学发展进程。我国的职业院校如果想要更好的改善考古专业在对文物保护技术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学现状,可以将已经退休的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和资深学者回聘到学校之中。在不影响学生对于相关专业课程知识学习的课程安排的基础之上,适当的举办专家讲座或者专家亲临授课相关方面形式的教学活动。在更好的为学生拓宽有关考古专业在考古文物保护技术的知识面广度的同时,通过一系列的讲座和培训安排,更好的提升学校考古专业相关在职授课教师对考古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最大限度的改善教师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的教学现状。

3、改善教学方式,灵活教学方法

虽然在我国现今社会的发展阶段,在职业院校考古专业之中有关文物保护技术相关方面的课程,是在参照和效仿本科院校授课过程的基础上设立的,但为社会培养具有更高水平综合应用实践能力的新型就业人才是我国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传统本科院校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的教学方式不能更好的适应职业院校在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需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严重阻碍。我国的职业院校如果想要更好的完善和改革校内考古专业有关文物保护技术方面相关知识的专业教学实践效果,就必须及时有效的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改变传统古板理论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的应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对于考古专业有关文物保护技术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于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潜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考古学专业中,有关对于文物保护技术方面相关知识的学习,是对学生科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综合实践的应用能力的综合考察。只有我国现今阶段开设考古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有效的摆脱学校传统的专业知识教学方式,更好的掌握灵活、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综合应用型考古人才,相关授课教师的教学才能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

作者:姬颖 单位:洛阳科技职业学院

文物考古专业篇2

和小米聊天中,我吃惊地了解到,原来考古领域也可以用到DV。小米介绍说:“DV在考古中主要是用来拍摄记录原始资料,记录考古工作中文物出土时的原样,以及考古的进度等。”对文物原样地记录是为了保存文物的原始资料,而对考古进度的记录则是为了制定下一步计划。

“用氢气球把拍摄设备升上天空,通过遥控控制拍摄,你听说过吗?”小米介绍说,在大规模的考古中,考古队会将拍摄设备绑在氢气球上,通过遥控装置使之升到空中拍摄,从俯视角度记录考古现场的原貌。但是氢气球升空的成本比较高,所以若考古现场有吊车,工作人员一般把拍摄设备绑在吊车上,使之在高处拍摄。当然,最节省资金的办法是工作人员拿着拍摄设备在一个相对考古现场比较高的地方,对考古全貌做俯拍,如附近的山头。但这种方法仅仅适于拍摄全景照片的地形,不一定每次考古都能遇得上,所以人们才想出了种种其他的办法。目前,氢气球拍摄的成本是最高的,一次氢气球升空大概要耗费人民币一千至两千元,考古队往往要慎重考虑后才加以使用。并且,现在利用氢气球升空拍摄的数码设备还多限于数码相机,DV的运用还在发展中。

一个女孩子在远离城市的考古现场工作,会不会太辛苦7小米回忆起她第一次下考古工地实习的情景:“那时是去江西宜丰,工作确实很辛苦,总是在和满是尘土的磁器碎片打交道。”但是,因为有DV的存在,第一次下工地的辛苦和汗水,都被他们记录了下来,在日后的回忆中变成了欢乐。“白天,考古队的摄影师拿着DV拍摄出土文物、现场挖掘,空隙时分我们就拿来拍摄我们工作的场景。那些我和工作队一起工作,一起努力,一起玩乐的场景,都被DV记录了下来。后来,我们工作队还专门把我们拍摄下来的素材做成了短片,刻成了光盘,我觉得特别有纪念意义。”

在博物馆中,我们遇到了博物馆工作人员邢鹏。对博物馆中的瑰宝了如指掌的邢鹏耐心地给我们讲解每一件陶瓷的制作工艺、生产年代、出处、以及一些隐藏存古物背后的离奇故事,很多我们都闻所未闻,听得我们惊叹连连。恍然间我脑子里就闪出一些画面,恍然大悟般地觉得,我一直关注的DV这个东西,其实是一个神奇的工具,这些只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流传千古的轶事,难道不是只有通过影像,才能再次展现在人们眼前吗?那些经年流传的老故事,和眼前这些流光溢彩的奇妙古物,也许只有通过DV造就的时光隧道,才能神奇地连结在一起吧。

而在实际的博物馆工作中,摄影技术其实已经被运用来为这些美丽的文物服务邢鹏给我们介绍了博物馆记录文物的超牛的技术装备:“首都博物馆曾经借助3D扫描设备对一批文物进行了360度全方位的扫描和拍摄,”邢鹏说,“在各个展厅的多媒体电脑上的那些可以全方位欣赏的文物,就是使用这些3D仪器扫描仪制作器物的骨架,再贴上多角度拍摄的器物照片制作而成的”。除了这种3D扫描仪,在记录文物中还要用到DV来拍摄文物的一些资料。相对于扫描仪,DV要方便、便宜得多。

DV竟也帮了造假者忙?

“你知道吗?因为全息摄影和摄像技术的日益发达,我们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往往不得不留一手了。”参观完后我们闲聊时,邢鹏又“抖”出了一些让我很是吃惊的事。

邢鹏说:“博物馆用DV来记录文物的具体资料,会得到比较详细的资料,便于以后的查阅,对于文物研究来说也比较方便。同时博物馆也会经常制作一些关于文物的宣传光盘,用来出售或赠送。这当然方便了文物爱好者对文物的研究与欣赏,但同时方便了文物仿造者的‘工作’。所以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我们在制作文物宣传光盘的时候都要留一手,不能把文物的资料全部都外泄出去,否则就既难以鉴别文物的真伪又不利于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了。”邢鹏耸了耸肩.显出一副很无奈的表情。

通过他的介绍我才了解到,现在文物造假的本事已经超出了我的想像,几乎可以乱真。一些文物出版了图册后, 些旧货市场马上出现了仿造品,其尺寸、雕花和真品一模一样,连一些专家都难以辨别真伪。

那为什么DV会更有助于仿造份子造假呢?邢鹏说,如果只是图片,可能仿造者无法判断古物的实际大小,比例。但是,看在用DV拍摄的动态影像中,器物在出土现场同周围建筑和人做相对移动,经验丰富的文物贩子掐指一算,往往就知道大小与比例了。“但是仿造文物的资料来源并不只是我们的宣传材料。很多人会带DV到博物馆拍摄文物的具体资料,然后带回去研究,来仿造文物。”对于这种靠造假骗人钱财的行为邢鹏很是气愤。

讲到考古中存在的问题,我不禁想到了《鬼吹灯》这部讲盗墓历险的精彩作品。拿出来一讲,原来小米和邢鹏也对《鬼吹灯》很感兴趣。小米还说,他们的一个考古系老师也是《鬼吹灯》迷。聊到里面讲的盗墓经历,我们不禁叫绝。小米还异想天开地说:“如果《鬼吹灯》里面的盗墓者也使用DV的话,那真不知故事会有什么精彩的变化,为什么作者当时就没想到呢?

最近听说,《鬼吹灯》要拍电影版了,看来摄影技术又要上演把人们的想像变成在眼前跳跃的影像幻影魔术了。

专业考古拍摄学问多

通过与小米他们的交谈,我终于对考古摄影有了窥豹一斑的了解。原来考古工作主要分三种:田野考古、水下考古和航空考古。水下考古与航空考古技术手段最为先进,DV的应用水平也最高。而陆上考古中DV的应用还不是很普遍。

小米学的专业是陶瓷考古。据她介绍,由于摄影技术的发展早于摄术,因此也更早地被运用于考古领域了。如今考古发掘已有专门的考古摄影体系,不仅成为一门技术,一更成为一门艺术。考古摄影不像多数摄影单纯追求艺术形式上的美,而是必须十分严格、客观、真实、全面地表现对象,更接近新闻摄彩,但是还要在照片中加入比例尺,方向方位等要素。

从学术上来说,考古摄影体系分为一般考古摄影和特殊考古摄影。一般考古摄彩的内容是地面存在的遗迹、遗物现象,如居住遗址、城寨遗址、古墓、古建筑、古代碑刻、摩崖造像等等,对篮要遗址和遗迹的地理环境,位置、地层关系,以及采集品情况也要认真详细地拍摄记录。此外还要对发掘地点的地形、地貌,现场发掘的工作状况,发掘方法和过程,地层关系考古队员工作场景、对重要遗迹、遗物的出土过程做重点拍摄等等。特殊考古摄影是指使用红外线照相机、摄像机等特殊仪器设备对一些特殊文物进行拍摄。

那么,考古摄影或摄像是否需要专业摄影人员呢?小米说:“其实当然是需要的。我国现有的大型考古队和博物馆都有专职的摄影师。据说韩国博物馆的摄影,摄像人员都是聘请相关专业的硕士来担任!但是国内一般由 于受资金等条件的限制,田野考古摄影,包括摄像和拍照的工作,一般就由较年轻的,掌握拍摄技巧的考古队员顺便负责了,具有专业摄影、摄像人士的考古队还是很少的。”

但是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讲,DV还算是考古中的一支新兵。毕竟,DV技术发展的时间还不长,普及速度虽然很快,但是还不够广。虽然现代考古无论从考古方法还是考古硬件设备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但是DV应用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据小米介绍,一般的田野考古活动对DV应用还不够普遍,对设备也没有较高要求,多是使用家用DV拍摄。多数资金不足的考古队还只配备了数码相机,实际上DV可以更全面地记录考古资料,而且效果更好,只是还需要时间来推广普及。

目前,摄影和摄像都在考古中得到了重要的运用,但还是不够专业。邢鹏和小米都认为,就未来的趋势来看,在考古中设置专门的考古摄影摄像专业是必要的。考古的特殊性决定了非专业人士根本就无法胜任考古摄影摄像工作。邢鹏满怀无奈地跟我们讲述了一些博物馆请非考古专业摄影师来帮忙拍摄文物的经历。如某博物馆需要将一批文物从各个角度拍摄,做成三维图像,放到展馆的电子浏览器和网络上展示,因此请了一个国际上非常知名的动画制作公司。但是该公司配合30扫描的摄影师虽是专业的拍摄人员,但是他们并不了解考古和文物,以为就像拍普通器物或者人像一样,只是简单地调光、按了几下快门就算完事。因此连基本的拍摄文物的校色设备都没有准备,还是在博物馆专业文物摄影师的指导下才完成这些工作的。可见文物摄影并不等同于一般艺术摄影。

考古学需要借助许多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来完成自身的工作和任务,考古中DV的应用也已成一种趋势,我们只有顺应这种趋势并尽可能的使其发挥最大的能量才是明智之举。

年轻人永远是DV使用的先锋

谈到目前涉足考古摄影的人员,小米说:“多数考古工作者都能接受在工作中使用DV,无论老少。但由于受项目经费、摄影人员缺乏等的限制,DV应用还不广泛。相对来说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更希望使用高端的设备,从而更加完整地记录资料,所以考古队伍中的年轻人总是走在DV运用的最前端。但年轻人一般没有决定权,所以推广DV仍需一段时间。”

相信,随着DV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运用,考古摄像会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汇集大量的专业人才,为我们国家的考古事业发挥重要的力量。

JVCGZ-HD7,买就送高级刻录机!

还记得本刊之前曾经介绍过的JVC直接连接HD7高清硬盘摄像机的光盘刻录机吗?这个外置的刻录机刚刚上市的时候,报价达1999元。不过抢先购买的用户,可能要有点后悔了,因为现在有经销商在进行促销,只要购买HD7,就送这台原厂的外置刻录机!而且12200元的报价,也要比之前便宜了一点。全高清的诱惑,怎么能抵挡?

松下SDR-H258GK捆绑促销

为了满足长时间拍摄的需要,此次促销搭配7小时大容量国产电池,另配摄影包,三脚架,只售5600元。这款DV是松下首次进入硬盘机型市场的旗舰级产品,配有松下标志性的3CCD技术,并加以莱卡DIC0MAR专业镜头以及松下OlS光学防抖等,内置30GB硬盘,整体性能非常强劲,它的市场零售价格是5500元,而仅仅一块7小时大容量国产电池的零售价就要150元,如此促销,性价比自然很高。

索尼DCR-SR42E多种方案,必有一种适合您

索尼SR42E是一款面向低端DV市场推出的硬盘型产品,它搭载80万像素CCD,与其他低端DV相同。该机以大变焦镜头为卖点,令人吃惊的是SR42E的镜头提供了高达40倍的光学变焦能力,如此一来它也成为了现今拍得最远的硬盘DV。针对这款人见人爱的入门级硬盘DV,经销商给出了多达6种促销方式,每种报价不同,所得到的东西也不一样,但是相信一定有一款适合您!

* 索尼SR42E (含全国联保发票)+摄影包+单充+三角架=3780元

* 索尼SR42E (含全国联保发票)+摄影包+单充十三角架+1GB短棒=3950元

* 索尼SIR42E (含全国联保发票)+摄影包+单充十三角架+大容壁原电=4350元

文物考古专业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264-02

高校考古教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热门学科。但目前考古学专业教学存在很多弊端,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改革高校考古教学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任。本文认为高校考古教学改革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形成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理论和方法三位一体的改革体系。

一、用“求是”的理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考古专业的首要目标就是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制度。21世纪中国高等院校培养考古人才的标准是懂得文物考古法规、多学科基础知识扎实、学术思想进步、具有娴熟的田野技术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综合人才。然而,当代考古学人才的培养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一方面高校内部考古学科的资源仍相对匮乏。“考古学本身是一门基础的人文学科,但其研究理念和方法技术却具有文理交叉的性质,在对古代遗存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多种仪器设备,也需要具有多种知识背景的人员”[1]。如果高校过于看重招生数量和规模,依据招生盗颗渲醚Э谱试础⑷范ㄊψ时嘀疲或者简单地将考古学作为人文社会学科进行资源配置,就会严重地限制考古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另外,考古专业的课程设置也不甚合理,专业分割过细,知识结构单一,多学科融合层面相对薄弱。此外,在硕士研究生培养层面上,面临着本科非考古专业的人数较多、生源基础差的问题。很多考古专业本科生放弃了本专业的学习深造机会,改行从事其他专业的工作;大量的非本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却带着对考古学的误解步入考古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这些学生的考古学专业基础相对较差,在硕士阶段首先面临的就是考古学专业基础和专业实践的补课问题,更高层次研究能力的培养无疑会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博士研究生由于种种因素限制,与研究课题相结合的田野工作难以开展,因而导致依托田野发掘和第一手资料开展的博士学位学术成果数量不多。要改变这一现状,关键是要实事求是,立足于人才培养现状深化改革。总的说来有两个原则:一是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与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成为向社会培养输出优秀人才,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二是必须尊重自身的发展规律。考古人才培养改革必须在保持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全面发展。总之,在考古学的人才培养方面要实事求是,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该怎样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学科内容都要从实际出发,不可人云亦云,照搬照抄。

二、根据运动理论促进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要依托于人才培养目标,而人才培养目标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培养什么样的考古学人才不同的历史时期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学科建设也要不断改革和完善,用运动的原理改革学科建设才是正确的方向。

首先,用运动的观点构建史前史。史前史占据人类历史的很大一部分,不能忽视,特别是人类、农业和文明三大起源问题。将这些考古学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及时补充到学科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启发他们从世界历史体系角度来审视中国古史,弥补了文献古史的不足和局限。

其次,用运动的原理建设考古学学科体系。“考古学的研究打破了中原中心论的错误与偏执,将中原之外的灿烂文化揭示出来。这一方面的内容在学科体系构建时需要重点关注,比如商时期的四川盆地出现了不低于中原文明的三星堆文明,北方草原也有极富游牧文化特色的青铜文明。通过与文献的对比,有助于学生摒除中原文化优于其他地区文化的错误史观,对于学生树立以考古学学科新知识体系为基础的正确历史观有重要作用”[2]。

再次,用运动的原理丰富历史学学科资料。教学中要适当增加史料比例,将不同历史时期的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讲授,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辨析、解读,将历史文化的背景与考古资料对照分析,增强学生的证据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比如,礼制在中国古代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政治、思想和民俗上都有诸多表现,文献记载相当普遍,而其物化表现形式也在考古资料中大量存在,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应将这些内容突出。

第四,地方史的研究往往是地方院校历史专业的重要内容。我院考古专业根据考古新发现及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红山文化等特色考古学文化内容,使学科建设随着考古发现不断推进。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地方历史文化的认识,并有助于学生地方文化情结和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形成。

总之,考古教学很多领域都有扩展的空间,考古学的学科建设要与时俱进,教学改革也应永远处于运动中。

三、根据实践理论更新教学理念

考古实践既是培养考古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考古教学改革一定要遵循实践的原则。

首先,考古学是文理交叉学科,实践环节在其中居于重要地位,因此考古学专业应该加大考古学专业研究生实践的力度,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目前,学界以及教育界己经认识考古实践在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比如,开创了田野学校这一培养考古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新途径,期望能从根本上解决课堂讲授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其次,考古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国家各项事业对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研究生阶段的田野实践应被纳入考古学科研究生专业的培养计划中,以便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达到高校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之培养目标。

再次,考古学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其发展既和其他人文学科一样,受到历史、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又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田野调查虽然也受以上因素制约,但仍然不可或缺。同时,田野实践在我国考古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根据当前对考古学人才的要求:即着重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我们认为田野实践的开展和推行对我国高等院校考古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落实科研、理论、实验交叉融合的保障。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在注重考古学专业研究生基础训练的同时,应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学术创新能力”[3]。在教学改革中,除了要强调进行考古学的基础训练,即要求研究生熟练掌握国内外考古领域的基本理念、调查方法和资料分析方法,同时更要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进行学术创新的能力。

四、用发展的观点促进教学方法改革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古代的遗迹和遗物,考古专业的学生需要熟悉各时期遗迹、遗物的特征和演变规律,因此教学中直观的内容占有较大比例。而传统的考古教学一般是课堂灌输,缺少考古调查、发掘和遗物等直观、动态化演示,因此,必须用发展的观点审视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大量r活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讨兴趣,因为考古学本身就是直观的、动态的,学生学习方法也在不断在调整变化中,所以考古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变化。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技术在考古学教学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在教学当中,多媒体教学法的高效、规范、声像结合,大大优化了考古学教学,并被学生所接受。在考古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将复杂事物简单化,将微观事物宏观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另外,通过多媒体教学,又可以节省时间,来进行其他的课堂教学,如组织和本节课相关的课堂讨论、学生主题发言、读书报告会等辅教学活动”[4]。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开拓学生学术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丰富、轻松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这就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除了采用多媒体技术外,还要综合分析各个门类考古的学科特点,用“发展”的理论调整教学方法。因为考古学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学科,它和历史学、古文字学、语言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植物学、动物学、体质人类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各个门类相关的考古学信息,培养专业性强、学识精深的各门类考古学人才。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而调整。

总之,高校考古教学改革要立足于时代需要,实事求是,要不断完善学科建设,遵循考古学的实践性原则,不断改革创新,更新教学方法。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指导高校考古教学改革,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高等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也必将取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韩国河.关于考古学人才培养的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137―138.

文物考古专业篇4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9-0175-02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建设”,“要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等重大举措。而西安大量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使大众深切地感受到古代文明的辉煌灿烂以及强烈的文化存在感的同时,随着学科的逐渐专业化,考古学开始有一种将自己与大众隔离的趋势。一方面,大众对考古学文献中晦涩难懂的术语和“戒备森严”的考古现场敬而远之;另一方面,考古学家忙于追求学术上的建树,忽视了与大众的交流和传播文化的职责。这导致了当今大众对于考古学的一些误解,认为考古学就是“挖墓的”、“鉴宝的”,甚至是“合法盗墓的”。而“曹操墓”、“天价玉凳”等热点事件更是加深了这种“误会”。原本考古学普及科学的考古与文物知识、传播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意识、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升国民素质的积极作用反而淡化了。这些现象不仅使公众对考古学的误解加深,甚至导致了古代遗存被漠视、被毁坏的严峻局面。

文物考古专业篇5

在理论上,迄今为止,中国音乐考古学并未受到中国考古学的正式认同。在考古学理论著作和《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的“考古学”条目中,受普通考古学影响所产生的特殊考古学分支现已包括了诸如美术考古学、宗教考古学、古钱学、古文字学和铭刻学等等,并不包含“音乐考古学”。輲訛輥在实践上,中国现行的考古事业管理制度,只有国家文博单位和高等院校的历史考古专业才有考古发掘权。以音乐学学术身份出现的中国音乐考古学家从身份和职业上均未被纳入考古界之列,更难以进入考古学的田野考古发掘领域。而在考古事业的机构和职位序列里,也没有“音乐考古”的建制和席位。于是,音乐考古学与普通考古学在田野发掘的交叉重合区域里存在着制度性的专业脱节。音乐考古学与普通考古学的学术衔接保持着一种“你发掘,我研究”的线性流程及默契。音乐考古学家的研究工作,主要还是停留在根据考古发掘报告和出土文物资料做案头研究的阶段。偶尔几次考古大型发掘项目的参与,也是来自考古界少数知音的邀约,而非制度性保障下的常态工作。这种情况对于两个学科和艺术及文化遗产事业都是不利的。自20世纪后半段开始,世界考古学的研究重点已经从建立完整的古代物质文化谱系研究逐渐转变为更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和文化重建。中国考古学的学科视野已从证经补史的窠臼中脱离出来,从线到面,从物到人,进一步扩大到全面探讨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认识人类历史的进程及发展规律,形成更为广阔深远的独立的阐释系统。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考古学对人工遗迹和遗物的地层学、类型学、年代学研究,如果涉及到精神文化领域就会显得力不从心。

考古学面对古代音乐遗存时,尤为如此。作为物质的研究对象,考古学可以对其采用类型学和年代学的方法进行一般的研究,诸如物态的一般描述、分型、分式、断代等等。由于知识结构、研究方法和专业意识的局限,在现实的田野考古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如下问题:(1)遗存的现场处理有发现障碍和信息疏漏。往往忽略掉:作为礼乐遗址的环境信息,乐器的使用痕迹及详尽的存放状态,器物的结构及附件的配套关系,等等。比如曾侯乙墓,其大量礼乐器实物及由之显现的礼乐场景,引起了研究者从音乐遗址的角度对整个墓葬再审视。这个后起的理念已经错过了发掘过程,难免损失掉一些原本可以捕捉到的蛛丝马迹。同样,由于缺乏经验和敏感的专业意识而令人惋惜的事例,还有出于现场的清洗保护处理,该墓笙簧与笙苗的关系以及笙苗的管序被扰乱、移位;琴、瑟上弦和柱可能存在的遗痕也完全杳无踪影。(2)遗存的信息采集不敷使用,缺少有效的素材陈述。通常的考古发掘报告多从人工的遗迹、遗物的角度,谈论其层位关系、具置、器物组合、保存状况、自然环境;描述其形状:大小、数量、位置、方向、文字、纹饰;报告其材料(原生材料和加工材料):质地、硬度、质感、火候、声响等。但对于音乐文物尤其是古代乐器的观察和描述,往往是语焉不详。比如乐器,往往是:结构不明、数据不全、交待不清,还缺少专业的鉴定、测试、分析报告。相关的照片资料一般只能反应器物的整体和外观,没有关键部位的特写,等等。由此提供的实物和资料只能作为古物学标本而不是音乐考古标本。(3)遗存的报告无力提供艺术史解读。对音乐遗存尤其是古乐器的认识,“形”仅仅是表“,形”上所含的无形的信息———“音”才是其灵魂,音乐学对于“形”的追逐是为了究其“音”。音乐考古就是要从这些有形的物质中获取无形的音乐信息,考查出当时音乐的结构性元素和音乐生活方式。由于解读和描述能力的专业局限,现有许多发掘报告都难以对音乐学问题提供直接信息和知识支持,更谈不上建构和还原当时的音乐活动场景。许多音乐遗存的发现需要千载难逢的机缘,其出土时的环境信息以及器物附着的迹象往往极易消失并不可再生;某些音乐文物以极其脆弱的材质身处现实的保护条件也许还会得而复失。这一切,如被熟视无睹的目光掠过,是其不幸,更是今天的大不幸。考古学不能有音乐考古盲区。考古学的学科发展需要开拓音乐考古领域。学科设置和学科建设并非纯学术问题。#p#分页标题#e#

一个学科的确定和建设,需要相应的行政归属和管理、专业设置、机构设置、教学培训体系。普通考古学对音乐考古学的不认同,自然会影响到考古学相应的知识结构、人才结构、体制结构和管理制度,影响到其对音乐考古学的支持力度和贡献,影响到考古学自身的发展。基于这种认识而形成的显性和隐性的“行业壁垒”,最终会影响到音乐考古学的良好生态和成长。这将是考古学学科的损失,也是人类文化遗产事业的损失。关于音乐考古学与考古学的关系,音乐学界的认识也不统一。本文开篇所罗列的有关音乐考古学的定义,全部出自音乐学界,其在音乐考古学的归属上有如下分歧:音乐学分支、音乐史学分支、音乐史学和考古学双重性、音乐学和考古学双重性、考古学特殊分支。显然,也有音乐学者不认同音乐考古学归属于考古学。部分学者在强调音乐考古学的独立性和特殊性时,强调音乐考古与考古的区别和剥离,对考古学之于音乐考古学的关系在观念上有些疏远和游离。诚然,一个独立的学科必须有其可独立之处。音乐考古学与普通考古学的区别在于:(1)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通过考古学方法所获取的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物质遗存,而音乐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仅限于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音乐文化物质资料,其中除了考古学方法获得的资料之外,也包括传世的文物;(2)考古学研究重点在实物本身,音乐考古学的研究重点是从实物中考察出其所承载着的当时音乐的结构性元素和音乐生活方式;(3)考古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地层学和类型学,音乐考古学除遵循这些方法之外,还需要运用音乐学的研究方法;(4)考古学研究的历史下限在元代,音乐考古学研究的历史下限在清代;等等。随着这一新兴学科的不断成熟,它一定能逐步形成一套独立、完善的学科体系。

尽管如此,音乐考古学的特殊性和相对独立性并不能使其摆脱它对考古学的依附性。音乐文化遗存的发现和获取基本都来自考古发掘,这些文化遗存的时空坐标需要用考古学方法标定,针对实物、图像、文献、遗址的查验、检测、纪录和考证,现场调查及整理是音乐考古基础性工作。如果脱离考古学来孤立地看待和研究音乐文化遗存,脱离对音乐文化遗存的时代、文化区系、类型序列、共存关系、从属关系、器物组合等考古学的综合考察与分析,音乐考古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搞音乐考古研究,如果不能掌握类型学、不能掌握考古学文化这些方面的基本知识,这种考古学的研究是似是而非的,这就脱离了考古学基本手段去研究,和过去的古器物学没有什么区别。……有了这些基本认识,有了在考古学整体基础上把握的音乐考古学,这才有了比较坚实的基础;脱离这个基础,那都似是而非,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音乐考古学。”輥輳訛由于现行体制的障碍及其由之产生的与考古学的游离意识,在音乐考古工作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1)不辨器物的考古学关系,将不同年代或不同墓葬的出土物盲目合并组合,视为同期器物研究;(2)不辨器物群内在的组合关系,盲目将入葬组合等同于原始组合;(3)不实地全面、具体考察原物,仅凭发表的资料和数据望文生义,很难触及研究对象的实际及其规律;(4)不顾及器物的考古学背景,就物论物,缺乏体系概念和人文视野;等等。这些不循考古学方法的研究只能使人误入歧途。

此外,音乐考古学也只有在考古发掘和调查中参与抢救、采集、保护古代音乐文化信息,才能担负起自身在文化遗产保护中无可替代的责任。音乐考古学者直接从田野工作中获取第一手资料往往更具体、更详尽、更实用、更有效。音乐考古学者由古乐器音响检测到音乐形态研究,由编钟铸造技术观察到编钟调音规律的发现等等,都是音乐考古学者深入考古发掘整理工作的成果,也是音乐考古学对考古学古乐器断代的反哺和重要贡献。音乐考古工作者要参与发现,从田野发掘工作做起,在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与分析、报告编写和专题及综合研究等各个环节主动参与、积极回馈,在与考古学的渗透中更加主动、更加深入、再加靠前———音乐考古学植根于考古学的沃野才能根深叶茂。

音乐考古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滋生于音乐学、考古学,也从人类学甚至自然科学等多学科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来自古文字学、声学、冶金铸造学领域的学科需求和成果反馈,也会影响着音乐考古学的信息采集、整理、记述和解读;自然科学和新技术会开阔传统器物学的观察视野,深化对音乐遗存的认识程度和相关研究。这是音乐考古学学科成长的条件和背景,也是其新兴性、交叉性和边缘性的表征。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推动和实践的积累会逐渐明晰这一学科的架构体系,理论研究的深入也会廓清这一学科的属性。不过,回顾音乐考古学的萌生,是考古学的启发、考古资料的吸引和刺激,促成了音乐学(主要是音乐史学)学者的进入;是音乐学与考古学的合谋催生了音乐考古学的建立;是两个学科突破认知局限的需求形成了学科交叉、渗透的新领域。在这个领域里,考古学与音乐学在研究对象上发生重叠,在研究方法上互为通用,在对象释读上互为补充。虽然还有其他更多学科在这个领域里交汇,从学科最基本的结构关系看,音乐考古学确实具有从属于考古学和音乐学的双重性质,并更倚重于考古学。音乐考古学与考古学在学科关系上存在着的上述现象,是音乐考古学作为一个边缘学科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音乐学家、考古学家更多地了解对方,了解对方学科的特点和要求,了解对方的长处和局限,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在合谋与互动中共促学科发展。

当然,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国家的重视和政府的支持。在国家推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遗产事业进入新阶段的形势之下,作者愿对中国音乐考古学科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文物考古专业篇6

很多同学对考古这个工作非常向往,觉得它特别新奇、神秘,能接触到很多有趣的东西。甘老师,您当初是怎么进入考古这一行的呢?

甘才超:我跟大家有一样的想法,觉得考古能有一种“探险”的体验,能接触到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于是,奔着“探险”的目的,我考大学的时候,选填了考古专业。毕业之后,我便一直从事着考古工作,四处奔走。

您是天津首批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参加过很多水下考古工作,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水下考古要做些什么呢?

甘才超:在江河湖海下面,可能淹没着一些古代遗址和大量的沉船,等待人们去发现。水下考古,就是对这些水下的人类文化遗产进行调查、勘测、发掘和研究。

水下工作可简单分为:发掘组、绘图组、测量组、摄影组。每次工作,一个团队20人左右。两人一组,每次下一组人,区域分散的话就分两组人下水。拿最初搜索时的分工来说,第一组上来告诉所见情况,下一组接着下去,往更大的范围搜索,这是一个连续性的工作。一组的两个潜伴儿是一主一辅。把搜索绳系在一个点上,一个人在外端绕大圈,另一个人在搜索绳这一端一直移动。两个人不能离太远,必须随时能招呼到。两个人既要配合工作,还得互相保障安全。测量组则是一个人拿尺子测量,另一个人负责记录。摄影组是一个人打灯,一个人专门拍摄。

听起来,这项工作对从业者的要求相当高,既要具备考古学专业功底,又要会潜水,会拍照,还得有协作精神、探险精神。

甘才超:是的,水下考古确实是特别讲究的工作。当初我学习考古时,虽然是以陆地考古为主,但也会涉及航空考古、水下考古。作业环境不同,需要的工作方法也不同,简单点说,陆地上一天可以干完的工作,在水下可能至少要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能完成。可能是因为我“探险”的精神头过盛,所以,我个人倾向于更具挑战的水下考古。于是,我转变了我的方向,主攻水下考古。

除了能享受考古工作本身的寻宝喜悦外,水下考古吸引我的,还有能领略水下世界的奇妙,这是跟陆地考古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在水下看到沉船时,心情一定会很激动吧?在水下发现的文物,发掘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吗?

甘才超:我就讲一讲我考察南澳一号时的心情吧。当时,经过好长一段时间的勘察测绘,我们确定了南澳一号沉船的位置,经过吹泥、抽沙,终于见到了被长期掩埋的它。一般,沉船会是一整条船,里面装载的文物量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当时我就被沉船上的文物给震惊了,因为我觉得博物馆也不一定有这么多东西呢。瓷器层层叠叠,装满了所有船舱,而且它们都保存得相当完整,像刚从窑里出来的一样。这种寻到宝藏的感觉,真的是太好了。

而水下文物,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般是可以发掘出水的,但是出水之后都要进入出水文物保护实验室进行保护。

在深水中考古,是有一定的风险的,那考古队员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从事考古工作这么多年,您觉得什么样的人适合考古工作呢?

甘才超:水下考古要考虑到的问题有很多,比如安全、潮汐、风向风力、水流等。其中,最首要的就是安全问题,也是必须要确保的问题。水下考古要求队员必须都是经过培训的专业潜水员,而且作业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安全潜水守则。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就有十余个专业潜水员资格证,以及国家水下考古队员的资格。这些专业资质为我去更多区域、更大范围进行水下考古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说到什么样的人能从事考古工作,我觉得首先一定要能吃苦,不管是陆地考古或水下考古,都要经常去野外或出海几个月,漂泊在外。有的考古区域条件非常艰苦,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根本坚持不下来。

文物考古专业篇7

艺术类专业:语文、英语有门槛

①亚艺术专业是指不必从小就下苦功练习,只要准备一两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就可以去参加专业考试的部分艺术类专业。

艺术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系不单吸引着艺术生,它们也是一些文化课成绩一般,但是想进入更好的学校读书的学生的首选。比如很多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喜欢报考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等亚艺术专业①,他们往往到了高三才开始突击影评写作,为的是通过艺考进入好大学。殊不知,如果自己没有很好的语文基础,对艺术也不“感冒”,那么在求学的过程中就很可能会因为没有创作灵感和较丰富的文学知识积累而举步维艰。

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一定是知识面广、理论基础扎实的,这与语言文化的学习息息相关,因而几乎所有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在招生时都对考生的语文成绩有所要求。

例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学类专业要求考生的语文成绩不低于90分,美术学类专业要求考生的语文成绩不低于80分;北京师范大学要求报考美术学专业的考生的语文成绩不低于80分,报考电影学、书法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考生的语文成绩不低于90分;浙江传媒学院的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戏剧影视文学(编剧与策划)专业要求考生的语文成绩须达到95分以上;浙江大学美术学专业要求考生的语文成绩须达到80分以上;上海戏剧学院的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要求考生的语文成绩不低于90分。

对考生的英语成绩有要求,也成为各校艺术类专业招生时的共识。因为英语已经成为最普遍的交流工具,学生在学习中也会或多或少地接触到国外的艺术,甚至还有不少学生有机会出国交流和学习,因此,有不少学校对艺术类考生的英语成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例如,上海大学绘画(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动画专业要求考生的英语成绩不低于65分;美术学专业要求考生的英语成绩不低于90分。东华大学、山东大学的艺术类专业要求考生的英语成绩不低于70分。

当然,想要学好艺术类专业,学生还要有较好的记忆力、表达能力、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然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想要在艺术圈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有自己的作品、有天分也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以为报考艺术类专业可以临时抱佛脚,然后捡个降分的便宜被好大学录取。如果自己不适合走这条路,即使在名校求学,也是痛苦的。另外,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大学四年的付出,可绝对不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少喔!

联合办学商科热,英语、数学要求高

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非常青睐商科专业。很多学校中外联合办学项目中的商科专业采取“2+2”“1+3”等培养模式,学生有机会到国外学习,并获得中外双学位。中外联合办学项目中的商科专业的分数线相对较低,因此也是报考的热门。

中外联合办学项目中的商科专业包括对外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国际会计)、工商管理、金融学(国际金融)等。因为涉及经济、金融知识,且一般采用英文教材或全英文授课,很多学校在招生时会对学生的英语和数学成绩单独画线,以保证学生有学习相关专业的基础。

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求考生的英语成绩必须达到卷面满分值的85%;辽宁大学的新华国际商学院和亚澳商学院各专业要求考生的英语成绩均不低于卷面满分值的70%,会计学专业要求考生的数学成绩不低于卷面满分值的60%。

这些专业虽然学习的方向不同,但是目标都指向培养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能在大型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从事经济、管理、金融等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如果你对商科感兴趣,希望在本科期间有留学经历,不妨选择报考这类专业。

报考外语系,英语成绩须重视

如果你想读英语或者其他外语类专业,你就必须得重视英语成绩。高考英语成绩体现了考生的语言能力,可以成为考生是否适合学习外语类专业的重要参考。此外,如果你想读外语类专业,在准备高考的时候也要抓紧时间练练口语哦!

当下,几乎所有学校的外语类专业都要求报考者的英语口试成绩合格,且对考生的听力成绩也有一定的要求。一些学校还对考生的英语单科成绩画线,如中国传媒大学要求考生的高考英语成绩须达到满分的70%(含)以上;北京语言大学要求报考英语(“英+西”复语)、英语(“英+土”复语)、日语(“日+英”复语)和翻译(英汉法)专业的学生的英语口试成绩达到最高等级或不低于满分的90%,且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满分的90%。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无须说破的“潜规则”

高校一般会将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开设在中文系。现在,很多人还是认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法,觉得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是最“没用”的专业。每个中国人都会说汉语,想当记者可以学新闻传播学,想当老师可以报考师范类大学,那中文系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中文系对学生的要求是不是很低呢?

当然不是!各校的中文系虽然对考生的高考语文成绩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但是如果你连高中的语文都学不好,在背诵古文时昏昏欲睡,分析现代文时错误百出,面对空白的作文纸无从下手,那你可别脑袋一热就选择这类超级文艺、高雅、博大精深的专业哦!毕竟从某种程度上说,语文成绩的高低能体现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等,它们的总体特点是有较强的理论性,对学生的阅读量、知识面要求高,要求学生对文字敏感,理解能力强。这类专业的技能性不强,因而对学生的人文情怀、综合素质要求更高,需要学生对人与社会有所思考与较深的认识,这样才能在学术上出好作品,才能在工作上拥有竞争力。

除了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语文好的学生也会在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等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学习中更加轻松。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学生日后的就业领域有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电视台等媒体或出版机构,主要从事记者、编辑、编导、媒体创意、广告策划等工作。如果没有丰富的文史哲知识的积淀,没受过文学的熏陶,就很难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不是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没技术,良好的文字驾驭能力就是最好的技术。想要学好这类专业,就看你能否玩转博大精深的汉字并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了!

历史达人:以史为镜,放眼未来

高中生偏科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有些同学对历史这一学科特别青睐,每次考试都能拿到好成绩。如果你喜欢历史,对研究那些过去的事乐此不疲,性格严谨,甚至有一点点古板,不喜欢文艺范儿的风花雪月,那么,你可以重点考虑与历史相关的专业。

・历史学・

学姐说 推荐人:赵小荷/东北师范大学

顾名思义,历史学专业主要研究的就是历史,具体的研究领域涵盖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古代史、近现代史、专门史等。历史学科有时序性、整体性、实证性的特点,读历史学专业的同学不仅要有较好的记忆力,更要对历史事件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思考,能用辩证的眼光去分析问题,能静下心去花大量的时间研究史料并有所发现,这样才能找到学习的乐趣,在这一领域有所成就。

我们专业的必修课有史学概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华民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上古史、世界中古史、史学论著写作指导、历史学理论与方法等,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修习丰富多彩的专业选修课,如中国科技史、中国民族史、中国经济史、德国史、俄国史、历史文化记录与影像历史等。如果你对这些课程没有兴趣,那学习的时候确实会枯燥无味,但是你如果喜欢探索历史奥秘,定会在海量的史料中遨游,并乐在其中。

大部分历史学专业的学生会选择考研,毕业后主要做中小学历史老师、档案馆管理员等。

性格调色盘: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国家机关和文博档案等单位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如果你对世界历史的起源和发展感兴趣,耐得住寂寞,思维能力较好,那就有潜力学好该专业。

・考古学・

学姐说 推荐人:莫莫/北京大学

我们曾在陕西岐山周公庙遗址开展发掘工作,曾在大雁塔和半坡遗址参观,我听说还有同专业的“软妹纸”把刚挖出来的暂时无法存放的人颅骨带回宿舍……我们的工作内容丰富多彩,我们的脚步遍布祖国大地,我们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我们都来自一个神秘的专业,也是高校招生的小众专业,这个专业就是考古学。

考古学的学习理论与实践并重,要求学生既要对古代的语言、历史、文化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又要掌握一定的考古技术,能在田野工作中游刃有余,因而该专业开设的课程也非常丰富。专业主干课程包括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考古学概论、史学概论、历史文选、史前考古、商周考古、战国秦汉考古、魏晋南北朝隋唐考古、田野考古实习、文物学、博物馆学概论、文化遗产概论、中国古代陶瓷等。每个学校会根据具体情况安排相关的实习,让学生们对考古行业有更深入的理解,比如我们学校的考古系就有让学生在大三时开展田野实践的传统,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考古现场,深入考古实践。

在就业方面,因为考古学专业性极强,如果只是本科毕业,很难能找到对口工作,所以大部分的学生会选择继续读研攻博。

如果你对历史足够热爱,对考古兴趣浓厚,考古学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考古学每年都吸引了很多高才生,2016年,长沙市一中的文科状元杨竹子同学的高考分数远远超出了北京大学的提档线,在填报志愿时,她的唯一志愿就是考古学专业。

性格调色盘: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博物馆、海关、高等院校及文物保护单位从事考古挖掘与研究等工作。如果你能吃苦耐劳,对历史、收藏感兴趣,掌握测量、摄影等技能,那就有潜力学好该专业。

・文物与博物馆学・

学姐说 推荐人:艾米/山东大学

这个听起来这么“高大上”的专业到底是学什么的呢?当亲朋好友们听到我的专业时,往往会露出诧异的眼神。其实很多高中生也是如此。也许此刻的你面对这样一个小众的、生僻的学科,因为没有听说过它而避而远之。但是,没准这一专业最适合喜欢历史的你!

我们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文物学、博物馆学的系统知识,有文史、艺术基础,具备文物鉴赏与研究和文博事业管理的基本能力的专门人才。这一专业开设课程比较杂,包括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藏品管理、博物馆经营管理、物质文化史、文化人类学、文物学概论、文物管理与法规、中国历史地理、古代工艺美术、民俗学、艺术史、考古学通论、文物与考古技术、文物保护基础等。学生们往往会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到博物馆实习,加深对这一专业的了解。

当年我们班的同学大多选择读研。其实,最理想的是读完硕士或者博士后到博物馆从事史料研究工作,或者在高校、科研院所从事相关的工作。建议同学们报考有硕博点的院校,这样在本科毕业后考研会比较方便。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专业就业竞争相当激烈。以故宫博物院为例,该单位每年都会招聘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毕业生,即使应聘者大多是名校毕业,最终能被聘用的也是凤毛麟角。虽然大部分毕业生最后会转行,但是因为该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积累了丰富的文史知识,所以毕业后到媒体、政府机关和文化公司等单位从事相关的工作也会游刃有余。最终我去了一家不错的新闻单位,负责历史纪事版面的编辑工作。

性格调色盘: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政府文物管理部门、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专营单位工作。如果你对古代的美学概念、未解世界之谜特别感兴趣,那就比较具有潜力学好该专业。

政治达人:玩转时局,全球视野

想要学好高中政治,不能仅靠背书,还要对事物规律有宏观把握,要学会融会贯通,并对时事有所关注。如果你政治成绩好,喜欢分析,理解能力强,那你可以重点考虑下面这些与政治相关的专业。

・国际政治・

学长说 推荐人:小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从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冲突,到伊朗核问题,再到索马里海盗……聊起这些话题时,我们总是滔滔不绝,聊到兴处时甚至会争得面红耳赤。我们来自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的可都是跨国关系的大问题!

政治、经济、外交是这个专业的关键词,所有的课程也都围绕着这几个关键词展开。政治学原理、国际政治概论、国际法与国际组织、国际关系史、当代国际关系、近现代中国外交、国际关系概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美国外交政策、各国政治与经济、经济外交等都是必修课。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有大量的讨论环节,我们在每节课的课前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去搜集资料,然后在上课的时候回答老师之前布置的问题。

当然,这也是人们口中最“华而不实”的专业。由于它不像自然科学那样有明显的专业性,国际政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如果你对做学术兴趣不大,希望一毕业就工作,那就需要在专业的学习中开拓自己的眼界,提升综合素质。

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等部门,从事外交、外事、教学和研究方面的工作。我们还有一些小伙伴从本科阶段就开始去一些国际组织实习,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等,因为丰富的实习经历和极强的外语水平可以让你有机会成为华丽丽的国际公务员!

性格调色盘:如果你对政治问题比较敏感,喜欢思考,能够理解国际社会的演变和发展规律,并且喜欢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做更深入的研究,那么这个专业对你来说就再适合不过了。

・政治学与行政学・

学姐说 推荐人:萧琪琪/南开大学

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桑德尔说:“政治学,不是讲大道理,而是讲故事――把学生带入一些具体的‘困境’,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思考和辩论,而且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我们政治学与行政学是政治类专业中最基础的专业,几乎涵盖了政治学的全部研究范围:从西方政治制度、现代国际关系,到电子政务、宪法学,再到当代中国政治与政府、当代西方政治学说等。我们专业的基础课有法学原理、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国际政治概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制度经济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我们都觉得这个专业的学习内容容量大,学生必须涉猎广泛才能有分析政治问题的宏观眼光。当然,我们也不是只有单纯枯燥的理论学习,社会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大三、大四的时候有不少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比如开展民主政治调查,了解民生民情,然后结合所学到的理论,为民主建设献力献策。这么一看,这个专业很容易让人有成就感吧?

性格调色盘: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出版机构等单位从事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如果你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协调、组织能力,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那就比较具有潜力学好该专业。

・外交学・

学长说 推荐人:苏苏/武汉大学

想做睿智优雅的外交官吗?想站在国际舞台以新闻发言人的身份为中国代言吗?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当我看见电视里风度翩翩的外交官们滔滔不绝地阐述中国立场时,我就在心中暗自羡慕,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和他们一样。直到我接到武汉大学外交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知道我离梦想更近了。

我们班的同学在本科学习结束后大多会继续读研攻博。外交学给了我一个更广阔的视角,也让我深深地被它的魅力所吸引。对日本为什么重视、国际格局经历了怎样的风云变幻等问题的探究,让我的思想更加具有国际范儿。在专业训练中,我形成了一种开阔的思维模式,以至于在日后思考很多其他学科问题甚至是生活问题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目光变得更有前瞻性了。

我很喜欢外交学专业那些有意思的课程。在国际礼仪课上,我们懂得如何让自己“主要看气质”;在谈判学课上,我们知道了文字游戏竟然可以这样玩,知道了沟通竟然如此重要。而宗教与国际政治、国际法与国际组织、外国政治制度等课程让我们对外面的世界大开眼界。这里还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们的英语水平可是不比英语系的学生差哦。

身处外交学专业,我整个人也变得更加开朗健谈了,因为有太多参加各类活动的机会,我在其中迅速成长。在我们学校,模拟联合国、模拟APEC、模拟新闻发言人等活动是家常便饭。实践课也是我们的必修板块。我曾有幸和外交官零接触、参观外交部、旁听各类新闻会、采访过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我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在党政机关、外事部门、新闻单位和教学科研机构,做外事外交、政策分析、对外宣传、国际新闻采编、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性格调色盘: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外交部门、外事部门工作。如果你具有较强的写作、交际、谈判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喜欢思考问题,那就比较具有潜力学好该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学长说 推荐人:赵宇/辽宁师范大学

对于我来说,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一个意外――由于分数的原因被调剂到了这个专业。像我这样被调剂过来的学生有很多,当然,也有一些学生是因为真的喜欢政治,希望成为政治老师而选择了这个专业。

文物考古专业篇8

白天打探孔晚上写日记

今年23岁的周丽已经算是“资深”实习生了。说起第一次随着考古队的师兄们出野外下工地的情形,周丽回味一番后形容那滋味“五味俱全”。当时,周丽和其他同学一起以实习生的身份随考古人员参加新津宝墩遗址的野外考古工作,第一次从理论课本走到真正的实战中,周丽和大伙儿一样,既新奇又激动,扛着洛阳铲,一副要去组队挖宝的气势。在周丽一行人的设想中,“考古工地的探方已经挖好了,我们到了就直接下探方,开始挖掘文物。”而事实是,带路的师兄丢下一句“就是这儿了”之后,众人都茫然了,周丽四下一张望,眼前明明是一片稻田庄稼啊,探方在哪里呢?“师兄告诉我们,实习第一天的任务就是在这片庄稼地里,用探铲打探孔,然后确定探方大致位置。”

所谓打探孔,就是利用探铲来探测土层,铲子朝地下用力一戳,最深能到达地下两三米深,提出探铲后就会带出泥土,“通过土层的信息,可以了解地底有无文化堆积层,经验丰富的考古人员凭借土层所显示的‘信息’基本就能确定文物点。”周丽将读取土层信息形容为“让泥土讲话”。这项工作可说是体力值和经验值的双重考验。“我们拿着探铲在田地里到处打探孔,吹着冬天透骨的风,心情像坐过山车一样,从兴奋喜悦到迷茫。不仅如此,一天下来,整个人都累成‘狗’。”但是,这第一天的实习还远远没有结束,按照考古老师的要求,在完成了野外工作后,还要于当天写一份探方日记。和第一次野外考古一样,探方日记也是实习生们以前在课本里从未接触过的。“同学们就从晚上8点坐在一起商量日记怎么写,各自发挥。有的抒情、有的记流水账,一直忙到晚上12点,才终于磕磕绊绊各自写完报告。第二天拿给老师们一看,自然是各种不专业的笑话。”对于这些首次出野外的“新兵”,整整3个月的实习期全部在当地度过。

参与项目:成都战国时期墓葬群

来回查看几千平米工地

今年的暑假,周丽再一次来到成都考古院实习。这一次,她被派往的考古工地是位于成都市百寿路的一处战国时期墓葬群。周丽这次去实习的工地是一处古墓群,她身边一些非考古专业的朋友也止不住好奇地打探:“那处古墓里面有没有挖出千年不腐的尸体啊?”聊到朋友们的《鬼吹灯》“中毒现象”,周丽则爽朗地哈哈大笑,“我只摸过千年的遗骸,没见过千年不腐的尸体。”

绝大多数同龄的小姑娘说起古墓,多少都有点心生怯意,周丽说起这处战国墓葬群时却是神情兴奋,“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墓葬,而且是战国时期颇具规模的一处墓葬群!今年过来实习时,听到考古院的老师安排我去这个工地实习,心里简直乐开了花。我可以学习到墓葬发掘的步骤,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有机会看到遗骸如何复原的呢……”周丽眉飞色舞地讲着古墓发掘中可能出现的“奇遇”。对于自己“女汉子”的一面,周丽有点不太好意思地解释,“毕竟接触的是这个专业,亲手接触遗骸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女汉子’的。”

周丽说,这处战国墓葬群从去年底就开始进行发掘了,目前发掘面积已约有四五千平米。这次实习中,周丽已有了可以独挡一面的能力,“最初实习的时候,我们每个实习生只负责自己发掘的探方。这一次就不同了,几千平米的工地,忙起来的时候,每个探方我都要来回查看。”

战国时期的墓葬是什么模样呢?有无幽深狭长的甬道呢?对于记者的好奇心,周丽则解释说,“在墓室外设计甬道,是汉代才开始出现的墓葬文化,战国时期的墓葬则是直接在墓坑里放上木板或船棺。”几句深入浅出的考古科普,便可看出周丽此次实习收获颇丰。

案头工作

用“纸屑”做器物线图

7月6日的成都仍是瓢泼大雨,这样的天气是去不了考古工地的――在考古的行当里,正在发掘中的考古现场行话称之为“工地”。不去工地上的日子,也不意味着今天就会很轻松。周丽作为一名实习生,就算当天去不了工地,早上9:30仍需准时出现在成都考古院,展开资料整理工作。“案头整理工作是很重要的精细活儿,所有考古现场的信息都需要清晰明白地反映到材料里。我现在做的就是器物线图,你看我这满桌的小纸条,不知道的还以为都是废纸屑呢,其实这些东西很重要。”周丽的办公桌上,一排排整齐地摆放着被裁剪成两三厘米长短的小纸片,随手拿起一张细看,只见上面描画着各种或圆或扁的形状图案,图案下还写有一些不同的代码和数字,周丽解释说,“这个图案是宝墩遗址出土的脸口罐,下面标着H5:1,H5的意思是指这个脸口罐在5号灰坑出土,器物编号为1号。”原来,这些纸条都是宝墩遗址等考古遗址发掘的相关资料,不同的地层出土了不同的文物,周丽做的事情便是探方里每一个地层出土的文物图表全部一张张裁剪下来,又按照出土时的堆积层顺序一张张粘张在纸上,做成器物线图。面对如此琐碎细致的整理工作,周丽却是哼着小曲,做得兴致勃勃,她给出的理由是:“因为喜欢考古啊,所以事情即使再辛苦再累,给我的体验也是‘痛并快乐着’”。

实习感悟

考古研究就像刑警破案

最初,周丽的大学专业其实是历史系,在大一上学期时,周丽旁听了几次考古系的课程之后,对考古的痴迷就一发不可收拾,于是她便从历史系转向到了考古系。

尽管嘴里说着考古的艰苦不易,但周丽还是干劲十足,“以前我们只是看着别的考古专家发掘出一件件的出土文物,而实习的日子里,自己真正发掘出硪患文物以后,那种参与历史当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别提有多棒了!”

用周丽的话说,考古研究就像是刑警破案,“在考古遗址处,我们看到的是现场,是行为过后的遗迹,要追寻的则是行为过程和复因。地层里的陶片、石器、骨头,都是会‘进话’的证据。它们所说的‘话’,从发掘出来的那一刻起,就在我的手里和眼里,需要一点点去解读。”随着这处战国时期墓葬群考古发掘的深入,和所有人一样,周丽对墓主的身份越来越好奇,墓主是谁?有着什么样的过往?他与周这些墓葬主人的关系是什么……而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与出土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每当我想着这些问题,拿着墓葬里的出土物品时,总会调动所有的知识小雷达去解读它们,通过陪葬物的纹饰、精美程度等信息,去判断墓主的社会阶层,让陪葬文物‘说话’。”周丽形容做一名考古实习生的体会,便是每天都有新鲜感,“因为,你不知道今天会挖出什么宝贝来!”

■“奇葩”专业

高尔夫管理专业

早在1997年,深圳大学就成立了高尔夫学院,开设了高尔夫经营管理、高尔夫场地管理、高尔夫运动与训练等相关专业。随后,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同济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也相继开设了与高尔夫相关专业。

殡葬管理专业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系内设两大专业方向,分别为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方向和陵园设计专业方向,其中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方向下设三个专业,分别为殡葬服务专业、殡葬设备专业以及防腐整容专业。

研究专业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于2012年成立,不过学员廖廖无几。在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5年公共管理硕士”的招生简章当中,没有了之前的事业管理方向。

马科学专业

2011年,青岛农业大学开设了动物科学(马科学专业方向),专业方向涉及马匹生产管理、马营养与饲料、马育种和繁殖、马调教与护理、马术基础等方面。

大麻种植专业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奥科斯特丹大学开设了世界上最早的大麻种植专业之一。

惊悚电影研究专业

文物考古专业篇9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497-01

文物的保护管理,涉及社会不同职能的各个部门;文物的科学研究,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领域的多种学科。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因此,文物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科学。我国原本就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可谓是历史悠久,有很多文明古迹随着时代的演变被历史掩埋了起来,通过我国考古发掘工作的进行,已经有不少的历史文物、历史古迹再次展现在人们眼前。但是伴随着考古发掘工作产生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考古发掘之后的文物保护工作该如何进行,这是一个值得所有考古学家探讨的问题。

1.现状

1.1 考古发掘人员的思想观念有待转变。很多从事考古发掘工作的考古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负责将文物挖掘出来,至于文物的研究与保护工作都不再自己工作的范围之内,因此很多考古发掘者在工作的过程中漫不经心,认为自己只要将文物挖掘出来即可,不在乎文物是否完整,使得很多文物在挖掘的过程中就已经被损毁了。还有一部分考古发掘者认为只有保存完整的才可以称得上文物,至于那些原本就已经破损的不要也罢,因此在挖掘的过程中,只是将一些保存比较完整的文物挖掘了出来,至于那些已经破损的就留在原地自生自灭,造成很多文物下落不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落实。

1.2 地方政府对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文物是古人存在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证据,也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我们理应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但是目前有很多地区政府都没有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至今都没有建立起专门的文物保护和研究部门,例如博物馆、考古研究所、文物研究所等。使得文物保护工作远远落后于其它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另一方面,由于当地政府的认识程度不够,影响了考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很多考古工作者只是为了完成上面交代的任务开展相应的考古工作,并不是站在文物保护的角度上开展考古工作的,使得大量文物在出土之后被搁置一旁、无人问津。时间一长这些文物就会因为氧化作用而变得破烂不堪,特别是像青铜器、壁画之类的文物,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为长时间的无人问津最终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

1.3 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目前也有很多地方政府虽然认识到了考古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将大量的资金都投入在了考古发掘工作上,使得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只能停滞不前。甚至有很多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都没有一个正规的文物保护所,只用简单的库房来代替,导致很多文物在出土之后一直被放在不起眼的角落里,由于缺乏专门人员的管理,很多原本就已经残缺不全的文物更是不知所踪。有些地方政府或许已经建立了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很难开展破损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原本完好无缺的文物也变得残缺不全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2.措施

2.1 转变文物保护的观念,提高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认识。无论是地方政府和考古工作者都应该转变自己的思想,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考古工作者,最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在考古发掘的过程中,考古工作人员应该认识到文物不仅仅是历史遗留物,历史遗迹也是很重要的文物,在历史遗留物中,保存完整的是文物,残缺不全的一样也是文物,考古工作者还应该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不仅仅是文物保护研究部门的工作,考古工作者一样承担着文物保护的责任。只有考古工作者树立了这样的观念之后,才能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在发掘的过程中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

2.2 加大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力度。地方政府在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之后,就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首先政府应该出资建立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例如博物馆、文物研究所等,将一些可以移动的大中小型的文物,放置在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当中,并配置专门的人员进行保护,做好文化的修复工作,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对于那些不能移动的文物,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特别是一些历史遗迹,例如车马坑、秦始皇陵兵马俑、敦煌莫高窟壁画等。其次加大保护设施的建设力度,保护设施在文物保护上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遗迹和无法移动的大型文物,保护设施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做好保护棚、围栏或者是看护房等保护设施的建设。另外,当地政府要加大科研投资力度,例如购买一些实验仪器、监测仪器等,做好考古发掘工作,为文物保护打下基础。最后还要做好日常的文物保护工作,文物管理人员应该注意文物保护所的日常管理工作,例如防潮、除尘等工作,这样才能全方位的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2.3 完善相应的文物管理法规。政府想要更好的落实考古发掘后的文物保护工作,还需要相应的法律规范来约束考古工作者和管理者的行为。首先国家应该完善文物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文物的保护,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很多条款定义模糊、工作人员职责不清、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的操作难度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到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政府应该结合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适当的借鉴外国一些先进的文物保护相关的法律文件,完善我国的文物保护法律体系。其次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也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有利于当地开展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工作的制度,并明确工作人员的责任,切实落实考古发掘后的文物保护工作。

2.4 培养专业人才,加强管理。要使文物保护工作达到和谐的发展,就必须培养和引用出色的管理型人才、研究型人才和特别人才。管理型人才既要具备广博的文物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要精通管理,能够组织、协调、领导文物旅游的各个部门,积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确保中心任务的完成。

研究型人才是文物保护的中坚力量,他们具有文化、历史、艺术、考古、民俗、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系统知识,为文物的旅游开发利用做好最科学的规划。特别人才是指文物的鉴定人才和修复人才。由于文物自身的材质的变化及自然环境的变迁,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损,需要有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修复后才能继续发挥他们的价值。这三类人才积极协作,加强对文物的管理,才能使文物保护协调发展。

文物考古专业篇10

总之,“美术”;在我青年时代的人生道路中,每次都为我大开绿灯,让我交上好等数十处古窑址做过实地勘察或发掘。先后在运。1953年,从我22岁参加考古工作,到1996年65岁退休,退休后至今我一直不息地从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中南五省考古训练事考古工作。退休后,平均每年至少出一部书,今年已八卜高龄,屈指一算,我的考古生班讲授《中国陶瓷》、《湖南陶瓷》和《中国涯已经度过了58个春秋。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以从事本地乡土文化考古为主—即铜镜》课程。1982年香港中文大学聘请我为该以研究湖湘文化为主,但我喜爱美术绘画,因而对古代工艺美术也情有独钟。

文物考古专业篇11

艺术考古介入艺术类专业教学,是专业综合改革实践中课程体系综合改革的有益尝试

艺术考古是介于考古与艺术两大知识领域间的一个新兴学科,是高等艺术院校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与科研过程中形成的综合教研成果,也是综合知识体系教学改革的总结。该课程体系主要由四大方面综合而成,一是艺术考古与专业知识点综合理论基础的讲授,使艺术类学生能基本掌握艺术考古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相关艺术考古及美术发展的前沿动态,掌握艺术考古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独立从事相关科学问题的分析与实践创作;二是博物馆实习参观与考察;三是艺术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四是实践作品的完善。目前,国内部分高等艺术院校,如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虽已开设了艺术考古相关课程,但艺术考古教学和其他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尚未开展,因此,我们倡导艺术考古本科教学应在艺术类专业院校逐步开设,以充分发挥艺术考古教学的基础作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艺术考古学教学体系。艺术考古课程介入艺术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可以促进艺术类专业研究方法、思考方法与实践创作方法的创新。艺术考古不同于艺术创作,它是一门严谨而科学的实践课程,掌握艺术考古科学的正确研究方法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艺术考古专业人员来说,他们首先重视的是资料搜集能力的培养,实地调研考察能力的培养,对前人研究成果理性分析与评价能力的培养,文献调查及综述能力的培养;其次是选题、制定研究方案及科研创新、追踪学科发展动向能力的培养;第三是个案、专题研究、综合研究能力及理论研究能力的培养;第四是科研成果展示能力的培养。在艺术类院校本科教育中介入艺术考古教学,开拓中国艺术教育的新视野和新领域,建立科学、完整、崭新的教学思路与研究方法,不仅可以对学科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可以对艺术类学生严谨扎实的专业创作提供良好的科研基础与学养基础。严格意义上来说,艺术考古研究思路和艺术专业创作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需要经过收集素材、构思草图、选题定位、创新提炼、作品成型等诸环节,只是艺术考古更侧重于对实物、实证的掌握,以及对历史专业知识体系的系统研究与挖掘论证,而艺术创作更侧重于在观察基础上形成独有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但艺术考古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将促进艺术创作水平的提高。同时,艺术考古课程介入艺术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体系的探究,也可以对艺术类学生的学科素养、感悟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比如对于本土文化的深入研究,地域文化特色的挖掘与品牌保护意识的提高,创意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等。多知识领域的融合,也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了一些新机遇。原有单一的教育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综合能力的低下,而宽泛、交叉知识体系的建构,特别是对边缘知识体系、零散而小学科知识体系的有效组织,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出不同专业的价值。当前,中国文化正在面临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巨大挑战与冲击,中国的艺术教育如果不建立起自己的学科体系,不主动地与其他学科进行合理而有机的结合,就不可能产生更大的艺术成就和科研成就。社会的发展已促使各个学科更广泛而深入地结合,多学科交叉教学已不是一种“时尚”或“潮流”,而是教育发展必备的基本手段之一。以艺术考古学教学为硬件条件,对艺术专业教学展开深入的探索,是适应社会需求、促进教育发展的有益尝试。

文物考古专业篇12

最可惜的是那些民工,天天窝头就咸菜,使锹抡锤不舍昼夜。终于有一天,锹镐刨出个古坟墓棺什么的,无数双眼睛瞪直了。甚至有人夜晚蠢蠢欲动,哪怕是一堆碎骨殖,都有可能被一抢而光。即使讨到了几枚铜钱瓷片,那又能卖几个钱呢?

最可气的是那些有地下文物埋藏的地方,总有一帮“盗墓世家”。此时正好出山,他们成帮结伙,月黑风高夜,恰是动手时。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分赃到手,各寻买家。更有集团化的组织,供、产、销一条龙。

最可怜的是,社会上一些游手好闲之徒,夜夜做发财之梦。尝终日而思,惜世上并无一夜暴富之术。赶上“开放”良机,遂选无资本的倒腾古玩为业。因有报纸电视的吹嘘,并不明古董之相同与相似之辨,疯狂聚敛,汗牛充栋。一日专家莅临,鉴其为伪品,分文不值,落得个花钱买教训。

此数类人的存在,市场有可能被搞乱,文物有可能被破坏,社会上多了些“不平常心”。笔者极力呼吁,国家亟应重视这样的“文物情结”,重视这样的文物现象,重视如此的文物交流市场,以及如彼“藏宝于民”的宣传。

其实,地球人都知道,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越是文明发达的国家,越重视其古代文明。如果国家暂时没有能力,适当鼓励“藏宝于民”是可以的,但坚决不可“藏宝于商”或“藏宝于俗”。文物是高雅之物,也是非常专门的事业。不具备相关专业常识与技能者从事文物之事,将会出现两个可怕的结果:文物被毁了,或文物被卖了。

如何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和更加完善文物保护工作呢?我建议,应加速培养和提高文物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以使胜任“市场考古”,力争将以往“定点考古”与“社会征集"两个松散的环节整合在一起。因为“考古”可能重在“定点”,而“征集”重在“流通”。考古工作者可能更相信“坑”里的东西,从而怀疑社会上流通的东西;而文物鉴定界的人士往往专于对器物本身说长道短,而忽视其产地出处等。前者以为自己是最科学的,后者认为自己是最有眼力的。两者一点儿也不矛盾。如果有人两者兼备那岂不就是大家了吗?部级的鉴定大师,资深学者,考古大家,哪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关键是在文物这个行当里“大家”实在太少了!

有些考古专家总是说:文物流通市场上是假货充斥,很难淘到真玩艺儿。可事实上,挖坟掘墓从来没有停止过;鉴定专家也在说:古玩市场上净是出土文物,有不少值钱的东西。可事实上,文物制假造假总是正在进行时。两种说法都是值得推敲的。而且也不利于文物保护与研究。成因分析如下:

关于“科学考古”

大型基本建设项目、房地产开发、危改拆迁等等,层出不穷的出土文物或墓葬,是否全部按规定上报给文物部门,文物部门是否又都进行了处理,处理过的现场有无遗留问题,这肯定是值得怀疑的。

国家并不提倡主动发掘,有限的由国家文物部门主持的被动发掘即所谓“考古”,当然,此“考古”是科学的。国家动用人力物力财力,事先周密规划,专家顾问,仪器设备,人员安排,较比那些挖坟掘墓者要“科学”得多了。然而,由于外面世界“物质文明”的刺激,人心浮躁,还有多少正当年的知识分子能专心做学问呢?此“学问”指的是某个专业或项目其间接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这“学问”才称得上是真“科学”呢。

出版市场琳琅满目的书架上,所见都是些令人目盲的包装。翻开同类书就发现,很难找到不同的素材。对比前后期的专业书籍,无非是后人抄袭前人,换汤不换药、换皮不换瓤而已。自己发言成章著书立说的人多了,以亲身经历拿出第一手资料的人少了。有“见地”的书籍因并不好卖得不到推介,仅在专业人群中流行,而真正需要指点迷津的人还是得不到指点。那么,近数十年来文物界发生了多少事,出土了多少文物,在这些大陆货的书中能有多少体现呢?故此形成了在文物界相对陈旧的思想,在观念上能否较前辈们更“科学”也是值得怀疑的。

关于“文物鉴定”

有许多上了年纪的鉴定专家,凭借数十年的专业经验,一件文物只要将其握在手中,放大镜一照,再翻来复去地相上一相,就会得出结论:“靠谱”或“不大对劲儿”。如果你继续请教,他还会告你市值几何。目今年轻的鉴定师们可比老先生们的“谱儿”更大,如在拍卖行,他可能比你更了解市场,但听他对文物的看法,却很难“入巷"。推想而知,在市场经济杠杆的操纵下,文物的真假恐怕要由值钱来定了。拍卖场上虚高的行市,哪里是为收藏,简直是在“倒腾”。凡在博物馆工作的业内人士有哪位不产生质疑呢?电视“鉴宝”不也是天天在那里虚张声势吗?可惜的是,“博物馆”、“民间收藏”、“拍卖行”、“鉴定”这四家很难统一思想,甚至不利于文物行业内部的安定团结。故所谓“鉴定”,仅凭经验,依赖市场,脱离科学,是不能称其为“鉴定”的。

关于文物的“真”与“假”

设想有两类人,面对社会上各种渠道的“文物”,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类是考古专家,一类是文物鉴定专家。前者认为,除了“坑”里的东西,或者是和“坑”里东西有可比性的东西才是真的东西;后者则纯凭自己的经验或眼力,所鉴真者大大多于前者,有些甚至是被前者否定的东西。愚以为,此二类人的做法均有偏颇,殊不知社会上有以下几种现实的存在:

一是大规模建设,引得许多文物纷纷出世。从概率来说,天天都该有文物出土,是否均为文物部门征集、处理,是否尚“野有遗贤”,应该画个大大的问号。也就是说真品行世,大有可能。

二是电视“鉴宝”节目,以及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的各大小拍卖行。百姓的兜鼓起来了,及那些尚不富裕者亦“穷则思变”,他们都想去淘宝、捡漏,甚至有些人急功近利地去做挖坟掘墓的勾当。不管你相信与否,但这是事实。每逢秋季冬初之日,正是他们猖狂盗挖之时。有“市场”需求才有“基地”供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