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研工作计划合集12篇

时间:2022-10-23 18:07:12

医学科研工作计划

医学科研工作计划篇1

医院科研,即医院的科学研究,主要指针对临床医学中较常见但暂时无法解决的难题所做的多项研究。科研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生存和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医院科研管理工作中,科技统计信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医院科研管理工作顺利的开展的重要保障。

1.我院科研数据信息概况

我院属于综合性医院,集医疗、科研以及教学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医院。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医护人员对医院科研统计信息的需求愈来愈强烈,因此医院科研统计信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2006-2011年我院科研部分数据信息如表1。

上述表格的科研数据信息是我院科研工作的真实记录,反应我院整体的科研水平,是综合评估我院科研项目的重要根据,也是我院监测及管理多项科研活动的重要数据依据,更是我院制定科研工作计划、合理及科学配置科研资源、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对我院的科研管理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我院科研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提高我院的科研管理水平。

2.科技统计信息对医院科研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1科技统计信息是医院科研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医院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作,涉及到众多的环节是对科技活动全过程的管理,包括科技立项、科研人员投入、经费投入、项目执行过程的监管、成果鉴定、成果奖励、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信息反馈,是个循环的管理系统。主要为执行医院的方针政策、服务。在医院科研管理工作中,科技统计信息可以为医院相关的科研管理人员提供及时、全面、有效地医疗信息,使科研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最近的医疗科研发展动态,这些重要的科研信息以及科研动态往往是医院科研活动或者医疗现状的真实反应,通过这些统计信息,可以对医院的医疗科研工作给予综合、客观、全面地评价,为医院科研管理部门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医院科研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这些统计信息制定与医院现状相符合的科研发展规划,使医院科研发展规划更加科学,对医院科研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促进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可以说,科技统计信息是医院科研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前提与基础。

2.2科技统计信息是医院科研管理宏观调控的必备条件

科学决策是医院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之一,科学的决策可以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发展,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科技统计信息是医院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统计信息是医院医疗工作的真实反应,是医院实际情况的记录,因此,医院决策人员在制定决策时必须参照这些及时、科学、全面以及准确的统计信息,可以促进医院决策者制定出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科学决策,因此,可以说统计信息是医院科学决策的必备条件[1]。

医院科研统计信息主要反应医院科研方面的信息,例如,我院2006年国内中医药研究论文数ISSN为210篇,2011年国内中医药研究论文数ISSN为330篇;2006年在研课题经费总额/每百张开放床位数为2.335,2011年在研课题经费总额/每百张开放床位数为7.794;2006年部市级及以上获奖/每百医护技研数为0.002,2011年部市级及以上获奖/每百医护技研数为0.008等等。从上述例子可看出,医院科研统计信息是医院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体现,对医院科学研究发展趋势的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依据这些科研统计信息,医院科研管理的决策人员可以更好地进行宏观决策,同时制定出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方针政策,确定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的重心,因此,可以说科技统计信息参与医院科研管理的整个决策中,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参与科研管理工作计划的制定,同时参与计划执行的整个过程,为医院领导或者决策者提供宏观监测,为医院的科研发展情况的预测提供决策参考。

第二,跟踪医院在研科与课题方面的情况,统计跟踪医院科研成果中各项基础及核心科研课题的开展情况,不断深化医院科研课题的统计分析。

第三,综合分析医院的整体的科研情况。从这些角度分析,科技统计信息是医院科研管理宏观调控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是医院科学管理的基本条件之一。通过对科技统计信息的数据分析,不仅可以客观、公正评价前一阶段科技规划实施的效果,而且对今后科技规划的调整和执行科研管理决策制定以及宏观调控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

医学科研工作计划篇2

确定了预防性医学检查在对居民的不同人群进行防治服务中的作用和地位,各类医学机构在防治服务工作中的规模和性质,以及各类专科医师和诊断科室参加这项工作的程度。研究了进行全民防治服务和群众的性医学检查的组织形式。所进行的有关防治服务的实验研究的一切重要结果已成为与一些研究所一起制订的发展防治服务的广泛计划的基础。刚开始进行的有关科学技术革命的社会卫生问题的综合研究是非常切合时代需要的.对居民在中不同人群的健康的研究,特别是由苏联社会卫生与保健组织学研究所、苏联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和全苏妇幼保健中心进行的儿童健康状况的综合研究有着巨大的社会和医学价值。

苏联社会卫生与保健组织学研究以及卫生学方面的各研究所在进行《工业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的生态学问题》的综合研究过程中,确定了居住在城市中气候状况不同地点的居民的健康特点。发现的在发病率和其它临床指标方面的差别使人们有可能根据居住地点、年龄和一系统社会条件制订更具体的预防措施。在人的生活范围内的变化的影响下,不仅在居民的疾病方面、而且在人口过程中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头几年的社会卫生研究发现了有关人口过程的水平、规律和趋向,人口过程最重要的趋向之一是居民“老化”和60岁以上的人所占的比重增加.据人口学家的估计,到20世纪末,老年人所占的比重将达到20肠。这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卫生意义,后者要求加快研究改善老年人医疗救护工作的医学组织措施。

和过去一样,在死亡率的结构中心血管疾病占有显著的地位。虽然近2年来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趋于稳定并略有下降,但这些疾病不仅对老年人的平均寿命和不可逆转的损失的规模产生明显的影响。沃罗涅日的研究人员得到了新的材料证明心血管疾病在形成农民最主要的健康指标方面占据主要地位;这些疾病在农村的发展超过了城市居民因这些疾病而致残和死亡的增长速度。这在处于能劳动年龄的男人身上特别明显.这些材料已成为农村居民对专科门诊服务的需求指标的基础。居民死亡的第二位原因是恶性肿瘤。在死亡率结构中占有明显地位的还有不幸事故,中毒和创伤,呼吸器官疾病.在40岁以下的人中创伤是主要死亡原因.还发现了主要死亡原因的地区特点。所获得的有关人口再生产的医学社会特征的材料是在我国制订和实行积极的人口政策的先决条件之一。

近几年来进行了与制订提高对居民的医学服务的效果和质量的综合措施有关的研究工作。在当前卫生工作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医务干部问题在数量上已得到解决的条件下,确定卫生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途径有着重妥意义.在对改进全国卫生计划定额基础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居民结构变化预测的不同,有区别地制订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各经济区的居民医疗预防服务的定额标准。还科学地制订了医疗预防机构网的布局原则。这些建议被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采纳运用于居民在消费预算的计划中。

苏联科学技术进步综合计划的《保护居民健康》部分研究了卫生工作发展的预测,并根据这项研究的结果,结合人口状况和周围环境因素,拟订了保护健康的基本发展方向.但是,卫生工作领域中的研究工作必须达到更大的效果。苏共中央二月和四月全会(1984年)对‘医学科学和医学实践提出了进一步巩固苏联居民健康的新的巨大任务。苏联保健部制订了苏联卫生工作的医学科学1986一1990年的5年发展计划的基本目标和方向。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社会卫生学的专家们应当就全国保健组织进一步发展的远景的科学根据方面进行大量的基础性质的研究工作。应当集中自已的注意力于卫生工作的各种根本问题。今天,属于这些最重要的问题是:

研究在现代条件下发展预防疾病和对居民的防治服务的科学基础,并根据不同人群和全国各地区的特点科学地规定实施步骤。

研究在发达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形成居民健康的规律性:用居民健康指标和经济指标评价卫生工作发展的最终结果的方法.

研究管理卫生工作,组织对病人的各种医学救护和治疗,保证提高医疗工作质量的措施的科学基础。

卫生经济和卫生计划间题,以及预测卫生工作发展的科学基础,卫生工作物质技术水平的作用的科学基础和它对国家经济的贡献。

在卫生管理和卫生计划中应用电子计算机和数学方法,建立有组织的运行图和工艺以保证最有效地利用电子计算机。

发展社会主义卫生工作的理论和组织问题,对资产阶级有关卫生工作问题的理论的批判。—医学中的信息,科学管理基础的方法学和理论问题。

研究在国内各经济地理区域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符合卫生标准的各类人群的行为的科学基础.在这些问题中,现阶段主要的是强化卫生工作,预防疾病和对居民的防治服务问题。正是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治疗个别人或个别人群的全部效果转而为解决提高整个卫生工作的效果问题,这可以在居民健康指标的改善中反映出来。#p#分页标题#e#

首先应当研究一级预防的科学基础以论证这样一些国家、社会、文化和其它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消除促使疾病产生和蔓延的条件、特别是决定当前婴儿死亡率水平的那些疾病。必须在专门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国各地区、人群、最重要的疾病确定这样的条件的因素,以便在预防计划的以后发展阶段可以大致上评价这些问题在各地区的社会、医学和经济意义,以及评价预防计划在防治这些疾病方面的效果。这就可以确定某些计划的优先地位,并可在国内各人群和地区中疾病的构成和形成条件的差别逐渐消失的期间用实施这些计划过度到采用目标计划和目标管理。

社会卫生学者还必须加强对疾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工作的科学论证。当前提出扩大对最广泛流行的非传染性疾病,首先是心管病、肿瘤、糖尿病的一级预防的措施,以降低诱发这些疾病的危险因素的影响,不仅改变居民的心理定向,泛引导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必需的,而且在门诊部、住院部、疗养机构以组织形式,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医疗工艺,劳动组织等方面也需妥有一定的变化。在群众性医学检查中广泛运用自动化和其它技术,在评价健康状况和卫生工作活动方面必须有一个系统性.社会卫生学家和科学研究所的其他专家们在近期内应当制订出主要非传染性疾病高危因素分类的方法指导.在转入国内全民防治服务时期,卫生经济问题和医务工作者的物质和经济刺激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制订确定医学机构工作的不仅医学的、而且社会的和经济的效果的方法很重要。在这方面已走了第一步。高尔基医学院和苏联社会卫生与保健组织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确定了医疗预防工作经济效益的方法.运用这个方法评价卫生工作效益的经验证明必须完善这个方法。

可以在比较节约的方法条件下确定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水平和结构的居民健康的研究工作对规划的实施满足居民对医疗工作和预防疾病的需要的计划特别有价值。在利用电子计算技术记录被挑选出来的人群的基础上建立基础信息系统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应当特别注意对巩固地段服务、改进门诊部的诊断工作等进行科学研究,包括改进门诊部的咨询工作的组织,扩大医疗工作的规模和提高质量,预防科的工作,康复治疗,等等。社会卫生学者现实的任务之一是改进对农村劳动者医学服务的组织形式,以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居民的专科服务水平。

医学科研工作计划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8-0041-03

一 引言

“十一五”期间,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并启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后扩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都简称为大创计划)项目。

二 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背景及现状

医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主要由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组成。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医学工作者常常遇到用现有的科学发现或知识无法解释和解决的问题,这些知识空白点就为基础医学指明了研究方向,对临床问题的研究会促进基础医学的发展。所以,无论是从事基础医学还是临床医学,都需要从业者不断地探索和分析,认真严谨地进行科学研究。而且,新世纪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都对21世纪医学生的科研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调查研究显示,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多、进实验室机会少、平时课程学习任务的繁重、老师学生的单向交流、基本科研能力教育的缺乏等,绝大多数本科生的科研兴趣无法得到充分满足,科研和创新能力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缺乏科学的思维,不了解常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相关的科学研究背景知识以及检索电子文献的能力存在不足等方面。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培养任重而道远,继续深化大创计划项目实施,建设好国家、省和高校三级实施体系是其有效途径。

三 国家、省和高校三级大创计划实施体系的构建

2007年起教育部分两批启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其主要任务是开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研究。该计划主要面向国家“211”重点建设大学,全国项目参与高校共计120所,江苏省有10所高校受批,但我校不在名单之列。同年,江苏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实施精神,启动了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该计划面向全省所有普通高校,我校作为省属重点建设高校,得到了有力的经费支持。这为我校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本科生科研素质提供了良好的探索和实践契机。

2012年,根据《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全国本科院校的学生均有机会申报部级立项,我校同众多高校一起拥有了更广阔的部级平台资源。大创计划经过八年实践,可谓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中投入最大、覆盖面最广、本科生受益最多的项目。除了资金投入,教育部同地方政府不断建立健全立项、资金管理、监督、评价考核等制度,积极搭建大创计划交流平台,加强了各学校间创新活动的开放与交流。南京医科大学从学校层面上规范化、制度化地实施大创计划项目,注重提高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与部级、省级有机衔接成三级大创计划实施体系。但在实践与探索中仍发现许多不足之处,不利于其进一步深化实施。

四 大创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行对策

学校围绕大创计划开展了系列活动来确保项目能顺利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国家、省和校三级实施体系。学校主要通过建设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注重选修课和专业课的结合,引入“问题导向性学习”(PBL)“案例教学法”(CBL)等先进教学方法,举办名师讲坛等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培养科研兴趣;同时面向本科生成立科研兴趣小组,开展统计学基础、医学检索、项目申报及计划书撰写等专题培训讲座及各类学术竞赛。下面将针对学校在实施大创计划过程中仍存在的不足,探讨相应的对策,以供其他院校参考。

1.项目申请困难,学生兴趣无法得到充分满足

随着对现代医学创新的不断认识,医学生的科研创新兴趣也日益增长。与此同时,国家、省和高校三级大创计划实施体制也在不断完善,但仍然无法充分满足所有学生的科研兴趣,出现了项目课题建立难、指导难、申报难的现象。很多同学在医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会提出某一研究兴趣点,但由于基础知识的不完备和科研素质的缺乏,其研究想法往往是不完善的、片面的、存在科学研究漏洞的。相关部门和高校在组织学生申报前,很少统一对感兴趣的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也很少公开具有指导能力的老师信息,导致出现有想法不成形、有想法无指导等项目申请困难的现象。

针对大创计划项目申请过程中出现的此类问题,相关部门和高校应该对申报学生进行统一的、系统的科研培训,完善申报流程,让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材料。同时,应该公开指导老师的信息,让学生可以自主与老师联系,使兴趣和想法获得指导和认可。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促进其创新想法的落实,这也是使大创计划得到更好的贯彻实施的奠基石。

2.配套课程不健全,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不足

由于医学专业知识难度较大,学生学习起来费时费力,但系统化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在项目规定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大创计划的保障,也是学生从事其他相关科研探究的基础。学校对本科生医学知识的传授主要形成了以专业课程为主体,选修课程为辅,网络课程为新兴补充的教育课程体系。

教育部要求各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来,就课程体系而言,工作重心已经不再是如何继续拓展这个领域的范围,而是怎样深入改善课程的教学品质。对此,学校可以增设相关课程,部分研究生课程如“医学科研思维与创新”等也可作为选修课程来对本科生普及。在医学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入专业教学中。学校还应增加对PBL教师的培训与考核,继续推广PBL等先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课题或问题为中心,由被动式变为主动式学习,即认真独立思考问题,课后主动查阅文献,与同学交流讨论,学生多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在查阅文献中可能会发现新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

3.信息交流不通畅,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沟通少,缺乏创业指导

在大创计划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项目小组内部学生之间、各项目小组之间甚至项目小组与指导老师之间并没有形成固定完善的交流机制。学生和老师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是学校的单方面。这就会导致学生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反馈和解决,各小组之间缺乏沟通,难以交流经验和心得,经验信息的不畅通降低了项目的实施效率。目前江苏省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其中有供本校项目负责人之间交流的系统,建立两年已超百万次访问量,且国家、省级层面每年会定期组织项目展示年会。但不可否认的是,交流系统不实用的缺陷以及小范围的年会交流仍然无法满足大多数参与项目学生之间的沟通需求,尚缺乏一个实用的、固定的、多层面的信息交流平台。我校目前仍主要以创新训练项目为主体开展大创计划,缺乏对创业的教育、指导和硬件支持,截至2014年,仅成功申报了1项部级创业训练项目。医学知识专业性强,医学生将来就业的行业针对性也强,又缺乏创业的指导,医学院校及社会往往理所当然地认为医学毕业生将来都会投入医疗卫生系统,忽视了医学生这一群体在创业方面的需求。

4.评价和鼓励机制不完善

大学生科研创新与创业的需求和出发点不同,基础科研与应用研究也不同,那么对其成果的考核评价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大创计划的评价考核方式主要是以专家评价为主,结合季度考核和中期考核,以项目完成情况为主要的考核目标。在评价考核过程中,缺少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理由,造成评价信息的不公开不透明。这样也很难让学生认识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而相对应的鼓励措施的缺乏也会严重打击项目实施学生的积极性,挫败学生的科研兴趣。学校可以对不同分类的项目进行分开考核,并制定和公布考核量化标准,积极听取参与项目的学生代表的建议,力求评价考核客观、合理、科学。同时应注重对项目实施过程的考核,以便更全面地进行综合性评价分析。考核还应该注重透明化、公开化,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释和建议。还应完善相关鼓励机制,对通过验收的“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参与学生可根据学校有关规定折算成公共选修课学分或素质教育学分;对优秀成果和作品,优先推荐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对符合学校相关规定的本科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

五 结束语

目前我国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不相匹配。医学院校应该配合国家和省教育部门,继续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工作,通过落实为学生提供便捷条件促进项目课题申报,健全配套课程并改善教学品质,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加强对创新和创业方面的教育、指导和硬件支持,完善评价和鼓励机制等可行对策,深化项目实施,有效提高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

参考文献

[1]黄一虹、王志荣、董晨等.五年制医学生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的调研及培养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7(6)

医学科研工作计划篇4

1 医院科研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意义

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医学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医院品牌的树立和构建学科性医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科技创新的主要来源渠道就是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1-3]。只有做好医院的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才能不断的创造出新的科研成果,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增加医院的技术水平,促进医院向品牌型和学科型发展,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做好医院科研教学管理工作的途径

2.1完善医院科研教学管理制度,做好医院的教学工作。医院科研教学工作是医院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科研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培养优秀医学工作者的主要渠道。在现阶段的医院管理中,很多科室已经设立了相应的教学组,定期的开展小组会议,并根据临床实验进行研究和探讨。但是,在当前医院科研教学管理中,虽然教学制度已经确立,但是并不完善。建立健全的科研教学管理制度,是当前医院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使医院的科研教学工作正规化,制度化。使各个医疗小组能够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并能够按照计划有序的进行科研学习,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和考核。同时,医院应当聘请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的专家进行授课,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完善医院科研教学管理制度,能够很好的对医院教学进行约束,并提高医疗质量。

2.2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科研工作进行细化。

2.2.1科研计划申报立项审核体系 医院必须设立自己的科研计划申报立项审核体系,成立专门的科研计划评估部门,主要工作是负责项目的评估,论证并且协助项目组立项。这个部门需要对项目进行评估,是否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和医院的具体发展情况,从而论证项目是否可行,并对项目的科研申报项目进行审核,从而做出初步的科研立项报告。

2.2.2科研经费管理体系 成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部门,主要工作是协助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具体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保证科研经费开销的合理性。在课题审批立项后,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物资管理部门进行互相合作,对科研经费有计划的进行使用。在经费使用中,要专款专用,保证经费能够完全的用于科研项目。

2.2.3科研项目设施管理体系 设立科研项目设施管理部门。医院科研项目的研究会涉及到很多设施,包括实验室,实验器材,实验原材料和科研资料等。这些物资都需要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保证实验设施和物资能够得到最大的利用率,防止出现浪费和损坏。

2.2.4科研成果管理体系 科研成果主要包括科研论文,新技术,新方法,获奖项目和知识产权等。医院要根据科研成果成立实施的专项小组,组织资历较深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务工作者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价,开发和应用,并及时的作出反馈,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

2.3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为了提高科研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医院应当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奖励机制,不仅能够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能够让具有才能的人才脱颖而出,并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给予鼓励,使他们能够为医疗事业作出更多的成果,从而推动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奖励对象需要倾向于位于科研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加强这些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让他们能够真正的认识到科研成果的重要性,对一线科研人员加以鼓励,使其能够向高层次的科研课题发展。

2.4加强医院科研教学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质量与否直接关系着医院发展的速度。因此,医院对于科研人才的培养,要摒弃传统的科研教学管理观念,和传统的培养和教学手段,建立科学的选拔使用机制。在医院科研教学管理队伍中,根据医院的实际需求,对各学科进行科学分析,确定医院具有优势和重点发展的学科,从而引进相对应的高级科研人才。这些高级人才在业内要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同时对于医院内部的科研人员进行分层教学和重点培养。医院需要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提高先进的医疗设备,对于重点培养对象优先安排学术活动和研究课题,并进行操作实践。另外,医院实施以老带新的培养方式,给予新人岗位锻炼的机会,使新人能够有成长的空间。在人才的培训和选拔中,要严格按照医院规章制度和岗位要求,对人才进行良性选拔,要从科研人员的知识,技能和动机等综合方面进行考察,实现科研人员队伍的科学建设。

2.5加强各单位之间的学术交流 每个医院都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2010年,卫生部中国具有8万多家的医疗机构,这些医疗机构都具有自己的专科特长。所以,医院要加强与兄弟单位之间的学术交流,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技术和经验。另外,要与各大院校和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和交流,利用更好的科研技术,提高医院科研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

2.6积极做好科研工作的选题和研究,为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医院在选择科研课题时,必须在病种的选择上有所侧重。可以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多发病,也可以是疑难疾病。针对这些病例,结合临床经验提出一种新的医治设想或者见解,认真研究,得到新的较为明显的成果。另外,医院要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让参与科研的人员具有较强的申报意识。医院在固定的时间要召开专题会议,针对科研立项工作进行研讨,并制定相应的方案和计划。医务人员可以根据医院的规章制度,自己先选定研究方向,不断积累经验。医院可以对其进行科学的引导并加以研究方向的可行性,在增加医务人员医学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其技术水平,使其在自己研究的领域中不断的创新,从而促进医院整体科研教学管理水平。医院每年需要有1项以上的科研成果,20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甚至要创造出比这更好的科研成绩。

医院中的科研工作在医院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为了适应外界环境,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并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医院必须要提高对医院科研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树立科学兴医的思想,加大医院科研教学管理工作的投入,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科研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为科研工作者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因此,医院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教学管理工作质量,提高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只有这样,医院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不被竞争激烈的市场所淘汰。

参考文献:

医学科研工作计划篇5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5-0006-02

我国医疗仪器市场潜力巨大,但国内医疗仪器产品总体技术含量较低,关键技术主要被美、日、德等国家的少数几个跨国大公司所垄断。国内生物医疗产业普遍存在技术研发人才匮乏、研发能力不足等问题,产品总体质量和技术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缺乏市场竞争力。要解决目前生物医疗产业创新研发能力低下的难题,首先要从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这一根本问题上着手。

一、本科生创新培育计划思路的形成

2004年12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研究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文件要求“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提出“要让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中山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教育观念是“通识教育、大类教学、复合创新”。相对于其他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特点是多学科交叉,教学过程所涉及的内容多且杂,如果强调“宽”基础,学生能够“精(专)”的领域就有限。通过借鉴国内外著名高校的相关经验和近几年的尝试和思考,我们初步形成的思路是:首先培养学生掌握较为广泛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然后以某个方向专业训练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能力。基于这一思路,我们推出生物医学工程创新培育计划,探索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性教学的道路。该计划的总体内容和目标是:中山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研究性教学的开展提供硬件条件(设备、场地)与软件条件(师资、管理)的支持,建立并实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以本学科已有的广东省传感技术与生物医疗仪器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教师们正在进行的纵向科研项目或横向开发项目为载体,引导本科学生参与项目调研、方案制订和项目研发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思考创新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将来更好更快地适应各自的工作岗位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国内外著名大学创新性培养方案分析

我们对国内外著名大学的本科生培养方案,尤其是对国内外著名工科院校的实习教学方案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分析,逐渐形成了在“宽”基础的前提下,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思路。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习惯。既培养学生某一方向的专业技能,也鼓励学生拓宽知识面,以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具体方案有:1.实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每名本科生入学后将被指定一位专职教师作为学业导师,导师帮助本科生设计学习项目、选课和选专业。在导师的指导下,本科生有机会参与跨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研究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型思维、完成实验的技能和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2.学院设有独立活动期。每年的一月,学生们可以利用学院实验室与研究中心的资源,从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项目。教师则成为项目的指导者与协作者,鼓励并引导本科生在研究型教学中主动地参与过程。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机械工程本科培养特色为基础知识教育与科研能力培养并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他们专门设有实践创新教育环节,培养学生综合实践和创意创新的能力。具体方案有:1.大量采用讲座+讨论、讲座+实验的授课方式,强调理论课程与实践、研究环节的结合。2.设立和基础课程学习紧密相关的实践性、研究性学习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基础理论学习与实际问题解决相互关系的理解。学校还设有独立活动期、本科生研究项目等实践创新教育项目,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个性发展空间。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奉行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育理念,通过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注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促进,注重基本技能、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其特点是前期强化基础、复合交叉,后期导师指导、以人为本,激励创新。另外,国内外基于问题驱动的产学研教学模式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三、创新培育计划实施所具备的软硬件条件

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具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广东省重点学科,设有广东省传感技术与生物医疗仪器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生物医疗设备重点实验室。目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已有教授38名、副教授41名、讲师64名,梯队完备,所有教师都是工作在科研一线的研究人员。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疗仪器与传感器、纳米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靶向输送与控制释放。学科近年来在相关领域内承担了多项纵向研究项目,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学科紧密结合南沙中山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基地以及行业龙头企业等合作单位,大力倡导协同创新,承担了多项横向研究项目。因此,学科的平台和师资为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生创新培育计划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四、本科生创新培育计划的实施方案

首先建立导师制,由专业教师担任本科生学业指导教师,负责本科生的学业指导和项目选题;同时由该教师属下的研究生担任学生导师,负责本科生创新培育计划具体工作的指导与跟进。实行导师制的目的是给予本科生更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和更全面的有效的指导,这有利于师生双向提高。

在第一学年,考虑到本科生专业知识的缺乏,创新培育计划的主要内容是本科生利用课余时间协助教师或研究生从事实验辅助或文献调研等工作,使本科生对生医工专业本身和具体项目科研过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自主检索学习的能力。后期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一份助研工作总结报告或文献检索报告,同时做成PPT用于年终汇报考评,从而培养学生的基本科技写作能力和PPT制作与讲演能力。

第二学年开始引导本科生逐渐进入具体的项目工作。若干名学生组成项目组,可以参与指导教师的在研项目中的某一部分,或者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题。首先进行项目调研和前期预研,中期组织进行项目开题答辩,然后在学业导师或学生导师的具体指导下开展项目研究,鼓励项目进展较为顺利的项目组申报学校的大学生科研项目计划。

第三学年本科生在导师们的指导下继续开展创新培育计划项目工作,可以考虑将夏季学期(小学期)中4周生产实习(项目实习)课程和创新培育计划项目合并到一起来做。组织中期检查汇报与成绩评定,推荐项目工作表现优秀的本科生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广东省大学生创新计划、挑战者杯等竞赛。

第四学年春季学期有长达12周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在前面三年创新培育计划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凝练项目成果,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进行项目结题答辩。对项目研发过程中表现优秀的本科生推荐研究生免试资格,鼓励成果突出的学生撰写专利或论文。另外,学生导师(在读研究生)给予颁发助教资历证书,其中表现优异者在教学实践考评和奖学金评定时给予加分。

总之,我们拟通过生物医学工程创新培育计划的实施,探索出一条研究型本科教学的路子,为解决生物医疗产业的自主技术创新、提升国内企业技术水平及市场竞争力提供人才支持。期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项目实践,熟练掌握生物医学工程的基础理论,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能够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医学实际问题,成为在生物医疗仪器、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应用开发的高素质医工复合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王海鹰,杨刚,李玉红,季红梅.将科研实验引入本科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4):145-146.

[2] 马晓琼,蔡金平,凌有铸.基于问题驱动法的产学研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1,25(2):122-123.

医学科研工作计划篇6

1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划 这是由国家计划部门和国家科委等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各部门科技发展规则的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在情报部门、科技主管部门、同类研究单位,以及向专家的调研,综合分析,组织论证,并进行综合研究和平衡后,而编制的攻关项目计划。这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由国务 院批准后,提交人大通过而下达实施,这类课题,如“八五”、“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

此外,各部门的课题仍然需要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组织论证方式,确定各部门的重点课题,便于有关单位投标竞争。

个人选题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就应该提出问题,捕捉联想,形成一种意念;随之查阅文献,建立假说,选择科学手段来证实假说。这样在有了科学的假说、证实假说的手段、合理的构思,再用确切的文字表达主体来确定课题,这就是个人选题、立题的基本过程。在确定选题以后,准备申报标书之前,为了增加获准的机会,应该初步写一份意向书,在本科室有关人员之间进行讨论,论证本课题的科学性以及证实假说的手段是否恰当,这样有利于标书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但是,有一些临床科技工作者,自选课题后,查阅资料闭门造车埋头书写标书,既不想找上级讨论,更不愿在科室集体讨论,自以为标书一定合格。这类的标书上报,很多是不合格的,甚至连院部的评审都不能过关,当然更不可能得到资助,这样的标书上报,很多是不合格的,甚至连院部的评审都不能过关,当然更不可能得到资助,这样就会影响申请者的积极性。因此,个人选题进行论证是非常必要的,应集思广益,使标书更趋完善,这是申请过程中不宜忽视的问题。

(二)具体措施的选择

临床科研选题途径有投标、接受委托和从自己的临床实践中自选题目,不论是哪种方式,在实施过程中都应注重下面的具体措施。

1 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全国科技体制改革后,竞争体制引入科技管理。国家攻关项目、部门重点科研项目和基金项目,都是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落实。在这种情况下,所选择的科研课题必须有较强的竞争力才能中标,从而得到科研经费的资助。为提高竞争力最重要的办法是善于发现自己的特长,努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形成“拳头”课题。各地、各部门情况不同,科技人员素质也不一致,总之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在全国或全省,如果把各方面的优势都集中起来,肯定会形成很强的科研力量。就单位而言,如能组合各科室的优势,进行课题协作,也会形成强有力的科研队伍。

充分利用、人力物力临床医学选择课题,要遵循卫生事业及经济建设同步前进、协调发展的原则,不能超出经济力量所允许的限度。我国卫生事业经费一般占国家财政支出的 6% ,而医学方面的科研经费仅占卫生事业费的 3% 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由于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较低,因此用于医学研究经费绝对值与发达国家相比更为悬殊。而且近几年内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和确定科研课题,绝对不能把课题搞得太大,内容太分散;必须集中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确保出成果、出人才。

3 应用研究为主、加强开发研究 临床医学是属于应用性很强的一门科学,这就注定了医药卫生科学技术必须以应用研究为主。基础研究特别是应用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的科学依据,没有相当的基础研究力量和成果,应用研究也很难有较大的突破。因此在高等院校中,在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基础科研研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随着科技体制的改革,科技开发越来越得到科技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重视。今后还需加强开发研究,推广应用科研成果,特别是省市以下科研机构,主要应当搞好成果推广应用和开发研究。从全国来讲,科研课题经费比例卫生部要求基础研究占 15% ! % ,应用研究占 65% ! 5% ,开发研究占 1% ! 15% .

4 分层次找目标、避免低水平重复我国的经济建设以计划管理为主,反映到科技政策上,也是以计划管理为主。从部级科研课题、卫生部招标课题、卫生厅申报课题,各有不同层次。每位医药卫生科技人员,固然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还要评估自己的科研水平与技术力量,申报力所能及的课题,应以地区或国内先进水平为起点,开展研究工作,避免同类工作低水平的重复。

(三)申报标书的途径 标书是课题基金的申请书,因此要按照国家部门的要求,确定课题,填报申请书,按照自己的实力,向不同层次的部门申请。由于投标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因而在希望成功的同时,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准备接受可能失败的局面。申报的途径,分别作简单的介绍

1 部级科研课题 主要分四个层次。国家和各部门分不同层次,开辟了许多资助科研课题的渠道,其中与医药卫生关系比较密切有下列几种。

(1) 国家医学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是国家经济建设的组成部分,每 5年为一阶段,如“八五”科技攻关计划,“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其中医学部门为国家医学科技攻关计划,由卫生部主持实施,分解出课题或子课题、招标范围、招标内容,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科技人员可参照《招标指南》,结合自己进行的科研工作,选择投标课题,投报标书

()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为了跟踪世界新技术革命中先进技术,国家安排了高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其中与医学关系密切的生物技术,主要是各种基因工程疫苗、生物活性物质、单克隆抗体、肿瘤的基因治疗等。这些项目国内能够承担的单位

不多,招标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不宜面向社会。国家计划的攻关项目或高科技计划,多属于指令性计划下达的科研任务,即通过政府文件下达的计划,要求承担单位和参加研究的科技人员,都要全力以赴,完成这项特殊的部级科研任务。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该基金在临床医学上主要资助临床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每年印发《项目指南》,供申请者投标时选择课题。该基金资助的范围相当广泛,此外,还有鼓励研究领域。故拟申报基金者,每年都要关注《项目指南》,一般在年底发出,于次年第一季度各单位申报完毕,一旦被批准,资助额度相当可观。

(4) 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为了配合博士生培养,国家教委设立该项基金,资助部分医科大学博士点导师开展科研工作,以提高博士的科研、教学质量。招标时虽有招标通知,但并没有具体课题,只规定申报大学的课题限额数及经费额度,有关单位可根据招标通知要求,进行申报。

部、省级科研课题基金

(1) 卫生部医学科研基金为提高防病治病能力和医学科学水平,面向全国医药卫生部门招标、资助有创造性与开拓能力的科技工作者。每两年申请一次(双年申报),申报范围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传染及地方病、药物、新技术和新方法、社会医学及软课题研究、中西医结合研究等。目前是各级医学院校及各级医院医学科研经费资助的主要渠道,因而凡具有科研能力的科技工作者,应结合自己研究课题的性质和特点,通过投标途径,选择适合的科研课题。

() 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 各省卫生厅,每两年也有招标通知,根据各省特点制定相应内容,提供省内各医学院校或医院申请,虽然资助额度不高,但足以作为苗圃工作,奠定科研基地,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青年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卫生部及部分省市都建立了有关的医学青年科研基金,资助范围是 35岁以下的医学青年科技工作者。目的是发现、培养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学思维体系,促进他们尽快成才,给他们创造脱颖而出的条件。招标时发招标通知,同时还公布招标课题和范围。

(4) 省科委科研课题基金 各省科委不同时期有重点不同的课题,包括理、工、农、医各项课题,科技工作者应在招标时,向科委了解有无适合本人研究性质的课题,以便按时投标申请。

3 地区及市级科研课题基金地区及市卫生局根据当地财经预算情况,多数均有一部分资金提供科研基金,所属地区医院或市级医院科技人员,每两年可向有关当局咨询科研课题基金招标情况,由于范围较小,竞争性也比较小一些。因此,估计申请省级课题基金水平不足者,不妨转向地区或市内申请,以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来源。

以上是申报科研课题基金的不同渠道,青年科技工作者,应通过不同层次进行申请,不能因为一两次投标失利而丧失信心,要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本”,要不断创造科研条件,写好标书,不断争取科研课题经费。

(四)可行性的评估 我们对申报课题的可行性评估时,既要考虑到课题本身的科学性与创新性,还要考虑到申请者的研究能力与基础设施,评估时要依照下列几个条件,作好综合分析。

1 立题的科学性 首先要看申请者立题的科学依据,对国内、外情况分析及掌握国内、外动态是否十分清楚,以及该项课题研究目的及其科学意义是否十分明确。科研课题的提出如缺乏科学性或者立题依据不充分,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也更谈不到可行性的问题。

研究水平的估计申请者在文献复习以后,对国内、外研究水平应有明确的分析与了解。结合自己所提出的课题,可以看出是否达到国际水平或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无创新之处,与国内其他单位研究的重复性是否过多。如果一个课题有创新特点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就可增加在申请科研基金中的竞争性。要是一个课题与他人重复较多,没有新的见解,处于低水平重复的状态,在评审中就完全失去了竞争性。因此,对自己申报课题进行研究水平的比较,在可行性的评估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3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 在计划书中的实施方案必须要明确、具体,然后在方案实施中的技术路线也要清楚,这样就可评估技术路线或研究方法的先进性与可行性。有部分申请书的实施方案,只提了一些实验技术的名称,如 PCR、斑点杂交、Suhen 印迹杂交、DNA分析、基因克隆等,而在其后面缺乏具体内容,这样会使评审者认为申请人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实验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就这会降低可行性的评估。

医学科研工作计划篇7

1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划 这是由国家计划部门和国家科委等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各部门科技发展规则的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在情报部门、科技主管部门、同类研究单位,以及向专家的调研,综合分析,组织论证,并进行综合研究和平衡后,而编制的攻关项目计划。这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由国务 院批准后,提交人大通过而下达实施,这类课题,如“八五”、“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

此外,各部门的课题仍然需要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组织论证方式,确定各部门的重点课题,便于有关单位投标竞争。

个人选题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就应该提出问题,捕捉联想,形成一种意念;随之查阅文献,建立假说,选择科学手段来证实假说。这样在有了科学的假说、证实假说的手段、合理的构思,再用确切的文字表达主体来确定课题,这就是个人选题、立题的基本过程。在确定选题以后,准备申报标书之前,为了增加获准的机会,应该初步写一份意向书,在本科室有关人员之间进行讨论,论证本课题的科学性以及证实假说的手段是否恰当,这样有利于标书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但是,有一些临床科技工作者,自选课题后,查阅资料闭门造车埋头书写标书,既不想找上级讨论,更不愿在科室集体讨论,自以为标书一定合格。这类的标书上报,很多是不合格的,甚至连院部的评审都不能过关,当然更不可能得到资助,这样的标书上报,很多是不合格的,甚至连院部的评审都不能过关,当然更不可能得到资助,这样就会影响申请者的积极性。因此,个人选题进行论证是非常必要的,应集思广益,使标书更趋完善,这是申请过程中不宜忽视的问题。

(二)具体措施的选择

临床科研选题途径有投标、接受委托和从自己的临床实践中自选题目,不论是哪种方式,在实施过程中都应注重下面的具体措施。

1 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全国科技体制改革后,竞争体制引入科技管理。国家攻关项目、部门重点科研项目和基金项目,都是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落实。在这种情况下,所选择的科研课题必须有较强的竞争力才能中标,从而得到科研经费的资助。为提高竞争力最重要的办法是善于发现自己的特长,努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形成“拳头”课题。各地、各部门情况不同,科技人员素质也不一致,总之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在全国或全省,如果把各方面的优势都集中起来,肯定会形成很强的科研力量。就单位而言,如能组合各科室的优势,进行课题协作,也会形成强有力的科研队伍。

充分利用、人力物力临床医学选择课题,要遵循卫生事业及经济建设同步前进、协调发展的原则,不能超出经济力量所允许的限度。我国卫生事业经费一般占国家财政支出的 6% ,而医学方面的科研经费仅占卫生事业费的 3% 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由于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较低,因此用于医学研究经费绝对值与发达国家相比更为悬殊。而且近几年内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和确定科研课题,绝对不能把课题搞得太大,内容太分散;必须集中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确保出成果、出人才。

3 应用研究为主、加强开发研究 临床医学是属于应用性很强的一门科学,这就注定了医药卫生科学技术必须以应用研究为主。基础研究特别是应用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的科学依据,没有相当的基础研究力量和成果,应用研究也很难有较大的突破。因此在高等院校中,在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基础科研研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随着科技体制的改革,科技开发越来越得到科技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重视。今后还需加强开发研究,推广应用科研成果,特别是省市以下科研机构,主要应当搞好成果推广应用和开发研究。从全国来讲,科研课题经费比例卫生部要求基础研究占 15% ! % ,应用研究占 65% ! 5% ,开发研究占 1% ! 15% .

4 分层次找目标、避免低水平重复我国的经济建设以计划管理为主,反映到科技政策上,也是以计划管理为主。从部级科研课题、卫生部招标课题、卫生厅申报课题,各有不同层次。每位医药卫生科技人员,固然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还要评估自己的科研水平与技术力量,申报力所能及的课题,应以地区或国内先进水平为起点,开展研究工作,避免同类工作低水平的重复。

(三)申报标书的途径 标书是课题基金的申请书,因此要按照国家部门的要求,确定课题,填报申请书,按照自己的实力,向不同层次的部门申请。由于投标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因而在希望成功的同时,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准备接受可能失败的局面。申报的途径,分别作简单的介绍

1 部级科研课题 主要分四个层次。国家和各部门分不同层次,开辟了许多资助科研课题的渠道,其中与医药卫生关系比较密切有下列几种。

(1) 国家医学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是国家经济建设的组成部分,每 5年为一阶段,如“八五”科技攻关计划,“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其中医学部门为国家医学科技攻关计划,由卫生部主持实施,分解出课题或子课题、招标范围、招标内容,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科技人员可参照《招标指南》,结合自己进行的科研工作,选择投标课题,投报标书

()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为了跟踪世界新技术革命中先进技术,国家安排了高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其中与医学关系密切的生物技术,主要是各种基因工程疫苗、生物活性物质、单克隆抗体、肿瘤的基因治疗等。这些项目国内能够承担的单位不多,招标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不

宜面向社会。国家计划的攻关项目或高科技计划,多属于指令性计划下达的科研任务,即通过政府文件下达的计划,要求承担单位和参加研究的科技人员,都要全力以赴,完成这项特殊的部级科研任务。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该基金在临床医学上主要资助临床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每年印发《项目指南》,供申请者投标时选择课题。该基金资助的范围相当广泛,此外,还有鼓励研究领域。故拟申报基金者,每年都要关注《项目指南》,一般在年底发出,于次年第一季度各单位申报完毕,一旦被批准,资助额度相当可观。

(4) 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为了配合博士生培养,国家教委设立该项基金,资助部分医科大学博士点导师开展科研工作,以提高博士的科研、教学质量。招标时虽有招标通知,但并没有具体课题,只规定申报大学的课题限额数及经费额度,有关单位可根据招标通知要求,进行申报。

部、省级科研课题基金

(1) 卫生部医学科研基金为提高防病治病能力和医学科学水平,面向全国医药卫生部门招标、资助有创造性与开拓能力的科技工作者。每两年申请一次(双年申报),申报范围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传染及地方病、药物、新技术和新方法、社会医学及软课题研究、中西医结合研究等。目前是各级医学院校及各级医院医学科研经费资助的主要渠道,因而凡具有科研能力的科技工作者,应结合自己研究课题的性质和特点,通过投标途径,选择适合的科研课题。

() 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 各省卫生厅,每两年也有招标通知,根据各省特点制定相应内容,提供省内各医学院校或医院申请,虽然资助额度不高,但足以作为苗圃工作,奠定科研基地,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青年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卫生部及部分省市都建立了有关的医学青年科研基金,资助范围是 35岁以下的医学青年科技工作者。目的是发现、培养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学思维体系,促进他们尽快成才,给他们创造脱颖而出的条件。招标时发招标通知,同时还公布招标课题和范围。

(4) 省科委科研课题基金 各省科委不同时期有重点不同的课题,包括理、工、农、医各项课题,科技工作者应在招标时,向科委了解有无适合本人研究性质的课题,以便按时投标申请。

3 地区及市级科研课题基金地区及市卫生局根据当地财经预算情况,多数均有一部分资金提供科研基金,所属地区医院或市级医院科技人员,每两年可向有关当局咨询科研课题基金招标情况,由于范围较小,竞争性也比较小一些。因此,估计申请省级课题基金水平不足者,不妨转向地区或市内申请,以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来源。

以上是申报科研课题基金的不同渠道,青年科技工作者,应通过不同层次进行申请,不能因为一两次投标失利而丧失信心,要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本”,要不断创造科研条件,写好标书,不断争取科研课题经费。

(四)可行性的评估 我们对申报课题的可行性评估时,既要考虑到课题本身的科学性与创新性,还要考虑到申请者的研究能力与基础设施,评估时要依照下列几个条件,作好综合分析。

1 立题的科学性 首先要看申请者立题的科学依据,对国内、外情况分析及掌握国内、外动态是否十分清楚,以及该项课题研究目的及其科学意义是否十分明确。科研课题的提出如缺乏科学性或者立题依据不充分,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也更谈不到可行性的问题。

研究水平的估计申请者在文献复习以后,对国内、外研究水平应有明确的分析与了解。结合自己所提出的课题,可以看出是否达到国际水平或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无创新之处,与国内其他单位研究的重复性是否过多。如果一个课题有创新特点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就可增加在申请科研基金中的竞争性。要是一个课题与他人重复较多,没有新的见解,处于低水平重复的状态,在评审中就完全失去了竞争性。因此,对自己申报课题进行研究水平的比较,在可行性的评估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3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 在计划书中的实施方案必须要明确、具体,然后在方案实施中的技术路线也要清楚,这样就可评估技术路线或研究方法的先进性与可行性。有部分申请书的实施方案,只提了一些实验技术的名称,如 PCR、斑点杂交、Suhen 印迹杂交、DNA分析、基因克隆等,而在其后面缺乏具体内容,这样会使评审者认为申请人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实验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就这会降低可行性的评估。

4 经费预算及标本数量经费是进行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完成标书中的实施方案必需有确切的经费预算,而且要符合招标单位的额度要求,经费估算过高也是失败原因之一。再者,样本数量也需要作合理的估计,例如,研究急性心肌梗死需 8 例患者,但每月平均能收治 5! 6例,要想一年内完成该项研究工作可行性就成了问题,这就需要申请者延长研究时间或与他院协作进行研究来完成这项任务。

医学科研工作计划篇8

    1  中国中药新药开发政策[1]

    中国是传承并不断发展其传统医学的典型国家之一。但是,在世界传统医药市场上中国所占据的比重却很少,部分传统药物还需靠一些跨国企业倒进口。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开始实施了中医药现代化建设,尤其加强了中药现代化工程。1996年,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九五”计划的重要内容实施了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之后,1998年实施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得到了“九五”计划的优先支持。1999年,国家科技部发表了中药现代化研究和产业化实施方案,同年仿制领域的基础研究项目也被反映到“973”计划里面。200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表了现代中药产业化专项实施方案,后来此专项被选定为“十五”计划优先扶持项目。2002年,国家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8个部门联合发表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中国自加入WTO以来把中医药产业视为了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中医药走向世界需得到包括中医药国际化、标准化等的中医药现代科学证明,为此,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又发表了中医药国际化、中医药标准化等计划。

    2  韩国天然物新药开发政策[2]

    韩国从制度上同样重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并重视天然物新药的开发。韩国的天然物新药开发政策是在如下情况下实施的:第一,在传统医药领域拥有相对的优势;第二,相比新药开发主流趋势的化学合成,基于天然物成分物质的新药开发成功率更高;第三,利用天然物的新药开发属于高附加值领域,有利于确保国家竞争力。韩国的天然物新药开发主要在天然物科学研究所、药学大学、企业研究所里进行,最近,韩医科大学和韩医学研究院也开始了部分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天然物研究得到了政府的经费支持,科学技术部的“G7项目(先导技术开发事业)”和保健福祉部的“保健医疗技术研究开发事业”等成为了其典型。韩国政府发表了“天然物新药研究开发促进法”(2000.1.12)和相关实施令(2000.8.17),并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天然物新药研究开发促进计划(2000-2005)”。

    韩国的“天然物新药研究开发促进计划”从2000年开始正式实施。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至2010年开发5种以上的天然物新药,实现天然药物国家战略层次上的产业化。其最核心内容还是天然物新药开发,而天然药物产业升级为国家战略产业是新药开发的最终目标。“天然物新药研究开发促进计划”确定了第一阶段(2001-2005)、第二阶段(2006-2007)、第三阶段(2008-2010)、最终(2010以后)等4个阶段性目标,见表1。 表1  “天然物新药研究开发促进计划”的阶段性目标(略)

    韩国“天然物新药研究开发促进计划”领域重点课题可以概括为培育天然物科学、促进天然物新药开发、开发世界级天然物新药等。其中培育天然物科学部分包括人才培养、扩建设施、挖掘产学研合作项目、建立天然物成分D/B、制定政府相关制度、实施国际规格化等建设天然药物平台相关的领域。促进天然物新药开发部分主要集中于实现产业化、提升产业体研究能力、毒性试验、临床前试验、创新新药开发技术等实质性的新药开发技术和产业化。开发世界级天然物新药部分包括持续开发新药候选物质、剂型研究及具体的工程研究、临床试验、新药开发、开拓世界市场等新药产业化所需的具体程序。

    以上天然物新药开发工作主管部门为保健福祉部,而合作部门包括教育人力资源部、产业资源部、科技部、海洋水产部、农林部、食品医药品安全厅等。实质性的研究参与机关包括各级大学、研究所、企业研究所等;专门研究机关包括汉城大学天然物科学研究所等;事业管理机关为韩国保健产业振兴院。

    3  中国和韩国的相关政策对比

    中国的中药新药开发通过中药现代化工程来实现。这个工程是一个巨大的平台建设事业,它贯穿GAP-GLP-GCP-GMP-GSP等认证体系,涉及农业、工业、商业等相关领域。在这种巨大的平台建设过程中,中药新药开发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因此,中国的中药现代化过程远远超过了单纯意义上的中药新药开发。

    韩国尽管发表了《天然物新药研究开发促进法》,制定了“天然物新药研究开发促进计划”,却不像中国系统规划的发展计划,只是聚焦于新药开发;也没有像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那样独立的政府部门,只是在韩国保健福祉部内设立了韩方政策处,因此,大部分的天然物政策包含了很多一般性新药开发的概念。在韩国,实质性的新药开发事业由汉城大学药学院下属的天然物研究所主导。

    中国和韩国各自制定了符合国情的政策,一般情况下,中国的计划都能如期推进下去,相关政策的适用也非常活跃;相反,韩国的考虑因素太多,很难按照计划完成。实际上,韩国“天然物新药研究开发促进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如期完成率仅为整个计划的32.7%。

    SWOT分析是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的非常重要的先行工作。从两国天然物新药开发SWOT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传统知识,国家也大力支持中药新药创新;韩国则善于利用IT、BT等相关技术进行融合研究和产业化应用。见表2。表2  中国和韩国的天然新药研究开发SWOT分析对比(略)

    4  结语

    目前,世界大部分的传统医药市场被拥有跨国企业的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占据着。中国和韩国在传统医学领域有很多的共同点,这不仅形成了竞争关系,也意味着诸多合作的可能性。虽然中国的研究开发规模比较大,但其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和产品化能力比较差,所以很难开拓市场。相反,韩国拥有应用化、产业化优势。所以,两国应更进一步加强传统医学领域的合作关系。最近,中韩两国政府在天然产物新药开发领域开展了一些示范性的合作项目,这预示着双方合作的光明前景。

医学科研工作计划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134-02

一、“三位一体化”创新型数字医疗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当前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工程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面向我国经济建设主战场,应责无旁贷地为地方经济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服务。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1,2]。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研究型的综合性的,大体是我们国立的重点大学”;“应用型的专业性的、培养各行各业的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包括一般的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高等学校”和“职业性的技术技能型”。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占统治地位,其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都带有浓重的学科体系特点。学生的职业能力难以提高,很难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从而出现了人才市场上供求失衡的结构性矛盾。可以看出,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缺失决定了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性。而“三位一体化”创新型数字医疗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其弥补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能力培养上的不足,符合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构建“三位一体化”创新型数字医疗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二、“三位一体化”创新型数字医疗人才培养模式的规划

我校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人才培养应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出发点,以数字医疗仪器为特色,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及信息科学有关的理论知识,具有能将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从事医学电子仪器的设计制造、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以及在其他电子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等工作的高水平、创新复合型人才。因此,推进人才模式研究,合理安排知识内容,突出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培养学科归属感、自豪感,让社会更了解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储备,这些都将列入我们的学科规划。

在创新培养模式研究中注重解决三个科学问题:①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问题,实现我校独具特色的新型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教育模式研究;②信息背景和导向问题,实现扎实的信息技术背景、服务数字医疗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③产学研研发平台和研究生培养平台的建设,利用现有多企业协作的省部级科技平台,培养更具活力、创新型研究生人才。

三、“三位一体化”创新型数字医疗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优化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教育课程结构体系

知识结构是指知识的构成状况,即所掌握的各种知识的相互比例、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以及它们所形成的整体功能。知识结构通常包括核心知识和拓展知识,它们相对应的教育分别是核心教育和拓展教育。由于以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所接受的核心教育内容不一致,各高校差别非常大。比如医学院校往往强调医科内容,学生最初接触的知识往往是纯医学内容,在进行后续的拓展教育时,由于工科基础太薄弱,学生感觉非常吃力。而在工科院校,核心教育内容重视工科,按理说进行拓展教育比较轻松,但问题仍然比较严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干什么的?”“与自动化等专业的区别在哪里?”“重庆邮电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些什么?”这些疑惑让学生的拓展教育受到制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教育课程群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1)科学基本知识;(2)工程专业核心课程;(3)生物医学专业核心课程;(4)人文与社会科学;(5)工程专业选修课程。

(二)突出信息特色,探索教育创新如何服务地方经济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需要宽厚的信息背景,要利用运用大量的通信、计算机领域和仪器仪表知识。重庆市“10+2”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重点发展信息(数字医疗等)、生物(生物医学工程等)等高技术产业,构建一批高技术产业基地,在生物医疗、信息、仪器仪表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部级和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因此,本研究将立足信息学科基础,主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医学电子仪器为学科特色,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及信息科学有关的理论知识,具有能将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从事医学电子仪器的设计制造、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以及在其他电子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等工作的研究生创新人才。

(三)构建、探索运行具有可推广性的校企联合产学研合作研究平台

研究生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体现在解决问题、理论分析、研究开发的综合能力。研究实践平台是研究生创新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教育工作者担负了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过程,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开拓学生科学视野,提升学生科研素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级医学工程型人才的教育工作中,生物医学工程的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应该广开思路,不仅重视研究理论教学方法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还要积极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机会,创造环境和氛围。

(四)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

目前研究生水平评价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体现:第一是课程考核;第二是;第三是论文答辩。这三大模块基本上确定了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处理课题能力和总结能力。但是对于生物医学工程这种交叉学科,其评价方法应该体现学科特色,需要更加细致化、过程化和量化。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评价指标体系的选用。既有学科特点,又有产学研创新,交叉学科,信息特色。比如:课程学习体系,必然要包含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生物医学技术、健康康复要求等多方面、多模块的知识体系,包括课堂学习、文献查阅、情报检索、归纳总结等能力,知识产权申报与总结;产学研平台实习和解决企业需求能力评价;发表科技作品,不但包括科研论文,还应该强调文献综述发表,专利申报,软件著作权发表等事项。(2)指标体系权重设计和评价算法。通过充分调研、征求导师、同行、学生意见和建议设计各参数权重体系。通过评价体系和体系指标权重设计相应的评价算法,通过量化和定性评语方式确定研究生创新能力。(3)评价效果研究。通过评价体系的研究,跟踪创新人才培养效果,同时进行评价方法效果复核。

(五)探索研究生研究、学习生涯规划

研究生生活时间短,而学习、研究任务重。研究旨在实现一种明确的、有序的研究生研究学习生涯规划,解决如何尽快适应交叉学科学习研究、如何规划研究生涯问题。通过研究生涯路线图的形式研究在不同学习阶段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所需从事的工作、参与的课题、掌握的技能、乃至发表的作品。通过不同类型、不同基础入学研究生的研究生涯路线图,获得更加规范、更加高效的研究过程管理。探索学习、研究过程的宏观目标与微观管理的有机联系,通过共性问题,提炼出不同类型入学研究生将要践行、实现的研究路线图。在研究中还将全面研究国际、国内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中的优势体系、培养方案,进一步提炼出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的新战略和人才培养新模式,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课程群,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全面实施与整体提升。

四、结束语

实现独具特色的新型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教育模式研究,实现扎实的信息技术背景、服务数字医疗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建设产学研研发平台和研究生培养平台,利用现有多企业协作的省部级科技平台,培养更具活力、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必须探索本学科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法和教学改革模式,在可能情况下与我国“卓越计划”进行有效接轨,探索在数字医疗人才培养领域开展应用型、工程型、创新性卓越工程师的可行性[4]。显而易见,只有注重过程管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学生能力的提高才有内在的驱动力,才能保证“三位一体化”创新型数字医疗人才培养模式成功实施。

参考文献:

[1]张阳德,,任力锋.生物医学工程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途径的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04,12(3):106-107.

医学科研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中医药;科技发展;现状

[收稿日期]2013-09-16

[通信作者]*李冬雪,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医药领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Tel:(010)88225159,E-mail:lidx@cncbd.org.cn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当前,中医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本文围绕政策环境、经费投入、人才队伍、科技成果等方面,梳理了我国中医药科技发展的基本现状。

1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中医药科技发展,政策环境逐步改善

“十一五”以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纷纷制定了各种规划及政策来促进中医药的科技发展。2006年,国务院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中医药理论传承和发展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与多学科融合,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构建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并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列为人口与健康领域的优先主题。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中医药工作,开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201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到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2012年,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等,里面均涉及了发展中医药的内容。

各部门也大力协同,了很多相关规划及文件,推动中医药科技的发展。科技部2007年1月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中医临床研究、中药产业发展、基础理论研究、标准规范研究、创新体系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列为优先领域。2010年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到发展中药产业,提升中药工业,改造中药商业,培育中医药知识产业和服务业,将中药产业培育成为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健康产业。2020年,建成一批各具特点、布局合理、区域化协调发展的中药科技产业基地。2011年,科技部又陆续了《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等,均把中医药的发展列为主要内容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2年下半年连续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共列举了16项重点任务。

可见,近些年来,国务院及各部门都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发展,纷纷制定了各种规划及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政策大环境,也是中医药能够稳定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2中医药领域研发投入经费持续增长,但同生物医药的其他相关领域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2.1中医药领域研发投入经费增长迅速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医药领域产学研各部分R&D投入经费在2007―2011年间保持逐年增长趋势,研发投入经费总额由2007年的188295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3399807万元[1-5],增长了约17倍,尤以产业研发投入经费增长最快,见表1。

表1中医药领域产学研各部分R&D投入经费数

Table1R&Dfunds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ield万元

年度研发机构高校高技术产业20071650828106143681200823076396041959842009263525114820804220103536455674174144201139390667063293711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8―2012年),研究与开发机构“按学科分组的R&D课题”、“按学科分高等学校R&D课题”、“高技术产业R&D活动情况”。

2.2研发机构和高校的中医药学科研发投入经费与其他生物医药相关学科相比差距较大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1年,研发机构和高校的中医药学科的R&D课题投入经费与其他生物医药相关学科相比差距较大,中医药学研发投入经费只有临床医学研发投入经费的约1/3[1],见表2。

表22011年研发机构和高校的生物医药相关学科R&D投入经费数

Table2R&DfundsinbiomedicalfieldinR&Dinstitutionsanduniversityin2011万元

排名学科研发机构高校1生物学2596142263232临床医学621652263303基础医学37923988944药学61188566115中医学与中药学39390667066预防医学与卫生学36984215447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7281138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年),研究与开发机构“按学科分组的R&D课题”、“按学科分高等学校R&D课题”。2.3中成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经费与化学药品制造业相比差距较大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1年,中成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经费为3293711万元,不到化学药品制造业的1/3[1],存在较大差距,见表3。

表32011年生物医药各相关产业R&D投入经费数

Table3R&Dfundsinmanufactureofmedicinesin2011

排名分类2011年R&D投入/万元所占比例/%1化学药品制造业1044223255.322中成药制造业329371117.453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业265449414.064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248614013.17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年)“高技术产业R&D活动情况”。

3研发投入人员总量增长较快,且研发投入人员的主体正逐步由高校和研发机构向企业转移

3.1研发投入人员总量增长较快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医药领域的研发投入人员总量从2007年的18578人年增长到2011年的35597人年[1-5],增长幅度达91.6%,增长较快,见表4。

表4中医药领域研发投入人员总量

Table4R&Dpersonnel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ield人年

年度研发机构高校高技术产业2007245587037420200827741066713660200934021049915464201036471098910458201138971170519995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8―2012年),研究与开发机构“按学科分组的R&D课题”、“按学科分高等学校R&D课题”、“高技术产业R&D活动情况”。

3.2产业研发投入人员数量增长迅速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1年,研发机构和高校的研发投入人员数量呈现持续稳步增长的趋势,增长幅度分别为58.7%和34.5%;但产业的研发投入人员数量增长迅速,从2007年的7420人年增长到2011年的19995人年[1-5],增长幅度高达169.5%,并且占中医药领域研发投入人员总量的比例也由2007年的39.9%提高到2011年的56.2%,充分表明科研投入人员的主体正逐步由高校和研发机构向企业转移。

4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取得成绩显著

4.1“中医学”科研数量增长显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网站数据显示,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的“中医学”文章的数量从2007年的15164篇增长到2011年的24620篇,增长幅度达62.4%,文章总数量的排名由2007年的第9名上升至2011年的第4名;并且在国内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10个学科排名中,“中医学”也由2007年的不在前10名跃升至2011年的第6位[6],成绩显著,见表5,6。

表5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论文数排名

Table5Top10listfornumberofpaperstakenbyCSTPCbydiscipline

排名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1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2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农学农学中医学计算技术3计算机科学技术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计算技术计算技术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4基础医学计算技术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农学中医学5农学基础医学基础医学基础医学农学6药学药物学中医学药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7生物学中医学药物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基础医学8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生物预防、卫生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生物学9中医学预防、卫生化工化工化工10化学化学地学土木建筑土木建筑

表6国内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10个学科排名

Table6Top10listfornumberofpaperscitedbydiscipline

排名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1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2地学农学农学农学农学3农学地学地学地学地学4生物学生物学生物学生物学生物学5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6基础医学环境科学基础医学基础医学中医学7化学基础医学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基础医学8环境科学化学化学计算技术计算技术9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技术计算技术中医学环境科学10电力与电气中医学中医学化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另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SCI/EI/CPCI-S收录的“中医学”论文数从2007年的63篇增长到2010年的450篇[1,4],增长明显。

医学科研工作计划篇11

1存在问题

1.1军地政策变化更新快管理组织体系亟需重建

现阶段,各师级医院均承担了军地科研任务。“十二五”中后期,结合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军队和地方陆续出台了新的科研管理政策。如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军委2016年成立了主管全军科技工作的部门———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部分职能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军队科学研究费管理的通知》、《关于军队和武警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活动的通知》、《关于试行军队科研岗位津贴制度的通知》等文件,对医学科技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由于军地管理维度、范围、方式不同,医学科技工作又涉及到了财务、资产、设备、人员、薪酬、营房等诸多方面,军地交叉内容较多,原有的以科研管理部门为主的组织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很很多政策执行需要多部门协作,单靠科研管理部门难以执行。如科研绩效津贴发放,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加大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制度,临床转化和技术应用等敏感方面[3]。

1.2军地医学科研评估体系重塑创新点挖掘存在实际困难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中有改革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评价制度,评价体系中不再看重研究成果数量,更加注重成果质量,是否具有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同时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配置的统筹协调等。因此,国家和军队各类科技项目计划进行了整合,加强了科技计划的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终止机制,加强了经费使用管理和明晰了使用责任。在此基础上,军地医学科研评估体系全面重塑,以往各单位单打独斗申报课题、成果,“重申报、轻管理”的现实情况已经成为过去,但在项目数量日趋减少,竞争日益激烈情况下,师级医院申报高等级项目计划较为困难,军队方面,由于编制体制调整,部分师级医院申报各类项目计划、成果渠道产生了重大变化,因此也需要重新适应。在这种情况下,挖掘新的创新点也比较困难。

1.3科研管理队伍面临新情况引进、培养、使用遇到瓶颈问题

新形势下,一是军队停止有偿服务,师级医院停发超劳务补贴,后期为临床一线人员发放了医疗岗位津贴。在此情况下,科研管理人员待遇与临床一线人员差距进一步拉大,在专职管理人员补充不足和培养周期较长的情况下,具备较高素质的人员目前不愿意到科研管理岗位,对现有科研管理人员的心理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二是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业务工作,科研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需要通过自身学习新时期科研管理政策,在实践中摸索科研管理规律和特点。三是科研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医学科研工作,包括政策解读,配套制度制定能力,组织、督导、执行、协调等能力,而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各项制度的不断健全,对以上能力要求将更高。

1.4多部门科研管理配套政策未出科研管理工作变数增多

新形势下,一是师级医院学科带头人引进和培养困难。随着编制体制的调整,师级医院引进高等级学科、学术带头人流程较长,要求较多,渠道也较为不畅。此外军队停止对外有偿服务后,原科研绩效激励措施失效,现科研绩效政策还在试行中,对现有学科带头人激励作用还不够明显。二是受军队编制体制和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影响,高等级平台和团队建设受到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科研设备购置、营房建设等方面,平台建设周期加长,基层科研人员精力分散。三是受部分政策影响,支撑学科建设的科研学术建设亟需规范。2015年,军队全面开展社团清理专项整治工作,医院科研工作者可以保留2个学术兼职,其余要求清退。部分学科或学术带头人曾担任学术兼职较多,退出后学术影响力有一定下降,导致学科发展也受到一定影响。四是军队原四总部出台了《军队会议费管理规定》,将军队举办的学术会议划分为4类,对举办会议规模、审批权限和经费开支等进行了规定和明确,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对医学科技学术交流产生了一定影响。

2讨论

2.1更新科研管理组织体系

提升科研管理人员本领做好科研管理工作,领导重视是前提[6]。中央军委于2016年组建了主管全军科技工作的职能部门———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7],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大力推动科技兴军,坚持科技创新[8],学习科技、运用科技将在全军蔚然成风。针对新政策调整,医院一是完善组织机构,抽调多职能部门及部分学科和学术带头人,组成新的医院科研管理委员会研讨管理政策,协调解决各类问题。二是加强请示汇报沟通,针对矛盾或政策不清问题,及时上报请示。三是分类进行管理,将国家、省部科研管理内容划分为一类,军队科研管理内容划分为一类,指派专人管理。四是加强科研管理人员业务学习能力,抽调专人对目前已经下发的各类科研管理文件进行学习。

2.2多途径鼓励培养和引进科研管理人员

科研管理人员是执行科研管理的主体,其综合素质的强弱和发挥的好坏与医学科研工作的进步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9]。科研管理人员在医学科技创新工作中能起到积极作用。医院近年来,一是鼓励科研管理人员立足本职工作,在其岗位发挥积极作用,在职称晋升政策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二是增加科研管理人员外出学习交流机会,方便其掌握最新科研管理政策。三是从地方聘用科研助理,为保证科研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各环节管理有效落实。

2.3加强对科技人员的思想引导增强自身的价值观念

医学科研管理的对象是科技人员,人才是主要的科研资源[10],要甄选各层次科技人员,努力实现不同学术观念、学术特点的有机结合,完善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一是加大宣教力度,利用网络和各类会议向科技人员传达科研管理新政策。二是制作医学科技管理文件合辑,科研管理部门对现有课题、成果、经费、转化等规章制度梳理,制作《医学科学研究规章制度汇编(试行)》合辑。三是向全院人员传达“医学科技是生产力、医学科技是战斗力”的深刻内涵,帮助科技人员增强主体意识,坚定了信心。四是对高等级课题、课题组等重点进行表彰。

2.4强化医学科技创新手段提高科技人员创新效率

军队医院必须要结合自身体制特点创新科研手段,如军事医学科研是围绕特殊军事需求的科研活动[11],强力推进军事医学研究项目,能大力改善军队医院的卫勤保障能力。一是加强科研的过程管理,采取自评和第三方评审的方式,加强军外在研课题管理,军内课题则依托外请专家组进行有效评估。二是为课题组搭建联合申报平台,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每项重大成果的产生都需要多学科联合研究[12]。如国家与军队合并多项项目计划,与高等级医学研究机构建立科研帮带关系,与高水平对口业务单位进行协作,从而挖掘新的创新点。三是加强预申报管理。由于申报渠道改变,各类项目计划和成果申报准备时间就要提前,因此,每年下半年提前摸底项目、成果申报计划,并督导课题组进行筹备。

医学科研工作计划篇12

[中图分类号] G31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b)-0157-03

高校的科研水平不但体现了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和综合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高高校的声誉,也能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怎样才能提高科研水平值得探讨,除了要提高科研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科研能力、鼓励创新以外,还需要在科研活动的管理上做足功夫。科研管理的对象是针对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全要素,包括优化科研环境、配置科研资源、管理科研流程、培训科研人员等。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影响科研的效率和产出。

医学类高校的科研活动和科研管理有着与其他高校不同的特点,例如科研人员的构成较为复杂,可以包括高校的教师、专职研究人员,也可能包括大型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大型药企的研发人员等,其中,部分人员身兼两职甚至身兼数职,人员结构的复杂性也使医学科研管理工作变得复杂[1]。

原有的科研管理模式,“官本位”现象严重,重“行政”轻“服务”。对于科研管理的评价,尽管引入了绩效考评的概念,但多为仅将最终结果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忽视了对服务质量的评价。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绩效考评,一方面不能真实反映科研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也不能为后续改进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信息和依据,其后果必将是影响了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眼光[2]。如何对现有的医学类高校科研管理的绩效考评方法进行改进,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1 医学科研管理绩效考评新要点――服务质量评估

科研管理部门转变角色,从原有的“管理”甚至“管制”的角色向提供支撑和服务的职能部门转变,这正是现有的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服务是无形的,服务质量不可能单纯按照其产出来评价,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对服务的传递过程进行评价,而后者需要基于被服务对象对服务水平的感知和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基于这一核心思想,A.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教授(PZB)设计并修订了服务质量的多指标评价模型―― SERVQUAL(service quality,服务质量)[3],这个模型包括有形性、可靠性、响应速度、保证性和移情性5个维度共22项,包括被服务对象对服务的期望值和对服务质量的实际感受值两个部分,是目前评价服务质量的权威工具,也可以为改善服务质量提供决策依据。这个评价模型同样可以应用于医学类高校的科研管理服务水平的评估上,而做出评价的(也就是被服务对象)正是科研人员,接受评价的是科研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这种模式将打破以往以科研产出为单一绩效评价依据的状况,引入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其评价结果将更为客观,更能切合科研人员的需求,从而起到改善服务质量、改善科研环境、促进科研进步的良性推动作用[4]。当然,在应用SERVQUAL量表时,需要在不影响量表基础结构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医学类高校的科研管理实际情况和特点对量表进行适当的改动和润色,其对服务质量的评价结果,应成为医学类高校科研管理绩效考评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从单纯的绩效考评向绩效管理的思想过渡

绩效考评是评价科研管理水平、评价科研管理部门工作情况的重要手段。绩效管理则是包括了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评、绩效结果应用等多个方面,其目的是为了持续提高科研管理部门的绩效,促进科研活动的健康发展。绩效管理不等同于绩效考评。单纯进行绩效考评,忽视绩效管理的其他环节,其结果必将是让绩效考评退变成给员工挑毛病的工具,最终损害员工和部门乃至整个集体的利益[5]。例如,绩效计划的制订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之一。很多员工只知道年终要进行绩效考评,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制订绩效计划,制订了哪些绩效计划,甚至不清楚应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绩效计划和绩效目标,既能明确部门和个人的目标,又能为部门和员工提供绩效考评的依据,更重要的是,还能通过协调各方面的资源,使资源向关键目标倾斜,从而保证部门和个人实现绩效目标。另一方面,绩效计划制定后,在实施过程中,还要进行绩效辅导沟通,即给予绩效计划执行者以指导、培训、支持、监督、纠偏和鼓励,必要时可以对绩效计划进行调整,从而充分地保证绩效计划和目标的实现。最后,对于绩效管理的结果,还要进行适度的分析,并与部门和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以便做出改进,指导制订下一年绩效计划。对于医学类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应将绩效管理的思想应用于科研管理的活动中,注重包括绩效考评在内的绩效管理各个环节[6]。这种绩效管理的思想还可以在科研人员中传播和推行,甚至可以促使他们应用于具体的科研项目的管理中。

3 注重医学类高校科研绩效考评的多元性

科研绩效考评既包括对科研管理工作本身的绩效考评,也包括对科研人员的科研绩效考评。前面已经提及,医学类高校的科研活动有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科研活动和从事科研活动的科研人员的多样性上,因此,对于医学类高校的科研管理应当是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的,同样对于科研管理的绩效考评也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标准[7]。这种多元性体现在,①基于不同的研究类型:如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等,不同类型的研究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和评价标准[8]。②基于不同层次的研究:不同学科的发展不均衡,即使同一学科不同科研项目发展的阶段也有不同,科研管理和绩效评估也应针对不同的研究层次,采取多元化的管理策略和评价标准。③基于不同研究群体:医学类高校的研究群体是多元化的,可以是教师、技术人员,也可以是医务工作者、药企研发人员等,由于其工作性质和职责分工不同,也应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和绩效评价标准。

4 平衡记分卡在医学类高校科研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科莱斯平衡记分卡是一种先进的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它包括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将部门的战略目标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9]。平衡计分卡可以有效地避免部门以短期目标为导向,而着眼于部门乃至单位的长期目标,增强部门战略执行力。对于医学类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平衡记分卡法可以包括科研经费管理、科研人员管理、内部业务流程管理、学习和成长4个方面。①科研经费管理层面:现有的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科研项目重立项轻结题、经费管理过程宽松、缺乏有效的监督等。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在科研经费管理中构建绩效管理考评体系,从立项到审批全过程监督管理科研经费的使用,体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效率,也能够为科研管理者制订政策、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科研经费的绩效管理指标应该包括以下3个方面:预算绩效管理、内部控制管理和产出绩效管理。产出不一定就是成果,产出绩效管理也不等同于成果绩效管理,后者更能反映科研的价值。②科研人员管理层面:科研人员作为科研管理部门的服务对象,管理部门的服务水平、科研人员的满意度、科研人员项目产出率是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③内部业务流程管理层面:科研管理者要确认部门擅长的关键的内部流程,通过这些流程帮助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活动,提升科研服务质量,优化科研环境,促进科研水平的提升。④学习和成长层面:通过此层面确定科研管理部门的长期目标框架,需要优化和改善的措施框架,确立未来促使科研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平衡计分卡不仅是一种管理手段,也体现了一种管理思想,它以部门的长期目标为导向,更加关注部门以及单位的长远发展和全方位的考核,能有效地将部门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各层次的绩效指标和行动。

5 坚持SMART原则制定绩效考评指标

管理学大师Peter Drucker在他的著作《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到:管理人员一定要避免“活动陷阱”,不能只顾低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最终忘了自己的主要目标。制订绩效计划和目标、制订绩效考评指标,必须学习并掌握SMART原则[10]。SMART原则包括五个方面,①S(Specific):科研管理绩效的指标必须是具体的,不能笼统,既要有项目、衡量标准、达成措施等,还要有完成期限以及资源配置要求等,使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能够很清晰的看到课题月计划要做哪些事情。②M(Measurable):科研绩效指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量化的或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对于不能衡量的指标,可以考虑将目标细化,或者将实现目标的工作流程化。③A(Attainable):科研绩效指标必须是在付出努力的情况可以达到的,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指标;科研管理的绩效指标要与科研人员的科研目标相结合,既要饱满,又要有可实现性。④R(Relevant):科研绩效指标要与医学类高校的其他目标有一定的相关性,例如科技和科管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和学科发展目标。⑤T(Time-based):科研绩效指标必须有明确的截止期限,根据科研任务的权重、事情的轻重缓急,拟定出完成具体项目的时间要求,定期检查项目的完成进度,以方便进行绩效辅导沟通,必要时及时地调整工作计划。

综上所述,医学类高校的科研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活动,既涉及不同类型的人员,又包括不同层次的科研;对于科研管理的绩效评估既有对管理活动本身的评估,又有对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的绩效管理评估。为了进一步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增加科研的产出和效率,有必要对科研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绩效考评,以促进科研管理和科研活动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海燕,赵周王.医学科研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探讨[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6,19(3):133-134.

[2] 吴伟.绩效评估――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J].东南大学学报,2008,10(3):114-117.

[3] A. Parasuraman VAZ,Leonard L,Berry. SERVQUAL: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J]. Journal of Retailing,1988,64:12-40.

[4] 黄桂明.试论高校教师绩效考评的公平性原则[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4(12):215-215.

[5] 刘长慧.我国高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2,(10):79-80.

[6] 王艳芳,白波.医学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研究的计量学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34(1):42-46.

[7] 卫萍,任建萍,杨再峰等.医学科技计划绩效评价的研究综述[J].卫生软科学,2012, 26(8):704-706.

[8] 古继宝,蔺玉. 基于不同学科的博士生科研绩效管理[J].科研管理,2011,32(11):115-12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