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评语学生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9-27 05:41:45

品德评语学生总结

品德评语学生总结篇1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标准以及教学目标的要求,运用语言的形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描述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进程。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评价对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恰到好处的语言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以及提高学生的道德理解与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还能促进学生的道德体验与道德践行。就此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为视点,探讨通过有效的教学语言评价,使学生学好思想品德课程。

一、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的前提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对教学过程的灵活把握和对学生的细致了解来进行语言评价。教学中切忌盲目、随意的评价,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境与学生学习情况来进行,它的前提条件有如下几条:

1、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正确理解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实施后所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教师在对此进行语言评价的时候,首先要对教学目标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其次要细致的精读教材,详尽地掌握教学目标的要求。再研究目标实现方法和过程,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适时、适度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

2.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灵活把握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强调的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因此可以说明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不单是知识的学习过程,还是动态的活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语言的评价时应当对教学过程做出准确、灵活地把握。

3.教师对学生的细致了解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评价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激发学生的道德认识,唤醒学生的道德体验,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想使得语言评价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对的学生细致了解。

(1)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初中生由于刚刚步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懵懂状态,成长中存在着一些矛盾与烦恼,所以要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征,尊重学生的感受与意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帮助和支持学生对知识进行构建和探究。使语言评价成为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动力源和协调剂,扶助他们走上健康成长与积极学习的道路。

(2)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学生由于成长环境与经历的不同,使得学生的个性与学习能力也各各不同。所以在教学语言评价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差异,对其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以及学习精神与态度都要有所了解。在教学中针对他们个体之间的情况,做出精准而适宜的评价,鼓励学生努力进步。

二、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的有效实行

1、语言评价应把握恰当的时机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的进行,即可以即时评价也可以延后评价。即时的评价是让学生立刻知道评价结果,知道知识对错。但往往在很多时候不让学生即时知道对错设置悬念,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自由发挥、自主交流反而可以使得学生兴趣盎然、印象深刻,主动性提高,从面自主修正学习观点,愿意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学习来共同构建比较完善的学习体系。

2、语言评价应当精准适宜

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中,要想做到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精准适宜的评价,做为教师首先得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在能在不同情境、不同学生个体之间迅速做出不同的语言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注重总结、积累自己的语言,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用以指引他们人生的前进道路。

3、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评价不能总是停留在简单的重复或者称赞上。有的课堂评价语言过于单调,如“好,不错”等,这样的评价学生不知道好在哪里,而且总是这样简单重复就会使学生感到随意和麻木,不会再引起重视和认真思考。就起不到应有的引导和鼓励作用,如果按其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出个性的评价,比如说“你这个想法很有创意”、“你很细心、观察力强”、“你的理解能力非常好”等,就会使学生增加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加大学习动力。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而又多样化的评价,可以达到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功效。这其中包括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 激励、鼓励评价:激励、鼓励评价是指老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尽量避免“不对”“错误”等否定性的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重视学生的思想情绪,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真诚的鼓励开导学生回答问题、参与活动,增强其自信心。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评价,开动脑筋,勤于动手,愉快地进行学习与交流。

(2) 非常规方式评价:思想品德课程有时理论性较强,学习过程当中会感到枯燥乏味,会使课堂气氛沉闷,这时如果老师用“very good、ok、yes”等英语单词来作出评价,或者唱一句歌如儿歌小儿郎中的一句“只怕先生骂我懒哪,没有学问()无脸见爹娘”,再或者搞点幽默评价比如“模仿小品中赵本山的语气说“这个可以有,再想想”。这样即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使学生免于窘迫、尴尬,从而提升课堂效果。

(3) 肢体语言评价:在进行评价时可以单独或辅助使用肢体语言,比如在教学当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一边倾听一边微笑点头,鼓励学生回答下去,还可以在学生回答后示以“OK”或者“V”型的手势,又或以鼓掌来奖励说得好的同学。从而利用这些积极的肢体语言来激励学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学习动力。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贯穿着整个教学的始终,决定着课堂学习的成效。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学习、研究和创新,使教学语言评价充满爱心、智慧、尊重、信任、幽默与风趣,让学生在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全面发展,进取向上。

参考文献

品德评语学生总结篇2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依据新课程评价改革的要求,思想品德新课程实践性作业评价在评价理念、评价主体、评价焦点、评价方法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着重探讨了操作性作业评价、调查性作业评价、语言表达性作业评价的操作与实践。 关键词:新课程 思想品德实践性作业评价

一、思想品德新课程学生作业评价的主要变化

1.评价理念的变化。

思想品德新课程在评价理念上要从侧重选拔向侧重学生的发展转变 ,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和未来,通过积极的评价更好地发挥对学生的激励与促进作用。

2.评价主体的变化。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不再是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评价者,评价主体开始由单一向多元过度,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家长评价等,让学生在评价与反馈中,“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增强学习的信心,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能调整自己的学习”。

3.评价焦点的变化。

思想品德新课程学生学习评价的变化突出表现在评价焦点的变化上,不再以结果评价为中心,而是注重过程评价,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促使“在评价反馈后被评价者对评价的认同与原有状态的改善”。

4.评价方法的变化。

过去那种单一的纸笔测试评价方法,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因此评价方法的变革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运用分层考核与分类评价的方法,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二、思想品德实践性作业评价操作与实践

(一)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性作业评价前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1.制定《学生实践性评价标准》,并向学生仔细解释其中的条款,在班级内张榜公布,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并自觉、主动地配合学习评价;

2.将全班分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以4人为一个组,并指定小组负责人;

3.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二)思想品德实践性作业评价操作

《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求改变传统课程目标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目的是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情感,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树立科学的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因此,设计了三类实践性作业:操作性作业、调查性作业、语言表达性作业,并对这三种作业进行评价。

1. 操作性作业评价

为了增强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结,使教材静态的文字变成学生脑中优美的图画、生动的场面,我常设计操作型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

2. 调查性作业评价

调查性作业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布置调查性作业时,我们变个别性作业为合作性作业,让学生在彼此合作中完成作业。具体设计表格如下:

调查性作业评价表

评价指标

一般

需要改进

生评

师评

小组合作过程

(30分)

1.小组内有明确的分工;

2.小组成员合作意识强,能认真听取同伴的意见和建议;

3.研究成果达成共识度高。

4.全体成员参与态度积极。

1.小组内有分工但不明确;

2.小组成员有合作意识,能听取同伴的意见和建议;

3.研究成果能达成共识。

4.部分同学参与态度积极。

1.小组内没有明确分工;

2.小组成员没有合作意识,不能听取同伴的意见和建议;

3.研究成果未达成共识。

调查过程

(40分)

1.充分挖掘调查问卷的内容,充分利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2.调查范围广,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

3.调查内容记录完整、总结明确。

1.能够根据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2.调查范围比较广,部分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

3.调查内容有记录、总结,但不完整。

1.不能够根据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敷衍了事。

2.调查范围较小,部分调查结果不具有代表性。

3.调查内容有记录,但没有总结。

成果展示过程

(30分)

1.成果展示完整,有条理,呈现方式新颖。

2.在完成各自分工后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

1.成果展示完整,但条理性不强,呈现方式新颖。

2. 个别同学展示成果参与态度只是应付而已。

1.成果展示不完整,缺乏条理,呈现方式一般。

2. 个别同学从没参与成果展示。

自评评语

互评评语

总分

3. 语言表达性作业评价

培养学生言语交际能力是适应时展的需要,把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是语言表达性作业的重点。

三、思想品德实践性评价中的几点注意

1.评价要客观、公正、真实,要有对学生的学习和思想道德内化状况的客观记录和描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使学生在校内校外一个样,做到知和行的统一;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3.在实施思想品德实践性评价时,要将关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不仅重视学习结果,还要注意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变化,特别是知识的内化与践行,给予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董奇,《有效的学生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2]董奇,《等级评分――学习和评价的有效工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4]庄永敏,《思想品德新课程百问》,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品德评语学生总结篇3

目标分解是建立《师范生品德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途径,也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我们在分解目标时,综合运用了几种方法。

首先,在一级指标的确立上,我们充分考虑一级指标的全面性,采用了“从列出被评教育客体的属性入手,把对他起作用的全部要素作为项目”,建立起一级指标。就是说,一级指标包含了师范生品德的全部基本要素。我们认为,如果一级指标残缺,那么整个评价体系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它的科学性。只有一级指标的全面,才能使二、三级指标有所依附,从而有可能保证其科学性。

其次,在二级指标的确定上,我们充分考虑了二级指标的本质性。采用了“从内涵分析入手,抓住被评客体的一些本质属性,把这些属性确定为评价项目”,建立起二级指标。就是说,二级指标的确立,是在抓住一级指标内涵中的本质属性,经过选择而确定的。它应该是在这些本质属性中居于最主要的地位,有“牵一发而动全身”效力的。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基本达到一级指标的要求。

再次,在三级指标的确定上,我们充分考虑了三级指标的概括性和可测性。采用了“从被评教育客体的属性入手,把对他起作用的全部要素列出来”,然后加以适当的概括,建立起三级指标。这里,三级指标不能具体到列出十分具体的言行、表现。因为“十分具体”虽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可操作性,但难以达到“简明”。从另一角度说,它也失去了可操作性,也难以达到二级指标的内容要求。因此,我们认为,确定三级指标,“具体”的“度”要把握好,要有一定的概括性,要有一定的可测性。

二、构建《师范生品德评价指标体系》所坚持的基本原则

对师范生的品德评价,它应起的作用是正确引导、强烈激励,而不是被动的管理、消极的制裁。所以它应坚持的最主要的原则应该是导向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其次,还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德育目标是制定师范生品德评价指标体系的根本依据,离开了这个依据,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科学性要体现在实现这个目标上。围绕这一目标,针对现实和师范生的实际,以寻求最好的“效益”为出发点,科学地确定各项指标。

第三,坚持代表性、简明性原则。指标体系不能把品德行为的所有细节都罗列出来,只能选择、优化具有代表性的、能反映本质的项目,少而精地加以界定,以保证测定实施的可行。

第四,坚持可测性原则。品德的可测性,一般指外在表现能直接观察和测定的。但人的外现行为不是人的品德的唯一表现形式,因为它还有一部分无法显现和显现与实际不相吻合的内容。因此,可测性原则还应包括小部分间接的分析评定。这样才能使测定近乎于科学、准确。

〔《师范生品德评价指标体系》、《师范生品德评价他(互)评表》附后〕

四、评价操作的设计

(一)评价显现形式:显现形式为相关联的三种形式

1、量化等级评价;

2、量化后的语言评价(定性评价);

3、学生个体品德发展示意图。使用的工具为计算机及相配套的应用软件。

(二)评价的显现形式的简要说明

1、量化等级评价

以“月”为测评的基本时间单位,以学期为终结性评价时间。“月评”每项的权重值的平均分值之和为每生学期分数。

等级确定: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60-7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2、量化后的语言评价(定性评价)

操作的一般方式为:

⑴以二级指标为基本评价语言;

⑵以三级指标为显示个性特点的基本项目;

⑶以一级指标做为评价突出者和差者的评价语言。

具体的操作方式为:

⑴以三级指标为评分的基本项目,同一个二级指标所属的三级指标之和为二级指标的分数;同一个一级指标所属的二级指标之和为一级指标的分数;

⑵用二级指标作为评价语言标准(加等级语言)。

A、二级指标分数为6分的

5.5分以上为"优"——5分以上为"良"——4分以上为"一般"——4分以下为"不及格";

二级指标分数为7分的

6.5分以上为"优"——6分以上为"良"——5分以上为"一般"——5分以下为"不及格";

二级指标分数为8分的

7.5分以上为"优"——7分以上为"良"——6分以上为"一般"——6分以下为"不及格";

B、二级指标皆为“优”者,直接用一级指标语言表述;

C、其它情况用二级指标加等级语言表述;

D、三级指标分数少0.5分以上的,要显示三级指标相关的语言.

如:二级指标“政治信仰”里三级指标中“崇尚科学”一项,如获1.5分,而二级指标合成分为5.5分或5分以上,那么等级评语为"较好"。显示三级指标加评语为:“有较明确的政治信仰,但在崇尚科学上,需加强”。

3、学生个体品德形成发展的示意图

人的行为特征是稳定性与不稳定性的统一。这也是青年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基本特点。在一学期内,量化等级评价、语言定性评价都难以直观明晰地显示学生个体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稳定与不稳定性。所以,为更好地分析每个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切实做好具有针对性的分析与指导,我们在品德评价显现形式上,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学生个体品德形成发展示意”,具体设计的操作方式为:

⑴以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的每月测评分值为基础;

⑵以三级指标为横坐标点,以每项分值为纵坐标点;

⑶每月按分值形成一份个人当月品德形成发展示意图(各月的示意都在同一坐标内,便于比较)

(4)每学期以“量化等级评价”的各项评价分值为基础,在同一坐标内形成一份个人品德形成发展示意图。这个示意图就是学期终结性评价示意。

4、评价的主体操作

采用三级评价的方式:

⑴学生评价。学生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同班学生互评两类,以三级指标的分值为基础。自我评价的权重为0.25,互评的权重为0.15。

品德评语学生总结篇4

目前德育评价,只表现在为思想课的考试,简单以分数进行代替,或表现在班主任以短小的评语来体现。不管是运用怎样的形式,学生德育评价参与和主体都缺少学生,这导致了德育评价参与者单一,就算有不公正的评价,学生也无法改变。

(二)评价方法简单

第一,评价程序过于公式。总以先德育、后智育,再到体、美顺序排列,视乎在前的就是重要的。在实际的评价中,学校总是把智育放在第一位,而德育放在最前面只是人为的一种固定式。第二,评价表达方式传统。传统的评价只有简单的几点条框,都只是以描述式方法进行评价,且评价方法简单,只有班主任有主导权。

(三)评价内容不明确

一般来说,我们将德育理解成对学生思想、情操、信念、教育等等。但是具体至每一个学生时,真正可说出个性的并不多。这也就产生了调试总结操行的评语。而这些内容是不明确且抽象的,如尊敬老师、学吃苦、成绩优良等等。这些评语过“虚”,所评价的话也都是空话。

二、如何进行德育评价的改进

(一)克服评价简单

要准确及评价一个人是很困难的。要对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价则更难。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心理、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差异性。因此不可只用一种评价方法来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评价,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才是全面、客观的。而且德育评价不可定期及公式化,不能等到期末的时候才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要采用其他的方式,如单独交流、网络交流的形式进行。在德育评价时,要以鼓励为主,尽量不要用批评的语句,同时不可忽视及抛弃批评,应该用平稳的口气以及温暖的态度来体现人文的关怀。

(二)克服评价模糊

德育内容非常广,是一种长期、艰巨的教育工程,同时德育评价也并不是德育考试所能完成的,也不是一句、两句操行评语所能概括的。操行评语虽无法真正准确涵盖学生思想品德,但可从某个角度或某个方面具体体现学生思想品德。例如一次拾金不昧、一次助人为乐、节约用水等等。虽事小,却可小中看大,反映出学生虽小却心灵美丽、思想单纯。学生这类生活细节都是解决德育评价内容模糊的良好对策。因此我们老师在平时要和学生多多沟通、接触,注意观察学生、收集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德育事例。

(三)评价内容多样性

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日益呈现出多样性的趋向,不同文化价值观受到冲击,这让德育所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传统道德体系受到了之前未受过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变化,学校德育评价一定要承认,也要面对社会价值多元化,其评价内容也要努力实现多样性。多样性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下,要从小培养学生合作观念,也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更适应未来的学习与生活。

(四)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评价重要,但教育也不可忽视。学校应该教会各个教师,让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例如在音乐课堂中,要品德教育融入到课堂中。比如学习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这首歌曲,从歌词中启发学生热爱生活,从小养成待人有礼的品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和歌曲表演,切身感受到做个文明有礼的孩子的自豪感。进而培养我们学生的优秀品质和文化修养。渗透德育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五)激发小学生自我道德教育我们的德育评价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起到作用,因此一定还要形成学生自我道德教育动机。成功学校德育教育不是硬性强调小学生要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质,要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以心体验,发现现实生活的真、善。例如,把生活看成是学生进行自我德育教育的良师,学生要突破学校的禁锢,而是要面向社会,在适当的机会下积极主动参与到道德实践活动中,并且积极主动参加到道德实践活动,感情别人命运,对学会明辨是非,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

品德评语学生总结篇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7(A)―0031―01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养成。但这些素质和品质的形成又离不开相应的知识,如法律方面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等。而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直接影响着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质量、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下面笔者谈谈如何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以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评价的目的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手段。

二、评价的原则

思想品德课程评价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评价要真实、公正、可信,要客观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以及发展需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

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形成了良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

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风采。

应关注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和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反馈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或方法,评价结果都应该反馈给学生,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重要的是要把握时机,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三、评价的理念

评价依据应由以往的只重视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并重。以往的评价依据是对“过去”的关注,而新的评价理念则是对发展、提高、未来的关注。

评价主体应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新的教育评价方式是以包括被评价者在内的学生、教师、学校、家长、社会构成的多元、互动评价结构,这样会使评价更能发挥激励、促进作用。

评价焦点不再以结果为中心,而是在评价反馈后强调被评价者对评价的认同以及对原有状态的改善。

评价内容要全面。新的评价不仅关注知识的评价,也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评价方法应多样化。以往的评价只是用纸笔测验对学生进行评价,新的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验外,还应包括观察法、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等方法。

四、评价的方法

1. 观察。日常观察可以为教师提供大量的关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信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尤其如此。如王伟在课堂讨论中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他的话总是被别的同学打断;李平发现自己身边地上有碎纸,但没有把它捡起来;张扬下课后,主动找同学去玩……“这些日常事件和片断,对于评价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能够使我们确定一个学生在各种情境中是如何表现的。在某些情况下,这些信息补充和证实了通过其他客观方法无法获得的信息。有时,它甚至是我们对学生某些方面进行评价的唯一方法。”

2. 描述性评语。即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评语应采用激励性语言。

3. 项目评价。即按照不同的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活动。其中要求学生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相关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

4. 谈话。即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谈话法是一种最经济、最直接的评价方法。

品德评语学生总结篇6

【分类号】G623.15

品德往往反映了人的思想境界、与人相处的模式以及品格修养。小学生由于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这一阶段可塑性很强。因此,加强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就尤为重要,可是由于目前教材、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小学品德教育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改变传统品德教育模式,寻找新的突破,才能真正使小学生具备良好的“德行”。

一、小学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传统的小学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限制了小学品德教育的教学效果实现,给我们的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根据笔者多年的总结,我认为目前我国小学品德教育存在着如下三个问题。

首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往往采取单一的“填鸭式”、“讲授法”,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缺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氛围的单调,局限在课堂内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觉课程应用性的缺失。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对课程慢慢失去兴趣。这与我们品德教育一直强调的“理论结合实际”,“实践出真知”的理念南辕北辙。

其次,单一的教材也限制了教学内容的拓展。由于我们思想品德教育的教材一直较为单一,内容偏重理论性,教材比较滞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认为教材的内容与实际生活偏差较大,没有太多的实用性。

最后,教学评价方面也较为片面,也就是说缺乏全面的、科学的、综合性的评价。在传统的本学科教学评价中,作为教师所关注的往往集中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教师往往通过考试成绩、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来对其学习效果做出评价,也就是说既不注重学生对知识点在生活应用中的评价,更不重视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是否将其转化为本身的“德行”,导致了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流于形式,过于片面。

鉴于此,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避免小学品德教育继续出现以上陈述的问题,就要使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具体要做到以下三c:

二、以教材为本,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有效载体,如何很好地运用好这一载体是教师们应该好好思考的内容。教师要对教材深入挖掘,使得教材内容向课外延伸,让学生从课外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小学品德教育的教学拓展,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品德的魅力。比如,品德课要求我们要具有爱心,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父母、热爱生活。教师可以联系有关部门让学生到公园捡拾白色垃圾,通过学生们亲手的劳动让公园的环境恢复整洁、优美,再带领学生在公园中感受大自然的生命气息,从而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再如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帮父母做一件事,无论是给父母制作贺卡、帮父母打扫卫生,或帮母亲梳头发,都可以让学生在劳动中与父母很好的沟通,体会到父母的不易,感受到向父母表达爱的喜悦。

三、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去,在体验中感悟

首先,我们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创设情境的模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给学生放一些视频,并带领学生分析、总结,让学习讨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其形成自我认识。我们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改变课堂上以教师为主的状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也可以采用微视频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自主观看视频后进行智力竞赛,感受品德学科这一课程的趣味性、生活性、实际性。

四、转化教学评价模式,打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

首先,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仅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业完成情况的好坏来判断,而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增加对学生实际品行的考核,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做出一个公平的、正确的、全面的评价。教师可以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评价方式。如:一是可以采用观察记录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二是采用描述性评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用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三是作品评价法。教师将学生平时的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的作品进行展示与交流,师生共同进行点评,最后做出有效地评价。

其次,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我们开设品德课这一课程的教学目的,我们必须要为学生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比如我们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但教师本身就在公共场所抽烟、乱扔垃圾,试问学生们又如何真正理解,并在生活中真正做到热爱环境呢?又如我们教育学生要尊老爱幼,可年轻教师在路上碰见老教师不主动打招呼,上车看见残疾人也不让座,学生们又如何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呢?我们要求学生遵守规则,但是教师却不按规则办事,乱闯红灯……古人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学生们营造出一个好的道德环境,才能让学生信服,从而转化为自身的行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胜过千言万语。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品德教育是培养小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未来身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良好的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为了真正实现品德教育的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要从生活实际出发,使品德教育课程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从而让学生在良好的道德环境中体验“大道”,实现其综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亚琳.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J].华夏教师,2013(03).

[2]莫宇威.浅谈新课程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的专业成长[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品德评语学生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G6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165-01

思想品德课一周两课时,一位思想品德老师要任教好几个班级,一个班级学生五六十人,这对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行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方面有一定的挑战。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产生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而写好作业评语是加强师生情感交流、促进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作业评语方式例举

(一)称赞和表扬

称赞和表扬,是学生激趣的源泉,是引导学生前进的动力。任何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希望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例如在初三思想品德课复习中,我布置一道材料综合题,“结合思想品德课相关知识,请你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说明我们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些拔尖的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不循常规,全面正确地进行了论述。

(二)鼓励与指导

对于中等偏下学生在学习和作业中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给以热情的鼓励,从而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对于学习上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就在他们的作业上批上:“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老师期待你更大的进步”“相信你会做得更好”等批语。对作业一向潦草马虎、敷衍塞责的学生,只要出现一次书写比较工整认真的情况,我就会立即抓住这一“闪光点”,在他们的作业本里批上“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认真是进步的开始”、“只要认认真真地做作业,扎扎实实地学习,一定能获得理想的成绩”等批语。这些富有情感的批语会让学生有种被肯定的感觉,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三)启发与借喻

做作业时,有的学生审题不严格,粗枝大叶,马虎草率,结果对题意似懂非懂,解题时思路不清,错漏迭出,答非所问。对这样的作业,我给他们写的批语是:“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审清题意才能解好题。”“审题意,找捷径”、“希望你告别粗心,与细心交朋友”、“努力挖掘,冲出题目设置的陷阱”。当学生看到这些批语后,以后再做题时就会记着这个提醒认真地审题,有利于他们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从而既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解题的思路,又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谈心与善意

特教师可借助于作业用批语形式进行谈心。特别是每次复习自测后,针对发挥失常、成绩下降的同学。我写下了:如“这次成绩不够理想,要学会分析总结,相信你会不断进步的!”“某某同学,相信你下次一定会给我一个惊喜”、 “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等。有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强,但由于不重视作业,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该发生的错误,如答非所问、知识点混淆等等。对于这些学生的作业,我给他们写的批语是:“在学习上,我们永远需要诚实和谦虚的态度”。“学习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这样的批语提醒学生学习是严肃认真的,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草率,从而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评语方式有很多,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作业的实际情况,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去给他们写好作业评语。

二、思想品德课作业评语的现实意义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努力,笔者尝试的思想品德课作业评语有以下现实意义。

1、作业评语成为了改变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催化剂”。

通过给学生作业写评语,不仅指导了学生学习方法,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作业写作业评语不仅反映出学生做题的正误,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通过积极引导,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与能力 。

2、作业评语成为了学生成长发展的“调节剂”。

品德评语学生总结篇8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担负着艰巨的教育任务,它不仅要学生学习基本的知识,还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但是这种教育只靠理论的讲解是不易完成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运用心理游戏活跃整个思想品德课堂。在本文中,笔者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阐述了这一问题,希望笔者的观点能够给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二、运用心理游戏激趣导入

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心理游戏来激趣导入。因为心理游戏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那么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提高了,这样的话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就更上一层楼了。

比如,在讲授“做情绪的主人”这一内容时,我运用“情绪猜猜”的心理游戏进行激趣导入。在正式授课前,请4位学生到讲台上用肢体语言和脸部表情分别表演一个和情绪有关的成语,然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并猜测成语内容。

这样的心理游戏短小精悍,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加强了学生对情绪的观察和记忆,从而训练了学生对情绪的控制和表达。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设计合理的心理游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运用心理游戏丰富内容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展、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的身心塑造就会被耽误,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心理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从而加深对生活的理解。

比如,在讲授“自我新期待”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我设计了“旧我与新我”的心理游戏,活动是这样进行的:让学生事先准备两张不同颜色的纸片,在蓝色的纸片上评价以前的我,在橙色的纸片上评价现在的我,当学生评价完以后再选择几个学生展示自己对自己的评价结果,当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待学生展示完毕后,教师再对他们的评价进行相应的点评,从而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评价。

这个小小的心理游戏不仅丰富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还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了自我的可塑性。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四、运用心理游戏巩固提高

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总结与巩固。学生要想掌握大多数知识,还需要巩固的环节。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要设计一些合适的心理游戏来辅助学生的记忆和巩固。

品德评语学生总结篇9

一、德育渗透的意义

渗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把自身所教授学科中所包含的德育因素,用不易察觉、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即指英语教师采取各种途径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用学生不易察觉的方式,将德育和课堂教学内容恰当地结合起来,把教材中所包含的德育因素无痕地与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接轨。这将有力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

二、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

(1)教师的思想教育意识淡薄。有个别英语教师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属于品德老师的事情,不是英语教师的任务,他们认为只需对学生的英语教学负责,可以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他们觉得,小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英语启蒙阶段,口语和听力的培养是英语课的重中之重,思想品德教育与之相比重要性略低。而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对学生来说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他们自身就对德育不够重视,再加上普遍担任多班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课下也很少有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所以很少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重形式,轻内容,思想道德教育标准不明确。2011 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它是每个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应以此为中心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可忽视三维目标,同时结合人文教育理念。对英语教师的备课进行研究,发现大多数教师在三维目标的制定上都很全面。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往往落实不够到位。

(3)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制度缺失。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小学重视课程教学,忽视德育,学科德育在学校德育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可以说,正是因为缺乏重视,才阻碍其发展。学校德育管理方面,一些领导者认为,德育工作与学习无关,另外,加上小学教育中,德育制度体系和评价机制比较单一,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评价仅限于智育方面,德育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则由于种种原因被忽略了。因此,英语教师更不重视德育渗透问题了。

三、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1)英语教师注重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近几年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也有了新的内容,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培训,还应更注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饱满激情影响学生。只有教师表现出极为真实和丰富的一面,才能感染学生,才能避免课堂的枯燥,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2)利用科学评价机制,将德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在学校教育中,适当提高德育指标分值在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所占比重,教师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态度也会随之转变。在集体备课阶段,学校可组织教师研讨具体标准,对英语教学中应进行的德育渗透点进行充分挖掘。对教师进行量化评价时,就应围绕教师授课中德育理念及相关知识渗透情况及渗透效果来进行,还应把授课方法与课堂实际运用情况与之结合起来。用这样的标准实施评价,教师就会更加注重英语学科中包含的德育因素,尽量达到高质量的英语教学目标。对于有着较好德育渗透效果的英语课,可作为示范课在学校予以推广,以便提供更多学习及交流的机会。对于那些深挖教材,并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师,学校可以建立相关激励机制,以提升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实施德育的积极性。

(3)用制度做保障。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制度,以确保德育工作在英语教学中得以实施。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德育渗透落到实处,真正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学校要对英语课堂上的德育渗透提出明确要求,把学科德育研究和实践提升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高度,增强学科德育的价值,提高其地位。学校领导应对英语教师实施学科德育管理,应大力支持这方面的研究,这样才能使德育渗透落到实处。

品德评语学生总结篇10

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它不仅承担着学生智力开发的重任,同时也是加强学生人文修养,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资源。换句话说,语文教学要兼顾智育教育与德育教育,而学生也只有在知文(智)、知礼(德)的基础上,才算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语文课程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未得到有效凸显,教师也没有从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出发进行德育渗透工作,这极大地制约了课程教学的效果。笔者立足于此,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做了相应的探究。

1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的必要性分析

德育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有着十分深刻的意义,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有着多重的必要性。首先,就语文课程自身而言,相比于其他学科,语文更具德育教育的优势,因为它的教学内容主要为文学作品,而这些文学作品中凝聚着大量的美好品德,如团结、友爱、爱国、敬业等,正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仅如此,德育教育也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其次,就基础教育而言,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主流话语,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有效转变传统教学“以知识为纲”的弊端,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为素质教育的推行与深化尽一份力[1];最后,就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言“才者德之师,德者才之帅”,才与德对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缺一不可。在语文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优化学生的课程结构,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2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的策略研究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渗透,既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本质要求,也是德育教育的主动追求,它对于课程优化以及学生成长都具有突出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教学策略的完善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2.1做好教学导入,实施课前渗透:教学导入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它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引导环节,它能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教学导入也是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手段,主题明确、形式新颖的导入方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良好的效果[2]。就小学语文而言,常见的导入方式有情景导入法、背景介绍法等,这也是都是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手段。首先,就情景导入法而言,它指教师将课文内容以图片或视频等更为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加深对文章的阅读兴趣,不仅如此,情景导入还能为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提供帮助。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中,笔者就将圆明园的复原图与当前的实物图展示给了学生,让学生在今夕对比中感知其昔时的繁华与当前的没落,从而牢记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其次,就背景介绍法而言,它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做一些背景介绍的工作。背景介绍不仅可以减小学生阅读文章的阻力,也能深化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认知。比如在《开国大典》的教学中,笔者就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百年屈辱历史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知到建国对我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激发其爱国情感。2.2完善教学活动,创新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主要是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它对于最终的德育教育效果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就何如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方式:(1)语言分析法。语文课程不仅是学生知识学习的课程,同时也是开展审美教育的课程,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大都语言优美,蕴藏着浓厚的思想感情,这些语言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就以《梅花魂》而言,它里面的“他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对于学生的品格塑造就有着很好的作用;(2)形象分析法。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经典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人物事迹等对学生有着很好的启发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形象分析的方法来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就以五年级下册《将相和》的教学为例,这里涉及到廉颇、蔺相如以及赵王等主要人物形象,其中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廉颇的知错就改以及赵王的知人善任都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优质资源;(3)情感分析法。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选篇感情真挚,如《慈母情怀》等,教师可以采用情感分析的方法来渗透德育教育。2.3优化教学评价,完善课后渗透: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终端,对教学效果有着深刻的影响,除此以外,教学评价也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手段,恰如其分且富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德育工作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还需要从优化教学评价的角度出发来完善课后德育教育渗透。首先,教师要做好课堂评价的工作,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展开实时评价,评价的重点不仅需要包括知识学习的内容,还要包括行为习惯、性格特征等多方面的内容,使课堂评价更趋于综合化,提升其评价效用;其次,教师要做好作业评价的工作。练习作业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作业评价是教师针对学生作业效果所作出的具体评价,教师要突破那种单一性的作业评价模式,在评价环节中纳入德育教育的因素。就以写作教学为例,笔者给学生布置过《记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这样的命题论文,笔者在评价时,并未仅仅着眼于文章的文笔或叙事结构,同时加入了文章中的思想内涵的评价,对那些有着正确价值取向的文章,笔者给予必要的赞扬与肯定。

3结语

德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意义深远。小学语文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因此,教师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需要从教学导入、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德育教育渗透工作。

作者:付建忠 单位:米易县普威镇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品德评语学生总结篇11

我叫XX,今年25岁,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年竟聘了教导处副主任,两年来,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圆满的完成了任职期间的各项任务,以下,我对任期期间做一个简单的工作总结。

两年来担任教导处副主任,抓初二年级的教学管理,做一个班的班主任,教一个班的语文课。语文教学上从语文课堂入手,大胆探索,不断进取,教学成绩在历次的统考中均名列前茅,并连续3个学期及格率达百分之百。在教学的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提倡大语文观念,教研教改成果显著。先是在全县语文优质课评选中获奖,并多次为县市现场会提供优质课,参与研究的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获省一等奖。另有多篇论文研究性报告在省市论文评选中获奖,并获日照市课堂教学年先进个人及教坛新秀称号,**年**月获“教学能手”称号。

兼任的班主任工作,所在班级学风正,气氛浓。班级凝聚力强。从事的年级管理结合本人工作实际及工作成绩,我认为我已经具备了年级工作的五个必备条件:

第一:坚韧的求是精神。

我的老家是大青山北面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大山就给了我强健的身躯和勤劳的习惯,而教师又给了我做人的乳汁和力量。在为人师的道路上我的信念坚定永恒,因为我心中永远激荡着刚刚踏上讲台的誓言:既然选择了为人师,就选择了付出,选择了汗水,我会努力因为我无悔。艰苦的教学之余,我凭着坚韧的毅力于**年**月读完了汉语言本科的全部课程,并顺利参加了自学考试。年轻的岁月,青春的豪气谱写了一首奋斗的歌。而每每看到学校雕塑底下的警语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师生,走进校门当刻苦学习,立志成材,不负人民重托就让我信心大增,它激励着我不断走向成熟。3年了,学校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但我挚着的追求始终不改,只为心中一句话:我是教师。

第二:大胆的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不惟书,不惟上,敢于向传统挑战,在语文授课上,着手实施大语文工程,抛开了传统的课本限制,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语文修养。自己摸索的语文学习一步到位法简便实用,将其初步用于去年的优质课评选,就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所承担的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通过给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已举办过几次公开课,效果较好。在这些实验中受益至深的学生李新星、王玉状的创新作品分获市三等奖,县一等奖的好成绩。

第三:良好的师德修养。

本人坚持学高为师,品正为范,工作以校为家,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经常利用空闲时间与学生交流,做家访。工作两年多就跑遍了原七宝山镇的所有村庄。在去年的教师节征文比赛中,获奖学生周培风、王奉爱在我最喜爱的老师中写到:汤老师几乎牺牲了所有的时间查宿舍,批作业。有他的关怀,草木纵然摇摆,山涧河谷也总有他最嘹亮的歌声。师德考核连续列优秀等级。

第四、独特的管理经验。

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且积极参与年级的总结出勤等管理工作。对于当前学生成长规律和青少年学生心理特点及当今家庭情况都有较深入的了解。且本人一向谦虚好学。因此同学校各处室,各部门领导和老师们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为自己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严格自律的同时,与其他教师合作的县级研究课题改革学生评价方案把学生评价多元化,体系化,让他们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了进取精神,效果良好。

第五、醇厚的人格魅力。

一个真正的管理者,应该是一个人性的管理者。因为他的管理对象都是人的个体存在。其方式应该是感情和心灵的交流。这就要求管理者具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处世思想,己所不欲勿使于人的处事方法,行百里者,半九十的进取精神,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著名电视主持人白岩松曾说过人格是最高的学问。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呢?我的理解是先成为一名优秀的人,再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最后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在这条路上,我会不断前进,以我的真挚、宽容、爱心、温情的人性善待每一个人。

鉴于以上因素,我认为我已经具备了从事教导副主任工作的实力,并且一旦竟聘成功,我将认真履行教导副主任的工作职责,切实做好年级管理工作。

第一:教师管理。

一是要做好教师师德建设工作。这是教师履行教师职责,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核心与根本。配合《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及教育局今年的教坛丹心工程,从正面加大学习的力度;同时把领导评议、教师互评、学生、甚至学生家长纳入教师师德考核。通过正面学习和监督约束的加强,让我们的教师不但在校园内,而且在校园外也要树立无私奉献,敬业爱岗的教师形象。

二是提高教师知名度。指导一批自身素质较高的教师改善学法,改革教法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通过培养具有先进教育理论的骨干教师,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点上突破,面上推广等形式。让教师走出校园,争创名师。按照音体美,政治、语文、英语,数理化史地生开展三期工程,争取在下年的优质课评选中全面开花。

第二、学生管理。

一是改革学生德育的内容,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计划,加强对学生心理特点或成长规律的实践和研究力度。进入初中,男女生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这就需要科学规划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心理的德育内容和德育模式。同时注重把德育与时代进步结合起来。通过讲座,谈体会,壁报,演讲,座谈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不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还要让学生明白三个代表,以德治国等时代性强的德育内涵,加强新时期的德育教育。

二是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重点。级部设立学生会,民主竟岗,让大胆负责的学生会干部在级部指导下进行自我管理,形成自律机制。

三是加大学生评价体系改革的力度。在我担任班主任期间,就曾把对学生的评价改为星级达标,从行为习惯和学习常规两大方面进行评价。行为习惯的评价包括课堂回答,完成作业,创造实践,文明礼貌,学习常规评价包括:课堂自觉,课下自觉,午晚睡自觉,家庭自觉,把学生家长的意见也引入到对学生的评价中。这样就给学生一个更公平、更公正、更正确的评价。这样开放的、全面的、多元的、发展的评价体系。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与形成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应予以推广。

四是改革评价用语。

在教师批语和班主任的品评总结中推广以下用语:言轻意重的指令,欲擒故纵的激将;春风化雨的称谓;曲径通幽的批评;宽容真诚的赏识。这些语言可以对学生进行情的激发,美的熏陶,理的启迪,新的创造。

五是设立灵台叩问录。

级部将开设与学生展开心灵对话的直通走廊,及时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用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化其稚嫩的心灵,以利于学生健康人格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养成。

六是加强同校外德育基地的联系与协调工作,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育人功能。通过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我再次感谢领导们给了我这次竟聘的机会,我会好好的珍惜,努力的争取。

品德评语学生总结篇12

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117-02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呈现出差异性,好老师往往深受学生爱戴。为什么学生对教师存在好恶感呢?其中教师的个人魅力起着关键作用,而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构成教师个人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对枯燥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好选择和设计,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课堂导入时引入生活化语言

思想品德课在许多学生看来都比较乏味和单调,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语言,使教学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亲切感。初中学生大多思想活跃,喜欢热烈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兴趣取向,适时引入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语言,让学生消除距离感。所谓生活化语言,就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常用的语言,有很强的随意性和生活气息。如果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和学生“拉家常”,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教学开展也会更顺利。

在教学《劳动创造人类 劳动创造文明》一课时,教师这样进行导入:“中午吃饭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同学将大半个馒头直接扔进垃圾筒了。我问他为什么不吃,你猜他说什么?‘嘴里没味,吃什么也不香。’我真想好好教育他,就对他说:‘要想嘴里有味,就三天不吃饭,保证你吃嘛嘛香。’这不是浪费吗?想想父母劳动挣钱容易吗?我相信咱们班上没有这样的同学。爸爸妈妈不管干什么工作,都是光荣的劳动者,现在请大家都来说说爸爸妈妈都是做什么工作的吧。”学生开始议论纷纷,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课堂教学顺利展开,学生的思维快速启动。

教师在课堂导入时没有使用多媒体,也没有提出什么带有悬念的问题,而是给学生讲了一件生活中的小事,运用生活化语言,以“拉家常”的方式讲述学生的身边事、身边人,让学生感觉亲切,也与学生的认知相符,学生自然能迅速进入教学。

二、思维启动时利用风趣的语言

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历来深受学生的喜欢,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却幽默不起来。教学任务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心情不佳等,都会降低教师语言的生动性。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利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再高也不能使课堂高效。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给学生带来轻松快乐的学习体验。

在《快乐的劳动者》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个课堂辩论活动,辩题为“中学生需不需要参与家务劳动”。学生展开激烈辩论。正方学生认为,中学生需要参加家务劳动,因为劳动能够给我们提供体验和经历,劳动还可以磨练我们的意志。反方学生认为,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学习时间那么紧,过多参与家务劳动会耽误学习。这时,教师幽默地总结道:“大家说得都有理,倒叫我这个主席为难了。正方说需要参加家务劳动,劳逸结合一张一弛是王道;反方说不能因为参与劳动而耽误了学业,也是很中肯的说法,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啊。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有我这个裁判没了理,不知该如何定夺了。这样吧,辩论双方都算赢,这叫双赢。不管怎么说,这样的辩论很有价值,大家都获得了思想历练。”

教师对学生的辩论进行评价,语言运用富有个性,特别是教师自嘲的说法,让学生听得过瘾。教师的幽默感深深感染着学生,学生也从教师的风趣解读中获得认知。需指出的是,教师使用风趣的语言时要根据教学环节的需要自然地呈现出来,不能为了追求幽默而哗众取宠。

三、总结训练时运用哲理性语言

所谓哲理性语言,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总结出来的带有哲理意味的语言,或是采用俗语、俚语,对教学现象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迪,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丰富性。思想品德课程内容有较强的逻辑性,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剖析,在总结训练时利用哲理性语言进行概括,给学生一定的思想启迪,有助于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博学多才的形象,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

在教学《市场经济》相关内容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模拟经营活动:让部分学生利用小纸片写上商品名称,如橡胶、钢材、粮食、水果等;另一部分学生设计一定量的虚拟钞票,展开商品交换活动。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以下“交易”活动:一是手中持货币的同学在第一次采购时,必须买橡胶、钢材两种商品,每种商品数量为一吨;二是将手中的货币自由交换,同时说明交换的理由。活动开始后,课堂热闹起来,学生纷纷展开“交易”。教师展开调查,询问学生:“第一个“交易”行为体现什么经济属性?”学生回答:“规定交易数额和内容,这是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师反馈:“叫你买什么就得买什么,不买不行,这不是强买强卖吗?计划经济看起来很方便,老百姓日子却越过越穷。”对于第二个“交易”行为,学生说:“自由交易时,我们根据需要交易,各取所得。”教师总结:“箩卜青菜各有所爱,这才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有自身的规律,违反自然规律行事,必然要遭到淘汰。”

教师设计虚拟的市场交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感知机会,学生通过不同的交易操作,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在点拨和总结环节,教师的语言不仅生动活泼,还富有哲理性,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课堂评价时展示肢体语言

教学语言丰富多彩,肢体语言也是不可或缺的。在课堂教学评价环节中,教师利用肢体语言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往往可以获得“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肢体语言包括表情、手势、眼神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肢体语言。教师不妨借鉴网络语言标志,如点赞、加油、胜利等手势,在诸多教学情境中都能发挥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教师的肢体语言大多运用在教学评价环节,当学生有特殊表现时,教师可以用肢体语言或提醒、或称赞、或批评。例如,在教学《品质赢得市场》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找出自己家中的名牌产品。有学生说:“我们家的名牌产品非常多,有海尔冰箱、格力空调、海信液晶电视等。”教师给出点赞手势:“不错,看来你们家很有名牌意识。”有学生说:“我们家里的洗衣机是小天鹅牌的,智能化程度高,噪音很小,即洗即干,非常好用。”教师给予掌声鼓励:“好,不仅列出名牌和商品,还做起广告了。应该建议小天鹅厂家给你发点代言费。”学生听后都笑了。此时,教师引导:“品质是市场竞争的核心,为什么大家都对名牌产品这样青睐,这是因为名牌产品的品质高。只有有了高品质,才能打开市场,获得生产经营效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