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合集12篇

时间:2024-02-28 15:58:42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篇1

【Abstract】Privatelyeconomyregardsastheimportantpartofeconomicsystem,duringelementarystateofsocialism,whichbecomesonepowercannotignoreindevelopmentofnationaleconomy.Butbecauseofenterpriseitself,governmentpolicy,andfinancialenvironmentreasonsetc.CurrencyfundbecomesthebiggestbottleneckwhatrestrictsthedevelopmentofprivatelyenterpriseThispaperexploresthepresentconditionsreasons,andpoliciesofcurrencyfundfromthreeaspects.

【Keywords】Privatelyenterprise;presentconditionsofcurrencyfond;reasonsanalysis;policiesofcurrencyfund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946年6月,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RD)于1946年向波士顿科学企业家大基地投入一笔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创业开始了,在此之前,1909年斯坦福大学校长DavidStarrTovdan以500美元投资现代电子学业创始者leedeForrest的三极管实验,还有洛克菲勒也开始资助新的创业,肖克莱实验室的“八个叛徒”,1957年也到东部找过资金。风险投资60年代末投资于半导体工业,70年资于生物技术和个人电脑;80年资于计算机工作和网络产业;90年资于因特网的商业化和通讯产业。进入我国,在80年代中期左右,在这十八年中,中国风险投资业有较大发展,孵化了众多民营企业,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但目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1989年,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旗下的太平洋技术风险基金(PTV)就成为在我国进行风险投资第一家国际机构。1992年,“中国太平洋技术风险基金”(PTV—CHINA)正式成立,90年代中期以后国外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在我国投资力度,1996年11月,张朝阳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三位教授22万美元风险投资后成立爱特信电子技术公司(SOHU),90年代的国外风险投资机构进入,对我国风险投资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产生了非常重大影响。

同时,近一二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或地区,为了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纷纷探索建立资本市场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板块。我国的二板市场的建立是在完善风险投资机制这个课题中提出来的。自从1985年我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中创”建立以后,已经出现100多家了。1998年,林祖基、邵汉青在《资本市场融资与运作》中提出把发展资本市场和金融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联系起来,建议资本经营和生产经营“两个轮子一起转”,以及提出为参加香港资本市场,政府、企业和金融中介机构如何培育和完善的问题,给人以启示。2000年,杨艳军、陈晓红合著《二板市场上市之路》,对二板市场的建立与操作提出指导意见。2001年,中国证监会决定,要在加强风险控制和监管力度的同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高新技术板块,单独编制股票指数,单独集中显示行情,为科技型民营企业发行上市营造更有利政策氛围。

日本最早于1937年成立了地方性企业信用保证协会,1958年成立全国性的日本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和全国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联合会,形成中央和地方共担风险,担保和再担保(保险)相结合的全国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随后,美国、德国、加拿大分别于1953年、1954年和1961年开始实施此类信用担保体系,截止1999年8月底全世界已有48%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其中日本最为成功。1999年6月14日,国家经贸委《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国经贸中小企[1999]540)标志着以贯彻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意图为宗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正式启动。从1996年底上海银行与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共同设立上海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基金以来,围绕中小企业特别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融资以及融资服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与社会各界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一些成果。1998年2月8日,镇江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正式挂牌成立。2000年初上海银行和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狄娜副司长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主任李扬教授等专家共同商定借2001年OPEC中小企业部长会议在上海召开之机编写《中小企业与金融丛书》,主要围绕中小企业特别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发展和金融问题展开分析,李扬提出设立中小企业银行及其运作方案设计,同时,张利胜、狄娜提出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方案。

在政策支持方面,美国成立小企业管理局,并于1977年开始进行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实验的SBIR,即小企业投资创新研究计划进行各项资助;1982年,美国通过了《小企业创新发展法》,明确规定每年研究与发展经费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联邦机构必须拔出其R&D经费的1.25%,用于支持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开发活动,1992年,开始经费比例逐渐加大,1997年增大到2.5%,其它还有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小企业研究和研究发展目标计划,对广大企业进行金融支持。

在中国,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小企业投资法》以及将要配套出台《中小企业标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设立和管理办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等。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新世纪伊始,在“技术创新全球化”和“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的在背景下,中国民营企业在摆脱传统体制束缚和经过近20年的发展准备之后,正以新的目标、新的组织、新的结构、新的动力步入全球分工体系,成为中国经济新的支撑点。

然而民营企业在纵深发展中出现了许多的制约因素,有的甚至形成了瓶颈。目前,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规模较小,民营企业创业者大都并不十分富裕(没有足够多的可用资本),所以投入资金相当有限;同时,民营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有资本的积累,资金基础相对薄弱,单靠自身资本积累来发展民营企业,其缓慢的积累速度与瞬息万变的市场不相适应,容易错过发展良机;其次,许多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的项目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只要注入一定数量的资金,企业就会有更大的发展。从财务特征上看,民营企业资产结构上不动产少,经营规模相对较小,总资本中货币资本比重小,人力资源资本相对较多,比重大;在经营上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因此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但这类企业经营风险相对较大,并由此带来较大财务风险,在财务上予以准确评价和确认难度较大。

基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融资。没有资本的融通,就没有民营企业的大发展。这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的快慢以至成败,对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于中国经济质量水平的提高将是一个重大损失。“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目前,中国民营企业所得到正常资金总量不足银行贷款量的2%。在直接融资市场,发行股票融资的民营企业,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中也只有区区20%左右,在债券市场上占有额则几乎为零。”①由此,私营部门的蓬勃发展与其融资能力规模形成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矛盾。

因此,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使民营企业在生产和营销方面有更多的资金投入,使自己的优势项目得到有效的开发,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使企业承担融资成本能力大为提高,再加之企业的技术风险释放,市场风险、管理风险降低,又大大的改善企业的融资水平,达到一种良性循环,促成一种双赢的效果,使民营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本文从社会金融环境、政府和企业三个方面分析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原因和对策,提出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分析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和融资难的原因,并对它求解,使社会金融环境、政府和企业形成清醒的认识,共同为创造优良的融资环境,大力拓展融资渠道努力、共同促进中国民营经济和整个国家经济的大幅度提升。

三、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以及趋势预测

本文描述了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并指出民营企业信誉缺乏产权不清晰,管理水平不高是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分析了政府监管与声誉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银行的体制歧视和管理体制制约了融资的发展,产生了对民营企业的惜贷现象。在金融中介机构缺乏的同时,政府法律法规实施不力是融资难的又一重要原因,这其中包括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管制太严对民营企业不利等。

然后,本文提出了融资的三方面九点对策,并对每一对策作出了具体实施方法。这些对策包括:重建企业信誉;作出正确融资决策;加大银行体制改革;加大金融中介机构建设;组建创业中心;吸引风险投资;发展融资租赁业;实施债转股;拓展证券市场;加强政府立法执法力度等。并着重分析了信团管理,债转股战略,以及证券市场融资战略。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企业自身的管理不足导致信誉缺乏,以及外部中介机构缺乏使企业融资乏力。并提出企业的信用管理模式以及发展融资租赁和债转股战略等。

由于加入WTO,中国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我国承诺到2005年将逐步取消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地域限制和人民币业务限制,允许它们向外资投资企业、外国自然人、中国企业和中国自然人提供金融服务,包括消费信贷、抵押贷款、金融租赁、证券交易等,因此将引发外国直接投资总量的迅速增加和投资方式多样化,这给民营企业大幅度利用外资提供新的契机,并且可以促进中国国内金融机构改善服务、降低民营企业贷款难度。同时政府立法执法也会得到改善,加上中国二板市场将建立,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一个良好环境,民营企业将摆脱融资难的困难,迎接民营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又一个春天。

参考文献:

[1肖霞,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的融资分析,市场与发展,2003年第2期

[2]李树丞,刘长庚,楚尔鸣等: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研究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

[3]康成杰,柴靖静:优化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法制环境的对策和建设,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1期

[4邓红征,周长信: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模糊综合评价,企业经济,2003年第2期

[5]欧江波,欧群芳:美国对小企业的财政金融支持及其启示,企业经济,2003年第1期

[6张青美,施林琳,李红: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企业经济,2003年第2期

[7]张荇,陈永志: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3期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篇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新性的提出了“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和“实行政企职责分开”这一思想,并由此衍生出了同一种所有制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经营方式的理论,民营企业应运而生。在此后三四十年的发展中,民营企业表现出了相当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性,优化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国家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颇为关注,出台了一系列的有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利好政策。比如说从1997年至今,人大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法律法规,明晰完善巩固了市场主体的产权;进一步深化了金融体制改革;明确了商业性金融机构经营目标;加强了国家对国民经济调控能力。

近期来看,民营企业虽然发展势头似乎一片大好,但从深层次的体制结构来说,若想要让民营企业不断可持续发展,现状仍需改善。民营企业有很多难以回避的发展问题,而在种种问题中最亟待解决的就是民营经济融资问题,现代经济学家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一般解释是信息不对称;融资成本高,中小民营企业负担不起;政策歧视问题;抵押担保问题;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的不足。

那么,该怎么做才能使我国的民营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呢。在笔者看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明晰民营企业产权

这是发展民营企业的核心所在。现状来看,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产权明晰这方面问题颇多,使得企业开展微观经济活动的重要环境存在缺陷。因为产权不明晰,企业所有者会向银行肆意贷款,在企业发展情况不佳的情况下,部分所有者会选择卷款逃跑(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帕菲克健身场所)。这种行为会降低银行对其他民营企业的信任程度,真正需要贷款的企业无法拿到资金,降低社会的生产效率。产权的不明晰也会使企业向银行虚报利好信息以图拿到贷款,但实际上,很多活动都是不理智或者风险很大的,失败之后也没有相关法规对其进行严厉处罚,因此很多民营企业更加有恃无恐,进一步的恶化了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1.政府必须完善对相关发面法律制度的完善。我国因为提出法制的时间较晚,发展时间也较短,法律规章大多杂而空,很多只有说明什么不可做,却很少有规定如果违反了法律会得到怎样的处罚;即使有,处罚力度也较轻,不能起到警戒不法分子的作用;法律应该细化,配套相关的处罚措施,这样才能降低不法分子趁机钻空子的可能性。国家现在提倡的建设和谐社会,在笔者看来,仍是“仁治”的一种表现,在现在的社会仅靠道德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一种更加强制性的法律手段来规范我国的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

2.改变民营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应该提倡民营企业使用有限责任制或者股份公司的所有制形式,这两种形式都能较好地明晰民营企业的公司产权,也能更加好的却定所有者的义务和职责;在这时,企业不为一人单独所有,拥有股份的人都会对企业的运行发展进行监督监管,大大降低企业不诚信行为的发生概率。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小民营企业向这两种所有制转变仍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就是中小企业资金较少,而这两种所有制在资金方面入门门槛较高,在这方面,国家可以适当的降低设立有限公司的资金门槛,逐步根除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产权障碍。

二、整合民营企业融资机构

民营企业分布具有很大的独特性,有些民营企业地域性较强,同类企业密集度大,这也进一步加大了融资的困难程度,能且愿意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的机构一般较小,水平也参差不齐。这些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一般是民间金融,拿浙江来说民间金融来说,其中包括民间借贷;商业信用;轮会;银背;私人钱庄;农村基金会;农村信用社;企业集资;典当;票据贴现市场。这些机构分布零散且规模较小,难以满足民营企业融资的基本需求;它们以自有资本为主,呈现单笔规模较小,生产性用金为主,规模与银行贷款呈正相关,还款方式多样化的特点。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民间融资机构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着正面的促进作用,它们拓宽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融资速度。但相对的,它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因素,这种民间借贷资本的利息一般较高,企业向银行融资无门从而转向民间资本,又承担着民间资本高额的利息,这加重了企业的生产负担;风险极大,埋下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存在的可能性。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篇3

【Abstract】Privatelyeconomyregardsastheimportantpartofeconomicsystem,duringelementarystateofsocialism,whichbecomesonepowercannotignoreindevelopmentofnationaleconomy.Butbecauseofenterpriseitself,governmentpolicy,andfinancialenvironmentreasonsetc.CurrencyfundbecomesthebiggestbottleneckwhatrestrictsthedevelopmentofprivatelyenterpriseThispaperexploresthepresentconditionsreasons,andpoliciesofcurrencyfundfromthreeaspects.

【Keywords】Privatelyenterprise;presentconditionsofcurrencyfond;reasonsanalysis;policiesofcurrencyfund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946年6月,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RD)于1946年向波士顿科学企业家大基地投入一笔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创业开始了,在此之前,1909年斯坦福大学校长DavidStarrTovdan以500美元投资现代电子学业创始者leedeForrest的三极管实验,还有洛克菲勒也开始资助新的创业,肖克莱实验室的“八个叛徒”,1957年也到东部找过资金。风险投资60年代末投资于半导体工业,70年资于生物技术和个人电脑;80年资于计算机工作和网络产业;90年资于因特网的商业化和通讯产业。进入我国,在80年代中期左右,在这十八年中,中国风险投资业有较大发展,孵化了众多民营企业,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但目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1989年,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旗下的太平洋技术风险基金(PTV)就成为在我国进行风险投资第一家国际机构。1992年,“中国太平洋技术风险基金”(PTV—CHINA)正式成立,90年代中期以后国外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在我国投资力度,1996年11月,张朝阳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三位教授22万美元风险投资后成立爱特信电子技术公司(SOHU),90年代的国外风险投资机构进入,对我国风险投资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产生了非常重大影响。

同时,近一二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或地区,为了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纷纷探索建立资本市场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板块。我国的二板市场的建立是在完善风险投资机制这个课题中提出来的。自从1985年我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中创”建立以后,已经出现100多家了。1998年,林祖基、邵汉青在《资本市场融资与运作》中提出把发展资本市场和金融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联系起来,建议资本经营和生产经营“两个轮子一起转”,以及提出为参加香港资本市场,政府、企业和金融中介机构如何培育和完善的问题,给人以启示。2000年,杨艳军、陈晓红合著《二板市场上市之路》,对二板市场的建立与操作提出指导意见。2001年,中国证监会决定,要在加强风险控制和监管力度的同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高新技术板块,单独编制股票指数,单独集中显示行情,为科技型民营企业发行上市营造更有利政策氛围。

日本最早于1937年成立了地方性企业信用保证协会,1958年成立全国性的日本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和全国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联合会,形成中央和地方共担风险,担保和再担保(保险)相结合的全国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随后,美国、德国、加拿大分别于1953年、1954年和1961年开始实施此类信用担保体系,截止1999年8月底全世界已有48%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其中日本最为成功。1999年6月14日,国家经贸委《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国经贸中小企[1999]540)标志着以贯彻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意图为宗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正式启动。从1996年底上海银行与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共同设立上海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基金以来,围绕中小企业特别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融资以及融资服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与社会各界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一些成果。1998年2月8日,镇江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正式挂牌成立。2000年初上海银行和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狄娜副司长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主任李扬教授等专家共同商定借2001年OPEC中小企业部长会议在上海召开之机编写《中小企业与金融丛书》,主要围绕中小企业特别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发展和金融问题展开分析,李扬提出设立中小企业银行及其运作方案设计,同时,张利胜、狄娜提出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方案。

在政策支持方面,美国成立小企业管理局,并于1977年开始进行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实验的SBIR,即小企业投资创新研究计划进行各项资助;1982年,美国通过了《小企业创新发展法》,明确规定每年研究与发展经费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联邦机构必须拔出其R&D经费的1.25%,用于支持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开发活动,1992年,开始经费比例逐渐加大,1997年增大到2.5%,其它还有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小企业研究和研究发展目标计划,对广大企业进行金融支持。

在中国,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小企业投资法》以及将要配套出台《中小企业标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设立和管理办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等。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新世纪伊始,在“技术创新全球化”和“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的在背景下,中国民营企业在摆脱传统体制束缚和经过近20年的发展准备之后,正以新的目标、新的组织、新的结构、新的动力步入全球分工体系,成为中国经济新的支撑点。

然而民营企业在纵深发展中出现了许多的制约因素,有的甚至形成了瓶颈。目前,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规模较小,民营企业创业者大都并不十分富裕(没有足够多的可用资本),所以投入资金相当有限;同时,民营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有资本的积累,资金基础相对薄弱,单靠自身资本积累来发展民营企业,其缓慢的积累速度与瞬息万变的市场不相适应,容易错过发展良机;其次,许多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的项目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只要注入一定数量的资金,企业就会有更大的发展。从财务特征上看,民营企业资产结构上不动产少,经营规模相对较小,总资本中货币资本比重小,人力资源资本相对较多,比重大;在经营上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因此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但这类企业经营风险相对较大,并由此带来较大财务风险,在财务上予以准确评价和确认难度较大。

基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融资。没有资本的融通,就没有民营企业的大发展。这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的快慢以至成败,对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于中国经济质量水平的提高将是一个重大损失。“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目前,中国民营企业所得到正常资金总量不足银行贷款量的2%。在直接融资市场,发行股票融资的民营企业,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中也只有区区20%左右,在债券市场上占有额则几乎为零。”①由此,私营部门的蓬勃发展与其融资能力规模形成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矛盾。

因此,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使民营企业在生产和营销方面有更多的资金投入,使自己的优势项目得到有效的开发,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使企业承担融资成本能力大为提高,再加之企业的技术风险释放,市场风险、管理风险降低,又大大的改善企业的融资水平,达到一种良性循环,促成一种双赢的效果,使民营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本文从社会金融环境、政府和企业三个方面分析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原因和对策,提出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分析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和融资难的原因,并对它求解,使社会金融环境、政府和企业形成清醒的认识,共同为创造优良的融资环境,大力拓展融资渠道努力、共同促进中国民营经济和整个国家经济的大幅度提升。

三、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以及趋势预测

本文描述了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并指出民营企业信誉缺乏产权不清晰,管理水平不高是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分析了政府监管与声誉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银行的体制歧视和管理体制制约了融资的发展,产生了对民营企业的惜贷现象。在金融中介机构缺乏的同时,政府法律法规实施不力是融资难的又一重要原因,这其中包括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管制太严对民营企业不利等。

然后,本文提出了融资的三方面九点对策,并对每一对策作出了具体实施方法。这些对策包括:重建企业信誉;作出正确融资决策;加大银行体制改革;加大金融中介机构建设;组建创业中心;吸引风险投资;发展融资租赁业;实施债转股;拓展证券市场;加强政府立法执法力度等。并着重分析了信团管理,债转股战略,以及证券市场融资战略。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企业自身的管理不足导致信誉缺乏,以及外部中介机构缺乏使企业融资乏力。并提出企业的信用管理模式以及发展融资租赁和债转股战略等。

由于加入WTO,中国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我国承诺到2005年将逐步取消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地域限制和人民币业务限制,允许它们向外资投资企业、外国自然人、中国企业和中国自然人提供金融服务,包括消费信贷、抵押贷款、金融租赁、证券交易等,因此将引发外国直接投资总量的迅速增加和投资方式多样化,这给民营企业大幅度利用外资提供新的契机,并且可以促进中国国内金融机构改善服务、降低民营企业贷款难度。同时政府立法执法也会得到改善,加上中国二板市场将建立,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一个良好环境,民营企业将摆脱融资难的困难,迎接民营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又一个春天。

参考文献:

[1肖霞,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的融资分析,市场与发展,2003年第2期

[2]李树丞,刘长庚,楚尔鸣等: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研究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

[3]康成杰,柴靖静:优化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法制环境的对策和建设,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1期

[4邓红征,周长信: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模糊综合评价,企业经济,2003年第2期

[5]欧江波,欧群芳:美国对小企业的财政金融支持及其启示,企业经济,2003年第1期

[6张青美,施林琳,李红: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企业经济,2003年第2期

[7]张荇,陈永志: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3期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篇4

【摘要】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民营企业由于企业自身、政府政策和社会金融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融资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本文从民营企业本身、政府政策以及社会环境三方面入手,探讨了融资的现状、原因以及对策。【正文】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中国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引导下,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有关资料显示,在中国目前国内生产总值中,民营经济的贡献大约占据了三分之一强,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浙江,甚至达到了四分之三的比重。民营经济的发展程度也因此成为了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与其他所有制形式相比,民营经济(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至少生产出中国GDP的27%。就业8300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12%,成为仅次于农业的第二就业部门。”①然而,近年来,发展势头有所减缓,主要原因是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民营企业因为经营规模的限制,投资基金更多依赖外部资金,但相对与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而言,一般民营企业比较难直接从资本市场获得所需资金。我国民企融资现状普遍不容乐观,使得民企普遍缺乏发展基金,错失很多市场发展机会,融资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一、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从理论上讲,现代社会中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很多,而且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发展势头。一般而言,主要有三种:外部负债(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和企业内部积累。但由于制度和政策及企业内部等原因,我国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受到了众多限制,突出表现在:1、法律地位不稳固,以及税收负担制度过重,降低了自我内部积累水平。虽然《宪法》经过了修改,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私有产权的保护并没有写入宪法,进入国家保护体系。比如国有企业受《刑法》的保护,而民营企业受《民法》的保护,如果贪污罪发生了,公安机关可以逮捕犯罪嫌疑人,但如果有人贪污了民营企业的资产,则属民事纠纷,只能法院介入。严重威胁民企的内部积累资金。同时民营企业无法享受营业所得税“三减三免”的优惠政策,使得民营企业税负过重,降低了自我内部积累水平。2、商业银行和民生银行对民企贷款金额小、期限短,向银行贷款困难重重。就江苏和浙江这两个全国民企经济发展居于前列的省份来说。“江苏省1999年银行对民营个体经济贷款额占各级贷款比重为4.8%,2000年有所增长也不过5.2%。浙江商业银行的比重略高为8.2%,江苏无锡市2000年新增民营企业6700户,注册资本为50.24亿元,但民营企业新增贷款仅为0.4亿元,参加银企合作的20家绩优民企中,得到了贷款的仅三家,贷款额仅700万元。”②从贷款总额度上讲,远远还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另外贷款期限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几乎没有一家银行向民营企业开放建设贷款项目,因而民企经济只能获得一年之内的流动资金贷款,不能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还有,民生银行作为中国首家主要为非公有制企业入股建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服务于民企,但是其贷款规模太小,“2000年6月民生银行各项存款和贷款的规模分别是397.6亿元和243.6亿元,占同期金融机构全部存贷款规模的比重仅为0.33%和0.26%。”③3、担保公司和各类基金较少,民营企业难以获得外部担保。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100多个城市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体系和风险投资体系。以较完善的上海市为例,目前上海有民营个体企业34万多家,而近年来,中投保上海分公司、技校交易所、创业投资公司以及区县各类担保基金总共是为2000多家企业(含国企、股份所有制企业)提供了融资服务。到2000年,上海市通过各种担保途径获得的贷款仅占全部贷款的5%左右,其中,小企业所占比重仅为30%,小企业通过担保途径获得的贷款仅占全部贷款的1.5%,全国担保机构仅能为民营企业提供500亿元的担保支持。4、通过资金市场直接融资的大门基本对中小企业是关闭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艰难。目前我国民企要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原则上只能到国内市场主板市场融资或海外上市融资,但主板市场对中小民企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海外市场也谈何容易,不但要满足海外市场较高的上市要求,而且受到国内一些因素的阻挠。另外国内二板市场虽讨论多时,但仍然未成立,况且其融资量也相当有限。二、民营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原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自身原因1、民营企业缺乏信誉。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信誉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从国外到国内,从“安然”到“蓝田”,国际国内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都面临危机,更何况普通的民营企业。谈到给中国企业诚信打分的问题的话,著名的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是不及格的5分以下,连6分都达不到。民营企业的分数更低,其深层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从民企自身来看,管理水平不高,帐目不清,一个公司内部有好几本帐,内部法人治理机构不健全,生产效率不高。这是导致中小企业信誉缺乏的基本原因。②政府政策不稳定,即政府的短期行为导致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缺乏建立企业信誉的积极性。政府政策的变化太多,朝令夕改,导致民营企业有种草的积极性,而没有种树的积极性,而企业信誉是一棵树,十年树木,民营企业缺乏积极性这也是导致民企信誉缺乏的重要原因。③民营企业没有明确的产权。产权是信誉的载体,我们企业讲信誉,它的价值就增加,但是这个企业不是我的,增加了也没有用,古人云:无恒产者无恒心,现在是无恒产这无信任。如果破坏了产权也就破坏了企业的信誉基础。④政府的监管越多,企业就越不讲信誉,企业越不讲信誉,政府的监管就越多,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监管与信誉是有关系的,政府监管越多,意味着政府的权利就越大,政府的自由度就越大,未来就越不稳定,未来越不稳定,企业就越不考虑未来,从而自然而然形成了不讲信誉的态度。如在我国大量的中小煤矿,许多都不考虑大量投资安全设备,因为他投资安全设备需要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但不知那一天随着政府规定变化而可能被叫停。这就是政府的权利过大的导致的不考虑未来而缺乏信誉。⑤腐败,政府管得太多,从而导致腐败,使企业不在乎市场和消费者而在乎政府,于是中小企业缺乏建立信誉的基础。2、民营企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大,风险大,无法准确预测,难以吸收投资者注意,并且民企的生命周期短使得投资者投资的风险过大而不愿意投资。同时,民企的资产相对的较少,负债能力有限,不能吸引太多的投资。3、民营企业管理基础薄弱,产权高度集中,导致内部决策缺乏灵活,机制僵化。董事会构成不合理直接影响到重大问题的决策,独立董事形同虚设,监事会的地位不高,难以发挥监督作用。缺乏合理的法人内部治理机构,管理经验缺乏,管理水平不高,财会制度落后,信息不透明,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1][2][3][4][5]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增加了银行对民企财务信息审查难度。同时家族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pp综上所述,由于民营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缺乏信誉,加之风险变数大,使得其资信等级底,加之内部供应水平不足,这是其融资难的根本原因。(二)、社会金融环境方面1、银行贷款管理体制的制约。目前,企业获取资金的主渠道依旧是银行。现行的金融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给国有大中型企业似乎天经地义,而面对广大民企的贷款请求,往往不予支持,基层的银行贷款权限受到严格的限制,同时贷款审批程序烦琐。一些县级商业银行变成了纯储蓄机构,只能吸收储蓄,做一些基层的调查工作,没有贷款权。地市级只有流动资金贷款权限,中国大多数民企在基层,需要一层层上报到总行,审批程序烦琐,而且,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称,内部的存款利率不合理,导致银行“伪市场化”,制约了基层银行贷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国家严格限制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活动,使民企借贷无门。2、银行经营上的“惜贷”。银行在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经办贷款业务的时候,所花费的时间和人力相差无几。但产生的效益明显不同,民企贷款绝大部分是流动资金贷款,贷款要得急,频率高,户均数量少。贷款风险大且管理成本高。因此,银行宁愿做“批发”业务而不愿做“零售”业务。对大企业是“争贷”而对民营企业是“惜贷”。同时,银行贷款资金向个人贷款和建设项目集中对企业尤其是民企贷款大幅度减少。如“2001年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2900亿元,其中用于个人贷款2755亿元,占17.7%”④。这意味着所有金融机构所吸收的存款越来越少用于贷款的同时,对企业尤其是民企的贷款比重减少的幅度更大。根据有关资料的显示,辽宁省大连市的民营企业90%在银行的没有借款,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从创业直至公司年利润近千万,始终未能得到银行一分钱的贷款和支持,1996年在中关村的上千家科技型企业中,能得到银行贷款的仅仅只是200家左右。3、金融中介机构缺乏。我国融资市场目前是过剩与缺乏并存:一方面金融机构和投资公司还有大量资金没有投入;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却告贷无门。许多民营企业由于没有足够的自有资本进行抵押贷款,只能依赖担保性贷款,但是,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的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不多,即使有的地区建立了这种机构,也因担保资金来源不足,担保基金不能规避自身风险等方面的问题而难以有效运作。同时,担保机构都非常明显有参考政府的行为,在操作上,不是根据市场的实际和民营企业的现状作为担保的标准,商业行为不充分,资金投向不够明确,从而导致扶持中小企业的成功率不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4、我国证券市场融资门槛过高。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和运作,同时也被赋予了着重为国有企业服务的特定功能。特别是在目前大多数国企处于困境的情况下,我国股票市场以促进国企改革为宗旨,重点扶持国有企业上市融资,政策严重向国有企业倾斜,在实行“额度管理”的股票发行机制下,民营企业要从相当紧张的发行额度中分得一杯羹,实在是难于上青天。直至目前为止,发行A股股票在深沪两方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没有超过千家,但是民营企业寥寥无几,且大多不是通过正常途径直接上市,而是以高昂的代价购买一家已上市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而直接上市的。至于民营企业进入债券市场,管理层也基本上持排斥态度。目前,我国公司债券发行实行的是规模管理,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管理、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及各项指标均由国务院统一确定且发行时优先考虑农业能源交通及城市公共措施项目。同时,要求发行债券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不低于三千万,有限责任公司净资产不低于六千万;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40%,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一年的债券利息,债券发行公司必须有实力雄厚,信誉好的单位做担保等,这一系列条件,限制了民营企业进入债券市场并通过债券方式融资。总之,民营企业的保证缺乏、辅导薄弱以及一贯以来的银行在体制上的歧视是其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三)政府方面政府的法律、法规、政策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缺乏法力,各种政策法规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1、不具备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扶持、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到位,许多政策法规没落到实处,或者在落实上打了折扣。与国有集体和外商投资企业相比,个体私营经济在许多方面还处于不利地位,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如市场准入方面,许多行业和部门仍然不允许个体私营经济进入,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私营企业是凤毛麟角,也不能设分支机构等。2、政府管理不规范,宏观调控乏力,许多有利于民企融资的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政府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管理,涉及到工商、税务、物价、城建、环保、卫生、计量、质量监督等多个部门,在对个体私营经济管理中,往往出现相互交叉,缺乏协调的现象,增加了个体私营企业的负担,又使他们无所适从。在对经济机构协调方面,由于政府调控不力,致使私营经济重复生产,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在监督方面,有的政府部门未能很好的履行监督职能,致使个体私营企业本身行动不规范。3、“三乱”现象仍然较严重,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不利于民企的内部积累。将个体私营企业的入社会保障范围的力度不够。目前,私营企业中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劳保福利得不到保障的现象带有一定普遍性,导致个体私营企业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方面有很大的困难。企业因人才流动过大而影响其稳定持续发展。此外,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在申报户籍管理、档案存放、计算工龄、评职定级、子女入学等方面尚存在许多障碍。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在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体制上的不平等造成了在竞争上的不平等,造成了民企在融资上的劣势。三、民营企业融资对策分析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一批民营企业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过程,面临二次创业。一些企业在管理模式上和经营理念上也逐渐走向规范。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如果不能有效拓展民营企业合法融资渠道,可能将影响其现有的增长速度。以往,在解决中小民企融资的问题上,总是一味的强调政府对企业的扶持。的确,政府扶持很重要,但与此同时最重要的是通过多方的努力,引入竞争机制,营造一个共同受益的赢利格局,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自身方面1、重建企业信誉(1)、不断深化企业改革,明晰产权,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机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这是重建企业信誉的基础。企业应遵循“共同治理”逻辑实现治理结构创新;抛弃“股东至上主义”,改变家族管理模式,从单一的家族管理向家族控股,职业经纪人管理的模式过渡,实施多元产权主体结构,打破家族式管理“瓶颈”,大大增加由企业直接利益相关者组成的董事会监控功能。设计必须的权力制衡制度和措施。根据企业产权结构状况和发展趋势,研究个个利益主体的关系,即所有者、经营者、企业职工利益关系。引入外部独立监事、债券人董事和独立董事,健全公司内部权力机构,完善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2)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企业首先要有一套规范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制约客户的信用行为的同时,使守合同、重信用真正成为[1][2][3][4][5]企业的经营管理的一种自觉的理性选择。同时,要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基本信用信息理念、综合信用报告及调查报告三部分。这里,可从企业商务信用着手,商务信用是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诚信和信誉程度的综合性反映;它体现该体制在经营活动中的特征、经营方式、信誉状况、信贷能力和在市场中的公众形象;了解一个企业的商务信用状况有利于外界投资者作出准确的投资决策。企业信用的建立,一方面依托社会法律基础在人们自觉自律的同时,有完善的监督和奖惩措施。对人们实行有效的制约;另一方面,有赖于商业道德的发展;使遵规蹈矩成为一种集体的潜意识;人们就会自觉减少越轨的可能性;使合作变成可以预期和操作的事,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除了加强商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更多的采用信用结算方式,以培养企业信誉。(3)健全企业财务机制,理清会计帐目,方便外界审计,使投资者能随时了解财务信息,增强对企业的信任。2、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1)管理层在不同发展阶段应制定相应的各有侧重的融资策略。在种子期,因不确定的因素大,风险极大,此时应以内部的融资为主,如自己出资和亲朋好友出资为主,适当接受外部机构(含政府的资助)尽量减少业绩负债;在创业期,为了加速抢占市场,资金需求量较大,然而由于刚刚开始经营活动,整体风险仍居高不下,此时企业资金融通要以股权融资为主,包括吸引外部风险投资入股,同时,高度重视企业的现金流量、贷款结构和财务成本;在扩充期,由于企业步入成功企业行列承担风险和融资成本能力大大提高,此时应以债务融资为主,以期最大限度分散风险,降低成本;在成熟期,企业有大量销售利润和经营资产,承担风险和成本的能力与前几个阶段已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此时企业应从自身资本结构出发进行融资。(2)积极开拓新的融资方式。如票据融资、动产担保、股份合作制等,中小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加入集团获得资金,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和大企业发展密切的技术经济合作,从大企业那里获得资金支持。(3)企业应注重融资效率分析。融资成本、资金利用率、融资机制规范度、融资主体自由度和清偿能力这五个因素,在不同融资方式下对融资效率的影响程度的高低有其确定的隶属性。总的来说,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债券融资效率是高的,高于股权融资。我国民企应严格按照自由融资顺序融通资金,先以内部资金满足资金需求,其次,考虑外部资金融资方式。当然,如考虑其他的社会因素,可适当变通。(二)、社会金融环境方面1、加快银行体制改革,增加商业银行的服务意识,鼓励成立中小企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在民企中普遍存在“惜贷”行为,根源在于银行体制尚未改革到位。因此,应加快银行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使之真正树立竞争和服务意识,从而对民企的“惜贷”转为“争贷”。同时鼓励成立中小企业银行,有针对性的服务于这一群体。民营企业对消除融资门槛的渴求,曾经是民生银行诞生的原因之一。从根本上消除这一门槛,还需要在这一领域加大开放的力度,初期可以选择在广东、江苏、浙江等民营经济比较发达、民营资本比较雄厚地区进行试点,新设或将城市商业银行改制为中小企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融资窗口,同时鼓励民营资本的有机结合。2、加大金融中介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的担保体系。由于现行金融机构受利益驱使,偏爱大型企业。因此,要建立面对广大中小民企的中小金融中介机构,使之决策程序简单,服务成本降低,与服务对象紧密相连,可以专门从事对民企的融资活动,从而有利于不断积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经验,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质量。同时,建立健全的担保体系,担保体系是民企与银行联系的重要媒介。考虑到担保自身的风险规避问题,要建立信用担保、商业担保和互助担保相结合的担保体系才能满足多数企业的需要。信用担保可以限定在会员企业内实施。成为信用担保机构的会员,必须达到严格的入会条件,包括重合同、守信用、有较高资信等级等。信用担保机构还在提供担保的同时帮助业主和企业提升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如果没有这个信用基础,那么企业很难在急需资金的时候获得资金。商业担保的特点是盈利性的,可以由多个投资主体共同出资组建商业性投资担保机构。如江苏无锡市组建了以市财政局、工商局、商业银行、各区财政及四家私营企业共同出资的无锡梁溪担保有限公司,公司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为民企融资实施担保。企业之间也可互助担保,如可采用“互保债转股”新形式,即被担保方,一旦被担保无力还债,需要担保企业代偿时,担保方对被担保企业的债务即转为股权,关于“债转股”,以下有专门的论述。3、组建创业中心,设立创业孵化基金。为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政府科技部门可以牵头组建创业中心,如高科技孵化园,建立创业孵化资金,以便更好地扶植处于创办初期的企业。孵化资金的扩充渠道可以是多方面的,如:政府每年引入少量投入,科技企业经营盈余的投入,孵化资金的自身增殖,企业退税中的一部分进入孵化资金,企业参股投入等,孵化资金可以采用短期借款和投资两种形式支持企业,由于孵化企业规模实力小、初期信用低及相对稳定性差等因素。一般银行机构和个人不会轻易介入,而孵化资金的设立和使用为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4、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融资租赁是指出租方融通资金为承租方提供所需设备,具有融资、融物双重职能的租赁交易。它主要涉及出租方、承租方和供货方三方当事人。它对民企融资的作用表现在:一是可以促进投资,增加银行在民企的间接融资;二是可拓宽融资渠道增加企业流动资金;三是可以提高资产管理效益,发挥资金最大效用;四是可以加速技术更新,降低固定资产折旧成本。发展融资租赁业,政府应在政策上采取减免税收加速资本折旧,改变财务处理方法等优惠政策加以扶持。譬如,在税收、会计方面改革现行的会计制度对于工业企业折旧年限的规定,充分发挥加速折旧可以享受延迟纳税的优势,实际上把一些应上缴的税金提前用来偿还租金、加速设备的更新改造,对以租赁方式引进的先进技术设备的中小企业实行相应税收减免,并给予加速折旧的优惠,调动经营者和企业积极性,同时要加强融资租赁行业监管和宏观管理,尽快完善租赁立法,拓宽筹资渠道,为融资租赁业务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可提供再贷款或指导商业银行向融资租赁公司提供以租赁合同为抵押的低息长期专项贷款,用于政府鼓励金融工具的多样性发展,放宽对租赁机构资产负债方面的限制,届时,融资租赁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应可申请发行债券或大力发展股份制,开拓本身单一的融资渠道,还有可以考虑利用政府投资基金向融资租赁公司进行注资,增强其实力,解决资本来源偏窄和期限偏短的问题。此外,国家要成立专门机构对目前租金拖欠情况进行调查,查明拖欠单位的金额和原因;对于政策性原因造成的欠租,国家应注入专项资金;对非法拖欠租金的企业根据情况处罚来确保融资租赁业正常发展。5、健全和实施企业之间债转股机制,实施企业债务重组新战略。近几年来,银行与大中型企业的债转股为许多企业解决了长期困绕其经营活动的债务问题。这项工作把债权人拉入企业,[1][2][3][4][5]把企业债务负担转变为创业的资本注入。一方面减轻了企业的偿债负担;另一方面,使投资人的不良资产有望转为良性资产,这种一举两得的好事,在民企之中是否可以尝试一下呢?简单的说,债转股是通过一定的程序将企业的债务转化为债权人在该企业的股权的行为。债转股后,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仅仅在于利息的支出减少与利润可能增加导致所得税增加的差额,原债务企业实施债转股后是否需要扩大贷款规模取决于企业本身的现金流量状况。概括地说,原债务企业实施债转股后,如果因贷款规模缩小导致计入利润表的财务费用下降,则企业赢利能力会因此而改善。同时,企业实施债转股时将立即减少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这样,企业资产负债率会立即得到改善,按现行的融资标准和融资政策,银行会提高企业的信用评级等级,改善企业融资能力。当然,同时应配合对企业的经营体制和产业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使经营管理水平得到加强和提高,才能真正改善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具体来说,实施债转股战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不同的方式,创造最大的公司价值。优先股和普通股各有其融资优势。一般来说,企业息税前盈余越大优先股融资就比普通股融资能创造更大的收益。在一个特定的税息前盈余水平下,普通股融资对参股收益的贡献要高于优先股的融资。(2)确定适当的债转股比例,确保新老股东公平利益。资产管理公司拥有多少将转换的债权,是较容易确定的,重要的是怎样正确确定债对股的比例。基本前提是,拟转股的债权由于企业不返还本金也不支付利息,在性质与作用上与企业已存在的股权是同一的,累积利息应相当于企业已积累的留存收益。在理论上有两种方法,即:本金法:债转股比例=拟转股债权本金金额/转股日股金(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的金额和;还有总值法:债转股比例=拟转股债权本息和/转股日所有者权益余额。(3)选择最优对象和载体。企业间债转股是企业和企业之间产权连接基础上的长期合作,因此,必须考虑业务往来上的互补或产业的链接。确定债转股载体则主要根据债权人的产业性质和要求选择相应的项目或子公司作为债权人转股投资的目标。首先,欠款企业筛选成长性较好的项目或生产经营前景好的控股公司,确定产权;其次,编写较完备的推介材料,其中主要包括项目的内容、财务状况、产品、市场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等。有意向的债权人可经过初步洽商参观考察具体项目的进展或子公司经营状况。最后,双方选定确认债转股载体的企业。6、拓展证券市场,增加融资渠道。(1)对具有较大规模,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销售率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在对民营企业进行股份制经济效益改造的平台上,允许民营企业发行股票,使其以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市场主体身份进入资本市场,这必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2)可建立二板市场,让民营科技企业在二板市场上市融资。二板市场是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场所。在二板市场上市的企业,一般是刚创办的高科技、高风险的企业。这些企业有较好的或需转化的科技成果,借助上市来筹集资金。现阶段。民企可考虑利用香港1999年下半年设立的二板市场,或绕开国内资本市场的政策壁垒,到美国NVSDAQ,英国的AIM和新加坡的SESDAQ等海外二板市场上市融资,同时积极仿照国外二板市场,总结运行经验,在内地建立较完备的二板市场,同时发展区域易市场和柜台市场,使资本市场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3)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应允许其进入债券市场筹集资金。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实行的是规模管理,国务院在统一确定债券发行额度时应考虑民营科技企业自身的特点和融资需求,适当放宽标准,准许符合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债券市场融通资金。(三)、政府方面政府要加强法规和政策力度,优化融资环境。私营经济要得到较大的发展,除自身因素外,关键是政府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发展环境,从而优化私营经济的法制环境非常迫切。1、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首先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支持,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其次要通过修改宪法,明确规定私人财产同社会主义公共财产一样神圣不可侵犯,私营企业经营者合法财产及一切合法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平等受法律的保护。2、要从政策上积极鼓励私营企业拓宽发展空间。解决影响私营经济发展深层次问题,应进一步放宽国内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领域。向文化教育、中介服务、广告宣传、房地产业、信息咨询、医疗卫生等行业发展,允许私人投资旅游业建设和经营城区基础设施;在投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消除对私营经济事实上存在的歧视,建立完善公平的法律竞争机制。3、政府要规范管理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主要是各级部门要认真清理和公布收费项目,规范对私营企业的税费征收管理,落实“收费明白卡”制度,杜绝“三乱”现象,完善执法责任制,建立公平的法律约束体系。4、政府要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为私营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服务。要做到这点就要实现由单纯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并重型转变;同时要为私营经济发展及时提供有效信息,使其科学决策;此外还要强化对私营企业的投资方向、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同时,做好私营从业人员社会保障工作。结p束p语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环境将得到有效的改善,市场将进一步规范;同时,国外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我国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将得到极大的改善,民营企业的发展资金将越来越丰富,这无疑将会使民营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民营企业甚至整个中国经济将会进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注释出处:①张青美,施林琳,李红: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企业经济,2003年第2期,第64页②③曾爱青,刘智勇:多方努力共同营造中小民企融资多赢格局,企业经济,2003年第1期,第65页④王婷: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企业经济,2003年第2期,第96页【参考文献】[1]李波:OFⅡ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货币分析,市场与发展,2003年第3期[2]邹传太:债转股的财务效益浅析,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1期[3]朱邦富:企业间债转股,企业管理,2002年第5期[4]肖霞,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的融资分析,市场与发展,2003年第2期[5]李树丞,刘长庚,楚尔鸣等: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研究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6]康成杰,柴靖静:优化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法制环境的对策和建设,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1期[7]邓红征,周长信: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模糊综合评价,企业经济,2003年第2期[8]欧江波,欧群芳:美国对小企业的财政金融支持及其启示,企业经济,2003年第1期[9]邓向荣,于中鹏:民营企业股权优化与稳定机制研究,现代经济探讨,2003年第3期[10]王婷: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企业经济,2003年第2期[11]曾爱青,刘智勇:多方努力共同营造中小民企融资多赢格局,企业经济,2003年第1期[1][2][3][4][5][12]肖侠:求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整合创新,企业经济,2003年第3期[13]花爱梅:信用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的新课题,企业经济,2003年第2期[14]张青美,施林琳,李红: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企业经济,2003年第2期[15]张荇,陈永志: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3期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篇5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直接融资渠道尚不健全,设置的门槛高,中小民营企业受自身实力的限制 ,很难具备公开发行股票、债券的资格,缺乏直接融资渠道,直接从资本市场获得所需资金的机会很少。因此,间接融资在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金融机构贷款为主,覆盖了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较大面积,加重了中小民营企业对金融机构贷款的依赖,而金融机构贷款融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二)银企关系不平等,资源限制

银行商业化和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银行安全系数不断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普遍追求安全性和收益性。中小民营企业大多经营规模较小,处在创业初期或高速发展中,经营风险较大,盈利能力不稳定,由于信息不对等,银行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信息缺乏足够的了解,对民营企业的不信任使得其不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或限制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数额。在现实中,占全国企业总数90%以上的中小民营企业所获得的来自金融机构贷款资源比例不超过20%。

商业银行建立绩效考核等风险约束机制,以防范和减少信贷风险,目前普遍授信权回收上级银行,严格贷款发放程序和条件,贷款责任人终身追责,若贷款本息不能按期收回,银行工作人员面临严厉的绩效考核、终身催收贷款、开除等追责处罚,因此,基层信贷人员开发中小民营企业客户积极性不高。

(三)金融机制僵化,缺乏创新

银行业、担保业等金融机构机制僵化,创新不足,缺失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和符合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中小民营企业正处于创业初期或高速发展中,往往固定资产较少,不足以抵押,贷款受到限制。民营企业抵押物不足,抵押担保条件不符合落金融机构要求,押品抵押率过低是当前民营企业融资、特别是申请金融机构贷款过程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以湖南某园林绿化公司为例,公司经营业绩良好,既有林权,又有股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但在实践中银行均不能对林权、土地承包权等采纳为抵押或质押物。金融机构对成长中的优质民营企业没有合适匹配的金融产品,使民营企业在银行没有抵押和担保则贷不到款,融不到资,企业往往因此贻误了最佳的商机。

(四)民间融资仍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之一

民间融资主要以高利率的信用借贷为主,目前城乡居民手中可自由支配的闲散资金越来越多,许多资金投入到这一市场上,配套的金融体系建设却未能及时跟上,缺乏正确的引导。为了自身的发展,许多中小民营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融资,从社会零散个人或各种“地下钱庄”以较高的利率获得借款。民间融资于企业是双刃剑,既是民营企业解决创业和运作资金的重要渠道,也为企业带来了高额的财务成本和巨大的经营风险。以笔者所在的城市为例,2013年年末某私企老板因不堪债务跳楼身亡,娄底民间融资危机由此暴发,民间散户纷纷挤兑,资金无法落实,企业被政府打非或整顿帮扶,企业和借贷个人均遭遇灭顶之灾。

二、改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对策

(一)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民营企业直接融资

政府从立法层面适时调整和完善法法律体系,为民营企业的金融政策提供法律保障,积极制定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有关政策法规,尤其要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借鉴海外成功经验,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资本市场及地方性证交所,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如美国的资本市场就包括了全国性证券交易所、地方证券交易所、第三市场、第四市场、纳斯达克全国市场等八个层次;积极展各类企业债券市场,扩大企业债券品种,为债券市场营造宽松的市场环境。

(二)转变银行运营机制,不断推进金融创新

大力发展面向小微企业的中小银行,完善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激励约束机制,主要突出对相关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正向激励,单列中小企业信贷计划,合理分解任务,优化绩效考核机制,引导其加大对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解放思想,大胆自主创新服务流程和金融产品,根据民营企业需求的特点以及风险级别的不同,积极推出与之匹配的信贷产品,从产品出发为中小企业提供可靠、高效、便捷的服务。

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拓展权证、抵押、质押、担保种类和形式,比如:林权、承包经营权等,不断完善抵押登记、资产评估、抵押物流转交易等环节,密切加强与担保机构的合作,完善担保与抵押相结合的金融体系,切实解决民营企业抵押及担保贷款难落实的问题。

(三)引导民间资本与企业融资对接

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城乡居民及社会机构闲置资金多,投资渠道少,为民间融资活跃提供了资金来源;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民间资本的需求日益旺盛,并能提供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因此,民间资本完全有潜力成为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融资渠道,宜疏不宜堵,要给需求双方创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进一步满足资金的需求。

民间资本要着力放开市场准入,赋予民间金融合法地位,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和制度,凡是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领域都应该向国内民间资本开放,营造公平有序的制度环境,促使民间金融得到健康发展,开辟民间资本成为中小民营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

(四)改善企业内部环境,营造良好的经营格局

民营企业把资本运营策略放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层面,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打造资金流动畅通的经营格局。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篇6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我国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对民营企业的 金融 服务却严重滞后,民营企业得到的 金融资产 所占份额比较小,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未得到解决。

一、 目前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

(一)直接融资渠道堵塞

在目前

二、 造成民营企业 融资 现状的原因

(一)所有制歧视仍不同程度存在

据 调查 ,我国除了浙江地区因 历史 和 文化 的特殊性使得民营 经济 得到普遍认同外,其余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歧视现象。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传统意识的影响, 金融 部门的“恐私” 心理 相当普遍。一些地方反映,同样数额的不良贷款,贷款对象如果是国有企业, 银行 工作人员可以不承担责任,如果是私营企业则可能被司法机关追究。出于对贷款责任的担心,信贷人员在具体操作中就十分谨慎,表现为尽量限制对民营经济的贷款数额,贷款手续繁杂、抵押条件苛刻,对抵押品要求过严、抵押率过低。有的私营企业反映,争取一笔贷款往往要花费多达半年的时间,由此贻误商机的事例不在少数。江苏中大 工业 集团自有资产5.5亿元,年销售额达10亿元,曾被农行总行评定为优质企业,授予5000万元的贷款额度,但是在操作中农行营业部却仅允许其贷款3000万元。

担保公司和各类基金杯水车薪。目前,上海有私营个体企业34万多家,而近两年来,中投保上海分公司、技术交易所、创业 投资 公司以及区县各类担保基金总共只为2000多家企业(含国有、股份制企业)提供了融资服务;到2000年初,上海市通过各种担保途径获得的融资贷款仅占5%左右,其中小企业所占比例仅为30%。换言之,小企业通过担保途径获得的贷款仅占全部贷款的1.5%。此外,各地普遍反映由于担保基金不能规避自身风险,因而在运行中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在担保审查、反担保要求等方面都过于严格,手续也相当繁琐。这不仅加大了企业负担,而且往往贻误了商机。

(二)从运作机制上看 行政 性力量大于 市场 力量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注意到,目前已出台的政策和办法主要是靠行政力量推行的,政府的色彩比较浓厚。在有的地区,由于 财政 层层出资组建担保体系,贷款甚至需要得到区县镇财政所的审批,由此引出了不少扯皮现象。在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上也存在类似问题。风险投资公司由政府出资组建,政府派人经营,这种运作方式在本质上是违背风险投资活动客观规律的。不可否认的是,在金融体制和融资制度很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运用行政力量着手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种现实的选择,无论是出台担保政策还是开展风险投资活动都会使部分民营企业得到实质性的支持。但是问题在于,由于政府财力有限,这种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保障的政策不可能是普惠性的。因此,这种做法会形成新的不公平,为政府官员造就新的寻租机会。此外由政府来亲自配置资金,其配置效率必然低下,因为官员或准官员们不可能像私人投资者那样熟悉市场和企业。

(三)从政策构成看缺少战略性、系统性设计

目前,各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普遍存在着缺少配套措施、可操作性差等问题。例如担保机构的 税收 、后续资金注入、风险准备金等问题均未解决,担保机构散布在各个层面而不成体系;搞风险投资则只是拨出财政资金设立基金和成立投资公司,风险资本的市场化筹集机制、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等必需的前后环节尚未建立;《公司法》《 证券 法》《 保险 法》等 法律 陈旧,政策与法律多处出现矛盾;能够提供有效服务的中介机构严重欠缺等等。由于可操作性差,不少政策只是停留在文件上,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

从国有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导致对民营企业服务难。首先,因为国有商业银行长期担负着为国有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任务,把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大型企业等作为服务重点。而对民营企业普遍采取歧视态度,即所谓的所有制歧视。其次,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注重稳健性、集约性和效益性,不愿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第三,国有商业银行的机制缺乏灵活性。信贷经营体制改革后,上收和集中了贷款审批权,提高了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贷款门槛。

证券市场基本上未向民营企业开放。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主要是重点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融资,基本上未向民营企业开放。我国公司法规定: 上市公司 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元、公司经营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改革的政策、从严控制一般加工业和商品流通企业。而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与公司法规定的上市条件相差甚远,自然被股票市场拒之门外。与股票市场类似,我 国债 券市场也基本上未向民营企业开放,大部分民营企业不具备发行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的资格与条件。如企业规模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还要求债券发行企业有实力雄厚且信誉很好的机构作担保等等,这一系列条件使很多民营企业“望市兴叹”。

当然,与其他经济形式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具有抵御风险能力差、融资费用高、 金融机构 信息搜集困难、贷款的抵押和担保较难实现等融资特点,也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贷款融资。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篇7

一、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制度逐渐建全,金融机构的管理更加严格,经营风险防范意识显著提升。加之近年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式的不断恶化,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明显下降,贷款风险逐步加大。为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各金融机构在贷款审批时门槛不断提高,条件也越来越苛刻,导致企业贷款难度日益增加,尤其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企业资源有限,往往达不到贷款要求的条件,贷款通过率相对较低,企业规模越小越容易被银行拒绝,民营企业贷款在整个信贷投放规模中占比在不断下降。长期以来,民营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十分匾乏,特别是通过银行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二、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

我国企业融资难,难在融资渠道不畅,难在可供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不多。我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只有少数企业可到资本市场融到资金。融资渠道的单一不仅制约企业的发展,而且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很大的压力和风险。

去年以来,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和复杂,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显现,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动力不足,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看,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较快,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同时,近年来,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特别是资金链紧张和融资成本快速上涨等问题让众多民营企业陷入困境。这些企业家四处奔走,然而处处碰壁,呼救无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场准入和门槛的不断提高,又有多少企业家遭遇了“玻璃门”、“弹簧门”。很多中小金融机构将大量资金上存或购买国债,对急需贷款的民营企业却不予支持。另外,我国地方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信社已成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力量。地方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没有建立,实际资本充足率偏低,在支持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有心无力的局面。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补充成分,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中国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民营企业,在金融支持方面却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三、民营企业融资难的解决对策

民营企业融资难表面上的反映是渠道狭窄,而深层原因则是各方面的体制和制度问题。因此,仅靠出台一些政策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制度调整,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角度出发来综合考虑民营企业融资发展的问题。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1.丰富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研究探索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多种有效方式和途径,力争使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可通过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相对民营企业来说“门槛”过高,为适应民营企业直接融资需要,有必要为其开辟一个合法的股权流通场所,即开辟一个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第二板市场。

目前,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都下了很大的力气,也出台了一些具体政策措施来解决单一的融资渠道。日前,国开行陕西省分行与陕西省中小企业促进局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合作额度130亿元。

根据这个协议,国开行陕西省分行在未来5年内,将通过“投资、贷款、证券”等金融手段向陕西省的民营企业投放贷款130亿元,同时将积极推动包括区域绩优票据、债券发行等在内的民营企业金融产品创新,丰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据了解,近年来国开行陕西省分行不断加强民营企业融资机制建设,推动建设民营企业融资的“四台一会”,即融资平台、担保平台、组织平台、公示平台和信用促进会,实现了以批量融资推动解决民营企业发展初期的融资困境。

2.加强政府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

2013年,全省工业发展面临的外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际国内市场需求还将持续低迷,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存将面临巨大的困难。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较快,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政府应进一步改善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服务,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完善的机制,为民营企业融资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形成全社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组织政策咨询宣讲、投融资对接、管理升级竞赛、民营企业信息化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力量来关心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进一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的可持续性。积极开展面向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如创新金融产品,提供理财服务等,建立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银行,有效提升政府部门行政效能。

3.完善民营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充分发挥银行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的调控作用,根据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适当的放宽对其利率的浮动范围,并调动金融机构向企业贷款的积极性。鼓励银行开发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充分把握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和风险状况,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企业的贷款机制和金融产品的创新,积极开展股权质押、票据质押等不同形式的贷款。对阻碍民营企业金融发展的相关规定等进行修改或者废除,赋予合法的位置,纳入国家金融管理体系中。

4.完善对民营企业的信贷体系

首先,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担保,成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应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从市场准入、税收、资信共享等方面提供支持。另外,要建立再担保机构,降低担保机构的风险。担保是一项高风险事业,如果仅靠担保机构自身的资金实力,是很难实现持续经营的。因此,可以组建全国范围和省内范围的两级再担保机构,与直接面向民营企业的各种形式的担保机构一起形成的担保体系,来共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民营企业的和谐快速发展。

5.提高民营企业的自身素质

遵循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化企业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切实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如规范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融资租赁等市场行为,需增强企业的自主发展和生存能力。利用市场的力量,进行优胜劣汰。逐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积极采用高效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技术,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不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另外,正确引导和发挥企业的积极作用,对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出谋划策。

现代的民营企业要生存必须不断的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产品结构。民营企业应因地制宜,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充分发挥地方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引进人力资源,走科技发展和创新之路。

四、结论

由此可见,造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原因很多方面,只有不断完善中小金融机构及融资政策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或缓解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篇8

1.少数民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目前,在新疆注册资金在100万元到500万元的私营企业已达4747户,登记数已经突破3万,从业人员达到45万多人,注册资金423亿多元,其中少数民族中小企业占一定的比例。这些少数民族企业具有规模小、专业性强;层次少、产品单一;投资少,转产容易,吸收新技术快,管理灵活等特点;而且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不高。今年来新疆少数民族企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其经营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成为当地的经济中最具有活力、由生机的部分,它们在促进市场竞争、提供就业、技术创新和维护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新疆少数民族企业(以下简称民族小企业)的融资情况不容乐观,融资的渠道比较单一,决大多数小企业融资基本上是通过民间信用的方式去解决。

2.少数民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发展中小企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的政策,中央银行和各类商业银行也逐渐认识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巨大潜力,制定了若干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这些措施和政策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中小企业目前融资难问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融资仍受到诸多限制,其融资难的问题并末得到实际解决。

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81%的中小企业认为“流动资金不能满足需求”,60.5%的中小企业则认为“没有中长期贷款”,在停产的中小企业中,47%是因为资金短缺(陈乃醒2003)。可见融资难不仅在新疆而且在全国已经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要想解决中小企业这一融资难题首先必须搞清产生这一融资困境的原因。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银行贷款是目前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方式,因此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原因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原因,主要表现在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2.1内部原因

造成民族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企业自身的因素是造成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

①民族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据调查,仅乌鲁木齐200多家民族小企业当中,绝大多数的小企业企业法人整治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不规范、内控制度不健全,财务行为不规范,财务报表不实,报表账册不全,报表数据不连续,财务信息披露不完全与信息失真;有的依据不同的需要,虽已编制不符合实际的财务报表;给银行信贷人员客观分析企业情况造成困难。这样一来小企业需求发展时,无法从银行筹措资金,只有选择民间信用的融资模式。

②民族小企业缺乏必要的融资知识。调查显示,当企业有融资需求时,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首先采取的融资方式是银行贷款,但是有将近80%的企业不了解银行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中小企业贷款的种类及贷款审批流程,仅有20%的企业对此有深入的了解。由此可见,缺乏必要的融资知识和对银行审批流程的不熟悉已经成为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③企业信用问题也是导致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尤其是想获取融资,就必须亮出自己的诚信。但在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存在诚信危机。一些企业甚至利用多头开户、无效担保的方式骗取银行贷款,并借企业改制、破产等名义,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从而导致商业银行严格审批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④民族企业不具备较强的抗分险能力。由于民族小企业资产规模普遍较小,盈利能力较低,表现出较低的市场竞争力,达不到规模经济性,因而对销售商和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相对较差,上述因素都会大大降低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大部分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并且一般处在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或领域,进入和退出的频率均相对较高。对单个中小企业来说,其经营风险较大,信贷风险也相对较高。

⑤相当多的民族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有的民族小企业属于“家族式管理”,有的属于承包型经营,有的试图引入现代制度下的经营机制,但形似而神非,这也直接造成企业经营管理混乱,经济效益低下。这种体制和治理机制方面的缺陷是国有商业银行不愿涉足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⑥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目前,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除对少数大中型企业外,几乎不再发放依据客户信誉的信用贷款。在此情况下,中小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抵押物,也就很难得到贷款。而中小企业由于规模限制,缺乏可供作为贷款抵押品的固定资产、房屋等等,同时又难以找到符合银行要求的贷款担保人,贷款风险相应增大。

2.2外部原因

2.2.1银行方面的因素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篇9

政策环境的局限和民营企业的自身弱点阻碍了多数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各种制约因素中,尤为突出的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广东地区中小型民营企业现状

广东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在全国一直处于前列位置,发展十分迅速。截至2007年底,全省民营经济单位347.5万户,同比增长13.6%,其中私营企业62.3万户,同比增长12.9%,个体工商户280.7万户,同比增长14.2%;从业人数1926.9万人,同比增长7.8%。2007年全省民营经济单位实现增加值13216.2亿元,同比增长14.3%;上缴税金1775.7亿元,同比增长25.6%;完成出口总额667.1亿美元,同比增长36.1%,进口总额324.8亿美元,同比增长27.1%。在广东省某些地区,民营经济已占当地经济总量的70%以上,纳税额已占当地税收的近一半。

近几年来,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一是民营经济单位大幅增加,规模增大。到2007年底,全省有个体私营企业347.5万户,比2002年末增加了73.9%,其中个体工商户280.7万户,比2002年末增加了59.5%,私营企业62.3万户,比2002年末增加了138%。民营企业的规模也在逐渐增大,在广东省历年公布的工业营业收入规模最大的50户企业中,华为、美的、格兰仕、科龙等著名民营企业连续多年榜上有名。

二是民营经济生产快速增长,增速高于平均水平。2007年全省民营经济单位完成增加值13216.2亿元,增长14.3%;出口总额667.1亿美元,增长36.1%;进口总额324.8亿美元,增长27.1%;均略高于同期全省的相应数据,表明民营经济发展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是私营企业出口增速维持高位,作用不断增大。到2004年底,广东省申领进出口经营权的民营企业达27337家,占全省内资进出口企业总数的83.5%,占全国民营进出口企业的28.7%。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额从1999年的3.5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992亿美元,五年增长近300倍,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0.2%提高到10.0%以上。广东省民营企业出口呈现以一般贸易出口为主,以机电产品出口为主,以对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为主和以珠三角地区出口为主的“四个为主”发展趋势。

四是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迅速崛起,区域经济凸现。目前,在广东省1500多个建制镇中,产值超过10亿元的有300多个,其中超过20亿元的有120多个;产业集群特点比较明显的区域有130多个,其中大企业近2000家,年交易额近200亿元。不少产业集群在国内已具有相当市场控制力,如佛山大沥的铝材产量占全国的40%,中山古镇的灯饰占全国销量的60%以上,江门恩平的麦克风占全国销量的70%以上。

二、广东中小型民营企业内源性融资现状

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主要依靠内源融资渠道。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高端访谈,开展了一次针对广东地区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调查活动(见表1)。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民营企业从创立到发展,其资金需求主要依靠创业者的熟人关系等民间融资渠道得以满足,通过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比例很小。

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格局在客观上有效降低了企业本身对外部资金的依赖程度,使产权更加明确,奠定了企业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然而,过分依赖内源融资存在着明显的弊端,阻碍了民营中小企业更进一步地发展。内源融资需靠比较漫长的积累,而经济环境、市场需求变化莫测,交易机会稍纵即逝,中小企业往往受制于资金限制,在面临机遇时不能迅猛发展,不利于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外源融资的缺乏使产权分散难以实现,不便于先进管理经验的引入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快速建立。

在创立初期,由于中小企业面临较小的市场需求,有限的生产规模,故而内源融资成为这些企业避免过度负债经营的主要方式。市场的不断变化使这些企业无论是在时间还是数量上对资金的需求都有较大的不稳定性,这就要求企业自身的积累很强。可是,那些规模较小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面对着日益降低的资本利润率,在资金成本和各种税赋被支付后,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量远远高于它们可利用的资金量。

显然,在目前内源融资成为最主要融资方式的情形下,中小型民营企业必须依靠自我积累来发展企业,然而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利润很少用作日后经营发展之用。在企业中,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是随着它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增加的,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有提高自我积累的长远发展意识。

三、广东中小型民营企业外源性融资现状

外源融资包括直接和间接两种融资方式。前者是指直接从投资者手中获取资金,通常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来实现,后者是指企业向银行借款。

1、直接融资难度太大,成本高

直接融资不仅难度很大而且成本较高,以股票与债券融资、吸收风险投资等为主。凭借直接融资这一手段,中小企业拓展了融资渠道,降低了企业自身对银行的依赖程度。在西方国家,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比重已低于直接融资比重,但目前在中国尚未建立能够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资本市场。由于资金不足、规模较小,中小企业难以达到上海证券交易所抑或是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所要求的基本条件。

除了股权融资,企业可以发行债券获得所需要的资金。在大部分发达国家里,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获得的资金总额通常是其通过发行股票获得资金数量的2―5倍。债券市场融资是美国企业直接获取资金的最重要方式,企业债券市场的发行结构和发展规模是一国证券市场是否成熟的重要衡量标志。图1显示了2004年美国企业直接融资结构,其中企业债券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

然而我国的债券市场发展相对比较缓慢。由于缺乏完善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以及值得信赖的债券评级机构,我国的债券信用评级质量一直不高。而且,中小型民营企业通常不能得到国家对债券还本付息的隐性担保,因此,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发行一些内部债券来缓解紧张的资金压力,但这类债券通常期限较短,利息反而更高,实际上进一步加剧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

根据相关金融法律法规,目前广东地区中小型民营企业资金融通成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借款所必须支付的利息费用,即资金成本。这是企业从外部获得资金所必须支付的基本费用,通常被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二是贷款抵押物品的登记及评估费用,企业向银行提供抵押物品,银行需要委托相关技术人员对抵押物的实际价值进行评估,这部分费用实际上由企业承担,构成企业的融资成本。三是担保费用,即企业支付给担保部门的费用。四是风险保证金利息。和全国大部分地区类似,广东绝大部分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扣除大约20%的贷款本金作为预留,而企业实际能够得到的资金只占贷款金额的80%。以一年期贷款为例,位于广东地区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每年实际支付的利息大约为其贷款金额的8%左右,有时甚至高达14%。

2、民间信贷盛行

与传统的银行贷款相对应,民间借贷是通过非金融机构的社会个人、民间组织、企业等,按照双方协商确定的利率水平相互出借货币资金,并需要还本付息的信用活动形式。当前经济发展条件下,我国金融管制比较严格、金融结构相对单一、金融服务水平有限,民间借贷的存在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而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民间借贷行为内生于民营经济,与民营经济有天然的联系,很好地适应并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较之实业经济领域的改革远远滞后,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是在落后的金融体制下实现的。由于通过传统的银行贷款难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即使利率水平降低,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民间信贷活动依旧十分活跃。

民营企业通过民间借贷形式筹集到的资金,在区域内实现了合理、有效地配置,满足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资金需求以及城乡居民节余资金的投资需要。然而,民间借贷基本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出现了很多问题。根据包括广东在内的不少地区情况显示,民间借贷活动是金融市场发展中的自发变量,是一种盲目行为。这种行为的存在不能顺应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导致了社会有限资金的不合理配置。因此,国家坚决取缔民间借贷活动。

在当前资金融通渠道不通畅的情形下,民间借贷行为虽然存在着很多负面效应,但面对那些“求金若渴”,却又融资无门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通过民间借贷所获得的资金是企业资金需求的有益补充。鉴于此,国家应该通过相关的政策法规对融资活动加以规范和引导,从而实现中小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洪隽:对美国中小企业融资和社区发展情况的考察[J].中国经贸导刊,2000(9).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篇10

关键词 中小民营企业 融资 现状 对策

一、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

从理论上讲,现代企业融资渠道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内部融资主要就是企业的内部积累,而外部融资方式主要就是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具体而言就是外部负债、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这几种方式。

(一)内部融资方面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自创业初期,由于经营规模小,商品不成熟,市场占有率低,风险较大,此阶段的发展基本都是靠自我积累发展壮大起来;但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自我积累便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规模,使许多企业坐失发展良机;

(二)外部融资方面

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两方面,对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来说,能选择的也只有银行贷款一种类型,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对于唯一能选择的商业银行贷款,由于银行在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方面一直存在着种种限制,而且资金成本压力也较大,据统计,目前中小企业贷款规模仅占银行信贷总额的8%左右,所以,在外部融资方面,中小民营企业也是举步维艰;

二、导致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长期以来,导致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有很多,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注重信用建设,融资遭遇信用障碍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信誉是非常重要的,从中小民营企业自身来说,没有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水平不高,内部法人治理机构不健全,生产效率不高,财务制度的不健全,帐目不清,一个公司内部有好几本帐,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信息不透明,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增加了银行对民企财务信息审查难度这是这是导致中小企业信誉缺乏的基本原因,。另外由于民营企业合并、兼并、破产等活动导致的一系列债务问题的不规范处理,逃避银行债务的现象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整体信誉和形象。

(二)中小民营企业管理基础薄弱,产权高度集中,家族式管理为常态

多数民营企业,由最初的家庭式作坊发展而来,最终形成家族企业,实行家族管理模式,导致内部决策缺乏灵活性,董事会构成不合理直接影响到重大问题的决策,独立董事形同虚设,监事会起不了监管作用,重大问题决策通常取决于某一人决定,缺乏合理的法人内部治理机构,管理经验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家族式管理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另外,由于中小民营企业自身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大,风险大,无法准确预测,难以吸收投资者注意,并且民企的生命周期短使得投资者投资的风险过大而不愿意投资。同时,民企的资产相对的较少,负债能力有限,不能吸引太多的投资。

(三)政策环境上,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设置了不小的障碍

目前,企业获取资金的主渠道依旧是银行。但在现行的金融体系中,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少之又少,如按所有企业公平竟争,大多数中小民企是无法与国企业及大型外企等相比,无法得到银行的金融支持;同时,国家严格限制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活动,使民企借贷无门。

除银行借贷之外,还有股票和债券是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由于资本市场在我国发展得并不是很成熟,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认为那是一个不可及的目标,不会以此为发展目标;而且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也确实难以达到;即使是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也需要企业有一定的基础。

另外,政府管理不规范,许多有利于民企融资的政策得不到有效执行,致使政策上有限的扶持,沦为一纸空文。

三、改变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对策

在解决中小民企融资的问题上,重要的是通过多方的努力,引入竞争机制,营造一个共同受益的赢利格局,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建企业信誉,以诚信经营为立足之本

首先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以规范企业运作为基础,深化企业改革,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机构,改变家族管理模式,向家族控股,职业经纪人管理的模式过渡,实施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增加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的实际工作职能,设计必须的权力制衡制度和措施,健全公司内部权力机构,完善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健立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以诚实守信为经营理念,由内至外全面树立企业诚信形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以诚实、准确、全面的企业信息公之于众,接受审计部门严格审计,以利投资者及债权人及时准确地了解企业的经营信息,增加对企业的信任。

(二)丰富融资手段和渠道,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

在企业的不同发展时期,能够选择的融资方式是各有侧重的,简而言之,在企业建立初起,由于不确定因素多,风险极大,此时应以内部融资为主,即企业主自己出资,企业内部积累等方式;企业进入创业期,整体风险还是较高,此时企业还是应以股权融资为主,吸引外部风险投资者入股,同时,高度重视企业的现金流量,贷款结构和财务成本;进入到扩充期,企业承担风险和融资成本能力大大提高,此时应以债务融资为主,以期最大限度分散风险,降低成本;在成熟期,企业有大量销售利润和经营资产,承担风险和成本的能力与前几个阶段已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此时企业应从自身资本结构出发进行融资。

企业要明确定位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从融资成本、资金利用率、融资机制规范度、融资主体自由度和清偿能力这五个因素入手,进行融资效率分析,总的来说,债券融资效率是高的,高于股权融资。我国民企应严格按照自由融资顺序融通资金,先以内部资金满足资金需求,其次,考虑外部资金融资方式。

企业还应合理利用各种融资手段,积极开拓新的融资方式。比如,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发挥自身灵活创新的特性,和大企业发展密切的技术经济合作,从大企业那里获得资金支持;或者能够加入大企业集团,以获得长久的发展;再有,建立建全了自身的企业信用管理后,利用票据融资、融资租赁、应收款保理、动产担保等方式进行资金筹集,甚至典当也可以成为中小民营企业进行快速融资的便捷渠道。此外,民营企业之间可以搭建融资联盟,由于民营企业在融资问题上存在融资规模的障碍,所以两个以上的企业可以组成融资联盟,通过联盟内部的合作关系,达到民营企业融资的目的。

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还应重视资本市场的动向,近几年来,中小板,创业板的建立,为众多的民营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平台,这两个非主板市场较低的准入门槛儿对众多民营企业来说,也并非是可望不可及的事,当然,首先也必须规范的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及财务信息体制;特别是对于已形成一定规模,但继续发展却困难重重的处于瓶颈期的民企来说,这可以做为一个企业的发展目标,进行企业内部管理调整,达到企业发展的一个飞跃。

(三)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政策环境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早已引起国家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在2010年两会期间再次成为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焦点。两会期间,温总理指出我国将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继续落实财政对中小企业支持政策。政府应以国家立法,出台优惠政策等形式给以扶持,通过鼓励和引导开展小微型企业信贷业务,从而间接实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目标。

研究出台专项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积极发展民营银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的困难;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营业税实行适当减免;积极鼓励和引导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体系和风险投资体系;组建创业中心,设立创业孵化基金;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健全和实施企业之间债转股机制,实施企业债务重组新战略;规范民间金融交易行为,健立健全民间金融体系等等方案都已提到议事日程,这些都将为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

另外,政府还要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服务。要做到这点就要实现由单纯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并重型转变;同时要为民营经济发展及时提供有效信息,使其科学决策;此外还要强化对私营企业的投资方向、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同时,做好私营从业人员社会保障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越来越突显出来,要超越这一瓶颈限制,必须从企业自身和经济环境这内外双重因素入手。企业自身必须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科学管理规范企业的各项市场行为,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企业信用管理机制,提升自身社会形象,取得社会的信任,扩大融资渠道;政府和社会必须重视中小民营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立法,政策,宏观调控,政府服务等各方面入手,创建良好的环境扶持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必将得益于大量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而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柯涛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S1).

[2]肖霞.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的融资分析.市场与发展.2003(2).

[3]柴靖静.优化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法制环境的对策和建设.经济与管理.2003(1).

[4]汪玲.发达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主要模式及借鉴意义.金融论坛.2004(11).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篇11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113-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与民营企业密不可分,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民营企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面临许多问题,也存在内部自身和外部困境的问题,特别是融资难一直严重阻碍和影响了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其中又以中小民营企业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因此,作者通过本文想针对中国目前存在的现状与对策进行探讨。

一、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经营特点

1.资本融资渠道比较单一

在商业环境如此激烈的环境下抵御风险能力比较差。据有关机构调查统计,在民营企业的融资构成中,自有资金约占65%;商业信用或债务拖欠占10%;银行贷款仅占10%左右。

2.信用意识淡薄

据调查,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都非常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并且缺乏内部管理。在企业“三假”(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现象都已经司空见惯。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主为了套用现金,不惜冒险动用信用卡去套取现金来用于贷款,支付,之间的资金运作和避税。为此银行无法为企业建立完整的信用评级系统。

3.缺乏长远计划

中小型民营企业主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和抱负,安于原有规模,不愿负债经营,期望通过自身积累来谋求发展。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主认为小企业经营灵活,“船小好调头”,宁愿多做几个小企业也不愿增加投入培养一个大企业。

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1.中小民营企业存在贷款难的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地方金融机构一般情况下都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建立之初,其生产、生活资金在建厂时就耗费殆尽,为了融资甚至不惜代价去寻找一些高利息的民间贷款,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还会引起金融市场一些非正常,甚至是违法的一些事情。尽管中央银行的信贷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但是处于安全性考虑,有些企业仍然无法能享用。

2.中小民营企业担保难的风险

中小民营企业为了快速融资,在第一时间能抓住商业机会,主要也会考虑担保作为融资的一种途径。担保能力相对低的中小民营企业在担保审查中,也常常会因为担保机构少,自己担保能力弱,担保费用高等等中如履薄冰,而且在担保审查中,反担保要求等方面都过于严格,加大了企业负担,而且耽搁商业。

3.中小民营企业受到政策歧视

中小民营企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贷款的同时,在贷款利率方面也远远高于其他企业,在融资权上,大企业和小企业的贷款是不一样的,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贷款不一样,城市企业和乡镇企业的贷款不一样。此外,在诸多不一样中,中小企业的手续还比较繁琐,抵押条件苛刻。由此耽搁商机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三、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产权不明晰导致抵押难、贷款难

产权不明晰制约了融资能力的发挥,长期以来许多企业挂在包括了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或事业单位,导致产权不明晰,贷款难。

2.技术设备落后,管理不善导致资金流失不予贷款

融资最大的吸引力首先是物质抵,其次是内在的素质,然而相当部分中小企业却正是因为缺乏这两个而融资难。首先是设备落后。中小民营企业主要是靠自筹资金建立,在资金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减少成本而购买一些科技含量比较低,质量比较次,产量比较低的生产设备,或者是已经被淘汰的产品。因而导致生产效率、经济效益不佳。其次是创新能力不足,中小型企业很少有专门自己的研究部分,更是严重缺乏专业性的研究人员。最后是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中小民营企业大多数都是以前靠作坊式或者家族式进行管理的,缺乏科学管理,很难吸引高层次人才,因此,在缺乏高科技设备,创新和科学管理的条件下,使得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员在贷款评估时不予以贷款。

3.财务管理不善,出现两本账

如今,当被银行降低融资的信用度时还有一个直接的因素就是所有的中小民企财务管理都是不规范的,甚至是违法的。当然,这也是跟中国当今这种“任人唯亲”的非理性、非正常的社会意识有一定的联系。因此,银行对企业信息无法准确了解其真实性,不对称性的同时,也许带来的也会有一些弊端吧。

4.金融机构占有份额小无法满足和有效的支撑中小企业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仍然是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基本垄断了70%的市场份额。然而在这70%的份额里面中小企业只占里面的30%。足以看出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在里面的窘境,也可以看出金融机构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成熟,发展相对缓慢甚至是十分的不理想。但是感到欣慰的是我国经济已经逐渐崛起,中小金融机构在发展中孕育而生,其中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小民企贷款的需求,这样更能吸收中小企业的存款,提供给私营企业的流动资金。并且在社会服务体系越来越成熟和完善之时,更应该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条件创造出更多的发展与机会,譬如:银行应该让企业认识到自身的一些信用,投资风险,应该更多地为中小企业提供专门的知识、信息、咨询作为融资的一个渠道,这样就会促使中小企业及时、准确收集到有利的融资信息以选择最优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条件。

四、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对策

尽管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众所周知的事,但作为中小企业应该积极应对,而不是束手无策、坐以待毙。企业一方面要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积极从内部筹集资金如采用商业信用、提前收回应收账款等。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国家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如总理于2009年8月19日提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六项新政等,并要了解银行机构的贷款的程序和手续。

1.申请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额度一般是每个项目控制在300万元以内

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企[2008]179号)规定,企业从事节能环保等项目,可以申请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专项资金的企业必须会计信用、纳税信用和银行信用良好,申报项目必须符合专项资金年度支持方向和重点。方式为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注入。每个项目的贴息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贴息额度最多不超过300万元。

2.引进新的股东,筹集资本

中小企业创业初期,其融资方式上可以选择股权融资,因为创业初期,风险很大,很少有金融机构等债权人来投资。在股权融资中,企业主与其朋友和家庭成员的资金占了绝大多数。这部分融资是属于“内部融资”,也叫企业“自己投资”。鼓励员工自愿入股,增强员工对企业资产的关切度,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为企业的发展开辟新的融资。

3.吸引风险投资,适用于中小型科技企业

中小型科技企业在初创和成长期面临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等,这种高风险使得中小型科技企业很难通过银行信贷、发行债券来筹集到充足的资金。同时,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现实利润大多低于其资金需求,只能依靠风险资本市场。风险资本投资基于这类企业的潜在高收益往往会提供较充裕的资金支持。这需要企业寻找适合的投资公司并进行一系列的谈判。

4.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

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和规模以后,就可以选择债权融资。债权融资主要来自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等。属于高科技行业的中小企业,可以考虑到创业板市场发行股票融资,一般需连续盈利两年以下,符合国家创业板上市的要求。

5.加强金融监控,净化融资环境

国家政府应该设立监管金融系统的重要部门,严格加强金融监控,严格打击恶意逃避银行债务的中小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把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和培育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制度结合起来,对依法纳税、及时还贷、诚实守信、规范经营的中小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给予鼓励和支持;对恶意逃废的中小企业和其他企业,进行公开曝光、进行严惩、加大打击力度。国家政府实施一些好的政策,不断完善以中央银行为主体的信用等级自行系统建设,实现各个银行与中小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之间信贷数据的联网共享,进行有效监控客户的资信动态,严格规范各种方面信贷程序。

6.提高自身的竞技能力

中小民营企业除了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加强对融资难的认识和管理,强化信用观念外,中小民营企业也需要有自己的文化。私营企业文化的高低,更多关系到信用问题,更多解决融资难等方面的途径问题。企业文化可以分为精神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物质文化层等等。有了优秀的文化,才能提高本企业管理层热源的素质和管理能力,提高工人生产积极性,才能更好地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总之,中小民营企业要想借助资本市场融资,扩大企业规模,是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各个政府部门要大力开展信用评级活动建立信用活动,坚持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不断完善银行信贷等级咨询系统的多功能。必须规范自身的财务制度,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可信度,建立企业的信用制度。逐渐提高中小民营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信仰成都和规范成都的融资渠道。通常情况下,A级以上信用级别的企业,金融机构才能考虑其融资申请,因此企业积极清偿银行的债务和应付款项,杜绝不良信用记录,提高企业还款的信誉程度,并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提高企业的可信任水平。以达到资金的供求的平衡和效率最大化,使得中小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兴华,张建军.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最实用的方法和工具精选[M].上海: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篇12

目前,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部分存在,其发展对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就业压力的缓解,就业人员的吸引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融资困难一直是困扰民营业的一个重要问题。各企业间不断地竞争,自身制度及发展的缺陷,资金缺乏,信用不够等因素很大地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虽然新三板的推出缓解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压力,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

2 新三板市场上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其原因

新三板的出现理论上应该可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可实际上并非如此。接下来笔者以中关村为例来简单地介绍一下。中关村是中国科技发展与创新的重要环节,然而现在却面临着发展上的许多问题,主要是资金紧张、融资难;中关村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企业成立时间普遍短,基本都是民营企业,大部分企业制度不完善,企业发展处在成长期;资金紧张,融资困难一直都限制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即使新三板出现之后,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说民营企业如果想要快速发展,就必须先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新三板出台后没有像理论中那样完全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呢?理由如下:

2.1 民营企业信用度不够

在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十分重要的,更何况是在牵扯到利益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融资时如果一方不守信用,那么合作就不能继续了,而目前很多的民营企业信用观念淡薄,经常会出现拖欠账款的行为;而且他们不注重长期的发展,仅仅只是关心短期的利益,这样只会加剧融资的困难。

2.2 民营企业财务制度混乱、没有足够的财产担保

一个企业内同时出现多套账目报表,这不利于贷款人对资金的监督追踪,增加了贷款人了解企业的难度,从而影响对其信贷的投入。另外,由于大部分民企都是小规模、小资产的企业,没有足够的财产担保,借贷通常很困难。

2.3 民营企业不稳定、经营风险大

大多数民营企业管理模式落后,生产技术低,造成民营企业整体竞争能力差;在发展中,民企往往注重短期利益而忽略长远的发展,这使得民企与其他企业的竞争常常处于劣势。另外,财务安排不科学,企业负债率、倒闭率高,资金周转困难,导致贷款机构向其借贷的成本增加,不利于其借贷。

3 新三板申请挂牌条件及民企新三板市场融资优势分析

自从2006年1月,科技部、证监会以及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共同启动“中关村股权代办系统”,我国相继在全国部级高新区批准设立了多家新三板市场,如2010年5月青岛新三板市场、2008年3月的天津股权交易市场等,其中较有影响的是天津股权交易所和中关村股权代办系统。以中关村为例,中关村股权代办系统的要求:①公司管理结构健全(特别是财务方面),内控制度完善,近两年无违法,无重大变化;②具有持续经营能力,且属于经北京市政府确认的股份报价转让试点企业;③企业净资产超2000万元。综上,新三板市场对民企挂牌的要求概括为:存续满2年,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控制度完善、财务管理规范,且主营业务突出并具有持续经营能力。

新三板进入门槛宽松,优势可以体现在几个方面:①可以拓宽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知名度;②挂牌新三板市场后,由于较好的定价机制,股票流动性提高,会吸引私募资金、风险投资的关注,增强民企定向增发的价格空间;③挂牌后,股权改革、信息披露、明确高层职责,使企业不断完善发展,更加规范的运作;④为未来进入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甚至主板打下基础。久其软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要学会好好地利用新三板,民企才能加速发展。

4 新三板市场后民企的制度缺陷

4.1 民企治理结构混乱多由家族式治理引起

新三板市场上市的民企治理结构应体现决策、执行、监督权利互相分离的原则,公司应设有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等体系,这些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决策力,加强公司专业化运作、提高公司整体的质量。但现实是,大多数民企是以“三缘”(血缘、亲缘、地缘)为基础建立的,虽然在企业建立之初,有很多好处,如降低了交易费用,有效地解决了“机会主义”和“逆向选择”的问题,但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也成为了限制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重合,个人专断决策等都会限制企业的发展,这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4.2 民企内控制度不全,财务管理不规范

目前,多数民企是合伙制或有限责任制的形式,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管理方式局限在人情化的管理模式,管理者尤其是创业者的个人魅力将是维持公司稳定的重要因素,导致内控制度缺失。在这样的关系结构中,企业内部的正式制度将会被人情所替代,造成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内控效果不足、意识薄弱,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和规模扩大。由于“三缘”的关系,企业内部重要部门尤其是财政部门都由“三缘”关系来决定,是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造假等不良行为。甚至在一些小型民企,用人都优先采用自家的人;在用人机制上呈现以“三缘”为界限的封闭性。这种用人模式导致财务人员往往不尽如人意,很多民企的财务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所以财务管理不规范,对新的法律法规也不清楚,学历水平低,没有职称,这样的财务人员会使会计信息质量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违规违法的行为。

5 民企新三板市场融资的完善对策

融资困难是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在我国现在的特殊时期,民企融资困难就更加突出,其中民企本身的问题是主要的因素,所以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完善民企自身。

5.1 提高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整体竞争力

促进民企资本社会化,可以规范企业操作,企业透明度增加,对资本进行有效的监督;促进民营企业的产业多元化,可以分散企业经营的风险,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大力提高民企经营者的素质,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民企经营者的素质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企业才能健全发展。

5.2 提高企业信用度

在任何情况下,信用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只有信用度高了,人家才愿意合作;企业信用度越高,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提高信用度的方法有:规范的行为操作、得到同行的认同、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水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