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培育的内容合集12篇

时间:2023-11-20 09:49:00

森林资源培育的内容

森林资源培育的内容篇1

关键词:

临沂市;生态文明;森林资源培育

最近几年,为科学有序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临沂市大力开展三年大造林绿化临沂行动,探索建立绿色发展长效机制,积极培育生态与森林文化,着力做好绿色延伸和绿色增长工作,截止到2015年,完成新造林7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让‘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目标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市民面前。尽管近些年临沂市在森林工作中取得突出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

1、当前森林培育工作面临挑战分析

1.1森林资源脆弱

目前,森林资源保护和治理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个别地区森林资源开发工作对整个森林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过度开发现象时有发生,当前森林培育的重点应该转变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当前森林资源十分脆弱,管理和维护工作缺少相应的经济支持和组织保障,最近几年营造的人工林处于幼林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林业部门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

1.2森林资源培育工作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整个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制度变革给森林资源培育工作带来很多挑战,同时也给林业工作带来了很大不确定性。目前,我国林业发展进入改革的关键时期,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发展会给林业工作带来全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森林资源培育工作,就成为现阶段我们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

1.3森林资源培育工作的长期性

当前,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正处于发展和恢复的关键时期,森林资源培育工作面临着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双重任务,如果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不能准确把握工作重点,就容易出现指导思想动摇和工作重心转变,出现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重视林业产业和林业资源长期发展规划,导致森林资源过度被开发利用。因此,在进行森林资源培育工作过程中必须坚持长期而系统性的发展策略,将森林资源培育工作进行详细的规划建设,最终促进森林资源培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转变森林资源培育方式

2.1强化森林经营,全面提升森林质量

地区林业部门应该将森林经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对经营工作进行统一规划,明确森林资源培育和森林建设重点,转变经营模式,以分散经营向着规模化经营转变。要建立森林经营年度规划制度、检查验收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要明确森林资源培育质量标准,确保森林建设质量。同时,要进一步抓好森林抚育补贴制度推广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积极推广全新的种植模式,完善技术标准,扩大试点范围,从而保证森林资源开发利用、营林造林、抚育管理更加高效和科学。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森林经营关键政策研究,要始终坚持森林经营和森林资源开发相结合,及时出台加强森林经营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对策。

2.2重点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巩固建设成果

要以森林资源监测为主体,整合现有监测资源,扩展监测内容,重点加强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防治,建立健全林场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为主的多种森林资源监测评价体系,实现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的综合监测和评价。严格落实好各级政府部门关于森林病虫害防治责任制度,确保各个部门兑现防治目标责任书,及时建立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奖惩制度,确保责任层层落实。要结合地区森林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加强对地区重大有害生物发生和传播规律的研究,并做好防控工作,制定完善的防控预案,坚决防止疫情大规模发生和传播。积极开展生物防治试点,避免对生态和环境造成新的破坏。依法加强涉木市场和企业检查监督,做到疫情早发现、早处置。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纳入营造林全过程管理,不断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全面提升森林健康水平,切实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防虫抗病能力。

2.3强化对森林资源普查和动态监测

临沂市森林资源普查是全省森林资源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掌握全市森林资源状况,提高临沂市森林资源培育、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现代林业发展,推动绿色沂蒙、生态临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森林资源是国家重要战略性生态资源,临沂市森林资源普查在坚持全省林地“一张图”的基础上,利用近期遥感影像和森林资源调查软件,通过小班区划、实地调查,查清各地森林、林木和林地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实现森林资源空间位置、属性因子数字化。调查内容包括:各类林地的面积、蓄积、分布情况和变更情况;各类农田林网、农林间作、地堰绿化的面积、蓄积和分布情况;村镇树的株数、蓄积和覆盖情况;各林地小班的权属、林种、树种、年龄、立地条件、生长状况等80项调查因子。森林资源普查结果对科学制定临沂市“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科学划定林地保护红线和森林保护红线,意义重大,同时,也是实现全省林业资源数据“一套数、一张图、一盘棋”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袁国兴.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新林区[J].内蒙古林业.2009(04)

森林资源培育的内容篇2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079-01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燥音,固碳释氧等生态效益;森林里含有高浓度,高质量的负氧离子,对人体有较高保健价值;森林还能提高环境质量、静化、美化环境;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加速,资源、环境、气候等诸多问题引发人们关注,森林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外交等热点焦点话题,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和人们的高度重视,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大森林培育和经营力度,提高林分质量,充分发挥森林的多功能,多效益,加快现代林业建设步伐,已成为森林培育经营的重要课题。

一、高度重视森林培育经营的重要性

森林培育经营是指苗木、树木、林分、森林,通过人为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促进其生长过程更优化,效益最大化的理论与技术,达到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森林生产力高效和可持续经营,森林培育经营主要包括营林和森林经理两部分内容,营林主要指林木遗传育种、育苗造林、抚育保护,森林经理主要指森林资源状况、林分结构、密度、立地指数、收获量、森林糸统生产力、采伐量和采伐方式、采伐地块等内容。森林培育重点指营林部分,森林经营侧重于森林经理部分,在应用上是实用性操作性较强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省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多种林木生长,大面积的宜林荒山基本消灭,森林经营潜力巨大,只要加强森林培育经营,提高造林质量,加大抚育培育水平,注重保护力度,森林质量会逐渐改善,森林生物量大大提高、森林生态效益显著增强,单位蓄积就能提高2―3倍,相当于新造近100万公顷的森林。

二、提高森林培育经营的主要途径

1.加强森林培育经营理论和技术的普及

森林培育经营是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和关键技术,它贯穿于林木生长的全过程,时间跨度长,内容多的综合性技术措施和管理办法,涉及范面宽量大,自然条件复杂,实施难度大,要高度重视,大力宣传普及。把森林培育的理论、知识、技术及时普及给林农和林业职工。让广大林业职工自觉克服林木周期长、见效慢、森林是自然生长。避免“重造轻管”,“只造不育”的行为;自觉克服,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行动,避免在造林中“见种就采,见苗就栽”,在间伐中“砍好留坏,砍大留小”的不良行为,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创新体制机制,树立科学培育,可持续经营的理念,重视营林的基础地位,加强良种壮苗的培育与利用,提高造林质量,搞好幼林抚育与管护,合理经营,森林的质量和效益会大大提高。

2.优化资源,搞好分类经营

由于生存条件的限制,我们的森林经营,主观上仍然是以生产木材为主,但在木材生产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兼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的采伐方式必须贯彻因林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要对森林实施分类经营。把森林划分重点公益林、一般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采取不同的采伐方式。同时还要根据林相情况、林地状况、立地条件,详细地调查林分的各项因子,依照分类类型确定森林培育的各种抚育采伐更新方式,使采伐方式与森林经营目的和生态效能相适应。如重点防护林的经营目的就是以发挥其各种生态效能和防护效益为主,因此绝不可以进行皆伐,只可以进行一些更新性质的采伐。对其中的成过熟木,采取卫生伐,必须以采伐成、过熟木、病腐木、枯立木及被压木为主,解放优势树种。对幼、中龄林采取抚育伐的作业方式。尤其是人工林在给以培育时,应在保留好目的树种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天然树种,以利于形成针、阔混交林,加速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态效能和防护若能。而对一般公益林中的中、近熟林,特别是人工林,采伐方式应以大强度的抚育为主,伐除40%左右的非目的树种,伐后进行林冠下更新造林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使其形成复层异龄林,以得充分发挥不同林分类型的综合生态效能。而对于商品林中的成过熟林,则可采取灵活多样的采伐方式,伐后通过更新速生树种,加大培育投入,改变林分类型,进而改善林分结构,缩短经营周期,尽早地向社会提供高产出、高质量的商品材。在向社会提供大量的商品材同时,经营单位还可从中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有了经济的支持,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进生态林建设的发展。

3.落实森林培育经营的技术

重视森林培育经营的每一项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认真贯彻营林是基础,抓好森林培育的第一道工序,实施造林技术,搞好作业设计,采用良种壮苗,可提高造林成效10―30%,大力发展乡土树种,积极发展混交林,如采针引阔、针阔混交,块状、带状混交林、科学整地,按规程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避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碳排方,重视造林抚育,加大抚育力度,把“三分造七分管”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新造林每年三次抚育,直到幼林郁闭,搞好间伐,合理调整密度和林龄结构,使林分处于最优和永续状况,采用渐伐择伐等措施,培育弃龄复层林、近自然林,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实现森林生态经济等多种效益的良性互动。我省森林资源丰富,有大量的中幼林、疏林、低产低质林分,急需要森林培育,潜力巨大,因地制宜地抓好高效森林培育经营,大力发展珍稀名贵林木,大径材、景观林等,提倡复合经营,立体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林草、林药、林菇、森林经营等模式的建设。搞好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把方案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林班、小班,长抓不懈。加快森林资源数字化管理,普及计算机森林资源系统联网,把国营林场、乡村林场、林业经营、企事业单位与乡镇、林业站、县林业局联为一体,便于培育、经营管理。

4.强化科技支撑提高森林培育经营水平

森林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提高培育经营水平,向科技要效益,结合我省实际推广应用一批先进实用的技术,如低产林改造、林木、森林高效培育,推广森林培育、经营的技术标准、规程和办法,充分发挥科技单位,科技人员的作用,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第一线开展森林培育。认真抓好培育与经营,以示范工程,示范林,样板林为代表,提升整个森林培育经营质量、结合实际,每个乡、县(市)要有示范林工程。以点带面,搞好辐射,如景观林的培育,疏林、低产林的改造培育等,在重点生态区域开展公益林培育,充分发挥公益林、生态林的质量和效益。大力开展森林培育与经营的技术研究攻关与试验示范,提高森林培育经营水平。

5.加快调整完善政策法规力度

加快调整完善政策、法规,形成有利于提高森林培育、经营的体系,改变重造林轻育林,重保护轻培育的政策环境,由单纯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放手发动非公有制林业,加大森林培育经营的投入力度,以大项目、大工程带动森林培育,引导各项资金流向森林培育经营,规范森林培育经营行为。

参考文献

[1] 刘于鹤.张久荣等.加强森林经营 提高森林质量[EB/OL]2009.4.3.

森林资源培育的内容篇3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2.052

我国有着广阔而丰富的森林资源,尤其在北方,森林物种更为丰富,资源更为广泛。但目前森林资源发挥的作用远小于其本身的价值。森林资源要想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就要不断地加强森林培育。森林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系统环境,它对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只有做好以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森林培育工作,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才能发挥森林资源的最大价值,才能让森林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1 森林资源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森林是保护环境和生态发展的关键,它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我国在强调森林资源的合理应用,但是在森林资源培育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1 有量无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重视程度,森林培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然森林的覆盖率和物种数量有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过分强调覆盖率的提高,而对于质量却有所忽视。我国的森林资源很多,但是质量并不高,这就严重影响森林资源的价值量及其所发挥出的能量。森林价值量不仅取决于森林的覆盖面积,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森林物种的合理结构分布及其所发挥的能量。

1.2 分配不合理

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森林资源的数量在增加,但是单位面积内的森林资源储备仍较低。如北方森林资源较丰富,但是西北地区的森林资源却很少。这种资源分配不均匀,物种分配不合理的状态使得可用森林资源较少,森林资源的生态结构较单一,严重影响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2 提高森林培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2.1 转变观念,加强队伍建设

思想引导行动,有思想才会有行动。首先要提高森林培育人员的观念,让他们了解森林培育的重要性,明白森林培育质量对于人类生态环境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工作人员真正了解森林培育质量的重要性,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做好森林培育工作,提高森林培育质量。森林培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有特殊人才来把关,可以聘请高素质、高技能的人员来进行森林培育工作。要及时安排森林培育人员参加培训,以便学到更多知识,更好地做好森林培育工作。

2.2 增加资金投入

森林培育工作有效地开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要增加资金投入以改善森林培育工作的环境,建立森林资源培育管理的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数据资料库,以完善森林培育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同时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管理的精细化,以进行各种资源优化管理,以达到对资金成本最大限度的控制,进而提高森林培育的经济效益。

2.3 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

森林培育工作在向前发展,随着这种发展,许多经营理念也逐渐产生。在做森林培育工作之前,要先进行实地考察,选择正确的物种以求均衡分布,最大限度发挥森林的作用。相关部门要制定政策对森林资源的运用进行限制,从而保持森林可持续性发展。政策的制定要质与量并重,不能一味追求量的增加而忽视质量的提高。完善的机制与体系可以为森林培育工作创造一个环境,为森林培育工作提供保障,从而提高森林培育工作的质量。

2.4 提高群众的观念意识

观念的转变不仅是森林培育工作人员观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群众观念的转变。如果人人都能树立正确的权利与义务的观念,保护森林资源,不会因为个人利益而开发森林资源,破坏社会环境,那么森林培育质量的提高就指日可待。

2.5 协调好四个关系

一是协调好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的关系。这就要求在讲求数量的同时,也要保证质量的提高,而且要把质量提高放在首位。做到一手抓造林,一手抓森林培育,并且两手都要硬,以做到质与量的统一;二是协调好森林保护和利用的关系。这就要求在对森林进行严格保护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保护中利用,利用中保护,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价值;三是协调好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关系。这要求建立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以满足对森林资源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建立产业体系以拉动造林、保林;四是要协调好一般工程和重点工程的关系。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森林建设任务,同时要发挥重点工程的带头作用,以加快造林绿化进程。

3 结语

我国的森林资源经营已经进入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经营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森林培育更注重的是生物的多样化以及整合森林资源结构,使森林除具有基本的保持水土的功能外,更大地发挥其服务功能。北方森林培育质量的提高不但能产生较大的经济价值,也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积极改变观念,采用各种措施来提高北方森林培育的质量,以促进我国林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海波.浅析森林培育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性[J].广东科技,2010,(20).

森林资源培育的内容篇4

0.前言

森林经营管理是指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利用等一系列活动的组织、计划和制定相关法规政策监督实施等内容。森林经营与管理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监督、指导和服务,健全完善森林经营管理的法规和标准。

1.森林经营管理的现状

1.1对森林经营工作重视不够

从上到下,从政府到部门,从管理者到经营者普遍存在“重造轻管”、“重采轻育”、“重取轻予”思想和倾向,满足于森林面积的增加、森林覆盖率的增长,忽视森林质量的提高和森林效益的发挥。实际工作中对森林经营认识不足,措施上也重视不够。还有个别地方政府,一味强调保护资源,将正常的森林经营当成破坏资源而禁止。

1.2森林经营政策不完善

一是采伐限额制度存在缺陷,严重制约了森林经营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在:森林采伐总体上控制过严,程序与手续烦琐;采伐限额不能满足抚育采伐需要;年度抚育间伐计划下达过迟;公益林抚育采伐强度规定过低等。二是税费政策不配套。长期以来将抚育采伐和天然次生林林分改造等以经营为目的的采伐活动与商品材采伐等同,将森林经营中的中小径材与主伐木材同等标准征收税金,加重了生产经营成本,且征收的育林基金也未真正返还给经营者,制约了森林经营者的积极性。

1.3集约化程度不高

森林经营涉及面广,在林业生产周期中所占时间长,现行的经营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普遍存在管的过死、过多等问题。林权制度改革也比较滞后。

1.4经营资金投入不足

国家和地方安排的营林投资主要用于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森林经营方面的投入很少,同时现行融资渠道狭窄。没有或很少有收入的中幼林抚育由于受到资金投入的限制,用工成本的快速增长等影响,生产单位已无力进行。另外,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太低,就连基本的森林看护都难以落实,更不能奢望开展森林经营工作了。

1.5技术标准滞后

森林经营的内容宽广,技术要求高,需要有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指导生产,但现行的森林经营理论还多停留在过去以生产木材为中心的理论体系,缺乏以分类经营为基础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可持续经营理论体系。

2.森林经营管理工作的创新方法

2.1创新森林经营理念

创新科学经营和强化管理就是更好地发展森林资源的思想,高度重视森林经营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技术支撑,切实将森林经营纳入工作日程,列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贯穿于林业建设的全过程。应将评价森林资源质量指标纳入各级领导政绩的考核范围。强化政策引导和资金引导,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质量,维护森林健康,充分发挥好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2.2创新森林分类经营体制

对公益林要在严格保护管理的基础上,探索如何促进发挥好森林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要进一步放宽对公益林中人工林中幼林抚育采伐的限制,提高公益林补助标准等。对商品林要放开搞活,尽快消除限额采伐的“瓶颈”制约因素。可取消抚育采伐限额控制,取消商品材年度采伐计划管理,取消抚育间伐材的各种税金等。全面开展林权制度改革,拓宽森林经营融资渠道,引导森林集约经营。尽快开辟森林经营小额贷款,成立林业贷款担保中心,成立森林经营专门作业队,引导林农组建股份制林场(合作社),探索规模经营与集体经营实现途径。

2.3创新森林经营项目

除规定林业重点工程中应包括森林经营内容外,应组织实施森林经营项目。可扩大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项目范围,提高投资标准,增加投资总规模;新增重点公益林经营科研项目;对商品林中幼龄林抚育(包括竹林垦复、经济林低产林改造等)实行以奖代补。通过试点示范,探索以经营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以森林经营方案指导开展森林经营工作。同时,探索生产中急需的各种技术规定、指南和标准,修订、制定有关抚育间伐技术规程,完善管理办法。严格按技术规程进行抚育间伐,把好伐前设计关、伐中监督关和伐后验收关,确保森林经营工作有序进行。

2.4创新营造工作管理

森林营造是森林经营最基础的工作,影响着森林培育成效及以后形成森林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森林营造工作,强化管理措施,抓好森林培育工作。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多种方式培育森林资源。根据林地立地条件和现有植被状况,坚持“宜封则封,宜补则补,宜飞则飞,宜造则造”的原则,合理采取封山育林、飞播造林、人工植苗造林等方式营造森林,不搞单一的培育方式,森林培育的时间及质量大大提高。二是严格执行技术标准。森林营造工作严格执行《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2001系列标准、《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5163-2004、《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标准》川Q790-1995、《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等技术标准,规范营造林工作的行为。三是合理布局,把生态环境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良性互动。根据不同林分状况、森林经营类型、培育目标等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建设成为森林经营的示范样板区。

2.5创新可持续经营体系

森林经营规划的编制,为指导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了决策依据。在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的框架下,引导森林经营单位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按市场经济规律,自主决定经营方向和培育目标,按批准的经营方案下达采伐限额。注意把握“三个突出”:一是突出经营单位的主体地位,引导自主编制,林业部门主要做好技术指导;二是突出分类指导,依据单位性质和经营规模分别编制规范、简明、简易森林经营方案;三是突出科学性和实用性,确保方案能够实施。 总体上,森林实行“两个三”的分类管理思路。对生态林管住管严,分为三类,采取不同的保护模式:第一类是一级保护(严禁采伐),主要是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生态极度脆弱区的森林;第二类是二级保护(限制采伐),主要是天然林,只能采取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第三类是三级保护(改造性采伐),主要是生态区位一般的人工林,允许改造补植,逐步形成阔叶林。对商品林要管好放活,也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天然阔叶林,原则上以保为主,不允许大面积逆转为人工林;第二类是人工用材林,以县为单位实行按经营小班控制采伐;第三类是工业原料林、经济林、薪炭林以及非规划林地上的林子,放开经营,充分满足采伐指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森林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改革试点,实现森林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责权利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办事高效、运转协调、执法严明、监管有力的森林经营管理新体制。

【参考文献】

森林资源培育的内容篇5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130-03

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要求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将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这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围绕这一改革方向,我院森林培育与利用系林业技术专业积极探索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的方法,秉承“山川有我,绿树成荫”的育人理念,积极尝试实训环境真实化,服务功能多元化和设施设备生产化,创设“林区作业进教室,课堂教学延伸到林区”,即“两区三化”实训基地模式构建,对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职业技能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训环境真实化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其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与实训环境真实化密不可分。

实训环境是实践教学的载体。实践教学是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实践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为实现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及发展,强调实训环境的真实化,无疑是林业技术人才与行业接轨的最佳途径。

为打造实训环境的真实化,我院林业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多次深入林业基层单位进行走访和调研,与林业专家座谈、访谈,与产业、行业和企业交换思想,对体现森林培育能力、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能力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能力三大职业核心能力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进行了分析(具体详见表1)。

针对职业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林业技术专业构建了森林植物、森林环境、生物应用技术、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管理等7个校内专业实训室;建立了具有生产经营功能的生物技术、组培、育苗、种苗生产、食用菌栽培、经济林繁殖、林木育苗大棚等真实化的实训教学场所及“植物引种繁育实验中心”和“温室育苗中心”等4个校内综合实训基地。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如德宏州林科所、德宏州林业局中心苗圃、红河州国营芷村林场、红河州林科所、红河州林业调查规划队、梁河县林业局等9个校外综合实训基地。实训环境的真实化,不仅使学生森林培育能力、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能力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能力三大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且使学生非技术能力之外的其他能力得到了发展,为进一步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实训环境的真实化不仅仅表现在实训场所真实化,其课程的理论知识、实验实训的内容、项目、任务等均须贴近生产实际,力求把项目教学真实化、现场教学真实化等真实化教学思想贯穿始终。林业技术专业创新了“林区作业进教室、课堂教学延伸到林区”的“边教—边学—边练”的专业教学方式。例如,近些年,积极参与到林业生产或行业生产单位组织的项目、课题实践中,开展了生产性实训。2005年参加文山富宁县森林资源调查工作;2006年参与云南省罗平县的森林资源调查;2007~2009年参与我省永平县、华坪县、潞西市等多个县的林权制度改革工作;2008年参与广西大新县、凭祥市、上思县等县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现了实训环境的真实化。借助真实化的实训环境,学生在生产过程中培养职业素质、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做到了“学做合一”,“工学结合”。

实训环境的真实化让学生的职业素质、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技能之外诸如为人处事、社会交往等非专业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在同一实训环境完成所有的实训内容。为此,在没有生产性实训的情况下,为达到实训环境的真实化,林业技术专业以仿真性实训作为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仿真性实训是一种高度的模拟现实社会的运行情景,其优越性在于开展的实习内容不受地域、环境、时间等条件的限制,迎合了林业生产活动具有典型灵活性的特点。在整个仿真实训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充分了解行业、岗位群运作过程,运用所学知识现实操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林业技术专业自始至终对实训环境真实化的规划给予高度重视,不论校内还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布局和建设,从内容、项目、层次、规模、地域、设施等按照“从低级单一到高级复杂、从专业基础到专业综合”将仿真与实物有机结合起来,力求体现生产现场的特点,把“林区作业进教室、课堂教学延伸到林区”的“边教—边学—边练”的专业教学方式贯穿于实践教学中,把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联系起来,创设了四个“一致”,即课堂教学情境与林区环境相一致,基地即教室,教室即林区;实训设备与林业生产设备一致;实训过程与生产过程一致;实训的工作情境、运作和管理模式与基层生产一致。例如,针对林木生长物候规律,不同季节生产任务不同,实行“模块菜单,循环实训”。模块菜单即以岗位群职业能力为基本模块,以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为菜单,以工作过程任务引领导向,布设不同内容、方向、领域和层次的实训学习情境,具体布局见表2。

学习领域围绕四个“一致”力求使学习情境与学习领域有机结合。不同的学习情境丰富了职业能力的内涵,不同的学习领域扩充了职业群的范围。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努力,实训环境的真实化对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林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服务功能多元化

实训基地是学生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培养、科技开发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各项任务实施的场所。实训基地服务功能的多元化思想,将有利于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合理利用,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以实训环境真实化为基础,围绕森林培育、森林调查技术和森林经营三大核心能力培养的主线,在有限或同一实训基地上开发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和不同类别的实训内容或多个实训项目,实现实训基地服务功能多元化。例如,在校内实训基地,提供了苗木培育从选种、制种、育苗、营养土配置,到栽种、移植等苗木生长过程的场所;针对林木生长的物候期,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进度与物候节律相适应,开展嫁接、修剪、整地、施肥等实训项目。又如,学院后山405亩实训基地,近些年相继开展了土壤调查、植被调查、病虫害调查、森林抚育调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等森林规划调查等项目,其资料和数据为森林培育、森林调查技术和森林经营等课程实训提供了依据,实训基地实现了全天候、全方位、专业课程全开放的格局。良好的实训环境,较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基地服务功能的多元化使实践教学的开展更为实际和便利。

诚然,校内实训基地的全真性、仿真性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受地域条件的限制,个别实训项目的条件不能满足。系部经过调研,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校外不同类型(采伐林场、育苗造林单位、森林经营单位、苗圃等)、不同层次(林业科研、林业经营公司、个体经营等)、不同地域(省内东、西、南、北)实训基地,如德宏州林科所、德宏州林业局中心苗圃、红河州国营芷村林场、红河州林科所、红河州林业调查规划队、梁河县林业局等9个校外综合实训基地。其中,“德宏州林科所林业技术推广应用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高职示范实训基地。

基地类型的多样化,同一基地服务功能的多元化,为林业技术“两区三化”实训基地模式构建奠定了基石,为林业技术专业理解“山川有我,绿树成荫”的育人理念注入了新的内容,也为林业技术专业“林区作业进教室、课堂教学延伸到林区”的专业教学模式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设施设备生产化

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的前提下,森林培育能力、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能力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能力三大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已走出过去实践教学在教室里纸上谈兵或是局限于验证理论的传统形式,走出了理论与生产脱离,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相悖,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等脱离实际的模式,进而注重的是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得到了极力推崇和推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和学以致用的目标培养得到了贯彻执行,基地类型走向多样化已形成规模,基地服务功能多元化已成事实。我院升格为高职以后,学院抓住高职高专发展的契机,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积极加快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在明确办学宗旨(服务学生、服务产业、服务地方、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办学定位(三立足、三面向、三针对——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针对目标育人才;立足林业,面向林业,针对市场和产业办专业;立足县、乡和社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针对岗位设课程,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熟练掌握职业岗位技能的林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上,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和投资的力度,相继对不适应高职高专建设和发展的实验实训室进行改造和更新,对实训基地资源进行整合,把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基地建设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软件和硬件建设有了一个较大飞跃。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互惠共赢的原则,建立起实现校企共建和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通过校企、校政、校校合作等多种途径,采取资金引进、融资、世行贷款等多种形式,实现基地建设先进化,设施设备生产化。

随着实训环境真实化、服务功能多元化和设施设备生产化的实施和完善建设,“林区作业进教室,课堂教学延伸到林区”的教学理念已深入教师心里。课堂与林区、理论与实践找到了最适合的结合点。由于林业技术专业特色优势明显,实训基地及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近几年,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两区三化”实训基地模式构建,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学院层面上需高度认识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是推进学院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工程和基本保障,学院应将其作为重要的基本建设来抓,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管理,使其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另外,实训设备先进并不等于花大价钱购买国际领先的高精尖设备。实训要以生产过程为导向,其设备就要与目前生产一线使用的设备基本一致,尽量贴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因此,实训设备应该是产业或行业已经开始使用、能够代表本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未来三五年内能体现本行业较先进技术水平的设备。在实训内容方面,既要强调高新技术的含量,又须兼顾常规技术;既要适当考虑超前性,又要结合当前区域经济发展要求,避免出现学生所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

“两区三化”实训基地模式构建,在林业技术专业建设和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坚持了“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实践育人”的观念,使学院办学方向更加紧密结合云南林业发展方向,使学院育才兴林的特点更加鲜明。林业技术专业将在学院各方面建设发展的推力作用下,把“两区三化”实训基地模式构建工作推向新的高潮。

参考文献:

[l]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3]王平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郭玉梅.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5]邱同保.从高职教育文本政策的解析看高职教育的发展轨迹[J].教育与职业,2008(6).

森林资源培育的内容篇6

森林培育是一种生产过程,不仅对人类所需工业原料以及生物能源进行生产,还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创造与保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森林培育工作可通过树木对太阳能等资源进行转化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三者的有机结合。为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必须对森林培育工作实现科学经营,这是促进生态平衡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林业企业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传统森林培育经营存在问题研究

1.森林培育经营理念落后

传统的森林经营理念存在一定的弊端,人们受这种理念影响极深,没有对森林培育工作起到足够的认识与重视,单纯的注重经济发展,没有形成相应的环境保护意识,导致森林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水土是流失、空气污染等环境情况日益严重,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森林管理部门也没有对森林培育工作进行正确的认识,导致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只注重森林采伐,忽视森林资源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对森林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2.工作实践重视不够

森林培育工作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林业培育以及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对对森林培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对林业资源进行管理,重视林业资源的生长。我国一直在对森立资源培育工作进行改革与完善,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只重视森林资源建造,不注重植后管理就是其中问题之一,在进行森林资源建造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科学管理,促使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实现森林资源工程建设的意义。

3.森林培育经营制度不健全,缺乏经营监督机制

为实现森林培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对其建立健全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现阶段森林培育经营人员存在素质低以及水平差的现象,这对森林培育经营制度的落实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另外,缺乏森林培育经营监督机制。做好森林培育经营监督体系建设,可以有效的防止出现森林违法违规现象。但是缺乏相应的森林培育经营监督机制,使得森林管理违法违规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着森林培育经营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提高森林质量效益,加强森林培育经营策略探析

1.加强森林培育经营理念的创新

森林培育经营极其复杂、科学,要想做好森林培育经营工作,首先要做的是在森林培育经营理念上进行创新,不断改变传统的森林培育经营旧思想旧观念,促进我国森林培育经营工作的进一步发展。①森林培育经营部门应该转变观念,深化对于森林培育经营的认识,将森林培育经营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效益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林、经济林以及进行相应的退耕还林工作。同时,森林培育经营部门还应该加大生态建设,对森林资源的消耗以及可持续发展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林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②强化森林培育经营部门的培育与经营管理重点。加强对于流域、城市边缘以及江河源头等森林覆盖较多地区的保护力度,加强对于森林培育经营的投资,甚至制定一定的封山育林制度,保证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2.做好林木良种选育和收集保存工作

森林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林木种苗培育,而良种选育和收集保存是做好林木种苗培育工作的第一步,良种选育和收集保存直接关系到林木种苗培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林木种苗培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对于良种选育和收集保存,为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林木种苗培育工作人员还应该加强林木种苗资源的研究以及开发,努力培育优良林木良种。另一方面,林木种苗培育工作人员应该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林木种苗培育工作只有在林木良种基地和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才可以开展,为此,林木种苗培育企业应该加大对于良种基地和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强对于特色经济林、速生丰产林以及珍贵林的培育与开发,建立完善的林木种苗培育空间以及格局。

3.建立森林培育经营监督预警机制

森林培育经营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科学的工作,加强对于森林管理部门的监督对于提升森林管理部门森林培育经营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缺乏相应的森林管理部门监督机制,导致在实际的森林培育与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存在盲目性、缺乏协调性的问题,导致培育与经营管理漏洞百出,进而影响整个森林管理部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为此,森林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森林培育与经营管理监督预警机制,提高对于森林管理部门管理的安全预警与监督。同时,森林管理部门还应该加强森林培育与经营管理监督预警队伍建设,提高管理监督预警队伍管理水平与能力,保证森林培育与经营管理工作协调高效运转。

4.建立林I系统自然保护区,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建立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促进我国森林健康生长,提高森林质量效益,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①加组织领导,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林业系统相关部门及领导应该加强对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完善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落实,保证制度制定与实施相继进行。②建立适宜的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有些林业系统相关部门及领导对可持续发展缺乏正确的认知,认为林业的发展主要为经济服务,因此只是抓林业的经济功能,目光短浅,造成林业开采过度,后续补给跟不上。③全力提高森林质量。森林质量仍是林业发展的根本,因此,在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过程中,应该努力提高树种品种,提高树的质量,做到种植与开采相互协调。

三、结语

森林资源经营是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重建、培育和维护,以及与经营者直接相关的工作。森林资源管理是指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利用等一系列活动的组织、计划和制定相关法规政策监督实施等内容。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必须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监督,指导和服务,健全完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法规和标准,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

森林资源培育的内容篇7

森林资源是发展我国经济必不可少的条件,它也与人们平常的生活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森林组员的管理工作需要通过政府的正确引导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了使森林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必须要做好管护工作,使其自身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为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帮助。所以,本文对如何管护森林资源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

1 森林资源培育的主要内容

1.1 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这大大的推动了我国加快可持续发展的步伐,但是在这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考验,即随着经济体系结构发生的变化,资源的消耗量如滚雪球般变得越来越大,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以我国目前的森林资源来看已经无法再满足蓬勃发展的社会经济文化需求,长此以往将会制约我国的林业发展。因此,为了遏制这种情况更加严重,保护我国的生态平衡,应该将森林资源的管护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合理的对其进行开发与利用。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从培育森林资源方面来说,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完全做到对森林进行有效保护的,但是在政府的大力宣传与推广下,广大群众已经真正认识到森林资源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国家采取的相关措施,一定能使森林资源的防护获得显著的效果。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培育出优良树种。在培育工作进行的同时还要保护好环境,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当地的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问题所在,从根本上进行解决,保证顺利开展森林资源的培育管护工作。

1.2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要做到优化林业经济结构,这是促进林业发展的物质保证。以第一产业的市场需求为向导,推进各种生长周期短的经济林的建设;在第二产业中开发新产品,使其由低层次原料加工转变为综合性的高层次精深加工;加大第三产业中森林旅游业及花卉业的发展,以二促一带三,调整生产力布局及林业产业结构,生产具有竞争力的林业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以此做到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的有效途径

2.1 森林资源是我国的基础资源之一,直接影响人类从事可持续发展事业。因此,我国的相关管理部门要将森林资源的培护与利用工作放在首位,充分保证在实际管理森林资源中的安全性与完整性。特别是要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定期巡查森林资源,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危害险情,尽量降低损失程度。由此可见,森林资源的管理不是单一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的工程,通过科学合理的途径对其进行监控,就能够有效地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2.2 在现代电子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对森林资源建立完善的档案建设,并加强对森林资源各种数据的调整更新,保证森林资源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森林资源的开发和管护中,建立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措施,大力打击破坏森林资源、滥砍滥伐、毁林开荒等违法行为,建立森林资源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

2.3 分区施策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途径,根据“三种林”划分的原则,对不同功能的林分采取不同的经营方针,重点生态公益林管严,一般生态公益林管住,人工商品林管活。抓好调查设计管理和调查设计检查工作,解决好人为虚假设计问题,努力提高森调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好森调队的提档升级工作,满足实际需求。

2.4 把依法治林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保障,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的作用,认真履行职能。抓好林地管理工作,对于征占林地要严格履行申报审批程序,对乱占林地,特别是毁林开荒行为,实施严厉打击。

2.5 把建立“严管林”的长效机制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措施,从制度上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把限额管理、限量采伐落到实处。抓好伐区管理和伐区检查工作,坚决杜绝超证采伐、超量采伐、超强度采伐和越界采伐。把建立森林资源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任务,责、权、利相统一,利用主体和管理主体相分离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治本措施。

3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森林资源是人类的重要资源之一,人类生活离不开森林资源。它还能够调节生态环境,具有非凡的意义。森林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木材与林木产品,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变得更加美好。所以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森林资源十分必要。我们应该结合目前我国发展的现状及实际需要对林木资源进行合理利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以保障树木能够茁壮的生长,促进我国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利用林业资源时,相关管理部门及林业工作者要做好管理工作,保护好没有成才的树木及不适合利用的树木,避免过度采伐,从根本上实现森林的合理化使用及保持我国林业在可持续道路上的稳步前行。合理利用林业资源,不仅能够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而且通过适当的方式对森林进行保护,可以有效的提高森林的再生能力,改善森林的原来面貌。不仅要将循环再利用应用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培养未来的环境,还要落实在实处,将其适用在各个领域中。

结束语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得知,森林资源对人们生活及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它让我们生活在了一个清新的生态环境中,保障了人类社会长足稳步的进步,我国林业部门要将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重视起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充分做到在森林资源培育前期进行宣传推广,培育中进行严格监管,成林后避免滥砍滥伐现象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森林的利用率、再生率,使我国的森林资源在可持续道路上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向阳,何文彪.浅析加速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09(1).

森林资源培育的内容篇8

中图分类号:TD-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138-01

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森林培育必须要进行科学的经营和管理,只有合理的进行经营,才能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而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森林培育工作应该放在首要的位置。因此本文就当前森林培育与经经营管理进行探讨,促进森林培育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一、我国森林培养与经营管理过程面临的问题

(一)森林管理区域的改革进度不完整

当前我国森林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方式为主要的经营模式,为了我国森林培育的快速发展,应该更加注重森林的多目标。例如:木材的生产、野生动物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能力等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木材的需求不断的增加,因此森林培育技术也将不断的向前发展。建议国家制定相应的改革方案,采取积极的措施,稳步前进。同时应该加强森林的保护,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区作为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加强组织协调,研究和制定相关的措施,但是当前我国有些地区对森林管理区域的改革力度不够,没有形成改革的模式,影响了全国森林管理工作的向前发展。

(二)加强森林采伐管理制度

当前一些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森林采伐的管理。凡是能进进入编制的经营方案,必须进行合理的采伐,纳入相应的采伐限额的管理。对于不利于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工作,脱离实际的,应该进行清理和管理。对于管理制度要坚决执行,不符合规定的要严格制止。

(三)造林速度缓慢,质量很低

我国自从建国以来大力开展了植树造林的活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是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没有运用科学合理的造林,缺乏科学的设计和规划,不讲究种植的质量,导致造林的成活率不高。或者是造林后没有采取相应的检查验收制度,收到人为的破坏,因而产生了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即使成活了也产生了生长不良,不能造林。培育森林的另一个方面是采伐迹地的更新造林,但是这些地方收地质条件的限制,使得造林的质量不理想,不利于森林的培育。

(四)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毁坏植被

当前我国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其中破坏性最大的是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我国制定的响应的护林制度和护林公约失去原有的作用,加之法制不严,对一些违法乱纪的现象不能进行依法处理,因此造成了有法不依的混乱局面。由于违背自然规律,导致毁林开荒的现象。大面积的毁林结果,造成了水土流失严重,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增加,陷入自然环境的恶性循环之中去。

二、强化森林培育与经营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加强经营管理理念的创新

当前井盖加强森林经营管理理念的创新,加深思想上的

认识。与具体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始终秉承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的出发点,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和退耕还林等重点项目。加强生态建设,明确建设的目标,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始终秉承经营管理的理念,保证林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森林管理的扶持政策

制定相应的森林管理的扶持政策,国家对于一些急需建设的行业给予相应的扶持。国家对森林管理有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因为森林管理的任务相对较重,条件比较健康。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进行管理。林业生产是人们对生态的需要,同时也是经济建设过程只能够不可缺少的事业。建议国家设立专项的补助资金,重点鼓励森林抚育,确保生态安全和木材的安全。有国家设立专门的资金渠道,商品林的森林抚育可通过特别财务处理,预付或特别周转金先行支付,也可从专项贴息贷款渠道解决。

(三)完善森林经营管理机构

国家和地方各级的林业主管部门应该设立森林经营管理的机构,建立协调有序的经营管理体系和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建立以局领导为首的森林经营管理领导小组,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工作。设立专门的专家组,科学指导森林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宣传森林管理的重要性,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进行人为的治理,达到森林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森林经营效果的保障,森林经营风险管理等等。只要森林经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林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才能得到切实保障。

(四)加强森林经营的基础作用

基础工作是加强森林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秉承一下的原则:1、做好调查工作,加大投入的力度,逐步落实好各项内容。2、充实和完善森林经营管理的知识体系,加大基础学科的投资和扶持力度。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森林经营工作,加强对森林经营人才的培育。提高经营管理人才的整体素质,充分实现科学化的经营管理。

(五)实现森林培育的可持续经营

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服务功能、更新的影响等)。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结束语

森林的经营管理不仅关系到整个森林生态系统,而且关系到森林经营者的各种利益。为了促进森林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加强森林经营管理的知识、服务和监督力度,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通过实践和经验,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森林资源培育的内容篇9

我国地大物博,但仍是个林业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它的特点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林业资源质量下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长量不高。在这样的条件下,很难履行林业资源向人们提供生态环保和供应木材的重任,由于林业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不足,必将导致木材供不应求、优质木材短缺,价格上扬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对林产工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林产品的市场竟争能力。

1阐述我国林业资源发展的具体状况

1.1林业技术在我国森林资源的发展空间很大

现在我国森林资源的变化趋势主要是:我国的森林面积逐渐的增加,平均每年增加了200万平方千米。现在林木的消耗量要不低于林木的生长量,我国已经走出了发展森林资源的最低谷,改变了我国一直以来森林资源不断下降的问题,我国的森林聚积和森林面积都大规模的增长。林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保护好森林资源。虽然我国加入WTO以后主要发展的是林产工业,但是林业的竞争焦点却是林业产品。森林资源是林业产品的主要原料。

1.2我国林业技术造就了林副特产品数量多,且很多的名特优产品

我国的很多林副特产品在国外的声誉很好,而且竞争能力很强。现在在日本、德国、东南亚的市场上都占有特别大的份额,还垄断了香港、澳门的市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国内对林业产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加。这几年我国的室内装修、家具业与建筑业都迅速的发展,这样对纸的寻求也不断增加,所以,纸产品、木材等产品的市场是很广阔的。所以,我国林产品工业企业的发展前景也很好。然而,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森林资源的存量很小,质量也很差。而且我国林业产业的管理水平很低,这就导致了我国林业发展还有很多问题。

2造林技术的主要内容

2.1播种造林技术

又称为自播造林法,这种方法是把林木的种子在造林地自接进行播种。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不用进行育苗。而且很容易进行施工,这种方式适合面积大的地方使用。而且,要想使用这种播种造林方法,对造林立地的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造林以后,对幼林抚育管理的措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用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栋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2.2分殖造林技术

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自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

2.3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树种

根据现代生态学原理,营造林技术方法应讲究适地适树的实效要求,提倡因地制宜、因地而异、合理安排选择种植各种树种或块状套种混交的原则。适当提高种植阔叶林面积的比例,一方面,能加快改善土壤环境结构和提高林分质量。阔叶树落叶层能保持土壤湿润,落叶腐殖质又能增加土壤肥力,使林木容易吸收土层养分,达到速生丰产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能改变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的观赏性,丰富森林资源景观,还可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对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4选择造林最佳时间

造林时间,以往以春季为主,近年由于各地造林树种多样性,引种工作和技术推广工作做得比较好,造林季节普遍提早,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及湖南等地多在12月至翌年2月造林,最迟不超过3月,效果很好,成活率普遍提高。冬末春初气温较低,蒸发量小,苗木地上部分处于休眠状态,起苗栽苗不致过多失水,栽后容易成活。同时树苗根系活动较早,造林之后,先扎根,后长叶,抗旱能力强,当年生长量比春季造林大20%以上。冬季造林时间充裕,有利于劳力安排,保证造林质量,值得提倡。但在冬季干旱和严寒的地区,仍以春天造林为宜。栽树天气要选阴雨天和雨后晴天,土壤过旱,连续大雨或结冰、霜冻期间以及刮大风天,均不宜种树。

2.5造林栽植方法

一般采用穴植,不论全垦带整地,都要挖不不于40cm~60cm见方,深30cm~50cm的植穴,底要平,杉株行距规格为1.7mx 2m,密度达到180~200株/亩;松、阔株行距为2mx 2m,密度达到160~170株/亩左右。栽时苗木要保持端正,根系顺向水平舒展,苗梢向山下。要适当绛浅,抑制根劲萌蘖,扩大生根部位,增强抗旱能力栽植一年生长苗木。苗茎入土三分之一左右,苗高大于40cm的以苗茎入土15cm~20cm左右为宜。

2.6营造混交林

随着杉、松造林而扩大,商品林追求经济效益,纯林的弱点是不利改善土壤地力,对不良环境适应性差,易发生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各地都有出现,因此,从生态和植物的多样性及稳定林型结构出发,更提倡发展以杉、松、阔为主的多树种的发展模式,多林种的混交林,将会在今后工作中多数运用于经营方面。立地条件较差山地红壤的造林地,宜采用一些适应性强的树种,如马尾松同杉木混交套种,以及积、荷等到本地树种套种。各地实践证明,杉松混交效果是好的,不论是两种同时造林或因杉木长不起来再混种马尾松,或在马尾松林下套种杉木,都能促使杉木成林成材,这是由松树耐干旱瘩薄,主根发达,穿透力强可绛入下层,不仅改变地面环境,为杉木造成庇荫条件,而且可以增加土壤空隙度,特别是马尾松间伐后,根系容易腐烂,形成空隙,有利杉木根系发育。为保持和改善土壤地力,防止病虫害和有效防止山火,可在山脚种植10m~20m宽的防火隔离带,树种可选择种植木荷、杨梅等含水率较高,有效防火抗火树种。改善土壤地力,还可选择固氮功能改造土壤的树种

3 培育森林资源的几点技术措施

为了保证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保证林业潺潺的市场供应,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增强林业产品的竞争力,培育优良的森林资源是必不可少的,以下简单介绍几种林木培育方法:第一,更新植苗培育法;第二,人工促生天然更新培育法;第三,封山育林更新培育法,从当今森林资源形势来看,采用多种植苗培育更新法,对促进林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结束语:

森林资源培育的内容篇10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8-0013-03

1 引言

森林培育是森林经营的基础工作,是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的根本措施。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因此提高森林质量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关键。水城县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证明了森林质量越好,森林的生态功能越完备;森林质量越差,森林的生态功能越弱化。因此,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必须从提高森林质量抓起。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林业工作重量轻质的问题相当的突出,虽然有其客观的需要,如森林覆盖率低、造林任务大,主要依靠群众参与等。但久而久之,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协调的问题越来越大。水城森林资源的数量(面积、蓄积量)虽然绝对数也不算少,但森林资源的质量较差,生产力低,效益不高,与社会经济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成为了制约森林培育工作发展的突出矛盾。截至2009年底,水城县行政区土地面积为35.84万hm2,农场人口76.74万人,城镇人口2.29万人。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0.21万hm2,全县有林地面积7.6万hm2。林业第一产业产值达1152万元,2009年初计划管护森林面积9.8万hm2。

2 森林培育的必要性

森林培育是森林经营的基础工作,是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的根本措施,只有坚持采育结合,积极培育后备资源,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才能保证国有林业的森林资源越采越多,越采越好。

2.1 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森林培育经营工作,在恢复植被,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对区域内的空地、坡耕地进行补植、造林,逐步增加森林的蓄积量,不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2.2 有利于提高林分质量

通过森林培育经营工作,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宜抚则抚、宜改则改、宜造则造,全面经营措施的原则,林分质量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增加森林的高附加值。

2.3 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森林培育后,重点公益林区域内的森林禁止商业性采伐,一般公益林控制了采伐强度(在许可范围内),保护了森林资源,逐步改善了各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其种类和数量将会逐年增加,森林的总体功能将得到增强。

2.4 有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森林培育经营管理工作后,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木材产量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森林资源的后续储备增强,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 水城县森林培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森林培育整体速度缓慢

虽然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局部治理有了明显的成效,但地区间治理成效不平衡;单位面积投资低,质量难以保证;森林培育的条件越来越艰苦;重造林轻护林,有些地方依然存在年年造林不见林和边造林边破坏的现象。

3.2 营林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森林培育中,对营林产业发展重视不够,非木质林产品产业开发利用滞后,林业产业建设资金渠道不畅,产业发展科技含量低,产品市场开拓不力。

3.3 森林培育政策失灵

(1)不完善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主体范围过于狭窄,补偿资金缺乏,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标准偏低,补偿的对象范围覆盖不全面,界定不明确。

(2)木材生产税费繁重。木材生产涉及的各种税费最多时达几十项,占到了销售收入的40%~50%。木材生产税费负担重,会转嫁到森林培育者的身上,从而影响森林培育者的积极性。

(3)缺位的森林保险政策。森林培育是一项风险较大的事业,如森林火灾、病虫害,以及人为破坏与干扰可以使营林者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心血毁于一旦,加之森林培育周期长,很难预测林木的未来市场价格与需求。因此,森林培育是需要建立保险机制。我国现有的林业政策不能满足森林保险事业的发展与需要。

3.4 森林培育投入力度不够

森林培育是一项公益性极强的事业,西北地区又是全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国家虽然通过退耕还林等工程加大了对森林培育的投资力度,但由于财力有限,对森林培育的资金投入还不能满足森林培育的需要,加之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造成森林培育任务与可供资金之间的矛盾突出。

4 水城县发展森林培育的对策

4.1 加大造林力度

(1)要稳定发展面积,确保每年造林数量保持在一定规模,防止造林任务大起大落,保持好近年来连续出现的良好发展势头。

(2)要注重发展质量,提高建设成效,确保这种发展既有数量又有质量,是科学合理的发展。

(3)要转变发展方式,造林面积增加是发展的基础,但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相应的变化,近年来的实践证明,水城县森林的面积有所增加,但结构没有优化,森林质量也没有实质性提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科学发展的观念。因此应严格执行《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对生态公益林的考核不仅仅要看保存率、成活率等传统指标,还要考核林分结构、混交比例、植被盖度等指标,做到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相统一。

4.2 森林更新

4.2.1 天然更新

一个作业小班能否进行天然更新,主要取决于伐前的林分类型及附近是否有天然下种能力的母树或母根。具体地说伐前林分类型若是以山杨、白桦为主,山杨、白桦在树种组成系数中应占5层以上,且母树分布均匀,并具备天然更新的条件,可以进行天然更新。同时母树的保留数量要在小班中均匀分布,这样可以提高天然更新的可靠性。可以避免因人工更新使林分类型变化,从而破坏森林生态。

4.2.2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若小班中山杨、白桦在伐前株数组成系数中占3~5层,且呈团块状分布,镶嵌性比较强,宜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式。对出现更新不好的零星小块或林间空地,可以进行人工撒播山杨、白桦种子,以加速其天然更新,提高天然更新的可靠性。

4.2.3 人工更新

对不符合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条件的小班,应采取人工更新。但是人工更新树种的选择非常关键,要做到适地适树,营造乡土树种,同时做到良种壮苗。对于林冠下更新的要选取阴性树种。更新造林的各个环节要按造林技术规程执行,植苗后要及时进行抚育,以提高其造林的成活率。

4.3 正确掌握森林培育的目标、方向及原则

4.3.1 确定生态公益林培育的目标和方向对于生态公益林,要逐步改变低质、低价、低效现状,培育高质、高价、高效的生态公益林。要从区域核心生态需求出发,以发挥森林主要生态功能为重点,培育适合生态需求,功能齐全的生态公益林。培育后生态公益林综合生长率比培育前提高50%以上,成熟林预期公顷蓄积量(立地条件极差者除外)可达120m3以上。要从现有林分状况的实际出发,逐步优化树种结构和林分类型结构,培育高收益的生态公益林。通过改建和采取栽针保阔、栽针引阔等经营措施,增加针阔混交林的面积和比例。

4.3.2 生态公益林培育应当遵循的原则

(1)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原则,必须把提高生态效益放在第一位,其他效益必须服从并服务于生态效益,对生态公益林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必须有利于发挥和提升生态效益,一切不利于生态功能发挥和生态效益提高的经营措施、经营方法都必须禁止。

(2)坚持生态效益长效化原则,从生态公益林具有生态效益长效性的内在要求出发,在营造和培育生态公益林时,必须坚持生长寿命长、生态效能高的树种作为培育发展对象,培育出高效、长寿的公益林。

(3)坚持因害设防原则,根据生态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发展趋势,对不同区位条件的生态公益林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以防控森林生态灾害为目标,确定培育方向,最大限度的发挥森林的防灾减灾功能。

(4)坚持“三利”兼收原则。在不影响生态公益林生态价值,保证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兼顾经济价值和景观价值,达到“三利”兼收。

4.4 将生态公益林纳入活立木交易的范围

生态公益林可以在立木市场中交易,其根据有以下几点。

(1)生态公益林同样具有经济效益,森林成熟以后必须更新,更新下来的林木与商品林中的林木的使用价值没有区别,只是采伐利用的方式不同而已。

(2)森林非木质产品的开发利用及其产业化可以给林农带来收益。在发挥林地、林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充分利用林木的种子、果、花、叶、枝及林地形成的森林景观和林间的草资源,对这些林产品和林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和产业化开发,如开发中药材及制药、山珍食品、驯养繁殖经济动物、人工栽培利用野生植物以及地下矿藏等林下资源,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发展森林旅游业

(3)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小、补偿资金少是目前要研究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只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合理,林主便可以从中获得好处。生态公益林同样会有好的预期收益,有好的预期收益,这样便会有人愿意购买。对于退耕还林工程中营造的生态公益林,活立木流转似乎意义更大,这样可以使目前分户经营的小地块森林向营林大户集中,形成规模经营,便于管护,提高营林劳动生产率,还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4.5 及时进行幼、中龄林抚育

在更新跟上采伐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森林后备资源的培育和管理,对于已经成林的人工和天然幼龄林及过去的大龄、被压的幼中龄林应及时进行透光抚育和生长抚育,伐除林内的被压木、病腐木、枯立木、三级木及生长不良木,保留目的树种,增加其营养空间,促进其提早成林,使其更早、更快、更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

4.6 森林培育与其它产业和工程的配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生活的需要,土地利用也正在走向集约化、综合化。在区域、流域或景观层次上合理安排土地利用,使农、林、牧、水产各业各得其所,又和水利、交通、电力等工程协调发展,这是一门重要的学问,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地块或林分的层次上,如何使森林培育与其它各业搭配起来综合发展,正逐渐成为了一种发展方向。林农复合经营曾经是该县一些地区的传统经营方式,经过近二、三十年的发展,这种以林为主的复合经营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多样化,技术上日趋成熟,效益上更为显著,是一个值得继续开拓的领域。这方面的开拓也对森林培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吴来胜,叶 磊. 森林培育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J].林业科技情报,2007(8):17~18.

[2] 汪 峻,王伟峰,郭晓敏. 提高江西省森林培育质量对策探讨[J].江西林业科技,2010(1):162~163.

[3] 董鹏飞.加快森林培育提高森林质量途径分析[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78~80.

森林资源培育的内容篇11

森林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是我国的重要国有财产。森林资源可以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同时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丰富的资源,做好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培育与保护森林资源的意义

1.1增强森林的生态功能

森林资源具有调节气候、存储水分、防护风沙、防止水土流失等功能,可以隔离日晒,减少水分蒸发,调节地表温湿度,产生氧气,降低强风、冰雹等对地表和植被的损害。进一步培育与保护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质量,增强生态功能,调节气候,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1.2增强森林的社会公益功能

森林资源具有降低污染、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的作用。一方面,森林可以杀菌、分解污染物,减弱噪音,吸附尘土,起到卫生保健的作用;另一方面,绿色是对人体健康最有利的色彩之一,人们处在森林之中会感到轻松愉快,森林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

1.3满足人们对林产品的需求

森林可以直接向人们提供水果、木材等林产品,还可以提供松香、活性炭、乙醇等工业原材料,除此之外,森林中还有着大量的动物和药材。森林不仅提供了食物和工业原料,还为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2、我国国有林场森林资源面临的问题

2.1森林资源覆盖率低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较低,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1.5%,人均森林面积仅为25%,并且我国的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在森林覆盖面积中,东北和西南地区占到近75%。国有林场大多位于生态区位比较重要的区域,在森林资源中,林木作为森林主要资源,所占比例小,需要大量进口;防护林作为行使防风固沙作用的资源,培育进度缓慢。

2.2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由于过去几十年我国缺乏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乱砍滥伐,对森林资源的开采没有科学规划,导致森林被过度开采,开采速度大于森林的培育速度,引起森林生态退化,或者开发成耕地,森林资源的破坏使得水土流失严重,进一步恶化了生态环境,减少了森林覆盖面积。在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工作中,过度追求种植面积,没有科学规划生态平衡,人工林的品种单一,缺少灌木、草坪等配套植被,导致人工林面积增大,但质量不高,抵抗能力不,森林面积的增长速度慢。

2.3森林资源林地产权纠纷

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国有林场在建立时没有明确规定林权归属,导致很多林地存在林权林地产权纠纷。另一方面,由于林地的经济效益较低,部分地方单位为发展经济,征用林地后,私自将林地用作耕地或者建筑用地,导致林地产权纠纷。

2.4森林资源管理经营资金不足

我国目前的森林资源管理设施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森林的基础设施、道路建设、房屋建筑、营林设备等,需要大量的成本,并且我国国有林场大多位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目前森林资源的成本投入不足,大部分国有林场是靠林场自身效益或贷款来维持正常运营的。林场的经济效益较低,财政补贴不足,林场的经营管理资金上一直存在问题,制约了森林资源的培育与保护工作的正常进行。

2.5森林资源管理体制落后

我国的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具体为管理体制不健全,林场基础设施落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

3、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培育与保护措施

3.1提高森林资源保护意识

目前生态环境恶化成为人们共同面对的问题,森林资源被大量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严重,气候调节能力下降。要保护森林资源,必须要认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意义,提高保护意识。国有林场要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根据不同群体的特征制定相应的宣传措施,依靠网络、电视、讲座等各种途径提高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特别是让国有林场周围的群众,了解保护森林资源的法律法规,鼓励举报非法开采等违法行为。

3.2完善森林资源开发管理制度

国有林场的经济收益大部分依靠采伐木材,但是由于规划和计划不合理,很多林场受到破坏。保护和培养森林资源要以制度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各国有林场要根据各自情况,合理制定采伐制度,根据树种分布和树龄、种植密度,规划采伐和培育区域和频率,杜绝乱砍滥伐。合理设立养护站点,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监督管理。

3.3全面加强林场防火工作

火灾是对森林资源危害和破坏最大的灾害,防火工作一直是林场管理的重中之重。虽然现在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防火体系,但防火工作的落实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近年来几起森林火灾都是因为防火工作不到位引起的。防火工作一定坚持预防为主,对工作人员和游客做好检查,严禁火种进入林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火情预报和检测,将火灾控制、消灭在初起阶段。

3.4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

防治病虫害可以保证林场植被的健康,要防治病虫害,必须要根据林场所在地区害虫的种类和特征,加强调查和预测、预报工作,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利用化学、生物和营林技术等措施,控制病虫害危害程度,提高林木资源的抵抗能力。

3.5种苗培育和低效林改造

种苗是培育和改善森林资源的物质基础,建立培育基地,培养健康茁壮的幼苗,合理引进优良种苗,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和森林资源的质量。针对防护林、薪炭林等进行低效林改造工作,改善林木种类结构,提高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

3.6促进森林资源产业化

国有林场的可持续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成本,单纯依靠林木采伐和国家补贴不能满足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森林资源的产业化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有效措施。在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改善森林资源结构,开发新型木材,发展养殖、种植等相关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人们的森林保护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培育与保护工作需要从制度出发,通过火灾、病虫害防护,种苗培育和低效林改造,森林资源产业化和提高人们的森林保护意识,全面改善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

森林资源培育的内容篇12

国家安排的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天保工程资金等主要是为了保护、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而投入的用于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而对于森林经营的投入却很少,从而致使森林培育的资金投入总量缺口太大,中幼龄林亟待抚育及改造面积急剧增加,所需资金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1.林区基础设施落后

森林经营工作由于资金不足,导致了森林经营基础设施长期得不到改善和建设,如林区道路、档案建设、割灌设备等始终处于落后状态,远远不能满足有林单位中幼龄林抚育工作的需要,也严重地影响了森林资源培育的进程。

2.只注重人工林抚育,忽视了天然林抚育

多年来,森林抚育工作基本上是围绕着人工林展开的,只对人工林,特别是人工用材林进行抚育,而对发挥生态效益极高的天然林实施抚育的面积却相对较少。而从目前的森林经营来看,天然中、幼龄林是林区主要的森林后备资源,是维持生态平衡的主力军。在天然林经营中,针对“低产林改造”实行皆伐、重造的较多,结果使树种较为丰富、分层比较明显、演替比较正常、功能相对稳定的天然次生林资源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已经影响了森林资源多种效能的发挥。

3.加强中幼龄林抚育的建议

在国有中、幼龄林中,一是天然林,主要是由于采伐方式不合理等原因,形成了如今的林分质量低下的次生林。二是人工林,大部分是在1990年以后营造的人工林,普遍存在着“幼龄林初植密度大,经营水平低,树种单一”等突出问题,急需抚育经营。三是“人天混”,当初人工更新的皆伐小班,由于先锋树种杨、桦木等的侵入,目前很多都演变成了以天然树种为主的林分,这部分林分亟待抚育,否则将严重抑制人工树种尤其是红松的后期生长。

为此,中、幼龄林抚育已经成为森林健康发展的“瓶颈”,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在营造林工作上要正确认识营造林的现状及问题,按照自然规律采取科学合理的森林抚育措施,做到该抚育的必须抚育、该改造的必须改造、该更新的必须更新,优化森林结构,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森林质量,使营造林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1加强森林经营工作的领导

国有林场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幼龄林抚育的组织领导,把中、幼龄林抚育、提高林分质量当作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并建立相应的领导目标责任制,把目标、任务、责任三落实。对现存的中、幼龄林进行抚育,完成历史欠帐。按照森林经营密度要求,对陆续达到经营要求的中、幼龄林做好经营规划,及时进行抚育。同时,强化森林经营机构,加强森林经营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3.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森林经营是培育森林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国家在培育阶段应加大补贴力度,在各项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和优惠。对中、幼龄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等培育森林阶段,调减林业税收政策,减免中、幼龄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的各种税费,以利积累资金,以林养林。放开对抚育限额的控制,特别是中、幼龄林抚育的限额。目前国有林场由于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因此,取得经济效益是其主要的目标,有限的采伐限额和蓄积消耗势必要用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上,而不会用在不出材的限额蓄积消耗上。所以,对中、幼龄林抚育限额和蓄积消耗要单列单批,确保中、幼龄林抚育的需要。

3.3增加中、幼龄林抚育的资金投入

鉴于中、幼龄抚育投入较多,消耗蓄积而不出材,短期内难以见到可观的经济效益或者说效益极不明显,很多营林单位不愿意也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中、幼龄林抚育,这已严重影响了森林经营的进程。因此,一方面要广泛宣传实施森林经营的重要意义,在中、幼龄抚育工作中通过立标杆、树典型进行示范;另一方面还要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以保障森林经营工作的顺利开展。

森林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国家要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和力度,或者发放长期无息贷款。同时,要开拓各种投资渠道,强化育林基金的管理,保证育林基金用于森林经营及森林经营的基础设施建设。

3.4加强技术投入,增强中、幼龄林抚育的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