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合集12篇

时间:2023-11-08 10:02:01

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

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篇1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3013702

对于缺少母语环境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而言,阅读是最重要、最有效的英语学习方式。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当前中学英语课程大纲以及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阅读都是重中之重。然而,囿于英语课堂有限的时间、设备及资源,课堂阅读活动远远不能完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拓展知识面、形成英语思维的目标,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课外阅读一直以来都被赋予了重要角色。但是,目前英语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实施仍然不容乐观。本文从解读英语学科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出发,探讨英语课外阅读的方法与策略,提出课外阅读要完成的任务,以期为广大英语师生提供一些建议。

1英语学科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加强课外阅读,是高中英语新课标的要求。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教学的总目标是在义务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流的意识。

1.1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观察近几年各类英语考试的试题我们不难发现,阅读题型的题量在不断的增加,而阅读的材料更是包罗万象,并趋向于摘录一些本土报刊的原文。这就不仅考察学生的英语能力,更强调学生的语篇领悟能力和文化的积累。经常进行英语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我们熟知的一些中学生课外读物如《英语辅导报》,《英语周报》,《英语沙龙》等,是以国家规定的中学英语教学词汇为基础,以时事性专题报道为主导,并以浅显易懂的英语语言为工具,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世界最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动态。这些阅读材料具有丰富的知识性,趣味性,为学生开辟了一个能了解各国社会文化的窗口,使得他们能够充分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背景知识。

1.2课外阅读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对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培养中,阅读能力占据着核心地位。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而言,由于缺乏目标语言环境,阅读因此成为最佳学习途径。阅读的效用远不止提高读者的词汇量。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英语报刊,读者能进一步、更直观的了解英文表达方式,了解操本族语者在表达其语言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习惯思维模式。因此,阅读能够帮助读者形成英语思维,继而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

总之,课外阅读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英语文化知识,拓宽了视野,更能促进他们综合英语语言能力的全面提高。

2课外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2.1指导学生正确选择阅读材料

课外阅读是课本教学的辅助与补充。可供学生选择的阅读材料很多,如英文名著(简化本),英文短篇小说,散文,广告说明书,报刊等。其中,各类英文报刊以其信息量大而广、篇幅短小,成为最适合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材料,而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英文报刊及阅读资源更是成为课外阅读的第一选择。各式网络英文报刊语言风格独特,内容新颖。相对于传统的报刊,它们更能吸引广大的学生读者。它们具有“新”,”俗”,“广”三个方面的特点。

“新”是指网络报刊中经常出现一些新的概念或表达,如“亚健康”(sub-healthy),“鼠族”(mouse tribe),“个人网络日志”(blog),“网民”(netizen)等词语的表达,都是在率先各类英文报刊中出现的,这是传统教科书,甚至一般词典都望尘莫及的。

“俗”是指网络英文报刊语言通俗易懂,简洁明快,遵循新闻写作的精准,清晰原则,是一种大众化文体,尤其适合英语学习者阅读。

“广”是指网络英文报刊涉及的体裁广,包括新闻评论,小品文,天气预报,甚至广告等等。它可以报道某国总统庄严的声明,也可以谈论民众关心的热点话题。

正是基于网络英文报刊的这些特点,阅读网络英文报刊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信息时代学生获取新知识,掌握最新资讯的重要渠道。国内版常见的网络英文报刊有21st Century(21世纪报),China Daily(中国日报),People’s Daily Online(人民日报)等。国外的网络英文报刊常见的有 Wall Street Journal(华尔街日报),The Economist(英国经济学家),Financial Times等。

2.2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教师应当指导学生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有用的信息。如在生词的处理上,应该鼓励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或者干脆跳过去阅读下面的内容,跟着文章的脉络和情节发展走,理解文章所传达的信息。当然,在读懂文章后也可以顺便学习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高频词汇。同时,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还应指导学生用好浏览(scanning)和略读(skimming)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快速获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阅读过的文章进行筛选分类,选取自己喜欢的词汇,句子或者段落。这种有效的积累过程不仅能强化已学的语言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2.3课外阅读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必须组织学生在课外开展各式各样的阅读活动。笔者列举了以下几个课外阅读活动的形式:

(1)开展小组辩论,演讲,角色扮演等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使用英语进行真实交流的空间,学生可以将阅读中所学习到的英语信息应用到这些现实场景中,巩固了所掌握的信息,增添了英语阅读的兴趣,培养了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摘录精彩词句,背诵美文佳句。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作好读书笔记,增加词汇和文化知识的积累。

(3)范文仿写、改写和概括。英文报刊题材丰富,教师可以以报刊里的精美文章为范文,要求学生进行仿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或者要求学生在掌握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改变句式及段落结构,并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4扩大教师自身的知识面

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对可能出现的各类社会文化知识进行简单介绍,并补充一些相关的英语国家当代文化背景情况及最新科技发展趋势等。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在课余时间内,教师自己也要多阅读有关英语国家的各类书籍和报刊,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期更好的指导和组织学生的课后阅读。

3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学习任务

在英语的课外阅读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导,教师只是起到协助,配合的作用。学生要想真正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搞好课外阅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3.1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有个清醒的认识,以便对所要阅读文章的难度做出选择。他们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适合自己的阅读目标,把阅读英语文章当做一种习惯和爱好,定期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来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和考试一样,做到限时阅读,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好相关的阅读技巧,把握阅读的速度,在短时间内吸取大量的信息。

3.2阅读相关的中文新闻

对中文新闻的了解可以有助于了解英文的新闻内容,因为英文报刊里涉及的一些国内外重大事件,中文新闻同样也会报道。学生在英文基础不好或者缺乏新闻时事背景的前提下可以先阅读中文报刊,这样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文字上,集中精力进行语言学习。

3.3做好课外阅读的笔记

用笔记本记录下自己接触过的重要单词,词组和句子,以及感兴趣的文化常识等,并经常翻阅它。这样做可以巩固自身的词汇,增长知识。

总之,课外英语阅读作为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辅助,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大大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宽了教学渠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些贴近时代,语言鲜活,融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为一体的阅读材料,使英语阅读训练变得更加开放和灵活,为他们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也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建立起真正有效的课外阅读模式,我们广大中学教师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指导实践中慢慢摸索,积极实践。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杜萍.高中英语阅读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4).

[3]鲁子问.高中英语阅读技能[M].北京: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4]徐文英.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现状分析和教学启示[J].文教资料,2005,(4).

[5]许余龙.影响中国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学生因素[J].现代外语,1998,(3).

[6]TBLT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7]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音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4.

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篇2

近年来,“全民阅读”观念在中国社会一直备受关注,相当多的学者专家围绕此话题开展了各种各拥牡鞑楹脱芯俊U庖还伞霸亩林风”也吹到了中小学,影响了一线的语文教育。本文以江苏省常熟市进行了近六年(2011年9月至2016年8月)的“常熟市初中课外阅读考级”(以下简称“阅读考级”)为出发点,进行调查采访,结合具体数据和采访材料,考察常熟市教育局所采取的“阅读考级”的具体实施情况及其对于常熟市初中生经典阅读现状的影响,并由此“以小见大”,考察当前社会推行“全民阅读”过程中所存在的重要问题,寻求更为合理可行的具体措施。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一)研究目的

在常熟市,“阅读考级”已经进行了近六年时间,而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对“阅读考级”实施的具体情况进行较为细致的调查和研究。本文旨在对常熟市现行的“阅读考级”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解读,对在校学生以及考级书目的制定者分别进行调查和采访。将调查所得的数据和采访内容相结合,从而得出较有说服力的结论,一方面考察“阅读考级”实行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以“阅读考级”为视角,考察其对于常熟市初中生课外经典阅读现状所产生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探讨以常熟市初中生课外经典阅读现状为典型具体事例的“全民阅读”该选择何种方式进行,如何在强制阅读、自由阅读、半自由阅读等阅读方式当中选择最适合的文学宣传方式。同时,也探讨对于初中生的课外经典阅读教学,要采取何种形式的改革,使其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杜绝形式化和僵化的趋势。

(二)研究方法

对于常熟市的初中学生,笔者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在常熟市实验中学(崇文校区)随机选择初一两个、初二两个班级进行问卷发放和回收。共计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194份,回收率为92.4%。

学生问卷以单选题、多选题为主,主要考查常熟市初中学生对于“阅读考级”的看法、对“阅读考级”所考书目看法及其实际的阅读情况。旨在发掘最直接最真实的资料,对常熟市的“阅读考级”在学生课外经典阅读方面所形成的影响做出评估,得到有关常熟市初中生课外经典阅读现状的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措施奠定基础。

对于“阅读考级”所考书目的制定者,笔者联系常熟市教育局初中语文教研员周浩,对常熟市的“阅读考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从“阅读考级”创立之初的目的到六年来宏观上对于常熟市初中生的阅读情况的影响,较为全面具体地对常熟市“阅读考级”进行了讨论和反思,得出一些较有意义的结论,将在后文中阐述。

二、调查研究的结论

“阅读考级”的测试书目共47部[2],其中12部为必读、必考的课外书目,根据学生所在年级指定测试的必读书目每学期为固定的两部,根据学期的不同,常熟市教育局所指定的必读书目[1]也有所不同。此外,学生在每学期指定的“选读书目”当中自由选择一部进行阅读测试。换言之,每学期学生所进行“阅读考级”测试的书目共3部,由必读的2部书目和选读的1部书目组成。

在上述的基础上,结合调查问卷结果和采访内容,针对常熟市初中生“课外经典阅读”的具体现状,笔者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一)“阅读考级”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促使学生树立起较为正确的“阅读观念”

调查问卷第四题:“( )4、您认为阅读这一些经典的书目对您的学习和生活有帮助吗?A.很有启发,对生活学习有指导和帮助B.有一些会有帮助,有一些没有实际意义C.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D.很反感阅读浪费时间”答案汇总如下:

在第四题中,超过94%(A项106个,B项77个)的被调查学生认为“阅读考级”相关测试对于学习和生活是有帮助的,其中约54.6%(106个)的学生选择A项,即“很有启发,对生活学习有指导和帮助”。

第五题:“( )5、您对当前的阅读考级(1―6级)考试形式的态度和想法是?A.认为很科学很有意义B.基本可取,但是需要改革C.存在很大问题亟需改革D.浪费时间的形式主义”答案汇总如下:

在第五题中,约94.3%(A项104个,B项79个)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当前的“阅读考级”测试是可取的,同时又有约53.6%(104个)的学生认为当前的“阅读考级”“很科学很有意义”(选择A项)。

综上可以看出,当前“阅读考级”在学生当中的认可度较高。再结合“阅读考级”最初的设立目标――“通过考级这一具体抓手,来全面深入地推进在校学生的课外阅读”[3],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考级”在帮助学生树立起较为正确的“阅读观念”这个方面是成功的。“阅读考级”的强制性使学生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考级”所要求的必读书目的价值,“考级只是一种手段,一种途径,而不是最终目的,以考促读,才是我们所期望的”[4],而正确的“阅读观念”的树立,是“以考促读”过程中的第一步。

但是,也有将近半数的学生(B项79个,C项7个,D项4个)认为当前的“阅读考级”需要改革,其中选择B项(“基本可取,但是需要改革”)的学生占了所有人的40.7%(73个),可见,“阅读考级”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需要被进一步地完善。

(二)教师的陈旧观念导致部分学生对于阅读的忽视,集中体现在对于“阅读考级”书目的不了解

调查问卷第一题:“您在初中的阅读考级必读书目(12部)当中最喜欢哪一部(或几部)书?为什么?”答案汇总如下:

从数据当中可以看出,在“阅读考级”所要求的12部必读书目当中,能够得到学生喜爱的书目数量不多,大约86.1%(167个)的学生是喜欢一部,一部以上的学生比例约为14.0%(27个),而且几乎没有学生写出三部以上的书目。

在学生所书写的具体书目当中,《西游记》占到约42.8%(83个),由此可以看出,所调查的常熟市初中生对于“阅读考级”所要测试的书目并不熟悉,对于经典作品的了解大多数也还停留在类似《西游记》等极为普遍和为大众所熟知的书目上。

被随机选择进行问卷调查的初中生所处学期为初一下学期和初二下学期,也就是说,所调查学生至少应该已进行过一次“阅读考级”测试。初一的学生在12部必读书目当中至少应该已经深入阅读过3-4本,初二的学生应该达到7-8本,但是就上述数据统计结果来看,所调查学生对于“阅读考级”书目了解程度不深。在问卷统计过程当中,还出现了学生在第一题的答案中写出并非“阅读考级”测试书目(包括必读和选读)的作品,由此可以看出,所调查学生对于“阅读考级”的了解并不深入,集中体现在对所测试的“必读书目”的不了解。

在对周浩教研员进行的采访中他也指出:“很多教师教学观念滞后,还是死抓课本知识,没有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5]。而鉴于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所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没有教师的指导,不能发现名著的魅力所在而缺乏该有的阅读动力,那么对“阅读考级”书目的了解自然也就会少。

(三)受社会风气影响,“阅读考级”在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方面成果不明显

学生问卷第九题:“( )9、您会在阅读过常熟初中生阅读考级考试(1―6级)必读书目之后再阅读同一作者的作品吗?A.会 B.有些会,有些不会 C.偶尔会有重合 D.不会”答案汇总如下:

从数据中可直接看出,在阅读完“阅读考级”的书目,主要是本文中提到的12部必读书目之后,在被问及是否会对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产生兴趣并阅读时,只有约20.1%(39个)的学生选择了A项“会”,超过半数约52.1%(101个)的学生选择的是B项――“有时会,有时不会”,体现出一些“不确定性”,而也有约20.6%(40个)的学生选择C项――“偶尔有重合”,这部分学生的“不确定性”更为显著。

而结合第十题的答案数据统计,这样的不确定性更加明显。第十题:“( )10、您会在通过阅读考级考试之后再次阅读这些必考书目吗?A.会 B.有些会,有些不会 C.偶尔 D.不会再读”的答案汇总如下:

从统计数据来看,选择A项表示一般都会重复阅读的学生大约占到22.2%(43个),有时会重复阅读的学生约69.6%(B项90个,C项45个)。可以看出,m然这些必读书目的可读性和人文教育性都很强,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但是其在学生当中所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巨大的。

综合看第九题和第十题的问卷答案统计数据,可以从中发现现行的“阅读考级”所存在的一些缺失。而除了其本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之外,周浩教研员也在采访中提到了有关“社会风气”的问题。“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滋生了人们追求功利、浮躁的心理。放眼社会,人们只喜欢看手机、玩平板,却没有多少人在安静地捧书阅读。大人如此,生何以堪?[6]”因此,从改善社会风气方面来间接改善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促进学生阅读,刻不容缓。

三、关于促进学生“课外经典阅读”的几个建议

针对本文上述的调查结果,结合相关的文献,提出以下几点可供参考的措施:

(一)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经典阅读教学模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所以,在目的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课外经典阅读教学”当中,作为一线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具体阅读情况,在根据学生阅读情况的基础上来设置相关的阅读活动(如:常熟市的“阅读考级”)。阅读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具体针对不同的学生该采取怎样不同的阅读活动形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必须要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经典阅读教学”观念,给学生直接参与进来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地”来进行阅读和参与阅读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成为阅读和阅读活动的参与者。这和前些年教育界所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是相通的,但比其更进一步地提出了对学生“自主性”的要求。

与学校课堂教育不同的是,学生“课外经典阅读”过程中教师能够直接参与的部分更少,甚至可以被忽略不计,教师等教育工作者能够做的,只是通过各式的阅读活动,当然也可以是类似于“测试”“考察”等的活动来促进学生的阅读和反思。让学生凌驾于这些阅读活动的设计之外,不给学生反馈机会所进行的阅读活动往往只能是“隔靴搔痒”,不能从真正的意义上促进学生的阅读。

(二)教师要完成在学生阅读及阅读活动中的角色转变

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篇3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学习与运用能力直接关系综合学习能力。要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学习品质,不能局限于课堂与教材。应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生活,注重语言积累,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对此,我们在自主学习课堂实践与推进中对“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自主学习能力”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研究的课外阅读主要指适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课外读物,是新课程标准中学生课外阅读要求落实的阅读。我们学校和其他一些优质校一样,语文学科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1.学生阅读的量与质难以控制。

课程标准格外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有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阶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通过课外阅读训练,学生能运用课堂学到的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在阅读思考感受中获得高尚情操与趣味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按照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段特点推荐了一些选读和必读书目,并在期初等合适时间加以检测。但是,这样大的阅读量,且是课外完成的,难免有的学生只要不在老师和父母的视线范围内,即使拿起课外阅读材料也是装装样子,很难全身心投入其中。于是一目十行,跳着读;随便翻翻,随意读等情形出现,使学生阅读量与质大打折扣。

2.学生阅读方法能力缺少指导。

学生课外阅读是“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习得方法的巩固和运用迁移,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抓手。但是,学生课外阅读活动中读得怎么样,是怎样读的,获得了什么知识与能力,有什么实质性提高是很难真实有效检测出的。根据问卷调查和分析,学生阅读获得只停留在读了什么书,看到了什么故事,深层次的吸收,如语言积累、写作技法没有主动关注和吸收。学生具有一定阅读能力是建立在掌握一定语言知识基础上的,阅读能力是学习语文素养提高的关键,是学生在写作环节有内容可写的必要要求。因此,阅读活动需要老师组织、指导甚至督促。

另外,虽然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持肯定态度,但是,平时学习时,还是重视课内学习。一旦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任务发生冲突,课外阅读就要让道。

二、课外阅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课外阅读,指课堂阅读、学习和训练之外,依据学生爱好和兴趣和阅读能力而设计的独立阅读活动,可以是书籍报刊等。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呢?

1.家校合作形成自主阅读的磁场。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工具性对学生其他学科学习质量提高意义重大,人文性对学生思想素养、品质情感,也就是个人健康成长和良性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语文老师要和家长交流,让他们认识到必要的课外阅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需品。建议家长陪孩子们一起阅读,交流阅读心得。老师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并加强阅读指导。如《安徒生童话》阅读中,每周让学生阅读两三则故事,利用课外阅读时间让他们谈谈阅读收获,老师适当加以指导,激发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我们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班级设立图书角,组织学生经常到阅览室、图书室阅读,建立班级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多关注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可以让学生写写读书笔记,每学期或者每个月都开展课外阅读比赛活动。多交流彼此喜爱的课外阅读图书,并与其他学生积极讨论,相互沟通课外阅读的经验及课外阅读兴趣,完善学校内的课外阅读管理体系,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加强方法指导,提高自主阅读质量。

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之后,学生会喜欢上阅读课外活动的。但是他们的阅读方法还需要我们指导。因为,不少学生喜欢走马观花式阅读,不知道从书本中汲取养分。因此,可以要求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仔仔细细读、圈点批注、好词好句摘录,理解、感悟体会阅读等。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指导阅读方法,还要注意调动他们阅读的主动性。如学习《三顾茅庐》时,让他们谈谈对三国时期人物的认识,复述三国故事,摘取原文中有趣又浅显的内容,如“青梅煮酒论英雄”章节让学生读读、品品,谈谈环境描写、人物刻画等。这样,学生懂得课外阅读应该怎么读;能够在自主阅读中动笔、标注、点评和记背一些好词佳句及精彩段落等。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的重点不仅是掌握常规阅读方法,更要全身心投入阅读,联系自己和生活体验进行阅读,学会精读,读透读懂略读,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另外,不断引导学生发现阅读价值。信息时代,电视、电脑和手机的普及使学生不愿动脑筋。因此,我们要用名人读书成长的例子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如曹雪芹写与修改《红楼梦》的故事,冰心、高尔基等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小学生普遍喜欢听故事,而通过故事讲明道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外,老师要多读书,多与学生分享读书感受和体验,言传身教、感染促动,不断引导学生从作品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中分析、积累、背诵,从而提高学生认识、表达自己见解和抒发感情的能力。

总之,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中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为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且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为他们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重视阅读方法指导,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让他们展示阅读收获,感受到阅读的愉悦。如此,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主阅读和学习能力,为他们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篇4

研究的课外阅读主要指适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课外读物,是新课程标准中学生课外阅读要求落实的阅读。我们学校和其他一些优质校一样,语文学科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1.学生阅读的量与质难以控制。

课程标准格外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有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阶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通过课外阅读训练,学生能运用课堂学到的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在阅读思考感受中获得高尚情操与趣味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按照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段特点推荐了一些选读和必读书目,并在期初等合适时间加以检测。但是,这样大的阅读量,且是课外完成的,难免有的学生只要不在老师和父母的视线范围内,即使拿起课外阅读材料也是装装样子,很难全身心投入其中。于是一目十行,跳着读;随便翻翻,随意读等情形出现,使学生阅读量与质大打折扣。

2.学生阅读方法能力缺少指导。

学生课外阅读是“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习得方法的巩固和运用迁移,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抓手。但是,学生课外阅读活动中读得怎么样,是怎样读的,获得了什么知识与能力,有什么实质性提高是很难真实有效检测出的。根据问卷调查和分析,学生阅读获得只停留在读了什么书,看到了什么故事,深层次的吸收,如语言积累、写作技法没有主动关注和吸收。学生具有一定阅读能力是建立在掌握一定语言知识基础上的,阅读能力是学习语文素养提高的关键,是学生在写作环节有内容可写的必要要求。因此,阅读活动需要老师组织、指导甚至督促。

另外,虽然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持肯定态度,但是,平时学习时,还是重视课内学习。一旦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任务发生冲突,课外阅读就要让道。

二、课外阅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课外阅读,指课堂阅读、学习和训练之外,依据学生爱好和兴趣和阅读能力而设计的独立阅读活动,可以是书籍报刊等。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呢?

1.家校合作形成自主阅读的磁场。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工具性对学生其他学科学习质量提高意义重大,人文性对学生思想素养、品质情感,也就是个人健康成长和良性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语文老师要和家长交流,让他们认识到必要的课外阅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需品。建议家长陪孩子们一起阅读,交流阅读心得。老师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并加强阅读指导。如《安徒生童话》阅读中,每周让学生阅读两三则故事,利用课外阅读时间让他们谈谈阅读收获,老师适当加以指导,激发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我们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班级设立图书角,组织学生经常到阅览室、图书室阅读,建立班级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多关注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可以让学生写写读书笔记,每学期或者每个月都开展课外阅读比赛活动。多交流彼此喜爱的课外阅读图书,并与其他学生积极讨论,相互沟通课外阅读的经验及课外阅读兴趣,完善学校内的课外阅读管理体系,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加强方法指导,提高自主阅读质量。

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篇5

第一,当前的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很广。在体裁选择上,有很大部分同学非常喜欢看小说,因为这些小说比较贴近于生活,但是对散文、诗歌等也有一定阅读;在内容上,历史、文学、军事、地理等非常广泛。另外,农村的学生对国内外名著与名家精品兴趣不是很大。这是因为他们接触名著的方式多是通过电视以及广播,而且阅读通篇的人比较少。

第二,很多学生都是自己挑选课外书。现在的家长都对孩子们的读书能够理解和支持,并且不会影响到孩子挑选书的自由。但仍有一部分同学的书是由大人或老师帮忙挑选,这些主要是因为这些孩子对阅读缺少主动性。有的学生挑选书籍主要是辅导书,否则家长就不支持。

二、分析原因

第一,“大语文”观念还没有确立起来。“大语文”就是改革原有单一语文的教育教学模式,建立一个课堂教学内外相结合的新型的课程的体系,它实行的是开放的教学内容,把“小课堂”和“大课堂”相结合,使学生们通过多渠道去获得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自主地学习。但是现在有大部分的学校与教师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对课外阅读作用的认识不足,他们注重课内知识传授,而忽视课外阅读。

第二,有部分学生的家长认为所谓课外书就是一些“闲书”,而看“闲书”就是不务正业,这样将影响考试成绩,所以对孩子读“闲书”也报以否定态度,也就给课外书阅读设立了障碍。

三、解决办法

首先提高对课外阅读作用的认识。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课堂内教学相互补充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依据自我的爱好、兴趣、特长挑选自己的阅读内容,还可以去独立思考,去发表自我见解,使由课堂所学内容融化到自己的内部精神世界中。这样,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学习空间、积累素材,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不自觉地把课堂上的知识与技能加以实际应用、对照、揣摩、印证,有助于他们自学能力的培养,起到不用教师来教的目的。

(2)有助于达到语文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课外阅读有着其自主性、实践性的特点,可以给专业化、标准化的课堂教学加以补充。另外它又有自己独特价值,它可以陶冶情操,建立学生健全人格,使得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形成共同目标,即同时指向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和提高,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3)提供丰富的学习源泉。广泛阅读是每个人吸取文化知识,增长人生阅历的重要手段。书籍本身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融入了作者对生活的体验、观察、和思考。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不但可以获得丰富知识,体会不同的生活空间和体验不同生活阅历,而且还能使学生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的源泉。

其次,要加强评价制度的改革力度。

现有的考试方式、命题办法对语文教育教学有着很大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更好地开展课外阅读,考试办法和教学评价必须要改革。首先应突破考试内容,要对听、说、读、写等开展全面的考核,将课标中推荐给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篇目归入考试范围,这样才能引导课外阅读;另外还要对评价手段进行深化改革,采用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评价去代替考试分数,可以重点考核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这样,才能正确引导课外阅读的有效展开。

最后,要增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组织工作。

因为语文教学与课外阅读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应该把阅读看成学习当中的一项重要部分,教师和家长应进行科学地指导和认真地组织,从而更加优化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地位,增加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合理安排,制订可行计划。开展课外阅读这项活动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课标的要求,把课上教学、阅读内容和作文讲授紧密联系,合理安排,制订完善的可行性计划,其中包括课外阅读的要求、目标、步骤、方法、内容等,要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是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前提条件。

(2)注重引导,激发学生兴趣。初中学生的兴趣非常广泛,感情丰富,但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是非分辨能力比较差,在课外阅读时容易受感情的支配,容易沉迷于言情、武侠小说或卡通读物,也有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对读书缺乏兴趣。所以,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阅读的心理,去引导他们选择有益健康、贴近学习生活的书来读。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或专题讲座等形式,对相关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评讲,预留一些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他们通过读课外书寻求答案的兴趣。

(3)结合教材内容,推荐阅读。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让他们带着兴趣去读,以便提高课外的阅读效果。例如,当学习有节选的课文时,教师可以推荐全文去让学生阅读,这样能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如果有小说部分,学生则更能完整、深刻地去认识人物的形象特征。

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篇6

        课堂上,总有一些学生埋头读着厚厚的课外书;老师走到身边还不知道。是什么书这样诱惑我们的中学生呢?上课之余,我们通过观察、访谈和当堂收缴,看到这些书大多是像《坏蛋是怎样炼成的》,《水晶之恋》,《邪婴》,《鬼故事》,《天龙八部》,《魔幻故事》等等这样的一些书籍。面对办公桌上厚厚一摞这样的书,我们做老师的哭笑不得,学生的课外阅读怎会有这样的迷失呢?

我们选择一百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初中学生课堂阅读课外书籍的还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些书籍以武侠,言情,玄怪,文摘为主。读这些书的学生主要是后进生。优秀生也有看的,但阅读兴趣一般不大。中等生有较大的阅读兴趣,看的人数也比较多,但能够控制自己不沉迷于此。后进生大多都去看,对这些书比较迷恋。他们不仅课堂上看,而且课下的很多时间也都沉浸在玄怪武侠小说里。为什么学生会对这些书籍有那么大的兴趣呢?我们认为这些书对青春情感的夸张描写和怪异荒诞的故事情节满足了学生幼稚的心理欲望而诱使他们迷恋。比如言情类小说表现了青少年内心的那种青春的哀伤和情感的温柔,语言形象生动凝练,很符合学生的口吻。另外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内心也产生了许多的微妙的感情变化,这些变化有时被深深的压在心灵的深处,恰巧经过书中的人物和情节揭示了出来,于是他们获得一次宣泄的机会,心灵获得了慰藉。又如武侠玄怪小说,因为故事的荒诞怪奇正迎合了学生猎奇探玄的心理,他们的思想富有浪漫和梦幻色彩,而这些小说正在为他们创造一个神奇理想的精神乐园,因此他们不会轻易放下它。我们班上有一名学生,他痴迷武侠小说,竟然把自己想象成武当山的侠客,每天在笔记本上涂写乱画,上课回答问题时站起来就说武当山独臂侠在此,谁来一战。可见这些学生痴迷武侠小说的程度很深。这些书虽然给中学生一些精神上的寄托,但对中学生造成的伤害却是很大的。首先,这些书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让学生获得纯净的营养,因为他们幼稚,往往沉迷,辨不清是非,被书中的空虚的情绪困扰得不能自拔,以致浪费了许多时光,影响了正常的学习,该掌握的知识也没有掌握。其次,这些书因为作者思想被商业价值驱使,书中渲染了许多不健康的思想,如对男女情爱的描写,狭隘的朋友义气,黑社会性质的拼杀打斗,这些思想对不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蛊惑力,以至使他们的思想沾染上许多灰色的东西,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第三,书中许多编造的情节东拉西扯,没有什么价值可言,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没有什么帮助。

所以,我们的老师和家长都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积极思考应对策略,采取有效措施,引领学生走出阅读的误区。

怎样引领学生走出阅读的误区呢?我们认为可以采取这样的几种策略:一是引。引就是要给学生讲清读这些书的危害。一个人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你在这个方面用的时间多了,必然在另外的方面用的时间少,我们青少年现在不应该沉迷在离奇古怪的漩涡里,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未来的任务,应该进行知识的积累,技能的磨练,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我们的人生做好准备,自觉控制自己,少读这些书,把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上来。另外对待这些阅读迷失的学生,我们要认识到他们读这些书是青少年成长中一种自然的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关键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这些书籍,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可以举行一些辩论会,沙龙来探讨这些书的利与弊,通过讨论,让学生用分析的眼光来审视这些书,什么书可以看,什么书不可以看,这就是要有理性。培养学生的这种理性,老师要动一番心思的。例如我们采用曲径通幽的方法举行健康心理讲座。讲座中把对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情况剖析穿插进去,使学生明白他们读那样的书是心理不健康一种表现,要使自己心理健康,就要远离这样的书籍。还有我们通过墙壁漫画,采用抽象,夸张,渲染的手法把学生阅读这些课外书籍的丑陋现象凸显出来,培养学生拒绝不良书籍的心理。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中间就会形成排斥不良书籍,阅读优秀书籍的浓厚氛围,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打下基础。二是挤。挤就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健康的书籍来阅读,把他们阅读那些不良书籍的时间挤掉。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具体的阅读任务,如《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中的名著篇目,给他们提供阅读的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发现阅读中的美和快乐,提高他们的阅读层次,这样他们就会对那些庸俗不堪的书籍无动于衷了。我们在促进学生阅读优秀书籍方面提出了一读二写三谈的激励方法。一周读一本优秀书籍为一读;读书时书上要做批注,读完后要写读后感,这为二写;三谈是指,和同学谈话要谈书,和老师谈话要谈书,和家长谈话要谈书。通过这些措施,优秀书籍深入到了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不良书籍就被挤出了学生的生活。三是堵。对那些不能自控的学生,我们要求他尽量不接触这些书。读这些书就像吸食鸦片一样,明知道是不好的行为,一旦沾食,就容易上瘾。在这方面,老师和家长要密切合作,对学生严格要求,杜绝学生接触这些书,不让他们走进这空虚迷乱的世界,经过一段时间的监督和引导,使学生的那种阅读欲望降到最低点。

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篇7

1 引言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看似未成年人,但内心却蕴藏着巨大的精神需求,需要全社会共同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帮助,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而课外阅读对于他们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从而使之受到思想教育与熏陶。同时阅读还能促进阅读技能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对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研究,可以让我们了解现阶段初中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目的、阅读动机等因素,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进行改进,使初中生能有更好的发展。

2 对课外阅读的定义

2.1 已有的对课外阅读的界定

对于课外阅读,现阶段并没有很明确的定义,大多是从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上进行阐述的。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经指出:“在国文教本之外,教师必须指导学生看旁的书……关于修养的书、关于社会科学的书乃至于关于自然科学的书,都可以作为国文科的课外读物”。但仅仅是说明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而韩和鸣也指出,课外阅读,特别是相关的课外阅读(这里的相关,是指围绕一定学习内容的相关),能充实学生头脑中的己知成分,增加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与了解,提高教材的可懂度,从而为课堂学习提供较好的认知准备。这个界定是从课外阅读的作用而言的。到目前,对课外阅读的精确定义的讨论仍在持续。

2.2 本研究对课外阅读的界定

要对课外阅读做出客观而科学的界定,首先要对阅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本研究比较认同张定远对于阅读下的定义:阅读,是指一种从书面语言和其他书面符号中获得意义的社会行为、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是以了解意义为中心的一个非常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这个定义比较完整而且精辟。首先它认为阅读是对文本的理解,其次认为阅读是一个阅读者的内心积极主动的过程。

3 初中生课外阅读研究的现状

3.1 国内外对初中生课外阅读研究的历史

国外对于课外阅读一直是很重视的。在早期的柏拉图的思想中就有所体现。柏拉图说:“你怎样研究你根本不知道的东西呢?在这些你所不知道的东西中,你该把什么作为你要研究的对象呢?惟有看。”[4]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研究员多利斯・布朗花了20多年的时间,对205名入学前己经学会阅读的孩子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父母很早就开始让他们读书,并使他们养成了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前苏联有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通过研究认为:课外阅读为教学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并“能发展学生的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要积极的提倡课外阅读。

3.2 对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研究现状

有关我国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的研究都普遍认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郝忠勇经过教学视导,发现多数学生在正常的读书期间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由初中生的课程表上看,他们根本不具备‘课外’的空闲和时间,校内的课外阅读只是一种处于夹缝中苟延残喘的松散状态。”李玉英通过研究发现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处于一种“浅阅读”状态,他们的阅读内容以休闲报刊、教辅材料、卡通动漫和畅销书为主;阅读动机感性、随意,阅读方式、习惯不良。陈发兵认为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最太少,面太窄。“许多学生不愿读、不会读课外书。即使读也只是一些武侠言情类的小说,甚至只是对一些漫画卡通书乐此不疲。不要说语文素养的提升,就连基本的阅读习惯和能力都没有形成。” 蔡伟观察调查发现,当代中学生在阅读中普遍存在着程度不一的不良心理行为,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为:盲从心理、浮躁心理、慵懒心理、敷衍心理、偏爱心理、功利心理、破坏心理。

4 研究趋势

课外阅读在人的一生发展中的重要性是众人皆知的。因其重要,才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因其重要,才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于课外阅读研究的专家、学者及一线优秀教师的目光。尤其是近些年最受国家重视的基础教育己有了长足的发展,国家给基础教育的投资虽不及发达国家,但与上世纪相比,确实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有利于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各地经济条件较好,实力雄厚的学校图书大楼拔地而起,即使是老少边穷地区,也有希望工程、救助基金会及一些慈善机构从各地募捐而来的图书被送往那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充实了这些学校的图书资源。

就目前课外阅读研究现状来看,大多专家学者把注意力都投入到了课堂阅读教学行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上去了,只有少部分关注课外阅读的理论研究。一线教师恰恰相反,他们因教学实践的机会远多于理论研究的机会,故而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外阅读的实践指导研究上去了。因而关于课外阅读的研究出现了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与一线教师的实践操作研究相脱节的现象。合理之举是把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紧密地与一线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专家学者的理论指导一线教师的实践,以实践验证和丰富理论。

另一方面。对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影响上,而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则很少涉及;其研究也大多建立在书刊这一纸质媒介上,而对于网络阅读和MP3电子书阅读等媒体的研究很少,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初中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草甫、商金林.叶圣陶教育文集[M].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182

[2] 韩和鸣 谈中学生的课外阅读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7月

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篇8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您正浏览的文章由www.DIYIFANWEN.COM(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01.8——2001.10 成立课题组。

2、2001.11——2002.1 开题、评审、修改。

3、2002.2——2003.2 实验、明确要求。

4、2003.2——2003.4 初步总结。

5、2003.5——2004.12 归纳模式。

6、2004.1——2004.6 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阅读量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闸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篇9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课题的提出.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01.8——2001.10成立课题组。

2、2001.11——2002.1开题、评审、修改。

3、2002.2——2003.2实验、明确要求。

4、2003.2——2003.4初步总结。

5、2003.5——2004.12归纳模式。

6、2004.1——2004.6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闸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1-0105-03

一、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

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较早期的学者认为,大多数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是明确的,读书观是正确的,学习知识、完成学业扩大视野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这些都表明他们在不断努力地攀登知识的阶梯。而为娱乐消遣、消磨时间、寻求刺激和安慰的,所占比例很小。[1]大多数人的课外阅读目的是正确的,对课外阅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近年来也有学者发现,在问卷表中“课外阅读主要目的”一栏,有45℅的学生是为了休闲娱乐,42℅的学生是为了修身养性,12℅的学生是为了增强专业知识。由此可见,“休闲”、“娱乐”或“消遣”成了当今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2]也有学者认为,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存在多样性,主要有满足学生所需的“学习型”、满足扩大知识面的“实用型”、满足消遣和休息需要的“娱乐型”等,且这些阅读目的比例相当。[3]

从时间上看,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有所变化,即从以拓展知识、扩大视野为主要目的到日益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课业负担也随之加重,因此需要利用课外时间,选择轻松愉快的书刊来调节紧张疲惫的身心;而激烈的竞争、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无法只专注于拓展知识、修养身心这些高层次的需求,由此赋予课外阅读更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色彩。[4]

二、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对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调查方面,研究者多持一致意见,认为文学类作品较受大学生的欢迎,是他们课外阅读的首选;也有少数研究者指出,“娱乐消遣”类书籍越来越受大学生的欢迎。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学者还特别指出性别差异、专业差异以及年级差异对大学生兴趣的影响。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图书馆所作的调查发现,文学类书籍特别是青春文学比较受在校大学生欢迎,其中青春文学饶雪漫的系列小说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作品。[5]郑惠生在对中国人民大学、汕头大学等高校的调查中也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喜欢阅读文学书籍,不论是什么年级和专业,大学生喜欢阅读文学书籍的人数远比不喜欢的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历的提高,学生对文学书籍的喜欢程度也越来越高。文学类书籍之所以成为大学生的课外主要读物,这与文学自身的优势有关,同时在阅读时也不像阅读专业书那样需要非常专心,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消遣。尽管文学类书籍在大学生中的影响较大,但是一些娱乐性书籍也渐渐占据一片天地。犹如一位研究者所说,“学生该读多读的书读的不多,不该读的书倒读的不少,正经做学问的书读的不多,杂书和闲书倒读的不少”。例如,学生读武打和言情小说的数量远远超过了读文学名著的数量。[6]现在的高校学生被称为“90后”,他们标新立异,喜欢不平凡的生活;他们渴望紧贴时代的脉搏,热衷于追求、引领时尚;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体验新生活。于是,各种时尚生活类书籍也理所当然地成为生活在大都市中的高校学生课外阅读的首选,对这类书籍的购买与阅读逐渐成为他们日常阅读中的一种习惯。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类图书大多属于快餐类读物,文化含量相对较低,对构建完整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无实质性的帮助。

一些研究还发现,性别差异对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选择有重要影响。男、女生由于生活观念、心理及性格的差异,在阅读兴趣上有很大的差别。总体而言,女生乐于学习外语和文史哲、小说类书籍,而男生则热衷于计算机类、经济类等热门专业书籍。[7]黄震洲在“大学生课外阅读情感研究”一文中做了较为具体的阐述:男、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受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在课外阅读情感倾向上的不同,男生在探索真理方面高于女生,而女生在提高文学修养方面则高于男生。[8]女生对杂志和报纸的“认同”率均超过了男生,但在经典名著的“认同”率方面女生却低于男生。男生对电脑科技类图书、武侠、军事类图书的兴趣远远大于女生,对休闲旅游类的图书兴趣则小于女生。

专业差异也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产生影响,不同专业的学生在阅读兴趣上有所偏重。如理工农医类专业学生,虽对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书籍均感兴趣,但又各有侧重,具体表现为:理工科的学生较喜欢看经济学方面的书籍,而农业专业的学生则喜欢看植物学类书籍。湖南医科大学的调查表明,他们的学生(即医学院的学生)往往热衷于涉猎与医学相关的伦理学、心理学书籍,理工科的学生对这方面书籍的兴趣则较小。在对军事院校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更喜欢科技类、成才指导类以及与政治和哲学相关的书籍。这与他们所学的专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更加关注现实社会,关注国防事业,关心个人情感,因而他们对书籍的选择更加理性。[9]

此外,大多数研究都表明,年级差异对大学生课外阅读有重要影响。低年级大学生比较喜欢娱乐性、消遣性的课外读物,高年级大学生则比较喜欢知识性、专业性和学术性的课外读物。[10]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低年级大学生的理论素养较差,学术水准较低,专业理想尚未完全形成,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方法,因而对专业性、理论性、学术性的课外读物难以产生兴趣,只能把读书兴趣主要放在消遣、娱乐性的读物上。相比之下,高年级学生求职意识明显增强,学习类书目逐渐占主导地位,又因为此时专业素养已经形成,能很好地判断选择哪些读物有利于自己专业课的学习和未来职业的发展,所以课外阅读的专业性、知识性较强。

三、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

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大多数研究者认为,通过图书馆借阅的方式阅读者较多,其次是网络阅读、同学间相互借阅以及购买等方式。对武汉科技大学的调查发现,图书馆借阅排名第一,比例高达62.97℅。可见,大学图书馆在大学生求知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这是因为图书馆藏书量大,内容广泛,且可免费阅览。大学图书馆是大学生课外的最佳去处,其科学文化环境、优秀的文献资源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阅读条件。选择“同学借阅”的比例也接近一半,直接反映了大学生在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上呈现趋同性,易受周围同学、朋友的影响。[11]

也有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网络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正在逐渐取代图书馆的重要地位。周立军在对华南农业大学的调查中发现,网络阅读排第一位,其后依次是图书、期刊杂志、报纸、电子图书。网络阅读的兴起对传统纸本阅读有很大的冲击,所以网络阅读的方式位居首位是必然的趋势。据调查,华南农业大学学生个人电脑拥有率达74℅,上网率97℅,这为网络阅读提供了便利。[12]研究者们指出,我们应当理智地分析网络阅读这一新兴方式:一方面,它是顺应时展的产物,读者能迅速地从网络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因而有其方便快捷的优势;另一方面,网络阅读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网上信息量大,读者很难筛选出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尤其是大学生,他们的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很容易受错误信息的影响。因此,应当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深层次的网络阅读,同时发挥纸本阅读的传统优势,使网络阅读和纸本阅读相互补充。

四、改善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途径

关于如何改善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研究者提出了如下建议:高校图书馆是改善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途经,为此要加强信息检索教学、文献资源保障、网络监管的力度,通过开设导读课、提高导读人员的素质等途经,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引导大学生读好书、指导大学生把书读好、联合举办系列讲座;高校应当加大专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优化人才培养的结构,提倡引导性阅读;加强新生入馆教育,发挥大学图书馆的作用,要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鼓励教师参与“导读”,发挥专家和学者的作用,开设“公选”课程,发挥各种工具书的作用。还有学者较全面地从学生个人、图书馆、学校、社会等角度提出了建议:首先,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是从根本上改善其课外阅读状况的关键,应当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图书馆应当了解大学生现状,激发其阅读兴趣,并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为其阅读创造优越的条件;再次,高校应注意整治浮躁散漫的学习风气、改变淡薄的阅读氛围。同时,社会的其它部门应做出相应的努力,如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门应加大对大学生阅读的关注力度,增加大学生阅读活动在全民阅读活动计划中的比重;出版界应为大学生提供种类齐全、内容丰富的健康读物;传媒界则应大力宣传阅读的重要意义,引导大学生走近阅读,争取各界更多的支持和关注。[13]

五、结论

通过分析近十年来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文献,可以发现,我国研究者对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研究涉及的问题较为全面,其中,课外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方式以及如何促进大学生阅读诸问题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随着时代背景不断变化,网络阅读等新的问题也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从研究方法上看,研究方法以调查研究为主,因此,研究结果较有说服力。但就总体而言,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首先,要进一步拓展研究的内容。如,情感体验在大学生课外阅读中是一个重要因素,而以往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再如,要更多地关注新的时代背景对大学生阅读的影响,以便提高研究的针对性。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研究的方法。如,从总体上看,对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研究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问卷设计多客观题,尤以选择题的比重偏大,缺少主观题,因而调查的灵活性不够,不能够深入地了解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些特殊情况;现有研究的样本选择范围一般局限于部分地区,为此,需要更大范围的研究,以提高结论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参考文献:

[1]王继坤.高校开设阅读学课势在必行——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报告[J].上饶师专学报,1999,(2).

[2]钱承军.关注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倾向[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3).

[3]张环.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综合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1989,(5).

[4]吴平.大学生课外阅读倾向的偏颇与引导对策[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4).

[5]潘旭,马力,石浩,邓斌.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图书馆对策——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J〕.高教研究,2010(12).

[6]赵秀山,李素环.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4,(1).

[7]张国飞.西南林业大学学生课外阅读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5).

[8]黄震洲.大学生课外阅读情感研究[J].高校图书馆,1989,(1).

[9]康梅英等.军校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J].信息管理导刊,2002,(1).

[10]何军.对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调查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2,(5).

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篇11

近年来,阅读被众多发达国家看成一种“准生产力”,欧美等国均开展了阅读指导运动,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成为了世界教育的共同趋势。美国有大批专家、教授专门从事阅读理论研究,不仅在多所高等学府开设阅读课程,1998年10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50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年度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

英国有着比较明确的课外阅读教学目标,学生不仅要阅读现代作家作品,还必须学习和赏析至少包括两部莎士比亚作品在内的古典作品,并且给学生提供两份1914年前的作家和诗人名单,供学生选择。充分体现出英国教育注重文学素养和文化陶冶的特点。

法国国民教育部于1990年提出了一项全国性的学生课外阅读计划。1994年设立“国民阅读指导中心”,研究学生的语言学习情况,提供书籍并指导阅读,还集中一批专家对阅读理论、特别是对创造性速读进行研究,并将此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之一。

不管是前苏联还是现在的俄罗斯,语文课阅读均得到重视。不仅有较为系统的计划,而且在语文课程中有专时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和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二、开展学生课外阅读研究是传承中华教育精粹的需要

我国从古至今都对课外阅读非常重视。庄子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指出不重视长期的课外积累是学不好知识的。朱熹诗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源不断的活水,大多是来自课外广泛的阅读。大诗人杜甫更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句道出了阅读积累的重要性。现代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比例大约是三七开,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的语文素养得之于课外阅读积累。”

认识到儿童阅读的重要性,台湾早在2000年开始就在全岛内从学校、社区运作、家庭教育三方面实施了“儿童阅读计划”。同时期,中国大陆诸如“新语文”“亲近母语”“快乐语文”等研究也先后涌现,以倡导儿童阅读、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书香社会为宗旨,集中优质资源,融入学校课程结构。通过引导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来传承中华文化精粹。

三、开展学生课外阅读研究是建设阅读社会的需要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并于1995年宣布4月23日(作家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为“世界读书日”,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7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教育部等九部委共同发出“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通知。

2009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时,时任国家总理的强调“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主席在中央党校讲话时也谈到“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他的读书观点不仅领导干部适用,推而广之,对小学生乃至建设阅读社会都是非常适用的。

四、开展学生课外阅读研究是扭转不良阅读现状的需要

据2011年7月,在北京公布的“全国小学生阅读状况在线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大多数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意愿较高,但半数以上(52.0%)小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量一般或较少。在影响课外阅读的主要因素方面,近4成(36.6%)小学生认为是由于“学习压力大,没时间”,近6成(56.7%)小学教师也认同这一观点。在读过课外读物的4~6年级小学生中,近8成(78.0%)调查者不是因为读书的本身魅力自觉阅读,而是为了“提高学习水平”才去阅读。互联网和手机也已成为小学生的重要阅读渠道,小学生上网率为63.6%,手机阅读率达31.3%,小学生课外阅读功利化、娱乐化倾向日趋明显,现状不容乐观。

五、开展学生课外阅读研究是语文课程学习的需要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的积累。”并明确规定了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小学第二阶段(3~4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5~6年级)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整个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并强调要“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六、开展学生课外阅读研究是学生精神健康成长的需要

中国新教育改革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曾形象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少年儿童阶段正是人生吸收精神食粮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形成怎样的读书习惯可以说是影响人一生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星,成为学生的精神需要。”通过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就能更佳地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爱读书。通过与作者文本的一次次思维碰撞,感受著作中闪烁的智慧与人性光芒;通过与书中伟大心灵的一次次对话,逐渐树立起正确的情感观、价值观、人生观。

七、开展学生课外阅读研究是提升学生全面素养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英国威尔沃克也曾说“只要读书用心、广博,人的举止自然会变得优雅起来。”事实证明,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知识底子,使孩子变得更加聪明,更是提高学生全面素养、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同样是读书,如果仅仅局限于书山题海中,局限于为提高学业而读书,那必将落得个越读越“死”的结果。相反,通过开展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爱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成长起来的将是一个个人文底蕴深厚、善于独立思考、心理素养全面的人。

综上所述,开展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极为重要,它既是扭转不良阅读现状的需要,也是语文课程学习的需要,更是学生精神健康成长和提升学生全面素养的需要。通过与作者文本的一次次思维碰撞,感受著作中闪烁的智慧与人性光芒;通过与书中伟大心灵的一次次对话,逐渐树立起正确的情感观、价值观、人生观。

参考文献:

[1]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

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篇12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有关英语课外学习与活动日益受到关注,已经产生一些研究成果。如下:袁桂林对英语课外活动的意义和实践进行研究,认为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促进英语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克服了学科课程割裂知识的弊端。

阅读效果检测与巩固方式的研究、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研究等也有所提及,但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葛炳芳指出完形填空、短文改错、写作等训练是培养阅读素质的必要的补充。尽量上几堂这样的专题课对提高阅读能力大有裨益。课堂上老师的带领、指导与督促学生阅读英语课文或做练习,或适当安排布置一些英语阅读方面的回家作业,让学生课外自主完成,则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更有利,都有利于阅读素质的培养。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技能自主训练策略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本课题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实效教学”:

1.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

2.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面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

3.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提高英语课外阅读训练策略”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研究,而是要对所记录的典型教学事件进行理论分析,反思。有利于改进今后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我们特有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高师生的教与学的有效意识。

三、课外阅读策略

对于学习策略的定义与分类,国内已经有许多学者给予了系统的对比评析。通过对学习策略定义的研究,多数学者认为学习策略可以促进语言学习,即学习者适当运用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策略的种类繁多,课外阅读策略是一种主要的学习策略。

四、课外阅读策略的训练

课外阅读策略的训练是指采用学习成功者阅读时所使用的有效策略对学习者,尤其是不善阅读者进行训练,并使有意识地自我调控阅读过程来提高阅读水平,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国内外最常用具体方法如下:1.加强方法指导。2.调整阅读难度。3.组织相互交流。使学生了解彼此的阅读优势,认识自身的不足,互相取长补短,从而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4.引导探究思考。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启发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过程和阅读效果进行反思:我为什么这么理解?有何依据?5.开发阅读资源。除教材外,选一本与教材难易程度相近的有练习的课外读物。6.引进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倡导学生自己和自己竞争。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调查研究在课外阅读中是否会使用策略。

2.调查研究在课外阅读中学生会使用哪些阅读策略。

3.研究学生所使用的课外阅读策略哪些策略是有效的。

4.研究同种阅读策略在不同个体上体现的不同效果。

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策略训练。使学生不仅能发展学习能力也能提高英语学习成绩。同时提升学生和教师的策略使用意识和能力上有所裨益,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六、课题研究的范围

1.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涵盖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领域,从高中艺术班英语教学现状入手,分析研究适合于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

2.以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为主要研究内容探索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策略。

3.课外阅读重点运用学生手上所拥有的中学生英语报上的文章,这些文章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趣味性强,容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4.以传统文本和现代媒体为支点,拓展阅读范围,搭建阅读平台。

七、课题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思路方法。1.探究性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扩展的重要形式之一。2.赏析性阅读。许多英语阅读材料,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抒情,都有值得鉴赏的地方,教师指导学生欣赏阅读这些作品,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3.扩展性阅读。由于学生知识少、阅历浅,为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本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文献法,个案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