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作用合集12篇

时间:2024-01-03 14:39:22

社区教育作用

社区教育作用篇1

1 锻造具有特色的城市精神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精神是文化的提升。城市的精神比人的精神面貌包含面要大,既包含人的文化精神面貌层面,也包含物的文化创造的层面,但人的精神又与城市的精神是相通的,人的精神是城的精神中最重要的部分。

2 强化主人翁精神,增强投入“三文明”建设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积极性

通过学思想、学文化、学科学,可以从内在文化包括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和行为取向诸方面有效提高居民现代素质,增强对社区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形成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培养公民意识,调动广大居民自觉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参与精神。通过良好的社会风尚、社区习惯、行为规范、法律法规等手段,保证社区的和谐与稳定,建设良好的社区生活秩序,促进社区安定和社会稳定,建设文明美好新家园。

3 整合资源,让社区处处是课堂,呈现出“人人向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区新景象

通过组织居民学专业、学技能,培养居民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和吸引特色人才,促进社区成员与决策机构合作,共同改善社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等状况,把社区建设与国家富强融为一体,开创居民安居乐业和社区生活发展新局面。让社区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劳动者的摇篮,构建人人参与的人力资源库。

4 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社区教育作用篇2

有效合理地利用社区教育资源,转变当前幼儿教育的模式,让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全面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当前幼儿教育工作者思考较多的问题。如何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热点,也是幼教实践工作者需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社区幼儿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关联性

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

城市发展越来越具规模,社区的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社区的服务职能也得到强化。社区幼儿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既丰富了幼儿教育的内容,又直接将幼儿带进了具体的生活,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是幼儿教育必须联系起来考虑的问题。

2.从幼儿园的角度看

幼儿园教育更多地侧重课堂教育,虽然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教学的内容既丰富又全面,但从幼儿特点上说,课堂教育有时会局限幼儿的思维,而相对封闭的环境有时会让少部分幼儿产生不适感。而社区教育却是促进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外部补充。适时适度让幼儿融入社区教育,既让他们认识了新天地,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展了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3.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

现在的幼儿教育面和视野都相对单一。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家长除了强调对幼儿的正规学习教育之外,在其他素质教育方面并没有太多有益的补充:(1)因为孩子在家里缺乏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2)家长普遍工作忙,没有太多的精力关注孩子的教育;(3)考虑到社区的安全性,很多家长并不愿将孩子放在社区与同龄人交流;(4)除开幼儿园上课时间,幼儿还有两个假期近百天时间生活在社区里。所以必须把社区资源的开发作为幼儿教育工作的一个补充。

4.从幼儿成长发展的角度看

成长环境和地位决定了独生子女普遍孤僻、任性、独霸,不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品质。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尽快尽早地让孩子融入社区这个大俱乐部,让他们尽早得到锻炼和成长,并在其中体验社区集体生活的快乐,显得非常必要。

二、幼儿教育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意义

1.适应了世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教育已进入终身教育时代,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幼儿教育必须从学校这个封闭的范围中解放出来,扩展到家庭与社区,这一精神现已成为世界幼儿教育共同发展的方向。幼儿园、家庭、社区都是幼儿教育的主要环节,社区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

2.适应了幼儿教育现实的需要

幼儿园、家庭与社区作为幼儿生活和发展的三大基本空间,其重要性正逐渐被人们认可。但就实践层面而言,家园活动的开展往往流于表面形式,内容单一,不能很好地挖掘合作教育的内涵与价值所在。三种教育力量常常孤立、分散,难以优化整合、合力共进。因此,让幼儿真正走出课堂、走出幼儿园,投身于充满活力的现实生活之中,受到更为丰富、实在的教育,对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才能及幼儿人格的完善都有重要作用。

3.适应了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

就目前幼儿教育来说,主要立足于知识化的教育,让孩子通过书本和课堂了解一些基本的常识和内容。但就孩子发展而言,孩子对很多事物缺乏感性认识,更没有直观体会,对培养孩子意志力和坚韧品格更是无从谈起,社区教育在这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

4.适应了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发展的需要

家园社区三方发挥自身的优势,进行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优化与互补以及提供对方所需要的服务,对幼儿综合素质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园是专门的教育机构,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开展的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家长课后对孩子所学知识的考量、引导和补充,是孩子知识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的必然过程。社区教育,则是孩子知识升华的最好途径,三者的有机结合是促进幼儿园在有限条件下实现新跨越的必然选择。

三、幼儿园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策略与方法

1.深入社区调查了解,挖掘社区教育资源

城市的少年儿童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宫等设施都是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应当经常性地组织幼儿参加各种社会参观、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孩子们打开通往社会的大门,引领幼儿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让孩子们在丰富知识、增长见识的同时学会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

2.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架设幼儿园和社区沟通的桥梁

树立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就是课程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社区独特的教育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能取得显著的效果。例如,我院专门请交警指导在院区建立了一个交通道路模拟场所,请交警前来给幼儿讲解、示范交通规则等安全常识,生动的讲述和直观的演示使幼儿对交通规则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

3.丰富活动形式、内容,合理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

(1)立足当地人文资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赣州拥有独特的红色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名胜古迹等旅游资源。根据这些人文资源,经常性开展“我爱祖国”、“我爱家乡”、让幼儿当小导游介绍当地景点、利用美工材料表现当地风光等活动,促进了幼儿园教育特色的深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增添了热爱赣州、热爱祖国的情感。(2)利用社区人力资源,开展家长助教活动。充分利用家长们的一些专业特长,有条件地把他们请到幼儿园的活动中,开展家长助教活动。如是口腔医生的,请她到园里来为孩子们检查牙齿、讲解爱牙的重要性;是建筑设计师的,请他来为孩子讲解各国的特色建筑等等,以此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开阔幼儿视野。

4.以家长学校为阵地进行辐射性开发

通过举办家长会、专题讲座、亲子游戏、家长开放日、宣传栏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家长及社区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宣传幼儿园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及科学的家教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

5.利用社区自然环境,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让幼儿通过听、看、触、摸、尝、闻等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周围世界。如针对绿地、花草和小树,开展“我和小树共成长”“我是护绿小使者”等活动,增进孩子对大自然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四、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对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三大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它们之间的有效合作,拓宽了幼儿教学的视野,丰富了幼儿教育的实践内容,开阔了幼儿活动的空间和区域,调动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幼儿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在资源丰富的社区大环境中拓展和训练,幼儿有机会体验以往并无机会体验的劳动和活动,在让他们童心得到有效释放的同时,完善了他们的想象力,增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扩大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而结合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和教育,促进了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社区教育主要以互动为基础、联谊为前提、诚信为依托、深化为目的。通过幼儿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孩子们能力的提升,在园区互通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与社区工作者的有机合作,也丰富了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提高了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尊重理念。

总之,社区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具有广泛的影响,让幼儿从小就融入社区这个大环境中,能够让他们尽早感知和认识世界,让幼儿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能够大大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充分亲身体验到爱与奉献的快乐等等。因此,对幼儿的早期教育,要尽量做到立足幼儿园、放眼大社区,课堂为本、课外为辅,老师主导、多方参与,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和谐一致的教育合力,更好地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社区教育作用篇3

二、把社区资源引入教学中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社区资源引入课堂为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内容更广阔、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进一步提升。在科学课堂上学习植物知识的同时,我校正处于申报广东省绿色学校的评审前期,学校加大了保护绿色植物以及爱护环境的宣传教育,然而低年级的孩子,总是那么地爱亲近大自然,在草地上玩耍、摸一摸橡胶榕厚厚的叶子,对他们来说都充满了诱惑,绿色植物的生命,在他们的眼中总是那么的顽强与充满生机。那一天,二年级的孩子正好上到《观察植物》单元中《植物的叶》一课,我特地从学校的花王夏师傅的手里拿来了一片他刚从紫背万年青上摘下来的快枯萎的叶子。刚刚摘下来的叶子,还是那么地娇嫩,切口那里甚至还能看到渗出来的液汁。上课了,我给孩子们讲解叶的叶片,介绍叶脉,让孩子们摸摸叶子的厚度,用尺子量一量叶的宽度,一切都那么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快下课时,我让孩子们猜一猜“这片叶子已经从树妈妈的身上摘下来多久了?”“一天”、“三天”、“一星期”……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猜开了。最后,经过全班集体的讨论与分析,我告诉他们这片叶子被摘下来的时间不过几小时。

在孩子们得知这一答案的同时,下课了。一星期后,我带着同一片树叶,来到了课堂上,当我举起那片已经卷曲枯黄、完全没有了生命迹象的叶子,问孩子们“谁认识这片叶子啊”时,他们耸肩摇头,“没见过!”我把卷曲成团的叶片摊开,像上节课一样展示时,有学生发现了,“就是上节课的那片叶子!”此时此刻,有些孩子沉默了,不过七天的时间,这片叶子就经历了从充满生机到枯黄萎缩的历程。大自然的力量、生命的意义,就这么明显而刺眼地摆在他们的面前。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孩子们提出了自觉爱护花草树木、成立环保监督小组、制作环保宣传小卡片、设立废品回收点等做法。还有的同学在课堂学习结束后,仍然主动学习,到网上寻找环保知识的更多资料。在后来的社区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准备,分组、与小区管理处联系、制作小卡片、准备小礼品,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我看到孩子们把亲手制作的环保宣传小卡片派发给小区居民时所露出的开心笑容,我知道,他们真正体会到了环保的意义。学习的过程,实践的经验,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合作的快乐,也让他们感悟到大自然的美、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实践过程中丰富的情感体验,不单只给予了他们课堂上所没有的知识,也增进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合作的精神、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进取的生活态度。

社区教育作用篇4

社区教育的目标定位于提高居民素质、促进社区和谐。同时,社区教育的教育培训与活动都在基层社区,与社区管理合作密切。

 

随着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的推进和社区管理中心的下移,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突出;要深入开展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发展社区建设,因为社区将成为区域间企业、事业单位的依托或者说是托盘。另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知识社会的来临,都更需要加快发展社区建设。

 

只有建设好一个一个文明的学习型社区,才能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终得以落实,最终建成学习化社会及终身教育体制。

 

一、成人教育对社区教育之作用

 

所谓作用,是一事物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对他物的影响。对于社区教育,成人教育具有一般教育所拥有的作用,但此外也有对其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在一定的社区环境中,它对社区成员及其生活的氛围所起的影响作用。

 

1.成人教育全面提高社区成人素质,辅助社区内各项教育的实施。成人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旨在促进人发展的教育”,根本目的是促进成人个性自由而充分地发展与完善。目前,成人教育学科范畴已经涵盖了法制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以及文艺欣赏、审美教育、闲暇教育、家政教育等丰富的内容,这有助于人们完成向“现代人”的全面转变。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成人教育又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将老年教育、妇女教育、残疾人教育及社会其他弱势群体的教育纳入其中。

 

现展程度上的成人教育对成人素质的提高具体表现为提高成人的身体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成人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掌握科学技术并具备高素质,在他们积极参与到社区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发展中后,社区发展可能会进入良性循环。

 

只要有了经济创造主体的高素质的人,社区发展才会成为可能。社区内成人教育不仅是社区发展的构成要素之一,而且又可以通过提高社区成人素质进一步推动社区发展。

 

首先,成人教育能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有效地推动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社区内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基础设施;其次,成人教育能有效地促进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进行人类文化的传递和传播,创造并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

 

2.成人教育强化社区整合,为社区教育在多元化办学主体下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社区整合是指社会系统调节社会成员的行为和利益关系,从而使社会保持协调、和谐关系的过程,或者是一种和谐或协调的状态。我国现行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使社区出现种种分化现象,包括社区教育办学主体的分化。

 

而一个社区的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整合程度。这就要求社区成人教育应该发挥自身独有的促进社区整合的职能,在社区制度性整合、功能性整合和认同性整合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为目前社区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

 

成人教育在社区教育中,以其作用表现功能,又以功能体现作用。社区成人教育在立足社区这一基层组织基础上,以其灵活多样的教育类型主动担负起对社会成员实施终身教育的重任,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各种就业、培训社会活动等教育文化需求;丰富社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为社区建设提供切实方便可行的方案和行动指南。

 

二、如何发挥社区成人教育中心的作用

 

1.搭建活动平台和服务平台。社区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教育往往寓活动之中,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使社区居民接受教育,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转化。加强社区公益设施建设,搭建活动平台,是社区教育载体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社区”真正的含义是“我”所相对稳定的生活的地方,是我的“家”。如何体会到家的温暖,感受到家的幸福,主要是体现在有否得到应有的便利和服务。搭建服务平台,是社区共建共享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积极探索社区求助服务运作机制。

 

2.确立三大观念:

 

(1)阵地拓展的观念。成人教育主要仅仅是依托各级成人学校办学,工作主要是以成人教育中心校为主阵地来组织实施,而社区教育则要求整合社区内的一切教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及其他公共资源为教育所用,得到开发和利用,得到双向开放和共享,以满足社区居民各类教育需求。拓展教育阵地,从成人学校的狭隘阵地走向社会的广阔空间,是社区教育相对于成人教育在载体建设上的一大突破。

 

(2)对象延伸的观念。成人教育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在职在岗的劳动者,是社区成员的一部分,而社区教育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教育对象应是面向社区内所有成员。这就要求以原在职在岗劳动者为基点,向正反两个方向延伸,一是向婴幼儿为端点的延伸,一是向所有老年人为端点的延伸。

 

教育对象的延伸,是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有效衔接,使成人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增长点,是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在教育对象上的一大要求。

 

(3)内容充实的观念。成人教育是以实用技术培训、岗位培训、技能等级培训、继续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而社区教育则是围绕生产、生活、生存等所有方面的教育培训。

 

只要有利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有利于一方社会稳定,有利于和谐氛围的建设,有利于经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都是教育培训的内容。

 

成人教育的“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已发展为“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没有什么、创什么”的社区教育原则。社区教育内容的极大充实,是社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任务,是社区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的一大需求。

 

社区教育作用篇5

在我国,将社区教育当作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系统的研究已经有十多年,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以下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1)社区教育针对的是社区,它的对象是社区的全体成员,它是一种综合体,与社区民众的整体利益和社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目的就是为了建设与发展社区,消除各种社区中的社会问题,提高整个社区中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2)社区教育是一种教育形式,它已经跨出了学校或学院的范围,并请社区中的其他人参与到其中,既可以是作为学生的身份,也可以是作为教师的身份,或者是兼任两者。社区教育的意图就是为了整个社区的利益而服务的。总之,可以这样来理解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指的就是以社区为范围,将社区的全体成员作为对象,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社区并促进社区成员自身素质提高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教育综合体。社区教育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如果城市发展跟不上,社区教育也会很难开展,同时社区教育的开展也能够促进整个城市的发展。

二、社区教育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通过社区教育可以促进学习型城市的建设

社区是一个城市社会的基础,也是社区教育的基础。通过社区教育将有助于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党的十六大与十七大已经明确的提出“各级党委、政府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如今社会的经济结构与科学技术都在飞速的发展变化,人们需要面对的是一个在快速变化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如何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将会是人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社区教育中的终生教育理念则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它强调人的一生都需要不断的接受教育和学习,要能够真正的“活到老,学到老”。而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实施的一个平台,如今已经逐渐地走上正轨,并且在一定的区域上有着长足的发展。

从根本上讲,社区教育是对社会上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并通过整合建立起一个为社会教育服务的网络,然后为社会上的各个年龄段、有着不同学习需求的人群,提供各种形式的、全方位的教育服务。通过社区教育,能够帮助搭建起一套提高人口素质、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平台,能够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让老百姓能够真正的得到实惠。同时社区教育也是实现教育“一体化、全民化、终身化”的重要措施,通过社区教育来构建起终生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基础性工程。

(二)通过社区教育能够提升城市整体素质,促进城市发展

人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提高人的素质,这将转化成巨大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必然会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整体水平,而我国要由人力资源大国转向人力资源强国,这个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加强教育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社区教育能够提高城市中市民的个人素质,当个人素质有了质的提升,将会使得整个城市的文明形象得到提升。

城市要发展,就离不开具备高素质的各种人才。城市的主角是市民,市民的素质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品质,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因此,必须要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而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当离开学校后,所能够接受教育的途径就是社区教育。在进行社区教育时,可以通过建设“文明家庭”的方式,来为城市文明建设提供“文明细胞”。

通过社区教育对人产生影响,让他们产生出一种想要建立起和睦家庭的愿望,然后通过社区教育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涵养,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够有相近的价值标准与家庭义务感,进而打下文明家庭的基础,从而为文明城市提供一个个健康的组合体。

社区教育能够为整个城市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从而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让他们不仅仅是思想道德修养方面还是在科学教育水平都能够有长足的进步。通过社区教育的开展,能够为老百姓提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让他们能够在工作之余继续提高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而不再是由各种无聊的没有意义的活动来打发时间。社区教育的开展,将有助于纠正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例如如今的各种让人诟病、担心的社会现象都将通过社区教育来进行纠正,从而建立起积极有序的公共秩序,为城市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作出贡献,这也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必须要明白社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单位,城市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以社区素质提高作为基础的,要提高社区的整体素质就离不开社区教育建设。社区教育通过对社会资源的整合,会引导城市居民去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促进区域经济能够快速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城市的发展。社区骄傲与能够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具有很广的覆盖面,其影响也是十分的广泛。通过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在整个社区范围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观念,全新的人际关系。社区教育的繁荣,必定会带动社会的繁荣,最后推动社会的前进、发展。

(三)社区教育有助于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随着城市与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问题都已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果不能够处理好这些社会问题,将会严重的阻碍城市的发展。例如城区流动人口膨胀,居民的文化、教育、福利、环境等服务需求与现有设施资源的供给矛盾日趋扩大;下岗人员增多,就业、再就业矛盾加剧;人口老龄化,使得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明显突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等等。这些问题都会严重的阻碍城市的发展。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产生影响,特别是如今我国的经济模式是越来越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效益优先的原则必然涉及到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最终必然会导致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最后形成观念冲突、思想困惑和文化畸变,各种不平衡的心理和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增加,阻碍城市的发展。

社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去构建起人民居住、生活所必须的文化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人格构建乃至世界观等等提供一个正确的导向,通过选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去帮助城市居民塑造其高尚的人格,最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将各种不良的风气与社会矛盾都扼杀在萌芽状态。社区教育活动,通过一种较为休闲、娱乐的方式可以消解都市人因为过快的生活节奏所带来的疲惫与紧张,进而起到缓和某些人的心理失衡和观念冲突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社会的不断转型,各种以前没有出现过的矛盾已经在社会生活中突显出来,而且这些矛盾也没有办法绕开,特别是利益上的矛盾,已经越来越突出,已经逐渐成为了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各种不同的利益群体、社会阶层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差别越来越大,矛盾也越来越明显。通过社区教育,能够增强社区成员在社会改革中的承受力,并对社区中的各种关系进行调节,帮助人与人之间加强了解,从而促进城市的稳定,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三、城市发展对社区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城市的发展为社区教育提供完善的资金保障体系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建设起各种制度体系,而这些体系则将会对社区教育的开展提供完善的保障体系。

城市发展帮助社区教育建立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的投资体系。我国的社区教育起步较晚,底子不足,因此一定会出现穷市办大教育的被动局面。这样的被动局面也从侧面反映出,只有城市发展了才能够为社区教育提供完善的经济体系作为保障。目前社区教育的主要投资渠道是来自于政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社区教育是一种公益事业,比较注重的是公益性而非经济效益,它面对的是整个社会成员,特别是现在主要针对的是弱势群体的教育和培训,从短期来看,是很难有所收益的。现在社区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燎原之势,社区教育的内容也不断的增加,学习的人数也日趋增长。面对这种情况,如果城市不发展,如何能够适应这种形式,城市只有发展了才能够有能力在短期里支持这种社区教育的规模,然后在通过其他的渠道来为社区教育融资,让社区教育能够获得资金上的保障,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法是“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

为了能够保障这些资金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不仅仅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投资体系,还可以由政府出面去建立相应的资金使用责任约束机制。首先是要建立起相应的责任人制度,如社区教育经费使用责任人制,由专人进行负责。其次是要建立起透明的经费使用机制,对经费的使用进行公开透明,以此来接受投资主体和广大市民监督。最后是对于那些大额的经费使用则应该要请专家进行风险论证,规范资金的使用行为。

(二)城市发展有助于整合社区资源

城市的发展推动着社区经济实力与城市功能的不断提升,也为社区教育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学习资源。通过城市发展,可以对现有的社区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帮助社区教育构建起一套完善的资源网络。

社区教育作用篇6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发展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种学习型组织建设。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全民学习。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社区教育作为建立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形式和提高市民综合素质以及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得到了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不断创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渠道。计算机网络教育为社区教育提供了一种便捷、低成本、高效率的学习方式,成为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计算机网络教育能够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它体现了教学对象的自主性。同时计算机网络教育资源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此外,计算机网络教育使教与学双边实现了交互化。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教”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学”。而真正的教学强调的是教与学双边的互动与交流。计算机网络教育正是利用了网络信息的交互性,使得教育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通过网络实现实时或非实时的双边互动,处于相互启发、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合作关系中,从而有效解决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盲目性、疑惑性和孤独感。

1 计算机网络教育是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计算机网络教育具有对象开放、资源开放、形式开放和时空开放的特点,可以拓展社区居民的学习空间,摆脱工作、生活与学习之间的矛盾,教学方式丰富灵活便捷,对社区教育的实践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

1.1 计算机网络教育是开展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化社会的技术基础

社区教育的对象具有广泛性,面向的是全体社区居民。由于社区居民所处空间和学习时间比较分散,若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开展社区教育,一方面向基层社区延伸还存在一定局限性,组织难度比较大,另一方面受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所限,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很难保证。而计算机网络教育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起社区信息化教育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跨越时空的平等、开放的学习环境,从而实现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全体居民都能享受到教育公平的权利。

1.2 计算机网络教育促进了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

《教育法》第11条明确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推动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求和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社区信息化教育平台打破各类教育相互隔离的状况,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统筹、衔接与沟通,可以为幼儿到老人的全体居民提供普遍教育,使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目标最终成为现实。

1.3 计算机网络教育实现了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

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具有多元性,有可能是各类学历教育,也可能是非学历教育,可能是正规教育,也可能是非正规教育。因此,用于社区教育的教学资源应内容丰富、种类齐全、学科完备,使学习资源不会因为居民所选择的知识类别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利用社区信息化教育平台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特点就是其资源的丰富性与共享性,只要具备上网条件,社区居民就可以自主选择学习资源,达到“一人多师,一师多用”,从而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化、高效化、公平化、大众化。

1.4 计算机网络教育可以进一步提升社区教育的功能

与传统教育相比,计算机网络教育的一个重要优势就在于可以通过网络把教育信息传递到传统教育机构无法覆盖的地方。同时,由于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手段的丰富多样性和社区居民的多元选择性,为社区居民(下转第248页)(上接第243页)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使得居民的学习需求得到了完全的释放,从而推进了居民学习的自主性与个性化,成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2 利用社区教育网络平台开展社区教育的建议

社区教育网络平台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社区教育的主要载体。通过社区信息教育平台,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自主选择的公平性、低成本的教育形式,使得全民教育的功能、价值、效益实现最大程度的优化。

2.1 社区教育网络平台的定位

社区信息教育平台应是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主动向全体社区居民提供开放的、公益的、个性化的远程网络学习服务平台。通过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的教育培训“菜单”,让广大市民在现代化的学习环境中享受到各种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更好地满足大众终身学习、快乐学习、免费学习的需求,从而营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样样有学”的人文环境。

2.2 社区教育网络平台的开发原则

(1)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由于社区教育网络平台具有用户众多、层次复杂的特点,开发建设宜采用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社区教育网络平台必须是在深入调研与长期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应该最大程度的体现当地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并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扩充和完善系统功能及学习资源,最终建设成为满足广大市民需求的网络学习平台。

(2)性能可靠、安全可控。社区教育网络平台在性能上应能支持多媒体信息传输、统一的信息和系统管理维护功能。同时要具有安全保障机制,建立标准统一、切实可行的网络安全体系,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3)设计合理、运行高效。基于成熟的系统软硬件环境进行平台建设,以降低系统的建设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合理建立索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库的访问效率。

(4)资源丰富、功能完善。社区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应力求功能体系完整、助学能力强,学习资源内容全面、形式多样。除提供最基本的学习功能以外,还应包括服务、互动、管理等其它功能,以支持社区居民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社区教育作用篇7

资料与方法

2010年3月-2013年4月收集某社区居民的家庭健康梢案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19-82岁,平均(42±1)岁。本社区在2011年4月开始实行健康教育活动。其中80例档案中居民的健康情况为高血压10例,糖尿病8例,肿瘤3例,脑梗死5例。

方法:在本社区2010年3月-2011年3月中,社区中没有进行任何的健康教育工作,因此在此时间段内的社区居民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并且高血压患者对于高血压疾病的认识也不深。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血压发生的几率比较高,并且高血压患者也会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发生各种并发症,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高血压的治愈率也比较低。而在2011年4月开始本社区开始实行健康教育的活动。主要是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宣讲,为社区居民进行定期的健康讲座,同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的方式来进行社区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对社区卫生队伍的建设,极大的加强了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让社区健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来提升居民的卫生素质,同时也让居民对于高血压疾病的认识加深。对于社区中的高血压患者,可以加强对于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以及社区卫生服务,同时对于高血压患者的各项并发症进行治疗,其中心脏并发症2例,脑卒中并发症1例,大小动脉并发症1例,高血压性肾损害2例,眼底并发症1例。

结果

通过实行健康教育的方式,2011年4月-2013年4月本社区居民的高血压发病率1.25%,新增高血压患者仅1例。原有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得到了降低。2011年4月-2013年4月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90%,有9例高血压患者被治愈,见表1。

社区教育作用篇8

二、促进艺术创新

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交流、交融、交锋的复杂态势下,如何将我国宝贵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是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当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仅靠高校一己之力是难以完成的,应当注重高校与相关产业的结合,形成优势互补,以推动文化的更好发展。当前,由于我国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边缘化状况逐渐得到改善。高校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在教学中应突出民族特色,不断彰显优势,立足本土,开展实践,同现有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紧密结合,共同开创更加有效的、合理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模式。多年来,高等艺术院校尤其是民族地区的高等艺术院校在培养少数民族音乐人才,挖掘少数民族音乐素材,创作具有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特色的作品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加强各地民族艺术院校的交流与合作,能够强化民族艺术院校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弘扬和传承所在地区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作用。从社区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可最大限度盘活社区内高校的软、硬件设施以及人才培养的优势资源,开展与驻区高校文化共建,积极为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对高校民族音乐教育而言,高校要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让培养的人才服务社区,这有利于检验教学成果,检验理论服务实践、服务社会的时效性。可见,两者相互促进,互惠互利。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区文化建设中,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是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高校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专业创作队伍深入少数民族地区采风,为少数民族地区创作符合广大群众审美的作品,组织队伍开展“送文化下乡”等活动,丰富少数民族地区的社区群众文化生活。2008年“5•12”特大地震后,羌族文化重建受到高度重视。灾后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重建羌族文化,是与羌族聚居社区民众情感紧密联系并鼓舞其信心的重要举措,也关系到羌族的未来。笔者到羌族地区采风,从原住民的羌族歌曲中捕捉了四个乐句的旋律,带着对羌民族民间音乐深深的爱,吸取川西羌族民间音乐元素,创作了无伴奏多声部声乐作品《羌山妙音》,用羌族音乐语言表现了崇山峻岭中羌民族特有的生活情趣,以天籁般的旋律与精致空灵的和声展现了羌族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仿佛“雪山”“、薄雾”升华为天籁般的羌音。2011年11月,笔者带领西南民族大学女子合唱团到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参加了“感恩奋进、喜迎羌年——2011年北川羌族自治县羌族新历年篝火晚会”,为北川民众带去了这首作品。演员通过最简单的音符以及和声哼唱,表现出羌族人日常生活的情趣与幸福感。这首旋律优美、风格独特、音域宽广的川西羌族民间音乐作品在社区平台上演绎,获得了羌族群众的热烈欢迎,在少数民族社区群众中搭建起了良好的沟通桥梁,向观众讲述了一个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新北川,展现出羌族儿女感恩奋进、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良好精神风貌。以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为主,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创作的音乐作品再次成为文化载体,不仅检验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社会参与度以及音乐教学的实践性和可行性,而且也有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植入与渗透,推动少数民族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树立地方文化形象

社区教育作用篇9

1 社区健康教育的对象

社区健康教育应面向社区的全体居民。在进行社区健康教育时,为了使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加有针对性,可将社区居民分为四类:

1.1 健康人群 这类人群往往对健康教育最缺乏需求。

1.2 高危人群 主要是指那些目前尚健康,但本身存在某些致病的生物因素或不良行为及生活习惯的人群。致病的生物因素包括个体遗传因素,不良的行为及生活习惯。

1.3 患病人群 患病人群包括各种急、慢性疾病的病人。这类人群可根据其疾病的分期分为四种患者,即临床期病人、恢复期病人、残障期病人及临终病人。

1.4 病人家属及照顾者 病人家属及照顾者与病人接触时间最长,他们中部分人往往因长期护理而产生心理上和躯体上的疲惫。因此,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 社区健康教育的方式

2.1 社区健康教育的形式 由于社区居民来自不同的文化阶层,所以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应以不同的形式开展,其主要形式为:

2.1.1 语言教育形式 最简便、最有效。一般分为个别教育和群体教育。个别教育包括个别谈话、健康咨询等。群体教育包括广播、收音机、专题讲座、授课、座谈会等。

2.1.2 文字教育形式 文字教育形式可为多种多样,如标语、传单、课本、小册子、报刊、墙报、板报等。

2.1.3 形象教育形式 形象教育形式包括戏剧、电影、电视、录像、展览等。

2.2 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

2.2.1 交谈 最简便的教育方法,也是社区护士常用的个别教育方法。个别交谈适宜于讨论一些敏感话题,如传播性疾病等。

2.2.2 讲座 讲座是进行群体教育常用的方法,多适用于成年人。在讲座过程中,应注意针对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的特点,运用多种教育形式,如幻灯、投影、录像、演示及角色扮演等,以吸引教育对象的注意力;讲座中或结束时,应适当安排讨论,列出若干主要问题,以鼓励教育对象的参与,并及时得到反馈,帮助社区居民能充分理解记忆。

3 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

经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都是具有一些相同的可预防的危险因素,所以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进行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促进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有所了解,相信科学,做到有病抓紧治,无病早预防。健康教育的内容必须以其针对性强和生动务实的主题内容来赢得听众。同时还须深入浅出,使广大听众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①理论知识包括内、外、妇、儿等的健康保健知识(如慢性肾脏病的营养、骨关节的防治及各专科疾病常见并发症)。②关爱老人健康,以老年人讲座为多数(如高血压的防治、白内障的相关知识、骨质疏松等)。③以病友会的形式介绍慢性肿瘤的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要求(直肠癌、喉癌及妇科肿瘤等)。④举办疾病系列讲座(糖尿病的饮食营养、药物治疗、并发症的护理,肾移植、前列腺的系列讲座等)。

4 结 论

社区健康教育对于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势在必行的,健康教育宣传需要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去呼吁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创造巨大而持久的社会效益,使社区卫生服务得到社会的认同。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改变人的不良行为,培养社会公德、环境意识,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平均期望寿命。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社区教育作用篇10

1.健身性与娱乐性。社区体育的主要对象为成年人,而成年人参与体育活动之目的,既不是为了生长发育的需要,也不是为了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是为了强身健体,或者是玩一玩、乐一乐,使自己心情舒畅、精神愉悦,简单地说,是图个“健、美、乐”。这反映出当代人对健康的一种新的诠释,从这一点来说,社区体育必须具有健身性和娱乐性,并以此区别于其他社区文化现象,也决定了其独特的社会地位。

2.随意性与自主性。一方面,社区体育活动的参与对象复杂,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不拘,因此,体育活动的过程难以集中和统一;另一方面,社区体育活动的参加者在活动时间、活动内容等方面随意性很大,这些都决定了社区体育活动的随意性和自主性的鲜明特点。换言之,在社区的每个角落,凡有人群的地方,无论是社区体育活动中心场所、公园绿地,还是街道空旷之地,都可见内容和形式各异的体育活动。社区群众体育活动以人们的兴趣和爱好自由组合,而且这种组合纯粹是一种自觉自愿的活动。

3.自控性与个人针对性。社区体育的实践活动,是成年人在其富余时间自觉自愿基础上展开的,加上社区成年人,种族、性别、年龄、职业、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时间安排和所处地位、社会环境等的不同,决定了社区体育活动的安排,尤其是集体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社区成年人以其自身运动实现其“健、美、乐”目标,主要表现为针对个人体质、健康需求及其兴趣爱好而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虽然社区有时也组织开展一些集体体育活动,但更多的情况下,成年人参加体育活动主要是由于自己的需要,因此社区体育活动具有自主性和自控性。

二、高校体育教学的不足与弊端

1.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较多地强调社会与国家的需要,强调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在高校体育的实施过程中也就较多地强调国家的意志,突出了高校体育的社会性、国家性。在这种观念影响下,高校体育就较多地采用一些机械、呆板、枯燥的体育教育方式去训练学生的身体和塑造学生的人格,忽视了高校体育在发展人的心理和人文素质方面的作用,忽视了高校体育主体―――学生对运动的需要和兴趣,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特点,也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建国以来,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受其影响,在高校教育和高校体育的大纲、教材、教法中过分地强调统一化、规范化、集体化和模式化,而极少考虑到学生个体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选择,从而降低了高校体育的育人效果,忽视了高校体育以育人为本的宗旨。

2.高校体育与社会的隔离。长期以来,高校体育基本上是在与社会隔离的封闭系统中进行的,培养的学生一旦进入社会,就很难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在高校中学过的各种体育知识、技术很少能发挥作用,以致在工作、生活之余很少有人能坚持参与体育活动。有关学者在对我国体育人口的调查中指出,36-55岁年龄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大幅减少,说明学生进入社会后,不能继续从事体育的客观现实。这种状况的出现不能不说是高校体育发展中的重要缺陷。

三、社区体育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反作用

1.促进体育教学组织观念上科学化、有序与无序的结合。体育课是以班级这样的群体模式进行的,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有两种对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序与无序。前者是目前大多数高校所采用的,在教师的指挥下,整齐划一的队形,强调统一目标、统一要求的教学组织形式。后者是整个体育课课堂松散、零乱,学生自由活动,爱干什么就干什么。这种“体育课一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的组织形式,习惯上称为放羊或散学,它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无序教学组织形式的代名词。但真正“放羊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在上课前认真钻研或吃透教材、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爱好、特长,去选择运动,不必过分强调行为一致;提倡“形散而神不散”,注意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摆正教师的主导地位。从培养人的角度看,过分强调有序或纪律性,只能培养同一模式的人,这与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违背。然而,这样的体育课却受到许多领导和教师的推崇。在他们的眼里,学生排队整齐、安静听话、不吵不闹、顺顺利利上课就是好课。正是这种看似“有序”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毕业后却没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没有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教师精心设计、科学安排情况下的“放羊式”教学组织形式看似无序,实是无序中的有序。首先,它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在运动量、内容、要求上区别对待;其次,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为基础,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第三,充分体现学生好动的天性,在教学组织上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做到能放则放,放得开收得拢,放而不乱,严而不死,去掉教师管得过死、过严、刻板、缺乏自主性的教学组织形式。

社区教育作用篇11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22-02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为健康教育的基本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标的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与过程[1]。是一种进行宣传和普及医药健康知识活动的体现,也是人们预防疾病保持和促进身心健康的必要方法。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进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2]。本文就健康教育在社区卫生工作中重要的作用浅析如下。

1 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健康教育

1.1 文字形式教育 包括社区张贴标语、悬挂条幅、分发传单、传发课本、小册子、以及报刊、墙板、板报等。

1.2电化教育的形式 利用广播、收音、电视台、播放光碟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和报道,宣传车巡回播放音像,达到宣传的形象化。

1.3设立咨询台宣传 利用各种卫生宣传日活动之机,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咨询、讲解等,以提问或解答等方式宣传,免费向前来咨询的群众发放各种宣传材料,增加受教育者对健康知识的理性认识。

1.4开展健康教育园地 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园地的作用,进行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并对家庭生活中易出现的突发事件,如:溺水、电击、煤气中毒、烫伤、噎食等的急救方法给予详细讲述。对重要常见的健康知识采取反复循环宣传,加深居民的理解和认识,真正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1.5电话回访方式 作为健康宣教的一种形式,有着其独特的优势。社区老人因患某种疾病多有行动不便、不愿经常外出、记忆减退、服药依从性不高等特点,故需要反复提醒服药时间、剂量、方法,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需不断提醒才能真正改变;作为一般的健康宣教很难真正起到效果,而电话随访可随时开展,在电话回访过程中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指导。

1.6开展义诊活动 组织医院医护人员开展义诊活动,为广大患者诊断疑难杂症并讲授健康教育知识,免费为广大群众量血压,测血糖,检查身体,开展健康咨询服务;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健康知识送到广大群众的手上。

2 健康教育在社区卫生工作中的作用

2.1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正确的引导作用 当突发事件来临时,为了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损失降到最低,直接面对公众传播知识和技能的健康教育,是关键的一环; 健康教育可以使公众对于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让群众了解正确信息,了解预防和自我保护的具体知识,起到引导、帮助的作用。同时,良好的健康教育也能够帮助公众认识到事件所处的阶段,使他们保持清醒的状态,避免引起社会恐慌,维持正常的社会和生活秩序,尽快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比如: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卫计委出台了一系列防控方案,保持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个人卫生习惯,采取开窗通风等措施,作为重要防控内容,能够有效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疾病。

2.2发挥独特的保健功能作用 健康教育是提高人群对健康的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础的卫生保健知识,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教育必须按照各类人群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起点,设计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既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学习,如家庭护理、婴儿养护、紧急救护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也要开展较纯粹的自我提升、养生修性式的学习活动,如健身操、书法绘画、读书学习等。另外,健康教育本来就是一种治疗方式,对于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的疾病,比如:针对一些糖尿病冠心病的患者,通过健康教育的开展,使他们建立合理的饮食、运动方式,保持情绪稳定,定期检查等保健意识,以及在血糖控制和冠状血管扩张治疗上给予指导,使服药更加科学。

2.3具有其它卫生服务的效果 社区卫生服务的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和计划生育指导等各项服务内容中,如果融入健康教育,都能增强其效果[3]。健康教育的本质是一个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健康信息的传播贯穿始终。分析健康教育的重点环节,就是围绕健康教育内容对象、方法和时机等方面。分析哪些因素通过人为因素可以改变;在所有可改变因素中,哪些是最关键因素。关键因素则可认为是某些事件的健康教育重点。如:在预防接种中开展健康教育,通过 量信息传播,让居民特别是流动人口的家长认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可提高接种率、及时率及预防接种效果,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做出应有的努力。

2.4能够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4]。在卫生保健领域中,健康教育是以消除或减少不健康的行为因素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特点的。健康教育通过信息传播、认知教育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树立健康观念,提高自我保健能力,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如有一些吸烟男医生,并不是他们不懂得吸烟的危害,而是他们的习惯已经形成,而且他们的信念和价值观也存在不健康的因素。要改变他们的行为,需得用健康教育中行为干预的方法来帮助他们戒烟。

3 健康教育工作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不应该视患者为“疾病”,而应把患者看作是一个患病的社会的人,每一个患者因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特点不同,对医学知识认识、掌握和了解程度各不相同,这就对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体化教育,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教育是健康教育工作获得成功的基础。

健康教育要因病而异,临床上病种是复杂多样,不同疾病的病因、诱因各不相同,预防保健措施也不一样,因此,健康教育工作就要根据不同疾病特点,采取相应的知识进行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文娟.浅谈社区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及作用[J].健康必读杂志,2011,10(10):367.

社区教育作用篇12

1开展健康教育与围产期保健相结合

及时建立围产期保健卡,提供营养、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预防低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出生,孕妇应保证适宜的营养和足够的热能摄入,指导不能完全按自己的爱好来饮食,合理补充微量元素,达到营养均衡。指导早期注意事项,忌滥用药、忌放射线、忌病毒感染、忌烟酒等,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怀孕的中晚期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要求定时产前检查。教会孕妇运用“胎动计数”观察胎儿宫内状况。预防和减少高危因素的发生。

2健康教育满足了孕产妇的知识需求

调查资料证明孕产妇对待产、分娩及产后的知识迫切需要,做好各个阶段异常情况的预防工作,根据不同阶段的特殊情况给予细致讲解,使孕妇能早起发现异常情况随时就诊,使孕妇对自身的生理变化有所了解,减轻对分娩的恐惧感并愉快的接受分娩,顺利完成分娩全过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