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01 02:54:19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摘要:我国现阶段的中学基础教育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可供选择的资源,还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手段等全方位的变革。

网络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网络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历史的热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节省时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

[关键词]历史教学;激发兴趣;网络信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校园,原有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时代也经受着多媒体教学的挑战。怎样使历史知识和日新月异的今天有效地结合,这对历史教师来说是一个新课题。如何使历史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在一起?我且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历史的热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现在的历史教材大都是专题教学,很多知识点不像老教材按时间顺序进行编排,专题教学的内容跨越时空之宽、信息量之大是众所周知的,教师必须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及时获得新信息,拓宽知识面。

比如讲授“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章时,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学生本身就对“”的名字和事迹感兴趣。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课堂组合,利用光盘或网上所收集的材料,如井冈山时期的土地革命、延安时期的战争影片及开国大典等影片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思想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形成的过程有哪些”,并把“形成的时期、理论和代表作”以表格的方式绘制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使教学表现形式变得新颖而引人入胜,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二、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以往讲解式的课堂教学里,往往是由教师事先补充一些文字图片资料,或用挂图,或用投影。教师虽然花了大量的精力,可教学时学生只能作为一个听众或观众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而让网络走进课堂,却可以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能力、分析事物的能力和综合理解概括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比如学习《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前,我先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在网络上查找有关左宗棠的一些历史资料及观看电影《甲午风云》,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介绍自己所掌握的材料,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在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让学生观看《慈禧西行记》。学生通过接触原始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并对其阅读、分析、运用,有助于提高处理材料的能力和阐释历史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也会得到发展。

三、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节省时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传统的历史教学,通常是由老师一人讲述加上板书做辅助,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既显得枯燥乏味,又时间不够,很多内容都不能很好地进行拓展,教学效果常显得仓促而不透彻。运用网络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把事先要讲的一些概念性东西做成课件,在上课时进行展示,或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间插播视频或文字史料等。这样既节省手书的时间,增加对知识点的讲述和拓展,扩大课堂的信息量,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也可以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思考,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更好地消化吸收。

四、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

历史教师在掌握自己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对网络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在选择素材和多媒体制作上要防止单一注重娱乐性的一面。要熟悉制作课件和网络的性能与操作方法,运用中要适时、适量。要正确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和思考,并学会解决问题;要建立直观形象与文字抽象描述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综合概括的能力。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使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网络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近阶段高中历史教学体制的改革,信息技术应用与实际教学之后,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教育发展的需求。文章结合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来探讨其具体的应用实践措施。

关键字:信息技术;高中历史;教学实践

尽管在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和不完美之处,也并非是使用了现代化手段就能保证教学的成功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整合是未来教育的一大趋势,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鉴于此需要我们根据历史教学的特点遵循整合的原则选择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认真实践、反复推敲。要真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正确认知并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主导作用被削弱

新课程理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然而,有些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相关历史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历史课主题的现象。这样,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

2、师生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其它教学资源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每当学校要求做公开课的时候,我们都会把大量的时间用到在网络上查找素材,而忽略了其它的教学资源。其实,信息时代不代表网络媒体就是唯一的

教学资源,还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社区等。我们千万不能有这样的认识――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教学工作服务,而不能过分依赖网络资源。

3、教师的盲目整合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最终目的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历史老师为了突出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而不顾是否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各类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影片等一股脑地加进去,追求信息技术的高、精、尖和界面的唯美,结果导致教学内容主次不分,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注意力转移等问题。这一点在公开课中体现的最为明显。也是最值得我们历史老师注意的问题。

4、制作粗糙的课件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

很多时候,我们为整合而整合,为用媒体而用媒体,因此,很多老师制作的课件简单、粗糙。有些课件制作过程过于简单,只是几张简单的幻灯片,几段规范的文字和几张书本上的图片,并且缺乏交互性,上课时学生当“观众”,只能被动观看,教师当“导演”,只能按顺序播放。有些则过于复杂,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哨、动感,其课件往往是画面背景杂乱,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导致学生上课时,一味看课件中的图案和动画,而不关心教师的讲解和画面上的知识点,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的原则与实践

(一)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原则

1、教学资源的科学性

这是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历史学科有其科学性、真实性、客观性,网络资源纷繁复杂、浩如烟海、良莠不齐,因此,网络资源的运用要有选择性和准确性,不要盲目相信和使用网络资源。在使用网络资源之前一定要认真筛选,多方求证,以保证所用资源的科学性、客观性。

2、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的结合性

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整合信息技术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等。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的自主学习达到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途径

1、大力加强历史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

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也就无所谓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网络上关于历史学科的教学资源丰富而庞杂,我们应该把这些信息加以收集和处理制作成历史课件或者建立学科教学的资源库,这并不是说让所有的老师都把时间花费到制作媒体课件上,因为老师们不仅承担着很重的教学任务和日常工作,还承担着各级各类的教研工作,基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一定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力量,组内成员间要有分工合作,每个成员完成不同的模块,而且要充分利用网络中现成的资源,最后达到资源共享。老师们在共享资源的同时也交流了各自的思想和观点,在具体使用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逻辑习惯和学生情况进行资源的重新整合,从而达到资源的再利用。

2、大力培养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同时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关键是教师,离开了教师的积极参与,整合将无从谈起,为此,需要对教师实施四个层面的培训:其一,培训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论,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其二,培养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技术表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其三,教学设计方法培训,使教师能够很好地规划和设计自己的教学。其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式培训,使教师了解信息化教学展开的具体进程与方式,如:建立示范学科,培养骨干教师,推出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典型公开课,通过示范课带动整个历史学科向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学校设置信息技术课来实现,而历史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空间进行历史学习,同时要作好指导。

网络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我国现阶段的中学基础教育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可供选择的资源,还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手段等全方位的变革。

关键词: 教育信息技术 历史教学 教学应用

信息化环境下,历史教学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原则,利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占有量大的特点,提供给学生历史学科领域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及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在开拓学生思维的同时,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下面我以《他们改变了世界》一课为例,谈谈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初步实践。

这是一节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历史课,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每人一台电脑,重点讲的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课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造纸术组、指南针组、火药组、活字印刷组。

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四大发明的视频片段,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第二个环节是利用Moodle平台的交互性功能,通过做题对学生进行前置性评价。Moodle平台有开放性、交互性和反馈及时的优势,学生做完题,老师会利用电脑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这样能及时了解学情,准确体现重难点,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针对性更强。

第三个环节是你秀我秀,课前指导学生预习课本,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使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有效前移。小组成员课前分工合作,课上各组派代表展示查找到的资料,重点介绍每项发明的产生、应用及影响。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强化用口头和书面语言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第四个环节是思维导航。面对四大发明零散的知识点,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软件进行归纳总结。使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二次加工,深化记忆、合理创新,使学生由记忆式学习转向意义构建的研究性学习,由依赖老师的学习转向自主学习。最后将绘制好的思维导图上传至Moodle讨论区。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有效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评价,打破小组展示的模式,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大大提高课堂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第五个环节是谈古论今。谈古: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三项发明都产生、应用于唐宋时期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增强以史为鉴、用历史的眼光分析现实问题的意识。论今:随后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四大发明新的发展应用的资料。对这些资源进行加工、整理,上传到Moodle平台,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丰富的网络资源扩充了课本知识,打破了普通教室时间、空间的限制,使教学过程由单向传递变为多向交互的交流过程,为自主学习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

最后一个环节是利用下课前的几分钟再次检测,进行总结性评价,检验学习效果。这一环节再次利用Moodle平台的在线测试、即时统计结果的功能,高效便捷地把握学生课堂掌握情况,解决了普通课堂反馈不及时的难题。

本节课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网络为平台,以活动为载体,将教学过程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Moodle平台具有强大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反馈及时的优势,能充分发挥即时评价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强化教育教学效果。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促进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

21世纪对人才评定的标准,不仅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于他具备了怎样获取知识的能力。计算机网已经开始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面对知识经济的浪潮及信息时代的特殊要求,历史教学应适应这种趋势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以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方便快捷直观的功能,能使广大师生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天地中畅游,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历史课堂,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究、学习和实践。

网络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浅谈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历史学科的内容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等特点,让今天的学生去理解和感受过去的人和事,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新课程给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过去一只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承载新课程的人材培养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群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为历史教学的改进提供了崭新的机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 历史教学 应用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而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和具体性使得学生学习历史就好比是雾里看花,难度很大。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历史事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可使教学内容的表现更加形象直观,优化教学程序,提高教学质量。以下针对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谈谈个人体会。

一、历史教学中植入信息技术的意义

历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然而每位历史教师都清楚,历史讲述的是过去的人和事,历史年代悠久,世界文明多元化,需要学生认知的概念、人和事浩如烟海。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法宝就是让学生背了又背,靠强化记忆来了解历史,这样不但教学效果不明显,还影响学生对历史的认同和对世界文明成果的尊重。而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演示功能,可以轻而易举地对许多历史人物、事件、场景、现象进行模拟,再现,使静态事物动态化、微观现象可视化、抽象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成为“当事者”,在历史长河中感悟历史发展脉络,领悟文明发展的可贵,培养科学的历史观,从而弥补学生感性认识的不足,使学习的内容变得容易理解。新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新的机会, 历史教学中植入信息技术,教学将会事半功倍。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历史教学中的术语、概念,如历史人物姓名、时间、地点,事件名称等,星星点点,数量众多,让学生感到眼花缭乱,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困难重重。历史上的一些重大战役、重大事件,头绪众多,矛盾、背景复杂,常常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计算机技术对图形、图像、声音的强大的处理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形象地演示历史教学中一些复杂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技术可以灵活突破这一难点。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头绪多,矛盾、背景复杂。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演示地图、图片、图示,还可以把其中的一些重大战役制作成动画,演示其动态的变化进程,把复杂的历史问题直观化、简约化,使学生一目了然。同时学生通过简明的地图语言和动画演示进一步认识历史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引导学生“史论结合”地分析历史问题,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并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通过多媒体技术使其静止的画面变活,过程形象逼真,不仅简单明了,而且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抽象思维的障碍便这样被轻松排除了,学习难度降低了,学生乐于学习了,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三、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情感

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是历史新课程所承载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历史学科的特点是讲述已经发生的事情,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再现历史情景,让学生具有真实的情景体验,使学生置身于历史事件的环境之中,产生共鸣,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在历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能更好地在知识的传授中潜移默化地把爱国主义精神和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如《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中“郑和下西洋”一节可剪辑电影《郑和下西洋》片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当时百船竞发的壮观景象、西洋各国纷纷遣使来中国的壮观场面,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它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切身体会到中国和平友好的外交理念,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又如在讲授《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时,可将港澳台问题由来,港澳台风光图片,《百年盛典――香港回归》视频剪辑制成演示课件进行展示,在大量精美的图文中学生形象地了解港澳台问题的形成过程和香港顺利回归的原因,油然而生豪迈之情,坚定祖国统一的决心和信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团结奋斗的责任感和光荣感。

四、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培育学生个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传统的一张嘴、一只粉笔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承载新的教学目标。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其鲜活的视频资料、图片、文字、声音等对学生进行多感官的刺激,以其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将学生内在的能动性挖掘出来,探究欲望被激发出来,使其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另外,人类历史漫长且丰富多彩,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极其有限,但是很多历史资料我们可以从网络、影视作品,图书馆、博物馆甚至于民间找得到。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指导学生轻而易举地对历史资源进行大量的搜集、整理、归纳,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释放和张扬。这样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和知识权威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由传统知识容器变成了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

随着网络、文化广播事业的发展,历史学科信息化平台的创设,大量的历史图片、实物资料、文字等素材随处可见,使得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我们必需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信息技术毕竟只是丰富教学方法的一种手段,它不能也永远不可能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要切忌走入“电灌”误区。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自觉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信息素养,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精心组织,恰当运用。我们坚信,在新课改中,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历史学科的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一定会大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彰显出更鲜亮的活力和生命力。

网络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及教材体系的变化下,仅仅依靠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传统教育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培养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网络为师生创设了广阔自由的教学环境,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延伸了教学时空,丰富了师生互动方式,对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转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媒体 历史 教学

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技术信息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结合,带给历史教学一场革命,特别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及教材体系的变化下,仅仅依靠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传统教育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培养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更能起到助推的作用。教育专家也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课程资源开发并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有了空前丰富的信息资源。互联网上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和多媒体技术结合虽不可重复历史,但可以再现历史。可利用影视资料、自制动画、文物图片、地图等显示某个历史时期或历史事件、人物的形象等内容,为历史教学营造声、像、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逼真的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通过内心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从而激活思维,发挥其最大的能动性。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清晰的图象信息、丰富的声音素材、形象生动的动态演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刺激其大脑皮层的细胞,使其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

好的媒体资源可增强历史的可信性,缩短了现实与历史的距离,又能启发思维、促进理解。它还可根据教材需要使声像并茂的历史画面多次重复,营造出课堂的历史氛围,同时渗透德育和美育,陶冶情操。它表现力丰富,信息呈现性强,能显著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教学中单靠课本提供的寥寥几幅图片及简单的文字描述,会令本课教学十分单薄。有了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师可以转变一下教学模式,将单调的课堂教学变成老师主导、学生参与的活泼的多媒体课程。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下制作的课件能高度浓缩教学内容,使得课堂教学节奏明快紧凑,从而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与同学们一起展开讨论,提高了课堂效率。

历史知识具有丰富性、综合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在和历史教学的融合中,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对基本史实的落实和一些课堂上较难表达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基本概念等,可以到有关网站上查找相关资料,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文、声、像材料,精挑细筛,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组织课堂教学。这种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将大量的资料呈现给学生,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在说明历史事件、概念、史实时材料集中,简明准确,省时省力,从而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大大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历史学科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单纯地记忆一些历史知识、知道一些表面现象,重心在于通过了解历史现象、分析历史资料、推敲历史证据,形成综合、分析甚至运用史料的能力,形成辩证思维和批判意识。这种能力的形成,仅靠薄薄的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而现代信息技术为实现这个目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如何开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以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形成个性特点和创新思维。

在新课改中,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求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积极结合的能力等。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之下,学生和老师有了平等的享受参考知识的地位,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贯彻研究性学习,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下,既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多媒体电教手段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在高昂兴奋的状态;能有效创设历史情境,加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恰到好处地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能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的限制,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性,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其发展速度是很快的,我们的历史教师在这方面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只要我们勤于学习,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一定能够开创出新的局面,使历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