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顶岗实习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3-10 02:09:59

物流管理顶岗实习总结

物流管理顶岗实习总结篇1

应该来说,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是学院顶岗实习的先行军,探索者.自我们向领导汇报顶岗实习的思路以来,院领导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大力的支持,也多次赴上海参与顶岗实习的调研,看望学生,指导顶岗实习工作,比如说,温书记,刘院长,熊助理还有李院长等等都亲赴上海,关心在外顶岗实习学生的生活,深入学生住处了解学生吃,住等问题.

一,为了做好本次顶岗实习,我系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做好了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我系在前期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做了大量的考察,与许多同类院校交流,获取经验,同时尽力为学生争取合法的权益,如安全,劳动条件,生活条件,劳动报酬等,与企业签订了相关的协议.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保护学生正当权益.

同时做好了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

(二)规范管理,完善制度,确保顶岗学习的质量

1.严密组织

为保证顶岗实习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必须严密组织,严格把关.在顶岗实习开始前,制定了顶岗实习手册,手册内容包括:工商管理系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暂行规定;工商管理系学生顶岗实习考核办法;学生顶岗实习承诺书;编写了顶岗实

习教案,每项技能培养所要达到的目标,顶岗实习原理,顶岗实习内容,顶岗实习条件和顶岗实习操作步骤,都反映在顶岗实习教案里.其次,系主任,指导老师及相关人员召开了实习动员大会,做好了学生实习前的各项工作.第三,学院领导和教师不定期赴上海看望和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同时班主任通过电话和网络与学生和实习单位取得联系,传递教学信息和管理信息,及时了解实习情况;最后,在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后,学生要写出顶岗实习总结.

2.量化考核

为保证顶岗实习质量,必须对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严格考评,考评的项目包括操作能力,实习纪律,实习态度等.由学校和企业共同作出评价.考评实行五级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成绩存入档案,并与学院奖助学金挂钩.对于实习成绩不及格者,利用假期时间安排学生重修或参加毕业总补考.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必须进行严格的评价与考核,将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取相应学分和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

3.严格纪律

原则上不允许请假,如遇特殊情况,须征得企业同意,并向院方指导老师请假.严禁私自换岗,缺岗和擅自离职现象.

二,主要收获

半年的实习期间,绝大多数同学能任劳任怨,爱岗敬业,勤奋踏实,获得了上海理想和易初莲花的高度评价,为母校争得了荣誉.半年来同学们同甘共苦,风雨同舟,没有牢骚,没有怨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半年来,同学们孜孜以求地学知识,长见识,体验初涉职场的经验,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奋发图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明天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获得了知识和能力的双重提升.通过半年的顶岗实习,我认为对同学们有以下一些收获:

1,使同学们接触了社会,认识了社会,了解了社会,学会了服务,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增强了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为以后的就业应聘奠定了基础.

2,通过实习,广泛与社会接触,扩大了自己人际的交往,强化了语言表达,加强了交流沟通,形成社会经验资本的积累,为就业提供信息渠道,建立良好的人脉网络.

3

,提高了独立生活的生存能力,磨练意志,增强耐力,提-

高涵养,培养和感受团队精神,学会感恩.

4,利用在上海实习的优势,了解和体会了生活在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国际化大都市中人的思想观念,城市的发展速度,工作的节奏,效率和压力,以及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和企业对求职者的要求,开拓了眼界,为自己今后的就业提供理性,合适的定位.

目前,上课的老师都认为我们的学生非常懂事,学习非常认真刻苦.

三,顶岗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本次顶岗实习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去的67名同学,最终只有45名同学善始善终,还有21名同学因种种原因未能完成本次顶岗实习任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学生不能正视岗位分配.接收单位在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后,会根据每个实习学生的内在,外在条件,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不同岗位工作的难易程度有别,福利待遇不同,即使是同一岗位,其工作条件也是有差异的.同时由于学生在外地,班主任与学生沟通不畅,有的学生会觉得不公平,进而不可避免地产生失落感,会出现当逃兵,开小差等现象,甚至做出过激行为.

物流管理顶岗实习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ost practice after have quit widespread problems, taking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of Jiangsu Food and Dru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2013 to 2015 three consecutive graduates analysis of current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tudents quit reason, explore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ost practice mode, and also provides certain reference for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post practice work.

Key words: substituted post exercitation; problems; solutions

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高职学校通常会安排学生在毕业前进行实习。顶岗实习是学生从课堂走向工作前,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由于顶岗实习不同于其它就业实习,它决定了“以就业为导向”目标能否实现。

据权威机构调查,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缺口达60余万。据了解,目前物流人才是非常抢手的,但是,我国物流管理市场上却存在着供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物流企业急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踏实肯干,而又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另一方面,大批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择业时,纷纷放弃自己的专业,离职、改行的现象非常普遍,成为行业人才流失的主体。

顶岗实习作为物流管理专业整体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终结性环节,顶岗实习使学生尽可能地将实习与今后的就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为毕业后顺利投身工作岗位并融入社会做好准备。然而,不少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之后却放弃到物流行业就业的机会,这说明顶岗实习对学生择业具有重大影响。

1 顶岗实习学生基本情况调查

为了掌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参加顶岗实习后不从事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纷纷选择其他岗位情况,课题组选择了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2013~2015年连续三届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2013~2015年连续三届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分别为94、97和46人,参加问卷调研及访谈的同学分别为85、87和43人,共计215人参与调查。参与调查的这些学生顶岗实习岗位都是与物流行业相关,从数据(90.7%)可见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有较高的专业对口率。近年来,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所有专业中一直位居榜首,被调研的这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大多是通过学校的双选会、社会招聘和亲友介绍选择的,调研时间是在顶岗实习结束后,论文答辩之前。希望其调研结果能对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建设提供实证依据。调研具体情况见图1~图3。

从图1~图3可看出,顶岗实习结束后只有30%左右的学生基本满足现有岗位,剩于60%以上的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纷纷选择离职。其中的大多数学生认为物流行业是一个升迁机会少,工作枯燥且强度较大,就业实际与他们的就业期望值相差甚远。而准备离职的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转入其它相对轻松的职业。这说明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后不仅不能对本岗位的肯定,反而60%以上的学生产生了转行的念头,这一现象应引起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2 调查结论分析

2.1 工作内容枯燥,企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从图1、图3可以看出,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结束后24%与20%的学生认为物流管理专业工作枯燥且劳动强度大。物流行业不同于其它行业,是一个对实践要求较高,但行业壁垒很低的职业。任何一个物流企业对接收到的大学生都要安排在基层岗位进行锻炼,例如:储存、装卸、包装、运输、配送等基层岗位。比如有些同学在南京苏宁电器顶岗实习,所在部门是配送部,每天的工作对象是货物,除了接货、送货、退货就是清点数量,在调研时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每天重复相同的工作较为枯燥、乏味。再加上一部分同学感觉劳动强度较大,在仓库工作环境较差,夏热、冬冷,这时往往就会选择放弃。这说明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对到企业顶岗实习和工作岗位缺乏了解。

2.2 升迁机会少、薪资待遇低。调查显示(见图1、图3),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结束后25%与20%的同学认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升迁机会少,薪资待遇低。由于受校内实训条件的限制,学生在校期间学不到实际操作的技术和技巧,当学生走向顶岗实习岗位后还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实践技能的积累,顶岗实习的学生进入企业数月后难以融入企业,要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更需要一段时间,如果要成为部门负责人更得经过3~5年的时间,可见物流管理专业短时间内升迁机会并不大。通过调研,发现物流管理专业升迁岗位较少,3~5年内大部分学生还是从事着物流基层操作工作,学生反映不是不够优秀而是物流专业迁移岗位太少。通过调研还发现物流公司一般工资较低,实习期1 200~1 500元,转正后不过1 800元左右,再加上如果发生事故还要被罚款,工资就更低了。如此低的工资,再加上升迁机会较少,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学生因此选择逃离物流公司。

2.3 按部就班,不善于思考和创新。从图3可以看出,2015届毕业生中有14%的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后,认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实际与就业期望相差甚远。调研显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连续三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90%以上是物流管理操作岗位,而这些岗位较为规范、重复性强,只要按部就班地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操作,就足以满足岗位要求。或者仅仅停留在“工作导师”教过的基本技能,不懂在日常工作中运用创新精神来更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只知道保质保量地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就足够了,甚至有的学生遇到问题也不主动处理,而是把问题推向领班或组长。不能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缺少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难以进行创新。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近一半从未认认真真地思考过自己在岗位所具备的职业能力,而只是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所以他们认为每天重复相同的工作没有成就感,现实工作与当初期望相差甚远,往往这个时候他们会选择离开。

3 对策建议

3.1 发挥顶岗实习平台效应,转变就业观念。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是从当年12月份到第二年的4月份,学生在这段时间是通过手机和QQ与辅导员及论文指导老师联系,由于学生反馈信息的不及时性,老师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每天工作的情况及心情变化。虽然学校有顶岗实习平台,但是真正的效应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现阶段顶岗实习这个平台效应只起到让学生论文答辩前完成12篇日志和1个总结,而且这12篇日志很多学生都是离论文答辩前一周一气呵成,根本没有依据实习工作内容来完成,平全失去了应有作用。顶岗实习平台实际上应是一个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动态的平台,学校可以要求学生每天登录平台写出自己的当天实习日志及实习中遇到的难题,辅导员及论文指导老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状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的难题,并积极与企业指导教师及时地进行沟通协调等。让学生逐渐了解到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的特殊性,让学生们做好心理准备,慢慢适应物流岗位环境。

3.2 在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同时,教会学生“两条腿”走路。高职高专学生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加大实践培训力度。调研中发现,22%学生认为在校所学专业技能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实践教学,加大技能培训力量。学校在利用好校内实践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好校外资源。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顶岗实多在苏宁电器工作,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前有2个月的认知实习,学校可以和苏宁电器联合建立实训基地,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有一定的实践经历,在走出校门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更快更好地适应顶岗实习工作。

在利用好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同时要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以淮安信息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90%以上,其成功的经验是:校内真实的物流操作实训室,能承担集装箱操作,货运和泊位策划的模拟实训,还有一些先进的软件操作系统。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在培养物流基层操作人员的同时,培养物流基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的培养为以后学生职业岗位的升迁打下坚实的基础,教会学生要用“两条腿”走路。

3.3 顶岗内容融入到毕业论文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一线操作型岗位,操作中的创新非常重要。例如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盘点库存时发现,如果在商品入库时专门贴上标签,出库时再把它撕下,那么在盘点库存时核对撕下的标签和剩余库存商品的数量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经调查参加顶岗实习35%的学生表示在实习中收获很大,能够发现一些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在学生顶岗实习中,要求论文指导老师切实指导好学生按照自己的顶岗实习岗位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毕业论文内容与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密切联系起来。既帮助学生完成了毕业论文,又强化学生社会实习实践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4 总 结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高离职率,不仅对学生本人带来不利,浪费几年在校学到的专业知识,而且对企业、对社会也带来一定的损失。进入新的职场,还要花时间去钻研新的专业知识,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才能取得成就。特别是对于那些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离职的次数越多,越不利在职场中的进步。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员工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很多的投入,作为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载体,员工的流失将给企业带来潜在的损失。因此,关注核心员工的离职原因和对企业的影响,做到未雨绸缪,才能做好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管理工作。

近年来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离职率居各行业之首,物流管理顶岗实习是对学校理论知识的主要应用,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对口岗位中去,积累相应的工作经验,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岗位所要求的操作技能。因此,学校和企业有责任做好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工作,解决学生们顶岗实习过程的思想及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学生在顶岗实习后离职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小红.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调查与分析[J].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13-15.

[2] 红,冷凯君.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144-145.

物流管理顶岗实习总结篇3

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企业选择——校企合作第一步

校企合作要顺利进行,选择合作企业就成为关键所在。例如笔者学校选择的合作企业林森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南通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历经了60年的变革和发展,已成为一个集公路运输、化学危险品运输、大件运输、仓储、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先后荣获交通运输部道路货物运输一级企业(江苏省仅两家)、综合服务型AAAA级物流企业(江苏省第二家)、2004-2009年中国百强物流企业前50名、2008-2009年中国道路运输百强诚信企业以及江苏省质量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公司业务发展非常迅速,人才需求比较稳定,同时管理比较规范、培训制度比较完善,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空间也比较大。因此,学校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应尽可能选择规模较大企业。

之后,笔者学校陆续和苏宁电器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中和贸易有限公司开展了校企合作。与这些企业合作,出现问题后沟通的效率较高,学生的满意度也比较高。在笔者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几年中,也淘汰了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把实习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在出现问题后沟通的过程中,总是出现“踢皮球”现象。所以,笔者学校在选择企业的过程中不断优中选优,确保了校企合作的顺利推进。

二、完善管理制度——管理和监控的依据

为了保证工学结合达到预期的目的,学校在工学结合前制定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协议书》《物流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实施方案》《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安全承诺书》《顶岗实习学生成绩实施意见》等制度,但规定都比较简单。在校企合作中,我们发现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缺乏处理的依据。比如学生到了岗后发现和自己想象中不一样,要求调岗,甚至调企业;到岗后,某些学生由于身体原因不能胜任工作;某些学生家长不支持校企合作;学生擅自离岗,顶撞领导;甚至还出现过因学生谈恋爱导致的相关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校企合作中陆续出现的,在处理的过程中,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尽量与企业沟通,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但这也给教师顶岗实习阶段的管理增大了工作量,牵涉了更多精力,使得教师没有更多精力去指导顶岗实习这个更重要的任务,更像一名“救火员”。

后来,笔者学校在原来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制定了《顶岗实习制度汇编》,内容具体到组织管理、实习安排、实习纪律、过程监控、成绩考核等各方面。这一制度还会结合今后校企合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继续完善。只有有了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顶岗实习的

质量。

三、过程监控——管理和监控的重点

学生顶岗实习期较长,如目前笔者学校的顶岗实习期就长达6个月。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全过程的管理与监控体系,是确保顶岗实习质量的关键。该监控体系应该是多主体、多元化、全方位的,对过程监控应该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以前,大部分校内指导教师通过e-mail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沟通。其实更多的时候学生希望教师能到企业一线进行指导,能接受企业与学院的双重管理。企业和学校应分别指派实习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如果企业没有为学生指派指导老师,学生就会觉得自己不受重视,没有人带领自己工作,产生更多的焦虑。相反,如果两边的指导老师时时关心他们,他们就有很强的归属感,更能发挥自己的才能。顶岗实习老师要填写《顶岗实习校内指导教师指导台账记录》及《顶岗实习巡查记录表》。这样,一方面督促指导老师要多下企业指导,另一方面也成为考核顶岗指导教师的重要依据。

四、考核管理——提高实习质量的保障

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重要保障。该考核评价体系的主体包括学校、企业、学生各方,考核对象包括实习学生和指导老师,考核标准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以前,顶岗实习结束后只有一张考核表,由学生在顶岗实习结束后带回。事实证明,这种考核方式并没有起到提高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作用。

因此,结合学生的反馈及与企业交流中了解到的情况,笔者学校重新制定了考核方案。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由企业实习指导老师考核成绩和学校实习指导老师考核成绩共同组成,总分为100分,企业指导老师考核占50%,学校实习指导老师考核占50%。企业主要从态度、出勤、职业能力、团队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实习教师则主要从实习态度、综合素质、实习质量、实习日记、实习小结、实结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制度中也规定了对诸如没有完成顶岗实习、违反实习纪律、无故旷工天数达5%以上等一些情况的处理。这个完整、科学的考核制度的制定会进一步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

五、心理监控——顶岗实习的有力支撑

实习前,学生普通存在着兴奋、好奇、紧张、担心等负责情绪;实习中,学生容易遇到畏难、攀比实习补贴以及对角色转换、企业严格考勤管理不适应等问题;实习后,学生容易产生彷徨、逃避、不知所措等心理。应建立健全有效的心理监控体系,针对学生存在的各种不良心理状态进行有效预防、调控和疏导,帮助学生渡过心理难关,为学生顶岗实习达到预期目标提供有力支持。目前,笔者学校将专职辅导员团队纳入到顶岗实习团队中,给实习同学们以专业心理辅导,及时跟踪学生心态的变化,给予专业建议,这为顶岗实习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后续跟踪——顶岗实习的延续管理

物流管理顶岗实习总结篇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and one of the important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core ability. At present, our country'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actice post due to the influence and restriction of various factors, so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discipline of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 in the actu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post practice process,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 internship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curriculum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rnship; teaching and research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也明确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应在掌握专业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由此可见,传统的理论教学、课堂讲授、实验实训、试卷考核、分数衡量的方式无法满足当前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企业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当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教学实验、实训、实习之后已经初步掌握了专业知识,能按照企业员工的岗位独立开展工作的一种教学形式,是直接安排学生到企业具体实际工作岗位上独立完成或在指导技师的指导下完成工程任务的一种教学活动。企业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且必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核心技能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之一。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现状

1.1 校企合作双方主体缺乏紧密性

高等职业教育以为社会经济发展、为企业生产发展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为己任,企业定当以追求理论最大化为目标。原本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相互作用、相互需求的联系,但是在实际推行过程中还是存在校企合作双方主体不够紧密。一是表现在时间安排上,企业受产品的研发时间、生产周期、销售周期等因素影响较大,而学校的授课计划在授课时间方面相对而言比较固化。从而在时间安排方面,企业需要顶岗实习学生与学校组织学生正常上课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二是表现在课程内容取舍上,虽然制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都是由各物流企业、各行业主管和各科研、教学单位的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开发,但是毕竟各个物流企业中存在着不同的具体工作岗位及其要求,所以课程内容教学与顶岗实习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1.2 顶岗实习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

信息化程度较高、物流实施设备相对完善的物流企业往往接纳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数量极为有限,而劳动量相对较大的物流企业很难派出经验丰富的实习指导老师来全程跟踪顶岗实习学生。事实上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布点是相当的广泛,由学校派出的专业老师很难顾及到所有在岗顶岗实习的学生。甚至出现派出去指导的老师只是简单的了解学生顶岗实习的基本情况或只起到纪律检查的作用。学生在企业具体的工作岗位上真实地从事生产劳动,确实可以学习到课堂上和书本上不曾有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但同时在实际生产中不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此时很难在第一时间内获得有效的专业技能指导,而只能靠学生自己去摸索或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慢慢领悟。学生在学校里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很难和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要求联系起来,此时学生最需要专业指导老师的指点,帮助他们分析并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的同时积累经验。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派出的指导老师,都存在着数量不够、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等情况。

1.3 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

当前各物流企业的业务和生产经营都受市场因素和经济杠杆的影响与作用。而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高等职业院校主管单位和行业主管对企业顶岗实习的政策优势不明显,也缺乏毕业的指导和政策、经济方面的支持。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旺季时需要接受大量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而在生产经营淡季时便不太愿意接收顶岗实习的学生。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顶岗实习管理出现多头且混乱的状况。第一,有些学校把学生交到企业去之后就在整个顶岗实习过程中把对学生的生活、生产、学习、思想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全盘交给实习企业。企业站在组织生产的角度很难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也很难在生活上真正关心学生。第二,有些企业把追求利润和实现经济效益作为唯一的目标,而忽视对工作人员特别是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关心与管理。

1.4 顶岗实习学生定位缺乏准确性

学生是整个顶岗实习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对学生而言,通过企业顶岗实习既是自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总结和应用,又是进一步锻炼和提高专业技能较为理想的环节。就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而言,企业顶岗实习是“零距离”地实现了学生与员工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中却出现了顶岗实习学生定位不太准确。第一,学生没有适用“准员工”的角色。有较大一部分同学的思想还停留在“我是学生,我只是学生,我就是学生”的认识水平上,没能真正地将自己由学生转变为一个“准员工”,由此必然出现很难全身心地投入的顶岗实习的工作中去的情况。第二,学生的工作态度不端正。正是因为受没有进入“准员工”角色的影响,导致有些学生出现迟到、早退,甚至中途离岗等现象。在学校上课时,往往迟到、早退等只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而在企业顶岗实习当中,诸如此类不遵守劳动纪律的现象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会带来不利的连锁反应,甚至会导致“蝴蝶效应”的出现。

1.5 学生考核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

由于顶岗实习的时间是短暂的,顶岗实习的过程也是阶段性的,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身负学生和“准员工”的双重身份。“准员工”毕竟不是企业的正式员工,学生来企业顶岗实习不会长期、长久,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有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或指导老师就做顺手人情,在实习鉴定意见栏中都写上好听的话。学校把学生推向企业,校方指导老师由于没全程参与学生的顶岗实习,便很难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考核评价。由此导致现有的考核机制不能科学、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学生。企业方面往往以工作最终成果来简单地评价学生,而学校老师的考核评价方法更单一,一般只是从学生撰写的顶岗实习报告来考核学生。这样很难对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事务分析能力、事务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劳动纪律、团队协作精神、工作过程进行科学、全面、客观的考核评价。

2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特征分析

物流管理顶岗实习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当前我校顶岗实习教学现状

1.1 顶岗实习指导性教学文件齐全

我校实行的是“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花两年半时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和接受仿真训练,最后半年则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管理中心于2010年10月修订了《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规定了顶岗实习组织形式;制定了顶岗实习运作程序;明确了顶岗实习各部门工作职责等管理办法。按照《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教务处在第五个学期期中就会发出一个《关于做好xxx届毕业生毕业实践教学工作的通知》,以系为单位编写《**系xxx届毕业生毕业实践教学工作计划》,各专业教研室编写《xxx届**专业毕业生毕业实践教学工作计划》、《“毕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等;指导教师填写《毕业实践环节指导教师工作手册》等等。所以当前我校顶岗实习指导性教学管理文件是相当齐全的。

1.2 顶岗实习教学环节质量有待提高

虽然我校顶岗实习指导性教学管理文件是相当齐全的,但是到真正执行起来的时候很多文件流于形式。比如《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规定了顶岗实习组织形式:毕业顶岗实习采用集中组织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系部联系、落实毕业顶岗实习企业,同时学生也可主动寻找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企业,经系和教务处审批后进行毕业实习。然而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学生都是自行寻找顶岗实习单位,然后将顶岗实习单位情况上报系部指导教师。系部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多也是通过QQ、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遥控指导,而对于要完成的顶岗实习资料或表格的填写也是任务式地完成,最终导致毕业生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流于形式,缺乏质量保障。

2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与物流企业的成功合作

2.1 与天霖国际物流集团订单培养合作模式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所在系正式与天霖国际物流集团签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协议书,并到企业举行了“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仪式。截止到2012年5月,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共派出4批学生共120人到该企业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同时系里派出一名专业实践指导教师到企业对学生进行实习跟综、学习指导。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除了每天写《顶岗实习报告书》,总结实习的收获和体会外,还要求每天晚上到办公室学习2个小时的专业必修课,实习结束时,学生既完成了《顶岗实习报告书》,也完成了专业必修课学习,同时企业指导教师结合平时对学生实习情况的全面了解进行了实习鉴定,真正实践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还有一点是这次校企合作得到了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校领导和系领导曾多次到企业走访,召开实习学生座谈会,和同学们交流,鼓励同学们,为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天霖国际物流集团与我校签订了物流订单班人才培养协议。

2.2 与广东申通物流公司校内共建实训室合作模式

为了加强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展多渠道顶岗实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与广东申通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设具有实际运营功能的物流服务网点——在我校三区17栋宿舍楼一楼104室建立了申通物流实训室。从2011年6月起,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陆续在这个实训室进行了工学结合,服务社会的顶岗实习。物流实训室的创办真正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服务社会”的教学模式,弥补我系校外物流实训岗位的不足,培养“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

3 探索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服务社会的顶岗实习教学模式

3.1 高职院校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和主动引进大型先进优质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顶岗实习筑建广阔实训平台

高职院校不能将校企合作工作下放到系部,然后系部推至教研室,教研室推至普通教师。这样一来,普通老师迫于压力,虽然任务完成了,引进了企业,但是企业质量就很难保证,学生在这类企业顶岗实习也不稳定,造成校企合作恶性循环。这并不是表示老师不愿意找到好的企业,而是老师个人资源有限。所以高职院校要按照教职成〔2011〕12号文“ 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学校办出特色,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文件精神,校领导必须有一个院长专门负责校企合作这一项工作,而且要积极主动引进与学校专业对口的大型先进优质企业,然后带领系部、企业在校内共建真实性生产工厂,让校内生产工厂能够服务社会或学校周边地区。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在校内工厂进行顶岗实习同时成为正式员工直至毕业,按照企业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管理;或者联系大型优质企业与学校对应专业成立订单班,企业通过在校对学生进行订单培养,然后定期为企业输送专业对口人才。

3.2 强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在教学模式改革中是一次大胆尝试,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运用。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学生在实习单位很好地做到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吸收许多课堂上没有的社会知识。比如经过在天霖物流公司、申通物流实训室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生逐步把专业知识应用到物流领域中的最基础的物流环节中去。在单证部主要从事的实习工作有提货单、托运单、送货单、合同等单证操作;在外务部实习工作有车辆调度安排,货物运输的跟踪服务,不间断地与司机保持联系;客户服务工作,包括耐心解答客户提出的问题,尤其学生在遇到自己不清楚或无法解答的问题的时候,都必须及时向公司员工学习;在货物操作部主要工作:接货、验货、称重、量材积、计算运费、填写麦头、理货、堆垛;在业务部主要从事业务的开发与市场的维护;在培训部主要工作是新进员工的培训统筹安排等等。经过半年的实习,学生已能独立办理物流单证、运单填写、客户服务、货物的跟踪以及仓储采购、人员招骋、业务开发的基本操作,并能就物流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想法和建议。

3.3 学生、企业、高职院校三方都应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观念

首先,针对我校“2.5+0.5”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应以学习、仿真实训为主,树立锻炼自己,服务社会,成就公司发展更上一台阶的服务意识,安心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而不应该考虑过多的经济效益。其次,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应树立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思想观念,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协助高校筑立起优质的学生实训平台,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先进实训条件。最后,高职院校在节约办学成本的同时,不能牺牲学生顶岗实习实训条件、牺牲实训指导教师课酬等办学经费,应该大力打造优质实训平台,引进大型先进优质校企合作企业,通过培养优质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从而服务社会。

总之,学生、企业、高职院校三方都应该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观念。真正成功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发展到最后,学生、企业、高职院校三方都是赢家。学生得到了先进知识技能的锻炼;企业得到了高职院校提供的人力资源、土地资源或国家优惠政策;高职院校有国家政策扶持,通过与大型先进优质企业校企合作,培养出优质对有思想、有文化、有道德、有技能型人才,人才服务社会,最终形成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 肖建辉.高职高专工学结合模式新探——基于物流专业的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7):153-156.

物流管理顶岗实习总结篇6

顶岗实习能更好的检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还能够理论结合实际,锻炼动手能力。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往往也能够知道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比如,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知识面狭窄、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差等问题。顶岗实习中,通过实习企业师傅们言传身教式的“传、帮、带”,往往能激发学生发奋学习的自觉性,并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拾遗补缺,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学习。

1.2有利于学生尽早融入社会

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了融入社会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通过与物业公司一线员工及业主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使学生直面现实社会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积累、丰富社会和工作经验,使其尽早的了解现实社会的生存结构。

2物业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目的

2.1毕业与就业零过度

在学生顶岗实习中,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工作条件和职业氛围,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把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从课堂延伸到企业工作现场,实现了“工作育人”的目的,进一步发挥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在对实习生进行管理中,通过校企合作双方的密切配合,既有效避免校外实习“走过场”的问题,又给学生提供了真实地工作环境,让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真正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掌握岗位技能,把学生的就业工作关口前移,使教育与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毕业与就业零过度创造条件,保证专业学生毕业后在用人单位用得上、待得住,充分实现高职人才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2.2实现合作共赢

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通过顶岗实习,学校、校企和学生三方都能够从中获得利益,实现“多赢”局面,也能保证校企合作得以顺利进行。

3顶岗实习时间的选择与安排

在项目调研中,我们项目组发现,对于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时间,95.3%的学生普遍对第四学期前安排顶岗实习不赞同。究其关键,就是因为他们对专业的了解程度不够,专业知识掌握又少,缺乏整体理解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所以就需要我们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课程进行合理安排,这样学生就不会认为理论知识不够用或不能与实践相衔接,学生普遍具备较完整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后,就会有迫切的上岗实践需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学校需要先开设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然后才能安排学生上课进行系统学习,待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后,及时安排学生参与6~12个月的顶岗实习,来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顶岗实习内容的安排

作者认为学生在实习期间,首先要熟悉工作制度,掌握操作规程,熟悉工作岗位,总结工作经验。①对实习企业和工作岗位的认知。为了让学生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实习,就需要通过实地参观考察,了解物业服务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后,才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岗位安排。②熟悉岗位流程,善于与人沟通。对实习学生实行顶岗轮岗制度,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够熟悉物业服务公司现有的组织机构以及各岗位工作流程。能够胜任各个岗位的工作,最大限度的做到做好。③校企合作,人才共育。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对物业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习带队教师还可以与企业协调,为了更好的锻炼学生,为其职业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就需要学生多承担一些工作量较大,有压力又涉及知识面广的任务来进行完善顶岗实习制度。

5注重对顶岗实习的总结

顶岗实习结束后,应对实习带队教师、学生本人及实习单位进行回访,了解实习单位的反映,不断总结经验,实现顶岗实习的预期目的。

5.1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是做好物业管理工作的前提。物业管理是一项能充分磨砺人心性的工作,物业管理人员工作态度的好坏,往往直接关系到业主的感受,甚至危及企业声誉和利益。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必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这一点。

5.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顶岗实习,大部分学生都感觉到,在实习过程中,会用到很多理论知识,专业课程学不好就很难胜任本职工作。所以,学生都表示要努力学好相关课程,以便胜任本职工作。顶岗实习使学生真正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顶岗实习为学生进入社会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让学生走出校门之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并做出成绩。

6顶岗实习中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来看,施行物业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对于提高学生能力水平来讲还是很有帮助的,但同时在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共同点,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就需要我们在后续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共同努力来解决。具体来说,大概包括以下三类问题:

6.1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主动性不够

学生能否真正学习到东西,关键就是是否具有主动性。学生如果不主动探索和学习,为其提供再好的外部条件也都是点缀,不能达到通过实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6.2学校实习经费投入不够

随着高校扩招,致使毕业人数急剧增长,一定程度上影响毕业生实习情况,加上现在很多企业不同程度的提高实习收费标准,而学校对实习经费的投入远远滞后于企业收费等增长速度,这样就造成学生因为实习经费不足,而无法与实习单位建立长期持久的稳定关系,也影响到学生对实习单位的选择,不利于实习工作的开展。

物流管理顶岗实习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 顶岗实习过程的拆分

顶岗实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提高顶岗实习的效果,对顶岗实习的质量进行控制,必须从顶岗实习的整个链条来处理。对于高校顶岗实习的质量控制,更应注重过程性,将顶岗实习的过程进行拆分,在进行顶岗实习的全过程各节点进行标准制定,质量控制方法的制定,质量评价方法的制定[1]。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拆分时,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先找出整个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从根源上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顶岗实习过程拆解图如图1。

2 本研究的特点

2.1 对顶岗实习进行全程分解。所谓的全过程是指将质量控制从质量检验和统计质量控制扩展到整个产品寿命周期。全面运用一切有效方法是指应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方法,动用一切可以应用的人和物。全面控制质量意味着把影响质量的人、制度、设备、环境等全部予以控制,以确保质量[2]。相应的,对于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质量控制,就应从实习前阶段、实习中阶段、实习后阶段整个过程进行考虑,把所有影响顶岗实习质量的因素找出来。

2.2 质量控制全过程由校企及学生家长三方共同完成。顶岗实习前期的专业知识获取是在学校进行的,顶岗实习的实质过程是在校企及学生家长三方的监督下在企业进行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和监督,并同时接受家长的督促与监督;校企双方要加强对学生的工作过程控制和考核,实行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校企双方考核制度,双方共同填写“顶岗实习成绩汇总表”,对于顶岗实习相关规章制度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制定。

2.3 实现顶岗实习质量螺旋形上升机制。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是完成教学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敬业精神、创新意识的有效形式,为加强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特别是通过连续不断地对顶岗实习的评价与控制,使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又把实践中的问题和经验带回课堂,从而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课堂知识与实践知识互为补充的螺旋式发展。通过对每届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评价与控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进行调整,形成新的顶岗实习计划,为下一届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质量的提高打下基础,这样不断地滚动修改,使本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质量实现螺旋形提高[3]。

2.4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引入。1961年费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控制扩展到产品寿命循环的全过程,强调全体员工都参与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质量来进行。它不仅要求质量管理部门进行质量管理,它还要求从企业最高决策者到一般员工均应参加到质量管理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还强调,质量控制活动应包括从市场调研、产品规划、产品开发、制造、检测到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循环的全过程。

在学生顶岗实习质量控制方面,本文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对顶岗实习过程尽量合理拆分的基础上,实施顶岗实习整个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让与顶岗实习相关的所有人员都参与进来,齐心协力全面控制顶岗实习各节点的质量,力求把各负面因素控制在萌芽之中。

3 顶岗实习岗前阶段质量控制建设

3.1 理论知识要求及控制指标(责任人:教务处、任课教师)

3.1.1 外语及计算机知识。英语知识的学习。通过在校两年的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外语听力和书写能力,重在应用,能看懂并回复外贸信函,能与外宾进行简单的沟通交流。

控制指标:要求全体学生获得三级英语考试证书,更多的学生获得国家英语四级甚至六级证书。

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通过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应能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软件,能够制作比较漂亮的PPT文件,能够用Excel处理分析较为简单的数据,并结合专业知识撰写分析报告。条件好的同学应能熟练操作Eviews、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

控制指标:上海计算机一级,建议报考国家计算机二级ACCESS证书。

3.1.2 专业知识。经济学基础,熟悉市场供求关系及价值规律;管理学基础知识,熟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等;国际贸易实务,熟悉外贸操作流程,供应链操作流程。报关报检实务,熟悉报关报检的流程,能够独立填制报关报检单;物流仓储管理,熟悉现代物流管理主要理论,通晓物流管理相关岗位及必备知识和技能。

控制指标:各门相关课程总评成绩70分以上。

3.1.3 技能操作。专业软件的操作,主要采用上海美华外贸物流实训软件系列:报关实务实训软件、报检实务实训软件、TMS运输管理实训软件、WMS仓储管理实训软件等。

控制指标:各软件操作考核70分以上。

物流管理顶岗实习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顶岗实习是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在教高2006年第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在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中,顶岗实习是学院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的生产服务一线参加的顶岗工作。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巩固已学理论知识,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劳动观点,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获得符合实际工作条件的基本训练,从而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中央财政基地建设和省级示范建设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时发现在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积极探索适合本专业顶岗实习的教学与管理机制。

1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江苏省物流业发展规划和苏州物流人才的需求和专业定位,构建了“基于职业形成规律的物流运营人才”的校企共育培养模式。以物流岗位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使课程教学与工作岗位相结合,做到教学训一体化,保证学生毕业就能上岗。以“2.5+0.5”的培养途径进行人才培养。教学中把学生的学习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约为 2年,学生主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认知实习和专项能力实训,掌握基本技能和专项能力;第二阶段时间为0.5年,主要进行一些物流知识综合实训;第三阶段时间为0.5年,学生到企业通过顶岗实习掌握相关岗位工作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2 顶岗实习中存在的管理问题

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自2005年以来一直实施着毕业顶岗实习,不仅从形式上完成了教学计划规定的实习任务,而且从实质上完成实习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实习质量显著提高。近3年,学生毕业答辩一次通过率达95%以上;86%以上的学生通过毕业实习实现了就业顶岗,正式签约率达96%以上;实践成果(实践报告、实践日志、毕业论文等)抽查综合评价较高;较好地做到了家长满意、学生满意、企业满意。但通过笔者这几年的调查发现,在顶岗实习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1 缺乏政府政策支持

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尽管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但在我国,大学生顶岗实习的国家立法尚处于空缺状态。由此,尽管一些政策意见或地方立法对顶岗实习偶有涉及,但因为没有法律强制的刚性执行条件或效力范围十分有限,往往很难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理想效果,地方立法成果则不具备普遍效力而难以在大范围内推行。对于企业来说,国家并没有明确在立法、财政、税收等方面激励企业参与,政府对于企业承担院校学生实习没有形成制度性保障体系,导致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变成一种难事,校企双方的合作关系也难以长久维持。

2.2 缺乏必要的安全风险保障

学生顶岗实习进入到企业后,管理权便从学校转移到企业。由于企业普遍缺乏责任意识和制度约束,学生权益保障的主体责任没有明确,从而导致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实习行为和活动得不到合法的保护。在实习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可预知的情况,现行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相关条例没有确立在校生与顶岗实习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顶岗实习学生作为企业非劳动关系人员,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同时职业院校、企业与顶岗实习三方很少签订协议,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人身或财产安全受到侵害时,必然对职业院校与企业产生法律政策风险,并需要承担相应的经济风险与赔偿责任。

2.3 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还缺乏规范

现在学院组织学生顶岗实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紧密型实习,另一种是分散型实习。而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采取的是分散型实习,即实习单位多、地域广,导致学校对实习单位的管理不能完全到位。在管理的方式上经常出现人员不到位、管理制度粗放、实习内容缺乏针对性、系统性。与此同时顶岗实习协议的内容大多且比较空洞,缺乏有效的操作性和保障性,企业在管理的执行上也经常落实不到位,对学生更多的是放任型的管理,难以取得应有的实习效果。

2.4 学生适应力较差

顶岗实习期间,部分学生没有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没有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不能很快地融入企业的工作环境,思想认识模糊,适应能力较差、缺乏主动性、怕吃苦,工作上不认真,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与企业的交流不够,学生的权益保障大打折扣;而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别,进入不了实际工作状态。同时实习学生容易将实习理解为就业,对待遇期望过高。而在企业里实习生待遇比准员工要低一些,部分实习生不能理解,因而频繁“跳槽”,从而也会降低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

2.5 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考核评价是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高职院校实施的顶岗实习在考核评价环节上普遍存在问题,大多考核评价仅依据实习日记、实习小结等形式考核学生,实习小结一般由带教老师或师傅写评语、盖图章。这种考核评价方式形式单一,方法简单,难以对学生的实际实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特别是对学生整个实习环节的实践技能训练状况无法实现实时跟踪,不能对过程进行考核评价,也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3 加强顶岗实习管理的机制

顶岗实习模式在运作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有效地解决好学校、企业之间的利益平衡关系,这就需要由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建立一整套的机制,让企业、学校、学生在互惠互利的平台下互为动力、互相制约、互相激励,以期达到最佳效果的制度与行为。这样,才能真正让顶岗实习有效的长期开展下去,真正培养出一批高技能的职业技术人才,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

3.1 国家应建立顶岗实习的统一立法

从德、英、法国等发达国家实施顶岗实习的成功经验来看,建立高权威、高统一的立法体系,是大学生顶岗实习制度优化的必须步骤。政府还应该发挥宏观调控和指导作用,加强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等方式,让全社会都来支持和关心职业教育,促使企业和学校广泛参与,形成基本的共识和一致的行动。大学生顶岗实习作为每天都在发生的社会性事件,立法缺位不容久拖不决,应当即刻启动国家层面的立法进程。只有通过政府统一的监管和完善的立法规制,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规范和利益调节等方式,才能切实保障校企深度融合,才能严格保障顶岗实习学生的各项权益。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大学生实习存在的制度缺陷、体制机制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及中央高层的高度关注。

3.2 加强三方顶岗实习协议管理

为了切实保护学生的根本利益,明确校企双方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权责,必须加强对顶岗实习协议的管理,要求实习单位必须和学院、学生签订顶岗实习三方协议,明确学生在实习期间,校企学三方应承担的义务和相应的权益,从而使整个顶岗实习过程处于法律保障体系下,使学生的实习行为和活动得到合法保障和有效开展。在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期间安全教育的同时,还应为实习学生投保相对应的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等险种,以保障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切实保护学生的根本利益。

3.3 完善顶岗实习的组织和管理机构

学院应出台一系列相关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规章制度,使顶岗实习工作做到规范管理,有章可循;应建立院系两级、校企双元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学院应成立专门的顶岗实习管理机构,负责全院顶岗实习工作的协调与安排;各系部应成立由专业负责人、主任和有关专家组成的顶岗实习工作小组,负责本系、部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管理、指导和实施,确保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强化与顶岗实习合作企业的沟通,督促合作企业也应当成立相关的实习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安排学生的实习工作。同时学院要提高完善顶岗实习条件,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建立运行良好、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实施顶岗实习模式提供良好的条件。

3.4 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机制

学院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重视职业道德修养和就业指导的教育,使学生对职业成长规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明白任何人的职业成长都有个发展的过程。同时学院要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正确看待顶岗实习和实习报酬,加强对遵守校纪校规和厂纪厂规的教育,严格管理实习学生的考评和考核工作,不能流于形式,将顶岗实习成绩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从而保证顶岗实习的长效机制的形成。同时应明确企业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学生适应企业的能力,使顶岗实习教学模式顺利实施。

3.5 完善评价机制

顶岗实习的特性决定了其考核评价应包括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要做好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建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建立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方案和细则,将岗位任务、实习过程、实习成果、技能水平、职业素质等项目细化为观测点,侧重综合评价,确定各项观测点的权重及评价等级,使考核评价结果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实习情况。(2)进行过程跟踪考核评价。建立日评、周评、月评等制度,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变化、技能和素质的进步状况等进行描述和记录。(3)考核评价机制。主要包括顶岗实习学生考核评价反馈机制、奖惩机制等。

4 结束语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老师经过认真的调研和分析,针对目前国内高职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影响顶岗实习管理的主要因素,草拟了顶岗实习有关管理机制和基本文件,开发了6个与专业对口的校外实习基地,并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实践。在2012年5月至2012年6月期间,安排学院尚在二年级学习的物流管理专业100名学生到苏州大洋物流有限公司、苏州新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苏州通达锦航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为期6周的短期顶岗实习,实训项目包括采购、仓储配送、货代、报关、保税仓储、物流单证等。到目前为止,从校外实习的效果来看,情况非常令人满意,既完成了既定目标,也为今后的顶岗实习探明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正确有效的顶岗实习管理机制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顶岗实习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通力合作,积极配合。高职院校应尝试将校内学习与校外实习紧密结合,将实习与就业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真正实现校企互惠互赢,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努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Z]. 2006.

[2] 何建新,黄丽. 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南昌高专学报,2009(12):140-145.

[3] 叶红霞.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问题及对策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5):158-159.

物流管理顶岗实习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1-0209-03

一、高职经管类专业中期顶岗实习的现状调查

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顶岗实习指的是职业院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的实习。梅爱冰等认为,顶岗实习是一项综合性的校外教学生产实践活动,学生以学习者、研究者、生产者的身份与企业员工在企业从事相同的生产活动。从早期的实业教育、半工半读中,我们可以看到顶岗实习之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背景下,顶岗实习在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数年的无数院校的实践和探索,高职教育界对顶岗实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达成共识。目前,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毕业生的毕业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还有一类是中期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三或者第四学期。中期顶岗的时间各个院校也是长短不一,有些短的是一个月,有些长的就是一个学期(5―6个月)。本文专门就中期顶岗实习进行相关调查分析。

(一)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类专业完成中期顶岗实习的学生,主要涉及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和营销策划三个专业。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我们分数次开展了相关调查工作,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一定比率在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学生中抽样,分别抽取了10级、11级、12级380名学生作为调查样本,回收有效问卷368份。

有效问卷中各专业学生比例(如图1所示),其中营销专业学生112人,占30.43%,企管专业139人,占37.77%,物流专业117人,占31.79%;性别比例中男生占48.91%,女生占51.09%;担任班级或院校学生干部的124人,占33.7%,一般学生244人,占66.3%;在校期间有兼职经验的283人,占76.9%,没有兼职经验的85人,占23.1%。

图1 各专业调查对象比例

(二)调查主要结果及分析

1.顶岗实习的岗位情况

本次调查中,学生的实习单位主要集中在商业行业,实习岗位主要集中在超市收银、餐饮店服务员、商场营业员、话务员等。在5个月的中期顶岗实习中,82.61%的学生都没换过单位,换过一次单位的占15.22%,2.17%的换过两次以上单位,具体(如图2所示)。顶岗实习的岗位来源中,学校、老师

图2 顶岗实习换单位情况

推荐或联系的岗位占57.07%,自己联系的岗位占29.08%,同学、朋友介绍的岗位占2.17%,其他来源(主要包括父母、亲戚联系等)占11.68%。不同专业的岗位来源情况又各不相同,物流专业学生中82.05%的岗位都是学校、老师推荐或联系的,而企管专业学生71.94%的岗位都是自己联系的,营销专业学生56.25%的岗位是学校、老师推荐或联系,自己联系的占到20.54%。

2.顶岗实习的工资待遇

从中期顶岗实习的月平均工资来看,多数学生实习工资较低,47.83%的学生实习工资在800元以下,15.22%的学生实习工资在801元~1 300元,21.74%的学生实习工资在1 301元~1 800元,有15.22%的学生超过1 800元,具体(如图3所示)。三个专业中,营销专业和企管专业学生的实习工资高于平均水平,而物流专业学生的实习工资远低于平均水平,800元以下的占到了85.47%。

3.顶岗实习教师指导情况

从企业指导老师指导情况的调查结果来看,41.30%的学生获得企业指导老师比较频繁的指导,53.26%的学生认为企业指导老师不太指导自己工作,另有5.44%的学生认为企业指导老师根本没有指导。从学校指导老师的联系指导情况的调查结果来看,联系指导比较频繁的占27.17%,有时联系指导的占61.96%,根本不联系的也占到10.87%。

4.学生顶岗实习的满意度和实习效果评价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把学生对于此次中期顶岗实习的总体满意程度分为很满意(100分)、比较满意(75分)、不太满意(50分)、不满意(25分)四个等级进行评价打分,其中有10.87%的学生选择很满意,38.04%的学生选择比较满意,29.35%的学生选择不太满意,还有21.74%的学生选择了不满意,综合满意度得分为59.51分。28.26%的学生认为通过实习自己的职业技能有较明显的提高,52.17%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程度的提高,19.57%的学生则认为基本没有提高。

二、高职经管类专业中期顶岗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习岗位和专业存在一定偏差

调查发现,物流专业大部分学生是学校统一联系和安排的实习单位,但在实际实习企业落实中,学生的岗位各不相同,有从事超市仓储管理的,有超市收银员,还有超市各分类货架的管理员、服务员等。而且,因实习时间有限、岗前培训等原因,企业也很少考虑安排学生进行轮岗学习,一般岗位确定后直到实习结束都基本不变。另外,一部分经管类学生是自己找的实习单位,在联系实习单位时,学生考虑自身利益因素比较多,更看重的是工资待遇和工作强度等,同时由于实习周期短、实习时间有限等客观条件所限,实习企业也不容易找,难免出现为实习而实习的现象,两方面原因都导致学生不是很关注实习岗位与自己专业是否相匹配。

(二)部分实习企业指导老师指导不到位

顶岗实习属于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性教学,应该与校内实践教学一视同仁,有教师全程指导。尽管我们为每个学生都配备了校外和校内指导老师,但调查数据显示,41.3%的学生获得企业指导老师比较频繁的指导,53.26%的学生认为指导老师不太指导自己工作,还有5.44%的认为指导老师根本没有指导。原因在于校外的企业指导教师是临时性的,学校没有发聘书,给予的指导报酬也很少,况且他们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实践教学指导培训,因此对学生的指导难以到位。而校内指导老师承担繁重的日常教学任务,学生又分散在多个实习单位实习,往往不得已采取远程指导等形式,这在客观上就导致了只有部分学生可以得到阶段性的现场指导。

(三)中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不够严格

影响顶岗实习质量的根本因素还是管理。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学生有无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对学生顶岗实习成绩有无进行认真的系统考核?考核体系是否完善?考核标准合理与否?而实际操作中,对于实习的过程管理和控制还是不够到位,一般仅在实习结束后,光凭企业指导老师的评语和实习周记等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没有真正体现实习的全过程管理。

(四)学校联系安排的实习企业工资相对偏低

本次调查也发现,学生实习工资普遍不高,相对而言,学校联系安排的学生实习工资更低。如物流专业82.05%的岗位都是学校、老师推荐或联系的,近九成学生实习工资不到800元,而学生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工资待遇相对好一些。因此,反映到具体实习方式的选择上,79.35%的学生都选择自主选择实习单位,多数不太喜欢学校集中安排。

三、提高高职经管类专业中期顶岗实习质量的对策

(一)重视实习岗位的专业对口度

对于学生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学校可制定制度提前对实习单位和岗位进行审核,专业和岗位不对口的要求其更换;对于学校集中联系的实习单位,学校应让企业充分认识到,顶岗实习不仅是企业未来选拔人才的关键渠道,也是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手段,更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之一。为提高实习岗位的专业对口度,学校还可与企业共同确定合理的轮岗实习计划。

(二)加强对企业指导老师的管理和考核

一方面学校要选择聘请校外实习单位中总体素质高、业务强的工作人员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给他们颁发聘书,并制定合理的企业指导老师考核办法。每次实习指导后,学校应对他们进行量化考核。另一方面学校要保证校外教师合适的实践教学指导费用,指导费用可考虑等级化发放,对考核优秀的给予一定奖励,确保顶岗实习的指导质量。对于有些比较固定的校外指导老师,可定期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实习指导效果。

(三)注重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是由学校(校内教师)、实习企业(校外师傅)和实习学生三方共同进行的。具体(见图4)。学校对校内外实习指导老师分别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培训,制定激励性的学生考核评价细则和企业指导老师考核评价细则;实习结束后,进行相应的实习环节考核和交流,评定实习学生的实习等级和补贴标准,并确定企业指导老师的考核等级和指导薪酬,最后对顶岗实习优秀的学生和企业指导老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学校指导老师落实实习任务,制订实习计划,联系落实实习单位和岗位,每周做好指导记录,及时汇总学生的实习情况反馈,定期下企业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实习企业安排和分配岗位,确定企业指导老师,制订实习学生轮岗计划,对学生进行实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实习企业指导老师要定期和学校就学生工作、轮岗情况进行交流联系。学生根据自己意愿选择和落实实习单位各岗位,接受岗前培训,签署实习安全承诺书等,同时,应定期记录顶岗实习情况,每周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等向校内指导教师汇报。

(四)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分级激励性补贴

能否按时、高质量地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态度与能力。针对当前学生比较关注实习岗位和单位的薪酬、工作环境,对学校统一安排的集中实习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实习中不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个别学生甚至找借口请假或擅自离岗等问题。建议在加大考核督查的基础上,考虑由学校投入一定的经费,综合根据实习客观条件和学生主观表现,分级发放实习补贴。对实习期间表现优秀的,以及对单位工资待遇低,或路程远交通费用高等情况,提高补贴标准,拉开补贴差距,从而对整个阶段实习都能提供一种持续的正向激励。

参考文献:

[1] 梅爱冰,严军.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教育[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6.

[2] 童卫军,范怡瑜.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系统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12,(5):102-104.

物流管理顶岗实习总结篇10

关键词: 物业管理;学生;顶岗实习

Key words: property management;student;post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211-02

0 引言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2009年开设的物业管理专业,是我院就业势头最好的专业之一。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要求物业管理从业者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经过4年的研究实践,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校企合作型订单式“2+1”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路径。“2+1”是指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完成2年的学习后,1年时间要到订单企业顶岗实习,实现毕业与就业的对接。根据企业人才的需求,组织物业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中必须对物业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作用有一个清醒地认识。

1 物业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作用

通过项目组调研数据反映,根据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期间和参加工作后的信息反馈,组织学生开展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作用如下:

1.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般学生顶岗实习周期为一年,在顶岗实习期间,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岗位能够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岗位中来,而且学生还可以在实习的企业实行岗位上轮岗,既包括客服性岗位,又有车辆管理员、秩序维护员、收费员、办公室文员等实习岗位。学生通过尝试不同岗位的亲身工作,把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转化成实际操作能力,还增加了工作阅历。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顶岗实习能更好的检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还能够理论结合实际,锻炼动手能力。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往往也能够知道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比如,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知识面狭窄、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差等问题。顶岗实习中,通过实习企业师傅们言传身教式的“传、帮、带”,往往能激发学生发奋学习的自觉性,并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拾遗补缺,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学习。

1.3 有利于学生尽早融入社会 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了融入社会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通过与物业公司一线员工及业主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使学生直面现实社会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积累、丰富社会和工作经验,使其尽早的了解现实社会的生存结构。

2 物业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目的

2.1 毕业与就业零过度 在学生顶岗实习中,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工作条件和职业氛围,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把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从课堂延伸到企业工作现场,实现了“工作育人”的目的,进一步发挥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在对实习生进行管理中,通过校企合作双方的密切配合,既有效避免校外实习“走过场”的问题,又给学生提供了真实地工作环境,让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真正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掌握岗位技能,把学生的就业工作关口前移,使教育与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毕业与就业零过度创造条件,保证专业学生毕业后在用人单位用得上、待得住,充分实现高职人才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2.2 实现合作共赢 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通过顶岗实习,学校、校企和学生三方都能够从中获得利益,实现“多赢”局面,也能保证校企合作得以顺利进行。

3 顶岗实习时间的选择与安排

在项目调研中,我们项目组发现,对于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时间,95.3%的学生普遍对第四学期前安排顶岗实习不赞同。究其关键,就是因为他们对专业的了解程度不够,专业知识掌握又少,缺乏整体理解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所以就需要我们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课程进行合理安排,这样学生就不会认为理论知识不够用或不能与实践相衔接,学生普遍具备较完整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后,就会有迫切的上岗实践需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学校需要先开设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然后才能安排学生上课进行系统学习,待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后,及时安排学生参与6~12个月的顶岗实习,来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 顶岗实习内容的安排

作者认为学生在实习期间,首先要熟悉工作制度,掌握操作规程,熟悉工作岗位,总结工作经验。①对实习企业和工作岗位的认知。为了让学生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实习,就需要通过实地参观考察,了解物业服务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后,才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岗位安排。②熟悉岗位流程,善于与人沟通。对实习学生实行顶岗轮岗制度,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够熟悉物业服务公司现有的组织机构以及各岗位工作流程。能够胜任各个岗位的工作,最大限度的做到做好。③校企合作,人才共育。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对物业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习带队教师还可以与企业协调,为了更好的锻炼学生,为其职业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就需要学生多承担一些工作量较大,有压力又涉及知识面广的任务来进行完善顶岗实习制度。

5 注重对顶岗实习的总结

顶岗实习结束后,应对实习带队教师、学生本人及实习单位进行回访,了解实习单位的反映,不断总结经验,实现顶岗实习的预期目的。

5.1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是做好物业管理工作的前提。物业管理是一项能充分磨砺人心性的工作,物业管理人员工作态度的好坏,往往直接关系到业主的感受,甚至危及企业声誉和利益。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必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这一点。

5.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顶岗实习,大部分学生都感觉到,在实习过程中,会用到很多理论知识,专业课程学不好就很难胜任本职工作。所以,学生都表示要努力学好相关课程,以便胜任本职工作。顶岗实习使学生真正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顶岗实习为学生进入社会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让学生走出校门之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并做出成绩。

6 顶岗实习中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来看,施行物业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对于提高学生能力水平来讲还是很有帮助的,但同时在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共同点,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就需要我们在后续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共同努力来解决。具体来说,大概包括以下三类问题:

6.1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主动性不够 学生能否真正学习到东西,关键就是是否具有主动性。学生如果不主动探索和学习,为其提供再好的外部条件也都是点缀,不能达到通过实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6.2 学校实习经费投入不够 随着高校扩招,致使毕业人数急剧增长,一定程度上影响毕业生实习情况,加上现在很多企业不同程度的提高实习收费标准,而学校对实习经费的投入远远滞后于企业收费等增长速度,这样就造成学生因为实习经费不足,而无法与实习单位建立长期持久的稳定关系,也影响到学生对实习单位的选择,不利于实习工作的开展。

6.3 安全问题还需重视 通过调研、实地考察和带队实习,笔者注意到,应重视顶岗实习学生的交通安全、财产安全、人身安全及服务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为了能够解决各个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安全隐患问题,就需要学校或者企业为实习生购买保险;制定相关的保障制度来避免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还有就是要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以此来避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受到的伤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最关键的就是加强学生安全性教育。

参考文献:

物流管理顶岗实习总结篇11

一、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顶岗实习基地建设指导思想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开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和就业发展机会。积极借鉴国内其他院校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的先进经验,围绕培养技术应用性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实用性、规范性、先进性。

2、实用与效益性原则

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要从物流专业特点出发,要考虑到实习就业单位的基础和条件,能够满足物流实习实践和就业的需要。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顶岗实习基地长效机制。要创新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理念,实现共同投资、互惠互利,提高顶岗实习基地的效益。

3、互惠共享原则

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要有充分的调研、论证,目标定位要准确,要综合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使之成为技术应用性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校企合作的载体、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利用顶岗实习基地条件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习基地则可借助专业的科研、师资力量加强生产、教学及人员培训等工作,并可从实习学生中优先选拔人才。实习基地建设要认真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走开放式建设的道路,实现实习基地师资、设备场地、材料、技能训练、管理机制、技术成果等全方位的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促进基地建设的健康发展。

4、素质教育原则

顶岗实习基地应有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得到提高与完善。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通过教师及校外人员的悉心指导,使学生从校内的模拟实训到校外实习基地真题真做的实践锻炼,为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应在相关行业企业中积极联系具有较好的设备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单位作为实习基地,为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习。

5、稳定性原则

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要考虑实习单位的合作基础,并能在今后若干年内继续接收学生实习,继续提供就业信息。对运行规范、效益良好、示范作用显著、发展前景广阔的实习基地重点发展,支持其进一步提高水平和扩大规模。积极创建、申报省级、部级示范基地,适时淘汰不适合市场需求、共享和辐射作用不显著、无持续发展能力的基地,实现实习基地的动态发展。

二、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目标及手段

1、实习基地建设目标

通过几年建设,新建若干家深度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功能是满足100%学生一年的顶岗实习,其次是开展师资培训、提供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开展员工培训。创新校企合作思路,产学研立体推进。依托行业协会,每年增加校企合作企业,包括紧密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骨干型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一般型的校外实习基地。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结合自身整体的办学特色,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按照实习基地的建设及发展规划,在未来建成省级以上的校企合作示范性校外实习基地。

2、通过多种途径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企业具有实体资源优势,学校具有智力资源和企业所需专门职业人才的优势。利用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协助企业搞好员工培训,提供企业所需职业人才,实现供需对接,校企双赢。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开拓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学校教师与企业的合作,包括产研课题、员工培训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组织专业教师到省内外企业进行考察与调研,通过亲朋好友、已毕业的学生、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协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主动联系广泛接触了解企业,精选合作对象洽谈合作事宜,与企业签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协议。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一线专家、客座教授等牵线搭桥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企业主动与本院联系需要本系的毕业生时,通过向对方提供良好的服务,如优先满足对方所需人才等,与对方建立良好关系从而成为实习基地。

3、实习基地建设中的双赢战略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离不开企业拥有的设备设施资源和相关的环境、人力资源。但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自身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策略,企业不可能长期免费为学校提供实习场地和兼职指导教师。因此,学校在寻找合作企业时一定要树立双赢的思想,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如产学合作、订单式培养、项目驱动等方式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企业通过与学校课程共建享受到人才培训、资源共享等优势,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目标。而学校借助于企业资源搭建一个真实的实践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维护实习基地的保障措施

1、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

根据专业服务方向,确立实习基地建设的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建设工作。分级分类开展建设工作,形成校系两级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与各单位的联系,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服务方向,加强与相关行业的联系与合作,力争建设一批较稳固的实习基地。学院成立由实习基地单位负责人、院领导、院教学科研处和系负责人组成的实习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改革的咨询和指导。由院领导指导,教学科研处作为职能管理部门负责统筹,教学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明确实习基地的建设目标、内容和进程,同时确定具体的建设责任联系人,组织力量,有计划地开展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建立实习基地发展与指导的专门组织即毕业生实习指导委员会,聘请一些实习基地负责人作为学校毕业生实习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定期召开成员会议,广泛听取各成员单位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使该组织成为学校和用人单位沟通合作的平台。

2、加强对实习基地的服务与合作

加强对实习基地的服务与合作,实现学校毕业生生源优势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有效结合和良性循环。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服务、互惠互利的宗旨,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实习基地的服务与合作:一是加大对实习基地的宣传力度,优先满足基地的用人需求,积极向基地推荐优秀毕业生;二是为不同类型的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供需见面会等,为用人单位选用人才提供便利;三是为基地提供校内讲坛,邀请基地管理人员来校举行就业指导讲座,进行行业介绍和前景分析,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拓宽视野;四是建立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并在技术等方面为基地提供指导和帮助;五是积极参与基地的重大活动,协助做好相关工作。学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巩固和扩大产、学、研合作成果,促进实习教学建设与改革。

3、规范实习管理

分级管理,明确职责。招生就业处、教务处是实习基地的主管职能部门,负责全校实习基地建设的规划、管理和组织协调,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为实习基地提供相关服务。教学单位是实习基地建设的主体,负责联系用人单位,洽谈建立实习基地,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强横向合作,保证学生有稳定的实习渠道。

专业主任是实习教学环节落实的主要负责人,指导实践教学指导小组负责基地的建设、实习教学内容安排及实习计划、总结。实行不定期到院外实习基地检查教学质量,积极开展校外实习基地评估。积极改革专业培养模式,不断探索分段教育、定单培养的办学经验,丰富办学实践。学院每学年定期召开实习基地负责人座谈会,倾听实习基地单位的意见,不断总结和交流实习基地建设的经验。

4、实习基地走访巡查及经验总结

实习检查主要采取实习生座谈、工作岗位现场走访、学生个别访谈、企业负责人交流等方式,对实习生工作岗位适应情况、实习生生活情况、实习基地培训及管理情况等进行了解。并将在座谈及走访中收集到的问题,以书面的方式及时向企业反馈。每到一处实习基地,走访实习生的宿舍、食堂,与实习学生同吃员工餐,了解实习生们工作、生活情况,认真听取实习企业负责人对学生实习情况的反馈,和企业负责人一起探讨学生实习管理问题,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学校每年定期与实习基地负责人、主管部门领导沟通协调,倾听意见,交流经验,促进实习基地建设水平的提高,不断满足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物流管理顶岗实习总结篇12

2007年至2013年,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珠三角,粤东5%、粤西4%、粤北2%、省外1%。珠三角中,广佛肇51%、深莞惠24%、江中珠25%。根据11级顶岗实习调查情况,在顶岗实习企业中,从企业类型看,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物流管理专业主要集中在物流企业、快递公司、生产企业、商贸企业及其他,科技型企业较少。顶岗实习岗位主要是基层岗位,如仓管员、营销员、文员、客服、储备干部、报关员等。工商政管理专业择业范围比较广,顶岗实习岗位主要集中在行政文员、客服、销售员、教师等,但从事一线生产管理工作的较少。

(二)中小企业对高职学生的知识要求

根据工商行政管理专业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在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方面,用人单位重视的是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等。根据物流管理专业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用人单位重视的是物流采购管理、仓储与配送、运输与包装、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信息系统等。

(三)中小企业对高职学生的素质要求

根据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中小企业都看重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综合素质。(四)中小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能力要求根据物流管理专业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企业看重物流专业人才的运输、仓储、配送的基本操作、管理能力、信息系统操作能力、物流营销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以及日常工作基本能力,包括办公软件的操作以及使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的能力。根据工商行政管理专业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企业看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生产运作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信息系统操作等专业核心能力以及日常工作基本能力,包括办公软件的操作以及使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的能力。

二、广东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为了促进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学院已与200多家企业签订了互为基地协议,学校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为学校的实习、实训与就业基地,学院还成立了校企合作订单班,与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在我院开设“力帆出国班”,与珠海市珠光汽车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企共建汽车专业合作协议,共同开设“珠光汽车维修、营销班”“汽车整形技术珠光班”,与广州多迪公司和拓胜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并开设了多迪订单班、拓胜订单班及拓胜校内工厂等。同时,学院采用了“2.5+0.5”的工学交替模式,即在3年的人才培养中,前两个半学期在校学习,最后一个学期去企业顶岗实习,学院与260多个单位确定了长期的人才输送关系。目前,适合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就业的校企合作单位有佛山浪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东莞市世通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有限公司、广州诚伯信息有限公司、深圳市利仓行物流有限公司、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等60多家公司。

(二)强化实训、实践教学

学院建有种类完备的实验实训中心,校内实验实训基地5个,校内实习工厂2个,各类实验实训室10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89多个,教学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总值达6600多万元。可供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使用的实训室有8个,包括ERP实验室、物流综合业务实训室、物流模拟实训室、人力资源模拟实训室、情景模拟实训室、商务谈判室、天猫工作室、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等。这些实训室可以承担课程实训及综合实训。物流管理的综合实践课程有ERP沙盘模拟实训、物流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总学分为20个学分,总学时为360个学时。工商行政管理的综合实践包括ERP沙盘模拟实训、工商管理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总学分为20个学分,总学时为360个学时。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瓶颈

(一)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动力不足

目前,学校订单班只针对部分专业开展,订单班的运行机制是:学院根据企业要求定向培养人才,共同设置相关的课程及共建实验室等,企业参与该学科专业建设,并向学院捐赠用于教学科研的设备,学院组织教师和定向培养学生组建教学单位,根据企业需求开设课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形成共同培养人才的机制。但在实际运行中,企业很少真正参与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同时,工商管理类专业实验室还是以学校投入为主,企业投入很少,政府虽然支持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并没有资金投入,因为缺乏企业的积极性以及政府政策与资金,导致校企合作无法深入开展,大部分的校企合作单位是以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主,学院主要为企业输送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大多数企业缺乏校企合作的主动意识,他们只是希望学校培养优秀人才供其选择,尚未形成配合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共同育人的合作意识,企业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人才的培养。

(二)实训方式单一,工学结合不理想

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训方式主要是课程实训、综合实训。课程实训包括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及仿真实训等。仿真实训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这些实训方式对提高学生的技能有一定的作用,但和真实的工作情景仍然存在差距,职业氛围不强。综合实训侧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如ERP沙盘模拟实训是通过沙盘模拟企业经营过程,让学生在企业战略制定、市场分析、营销策略选择和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学习管理知识,体会企业经营全过程,提高分析决策能力。但仍然与真实工作情景存在差距。顶岗实习是在校大三学生最后一个学期真正进入企业工作学习,顶岗实习最能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和熟练专业技能”人才的最好方式。但这种方式并没有贯穿于三年整个学习的过程,不能充分体现工学交替思路。工商管理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岗位与专业对口性不强,导致很多专业知识在实际中无法应用。顶岗实习的整个过程缺乏专业的指导与监控。

(三)课程体系未能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

传统课程知识是按照学科体系排序的,这样排序的课程,本质上是基于知识储备的课程,形象地说,这是在盖一个知识的仓库,所追求的是仓库的每一层、每一格、每一个抽屉里放什么知识,所搭建的是一个堆栈式的结构。但是,存储知识是为了应用,国际上把应用知识的教育称之为行动导向的教育,把与之相应的应用知识的教学体系称之为行动体系,也就是做事的体系,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工作的体系。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设计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筛选典型工作,第二步,整合典型工作,第三步,构建课程体系,第四步,设计学习单元。我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体系没有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主要问题在于第一步,第一步应该是基于对企业的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获得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例如对物流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之前应该对学生在工作岗位中涉及到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筛选、整合,但在实际中并非如此,因此,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在教学设计中,学习情境也无法体现出工作过程,只是对章节的简单罗列,换汤不换药。

(四)师资队伍薄弱,“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双师素质”,二是“双师结构”,即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对专职教师任职资格的要求是:拥有大学学历;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其中至少在相应的专业岗位上工作3年;有2年以上的教学或培训经历,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等。除此之外,还拥有庞大的兼职教师队伍,他们都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我院工商管理类教师都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但大多数是中青年教师,职称以讲师为主,中青年教师的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上不能与时俱进,教改科研能力不强,难以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

四、构建“工学交替、政校企融合、强化实训”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

(一)完善工学结合模式,实现工学交替

目前,广东理工学院的工学结合模式是2.5+0.5。就学生的专业素质而言,理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但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为因材施教,建议采取全日制交替模式来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要积极探索构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也提出了“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结合当前教学实际,建议开展两个方面的尝试。一是引导企业在学校建厂,打造一批符合校企合作要求、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二是鼓励学校成立“教学公司”,如物流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等,开展真实经营,让学生在最后一个工作学期进入“教学公司”进行顶岗实习。

(二)结合中小企业对工商管理类的人才需求,明确专业方向与培养目标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学生毕业前应明确就业方向,我校工商管理类专业都没有细化方向,导致课程设置过于宽泛,学生毕业后普遍反映工作中用到的专业知识太少。因此,专业方向首先要明确,如工商行政管理可以分为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方向、服务型企业管理方向等。物流管理可分为国际物流方向、航空物流、快递方向等。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结合中小企业的需求,培养具备基本职业道德、掌握职业核心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技能型与创新型专门人才。工商管理类专业明确方向后应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如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工商企业各专项管理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生产、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基层管理实践能力,能在各类型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以及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等实际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物流管理是培养掌握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物流经营管理实践能力,在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部门或第三方物流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物流经营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实现政校企融合,发挥政府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的沟通联系,积极打造政校企合作平台,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植根企业需求,充分整合政校企的优势资源,不断丰富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优化教学专业设置,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等,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养应用性人才。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广东理工学院界定的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能够承担专业实验、实训教学和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的专任教师。“双师型”教师认定分为3种类别,第一类要求具有高等学校讲师职称同时具有本专业或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领域非教师系列中级技术职称。第二类要求教师近三年内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或获得县区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或者具有教育部认可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学习的经历,并取得相应证书,或者近三年内累计有三个月以上的在企业或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第三类是来自行业、企业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或高技能人才,从事教学工作两年以上,在行业、企业工作5年以上,担任过中层管理职务或具有中级职业技术资格的专任教师。而工商管理类的双师都属于第一类,但这类教师缺乏企业一线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了更好地培养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学校应鼓励教师到企业去锻炼,如新进老师必须要到企业顶岗1年才可以授课。专任老师近五年内必须有2年企业顶岗实习经历,且岗位必须与专业相关等。并且,学院应该为老师提供政策支持,如为教师提供企业实习岗位,制定实习期间的工资制度,加强实习期间的检查、监督,并将是否去企业顶岗实习作为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