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反弓康复训练合集12篇

时间:2024-01-11 10:48:34

颈椎反弓康复训练

颈椎反弓康复训练篇1

>> 颈椎反弓:收回你前探的头 浅谈实心球投掷的反弓技术原理与训练方法 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前牙反颌40例的临床分析 鸟弓操 健颈椎 排齐辅弓配合双颌“2×4”技术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研究 前方牵引器联合快速扩弓矫治骨性前牙反牙合的临床应用 身备五弓 腰如反弓 个体化弓丝配合治疗伴牙列拥挤的功能性前牙反牙合的应用体会 多排螺旋CT在快速扩弓器联合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反牙合的应用效果 “收回”你的关注 收回你的内心优势 弓 前路钛笼钛板系统与后路钉棒系统在颈椎反曲畸形矫正Cobb角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颈椎病:中医“反”着治 中医“反”着治疗颈椎病 二胡弓法浅探 甘涛二胡行弓中的“弓头”操作手法探微 商业世界的弓道 “满弓”的练习方法 生命的弓与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颈椎反弓:收回你前探的头 颈椎反弓:收回你前探的头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什么是颈椎反弓?

“颈椎反弓”与“颈椎曲度变直”在体检报告中并不罕见,近些年更是普遍。我们正常的颈椎是正“C”形,弧度向前的曲线,保证颈椎活动的高度灵活性。而由于一些不良的姿势和生活习惯,有一些人颈椎“C”形弧度逐渐变的平直,我们便称之为“颈椎曲度变直”。而“颈椎反弓”则更加严重,颈椎会向反方向弯曲,形成反“C”型。 颈椎反弓有哪些危害?

颈椎反弓会引起很多严重疾病。首先是颈椎动脉受压,往往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其次是周围神经受压,产生神经根性或交感神经病变。常表现为肢体麻木、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严重的还会引起瘫痪。我国颈椎病近十年来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而且近年来逐渐呈低龄化趋势。甚至发现了6岁的颈椎反弓患儿,生长发育严重受损。颈椎反弓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哪些不良习惯会诱发颈椎反弓?

1.长期低头

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将造成颈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颈部肌肉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肌肉和韧带受牵拉出现劳损,椎体前缘相互磨损、增生,刺激脊神经,进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如长期处于异常的力学作用下,就会出现颈、腰背酸痛,甚至带来骨骼、椎间盘的变化,发展成为颈椎病。长期低头看手机、看电脑是颈椎病的罪魁祸首。而且相相对台式电脑而言,笔记本电脑危害更大。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一般处于比较低的位置,比起台式电脑更容易让人处于脸朝下的状态。如果保持这种姿势工作或上网数小时,会非常明显地给颈部造成很大的负担。

2.久坐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每日伏案工作时间长达8-9小时。久坐会对腰椎造成危害。上身前倾时间一长,腰椎的生理弧度就难以保持,导致正常的前凸曲线变直甚至反屈,有的则出现脊椎侧弯。因此,要保护脊椎健康,就要严格控制电脑上网、游戏时间,即便使用电脑,也要保持颈椎正确的姿势。

3.躺在床上看书、看电视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每日伏案工作时间长达8-9小时。久坐会对腰椎造成危害。上身前倾时间一长,腰椎的生理弧度就难以保持,导致正常的前凸曲线变直甚至反屈,有的则出现脊椎侧弯。因此,要保护脊椎健康,就要严格控制电脑上网、游戏时间,即便使用电脑,也要保持颈椎正确的姿势。

4.使用过高的枕头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每日伏案工作时间长达8-9小时。久坐会对腰椎造成危害。上身前倾时间一长,腰椎的生理弧度就难以保持,导致正常的前凸曲线变直甚至反屈,有的则出现脊椎侧弯。因此,要保护脊椎健康,就要严格控制电脑上网、游戏时间,即便使用电脑,也要保持颈椎正确的姿势。

如何预防颈椎反弓?

1.平时习惯。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不卧床看书报、看电视,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

2.注意用枕。用枕不应过高。有侧卧睡姿者睡前将枕头塑形成中凹状,枕头分成三等分,两边可高出一些,以适应侧卧时颈椎的正常生理曲线。枕芯材料以芦花或质地稍硬的苇蕊、绿豆壳为好,不提倡使用过软的海绵枕或夏季常用的过硬的竹枕等。

3.多活动。长期伏案工作者,每小时应有5―10分钟的休息时间,并作颈椎自我保健操。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间或工余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增加肌肉力量及柔韧度,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4.勤锻炼。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健康的体育活动,如羽毛球、倒退行走等,以改善颈椎供血,防止和延缓颈椎退行性变的发生年龄。

5.常咨询。如经常出现“落枕”或颈肩臂痛,转头性眩晕,应及时到康复科医生处就医确诊,切忌盲目推拿而留下后患。

产生颈椎反弓了怎么办?

康复保守治疗。产生颈椎反弓的朋友不必过于慌张,90%颈椎反弓的患者可以通过康复治疗减轻甚至消除不良症状,改善颈椎曲度。

1.理疗

传统的颈椎牵引、超短波、干扰电等理疗方式于炎症的消除、疼痛的控制有一定作用。此外,体外冲击波治疗可快速缓解颈肩部肌群的紧张、痉挛,止痛效果立竿见影。

2.整复松解

颈椎反弓的患者往往伴有颈椎小关节错位,部分肌群紧张,需要进行手法或康复设备辅助的松解整复。脉冲枪、深部肌肉振动治疗仪等康复设备能深入、快速调整小关节排列,松解肌肉筋膜,配合手法治疗效果显著。

3.运动训练

颈椎反弓康复训练篇2

【中图分类号】R 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130-01

颈椎骨折以头颈痛,颈部筋肉紧张,活动受限,患者常用两手托住头部,局部压痛肿胀,但后突畸形不甚明显为主要表现,发生在颈椎部的骨折。颈椎骨折脱位是脊柱骨折中最严重的骨折。发生于此段的骨折脱位易并发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导致四肢瘫后,并发症多,护理上显得尤其重要。患者经常因为绝对被动,疼痛,摄入不足,活动受限引起社会心理障碍物[1],使患者对疾病康复失去信心,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延长了康复时间,增加了致残率。我们对51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行颈椎CT或MRI检查,证实为颈椎骨折脱位患者51例,男33例,女18例,年龄6-83岁。车祸伤25例,坠落伤16例,砸伤10例。按Frankel分级[2]:A级14例,B级16例,C级11例,D级10例。脊髓完全损伤25例,不完全损伤2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干预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1)训练:后路手术训练俯卧位-----下颌贴于胸部使颈部充分暴露双手置双腿两测。前路手术训练仰卧位-------颈过伸位。(2)食道气管推移训练:指导患者用2-4指将气管食管由手术侧向对侧推移,开始每次持续10-20-分钟,以后逐渐增加至每次30-60分钟,每日3-5次,将气管推移过中线。如训练中引起反射性干咳,呕吐等反应,属于正常现象,应坚持训练。(3)呼吸功能训练: 吹气球缩唇呼吸训练呼吸肌。有效咳嗽咳痰练习。(4)进食训练 :进食量食物种类等来训练。进食:仰卧位,以流食半流食少量缓慢放入患者舌下,防止误吸。患者带颈托可以侧卧位,每次少食多餐仍以流食半流食为主。(5)心理干预:患者颈椎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自理能力下降等,容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弃等情绪。在患者入院后全面评估其心理状态,针对患者不同心理反应采取个性化疏导。对患者语言安慰,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展预后及目前治疗方法,使其对疾病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患者合作程度。乐于接受和配合治疗。

1.3 效果评定 实验组护理干预二周,评价患者对舒适满意度采用3分法,[3]调查患者对术前术后宣教指导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Ⅹ2检验,概率以百分数表示。

2 结果 实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往往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和负性心理问题。临床实验结果,凡是术前系统做了上述护理干预,患者术后进食,吞咽较对照组明显好转。的训练对手术中配合,术后的愈合及愈后更是效果明显。由于患者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心理负担过重,所以采取早期的心理干预和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引导,争取为患者赢得最佳治疗时间,肢体康复达到最大效果,增强了患者对生活的信心,早日回归社会。所以早期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恢复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颈椎反弓康复训练篇3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mplement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PD.Methods Selected 2014-2015,55 cases of senile COPD patients in hospital,gives th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sures,observation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difference in lung function and ability to act.Results Th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patients after 6 MWT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before carrying out,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the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The elderly;COPD;Nursing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是老年人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有研究表明,对该病治疗最重要的是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旨在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肺功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2015年住院的老年COPD患者55例为研究样本,其中男性37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80.03±5.35)岁,伴有高血压27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1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COPD诊断标准,排除行动受限、认知障碍的患者,综合康复护理前均接受药物治疗及自主锻炼。

1.2方法 成立老年COPD康复小组,对患者制定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包括呼吸功能训练、有氧运动指导、营养指导、心理护理等。

1.2.1呼吸训练 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可以增加其膈肌的活动度,提高肺泡换气量,有效的缓解了老年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等,使其肺功能得到改善。

1.2.2有氧运动指导 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舒缓运动方案。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促进患者慢慢加强运动量,这样可以改善患者的活动量和耐力,

1.2.3营养指导 多数COPD患者均存在营养不良的现象。加强患者的营养,不仅可以增强其机体免疫力,还可以提高其呼吸肌的力量,使肺功能指标得到显著提高。

1.2.4心理护理 老年COPD患者因反复发作的呼吸困难等带来的痛苦极易产生恐惧和焦虑。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治疗,可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应对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6 min步行试验(6MWT),肺功能检查包括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数据处理,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综合康复护理实施后老年患者6MWT可达到(348.15±30.07)m显著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对老年COPD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包括呼吸功能训练、有氧运动指导、营养指导、心理护理等,患者的行动能力及肺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可以有效的缓解病情发展。既往研究发现呼吸体操可以有效提高COPD患者的呼吸肌肌力,改善呼吸功能障碍;COPD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合理的营养指导及运动指导能够改善COPD患者营养情况,增强机体免疫能力;老年患者经常对疾病产生恐惧及焦虑,甚至出现抑郁,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心理疏导配合音乐、放松疗法能够一定程度上让患者恢复战胜疾病的信心。老年COPD患者的护理工作不仅局限于临床中,更应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更多的关心,社会、家庭的支持能够明显增强患者的信心,改善患者的焦虑心理。综上,积极全面的康复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意义重大[1-8]。

参考文献:

[1]胡海刚,谭伦,林旭,等.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08:663-668.

[2]刘达,郑伟,姜荣先,等.生物力学实验评价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5,04:258-263.

[3]殷渠东,田小武,郑祖根.骨质疏松患者提高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临床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01:27-29.

[4]张文志,尚希福,段丽群,等.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2,02:109-114.

[5]段丽群,张文志,尚希福,等.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2,05:336-339.

颈椎反弓康复训练篇4

1 护理

1.1 心理护理:加强对患者及家属康复常识的指导,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主动配合。患者及家属往往依赖手术治疗,忽视了康复锻炼。提高患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安慰、鼓励、开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心态,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1.2 康复护理

1.2.1 饮食指导:应用富含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含钙及铁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动物脂肪,忌食辛辣、烟酒等食物。中医食疗补肝肾,强筋骨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

1.2.2 日常良姿位的教育:保持良好的生理姿势,预防脊柱和髋、膝关节发生畸形,应嘱患者注意坐势,不但在慢性期要注意,在急性发作期更应注意,因大多严重畸形都发生在急性发作期。患者坐立时应尽量挺胸收腹,避免驼背姿势。睡眠时忌用高枕,仰卧时可不用枕。俯卧对一般人虽不习惯,但可预防驼背和髋、膝关节屈曲畸形。即使已有轻度畸形,通过俯卧也可得到纠正,要卧硬板床不睡软床。卧睡不要侧卧、弓腰、屈膝,应采用仰卧位或俯卧位。行走时应注意挺胸、抬头,保持正常人的直立姿势,不要弓腰、叩肩、探头。

2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受累关节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指导锻炼,康复训练要注重针对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男性患者的病变一般主要累及脊柱,可有颈部、腰背部的疼痛;女性患者主要表现在四肢关节、骶髂关节、膝关节的不适。训练基本规则:要求1天锻炼1~2次,每个动作重复8~10次,劳逸适度,过度劳累,促使骨关节破坏,易形成残废。过度强调休息,易使关节丧失活动能力,也造成残废。在疼痛能够忍受的情况下,注意关节的功能活动,既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又利于保持关节功能。关节训练宜在病变尚未得到控制及脏器功能失代偿期应禁止训练活动。

2.1 扩胸运动:每天早晨、工作休息时间及睡前均应常规作深呼吸运动,双前臂内屈平胸左右运动。外展运动可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度和扩胸运动的维持,保持良好的呼吸功能。

2.2 颈椎运动:头颈部可作向前、后、左、右转动,以及头部旋转运动,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前臂内屈于胸前,分别向左,右做转体运动。可保持颈部的活动,同时进行肩关节活动。

2.3 腰椎运动:每天作腰部运动,前屈、后仰、侧弯和左右旋转躯体,通过腰部、髋关节腰背肌锻炼,使腰部脊椎保持正常的活动度。

2.4 肢体运动:可作俯卧撑、斜撑,下肢前屈后伸,游泳等。游泳既有利于四肢运动,又有助于增加肺功能和使脊柱保持生理曲度,是最适合的全身运动。但本病患者严禁跳水,以免造成颈椎和颈脊髓损伤。

2.5 飞燕点水法:患者俯卧上肢后伸,小腿与踝部垫枕头,使头部和肩部尽量后仰,同时下肢尽量绷直后伸,全身翘起,仅让腹部着床。可提高平衡性,增强肩、腰背部、臀部肌群的力量。

2.6 双手高举抓单杠悬吊,用自身重量进行牵引,也可以行引体向上。提高全身协调性,锻炼四肢。

3 讨论

颈椎反弓康复训练篇5

我院于2007年2月至2010年8月对65例患者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5例,其中男40例,女25例,年龄18~70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8例,高处坠落伤17例,跌伤10例;颈椎前脱位42例,颈椎后脱位23例;屈曲压缩性骨折25例,爆裂性骨折10例,椎板骨折压迫脊髓硬膜囊8例,单侧小关节脱位7例,双侧小关节脱位15例。脊髓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A:完全损害,无感觉运动功能;B:不完全损害,在损伤平面以下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C:不完全损害,在损伤平面以下存在感觉运动功能,但大部分关键肌肌力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这类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恐惧、焦虑、悲观等心理反应,患者入院后,若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应床边准备气切包、呼吸机、心电监护、微泵、超声波雾化吸入器等急救物品,做好大剂量甲强龙针冲击疗法的准备工作,注意预防褥疮、肺炎、泌尿系统感染;术前护士要多于患者交谈,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向患者介绍术后恢复效果好的病例,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其配合治疗[1]。

2.2 术前颅骨牵引 为医生准备颅骨牵引弓、颅骨钻等颅骨牵引器材。术前颅骨牵引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牵引期间应密切观察牵引钉道周围有无分泌物,若有分泌物应及时更换钉道周围敷料,坚持钉道滴酒精,2次/d。

2.3 气管、食管推移训练 患者于仰卧位,枕头垫于肩下,头稍后仰,训练者站于患者右侧,用单手2~4指指端顺气管侧旁,将气管、食管向非手术侧推移,开始用力缓和,逐渐加强,尽量把气管和食管推移超过中线,以全过程不发生呛咳,患者血压、面色、心率无改变为宜,3~4次/d,持续10~15 min/次,逐渐增加至15~20 min,颈短体胖者延长至20~30 min,应告知患者此项训练的重要性,若训练不到位,术中牵拉气管、食管可引起不适,且损伤大、出血多,甚至影响手术进程。 2.4 术前常规准备 做好生化检查、心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等,做青霉素和普鲁卡因过敏试验;术前做好手术部位的皮肤准备:术前应理发、洗头、洗澡,然后常规备皮;训练: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运动、扩胸运动、有效咳嗽,增加肺的通气量,同时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的变化;术前晚给予镇静剂,术前禁食、禁水,术晨给予术前用药。

2.5 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去枕平卧,颈部予以颈托外固定制动,颈两侧置沙袋[2]。术后应避免过度伸屈等动作,翻身时头、颈、躯干呈一条直线,可有效防止颈部不适当的活动影响颈椎稳定性。术后2 d可适当抬高床头,以利于呼吸,减轻颈部水肿,逐渐过渡至半卧位,术后3~5 d可带颈托下床活动。

2.6 病情观察 术后常规送ICU重症监护,床边备呼吸机、器官切开包等急救物品。予以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情况的观察。患者苏醒后,观察患者有无脊髓、神经根及喉返神经损伤症状,如观察患者四肢感觉、运动及肌力恢复情况、有无声音嘶哑,并和术前做比较。术后3 d内,应密切观察切口渗血情况及引流量,若患者诉颈部有压迫紧缩感,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口唇紫绀,若监测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应考虑切口有活动性出血,必要时探查切口止血。

2.7 饮食护理 由于颈椎前路手术术中牵拉食管与气管,大多数患者术后出现咽痛、吞咽困难,影响了饮食及术后营养的补充。一般术后第1天根据情况,在鼓励患者进食的基础上,适当补液,有利于伤口愈合,术后第2天给流质饮食,可减少切口出血,必要时可给冷饮以减少咽部充血、水肿,进食少者,可静脉补充营养,促进切口愈合,增强切口抵抗力,并逐渐过渡到半流质、普食。康复期患者尽量避免食用干燥、粘性较强的食物,以免发生意外。

2.8 功能锻炼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功能锻炼的必要性,鼓励患者在床上多活动,对于肢体活动者应做主动运动,以增强其肢体肌力,以不疲劳为度[3]。对于肢体不能活动者,应指导其家属做好肌肉按摩及各关节的被动活动,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4]。经康复锻炼3个月后,本组患者不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ASIA分级恢复Ⅰ级或Ⅰ级以上。

参 考 文 献

[1] 廖沙.颈椎前入路术的护理体会.湖南中医杂志,2002,18(6):51.

颈椎反弓康复训练篇6

颈椎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活动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行后路手术主要通过切除全部或部分后方的椎板来达到间接减压的目的,手术风险比前路要小,暴露简单,对于颈椎本身生理曲度存在的患者来说疗效较好。尽管后路手术对于颈椎正常生理结构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也需要内植物来重建颈椎的稳定性。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等手术可以保留颈椎间的活动度,术后后凸畸形及邻近节段退变等发生率较小,已被广泛采用。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介绍 患者,男,51岁,于2015年3月23日驾驶三轮车不慎与工程车相撞致头颈部受伤,当即感头颈部疼痛明显,头部可及皮肤裂伤伴出血,颈部无法转动,尚能站立及行走,当时无昏迷,无胸闷,无恶心呕吐,无腹痛,无大小便失禁,立即被人送至我院急诊就诊,查CT示:①颅内未见明显出血;②第2颈椎爆裂性骨折;③第6颈椎右侧横突骨折。为进一步诊治,急诊清创后拟“头颈部外伤”收入病房。

1.2一般检查 神志清楚,左侧额部及眉弓处分别可及长约1.5cm皮肤裂伤(已于急诊清创缝合),头皮无疤痕。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颈软,无抵抗感,甲状腺未触及肿大,气管居中。双侧呼吸动度一致,语颤对等,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全腹叩诊呈鼓音,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约4次/min。脊柱、四肢关节见专科情况。跟、膝腱反射存在,巴彬斯基征阴性。

1.3专科检查 颈椎生理弯曲存在,无明显肿胀畸形,颈后约颈2椎体水平有压痛,颈部活动因疼痛拒绝配合检查,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无肢体麻木,末梢血运良好。

1.4实验室及器械检查 CT示 ①颅内未见出血;②第2颈椎爆裂性骨折;③第6颈椎右侧横突骨折。初步诊断:①第2颈椎爆裂性骨折;②第6颈椎右侧横突骨折;③头面部皮肤裂伤。诊断依据:①有明确外伤史;②专科检查:颈椎生理弯曲存在,无明显肿胀畸形,颈后约颈2椎体水平有压痛,颈部活动因疼痛拒绝配合检查,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无肢体麻木,末梢血运良好。入院后辅以消肿补液对症处理,颌枕带牵引制动,患者于2015年3月28日在全麻下行颈后路第2椎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1.5手术方法 术中直视下切开两侧椎旁筋膜,并将椎旁肌自棘突的从椎板上以电刀在电凝状态下剥离,使能够充分显露C1、C2、C3、C4、全椎板,达小关节外侧方,充分止血。明确各椎体后,于C1两侧椎弓根分别打入两根3.5×28mm椎弓根螺钉,于C3两侧侧块分别打入3.5×18mm侧块螺钉,C4两侧侧块分别打入3.5×16mm侧块螺钉,经C臂机透视明确各螺钉在位后,双侧螺钉再以连接棒经矫形后进行固定牢靠。查固定牢靠,然后将颈2棘突切除,生理盐水冲洗术区,创面仔细止血。留置硅胶引流管一根于术区引出体外固定以负压引流。然后将切除棘突骨块进行椎板间植骨融合。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失血约200ml,未输血,麻醉效果满意,内固定材料由美国sofamor公司提供。

2 护理

2.1心理护理 患者担心治疗费用,即希望进行手术又担心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易产生焦虑紧张情绪。术前进行人文关怀,请手术医生与患者及家属术前沟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手术的方法、优点、安全性、可靠性及疗效等。通过与患者沟通拉近医患关系,从而减轻患者紧张不适感。

2.2术前护理 做好各项检查,了解患者术前呼吸功能,训练患者做深呼吸运动,禁止吸烟。注意个人卫生,教会患者学会在床上排便、排尿。特殊训练:后路手术做俯卧位训练。评估四肢感觉、运动,肌力并记录,予术前导尿,物品准备:颈围、负压引流袋,砂袋2个、气管切开包、无菌手套、氧气装置。

2.3术后护理

2.3.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患者回病室立即予心电监护每30min测1次并记录。密切注意患者神志、呼吸、血压、脉搏。监测血氧饱和度。常规低流量1~2L/min氧气吸入。全麻清醒后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观察患者颈部切口有无渗血渗液,颈项是否增粗,四肢活动及感觉情况,妥善安置各引流管防止脱落。

2.3.2伤口护理 术后应密切观察体温、脉搏的变化,检查伤口有无红肿渗血,伤口疼痛的性质,如手术3d后体温仍在38℃以上,主诉伤口跳痛或剧痛,应检查伤口情况和感染的变化密切注意颈部外形、局部肿胀情况、软组织张力情况,引流管是否通畅,伤口渗血以及引流量情况,认真听取患者主诉。

2.3.3饮食指导 术后进食6h无恶心、呕吐,可进食温凉饮食,逐步进渡到半流质、软食,进食时嘱患者细嚼慢咽,缓慢进食,少食多餐,少食甜食及产气食物,防误吸,避免腹胀,食绿色蔬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2.3.4引流管的护理 颈部负压引流管一根,严密观察引流液量、颜色、性状。保持引流通畅及负压引流袋呈负压状态,引流管防折叠、扭曲、脱落。更换负压引流袋,在无菌技术操作下进行,防止引流液倒流导致逆行感染,引流管术后48h拔除。

2.3.5功能锻炼 术后鼓励患者做双上肢扩胸及双下肢直腿抬高主动功能锻炼。下床前先坐起,逐步过度到站立,行步,由专人守护,以防跌倒。

2.4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2.4.1呼吸系统感染 手术由于术中颈部制动,影响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患者大多有呼吸道不适感,或者感觉喉部有痰,故应鼓励协助患者做深呼吸、咳嗽,及时予以背部有效叩击,协助排痰.应密切观察呼吸形态、频率、节律、幅度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的变化。如患者主诉喉部有痰咳不出,经过吸痰后效果不明显,或者吸痰时无痰液吸出,均应该仔细观察颈部伤口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拆除缝线减压或者气管切开。因此,要常规在床边备气管切开包、吸痰用物等。对有高血压病史者,因为本身血管弹性欠佳,应注意控制血压,预防和减少切口出血。

2.4.2泌尿系感染 鼓励患者多饮水,2次/d用消毒液会阴护理,定期更换尿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定期做尿常规检查。指导患者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鼓励患者进行腹式呼吸,教会家属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环绕 按摩腹部,也可予热敷,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证每2~3d解便1次。

3 出院指导及随防

颈椎反弓康复训练篇7

腰椎滑脱是指腰椎椎体的部分或全部椎体在相邻椎体上发生位置滑动,常见原因有腰椎退行性变和峡部崩裂,发病率可达5%[1],我院骨科自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实施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或加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46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8例,女28例;年龄38~68岁,平均45岁;病程4个月至15年。站立行走时双侧腰腿痛12例,单侧腰痛34例,间歇性跛行12例,单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9例,单侧小腿肌力减弱35例。本组均经X线及CT检查确诊,其中L4滑脱18例,L5滑脱28例。Myerding分类:Ⅲ度滑脱11例,Ⅱ度滑脱35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俯卧,硬膜外强化麻醉,后正中切口入路,显露病椎及邻近椎体以上关节突外侧缘与横突中线的交点为椎弓根钉进针点,C臂X线透视下提拉病椎将椎弓根钉分别拧入椎体内,再进行椎管减压,安装固定架,旋紧附加螺丝,椎间植骨融合,检查椎弓根钉固定牢靠,再次C臂X线透视检查复位情况,安置引流管。

2 结果

46例随访时间最长的2年零5个月,最短的6个月,平均1年零2个月,41例(89%)腰腿痛消失,5例(11%)好转,完全复位的36例(78%),部分复位的10例(22%)。

3 护理

3.1 心理支持

治疗、护理是疾病诊治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心理护理是任何医疗活动所必需的,因此,心理护理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治疗手段。由于患者长期受疾患折磨,意志减弱,情绪不稳定,当保守治疗无效时,患者渴望通过手术解除病痛,但又对手术医生及手术本身充满疑虑,如担心医生手术经验不丰富,手术效果不好, 造成瘫痪等,故入院后责任护士根据患者不同文化层次、心理状态,讲明手术的必要性、目的及术中如何配合;以手术成功的病例鼓励患者;注重给予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慰,使患者能安然接受手术治疗。

3.2 限制活动

腰椎滑脱的患者患椎有继续向前滑移的趋势,尤其在站立、行走等时更明显,故为防止滑脱的加重,从入院开始即嘱患者减少不必要的久站、久行等活动,患者每次下床活动时间不超过20min,必要时戴腰围。

3.3 术前训练指导

3.3.1 手术卧姿训练 根据手术要求,指导患者进行俯卧位训练3~5h,1次/d,以免术中产生不适应。

3.3.2 大小便训练 术前2d开始指导患者训练床上卧位大便和小便。

3.3.3 呼吸训练 指导训练深呼吸2组/d,每组深呼吸30~40次,以增加肺活量,并鼓励患者排痰及有效咳嗽,可以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

3.3.4 功能康复训练 腰背肌功能锻炼5点式训练,双下肢直腿抬高和肌肉等长及等张收缩训练,并了解术前患者腰痛及双下肢感觉运动的具体情况,为术后观察病情提供对比依据。

3.4 术后护理

3.4.1 护理 术后患者平卧6h压迫止血进行轴向式翻身,角度为45°,每2h更换1次卧位,采用二人翻身法,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同时在腰背部及膝下用软枕衬垫确保卧位舒适,翻身角度不宜超过60°,防止因脊柱负重过大而致植骨块脱出或上关节突骨折[2]。

3.4.2 术后切口引流护理 术后在伤口内置负压引流管,一般保留24~72h,严密观察引流是否通畅以及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并作记录,在观察过程中如出现引流量过多、颜色鲜红时应注意有无活动性出血;如果引流液颜色浅淡、量多则提示脑脊液外漏;引流量过少时应注意有无引流不畅,检查引流管是否折叠,有无凝血块堵塞,负压装置是否有效,同时观察伤口周围是否肿胀,脊髓损伤有无加重,如有阳性发现,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紧急措施。

3.4.3 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 术后72h内动态观察双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及括约肌功能,并与术前做比较对照,观察的方法是:触摸患者的双下肢皮肤,让患者活动双脚,检查其双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了解神经功能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3.4.4 康复锻炼 术后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等)的发生,促进机体的早日康复。术后24h后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即将下肢平放于床上,伸直膝关节,足跟用力下蹬,使足背伸,每次持续3~10s,重复5~10次,每天2~3组,同时,用力使踝关节背伸,跖屈背伸足趾活动[3];术后直腿抬高运动,可使神经根受牵拉、松弛,上下移动,促进神经根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神经根炎症反应的早期消退,同时避免其在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粘连,一般自手术后第1天开始,方法为患者平卧,双下肢伸直肌肉绷紧,缓慢抬高一侧肢体至患者感到下肢有牵拉酸痛,坚持2~3s再缓慢放下,同法抬高另一侧下肢,双下肢交替进行 2~3组/d,5~10min/组,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锻炼时间和高度;腹肌及腰背肌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指导或协助患者腹部按摩,3次/d,5min /次,可增加腹肌肌力,减少腹胀、便秘等发生,术后2周开始五点支撑法锻炼,即以头、双肘、双足为支持,腰臀上抬提高腰背肌力,增加脊柱稳定性,坚持每日3~4组,每组15~2次,循序渐进,以腰背部肌肉无酸痛、全身无乏力为宜。

3.5 出院指导

继续卧硬板床休息2~3个月, 加强康复锻炼,每月复查X线片1次,了解复位及植骨融合情况。过早过多的脊柱负荷,可使螺丝钉或器械弯曲、断裂和发生矫正度丢失[4] 。嘱患者避免过早体力劳动,必须得到专科医生同意后,方可下床活动,一般情况下,术后3个月后可以坐起,避免久卧引起废用性骨质疏松而影响内固定物的牢固,半年后可从事轻体力劳动,避免弯腰、挑担、提重物。

参考文献:

[1] 邵水霖,海滴,邹德威,等.RF-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J].中国脊椎脊髓杂志,2002,12(3):174-176.

[2] 赵新建,谭家驹,廖绪强.腰椎滑脱的减压内固定与融合术[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2):72-74.

颈椎反弓康复训练篇8

2005年11月-2006年7月,笔者采用导引练习结合针刺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76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6例患者均来自于本院门诊患者,多为青壮年,绝大多数有长期伏案工作史。其中男41例,女3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年龄19~48岁,平均(37.50±4.43)岁;病程最短10个月,最长3年,平均(17.36±7.53)月。对照组38例,年龄24~53岁,平均(41.35±4.75)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4年;平均(21.47±7.48)月。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以1992年10月青岛召开的“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关于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修改方案)作为诊断和分型标准[1]:颈、肩及肩部酸疼不适,肌肉痉挛,并伴颈部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椎旁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有明显压痛,棘突间、旁亦有相应的压痛点;椎间孔挤压试验及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均为阴性;X线平片上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关节失稳和骨质增生改变。排除颈部急性扭伤、落枕、肩周炎和风湿性肌纤维炎等疾病引起的颈肩部疼痛。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者;②虽符合诊断标准但同时伴有明显的心、脑、肾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患者;有手法治疗禁忌症的患者;③治疗期间未按规定配合治疗或再接受其他相关治疗或药物治疗,影响疗效观测者。

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传统医疗导引练习结合针灸、推拿;对照组采用针灸与推拿治疗。2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停止针刺、推拿治疗后随访观察3个月。采用随机单盲临床对照试验设计(疗效评价者不参与临床研究)。

1.5.1 传统医疗导引练习

1.5.1.1 医疗站桩功练习(第1部分)

每次练功前应按照导引锻炼的要求,首先进行调心、调息、调身的三调基础锻炼。调心是锻炼的中心环节,要求患者入静,一般3~5 min。调息时,要求患者逐步调整到匀、细

、深、长的腹式呼吸状态,并且体现于整个功法练习过程中。调身锻炼要求患者的身体要放松与协调,一般采取三圆式站桩,要求患者两手张开似抱球(手圆);两臂环抱如抱树状(臂圆);两足尖内扣,呈半圆状(足圆);要求患者保持头正身直,虚领顶劲,沉肩虚腋,含胸拔背,直腰蓄腹,扣地展膝;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患者站桩高度(以膝关节的角度分成高、中、低3个体位)进行练习。第1个疗程:每次20~30 min,第2~3个疗程练功时间根据患者锻炼情况增加15~30 min[2]。

1.5.1.2 健身气功易筋经练习(第2部分)

以易筋经12式中的第6、7(“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2个动作为主练功法。做“倒拽九牛尾”动作时要求患者成弓步做上体前俯后仰,力注腰、背、肩、肘等身体各关节。前俯时,要求患者意念拳握九牛尾,由身体向前倒拽;后仰时,意念拳握马缰,拉动八匹马,以体现内劲用意。做“九鬼拔马刀”动作时要求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两臂前举后收要充分,双手分别置于头后的风池穴和命门穴,配合呼吸,身体充分左右拧转,眼向后方看去。定式动作保持5~8 s,每个动作重复5次,每天功法锻炼各2次。组间休息1 min,训练后放松5 min[3]。

1.5.1.3 导引放松功练习(第3部分)

首先进行三调基础锻炼3~5 min,要求同第1部分。本部分为原地徒手练习。做动作时要求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做3种对称性的上下、前后、左右弧线循环摆动(“八字飘香”、“摇橹渡海”、“达摩荡舟”),各36次。最后进行三线放松功法练习。首先进行三调练习,身体姿势要求站式,调息时要求在呼气时默想各部位“松”,同时意想放松的部位如海绵一样柔软。意念属于流动式意守,松到哪个部位时,意念观想那个部位,意导气行。第1条线:头部两侧松颈两侧松两肩松两上臂松两肘关节松两前臂松两手松,静养中指尖的中冲穴1~2 min;第2条线:面部松颈前松胸部松腹部松两大腿前面松两膝关节松两小腿前松足背松足大指端松,静养大脚趾大墩穴1~2 min;第3条线:后脑松后颈松背部松腰部松大腿后面松小腿后面松足跟松足心松,静养涌泉穴1~2 min。做完三线放松后,将意念收回,观想腹部丹田处,意守3 min后结束整套医疗导引练功[2]。

1.5.2 针刺治疗

治疗法则以疏通筋络、调和气血为主。取穴 :风池、天柱、风府、大椎、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池、手三里、尺泽;同时配合“醒脑开窍法”,取人中、双侧内关、双侧三阴交。操作:急性期用泻法,症状缓解后用中等刺激量;行针得气后可以留针20~30 min,留针期间每5 min运针捻转1次,隔日治疗1次。

1.5.3 推拿治疗

患者颈椎在推拿矫正前,均先采用卧位和坐位分别进行颈椎的后仰及侧转安全检查。患者取卧位,全身放松。首先,施行放松理筋手法,以掌揉、拇指揉法和弹拨法交替进行,一般范围以患椎为中心,沿椎旁对患椎上下软组织进行揉捏法,对棘突、横突附着的肌腱疼痛敏感区或痉挛区采用按法或震法,以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度,手法轻柔。第二步,行推拿手法,采用牵引揉捏法、拔伸推按法、一指禅点揉法(取风池、缺盆、肩井、肩中俞、肩外俞、肩髎、天宗、曲池、手三里、合谷)。第三步,在拔伸牵引状态下施行旋转定位扳法、反向运动法,动作不宜过猛烈,双侧进行。第四步,以颈、肩、背部施行劈法、拍法、擦法结束治疗。推拿每次20 min左右,1次/d。

1.6 疗效标准[4]

治愈:原有病症消失,颈椎活动范围正常(ROM屈伸±35°、旋转±30°、侧屈±45°),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有效:原有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包处理,2组之间的疗效和复发率比较用单侧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表2)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初始阶段与基础状态,生物力学与生物化学平衡失调,互相联系,互为因果,共同构成两大发病机制。颈型颈椎病原则上不需要手术治疗,采用综合治疗多取得较好的疗效。有效治疗与康复可预防或延缓其他类型颈椎病的发生,而恢复颈肌生物力学和生物化学的平衡在颈型颈椎病治疗中是关键。

颈型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痹证”、“项强”、“颈筋急”等范畴,从这些病名来看,都是强调肌肉软组织在其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颈椎位于督脉循行路线上,当机体遭受头颈部外伤、感受风寒或慢性劳损等原因,造成机体抗病能力下降,风、寒、湿邪便乘虚入侵。中医学认为,督脉痹阻不通,经络瘀滞不畅为颈椎病的主要病机,以本虚标实为本病的主要特点。

人的头颈部活动多而范围较大,头颈部的竖脊肌、头夹肌、头半棘肌等在保持颈椎的稳定和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因工作和生活活动需要.颈部需维持较长时间的固定姿势,导致部分头颈部肌群的紧张度增高或损伤,使部分肌群肌力下降,对颈椎及颈椎间盘的保护作用减弱致慢性损伤。故《素问·宣明五气论》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说明视、卧、坐、立、行太过超过正常生理限度,成为致病因素,使颈部肌肉劳损。常规康复治疗可以改善临床体征,但是由于头颈部肌群对颈椎的保护及稳定作用的下降,颈椎小关节不稳、韧带松弛、颈椎活动范围加大等直接因素并没有完全消除,因此,停止治疗后一段时间症状复发率较高。对脊柱生物力学和肌力的研究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肌力训练的重要性。在肌力训练方法中,以抗阻力训练最能够获得肌力的迅速、明显提高。基于上述理论,本研究中采用以健身气功易筋经为代表的增强颈部肌肉力量的抗阻训练方法治疗颈椎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而且临床疗效持久,为此,我们在临床中均要求患者做到医练结合,定时、定量地进行颈部的肌力锻炼。

易筋经是一种整体性身心并练、内外兼修的医疗保健养生功法;同时也是一套有针对性的肌力训练传统医疗健身功法。其以中医经络走向和气血运行来指导气息的升降,在身体屈折旋转和手足推挽开合练功过程中,使人体气血流通,关窍通利,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易筋经第6式“倒拽九牛尾”身体成弓步时,上身前俯后仰,力注颈、腰,气灌前臂。此式动作通过用意引导前拉动作的模仿,可增加颈、腰部位的肌力,改善颈、腰部位的供血供氧。易筋经第7式“九鬼拔马刀”上体左右充分拧转,并保持脊柱中轴正直和两臂充分前后举,可锻炼颈腰胸腹的肌群,并通过对脊柱关节的拧转,增强脊柱及肋骨关节的活动范围共同促进颈部肌群的柔软性、弹性及伸缩能力,改善头颈部的血液循环,同时有助于解除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3]。医疗站桩功的练习使躯干、四肢保持一定的姿势,让肌肉呈现持续的静力性紧张,恢复脊柱的生理性弯曲,有利于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和粘连[2]。导引放松功练习能使整个身体和颈椎部位病变的肌肉群在左右平衡、均匀柔缓、快慢相间的运动中得到充分的松弛与休息,促进病变部位充血、水肿等炎症以及致痛物质的吸收,恢复颈部肌群生物力学和生物化学的平衡,从而使气血畅通,关节滑利。

医疗导引疗法结合针刺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能增强患者颈部肌力,同时舒筋通络、活血化瘀,并迅速缓解症状,达到治愈效果,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全套导引体操动作精练,运动强度适中,适于颈型颈椎病的治疗与康复;且动作简便易行,患者易于接受,坚持长期定时定量锻炼的患者复发率低,疗效巩固。

参考文献

[1] 孙 宇,陈琪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 1993,31(8):472.

颈椎反弓康复训练篇9

患者男性,30岁,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侧骶髂关节处疼痛,并渐向上致腰背疼痛,曾到当地医院治疗,症状稍有缓解,半年后出现腰僵硬,活动受限并进行性加重,呈驼背畸形,不能直立行走,且影响呼吸,于2010年8月18日到我病区就诊治疗。测T36.5oc, P80次/分,R17次/分,BP108/72mmHg,脊柱成90o弯曲,以胸腰段后突明显,腰生理弯曲后突,脊柱向左旋转畸形、强直,无明显压痛,肋弓与髂前上嵴接触,左髋关节活动度150o(伸) 90o(屈),外展内收旋转受限,“4”字症(+),增加活动度剧痛。右髋关节活动度1800(伸)1000(屈),“4”字征(-),内收,外展、旋转活动正常。入院后完善各项辅助检查,行术前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呼吸功能训练,于8月27日在气管插管全麻+静脉麻醉下行后路切开楔形截椎体矫形丁棒系统内固定术,术后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借助支架于术后4周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AS患者病情普遍较长,年轻男性好发,患者反复多方求医,效果却不明显,因此心理压力大,自信心不足,表现为忧虑,自卑。我们需积极、耐心的与患者沟通,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教育,指导他们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情绪,多进食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吸收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全身心配合治疗及康复训练。

2.2 ①呼吸功能训练 术前一周训练增强肺活量的运动,每天进行深呼吸练习5-6次,每次20下,也可让患者做吹气球练习,多做腹式呼吸以增加肺活量。指导患者正确的咳嗽咳痰方法,预防术后肺部感染。②腹部皮肤耐受训练 为了使腹部皮肤能够在术中、术后尽可能足够的支持脊柱接近生理弯曲度的矫形而不过于紧张或被拉破,术前需行腹部皮肤耐受训练。具体做法是指导患者或家属协助行腹部皮肤按摩、扩撑、抓捏等动作训练,每天8-10次,每次20分钟。

2.3 术后护理 按脊柱骨折术后常规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四肢感觉活动情况,耐心听取患者主诉,认真观察腹部情况及尿色尿量,注意肠鸣音的变化,警惕因脊柱畸形矫正后腹部的牵拉所引起内脏损伤及内固定拔钉等并发症出现。取仰卧位,进半流质饮食。

2.4 康复训练 ①脊柱功能训练 卧硬床垫,枕头低平,颈部放一低平软枕,告知患者取仰卧位的必要性,不能因腰部切口疼痛而侧卧。术后2-3天,指导五点支撑锻炼方法,术后6-7天,可指导患者适当俯卧或侧卧,侧卧位时,双下肢尽可能伸直,头后仰,尽量保持脊柱的生理弯曲,头颈部可做前倾,后伸,左旋,右旋活动,保持颈椎正常活动度。②髋关节功能训练 术后4-5天,指导患者练习髋伸肌和外旋肌,以保持髋关节功能。具体做法是:待双髋部中药薰疗(可减轻疼痛,便利关节活动)后,指导患者做屈膝屈髋活动,每天2-3次,每次10-20分钟。③术后3周,佩戴支架下床,练习行走,康复出院。④指导出院后生活、用药及锻炼注意事项,6周后弃掉支架直立行走。

3 随访

颈椎反弓康复训练篇10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献编号:1671-4954(2010)09-661-03

实践证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是切实有效的,SPR越来越成为治疗痉挛性瘫痪的主流手段,而且逐步应用到成人的痉挛瘫的治疗。作者自2001年6月~2004年3月采用SPR治疗16例因中风导致的成人肢体痉挛瘫,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临床资料

本组16例。男性13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2岁(32~66)。16例病员均系脑出血导致的肢体痉挛瘫,其中半侧肢体痉挛瘫8例,单下肢瘫3例,四肢瘫5例,就诊病员中最短病程为6个月,最长病程为14年;其中6例病员痉挛瘫痪时间为10年以上。病员肢肌张力均在Ashworth5分级法的三级以上。以上病员中颈段SPR术均是在先行腰段SPR术后6个月后择期进行。共性特点:下肢瘫有患肢内收肌痉挛,膝关节折刀征阳性,踝振挛阳性,痉挛性垂足畸形;上肢瘫病员临床表现有上臂内收痉挛,屈肘痉挛及肘部折刀征阳性,手部屈腕屈指位痉挛。

2手术方法

2.1上肢痉挛瘫手术治疗

全身吸入麻醉,病员俯卧位,颈后c5~c7正中切口。如果单侧上肢瘫则采用患侧单开门法,这样更加容易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如果双侧上肢瘫同样采用单开门方法,开门侧可选择瘫痪症状较重侧,硬膜切开可偏开门侧,这样能方便硬膜修复。术中根据解剖特点和x线定位,找出c5~c8神经根的自然分束,根据痉挛程度评价分2~3组,并通过脉冲神经电刺激仪进行兴奋神经阈值测定,选择兴奋性高的神经束给予切断。

2.2下肢痉挛手术治疗

全身吸入麻醉或硬膜外麻醉,病员俯卧位,腰椎3~骶1棘突为标记切口长度正中切口。采用腰3、腰5及部分近侧骶1椎板开窗;如果病员有腰椎不稳定、椎管狭窄及腰椎间盘突出者,则术中在作SPR的同时行椎板减压,突出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并行经椎弓根内固定。在行SPR术中,切开硬膜前先采用头低位,避免脑脊液的大量丢失。通过脉冲神经电刺激仪进行兴奋神经阈值测定,选择兴奋性高的神经束给予切断。

如果是间断开窗,可通过L3椎板开窗选择腰2腰3节段的部分(1/3~1/2)脊神经后根切断。通过腰5和部分骶1椎板开窗,选择腰5骶1节段的部分(1/3~1/2)脊神经后根切断。应用冰盐水冲洗硬脊膜内,清除硬膜腔内积血块,5/0无创缝线连续锁边缝合关闭硬脊膜,根据术中丢失的脑脊液量,适量补充生理盐水,同时也可检验修复后的硬脊膜是否有脑脊液漏。

术后两周可在腰围保护下行肢体功能康复性训练。

3结果

本组术后随访3个月~2年,术后肌张力平均下降2级,痉挛解除为100%,功能改善100%。16例接受SPR治疗的患者,均行腰段SPR手术,其中5例病员术后6个月后又行颈段SPR手术。术后12小时可出现患肢折刀征消失,肌张力明显减低。并可自主屈伸关节活动。经功能康复训练,下肢瘫的病员足跖屈痉挛明显好转或消失,行走可达足跟着地。其中5例下肢瘫病员由原来的不能独立行走到术后1.5个月后可在助步器支持下自由行走。9例由原步态不稳经术后可明显改善。其中2例病员因双下肢痉挛瘫,同时有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不稳定,尿失禁等,经腰段SPR手术同时行腰椎板减压,间盘髓核摘除术,经椎弓根内固定等治疗。术后肢体功能改善的同时,尿失禁症状消失。

本组病例未见有明显并发症。

4讨论

4.1 SPR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意义

脑血管意外损伤脑部的上运动神经元,会导致各种不同程度的肢体痉挛状态,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其肢体痉挛状态使运动协调丧失,导致上肢不能完成抓持等简单动作,下肢行走困难和步态异常,使病人生活不能自理,而且护理困难,容易产生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及褥疮等并发症,给患者本人及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SPR术选择性切断脊神经后根中的I a类纤维,部分阻断脊髓Y环路,减弱肌张力反射,在保留感觉和运动功能前提下,降低肢体痉挛,对于缓解脑血管意外导致的痉挛状态是行之有效的。使患者保留残存肌力的同时,降低肌张力,能够完成基本的运动功能,恢复行走及部分上肢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对于肌张力过高,强直状态的病人,降低痉挛可使改善患者的高代谢高消耗状态,改善机体的一般状况,提高对感染的免疫力。并且便于护理,减少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所以对于中风后痉挛瘫的中老年病人,采取积极的SPR手术治疗缓解痉挛还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4.2手术适应症的选择

颈椎反弓康复训练篇11

一、脊动的概念

脊柱是我们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承托头颅,下端达尾骨尖,统领全身四肢。脊柱按段可分为颈、胸、腰、骶及尾五个部分。上部长,能活动,好似支架,悬挂着胸壁和腹壁;下部短,相对固定。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间盘构成,相邻两椎骨运动范围很小,但多块椎骨间的运动功能累积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相当柔软又有一定活动度的结构。我们这里所说的脊动是指脊柱在意念的引导下,局部(即若干块脊椎骨、椎间盘组成的部分)或整体在生理活动度范围内进行有效地运动。

脊柱被古人称为“龙骨”。俗语“脊不活,人不灵”。形意前辈对脊动十分重视,称脊为身弓。拳经或拳经解上提及脊动的相关概念有:提肛、塌腰、胸圆、行如槐虫、起如挑担、蓄如弓弩、尾闾上翻、束身而起、上下鼓荡、左右开合、胸出而闭、节节松开、蓄发全在胸中腰间等。按照行为动作的方式和幅度,形意拳术将人的运动分为外动和内动。这里讨论的脊动属于内动,动幅相对较小而含。脊动之技在外形上不显露而很难对其进行观察。过去也常常作为秘传内容,往往只提概念,而不教具体的动法和用意,而且不经在师傅身上去亲手触摸也不易得其要领。

二、脊动的方式

首先,分析一下人体脊动的生理特点。人体的脊柱从侧面看有两个弯曲,整体呈现为拉长一些的“s”状。可动的范畴,头项下的颈椎可以向两侧约有900转动范围,即我们通常的转头动作;如果颈椎带动胸椎、腰椎一起转动,头可有1800左右的转动范围;整体脊柱还可侧向弯曲,向前弯曲幅度更大,如弯腰动作;还能扭腰、摆臀等,如跳肚皮舞动作;可以收缩后伸展发力,如体育竞技项目掷标枪的动作,等等。总之,在日常生活及运动中人体脊动方式多种多样,是我们人类适应环境进化的结果。脊动的能力体现了一个人的健康水平和劳动技能。

其次,分析一下形意拳术中的脊动特点。在初始练习形意拳阶段,也就是俗称的初步功夫阶段,主要是发挥和强化人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的脊动方式,在形意“六合”要求下,进行辗转腾挪、跳跃扑卧、束身展体等动形方面的训练,来提高动作协调性、敏捷性、规范性。随着练习者功夫的深入,将向着内动驱外动、整劲上身的阶段迈进,通过专门脊动使人体内部动起来,这种动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很少涉及。人体有意识的脊动是一种潜能,目前研究和挖掘还不到位。这种动是在意念的引导下,经过分解训练,使脊动更精准、更细腻、更柔韧、更富弹性、更具有针对性,通过建立有效的神经控制网络,周边相关肌肉重新组合搭配,形成局部可动,整体可配动的机制,强化和扩大人体潜能,提高人体对外力的感知和应对能力。有意识的脊动是全新运动能力的培养,无意识的应用脊动之技是功夫之大乘也。形意拳术涉及脊动的方式主要有:

1、旋转。主要指脊柱向左或右的转动。包括两种方式,一是整体的旋转,另一种是局部旋转。如只有颈椎的转动就属于局部旋转。

2、弯曲。主要指向前方的弯曲。包括两种方式,一是整体弯曲,另一种是局部弯曲。如只有腰椎的弯曲就属于局部弯曲。

3、伸缩。主要指脊柱纵向的拉长与压缩,包括两种方式,一是整体伸缩,另一种是局部伸缩。如整个脊柱伸缩就属于整体的伸缩。

4、鼓荡。主要指脊柱向前或后做如鼓锤敲击鼓面而造成鼓面先凹后凸的运动形式。属伸缩和弯曲两种运动的组合,也就是当脊柱向后凹时既有弯曲之形,有又伸缩之意。包括两种方式,一是整体鼓荡,另一种是局部鼓荡。如常用的腰椎鼓荡发力就属于局部鼓荡。

5、摇摆。主要指椎体的上下端固定而相对不动,而之间椎体像弯绳在做摇旋运动。这种运动包含了弯曲,是弯曲中的摇旋。包括两种方式,一是整体摇摆,另一种是局部摇摆。如胯做水平圆就属于腰、骶椎的整体摇摆之运动方式。

6、组合。主要指脊柱可根据需要进行上述多项运动方式的组合。如腰椎既做旋转,同时又再做伸缩运动。脊柱各部处在不同运动方式,或同一部分椎体做组合运动,在实际运动中是十分常见的。

三、脊动的功能

人体运动目的不同,脊动的功能自然也不同。如舞蹈演员的脊动追求的是人形体之美;肩扛重物之前,脊动调整到位并由“动”变为不动,才能持重,目的是肩上承重力不能作偏而使椎间盘受损。脊是人体五弓之首,它的作用最大,发力最猛,化力能力最强。脊柱同身体其他部位的配合、协调、一致动作,使人体运动功能会更强大。形意拳术脊动主要功能有:

1、启动全身之响应。老拳师常讲,一动全动,先内动后外动,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等等。从人体动的顺序分析,欲动首先要有动意,就是说头脑中要有动的想法,之后身体再动。但什么动才是内动,欲动哪里先动,我们尝试来说明。由于人体形态和脊所处的状态密不可分,决定了脊动使脊柱处在一种对应的状态是问题的关键。脊动又是从哪里开始呢,老拳师讲的尾问是“转斗”,道出了尾闾动是脊动初始动意的着落点。从人体尾闾、脊柱、丹田三者相关状态分析,三者状态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相关联的,是相互对应的。比如气沉丹田时,尾闾呈上翻,脊柱呈自然状的,三者必须是对应的。当尾闾向前做滚动状运动时,整个脊柱也必然呈现两个弯曲区的前后鼓荡,丹田也处在沉、空的状态替换中。同理,当尾闾做下指旋摆时,整个脊柱也呈相应的摇摆之中,只是动幅大小不同罢了。

2、提高抗击打能力。形意拳术讲的抗击打能力通常是指让对方的打击力分解或落空,使打击力不落或不全落在我身上,也就是通过化力来解决来力,即四两拨千斤之功效。首先,我们通过顾时的肢体接触或来拳走向判断对方的企图,了解来力的大小、方向、打击深度等。其次,采取相应的脊动对应方式,将对方引进落空,并在顺化的同时,通过脊动来完成自己的蓄力,为下一步可能出现的发力机会做好准备。

3、提高击打能力。形意拳术讲的是“打中顺”、“顾中打”的“顾打合一”。打的含义是指在化解了对方打击威胁后,瞬间启动而发力,解决胜算问题,也就是常讲的“打顺就一下”、“后发先至”也。在化解掉对方的来力后,根据对方发力落空后求稳的企图,借势而进、顺势而为,直奔“狼窝”并击毁巢穴,m手就解决了战斗,使对方没有再反击的可能。也就是通过化力的听力,寻求最简捷的防顾措施,通过脊动启动全身相随,将脚蹬力、骶椎动力、腰椎动力、胸椎动力、颈椎动力及重心动力汇集到一处,由两上肢送出,再加肩、臂、腕、指等处之力同时进发。

4、促进全身柔化。形意属内家拳,化劲之基是全身柔化之感。尾闾启动练习就要求意念集中于尾闾处,其它身体部位除必要的维系身架棚力之外,不允许丝毫拙力上身。讲究的是全身沉贯于脚下,身上九大关节均为松柔状态。细细体会尾闾之动所启动脊之动、全身重心之动,寻找脚支撑面内的重心运动之轨迹,体察脚上承载之变化等。全身一旦松柔到位,有助于潜心寻找事半功倍的办法,局部动能解决的就不需要全身而动,以节省体耗和隐形;有助于建立周身冲经快速传导机制,依对方状态而决定相应化发力方式和动能传递的渠道,而不受传统中医经络走向所困,步人周身皆为拳之境地;有助于体内动能汇集于上肢,并通过意念的引导,瞬间完成柔刚转变,使手上的肌肉有效动作、血流充盈、筋腱及骨质状态最佳,实现“气贯四梢”。

此外,“表壮不如里壮”,脊动属内动,特别是局部的脊动,可使内脏也动意之惑,对养生十分有益,这是其它运动所不易达到的。

由于脊动不易观察和表述,为便于理解,将其分解按部位加以说明。

1、颈椎动的功能分析。颈椎动主要有统领整个脊动去向之功能。颈椎动的方式主要是纵向弯曲和伸拔。功能有两个:①颈椎向前弯曲时,即此时头略上仰,下颚前送,是颈椎蓄力状;当颈椎向上伸拔时,即此时头向上方挺竖,是颈椎发力,此时一股由颈椎动而引起的能量则传到手上。②当全身之力汇涌至胸椎部位时,通过颈椎发力,不仅使汇力又加一力,同时改变了力纵上的方向,变为横向送到两上肢,这就是常讲的发力过程的竖项之功能也。

2、胸、腰椎动的功能分析。胸腰椎相邻,行为相关,既可单独动作,又可相互配合动作,将二者放在一起是便于分析。它具有脊动的六种方式。举例进行重点分析:①当来力施于胸骨上,我吃住后可以通过胸脊做摇摆动,受力处形成一个局部倾斜的凹面,使来力能量得到消耗和作偏而得以化解。②当胸腰椎处在蓄力状(如弓向前略为弯曲状),则可通过脊快速反方向的鼓荡(弓速变向后弯曲)来发力,一股脊荡产生的涌力就传到上肢。③当做虎扑时,脚蹬力通过脊骨节节开合将诸力汇总上传至手上。④当上肢受指向我中处之力时,在上肢棚住的基础上,将胸、腰椎形成一体向一侧弯曲,对方力则偏离我中,来力必然作空,对方还不易发觉而被引进落空。

3、骶椎动的功能分析。骶椎是同骨盆连为一体,它上连腰椎、下连骶髂关节形成一个可动的整体。联系着上躯体和下肢体,起着承上启下之作用。它的形态还决定了身体重心位置。老拳师常讲的坐胯、溜胯、沉胯等就是指它的动功能。胯动技术掌握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练习者功夫水平,是由初步功夫向二步功夫迈进的一个重要标志。骶椎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①以腰椎为固定点,以腰椎至两个骶髂关节的距离为摆长做摇摆。②骶椎的倾斜角度的改变,即胯向后坐或向前上送方式。功能主要也是两个方面,既通过腰椎的摆动或者倾斜度改变使身体的重心变位,又可以通过腰椎与下肢、骶椎的共动结合使脊体弯曲压缩而完成蓄力。

四、脊动的训练

脊动的内动练习应该在外动的基础上进行,也就是说脊动的练习应在初步功夫上身后,行为动作基本到位,明劲已出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否则很容易失去形体基础。在初步功夫上身后,要静下心来,依据最主要动作模式,寻找脊动助推和蓄能方式,促使身体各部运动高度地协调统一,并加以固化;由简至繁,逐步深化,直至全面掌握。脊动的宗旨是有意识的练习,无意识的应用。具体的训练方法如下:

1、采用分解法进行局部脊动练习,步骤是先易后难。可以采取并步自然桩的状态,在意念的引导下,在人体生理运动可能的范围内进行颈、胸、腰、骶、尾闾局部动的专门训练。如尾闾的前后滚动、下指状摇摆练习,颈椎的弯伸练习,骶椎的角度改变及沉提练习等,使这些部位都能达到动的要求标准。

颈椎反弓康复训练篇12

一般资料:2008~2010年收治颈椎损伤患者52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患者中,男24例,女2例,平均年龄37.3±2.3岁。其中颈椎骨折18例,颈椎脱位8例;不完全瘫痪24例,完全瘫痪2例。观察组26例患者中,男24例,女2例,平均年龄37.4±2.5岁。其中颈椎骨折17例,颈椎脱位9例;不完全瘫痪22例,完全瘫痪4例。两组年龄、性别、颈椎损伤类型和神经损伤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

预见性护理

牵引前准备:①心理护理:颈椎损伤患者大都因意外事故引起,多数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心理反应,担心失去工作能力或影响家庭经济等,从而导致患者睡眠和食欲减退,机体免疫力降低。故为了消除这些不良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责任护士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要以高度责任心照顾患者,营造愉快的治疗氛围,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接受治疗及护理。②皮肤准备:为患者剔除头发,清洁头皮,以减少感染的几率。

牵引后预见性护理:①保持正确和有效牵引:牵引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牵引绳、头、颈和躯干成一轴线,定时检查螺母有无松动并适当拧紧。若患者感到骨牵引处疼痛,应注意观察有无感染,及时发现并加以处理。②预防感染:一要预防牵引孔感染,用碘伏纱布包扎或用洁悠神喷骨牵引针孔,以防止感染。牵引期间应观察颅骨牵引针眼处是否渗血、有无分泌物、钢针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溃烂等,保持头部皮肤清洁。二要预防肺部感染,因患者长期卧床,肺部血液循环相对减弱,排痰困难,故指导患者做深呼吸等训练,每日数次;并指导有效咳嗽,每2~3小时翻身叩背1次,预防坠积性肺炎发生[2],且对痰液黏稠者应用超声雾化吸入。三要预防泌尿系感染,指导患者每天饮水≥3000ml,对不能自解小便的患者应留置导尿管,每日用碘伏清洗尿道口2次,3~4小时1次,以训练膀胱功能。尿管夹紧后患者能自感尿急者,可试拔除尿管,尽量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减少感染的发生。③预防压疮:要保持床铺清洁整齐,枕部垫上婴儿凹型软枕,骶尾部垫上水垫,水垫上铺软毛巾,每2小时更换1次水垫,若毛巾被汗水浸湿应及时更换。合并截瘫患者骶尾部使用水凝胶敷帖保护,每天护士为患者擦浴,保持皮肤干洁,要察看受压皮肤情况。④病情观察:随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因合并颈脊髓损伤后,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紊乱,常出现体温骤升现象,故应及时采取物理降温。由于迷走神经受刺激,患者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观察组在患者心率降至60次/分时,开始使用阿托品口服并及时观察用药后反应。高位截瘫患者常伴呼吸肌麻痹,床边应备气管切开包和吸痰器,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情况,如呼吸浅慢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康复锻炼:康复锻炼从牵引开始,要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坚持长期和主被动结合的原则[3]。并注意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肢体有无抽搐或麻痹平面的变化,做好详细记录。教会患者具体的锻炼方法,如训练上肢肌力的灵活性,包括握拳、捏橡皮球及用筷子夹东西等。主动行踝关节的环转组合运动及股四头肌、腓肠肌的收缩练习,每日3~4次[4]。同时要协助瘫痪患者进行肌肉按摩及关节被动活动,以促进肌力和关节的正常活动度。

结果

两组牵引复位成功率达100%。对照组发生牵引弓脱落2例,肺部感染3例,泌尿系感染2例,压疮2例,心动过缓5例;观察组只发生肺部感染1例,心动过缓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0.5748,P<0.05),说明观察组在并发症防治上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见表1。

讨论

颈椎损伤是突发性人身意外伤害,严重影响躯体的运动生理功能,导致患者生活能力下降,特别是合并截瘫患者因长时间卧床,常合并牵引弓松脱、感染、压疮及窦性心动过缓等并发症,如不及时加强治疗和护理,可危及患者生命。为此护士应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找出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5],及早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以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参考文献

1 石玉珍,陈星浩,黄桂虹.四类肝衰竭患者预见性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11):33.

2 王倩.17例重度脊柱弯曲患者重力颅骨牵引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5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