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教案合集12篇

时间:2022-10-04 17:40:15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篇1

1、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和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别。学习本文平实而准确的说明语言。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实质特征,举典型实例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绩,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

【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点。这是说明文的灵魂,只有特点抓住了,明确了,才干把事物说明白;而说明方法则是为说明事物的特点而选择的。在本文中,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举典型实例,它在课文中占的比重大,说明作用显著,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实质特点,因此,应把对实例的分析放到重要位置,把实例与事物实质特征的关系讲明白。

学习说明文语言可以采取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语言来完成,也可以与略讲其他说明方法(如打比如)和学习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结合进行。

注意不要讲成有关桥梁知识的课。

布置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分析赵州桥这一典型实例。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解题

1、注音:弧形 拱桥 陡坡 和谐 饮涧 匀称 桥墩 郦道元

2、解释词义和字义:

惟妙惟肖 和谐 匀称 古朴 巧妙绝伦

(以上两项可出示小黑板或利用投影。)

 3、讨论课题:

⑴ 分析“中国石拱桥”达个短语的结构。

名词性偏正短语。

中心词──“桥”

  几个定语──“中国”(的)、“石”材(的)、“拱”形(的)

连缀起来,是“中国的石材的拱形桥”。

⑵ “拱”字释义:

拱形是一种什么形状?请用“拱”字组几个词。

“拱”,本义是“两手相合,上举以示敬意”,如“拱手”,可组词:拱抱,拱卫,拱门,桥拱,斗拱等,取义引申“环绕”、“弧形”。“拱桥”,也是这样。

4、解题:我们要学的这将课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介绍桥的科技说明文。

请问:桥有哪几类?

首先应明确分类规范。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建材分,有石村的木材的、钢材的;按形状分,有平形的、拱形的。这篇课文用三个定语对“桥”做了明确的限制。那么,这种“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个特点介绍给大家的,这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搞清的两个重要问题。

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为了把事物说清楚,说明文特别讲究说明的顺序,这一点,我们在七年级学《大自然的语言》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已有了一些了解。现在同学们快速阅读,用三分钟时间找出各段讲的是什么事物,读时要用笔在课本上标注。

教师归纳。板书:

石拱桥

(1~2)中国石拱桥:古代状况(3~9)中国石拱桥:当展(10)

1、石拱桥的特点:

找一位同学朗读第1、2段,其他同学找出说明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教师归纳。板书:

出现──较早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作者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可组织学生回答也可由教师点明,视时间而定。

明确:神话把虹比作桥,诗人把桥比作虹。桥虹互比,既说明了桥的形状,也说明了桥的优美。打比如是为了说明,有赞美之意,但语言简洁,适度得体。

“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既说明了石拱桥出现较早,更说明它结构坚固。

第1段说明石拱桥形式优美,第2段说明石拱桥结构坚固,体现了从外到内的写作顺序。“不但……而且”递进关系,准确体现并强调了这一点。

2、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3段开始说明中国石拱桥。同学们划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看看,上两段提到的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中国石拱桥是不是也有,中国石拱桥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教师归纳。

板书:

悠久的历史──历史悠久

几乎到处都有──多而广

 

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多样杰出

从时间来看,中国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居领先地位。

根据:

⑴ “悠久”更强调了时间早;

⑵ “旅人桥”“可能是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从形式、结构上看怎么样呢?这一段中对中国石拱桥用“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做了肯定,而且标明我们的石拱桥是“惊人”的桥中之杰。除此之处,我们中国的石拱桥还有数量多、分布广,有的宏大,有的小巧,形式多姿多彩的独到之处。可见,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赵州桥和卢沟桥就是这惊人杰作的代表。作者通过对这两座桥的介绍更好的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三、中国石拱桥的杰作之──赵州桥

文章在4、5两段对赵州桥做了介绍。在阅读中标注有关语句,看看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看看哪些是石拱桥共有的,哪些是赵州桥独具的杰出之处?

教师归纳。板书:

中国石拱桥教案篇2

中图分类号:U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217-01

0前 言

拱桥作为我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结构物出现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据有记录的文献记载,我国拱桥最早始建于东汉中后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建筑材料的发展,拱桥的建筑材料也从最早的石、木发展为现在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钢管混凝土等材料。中国人对于拱桥的研究和运用在世界历史舞台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桥梁结构的出现,中小跨径的拱桥似乎已经被人们遗忘,事实证明在中小跨径的桥梁方案比选上,无论从施工、设计、造价、质量控制,拱桥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但是对于特定工程条件和环境里,拱桥也有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1 地理位置概况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鹤山区作为鹤壁市三个辖区中的一个,其大部分区域均为山区微丘地形,姬家山乡作为鹤山区重要的乡级行政区域,为进一步优化鹤山区功能布局,该区域被鹤山区规划为姬家山产业园区,沙五线就位于此园区内。

本项目位于沙五线上的K2+737.00处,跨越巫山山谷,此处地形为重丘,山坡较陡,丘陵纵横,常年缺水,水文条件简单,山石主要以奥陶系石灰岩为主,层位稳定,承载力高,适宜修建桥梁。

2 桥位现状

根据外业踏勘及实地调查得到的资料,桥位处山谷两侧群山环绕,山势陡峭,附近雨水均汇流于此巫山山谷内,因此平时该处无水,只有汛期时山谷内才有少量雨水。由于该区域地形复杂,交通设施较少,平时来往来车辆只能绕行别处通过该山谷,最近的桥梁也有六七公里,故车辆要绕行十几公里才能通过。

本区位于过渡丘陵、沟谷地带,为山前沟谷地形地貌,地面高程海拔248~282米。项目位于姬家山地区山谷较多,丘陵纵横,地形地貌复杂,高差较大,本桥所跨越的巫山沟顶宽约200米,高差约为30米左右,山谷两侧坡度极陡,地形给道路选、定线带来了极大的限制和难度。本桥所处区域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类型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特征周期按0.35s采用。桥墩地基为稳定基岩,位于抗震有利地段。

3 工程规模和建设方案的选取

根据该山谷的水文,现场实际地形及线形位置情况,经方案论证确定桥梁总长需85米,全宽10.0米。该区域复杂的地形地貌,造成桥位选线难度较大,可选择的范围也比较有限,经反复对比论证,将桥位处于平面为缓和曲线及圆曲线中,以满足平面线形及道路纵坡的需要。

参照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产业园相关规划,桥梁所在道路按照二级公路标准修建,设计时速为50公里/小时,因该桥梁处于工业园区内,重车较多,设计荷载等级确定为公路-Ⅰ级。

1、方案的比选

根据桥梁所跨越的巫山山谷宽约200米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该地区多为不完全发育的石灰岩地质所限,需从别处借土用于填筑路基,考虑到该处山坡陡峭,土方无法大量运输到该场地,填筑路基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因此对高差较大的谷宽范围内设计一座桥梁,用于跨越巫山山谷。经过充分论证该桥,提出两个可行方案:

方案一:空腹式钢筋混凝土板拱桥,桥梁全长为85.0米。跨径8m+14m+21m+14m+8m等截面悬链线拱。为减轻桥梁自重,主拱圈上设有腹拱。主拱圈拱轴系数m=2.24,腹拱圈拱轴线系数 m= 1.988,净矢跨比均为1/3。墩台采用C25片石混凝土,重力式墩台,桥墩抗推刚度与主拱圈抗推刚度比值小于38,考虑连拱作用,桥位处天然地基承载力高,采用扩大基础。由于该桥处于缓和曲线及圆曲线中,将主拱圈设计为与平面曲线完全吻合的弯拱,超高通过变化拱上填料厚度实现。该方案的优点是:结构受力合理,用钢量小,节省了相应的费用,拱桥施工工艺对场地要求不高,符合现场地形复杂、山高沟深、山坡陡峭的实际情况。由于采用钢筋混凝土无铰拱,整体抗震性能及抗风稳定性强,修建技术成熟,技术难度低,质量比较容易保证,同时建筑艺术造型简洁美观,能与周围环境协调较好,缺点是:自重较大,对地基条件要求高。

方案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板桥,桥梁全长86.0米。跨径采用5X16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板。上部采用5X16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下部采用肋式桥台,柱式桥墩,地质情况如方案一所述采用扩大基础。通过调整预制空心板的尺寸拼接拟合平面曲线,超高通过变化桥墩台高度及调整混凝土铺装厚度实现。该方案优点是:结构受力简单,不受温度等因素影响,外形简洁,制作方便,便于工厂生产,阻水面小,需要的人员较少,方便机械化施工,质量比较容易保证,缺点是:跨径不宜过大,弯道内存在超高渐变等问题,通过调整预制板尺寸拟合,且该方案无法完全与路面超高相吻合;且该桥所处地形限制,地面高差较大,导致桥墩柱高度较高,对整桥抗震极为不利;交通的不便也使预制板及大型机械无法进场,只能采取现场预制的方法,且待该桥修建完成后该张拉台等其他配套设施均无再次利用的价值,增加了大量不必要的费用。

最终建设方案采用了方案一,主要是考虑项目所在地形限制了路线线形及纵坡,导致本桥所处平面位置在缓和曲线及圆曲线内,使桥面横坡扭曲,超高为变化值,通过预制板方案调整很难实现;并且该地区山坡较陡,交通不便,预制板无法运输到施工位置,必须采取现场预制梁板,增加了投资,综合以上原因并结合当地建材条件等多种因素。

4 弯拱结构的计算及分析

由于桥跨较多且为弯拱桥,平、纵曲面多,为了能更准确的分析拱桥的结构及受力状况,结构计算时采用了空间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Midas Civil对全桥进行三维空间建模计算,考虑到桥台自身刚度大并嵌入岩层,将边跨拱脚简化为固结,由于桥墩墩身较高,截面相对较小,抗推刚度有限,建立模型时将桥墩参与结构受力,桥墩基础底嵌入岩层,将桥墩底进行固结简化,全桥进行等截面建模计算,考虑到连拱的作用,拱圈内力与单拱内力计算结果有较大区别。由于拱顶填料自重过大对结构不利,采用了轻质填料水泥稳定炉渣,桥面系建模简化时,根据实验结构得出填料的弹性模型,使桥面系及拱圈进行弹性连接,更好的进行连拱作用的分析及内力重分配,根据计算结构按照现有规范要求进行配筋、变形及稳定性计算,使该桥计算结构更加合理、真实、安全。

5 结论

本文从结合项目特点,从区域位置出发结合新建桥梁桥位现状,对工程项目的客观条件及造价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使得本项目无论从方案的选定还是后期的结构计算都客观、真实、合理。本次设计方案推荐的钢筋混凝土板拱桥方案,既能满足桥梁结构技术和经济要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景观要求,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

参考文献:

[1] 石绍甫.《拱桥》.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中国石拱桥教案篇3

 

旧桥加固技术是一门新的课题。目前,我国公路、铁路交通事业蒸蒸日上,不少高速公路已建成投入运营中,还有不少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和其它等级的公路也即将建成投入运营。但是,由于施工质量和桥梁设计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桥梁的检测和加固成为必要,更因为建国以来所修建的不少旧桥,由于受到当时的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的影响和局限,先天不足,加上不能适应目前交通量的迅猛增长,使得旧桥的检测和加固技术显得非常迫切。近年来,旧桥加固工程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公路危桥约有4000余座,但至今未看到专门的桥梁加固规范。

二、加固的思路

1、加固和维修养护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维修养护是桥梁保持正常运营状态的保护性和预防性的工作,而加固却是从承载受力的角度来处理的。

2、第一类加固需求,桥梁不能承受原设计荷重要求,应该通过加固恢复其原有的承载力。

3、原设计的荷载标准不能满足现在的交通要求,要求提高到一个新的标准。

4、桥梁要通过一次性的特重荷载,要求采用临时性措施通过特重荷载而不使原结构受到破坏,过后恢复正常。

一般来说加固方案可以考虑减少内力或增大断面,也可以应用加固新材料。

三、加固方案和方法

(一)方案

目前,关于混凝土桥梁加固方案主要有:

1、结构性加固,如采用体外预应力、在结构的受拉区粘贴钢板或增设钢结构支撑;

2、非结构性加固,如对裂缝进行封闭或压浆处理;

3、最近几年国外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取代钢板,使加固技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二) 旧桥加固,提高旧桥的承载能力,确保交通运输的安全是目前和今后面临的任务。本文按桥梁的组成部分介绍桥梁的加固方法。

1、 塞缝灌浆

塞缝灌浆是把按一定比例配制的水泥(砂)浆、 环氧树脂(砂)浆,通过喷浆机按一定压力灌入结构物缝隙内,起到填塞裂缝、避免钢筋锈蚀并提高结构整体强度的作用。裂缝在桥梁病害中较为普遍,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结构物一旦出现裂缝,其受力截面发生应力重分布,也就意味着受力有效截面变小,结构应力增大,承载能力降低。塞缝灌浆是用胶结材料把结构的裂缝填满,使力的作用、传递尽可能恢复到原状态。

塞缝灌浆一般用于处理桥梁上、下部结构裂缝,灌浆分为水泥浆、水泥砂浆、环氧树脂浆、环氧树脂、砂浆等,具体采用哪一种,应视实际情况而定。免费论文。通常水泥(砂)浆用于石砌墩、台和拱圈裂缝,由裂缝的大小来决定灌浆中是否掺砂,采用水泥(砂)浆造价低、效果好。环氧树脂浆一般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物,因为钢筋混凝土构件产生的裂缝较小,易灌满,粘结性好;环氧树脂砂浆多用于桥面裂缝。

塞缝灌浆的通常做法是:先用1:1水泥砂浆勾缝,勾缝时须预留直径约6—8mm的灌浆孔,孔距视裂缝宽度而定,缝宽处孔距为0.6一1.0 m,缝小处孔距为0.4—0.6m。待勾缝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灌浆。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较小,用环氧树脂勾缝,凡大于o.2mm的裂缝都要留孔灌浆,孔距一般为o.25一o.30m,灌浆方法与灌水泥浆大致相同。在公路旧桥加固中,塞缝灌浆是综合处治的方法之一,用得比较普遍,通过试载及使用观察,效果较好。

2、上部结构改建

在调查研究旧桥的基础上,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充分利用原桥进行拼宽,利用桥台将拱式结构改为板式结构的加固方法,使其满足超限运输要求。

2.1 拼宽原桥

对验算不能满足超限运输要求的旧桥,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按实际通过的超限运输荷载设计拼宽桥梁,以确保超限运输安全。

2.2 利用原桥台改拱式结构为板式结构

对于小跨径石拱桥,由于拱圈厚度不能满足超限运输要求或因地基较差发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拱圈开裂,降低承载能力,可采用此办法。

3、 旧桥下部结构加固

桥台特别是高度较大的桥台,受行车荷载和土压力作用,常见病害有桥台开裂、凸肚,翼墙外崩、开裂、错位等。对于跨径较小,水流不大的石拱桥,我们采用在桥跨内加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加固。

4 、旧桥基础加固

桥梁基础特别是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由于埋置深度较浅,易受河水冲刷而淘空。受河水改道冲刷桥梁引道,导致桥台基础冲空,引道被毁。桥梁地基局部软弱,致使桥台发生不均匀沉降,引起桥台开裂等。免费论文。针对以上病害,我们采取对河床用浆砌片石进行铺砌,上游河床设置丁坝,打木桩扩大桥台基础等方法进行加固。

对于跨径较小的桥梁,由于河水改道,洪水直接冲刷桥台基础,导致基础冲空甚至掉脚,可采取在桥跨范围内满铺15号片石混凝土的方法进行加固,铺砌厚度为30 cm,铺砌两端设置截水墙,截水墙的深度为1m,宽度为0.6m。采用该法共加固桥涵8座。对于桥梁上游河床变迁、水流改道,洪水直接冲刷桥台基础和桥台引道,导致桥台基础冲空、引道被毁的桥梁,采取在桥梁上游适当位置设置丁坝等调治构造物,将河水导入主河道。

5 、桥面铺装层的加固

桥面铺装层开裂或剥离等病害,对于钢筋混凝土梁板桥容易使钢筋锈蚀,减弱桥梁的横向整体性;对于石拱桥,由于桥面雨水下渗,加大了拱上填料的含水量,使拱圈出现渗水现象等;同时由于桥面铺装层的破损,引起桥面平整度差,车辆通行时,使桥梁产生震动,对桥梁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又加重了桥面铺装层的病害。免费论文。根据桥梁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加固方法,对于使用年限长、破损严重的采用拆除、修复的加固方案。而对于病害较轻,使用年限短,且混凝土强度仍符合设计要求的则先处治病害,在不降低设计荷载标准的前提下可采用加铺沥青碎石层的方案。

四、公路旧桥的管理

加强公路旧桥的管理,并进行维修和加固,使其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充分发挥旧桥的作用,是公路管理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对于旧桥的超限运输管理工作具有工期短、要求高、工程量较小、前期工作量大等特点,公路超限运输一般是为国家或省的重点建设工程服务,我们的经验是:

(1)对于经常过大件的路段,桥梁进行重点检查和管理,收集原始档案材料,掌握其动态;

(2)在施工中注意抓重点;

(3)重视加固工程中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为今后的加固工程积累经验;

(4)充分调动基层单位的积极性,正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

五、小结

笔者认为公路旧桥的维修加固同样属于桥梁工程,不能重建轻养,旧桥的加固比新建还难,因为旧桥的维修加固,没有现成的规范,更没有可供使用的标准图,桥梁的病害又错综复杂,病害原因难以确定,因此,应充分重视公路旧桥的管理工作,加大资金投入,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公路运输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J5073-96.公路养护技术规范[S].

[2]湛润水,等编著.公路旧桥加固技术与实例[M].

[3] 《桥梁工程》教材

中国石拱桥教案篇4

 

旧桥加固技术是一门新的课题。目前,我国公路、铁路交通事业蒸蒸日上,不少高速公路已建成投入运营中,还有不少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和其它等级的公路也即将建成投入运营。但是,由于施工质量和桥梁设计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桥梁的检测和加固成为必要,更因为建国以来所修建的不少旧桥,由于受到当时的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的影响和局限,先天不足,加上不能适应目前交通量的迅猛增长,使得旧桥的检测和加固技术显得非常迫切。近年来,旧桥加固工程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公路危桥约有4000余座,但至今未看到专门的桥梁加固规范。

二、加固的思路

1、加固和维修养护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维修养护是桥梁保持正常运营状态的保护性和预防性的工作,而加固却是从承载受力的角度来处理的。

2、第一类加固需求,桥梁不能承受原设计荷重要求,应该通过加固恢复其原有的承载力。

3、原设计的荷载标准不能满足现在的交通要求,要求提高到一个新的标准。

4、桥梁要通过一次性的特重荷载,要求采用临时性措施通过特重荷载而不使原结构受到破坏,过后恢复正常。

一般来说加固方案可以考虑减少内力或增大断面,也可以应用加固新材料。

三、加固方案和方法

(一)方案

目前,关于混凝土桥梁加固方案主要有:

1、结构性加固,如采用体外预应力、在结构的受拉区粘贴钢板或增设钢结构支撑;

2、非结构性加固,如对裂缝进行封闭或压浆处理;

3、最近几年国外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取代钢板,使加固技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二) 旧桥加固,提高旧桥的承载能力,确保交通运输的安全是目前和今后面临的任务。本文按桥梁的组成部分介绍桥梁的加固方法。

1、 塞缝灌浆

塞缝灌浆是把按一定比例配制的水泥(砂)浆、 环氧树脂(砂)浆,通过喷浆机按一定压力灌入结构物缝隙内,起到填塞裂缝、避免钢筋锈蚀并提高结构整体强度的作用。裂缝在桥梁病害中较为普遍,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结构物一旦出现裂缝,其受力截面发生应力重分布,也就意味着受力有效截面变小,结构应力增大,承载能力降低。塞缝灌浆是用胶结材料把结构的裂缝填满,使力的作用、传递尽可能恢复到原状态。

塞缝灌浆一般用于处理桥梁上、下部结构裂缝,灌浆分为水泥浆、水泥砂浆、环氧树脂浆、环氧树脂、砂浆等,具体采用哪一种,应视实际情况而定。免费论文。通常水泥(砂)浆用于石砌墩、台和拱圈裂缝,由裂缝的大小来决定灌浆中是否掺砂,采用水泥(砂)浆造价低、效果好。环氧树脂浆一般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物,因为钢筋混凝土构件产生的裂缝较小,易灌满,粘结性好;环氧树脂砂浆多用于桥面裂缝。

塞缝灌浆的通常做法是:先用1:1水泥砂浆勾缝,勾缝时须预留直径约6—8mm的灌浆孔,孔距视裂缝宽度而定,缝宽处孔距为0.6一1.0 m,缝小处孔距为0.4—0.6m。待勾缝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灌浆。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较小,用环氧树脂勾缝,凡大于o.2mm的裂缝都要留孔灌浆,孔距一般为o.25一o.30m,灌浆方法与灌水泥浆大致相同。在公路旧桥加固中,塞缝灌浆是综合处治的方法之一,用得比较普遍,通过试载及使用观察,效果较好。

2、上部结构改建

在调查研究旧桥的基础上,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充分利用原桥进行拼宽,利用桥台将拱式结构改为板式结构的加固方法,使其满足超限运输要求。

2.1 拼宽原桥

对验算不能满足超限运输要求的旧桥,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按实际通过的超限运输荷载设计拼宽桥梁,以确保超限运输安全。

2.2 利用原桥台改拱式结构为板式结构

对于小跨径石拱桥,由于拱圈厚度不能满足超限运输要求或因地基较差发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拱圈开裂,降低承载能力,可采用此办法。

3、 旧桥下部结构加固

桥台特别是高度较大的桥台,受行车荷载和土压力作用,常见病害有桥台开裂、凸肚,翼墙外崩、开裂、错位等。对于跨径较小,水流不大的石拱桥,我们采用在桥跨内加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加固。

4 、旧桥基础加固

桥梁基础特别是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由于埋置深度较浅,易受河水冲刷而淘空。受河水改道冲刷桥梁引道,导致桥台基础冲空,引道被毁。桥梁地基局部软弱,致使桥台发生不均匀沉降,引起桥台开裂等。免费论文。针对以上病害,我们采取对河床用浆砌片石进行铺砌,上游河床设置丁坝,打木桩扩大桥台基础等方法进行加固。

对于跨径较小的桥梁,由于河水改道,洪水直接冲刷桥台基础,导致基础冲空甚至掉脚,可采取在桥跨范围内满铺15号片石混凝土的方法进行加固,铺砌厚度为30 cm,铺砌两端设置截水墙,截水墙的深度为1m,宽度为0.6m。采用该法共加固桥涵8座。对于桥梁上游河床变迁、水流改道,洪水直接冲刷桥台基础和桥台引道,导致桥台基础冲空、引道被毁的桥梁,采取在桥梁上游适当位置设置丁坝等调治构造物,将河水导入主河道。

5 、桥面铺装层的加固

桥面铺装层开裂或剥离等病害,对于钢筋混凝土梁板桥容易使钢筋锈蚀,减弱桥梁的横向整体性;对于石拱桥,由于桥面雨水下渗,加大了拱上填料的含水量,使拱圈出现渗水现象等;同时由于桥面铺装层的破损,引起桥面平整度差,车辆通行时,使桥梁产生震动,对桥梁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又加重了桥面铺装层的病害。免费论文。根据桥梁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加固方法,对于使用年限长、破损严重的采用拆除、修复的加固方案。而对于病害较轻,使用年限短,且混凝土强度仍符合设计要求的则先处治病害,在不降低设计荷载标准的前提下可采用加铺沥青碎石层的方案。

四、公路旧桥的管理

加强公路旧桥的管理,并进行维修和加固,使其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充分发挥旧桥的作用,是公路管理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对于旧桥的超限运输管理工作具有工期短、要求高、工程量较小、前期工作量大等特点,公路超限运输一般是为国家或省的重点建设工程服务,我们的经验是:

(1)对于经常过大件的路段,桥梁进行重点检查和管理,收集原始档案材料,掌握其动态;

(2)在施工中注意抓重点;

(3)重视加固工程中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为今后的加固工程积累经验;

(4)充分调动基层单位的积极性,正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

五、小结

笔者认为公路旧桥的维修加固同样属于桥梁工程,不能重建轻养,旧桥的加固比新建还难,因为旧桥的维修加固,没有现成的规范,更没有可供使用的标准图,桥梁的病害又错综复杂,病害原因难以确定,因此,应充分重视公路旧桥的管理工作,加大资金投入,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公路运输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J5073-96.公路养护技术规范[S].

[2]湛润水,等编著.公路旧桥加固技术与实例[M].

[3] 《桥梁工程》教材

中国石拱桥教案篇5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在建立新概念或新规律之前,教师要千方百计设计一些争待解决的问题,根据语文学科和语文知识的特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渲染,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其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中,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地感知知识,进而达到理解和认识的升华。

二、巧思妙设引入问题

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认知活动的最主要的动力。教师可巧妙地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关节点或易错的地方设疑,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启发性且难度相当的问题,吸引学生走进以其现有知识不能顺利解决的问题中。当然,问题的情景创设要孕育着新问题,问题要生动有趣,要与新知识密切相关,要设疑布阵,造成悬念,要扣人心弦,使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巧妙导入新课,就会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使学生不知不党觉进入新知识的积极探索状态,同时也显得新课导入新颖自然。如,我在讲“中国石拱桥”这一课时,开头是这样的,同学们:为了学好这一课,掌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请打开书本读一遍课文,然后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想一想横卧在自己家乡清水河上的“清水桥”的模样如书中列举的那座桥样式相同呢?同学们想了一会儿后,有的同学说与赵州桥相同,有的说家乡的清水桥与书本中列举的两座桥的结构都不尽相同。大家此时争论不休,那么家乡的这座桥到底与书中写到的两座桥有什么异同呢?等同学们学完了“中国石拱桥”一课后,这个问题就不攻自破了,就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带着疑问和悬念积极进入新知识的探索状态。

三、启发诱导,解决问题

启发诱导,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把精力重点放在启发诱导上,不能滔滔不绝的讲,特别是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解决问题,死记死背问题的答案,只能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感知新知,尝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后继学习积蓄更多更大的经验和力量。那么如何去启发诱导呢?

1、要善于运用科学的适应素质教育的启发诱导方法和形式。概括地讲,启发诱导的方法一般是:指导学生自学、观察与实验、比较分类与系统化、归纳、演绎、分析与综合、模型化与具体化、联想与猜想等。具体形式表现为语言启发、直观启发、实验、操作启发、对比、类比启发、设问启发、比喻启发等。

2、要善于围绕教学目标将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台阶式的小问题。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学生答非所问现象。寻其根源,往往是所提出问题太笼统,指向不明确,问题难度太大等,要克服类似现象发生,教师就要善于把较为笼统,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台阶式的子问题,使问题相关,层层递进,这样学生就有能力沿着这些问题台阶而上,最后攻克总问题。除此之外,还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对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可接受性,障碍性和探索性。即鸡毛蒜皮的问题不要问,它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因此,问题设计的好,教师就应必须吃透教材,学情。所提出的问题应在新旧知识的交接处,提到学生知识发展的临近区,提到理论的转折处,学生的疑难处、朦胧处、关键处,有助于学生感悟问题。二是提问的形式力求新鲜、新奇、幽默。不宜采用背诵式的直问。应在课堂上交替性使用正问与反问、直问与曲问、明问与暗问、实问与虚问、激问、引问和追问等形式。

如讲“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文中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赵州桥,一个是卢沟桥。那么介绍中国石拱桥为什么举这两个例子呢?我这样理解,中国石拱桥有一部分像赵州桥,另一部分像卢沟桥,所以举这两个例子,大家思考;老师这样理解对不对?问题提出后,激发学生大胆猜想,然后引导学生学会引用课文中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讨论后回答,不对。课文时说“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各异,有许多是惊人杰作”。这篇课之所以举这两个例子,是因为这两座桥汇集着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而且又各有各的特色。以上这个问题,学生思考再思考,待他们完全想通了,就像是透过一片清泉,观察水底的五色石子一样的清晰了。

3、要善于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探索精神。为此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能关爱学生,宽容学生,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思考时空,允许课堂上有笑声,鼓励学生议论、争论、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彰扬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而质疑是好的课堂气氛最重要的标志,因为质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问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我在讲“中国石拱桥”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所列举的赵州桥,卢沟桥这两个例子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那么请同学结合课文中概括说明部分思考: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此时有的学生闭目思考,有的学生面带难色,也有的学生喜上眉梢,老师不动声色,几分钟过后,学生把手举了起来,甲说:形式优美,结实,乙说:历史悠久,坚固。丙说:坚固、时间长,丁学生说:由于我国的石拱桥也是世界石拱桥的一部分,因此世界石拱桥的特点,也是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所以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当同学们发言后,我没有明确结论,只是说凡是赞同丁同学观点的举手,这时全班同学一起高高的举起了小手,并不失时机的表扬了思维敏捷的学生。也看到了同学们正在为自己努力所获得的丰收而庆幸,这充分说明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感到无拘无束,可以畅所欲言,思维就会激活,创造的火花就会不断闪现,正如古人所言:“乐思方有思泉涌”。

四、运用新知、拓展创新

学生开始接受新知识不等于形成技能和能力,需要经过识记、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内化过程。因此,要让学生在学中练习、练中提高,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并且以练习、发现、拓展、再练习、再拓展来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思路,由原来的知之不多,转化为知之较多。

五、反馈矫正、激励评价

1、反馈矫正要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抓住各种反馈信息,获取各种反馈,对自己的教学作必要的修改、补充。同时根据信息,对学生给予帮助,使问题得到及时矫正。

2、围绕教学目标,集中反馈矫正,每节课教师可针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适量有代表性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可用合作的方法,力争当堂达标。

3、用激励评价激发学生便大的学习热情。评价是反馈的催化剂,对在反馈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适度表扬。对学生表现出的求异思维倍加呵护、鼓励。对学生出现学习上的暂时困难,给予真诚安慰,不伤其自尊和自信,要善于捕捉微小进步和闪光点。如让一个差生用“骄傲”一词说话。他说:“我们班不因有我这个差生而骄傲,而因有我而可卑”。这就说明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比较强,教师应大力表扬,树立榜样感染其他学生,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尝试小结,理论升华

美妙的开头扣人心弦,精彩的小结耐人寻味,教师要把握好每节课的最后时间,精心提炼,有效引导,以完成圆满的心愿。做法有三:一是要明确课堂小结的主要内容。小结的主要内容包括重要概念、阐释、主旨、重要思想方法等。二是要掌握课堂小结的基本方法,常见方法有:谈话式、图表式、议论式、板演式、对比式等。三是有效引导学生尝试小结,在授课完毕,教师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再浏览、回顾、感悟,各抒己见,尝试小结,形成共识。教师对教学抽象概括的较为科学的小结,再作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和必要强调,并对一些教学思想方法,从理论上给予升华。转贴于 名者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而创新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创新,可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问题”。因此,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对于学生发现问题,感悟规律,不断开拓学生创新空间,催生创新胚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法基本模式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在建立新概念或新规律之前,教师要千方百计设计一些争待解决的问题,根据语文学科和语文知识的特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渲染,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其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中,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地感知知识,进而达到理解和认识的升华。

二、巧思妙设引入问题

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认知活动的最主要的动力。教师可巧妙地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关节点或易错的地方设疑,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启发性且难度相当的问题,吸引学生走进以其现有知识不能顺利解决的问题中。当然,问题的情景创设要孕育着新问题,问题要生动有趣,要与新知识密切相关,要设疑布阵,造成悬念,要扣人心弦,使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巧妙导入新课,就会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使学生不知不党觉进入新知识的积极探索状态,同时也显得新课导入新颖自然。如,我在讲“中国石拱桥”这一课时,开头是这样的,同学们:为了学好这一课,掌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请打开书本读一遍课文,然后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想一想横卧在自己家乡清水河上的“清水桥”的模样如书中列举的那座桥样式相同呢?同学们想了一会儿后,有的同学说与赵州桥相同,有的说家乡的清水桥与书本中列举的两座桥的结构都不尽相同。大家此时争论不休,那么家乡的这座桥到底与书中写到的两座桥有什么异同呢?等同学们学完了“中国石拱桥”一课后,这个问题就不攻自破了,就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带着疑问和悬念积极进入新知识的探索状态。

三、启发诱导,解决问题

启发诱导,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把精力重点放在启发诱导上,不能滔滔不绝的讲,特别是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解决问题,死记死背问题的答案,只能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感知新知,尝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后继学习积蓄更多更大的经验和力量。那么如何去启发诱导呢?

1、要善于运用科学的适应素质教育的启发诱导方法和形式。概括地讲,启发诱导的方法一般是:指导学生自学、观察与实验、比较分类与系统化、归纳、演绎、分析与综合、模型化与具体化、联想与猜想等。具体形式表现为语言启发、直观启发、实验、操作启发、对比、类比启发、设问启发、比喻启发等。

2、要善于围绕教学目标将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台阶式的小问题。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学生答非所问现象。寻其根源,往往是所提出问题太笼统,指向不明确,问题难度太大等,要克服类似现象发生,教师就要善于把较为笼统,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台阶式的子问题,使问题相关,层层递进,这样学生就有能力沿着这些问题台阶而上,最后攻克总问题。除此之外,还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对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可接受性,障碍性和探索性。即鸡毛蒜皮的问题不要问,它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因此,问题设计的好,教师就应必须吃透教材,学情。所提出的问题应在新旧知识的交接处,提到学生知识发展的临近区,提到理论的转折处,学生的疑难处、朦胧处、关键处,有助于学生感悟问题。二是提问的形式力求新鲜、新奇、幽默。不宜采用背诵式的直问。应在课堂上交替性使用正问与反问、直问与曲问、明问与暗问、实问与虚问、激问、引问和追问等形式。

如讲“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文中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赵州桥,一个是卢沟桥。那么介绍中国石拱桥为什么举这两个例子呢?我这样理解,中国石拱桥有一部分像赵州桥,另一部分像卢沟桥,所以举这两个例子,大家思考;老师这样理解对不对?问题提出后,激发学生大胆猜想,然后引导学生学会引用课文中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讨论后回答,不对。课文时说“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各异,有许多是惊人杰作”。这篇课之所以举这两个例子,是因为这两座桥汇集着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而且又各有各的特色。以上这个问题,学生思考再思考,待他们完全想通了,就像是透过一片清泉,观察水底的五色石子一样的清晰了。

3、要善于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探索精神。为此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能关爱学生,宽容学生,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思考时空,允许课堂上有笑声,鼓励学生议论、争论、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彰扬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而质疑是好的课堂气氛最重要的标志,因为质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问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我在讲“中国石拱桥”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所列举的赵州桥,卢沟桥这两个例子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那么请同学结合课文中概括说明部分思考: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此时有的学生闭目思考,有的学生面带难色,也有的学生喜上眉梢,老师不动声色,几分钟过后,学生把手举了起来,甲说:形式优美,结实,乙说:历史悠久,坚固。丙说:坚固、时间长,丁学生说:由于我国的石拱桥也是世界石拱桥的一部分,因此世界石拱桥的特点,也是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所以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当同学们发言后,我没有明确结论,只是说凡是赞同丁同学观点的举手,这时全班同学一起高高的举起了小手,并不失时机的表扬了思维敏捷的学生。也看到了同学们正在为自己努力所获得的丰收而庆幸,这充分说明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感到无拘无束,可以畅所欲言,思维就会激活,创造的火花就会不断闪现,正如古人所言:“乐思方有思泉涌”。

四、运用新知、拓展创新

学生开始接受新知识不等于形成技能和能力,需要经过识记、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内化过程。因此,要让学生在学中练习、练中提高,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并且以练习、发现、拓展、再练习、再拓展来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思路,由原来的知之不多,转化为知之较多。

五、反馈矫正、激励评价

1、反馈矫正要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抓住各种反馈信息,获取各种反馈,对自己的教学作必要的修改、补充。同时根据信息,对学生给予帮助,使问题得到及时矫正。

2、围绕教学目标,集中反馈矫正,每节课教师可针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适量有代表性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可用合作的方法,力争当堂达标。

中国石拱桥教案篇6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0-0198-01

文章《历史风貌保护:“标本式”保护还是“活体”保护?》中提到上海老城区的保护,是要让其变成一个“标本”,还是保持其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在景点开发和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抉择过程中,经历了从“焕然一新”到“修旧如旧”的转变。但是,“修旧如旧”就一定是对历史遗存的妥善保护、是对旅游景点的完美开发吗?显然不是!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有两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一是世界著名的赵州桥,一是柏林禅寺。二者同在赵县,旅游开发过程中却呈现出了很大差异。柏林禅寺是实现了“活体”保护的典型案例,而赵州桥虽名声在外,现在却鲜为人知,这也恰巧是没能实现“活体”保护和开发的结果。

一、赵州桥历史和景点开发价值

赵州桥位于石家庄市东南45公里处的赵县城南河之上,本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年间(公元581―618年),李春监造,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了。安济桥为单跨平拱式敞肩拱桥,跨度37.47米,连南北桥堍,共长50.82米。桥宽约9米,为并列28道单拱组成。桥身两旁拱肩各有2个小拱,以减轻河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并减轻主拱的负荷,较大的跨度为3.81米,较小的为2.85米。

安济桥作为世界上第一座大跨度敞肩拱石桥,不仅在科学技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具有高超的艺术特色。它的弧形平拱与敞肩小拱,曲线柔和而富于弹性,使整座桥身在稳重中透出轻盈,寓雄伟于秀逸舒展。1早在小学语文课本上,就有关于它的介绍,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水污染严重

作为以桥梁为旅游主体的景区,河流当为重中之重。但赵州桥的美丽却被河的严重污染所拖累。河水呈浑浊的灰黄色,还散发着阵阵恶臭,使游人望而却步,再好的赵州桥也无心欣赏了。治理水污染,应是景区开发的当务之急!

(二)使用价值消失

一个景点之所以能吸引人,“活着”很重要。在桥东侧不到百步的距离,赫然还有一座长相普通、甚至可以说是丑陋的水泥筑桥。但赵州桥在紧锁的大门内,而另一座桥才是人们日常通过河的道路,这样的保护,让赵州桥彻底成了一座无用的“死桥”。

(三)交通状况堪忧

赵州桥景区在赵县郊外,距县城尚有一段距离。这样一处赫赫有名、驰名中外的名胜,竟然没有一趟固定的公共交通线路。又因地理位置太过偏僻,平常出租车根本不会过来。对于一个旅游景点来说,顺畅的交通是基本条件,赵州桥景区希望能有更多人来参观游览,交通问题亟需解决。

(四)知名度不高

在赵县县城,当地好多人都“不知道”要如何去赵州桥。作为赵县人,赵州桥对于她们都是陌生的,更别说对于石家庄人或者北京人、上海人等全国其他城市的人们了。“酒香也怕巷子深”,赵州桥是一座永远活在课本中的桥梁,却在现实中消失了。

(五)景点单一

赵县目前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1处,其中属国家保护文物的有安济桥(赵州桥)、永通桥、陀罗尼经幢、大观圣作之碑和柏林寺塔,此外还有省级保护文物单位6处和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么多的历史遗存,如何说其单一?

除了安济桥外,还有永通桥,当地人习惯把赵州桥称为“大石桥”,把永通桥称为“小石桥”。为数不多的游人执着的慕赵州桥之名而来,而对小石桥就更一无所知,乏人问津了。一个赵州桥,不足以让游客花费太多时间,加上一个柏林禅寺,也不足以让游人在赵县过夜,从而很难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丰厚的利益。赵县旅游开发的重点现多集中在依托石家庄的短线旅游、一日游上,如何把赵县众多的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实现“大旅游”、发展“大旅游”,是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

三、借鉴柏林禅寺保护和开发的成功案例

在旅游景点的“活体”保护和开发中,同样位于赵县的柏林禅寺可谓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有许多值得赵州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柏林禅寺坐落在赵县县城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柏林禅寺的生活禅夏令营1,是柏林禅寺的一大特色,让寺庙充满了盎然生机。现代人并不特别相信宗教,但繁忙的生活压力需要释放,为期一周的寺庙生活可以让现代人脱离工作的繁杂,放松身心。柏林禅寺通过生活禅的方式,让寺庙重新“活”过来,发挥寺庙的功能,值得提倡。

反观赵州桥,可以从以下几个渠道“盘活”自身:

(1)发展便捷的交通。赵县政府应开辟一条专门的旅游线路,连接客运站、柏林禅寺及赵州桥等县内主要旅游景点,让游客享受到交通的便捷,实现舒心的旅游体验,从而增加二次旅游的机会。

(2)再现其使用功能。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可以把赵州桥保护在景区内,但可以在其身侧再修一座同样大小、造型一致的新石桥,这样既保护了文物,也实现了其自身的价值和功能,更能起到“双子”效应,交相辉映。

(3)实现和柏林禅寺的整合发展。柏林禅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打出了比较大的知名度,赵州桥可以依托寺庙现有的知名度,重新新挖掘自身优势,实现资源优化组合,做到旅游多元化,从而把游客留下来,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4)实现和永通桥的整合发展。治理河污染,开发河水上项目。借鉴北京积水潭到昆明湖帝王巡游龙舟项目1的开发,连通大石桥和小石桥,把单一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

参考文献:

[1]人民网.历史风貌保护:“标本式”保护还是“活体”保护?2013,6,28.

[2]罗兹柏,杨国胜.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4.

[3]柏林禅寺生活禅夏令营.http:///.

中国石拱桥教案篇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快速转变角色和观念,把自己变换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把“主人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交流与合作、探究与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本文谈谈笔者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设最佳参与时机,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及活动。

1.提供积木,创设最佳参与时机。积木是孩子们最喜爱的玩具之一,搭积木游戏能够开发孩子们的智力,培养他们动手操作及创造性思维、想象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提供积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热情,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探索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笔者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前,先找擅长设计的木匠加工了10套“石拱桥积木”,这套积木可以搭建多种类型和形式的石拱桥,包括《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列举的赵州桥、卢沟桥等石拱桥。上课铃响后,笔者带着10套“石拱桥积木”走进教室,将全班学生分成10个小组,命名为“石拱桥设计与施工队”,给每个队编上番号,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设计、施工,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积木,搭建形式优美、结构坚固、风格各异的石拱桥,最后每小组交出一份最满意的答案――一座美观、坚固的石拱桥,学生互相评议打分,然后再请当地的桥梁专家(事先预约好)到课堂现场评议打分,学生评分占30%,专家评分占70%,对获得前四名的小组授予“设计施工红旗队”,并在教室后方“比能力,比志向”专栏中粘贴规定数量的红旗。游戏规则宣布后,学生们热情高涨,兴致勃勃,笔者抓住这最佳时机,迅速发放积木,让大家过一把设计与施工瘾,让学生做一回建筑大师。这种训练,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变成了开放的舞台,为学生的能力展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收到的效果出奇的好,让老师惊讶,又自豪,让人难以忘怀。有了积木游戏,课文的学习就变得十分简单了,学生很容易就体会了作者是如何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的,同时学生也充分认识到祖国文化遗产的珍贵,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不花多少时间,就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这不是教学中的一件好事吗?

2.仿建模型,创设最佳参与时机。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课文是介绍中国古代建筑及现代设施的特征的,这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极好素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仿建模型,让学生积极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语文的价值和意义,使学生在仿建中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学以致用,快速完成具有挑战性、艺术性的仿建任务,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笔者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前一周就将全班学生分成4个小组,命名为“‘苏州’园林模型仿建组”,授予各小组一面彩旗,并划给每小组一块土地,要求仿建在一周内完成“苏州园林模型”仿建任务,活动程序如下:

2.1搜集资料。教师引导学生从图书馆、互联网、影视(片)剧、光盘中搜集苏州园林的图片、文字或音像资料,并搜集我国古代的皇宫、公园中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及阅兵似的道旁树、北京园林等相关文字、音像资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仿建模型打下基础。

2.2准备工具。教师组织学生准备好仿建所需工具,包括剪刀、锄头、排笔、水壶、水桶、刷子、抹子、摄象机等。

中国石拱桥教案篇8

笔者通过对陕北地方史志的梳理总结,初步核查了陕北地区清末民国时期教堂的数量和位置,统计出清末至民国时期陕北23县中有19县有教堂,其中天主教堂68座,基督新教教堂18座。,在陕北地区分布较广泛的主要是天主教,其次是基督'新教,地方史志内均无东正教的传教记载。天主教进人陕北地区后,首先集中在陕北的北部靠近蒙古一带的靖边、定边,建成的教堂共计35座,全部分布在乡村,形成一级区域;在陕北的靠近晋中的怀远、榆林、绥德、葭县,教堂共17座,其中11个位于乡村,4个位于集镇,2个位于县城,以乡村为主,镇及县为辅,形成二级区域;另外分布在陕北地区的榆林、中部县、延长县、安定县、鄺州、洛川,教堂共12座,其中5个位于乡村,5个位于县城,2个位于集镇,以乡村及县城为主、集镇为辅,形成了三级区域;其余分布在陕北的肤施县、延川、安塞、宜君县。教堂共4座,2个位于县城,2个位于集镇,以县城及集镇为主,乡村没有分布,形成四级区域。陕北天主教堂景观分布呈现北部边缘区向传统宗教集聚的中南部区域扩展趋势,由此归纳出天主教在陕北的传播空间特征为“边缘——中心型"’在总体分布上以村和集镇为主,早期由乡村起源?,随着教会势力及教徒规模的发展,逐渐向城镇扩散,这与天主教相对于基督新教的宗教历史渊源久远是相关的。基督新教在近代进人陕北地区后,首先集中在陕北的榆林及宜川县,9座均分布在县城;其次分布在陕北的绥德县、怀远县、中部县、府谷县、米脂县、清涧县共9座,6个位于县城,3个位于集镇,以县城为主集镇为辅分布。陕北基督新教教堂集中在传统宗教的核心区域,由此归纳出基督新教在陕北的传播空间特征为“中心型”,在总体分布上,以镇和县为主,在发展分布上形成了直接在县和集镇之间“跳跃式”的演进方式。

(二)基督宗教文化的扩散

陕西是我国东西部过渡地区的省域,陕北长久形成了粗矿敦厚中又见细腻生动的陕北文化。陕北民’间传统的,经过了其区域过渡融合特征的长期沉淀,近代时期主要集中在陕北的中南部地区,民间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天地神灵崇拜状况。③代表西方文化的基督宗教在清末民初进人陕北地区后,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相碰撞,为了避免信仰冲突,基督宗教首先选择陕北的北部与内蒙古、山西相邻省的交界地区。清末民初,陕北的北部地区相对陕北中南部地区生产力低下,传统意识较薄弱,基督宗教教会通过购买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方式发展教民’在生存与信仰之间,百姓选择加人基督宗教,使得北部地区教民迅速增加。随着基督宗教在陕北的发展及扩散,逐步传播到中南部地区,由于该地区是传统的核心区域,因此教民发展缓慢,教堂数量较少,这与表1和表2的统计数据相符。陕北地区的基督宗教文化与传统宗教文化之间显现出“多交错,少重叠”的扩散分布特征。

二、教堂的建筑特征

民国后期由于社会动荡,陕北的基督宗教教堂建筑受到严重的破坏。据陕西省档案馆民国二十五年的档案以及当时陕北地区各府呈报的教堂调査表?数据,在民国二十五年基督宗教堂仅存15座,其中天主教堂8座,基督新教教堂7座。在作者数次对陕北区域的实地调研中,近代时期建造的陕北基督宗教教堂建筑目前仅存5座,而其余的近代时期教堂已经不复存在。现存的陕北近代时期的教堂,从建筑群选址布局看,呈现出沿山体及河道走势布局,符合当地窑洞建筑依山就势的原则,教堂朝向基本坐北朝南,据教堂在整个建筑群置不同,分为教堂位于建筑群中轴线,如佳县谭家坪教堂;教堂位于建筑群一侧,如延安桥儿沟教堂。从营造结构看,教堂建筑以砖石拱结构为主,砖木梁柱结构为辅,拱结构又分为两种:其中一种采用了西式的梁柱拱券结构,另一种采用了地域特色的窑洞拱形结构,两种结构相比,相同之处在于均采用了拱形曲线型结构,不同之处在于西式梁柱拱券结构较窑洞拱形结构,营造的内部空间更幽深多变。陕北延安桥儿沟教堂和甘谷驿教堂采用了西式梁柱砖石拱券结构,佳县谭家坪教堂则采用了地域特色的石拱窑结构,榆林基督新教老教堂为砖木梁柱结构。在建筑风格上,现存的陕北近代教堂有罗马风式、哥特式、中西结合式三种。的延安桥儿沟教堂为罗马式风格所示的甘谷驿教堂和图所示的原榆林天主教堂为哥特式风格,的榆林基督新教老教堂和的佳县谭家坪教堂为中西结合式风格。教堂建筑采用罗马风式或哥特式显示出了西式教堂的建筑风格,表明西方建筑手法在陕北基督宗教建筑景观上存在的烙印。陕北基督宗教教堂的建筑材料以当地石材和青砖为主,这些当地的材料形成了土黄色及青灰色为主的建筑色彩,这两种色调与当地窑洞建筑的基调一致,构成了陕北基督宗教建筑的基调特色。

三、教堂的艺术特征

(—)宗教仪式

宗教活动通过宗教仪式增强神圣意象,进人宗教境界。宗教仪式中采用空间、音乐等手法营造神圣气氛,祭坛和唱诗班成为最直接的营造方式。祭坛是基督宗教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空间,7JC平标高一般高于地平面,屋顶最好为圆形,象征“天”’祭坛供奉基督教信物及神像,表达对上帝的敬意。在祭坛设置上,延安桥儿沟教堂的中厅北端为祭坛’高出室内地平1米,两侧设台阶。祭坛上方覆盖着拱形屋顶,祭坛的墙壁有壁柱及内凹的圣龛,可放置圣像。延安甘谷驿教堂的中厅北端为半圆形祭坛,覆盖着圆形穹顶’弧形祭坛墙面有6个尖券高窗’使圣坛光线明亮。处理唱诗班是表达基督宗教音乐的重要形式,唱诗班的设置强化了教堂的神秘效果。延安桥儿沟教堂的唱诗班位于南端入口的二层柱廊’柱廊高4.46米’柱廊下有四个六边形柱子支撑。置身教堂大厅时’高处传来的声音与突出的祭坛浑然融为一体,灵肉在此升华为宗教精神,使建筑空间和宗教行为完美统一。

中国石拱桥教案篇9

中国大运河(杭州段)首批申遗点段11个(包含6个遗产点、5段河道)。6个遗产点分别为凤山水城门遗址、富义仓、桥西历史街区、西兴过塘行码头、拱宸桥、广济桥。5段河道分别为江南运河吴江—嘉兴—杭州段(余杭塘栖—杭州坝子桥、杭州塘、上塘河)、杭州中河—龙山河、浙东运河主线。

目前,这11处申遗点段的整治工作已基本完成。根据国家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要求,杭州成立了大运河杭州段集中监测预警中心。中心可以显示整个杭州运河河道、遗产点实时监控图像以及遗产基础档案、报表数据等,为实现大运河杭州段的合理保护、有效管理、科学决策服务。杭州在运河申遗工作中,还分别在凤山水城门旁、塘栖广济桥旁、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和西兴过塘行遗址建立了4处遗产展示馆。

拱宸桥

中国大运河,这条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运河,南端终点在杭州,终点的标志就是这座拱宸桥。

在19世纪末铁路开通以前,京杭大运河一直是中国南北的交通要道,南归的游子乘小舟逶迤而下,看到拱宸桥就会兴奋起来—啊,故乡,我回来了!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后屡毁屡建,清光绪十一年(1885)在丁丙的主持下重修,建成今天的这座拱宸桥。“宸”,是帝王居所,“拱”,拱手。这座巍峨高大的三孔薄墩石拱桥,象征着对帝王的相迎和敬意。几经兴废的拱宸桥,经受了太平天国时的炮弹攻击,抵御了日寇的战火洗劫,今天仍屹立于运河之上。

富义仓

京杭大运河,最重要的功能是漕运,漕运的主要物资是粮食,运河沿线遍布粮仓。

在杭州霞湾巷东南面,大运河与胜利河交汇处,有一青石板铺就的小码头延伸至水中,顺着码头朝上望去,是一排青瓦木构建筑,那便是晚清著名粮仓—富义仓。清光绪六年(1880),杭城粮食告急,浙江巡抚谭钟麟令杭城士绅购粮十万石储存于粮仓,因原有粮仓储容有限,便在霞湾巷一带另建,名取“以仁致富,和则义达”之意,这就是富义仓名称的由来。

富义仓占地十亩,为四排仓储式长房,包括仓库、砻场(即碾坊)、碓房(舂米的作坊)、工作人员的居室等。民国后,富义仓成为浙江省第三积谷仓和军用仓库。日军侵华期间,富义仓又成为日本兵士驻地,存放粮食之所变成弹药库。直到新中国成后,才部分恢复为仓库。富义仓在百余年时光的沉淀中成了京杭大运河的重要遗存,与北京的南新仓并称为“天下粮仓”。

桥西历史街区

拱宸桥,一弯石拱连起运河两岸人家。拱宸桥西直街是清代以来沿运河民居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带,它所积淀的民风民俗和建筑遗存,见证着运河曾给杭州带来的繁荣。

桥西直街,北起拱宸桥桥头下,与桥弄街成直角。沿河往南皆酒肆、客栈,间杂里弄、仓库。桥西直街的历史可追溯到宋朝,现民居以明清及民国建筑为主,极具江南特色。青瓦白墙,独门独户的一楼一底,院里还有天井,是杭州仅存的合院民居群落。旧时,大量的传统民居和运河沿岸的河埠、码头、仓库、厂房构成了桥西街区的淳朴风韵,桥西街区的商铺上房下店,以风雨廊棚相接,药铺饼店、酒楼茶馆,小桥驳岸,远处三两货船横短竖长地停泊在运河上,俨然一幅传统中国水墨画。

在京杭大运河、小河和余杭塘河三河交汇处,有一处沿水而立、白墙黛瓦的民居群,这便是小河直街。小河直街完整地保留了清末民初时期的传统民居建筑和商铺建筑,走在这条不足百米的老街上,浓浓的运河市井味扑面而来。两街夹一河,狭窄小巷穿插直街两侧,两街的一楼为商铺,二楼为居所。

桥西人家栖身在小街小巷里,民居虽有高矮之分,却是一样的装扮,木板露着毫无矫饰的本色,幽长的石板镌刻着历史的记忆,老人的木屐声声,走过岁月眉梢时的典故,里面藏着多少故事和传说。在桥西人家的老宅庭院里,在小桥流水的动人诗意里,积淀着千年运河的人文历史,那是运河民居一种远离喧嚣的平和。

广济桥

广济桥,位于杭州市余杭塘栖镇西北,南北向横跨于京杭大运河上,如长虹卧波,是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也是大运河上保存至今规模最大的薄墩联拱石桥。从桥下拾级而上,感觉像是在爬山。走到桥顶,可以看到古镇的全貌。

广济桥历经五百多年风雨,屡圮屡葺,现仍基本保持了桥的原貌。如今桥全长78.7米,面宽5.2米。七孔,拱券纵联并列,分节砌筑,桥两坡各设石阶80级。石栏板素面,栏板两端为卷云纹抱鼓石,共有望柱64根,四角望柱上刻覆莲。广济桥造型秀丽,桥身古朴,雕饰精美,堪称浙江境内最为雄伟的古桥。广济桥充分体现了我国桥梁设计、施工的高超技术,是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的杰作,对研究石拱桥建筑艺术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广济古桥已成为历史沧桑的真实见证,它和着桨声、船夫号子声写进了京杭大运河的漕运史。

1989年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山水城门遗址

来到杭州中山南路与中河路相交处,便能看到凤山水城门横跨在中河上。凤山水城门北面,古朴青色的石砖颇有年代感。城门两边都已经断头,只剩下了中间拱形的一段,顶部仍是城墙。拱门上方有“凤山水门”四个字,它是杭城惟一一座保存600多年的古城门,是尘封的历史中亮出的一扇明窗,保留元明时期原状,十分可贵。后人因其紧连凤山门,故称它为凤山水城门。

凤山水城门由两座不同跨径的石砌拱券并联而成,两者之间为石砌方形闸档,闸档后部有石雕门臼,可以启闭闸门。每座拱券的顶部中央,有一把雕有蟠龙的锁,用以锁住闸门。古时城上建有一楼,可屯兵百余,既可防御敌兵偷袭,又可开闭闸门调节河水。20世纪80年代治理中河时,按照原水城修复,并在其旁辟建公园,园内绿意盎然。12.2米高的浮雕围成一个圈。浮雕分婚嫁、市井、码头、笔绘四个部分,展示的都是城门边的市井生活。

2011年凤山水城门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兴过塘行码头

中国石拱桥教案篇10

着力于思维的三个层面:分析层面、创造层面、实用层面。借助分析、判断、评价、比较、对比、创造、发现、生成、想象、假设、实践、实用和实现等手段来涵养学生的洞察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试举三例,加以佐证:

例1.《中国石拱桥》整体内容的把握。(分析性思维训练)

各段内容如下:①石拱桥的桥洞呈弧形;②石拱桥出现的比较早,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③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大小不一,形式多样;④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⑤赵州桥的特点;⑥卢沟桥结构坚固,姿态万千;⑦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⑧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⑨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辉煌的成就;⑩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

试着按照“分法”来理解文本,拓宽思维的空间。

按照“两分法”划分全文的内容: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依据石拱桥与中国石拱桥这两个大类来划分。

按照“三分法”划分全文的内容: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依据特征、成因、发展这三种不同属性的外延加以划分。

按照“四分法”划分全文的内容: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依据种属的类别概念加以细分。

例2.《橘逾淮为枳》中“逾”的含义,借助“图示法”来阐释。(创造性、分析性思维训练)

尝试着借助“图示法”来,助推思维的延续。

A.经过中间的界限,由一边到另一边——“越”

B.从障碍物的下面穿过——“钻”或“穿”

C.从障碍物的里面穿过

D.从障碍物的上面跳过去——“跃”

例3.2009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试题《还来就》的症结与应对。(实用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训练)

多做“排序”训练,激发思维的火花。

步骤一:归纳各段的中心内容

①则是一年花事的后记(着眼于“时间”);

②适宜归纳法阐释——逐句明析——找到反复出现的词语义项”——即a.“菊携一身淡雅花香悄然绽放”(着眼于“花香”);b.“的色泽像霜”(着力于“花色”);c.“孤傲的品性”“宋遗民郑思肖称道寒菊孤芳自赏的高傲”“苏轼也对的节操赞赏有加”“将卓尔不群的品性恰到好处地勾勒了出来”(着眼于“花的品性”)。——的香、色与品性。

③的品种繁多。

④仪态万方。(着力于“花形”)

⑤重阳赏菊是我们中国人代代相续的传统习俗。(前句“色、形、香具备和品种繁多、品性高雅,赢得很多人的青睐”亦是对前述的总结。)

步骤二: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各段进行排序,并阐释理由。

学生:①③④②⑤

理由:本文采用的是分总结构,按照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来阐述的。①③④着眼于外在的时间、品种、形态;②虽也涉及外在的色香,但就内容的重点而言,偏重于内在的“品”;⑤是总结上文。

学生:①③④⑤②

理由:①③④⑤属于外在的特征,②是内在特征。

学生:①②④③⑤

理由:按照第五段的第一句的总结句,依次排列。

步骤三:分析症结

症结1:由于②先涉及“香”,再论及“色”,重点谈及“品性”,故而使得②理应按照⑤的前句总结位于④之后。但这样一来,“香”“色”的位置就会因为②而屈于“品种”之后,亦不符原文的表述。

症结2:总结句没有遵循上述段落内容依次出现的次序进行归纳,使文章布局显得混乱;外部特征与内在特质缺乏清晰的段落区分。

步骤四:应对策略

学生:拆分②,第一、二句均独立成段;第二句“色”移至第一句“香”之前;剩余部分独立成段,移至⑤之前;④插入第一、二句之间,以符合⑤句的总结。

中国石拱桥教案篇11

坐落于嘉兴南湖区凤桥镇石佛寺的三步两爿桥则更为奇特。相传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乡人在此耕种时,挖出四尊面笑相对的石佛,于是众人筹银建造寺院,命名为“石佛寺”。寺院竣工后香客从四面八方赶来“拜佛”,但没想到寺前的两条河阻挡了香客的路,由此寺内僧人又化缘在两河交叉处建造了两爿桥,由于从第一桥下来只走三步就上第二座桥,故称之为“三步两爿桥”。此桥相传至今已有1250多年了!

公元420年至580年间,正是南北朝混战之时。传说一日南朝兵马自南向北厮杀,战至浙江嘉兴新塍镇“十字河”口一座木桥时,南军辨认不清方向,领头者放声大喊,向天问路,正在此时桥边突然吹来一阵东风,此时屹立于桥头的那株青松突然向西点头三下说:“不可向前唉!”话声刚落,木桥当即坍塌,于是南军回头向西杀去,并在秀水至乌程打了一场大胜仗。翌年,乡人筹银重建这座坍塌之桥,将其定名为问松桥。此桥故事如今被载入《新塍镇志》。

中国石拱桥教案篇12

中国的雕刻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它的丰富多彩,如石雕、木雕、砖雕、泥塑等不同材质表现出来的雕刻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实用性和装饰性,并在不同的领域里发挥着应有的作用。雕刻艺术按用途划分有建筑雕刻、宗教雕刻以及观赏、陈设性雕刻等;按工艺划分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和圆雕等。作为雕刻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的石雕艺术,在我国民间石雕工艺渊源久远,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

一、石雕的源流

石雕是以青石、沙石、花岗石、大理石等为材料的雕刻艺术品。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就出现有石雕作品,如河北武安磁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雕人头像,还有出土的商代大理石石虎、石鸟。迄今为止河北石家庄出土的一对西汉石人是我国最早的大型石雕。东汉以来,佛教传入中国,由于佛教艺术的盛行,而使宗教石雕得到较快的发展,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及莫高窟的石雕造像代表了这个时期石雕艺术的巅峰水平。东汉武氏祠前有一对石狮子,是我国陵墓石狮最古老的作品,形态逼真,鬣毛清晰可见。著名的西汉霍去病陵墓石雕群是汉代石雕的代表作。这些石雕不追求自然形体的逼真摹写,而是重视结构形式的韵律,力图通过动物的跃动瞬间以及内在结构来表现动物旺盛的生命力,达到形神兼备、静中欲动的艺术效果。霍去病墓石雕以高度概括的雕刻手法而不同凡响,其独特、雄浑、沉厚、简洁的艺术风格,反映了汉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相对集中于历代石窟造像与陵墓石雕作品中。保存至今的六朝、唐、宋时期的石窟造像与陵墓石雕为数众多,为我们探求石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宋、元以后,石雕艺术向世俗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民间石雕、工艺石雕、建筑石雕逐渐成为石雕艺术的主流。明清时期石雕艺术除广泛用于建筑石雕以外,小型佛像、陈设小品、印纽等观赏性作品极为流行,石雕题材形式多样,技艺精湛,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

二、民间石雕的题材范围及运用

民间石雕的题材内容,以写实性人物、动物、花鸟居多。大致有三个方面。

1.吉祥图案。“吉祥”这两个字最早见于先秦战国时期的《庄子》一书。书中有“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之语,自古就是福寿喜庆的祝吉之词,也是国人孜孜以求的人生理想。依照世俗的观念,人生的最高理想是加官晋爵、子孙满堂、富贵永年。因此,吉祥的内容是多福、添子、增寿。还有如“吉庆有余”“龙凤呈祥”“天官赐福”“麒麟献瑞”“松鹤延年”“麟凤吉祥”“一路连科”“狮子绣球”“封侯挂印”“太师少师”“天马行空”“福”“寿”等,都是人们祈盼吉祥的重要内容。

2.戏曲人物、古代英雄、神话传说以及日常生活,如“渔樵耕读”“杨家将”等。

3.避邪纳福的吉祥物与祥瑞的动物。如狮子、麒麟、凤凰、大象、鹿、仙鹤、蝙蝠及十二生肖等。

近代民间石雕广泛运用于建筑的诸多部位上,如民间建筑的梁枋、廊心墙、台基、栏杆、门狮、柱础、门枕石以及桥梁、石牌坊、石碑、镇庄兽、拴马桩以及陵墓雕刻等。其中典型的民间石雕,如石牌坊、石狮子、拴马桩、门枕石、石桥、柱础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

民间工艺是民间艺术中的一枝奇葩,而民间石雕运用在建筑装饰中,尤其是用于明清时期的建筑石雕装饰,因其有逐渐消失的趋势而更显弥足珍贵。

运用于建筑中的民间石雕艺术之一的石牌坊。牌楼即牌坊,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牌坊直接渊源于汉唐时期的里坊门、其形制与古老的衡门、乌头门和棂星门有关。明朝中期,坊门的结构渐趋繁杂,形制也越来越高大,逐步演变成牌坊。牌坊以“一间两柱”为基本形式,即竖立的两柱间横接一至两根额枋,上下两根额枋之间镶牌或透雕的花板;柱要深埋,还要箍“夹杆石”以求稳定。大型的牌坊可横向展开成“三间四柱”“五间六柱”等。牌坊的形制相当自由,甚至可以使用一般民间建筑禁忌的斗拱,屋顶由斗拱承托形成楼檐。牌坊的斗拱、额枋、夹杆石和屋顶都是重点装饰的部位。如:位于广西钟山县玉坡村的“荣恩石牌坊”古建筑,是广西有名的最具地方特色的古建筑之一。该牌坊位于该村廖氏宗祠前,是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该村进士廖世德为纪念其祖所建。牌坊占地10.30平方米,四柱、三间、五楼、庑殿顶,宽6.18米,进深1.66米,通高7.32米,通体青石建造,牌坊满布圆雕、高浮雕和低浮雕。用料宏大厚实,石柱立在石基座上,柱前后均设抱鼓石,起护杆作用,其中,中柱正面抱鼓石上镂雕石狮,明间正楼庑殿正脊两端饰有反尾上翘鱼鸱吻,正中为保护陆顶,四斗拱间为透雕花窗,横枋下正中石匾竖刻楷书“恩荣”二字。花抬枋及枋间的石板为高浮雕和透雕镂空的“双龙戏珠”“双狮戏球”“麟吐玉书”“丹凤朝阳”“八仙贺寿”“鱼跃龙门”等十多组玲珑剔透、寓意深刻的题材。在表现手法上不同的建筑部位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起护栏作用的抱鼓石的两侧用的是线刻的表现手法,起到了整体而不破环原有牌坊的柱式结构。而花抬枋及枋间的石板则应用了高浮雕且近似于圆雕的表现方法,突出了牌坊最主要而显著的位置的“双龙戏珠”和“双狮戏球”。而四斗拱间采用了低浮雕的表现手法,以丰富牌坊的内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主题的作用。整个牌坊从正面到背面的雕工精致细腻,刀法娴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2000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运用于建筑中的民间石雕艺术之二的石狮子。传说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从此狮子被逐渐神话,人们认为它能避邪护法,而成为佛法威力的象征。狮子又被称为“百兽之王”,人们认为它可镇百兽。由于东汉开始,历代帝王陵墓石兽中均沿用石狮子护陵,用以避邪镇墓。狮子还常成为菩萨的坐骑和寺庙的建筑装饰。古代官制三公、三孤之首名太师、少师,官位显赫。大狮、小狮谐音太师、少师。“太狮少狮”图案比喻为高官厚禄、财富与权力的象征,多见于民间建筑门饰雕刻。狮子的形象被融入中国文化中,成为最具民族特色和民间色彩的典型艺术形象,深受百姓的喜爱。传说雄狮与雌狮在一起嬉戏,狮子的毛会缠在一起滚为球,球内会生出小狮子。“狮子滚绣球”“太狮少狮”图案寓意祛灾祈福、子孙繁盛、财源滚滚。广泛用于石牌坊、桥梁、望柱、建筑小品、门枕石、拴马桩等雕刻上。如:石龙桥位于广西钟山县石龙镇镇府门前,横跨于石龙河南北两岸,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建于光绪年间,全长40米,宽5.2米,高12米,正拱跨度14米,副拱跨度7米,整座桥全用青石拱建而成,未用丁点灰浆联结,充分显示出我国桥梁建筑的高超技术和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石龙桥桥堍两端各置石狮子一对,两石狮怒目圆瞪,虎虎生威,桥面两侧石栏、望柱、华盖内侧饰满浮雕图案,望柱外侧分别阴刻着“龙蟠东水”“石锁珠江”八个雄健的横幅大字,两石栏上分别雕刻有“双龙戏珠”“双凤朝阳”“八仙贺寿”“沣矶访贤”“三顾茅庐”“巧借东风”“西湖借伞”“十八相送”等神话传说和戏文掌故。这些图案在技法上都应用了浅浮雕和线刻的表现手法,刻工细腻、形象生动,使大桥溢彩流金、熠熠生辉,不但体现出清代浮雕艺术的精湛,也体现了清代戏曲艺术的兴盛,说明清代文化艺术之繁荣。石龙桥是一座融建筑、雕刻、造型、戏曲艺术于一体的古石桥,在建筑及雕刻上都有较高的造诣,为广西古石桥中所罕见。2000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运用于建筑中的民间石雕艺术之三的拴马桩。明末至近代农村的石雕工艺品。在农村宅院用来拴马、牛等牲口的一种石雕桩。流行于陕西渭南地区,陇东、山西、广西一些地区也有类似作品。拴马桩的材料多为青灰石、黑青石。石桩分为桩头、桩颈、桩根三部分,其重点在桩头圆雕。雕刻题材丰富,有人物、动物、神话故事人物等,其中以石猴、人与动物等造型居多。多应用圆雕、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手法对石桩各部位进行装饰。圆雕造型浑厚、稚拙、粗犷,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与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