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调查报告合集12篇

时间:2022-09-25 03:22:27

图书调查报告

图书调查报告篇1

图书馆调查总结报告范本一

在新年将至、20__岁末之际,本人将过去一年思想、工作等方面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学习,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按时参加每周三的馆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改造世界观,并在认真学习中查找工作中的问题,不断进步。

二、配合图书馆年度发展计划,出色完成日常工作

20__年是我馆的“图书馆资源·环境建设优化年”,我先后在流通部和技术部任职。在新的岗位上,我重新梳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恪尽职守,规范工作流程和常规管理。

前半年,在流通部综合书库五,日均接待读者20余人次,其中,解答读者咨询10余人次,外借图书30余册。另,上架新到和归还图书数百本,并针对性地为读者推介相关书籍,积极配合了我馆的读书活动和资源环境优化。

秋期至今,我与另两同事一道负责一楼电子阅览室的日常用户接待、机房维护和读者培训工作。本人,日均接待用户30余人次。利用机房管理系统机房使用知识,很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服务育人职能;并打印用户下载、整理的文档,为其提供便利。

三、积极参加图书馆、学校组织的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

20__年,我积极参加馆内、校内的各项活动;如,全校教职工篮球赛、图书馆阅读与健康宣传月等等,实现个人成就感,也进一步增强集体荣誉感。

我馆秋期开展了新生图书馆知识讲座活动,我为计算机、新传等院系讲解图书馆的使用,推介我馆资源,传授使用图书馆的技能,激起新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收到很好效果。

四、继续学习、不断进步,以科研促进工作和服务

20__年,我主持南阳市社科项目《图书馆参与我市__传承保护之研究》并结项,圆满完成了个人科研工作,也为更好地服务读者、优化图书馆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图书馆调查总结报告范本二

一、加强政治学习,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按时参加每周三的馆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改造世界观,并在认真学习中查找工作中的问题,不断进步。

二、配合图书馆年度发展计划,出色完成日常工作

20__年是我馆的“图书馆资源·环境建设优化年”,我先后在流通部和技术部任职。在新的岗位上,我重新梳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恪尽职守,规范工作流程和常规管理。

前半年,在流通部综合书库五,日均接待读者20余人次,其中,解答读者咨询10余人次,外借图书30余册。另,上架新到和归还图书数百本,并针对性地为读者推介相关书籍,积极配合了我馆的读书活动和资源环境优化。

秋期至今,我与另两同事一道负责一楼电子阅览室的日常用户接待、机房维护和读者培训工作。本人,日均接待用户30余人次。利用机房管理系统机房使用知识,很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服务育人职能;并打印用户下载、整理的文档,为其提供便利。

三、积极参加图书馆、学校组织的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

20__年,我积极参加馆内、校内的各项活动;如,全校教职工篮球赛、图书馆阅读与健康宣传月等等,实现个人成就感,也进一步增强集体荣誉感。

我馆秋期开展了新生图书馆知识讲座活动,我为计算机、新传等院系讲解图书馆的使用,推介我馆资源,传授使用图书馆的技能,激起新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收到很好效果。

四、继续学习、不断进步,以科研促进工作和服务

20__年,我主持南阳市社科项目《图书馆参与我市__传承保护之研究》并结项,圆满完成了个人科研工作,也为更好地服务读者、优化图书馆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图书馆调查总结报告范本三

书就是知识里那一望无际的海洋,它不仅让我们在烦恼中放松心情,还使我们学到了无数的课外知识……我想大家一定都非常爱看什么童话书,科技书,小说书,散文集,漫画书等等。当然,我们班的同学也不例外,我们也很喜欢读书。我做了一个关于我们班的读书报告。

我们班的同学喜欢各种各样的书:喜欢童话书的同学有21%人,可喜欢科技书的同学却少之又少,只占7%的人数,而喜欢小说书与散文集的同学则达到了44%,漫画书也是非常被同学们喜欢的,他占了28%的人数。从这里可以看出同学们十分爱读书,特别是故事内容比较有情节的书。此外,我还调查了爸爸妈妈们带同学们去图书馆数量的情况:经常去图书馆的同学有26%,偶尔去图书馆的同学有25%,不去图书馆的同学占到了48%。这又说明了同学们并不是很愿意去图书馆看书,以后有空,家长们一定要多多带孩子们去图书馆看书,使孩子们更加热爱图书。然后,我有调查了同学们的读书时间:一天之内读1小时以内的有54%,读1小时左右的有32%,读2小时的有9%,读3小时的有5%。从这,我看出了同学们一天读书的时间并不多,我们要经常读书,这样我们就可以增长许多知识。

图书调查报告篇2

一、序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其专业设置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要出发点,因此,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建设的客观需要,是科技兴国的重要举措。作为学校教学、科研三大支柱之一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科研教研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省30余所高职院校也和全国其它省份高职院校有着极其相似的状况,大部分是从中专、职高升格而来。学校普遍处于基础薄弱的发展时期,存在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与图书馆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笔者对全省三十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的基本情况归纳如下:

二、调查对象、方式、内容

对全省三十所高职院校(不含高专)以面对面、发放调查表、电话等形式对各馆的概况、图书馆网络及自动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信息素质教育、文献采访、读者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办馆基本条件远远滞后于学校迅猛发展的办学规模

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指引下,我省的高等职业教育同样得到了迅猛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在数量上已经占了全省高等院校的“半壁河山”。我们根据各校的学生总人数从馆藏总量、馆舍面积、阅览座位数等方面调查了各馆的生均馆舍面积、生均座位数、生均馆藏册数等,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规定,在被调查的三十所高职院校中,馆舍面积达标的只有3所,占10%,最低的是生均只有0.2平方米。生均阅览座位数0.2的也只有4所,仅占13%,由于近年来各馆大量购买电子图书、期刊、论文等,生均馆藏册数达标的有21所,占到了70%,但仍有30%的学校不达标。

(二)“资金和人才”是影响图书馆自动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本科院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发展迅速,在高职院校中也引起了各馆的高度重视,但是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仍然发展缓慢,不能适应现代化图书馆要求,也就不能较好的服务于教学科研。在调查对象中,还有3所学校图书馆未实现管理系统的集成化,占10%,15所学校还没有自己的特色数据库,占50%,4所院校图书馆还不能上网,占13%。在对“影响图书馆自动化进程的主要因素”一栏的调查中,其中22所院校图书馆认为是“资金和人才”,占73%,3所学校认为是“资金”,占10%,5所学校认为是“资金和观念”占16%,这就说明绝大多数的职业院校对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既不给钱也不给人,“资金和人才”的短缺是影响图书馆自动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三)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滞后于高职院校整体发展的需要,馆藏资源未能彰显职教特色

一方面,高职院校年年连续扩招,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学科专业不断增加,学生人数快速增长(在被调查的三十所高职院校中,学生人数5000人以上的20所,占60%),另一方面,办学资源明显不足。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上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因学校扩招、新专业开设对文献资源的需求。进而出现生均馆藏册数不足,馆藏结构不合理,馆藏文献质量不高,利用率低,不能彰显职教特色,无法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馆藏资源不足,文献类型单一。高等职业院校尤其是新升格的职业院校图书馆的藏书量普遍较少,其馆藏的大部分是中专时期的馆藏文献,或者是几所中专图书馆藏书的组合。因此,绝大部分的馆藏文献都不具备高职院校所要求的职教性、专业性、应用性。近些年随着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进程的加快,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都购买了一定数量的电子资源(主要是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使得馆藏总量迅速增加,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生均馆藏册数不达标,此次调查中,有9所院校生均藏书册数不合格,占30%,最少的生均藏书只有27册。

馆藏文献类型单一,各馆主要是印刷型的图书和期刊以及近年来购买的部分中文电子图书和期刊,外文文献、音像资料等数量极少甚至为零。

2、馆藏文献内容陈旧、质量低下,文献利用率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仅从量上看多数图书馆的馆藏总量都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册,但真正能用于服务教学科研的文献少之又少,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一是原有的馆藏文献内容过时,实用性差。二是为了评估突击购买,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纷纷加大了对图书馆文献资源方面的投入,但对底子薄弱的高职图书馆仍然是杯水车薪,所以各馆利用有限的经费只得购买大量对教学科研毫无作用的特价书用于充数,在被调查的30所高职院校中100%的购买过特价书,区别只是购买的多少而已,个别馆特价书的数量占到了纸质馆藏总量的50―60%。三是购买电子资源来弥补馆藏总量的不足。一是因为电子资源使用方便、快捷、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制约,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二是经费上相对于年年涨价的纸质文献而言,电子文献更“经济实慧”,但高职院校在网络化、数字化校园建设上又没能同步跟上,使得图书馆最大的读者群――学生,不能较好的使用电子资源,从而导致馆藏文献利用率低。

由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藏与用上三种矛盾日益突出:馆藏数量的盲目增长与文献资源的实际匮乏;馆藏质量与读者实际需求相脱离;馆藏数量大与文献利用率低下。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对文献资源建设形成长效机制,而不是将其当成一项突击性的任务来完成,否则,将会带来越来越严重的负效应。

3、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需要建立长效机制。用户需求的多元化与馆藏文献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省内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其服务中深感自身馆藏文献无法较好地满足学院师生员工需求,但又无法与本地区本系统实现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在此次调查中,仅有3所院校成为了CALIS成员馆,占10%,没有一所院校参加了外文期刊的协调采购(原因主要是因为经费的不足)。只有6所院校与其它馆建立了馆际互借关系,占20%,100%的院校打算参与“四川省高校图书馆联盟”,看来,要实现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一方面需要办学者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相关业务部门进行统筹,协调,比如高校图书馆这个群体就需要高校图工委牵头建立起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

(四)信息素质教育没得到应有的重视,进而影响了馆藏文献利用率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现代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仅对信息素质教育的几种基本形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具体见下表:

表1 四川省30所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现状调查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入馆教育是为了帮助新生尽快了解图书馆、熟悉图书馆并尽早使用图书馆的重要环节,但调查发现,只有19所高校开展了新生入馆教育,占63%,仍有三分之一多的职业院校图书馆未开展新生入馆教育;讲座培训主要介绍本馆资源,包括图书馆书目查询系统培训、工具书的使用、馆藏分布与借阅、本馆各种电子资源的使用、网络资源的使用等,也只有三分之二的院校开展了培训讲座,仍有三分之一的学院未开展任何形式的培训讲座;文献检索课是适应学生深层次检索的需要,使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检索技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非常有助于学生走入社会进行学习、研究、创新。只有17所院校开设了文献检索课,占56%,其中多数院校是把它作为公共选修课在全院范围开设,少数院校只在部分专业开设;虚拟咨询也称为数字参考咨询,它是基于数字化、网络化和现代技术的参考咨询服务,是传统参考咨询服务功能的延伸和拓展,调查显示:只有18所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虚拟咨询,占60%,也就是说有40%的院校还没有开展此项工作,个别院校还停留在中专时期的传统咨询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有5所院校一项也没有,可想而知图书馆在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方面是何等的缺失,只有2所院校从四个方面开展了信息素质教育,仅占6%。总之,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急待改变,这需要各院校的主要领导尤其是教学管理部门改变认识,给予应有的重视,各部门的支持配合才能使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得到加强。

(五)图书馆服务呈现开放型,但形式单一,质量不高,未能彰显职教特色

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主线,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终点,近年来,从中专、职高升格而来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充分认识到了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编目外包以后,各馆纷纷抽调业务骨干下大力气做好服务工作,调查显示,我省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上呈现开放型、但服务形式单一,服务层次较低,未能彰显职教特色。

1、全开架,藏、借、阅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占主流

尽管高职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馆舍面积不足、布局不合理、设施设备陈旧等现象,但各馆通过回溯建库、调整馆舍布局、延长开馆时间等措施,实现了全开架,藏、借、阅一体化的借阅模式。调查显示,27个图书馆周开馆时间在70小时以上,占90%,26个图书馆实行了全开架,藏、借、阅一体化的借阅模式,占87%,其余四个馆也是半开架,传统的闭架借阅形式已经不复存在。

2、服务形式单一,服务层次较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除了各馆开展的日常借阅外,我们就图书馆开展的服务项目进行了调查,见下表

从上表看出,我省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的服务项目主要是读者培训和参考咨询两项,说明多数图书馆还停留在传统的日常借阅服务上,开展了以上八个服务项目的学校只有一所,开展了五个服务项目以上的有六所,多数图书馆都只开展了二至三项服务,个别馆仅有读者培训一项,另外,只有10所院校图书馆提供的文献方式为一次文献与二次文献相结合,其余的20所院校都只能提供一次文献,总之,充分说明高职图书馆服务形式单一,服务层次较低,服务质量更是有待提高。

(六)图书馆员素质偏低是制约高职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另一重要原因

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人才永远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第一需要,我们仅从职称和学历两方面调查了省内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职工队伍状况,被调查的30所院校图书馆共有员工 517人,从职称上看,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仅占10%。中级职称人员占26%,64%的人只有初级职称或者没有职称,因此职称结构不够合理。学历结构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学历并不低,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占到了近70%,表面看来,图书馆工作人员学历并不低,但据了解,各馆有相当部分员工是因为学校升格过后才通过各种途径(主要是电大、远程、函授)提高的学历,也就是说一部分人表面看学历是提高了,但知识和能力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另外,从专业角度了解到,各馆普遍缺图书馆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人才,这两类人才的不足大大制约着高职图书馆工作的开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图书调查报告篇3

198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以下简称宁夏图书馆或本馆)被列入“全国文献资源调查”首批调查单位,馆藏宁夏地方文献则作为本馆研究级学科文献之一上报(上报学科名称为“宁夏地区研究”)。宁夏地方文献是本馆采集重点对象之一,七十年代末开始组建专藏。1989年,本馆在规划藏书结构时,将馆藏宁夏地方文献确定为完备级收藏对象,要求在研究级水平上更进一步,以形成馆藏的绝对优势。就省级公共图书馆文献采集的方针与任务而言,这一目标无疑是适宜的。

宁夏是我国唯一的回族自治省份,因此,回族文献与伊斯兰教文献亦应是本馆文献入藏的重点对象。由于种种原因,本馆过去对此重视不够,文献采集方针不明确,标准不具体,采购不力,没有形成这方面的特色和优势。近几年,这种情形略有好转。1989年,本馆亦将回族、伊斯兰教文献列为完备级文献收藏对象,期望通过采取各种积极措施。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逐步建立起富有特色的专藏体系。

基于以上专藏建设的实际需要,在参加全国文献资源调查过程中获得的有关数据基础上,我们开展了本次专题文献调查评估活动。调查评估的具体对象包括:1,宁夏地方文献(含西夏学文献),2,回族文献,3,伊斯兰教文献,4,宁夏地方版书刊四部分。这四部分文献在内容上是互有交叉的(见图表1)。这种交叉逻辑关系,是本次调查评估的一个重要依据,亦为有关专藏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图表一 被调查文献的逻辑关系

根据全国文献资源调查方案的统一要求,1988年我们在评估馆藏地方文献时,采用了馆藏文献数量统计(以种为单位)、标准书目核查、引文分析、用户评议等四种方法。在进行这次扩展性调查评估时,考虑到调查评估本身特定的目的与现有文献的实际收藏状况,我们只采用了文献统计、书目核查两种传统方法。我们认为,就以上谈到的四种文献调查评估方法而言,前两种方法是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文献数量统计,属于文献收藏绝对量值的描述,而书目核对,则是将被调查的馆藏与一些标准书目、核心书目逐一核对,以确定被调查文献的实际水平。按照国内外有关馆藏评估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书目核对与文献数量统计相结合,比较适宜评价核心藏书、小规模藏书和公共结合藏书,这与本次专题文献调查评估的特点是相符的。为了弥补单纯的书目核对的局限,我们也注意了对被调查文献中核心书刊收藏状况的分析评价。

二、馆藏现状分析评价

1.宁夏地方文献收藏状况

宁夏地方文献专指以记述有关宁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历史为内容的文献,包括西夏学文献、但宁版图书及宁夏人士著述中不具备此特点的不计算在内,回族、伊斯兰教文献中有不少涉及到宁夏的,为避免重复统计,除宁夏特点十分突出者外,一般不包括在内。因此,我们将这部分文献姑且称之为纯粹宁夏地方文献,或曰狭义的宁夏地方文献。

根据馆藏目录统计,本馆现有(狭义的)宁夏地方文献1454种,其中图书806种,报刊150种,缩微资料27件,复制资料471件。图书中宁夏各类方志62种,哲学社会科学类587种,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157种。

在文献类型上,图书与报刊是馆藏宁夏地方文献的主体。其中,报刊因其绝大部分属于宁夏版报刊,我们将其归入宁版书刊评估部分,此处仅涉及引文分析。对图书部分,我们将几部国内重要书目进行了技术处理,除去交叉重复,形成了一个标准书目,据以进行书目核对。该标准书目的母本来源为:①《宁夏地方文献目录索引》,宁夏大学图书馆编,收录全国81所图书馆、档案馆收藏的1950年以前出版发行的宁夏地方文献,②《宁夏地方文献目录》,甘肃省图书馆编,收录该馆1977年以前所藏的宁夏地方文献;③1977年-1989年底的《全国新书目》;④1979年-1989年的《宁夏人民出版社图书目录》;⑤宁夏图书馆协会正在编纂的《宁夏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征求意见稿)。以上书目的文献收录时间跨度为明代-1989年底。当然,我们还没有充分的材料足以证明目前这个标准书目已覆盖了国内所有这一专题方面的图书。特别是近十年间有相当数量的内部出版物问世,由于呈缴本制度推行和书目报导两方面的缺陷,可能会有部分出版物没能在书目中反映出来。但就目前我们掌握的材料看,本文引用的这个书目仍是比较权威可信的。

书目核查的结果见图表2。

方 志

社 科 类

自 科 类

合 计

标准书目中所含文献(A)

77

618

239

934

馆藏文献(B)

62

587

157

806

标准文献中所含馆藏(C)

62

587

157

806

C/A * 100%

80.52%

94.98%

65.69%

86.29%

缺藏量(A-C)

15

31

82

128

(A-C)/A * 100%

19.48%

5.02%

34.31%

13.71%

图表2. 馆藏宁夏地方文献标准书目核查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标准书目中收录的984种宁夏地方文献,本馆收藏有804种,占书目收录文献总量的86.29%,这个百分比还是比较高的。

从分类分析上看,馆藏宁夏地方文献中社科类图书收藏较为丰富,核心图书收藏率比较高,缺藏部分主要是近年间的一些内部出版物,方志是地方文献中的重头,本馆历来对此比较重视,绝大部分重要方志均有收藏,缺藏部分除流失海外(主要是美国和日本)的版本外,主要是近几年新编的一些专业志及少量县志,自科类图书缺藏率较高,竟达84.31%,这表明本馆在这方面的专藏采集存在较大的漏洞。

1988年我们曾对馆藏宁夏地方文献做过抽样性用户评议和引文分析。银川地区有关科研、教学单位的10余名专家、学者受邀参加了用户评议。评议结果,认为本馆馆藏

宁夏地方文献收集水平属于“基本完备”。引文分析的情况见图表3。图表3 馆藏宁夏地方文献引文分析调查表

论文作者姓名

论文篇名

论文出处及发表时间

引文数

所引文献本单位收藏数(篇)

收藏率

1

卢德明

宁夏引黄灌溉史略

宁夏史地研究 86.2

34

34

100%

2

陈明猷

十八世纪宁夏经济的勃兴

宁夏社会科学 86.5

11

11

100%

3

王野坪

宁夏解放前图书馆事业初探

宁夏大学学报 87.4

27

27

100%

4

牛达山

许 成

贺兰山的古代植被

宁夏史地研究 88.3

13

11

84.6%

平均收藏率96.15%

图表3 . 馆藏宁夏地方文献引文分析调查表

综合上述标准书目核查、用户评议及引文分析的情况,可以认为,本馆馆藏宁夏地方文献基本已经达到“研究级学科文献”收藏水平。据全国文献资源调查课题组验收评估打分,本馆馆藏宁夏地方文献得分为8(最高分为10)。我们认为,这一结论是符合本馆实际水平的。

2.宁夏地方版书刊收藏状况

宁夏地方版书刊(以下简称宁版书刊)在出版形式上包括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两种,在内容上涉及社科、自科等各个学科门类。宁版图书内有一部分为纯粹宁夏地方文献,大部分为非宁夏地方文献,但由于具有“宁夏版”特征,一般将其纳入广义宁夏地方文献的范畴。宁版报刊除具有“宁夏版”的特征外,在内容上也更多地具有宁夏地方文献的特征。按照图书馆界的惯例,一般均将地方版报刊直接纳入地方文献的范畴。这一点与对地方版图书的处理是不一样的。考虑到地方版这一共性,我们认为亦可将宁版书刊归并为一类进行考察分析,以至建立专藏。

宁版书刊的采集入藏历来是本馆藏书建设的重点之一。八十年代初期,开始组建宁版书刊专藏。文献获得的主要途径为呈缴本,也有部分为订购所得。根据馆藏目录统计,本馆现有宁版图书1067种,其中正式出版物894种,非正式出版物173种,均为建国后出版;报纸24种,其中建国前出版的1种,建国后出版的23种,期刊126种,其中建国前出版的14种,建国后出版的112种(连续收藏1-9年的108种,10-19年的4种)。

为了对宁版书刊的入藏实际水平进行评估,我们采用《全国总书目》(1949-1985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图书目录》(1985-1989年)为标准书目对馆藏建国后正式出版的宁版图书进行核查;以宁夏图书馆协会正在编纂的《宁夏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征求意见稿)中的报刊部分为标准书目对馆藏宁版报刊进行核查。

书目核查的结果见图表4。

馆藏宁夏版本书刊标准书目核查表

图 书

期 刊

报 纸

社科

自科

综合

宁夏地方文献

合计

建国前

建国后

合计

建国前

建国后

合计

标准书目中所含文献(A)

1278

218

83

225

1804

18

190

208

3

71

74

馆藏文献(B)

563

145

26

160

894

14

112

126

1

23

24

标准文献中所含馆藏(C)

563

145

26

160

894

14

112

126

1

23

24

C/A * 100%

44.05%

66.51%

31.32%

71.11%

49.56%

78.56%

58.95%

60.58%

33.33%

32.39%

32.43%

缺藏量(A-C)

715

73

57

65

914

4

78

82

2

48

50

(A-C)/A * 100%

55.95%

33.49%

68.67%

28.89%

56.67%

22.22%

41.05%

39.42%

66.66%

67.61%

67.57%

图表4. 馆藏宁夏版本书刊标准书目核查表

从图表4可以看出,馆藏宁版书刊的总体入藏水平是很不理想的。若按全国文献资源调查方案中"研究级文献"评估标准衡量,最高得分当在6分以下,即总体尚未达到研究级入藏水平。具体分析缺藏文献的实际,概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时期的宁版书刊,这是缺藏文献的主体。造成缺藏的原,既有当时历史的、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人为的因素。②从传统上讲,本馆过去比较注重部级出版物,对宁版书刊的采集抓得不紧。而在宁版书刊的采集上过去多偏重正式出版物,轻视非正式出版物,致使许多非正式出版的报纸期刊缺藏。

3. 回族、伊斯兰教文献收藏状况

回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是一个分布相对广泛的民族,回族信奉的伊斯兰教更是一个世界性的宗教,因此,回族、伊斯兰教文献在内容上涉及的范围是很广的,文献采集的任务相当繁重。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本馆这方面的文献正规化建设起步较晚,特别是外文文献,直至七十年代末才开始有所入藏。中文文献方面,虽然有近40种回族、伊斯兰教经典著作入藏(其中23种为解放前出版),但相当多的重要文献尚属散阙如,急待补充。据馆藏目录统计,本馆现有回族、伊斯兰教文献818种(不含与宁夏地方文献专藏重复部分),其中中文图书182种(含港台版8种),外文图书119种,中文期刊5种,外文期刊7种。

为了对本馆回族、伊斯兰教文献的现有入藏水平进行评估,我们选用《全国总书目》(1949-1985年)、《全国新书目》(1986-1989年)为标准书目对馆藏回族伊斯兰教中文图书进行书目核查;选用《(1883-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增订本)对中文期刊进行书目核查;选用中图公司等的"外文征订目录"(1978-1900)对外文图书进行书目核查;选用《外国报刊目录》(1988·第7版)对外文期刊进行书目核查。核查结果见图表5。

图 书

期 刊

中 文

港 台

外 文

中 文

外 文

标准书目中所含文献(A)

539

11

393

51

36

馆藏文献(B)

174

8

119

5

7

标准文献中所含馆藏(C)

151

8

119

2

7

C/A * 100%

28.01%

72.72%

30.28%

7.84%

19.44%

缺藏量(A-C)

388

3

247

49

29

(A-C)/A * 100%

71.99%

27.27%

69.72%

96.08%

80.56%

缺藏量(B-C)

23

3

(B-C)/B * 100%

13.22%

60%

图表5.馆藏回族、伊斯兰教文献标准书目核查表

从图表5可以看出,馆藏回族、伊斯兰教文献书目核查的缺藏率是很高的,图书部分合计缺藏率高达67,18%,期刊部分合计缺藏率高达89.66%。尽管已藏部分不乏核心书刊和重要经典著作,但缺藏率之高,足以说明总体收藏水平偏低。若按全国文献资源调查方案中的"研究级文献"评估标准衡量,最高得分也当在6分以下,即总体尚未达到研究级入藏水平。可以欣慰的是,最近两三年,由于本馆藏书入藏结构有所调整,回族伊斯兰教文献的采集工作已开始受到重视。据书目核查。近期的回族伊斯兰教中外文图书缺藏量很低,特别是外文图书,绝大部分均所入藏。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中文期刊中缺藏部分均为建国前出版物,建国后出版的《阿拉伯世界》、《中国穆斯林》、《回族文学》、《回族研究》和港台版《中阿文经》均有较连续的入藏。

通过以上对馆藏宁夏地方文献、宁版书刊、回族伊斯兰教文献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有些专藏领域的文献入藏已形成优势,但总体上的不足也是必须正视并须认真研究加以解决的。

三、关于加强专藏建设的若干建议

宁夏图书馆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省级公共图书馆,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建设宁夏地区性研究文献保障体系的重任。从宁夏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的近期的及长远的文献情报需求来看,建立这一保障体系已属当务之急。而根据本文前述关于这方面专藏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专藏整体水平距文献保障的目标甚远。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力争通过一个不太长的时期的努力,使这一专藏建设状况有一个较大的改观。

着眼于现实与可能,我们认为,宁夏图书馆馆藏宁夏地区研究文献建设应突出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进一步明确文献入藏结构,调整文献采集范围。

文献入藏结构(即藏书结构)是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理论框架,对实践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图书情报界对文献入藏结构做了大量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参考这些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情况,本馆于1989年初步确定了馆藏文献的整体入藏结构方案。在这个方案中,宁夏地方文献及回族、伊斯兰教文献均被确定为完备级入藏对象。

从专藏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我们认为还应进一步明确专藏的微观结构,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调整文献采集范围,实施采集计划。

在总体上,我们认为可以将狭义宁夏地方文献、宁版书刊、回族文献、伊斯兰教文献统称为(广义)“宁夏地区研究”文献。宁夏地区研究属于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就其文献需求的广泛性而言,不宜将文献入藏范围限的太死,可在入藏的微观结构上做一些适中的处理。

根据具体文献集合的特点,在藏书组织上,可以将宁夏地区研究文献划分为宁夏地方文献、宁版书刊、回族伊斯兰教文献3个专藏系列。考虑到3个专藏系列在文献内容上的交叉关系(见图表1),在文献归属上应制定出明确的优先次序,并在目录交叉揭示上有明确的规定。

宁夏地区研究文献的3个专藏系列,在入藏结构上,应明确提出不同文种、不同文献类型的等级标准。其中绝大部分应力求达到完备级,部分地可以研究级为目标。这里所谓的完备级,指的是系统地、全面地、尽可能无缺漏地入藏,而研究级则以能保障并支持科学研究的实际需求为原则。后者突出强调文献保障能力,旨在形成以核心书刊为主体的文献集合,前者还要考虑省级馆的文献保存职能,要求在文献版本、文种、类型及品种上有很高的覆盖率。

具体一些讲,3个专藏系列在总体等级特征上应以(狭义)宁夏地方文献(即图表1中的1区)为主线展开。原则上,凡属较为纯粹的宁夏地方文献,包括宁版书刊、回族、伊斯兰教文献(即图表1中的2、3、4区)中与其有交叉关系的文献及宁夏人士著述中以论述宁夏问题为主的文献,均应为完备级入藏对象,而不论其文种、文献类型(图书、报刊、资料;正规出版物与内部出版物,宁夏出版物与外地出版物;建国前的文献与建国后的文献)如何。而宁版书刊、回族伊斯兰教文献及宁夏人士著述中与纯粹宁夏地方文献不具有交叉关系的文献,可依据需要与可能,在文种与文献类型上区分出完备级与研究级两种入藏水平要求。在此前提下,诸如回族伊斯兰教文献中的外文书刊部分、中文资料部分,宁版书刊中的内部出版物部分;宁夏人士著述中的不以研究论述宁夏问题为主题的文献等均可考虑以研究级为入藏标准。

根据上述专藏等级结构的要求,应着手对现行的文献采集范围进行调整。要力争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逐步清除重部级出版物轻地方出版物、重正规出版物轻内部出版物、重书刊轻资料、重中文轻外文、重社科轻自科的偏向,使馆藏宁夏地区研究文献的入藏在整体上走上系统化建设的轨道。

2.现期文献的采集与缺藏文献的补充要双管齐下。

从馆藏宁夏地区研究文献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缺藏文献的品种量是很大的,因此应把缺藏文献的补配当做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专藏建设的重点来抓。每年应制定较为具体的文献补配计划,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一定的保证。

文献补配计划的制定应区分轻重缓急,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注意集中力量优先补配核心书

刊,首先使专藏进入研究级水平,然后再逐步向完备级发展。

在开展缺藏文献的补配工作的同时,要继续抓好现期文献的采集工作,绝不允许造成新的缺藏。现期文献的采集工作,从现在起就应该严格要求按藏书等级结构和采集范围进行。

不论是缺藏文献的补配,还是现期文献的采集,都要定期进行评估检查。其中,属于完备级入藏范围的,要重点评估其完备程度,书目检查是最基本的评估手段;属于研究级入藏范围的,要重点评估其核心书刊的收藏及其整体上的文献保障支持能力,评估方法除书目核查外,还要注意综合运用引文分析、用户评议等方法。考虑到专藏评估的长远需要,从现在起就应注意有关专题书目的收集配套工作。

3.要重视专题资料建设。

从本馆以往的专藏建设实践来看,书刊型文献是采集入藏的重点,有关专题性资料的采集工作显得极为薄弱,除宁夏地方文献专藏中有很少一部分缩微资料和复印资料,其它方面的专题资料几乎是空白。这与我国图书馆界重书刊轻资料的传统倾向是分不开的。而从科学研究的实际需求而论,专题资料的情报价值在许多时候并不比书刊逊色。因此,为建设高水平、高标准的专藏体系计,要高度重视专题资料的系统采集。

从采集范围上讲,下述资料应为入藏重点。

(1)散见于多种非专藏书刊中的宁夏地方资料及回族、伊斯兰教资料;

(2)有关的学术、专业、行政会议文献;

(3)有关的学位论文、标准、专利、科技报告等特种文献;

(4)有关的口碑资料和档案性资料。

4.花大气力疏通专藏文献的采集渠道。

从本馆专藏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造成大量重要文献缺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文献采集的渠道不够畅通。本报告所述3个专藏系列,在文献集合的特征要素上涉及颇多。这无疑给文献的采集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要花大力气深入研究,积极开拓疏通各种有效的进书之路。

从本馆的具体实际出发,首先要注意解决好专藏文献管理部门与中外文书刊采购部门的工作协调问题,既要避免重复采购,又要注意不要互相推诿、扯皮,造成文献缺藏漏订。其次,要在继续开展好常规性订购工作的同时,加强呈缴本制度的健全和贯彻落实,加强同有关书刊编辑、出版、发行部门及有关学术机构的联系,建立书刊资料的长期交换、订购、呈缴关系。再者,要舍得在珍、稀文献采集上做大的投资,如文献的有偿征集、复制等。

5. 将专藏建设与文献开

发有机结合起来,以文献开发促专藏建设。我们的专藏建设,从目的性讲,固然有省级公共图书馆文献保存职能的考虑,但更重要的是要形成对有关宁夏地区研究的有效的文献保障支持体系。对有关科学研究的实际保障、支持能力如何,是衡量我们的专藏建设水平与效果的基本尺度。因此,要在搞好文献采集工作的同时,大力加强文献的开发利用工作。通过文献的开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文献采集的良性循环。

有必要指出,这里所说的文献开发,主要的还不是通常所理解的书刊流通服务和一般的解答咨询与书目索引工作,更重要的是指开展定题服务及情报调研服务,编制学术性、情报性综述、述评等三次文献。这些较高层次的文献情报服务,由于图书馆专业人员直接介入科研过程,易于形成较高水平的文献采集的反馈效应,同时,也为图书馆专业人员广泛收集文献创造了有利条件。

毋庸赘言,上述5个方面的问题是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只是为了讨论问题方便,本报告对此做了分解式的阐述。在实际的专藏建设中,当然要综合地考察各方面的因素,做出通盘的考虑与安排。

图书调查报告篇4

(一)调查思路

本次调查以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图书馆为例,以期通过实地走访、自填问卷、个别访谈等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小学生对学校图书馆的评价和需求,厘清南山区中小学图书馆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拓展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模式,建设适应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校园图书馆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

1.文献法

利用方正数据库、中国知网等电子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搜集期刊、论文等文献中反映的研究问题,整理总结现有研究成果,构建合乎逻辑、有据可依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作为调查基础。

2.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学生使用图书馆的过程中,对学校图书馆管理各方面实际状况的满意程度,采用了问卷法,较为客观的全面的呈现学校图书馆管理的实际情况。问卷调查内容设计涵盖以下范畴:(1)校图书馆的阅读基本条件,如是否干净整洁、是否光线明亮等;(2)文献满足学生情况,如图书的种类、数量、更新频率等;(3)借阅制度及开馆管理,如借书制度、阅览制度、开放时间、开放时长等;(4)校图书馆开展文献教育和阅读活动情况,如是否会开展文献信息检索教育、是否会定期开展读书活动等;(5)馆员的基本服务,如校图书馆老师的服务态度、借阅手续的流程和效率等;(6)学生使用图书馆的情况,如是否经常去校图书馆、是否经常谈到校图书馆;(7)对校图书馆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56份,回收1052份,有效问卷1050份。

3.访谈法

本此调查采用结构式访谈,笔者对部分学生以及学校的图书管理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对学校图书馆管理现状的看法、建议及评价等,并用访谈资料佐证问卷调查所得结果。

2 调查的总体情况

(一)基本情况

从阅读的基本条件来看,95%的学生对学校图书馆的整体环境(包括整洁程度、光线、空间布局、座椅的硬件设施)非常满意,但是也有30%的学生认为目前的电子阅览室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与图书管理员的交谈中,也有35%的图书馆员希望可以引入自助借书的网络平台建设。从文献满足学生情况来看,70%的学生认为学校图书馆的图书种类和数量基本能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也有5%的同学表示,希望图书馆能多进一些图书,包括电子书。对于学校的借阅制度及开馆管理,65%的学生都感到满意,更有10%的学生希望开馆时间可以延长,或是周末可能开馆。80%的学生认为学校图书馆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能够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98%的学生表示他们的学校开设有阅读课,而且他们非常喜欢上阅读课。但是关于图书馆员的基本服务方面,60%的学生都表示希望图书管理员的服务态度可以有所改进。75%的学生都表示他们经常会去图书馆。

(二)图书馆开展的读书活动

笔者通过与图书管理员和学生的访谈了解到, 近年来学校图书馆举办或参与的各种读书活动,每年每校平均达16.58次;许多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种文学社团、书评会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校报校刊的编制、交流工作步入常规。除了开展常规的图书活动,各个学校还会根据各自的情况,探索开展特色活动,如邀请专家、名人到图书馆共读一本好书;开展教师读书沙龙;成立教师读书协会;开展校级、班级“小书迷”评选活动;开展全校性图书漂流活动等,通过各种形式推动中小学生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对图书馆功能利用情况不足

在访谈中,有60%的学生认为图书馆就只是一个看书、借书、还书的场所,他们对图书馆的功能感到盲然,缺乏利用图书馆的意识。但是,在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推进的今天,学校图书馆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出来,随着学校图书馆已成为素质教育的载体,学校图书馆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能力。

3 学校图书馆建设的一些建议

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笔者对中学校图书馆建设的建议如下:

(一)顺应时展的趋势,加强电子资源的采购力度

目前,大部分中小学图书馆虽然有一定的馆藏量,但主要仍以纸质图书为主,电子阅读还不是主流。但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中小学生的阅读呈现数字化、便捷化、交互化的特点。由此可见,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兴起,学校图书馆的建设要紧形势,关注中小学生新的阅读特点,添置适合中小学生的数字化阅读设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购买电子出版物。同时,有条件的中小学图书馆可以尝试向网络化、自动化转变,实现馆藏资源数字化。

(二)改变资源配置方式,建立“开放式”校园图书馆

“开放式”的校园图书馆,既包括时间开放,也包括空间开放。一方面,在时间开放方面,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应该不分节假日,满足师生借阅需要;另一方面,空间开放可以借鉴国外“图书漂流活动” 的理念,把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联网电脑搬到校园一角、教室里、走廊上,中小学开放式图书馆的功能更加多元化,不再是单纯的借阅书籍,可以拓展出各种“角”功能,例如社团角、自修角、自由开放网络、选修课等。这些“角”不是单纯的图书馆的某一块物理场所,更是图书馆的精神领域,它体现了图书馆的文化氛围与学习氛围,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功能角的建立也是学校课堂教育的延伸,它可以作为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十分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主动延伸工作触角,辅助支撑教育教学改革

在学校,一切活动都具有教育的特性,学校图书馆也不例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图书馆更要主动将工作的触角延伸至学科教学的课堂,通过开展各种层次的阅读推广活动及参考咨询,有效发挥辅助支撑教育教学的职能。学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料要盘活为教育教学资源,与学科老师保持联系沟通,了解教学进度,推荐相关教辅书籍,将图书馆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及教研中,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拓展。

(四)加强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中小学图书馆服务水平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是中小学图书馆提升服务水平的重点。首先,学校图书馆应配备文化知识水平和业务管理素质较高、事业心较强的专职工作人员。其次图书馆管理员应转变工作馆内,将图书馆服务变被动为主动,只有不断转变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意识和能力,才能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最后,建立严格的上岗考核制度,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使我区的中小学图书馆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吕星宇,占盛丽.上海市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问题和对策――兼论国外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经验[J].上海教育科研,2010(1):39-42.

[2]马国华.中小学图书馆(室)事业的现状与思考――鸡西市中小学图书馆(室)调查报告[J].图书馆建设,2005年(4):59-61.

[3]F.少年儿童心目中的学校图书馆――2003上海少儿阅读研究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2013(6):35-37.

图书调查报告篇5

(略)

二、宣传的有效性分析

宣传关键是要有效,以最少的人力与财成本力获得最大的收益,本段将分析宣传的重点和可行性方式。——由《中华读书报》组织的少年儿童读书现状的抽查中也表明同样的结果:“逛书店”和“看报纸杂志”是图书信息来源的主渠道,分别占78.72%和61.70%。报纸期刊在图书宣传中有其他媒体不能代替的作用。

报纸期刊用客观实在的纸质载体保留了信息,读者在第一次看到图书宣传的信息后,仍然可以找到原件再读。专业的报纸期刊有相对固定的读者,宣传图书更是独具优势。爱读书的人往往爱看有关图书出版的专业报刊,如《中华读书报》、《中国图书商报》、《文汇读书周报》、《读书》、《中国图书评论》、《书摘》、《书与人》等,也经常关注有关报刊的读书专栏,这些报刊与专栏可以指导他们购书和读书。

同时,各专业报刊也有宣传本专业图书的栏目,因此可以在《旅行报》、《旅行者》、《时尚.旅游》等报刊上做类似《丽江的柔软时光》等旅游图书的宣传,在《快乐厨房》上介绍《做了就忘》一书,效果也会不错。

由此可见,报刊和书店应为宣传锁定的重点,而电视和广播则为次要宣传载体。鉴于网络的异军突起,为图书宣传带来了崭新的模式,故可利用网络之优势,造成阅读期望和阅读等待,同时产生迅速传达这一宣传要点。

三、宣传时机

图书宣传有一定的时间性,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出版社的投入再多,也难以奏效,有的出版社用于图书宣传的投入达几十万元之多,但结果却是如泥牛入海,有去无回。而有的出版社由于恰到好处地把握了宣传时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合理地利用宣传时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是旅游书,所以一年两个黄金大假前夕,都是宣传应重点考虑的时机。而配合图书前后上市宣传准备,也是图书宣传的重要一环。

若以《乌镇的似水年华》的宣传为切入点,那么就可以考虑借电视台播放《似水年华》的时候,借东风而上,努力挖掘到两者的若干相似性。比如都是很写意的,很淡淡的感伤,很恍惚的爱情,人与地理的纠结等等。

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升温,必然会带动当地相关产品受到关注,如丽江的东巴文化,纳西古乐等等,而这方面的书籍,正是了解该地区的必要渠道。

(略)

四、宣传模式的具体运作及费用评估

(一)网络:

(二)报刊

1、媒介联盟,主要由记者和评论家组成(后附媒介清单)

①记者联盟 主要配合公司和出版社宣传图书与公司理念,在全国各地寻找最有影响力的一家媒介参与,长期为公司和出版社做宣传。每有新书出版,公司和出版社应到该书内容地召开新闻会,同时也应该到图书预期主要销售地召开新闻会。

另外,加入有报纸成立的俱乐部成员,可是建立战略上互动关系,也有利于公司和出版社的宣传推广。比如加入《都市时报》读书会,那么一个月内公司至少会有4次出现在该报的版面上;加入《春城晚报》的发行促销团,订阅晚报的读者可以获得公司和出版社提供的文化产品,而我们则可以为他们制作其所需的文字。这样的局面是双赢的,实现的操作空间很大。

提示:这些主要配合出版社进行。

宣传的内容大致为:新闻稿,书讯、书评或书摘。

②评论家联盟

图书调查报告篇6

[中图分类号]G250.7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3)03-0060-05

1引言

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要学术性机构,是高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科研攻关活动提供文献保障的基地[1]。随着人们对图书馆重要性的认识及体会越来越深,图书馆的馆藏也随之呈指数级增长。同时,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也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日益丰富,其地位及作用日益凸显,成为馆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高校图书馆都先后引进了各种价格不菲的中外数据库,并根据本馆实际情况自建了许多特色数据库,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充分且有力的信息保障。

通过对广州5所“211”工程高校(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用户(以本科生为例)和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主要负责人进行走访和调查,笔者发现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没有明确的建设策略、电子资源的使用率低、电子资源的使用只能适用于校园网内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建设和发展。

2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调查问卷法,调查问卷于2012年5月分别在5所高校随机发放,共回收735份,其中有效问卷676份,有效率92%。各学校发放问卷的比例大致相当,详见表1。从调查对象年级来看,以大二和大三居多,分别为38.7%和373%,大一学生占16.3%,最少为大四学生,占77%。

3.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3.1 是否使用过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从表2的数据可看出:图书馆电子资源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进行学习科研的重要资源,但仍有待宣传推广。横向对比5所高校各自的使用情况,可以发现暨南大学学生经常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比例最高,其次为中山大学学生,而华南农业大学学生仅为4.5%,远低于总体水平。各校电子资源利用率的差异与本校电子资源建设的条件及宣传力度有关。

3.2 目前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种类能否满足要求

从表3的数据可看出:目前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但在结构上和数量上还需要完善,以适应不同学生更多的使用需求。通过比较发现,中山大学学生认为能够满足要求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华南理工大学学生,这与两所学校的电子资源建设力度不无关系。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是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建设学校,学校每年都会投入大笔资金用于图书馆建设,电子资源的建设经费因此能够得到保证。笔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中山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的采购原则是尽量满足本校师生的需要,基本不受经费的限制。而其他几所图书馆都表示存在经费有限的问题,只能尽可能地订购需求相对大的数据库,合理公平地分配资金,以满足不同学院专业的要求。

3.3 阅读和检索电子资源的目的

参加调查的学生中,查询与研究课题有关的资料是其阅读检索电子资源的最主要目的,占调查人数的62.9%,其次是为了完成平时老师布置的学科作业以及为撰写毕业论准备。从表4可看到,各个高校学生使用电子资源的原因重要程度基本一致。有22.7%的学生选择“随便看看,无目的”,还有11.7%的学生出于“好奇”使用,这说明图书馆还有不少的潜在电子资源用户可以挖掘。

3.4 图书馆不同种类电子资源的利用情况

参加调查的学生认为电子期刊是对学习最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其次是专题数据库和学位论文。利用率最低的是会议论文、电子报纸及特色数据库。调查表明,高校学生倾向于使用那些平时最常用的电子资源,对其他的电子资源很少关注。图书馆应该加强会议论文、电子报纸及特色数据库等的宣传力度,引导学生使用。

3.5 不愿意或不使用电子资源的原因

在“不愿意或不使用电子资源的原因”中,“不习惯阅读”的比例最高,占43.8%。受传统阅读方式的影响,纸质图书期刊仍然是高校学生查找资料的首选。相比之下,网络电子资源具有更新快、检索速度快、检索途径多、信息共享程度高等优点,是高校学生进行学习科研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作为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应努力改变阅读习惯。其次为“网络速度太慢”,占38.6%。调查过程中,有学生反映图书馆主页有时很难打开,进入数据库的速度过慢,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使用电子资源的热情。“没有计算机设备”这一原因仅占125%。目前高校学生大都拥有自己的电脑,少数没有的也可以使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所以对电子资源利用影响不大。

3.6 更愿意接受的了解电子资源使用方法的方式

参加调查的学生中有66.7%普遍喜欢自己上网阅读数据库操作指南,其次为讲座、询问参考馆员、培训班还有其他方式,分别占11.7%、10.0%、8.8%和2.8%。从表7可以看出,各个学校的学生对了解方式的喜好程度都差不多。上网阅读数据库操作指南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时间灵活性较大,所以受到高校学生的普遍欢迎。但讲座、培训班的开设也是必需的,因为它除了能够满足约10%的学生学习需求外,还能够使用户了解到除操作方法与技巧之外的其他信息,以及系统地了解数据库的特点和功能。

3.7 浏览图书馆主页和关注其动态的频率

参加调查的学生中经常浏览图书馆主页的学生仅占15.0%,有68.6%的学生偶尔关注其动态,而从不浏览图书馆主页信息、从不关注其动态的学生高达16.4%。虽然图书馆很多关于试用数据库和数据库的使用信息都会在图书馆主页中,但是还应该采用多种途径宣传其电子资源,使更多的学生及时了解最新动态信息。

3.8 图书馆应该加强宣传介绍的方面

参加调查的学生中有70.3%都希望图书馆在信息检索方法与技巧方面加强宣传介绍,59.1%的学生希望加强宣传网络数据库,42.5%的学生希望加强宣传特色服务,如表9所示。图书馆应该在宣传方面加强力度,寻找更受本科生欢迎和更易实现的方法,使电子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3.9 图书馆应该增加的新服务

为了图书馆能够更好地服务用户,使电子资源更好地发挥其功效,接受调查的学生均表示希望图书馆可以增加一些新服务,如表10所示。

4对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的建议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笔者对目前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盲点提出以下建议。

4.1 制定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建设策略

在对各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主要负责人的走访中,笔者发现目前除了华南师范大学以外,其他几所高校并没有明确的电子资源建设目标。

图书馆要建设电子资源,需要建设策略的指导。在制定策略之前,要对图书馆及其环境、用户、建设经费、人员及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在制定的过程中,要遵循电子资源建设策略制定的指导性、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连续性、动态性和前瞻性等原则;在制定之后,要不断根据时代的变化对其进行修订和补充。

4.2 建立电子资源的评价体系

图书馆对本馆的电子资源、使用情况和投资效益等进行科学的评价,能够发现在电子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以后数据库的购买、更新和续订等提供参考。由于电子资源的特殊性,传统文献资源的评价方法并不适用于电子资源的评价。因此,“需要结合传统的馆藏评价方法、书刊评价方法、文献计量学方法及其他方法来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建立评价体系,确定一个综合指数”[2]。具体的做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4.2.1 确定评价内容。电子资源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电子资源的内容、检索系统与功能、用户使用情况、成本核算[3]、数据库的友好程度、数据库同一时间的最大访问量、数据库的版权问题、数据库的安全问题等。

4.2.2 建立评价体系。图书馆应该建立起一个电子资源的评价体系,对引进和自建数据库的利用情况、技术平台、服务情况等进行系统的评估,以完善电子资源的建设。电子资源的评价体系中有两个重要方面:对电子资源利用率的统计分析和建立用户对电子资源的评价体系。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利用网络建立一个评价平台,或者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甚至可以对重点用户进行走访,了解用户的深层次需求,为电子资源的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

4.3 加强电子资源的宣传

调查发现,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普遍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宣传不够或者宣传不到位。本科生是高校中的主体,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用户,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本科生对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却极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一新生在中学阶段大部分都没有使用过电子资源,对电子资源的好处根本不了解。因此,图书馆可以通过以下4种途径对电子资源进行宣传。

4.3.1 优化图书馆主页。图书馆主页是图书馆的网上窗口,在利用图书馆主页宣传电子资源的同时,必须优化主页的结构,这样才可以把读者的眼光吸引住。图书馆可以根据读者使用数据库的习惯,对现有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使主页看起来简洁、流畅,同时也方便读者的使用。

4.3.2 开办讲座、培训。图书馆可以通过自办或者与数据库服务商合作开办有关电子资源的系列讲座和培训,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来开设专题数据库的网络培训等。目前,通过数据库服务商、信息集成商与图书馆密切配合加强电子资源的宣传和用户培训已经成为图书馆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南开大学图书馆在开办讲座、培训、宣传图书馆电子资源这方面的做法对其他高校图书馆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4.3.3 开设检索课。电子资源的使用方法不同于传统文献资源,所以图书馆应该开设检索课程,引导学生,特别是新生使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虽然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文献检索课,但也只是作为选修课供学生选修,而且学分也比较少。鉴于文献检索课的重要性,建议高校将文献检索课作为必修课,并适当增加其学分。在检索课中,可以重点突出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技巧和检索技巧等知识,以提高读者使用电子资源的能力。

4.3.4 与院系、社团合作。

在高校学生生活中,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很多都是院系或社团举办的活动。图书馆可以通过与院系、社团等合作,在校报、院刊、广播站或各种社团活动中宣传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还可以印制一些图书馆电子资源介绍和使用技巧的小册子进行分发,通过宣传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4.4 建立统一的检索平台

图书馆自建和引进的各种电子资源的检索平台都不统一,读者在使用这些资源的时候需要从不同的检索入口进入,有时还需要频繁地登录和退出不同的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读者使用电子资源的热情,影响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为了方便读者利用电子资源,图书馆应该开发或者引进跨库检索软件,建立统一的检索平台,为读者提供统一的检索界面。读者只要一次输入检索词,系统就会在多个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并将检索结果合并后反馈给读者。利用统一的检索平台对电子资源进行检索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读者的检索工作,提高检索效率,从而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4.5 建设本馆的特色数据库

目前,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已经开始自建特色数据库。例如,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根据本校的专业特色和读者的需求,自行建设了“教学参考书数据库”“本校专家学者数据库”“教育信息数据库”“教育与发展心理学数据库”“多媒体系列资源库”等14个特色数字资源库。暨南大学图书馆专门建设的华侨华人中心汇集了很多关于华侨华人的信息,还有侨情简报等,其中由教育部CALIS项目资助开发的“华侨华人研究专题数据库”是CALIS的特色数据库之一。

4.6 解决校外网使用电子资源的问题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很多读者没有或较少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使用校园网,从而使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用户,这个问题在华南农业大学体现得最为明显。华南农业大学的很多学生都是使用铁通宽带上网,而不是使用校园网,这也是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图书馆应该采取多种方法解决校园网外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问题。这一方面可以借鉴暨南大学图书馆的经验,其在2005年引入VPN技术,极大地方便全校师生在校园网外利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4.7 提供电子资源的个性化服务

图书馆可以根据不同读者的需求,为读者开设个性化服务。暨南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只要正确输入其校园卡卡号及用户密码就可以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包括用户个人信息管理、信息定制、信息搜索、信息提供和用户反馈五个方面。利用该系统,图书馆完全可以像“新书推荐”那样向读者推荐其所需要的数据库或最新的数据库。

[参考文献]

图书调查报告篇7

渠道选择:线上线下有侧重

数据显示,线上与线下图书零售的类别分布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社科类、少儿类和文学类在两个渠道的表现都非常突出,尤其是社科类和少儿类,在实体书店渠道合计码洋比重超过35%,在网上书店渠道合计码洋比重接近50%。但是在实体书店渠道占比达到25%的中小学教辅教材类图书,在网上书店渠道的销售码洋比重仅为7%左右。另外,公务员考试类、成人专业考试、少儿类下属的卡通绘本漫画类等图书,在网上书店渠道的销售比例也略高于实体书店渠道。

由实体书店渠道和网上书店渠道的销售结构比对可以看出,这两个渠道图书销售的主体需求基本类似,只是个别细分类的表现有所差别,而这种差别与实体书店渠道和网上书店渠道购书人群差异及其需求特点有直接关系。相对年轻化的网购人群需求类别,或者受到价格折扣影响较大的类别,往往在网上书店渠道的表现会更为突出。而全民性的销售热点或者综合性销售类别,往往在实体书店渠道的销售占比更高。

细分市场:传记少儿增长快

2014年实体书店渠道图书零售的销售回暖也体现在各个细分类市场当中,绝大多数类别的年度增长率都比上一年度有所提升,这也进一步说明实体书店渠道的销售回升是各个类别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是依赖局部类别或者个别热点的拉动。

在各个细分类当中,增长表现最好的类别是传记类和少儿类,这两个分类的年度同比增长率均超过10%;文学类的年度增长率也近10%;教辅教材类和社科类也实现了正向增长。与前两年相比,主要分类的年度增长率均有所提升,文学类、社科类均扭转了前期负增长的局面;生活类和科技类尽管未能实现正向增长,但是这两个类别的同比增长率也已经比上一年度有所改观。

即使从全球范围来看,少儿类图书销售的表现也是非常突出的。根据美国尼尔森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少儿类图书销售在其监控的全球多个区域表现突出,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成人阅读。在这一方面,中国市场与全球众多国家市场表现一致。不过对于文学类、传记类等图书的销售,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高于尼尔森公司监控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畅销渠道: 网上书店贡献突出

在图书零售市场当中,畅销书一直是重要的影响力量。数据显示,2014年实体书店渠道销售开卷前100名畅销书贡献达63.53%;在网上书店渠道当中,该指标进一步达到80.55%。可见,畅销书在网上书店渠道的影响力更加突出。其实,相比于实体书店渠道的多地域、网点众多的特点,网络渠道的图书销售本身就经营者数量来说相对集中。在网上书店销售做爆品的典型营销思路之下,网站流量和实际销售量也更多地聚集在排序靠前的商品当中。众多在展示页面中排名靠后的图书甚至都没有被读者浏览进而产生销售的机会,这也进一步加剧了网上书店渠道销售的聚集效应。

图书调查报告篇8

从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用好的读物为青少年成长注入正能量,依然任重道远。

高校图书馆借阅量创十年新低说明啥?

图书调查报告篇9

1.有利于图书馆方面对读者的要求进一步了解,从而对相关服务做出调整。通过对读者进行调查,可以了解到读者对各方面的要求和图书馆现行的服务之间的差距,图书馆的服务手段和内容能否满足读者的各方面需求,能否为读者提供及时的帮助等。这些都可以通过调查活动进行了解,然后根据相关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2.有利于图书馆馆藏结构更加满足读者需要。对读者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读者所关心的一些信息和内容,这样我们可以根据读者的需要,合理的对馆藏资源进行分配,以使得馆藏资源更能符合读者的要求。

3.有利于图书馆根据实际的需要为读者提供特色服务。图书馆所面临的读者人群越来越多,仅仅凭借“一馆之藏”来满足所有读者的需要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开展读者问卷调查,可以使得图书馆更好的了解自己特定读者的需求。这样使得图书馆的优势加以发挥,这样才能使得图书馆的服务能更好的服务于读者。

4.有利于图书馆确定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通过我们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可以为图书馆确立一个更能适应读者需求的发展方向,对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做出相应的调整,更好的确定图书馆未来工作的发展方向。

二、影响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满意度的因素

1.馆藏资源方面的问题。馆藏资源是影响读者服务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且图书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才能更好的吸引读者,让更多的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满意。然而,目前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虽然都比较丰富,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①对于破损图书和丢失图书的变更登记不够及时,这样就使得数据库的资料和真实的情况出现偏差,给读者带来很大的不便;②个别读者把自己喜欢的图书不放在相应的位置,这样造成其它读者找不到图书的情况;③由于图书馆续借功能的存在,导致一些图书一直在一部分读者手里,这样使得其它的读者无法借阅这本图书。

2.馆内环境方面的影响。一个舒适的环境能使得读者更加愿意在图书馆内进行阅读。而且一个合理的馆藏布局和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是图书馆必须要有的特征,这样才能让读者更加舒适的进行阅读,使得广大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满意。

3.馆员的服务态度。馆员的服务态度也是读者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方面,热情的服务,耐心的解答,这样可以使得读者感觉到一种亲切感,这样即使读者没有找到满意的资源,也会因为馆员的热心服务而对图书馆的服务感到满意,这样自然使得图书馆读者服务满意度增加。

三、提高图书馆读者满意度的方法

1.对图书馆的馆藏进行合理的规划。图书馆的图书要根据图书的类别进行合理的分配,使得图书馆的布局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这样读者在寻找相关的图书时就会比较方便。对图书馆的馆藏一定要及时进行更新,保证图书馆的馆藏能够满足读者的相关需求。另外,我们可以利用QQ和Email等与读者进行交流,这样能及时的吸取读者的意见,然后根据相关意见对图书馆不合理的方面进行调整,以满足读者的相关需求。

2.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对图书馆的形象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素质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本着一切为了读者的思想,为读者提供最优秀的服务,使得读者的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另外,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必须有着一定的专业能力,这样才能把图书很好的进行分类,才能很快的回答读者的相关问题,这样提高对读者服务的质量,从而获得更高的读者服务满意度。

3.改善图书馆的环境。一个布局合理、干净整洁的图书馆肯定能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可以使得广大读者在图书馆借阅资源时心情愉悦。要重视图书馆的布局和环境的整洁,为广大读者打造一个相对舒适的借阅环境。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要本着为广大师生服务的目的,对读者的相关需求有一定的了解,使读者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要根据一些具体的相关信息对图书馆的工作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使得图书馆更好的为广大读者服务,从而获得更高的读者服务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徐帆,黄清.高校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调查及对策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5(7).

图书调查报告篇10

一、选题的提出――广泛获取和科学处理各方面相关信息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纷呈、瞬息万变的时代,能否迅速把握和利用大量有用信息,关系甚大,信息是选题策划的基础。编辑在日常工作中要配备各种参考消息,包括编辑出版类专业期刊(如《中国出版》、《出版发行研究》等)和报纸(如《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图书商报》等);《全国新书目》、《全国在版图书出版周报》、《新华新书目》及某些地方性的预告书目、在版书目等图书目录;工具书(如《中国出版年鉴》、《中国新闻出版机构名录》、《图书出版管理手册》等);图书市场研究报告,如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专门研究我国图书市场行情,连续跟踪和分析各类图书的销售情况,并分析预测其市场景气指数,提供各类畅销书排行情况的调查报告,这将有助于调整选题策划。编辑要经常光顾新华书店、图书城,参观大型书展、书市、图书订货会、博览会等。除此以外,互联网也是搜索信息的重要手段,对编辑选题策划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作为策划选题的编辑,除了要善于收集信息和挖掘信息,还要长于处理信息。首先是善于选择,就是要“去伪存真”、“择优汰劣”、“取其精华,剔除糟粕”,从中发现对选题策划具有参考意义的内容;其次,编辑还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类有效信息,在选题策划中,有很多很好的创意就是受来自各方的信息的触动而产生的。编辑不仅要善于获取和鉴别信息,还要善于将有价值的信息用于策划。

二、选题的论证――市场和读者调查

提出选题以后,并非立即开始运作。只有经过严格的论证,淘汰掉那些平庸的选题,才能获得真正出色的选题。选题论证主要论证两个基本方面:一是选题的出版价值;二是选题的市场价值。也就是说,选题论证不仅是对选题本身的出版价值作出判定,而且是在做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市场的角度来论证选题的价值,选题的论证在于对市场和读者的调查。市场调查又称市场调研、买卖调查、市场研究等,市场调查有两个内容:一是一般性的调查,什么书好卖,读者需要怎样的书;二是对可替代产品的调查与分析。严格的论证与决策不仅需要将主要的竞争产品搜罗起来,还必须对产品、出版社、品牌、营销作深入的比较研究。目前,出版社的调查大致分为两种:一类是专业市场调查公司的报告,如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的报告。开卷的报告是基于定量的数据分析,经研究人员撰写而成,它的意义在于为书业引进竞争环境的调查研究。另一类是本社内部的调查结果,大部分出版社的发行部门也或多或少地承担了调查和反馈的工作。编辑善于做市场调查和读者调查,乐于研究读者阅读的需求。成功的选题策划,往往来自于对图书市场和读者的正确分析。从更深远的角度讲,编辑了解图书市场不仅只是看看眼下市场上有什么好销的书,谁出了什么好销的书,印了几版,印数多少,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些好销的书为什么好销,谁来读这些书,现在的销售动态怎样,今后的走向如何,使选题的确定建立在准确、可靠、科学的基础上。

三、选题的实现――组织作者、沟通作者

选题通过之后,编辑开始组稿,即组织作者、沟通作者。编辑与作者之间是一种共生关系,编辑原则应是忠诚于你的作者,激发他们潜在的才华,同时好好善待他们,包括在逆境中支持他们。首先,编辑要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作者队伍。根据开卷的调查结果,作者的品牌是读者在选择图书时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好的选题,没有好的作者,是难以成为好书的,作者可以说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其次,编辑要有“踏破铁鞋”和一视同仁的精神,尽自己的能力找到最理想、最满意的作者。团结、依靠老作者,支持、培养新作者是作者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老作者知名度高,容易被重视,而在新作者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处女作只有通过编辑的慧眼得到出版的机会,才有可能走上成功的道路。编辑选定作者后,必须要不断注意沟通,让作者在动笔前就对编辑的意图得以领会,从选题意向、总体设想、篇章结构乃至语言表达、读者对象的要求,均应让作者知晓。这样,作者了解和领会了编辑的意图后,将编辑的创造性意图融入到自己的创造性中去。再次,编辑与作者之间应该建立经常的交往和真诚的友谊。作者如果一直相信一个热情、富有理解力和乐于助人的编辑,那是大有益处的。换言之,编辑如果能与一个多产的作者合作,也能从中获得工作的乐趣,提高工作效率,出版更多的好书。

参考文献

[1]陈颖春.浅析图书选题策划的基本要素[J].东南传播.2008(2)

[2]赵丽松.做好专业图书选题策划工作的六种方法[J].出版发行研究.2008(11)

[3]许维丽.浅谈选题策划的重要性[J].新疆新闻出版.2009(2)

图书调查报告篇11

概述

pacs是近年来随着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旨在全面解决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存贮、传送和管理的综合系统[1-4]。pacs分为医学图像获取、大容量数据存贮、图像显示和处理、数据库管理及用于传输影像的局域或广域网络等5个单元[2,4]。

pacs是一个传输医学图像的计算机网络,协议是信息传送的先决条件。医学数字影像传输(dicom)标准是第一个广为接受的全球性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它利用标准的tcp/ip(transfer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网络环境来实现医学影像设备之间直接联网[3]。因此,pacs是数字化医学影像系统的核心构架,dicom3.0标准则是保证pacs成为全开放式系统的重要的网络标准和协议。

1998年我院放射科与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gehangweimedicalsystems,简称gehw)合作建成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网络系统,它以dicom服务器为中心服务器,按照dicom3.0标准将数字化影像设备联网,进行医学数字化影像采集、传输、处理、中心存储和管理。

材料与方法

一、系统环境

(一)硬件配置

1.dicom服务器:戴尔(dell)poweredge2300服务器(奔腾ⅱ400mhzcpu,128mb动态内存,9.0gb热插拔sici硬盘×2,nec24×scsicd-rom,yamaha6×4×2cd-rw×2,etherexpresspro/100+网卡;500w不间断电源(ups)。

2.数字化医学图像采集设备:螺旋ct:gehispeedct/i,dicom3.0接口;磁共振:gesignahorizonlxmri,dicom3.0接口。

3.医学图像显示处理工作站:sunadvantagewindows(简称aw)2.0,128mb静态内存,20in(1in=2.54cm)彩显,1280×1024显示分辨率,dicom3.0接口。

4.激光胶片打印机:3m怡敏信(imation)969hqdualprinter。

5.医学图像浏览终端:7台,奔腾ⅱ350~400mhz/奔腾ⅲ450mhzcpu,64~128mb内存,8mb显存,6gb~8.4gb硬盘,15in~17in显示器,10mbps以太网(ethernet)网卡,ethernet接口。

6.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打印服务器:2台图像浏览终端兼作打印服务器。

7.激光打印机:惠普(hp)laserjet6lgold×2。

8.集线器(hub):d-linkde809tc,10mbps。

9.传输介质:细缆(thinnet);5类无屏蔽双绞线(utp);光纤电缆。

10.网络结构:星形总线拓扑(starbustopology)结构。

(二)软件

1.操作系统:螺旋ct、mri、aw工作站:unix;dicom服务器:windowsnt4.0server(英文版);图像浏览及诊断报告书写终端:windowsnt4.0workstation(中文版)。

2.网络传输协议:标准tcp/ip。

3.网络浏览器:netscapecommunicator4.6。

4.数据库管理系统:interbaseserver/client5.1.1。

5.医学图像浏览及影像诊断报告系统开发软件:borlandc++builder4.2。

6.医学图像浏览终端:gehwadvantageviewerserver/client1.01。

7.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gehw医疗诊断报告1.0。

8.刻录机驱动软件:gear4.2。

(三)系统结构

螺旋ct、mri和aw工作站按照dicom3.0标准通过细缆连接到主干电缆(细缆)上形成总线拓扑结构的dicom网络;dicom服务器与各图像浏览及诊断报告书写终端通过双绞线以集线器(hub)为中心连接成星形拓扑结构的ethernet网络;二者再通过集线器连接成星形总线拓扑结构的pacs。螺旋ct、mri、aw工作站各自通过光纤电缆与激光胶片打印机相连,进行共享打印。本pacs由如下各子系统构成:

ct/i:gehispeedct/i;aw2.0:sunadvantagewindows2.0;mri:gesignahorizonlxmri;dicom:digitalimagingandcommunicationsinmedicine;ethernet网络:以太网络;t-bnc:同轴电缆接插件t型连接器;terminator:终结器;transceiver:收发器;utp:无屏蔽双绞线;thinnetcoaxialcable:细同轴电缆

1.数字化图像采集子系统:从螺旋ct、mri等数字化影像设备直接产生和输出高分辨率数字化原始图像至dicom服务器,供中心存储、打印、浏览及后处理。

2.数字化图像回传子系统:将中心存储的图像数据回传给螺旋ct、mri等数字影像设备,供打印、对比参考及后处理(三维重建等)。

3.医学图像处理子系统:在aw工作站及各图像浏览及诊断报告书写终端上进行调节窗宽/窗位、单幅/多幅显示、局域/全图放大、定量测量(ct值、距离、角度、面积)、连续播放和各种图像标注等。

4.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子系统:书写规范、标准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

5.图像中心存储子系统:图像短期内(5~7天)保存在dicom服务器的硬盘中,当图像数据累积到一定数量(650mb)时,将其刻录到cd-r(compactdisk-recordable,刻录盘)盘片上作为长期存储。

二、医学图像浏览及影像诊断报告系统

医学图像浏览及影像诊断报告系统使用的软件包是由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简称gehw)提供的advantageviewerserver/client1.01。该软件以windowsntserver/workstation4.0为操作平台,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服务器端软件负责完成医学图像的传输、中心存储、数据库管理等任务;客户端软件具有医学图像浏览和影像诊断报告书写功能。

服务器端软件包括图像浏览、图像管理、光盘数据库和系统设置4个模块。(1)图像浏览模块具有简单的图像浏览功能;(2)图像管理模块包括存储、删除、图像输出等子模块,在这些子模块中通过以患者姓名、年龄、性别、ct号、检查序号、检查类型、检查日期等为关键词在dicom服务器硬盘、光盘上查询所需图像并进行相关处理;(3)光盘数据库模块储存有每张光盘图像检索信息以备查询;(4)系统设置模块管理各输入输出设备的ip地址等。

医学图像浏览软件具有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可以通过网络从dicom服务器硬盘、光盘上调阅所需图像,并进行图像浏览和后处理。它包括窗宽窗位、图像、几何、网络、显示格式、连续播放等功能模块:(1)窗宽窗位模块通过预定义、用户自定义及精确设定窗宽窗位,使图像得到最佳显示,另外还可以通过鼠标左键进行调节;(2)图像功能模块可以对图像进行放缩(1~300倍)、滤波、对比度(-100~100)、旋转(0~360°)、三原色(rgb)色彩处理;(3)几何功能模块可以将图像垂直或水平翻转、加网格、负片处理、定量测量(ct值、距离、面积、角度)及标注等。经过后处理的图像可以直接输出至诊断报告系统或以不同文件格式存盘以供制作幻灯片。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软件镶嵌于医学图像浏览软件内,可以在浏览图像后直接书写诊断报告。医疗诊断报告主窗体上的输入项如姓名、性别、年龄、ct号、检查序号及检查日期可直接从数据库获取,报告日期由系统自动生成,科别、报告模板等项通过下拉菜单选择。检查所见、印象两项可直接从诊断支持库提取正常或常见病、多发病的检查所见、印象,直接或经局部修改后形成诊断报告主体。程序提供了撤消、剪切、复制、粘贴、清除、全选、字体等编辑功能。该软件可输出4种格式的诊断报告,其中可包含1~2幅典型图例。用户可通过1个或多个关键字段检索和调阅诊断报告。

结果

在上述pacs的硬件设备安装、组网完成后,在基础网络连接(tcp/ip)和dicom水平传输这2个层次上,对pacs进行整体调试,成功地实现了数字化图像在pacs内的传送、中心存储、易机图像处理、不同操作系统(unix和windowsnt)不同格式图像(adv和dic)在dicom3.0标准水平的相互兼容和影像交流,以及pacs内影像诊断报告的书写、共享、打印等功能。1999年初pacs正式用于我科的ct及mri室,显著提高了科室的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

讨论

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医学影像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医生工作模式的变革:要求医生逐渐习惯于在显示器的荧光屏上观看医学图像;通过计算机检索和调阅医学图像,并且调节窗宽窗位;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获取所需的医学图像及诊断报告等相关信息。

一、传统的医学图像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1)保存胶片需要很大的存放空间。(2)在显影、定影、冲洗、烘干、归档等环节上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3)胶片库手工管理效率低,查询慢且容易把胶片归错档。(4)数年后由于胶片的老化使其上的图像变得模糊不清,给再次查阅和科研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5)把ct、mri等图像硬拷贝到胶片上,固定的窗宽、窗位已经丢失了大部分原始信息,保留的只是操作医师认为有用的信息,图像无法后处理,丢失了对病人复诊和其他医师认为是有用的诊断信息。

二、pacs在影像学科中的应用价值

(1)利用pacs网络技术,在ct、mri等影像科室之间能快速传送图像及相关资料,做到资源共享,方便医师调用、会诊以及进行影像学对比研究,更有利于患者得到最高的诊断治疗效益。(2)pacs采用了大容量可记录光盘(cd-r)存储技术,实现了部分无胶片化,减少了胶片使用量和管理,减少了激光相机和洗片机的磨损,降低了显定影液的消耗,节省了胶片存放所需的空间,降低了经营成本。(3)避免了照片的借调手续和照片的丢失与错放,完善了医学图像资料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4)可在不同地方同时调阅不同时期和不同成像手段的多幅图像,并可进行图像的再处理,以便于对照和比较,为从事医学影像学工作的医务人员和科研人员提供方便的工作、科研和学习的条件。(5)有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运用pacs可无损失地储存图像资料,待日后调阅发现有价值且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图像,标上中英文注释,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成教学幻灯片,采用大屏幕多媒体投影仪示教。

规范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功能,可打印出图文并茂的影像诊断报告。

三、诊断报告规范化、计算机化

图书调查报告篇12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1-0039-05

2014年以来,福建省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1],并试点建成自由贸易试验区,2015年8月30日又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福州新区。众多利好政策先后落地福建。在这大好形势下,福建省的经济、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而创新性发展无疑将成为推动福建快速发展的重要方式。科技查新作为科技活动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科研立项,科研成果鉴定、评估、验收和技术转移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很大的帮助[2]。为了满足社会各界对科技查新的需求,福建省多所高校积极开展查新工作,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已经先后成立了由教育部和福建省科技厅、卫生厅等授权的查新站,查新服务工作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是,由于福建省查新事业总体起步较晚、查新机构数量比重较少等原因,使得福建省查新服务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福建省内所有本科院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对各校开展科技查新服务的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旨在探讨当前福建省内各高校开展科技查新服务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与对策,为科技查新服务在福建省未来的创新性发展中起到更好的作用提供一些参考。

1 调查对象和内容

本次调研以福建省内23所本科院校(除去二级学院)图书馆为调查对象,高校类型涉及综合类、理工类、农学类、医学类、公安类等,能够较为齐全真实地反映福建省高校科技查新服务开展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了系统、全面地掌握各校科技查新服务情况,2015年5月―9月,笔者通过搜索政府机关和各调研高校图书馆主页、查阅文献资料、对各高校科技查新或者信息服务人员进行电话、QQ、邮件、问卷咨询等方式,从查新机构服务概况、影响查新服务水平的数字资源配置、查新人员基本素质、查新报告质量优劣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本次调查的23所本科院校中,有3所高校具有教育部授权的查新资质、1所高校具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科委双重认定的查新站资质、3所高校与其他具有教育部批准的查新站具有挂靠合作关系、4所高校图书馆的相关部门有开展代查代检、查收查引方面的服务,其余12所高校未开展任何形式的科技查新服务。因此,本研究基于以上23所高校调研结果,从查新服务开展基本情况、数字资源、查新员素质和查新报告质量对科技查新的影响的调研结果表明,目前福建省内各本科高校开展查新服务资质机构较少、学科覆盖不全、服务层次较低、资源整合较差、主动服务意识较弱、查新队伍素质不高、部分报告监管缺失等问题较为突出。

2.1 各本科高校查新服务开展情况

23所受调查本科高校,具有查新资质或者挂靠关系的有7所,独立开展简单查新服务的有4所,查新学科涉及医学、农学、理工类等。另外12所高校未开展任何形式的科技查新服务。从表1的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目前,福建省本科院校中具有查新资质的高校数量较少、部分无查新资质高校图书馆依托相关部门,如各馆的信息咨询或者参考咨询部进行简单的代检代查、查收查引服务、超半数高校未开展任何形式的科技查新服务。

2.2 福建省本科高校数字资源基本情况

数字资源的数量、结构、质量等对科技查新质量优劣具有重要的影响,是科技查新服务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3],本调查采取网页访问的方式,调查了福建省各本科高校数字资源的基本组成情况,并讨论了各开展科技查新服务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对科技查新工作开展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在具有查新资质及自主开展各类查新服务的高校中,数字资源的建设相较于其他未开展任何形式查新工作的高校建设得较为齐全,数字资源种类较多、中外文数字资源建设较为同步。可见,数字资源建设作为完成科技查新工作的基础,对科技查新工作的影响至关重要。但是仍有个别高校,数字资源采购较多,中外文兼备,却未开展任何形式的科技查新服务工作,这样就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该校图书馆对外服务的层次。

2.3 各开展科技查新服务高校查新人员基本情况

查新人员作为整个查新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和完成者,是控制查新质量的首要保证[4]。查新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查新工作的质量。本调查从福建省各本科高校查新员的学历背景、专业背景和职称等方面探讨了查新员素质对查新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作为科技查新的主力军,查新员的数量和基本素质参差不齐,专职查新人员普遍缺乏,部分查新员缺乏相应的专业背景,学历层次较低、不具备相关资质,查新员素质有待极高。

2.4 科技查新报告基本情况

查新报告作为科技查新成果最直接的表现,对评估各校查新工作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5],查新机构主管部门对查新机构的年度审批也正是以此为基础,因此,查新报告质量的优劣对科技查新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次调查,除了了解各校查新报告的基本情况,还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影响查新报告质量优劣的因素,其中课题分析、与委托人沟通是否到位;数据库选取、检索策略制定是否合适;检索结果分析是否精密;结论书写是否缜密等因素被认为是目前影响科技查新报告最大的几个因素。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查新工作开展范围和力度有待进一步扩大和加强

在接受调研的23所本科院校中,只有4所院校具有教育部或者卫生部授权的查新资质,占比为17.4%,查新范围主要为农学、理工和中医药方面的相关学科,学科覆盖范围较窄,其余19所高校只有7所高校有自主开展部分查新服务,且多为查收查引、代检代查,服务内容简单、层次较低,为本校师生的科研、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提供的帮助有限。除此之外,还有12所高校没有开展任何形式的科技查新服务工作,不仅在资源上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而且未能体现图书馆在高校师生教学、科研方面所起的重要辅助作用。

针对福建省本科高校科技查新工作开展范围和力度不足的问题,应加大社会各界对科技查新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各高校图书馆资源储备和知识服务的作用,特别是具备相关资源的高校图书馆,应利用馆内已有资源,积极对外开展科技查新等知识服务,细化查新服务内容,加大查新工作力度。

3.2 数字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

数字资源是查新工作的基础,文献资源充足和全面是保证查新质量的前提[6]。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受调查高校都购买了相当数量的电子资源,电子资源数量和种类参差不齐,多则上百种,少则十几种,中外文兼备。各校每年花费如此多的资金购买各类数据库,是现代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能够将数字资源真正用于各类教学科研活动,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的高校却为数不多。

除了4所具有查新资质的高校外,只有7所高校有自主对外开展查新服务,其余12所高校,电子资源的购买大多单纯地用于满足师生教学科研中对文献的需求,缺乏对数字资源更深层次的价值挖掘。除此之外,高校间的资源合作共享缺乏,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即使拥有福州地区大学城8所高校资源共享平台,但里面的跨馆资源检索之后仅限于文献传递,而非直接获取,大大地增加了文献使用周期,降低了使用率。

针对数字资源的这些问题,各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对外开展查新服务,将查新服务和学科服务进行有机结合,相互渗透[7]。同时,加强合作,加大资源共享,将本校和友校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为各校师生服务,提高全校科研水平。

3.3 查新员队伍数量和素质亟待增加增强

查新员作为整个查新工作的主要执行人,在整个查新工作完成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8]。目前,省内各高校的查新工作者除了少部分具有相应的查新资质外,大部分的查新工作人员都为各馆信息咨询部或者参考咨询部的工作人员,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很少具有相应的专业背景,不具备查新资质。但是,查新工作又是一项专业性要求比较强[9]、消耗时间比较多、对检索过程要求比较严谨的一项工作。目前,从本省23所本科高校科技查新工作开展情况和查新人员的组成来看,负责科技查新的查新员总体数量较少、学历普遍偏低、专业背景缺乏、专职查新员数量不足、查新员缺乏相应资质,受调查者普遍认为福建省科技查新人员队伍结构和素质不能满足科技查新发展的要求。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福建省高校科技查新事业的发展。因此,扩大福建省查新员队伍建设,提高查新员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图书馆应规范查新工作,完善查新人员队伍建设,在增加查新队伍数量的同时,注重查新员素质的提高,聘用具备相关专业背景人员,加强对查新员进行继续教育、专业、业务能力等培训。查新员也应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经验的积累和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

3.4 查新报告质量把控应更为严格

在受调查的有开展各层次科技查新工作的11所本科高校中,大部分的高校查新报告的书写采取的都是教育部格式,个别高校使用的是科技部格式和本馆自拟格式。不管采取哪种格式,查新报告作为科技查新工作最直接的载体,体现了查新项目的最本质特点,是查新工作质量的灵魂体现[10],在这11所高校中,4所高校具有相应查新资质,3所高校与有资质的高校具有挂靠关系,这些高校的查新报告相对另外4所有开展查新而不具备资质的高校来说,因为各方面条件更为成熟,且接受相应授权部门的监督,报告质量更容易进行把控。未受监督高校,因为查新工作正处在起步或者发展阶段,更应该严格把控报告质量,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报告的真实性、权威性,关系到该校查新工作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查新项目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影响。

[参考文献]

[1]黄 端.福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地位作用与相关意义[J].福建理论学习,2014(8):18―21.

[2]谢新洲,李永进.科技查新与创新评估[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王兴华.数字资源服务在科技查新中的应用与探索[J].图书情报论坛,2014(2):42―45.

[4]蒋丽敏.查新人员素质对科技查新质量的影响[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4):121―123.

[5]曾 召.科技查新报告质量控制探析[J].图书馆论坛,2009(2):109―111.

[6]武 茹.工科科技查新现状及质量控制策略[J].情报探索,2015(3):60―62.

[7]陈迎春.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与学科服务相互渗透的探索与实践[J].图书馆研究,2014(3):96―98.

[8]王 欣,刘小溪,盛安琪,等.试论科技查新机构人才梯队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情报,2014(12):130―133.

[9]鄂丽君.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服务调查与分析[J].情报杂志,2012,31(1):180―184.

[10]方懿林.影响科技查新报告质量的因素与对策――以医学中文科技查新为例[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5(6):80―8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