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探讨

时间:2022-10-08 17:01:04

摘要:建设产教融合城市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城市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思路。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改革。

国内外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探讨

2017年,《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2019年,《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中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布局建设50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在试点城市及其所在省域内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和组合式激励政策体系。目前来看,我国一些地区的产教融合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国外一些国家也在自身的发展中开展了产教融合城市建设,这些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成就,可以作为当下我国产教融合城市建设的经验,用以完善和优化本地区的城市建设和发展。

1国外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情况

发达国家由于进行工业化建设的时间较早,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规划融合机制。比如,美国的硅谷地区就是世界上较为优秀的产教融合建设地区,日本的筑波和中国北京的中关村等都是通过产教融合的形式推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建设。此外,中国最早进行改革开放的城市深圳,其在自身经济建设中,也是依托与陆港两地的优质教学资源,发展先进的信息电子产业,目前已发展成为国际重要的信息电子产业集中地,诞生了大批优秀企业。发达国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来说比较成熟,其所建立的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模式,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管理机制密切相关。首先,学校作为产教融合的主体之一应当对与企业的合作状况进行实时跟踪,不断调整并改进与其合作方式,尽力寻求较为平衡的产教融合状态,进而继续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科研优势,不断提供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学生并不是产教融合政策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人生规划及目标,既然有这样的历练机会,肯定会积极投入其中。由于学校的教育紧贴企业的需要,学制较为灵活,只要能够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就可以完成学业,参加工作。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也十分明确,是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服务,最大程度地缩短知识和技能的转化环节,为社会生产一线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政府为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同时也鼓励企业能够与学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分布较为均匀,城市中有一些较为优质的企业,能够为人才的就业提供岗位。以上因素构成了发达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基础。国外的产教融合政策已经衍生出许多颇具特色的产教融合模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德国模式。通过强调企业培训的地位并以企业为主导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聚焦在一起。德国模式为德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支持,并由此颁布了众多关于职业与教育的政策,为产教融合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高职院校也与企业承担起共同培养人才的责任。在该模式下,各主体具有各自的责任与使命,因此不论是在宏观政策还是教育标准制订和实施上,都保证了人才质量,进一步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需求的有机融合。其中,日本的官产学研合作以及韩国的产学结合也是类似于德国的产教融合模式,这也将使得学校对企业产生较大的依靠性。二是英美模式。此种模式主要把学校教育和企业工作培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使政府、企业和学校都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并采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方法培养人才。此种模式下的学徒制度项目是教育与企业相结合培养人才,政府还将通过项目投资,参与生产和教育相结合的学徒制度项目的开发工作。但英国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体系的程度不足也暴露出高素质技术人才的缺乏,因此,学位制度改革成为当务之急。三是新加坡模式。此种模式主要是将实体的企业环境设置到日常的教学环境中,以学校为主体并以现有教学体系为基础进行真实的项目实操教学,也称为“教学工厂”,但学校是“教学工厂”的主要执行者,要兼顾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及能力,企业也充分为“教学工厂”提供强有力支持,政府扮演着顶层设计的角色,通过不断调控学校与企业的对接关系,实现对教育的资金投入及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发达国家的产教融合模式是在各国家独特的社会背景及教育体系下形成的,虽然各国家的社会背景不同,实施的产教融合模式也不同,但是这些产教融合政策的主体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互动关系。产生多种产教融合模式的原因是各主体之间产生不同的互动形式以及主体职责导致的,这也将为我国产教融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重要借鉴,促使我国更好地完善产教融合相关政策并提高政策执行力,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处理好政策涉及的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合理划分各主体之间的职责和使命,进而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产教融合模式。

2国内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情况

2019年以来,产教融合城市建设在我国的一些省份开展,由于提出产教融合城市建设理念的时间较短,部分试点城市的产教融合建设仍停留在理论阶段,亟待实践。其中,多个试点城市都将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纳入本地区的整体规划建设中,比如湖南省娄底市就将产教融合型城市发展建设,作为本地区的“十四五”规划内容进行实施。可以看出,当地政府对于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较高。尽管我国的产教融合城市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基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职业教育也形成了一定规模。同时,在中小城市中建立和发展了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了充足动力。本地区的民营企业与职业院校所建立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形成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不仅带动了职业院校的人才就业,还使得民营企业得到了丰富的人才支撑,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3国内外产教融合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3.1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从国内外产教融合城市的建设上来看,都是属于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这也说明,只有当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才能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市场环境。这些城市的综合实力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较为繁荣。美国的纽约、旧金山,日本的东京以及法国的巴黎等,都是GDP全球领先的城市;二是城市规模较大。普遍表现在城市的占地面积以及人口数量;三是高科技产业较为发达。这也是产教融合城市中最重要的内容,这些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超过90%,而传统的农业和生产制造业比重较少,大量专业人才投入到高科技领域中。基于此,我国的产教融合城市建设,必须要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才能够形成。目前,我国产教融合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区,如中关村、华强北等,都是位于北京、深圳等大型城市中。城市发展相对来说不够均衡,大型城市掌握了先进、优质的资源,而小城市在资源上比较匮乏,经济发展和产教融合城市建设缺乏基本的资源支撑。整体表现在,东南部地区的产教融合建设具有较好的优势,而中西部地区的产教融合城市建设相对困难。

3.2有效利用雄厚的高校教育资源

产教融合城市建设离不开高校教育的支持。以北京市中关村为例,其正是依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一大批高等学府和部级科研机构,而逐渐成为科教创新资源聚集区和高科技产业集中区。纵观世界其他国家的产教融合城市建设,也都是以先进的高校为依托开展的。目前来看,我国优质的高等院校资源相对而言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经济基础较好、城市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而中西部地区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较少,在产教融合城市建设中也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高职院校作为产教融合政策的执行主体之一,其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需要充分探讨和选择最优路径,权衡当前的社会发展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需求的适配度。高职院校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基于产教融合视角积极创新、研究并分析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和结构,设置实用性强的专业,搭建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的桥梁,预测未来市场的人才需求,避免出现人才培养过度的问题。因此,在产教融合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大力引入高等教育资源,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办学,建立科研合作项目,引进优质的教师资源,打造与本地区优势产业相关的专业院校,集中力量培养专业科研和技术人才。

3.3紧跟国家发展战略

国家发展战略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建设具有巨大的引领作用,国家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推进某项工程项目,通过开展重大工程进行城市整体规划和部署。比如,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地区多个城市明确了以开展石油、天然气工程为主的发展方向,大部分中小城镇都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优质社会资源,推动地方城市发展建设。公共政策在制定及实施过程中大多按照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模式进行,产教融合模式的政策制定及实施也是如此,在新政策实施初期,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去推动。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各主体认知水平的成熟,政府会逐渐转变执行方式,促使多元主体更加平等地参与政策的实施过程。由此可见,在未来的产教融合城市建设中,仍要依托国家重要发展战略进行选择和规划,以提升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质量。

4结语

在国内外建设产教融合城市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也反映出一定的问题,这些都为当下我国建设产教融合城市提供了良好借鉴。产教融合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方向,各城市要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吸收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制定切合实际的产教融合城市发展规划。同时,还要依托国家战略规划以及优惠政策,补足短板、突出特点,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集中整合各种资源,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李海莉 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