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时间:2022-12-09 11:23:32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技术

摘要:水稻宽窄行栽培是黑龙江地区主要推广应用技术,需要将窄行距与宽行距间隔栽培,可在确保单位面积上水稻栽培穴数合理的基础上,增加水稻行间通风、透光性,降低水稻植株之间湿度,降低病菌、害虫繁衍,为水稻植株健壮生长提供良好条件。

水稻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水稻栽培技术篇1

黑龙江省年平均气温较低,在-5~5℃,为典型的寒地稻作区,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早粳稻种植区以及全国重要的商品稻种植基地。黑龙江省肥沃的土质、清洁的水源为优质水稻栽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黑龙江省优质水稻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育秧

1.1育秧地整理

为充分实现对水稻田整体受光角度的优化,应浅层翻耕10cm,依据3000~5000kg/hm2的标准施加腐熟猪粪肥,施肥后耙碎土块并平整处理。平整处理后,在苗床上平铺无农药残留且过筛后的细密的旱田土,平铺厚度为15~20cm。平铺后均匀拌合10%苗必壮、沃必达壮秧剂,一次性完成调酸、消毒,进而装盘并利用人工喷灌方式浇施足量底水,确保48h内苗盘达到饱和状态。

1.2选种催芽

在育秧田整理完毕后,可依据分蘖力强、抗病耐寒性佳、纯度超出98%、发芽率超出90%、含水量低于15%、净度超出97%的标准,选择中早熟优质本土稻米品种。在稻米品种确定后,可提前晾晒48~72h。晾晒后利用25%施保克乳油2mL与10kg净水混合液浸泡10kg种子,完成催芽。

1.3播种育秧

在催芽后,选择日均温达到5~6℃的适宜时期(4月19日~30日)进行播种。若为钵体育苗,播种方法为混土播种,每个钵穴可以下播2~3粒芽种,苗床种子下播量为200kg/hm2,播入芽种后用过筛细土的均匀覆盖,覆盖层厚度为0.5~1cm。播入种子后,轻轻镇压,促使种芽三面与土亲密接触。播种后浇施足量底水,覆盖一层完整地膜,保持温度、湿度。后期根据苗地情况适时适度浇水,一般在苗地表面露白时需立即浇水。在播种到出苗前期,应密封管理。在出苗绿化后,可揭开地膜,通风炼苗。

2插秧

2.1泡田

黑龙江省水稻插秧整地方式为水整地,要依据2次翻耕1次旋耕的标准,耕地深度为15~18cm,避免重复翻耕或遗漏翻耕。在插秧前7d,放浅水泡田,田面与水位相差不超过3cm,避免板结、腐烂。

2.2杀菌除草

一般在钵体育秧秧龄达到38d、分蘖量达到1~2个、叶片数达到4~5片时,可以准备插秧。在插秧前,依据125~300g/hm2的标准,均匀兑水喷施10%大功臣类吡虫啉药剂、75%丰登,降低水稻潜叶蝇、稻瘟病发生风险。同时依据日间揭膜、夜间盖膜的标准,提高苗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1]。在插秧前2~3d,应在水整地浑水未消散前(水层3~5cm)施加12%农思它3L/hm2、60%马歇特1L/hm2、50%瑞菲特0.9L/hm2、30%阿罗津0.6L/hm2,甩撒施药,并在施加药剂后48~72h更换新水。

2.3插秧

水稻宽窄行栽培是黑龙江地区主要推广应用技术,需要将窄行距与宽行距间隔栽培,可在确保单位面积上水稻栽培穴数合理的基础上,增加水稻行间通风、透光性,降低水稻植株之间湿度,降低病菌、害虫繁衍,为水稻植株健壮生长提供良好条件。在日平均气温超出13℃(5月15日~30日)时,依据行直穴匀的标准,插秧,插秧深度应小于1cm,严密插秧,避免秧苗漂浮或倒下。同时依据宽窄行种植要求,控制宽行宽度为50cm,窄行宽度为20cm,株与株之间距离为16~17cm,插秧方式为丛插,每穴插秧3~4株,插秧后灌溉井水,为秧苗生长提供充足水分支持。

3田间管理

3.1施肥灌溉

3.1.1施肥在水稻插秧后,可选择氮肥后移优化施肥方法,减少前期氮肥施加量,增加水稻减数分蘖期的氮肥施加量,并向后顺延氮肥施加时间。一般施加底肥、分蘖初期追肥、幼穗分化期追肥、减数分裂期追肥量之比为3∶3∶1∶3。同时除一次性施加120kg/hm2磷酸二铵、50%硫酸钾69kg/hm2的基肥外,还需要在分蘖期施加78kg/hm2调节肥,搭配微量元素锌肥30kg/hm2,为水稻分蘖提供充足养分。进入穗期,要均匀施加50%硫酸钾69kg/hm2、尿素210kg/hm2。3.1.2灌溉在施肥后,应依据浅-干-湿节水灌溉方法,除插秧后灌水到秧苗茎叶分蘖位置外,还需要在返青后及时足量浇水,水层深度应保持在3~5cm,深水扶苗。7d后,应晒田3~5d,降低无效分蘖量。进入减数分裂期,若遇到低于17℃的低温,应及时灌溉,水层深度为17~20cm,温度升高后,可以排水至以往水层深度。进入孕穗期,再次灌水维持水层深度在3~5cm。进入灌浆期,种植户应贯彻间歇灌水方针,并在蜡熟期排出水分。

3.2除草

在插秧后10~15d(稗草2叶前),种植户可以依据3.5~4L/hm2的标准,均匀喷施505杀草丹。在稗草三叶期,种植户可以依据1.5~2.3L/hm2的标准,均匀喷施91%禾大壮[2]。在稗草四叶期,可依据0.9~1.2L/hm2的标准,均匀喷施10%千金。在稗草五叶期,可以依据1.3L/hm2的标准,均匀喷施10%千金。

4病虫害防治

4.1病害防治

4.1.1立枯病立枯病在水稻植株生长过程中发生概率较高,对水稻苗芽、针叶菌具有较大危害。水稻幼苗发病后,幼苗芽、根将变为褐色,并逐渐扭曲腐烂,部分芽基部覆盖有霉层;而在水稻植株针叶发病后,病苗心叶将转变为枯黄色,叶片尖端不吐水,叶片萎缩,叶鞘上密布褐色斑点,基部与种子交界位置覆盖霉层,导致幼苗成簇死亡。为降低立枯病危害,应在科学防寒保温、通风炼苗的基础上,恰当选择药剂。常用的炼苗模式是出苗前保温+出苗后到2.5叶期控温+3叶期到插秧前通风调温,在水稻苗一叶一心期降低灌溉频次,控制温度在25~28℃;在水稻二叶期,降低温度到22~25℃,适量浇水;水稻三叶期后,则揭膜通风,提高水稻苗抗立枯病能力。同时在下午阳光较弱时间段,将20%ABT生根粉均匀喷施到水稻苗上,同时每公顷均匀喷施97%霉灵1~1.5kg3000倍液、3.2%立枯星2.5kg400倍液。为提高病害防治效果,可利用飞防作业方式,分别在7月12日~15日、7月22日~25日喷洒1次药剂,并在水稻抽穗后再次喷施,可达到良好的立枯病防治效果。4.1.2稻瘟病稻瘟病分布在黑龙江省各稻区,对水稻茎秆、叶片、苗、穗均具有较大危害。发病苗表现为茎基部转变为灰褐色,上部由绿色变为褐色后卷曲死亡,部分病苗叶片覆盖灰黑色霉层;发病茎秆及叶片密布褐色斑点,后期则弯曲变形死亡;发病穗上覆盖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斑点,后期变为枯白穗甚至秕谷。为防治水稻稻瘟病,种植户可以选择10L背负式机动弥雾机、10L植保无人机或500L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均匀喷施爱苗20L/hm2、谷菲扬70L/hm2,或喷施20%稻瘟酰胺20kg/hm2、2%加收米80L/hm2、3%多抗霉素80L/hm2。4.1.3叶鞘腐败病叶鞘腐败病主要发生于水稻秧苗期到抽穗期,幼苗染病叶鞘上会出现褐色病斑,分蘖期染病则会致使叶鞘上出现深褐色斑点,初期针头大小,后期将向边缘扩展为菱形,最终形成暗褐色不规则病斑。为防治水稻叶鞘腐败病,应及时处理发病稻苗,并铲除周边杂草。在水稻破口到齐穗期病丛率达到30%时喷施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60g/hm2,间隔10d后再次喷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4.2虫害防治

4.2.1潜叶蝇潜叶蝇是一种多发于黑龙江地区水稻秧田的害虫,幼虫可潜入叶片啃食叶肉,致使水稻叶片变为黄色,后期植株干枯、腐烂甚至死亡。在发生潜叶蝇危害后,应从缩短秧苗返青时间着手,于插秧后排水晒田24~48h,后期浅层灌溉增温。同时在5月20日前后,每间隔30m在池梗上设置一个诱杀桶,诱杀桶内加入氯虫苯甲酰胺5000倍液,酒槽、糖混合液500mL。或在水稻插秧后到返青前清除稻田杂草,均匀喷施70%爱美乐90~120g/hm2、25%阿克泰90~120g/hm2与75L水混合液,杀死初次孵化幼虫及部分成虫。4.2.2二化螟二化螟是黑龙江地区水稻生长过程中发生频率较高的害虫,会导致水稻植株死亡、产量下降。为防治二化螟,可围绕相邻村屯,设置两排池子,每一个池子内插入10根性诱捕剂杆,杆上设置二化螟诱杀盒,形成两层保护圈,在6月10日~8月30日防治二化螟。除成虫诱杀外,种植户还可从控制虫源基数着手,每间隔60m在稻草垛周边设置1台太阳能投射式杀虫灯,在每日06:00~19:00诱杀二化螟[3]。4.2.3负泥虫负泥虫在黑龙江地区水稻生长过程中较为常见。发现负泥虫后,应第一时间进行深层灌溉,使水层覆盖除水稻苗尖端以外的部位。在清晨露水未消时,利用扫帚或其他工具将幼虫扫落到水中,扫落后第一时间排出水分,彻底将负泥虫幼虫清除。

5总结

常规行向+钵体育秧+宽窄行栽培方式,是黑龙江省优质水稻栽培主要方式。种植户应根据本地情况,选择适宜品种,提前整地,适时播种,播种后严格把控育秧温度、水分。进而在适宜时期插秧,插秧后利用绿色、高效手段防治病虫害,降低病虫害对水稻生长的不利影响,提高水稻生产效益。

作者:王龙 唐蕾 孙迪 李鑫 单位: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五四分公司

水稻栽培技术篇2

水稻作为世界的主要粮食作物,有约60%的人口将其作为主食。2020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为3007.6万hm2,占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4[1]。随着人们生活品质逐步提高,对有机食品的关注越来越多,尤其是有机水稻,因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除草剂)药剂进行灭草、除虫,遵循自然规律生长,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同时有机水稻种植面积也逐年提高。有机水稻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2]。但在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因不允许使用农药、杀虫剂等物质,导致杂草和病虫害较多,每年因草害、虫害引起的水稻产量损失在15%以上[3]。因此,如何处理有机水稻生产过程中杂草、虫害等问题是有机水稻种植过程的重点和难点。国内外针对有机水稻种植的除草方式主要有人工除草、机械除草、利用动物取食除草、微生物除草和降解膜覆盖除草等[4]。但因人工除草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利用动物取食杂草的方式存在前期选种、后期需要人工除草、动物的优质优价不能完全体现等问题[5-6],导致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机械除草、微生物除草和降解膜覆盖除草。机械除草可有效发挥控制草害、利于有害气体排出、增加氧气含量、提高地表温度、促进肥料吸收等重要作用,但株间平均除草率低,仅为40%~50%[7]。微生物除草虽具有对目标杂草专一性强、选择性高、用后对环境无残留等优点,但存在目的菌筛选困难、制剂难度大、寄主单一、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大等问题[8]。而水稻降解膜覆盖除草方式操作简单、农民易于接受,在不使用农药、除草剂的情况下控草效果好,同时具有提高地温、减轻病虫害、增产、节水等作用[9-12]。但水稻覆膜栽培技术机械化覆膜水平低,多数采用人工覆膜,劳动强度大、覆膜效果差、效率低,严重制约了水稻覆膜栽培技术的发展。因此,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水稻覆膜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阐述有机水稻覆膜栽培关键技术与机具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各项技术原理、特点及典型机具,并展望有机水稻覆膜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我国有机水稻覆膜栽培技术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有机水稻覆膜栽培技术概况

1.1水稻种植面积

据《2020中国统计年鉴》和《2020年中国有机水稻行业分析报告》等统计[13-15],我国粮食种植面积从2016年的11303万hm2稳定增加至2018年的11703万hm2,增加了3.54%,粮食总产量从61623.9万t增长至65789万t,增幅为6.76%。2019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1606万hm2,同比减少97万hm2,下降0.8%。2020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增长至11677万hm2,同比增加71万hm2,增长0.6%(图1)。由图1可知,2016至2018年水稻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但2019年水稻种植面积为2969.4万hm2,同比降低了1.64%,同时产量同比减少了252万t,降低了1.19%,主要是因为东北地区减少了部分井灌稻的面积,且中央财政对东北地区的大豆生产者补贴达170多亿元,导至东北地区“水改旱”增加,同时扩大了休耕面积。2020年水稻种植面积为3007.6万hm2,约占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的25.8%,同比增加38.2万hm2,增幅1.29%,主要得益于国家支持恢复双季稻生产,总体上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趋于稳定。随着国民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对优质、营养、无公害稻米的需求持续增加,有机水稻栽培技术逐渐开始推广,其种植面积也逐年递增。由图2可知,2019年我国有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9.2万hm2,比2013年(18.4万hm2)增加了20.8万hm2,增幅高达113%。可见,我国有机水稻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是当今及未来水稻生产的重要发展方向。

1.2有机水稻覆膜栽培技术现状

有机水稻覆膜栽培技术建立在机械移栽技术基础之上,由水稻覆膜技术发展而来。水稻覆膜栽培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提出并进行了研究试验,因该技术增温、节水效果显著,且操作简单、易于被农民接受,东北的辽宁等地在70—80年代引入该技术,至1999年累计推广面积达170万亩(1hm2=15亩)[16-17],但因当时机械化水平低,水稻覆膜技术推广受到限制。随着21世纪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有机水稻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将水稻覆膜技术逐步应用于有机水稻种植中,作业效果得到了有机水稻种植户的认可。总结近年来我国有机水稻覆膜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1)加快研究效率、自动化程度高的适用于有机水稻覆膜栽培技术的覆膜机具,解决人工覆膜劳动强度大、覆膜效率低和覆膜质量差等问题。(2)重视可降解地膜技术研究,如塑料降解膜、生物降解膜等。(3)加快研究适用于有机水稻覆膜栽培技术的长效缓释肥、控释肥,解决水稻生长后期追肥难的问题。(4)根据不同地区、环境及土壤条件,因地制宜地应用有机水稻覆膜栽培技术。

1.3有机水稻覆膜栽培的实施效应

国内外研究表明,有机水稻覆膜栽培的实施效应主要体现在:1.3.1降低草害水稻覆膜栽培通过在稻田表面覆盖一层不透光地膜,使膜下区域空气稀薄、空气流通缓慢、氧气含量少、膜内温度高,同时不透光地膜阻碍杂草进行光合作用,使杂草在膜下无法生长,从而达到较好的灭草效果[18-19]。Giaccone等对比研究了无杂草防治、施用除草剂和覆盖生物降解膜3种杂草防治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覆盖生物降解膜除草效果优于施用除草剂的除草效果且杂草在降解膜开始退化后才得以生长[20]。沈阳农业大学的任文涛等对纸膜覆盖水稻栽培技术的节水、控草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纸膜覆盖可减少水稗密度87.5%、稻稗密度83.8%、三棱草密度91.5%[21-22]。中国农业大学的赵欣等对覆膜稻田的杂草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齿苋、鸭舌草、拟金茅和四叶萍在覆地膜稻田不发生或偶有发生,其杂草密度显著低于常规稻田[23]。赵文清对有机稻田采用稻糠稻作、纸膜覆盖、稻田养鸭3种无公害除草技术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纸膜覆盖除草效果最佳,可减少稗草90.5%、三棱草94.6%、阔叶草93.9%,综合防效达93%[24]。牟雪蕾等通过水稻覆膜栽培技术与传统种植方式对比,得出水稻覆膜栽培技术比传统种植提前4~6d完成分蘖,且对稗草和压舌草的除草率达86%[25]。1.3.2降低病、虫害将地膜覆盖在稻田后,稻田环境从高湿状态变为湿润状态,湿度降低,不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刘振军等通过水稻纸膜覆盖对病、虫害防治效果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稻田纸膜覆盖技术对负泥虫、潜叶蝇防控达80%左右[26]。1.3.3增加地温、提高作物产量和收益因地膜覆盖在稻田表面,形成了温室效应,在水稻前期使地温提高3~5℃,增加了水稻根部的有效积温,使有效分蘖增多,因而穗数较多,产量得到提高[27-28]。Jabran等通过地膜覆盖对水稻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覆膜后可使水稻叶片面积、水稻籽粒质量和生长速度明显增加[29]。宋玉秋等通过降解膜覆盖对水稻生产和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覆膜栽培使水稻有效分蘖增多,增产效果明显,增产率达16.18%[30]。胡国辉等通过2018、2019年大田试验,研究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对机插水稻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覆膜对照组相比,覆膜水稻产量均有显著提高,2年分别增产4.1%和6.1%,土壤日平均增温2.76℃,且北方水稻种植效果优于南方[31-32]。邢春秋等在浓江农场以龙稻18为试验材料,采用水稻超早育秧与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对比的方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机插稻田提高土壤温度3~5℃,减少井灌水用量2068.5m3/hm2,水稻增产9.96%,降低有机水稻除草成本9750元/hm2,增加效益9577.5元/hm2,可在北方寒地稻区推广[33]。1.3.4降低水分蒸发,节约水资源水稻覆膜移栽后至有效分蘖末期,因地膜可降低水分蒸发且采用浅水管理,因此降低了稻田灌水量达到节水的目的[34]。Jabran等研究了地膜在改善水稻节水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覆膜水稻比传统种植水稻节水约为18%~27%[35]。任文涛等进行了纸膜覆盖对水稻棵间蒸发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纸膜覆盖对减少水稻棵间蒸发量具有显著作用,颗间节水率为2.1%[36]。黄立华等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盐碱地水稻覆膜栽培技术的节水潜力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覆膜栽培比常规种植节水17%且可促进水稻抽穗,提高穗粒数、结实率等[37]。中国农业大学的金欣欣等对水稻覆膜栽培技术的节水特性和增产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淹水栽培相比,覆膜栽培技术全生长季总用水量降低了34.6%且覆膜栽培可显著提高水稻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干质量,这些参数有助于提高水稻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抗倒伏性及抗病性[38-39]。

2有机水稻覆膜栽培关键技术与机具现状

在有机水稻覆膜栽培技术的实施过程中,作业效果主要受膜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标准机械化作业3个因素影响,因此提高膜料特性和机械标准化作业,对推广有机水稻覆膜栽培技术具有重大意义。本节首先对有机水稻覆膜栽培所用地膜进行概述,然后对水稻覆膜栽培机具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1水稻栽培地膜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我国农用地膜产量居世界首位,是其他所有国家总和的1.6倍,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累计增产值达800亿元以上[26]。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实际需要,农用地膜向着多功能的方向发展,使其不仅具有保水、增温等作用,还具有除草、防虫、降解等功能。目前,我国农用地膜种类繁多,按功能特点可分为通用地膜和特种地膜。通用地膜指采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制备的具有保水、保温功能的地膜。特种地膜指在通用地膜的基础上还具备一些其他功能,如生物降解地膜(淀粉基地膜、纸状地膜等)、可降解种膜、化学除草地膜、有色地膜、打孔地膜等[40]。其中水稻插秧覆膜时,可用的是普通(PE)地膜、淀粉基生物降解膜和纸状降解膜,但普通地膜无法降解、难以回收且在土壤中残留率高达42%以上,会破坏土壤结构。因此,有机水稻覆膜作业时,主要使用淀粉基生物降解膜和纸状降解膜进行覆膜作业。纸状降解膜在1991年由日本鸟取大学津野幸人教授提出并研制了再生纸膜,并应用于有机水稻进行除草,且证明了再生纸膜对杂草和纹枯病有抑制作用[41-42]。纸状降解膜的原料主要由废旧纸箱或木浆加入一定的淀粉质糊浆组成,可自然降解、无污染、无残留,纸膜浸水后紧贴在泥浆表面,不易被风刮起,但由于纸地膜的原材料成本过高,阻碍了推广和应用。随着降解膜技术进一步发展,利用廉价的农业废弃物秸秆作为原料既可以解决秸秆引起的环境问题,同时还可以提高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用后无需回收,在微生物作用下可完全降解为有机质,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因此,秸秆纤维基地膜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国外,日本合田公一以苎麻纤维为原料制备可降解地膜,武川真美以麻和纸浆为基料制备麻地膜,荷兰采用大麻纤维和淀粉合成可降解地膜[43]。国内,刘陶等将棉、秸秆纤维、亚麻与丝纤进行混合,实现了可降解非织造地膜的研究[44]。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制苎麻、红麻、黄麻纤维地膜,并对降解后的土壤性质和产量进行了研究[45]。2011年韩永俊等对水稻秸秆纤维制取地膜的工艺参数进行了探讨和优化,得到了利用水稻秸秆纤维制取地膜的最优组合参数[46]。袁巧时等对玉米秸秆纤维制造可降解地膜工艺及参数进行探索和优化,得到利用玉米秸秆纤维制取地膜的最优组合参数[47]。2012、2013年李丽霞等对大豆秸秆纤维的制备工艺和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了利用大豆秸秆纤维制备地膜的最优组合参数[43,48]。2015年陈海涛等以废旧棉为主,水稻秸秆纤维为填充辅料,对废旧棉与水稻秸秆纤维混合地膜的制造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废旧棉与水稻秸秆纤维混合制备地膜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随后其研究团队针对水稻秸秆纤维地膜增温效果差等问题,探索了水稻秸秆纤维基绿色地膜制造工艺及参数,得到了制备水稻秸秆纤维基绿色地膜最优参数组合且改善了地膜增温、保温等性能,为水稻秸秆纤维地膜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49-50]。2017年刘环宇等对植物纤维地膜抗张强度的预测进行研究,通过PSO-SVR建立了植物纤维地膜抗张强度预测模型,为植物纤维地膜抗张强度预测提供参考依据[51]。与此同时,聂强等采用秸秆纤维地膜覆盖地表进行水稻培育试验,结果表明,抑草效果显著,采用秸秆纤维基地膜栽培的水稻比未覆膜水稻返青期、分蘖期提前3d,成熟期提前4d左右,增产9.1%,秸秆纤维基地膜在40~45d左右开始自然降解[52-54]。张鸿超探究了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对土壤养分变化和作物覆盖栽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可缓慢增加土壤温度,降低土壤pH值,与未覆膜地块对比杂草减少92.41%[55]。有机水稻常用可降解地膜对比具体如表1所示。由表1对比分析可知,淀粉基生物降解膜每卷铺设面积大,减少了田间换膜次数,耕层温度提升明显,价格较秸秆纤维基降解膜略低,机械覆膜效果优于秸秆纤维基地膜,但淀粉基生物降解膜会有少量地膜残留在土壤中,降解时间达3年之久,不利于有机水稻栽培,且除草效果不如秸秆纤维降解膜。因此,利用秸秆纤维基降解膜栽培有机水稻具有显著优势,同时可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提供新的解决途径。

2.2水稻覆膜机具关键部件及研究进展

水稻覆膜栽培可分为人工覆膜和机械覆膜2种。人工覆膜插秧时需多人先将膜料于田间展开,在铺设的同时戳破膜料将秧苗栽入泥浆中,详见图3。此种方式需在水田中往返穿行,致使水田表面凹凸不平,不利于秧苗生长,且覆膜除草效果不佳、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生产成本高昂,不利于有机水稻覆膜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因此,水稻覆膜机械化是实现高质、高效覆膜栽培技术的关键环节。机械覆膜按动力源可分为人力牵引式与机械牵引式。人力牵引式覆膜机于1998年研制成功,如图4所示,采用滑板型结构,人工牵引拖绳实现覆膜作业,具有弹性镇压辊,作业时使膜料紧贴土壤,铺设效果较好,工作效率为90min/1000m2,其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功能单一、人工牵引机具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不适用于大面积作业。

作者:常传义 吴家安 高明宇 刘恩宏 闫博巍 单位: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分院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水稻栽培技术篇3

1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1.1科学选择稻田

优质水稻栽培,对于稻田有着较高的要求,科学选择稻田是生产优质水稻的基础。所以农户应明确稻田选择的重要性,要尽可能地远离各类污染源,如:化工厂、交通要道等,防止被污染。要确保稻田靠近水源,为后期灌溉作业提供便利。稻田周边应无高大树木遮挡,避免对水稻生长造成影响。最重要的是应保证所选择的稻田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为水稻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1.2选择优质种子

水稻产量会受到种子因素的影响,如选种不合理,必然会降低产量,所以保证选种的合理性至关重要。选种时应综合考虑土壤墒情、区域气候、病虫害发生规律等多方面的因素,选择抗逆性强且抗病虫害性能强的优质水稻品种。以连云港市为例,可选择华粳5号、华粳9号、徐稻9号、南粳5718、连粳15号等品种,上述品种具有熟期转色好,分蘖性较强,抗倒性强,田间病害发生较轻等诸多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1.3水稻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水稻栽培前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科学处理种子,是提高出苗率的关键。水稻种子处理时,应重点做好盐水筛种、日光晒种、药剂拌种等各项工作,要明确各个环节工作的重点,掌握核心技术,保证水稻种子处理效果。水稻种子经过上述处理后,即可进行催芽,催芽时应遵循高温破胸、保湿催芽、低温晾芽的原则和要求,有助于达到快、齐、匀、壮苗的目的。

1.4育苗移栽管理

水稻栽培时,可采用直播法,亦可采用育苗移栽法,相比较而言,育苗移栽法的应用更为常见,其稻苗成活率更高。水稻育苗时常用的技术有:水育秧技术、湿润育秧技术、旱育秧技术、穴盘基质育苗技术等,不同技术的优缺点不同,农户可灵活应用。育苗时,要对温湿度、光照进行合理地控制,并清除苗床上的杂草,持续育苗4周左右即可进行秧苗移栽。秧苗移栽时,应结合品种特征、稻田墒情等因素对移栽密度、行距、株距等进行合理地控制,推荐应用专用机械设备进行秧苗移栽作业,插秧深度2cm,插秧规格25cm×10cm,杂交稻每穴1株,常规稻每穴2株,每公顷稻田基本苗控制在27万~30万株即可。

1.5加强田间管理

水稻移栽后,农户要加强田间管理力度,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同时也保证水稻品质。首先,要及时查苗补苗,如农户发现存在死苗或缺苗的现象,应及时进行补苗,保证苗齐。其次,要及时除草,杂草生长时需要吸收大量水分及养分,进而导致水稻出现缺肥缺水的现象,所以要重视除草工作,通过人工+除草剂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清除稻田内的杂草,保证水稻良好生长。再次,要及时灌溉,农户需结合降雨情况、稻田水层深度等因素控制灌溉时间、频率,应遵循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有水壮苞,干湿壮籽的原则落实灌溉作业,满足水稻生长对于水分的需求。最后,要及时追肥,农户应结合水稻植株长势,或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法,满足水稻生长对于肥料的需求。要重点做好对水稻分蘖期、拔节期、穗期、粒期的追肥工作,提供水稻产量和质量。

1.6收获秸秆还田

水稻成熟后,农户要及时进行收获作业,过早过晚收获均会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水稻最佳收获期为水稻完熟前,此时收获的水稻质量最高,效益最理想。水稻收获后需将秸秆进行还田处理,联合收割机配备低茬收割装置,将水稻秸秆被就地切割成段,留茬5cm,然后在田内放水漫过秸秆,浸泡一段时间后,再利用旋耕机深耕深翻,将秸秆翻入地下,翻耕深度为20cm。将水稻秸秆还田,可提高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肥力,进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同时亦可避免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及火灾等事故,可谓一举多得,因此要重视推广应用。

2优质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病虫害的发生,会导致水稻减产,同时亦会影响稻米质量,因此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改变传统滥用剧毒农药的防治模式,综合应用农业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化学技术,在降低水稻病虫害发生率的同时,保证水稻产量及质量。

2.1农业技术

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农业技术是一项基础性、常规性防治技术,其技术要点如下: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优质水稻品种,保证其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强;水稻播种前要进行筛种、晒种工作,杀灭表皮致病菌,并利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拌种,降低苗期病虫害发病率;加强水稻育苗移栽管理,控制秧苗移栽密度、株行距,避免过度拥挤影响稻田光照及通风引发病虫害;要重视田间管理工作,重点做好除草、灌溉、追肥等工作,为水稻生长营造适宜的环境和良好的条件,提升植株的抗病能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要密切留意水稻生长情况,及时清除患病的秧苗,避免病菌扩散,降低影响和损失。

2.2物理技术

物理技术在优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有着突出的优势和作用。如:农户可在稻田的田埂中种植大豆,可吸引寄生蜂,进而防治水稻害虫;育苗时覆盖防虫网,可有效防止灰飞虱等害虫入侵传播病毒,降低水稻叶枯病等病害的发生概率;农户可结合害虫趋光性原理,在稻田内设置太阳能杀虫灯、黑光灯,夜间9点~凌晨4点开灯,可有效诱杀二化螟等害虫,该法适用于成片稻田;害虫具有趋色性特征,将黄板悬挂在稻田内,稻田悬挂黄板375~450个/hm2,对灰飞虱、蚜虫起到显著的诱杀效果。

2.3生物技术

优质水稻病虫害防治背景下,要重视对生物技术的应用,发挥生物技术的绿色、无污染优势,实现对水稻病虫害的有效防控,保证水稻品质。如:农户可在饲养、保护、释放蜘蛛、黑肩绿盲蝽等害虫的天敌,可诱杀稻飞虱等多种害虫,减少田间害虫数量;利用赤眼蜂,可杀灭稻纵卷叶螟,应用该法时,应减少农药的使用,避免对益虫造成影响;利用生物制剂及农药,亦可起到不错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苏云金杆菌,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有奇效,春雷霉素可防治稻瘟病,井冈霉素可防治稻曲病;稻鸭共育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公顷稻田内放养225只15日龄的小鸭子,让其自由捕食田间杂草及害虫,减少田间杂草及害虫数量。并且鸭子所排出的粪便,能够为水稻生长提供重要的养分,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2.4化学技术

化学技术防治水稻病虫害,具有见效快的优势,但极易造成药物残留及农业污染,因此要慎重选用化学药剂,优选广谱、低毒、高效、无残留的农药,并且要轮换使用,防止出现耐药性现象,要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控制用药量,防治药物残留,满足水稻优质高产要求。如:稻飞虱防治时,优选吡蚜酮、呋虫胺等农药;稻纵卷叶螟防治时,优选茚虫威、多杀霉素等农药;稻瘟病防治时,优选丙硫唑、嘧菌酯等农药;纹枯病防治时,优选氟环唑、咪铜·氟环唑等农药;细菌性病害防治时,优选噻唑锌、噻霉酮等农药。综上所述,水稻栽培中,要重视对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掌握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并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降低水稻病虫害发生率,提供水稻产量和质量,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作者:卓丽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图河镇建设和社会事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