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行业分析合集12篇

时间:2024-01-14 15:45:27

矿产资源行业分析

矿产资源行业分析篇1

中图分类号 TD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8)04-0173-05

行业生产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在特定社会生产资源配置机制作用下,生产资源在产业内部合理分配程度。据科内尔德短缺与滞存同时存在的原理,行业微观组成部分――企业可通过积极进行瞬时调节和长期调节达到生产要素最佳组合,进而实现企业或行业内部生产资源有效配置。研究企业或行业的生产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显化企业或行业的资源配置状况,从而发现企业或行业的资源配置问题,提出对策,实现行业内部的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节约生产资源,提高企业或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率。

河北省是一个资源消耗大省,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依赖程度高,万元产值耗矿量高达6.64 t。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表明,99%的一次能源,87%的工 业原料,70%的农业生产资料都取自于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已成为支撑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研究河北省矿产资源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显化河北省矿产资源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发现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优化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期促进河北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1 河北省矿产资源行业生产资源配置效率测度及其均值动态分析

1.1 样本行业及其投入产出指标选择

在国内矿产资源形势严峻和环渤海经济区经济发展急需大量矿产资源的背景下,文章选取河北省12个与矿产资源直接相关的行业,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上述12个行业前5个是矿产资源的主要产出部门,而其他7个是矿产资源的主要投入部门。因此,分析其生产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透视河北省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

生产要素的投入指标要求较全面的反映行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而组成行业的微观企业,其投入由流动资本、固定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可以量化的要素构成。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文章选取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和销售成本3项指标作为生产要素的行业投入指标。

产出指标要求较好体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再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文章选取工业增加值和利润作为产出指标。工业增加值指标中已剔除了中间产品价值,能较好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而利润指标代表了企业或行业的生产收益状况,更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重要指标。

1.2 投入资源的配置效率测度方法

根据以上四个效率测度函数,我们可以得出投入资源的规模效率、投入资源可处置度、投入纯技术效率和投入综合效率。投入综合效率是某特定行业相对于其他样本行业的整体效率,其值由各行业投入规模效率、投入可处置度、投入纯技术效率的乘积得出,因此综合效率的值实际受前三个分解效率的影响。规模效率是某一生产点与其规模有效点比较,规模经济性的发挥程度;投入可处置度是与要素的自由处置状态相比存在要素拥挤现象时生产效率的发挥程度;投入纯技术效率则反映了企业或行业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相对于其他样本行业的水平。

投入规模效率函数为Si(xk,uk)=Fi(uk,xk│C,S)/Fi(uk,xk│V,S),如果规模效率为1,则投入压缩后得到的技术有效点规模收益不变或者说该点在规模收益不变且要素自由处置的等产量线上,即规模完全有效;投入资源可处置度函数为Ci(xk,uk)=Fi(uk,xk│V,S)/Fi(uk,xk│V,W),如果可处置度等于1,则说明对于(xk,uk)不存在要素拥挤现象,相反,小于1,则存在拥挤现象;Fi(uk,xk│V,W)剔除了规模和处置能力的变化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因此等于投入纯技术效率。投入综合效率为Fi(uk,xk│C,S)=Fi(uk,xk│C,S)•Si(xk,uk)•Ci(xk,uk)。

1.3 样本行业投入资源配置效率的非参数测度及其均值动态走势

2 样本行业投入资源配置综合效率的动态变化分析

2.1 宏观政策影响分析

政府部门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并决定着企业或行业的投资规模以及经营行为,而企业或行业的投资规模以及经营行为又直接影响了行业的投入资源配置效率。从这一逻辑推论,1997年以前,我国经济在1994年实现软着陆,此后,国家的整体宏观调控政策较稳定,企业或行业处于平稳的发展期,在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下,河北省的行业效率处于较为稳定时期。而从1998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诱发了河北省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但众多大型项目的同时期上马引发经营成本的增加,而项目的建设需要一个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不能为行业贡献利润,而使得行业的投入效率发生急剧下降,与此同时,行业投入的迅速增加不可避免的会引发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滞后效应,这也是行业投入配置效率下降的原因之一。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其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和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分别由1997年的27.61亿元和29.54亿元迅速增至2000年的45.3亿元和45.3亿元,但同时其利润也由4.55降至-2.35。该行业的投入效率也由1下降为0.383 515 64。此后,伴随新建项目的投产和管理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行业的经营状况逐步回归到正常水平,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综合效率在2003年到达了0.827 466 23的水平。

与上述原理相同,2005年之所以河北省矿产资源行业综合效率再次发生大幅度的 下降,主要政策层面原因可能是伴随河北省一号项目――曹妃甸工程的开工建设和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战略提出(将冶金工业和石化产业建设成为省支柱产业),河北省开始新一轮的矿产资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热潮。项目的投资收益在短期内并未显现,所以引发了2003-2005年矿产资源行业投入效率下降。

2.2 中观行业效率结构影响分析

对1997、2000、2003和2005年四个典型年份12个行业的综合效率进行逐年对比后发现: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个行业的综合效率走势在四个典型年份与总体走势具有一致性。因此,可以说此类行业是决定矿产资源行业整体综合效率走势的决定性行业,文章将其定义为a类行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3个行业,在四个典型年份的综合效率走势呈现出前三个时期的效率基本维持不变,但在2005年都出现了较大跌幅,这种趋势与总体趋势具有半一致性,文章将其定义为b类行业。至于其他两个行业,文章作为特例暂不予分析。

2.2.1 a类行业效率结构分析[FL)]

从表2的数据中可以看出,a类行业的典型行业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投入资源配置综合效率之所以会在2000年和2005年发生变化,从效率结构上来看,主要是由于该行业的投入规模效率发生了巨大变化。该行业属于国家基础设施行业,其规模经济性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较大。由于其价格政策刚性的原因,该行业在1997-2000年虽然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同时其利润的增加相对其它产业却较慢,出现了相对的不规模经济性,所以出现规模效率的下降。随后的上升则是因为相反的原因。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投入资源配置综合效率之所以会在2000年和2005年发生变化,从效率结构上,1997-2000综合效率的变化,是因为投入资源的可处置度的下降。 分析其投入产出数据,该行业2000年的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分别比1997年增加17.69亿元和47.51亿元,但同时其销售成本却增加了88亿元,可见该行业随着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投入的增加销售成本急剧提高,形成伴随生产规模扩大的生产成本的拥挤现象。2003-2005年综合效 率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投入纯技术效率的下降,该行业尽管在此期间,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投入继续迅速增加,但其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并没有得到有效改进,销售成本的迅速增加和利润总额的迅速下降,与其他行业相比,该行业通过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改善,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的潜力还很大。其他五个行业出现效率波动的制约因素也主要是在于以上三个分解效率的变动,其变化原因分析类似。

2.2.2 b类行业效率结构分析[FL)]

由表3中数据可知,黑色金属矿采选业2005年的效率损失主要来源于投入的纯技术效率,说明与其他行业相比,其规模效率和可处置度都维持在较高水平,而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则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05年投入资源的配置综合效率的制约因素主要是规模效率,同时也可以发现,该行业前几年综合效率的制约因素一直是规模效率,结合行业特点,这一现象可以从资源可得性的角度上进行分析,由于受到资源约束的制约,即找矿和采矿的发展进度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该行业即使有强大的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其规模经济性短时期内也无法得到改进。同时对附表3中b类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分析,能很快发现三个行业的一个共性,那就是三个行业在2005年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增长率较前几年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是其利润并没有发生相应比例的提升,在这个角度上也可以解释b类行业的效率波动。

3 提高河北省矿产资源行业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措施

3.1 加大矿产资源的勘探度,提高开采冶炼技术,加强区际间 联系,进而使河北省矿产资源行业实现规模经济

将表2和表3的效率分解数值综合来看,行业的规模效率是河北省矿产资源行业综合效率的第一制约要素。加大矿产资源的勘探度可以从广度上进一步挖掘河北省矿产资源潜力,加大资源可得性。而针对河北省乃至我国贫矿多、富矿少的严峻现实,提高开采冶炼技术可以使原来不能开发的矿山变为有用资源,从而在深度上挖掘河北省矿产资源潜力。此外,还可以加强区际间联系,充分利用好周边省份的矿产资源。如山西、内蒙的煤、铝、稀士、石膏等;辽宁、山东的金刚石等;甚至可从国外引进铜、钾盐等急缺矿产品,以增加河北省矿产资源可得性,实现矿产资源行业的规模经济。

3.2 注重资本结构的合理化及要素搭配,进而提高投入资源的可处置度

综合表2和表3中的效率分解数据可发现,在综合效率的分解三要素中,可处置度对综合效率的影响紧跟规模效率的影响排在第二位,说明河北省矿产资源行业近年来在资本投入迅速增加的同时,没有处理好资本的结构和资本的高效使用等问题,造成了生产资源的拥挤现象,进而影响了综合效率的波动趋势。解决这一问题是解决生产资源的拥挤现象,提高河北省矿产资源行业经济效率的重要步骤。

3.3 鼓励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刺激高新技术的应用

高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企业在保持资本投入不变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进而提高行业的纯技术效率,提升行业综合效率。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在2005年的纯技术效率严重制约了行业的综合效率,说明该三个行业在生产技术上存在很大改进空间。

3.4 [JP3]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要有计划性,不能搞“突击工程”[JP]

在b类企业的分析中,该类型行业正是因为2005年突然注入了大量资本,从而引发了规模不经济,低处置度等问题,使原本平稳的行业经济效率发生了大的跌幅,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这就充分说明,企业投资要保证连续性和计划性,这样企业才能实现不同投入资源的比例合理控制和确保生产技术的可行性,进而确保行业经济效率,最终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缓解国内资源形式的严峻局面和实现环渤海经济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孙魏.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生产前沿面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6. [Sun Wei.Efficiency of Production Resource Allocation:Production Frontier Theory and Application[M]. Beijing:Social Science Literature Pre ss,2000:6.]

[2] 徐琼.区域技术效率论[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5:7. [Xu Qiong.Regional Technical Efficiency[M].Beijing: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05:7. ]

矿产资源行业分析篇2

矿业投资决策内容主要包括矿业项目投资环境评价、矿业投资项目技术经济评价、矿业投资项目融资、矿床勘察、矿山设计和矿业权流转等,其重点在于矿业投资项目技术经济评价、矿业投资项目融资两个方面的决策内容。矿业投资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是指根据矿床或者矿山的已知信息,从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来评定该矿床的勘探与开发利用或者矿山生产经营的经济价值。矿业投资项目融资是指矿业项目投资的资金构成、来源以及偿还方式的分析与确定。

2.矿业投资决策阶段划分

从投资决策过程上来看,矿业投资决策分为投资机会研究、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和决策3个阶段。

(1)矿业投资机会研究。矿业投资机会研究(OpportunityStudy),也称矿业投资机会鉴别,是指为寻求有价值的矿业投资机会而对矿山项目的有关背景、资源条件、市场状况等所进行的初步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即资源开发机会研究。机会研究的方法主要是依靠经验进行粗略的估计,不进行详细的分析计算,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的估算主要是参考类似矿山投资项目套算,其精确度一般在±30%左右。它所强调的是一个可能的投资方向和领域,一般在制订中长期规划中进行。

(2)矿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矿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Study),是指矿业投资项目最终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和工作手段,包括对项目的投资环境、项目的基本条件、项目规模和产品方案、主要工艺方案、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经济、社会等有关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对各种可能的建设方案和技术方案进行比较论证,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在此基础之上,综合研究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和适用性、经济合理性和有效性、建设上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等,从而为项目的最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矿业投资项目评估。矿业投资项目评估(ProjectEvaluation),是对可行性研究的精确性、可靠性、全面性进行评估,即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反映的各项情况是否属实,各项指标计算是否正确,项目的经济效益等进行全面的评价,形成评估报告,供决策者参考。

海外矿业投资决策基本要素分析

1.海外矿业投资的主要方式

海外矿业投资主要方式有:①从矿业权市场通过合资或独资的方式新建一个矿业企业,即通过新建矿业企业开发利用海外矿产资源,建立较为稳定的矿产资源供应基地,该方式获取矿产资源的潜力较强,但往往不太容易获取高品位的矿产资源,另外,开发建设周期比较长、风险往往也比较大;②通过矿业资本市场,直接收购或兼并国外的矿业企业,实现资本、资源等要素的优化重组,进而获得对方的矿产资源。其缺点是投入大,一旦经营不善,可能会对母公司的正常生产运营造成威胁,因此,必须非常谨慎。

2.决策目标

矿业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一般有多个目标,而且这些目标之间往往相互矛盾、相互制约,如获取资源与获取利润之间往往不可兼顾。全球战略性矿产资源成为世界各国具有实力的矿业公司进行争夺的对象,竞争异常激烈,因此,我国矿业企业进行海外矿产资源开发时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决策目标不同,带来的决策结果更是天壤之别。一般来说,海外矿业投资决策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占有资源。利用国外廉价、丰富的矿产资源,一方面可以满足我国国内经济建设的部分需要,缓解我国资源匮乏状况;另一方面可以保持或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实现矿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2002年,宝钢集团与哈默斯利公司正式签订在澳大利亚组建宝瑞吉矿山公司的合资协议,合资期限为20a,其中宝钢占有46%的股份。根据协议,在未来20a内,合资企业产品优先供应中国市场,哈默斯利每年将向宝钢集团供应1000万t优质铁矿石。

(2)获取利润。获取利润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最一般、最普遍、最根本的动机形式,我国矿业企业进行海外矿业直接投资也不例外。投资项目财务上可行是其存在的根基,也是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所必需的。

(3)占有市场份额。占有市场份额是矿业企业进行海外矿业投资的重要决策目标之一。例如:2006年底,中石油的天然气探明储量占我国三大石油公司总储量的85.5%,产量也达到78.5%。为了进一步巩固中石油在我国天然气市场的份额,2007年,中石油联合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双方同时对中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中油勘探)增加注资80亿元,以开发建设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每年从中亚输入400亿m3天然气,满足“西气东输”天然气供应。

(4)其他目标。矿业投资决策目标还应该包括其他的政治、技术、经济以及社会等目标。如加速成熟技术、大型或即将淘汰设备输出,发展与其他国家睦邻友好关系,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换取在其他领域的合作等。

3.决策主体

海外矿业投资项目的决策主体是企业。根据分层次授权责任决策机制,一般投资项目可相对简化决策程序,直接授权相关部门或人员在职责范围内决策,并报最高决策层备案;重大投资项目应当遵循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的原则,由最高决策层集体决策,这个最高决策层可能是经理层,也可能是董事会,还可能是股东大会,应根据对外投资限额的大小以及各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定[7]。

4.决策准则

海外矿业投资项目必须有相应的决策准则以进行投资方案的比较选择,而不同的决策目标对应着不同的决策准则,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从管理角度来看,优选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技术上简单可行;②经济上合理或可以接受;③如果项目运营不善或失败,对母公司目前生产经营系统的影响尽可能小。

5.决策方案

海外矿业投资方案的提出涉及到地质、采矿、选矿、冶炼、矿机、给排水、土建、电气、安全、环保、技术经济、工程造价等多个专业,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才能提出若干个可行的方案,然后进行比较选优。方案提出的过程即是论证的过程,由于受经费、人员、信息不充分等限制,致使提出的方案也将非常有限,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方案一一提出。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提出若干较优投资方案以供决策者参考。

海外矿业投资决策风险因素分析

1.国别风险因素分析

国别风险是指项目所在国的政治和社会等因素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如由于政局动荡、社会治安乱、突发事件多等致使项目无法正常生产和运营而带来的风险。对国别风险的规避,项目投资建设前应充分调查论证,项目建成后应建立政治和社会风险识别、判断和应对机制,将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对项目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2.法律、政策风险因素分析

法律、政策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政府法律、政策作出重大调整,造成项目原定目标难以实现甚至无法实现而带来的风险。建议密切关注东道国政府未来相关政策的变化情况,及早分析研究,采取合理对策,以规避可能出现的政策风险给项目带来的损失。

3.外汇风险因素分析

汇率因素的变化对海外矿业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影响较大,因此,应当与当地政府部门以及中央银行保持长期的、密切的业务联系,以获得最符合正常市场的汇率,保证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保证未来企业的正常运营。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亚投资开发SINO-IRON磁铁矿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2亿美元,大部分设备和项目投入都需要用澳元来购买。为了降低外汇风险,公司签订了一系列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实质上是做多澳元。但是,从2008年7月以来,澳元外汇汇率波动性明显增强,开始出现持续贬值,短短一个月,澳元兑美元跌幅达到10.8%。2008年10月,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已经损失8亿港元,潜在的损失估计高达147亿港元。

4.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1)投资开发资源的市场供求状况。市场需求是矿山建设的基本前提。海外矿业投资项目决策之前,首先应该对所投资矿种的市场供需情况、未来供需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矿产品市场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与所投资矿种密切相关的采矿、选矿、冶炼和深加工业的生产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矿产品世界市场需求,世界主要矿山所生产矿产品的品种、规格以及生产成本等。

(2)投资项目主要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和燃料的市场价格。海外矿业项目投资时,应对所投资项目的生产成本进行深入分析,尤其对矿山所在地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和燃料的市场价格及来源进行调查,对当地劳动者的素质及价格进行分析,进而预测矿山的生产成本、销售收入以及技术经济指标,将原材料市场价格及来源风险降到最低。

5.地质资源储量风险因素分析

地质资源量是矿业开发中最根本的风险,要降低这种风险必须要求严格、规范探矿。已经探明经济可采并且可以作为初步设计依据的地质储量,是矿山合理生产规模和服务年限确定的根本依据。因此,在矿山投产后,还必须加强矿床开采范围内、深部及的生产探矿工作,进一步探明矿体形状、质量特征以及储量升级所需要开掘的各种巷道工程和钻探工程,以满足矿床开采和继续开拓延伸的需要。

6.矿床开采技术条件风险因素分析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是指决定开采方法和各种技术措施的地质以及技术要素,主要包括矿体的数量、规模、形状、产状、埋藏深度,矿石和围岩的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矿床构造,矿区地形地貌以及地表重要河流、湖泊、建构筑物等。不同的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将会直接影响到矿床的开采方式、采矿方法、开拓运输方案、矿床防治水工作、矿石的选矿工艺流程、矿山采选生产规模及装备水平等。因此,应对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适合的开采方法,降低采矿成本,以降低矿山开采的技术风险。

7.生态环境保护风险因素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的风险是我国矿业企业进行海外矿产资源开发时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到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与地区进行矿业投资活动。因此,需要对东道国环境管理相关条例进行认真研究,并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做好环境状态和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另外,建议在投资项目完成后,投资公司应积极研究探讨经济合理的生产系统,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以降低该项风险的影响程度。

8.劳工风险因素分析

劳工风险是指由于技术管理人员和熟练操作工人的流失和劳资关系不稳定等使得项目无法正常生产和运营而带来的风险。规避劳工风险的措施是企业应尽早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企业文化,将富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企业特色文化注入到未来企业中去;建立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制度,吸引有用人才,将可能出现的劳工风险对拟投资项目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矿产资源行业分析篇3

“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发展的蓬勃时期,其意在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循环利用。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原有的高强度开采、高资源能源消耗以及高废弃物排放等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然被改变,人们开始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尤其是能源、矿产资源等皆是有限的,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实现绿色消费以及降低资源耗费量。因此,《矿产经济学原理方法技术与实践》(袁怀雨等著,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年出版)一书则着重提出了在矿产经济学特有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和方法基础上构建的矿产经济学体系,介绍了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矿产资源禀赋优势理论,论述了矿产资源原有价值理论和矿产资源产权理论,介绍了矿床经济评价方法;阐述了矿山技术指标整体动态优化技术以及相关科研成果等,从多个层面介绍了地质和采矿工业的基本情况,以便为从事矿产经济学研究工作的人士提供参考。

《矿产经济学原理方法技术与实践》为完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该书充分阐述了矿山技术指标整体动态优化技术以及相关科研成果,介绍了编著者在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动态管理、矿产资源资产收益制度、矿业权评估理论与方法、商业性矿产勘查机制、矿业资本市场及投资风险分析,对经济系统内影响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全面阐释,使读者有畅快淋漓和耳目一新之感。《矿产经济学原理方法技术与实践》书中详细分析了矿产资源可供性评价与宏观调控、矿产资源规划、矿业循环经济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对于推动经济转型的作用,可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存储分析,深化资源的综合利用回收效率,实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不断壮大产业链条的循环发展经济,确定高效的经济产业体系。国内现阶段正处于资源的转型期,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情况愈加突出,更是出现一些难以呈现的历史遗留问题,故要重视如何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矿产经济学原理方法技术与实践》主要对如何实现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展开进一步讨论,根据帕累托效率的改进和成本收益分析、最低安全标准和代际公平等问题的论述,从可持续发展的福利观视角,阐述了资源禀赋优势理论及地租理论的理论问题,分析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现金流量,实现对矿业资本市场以及投资风险,做好矿产资源优化,促进矿业的循环经济。为进一步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要合理改善现有的矿业工业生态环境,利用现有管辖区域中所蕴含的硫、铁等资源构建延伸产业链,并借此机会发展精细化工业产业。

以循环经济理论作为基础指导,保证上下游共同生产的副产品或者废弃物能够成为下游生产线生产的原材料,通过形成代谢和共伴生关系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经过探讨,保障矿业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可持续性发展的总体思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第一,立足于现有国情、地质复杂条件、矿产勘探程度以及冶炼特征等进行资源的全方面勘察、采矿、选矿等层面,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要想做好矿产工业中的资源循环利用和使用,必须要积极实施矿产资源的循环使用措施,实现企业自身的产业链构建,确定耦合生态工业型的网络模式;第二,创造有利于矿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以及外部条件,做好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综合促进矿山企业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使其在政策、税收等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提高矿业工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总之,《矿产经济学原理方法技术与实践》是一部对矿产经济学理论体系及实践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的专门著作。该书明确了矿产经济学研究的范畴,构建了现代矿产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和知识体系,介绍了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矿产资源禀赋优势理论,论述了矿产资源原有价值理论和矿产资源产权理论,介绍了矿床经济评价方法;阐述了矿山技术指标整体动态优化技术以及相关科研成果等。该书可使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和从事矿产资源技术、经济、管理的工作人员掌握矿产经济问题的分析思路与分析手段,主线清晰,观点明确,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数据翔实、引证深入浅出,有助于推进中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更加深入。

作者:王倩倩 单位:邢台开放大学

矿产资源行业分析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075-03

一、问题的背景与提出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近十年来大宗矿产品资源如石油、煤炭和铁矿石等重要的能源与矿产的消费量一直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矿产资源消费需求量之大、逐年增量之快,是国际上任何国家所不曾经历的。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储量耗竭性、供给稀缺性与对矿产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矿产资源国际间的配置显得尤为重要,矿产资源管理国际合作也成为我国国土资源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我国矿产资源管理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矿产资源管理是国家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等手段对我影响矿产资源的各种行为进行调整、协调矿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促进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1]。在此新形势下,“矿产资源管与评价”课程教学中应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全球资源观的教育,从全球化角度重新审视我国矿资源形势,用全球化的思维指导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国际合作,理清思路,定好位,并紧密结合国家的资源战略,培养更多具有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理论基础,特别是具有采矿工程学科背景的本科生。笔者结合“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就新形势下如何保证采矿工程和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质量,培养专业知识扎实、业务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全面、具有全球视野的矿业人才,成为新时期矿业类院校本科生教学培养内容不可缺少部分及本科教学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课程目标定位

矿产资源管理属于管理学范畴,是矿产资源主管部门以矿产资源所有权者和国家行政管理者身份,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矿产资源进行的综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涉及矿产资源评价等学科知识,包括矿产资源的储量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监督管理和矿业权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资源需求量、对外依存度以及国际矿业开采技术水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实施以及矿业权市场的初步建立,国家对采矿造成的环境破坏要求越来越高等,对从事矿业资源开发技术和管理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当前矿产资源开发的最大特点是呈现多样化和逐步走向市场化、国际化,从事矿产资源开发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矿产资源开采理论和技术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知识,从而必须促使采矿工程学科内容的调整和拓宽[3,4]。因此,矿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也应由技术型发展为技术-经济-管理型,“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从原有的纯采矿技术人才拓宽到以采矿技术为基础,具备国际视野并掌握一定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设

“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涵盖内容较广,主要包括矿产资源评估的基本概念、矿产资源评估基本方法、矿产资源供需预测、矿产资源服务年限评估、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评估以及矿业权(探矿权、采矿权)评估等内容,各内容间密切联系成一整体。

矿产资源评估的基本概念是进行矿资源评估的基础。与其他自然资源不同,矿产资源在被开采利用之前,其规模、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开采技术指标和条件是不能完全确定的。因此,正确理解矿产资源的确切含义、基本特征和工业性质,是合理开采利用矿产资源的前提。

矿产资源评估方法是矿产资源评估中所运用的特定技术,是分析和判断矿产资源价值的手段和途径[5]。在确定矿产资源基本开采指标、开采条件和评估目的后,评估方法的选择成为影响矿产资源价值的最重要因素。要明确指出,同一个矿床,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在不同的矿业时期,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评估结果。因此,矿产资源评估人员应在充分了解被评估对象具体条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评估目的、条件以及国际经济环境,选择合理的评估方法。

矿产资源供需预测。世界矿产资源丰富,我国大宗矿产资源非常紧缺,发达国家中的一些重要资源国,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仍坚持通过出口资源来提高国内经济,并希望为其开发的矿产资源寻找新的市场。抓住全球矿产品供需形热变化及其带来的战略机遇,对优化我国矿产资源配置及提高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的教学内容在全球资源的大背景下应当不断地丰富,增加矿产资源价格变化对经济影响的探讨环节,课程教学内容应结合国家经济发展进程、行业运行变化,不断深入并突出体现矿产资源需求与国际矿业市场关系等内容。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是一个综合指标,是影响矿床开采的重要因素,既要考虑资源储量规模,又要分析矿资源赋存的地域条件、外部环境条件等。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评估的教学内容主要针对影响矿资源开采的影响因素,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估矿床的开采价值,主要采用专家评定、灰色理论分析法。

矿业权是指赋予矿业权人对矿产资源进行勘查、开采和采矿等一系列活动的权利,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矿业权评估是指由专业机构和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资源评估准则,依据相关程序,对矿业权市场上合法流转的探矿权、采矿权等资产价值的评估。随着与资源大国战略合作关系加紧,国际市场上的矿业权管理将成为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矿产资源国际合作的内容具体涉及矿业宏观管理、矿业权管理与市场、矿业税收政策、矿山环境保护、矿业融资等。在全球化背景下,矿产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个国内问题,也是个复杂的国际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多方面[6]。

四、课程教学实践

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课程,其内容涉及地质学、矿床开采技术、矿床技术经济和管理学等。为了适应专业建设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突出重点、加强各部分之间紧密相关,构成统一的学科体系,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下三方面特点:(1)知识结构系统性:从基础地质理论、资源勘查技术手段、储量分类、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资源管理五方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2)知识结构规范性:由相关标准构成资源地质勘查标准体系,由矿床开采技术规范建立矿床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标准体系,由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指导矿业权的流转;(3)知识实用性:采用理论、方法、规范、实例与讨论步骤构成课程教学体系,注重老师传授与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并参加讨论,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辅以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7,8]。

(一)加强课堂教学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素质教育和动手能力培养。教学实践环节共40学时:教师教学30学时;素质拓展4学时,主要安排学生自己查找感兴趣的与矿产资源管理相关的资料并做总结发言讨论;实验室教学2学时,学习各种采矿技术知识,包括三维地质模型、采矿方法模型等;课程设计4学时。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主要注重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负责引导学生的学习和讨论,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小组为单位,划分学习小组,加强小组学习和帮扶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允许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见解,而后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让学生极大地融入课堂,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认真备课,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大量数据、实例分析讲解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的基础;同时课后留一部分作业,使学生能巩固和复习课堂所授知识;认真批改学生提交的作业,并集中讲解存在的问题;上课提前10分钟进入教室,准备上课资料并解答学生疑问。

(二)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体现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环节,也是补充课堂教学内容重要手段。为了有效地加强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充分利用学校及学院现有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创新示范基地以及工程测试中心。在讲解矿产资源分类、分布的实验教学中,以地质标本实验室为基础,设置认知矿石标本、读图和岩心编录实验,使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与实物形象结合。通过矿体三模型和采矿方法实物图,使学生了解不同赋存条件矿物的开采方法,在进行对比分析矿床开采设计方案中有哪些需要进行详细分析,各种开拓、开采设计方案与矿产资源的基本情况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设置虚拟矿床开采中心和数字矿山实验室开放日,积极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并将实验教学和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加强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矿产资源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学以所用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综合性实践环节。通过对整个课程阶段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实验室实验教学的学习,要通过课程设计这一重要环节来实验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同时也是进行工程训练、培养科研能力。课程设计是一次系统的综合训练,又是最能检测学时对知识理解和把握,以及展示学已致用的教学环节,还是进一步学习和查漏补缺的一个比较环节。通过矿产资源的开采设计,使学生掌握矿产资源开采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资源开采的具体分类方法;通过虚拟矿业权的流权,使学生掌握了解了矿业权流转过程中都涉及哪些法律、法规,流转过程以及与国际矿业公司矿业合作的视野。培养了学生从管理者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高度。

(四)加强现代矿业法律与法规学习

矿产资源开发涉及面广泛,常由于法律意识薄弱而引来官司,少者罚款,重者停产整顿,甚至关闭矿山。国内涉及矿产资源开发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等。同时要重视国外的矿产资源法律、法规,详细了解并与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对比,切忌习惯地执行不同国度的规范,否则,将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作为矿业类院校本科生,必须学习和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和意识,因此,加强学习矿产资源开采的相应法律课程,应列入矿产资源管与评价课程讲授的重点内容。

(五)加强国际化管理理念和外语基础

我国大宗矿产资源非常紧缺,国外矿业投资渠道和案例逐渐增多,矿产资源管理的教学内容在全球资源配置环境下应当不断丰富。在教学内容上,既要吸取先进国际采矿专业课程的优点,也要结合我国采矿环境的情况,结合国家经济发展进行、行业变化和国家经济需要,增加国际矿产资源价格对国内经济影响分析,成为该课程教学值得深入研究的内容。例如,结合本课程,增设谈判模拟试验,虚拟矿业并购背景,使学生熟悉矿业并购流程和需注意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随着国内矿业环境与国际深入融入,我国从事海外矿产资源开发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涉及国家和矿业类型也越多,合作方式不一。需要与各级人员,包括国外工人、地方政府、各级主管部门交流,熟练运用当地语言特别重要。因此,除了要掌握国际通用语言-英文除外,还应该鼓励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多学习第二外语,如西班牙语、法语和俄语等小语种,如有可能,应采用双语教学或增设第二外语班[9]。

五、结语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随着工业发展进程和采矿技术不断提升,国际矿产资源已进行共同开发利用时期,作为具有行业特色的院校,对矿业类院校本科生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课程要结合大的国际矿业环境,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产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加强国际化管理理念和外语基础,才能提高采矿专业的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培养出满足矿产资源快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牛建英,赵连荣,王炜.全球资源配置下的“矿产资源管理学”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1,(3):78-80.

[2]曹代勇,魏迎春.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教材建设新探[J].煤炭高等教育,2015,33(1):110-112.

[3]华心祝,杨科,涂敏,等.加强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103-105.

[4]张磊,屠世浩,乔明,等.中澳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差异性研究[J].教改教法,2015,324:62-64.

[5]魏迎春,曹代勇.矿业类院校地质勘查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8):80-82.

[6]张玉梅.关于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国际合作的思考[J].资源行政管理与法制,2010,(5):28-34.

矿产资源行业分析篇5

1.1研究方法脉冲响应函数描述某内生变量对误差冲击的反应,即在随机误差项上施加一个标准差冲击后,该冲击对内生变量当期值和未来值带来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滞后期的脉冲响应,可确定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作用时滞。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的前提是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即通过每个变量对模型中全部内生变量进行滞后回归分析来模拟动态关系。方差分解是一种描述系统运动的方法。与脉冲响应函数相反,方差分解将系统中的预测均方误差分解成系统中各变量冲击的贡献,即分析未来某期的内生变量对上期误差项一次冲击的响应过程。时差相关系数分析法经常被用来检验两个时间序列经济变量之间的滞后关系。在分析政策时滞时,通常计算出若干个不同时差的相关系数,然后进行比较,最大的时差相关系数所对应的时差则为两个经济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的时滞。

1.2变量选择本文选取的矿产资源政策变量以及政策效应变量见表1所示。

1.3数据来源与说明考虑到各年份数据的统一性,“新增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统计对象为煤炭、石油、铁矿石,统计数量为“基础储量+资源量”;“矿产资源开采总量”统计对象为固体和液体矿产;“矿产资源开采规模结构”是指大中型矿山在矿山总数中所占比重;“矿山环境治理资金”包括中央加地方财政投入;“矿产资源供应对需求的保障指数”是指石油与煤炭的生产消费比;“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选取铁矿石作为统计对象;“矿产资源进口来源集中度”统计对象为铁矿砂及精矿从澳大利亚进口的比重;“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矿产品销售收入”和“矿业总产值”按照当年价格计算。所用数据来自于2002年-2012年《中国国土资源年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和《中国矿业年鉴》。考虑到序列数据的时间趋势以及异方差现象,对年度序列数据分别取自然对数,并在相应变量的字符前加“L”。对于缺失的数据,采用相邻年份数据的平均值。

2实证研究

1999年以来,我国颁布了诸多矿产资源政策,包括矿产资源勘查政策、开发利用政策、矿产品进出口政策、税费政策等。本文使用Eviews6.0软件对政策的外部时滞进行实证分析。

2.1ADF单位根检验对矿产资源政策变量及效应变量的ADF检验结果见表2所示。表2表明,除LMGEGF、LMRF和LRT之外,其他各变量的原始序列ADF检验绝对值均大于10%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表明除LMGEGF、LMRF和LRT之外其他变量的原始序列非平稳。但这些变量经过一阶或二阶差分后得到的ADF检验值均小于5%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对表2中的变量值进行实证分析。

2.2格兰杰非因果性检验对表2中的政策变量及效应变量做格兰杰非因果性检验(显著性水平取10%)[7],结果见表3(只显示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变量)。表3说明,SSMRE(矿产资源开采规模结构)与TEMR(矿产资源开采总量)、GE(I地质勘查投入)与RT(资源税)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其他变量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2.3时差相关系数矿产资源政策变量与效应变量(只分析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变量)的时差相关系数见表4所示。表4表明,设定滞后期数为0至10期,滞后期为1时,时差相关系数最大的变量包括:新增查明矿产资源储量与地质勘查投入、开采许可证发放数量与开采总量、开采规模结构与开采总量、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与向外商投资企业批准登记发放勘查与开采许可证数量、矿产资源生产消费比与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与资源税、采矿权使用费与地质勘查投入、地质勘查投入与资源税、资源税与税收。新增查明矿产资源储量与地质勘查行业从业人员报酬的时差相关系数在滞后期为4时最大。矿产资源开采规模结构与矿业总产值的时差相关系数在滞后期为8时最大。可以看出,矿产资源开采规模结构的效应时滞最长,地质勘查行业从业人员报酬次之,其他变量的效应时滞较短。

2.4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1)矿产资源勘查政策分别建立INMR和GEI、INMR和GEIPR的两变量VAR系统,经滞后结构检验,所有根模的倒数均小于1,模型平稳。INMR对GEI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别见图1和图2所示。由新增查明矿产资源储量对地质勘查投入的脉冲响应(图1)可以看出,地质勘查投入变化2年之后,对新增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脉冲响应达到最大并且逐渐趋于稳定。方差分解图(图2)显示,新增查明储量的预测方差中地质勘查投入的贡献上升且在第2年达到最大值,之后较为稳定。结合时差相关系数、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地质勘查投入对新增查明储量的作用时滞为1~2年。同理,地质勘查行业从业人员报酬对新增查明储量的作用时滞为2~4年。(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政策经滞后结构检验,NMLI和TEMR、SSMRE和TEMR模型中根模的倒数均小于1,模型平稳。SSMRE和MOV的两变量VAR模型不平稳,因此放弃对其进行分析。结合时差相关系数、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地质勘查行业从业人员报酬对新增查明储量的作用效果在第1年开始显现,第2年完全发挥,其作用时滞为0~1年;开采规模结构对开采总量的作用效果在第2年开始显现,其作用时滞为1~2年。(3)矿产资源境外投资政策经滞后结构检验,NFDIMI和IPETFIE的两变量VAR系统模型平稳。NFDIMI对IPETFIE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图表明,向外商投资企业批准登记发放许可证的数量变化2年之后,对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脉冲效应增加并在波动中逐步趋于稳定;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预测方差中,向外商投资企业批准登记发放许可证数量的贡献较为稳定。总之,向外商投资企业批准登记发放许可证数对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作用效果在1~2年之后完全发挥出来,所以其作用时滞为1~2年。(4)矿产品进出口政策SDMRPI对MPIET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图表明,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2年之后,对矿产资源供应保障指数的脉冲效应增加,第3年之后逐步趋于稳定;矿产资源供应保障指数预测方差中,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贡献上升且在第3年达到最大值,之后较为稳定。结合时差相关系数、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矿产品进出口贸易对矿产资源供应保障指数的作用时滞为1~3年。(5)矿产资源税费政策在滞后结构检验的基础上,MGEGF对RT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图表明,资源税征收数量变化的第1~3年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投入的脉冲效应增加,第3年之后逐步趋于稳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投入预测方差中,资源税的贡献上升且在第3年达到最大值。所以,资源税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投入的作用时滞为1~3年。同理,采矿权使用费数量变化的第1~3年对地质勘查投入的脉冲效应增加,第3年达到最大,之后较为稳定。地质勘查投入预测方差中,采矿权使用费的贡献逐年上升,且从第4年开始较为稳定。所以,采矿权使用费对地质勘查投入的作用时滞为1~4年。资源税征收数量变化的第2年对地质勘查投入的脉冲效应增加并达到最大。地质勘查投入预测方差中,资源税的贡献在第2年较大,之后呈现平稳状态。资源税对地质勘查投入的作用时滞为1~2年。资源税征收数量变化的第2年对税收的脉冲效应增加并达到最大,之后下降,第5年出现最小值,而后上升并在第8年出现下一个波峰。税收收入预测方差中,资源税的贡献在第2年较大,之后呈现平稳状态。结合时差相关系数、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资源税对税收的作用时滞为1~2年。

矿产资源行业分析篇6

审计重点内容:主要调查了解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管模式,征收管理程序,征收管理权限等,所管辖区域主要矿种的储量和分布,地方出台的矿产资源法律法规、条款等。

审计方法:主要通过座谈与地质矿产等主管部门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其征管模式,查阅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相关法律法规,审查地方性法规有无与中央的矿产资源政策相违背;查阅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储量分布材料等,把握全市矿种的分布区域和重点矿种、重点矿山企业的分布情况。

二、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情况

矿产资源补偿费作为国家对矿产资源开发应获得的财产权益,是否足额征收缴纳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关系保障和促进矿产资源的勘查、保护与合理开发的资金重要来源,是矿产资源补偿审计实务中的最重要、最核心内容。根据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管理程序,下面笔者以重庆市为例进行介绍。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情况的审计:重点审计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是否依法足额计征矿产资源补偿费、有无违规减免、越权减免等情况,审查矿山企业是否按实际销售矿产品真实完整的计量应缴纳的矿产资源补偿费。

1.矿产资源补偿费统计台账审查。采矿权人在向地质矿山主管部门申报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前,均应向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填报“矿产资源补偿费申报表”,并同时附具当期所采矿种、矿产品名称、产量、销售数量、销售价格和实际开采回采率等各种数据资料,以便于主管部门从书面材料上核查其申报量的完整性。

审计重点内容:一是审查各矿山企业是否按时完整的填报“矿产资源补偿费申报表”;二是地质矿山主管部门是否认真审核各矿山企业填报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申报表”,并形成“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情况统计表”。

审计方法:通过与地质矿山主管的业务部门交谈,随机抽查各矿山企业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申报表”,审阅其填报的要素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并与“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情况统计表”相核对,通过分析性复核查看其是否与申报数据有差异,并分析其原因,为下一步抽点矿山企业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缴纳作准备,并通过电子台账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生成审计疑点。

2.审点矿山企业矿产资源补偿申报和实际缴纳情况。《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明确了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缴费主体是由采矿权人缴纳;申报缴费的依据是以矿产品销售时使用的货币结算;采矿权人对矿产品自行加工的,以其销售最终产品时使用的货币结算。矿产资源补偿费按“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金额=矿产品销售收入×补偿费费率×开采回采率系数”公式进行计算。

审计重点内容:一方面矿山企业销售的矿产品收入是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计费依据和基础,重点要审查矿山企业当期实际销售矿产品产生销售收入的真实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06)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另一方面审查开采回采率系数的准确性。

审查矿山企业矿产品销售收入方法:一是结合上一步生成的审计疑点以及通过分析台账列出的重点矿山企业名单,通过实地到矿山企业所在地进行现场查看,了解矿山企业是否在正常开产和销售矿产品情况;二是交谈与查阅有关内部管理制度,了解矿山企业销售矿产品时销售部门、仓储部门、业务合同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不相容职位,是否存在因内控制度的不完全为隐瞒矿产品销售留下监管漏洞;三是查阅矿山企业年度会计报表、总账、明细账,并抽查部分原始发货单据等,通过与矿产品销售报表的对比、分析性复核,了解矿山企业无通过设置账外账转移销售收入,账内通过往来科目将正常的销售收入在账内的“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科目里核算,到期不及时确认收入,长期挂账,不及时结转销售收入;以及通过关联企业或自行使用矿产品不视作销售等方式隐瞒销售收入等,造成矿产资源补偿费计费依据不真实、不全面,少缴或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四是通过查询报刊网络等了解矿产品的市场行情,对比矿山企业所销矿产品的价格,查看矿山企业有无以少报销售量、销售价格、重复抵减增值税等形式少报收入少缴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情况。

审查开采回采率系数方法:开采回采率是衡量矿产资源利用程度和矿山开采技术水平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开采回采率是指开采区域采出的矿石量(或回采矿量)与该区域内消耗的工业储量之百分比;因此审查开采回采率系数方法通过查阅矿山企业的矿山设计方案,获得核定开采回采率系数,无矿山设计方案的可以通过与国土主管部门进行衔接,获取矿山企业矿产品的储量情况;同时通过实地到矿山企业进入采场工作或利用仪器进行测量时获取实际开采量,与核定开采回采率进行对比所得系数为审计所需数据。

3.矿产资源补偿费减免情况审查。《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列举了采矿权人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的三种情况、以及减缴矿产资源补偿费的五种情况,免、减缴矿产资源补偿费均需经省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同时规定了采矿权人减缴的矿产资源补偿费超过应当缴纳的矿产资源补偿费50%的,须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批准减缴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应当报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在矿产资源补偿费减免中,省级地质矿产部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审计重点内容:一审查矿产企业减免的程序是否合规;二审查地质矿产部门有无越权减免,有无超过50%不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三是审查申请减免的依据充分性;四是审查减免的时效性。

审计方法:在省级地质矿产部门获取年度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减免台账,通过对比、分析重点抽查减免量大、重要矿种的矿山企业提交的有关(免)减交矿产资源补偿费申请书、相关财务报表进行审核,对比采矿权人提出的减免条件和减免理由是否充分、是否合规,以及是否有相关其主管部门和本单位的证明材料来支撑,必要时抽查减免量大的矿山企业进行实地调查核实。

三、执收单位解缴矿产资源补偿费情况

《矿产资源补偿费使用管理办法》第七条明确规定了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主体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即“矿产资源补偿费由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征收”,明确了“征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应当及时上缴,并按照下款规定的中央与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分成比例分别入库,年终不再结算”。矿产资源补偿费纳入国家预算管理。

审计重点内容:一审查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是否将征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及时解缴财政部门,是否存在滞留、截留、挪用、坐支等问题;二审查财政部门是否及时将矿产资源补偿费解缴金库,并按规定比例与中央进行分成,有无截留中央分成部分,有无混库现象。

审计方法:一将地质矿山主管部门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台账”与汇总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缴款通知书”进行比对分析,结合执收单位提供的非税收入总账、明细账等进行汇总,审查其是否全额解缴财政部门;二通过审查“财政金库报表”和“综合查询(金库)――金库清单”,审查财政部门是否按分成比例与中央进行分成;三将财政金库矿产资源补偿费与执收单位汇缴财政数据进行比较,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差异的原因。

四、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安排使用情况

《矿产资源补偿费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矿产资源补偿费的使用对象为具有地质勘查或同类资质的企事业单位、独立矿山企业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部门。矿产资源补偿费纳入国家预算,主要用于矿产资源勘查支出、矿产资源保护支出及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部门经费补助。

审计重点内容:一是财政部门对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安排情况。审查财政部门将地方分成所得矿产资源补偿费是否按规定安排,有无将其平衡财政预算、有无用于弥补地方负债支出等情况;二是审查资金或项目使用单位矿产资源补偿费使用情况,有无将矿产资源勘查支出用于基本建设、一般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项目以及其他非地质项目支出。

矿产资源行业分析篇7

关键词: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地质找矿

对于我国的矿产资源而言,其不仅含量丰富,而且种类也很多,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因此人均资源有限,很多重要资源严重不足,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建设,下面就对当前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地质找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掌握二者的内在联系后,分析存在的问题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提出解决措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1当前矿产综合利用的基本情况

1.1对低品位矿产的开发和利用情况

我国低品位矿产少,选择上存在一定困难,通过对其进行综合利用,能减少污染,推动发展。

1.2分析对废弃物的使用情况

和之前的技术等进行对比,其治水、选矿和采矿等技术水平都不高,而且产生了大量的尾矿、废石等,通过调查得知,有些废弃物中含有有用矿较高,因此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1.3分析对再生金属的使用情况

在日常采矿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废弃金属材料,如果不进行回收,那么这些材料就会被浪费,因此要及时回收,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周围的环境。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倡导对再生金属的回收利用,而发展到现在,其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产业[1],因此在这方面有很高的发展。

1.4对非单一矿产资源的利用分析

在我国的矿产资源中,共生和伴生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这也是一大特点,在已经探明的矿床当中,发现80%都是共生和伴生矿床,未来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对当前的开况分析,已经对139种矿产资源中的87种进行了使用,而且其基本上都来自于共生、伴生矿床,通过专业人士的调查分析,这些矿床的潜在价值超过了30亿,但是在以后的发展中,也要重视对其的综合开发利用[2],将资源的利用率扩大到最大。

2分析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地质找矿之间的联系

2.1地质找矿前要保证对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

在对矿产质量进行衡量时,主要参考标准是矿石的品味,在进行地质找矿的时,要先确定矿产的具置,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才能判断矿产的品位,矿产品味很关键,其能决定矿产资源应用的开采技术,开采时间,以及资源的价值情况,如果矿产的品位越高,那么其使用价值也就越大,如果品位较低,那么其应用价值也就很低。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提炼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在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时,很多品位不高的矿产资源也得到了合理开发利用,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2.2地质找矿中合理的利用

矿产是其重要内容在地质勘查过程中,综合评价和综合勘探是其基本工作任务,具体涉及到两方面内容,(1)要了解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具体的含量和总类,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其实际的结构特点,这样数据、内容对以后进行矿产的使用有很大好处。(2)在以后的开采过程中[3],应该对出现的废渣、废水和废气等进行确定,针对可以利用的资源,一定要进行重复使用,保证资源的效率,针对不能重复使用的,也必须予以妥善处理,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2.3对矿产资源必须做到综合利用

虽然我国的矿产资源较多,但是人均数量很低,在当前所探测出的矿产中,还存在很多贫矿和伴生矿,在开发方面存在很大的难度,除此之外,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浪费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对资源利用的效率,除此之外,这种规划性的资源开发,对没有开发的资源也是一种保护,其是开源节流的措施,确保矿产资源供应的安全性,解决资源短缺等难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还应该对资源开发体制进行改革,要求必须满足市场发展的要求,积极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突破技术瓶颈,完善相关制度之后,各项工作都严格执行,充分利用资源,做好资源的回收工作,这才是长期的战略发展方式。

3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未来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3.1找矿存在很大的困难

通过多年的开发利用,浅层地表的资源都已经被找到,而且进行了规模开发使用,但是矿产资源还没有满足发展需求,因此找矿工作开始向深层的地下,以及海洋领域发展,这两个方面地形复杂,环境恶劣,对找矿的技术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技术水平不高,那么找矿工作就是纸上谈兵,除此之外,在这些方面可以找到大型矿产的概率很小,因此在找矿前期,存在很大的投资风险,地质找矿的难度增加,直接导致了探明资源的存储量下降,这样就产生了严重的供求矛盾,对矿产资源进口有严重的依赖性。在这方面,不仅是我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国外其他国家,也都有同样的问题,同时其在全球范围都很普遍,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希望全球各个国家通力合作,协力发展,解决这一技术难关。

3.2在矿产资源开发中比较粗放

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中,由于矿山规模小,资源回收率低,以及安全隐患大等,导致最终的开发比较粗放,资源利用率不高。由于矿山规模小,因此不能施行集约化管理,集约化程度有限,我国的采矿人员队伍庞大,而且中小规模矿山较多,由于规模小,分布较为分散,而且技术条件落后,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制约了发展。在开发经营中,资源回收率非常低,当前相关部门领导都意识到资源回收的重要性,但是在技术方面还存在一些瓶颈,回收率很低,还有很多具有回收价值的矿产得不到再利用,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3.3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中,技术水平低,管理方式落后,引入先进设备后,管理意识没有提高,因此还是以粗放管理为主,导致大量资源的浪费,同时还污染的当地的环境,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在矿产开发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废水和废气,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而且资源开发完之后,没有进行后期的处理,致使矿产开发中,伴有严重的资源破坏,生态破坏。

4总结

通过以上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地质找矿的研究发现,我国当前的矿产资源生产中,主要是粗放生产,虽然矿产总量很大,但是人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要进行集约化管理,有效利用矿产资源,避免在生产中造成浪费。与此同时,还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地质找矿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发现矿产勘查是前期工作,在勘察其企业要具备很好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和实力,降低对资源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这样在市场中才会有竞争力,集约化生产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陈刚.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地质找矿分析[J].广东科技,2014(02):117-118.

矿产资源行业分析篇8

关键词:

管理会计;探矿权;价值管理

一、引言

在我国,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勘查矿产资源必须依法取得探矿权。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勘查开采矿产资源都是国有勘查单位和矿山企业进行的,探矿权对国有地勘单位发挥着划定工作场地和完成国家任务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业务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国有地勘单位由事业转为企业,探矿权的市场和资产属性凸显,打上了价值的烙印,实现价值最大化成为地勘单位探矿权管理的基本目标。管理会计是以其特有的方法和手段,利用有关信息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经济活动,为企业内部服务的一种价值创造系统。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成本习性分析、量本利分析技术、资金时间价值、经营决策、资本经营、绩效控制等方法体系为国内外各类企业的价值管理提供了工具,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作为事业转企业后以地质勘查为主业的国有企业,以管理会计为工具,对探矿权从取得、持有、退出全过程的加强分析研究,实行科学决策,实施有效控制,对于加强探矿权管理、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基本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探矿权的概念和特点

(一)概念探矿权是矿业权的组成部分。矿业权是指矿产资源的使用权。矿业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获取利益的权利;采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矿证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获取矿产品实现利益的权利。限于篇幅,本文在管理会计视角下,仅对探矿权的价值管理进行探讨。

(二)探矿权的价值及勘查活动的特征1.探矿权的有限性众所周知,在我国,矿产资源是国家所有,探矿权是矿产资源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因此在行使探矿权流转运营权利的时候,会受到较多的政府限制和约束。2.探矿权的价值性探矿权的有偿取得(缴纳价款或支付受让款)、持有、维护、验证与扩大地质成果都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资金投入。探矿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它的持有运作预期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3.探矿权具有排他性探矿权由政府主管部门设立,依附于政府或法人存在,探矿权受法律保护,一个法人取得探矿权后,其他人不得任意侵占。4.探矿权与勘查业务活动相联系持有探矿权的法人必须开展勘查活动。这既是验证或扩大地质成果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探矿权人在规定期限内未对探矿权开展勘查活动,或达不到投入和工作要求的,探矿权禁止流转,政府主管部门有权收回。5.探矿权的价值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一个预测资源量为1亿吨矿权,经过详查或勘探后,由于储量和品位变化,资源量可能变成2亿吨,也可能变成2千吨而不具有开采价值。6.探矿权的价值循环周期长,具有长期投资的特征一项探矿权投资短则一年半载,长则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退出过程。

三、探矿权的取得和业务运作过程

(一)来源企业取得探矿权分有三个渠道,一是企业向政府主管部门申请、政府批准授予或出让取得;二是从市场上受让有偿取得;三是通过股权、租赁等方式取得。

(二)矿产勘查业务活动阶段划分和业务成果探矿权不是孤立价值概念,它的价值依附有意义的勘查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企业取得探矿权后,必须开展相应的勘查活动。以固体矿产资源勘查业务为例,按照现行地质勘查分类标准,地质勘查活动类型及其业务成果简要对应关系见表1。一项典型完整的具体的勘查业务,走完预查、普查、详查到勘探的全过程,随着勘查级别的提升,投入的工作量和资金会大幅上升,相应成果的可信度(334、333、332、331)也会显著提升,探矿权的价值会大幅增加,风险也会增加,勘查级别、成果可信度、探矿权的价值和投入风险呈现正相关的特点。

(三)探矿权的价值实现方式1.探矿权的价值实现的约束条件(1)资质要求:申请探矿权的有资质要求,受让探矿权同样有资质要求。(2)资金投入强度的约束:有的省份规定每平方公里勘查投入不足3万元,不得进行探矿权转让,不得审验延续探矿权。(3)时限限制:探矿权持有期限达不到一定时间(如两年),不得转让等。(4)面积压缩:探矿权审验延续时,下一周期探矿权面积在初始面积基础上压缩25%。(5)缴费规定:探矿权要按期缴纳探矿权费用的规定。拖欠费用不得转让(有的省份规定每个探矿权缴纳5万-10万元不等)。2.实现方式(1)政府授予探矿权提交。是指政府矿业主管部门探矿权项目,勘探单位向矿业主管部门申请,经批准后,获得政府授予探矿权,由财政预算拨款支持,勘探企业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勘查成果的运营行为。(2)探矿权转让。不论是从政府主管部门出让取得还是从市场受让取得的探矿权,勘查单位投入一定资金和工作量后,形成一定的勘查成果,对勘查成果进行转让,获取投资收益的行为。(3)探矿权出资。勘查单位以持有的探矿权评估作价出资与社会其他资源结合形成新的利益共同体,持续进行勘探作业的行为。(4)探矿权出租。探矿权持有主体不变,由他人出资勘查,勘查成果分享的行为。(5)探矿权转采矿权。现行制度规定,探矿权人完成勘查过程,具备开采条件,可优先向政府主管部门申请采矿权。经批准探矿权转入采矿权后,采矿权的收益可补偿探矿权的成本。在事业转企业之后,把具有市场前景的探矿权转变为采矿权,走探采一体化的路子,是地勘企业实现做大做强做优目标的现实选择。

四、管理会计视角下探矿权的价值因素分析

从管理会计的视角出发,探矿权的价值和利润在概念上是趋同的,分析影响探矿权利润的因素可以代替影响价值的因素分析。在此,以管理会计“量—本—利”模型为基础,分析影响探矿权利润、影响价值的因素,为提高探矿权运营利润、提升价值提供方向。

(一)管理会计“量—本—利”分析模型P=qx-a-bx=(q-b)x-a式中:P代表利润总额;q代表价格;x代表销售量;a代表固定成本;b代表单位变动成本。上式站在管理会计的角度客观反映了产品经营模式下企业产量、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固定费用与利润之间的关系,为我们分析影响探矿权运营利润、影响价值的因素提供了借鉴。

(二)影响探矿权利润(价值)的因素分析

1.量——业务量分析在“量—本—利”分析模型中,量是指具有交换价值的有效量。具体到勘查业务中,量也应该是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的有效的量。但因勘查业务成果具有阶段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量的计算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所谓阶段性是指勘查作业过程中分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等4个阶段,其相应成果分334、333、332、331等4个等级,代表了储量的不同的可靠程度,不同可靠程度具有不同的价值内涵;所谓不确定性,就是因为地下矿产资源的隐蔽性、成矿规律认识渐进性,导致一定阶段的勘查业务结束后,分析得出的结论有可能是肯定的,也有可能是否定的。若得出否定结论,则此前给出的储量就是无效的量,此前的投入就会变为损失,这就是勘查业务的风险性。有学者经过大量的数据研究,得出勘查业务的成功率是二十分之一经验数据。前述特点提示我们,一是在进行勘查业务成果计量时,一定要下功夫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核实储量;二是在经营方式、投入方式方面进行创新,吸收“赌石”理论,风险投资模式管理项目。

2.价——价格“量—本—利”分析模型告诉我们,价格是影响利润最敏感的因素。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以价值为基础,随着供求关系上下波动。价格的这些基本理论,在矿产资源勘查方面同样适用。由于勘查业务的特殊性,影响勘查业务成果价中国总会计师•月刊格波动的供求关系与一般商品比较有着特殊的表现,一是传导的链条比较长:探矿权演变到矿产品有较长的周期,探矿权价值判断需依托矿产品预期价格趋势来判定。二是涉及的面非常宽:有宏观的,有微观的,是经济问题;有的涉及政治、军事、科技、金融等方面。探矿权的价值与未来社会宏观面呈现出“水涨船高”的特点。三是和矿种自身的稀缺程度关系密切,比如前几年的稀土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三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能源结构深度调整,无疑对未来的矿业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到勘查业务自身。比如,前几年经济高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旺盛,涉煤的探矿权的价值就非常大,动辄几亿或者几十亿,而现在却非常冷清。四是现代矿业全世界是联系在一体的,矿产品交易“互联网+”已成定式,世界矿业市场的波动必然会传导到国内。价格分析给我们的基本启示是:实现探矿权价值最大化,一是应选好探矿权的矿种;二是要以世界性的眼光,把握宏观和行业经济周期。因此,我们在考虑探矿权价格时,不能浅尝辄止,必须组织力量,进行专业化的深入研究。

3.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成本是完成一定数量可供销售产品的全部耗费,是定价的基础,是影响利润的重要因素,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在“量—本—利”分析模型中,勘查企业的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主要是指与机构设立和期间长度相关的成本、基本人员的薪酬、固定资产折旧、资质成本、既有探矿权的维护成本等;变动成本主要是指与勘查业务量、勘查程度有关的成本,如探矿权受让成本、提升勘查级别的进尺成本、材料消耗成本、外包工程劳务成本、筹资成本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环境条件和研究目的不同,也可随时进行调整。作为勘查企业的产品有特殊性,成本有其特殊性,控制勘查业务的成本,要做到“全”、“细”、“断”、“变”四个字。“全”,就是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概念。站在企业发展全局,“人、机、料、法、环”全要素、从探矿权申请设立(研究受让)到勘查施工到退出全过程、从一线到二线从直接到间接全方位的归集费用,计算成本。过去事业体制下,单位的人头费等基本经费是由财政保障的,勘查项目预算不是完全成本,事业人员的成本概念是部分成本。企业化后,单位费用全成本核算,要自筹资金,要保值增值,依法纳税,政府预算基础应该调整为完全成本,企业经营的成本概念应调整为完全成本。“细”,就是要根据成本形成规律和工作需要,借鉴管理会计工具对要素费用按与项目关系、业务环节、责任单位、决策性质进行细分,为经营决策制定控制成本的措施提供依据。比如,按照与勘查项目的关系把成本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按照与经营决策的关系分为相关成本和不相关成本、沉落成本和付现成本,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计算的边际成本,由于企业化后自筹资金搞勘查,就要考虑筹资成本和机会成本、大型勘查项目作为长期投资要结合资金时间价值分析投资成本,地勘业务的高风险要计算风险成本、探矿权没有所有权,只有部分使用权,同时有较多的政府约束成本,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绿色发展,对勘查企业要增加环境成本,等等。“断”,就是矿产资源的隐蔽性、勘查认知的渐进性、勘查业务的风险性决定了业务决策的及时性,到一定阶段后要及时做出决断,“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比如,有的勘探项目,每米进尺近万元,有资料证明没有经济性,就没有必要进行后续勘查施工,像这样的项目就要当机立断,防止不必要的成本耗费。“辩”,就是要辩证看待成本费用,成本不是越低越好,要联系发展机会、品质改善、形象提升和能力提高看成本。比如,涉及资格提升,能力建设,虽然当期效益不明显,但对长远是有利的,这样的成本就得花。再比如,勘查业务有的是高风险业务,为了争取成果的机会,就应有策略的接受一些层次低一些的勘查业务;为了降低高级别勘查风险,就要多投入一些研究成本等。分析量、价、本与利润的之间的关系,是在一定的规模和环境基础上谈问题的,但客观实际是在动态变化的。在实际工作中,要联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投资、政策,企业内外条件、发展阶段等进行综合平衡。

五、管理会计视角下探矿权的价值最大化的对策

从前述影响探矿权的价值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决定探矿权价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有企业自身的,也有政治、经济、市场等社会环境方面的。要实现探矿权管理价值最大化,就要用好管理会计这个工具,系统思维,总体把握,宏(观)微(观)结合,加强分析,落实责任,努力实现探矿权的价值最大化。

1.牢固树立探矿权的价值最大化理念传统的地勘单位是国有事业单位,申请探矿权主要目的是明确工作场地、解决任务来源的问题,因为财政供养体制,地勘单位不需要过多的考虑探矿权问题,也没有探矿权运营盈亏问题。而事业转企业之后,探矿权有了资产属性,地勘企业有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在市场体制下,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与之联系的探矿权是稀缺资源。掌握探矿权的人,在矿业市场上就会占有先机。因此,企业要牢固树立探矿权价值观,积极争取探矿权,认真用好探矿权,发挥探矿权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2.加强战略研究,提高探矿权价值实现的前瞻性战略引领未来。探矿权的价值是和矿业(矿产品)市场的兴衰联系在一起的,而矿业市场又是与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周期相联系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市场对矿产品的需求上升,矿业权的价值就会提高,反之,矿业权的价值就降低。国家的政策导向对探矿权的价值有着直接的影响,比如,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进行供给侧改革,涉及煤炭、铁矿等行业要“去产能”,与此有关的探矿权运营在未来就要尽量回避,国家实施“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为探矿权运作拓展了空间。作为地质勘查企业,要从宏观经济和国家政策层面加强研究,把握方向,在战略层面上明晰探矿权运作区域方向、矿种、投资重点等,在社会经济周期运动和矿业市场周期波动中寻求合适的切入点,为实现探矿权的价值最大化创造条件。

3.创新投融资和风险控制机制传统的政府主管部门设立项目、财政出资、地勘单位施工、政府享有成果的探矿权投资体制,难以适应转企后地勘企业追求探矿权的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要求,难以适应市场条件下企业自主决策、自主运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要求,因此,传统探矿权投融资体制必须改革。(1)确立地勘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探矿权投融资方面的主体责任。地勘企业除承揽政府设立的勘查项目外,要积极通过申请政府出让、市场受让等方式择优取得探矿权,为发展储备项目。(2)根据地勘项目投资大、周期长、收益高、风险高的特点,本着有利于多头筹资、多揽项目、多出成果、多创效益的目的,借鉴风险投资模式,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对于财政预算过去用于勘查的资金可作为“种子”以基金,支持地勘企业吸引社会资本,支持找矿突破。(3)结合探矿权在各勘查阶段的投资强弱度不同、投资期限长短不同、投资风险高低不同、价值提升空间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投融资方式,规避风险和获得最大价值。(4)适应地勘业务高风险的特点,改革核算模式。要合理确定周期,除实行以单项目和工作阶段核算成本外,根据找矿勘查成功率只有3%-5%,3-5个成功项目的收益弥补95-97个投资失败项目的经济损失的特征,探讨采取以“组”“批”等为对象进行盈亏核算的模式,科学评判探矿权的投资价值。

4.树立全过程、多维度的成本概念,实施严格的成本控制(1)运用管理会计价值链分析工具,调整经营策略和运作方式,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作业范围和能力配置方式,向着重基础、专业化、有特色的规模化新型地勘集团公司转型,减少一般能力配置,采用社会竞争机制优选普通业务外包。在勘察业务实施过程中,要科学设计,建立分阶段的研究分析和评价制度,防止过度勘查。(2)建立全过程、全要素的成本核算和分析体系。从机构设置、能力建设、资质升级和维护探矿权到项目争取,再到勘查业务具体实施以及探矿权退出企业的业务过程,都是成本的形成过程。用管理会计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相关成本和不相关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沉落成本、资金成本等的成本理念和方法,对成本形成过程和要素分解细化,依据不同的目的进行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服务。(3)建立探矿权的资本预算制度。对于作业期限长、投资量大的勘查项目,要通过编制可行性报告和资本预算的方式强化研究,履行投资决策程序。在投资效益分析方面,既要进行静态分析、更要考虑资金时间价值,进行动态分析,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在全过程、全要素勘查成本分析基础上,把成本控制的目标落实到机构和个人,明确成本控制的责任。跟踪成本形成过程,加强过程分析,为有关方面提供成本控制的依据。

5.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探矿权对应的勘查业务是矿业的基础业务,也是类似于科技创新的高风险业务,投入大、见效慢,为保证勘查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在事转企的初级阶段,地勘单位应积极争取政府财政补助、收益上缴、基金设立、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促进地勘单位建立市场机制,完善企业化运行的基础条件。

6.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事转企”之后,地勘单位对于探矿权的价值管理要建立目标做到低成本取得探矿权,最大收益地转让探矿权,必须做到信息畅通。要利用现代信息系统,建立探矿权交易平台,打通地勘企业和市场的有效链接,做到规范有序、公开透明、风清气正地进行探矿权交易。为实现探矿权运营最大化创造条件。标责任制,强化管理,利用平衡计分卡、标准成本、预算控制等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健全体制和机制,加强过程控制,确保探矿权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实现。

7.搭建探矿权交易平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就是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勘企业探矿权流进或流出、加速周转都是常态,也是实现探矿权价值最大化的必要手段。六、结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矿权是矿产资源的载体,是稀缺的经济资源,对地勘企业资产有重要的价值增值潜能。利用管理会计作为手段,对探矿权生命周期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分析、科学制定运营策略,不断优化过程控制,提高探矿权管理水平,变增值潜能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对于促进地勘企业实现做大做强做优的目标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矿产资源行业分析篇9

一、引言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全人类在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等相互关系的协调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在国外,矿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矿产资源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可持续性及评价、发展对策等方面。GavinM. Hilson(2006)对矿业不可持续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强调矿业是可持续的,并建议拥有富矿的贫困国家进行跨国矿业运作,并分析了这种运作的功效;AdisaAzapagic(2004)构建了矿业可持续发展力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三类子指标。国内学者对此领域的研究大多是从矿产资源产业存在的问题、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战略及对策和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机制等方面阐述的。我国学者彭秀丽(2011)从矿产开发与矿区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必须健全和完善矿产开发生态补偿机制,补偿效果机制运行效果必须借助于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闫沛禄(2012)根据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本要求和相关理论基础,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进行了创新型分类;陈文婷(2011)指出新建矿山新建矿山企业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从以上的分析看来,现有研究成果中,对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和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研究,对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作出了贡献,但对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没有开展研究,本文将尝试对我国矿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实证研究,以探索我国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对其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二、矿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科学地评价矿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是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在建立指标体系过程中,本文在借鉴了云南省、贵州省等省区对矿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评价方法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矿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里的各个具体指标。该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把指标体系设置为三个层次,自上而下分别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其中,准则层指标设置三个类指标,分别为:经济发展相关性指标(矿区居民恩格尔系数X1、城矿职工人均可支配人均收入之比X2、城矿居民人均GDP之比X3、城矿居民平均受教育水平之比X4),资源利用效率指标(矿产回采率X5、矿产人均可采储率X8、矿产综合利用率X7、矿产采出率X6)和生态环境治理指标(矿区塌陷土地面积复垦率X9、环境治理投资占GDP比重X10、矿区绿化覆盖率X12、工业“三废”处理率

X11)。

三、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湖南省14个市州的统计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矿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主成分分析模型时,本章运用的原始数据来自于《2010年湖南统计年鉴》、《2010年湖南省矿产资源统计年鉴》以及湖南统计信息网,有些数据通过网络(百度搜索等)、新闻杂志、湖南统计信息网、调查、电话询问和咨询相关专家得到。通过以上途径得到的数据具有权威性、可对比性和统计口径一致性等特点,使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结果更科学,从而保证了矿业可持续发展度的比较更准确。以下运用SPSS17.0是分析步骤和结果。

第一步,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和相关系数矩阵(SPSS17.0自动执行)。

第二步,成分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的计算。运用SPSS17.0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由表1知,第一、二、三、四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已高达87.611%,因此,只需选择前四个主成分,其代表的信息量已比较能充分地描述原始数据所包涵的信息。

第三步,成分系数矩阵。在确定了4个主成分的基础上,利用SPSS17.0软件计算出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如表2所示:

第四步,综合主成分得分表。如表2所示,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也就是主成分的得分系数矩阵,可以说明各个主成分在各变量上的载荷,从而得出个主成分的表达式,在表达式中的变量已经不是原始变量,而是标准化变量。综合的分模型如下所示,由模型计算出的14个地州市的主成分得分、综合得分及其排序如表3所示。

根据上市计算湖南省各个城市的综合得分、排序见表3。

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综合得分的排名可以看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是长沙、株洲和湘潭,这三个城市排在前三名;从各个主成分的得分上看长沙在三个主成分上的得分均大于零,说明其在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各方面水平都是比较高的,比较全面的发展了矿产业。益阳、岳阳、衡阳、常德、邵阳综合得分排名在第四至第八位,矿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永州、娄底、郴州、张家界、怀化、湘西综合得分均小于零,说明这些地级市的矿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第一主成分的得分最高的是长沙、株洲和湘潭,这三个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受教育程度都很高,并且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对环保的投资也是相当大的,对矿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长株潭一体化”也促进这三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会给其矿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曙光。岳阳在第二主成分中是得分最高的,长沙、衡阳、郴州、娄底等地第二主成分得分较高,这些城市都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矿产回采率和矿产人均可采储率都居全省前列,矿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比较高。在这一主成分上得分最高的是株洲,从原始数据可以看出株洲的矿产综合利用率、工业“三废”处理率是比较高的,说明株洲在三废治理的技术上是比较先进的。株洲是个老工业城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矿产资源的利用率也比较高。在这一主成分上得分比较高的是长沙、岳阳和张家界,长沙是省会城市,在绿化和环保方面做得一直比较好,张家界是旅游城市,除了本身绿化环境优越之外,和政府的工作也是分不开的。

四、结论以及对策建议

本研究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用科学客观的方法构建了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影响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矿区居民人均GDP、矿区居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环境治理投资的力度和矿产的综合利用率等。

针对以上问题,对策建议有:一是加强城市矿业研究,进行技术储备。加强矿业生产技术的研发,进行矿业的知识化改造以提高矿业的科技含量,挖掘矿业科技潜力是矿业摆脱发展困境的重要任务之一。设立矿业技术研发专项,建立由不同矿业研究院,利用矿区优越的产业实践条件和科研人才队伍选定矿业生产过程中的重点项目进行科研攻关,落实科研与管理参分配的国家科技进步政策,提高矿业产业科学技术含量,为矿区产业结构的提升进行技术储备。二是加强矿业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必须大力推进矿业的清洁生产,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积极发展矿产品深加工业,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努力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区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推进科技进步、提升创新能力是解决矿业可持续发展乏力的核心。科技进步可以推动矿产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研制、开发、推行先进的开采、加工矿产品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法,如无废石开采技术、先进的井下充填技术、选矿综合回收技术等,要充分依靠科学技术,积极推进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参 考 文 献

[1]Gavin M.Hilson.Introduction to this special issue,'Improving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Ethical Performance in the Mining Industry.

Part1: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6(14):225~226

[2]Arno Behrens,Stefan Giljum,Jan Kovanda,Samuel Niza.The material

basis of the global economy,worldwide patterns of natural resource

extraction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sustainable resource use policies[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7(64):444~453

[3]彭秀丽.湖南矿产开发与矿区生态环境发展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湖南:中南大学.2011

矿产资源行业分析篇10

0引言

我国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矿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实力的加强和提升息息相关,为了协调城市建设和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力争促进经济水平的稳定提升。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矿产资源开发需求提升,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再加上大部分人缺乏资源保护意识,因此导致严重的浪费现象,矿产资源利用率得不到很好提升。这些问题的发生,不仅会制约可持续发展观的进一步落实,还会为矿产企业造成利益损失。如何加强矿业发展现代化管理,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亟待研究落实。

1我国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背景

相对国外研究来说,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一些,但却也小有成就,逐渐迈上发展正轨。经过大量研究分析后,明确矿产资源分布特点,以便为我国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战略信息。这不仅是支持我国经济规划政策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整体框架搭建的有效手段,对非持续和强弱持续经济发展态势精细划分。此外,部分专家进一步探究后得知,矿产企业的经营指标、内部结构,以及设置原则等,都与矿业经济发展有直接关系,特别是筛选方法和指标要注意同时进行,充分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深度分析地区性矿业经济发展,能够印证经济、人文社会和自然三个层次,以及人口、资源和环境三个要素,在经济发展建设中的价值。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同时提高我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矿产开采勘测力度,尽快建立起循环型矿业发展模式,推动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更高层次升华。总体看来,我国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配比上,而专门针对经济金融问题的研究却少之又少,转型工作被搁置。再加上现阶段,我国重点研究目标放在了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导致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严重落后。[1]这样一来,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分析难度在不断加大,矿区研究过分挤占整体战略部署发展范围,导致这一部分研究工作失去精准性。所以在实际建设中,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确保人与社会、生态自然的和谐发展。

2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法

对矿业经济持续发展研究,有很多方法,需要通过查阅资料书籍、实地考察等途径,收集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反馈。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学术知识支撑,以及政府制度和金融市场共同参与,进行深刻全面的分析。矿产企业管理层人员要具备高度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够积极自主的完善矿产资源开发机制,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并且,应及时发现政府统筹管理过程中的不足,针对性进行补充纠正,从而打造一个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首先,研究人员务必亲自查阅相关资料和书籍,熟练掌握一手资料,便于日后的深入分析。结合国内外对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展,探寻更先进的发展理念,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拓宽思维和视野,为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综述基础。其次,为了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真实可靠性,实地调查必不可少,可以为专题研究报告提供关键依据,包括数据信息,研究背景以及矿业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等方面内容。[2]还能指导地方政府完善管理机制,避免更多隐患问题的发生,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价值。接下来,对研究事物进行定量分析,用真实数据对地方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统一管理,从而使矿产资源市场精准化,拓宽地方经济发展前景。此外,定量分析可以帮助政府优化管理环境,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理论基础,为研究报告中的数据加强真实性证明。最后,与定量分析不同的是定性分析法,能够更好的诠释研究对象,总结研究文献基础,制定全新的发展研究概念。[3]方便地方政府制定完善的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管理方案,也因此更具完整系统性和科学合理性。

3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

矿产资源是附在地表或地壳上的物质,经过自然地质作用所形成的,主要包括的液态、固态和气态,具有很大经济价值。如果依据矿产资源的用途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原料和能源两种矿产。[4]其中,原料矿产又分为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金属矿产涵盖铁、铬、锰等黑色金属矿产,以及钢、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而石棉和云母等建筑材料,磷和硫铁矿等化工原料,白云石和心灰石等其他材料,都隶属于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中主要包括石油、煤和天然气等常见能源。并且这些矿产资源具备以下特点:

3.1供给不足

虽然我国矿产资源丰富,总量可观,但是人口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也就是说矿产资源实际人均占有量远远不足。如果按照矿产总量算,我国矿产资源价值可以挤进世界前三,但是如果按照人均占有量算的话,只能勉强排到52%,因此这么算下来我国矿产资源具有明显的供给不足问题。

3.2产出天然

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就是天然,因此铝、锌、铜等矿产都会含有一定伴生元素,单一矿产较少。[5]此外,像是稀土、钨、锡等小金属占比较大,而最常用的铝、铜、铅等大金属矿产相对稀缺,属于我国稀有矿产资源。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导致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对整体经济水平提升具有很直接的影响。

3.3效用基础

矿产资源与我们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是生产建设活动中最核心的动力所在,即便是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但所有生产活动,都不可能脱离矿产资源而独立运作。作为基础效用,矿产资源我们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3.4分布广泛

矿产资源的形成,需要得非常严格的地质条件,因此不同地域分布的特色矿产资源也有所差异,分布范围很广。但是各省市之间不均衡现象也很明显,像铜矿资源一般产自西北地区和赣东北地区,铅矿和锌矿资源主要产自西部和华南地区,铝矿资源通常集中在河南、山西、贵州和广西等地。稀土主要分布在江西、内蒙和四川等地,锡锑都产自云南和湖南等地。

4矿产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

4.1矿产资源后续储备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各行业生产建设也在不断扩充规模,直接导致矿产资源消耗过度,后续储备量明显跟不上消耗需求。再加上新开采的矿产资源无法满足全年使用量,所以无法储备多余矿产资源,导致整个矿产资源市场出现储备不足的情况,矿业经济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矿产企业发展趋势下,矿产资源对实际生活贡献价值就会下降,经过调查统计分析,我国生产建设中所需的四十五种矿产,已经有十余种开始欠缺,无法充分满足国家建设需求,到2020年预估只能保证六种供应生产建设活动。[6]

4.2乱采滥挖导致地质恶化

正是由于大部分企业生产建设活动,对矿产资源需求不断加快,再加上部分企业为了创造更高经济效益,所以开始不节制的乱采滥挖。久而久之,导致我国很多区域地质开始恶化,不仅增了塌陷风险,严重的甚至会发生地震,还会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破坏生态环境和稳固体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基本利益,甚至是威胁人类生命,要想加强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解决这一问题。

4.3矿产资源被严重浪费

虽然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但是回收率却很低。根据实践调查显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采选回收率远远低于50%,开发所需资金损失却超过780亿元,矿产资源被严重浪费。而且,我国伴生资源的利用率在逐渐缩水,开采率只占到三分之一,再加上矿产资源受到“三废”排放超标的影响,利用率也在不断降低。这些因既会造成矿产资源整体浪费,还会制约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背离矿业预期发展目标。

4.4矿业经济发展管理混乱

结合我国现阶段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际情况,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偏低,不仅缺乏一定管理意识,而且难以及时更新完善矿产资源信息,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度。[7]再加上矿业经济发展趋势,没有得到专业的分析预测,明确性的宏观把控,因此导致很大有效信息失去价值,非法开采矿产资源和发证现象比比皆是。此外,大部分矿产资源开采人员,文化水平都集中在中小学,技能全靠长年累月的积累摸索,严重缺乏理论知识做支撑,导致矿业经济发展管理水平受到直接限制,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4.5日常监管力度不到位

地方政府作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安全的重要保障,既享有经济发展规划建议权,也有监督执法,确保矿产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旦监察部门发现矿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问题,特别是涉及到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更应积极发表自身意见,并向上级详细禀报。再或者矿产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没有自觉配合监察部门工作,不服从相关处罚,从而增加矿产开采的安全问题风险,也要及时上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巨不接受监察部门的执法权利,致使监管工作失去有效性,缺乏强行执法的态度,不能彻底根除影响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毒瘤。此外,矿产企业监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经费也严重不足,因此导致监管力量不到位,无法全面发挥监管部门的工作价值。而且,在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长效机制还不能完善健全,法律约束力度和整体把控能力不足。不追求永恒利益基础,也要维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协调矿产资源开和土地使用关系从而实现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6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强

我国矿业经济发展经营过程中,严重缺乏坚定不移实施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才会出现盲目跟从经济效应,突出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开采矿产资源的同时,保护区域环境。[8]如果政府没有加强自身环保意识,首先是无法完成政府自身的职能,导致矿业经济发展活动得不到正确指导,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健全,因此将矿产资源开采至于重度污染的工业环境中,矿业经济发展无法顺利转型。这也就意味着,只有政府和人们共同强化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严格遵循其中规则,才能有效加强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价值。

4.7矿业经济发展中结构不合理

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伴生矿产的合理使用率,一方面可以防止环境污染的继续恶化,资源的进一步浪费,另一方面还能够推动矿业经济的稳定提升。为此,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等手段,会直接造成环境生态污染,甚至破坏正常的矿业经济发展结构。[9]我国工业加工方式,多以开采挖掘为主,矿业经济占比更是高达90%,原生矿物质无法进行良好的加工,得到更好的技术支持。从而导致我国制造业、电力和建材业等产业链很短,矿产资源利用率得不到有效提升。轻工业和工业发展规模小,进度慢,所以产品也就相对低级,产品价值不高,无法有效带动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5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5.1开展矿业循环经济

顾名思义,循环经济也就是利用生态环境发展规律约束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使矿业经济发展能够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处,高效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倡导以矿产资源利用率最大化为核心,循环利用为指导观念,尽快落实低能减排、循环利用的矿产资源再生产模式。[10]最大程度上确保用最小的环境代价,换取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利益更深入推进,打造生态环境建设与矿业经济发展的供应模式。争取将矿业经济活动转变为,矿产资源开采———产品生产———循环再利用的模式,确保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做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效果。这样一来,既可以达到资源的合理使用,又能将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损害降到最低,为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鲜活动力,以及理论概念支持。此外,实现矿业循环经济,能够有效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的局面,减少矿产资源利用的负面影响,为国民经济的提高奠定夯实基础。

5.2寻找开发新型能源

毕竟大部分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面对资源的逐渐枯竭,要想稳定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态势,寻找开发可代替的新型能源势在必行。矿业单位和研发部门,可以借助新技术和工艺,不断加强对新能源的勘测,以及对矿物质组成的深入研究,尽可能研发出新的发展能源,为我国建设做出更多贡献。特别是一些风能和水能等资源,能够在大自然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然后再回馈给生态环境,进而实现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1]

5.3采取合适的金融机制

利用金融机制,对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管理,加以风险保护,能够充分发挥金融机制对矿业经济的重要意义,像是并购和资产重组等手段整合企业资源,促使其协调发展。同时,能够加快股票和债券等金融体制在运作中的进一步改革,强化矿业经济活动对市场风险变化的灵活应对能力。这一部分内容,需要相关人员做好预测,并制定完善有效的解决方案,加强对实际经济运转情况的监督,确保矿业经济安全稳定的持续提高。

5.4健全执法监管体系

矿产资源行业分析篇11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进入到新世纪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工业化程度越来越深,而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所以我国多种行业需求矿产资源的数量正在不断攀升。从我国的矿产资源实际情况来看,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的各种矿产资源蕴含情况还是比较丰富的,新疆、青海以及等偏远地区的矿产含量占我国的绝大多数。进一步推动了矿产勘查工作的发展,寻找勘查更多的矿产资源,这是我国现阶段刺激经济发展的最为主要的手段。从我国当前的实际地质矿产勘查情况来看,我国的地质矿产勘查技术条件仍旧处在落后的地位,所以地质矿产勘查任务难度大、挑战性强,怎样更为合理的应用地质矿产勘查技术以提升地质矿产勘查人员的工作效率,这是当前相关人员所考虑的。就此本文对地质矿产常见的勘查手段进行了探究分析,同时提出了对地质矿产勘查的工作方法进行了探析。

2 地质矿产常见的勘查手段

2.1“同位成矿”地质矿产勘查技术

巨型的、重要的成矿区带以及巨型矿床、大规模矿床尤其是超大型矿床的出现,都存在同位成矿的特点,也可以认为在某相同空间范围,在某相同或者是不相同的时代,以及在相同或者是不同类型的矿床种类之中,都可能存在规模形式较大、稳定性较强的同位成矿特征。在选择使用同位找矿手段开展地质矿产勘查工作,需要注意:第一,需对矿产区域的地质特点进行探究分析,同时探究分析矿产地点的地壳运动规律情况。通常可通过分析地质环境与事件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办法探究分析矿产地点的地壳运动规律情况。另外,还需要收集各种相关资料,尤其是分布地质资料数据,并以资料为基础详细分析探究成矿的地质环境;第二,为了加强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效率,一般可先勘查成矿几率更大的区域。相关工作人员需将区域成矿带以及深大断裂构造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来,然后详细探究分析各种组合特点。通常可以利用区域性质的成矿带的平行大角度、以及矿床区域的断裂构造判断该地是否存在横向矿带。由此可以见得,利用断裂带与成矿关系不同的级次顺序开展勘查工作能够有效加强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效率;第三,找矿信息为直接的找矿证据,特别是矿化信息尤其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在得到找矿信息之后,应对找矿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并充分利用好找矿信息以提升找矿的效率。在勘探半隐伏矿以及地表矿时,可以使用化探找矿信息以及遥感地质信息,再与其他找矿信息相互结合,就能够提升找矿的效率。

2.2X荧光分析地质矿产勘查技术

X荧光分析地质矿产勘查技术通常常应用于判断某种矿产元素的品位与成分的过程中。不同于传统的地质矿产勘查技术,X荧光分析技术的效率更高,也更为便捷,所以X荧光分析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众多寻矿工作中。X荧光分析技术的工作原理较为简单,也就是物质被作用于某种光线之后,在一段时间之内能够发射出长度超过作用光线的荧光,这种射线通常被叫做X特征射线,也就是荧光技术。

2.3“地磁测量”地质矿产勘查技术

这种地质矿产勘查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可靠的矿产勘查找矿手段。“地磁测量”地质矿产勘查技术主要是通过分析探究地磁场受到时空变化影响时专业仪器所收到的数据,以判断某地区地质矿产的含量。航空磁测、海洋磁测、陆地磁测以及卫星磁测这是地磁测量主要的组成部分。在利用“地磁测量”地质矿产勘查技术开展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时,可以根据测量目的的不同与测量精度的要求把“地磁测量”这种地质矿产勘查技术分为全球性测量、地方性测量以及区域性测量。

2.4物探技术

通常物探技术也可以被称作为地球物理勘查手段,物探技术主要的研究范围是地热、放射性、重力等等。使用物探技术进行矿产地质勘查有利于得能源矿产的勘探,特别是有色金属矿产以及非金属矿藏的寻找。

3 地质矿产勘查的安全防护措施

由于地质矿产勘查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为了防止安全隐患的出现,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物的因素。这里所说的“物”指的是地质勘查所需要的所有工艺流程装备、工具、机械、设备以及材料的完善程度。由于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物质危险几率的大增,也可以说安全隐患的出现是由于“物”处在不安全状态。为了防范这方面的安全隐患,应使用较为先进、更为安全的地质勘查技术以及机械设备,也就是利用先进技术降低危险源出现的几率,提升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安全程度;管理的因素。地质矿产勘查安全管理主要包括隐患治理、作业现场管理以及安全投入等方面,而为了提升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安全力度,不仅需要做好以上几个方面,同时也需要制定安全管理制定,同时明确各个级别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并投入更多的安全保障资金,提升安全劳动保障力度,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提前排查,对所有的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这样才能够在根本上加强地质矿产勘查的安全管理力度,降低地质矿产勘查安全隐患出现的几率。

结语

我国的国际地位以及经济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矿产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资源之一,企业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高,所以挖掘找到更多的矿产资源、找矿工作效率突飞猛进,这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前进的主要任务。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地质矿产勘查技术仍旧不够先进、完善,所以我国的地质矿产勘查任务非常的艰巨,再加上我国现在仍旧处于持续发展阶段,各种经济、技术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我国的发展是通过耗用非常大的资源而实现的,也就是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则代表着我国的资源耗用量越多,因此为了满足我国经济以及企业的快速发展,相关人员一定要提升研究地质矿产勘查技术手段的力度,使资源数量跟得上我国经济发展步伐。

矿产资源行业分析篇12

1989年瑞典人Karl-HenrikRobèrt博士成立自然阶梯组织(TheNaturalStep),该组织建立了一个被证实的、科学的模型,可以帮助组织和企业更好地理解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1.1漏斗比喻

漏斗壁表示供养我们的生态系统正在衰退,过度砍伐、占有耕地等人类行为导致森林和耕地生产能力的下降,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开采使我们面临能源危机等,种种现象表明地球提供资源和服务的能力不断下降,而对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在持续增长。为了维持消费水平,意味着将支付更高的成本,直到整个系统的坍塌。

1.24个系统条件

(1)减少并且消除不断从地壳中摄取资源。这意味着不断用较为丰富的资源来替代埋藏在地下的稀缺的资源。

(2)减少并且消除人类社会不断向自然界排放物质。这意味着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化合物释放到自然界中不能系统地超过自然界的处理能力。

(3)减少和消除通过物理手段对自然能力的退化。这意味着防止过度开发生态系统资源,警惕对自然界的各种变异。

(4)减少和消除不断破坏满足自我需求的能力。这意味着不仅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而且还包括人的精神需要。系统条件是关于一个可持续社会的概述。前三个条件提出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框架,第四个条件提出了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框架。

1.3避免漏斗壁、打开漏斗的战略

(1)循序渐进的方法。关于系统条件提出相关上游问题。主要是通过逐步减少对稀有资源和化合物等的使用。

(2)柔性的平台。从技术上连接短期和长期,确保每一步符合系统条件对将来来说都是柔性的平台,这可以避免走进盲区。

(3)“低空水果”(Lowhangingfruit)从经济上连接短期和长期,考虑柔性平台同时考虑经济回报。这个框架的应用指南是四步骤策略。被称为“ABCD”分析法。①共享智力模型,该框架用于参与者在规划过程中解释和讨论;②认清现状,对于系统条件来说,在哪些方面、什么程度违反了系统条件;③考虑明天愿景,展望未来,形成远景,并列出一个现在存在问题的清单,不考虑短期内在经济上是否可行;④设计一个战略规划,设计一个改变规划,实现短期和长期的连接。

2自然阶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应用

2.1漏斗分析

截止2009年底,云南省有65种固体矿产保有资源储量排全国前10位,在排名第1~3位的矿产中,磷、铅、锌、铜等矿产既有资源优势,又有开发优势。云南矿产资源特点主要表现在矿产丰富、种类多,且相对集中,新的资源富集区潜力大,老矿山资源枯竭与资源丰盈并存,虽然资源储量大,但难利用的矿产也较多。从整个矿业来看,矿业的整体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失衡,以生产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能力薄弱,附加值低。绝大多数企业缺乏规划建设,以眼前利益为主,依靠扩大规模、增加投入的粗放式经营,对矿产资源进行了广泛的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采易弃难、采富弃贫、优矿劣用、越层越界开采等严重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2009年严重污染破坏环境的矿山企业达45处。云南省矿业正走向漏斗底部,见图1。一方面,由于多种原因,矿业能源消耗居高不下,同时产生大量废水,很大部分不能循环利用直接排放大自然造成当地水源污染;采矿又经常会引起植被破坏、地表坍塌、地面沉降、坑道变形、瓦斯爆炸等事故,同时可获得的矿石资源正在减少,土地由于被破坏也在逐年减少,严重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另一方面,由于云南省生态系统的衰退和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人力成本的持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等,矿业面临生产成本的持续上升,中,资源成本(水、电、油等)和环境成本的增加表现明显。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进行中高端的开发,云南省对矿业高级人才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同时,矿业“三废”的总量逐年增加,对云南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

2.2矿业生命周期和系统条件的应用

2.2.1矿业的生命周期矿业的生命周期可分为3个阶段:勘查、采矿和选矿。勘查是运用多种方法来寻找和评价矿产资源;采矿是开采地壳内和地表矿产资源,分为普通机械化开采和特殊采矿,大部分都属于机械化开采。选矿主要是为了提高矿石品位,大致分为破碎、磨矿和选矿三部分。

2.2.2系统条件问题向导矩阵根据系统条件理论,将4个系统条件转换为一系列的问题[2],分析矿业各阶段存在的问题,见表1。具体的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建立问题导向扩展矩阵进行进一步细化。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年采矿200万t,选矿200万t,年产磷精矿(干基)121.92万t。公司主要是采矿和选矿两个阶段。现以该企业为例,将问题导向矩阵应用于该企业基于矿业的生命周期进行分析,分析基于问题向导扩展矩阵见表2,企业分析的结果见表3。

2.3企业愿景

根据企业现在所处的行业位置,以中国农业和经济的发展带动对磷矿的需求等假设条件,该企业的愿景定位:在中国磷矿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4战略规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