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工作思考

时间:2022-07-17 11:13:54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规划 设计

摘要:农业丰则基础稳,农村稳则国家安,农民富则国家强。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给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生机,新农村住宅的建设逐渐成为农民关注的焦点。同时,新农村住宅的建设也是我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的指导下,希望建立较为完整的区域化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和质量,也是进行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工作思考

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工作思考: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要求分析

摘要:农业丰则基础稳,农村稳则国家安,农民富则国家强。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给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生机,新农村住宅的建设逐渐成为农民关注的焦点。同时,新农村住宅的建设也是我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的指导下,希望建立较为完整的区域化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和质量,也是进行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设计;节能和生态

一、新农村住宅所具备的特点

农村住宅与城市住宅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对农村住宅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到住宅最基本的居住功能之外,还要在住宅空间之外保留有一定的生产和工作的空间。所以,在进行新农村住宅的设计过程中,应以农村住宅的实际情况作为设计出发点,能够使设计既符合农民的生活习惯,又不影响农民正常的家庭生产的需求。综合上述对农村住宅的分析,我们挖掘到农村住宅的几个特点。

1、宽敞的庭院:农村住宅的典型空间是庭院,这是农民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其中包括:摆放农具、家庭种植、材料堆放等,同时也是各个房间进行联系的通道。

2、建筑面积小、使用面积高:一般的农村住宅建筑面积都不大,但是与城市住宅有效的使用面积相比却远远超过城市住宅。

二、新农村住宅设计的几个要点

1、新农村住宅应进行统一规划,使其布局合理,功能齐全

优秀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对改善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随意建设、模仿严重的状况有着重大的作用,它是改变村容村貌、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的重要因素。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短缺性资源,特别是在农村住宅的建设过程当中,更要以节约土地作为建设的宗旨,为农民的长久生存和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因此在新农村住宅设计时,要以合理规划作为设计源头,要清楚地告知农民建房的位置、修路的位置、工厂修建的位置等等,以此提高农村住宅的合理性、低耗环保型。

2 、传统、美观大方作为新农村住宅的特点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共同结合是新农村住宅建设的特点,简单的说就是既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持,又要不限于传统文化的束缚,要进行创新。在传统的农村住宅中,每个区域有每个区域不同的地方特色,整齐的村庄、清新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田园风光似的住宅形式。那么结合广东地区的炎热、潮湿的气候特点,住宅的设计中应将通风、日照、景观作为重点考虑的对象,积极采用多种的遮阳形式,并将空间的心理及视觉需求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去,就形成了具有实用功能要求与美观的优秀的住宅。在进行体型和细部设计中,将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元素融入到建筑当中,这样就使建筑既能够保持住传统文明,又能吸收到现代文明的因素,达到新农村住宅特有的美观、传统的特点。

3、住宅设计要充分考虑建筑的节能和减排

在传统的住宅设计中,大多数的农民朋友对建筑的节能和减排不太理解,更不懂得如何节能,因此,在新农村住宅的设计中必须将这种设计理念融入进去,使住宅既具备基本的居住功能,又能够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新型墙体材料的使用

在传统的农村住宅中,普遍使用粘土砖作为墙体材料,采用这种材料不仅要占用耕地,还要消耗大量能源,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在新型的农村住宅设计中,可以以粉煤灰、石粉、炉渣等废料作为新型墙体的主要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就地取材,不浪费资源同时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采用中空玻璃

在农村住宅中,普遍使用单层玻璃或者层玻璃,这种玻璃安装简单,材料来源也比较容易获得。但是与中空玻璃比较,有有很多性能都比较不足。如:中空玻璃可以减少辐射传热和传导传热、具有隔热和隔音的优点、可以抵御严寒同时也可防止内部热量流失等。因此,在新型的住宅设计中,应大力推广和使用此种玻璃。

(3)沼气池的使用

沼气池是一种新型的节能设施,通过近几年的实际证明,它给农民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它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将农村人、畜以及农作物的秸秆作为原材料经过加工生产出来可以燃烧的绿色能源就是沼气。沼气有很多用途,它解决了农民的用燃问题 ,改善了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民发展养殖业等。

4、注重住宅的抗震设计

最近几年,我国发生了多次破坏性的地震,给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特别是农村的破坏更为严重。那么,产生这种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村房屋的建筑结构形式、特点和落后的思想观念。根据地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农村住宅主要的几种结构形式为:农村土木和生土墙承重房屋、砖混结构类的房屋、砖木混合结构、砖土混合结构、木架的承重结构、石头结构等。这些住宅的共同特点就是材料的强度较低,结构整体性较差,房屋构件之间的连接也比较薄弱。同时镇、村政府对农村的住房建设缺少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抗震意识较薄弱。此外,房屋的建设完全是在没有设计、不做地质勘察、自己施工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使得农村的住宅建筑几乎没有抗震的能力。

新农村住宅的建设要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一定要解决农村住宅抗震薄弱的问题,现有以下几种措施:

(1)政府主管部门提高抗震意识,加大对抗震防灾方面的资金投入,在建设农民自用房屋时,政府给予适当的抗震方面的补贴,以达到房屋抗震的要求。

(2)房屋建设在选址中,应选择抗震的有力地段,避免不利、危险地段建设房屋,同一个房屋要避免在不同土质下进行建设。

(3)可以通过建设农村房屋抗震防灾示范区,建设具有代表性的抗震样板房,以此作为农民建设自用抗震住宅的依据。

(4)砖混结构是目前农村住宅的主要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在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上与框架结构相差很多,那么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提高房屋的整体性和抗震性。

①严格按规范在多层砖混结构房屋设置圈梁和构造柱。

②为了加强结构的整体性,楼屋盖宜优先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③梁、板承重构件在支座必须有可靠的连接,普通砖、多孔砖和小砌块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应尽量不超过3.6 m。房屋中砌体墙段的局部尺寸限值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施工。以下图片是具有抗震、节能的新型农村住宅形式。

5、 新农村的住宅应宜简单易行、经济实用为原则

在保证房屋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就地取材是农村住宅建设的主要途径,这种做法既能够体现地域性住宅的乡土气息和生活习惯,又能够大量的缩减成本,可以通过合理精心的设计,获得经济与文化双赢的效果。

三、结论

新农村住宅的建筑设计必须要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指导,要从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建设出具有一定适应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并且适于农民生活的住房。并且在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宅的设计要能够体现出农村生活和经济的不断转变。逐渐的引导农民从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及环保的观念上建设房屋,使其能够发挥出房屋对农村生产发展、生活方式转变、文明乡风形成、村容村貌整治的巨大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希望会为今后新农村住宅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为提高和改善农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工作思考:浅谈新农村整体搬迁规划设计

摘要: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新农村建设工作,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作一项目战略性任务来抓。在新时期,新农村整体搬迁成为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整体搬迁,使广大村民告别了原来交通不便的偏僻地方,生活质量会有很大提高,交通便捷、设施完善、环境优美,这也是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规划;总体布局;景观

目前,新农村建设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整体搬迁是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然而,在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中,普遍存在着模仿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现象。这种不切实际,盲目模仿的现象造成了农村特色的削弱和消失。使城市居住区肌理代替村庄肌理,城市住宅代替村庄住宅。这种不符合农民生活方式的规划,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并且由此滋生了乱搭乱建等违法现象。

在村建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我们试图以农民为核心,根据保留改造点和新建居民点的不同情况,从村庄总体布局、农村住宅及宅基地、乡村景观等几个方面,对新农村规划进行分析,并对其农村特色进行思考。

一、村庄总体布局。

由于农村资金有限,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节约用地的原则。总体布局上,在保证农民生活舒适的基础上,在有限的用地红线内建造尽量多的农民住宅。

1、对于保留改造居民点,规划注重体现农村的特点,尊重农村原本的生活习惯。设计时充分考虑现状条件,在对土路、石子路进行规划梳理,对水面进行综合整治改造,对围墙棚舍进行统一安排的同时,遵循农村地区自然肌理,保护农村有别于城市的自然风貌。在规划中,尽可能按照原有道路、河流走向,确定组团形态、道路系统及开敞空间系统,保持村庄整体形态的延续。

(1)以控规为依据的同时做到少拆现状建筑,现状建筑与规划红线矛盾的地方,在规划中可适当调整用地红线,以适应现状建筑,节约用地。

(2)道路规划中尽量利用原有道路及进村位置。为了适应现状道路改造,道路宽度控制在2.5~5.0m。

(3)应本着节约土地的原则,根据用地现状进行适当扩建和插建。一是可以平衡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二是可以对新建点无法纳入的住宅做适当安排。

(4)因改造而在保留居民点中侵占了农民的法定宅基地的,设计中应在其它地方相应做出补偿。

(5)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的提高,在适当位置考虑了机动车的停车位。

(6)根据常年主导风向,增加设置公厕、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等环卫设施。

2、对于新建居民点,则努力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及村民生活模式,努力把规划区建设成为一个居住环境良好、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的郊区新型村民社区。重视乡村自然、人文特色的动态延续性,营造一个具有生活气息浓郁、邻里关系融洽、景观环境优良的生态文明社区。

(1)总体户型比按照居民点现状调查结果做适当调整。

(2)住宅及宅基地的布置在考虑采光、通透的前提下,或与道路垂直,或平行于道路,或与道路成不同角度的夹角,间隙布置公共活动场地,整体形态生动活泼,丰富而多变。各组团围绕组团绿地布置,形态上形成一定的向心凝聚力,促进人文归属感的形成。每个居住组团都要设置室外健身点或公共活动场所。

(3)在交通组织上采用“人车混行”的方式,以节约用地。居民点内部道路划分为主路和支路。主路结构为环形或尽端路,设计上采取一定的曲折处理,降低了组团内部机动车的行车速度。

(4)新建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原则上不超过0.375hm2(4亩),总建筑面积1000-2000m2之间,可结合卫生所、超市、村民活动室、物业管理用房、托幼所、公共厕所等一起设置。

(5)统一规划、分期开发、配套建设。注重分期开发的工程经济性以及设施配建与住宅建设的同时性,做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建齐全、道路交通系统完善、每期开发都能形成一个独立的分区单元,每个单元的有机组合又形成一个统一的住区。在分期建设中,近期、中期、远期的户数都要听取村里领导和农民的意见。

(6)居民点每20-30户设置垃圾桶。垃圾收集点则结合周边区域统一考虑。每居民点规划一座公厕,结合公共服务设施布置。

3、要完善新农村建设交通设施,若要富,先修路,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没有良好的交通是不行的。理顺村城内各个村屯的道路,规划功能合理的道路系统,确保村域与周边地区之间的便捷联系和可达性,在设计上要因地制宜,努力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公路,塑造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规划中基本保持了现状的路网框架,结合地形对局部道路的走向进行了调整,形成“一横五纵”的路网结构,“一横”为主要对外交通道路,“五纵”为通往各村屯的主要道路。

二、农民住宅及宅基地

农民住宅设计既要源于农村生活,又要高于目前的农村生活。在户型设计中既要注意功能与实际生产、生活相对应,又要引入现代文明的生活理念。

1、对于保留改造点,宅基地面积不受制约。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在改造中侵占了农民法定宅基地的,设计中在其它地方做出了补偿。

2、对于新建居民点

(1)宅基地划分数据指标按照相关指标要求进行规划。即对于1—2人户,3-4人户,5人户,和6人户分别规定不同的宅基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层数。住宅以双拼的形式组合,有院落的可以用围墙分隔,或者联排四五户的形式组合。形成农村特有的宅基地布局形态,不仅保障居民生活的私密性,还在农村规划建设中体现了节约的思想。

(2)如何确定农民住宅面宽的问题一直贯穿设计始终。有人主张面宽做宽符合农民长期以来的生活居住习惯,但由于总用地面积与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的限制而未能实现。普遍房型面宽定为7—9m,既满足使用要求,同时也节约土地。

(3)在户型设计中,住宅底层设置卧室和卫生间,方便老人居住;卫生间面积稍大,可提供洗衣等家务劳动空间;底层南向出入口开在客厅,北向出入口开在厨房,这样符合农村居民生活习惯,也减少了走道面积,增加了生活用房的使用面积。同时在设计中考虑农民的使用特点,为农民提供仓储农具的空间或院落。

(4)机动车停车位设在庭院内,不设车库。

(5)响应政府节能减排的要求,在设计中预留太阳能热水器位置。农村地区没有高层建筑的遮挡,水温升温快,效果好。且农村均为独门独户的多层住宅,热水器安装维护方便。

三、乡村景观

1、对于保留改造点,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设计中充分利用原有生态资源,林地、农田、果园结合,创造出不同于城市的田园风光,形成具有特色的郊区新居民集聚区。对于现状有河流经过的村庄,结合景观,梳理整合河道,提出河道水系整治方案,并利用原有水塘、河道进行景观布置,设置居民游憩场地。现状有果园的,可以适当修理改造,形成别具风格的农村景观。

2、对于新建居民点。绿地系统以步行绿化主轴为设计重点,结合步行道路,有机联系各组团绿地。并与规划区内的水体资源结合,形成社区绿地景观系统。各组团的公共绿地景观又与规划区的自然景观形成完整的景观环境系统。

3、生态环境规划

充分利用现有林地、菜地园等用地,注重保护原有山的生态环境,强化村域连续的绿色生态背景,合理利用山水资源,形成绿色背景、黄色板块及蓝色水面的村域生态网络。在农家庭园中集中绿化布置,沿村内道路两侧、休闲活动区和宅间空地进行重点绿化,体现绿色山村的自然清新面貌。

四、结语

在新农村整体搬迁过程中,设计人员从整理宅基地资料和户籍资料,到宅基地资料与现状地形的整合,从听取村里领导及村民的意愿,到与专家的多次交换意见,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只有深入调查研究,立足地方,结合实际,关心农民,尊重农民意愿,才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实现农村特色的延续和再塑造,真正提高农村的人居环境质量。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面对这种新的发展形势,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应明确主导思想,总结问题和经验教训,创新规划设计思路,加快规划设计实施的步伐。

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工作思考: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摘要:一直以来,农村景观也是分布最广的一种景观类型。随着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如何既满足现代人们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又使乡村固有的景观特色得以传承和发展是最为关键的问题。论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整治发展方案,旨在摸索到适合我国国情的乡村景观规划模式。

关键词:新农村景观规划问题 建议

千百年来,各地在经受自然的选择与洗礼后,形成了符合当地地形地貌的民俗特色,分别形成了山村、水乡、渔村等各式的村庄风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大小城市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此同时,小城镇、农村建设也不赶落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红红红火火,人居环境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但在新农村建设的同时,由于设计的不合理等诸多原因,不仅造成了生态格局的破坏,还使农村地方特有的民俗文化特色与人文景观流失。如何保护农村地方热色,保护乡土人情、自然资源不受破坏,能够得以逐代传承,是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考虑关注的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地方都认识到了乡村文化保护和因地制宜建设的重要性,不同类型村庄在继续保持原有景观特色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村庄改造和景观质量的提升。

1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问题

1)预留道路宽度较窄,且不成规范的体系。在现有的新农村建设设置中,由于建筑物相对比较集中,从而导致预留的道路宽度不足,造成道路狭窄的局面,难以形成通常的道路系统。

2)村落的建设不符合要求,违章搭建,且杂乱无章。由于小城镇经济的发展,不断涌入了大量的外来企业和作坊,相应的增加了住宅以及生产和仓库的用房需求,由此导致了村民不断扩建和违章搭建(图 4.2)。

3)缺乏对建筑的整体设计,整体布局凌乱。新建、扩建、改建房屋时未经过整体的规划与设计,自行建造,导致在建筑风格上与原有住宅极不协调的局面。未经整体设计后自行建造的住宅不仅未考虑山庄的自然风貌,对土地造成了严重的浪费,而且与传统的布局格格不入,显得凌乱不堪。

4)千村一面的格局。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时未充分考虑各自村庄的地域特色,盲目的追求城乡一体的结果,以统一标准来规划各个村庄,到最后形成“千村一面”的局面。

2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具体整治发展方案

2.1建筑

对村庄内建筑进行调查分类,对景观节点处破旧建筑进行拆除,对风格不统一的建筑进行改造整治,对新建建筑要合理规划、选址,留出新建居民安置区,对未来新建建筑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定下整体风格基调。普通村民建筑风格力求素雅,体现农村特色,外型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尽量简洁。将原有不透风的围墙改建成半透式或通透式,让农家庭院融入整个社区环境。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建筑应尽量设计成各具主题,各有特色,如竹林农家、猎户农家、渔民农家等。建筑风格上更具农家气息,并通过红灯笼、传统农具、传统设施等细节将农家氛围强化。农家乐配套设施建筑宜采用当地材料加以设计建造,增添野趣。

2.2 道路系统保护与重塑

由于传统农村社区不需要通车,所以村内道路一般只有 1-2 米,而且弯曲不畅。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人流、车流都明显增多,道路系统已明显不适应现代农村新社区发展需要。为了尽量不拆迁建筑,规划了绕村快速道路和连接各浜(是河道支流末端,也是住宅组团中心)的进村路,各浜中心设置了集中停车场和回车场,解决了原生态村庄风貌、结构和现代化道路交通需要间的矛盾。在公园、庭院铺设铺装时尽量选择当地石材,也可选用一些废旧石材。尽量减少混凝土的使用,增加铺装的透水、透气性。在靠近山体一侧的道路不需要设置花池绿带,去掉道路内侧人工设置的花池绿带,增加道路路面宽度。在原有道路外侧种植一排行道树以起到交通安全作用。在道路外侧增设侧石以保护路基。

2.3住宅景观保护、调整与绿色化整改

在规划设计时,首先应考虑原来住宅的特点,强调对原生态的保留。调查发现,在原先的住宅中,绝大部分的住宅,这个数字可以达到90%,有比较好的建筑结构。剩下10%相对较为简陋,其中屋顶的颜色以红和黑为主,而墙体和立面的装饰相对颜色就多种多样显得尤为杂乱。在此调查的基础上,尽量保留原有的住宅结构,改变原有的色调使其工整一体,新建房屋屋顶统一采用黑色调,而墙体则用灰色进行喷涂,墙脚加以深灰处理,使全部住宅在整体外观上更协调。当然,对于条件更好的农户在其内部可以更进一步进行优化设计,包括卫生间、厨房、卧室、阳台、住宅入口等。

针对山区丘陵型的村落,在进行景观设计中,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充分运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结合具体绿地营建方法。以现存的绿色山体作为背景,为突显想吐特色,在村落中间的公共区域、道路旁等种植以乡村植被为主的植物。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节约型景观绿化建设,在主要的道路交叉路口建设公共绿地,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健身、聊天的好场所,同时在景观上起到了很好的标识和引导作用(图 1)。

图1中心公共绿地景观

在该村落的建设中,村委活动中心和商贸中心都在此中心绿地旁边,因此还是举行活动、旅游集散场所。种植设计主要是为了达到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生活空间、营造视觉景观和构筑审美意境四项基本的功能。因此,在实际进行植物造景时,应因地制宜,科学配置植物材料,群落式复层种植,以乔木为主,乔灌草合理搭配, 坚持生态优先和适地适树;植物配置时要考虑林中空间、林下空间、密林空间和疏林草地等多种空间形式,尽量增加林下空间的利用率。建设中要少用时令花卉,植物选择耐寒、耐盐碱植物,植物尽量不追求魔纹造型,减少养护管理的成本。

2.4新农村景观规划应该体现地域性与文化性

在进行村庄的规划布局时要吸纳当地村落布局方式,建筑的设计要体现当地的风格,同时还要尊重村庄中现有的池塘、山坡以及植被状况,因地制宜的设计一些人工景观,尽量保持原汁原味的乡村景观形态。

1)土地利用与自然机理的协调。地域性景观设计正确的调节土地的改造方式,以适用领土景观的自然机理,保证土地的利用、改造与自然的演变规律平衡发展。地域性景观设计通过基础条件、领土特征正确和深入的分析,把握自然机理,探寻出最适合场地、领土的景观改造方式。

2)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以满足人的需求和城市居民活动为出发点,充分尊重人的行为方式和基本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使景区的空间结构与景观小品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和行为要求。

3)根植于地域的创新理念。创新往往被认为是标新立异,引人注目。在地域性景观设计中,创新来自于地域的特征,无论是创新的灵感还是创新的结果,都与地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像创新从来都不会凭空出现一样,地域性景观设计的创新性根植于地域。对于创新的理念,地域并不是一种限制或束缚,而是源源不断的灵感之流。

3结语

本论文主要针对农村新社区景观设计思想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农村景观设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功能布局、建筑布局及整治、道路交通、绿化景观、驳岸水系、基础设施及其他方面提出了景观整治设计对策。总之,我国的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事业才刚刚起步,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和人们意识水平的提高,乡村景观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将创造一个经济发展、景观多样、生态平衡和人文荟萃的乡村作为奋斗的目标。

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工作思考:浅谈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工作

摘 要:规划设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的贯彻落实乃至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一个好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因能够放眼全局,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状况、自然条件、生产生活、人文风俗等状况,做到有的放矢,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中,应注重规划设计体系的梳理和重构,体现不同层面的规划设计,以此作为新农村建设有力支撑和前提指导。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规划

“农业兴才能百业兴,农民富才能全民富,农村稳才能全面稳。”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应以村民利益为出发点,以土地、环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大方面为切入点,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实行在有限资源下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的内容应包括选准产业发展方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村庄布局,建设与管理,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村级民主管理等。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中,应注重规划设计体系的梳理和重构,体现不同层面的规划设计,以此作为新农村建设有力支撑和前提指导。

一、规划设计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设计工作却面临着几个问题:

(1)规划设计主导思想模糊。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是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的问题。生产发展是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由于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缺少资金和技术的有效支持,新农村规划设计中发展农业生产,逐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核心思想难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成效。而短时期内最能体现新农村成果的恰恰是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当前新农村规划设计中更多的偏重物质环境的改善和居住空间的梳理。这就造成了新农村规划设计是优先发展生产还是优先改善生活环境的矛盾,规划设计主导思想在“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看似矛盾的两难境地中徘徊。

(2)规划设计基础资料缺乏。“调查、分析、规划”是规划设计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基本方法,每一项规划设计工作都离不开详实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现状村民的户数,宅基地的数量、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等情况仍是规划设计编制的基础性工作。由于农村社会的资料统计与收集欠缺,基层农村组织的经济水平有限,基层的建设部门难以提出详实的资料和数据。规划设计的编制难以起到实质性的指示和标识作用,这些规划设计基础资料的缺乏是新农村规划设计实践过程中时常面临的困境。同时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没有固定的规划设计模式可循,缺乏相对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相关经验,各编制单位对新农村规划设计既缺乏足够重视,更缺乏相关研究,导致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水平良莠不齐。这些因素夹杂在一起,其最终结果便是造成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低价”和“低质”之间恶性循环。

(3)规划设计实施进展较慢。当前新农村规划设计的主要着力点是依据村镇布局规划,推进村庄居民点集中布局,在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但我国长期以来的农耕文化决定了农村居民点分布零散的特征,为了便于农业耕作,农民在建房时基本选择与其“自留地”和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段相邻。这种分散的居民点格局和农民对传统宅基地的留恋、地缘的集聚等主观上为宅基地的集中形成了障碍。同时,农村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和集体所有的土地产权制度也在客观上延缓了农宅搬迁的步伐。这一方面造成了新农村规划设计实施进展较慢,规划设计效果迟迟不得体现。另一方面,农村在经济一轮轮规划编制过后,农民却享受不到新农村规划设计的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农民主动参与规划设计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新农村规划设计建设的整体实施。

二、规划设计工作思路

现代农业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点,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立足点。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走生产经营集约化、市场化、科技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道路,充分发挥规划设计的指导性作用,以有效避免未规划先建设,边规划边建设、拆了建、建了拆现象的发生。因此,规划设计要体现“六性”:

(1)规划设计要突出前瞻性。前瞻性、预见性是规划设计编制的生命。在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设计编制中,必须着眼长远,突出前瞻性,围绕发展搞规划。

要充分考虑到荆州市大农业、大水产、大旅游、中等城市框架和今后工业化、城镇化、商贸、旅游发展的必要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在布局上应突出重点,功能分区。规划重点有发展前景,有利于农户聚居,有可能长久存在的中心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对今后要撤并的边远村庄和一些不可能成为居民集中点的地方,只对现有设施进行必要的维护,不宜再投入新的基础设施建设。

(2)规划设计要明确产业性。应充分考虑村镇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明确产业定位,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村镇,发展规模经济,村镇规划新办工业企业应向工业园区集聚,以利整合资源,节约用地和处理排污,共享基础设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益。村镇规划设计要综合考虑集镇、城镇、郊区、田畈、农区、丘陵地区和平原湖区、山区等不同区域、资源等因素,因地制宜,促进商贸服务业、特色工业、生态农业、果林业、休闲旅游业等特色经济的发展,形成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新格局。

(3)规划设计要注重特色性。新农村建设规划一定要突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这是规划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我市广大农村在区位、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决定规划设计不能套用一个模式,不能搞千村一面,而要力求彰显个性,各具特色。农村规划设计要从村庄的地形地貌出发,依坡依堤,顺山顺水,不推山,不填塘,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园农庄、农村社区。同时要注意保护古建筑和各种古迹以及有价值的传统民居等文化遗产,做到新农村建设与保护古建筑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新村建设项目尽量与古建筑保持协调统一,使“古迹为新村增色,新村为古迹添彩”,形成观光旅游新亮点,既增色,又生财。使新农村建设成为一个地方、一个村庄的亮丽风景线。

(4)规划设计要体现实用性。新农村建设是通过农村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充实农村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农民丰富活泼的生活空间和具有归属感的精神家园。因此,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必须突出实用性,量力而行。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对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统筹考虑,使规划与村庄建设相结合,与调整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商业网点及电力、水利、交通、电信等配套设施相结合。避免先建后拆、边建边拆,浪费社会资源,浪费财力资源。从而增强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群众的认同感。

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的热潮已在全国各地蓬勃展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规划设计总体目标虽已初显成效,但我国农村社会的现实状况注定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面对这种新的发展形势,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应明确主导思想,总结问题和经验教训,创新规划设计思路,加快规划设计实施的步伐。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加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施力度,坚持城乡联动,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发展机制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工作思考:新农村规划设计中需要重视的几个方面

摘要:新农村规划设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大连市金州区四道河子村新农村规划设计为例,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从落实上位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尊重村民意愿,明确发展方向,合理开发控制,严格保护耕地,完善村域防灾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浅析新农村规划设计中需要重视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设计、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1引言

新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在科学合理的村庄建设规划指导下,解决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消除涉及村民安全的各种隐患,完善安全防护体系,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因地制宜的做好实施方案,为开展新农村建设提供规划基础。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和新农村特色。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的稳定和繁荣。

2现状概况

四道河子村位于大连市金州区三十里堡街道东北,地处龙口水库上游,小黑山水源涵养

生态功能自然保护区西南侧。四道河子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一条东西向的村级公路---土四线将村域分为南北两个部分,整个地势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间低,现状建设用地主要沿公路及沟谷平坦地势呈带状分布。村内无重大地质问题和自然灾害,无规划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主要以村民住宅用地为主,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村内道路多为尽端路,未形成网络,主要道路为硬质路面,其他多为泥土路面,部分拌以砂石铺装。

3落实上位规划,统筹城乡发展

新农村规划设计应统筹考虑、统一规划,不能就村谈村,应把其放在城市和整个区域中研究,例如水源地保护的控制范围、生态保护区、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历史保护街区及村庄被划入城市建设区等等,应充分落实上位规划,统筹城乡发展。

四道河子村位于小黑山水源涵养生态功能自然保护区,村庄建设发展长期受限制,从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出发,村庄担负着生态保护的重要职责,多年来直接或间接地损失了一定的经济利益,按照“受益补偿、损坏赔偿”、“统筹协调、共同发展”的生态补偿原则,进一步提高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给予生态保护贡献者相应的补偿,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尊重村民意愿,明确发展方向

通过现场踏勘、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村民生产生活需求、村庄发展意愿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及调研结果,根据上位规划及地区的生态环境要求,四道河子村定位为绿色旅游生态型村庄。

第一产业:大力培育、发展现代化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重点发展水果种植及水产品养殖。水果重点引进发展大樱桃、加工桃类等高效经济品种,加强反季节栽培技术研究,建立优质无毒苗种繁育基地,使水果优质率达到90%以上。

第二产业:严格控制工业发展,保持现状生产建筑用地规模,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有污染的企业。

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旅游业,建设小黑山绿色生态旅游基地,同时发展“农家乐”等形式的村民自主经济。

结合大连市整体旅游体系建设,利用小黑山独特的景观资源,可发展山林生态游、岩洞探险游、趣味活动游。可适当开发拓展训练、烧烤野营、休闲娱乐、养马场和跑马场等项目。让游客体验奇峻山势和壮丽的自然景观,陶冶性情,愉悦身心,形成生态休闲游等资源合理配置的区域旅游休闲基地。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应立足于为农民谋财、替市民找乐,帮助农民消除发展障碍。建好“农家乐”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人,促进城乡沟通与交流。

5合理开发控制,严格保护耕地

规划切实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禁止地方政府以村庄整治和新农村建设为名进行圈地,严格控制开发建设。

5.1用地布局

四道河子村依据村庄建设的总体定位和功能要求,规划延续现状建设的布局,村域范围由四部分构成:即农林用地、村民住宅用地、生产建筑用地、旅游接待基地。

根据四道河子村村委会的意见结合现状情况,小黑山旅游接待基地选址在迟家沟北,小黑山附近。规划采取集中的方式建设一定规模集休闲、娱乐、餐饮及住宿于一体的旅游接待基地,满足游客的需要。建筑形体以低层园林式建筑为主,园内种植先绿化后美化,逐步实施,以常绿针叶林为背景,以有色树种为基调的绿化体系,协调生态、观赏和经济的关系,创造植被的多样性和多功能性,营造一个生态的、独具特色的旅游基地,以此来带动四道河子村的旅游发展。

5.2生态环境规划

充分利用林地、果园等用地,注重保护小黑山的生态环境,强化村域连续的绿色生态背景,合理利用山水资源,形成绿色背景、黄色板块及蓝色水面的村域生态网络。同时为了进一步突出和强调四道河子村的旅游特色,在农家庭园中集中绿化布置,沿村内道路两侧、休闲活动区和宅间空地进行重点绿化,体现绿色山村的自然清新面貌,形成房屋、农田、绿树、小河、公园于一体的风光景致,满足都市人渴望回归自然的愿望,尽情享受这里独有的蓝天、青山、绿地、清新空气和古朴民风。

5.3道路系统规划

理顺村城内各个村屯的道路,规划功能合理的道路系统,确保村域与周边地区之间的便捷联系和可达性,塑造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规划中基本保持了现状的路网框架,结合地形对局部道路的走向进行了调整,形成“一横五纵”的路网结构,“一横”为主要对外交通道路,“五纵”为通往各村屯的主要道路。

6完善村域防灾体系

新农村规划与整治应综合考虑火灾、洪灾、震灾、地质灾害等灾害影响,贯彻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方针,坚持灾害综合防御、群防群治的原则,综合整治、平灾结合,保障村庄可持续发展和村民生命财产安全。规划结合四道河子村村委会设置防灾指挥中心,结合规划布局,利用绿地、广场、健身活动场等空地作为避灾疏散场地。医疗卫生点有条件的应设置临时的隔离、救治室。

6.1消防

村屯主要车行道路保持行车通畅,符合消防要求。每个屯应有一个消防负责人,并设置一处消防设施存放点,内设铁锨、头盔、水桶、灭火器、抽水泵、消防专用手推车(或摩托车)、消防水管等消防器具。利用村屯周边的池塘、河渠做消防取水点,设置明显标识。生活给水管道兼做消防给水水源,水量水压和管径需满足消防的要求。

6.2防洪

对村域进行排水分区,根据汇水面积预测其二十年一遇洪峰流量,结合现状确定河渠宽度及控制蓝线宽度,修建明渠或截洪沟。明渠以疏通、防治为主,绿化为辅,避免建造人工砌筑的硬质垂直岸壁,建议采用较生态自然的软质坡地扩岸。

6.3防震

新建房屋标准要求达到国家设防标准,房屋建设时尽可能避开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地区,为村民创造安全的居住环境。拆除危房,并对不安全的农房进行加固。

7结语

四道河子新农村规划经批准后即具备法律效力,规划应在金州区政府和三十里堡街道的监督下执行,各项建设活动都应遵守本规划,以保障新农村规划建设的顺利实施。同时大力加强《城乡规划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宣传,开展村庄规划的宣传工作,提高村民群众的规划意识、法制观念,自觉遵守规划、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并引导农民依靠自力更生,搞好生产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建设自己的新农村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