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护理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

时间:2022-07-13 09:44:05 关键词: 高级护理 教育教学 人才培养

摘要:目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正面临着新旧培养模式的转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体系培养体系,施行“理论教学、实践强化、临床实训、双证并举”有效举措,学生专业节能、职业素养得到培养,保证了培养质量,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

高级护理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

高级护理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医院高级护理员培养成效浅析

作者:房民琴 田玉凤 房民洁 邓红艳 杜枝梅 李玉兰 单位: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我院有副高级职称及以上护理人员44人,有6人从事行政工作,实际参加培训38人,年龄38岁~55岁,平均年龄47.36岁,其中38岁~45岁11人(28.95%),46岁~50岁16人(42.10%),51岁~55岁11人(28.95%),均为女性;中专10人,专科8人,本科20人。可见,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参差不齐,在临床工作中承担责任不一,工作能力强弱不同,不能很好地履行高级职称护理人员的职责。

1.2方法

1.2.1培训方法2008年由护理部统一发放问卷调查表,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及其他建议和要求,涉及的内容包括护理新知识、科研创新能力、教学能力、护理管理、人文知识、学历教育6大项12个方面的内容,每项按非常需求、需求、一般需求、无需求分别计6分、4分、2分、0分,求得需求均值。根据需求顺位统计,确定培训内容,制订培训计划和方案。不同年龄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情况见表1。

1.2.2效果评价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在培训结束后对培训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护理部针对个人需求,了解她们培训后的情况并进行长达2年的跟踪、指导,尤其在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科研创新、护理论文的撰写、授课技巧、护理管理方面的情况,在分层分级管理中,是否体现高级职称护理人员的优势及骨干作用。

2结果(见表2)

3讨论

3.1不同年龄段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对培训内容各有所需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虽然在医院护理人员中所占比例小,但却是重要的中坚力量,她们在临床不同的专业科室,配合相应的医疗技术,其护理涉及不同的领域,并且有着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少数人有一定的科研、论文书写等能力,但整体水平欠佳。结合专业特点及自身情况,也决定了她们对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有较高的要求,各有侧重,以满足工作和自身的需要。从表1可以看出,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对护理新知识的培训排在需求顺位的首位,她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掌握护理最新知识、最新的信息,紧跟时代的脉搏,才能始终站在该专业领域的前沿,更好地服务于病人,而且新知识的培训学习刻不容缓,是当务之急,这种培训学习伴随着职业生涯的终身,故均将其列为培训的重点。排在需求顺位最后一位的是学历教育,由于多种原因,在职研究生培养起步较晚,即使有培训,医院选派出去脱产学习者也是凤毛麟角。非脱产的研究生继续教育也因其年龄因素和初始学历较低而使大部分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望而却步,没有选择或极少数人有意向,故此需求顺位排在最后。38岁~45岁年龄段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年富力强,需要在护理各方面体现自身价值,完善人生,对所学内容均有需求,愿望强烈。46岁~50岁的护理人员除了在临床工作中有丰富的经验外,更需要经验的总结,需要创新,需要交流及传授,故偏重于教学及科研创新。51岁~55岁护理人员则热衷于教学及护理管理知识的培训,对学历教育方面没有纳入培训内容中,这与他们的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有关。

3.2因需施教,形式多样,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GillFurze[3]认为,继续教育内容应同时满足个人所需(受教育者感知的需求,即工作经历意识到某项内容的重要性和对其教育需求和受教育者真正的需求,即客观缺乏的真正的应满足的教育需求,如病人需求)和组织需求(职业发展需求、医院需求和国家的需求等)。表1反映了不同年龄段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的不同需求,基于此,护理部根据其需求或愿望,完善了培训内容,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因需施教,采取将护理人员送出去、专业教师请进来、院内有专业所长的专家教授授课、短期脱产进修学习、参与学习班、专题讲座、学术会、讨论会、网络自学等多种培训方式。就某一新业务、新技术能够以脱产和学习班的形式系统学习。参加讨论会和专题讲座时聚集在一起交流经验,建立联系,扩充专业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既能在很短的时间更新知识,并且可很快应用于临床。对带教老师的培训,注重授课技巧的讲授,并进行预讲点评。在科研创新能力培训方面,除专题讲座外,以如何撰写护理论文为培训重点,对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护理人员,由专家进行个人辅导。护理部对有在职护理研究生培训意愿的人员,为她们提供有关信息和渠道,鼓励她们参与在职非脱产学习及自学,并了解学习情况及进度,鼓励她们战胜困难,努力达到目标。只有因需施教,不拘泥于形式,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年龄段高级职称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提升自身素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病人和社会。

3.3培训效果显著,提升了医院护理工作的核心竞争力高级职称的护理人员作为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力量,通过培训效果显著。表2显示,从2008年—2010年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护理及交流逐年增加;担任主编及副主编,出版护理专著8部;主持完成科研课题较2008年增加4项,参与多项科研任务;教学满意度明显上升。将培训后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安排到技术要求较高的岗位,如指导急、重、疑难病人护理计划制订,护理会诊,抢救危重病人的护理,护理事故的鉴定,指导护理业务、科研、教学工作等,注重层次结构和梯队建议,优化了专业技术队伍,有助于个人能力和潜能的发挥,为创建护理重点专科及护理示范医院打下了良好基础,提升了医院护理工作的核心竞争力。

3.4推动和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根据护理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实际护理专业的需求,针对护理人力资源,有必要建立分层分级培训的长效机制,制定护理教育的长短期目标,拓宽护理教育培训的内容,及时了解各护理专业领域的信息,充实和更新护理知识。如在护理科研方面,缺乏相应的系统培训致护理科研水平欠佳,张立红等[4]对6所三级甲等医院护理科研现状的调查分析显示,仅有17%护士参加过系统的护理科研知识的学习。我国护理科研基础条件差,没有足够的护理信息资源,缺乏相应的支持等,均阻碍了护理科研工作的开展[5]。只有建立护理人员分级分层培训的长效机制,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灵活的培训形式、健全的评价体系,才有利于护理人员的个体发展,提升护理品质,满足病人的需求,当然也需得到政策的保证。#p#分页标题#e#

高级护理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创新培养模式,培养高级护理专业人才

【摘要】目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正面临着新旧培养模式的转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体系培养体系,施行“理论教学、实践强化、临床实训、双证并举”有效举措,学生专业节能、职业素养得到培养,保证了培养质量,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

【关键词】培养模式 高级护理 专业人才

护理是医疗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愈来愈重视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对保健护理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在中国,护理人员的数量距需要差额在百万人以上,显然难以满足社区护理、专业护理等新型护理模式的要求。尤其是本科水平的高级护理人才奇缺,高级护理人员绝无尽有,已成为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一大阻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自2007年开办护理学专业以来,迄今已毕业4届护理本科学生,学生基础理论扎实,职业实践能力较强,服务态度优良,得到了患者的肯定和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率达100%,就业对口率达90%,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

一、解决认识问题,教育学生热爱护理学专业

护理通常给人的印象,就是打针、喂药、伺候病人,传统观念认为只要中专、专科水平就够了,所以高中毕业生很少有人愿意报考护理学本科专业,我们第一届就出现过类似情况。对此,我们就加大宣传力度。国外护士是一种社会地位高,并且收入也高的职业,在美国更是最受尊敬的两个职业之一(另一个是警察)。在国内,护士这种对专业技术性要求很高的职业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护士的社会地位也有很大提高;其次,高护对医学理论与实践有较高的要求,其工作职责也不仅仅是打针、喂药,还要承担对医生病情处置、用药及用量的监督,逐步改变了人们思想中传统的护理观念,考生的思想逐渐与国际接轨。这样一来,考生的思想包袱解除了,对高护专业的认识端正了,报考人数逐年增加,近几届新生录取数已超过招生计划数,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

二、创新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护理本科人才

护理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医学类专业,契合了教育部提出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思路,但护理学本科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的统一,培养要求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统一,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坚持以思维创新和观念创新为先导,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全方位进行了改革与实践,突破了以知识体系为中心的传统的学科型人才培养范式,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培养环节,细化培养过程,收到明显的培养效果。

(一)明确高护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护理本科应兼顾护理学实践性强,医学理论要求较深,人员素质要求较高这三方面特色,培养目标为:学生具备较强的临床分析及解决医护问题的能力,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扎实的医学及护理学基础理论,护理学专业理论及职业技能,能够胜任专科护理、社区健康服务、预防保健等方面工作。

(二)创新高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认为,高护专业应坚持“以能力为中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即高护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学生素质拓展提升体系。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框图由图1给出。

1、理论教学体系(图2)。

理论教学体系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个模块。在保证思想政治、人文社科等通识类课程的基础上,从分析学生专业能力出发,科学设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性护理理念指导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发展潜能的培养。对护理学的课程进行整体优化组合,突出了10门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保证了本科人才培养必须的理论教学。

在理论教学体系中,设置了学生个性化培养环节,兼顾各类学生的学习需要,实施分类培养,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特长发展。

2、实践教学体系(图3)。

这是我院首创、率先设计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导向实践、专业基础实践及综合实践三个模块。入学初期设置的专业导向实践模块,目的是使学生对护理学专业具备最初的感性认识;专业基础实践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专业综合实践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及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见图3。

图3 实践教学体系

在课时分配上,实践教学达到教学计划总学时的40%以上,临床实习达到1年,超过总学时的1/4。职业实践能力培养得到强化。

课程实验安排。建立完善的校内外临床实践教学体系,并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实践考核标准。专业临床实践安排。选择具有长期护理临床教学经验的省内三级甲等医院作为校外临床实习基地,包括西安交通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西京医院,并与这四所医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专业实习效果。

临床实习的考核。对学生的临床实习,制定了严格的实习要求,包括各专科的知识、态度及技能考核指标,学生需要完成的护理病历、临床查房、健康教育及出院计划,毕业时需要选择临床护理病历作为课题进行毕业答辩等。

3、素质拓展提升体系

图4给出了学生素质拓展提升体系结构。

在素质培养方面,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作为公民的基本素质及作为护理人才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作为学生活动的平台,为学生创造各种服务社会的机会。同时也开展与课程同步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些举措丰富了学生的经历。

三、三证并举,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成为教学质量优劣的判别标准。为此,我们实行“理论教学、实践强化、临床实训、双证并举”的教育模式,通过毕业与执业三证书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实现技能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接轨。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除获得毕业证、学位证外,还要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近三届毕业生获取护士职业资格证书情况见表1。

表1 近三届学生获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统计表

四、实行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由于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明确,人才培养思路清晰,设计的三体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可操作性强,提高了教学质量,拓宽了就业渠道,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学生就业层次逐年提高。表2给出了本专业近三年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毕业率、学士学位授予率,表3给出了历年就业情况。

五、结论

创新护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三体系培养架构,采取了“三证并举”的教育措施,高护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保证,学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就业率及就业层次不断提高。说明研究的成果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效果。

高级护理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对高级护理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探讨

【摘要】作为高级护理学术所必备的能力当中,职业能力是其重要能力之一,对于学生自身的就业、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是个人实现发展的重要关键。现阶段,高级护理学生职业能力自身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各方面予以高度的关注,并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效的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高级护理 职业能力 培养 对策

1.引言

加强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可以让学生迅速的适应医疗工作的需求,更好的完成临床工作。现阶段,我国高级护理专业的教学工作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应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不适应现阶段对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需求。下文对于现阶段高级护理学生职业能力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且就如何更好的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培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高级护理学生职业能力自身存在的不足

第一,学生自身缺乏对职业能力的正确认识。由于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缺乏一个科学具体的规划,并且对于一些就业的方向缺乏了解,造成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对于职业能力仅仅认为是教学考试中的内容。

第二,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不符合职业能力成长的需求,在上岗之后,学生由于在学校中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从而难以确保医疗工作的顺利完成。

第三,确实职业能力水平不足。高级护理学生在走入工作岗位之后,经常表现为护理能力不够规范,相关护理知识的应用存在一定问题,不能更好的短时间内完成相关临床工作。

第四,学生缺乏良好的应对能力。在对于护理工作中出现挫折与困难时,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吃苦能力,缺乏良好的承担问题的勇气,并且难以更好的实现自身的提高与发展。

第五,学生自身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有所欠缺,不善于应对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由于护理对象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不同的护理对象自身经济收入、地位、文化水平、心理素质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并且不能疾病状态、心理状态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对于护理人员的交流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3.保证学生职业能力良好发展的对策

3.1对于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的安排

在开展高级护理教学工作中,要针对于实际护理岗位的需求,对于职业能力培训的针对方面进行合理的调整和科学的规划,并且引入实际岗位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将培训任务进行分解。一般来说,高级护理教学过程,要针对于护理操作能力、知识应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交流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只有保证教学计划的合理安排,才可以保证教学培训效果,真正的实现学校对于人才培养体系与实际护理需求一致,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3.2构建科学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科学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保证对高级护理学术职业能力培养效果的重要保障。在培养体系的建设上,要对于培训课程进行标准化的制定,并且深入的研究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就理论、实践课程的基本内容与结构进行有效的界定。在基础课程的设定上,要保证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基础护理知识。在实际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课程的制定上,要真正的做好理论知识与项目实践相结合,保证学生所学知识得到良好的运用,组建成项目化的培训体系,让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3.3提高教学模式的科学性

第一,教学模式的项目化。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计划,并且通过真实情境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更好的完成职业能力的成长。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中,采用真实项目,再现实际护理中的一系列问题,并且所解决的问题真实存在,具有逻辑性。项目教学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对于所学知识进行运用,解决临床中的具体问题,并且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解决方案。项目教学方式中,学生也可以更好的了解现有医疗条件和相关应用原理,并且在限定时间和条件内,完成护理操作,实现职业护理技能水平的锻炼和培养。教师要对于学生实际护理中的问题进行引导,并且给予学生制定合理的护理任务。学生在进行项目实施的同时,要不断进行信息的查找和分析,自主的进行决策。教师则针对于学生的实施过程,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的对于学生学习中的不足进行指正,并且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考核。

第二,教学模式的合约化。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合约化的精神来开展,并且与学生制定学习合约,帮助学生自主的完成学习的过程,并对于学生学习成果进行保证。这种合约化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教学有着明显的效果,并且可以让学生更加高效的完成学习的过程。何雪华的教学模式明确了高级护理人才培养的方向,并且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确立了明确的目标、过程与结构。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对于教学动机和学习计划进行明确的编制,并与学生一起,共同的就学习计划进行确立,更好的利用相关教学资源。学生要按照合约的规定,定期的对于自身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并且及时的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教师要按照合约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且针对于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多层次的职业能力培养计划。

第三,教学模式的实践化。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于护理技能的实践操作培训,并且通过对于实际岗位操作过程的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在教学的实践阶段,教师要对于所设置的病例情况进行提前讲解,并且对于一些护理治疗措施的要点进行示范。通过对学生细致的讲解,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不同病情的治疗方法,并且了解不同治疗方法的不同,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水平。学生通过实践化的学习,更好的对于诊断原则、护理要点、临床病理、人体结构等进行了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是保证学生正常走入工作岗位的关键,也是我国医疗水平发展的重要前提。教师要提高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视,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为提高我国医疗事业人才综合素质水平作出贡献。

高级护理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浅析高级护理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

【摘要】文章根据高级护理人才的培养必须要专业思想稳定、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等,并且还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考试为手段而组织高等院校教学工作。

【关键词】高级护理;教育教学;人才培养

一 以能力为本位,改革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护理教育改革的核心和重点,要改变传统“学科型”的课程模式,构建以护理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即围绕培养目标对护理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按照突出护理、加大人文、强化实践、体现社区的原则设计课程体系。

1.1 重组专业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打破分科界限,减少分科造成的各科之间的重复,突出护理的整体性、独立性、科学性,以符合护理工作发展方向,如以人的生命周期为特征,设置母婴护理学、儿童护理学、成人护理学和老年护理学。将医学基础课相应重组,如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病理学整合为疾病学基础;护理美学、人际沟通、护理伦理学等整合为护理职业素质。

1.2 加重人文比重:现代护理的整体观念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不仅关注疾病,更关注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环境,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和人格尊严的完善。这就要求护士不仅具有良好的医护知识,还要有稳定的心态和足够的人文知识,才能真正认识人、理解人、关怀人。所以,护理教育应加重人文学科比重,所占课程内容应达25% ,如开设文学欣赏、护理社会学等。

1.3 加大实践教学:护理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要求护理工作者具有较好的医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护士的培养必须注重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同时,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侧重实践课,如药理学应突出用药护理,专业课应减少病因病理、临床特征,增加防治原则、护理诊断、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等。

二 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教育教学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教学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学生展开。传统的教学观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成了教师单方面的过程。现代教学观是师生共同探讨的交流行为。学生想学什么,需要什么,教师就应传授什么。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探索学生的发展规律,辅导其健康成长。

2.1 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既能胜任专业理论课教学,又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和技能训练。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各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是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经过多年的教学,理论功底都较扎实,而临床操作技能相对较弱;学历层次较低,本科、硕士较少。因此,对教师急需培养,可采用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重点本科院校学习和到大型医院临床实践;同时,引进高学历毕业生和从医院调入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逐步建立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技能精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2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模拟教学、案例教学、操作示范教学和CAI 教学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动手、学会探索、学会创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2.3 全方位实施实践教学:传统的实践教学过多地依附于理论、验证理论,主要是在校内实验室及实训场所训练,这是很难培养出合格技术型人才的)。因此,一是要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包括社区护理实习点;二是要严格掌握点(实验课)+线(课程见习)面(临床综合实习)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由点连线、由线到面、由面扩到整体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三是尽量创造实际工作场景,在校内除在模型人身上做外,可让学生互为患者和护士,按照真实的操作程序组织护理实验教学。

2.4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护理教育首先要培养的是一个较为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一个熟练的工具。因此,除了要学生掌握医护知识、操作技能外,还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有品格素质、管理素质、业务素质、情感素质、科研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这是逐步养成和充实的,但在学校就需要有意地培养和锻炼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如在体育教学中增加形体训练、健美操等,定期开展普通话比赛、演讲比赛、护士职业风范表演等。

三 以考核为手段,检验教学效果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可仅凭一张试卷作依据,一次考试定结果,而应采取多种考试方式,促进学生完成学业。

3.1 采取多种考试方式: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每一科目的平时考试与期末考试、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要各占一定的比重。考试应采用口试、笔试、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口试可采用课堂提问或组织护理病例讨论等方式进行。面试常与口试相结合,可通过平时观察或设置情景(如留置导尿、静脉输液)对学生从思维方式、态度及技能等方面综合评价。笔试要建立各科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

3.2 注重实践考核:制定护理专业技能考核手册,手册包含所有护理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专业技术和能力。平时的每一项实验都要进行出科考试,确保一一过关;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每一科结束时,由医院带教教师对学生进行技能测评。实习结束时,由学校和实习基地共同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学生,对不合格者不予毕业。

3.3 与执业资格考试接轨:我们培养的护士都必须通过国家执业资格考试,获得执业资格证。因此,教学和考试都必须围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学校要建立阶段性综合考核制度,在每学年末和毕业前进行综合能力考核,考核内容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

总之,高级护理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上下共同努力,方能培养出专业思想稳定、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级技术人才。

作者单位:341000 江西赣南医学院高护(14)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