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问题分析3篇

时间:2023-02-10 11:43:40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问题 分析

摘要:当代大学生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把握主体地位,从自身出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崇尚绿色、科学、理性、合理的消费观,以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形式去转变自己的消费行为,根据自身的消费需求去制定专门的消费计划,合理地利用互联网进行消费,摒弃盲目跟风和攀比消费。

大学生消费问题分析3篇

大学生消费问题篇1

21世纪是物质和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随着生产力不断提高、物质资料不断增多、经济水平以及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逐渐增多,因而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随之变化,而这种转变在作为时代新生力量的大学生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大学生是特殊的消费群体,是引导消费潮流的重要力量,大学生个性化的消费理念使消费行为呈现出新特点。大学生消费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甚至关系列国家的未来,它不仅影响大学生的自身发展,还影响到社会的进步,因此大学生个人、高校、家庭和电商平台都应有所作为。

一、互联网时代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类型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10.29亿;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75亿,占网民整体的94.5%;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9.34亿,占网民整体的90.5%。”毋庸置疑的是当代大学生在其中占一大部分比例,新时代大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多样的消费行为。

(一)移动线上型消费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线上型消费是当代大学生最显著的新型消费行为。移动线上型消费,一方面说明当代大学生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潮流,但另一方面会使他们逐渐变得慵懒肥胖、身心疲惫,同时可能会面临金融风险,因此,当代大学生线上型消费值得提倡但也需适度和谨慎。现如今,在疫情的影响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下,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从传统的实体店消费逐渐转变为线上消费,在线学习、网评网议、网上报名、网上交友、网上购物等生活和学习方式逐渐替代传统模式。“随着移动支付手段的普及,在新的网络形势下,网络消费支付流程更加简单快捷,购买一件产品所需要的时间被压缩到极致”[2]。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易受到各类宣传信息的影响进行冲动消费;另一方面,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各类诈骗手段攻击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使他们落入刷单、裸贷、网络诈骗等陷阱。

(二)享受型消费

作为特殊消费群体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步入大学,体会到追逐理想的同时也要享受生活,因而他们渐渐注重享受型消费,这也是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之一。享受型消费一方面能够使大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和适当的放松,但另一方面会使他们迷失自我,只求享受逐渐堕落,因此说,大学生可以拥有享受型消费但不能过度。当代大学生多样化需求增加且时间较为充足,他们会通过跟团旅游、学习乐器书法、摄影骑行等充实自己的生活,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不仅注重一时的物质满足,更多地开始追求精神享受。但部分大学生对享受型消费没有明显的界线,易受网络宣传和朋友的影响,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过分追求高质量生活,用自己的生活费买一些比较昂贵的物品,阔绰消费以满足自己所需;有的大学生会每天沉溺于看直播、玩游戏、追星追剧追热搜,无心学习;还有一些大学生甚至会因为追求享受型消费从而道德败坏、负债累累,比如撒谎向父母要钱买资料、经常向朋友借钱等;如此过度享受会导致大学生迷失自我、不愿努力奋斗,只顾眼前享乐而不注重未来前途,甚至荒废学业。

(三)信贷透支型消费

网购已成为普遍的消费方式和手段,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提高了购物的速度和效率,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便捷的购物体验更容易激发购物欲望,但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每月固定的生活费并不能满足多样性需求,特别是一些高价的电子智能产品和设备。“‘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等便捷的小额借贷平台,迎合甚至刺激了部分大学生“先消费,再分期还贷”的观念,一些大学生通过负债借贷维持超前消费。”[3]这些无利息或低利息的超前消费、网络贷款的渠道给大学生提前消费提供了可能,可谓是“雪中送炭”。过度透支型消费会使大学生面临很多风险陷入危机之中,部分大学生不了解“刷单”“校园贷”“套路贷”等违法行为,可能不经意间掉入陷阱之中还浑然不知,从而负债累累,无力偿还也不敢和父母老师朋友说,会产生自杀等危及生命的想法,这对学生个人、对家庭、对高校、对社会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四)“网红种草”型消费

《光明日报》2021年4月的大学生消费心理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消费偏好智能型消费、电商化消费、潮流化消费、社会化消费。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商平台增多,“网红经济”兴起,各类社交媒体、短视频App不断涌入大学生的视野,他们主要由90后和00后组成,作为追求时尚个性和自我的青年群体,在潮流化、电商化和社会化的影响下会逐渐倾向于“网红种草”型消费。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红种草和专家测评分析买到心仪的产品,节省时间和精力;但另一方面,大学生易受潮流化趋势和网红效应购买一些所谓爆款的无用产品,或冲动购买一些高价限量商品。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原因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转变

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转变是消费行为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消费观,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当代大学生的月消费根据其内在性需求驱动,形成了以日常生活和学习娱乐为主的网络消费,他们不仅仅只关注物质满足,渐渐地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消费平台和渠道的增多、快递行业的迅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欲望明显增强,产品需求明显增多,在疫情防控严格、不能出校、追求时尚、需求较多的大学生看来,互联网消费既能满足多样化需求,又能实现跨空间消费,既满足消费欲望,又满足消费行为。

(二)当代大学生人均可支配消费金额的提高

大多数当代大学生生活费来源主要依靠父母,部分学生会选择通过兼职或勤工俭学增加自己的生活费,因此当代大学生可支配消费金额不断增多,有相应的消费基础。当代大学生总体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金额不断增多,消费增速平缓上升,从总体上说,其主要因素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共同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不断提高,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产品种类越来越多,人们需求不断增多,消费方式不断改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五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逐渐增加(如图1所示)。

(三)电商购物平台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网购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消费行为,便捷购物平台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是其中的主要原因。随着现代社会互联网和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媒体逐渐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淘宝、天猫、唯品会、京东、得物、蘑菇街、拼多多、小红书、微博等APP逐渐兴起,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各类短视频运营软件,例如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通过大量人气超高的专业网红主播在这些平台上进行直播带货吸引大学生眼球。当代大学生是新兴媒体的拥护者和使用者,受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一支庞大的消费群体具有一定的购买力。因此,在互联网的发展和个人需求不断增多的驱动下,在“网红经济”迅速崛起的今天,在购物平台和多媒体的共同作用下,当代大学生形成了线上型消费、“网红种草”型消费等消费行为。

三、应对当代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措施

(一)大学生个人从思想和行动上有所作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考察人与物的区别时指出: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有意识且自觉地想问题、办事情,同时,“相较于高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所取得的教育效果是最直观和最有效的。”[5]因此,针对不良消费行为,当代大学生首先应从自身出发做出改变。首先,要树立正确且科学的消费观,学会合理规划生活支出。当代大学生应理智地对待外部各类纷繁复杂的信息,立足于不盲目跟风、不虚荣、不攀比,养成健康多元的消费习惯,提高自控能力;当代大学生网购时需谨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理性分析网红经济下的产品需求,提升网购的质量并确立正确的消费意识,杜绝不良网络风气的影响;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费,在满足日常生活花销和必要开支外,严格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杜绝炫耀消费、攀比消费、宣泄消费、冲动消费、过度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其次,当代大学生应提高自己的新媒体运用能力。在技术不断创新、网络广泛普及的新媒体时代,当代大学生应该顺势而为,紧紧跟随时代的脚步,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不断提高自己对科技和网络的运用能力和运用水平,不断学习各种搜索技巧,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和对不良诱惑的抵制能力;在了解电商平台利用新媒体宣传和吸引消费者的基础上,认真辨别直播中的各种语言和行为,不盲目跟风冲动消费。最后,当代大学需要增强风险意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大学生在进行新媒体消费时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注重自身信息安全,通过正规渠道进行消费,对购物环境进行鉴定,安装反诈中心等信息防护软件;要对校园网贷有清楚的认识,理性使用“花呗”等工具,不过分信赖各类网络主播和代购推销的产品,理性分析自己所需商品是否真的不可或缺。

(二)高校在日常教育活动中重视引导

首先,高校要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意识进行教育,引导他们理性消费。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由于疫情影响,大多处于封校状态,可以通过线上对学生进行定期心理辅导,开设相关课程,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到校给学生进行科普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征文比赛、辩论赛、反诈讲座等教育实践活动。其次,高校要注重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大多数大学生在外地上大学,其经济来源主要来自于父母,他们一般是独立支配自己一个月或者一学期的生活费,当代大学生生活相对丰富多彩,可以消费的地方较多,在独立支配自己生活费时可能会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但高校仅仅只依靠思想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开设相关理财课程或宣传讲座,培养大学生的自主理财能力,让学生养成记录花销的习惯,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情况进行合理消费,在学习正确理财中进行合理消费。最后,高校要抓住校园文化建设这一平台,在高校内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氛围,从而有效抑制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高校一定要承担起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教育学生理性使用和对待新媒体的重任,多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及文娱活动,丰富大学生生活;高校也可以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校园流动销售摊位进行小商品买卖,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日常消费提供便利,同时也为学生的诚信教育及理财教育提供帮助。

(三)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给予适当引导

首先,父母要对子女言传身教,同时加强引导。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要言传身教,和孩子一起树立并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的消费观念不同,所以消费行为也不同,家庭的经济条件和家长的观念直接影响子女的消费观念,所以,父母应该重视对子女的消费行为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榜样,在理性消费观念的灌输中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孩子。其次,父母应该以自身家庭条件为基础给子女提供适当的生活费,同时对其生活费数额进行合理规划。提前了解孩子就读学校消费水平及专业所需物品,适当给孩子一些生活费除外的费用,保障其生活、学习、娱乐、交际、自我提升等方面所需花销,不致孩子因为缺钱而走上邪路歪路,因经济压力无心学习、自卑不已、焦虑暴躁。最后,父母应和高校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子女的生活学习情况,多和子女沟通,在交流中关爱孩子。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不再是唯一目标,许多大学生会结合自身定位加入各种各样的社团和学生组织,也有的学生会专注于自己喜欢的摄影、滑板、音乐等兴趣爱好,购买一些自己需要的智能化产品,与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一起出游或者聚餐,这些社交需求与孩子的精神世界息息相关,家长不应忽略。

(四)电商平台应规范化管理与运营

电商平台是大学生线上消费的主要载体和媒介,作为主阵地,电商平台自身发展还有待提高,需要从自身的规范、主播和产品的质量、整体的运营环境、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管理,为当代大学生的理性消费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首先,电商平台应合法经营,合规管理。电商平台的兴起和发展为拉动消费这辆马车提供了动力,电商平台自身的发展还在探索时期,因此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无论何时何,法律法规不可违反。电商平台应在法律的制约和保护下进行良性发展,在管理过程中应形成一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细则,把握直播时间、规范直播行为、整顿直播乱象、优化直播售后,从实际出发对自身的健康发展出策出力。其次,电商平台应对主播进行培养筛选。电商平台通过主播宣传的方式吸引消费者、销售产品,在此过程中,主播的资质和能力是重要的一环。电商平台不应仅靠明星网红实现商品销售数量最大化,还应培养挑选专业的主播队伍进行引导和宣传,给予当代大学生客观公正的选择趋向和消费方向。大多数电商平台会邀请明星和粉丝量较高的网红主播进行宣传,难免会使追星或关注某网红的当代大学生过分沉迷直播,最终进行不必要的应援消费,落入“宠粉消费”的圈套,浪费时间,消耗精力和金钱。最后,电商平台应把握产品质量关。电商平台利用互联网进行产品销售,其商家的口碑和产品的质量是需要时刻关注的重点,这不仅对电商平台自身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消费时着重考虑的因素。选择质量好的产品是电商经营的第一步,电商平台应在第一环就做好充足的准备,为消费者提供质量上乘的优质产品,一方面提升电商平台的口碑和影响力,减少不必要的售后服务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质量上乘的商品,节省挑选商品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当代大学生也能够在此基础上提升消费幸福度。

四、结语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物质财富与精神产品的空前繁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目前庞大的消费市场上,大学生消费作为一个新的消费主体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把握主体地位,从自身出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崇尚绿色、科学、理性、合理的消费观,以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形式去转变自己的消费行为,根据自身的消费需求去制定专门的消费计划,合理地利用互联网进行消费,摒弃盲目跟风和攀比消费。同时,社会各界人士和机构要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创造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加强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科学消费行为的引导,重点落实好高校、家庭和电商平台各自的职责与担当,共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良性持续发展。

作者:郎雪霜 单位: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学生消费问题篇2

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作为新时代新的消费群体,其消费思想和消费行为都会对国家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后备储力军,他们的消费思想和行为不仅仅是个人好恶的体现,还是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现如今,他们的消费观产生了异化,出现了感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和超前消费等现象。这不仅不利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还不利于国家与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所以,分析当代青年大学生消费观产生异化的原因并对他们的消费观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就成了一种必要。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异化的表现

消费异化,是在生产力和经济高度发达,人们的消费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不健康的消费现象。所谓消费异化,就是人们购买商品时并不是为了满足生存与生活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自己所谓的虚荣感和提高别人眼中所谓的社会地位。这也使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异化。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提到的商品拜物教就与之相似,在马克思看来,所谓商品拜物教也就是人们生产出来的商品到最后成为束缚人的工具,人们最后都受制于商品的统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变成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现如今,消费异化现象也在当代大学生中显露出来,具体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感性消费

感性消费就是当代大学生在消费的时候只注重消费的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在购买商品时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也不考虑商品的质量,考虑不到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些物品,而只是“买时一时爽,买后泪汪汪”。特别是在当今网购发达的情况下,在足不出户,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把东西买回来的年代,面对淘宝“双十一”“双十二”“女神节”等大型网上商品促销的活动,当代大学生更是禁不住诱惑,只知道买,却不知道用。从商品买回来的那一刻开始,它就变成了宿舍的废弃物,学生要不就是把商品拆开放在一边不去使用它,要不就是使用了几次就丢弃它。这不仅产生了浪费的现象,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还增加了当代大学生的经济负担,同时也给他们的学业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奢侈性消费

所谓奢侈性消费,就是超出自己最大经济能力范围的消费。随着国家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吃穿住行都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人们对物品的追求不再是数量更是质量,同样作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对于从小父母就给予他们最好的照顾的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在吃、喝、住、行上都比较讲究,更不愿比别人差,这就是他们产生奢侈性消费最主要的原因。看到同学穿名牌,自己要跟风买;看到同学用最新版的电子产品,自己也要跟风买。总之别人有什么,他们就要买什么,从来都不考虑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些东西,也不考虑这些东西对自己而言是否有实用价值,他们唯一考虑的就是不能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或者是彰显自己在同学中高人一等的地位,这也就是所谓的攀比与炫耀的心理导致大学生奢侈性消费的产生。奢侈性消费也给大学生的学业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学生把精力和金钱全都放在购买奢侈品上而对学习上的投资少之又少,这就会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成长不仅止步不前,还会产生倒退的现象,这不仅对大学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氛围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还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三)超前消费

超前消费就是人们常说的用明天的钱来圆今天的梦,也就是所谓的提前预支。超前消费其实是一种超出了自己当下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一种消费方式,是一种不太成熟和理性的消费方式。然而对于每月生活费都由父母提供且金额相对固定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想用自己的生活费来买自己特别想买且又相对较贵的物品时,超前消费方式就成了他们的第一选择。超前消费体现在当代大学生中就是用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等网络信贷产品来购买自己当下经济水平不足以支付的商品。超前消费如果使用恰当的话,可以帮助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解决一些燃眉之急,使用不恰当的话,就会造成一系列的恶性循环。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超前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比积极影响要多得多,因超前消费在次月还不起花呗、借呗、京东白条而进入黑名单的大学生大有人在,同时因超前消费大学生选择过激行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不仅给大学生个人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也给一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观产生异化的原因

大学阶段正是学生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的第一步,他们的行为处事能力和消费心理并未完全成熟,可能产生错误的消费心理进而产生消费观异化的现象。大学生消费观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到家庭和学校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社会环境和学生自身心理成熟程度的影响。

(一)家庭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不断增长,人们家中可用来支配的金钱数量越来越多,这时家长对子女合理消费观念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合理的家庭消费观对子女消费观的建立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事实上大部分家庭都缺乏对子女消费观念的教育,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度溺爱,有求必应。子女只要需要,家长就给,要多少给多少,却不过问子女拿这些钱买的东西是否实用,是否有必要买。家长误以为子女上了大学他们所需要购买的物品都是必需品,殊不知子女因攀比、炫耀等因素而去购买的物品大量存在。家长在金钱方面对子女的有求必应,也导致了子女误以为挣钱很容易,殊不知那是家长的血汗钱。大部分家长因怕耽误子女学习,从不跟子女说家中的真实经济状况,这就会出现家长在家中省吃俭用,而子女在学校内肆意挥霍的现象,这些都会对子女的消费行为产生不好的影响,进而导致子女的消费观产生异化的现象。

(二)学校因素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学校教育如果实施得好的话就会对学生消费观的树立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现如今部分大学的教育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讲求就业率,对学生消费理念的教育是忽视的,甚至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考研、考证通过率还鼓励学生去报高额的培训班,这就忽视了部分大学生实际的经济情况和实际需求,从而导致心智不太成熟的大学生疯狂地去报培训班,这不仅增加了大学生的经济负担,而且给他们学业上带来的收获也并不明显。同时许多高校不仅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提到的消费观知识少之又少,而且在课堂之外很少进行相关知识的理论宣传与引导,学生会和社团组织也很少组织有关消费的活动。这就说明现如今高校教育只关注到了教书,却忽视了育人,忽视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导致大学生在合理消费这方面的知识是空缺的,从而就容易产生消费观的异化。

(三)社会因素

随着消费主义思潮在社会中的广泛传播,社会中弥漫着一种消费至上的理念,人们消费并不是因为自身实际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种消费欲望,人们把快乐和幸福感都建立在消费上,大把花钱消费成了他们表达快乐和幸福感的唯一途径。同时人们为了加深与同事朋友之间的联系,靠吃喝玩乐以消费为主的娱乐活动成为他们维系感情的唯一途径。这些做法无一不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他们正确消费观的建立。同时随着大众传媒和网络平台的不断兴起,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等平台所宣传的琳琅满目的商品也增加了大学生的消费欲望,部分商家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润,大肆对其商品进行虚假的广告推销,这对大学生的消费欲望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进而导致大学生的消费观产生异化。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

当代大学生虽然总体上思想积极乐观、健康向上,但是他们的年龄较小,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价值观还具有不稳定性,同时消费观又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消费观。在正确价值观还没完全形成的当代大学生中,正确消费观的树立更是微乎其微,同时大学生自身的消费心理还不太成熟,没有形成正确的消费理念,又容易受到身边高消费同学消费行为的影响,从而导致自身的心理产生了不平衡,进而导致了盲目、攀比、从众的消费行为。同样作为都是“00后”的当代大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的他们过惯了衣食无忧的日子,这就滋生了他们的享乐主义。部分大学生贪图物质享受,迷恋于对商品的占有,无节制地进行消费,忽视了我国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也使自身的消费行为产生了异化。

三、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消费观的路径

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导致当代大学生产生感性、奢侈性和超前消费的原因不仅有大学生自身内在因素的影响,还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想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就需要我们从家庭、学校、社会这几个方面入手,不断加强对大学生正确消费理念的引导,给他们营造一个勤俭节约、健康和谐、绿色的消费环境。

(一)家庭——家长要发挥引导表率作用

家长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大学生能否树立一个正确的消费观,家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家长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提高自身的财富管理能力,学会合理分配家庭的收入与支出。其次,家长要尽量避免产生对子女的补偿心理,不要对子女过度地百依百顺、对子女的需求有求必应,这样不仅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还会助长子女的非理性消费行为,带来浪费等不好的消费行为习惯。最后,家长要学会培养子女自立自强的品质,合理控制子女的消费支出,每月给予他们固定的生活费。同时要鼓励子女通过外出兼职来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要让子女知道金钱来之不易,让他们学会合理控制自己的消费支出,培养自己的理财意识。同时通过兼职,也可以让他们了解到金钱是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的,有付出才有回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大学生之间因盲目攀比、虚荣而产生的奢侈浪费的异化消费心理。这样不仅可以让当代大学生学会如何花钱,还可以学会如何存钱、如何赚钱。

(二)高校——增加有关消费观的教育内容

大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关键的四年缓冲期。在这四年期间,学校不仅要教会他们专业课的知识,还应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高校应该加强学生消费知识的相关学习,把有关消费的理论知识引进课堂,不仅要教会大学生如何合理地花钱,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存钱和赚钱,这就需要高校把投资理财、基金、债券、银行等相关金融知识教给学生。同时学校也要对大学生进行消费心理的正确疏导,从个人、社会、自然这几个层面来教会大学生如何避免感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和超前消费这些异化的消费心理。高校也要加强相关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引进相关的高质量人才,提高课堂的专业度,丰富教学模式,使大学生更生动形象地汲取相关知识。此外,高校要组织相关的消费实践活动,使学生把学到的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会如何正确消费,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真切地体会到如何正确消费,从而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三)社会——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在社会中,政府应加强合理科学的消费文化宣传,要积极抵制不合理的消费主义文化思潮。消费主义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全球资本扩张的主要手段,它的目的就是通过消费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本扩张,诱导人们进行无节制的消费,把快乐、幸福和满足感建立在消费的基础上,这无疑会使人们受制于商品的统治,使人们的消费心理产生异化。同样在这种消费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心智还尚未成熟的大学生的消费观也极易受到这种消费文化的影响,改变了他们的消费习惯和价值观念,从而导致了理想信念的缺失。所以政府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引导作用,让马克思主义理念深入人心,积极抵制不合理的外来文化,从而给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对市场和网络平台的监管,要增加商业媒体和公众人物的责任感,建立奖惩制度,坚决抵制各大商业媒体为追逐利益而进行虚假夸张的广告宣传,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和消费文化的传播。

四、总结

包尔生认为合理地节制欲望是人类的基本美德之一,而勤俭节约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传统。当代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面对感性消费、攀比性消费和超前消费等异化消费现象,大学生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要提高自身的判断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国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牢记于心,不能被消费主义思潮带着走,要提高自身消费心理的成熟度。当然,大学生这些消费异化行为不仅需要他们自己去克服,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给予他们一定的引导。家长要发挥正确的表率作用、学校要增加有关消费观的教育内容、社会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只有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树立。

作者:曾俊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大学生消费问题篇3

经济基础的建设是影响消费水平最有力的条件,经济发展带动整体的消费水平,同时消费水平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经济的发展。但是消费水平的提升主要是建立在合理理性的消费基础上。在消费群体中大学生的整体消费水平在总体的消费数据中占据了不可小觑的地位,同时消费模式和种类的多样化不同程度地刺激着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伴随而来出现的是“消费心理扭曲”“消费行为异化”等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1.超前的冲动型消费

冲动消费主要是指消费主体在进行消费之前没有进行理性的思维判断,更多的是主观随意性的一时冲动,在大学生消费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最高的冲动消费主要有三种现象:外因诱发消费、事前无计划消费、无意识消费这三种现象。而这三种消费现象又可以称之为“刺激性无意识消费”主要是指在进行消费之前这类消费个体没有进行完整的理性思考,当个人的主观情绪受到外界刺激并超出主体范围对其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加上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的失衡进而导致超前的冲动消费成为校园一大主流现象,“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让明天为今天买单”一度成为部分学生消费的主流思想。但是当消费行为与自己的经济实力发生冲突矛盾时,为消费服务的市场资本“花呗”“借呗”“分期”这类信贷消费产品就会成为其短暂的依靠和支柱,最终导致快乐购物的背后是消费主体每月的月底殚精竭虑的还款,但是当主体能动性与最终的实际获得所不相匹配的时候就会出现最终陷入所谓的“校园贷”,最终掉进资本的“陷阱”成为“物”的奴隶,甚至逐步走上犯罪的道路。

2.心理异化的炫耀攀比型消费

所谓的“炫耀消费”主要是指引起其它主体在语言、心理以及行为上的注意,进而对消费本体进行赞扬,满足其虚荣心。其中需要强调的更多地是吸引异性的注意。而这种异化现象“主要不在于满足实用和生存的需要,而主要在于向人们炫耀自己的财力、地位和身份。因此,这种消费实则是向人们传达某种社会优越感,以挑起人们的羡慕、尊敬和嫉妒。”[3]奢饰品、电子科技产品以及外在装饰这类“物”成为部分大学生最关注以及被占据生活时间最多的消费品。平时开销的可视性和外在穿着的图像化是校园炫耀性消费最普遍的现象,对自我的评价由之前的精神层面转化为浅薄的物质的满足,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竞争和对比由在校的学习转化为吃穿用度。同学过生日送礼请吃饭、校园里每天数不尽的快递垃圾及每年毕业季丢弃的大量生活用品就能证明这一观点,甚至部分学生出现了电子产品只用苹果,衣着打扮只用名牌的奢侈现象,而满足这类“炫耀型”消费主体需求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过度消费。

3.盲目的跟风型消费

跟风型消费主要是指部分大学生消费主体在进行消费时不是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主要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人的“面子”影响。当这部分大学生处于一个新环境的适应期时,会错误地认为通过寻找共同点或者相似物跟周围的同学寻找契合点即消费行为趋于一致化,增强群体感,“重形式、随大流和赶潮流”与他人看齐,以便自己能够更好的融入集体。通过这种错误的消费观追求自己所谓的友谊,“请客吃饭”“追同一个明星”“拥有同款好物”成为日常生活交友必备。往往忽视个人的实际经济能力,通常以成年人的独立性标榜自己,在消费上追求更多的个人自在逍遥即常说的“别人有的我也要有”。而这种盲目跟风消费背后的本质是享乐主义的抬头。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部分大学生在消费行为上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与当今整个社会的大消费环境以及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即内部原因息息相关。大环境的潜移默化导致消费主体的消费思想逐渐发生改变,而思想又是行动的指南,价值观的偏差注定最终行为的出错。

1.全民消费电商时代大环境的刺激

为了提高销售额,占据更大的消费市场,各大消费电商不断地打造出各种标新立异的“消费广告”,以各种不同的优惠方式以及优惠名义命名追求最终的消费目标。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淘宝一年一度的“双11”,以及京东的“618”,以各种消费宣传语刺激着消费能力有限的学生消费群体,“定点秒杀”“凑单满减”等一系列的饥饿营销方式,不断刺激消费主体的消费神经,扩大紧张氛围。上升的是一年一度的消费广告的投入和优惠方式的“烧脑化”与之相对应的是优惠力度一年相比一年的下滑。但是大学生这类消费群体的消费热情仍然没有下降的趋势,被“买到就是赚到”“今年不买再等就是一年”的刺激性消费思想彻底“洗脑”。2021年,“天猫双11”总交易额最终定格在5403亿元,在这期间人均一天能够取到多个快递,甚至出现部分大学生为了等大促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等热点新闻登上头条,这足以证明大学生这类消费群体为最终为匪夷所思的成交额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第二就是新的营销渠道即“网红”。“网红”通过直播等日常生活的分享以及产品的试用等,以自己的视频人设获取流量市场博取“粉丝”关注,而一切操作的背后还是诱导消费,即所谓的“粉丝经济”。大学生对消费品的初级认识形态以及对“网红”产品在精神上有高度的认可,从而刺激“无实际需要”消费。

2.金钱价值观的畸形发展

金钱观的畸形发展在这里主要是指部分大学生不能对金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逐渐沉迷在“金钱万能论”,“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错误金钱价值观中,即被金钱所裹挟。这追究其根源主要是个人价值观出现了问题,一方面是个人思想意志不成熟,容易受外界的诱惑,从而形成功利化、物质化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是个人消费观不成熟,不能正确地处理好自己和金钱之间的关系,不能对金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或者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财能力。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从本质上有着根本性质的区分,但是二者之间的共同点都存在市场经济。当金钱能够解决一些本来它所不能解决的事件,超出它自身的职能之后,就会不能程度地出现“金钱崇拜”的思想。《资本论》中揭示出只要货币在经济中表现出它们的社会功能和巨大威力,货币拜物教就具备了产生的基本条件。大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走向成熟的关键期,周围的大环境和市场的导向都会对其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予这类消费主体更多的视觉冲击,奢侈、享受和刺激等不同程度地通过互联网或者通过周围生活的大环境潜移默化地传输给学生,从而导致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3.不切实际的“需要观”

消费的最终目的和本质是满足个人需要。但是在网络大消费时代,被控制在网络图像下的这批大学生消费主体更多的是把满足和开心作为第一消费原因,而不是现实中生理真正的实际物质需要,更多地是心理抚慰满足异化心理上的需求,把异化的个人欲望和要求放在最前排位置,进而忽视商品的真正价值以及用途。例如宿舍里到处堆满衣物用品,但是还在不停的“买买买”。也正如马尔库塞所言,人们陷入虚假的需要之中,丧失对精神世界满足情况的关注,最终转变为“物”的仆人。[1]人的合理物质需求以及健康的精神文化发展要建立在理性的消费伦理观上,彰显消费主体的个人主观能动性。在完整的一系列消费链活动中,要坚决杜绝物的异化,强调人是消费的主体,把消费主动权掌握在个人的手中。“所谓符合人性或者属于人性的需要,从其类型上说,也就是指人的自然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2]。但在消费主义的冲击下,“物欲”代替“需要”成为第一的消费原因。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策略

辩证的看“刺激消费”是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体,它一方面有利于拉动就业推动我国实体和线上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和保障,但另一方面,从大学生角度出发,可能导致其身心的不健康发展以及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和资源的浪费。学生属于特殊的消费群体,需要学校和社会以及这类消费者自己共同的努力来克服这些问题。

1.重视家庭氛围的影响

“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3]曾国藩“三本八致祥”的家风思想中就有“勤俭自持”,戒“奢”这两项,充分的发挥好家风对孩子的教育潜移默化促就了健康的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家长自己要做到言传身教,不断地加强和提高自己的消费素养,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好的榜样。第二,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思想,“宠溺”“再苦再累不能苦孩子”的教育思想应逐渐转变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从家庭教育中做到培养孩子“不奢”“不傲”的良好消费品德。第三,关注与孩子情感上的沟通,家长要及时觉察到大学生思想上的变化,留心学生的消费情况,帮助孩子解决在日常消费上遇到的真实性困难,减少“校园贷”等恶劣性事件的发生。

2.注重价值观的培养

“消费者教育应在适当情形下成为教育制度基本课程的组成部分,最好成为现在科目的一部分。”[4]利用好思政课堂,充分的发挥高校思政课的作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重点内容。高校思政课应具有敏锐的觉察力,从现实出发,以现实中学生的真实情况为主,展开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第一,开设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思政课程体系,在课程学习中让大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消费理论及消费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中国近代史纲要》等公共必修课中,重点介绍我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大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第二,针对全校大学生适度开设有关理财和资本运营金融课,让大学生了解相关的理财知识以及简单的了解商品运营和广告宣传背后的资金链,帮助大学生打造理性的消费观,克服冲动消费。第三,多组织下乡实践活动,让大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经历,体会生活的不易,从而达到体会父母的不易,克服乱花钱的不良消费行为。

3.合理安排“宣传度”

消费广告的宣传是刺激大众消费主要有效途径,合理有效的广告宣传能够满足消费者对物的需求以及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现在的生活条件。产品的使用对象以及产品自身的功能主要通过广告宣传被大众所了解,但商家必须提高自身的商业素质,本本分分做产品,实事求是宣传,加强对自身的约束。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辨别真假能力差,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政府也必须不断的加强监督对涉及虚假宣传和对不正确价值观宣传的企业商家进行严厉处罚。社会要充分地发挥媒体的优势,积极的引导学生理性消费,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态消费理念,坚守舆论阵地,抵制西方消费主义对我国带来的消极影响。

4.平衡物质与精神的地位

从人的本能出发,人作为在物质世界生活的一份子,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更多的物质财富是人的本能。但是当这种本能越出它所在的适度范围之后,可能就会出现消费主体和消费客体置换,“物”成为人类世界的主导。而人性与动物性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够理性的对待物欲以及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当代大学生自己应正确地处理好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地位关系,面对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图像和数字信息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判断,走出物质和符号堆砌的奢靡享受幻象,坚守个人独特的消费观,不受异化了的物的精神绑架,更多的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头脑的满足,树立正确的消费态度,平衡好物和精神之间的关系。总之,在消费主义的强势冲击下,帮助大学生构建积极健康向上的文明消费观,减少不正确的消费观对大学生消费的消极影响,告诫部分大学生要坚守自己的意志本质,实现自己的意识自由,引导这部分学生重新回到正确的消费轨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发扬中华民族勤劳奋斗的精神。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健康”的接班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及配合。

参考文献:

[1]寇晓燕.消费社会语境下的图像拜物教与青年消费观建设[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73-75.

[2]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何小青.消费理论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17:225.

作者:王娟 陈紫玉 单位: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