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扶贫工作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9-23 21:20:31

就业扶贫工作总结

就业扶贫工作总结篇1

【正文】

2020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脱贫攻坚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和具体安排,我县就业扶贫工作坚持以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实现稳定就业为核心;以建立贫困劳动力就业监测信息系统、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岗位技能对接、鼓励群众创业就业为重点。全面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劳动力转移交通补贴、扶贫车间补贴、免费就业创业培训等优惠政策,打出一套“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就业援助、创业帮扶”就业扶贫组合拳,精准发力,全力推动就业扶贫工作有效开展。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就业扶贫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1、实时更新贫困劳动力监测,积极引导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享受交通补贴。

全县贫困劳动力数14931人,转移就业11032人,其中:国外务工人员6人,省外务工人员4994人,省内县外务工人员1038人,县内务工人员4994人;未转移就业3899人,其中2539人在家务农,1360人是在校学生及因身体等原因无就业意愿的人员。2016年时只有3500余人转移就业,通过就业援助,宣传和引导贫困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呈逐年递增形式。通过各乡镇、村委宣传,今年截止目前已有5293名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其中县外省内872人,省外4421人)享受交通补贴,总计247.21万元。2016年以来我县为8854人次的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发放交通补贴417.66万元。

2、公益性岗位开发与岗位补贴发放。

截至目前,全县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2179人,其中文广新旅部门公益性岗位吸纳31人;林业部门公益性岗位吸纳95人;扶贫部门公益性岗位吸纳148人;水利部门公益性岗位吸纳11人;残联部门公益性岗位吸纳9人;人社部门公益性岗位吸纳1885人。今年已拨付公益性岗位补贴426.81万元惠及贫困劳动力3315人次。2016年以来,陆续安置扶贫公益性岗位5763人次,共拨付公益性岗位补贴1043.94万元。

3、扶贫车间建设,凸显成效。

目前全县共有18个扶贫车间,共吸纳了635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121名。疫情发生以来,新增了就业12人。2018年拨付扶贫车间吸纳就业补贴19.8万元,2019年扶贫车间补贴10.1万元,2020年扶贫车间补贴拨66万元。

4、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

今年已开展培训105期,有889名贫困劳动力参训,发放培训补贴4.34万元、生活费补贴1.26万元。其中148名贫困劳动力参加就业技能培训;企业以工代训吸纳50名贫困劳动力参训;其他培训吸纳408人参训。农业农村部门吸纳283名贫困劳动力参加有关种养殖方面的农业产业技能培训,培训后解决266人就业。2016年以来共有8312人次贫困劳动力参加各类产业就业技能培训。

5、举一反三认真做好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

按照文件要求已成立人社局脱贫攻坚“回头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并下发了《关于成立永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永丰县人社局关于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成效考核指出问题整改工作方案》、《2020年永丰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和《永丰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脱贫攻坚“三大行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6月底前已将上级反馈的10个有关问题逐一整改销号。

二、主要工作措施

按照市、县脱贫攻坚的相关工作要求,集中精力,形成上下合力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工作。将思想和行动聚焦到就业扶贫工作上来,为保质保量做好就业扶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一是扶贫车间后续跟踪服务到位。在已摘牌车间中的365名原就业贫困劳动力除年纪较大难以就业的,其余已转移安置在其他扶贫车间或村扶贫专岗就业,同时,在人社一体化系统的就业扶贫模块中也已录入数据并及时更新。

二是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监管到位。全面梳理排查了不履职取酬、人岗不符等问题,多方式宣传和深层次摸底,高标准落实政策,切实推动了扶贫专岗开发与管理。进一步整合机关事业单位公益性岗位,重点向贫困劳动力、低保户、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倾斜。

三是就业技能培训有序开展。实施有针对性多元化的技能培训,提升包括已脱贫人口在内的贫困群众的就业技能水平,有效激发其由脱贫走向致富的内生动力。要求各乡镇摸底调查贫困劳动力的培训需求,并上报县就业局整理录入江西省人社一体化系统的就业扶贫模块。

四是克服新冠疫情,推动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交通补贴做到应发尽发。启动“线上+线下”双模式招聘,开辟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发布89家企业和县城周边用人单位的信息,提供了3600多条岗位信息。积极组织园区企业在“吉安微就业”小程序上发布岗位信息,鼓励求职者写简历求职。帮扶市重点企业招工及“点对点”输出,自吉安市立讯企业进入永丰招聘以来,分别在人力资源市场现场招聘和21个乡镇流动招聘。“点对点”驻点招工方面,配合台州市、温岭市人社局代表组织滞留在我县的务工人员返岗复工工作,“点对点”输送678名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贫困劳动力就业监测还需加强。人社一体化系统与国扶系统中的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有少数不一致的情况。

2、部分乡镇开展培训不及时,今年除恩江、佐龙、坑田、八江、瑶田、藤田、石马、上溪、中村、上固等乡镇开展了技能培训且报送了资料外,其他50%乡镇还未开展技能培训或开展了培训但未报送资料。

3、部门之间协作还不够,数据共享不及时。比如人社局与扶贫办、林业局、水利局、文广新局、残联等部门,公益性岗位数据共享不及时;有些部门未开展专业培训或培训后未及时提供培训信息给人社部门。

四、对策建议及下一步打算

就业扶贫工作总结篇2

一、目标任务

“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以下简称“万企帮万村行动”),以民营企业为帮扶方,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为帮扶对象,以签约结对、村企共建为主要形式,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动员全国一万家以上民营企业参与,帮助一万个以上贫困村加快脱贫进程,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打好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总体要求

1、“万企帮万村行动”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部门联动、民企帮扶、社会参与,努力实现政府扶贫、社会扶贫和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脱贫的有机结合。

2、“万企帮万村行动”坚持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将帮扶重点向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人口聚集。

3、“万企帮万村行动”坚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光彩理念,组织民营企业自觉自愿、量力而行,以开发式扶贫为重点,帮助贫困村建立扶贫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村企互惠双赢。

4、“万企帮万村行动”坚持“做贡献”与“受教育”相统一,引导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在先富帮后富实践中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对社会的信誉。

三、帮扶途径

各级工商联、扶贫办和光彩会要在总结提升以往组织民营企业参与农村扶贫开发相关工作基础上,指导民营企业因地制宜选择具体帮扶途径,包括:

1、产业扶贫――引导民营企业通过投资兴办企业,开发结对村的资源,提高生产力、提升附加值,带动贫困村经济发展;

2、商贸扶贫――发挥民营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以及渠道和信息优势,通过采购、代销、委托加工、农企直通车等形式,帮助结对村对接外部市场,带动农户增收;

3、就业扶贫――引导民营企业采取多种形式,通过本企业或下游企业为结对村提供就业岗位,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就业质量,增强劳动力的可持续就业能力;

4、捐赠扶贫――引导民营企业发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捐款捐物、助学、助老、助残、助医等形式,改善结对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5、智力扶贫――引导民营企业借助人才优势开展智力帮扶,向结对村群众教授实用技术,帮助结对村群众更新生产生活观念,提高生产技能和生活质量;

6、其它扶贫――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创新扶贫模式和途径,如:指导和扶持结对村致富带头人创办企业,激活贫困地区内生动力;牵头组建或参与管理农村专业合作社,提高贫困群众的生产组织化水平;在结对村设立产业帮扶基金,按照低息运行、滚动发展原则,以金融手段帮助农户发展生产;借鉴定点扶贫工作经验,从企业中选派人员驻村帮扶,带领贫困群众发掘优势、创业致富;发挥企业家个人影响力,为结对村引入更多扶贫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电商扶贫;组织企业员工开展志愿者服务等。

四、工作分工

各级工商联、光彩会牵头,扶贫办配合:积极争取党委政府促进结对帮扶企业的健康发展,优先享受当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当企业遇到经营困难无法完成帮扶目标时,要协调新的企业接力帮扶;要教育企业在结对帮扶过程中守法诚信,充分尊重和保护农民利益;要充分发挥行业商会、异地商会在“万企帮万村行动”中的特色优势和积极作用。

各级扶贫办牵头,工商联、光彩会配合:本级专项扶贫资金、行业扶贫项目,优先向结对村倾斜;本级统筹支配的扶贫贴息贷款,要优先支持参与结对帮扶的民营企业;要协调政府有关部门,确保企业在结对村的各类投资和捐赠,依法享受优惠财税政策;企业在帮扶过程中遇到障碍和问题时,要积极协调予以解决;要跟踪帮扶进度,做好统计工作,每年汇总民营企业在结对村的投入情况、规划落实情况和主要成效。

五、实施进度

1、签约启动。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会联合发文指导,各级工商联、扶贫办和光彩会广泛动员,组织企业与建档立卡贫困村签约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并将结对名单上报全国工商联扶贫与社会服务部。2015年10月17日(扶贫日),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会共同组织启动仪式,同时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2、制定规划。各级扶贫办、工商联和光彩会共同指导、协助签约企业针对结对村的实际,制定具体帮扶规划,明确政府工作任务、企业帮扶措施以及落实时间表。各省级扶贫办负责汇总本省份结对村的帮扶规划,上报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

3、示范指导。各省级工商联、光彩会牵头,扶贫办配合,在以往工作基础上,从当地签约结对村中选择5个典型村,于2016年6月30日前,上报全国工商联扶贫与社会服务部。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会将从中选择部分示范村,将民营企业在这些村的好做法好经验,通过交流会、现场会、专题宣传等形式向全国推广,供其他签约企业学习借鉴。

4、调研推动。各级工商联、扶贫办和光彩会横向联合、上下联动,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寻找典型。各级工商联要加大调研成果转化力度,通过参政议政渠道,不断完善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政策建议。同时,在调研中发现企业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障碍,三方要共同努力,积极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

就业扶贫工作总结篇3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创新完善社会扶贫体制机制,提高企业精准扶贫工作质量,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

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标志性指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组织开展园区民营企业“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有利于激发民营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做到义利兼顾,奉献社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战,对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加快产城融合,实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摆脱贫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目标任务

以民营企业为帮扶方,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帮扶对象,以签约结对、村企共建为主要形式,加快贫困户脱贫进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三、总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在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和总体部署下,把民营企业“百企帮百村”行动纳入到脱贫攻坚整体规划中,与各方面密切配合,共同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形成脱贫攻坚合力。

(二)广泛动员。以村企共建为平台,积极动员全区民营企业参与“百企帮百村”行动,促进建立脱贫长效机制。

(三)精准施策。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按照区扶贫办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开展结对帮扶,进行精准施策。

(四)坚持两个健康主题。牢牢把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主题,坚持“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义利兼顾、以义为先,扶危济困、共同富裕”的精神,组织民营企业自觉自愿、量力而行、就近帮扶、重点帮扶,通过培训、就业、捐赠等优惠政策的落实,使企业和贫困对象共同获益,实现双赢。

四、帮扶方法

(一)组织动员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全面做好全区153户贫困户425人的帮扶工作,重点抓好“双包村”定点帮扶工作。

(二)采取“多企帮一村” 、“一企帮一村”、“一企帮多村”等方式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针对贫困户的脱贫需求,引导帮扶企业“有什么帮什么”、“能帮什么帮什么”。

(三)企业根据贫困户名单以及扶贫项目,自愿认领结对帮扶,并与帮扶对象签订帮扶协议,做到一企一策、一村一策、一户一策。

五、帮扶途径

(一)开展产业扶贫。民营企业发挥在产业、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根据园区土地、劳动力和特色产业等资源禀赋,通过“企业+村居”“企业+合作社”等模式,帮助村居发展特色产业,提产业化组织化程度,增加贫困人口收入。鼓励大型企业设立投资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用于园区从事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等。

(二)开展就业扶贫。充分利用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发挥就业主渠道作用,重点解决一批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实现其稳定增收。大力支持用人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劳务培训基地,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实现贫困户靠技能脱贫。

(三)开展公益扶贫。鼓励企业采取直接捐赠、设立扶贫公益基金、开展扶贫公益信托或通过各志愿者协会等形式开展扶贫。以援建村居道桥、设施、文化场所,光伏扶贫等方式,帮助村居改善面貌。高校学生、重病患者、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为重点,对贫困户开展捐资助学、医疗救助、生活救助等公益扶贫活动。

(四)开展人才扶贫。积极引导企业高端人才投入扶贫主战场,争取引博进村进户,发挥智力优势,提高扶贫效率和效益。

六、工作安排 

深入宣传,发动企业积极参与。深入村居调查研究,摸清人口结构、资源禀赋等基本情况,掌握村居发展脱贫需求,为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提供精准信息。把帮扶能力强、有帮扶意愿的民营企业动员起来参与结对帮扶。通过报纸、电视、网站等各种媒体发布“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提质增效行动公告,深入宣传行动的目的、意义、内容,发动民营企业积极投身行动。

做好村企结对,精准对接。各责任单位负责推荐民营企业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提质增效行动,并配合企业做好对贫困村的实地调研。扶贫部门负责提供贫困村、贫困户及其脱贫需求信息,组织民营企业按照结对原则选择帮扶贫困村,实现精准对接。

举办启动仪式,营造氛围。举办“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提质增效行动启动仪式,组织民营企业与村居签订结对帮扶协议,给扶贫龙头企业授牌,向社会公告参与行动的民营企业名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增强民营企业的责任意识和荣誉感。

 

建立工作台账,跟踪问效。各责任单位要加强与区职能部门、参与民营企业的沟通协调,建立工作台账,对照帮扶规划,督导工作落实和项目落地。要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通过交流会、现场观摩会、专题宣传等多种形式,将各地、各民营企业的好做法、好经验向全省宣传推广。

   年度考评,总结表彰。在区扶贫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与定点扶贫单位扶贫工作成效考核工作同步,每年对民营企业帮扶工作成效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结果报送区扶贫办公室,作为落实奖励措施的重要依据。

七、组织保障 

就业扶贫工作总结篇4

一、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一)谋划攻坚压实责任。我委建立完善“双组长制”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共同统筹做好脱贫攻坚各项组织协调工作。我委X名科级领导干部分别帮扶X个建档立卡(完全脱贫户)贫困户,单位帮扶X个建档立卡(一般脱贫户)贫困户。上半年来,我委X名领导干部共计看望贫困户达X人次,X户次,制定《X市建档立卡贫困户X年“一户一策”巩固方案》X户。

(二)加强宣传扶贫扶志。

我委制作脱贫攻坚图片展板X块。通过制作展板,来展示我委支持和参与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树立了我党的良好形象。同时,每月定期走访,与扶贫户采取面对面交流等方式,一方面宣传好党的十九大一系列新观点、新部署;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他们树立勤劳致富、创业致富,自强自立的意识,增强他们对改革发展的信心,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学会一技之长,增强就业本领和创业能力。

(三)创新改革强化帮扶成果。

我委按照《关于印发X市商信委X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继续坚持以产业扶贫为总抓手,以“扶持产业、带动就业、推动脱贫”为原则,重点扶持全域旅游、民族刺绣(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产业扶贫直接惠及建档立卡扶贫对象。

二、下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打算。

从总体看,虽然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一定效果,但在今后工作中,我委将继续坚定不移按照《关于印发X市X年打赢脱贫攻坚战两方案三办法一制度一规范的通知》文件精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一是切实抓好扶贫信息更新。

紧盯扶持对象精准,着力在精准上下功夫,逐户理清发展思路,分类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实行差别化扶持、精准化帮扶。以抓好产业就业扶持为突破口,明确“六个精准”,落实“七个一批”。针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户,采取不同的脱贫措施,对症下药、精准滴灌。

二是继续加强扶贫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

就业扶贫工作总结篇5

一、基本情况。

XX已录入全国扶贫开发系统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50人,边缘户0户0人,其中无劳动能力8户21人,有劳动能力15户29 人。注意:贫困户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除了整户无劳动能力、无发展产业、就业的人员以外的贫困户,包括家庭成员中有劳动能力、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摸排)

二、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就如何强弱项补短板、开展脱贫攻坚督战、巩固脱贫成效、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精准打好政策“组合拳”,持续巩固全村贫困户23户50人的脱贫成效。

1.抓好贫困户的动态管理。强化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实现有进有出,不断提高识别精准度。组织“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进村入户对贫困户开展走访、信息采集。对新落户人口,因病因灾等造成生活困难的人员,严格按建档立卡程序审核后将符合贫困户条件的人员进行建档立卡,做到应进则进、应退则退(脱贫退出)、应扶则扶。

2.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因村施策,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让贫困群众真正参与进来得实惠,实现稳定增收。对贫困人口中发展种植业的4户进行扶持,按当地人均耕地亩数给予每亩100元机耕费补助(包括没有责任田但承包他人耕地的贫困户),水费按基本农田亩均用水量和水价进行免除和补助,支持贫困户种植的农作物全部参加农业保险,对个人缴费部分资金全额补助;对贫困人口中发展养殖业的6户进行扶持,做好养殖技术培训服务,提高养殖效益。访惠聚工作队为13户贫困户提供鸡苗800只、饲料16袋。通过实施项目,“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养殖业,为贫困户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3.突出抓好就业扶贫。由各网格开展贫困家庭有劳动能力人员调查工作,全面掌握今年贫困家庭可转移就业人数,加大组织贫困户参加免费技能培训,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确保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免费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对转移贫困家庭劳动力到企业就业或季节性务工的,由村队上报镇劳保所与劳务经纪人。通过企业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等,实现有劳动能力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17人稳定就业;开展季节性劳务输出,组织贫困家庭中有劳动力的12人进行务工创收。

4.统筹推进金融扶贫。做好贫困户的小额信贷政策宣传和发放工作。加强对贫困户的小额信贷政策宣传工作,2020年为2户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共计10万元,引导贫困户充分利用小额贷款进行产业发展,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短缺问题。村队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要加强贷后资金使用的监管,防范贷款风险。

5.落实好扶贫政策。1、认真落实教育惠民政策,确保2户贫困家庭的2名学生100%享受扶持政策。减轻他们的教育负担,阻断教育代际传递。2、继续落实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认真落实好2017年5户贫困户骆驼合作养殖项目分红收益资金的发放和监督工作。3、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全面落实财政出资开展全民免费健康体检、购买大病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确保贫困人口全覆盖。

6.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集中项目、资金、政策,优先对贫困人口相对集中村队进行扶持,加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批硬化、亮化、美化基础设施项目,改善村队生产生活条件。

7.强化社会保障兜底扶贫。按照动态管理的原则抓好符合条件的12户16人贫困户纳入低保。村队落实好“安心助养”工程,落实低保对象当中的生活无自理能力人员2户2人发放“安心助养”补助。每半年开展一次低保户中重度残疾、重病患者等无自理能力人员的专项调查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员及时纳入“安心助养”补助范围,提高其生活保障水平。资助贫困家庭人员100%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就业扶贫工作总结篇6

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成绩,进一步坚定扶贫开发的信心

“”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开发式扶贫的方针,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以解决温饱为中心,以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贫困地区农牧民培训、产业化扶贫、异地扶贫为重点,不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着力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多方拓展贫困群众增收渠道,贫困农牧民从中得到了实惠,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减贫进程明显加快,部分农牧民稳定脱贫。进入新世纪后,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力推动下,我省扶贫开发力度逐年加大,减贫进程明显加快。按照年的贫困标准,全省贫困人口由年底的197.6万人减少到年底的86.8万人,7年减少贫困人口110.9万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二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贫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加。年至年,2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牧业总产值由3.7亿元增加到7亿元,年均增长8.3%;农村经济总收入由4.7亿元增加到10.1亿元,年均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226元增加到2518元,年人均增加收入185元,年均增长9.4%,比同期全省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速度高出1.8个百分点。为全省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2004年至年,在40个县(市、行委)的1032个贫困村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1亿元,受益贫困人口103.69万人。在整村推进项目的带动下,全省共修建乡村道路4400多公里,修建校舍3万多平方米,在403个村修建了村卫生室,解决了8.7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这些村基本实现了村有基础产业、户有增收项目,水、电、路“三通”和学校、卫生室、广播电视“三有”目标,大大改变了贫困村的面貌,为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实施“雨露计划”和产业化扶贫,贫困群众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年启动实施了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在全省认定“雨露计划”培训基地20家,累计培训贫困地区劳动力12697人,基本实现了培训1人、转移1人、脱贫1户的目标。累计培训村干部2670多名,完成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次。积极推进产业化扶贫,认定和扶持了14个国家和省级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直接和间接带动贫困农牧户19.8万户,户均增收900元。同时,投入资金4516万元,在贫困地区建设藏毯车间405个,安排贫困劳动力4万多人,年劳均收入达到3000元左右。为贫困群众的增收提供了重要支撑。

五是大力实施异地扶贫,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生存环境。立足于保护生态和改善贫困群众生存发展环境,年以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6亿元,实施异地扶贫项目64个,异地安置东部干旱山区和高寒牧区贫困户1.4万户、6.6万人,配套建设了搬迁户的后续产业和水电路、文教卫等基础设施,基本达到了当年搬迁、当年脱贫的目标。

六是对口帮扶力度逐年加大,社会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年,省无偿援助我省各类扶贫资金和物资折价达20860万元,其中省本级达到11200万元。自2003年以来,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帮扶我省1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投入帮扶资金及物资折价3200万元,引进资金310万元。省直机关定点帮扶从~年底,累计投入各类资金4397万元,帮助引进资金15611万元。对口帮扶和社会帮扶工作扎实开展,有力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加了农牧民收入,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总之,进入新世纪后的七年,是我省扶贫开发力度最大、贫困农牧民受益最多、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为全省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扶贫开发的实践中,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有:

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尊重群众、尊重实践、尊重创造、尊重规律,才能确定符合贫困地区客观实际的扶贫开发思路;

只有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政策、完善措施,才能有效保证扶贫开发事业健康发展;

只有坚持以解决贫困问题为中心,扶贫到村,项目到户,让贫困群众广泛参与,直接受益,才能突出扶贫开发的针对性、系统性、整体性和有效性;

只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才能促进贫困地区经济、政治、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只有坚持国家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尊重群众意愿与政府正确引导相统一,才能坚定战胜贫困的信心,激发群众艰苦创业的激情,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只有坚持创新机制,部门协作,社会帮扶,整合资源,科学管理,才能提高扶贫开发效益,加快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正确分析形势,增强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由于我省自然条件严酷,社会发育程度低,发展基础差,同全国相比,面临的最大实际仍然是贫穷落后,特别是扶贫开发的形势十分严峻,任务相当艰巨。

一是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我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占全省46个县(市、行委)的54%,贫困村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60%。按照年的贫困标准,现有贫困人口86.8万人,占全省农牧民总人口的24%,其中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的50%以上。并且返贫现象严重,许多刚刚越过温饱线的农牧民因灾、因病、因孩子上学等原因,常年返贫率在13%左右,灾年达到25%,高于全国11%的平均水平。同时,贫困群众文化和技能素质低,贫困农牧民劳动力文盲、半文盲占41.2%,转移就业十分困难。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贫困程度深。目前,全省仍有883个贫困村不通电,837个贫困村不通公路,94.9万贫困人口饮水困难。藏区11.2万户贫困牧民没有实现定居。贫困人口多数居住在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恶化的三江源地区和东部干旱山区。这些人口在当地实现脱贫的难度越来越大,实行异地搬迁的空间越来越小。

三是收入水平低,城乡差距继续扩大。年,我省2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分别相差1407元和178元,全省贫困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和全省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相差2666元和1437元。年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4。若考虑到城镇居民享受到的社会保障等因素,则差距更大。

四是扶贫开发中创新不够,工作有待加强。一些地方扶贫开发的思想观念、管理机制、运行机制以及领导方式还不适应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需要,扶贫开发工作创新不够,政策措施落实不力,发展资金缺口较大,贷款难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客观估价,认真对待,切实加以解决。

当然,在看到困难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时期扶贫开发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党的十七大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属性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把扶贫开发、解决民生问题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奋斗目标和“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的具体要求。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脱贫致富是民生之急,加快扶贫开发,全面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的新要求。尤其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必将对藏区扶贫开发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二是国家财政投入力度将会逐年加大。国务院扶贫办计划从年开始着手研究制定新阶段扶贫开发规划,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增强,扶贫资金投入将逐年增加,为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三是农牧区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将为扶贫开发提供有力支持。随着国家强农富民政策的逐步实施,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合作医疗、“两免一补”等社会保障体系将逐步建立健全,尤其是我省34.5万贫困人口纳入低保之后,大大缓解了绝对贫困人口的贫困状况,而且为更高层次的扶贫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四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同时,我们在扶贫开发的实践中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些都为我们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扶贫开发在我省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特殊重要性,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路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步伐,在实现脱贫的基础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积极开拓进取,全面提高新时期扶贫开发水平

刚刚结束的省第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了今后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明确了“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的工作任务,这是本届政府对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一定要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搏精神,辛勤努力,真抓实干,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全省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坚持“减少贫困,增加收入,缩小差距,构建和谐”的总体目标,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和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任务,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全面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不断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主要目标是:今后五年,每年实现1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第一,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全面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开发式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扶贫开发基本方针,是扶贫开发政策的核心和基础,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重要特征。开发式扶贫就是在国家和社会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下,动员贫困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科学开发当地资源,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进而摆脱贫困。目前,我省贫困地区一些干部群众对开发式扶贫与农牧区低保的关系认识模糊不清,认为建立农牧区绝对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贫困问题就解决了,就不需要搞开发式扶贫了。这种错误认识存在下去,不仅会弱化党和人民的扶贫开发事业,而且会助长贫困群体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必然导致贫困人口逐年增加,加重国家经济负担,严重影响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开发式扶贫和农牧区低保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而不是互相排斥和替代的关系。其中开发式扶贫是最终消除贫困的治本之举,不但不能因为建立农牧区绝对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而弱化和否定开发式扶贫,而且还要把低保中具有劳动能力的绝对贫困人口作为开发式扶贫的首要对象,加大开发式扶贫力度,使其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第二,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切实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实施整村推进是近几年我省扶贫开发的成功经验。今后,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整村推进战略,紧紧围绕十一届省委第十次常委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全面抓好落实。继续以贫困村为重点,整合各类扶贫资源,集合各方扶贫力量,对扶贫开发重点村分期分批实施产业开发、综合治理、配套建设。每年在300个村组织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分批分期整村脱贫。规划、项目、资金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整村推进的需要,以培育贫困村主导产业为重点,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加大对重点村的扶持力度。同时,整合部门资金,帮助贫困村解决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全面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促进贫困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第三,坚持帮扶措施直接到村,项目资金覆盖到户。总书记在四川、新疆贫困地区考察工作时要求,扶贫工作要“真正做到扶贫规划、扶贫项目、扶贫资金、科技服务、帮扶措施到村到户”。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更好地坚持“真扶贫,扶真贫”的扶贫开发宗旨,努力做到扶贫项目、扶贫资金、科技培训落实到村到户。特别是扶贫项目,要坚持以贫困户增收为目标,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选准项目,明确期限,落实到每个村、每个贫困户,切实让贫困人口直接受益,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贫困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四,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形成扶贫开发合力。动员全社会帮扶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我们扶贫开发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帮扶贫困地区应该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应该成为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最紧迫任务。各级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单位要确定帮扶干部,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帮扶不单是物质支援,而且要重视干部交流、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科技推广、产品销售和劳务输出等。要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尤其要重视发挥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和企业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要切实做好对口扶贫协作工作,全方位加强对口扶贫协作。要积极扩大与国际组织在扶贫开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争取国际组织对我省扶贫开发的帮助和支持。要尽快组建省扶贫开发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第五,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根据当前在农牧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牧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新形势,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引导贫困农牧民转变生产观念,转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努力实现“六个结合”、“六个转变”。“六个结合”是:扶贫开发与统筹城乡发展结合起来;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加快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计生等社会事业结合起来;与生态保护和建设结合起来;与对口帮扶、定点扶贫、社会各界参与等社会扶贫结合起来。“六个转变”是:扶贫开发对象由扶持绝对贫困人口向扶持绝对和低收入贫困人口并重转变;扶贫开发目标由解决温饱问题向增加收入、缩小差距转变;扶贫开发资金由分散投入向整合集中投入转变;由自然资源开发为主向人力资源开发、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举转变;由改善贫困地区生产发展条件为主向贫困地区综合开发、全面发展转变;由贫困村分散式整村推进向以“县为单位、连片开发、综合治理、整体推进”转变,全面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继续推行“省负总责,地区统揽,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这种工作机制,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各级政府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社会力量和项目资金的整合,有利于扶贫开发规划的顺利实施。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政府的扶贫开发工作职责、目标和任务,建立严格的目标考核体系,对扶贫开发和帮扶工作的成效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县一级政府,直接负责扶贫开发目标、项目、资金的落实,要更加明确责任,把责权利一致起来。省上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地区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或无故完不成任务的给予批评,直至追究相关责任。

四、突出工作重点,全面完成今年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

根据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今年要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在创新模式、连片开发、整体推进、提高综合效益上实现新突破。今年要把整村推进作为扶贫开发的主要抓手,投资27600万元,在39个县(市)的30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工程。一要做到“五个结合”。即,把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同提高农牧民素质特别是项目实施技能紧密结合起来,在安排项目的同时,下功夫抓好对农牧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把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同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实现农牧业生产与扶贫开发良性互动;把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同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整村推进项目有利于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主导产业的条件,培育龙头企业,搞好配套服务,提升综合生产能力;把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同村级配套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依据新农村建设规划,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有效推进贫困村的全面发展;把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同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建设,真正使实施扶贫开发项目的过程成为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过程。二要创新开发模式。要总结推广湟中、循化县以“县为单位、整合资金、综合治理、连片开发、全面发展、整体推进”的经验,在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集中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实行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同时推进、协调发展。三要全面落实群众“六权”。即整村推进政策知情权、项目选择权、资金使用权、项目实施权、监督管理权和效益享受权,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广泛参与整村推进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要强化后续综合服务和管理工作。整村推进工程验收合格后,纳入后续服务和管理范围,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与有关部门签订后续服务和管理责任制,明确任务,细化责任,强化监督,为项目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法规、人才、技术、培训、维护等方面的服务,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能力。五要严格实行“权利、资金、任务、责任四到县”责任制,切实加强对整村推进工程的资金整合、项目配套、项目实施、全程监督、后续服务和科学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实施一个村,成功一个村,巩固一个村,壮大一个村,使整村推进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优良工程和富民工程。

(二)着力实施“雨露计划”,在提高贫困劳动力素质、扩大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上实现新突破。“雨露计划”以提高贫困地区壮年劳动力素质和转移就业、自主创业能力为主要宗旨,是帮助贫困劳动力拓宽就业和创业途径,发展壮大二、三产业,加快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政府要把实施“雨露计划”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今年要精心组织开展好“万人培训、万人输出、万人就业、万户脱贫”活动。以贫困户中的壮年、复转军人、实施整村推进工程的村干部和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骨干培训为重点,采取定向招生、专班培训、订单培训的方式,保证贫困学员学到技能,拿到就业资格证书,实现稳定就业和创业。全年完成“雨露计划”技能培训1万人。同时,抓好1万名藏毯编织工技能培训工作,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按照整村推进项目户每户有一名“科技明白人”的要求,完成贫困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5万人。

(三)着力实施产业化扶贫工程,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构建经济利益共同体上实现新突破。按照“选好产业抓扶贫,搞好扶贫促产业”的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扶贫优势产业,建设产业化扶贫基地,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一是建好产业化扶贫基地。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四区、两带、一线”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和“优质化、规模化、品牌化”的要求,把产业化扶贫与实施整村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加快牛羊肉、毛绒、奶牛、马铃薯、油菜、蚕豆、蔬菜、中药材、特色果品、饲草料等十大特色优势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努力实现结构调优、规模调大、品种调新、效益调高的目标。二是大力扶持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坚持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用足用好财政扶贫资金、援助资金和国家扶贫贴息贷款,着力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扶贫龙头企业,培植一批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努力构建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扶贫新格局。三是强化扶贫龙头企业的扶贫责任。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在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扶贫贴息贷款等方面给扶贫龙头企业予以扶持的同时,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履行带动贫困农牧户发展的社会责任,实行龙头企业扶贫业绩与对企业的资金扶持紧密挂钩,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力求企业效益与扶贫效益的有机结合,真正建立起企业与贫困农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四)着力实施异地扶贫开发工程,在贫困群众生存发展环境改善上实现新突破。实施异地扶贫开发是加快脱贫进程的有效途径,是彻底改善贫困群众生存发展条件的重大举措。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异地扶贫开发力度,全面完成安置移民1000户、5000人的年度目标。要坚持群众自愿、就地就近、分类指导的原则,努力实现“八有”目标,即有住房、有产业、有饮用水、有照明电、有硬化道路、有学校、有卫生室、有文化室。要积极探索移民安置新模式。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探索整体搬迁安置、部分搬迁安置、零散搬迁安置、培训输出安置、产业转移安置等移民安置途径和模式。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以异地扶贫开发项目为平台,整合项目,整合资金,整合资源,注意与土地整理、土地流转、牧民定居点建设、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项目、资金紧密结合起来,达到综合开发、全面发展的目的。

(五)着力实施社会扶贫工程,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上实现新突破。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共同进步、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要求,全方位加大社会扶贫力度。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党政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各级党政机关单位尤其是省直机关定点扶贫部门要把定点扶贫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计划。要建立健全和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联系到村制度、党政机关定点扶村制度和选派年轻干部到贫困村挂职扶贫制度,做到无论机构如何变动,人员怎样调整,定点扶贫的制度不能变,任务不能改,工作不断线,力度不能减,实行不脱贫不脱钩。要做到帮扶措施具体化,重点搞好村级班子建设、更新群众观念、筹措帮扶资金、提供致富信息、销售农畜产品、培训输出劳务等工作,增强帮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省委、省政府决定,春节过后组织万名干部下乡宣讲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各级定点扶贫单位要把宣讲活动与定点扶贫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精心组织,统一部署,统筹安排,扎扎实实地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其次,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全面加强扶贫协作。进一步完善两省各级领导定期互访制度和联系会议制度,形成推进扶贫协作的强大合力。紧紧围绕我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拓展帮扶内容,扩大合作规模,巩固合作成果,提高协作水平,实现互动双赢。第三,要加大社会扶贫力度。树立开放式扶贫开发的理念,以扩大开放、加快开发为契机,探索省内外国有和民营企业、社团组织、单位与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新机制。今年,要在企村共建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省扶贫办要抓紧制定企村共建实施方案,并加强督导工作。要认真总结推广州开展“百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的经验。市、等地也要充分发挥本地区企业较多的优势,在促进以工哺农、以城带乡中起好步、带好头,为扎实有效开展新农村建设提供经验,树立典型。

五、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扶贫开发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扶贫开发作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的全局性和基础性的工作任务,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今年全省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确保扶贫开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在统筹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上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根据扶贫开发《纲要》和总体规划,全面落实扶持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稳定和加强扶贫开发机构,确保机构、编制、经费三到位,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有效开展。

就业扶贫工作总结篇7

十八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向贫困决战”的号角,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作出了到2020年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国家精准扶贫工作自实施以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全国速度铺开,这是一次划时代的里程碑工程,各级政府、各界社会群体纷纷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以不变的决心,必胜的信心,攻坚克难的恒心,吹响了脱贫攻坚号角。

2015年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级领导同志及省直部门(单位)联系指导片区贫困县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要求,成都院在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组织下,自2016年起定点帮扶南充市高坪区万家乡邵家坪村,组织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预计帮扶至2020年。

2017年底根据中央、四川省委“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会议”要求,按照《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深度贫困县脱贫帮扶工作的意见》要求,成都院在四川省档案局牵头组织下,自2018年起新增定点帮扶阿坝州茂县,并定点帮扶茂县坪光明镇上关村,预计帮扶至2020年。2018年6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决策部署,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选派驻村工作队扶贫干部的相关要求,成都院新增选派2名驻村工作队员进驻茂县光明镇(分别驻上关村和中心村),助力脱贫攻坚。截止当前,中电建成都院共派驻6名帮扶干部到南充、茂县、美姑、布拖等地参与脱贫攻坚工作。

一、精准扶贫规划

目前,成都院精准扶贫定点帮扶村涉及南充市高坪区万家乡邵家坪村和阿坝州茂县光明镇上关村。高坪区邵家坪村于2017年底脱贫摘帽;茂县上关村于2019年脱贫摘帽。

(一)扶贫方略及总体目标

结合国家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成都院确定了公司的扶贫工作基本方略和总体目标是:坚决响应中央号召,在省委、省政府的到统一部署下,与帮扶地各级党委、政府紧密联系,因地制宜地制定帮扶计划,竭尽所能提供各类支持,为到2020年稳定实现贫困村的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任务

成都院提出了帮扶主要任务是:结合帮扶地和帮扶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围绕贫困村脱贫攻坚目标,通过提供资金、技术、物资、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保障贫困村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同时尽力带动帮扶地区相关经济社会发展。

(三)保障措施

1、强有力的组织领导

成都院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党政主要负责人总体负责精准扶贫工作、党群工作部作为工作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具体扶贫工作开展,并落实专人开展和处理精准扶贫日常工作。

2、各级党组织的积极参与

成都院党委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有机结合起来,把“精准扶贫”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又一平台和抓手,大力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以“两学一做”的成效助力“精准扶贫”的推进、以“精准扶贫”的成果检验“两学一做”的成色,落实各项精准扶贫行动,使“两学一做”达到学与做的统一。

3、扶贫资金的有效保障

成都院每年按照集团要求,制定并上报年度对外捐赠预算、结算报告,保证脱贫攻坚帮扶款专款专用,需有所用、用有其效。

二、精准扶贫概要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成都院党委高度重视,特别是今年新增深度贫困县的脱贫攻坚任务后,成都院党委多次召开专题研究会议,并到帮扶地开展脱贫攻坚调研督导工作,并积极发挥成都院专业技术优势与地方建设发展相衔接,贡献成都院的帮扶力量。为开展好南充、茂县贫困村的帮扶工作,成都院继续开展资金、技术、人才及“3+N”帮扶,为已脱贫村和计划脱贫村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一)公司党委高度重视

公司党政领导高度重视,2019年上半年先后4次赶赴定点帮扶村开展实地走访调研、蹲点督导,查看贫困村产业发展情况、督查派驻扶贫干部作风和帮扶措施情况,并通过入户走访等形式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听取贫困群众的扶贫诉求,与贫困群众一道引导制定帮扶措施,与驻村干部一同指导制定年度帮扶计划,与地方政府一起协助解决脱贫攻坚难题,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各方的智慧,共同解决扶贫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二)开展“3+N”体系帮扶工作

“3+N”帮扶体系是成都院探索的帮扶模式。“3”即“三帮扶三结合”,具体指:“扶志与党组织结对共建相结合”,“扶智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能与市场经济相结合”;“N”指:成都院根据自身优势或能力开展的“技术扶贫”、“资金扶贫”、“基础设施帮扶”及其他形式的扶贫帮扶等。

1.产业发展。成都院结合茂县工业园区移民安置和民族团结进步新村建设规划和成都院实际情况,根据《光明镇人民政府关于解决上关村发展岷江百合园建设资金的请示》,成都院于2020年5月提供4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为上关村“百合花谷”产业科技园项目修建商品处理中心和举办百合花节提供资金支持。目前“百合花谷”产业科技园项目规模已扩大至80余亩,不仅为上关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还给周边贫困群众提供临时就业岗位55余个,提高了贫困人口经济收入。同时,7月15日在该园举办了第二届阿坝高原特色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节日当天吸引游客千余人,截止到目前,已为当地村民创收1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成村田间道路(产业扶贫奔康路)硬化7公里(共7公里)、堡坎建设2000立方。

根据南充高坪区邵家坪村的扶贫实际,提供25万元资金用于贫困村花椒产业基地的产业路修建,方便花椒业主日常的管护及花椒成熟期的采摘、运输工作。

2.消费扶贫。成都院于2020年6月19日在成都办公区举办消费扶贫美食品鉴活动,向全公司职工推广上关村青红脆李、土鸡、鸡蛋等特色农副产品,邵家坪村土鸡、土鸭、土猪等农特产品,直接帮助村民增收5000元以上。

3.技术扶贫。5月8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郝元麟率队前往茂县,拜会茂县人民政府县长唐远益,并共同见证双方签订帮扶框架协议。2019年10月,上关村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按照总书记指示,脱贫摘帽后要继续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希望双方巩固和升华脱贫攻坚“战友情”,面向未来,在城乡规划建设、企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成都院将发挥全产业链技术、管理、资源整合等优势,持续助力茂县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深化双方在更多领域合作,推进相关项目落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夯实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4.教育扶贫。成都院在高坪区邵家坪村提供帮扶资金10万元,用于贫困村“童伴计划”项目,该项目通过“一个家、一个人、一条纽带”为载体,为贫困村的留守儿童织起一张关爱、陪伴、保护之网,让贫困村的留守儿童获得城市同等的教育资源,帮助贫困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快乐成才。

5.扶贫资金帮扶。结合帮扶贫困村发展实际和需求,成都院积极筹措扶贫资金90万元,为邵家坪村的脱贫支撑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改造、乡风文明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及“童伴计划”项目等方面提供帮扶资金50万元;为茂县上关村百合产业发展提供帮扶资金40万元。

6.派驻驻村干部。根据上级有关进一步做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通知精神,成都院积极开展了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在人员紧张、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院党委认真研究,积极组织,有关单位和个人努力协调,克服困难,先后选派6名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工作能力突出、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党员干部到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有力的支持了地方的脱贫攻坚工作。

三、精准扶贫成效

1.茂县上关村

今年上半年,上关村为百合产业发展提供帮扶资金40万元,为上关村“百合花谷”产业科技园项目修建商品处理中心和举办百合花节提供资金支持。目前“百合花谷”产业科技园项目规模已扩大至80余亩,不仅为上关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还给周边贫困群众提供临时就业岗位55余个,提高了贫困人口经济收入。开展转移就业19人,异地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方面均全部完成。

2.南充邵家坪村

今年邵家坪村产业发展投入25万元,用于贫困村花椒产业园产业路的硬化,便于花椒产业园的日常管护及花椒成熟期的采摘运输工作。开展转移就业52人,48户贫困户家中务工人员全部正常外出或就近安置务工。异地搬迁于2017年全部保障完成,2020年不涉及新增。教育扶贫方面,成都院提供帮扶资金10万元开展“童伴计划”项目,帮助贫困村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快乐成才,“童伴计划”项目得到四川团省委的高度评价和地方政府的一致好评。健康扶贫及贫困群众兜底方面全部得到保障。

四、后续精准扶贫计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关于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省定点帮扶工作会议等精神,结合公司定点帮扶村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优势,突出产业、就业、智力和党建扶贫,为全省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积极贡献。

(一)产业方面。积极推进公司消费扶贫行动,拟确定在茂县采购3万斤红脆李、3万斤青翠李、2万斤蔬菜,在邵家坪村采购紫薯2000斤进食堂,确保贫困人口切实增加收入。

就业扶贫工作总结篇8

精准扶贫个人工作总结(一)2020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相关单位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实施“集团帮扶,整村推进”,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摘帽为目标,团结和带领全村广大人民群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__镇__村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围绕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和省、市、县精准扶贫会议精神,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举措,制定有力的措施,实行挂图作战,下大力打好这张扶贫“精准牌”。

一、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

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要求,我们严格执行识别标准,把最贫困的户纳入帮扶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分社逐户建立了基本情况数据库,并按照“规划到社、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精心编制了__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立了贫困户主导产业,填写发放了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有卡、有簿、有册、有档”,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化管理。并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具体采取扶贫项目拉动、合作社捆绑发展、就近务工等扶贫模式,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二、创“优”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阳光普照”

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切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合理利用起来,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群众带动起来,把医疗体系完善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把村社两级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户的经济和产业健康发展起来。

三、吹“响”攻坚的号角,精准整合资源,打好连片脱贫攻坚战

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抓好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对接工作,强化各双联单位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组织引导他们共同担负起扶贫攻坚任务,动员更多的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拓展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帮扶模式。同时加强扶贫项目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统筹安排整合资金。集中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扶贫重点倾斜,激发群众发展活力,着力解决资金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

四、加强领导

为了抓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我们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重点要求要把全村贫困人口核实好,在核实贫困人口工作中,要把民政部门的低保人口衔接起来,通过认真相对比较,做好贫困农户的识别工作。

1、根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按照贫困农户建档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

2、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和初选出本村贫困农户名单。

并且通过村级公示初选贫困农户名单。

3、做好精准扶贫“四法”工作

一是明晰“一条路径”,即力量法。按照省委、市的要求,增强减贫脱贫的内生力量;创新城乡互动发展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拉动力量;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支撑力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保障力量;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领导力量”的要求,以改革统揽、开发扶贫、拔掉穷根为总攻方向,以“五个机制撬动五个力量”为总攻路线,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总攻目标,以“往前冲”的精神、“敢探路”的勇气、“一起上”的格局、“认真抓”的劲头为总攻要求来贯彻落实省委、市、县的要求。

二是构建“一套机制”,即十子法。探索构建“十子”机制,推进精准扶贫。具体是瞄靶子,建识别机制。梳辫子,建分类机制。结对子,建驻村机制。理路子,建规划机制。想法子,建帮扶机制。甩膀子,建动力机制。强班子,建引领机制。凑份子,建联动机制。造册子,建管理机制。

三是突出“一个抓手”,即抓手法。围绕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进度具体、责任具体“四个具体”。

四是实现“一个突破”,即产业链法。要在产业链上发展,依靠市场激发内生动力上突破。通过产业链生成和发展要素的主动链接,链动农户、合作社、企业、基地核心要素和科技、教育培训、融资、特色品牌4个保障性要素,有效整合产业扶贫的资源和力量,促进农民尤其贫困农民持续增收,实现稳定脱贫。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要整合资金和项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进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创建工作,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亮化农村环境。要结合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着眼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承受力,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规划到村、辐射到户、带动到人”。实施好当前的项目,同时要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的投入,做到项目到村到户,资金到村到户,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四法”工作。

精准扶贫个人工作总结(二)__乡民族中心学校精准扶贫工作,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_村村支两委的紧密配合下,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摘帽为目标,坚持真情扶贫,办好实事,注重实效,强化服务,在促进发展上下功夫,推进和加快了帮扶村组贫困户的脱贫致富的步伐,现就我们具体做法汇报总结如下:

1、加强领导、各负其责。

为了抓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乡中心学校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乡中心学校校长为组长,全体校委会人员为成员,办公室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分工到人,各司其职。

2、上下联动,密切配合。

我们根据政府的安排和步骤,与村组干部紧密的配合,与帮扶对象交心谈心与他们打成一片,当好参谋,做他们的知心人和引路人。

3、深入实际,摸清情况。

根据县、乡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对象精准、内容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抓紧抓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

(1)深入帮扶家庭了解情况。在2020年_月,工作人员与村委会人员三次深入帮扶村、组,摸底排查,掌握基本情况。

(2)再次初选贫困农户名单。在2020年_月,工作人员与村委会人员再次深入各户初选贫困农户名单,予以公示。

(3)甄别确定贫困农户名单,协助各部门按照上报的贫困户名单,完善相关档案。认真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

(4)最终确定帮扶对象,再一次人深入帮扶家庭,与帮扶对象拟定脱贫措施,并签订协议和承诺书。

通过以上方法和步骤,我们服务范围内共帮扶家庭74户,帮扶人数184人,其中在籍学生27人,经筛选20__年末,帮扶范围内脱贫25户,20__年底脱贫25户,20__年底脱贫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74户。

4、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围绕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进度具体、责任具体”,制定精准帮扶工作方案,分别针对各项工作签订目标责任书和承诺书,规范了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本次共计帮扶干部13人。服务范围内贫困户对象中计划实施养猪328头,养鸡1478只,繁殖母猪4头,养蜂8群,预计产业发展投资八万多元。教育助学19人,计划争取雨露计划圆梦行动补助对象4人,补助资金每人2万8千余元。预计危房改造32户,投资三十多万元。

5、下一步工作打算

结合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着眼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承受力,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和一户一法的要求,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规划到户、带动到人”,实施好当前拟定的产业项目,同时要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的投入,做到项目到户,资金到户,效益到户,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精准扶贫,任重而道远,脱贫决不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要发现存在一些问题,离真正脱贫的目标还有一段艰难的路程要走。我们全体人员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协调意识,以务实诚信、多办实事的优良工作作风来做好今后的扶贫工作。

精准扶贫个人工作总结(三)今年以来,___紧紧围绕省委“__”扶贫攻坚行动、州委“__”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县委“__”精准扶贫总体工作思路,积极学习借鉴关卜“梅滩模式”,按照县委___提出的“一做、二争、三抓”的扶贫工作要求,迅速行动,扎实推进联系村精准扶贫各项工作。

一、联系村基本情况

___村位于__乡西部,属典型的干旱山区,属汉族、东乡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全村有179户、932人,其中:筛选出贫困户39户,贫困面覆盖率22%,已全部建档立卡。全村耕地面积1584.4亩,人均占有耕地1.7亩。全村草原总面积4713亩,草畜平衡1279亩,羊存栏达699只,出栏1165只,牛存栏233头;全村共有劳力352名,其中劳务输出200人。

__家村位于__乡北部,属典型的干旱山区,是属东乡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全村有152户、745人,筛选出贫困户__户,已全部建档立卡。全村耕地面积1558亩,人均占有2亩。羊存栏达699只,出栏1165只,牛存栏233头;全村共有劳力352名,其中劳务输出200人。经济以养殖、劳务输出为主,

二、所做的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县___班子高度重视,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成立了精准扶贫帮扶工作队,抽调了__名专职工作人员,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紧紧围绕实现脱贫和实现小康两大目标,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户一计划、增收有路子、脱贫有目标”的要求,研究制定了切合实际的一年扶贫工作方案、精准扶贫三年发展规划和五年奋斗目标,进一步把减贫目标和脱贫时间细化,做到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为全面开展好此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是严格工作程序,做到对象精准。___村、___村两村群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按照精准扶贫核心要求,为进一步摸清扶贫工作底数,全面了解群众在吃水、行路、住房、上学、就医、增收等方面的困难,严格规范对象识别程序,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利用2周的时间,逐门逐户对贫困农户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底,将贫困户人口信息、住房、羊圈等基本信息以文本和图片等形进行了归档整理,并认真组织开展了“回头看”工作,全面完成了两个村258户、1032人的建档立卡工作,真正做到了贫困数据清,贫困底子明,为下一步全面落实好扶贫项目提供了详实准确的数据资料。

三是培育富民产业,增加群众收入。认真落实促农增收“七个一”工程,以产业培育、富民增收为核心,全面完成了__亩旱作农业推广种植任务,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__期、__多人次,发放良种羊__只,修建暖棚__个,扩大了养殖效益。组织引导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__多人次,继续加大在外枸杞种植面积,今年又在青海诺木洪、格尔木等地在原有的种植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近__亩,进一步增加了劳务创收。

四是关注民生困难,夯实发展基础。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的工作理念,认真谋划,向省财政厅争取的总投资700万元的__乡___、___等三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已下达,项目建设规模426.5公顷。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13.65公顷。通过农、田、水、路、林工程的实施,实现“田块平整化、排水沟永久化、道路网络化”,逐步完善百和乡赵家沟、何闫家等村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和提高农业生产收入。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按照精确识别、精细管理、精准帮扶的工作要求,

一是全力实施好“六个一”到村到户帮扶措施,真正把扶贫攻坚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每一个贫困人口身上,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帮扶措施的落实。

二是加大基础项目争取实施力度。针对两个贫困村缺乏的基础所需,进一步加大汇报衔接和争取力度,千方百计实施一批道路硬化、饮水、医疗、住房、荒山造林等项目,帮助两个村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人居环境。

三是着力加大产业培育力度。积极向省州部门的汇报争取,千方百计发动、组织、引导群众发展规模养殖、药材种植,鼓励更多的能人发展清真餐饮业。进一步加强与县劳务部门和双联帮扶单位的衔接联系,及时掌握并提供各类用工信息,进一步扩大劳务输转规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精准扶贫个人工作总结(四)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__县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__-20__)》的文件精神,根据“一进二访,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我们把“教育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优先任务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将“助学一批”和“驻村帮扶”有机结合,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扶贫工作。现将2020年扶贫工作开展情景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景

我县“助学一批”扶助对象共计1016人。其中,县内就读学生598人,县内入园幼儿80人,在读大学生35人,县外就读幼儿和学生250人,暂未入园47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因贫失学1人,“两后生”5人。

在我县13个“省定”贫困村中,我局和市四家后盾单位对点帮扶__镇__村。

二、助学一批抓落实,技能富民有成效

(一)摸清底子,明确工作目标

根据县扶贫办供给的“助学一批”名单,我们要求对应学校借助村委会力量,对受助对象再次进行人员信息核实。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贫困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缺口台账、贫困生的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全县范围内的每一个贫困村、每一所学校、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生都建立了相应的信息资料,并根据实际情景进行动态管理,程度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序实施。

(二)健全机构,制订三年规划

为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我局成立由局长___同志任组长的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我局还制定下发了《__县教育精准扶贫规划(20__-20__)》和《__县教育行业扶贫二0__年度实施方案》,全县各学校向县教育局签订并递交了工作职责状,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三)围绕目标,狠抓工作落实

1.实施精准资助,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

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我们都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对每一个贫困学生(幼儿)予以资助,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2020年,全县共发放助学金770.14万元,惠及贫困学生8412人次。在县内就读的678名“助学一批”贫困学生和幼儿中,有552人获得资助。其中,受助学生515人,受助幼儿37人。此外,我们竭力争取国家倾斜支持,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进取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

2.做好控流保学工作。

关注每一位学生(幼儿)成长,加强学籍管理,防止学生(幼儿)辍学、流失,确保他们顺利完成义务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设立贫困村学生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贫困地区学生就读普通高中或中职学校。实施“一人一案”,安排未入学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理解教育,经过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措施,切实提高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3.开展贫困生职业学历教育。

经过定向委培等方式,帮忙贫困生完成中专以上职业学历教育,实现就业脱贫。做好了家庭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县职教中心设立学生就业处,对家庭贫困大学生给予就业指导,对需要进行职业岗前培训的大学生供给短期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就业本事,保障家庭贫困大学生及时充分就业。

4.实施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工程。

认真贯彻落实《__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20__-20__)》,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提升职业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县域职业教育纳入__市职业教育统筹规划,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支持建设汽修、酒管、服装设计、海员为主体的3-4个特色专业群,适时有效调优专业,提高了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继续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和国家助学金制度,建立“一家一”助学就业档案,深入推进“一家一”助学就业。进取引导“两后生”、青年农民、城乡劳动者等理解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家庭分期分批开办养殖、种植等培训班,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教育培训计划,切实提高了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本事,增强了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

三、驻村帮扶出实招,精准扶贫见实效

(一)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对于精准扶贫工作,我局高度重视。一是宣传到位。我局利用教育信息网、月工作通报及QQ工作群,将县委、县政府的决定要求及时宣传到位,让教育系统人人都明白精准扶贫及其工作要求。在2__年__月__日召开的教育系统精准扶贫动员大会上,号召全系统人人参与,个个参战。二是领导到位。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扶贫领导小组,派出精兵强将为工作队员,与市后盾单位一道进驻__村,认真扎实开展扶贫工作。每月召开一次__会,听取扶贫工作队的工作汇报,研究部署扶贫工作。2020年__月__日,我局召开了精准扶贫工作布置会议,局机关及二级机构干部8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上强调要在扶贫、扶知、扶智上,帮忙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致富。三是落实到位。2020年__月__日,__市人大常委会___主任主持召开了精准扶贫调度会,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所有后盾单位及相关乡镇负责人均参加了此次会议。遵照会议精神,我局牵头先后召开了三次精准扶贫协调会议,全面协调扶贫工作。思想上的高度重视,行动上的认真落实,为我局精准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扎实调研、精准识别

遵照__市人大常委会__主任“走遍__村的山山水水、访遍__村的组组户户”的工作要求,2020年_月_-__日、_-__日,市、县两级扶贫工作队两次进驻__镇__村,开展了为期5天的调研工作。工作队分三组实地踏查了__村的村级公路和其他基础设施,走访了所有由村镇两级供给的贫困户和大部分未纳入贫困户的农户,专访了有必须规模且有种、养殖经验的村民;召集了村民代表座谈,与村民贴心交流,全面摸底;组织了扶贫工作队员研讨会,对走访的每家每户的情景进行研讨分类,对村支两委和村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初步确立了26户贫困户名单,并将其再次交由村民大会表决确认。2020年_月_日,__村根据相关程序召开了村民大会,经村民投票表决最终确定,__县__镇__村贫困户为19户。

(三)结对帮扶、职责到人

按照市、县、乡“一村一扶贫工作队、一户一帮扶职责人、一户一帮扶档案”、“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职责到人、措施到位”的要求,由五个后盾单位结对帮扶,确保每户贫困户有2名以上干部帮扶,并建好档。对前期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口,建立精准扶贫对象管理档案,实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档,建立了贫困对象推出机制,实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以户为单位,了解贫困户当前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算好时间账、经济账,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径,按照“一户一策”制定年度目标、阶段计划和帮扶措施。每户每年的扶贫工作情景纳入这户所有帮扶职责人的年终考核,将扶贫工作情景和效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扶贫工作队经过近两个月扎实的调查研究,构成了比较完善的调研工作报告。在此基础上,我局因地制宜、初步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规划。

一是确定了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文化惠民工程到村到户、医疗救助扶持到村到户等七大工作任务。

二是制定了组织协调到位、资金筹措到位、综合帮扶措施到位、项目监管到位、基层组织服务到位、宣传提炼总结到位等六项保障措施。

三是出台了《__镇__村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实施方案》、《__镇__村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到村到户实施方案》、《__镇__村2020年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实施方案》、《__镇__村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实施方案》等四大方案。

四是制定并经过了《__镇__村精准扶贫三年攻坚规划(20__-20__年)》,为三年的扶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五是认真完成了相关工作任务:

1.完成了结对帮扶、建档立卡工作,帮扶职责人与贫困户应对面沟通,交换意见。

完善了贫困户分批次、分类别进行扶贫和脱贫的规划。

2.筹措资金25万元,帮忙__村完成__村——__1.2公里道路硬化,已竣工。

3.沟渠改建水利建设项目已动工。

4.为改善村容村貌,签订了环境卫生治理承包合同。

5.确定4户为20__年农村危房改造项目。

6.向全县教职工发出“精准扶贫”爱心捐资倡议书,共收到爱心捐款173340.7元,所捐善款全部用于帮扶贫困户家庭。

7.由机关干部职工个人出资帮忙__村贫困家庭销售茶油1000余斤,解决当地土特产销路难问题,帮忙贫困户增加经济收入。

8.为保障贫困户家庭欢度祥和的春节,年前逐户上门进行慰问并发放慰问金及物资5.2万元(包括现金2000元户,棉被1床户,还有米、油等食品),同时向学校捐赠床铺、课桌等物品共计两万余元。

20__年是打好脱贫攻坚战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教育扶贫工作将以群众满意度为衡量标准,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狠抓资金落实和监督检查,努力做到资助对象准、资助效果好、社会评价高。

精准扶贫个人工作总结(五)一、基本情况

__村是__省__县__镇的北大门,东与__村为邻,南与_村接壤,西隔山与__县__乡__村相连,北跨江与__县__乡__村交界。__水泥公路穿境而过。村内环村公路,四通八达。广场、学校,球场、礼堂,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农业以种植为主,粮食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经济来源以经商打工为主。2020年与元林村合并后辖__、北衙、石岭脚等九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938户,4008人,其中低保户27户56人,五保户21户2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150人,已脱贫26户70人,其中20__年脱贫6户16人,20__年脱贫2户6人,20__年脱贫6户14人,20__年预脱贫12户34人,未脱贫32户71人,其中2020年预脱贫14户47人。全村发展生产45户、易地扶贫搬迁2户、危房改造21户、医疗救助62户、发展教育15户、社会保障兜底12户。

二、帮扶措施

1、结对帮扶:由县__局及__镇政府对__村实施单位包村帮扶,并确保每一贫困户都有一名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责任人,压实帮扶责任,确保各项帮扶政策、帮扶措施落实到户、落实到人,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2、宣教帮扶。

根据扶贫村贫困现状,着力加强广大村民和贫困农户宣传教育和培训引导,提高思想认识,分析贫困根源,制订致富计划。大力宣讲各级政府扶贫工作政策措施,及时把中央、省市县级各类农业政策传达到贫困农户,并帮助他们以国家新的惠民政策为导向,发展农业经济,早日脱贫,通过政策扶持、信息帮扶等方式,帮助其借助国家惠民政策,发生农业生产、进行土地留转增加其家庭收入,引导其参加各类技能培训,使农户掌握各种技术特长,发展第三产业,增加贫困农户收入。

3、产业帮扶。

依托我县“1172”工程优势,鼓励农民大力发展农村种、养业,着重发展我村传统农业,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品结构,通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施分贷统还小额贷款,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对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示范,带动村经济快速发展。帮助有一定新农意识的农户在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方面发展生产,扩大特色优良农产品种植面积,鼓励种养业同时发展,多渠道增加收入。

4、政策帮扶。

建立健全“五保户”、低保户卡档,为无儿、无女、无依托的孤寡老人积极申报五保户,对病残、智残、肢残和生活十分困难的农户按程序解决低保待遇,全面落实民政社会保障措施。对贫困户中的无房户和危房户及时向相关部门呈报,积极争取危改项目,做到贫有所居,困有所安。对整户丧失劳动力贫困户,通过政策兜底、享受老年人补贴、参加新农合、申最低生活动保障等方式,最终落实脱贫。

5、健康帮扶。

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通过“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对核实核准的患有大病、重病和长期慢性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依照患病情况,实施分类分批救治,确保健康扶贫落实到人、精准到病,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完善了该村基础设施建设。

就业扶贫工作总结篇9

一、客观分析扶贫工作形势,保持定力、乘势而上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将其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谋划、来推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及群众期望还有一定差距。总体来看是:成绩不少、压力不小。

1、贫困人口不断减少,但脱贫任务还比较繁重。XX年以来,我市大力开展项目扶贫和定点扶贫,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贫困人口累计减少36.5万人,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按照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新标准计算,我市仍有35.2万贫困人口。现在距我市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不到3年时间,平均每年要脱贫10多万人,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各部门要保持定力、持续发力,以超常举措推进扶贫开发,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2、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公共服务还比较滞后。“xx”期间,我市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修改造村组公路710公里,实施水利工程1424处,完成贫困村电网改造45个,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但对照xx总书记xx考察时提出的“要有基本公共保障”等要求,我们工作依然滞后。全市412个贫困村,大多还存在就学难、就医难、安居难、用电贵、路不通、饮水不安全等问题,如全市还有82.1万群众饮水不安全、8.7万困难学生需要生活补贴。这些都是精准扶贫躲不过、避不开的难题,必须有的放矢、精准施策、久久为功。

3、产业发展不断进步,但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各地把产业扶贫作为开发式扶贫的重中之重,依托贫困地区优质资源,大力培育特色种养、特色旅游、特色加工等特色产业,很多地方成功甩掉贫困帽子。但我们也要看到,产业扶贫犹如登山,越往后越难。特别是我市贫困村产业发展基础弱,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没有形成真正的主打扶贫产业,脱贫致富任重道远。

4、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但收入水平还相对偏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幸福不幸福,还要看收入。近年来,各地严格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强化项目资金扶持,贫困群众口袋鼓了、生活好了,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高。但还有部分群众因重大疾病、天灾人祸、缺少技能等原因,生活十分艰辛。我们要想尽办法,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决不让困难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落伍。

5、扶贫机制不断健全,但思想认识还不够统一。各地按照中央“精准扶贫”要求,转变扶贫思路,创新扶贫方式,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机制。特别是领导联点帮扶、干部驻村帮扶、企业结对帮扶、志愿者自发帮扶等措施力度大、效果好。但我们也要看到,少数同志对扶贫工作认识不统一,存在被动应付、疲劳厌战、消极对待等现象,扶贫决心不大、措施不力、效果不佳。这些错误思想直接影响到精准扶贫效果,必须纠偏调向、端正认识,确保扶贫开发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二、科学把握扶贫工作重点,精准扶贫、精准施策

就业扶贫工作总结篇10

关于年和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在副省长的主体报告中已作了全面总结和详细安排布署。下面。我主要从学习党的届会全会和国务院支持藏区发展的政策中提到的扶贫开发政策的理解和如何贯彻于我们的工作中谈几点认识,提几点要求。

一、把握新形势,提高新认识

(一)提高对扶贫开发工作长期性的认识

党的大和届中全会《决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充分估计了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和扶贫开发的艰巨性、长期性,提出了到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阶段性扶贫开发目标和“四个加大、两个提高”的扶贫开发工作新要求(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提高扶贫标准),对低收入的农民全部实行扶贫政策。《意见》中提出了到年“等省藏区城乡居民收入接近或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等要求。我们既要正确认识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政策机遇,增强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信心和坚定性,更要深刻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更高目标和要求,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尤其是国家实行新的扶贫政策后,我省的贫困面、贫困人数将会有所扩大,脱贫任务更加繁重。只有这样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决定》关于“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对于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大意义,必须作为长期历史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好”的深刻含义。

(二)提高对扶贫开发战略的认识

副总理强调,要把研究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作为当务之急。目前,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开发扶贫和救助扶贫“两轮驱动”的新阶段,呈现出专项扶贫、强农惠农政策扶贫、社会各界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新局面。完善扶贫战略,就是要根据新形势的变化,更加明确战略任务、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战略措施;完善扶贫政策体系,就是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强化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及时调整并不断完善不相适应的政策措施。在现行体制下,仅靠各方面的倾斜政策还远远不能弥补对贫困地区发展的欠账,远远不能弥补不断扩大的发展差距。以专项扶贫政策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大扶贫”的格局,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实行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不仅是被实践证明正确有效的,而且是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扶贫开发基本的政策取向。

(三)提高对扶贫开发方针的认识

开发式扶贫方针,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保证。但是,在农村低保制度建立之后,有些同志搞不清开发扶贫与低保扶贫的关系,在方针上动摇了,认为低保扶贫取而代之开发扶贫。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低保扶贫和开发扶贫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而不是互相排斥和替代的关系。低保扶贫的对象是生活极度困难的人群,手段是给予现金补助,目的是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但它没有解决其发展和脱贫致富问题。开发扶贫的对象是收入低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手段是提供资金帮助和项目扶持,创造发展条件,目标是提高贫困群体全面发展的能力,脱贫致富奔小康。因此,《决定》在“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之后强调“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所以,我们要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低保扶贫与开发扶贫的关系,长期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不动摇。

(四)提高对扶贫标准的认识

《决定》提出“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我国制定扶贫标准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瞄准贫困人口;二是制定扶贫开发政策;三是安排扶贫开发资金。根据这三个目的,国家把年1067元作为新的扶贫标准,并根据年物价指数做出新的调整。这就意味着国家新的扶贫标准还没有最终确定。目前,全省上下都在高度扶贫标准问题。省扶贫办已经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多方协调、多次测算等工作,拿出了建议方案。国务院扶贫办、省政府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并给予了具体指导。确定我省扶贫标准,事关重大,意义深远。我们要根据国家的扶贫标准和要求,结合我省的实际,在实事求是、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尽快上报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

(五)提高对扶贫开发历史使命的认识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的进程中,扶贫开发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一是扶贫开发承担着建设新农村的历史使命。贫困是建设新农村的最大难题,缓解和消除贫困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急中之急,不尽快消除贫困现象,贫困地区就谈不上新农村建设,没有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全省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因此,必须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行综合扶贫,全面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二是扶贫开发承担着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使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是影响构建和谐新的重要因素。扶贫开发是一项综合治理贫困问题的系统工程。新时期的扶贫开发成功实践表明,它在综合的治表又治本的方面,已经起到并将越来越发挥促进贫困人口减少、缩小发展差距、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作用。因此,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增加收入,减少贫困,促进和谐,是扶贫开发的重大战略任务。三是扶贫开发承担着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目前,我省贫困地区特别是三江源地区面临着生态保护和脱贫致富两大难题。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紧紧抓住生态恶化、贫困加剧这一主要矛盾和生态保护是前提、脱贫致富是根本这一主线,更新观念,创新思路,转变方式,加大异地扶贫、“雨露计划”、产业扶贫等工程实施力度,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问题。

二、拓宽新思路,构建新格局

我们要根据《决定》、《意见》和《讲话》提出的目标任务和更新更高的要求,拓宽扶贫开发新思路,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致富进程。

(一)深刻理解大扶贫的内涵

一是就扶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而言,是针对过去专项扶贫到强农惠农政策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并举转变。二是就扶贫开发内容而言,是针对过去解决贫困人口吃穿住行问题调整为全面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生态、政治、文化、社会“五位一体”建设。三是从扶贫开发对象和范围而言,从过去扶持绝对贫困人口向扶持低收入人口转变,提高其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和生活水平,同时高度关注集中连片的特殊类型贫困地区,实行连片开发,综合治理,整体推进。四是就扶贫开发途径而言,从过去相对单一的途径向整村推进、异地扶贫、“雨露计划”、产业扶贫、连片开发等多种途径进行,相互配套,相互促进。五是就扶贫开发方法而言,把扶贫开发重点工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优势资源开发、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等有机结合,统筹协调发展,拓展扶贫开发的空间,增添扶贫开发的活力,提高扶贫开发的水平。

(二)更加拓宽扶贫开发思路

去年,我们在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中,紧密结合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以财政扶贫到户资金为引导,着力整合生产要素,实施大产业扶贫战略,建成了8个扶贫开发特色示范基地,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区域化、特色化、规模化、长效化的扶贫贫开发成功之路。国务院扶贫办对此项工作非常关注,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交流了的经验。今年,我们要在认真总结特色示范基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经验,拓宽扶贫开发思路,着力实施大扶贫开发战略:即在扶贫开发指导思想上由单项工作向统揽贫困地区工作全局转变;工作动力由扶贫开发部门单一作战向全社会齐抓共管转变;资金安排由分散投资向整合多方项目资金连片开发、综合治理、整体推进转变;扶贫开发模式由各户经营、整村推进、联户经营、合作经营、入股分红、村企共建、村政共建等多种模式并举转变。从而构建“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联动、企业参与、机关帮扶、辽宁援助、各界支援”的大扶贫开发新格局。

三、抢抓新机遇,落实新政策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政策意识、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以更加强烈的责任心,更加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更加切实可行的新举措,全面落实好扶贫开发各项新政策。

(一)继续加大争取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的力度

我们要在积极争取落实国家对我省扶贫开发总体政策的同时,继续加大争取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的力度。根据国务院扶贫办“优先解决贫困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直接关系民生的工程、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筛选项目,兼顾扶贫开发长远战略目标,建立扶贫项目库”的总要求,加大抓紧组织编制上报《省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七个领域的扶贫开发项目的力度。各级扶贫部门要加强同各级发改委的衔接协调,力争全面落实《决定》、《意见》和国家扩大内需中扶贫开发政策措施。

(二)抓紧抓好开发扶贫与低保扶贫的“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为贯彻落实《决定》,最近,国务院扶贫办和民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并且黄南州泽库县被列为试点县。省、州、县扶贫、民政部门要根据《通知》的要求,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抓紧制定试点方案,落实试点资金,扎实搞好试点工作,认真总结试点经验,为做好全省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强化新举措,创造新业绩

《决定》、《意见》和《讲话》对做好新阶段特别是今年的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为了确保今年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确保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加快,确保今后全省扶贫开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要突出重点工作,强化新举措,真抓实干,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创造扶贫开发新业绩。

(一)着力抓好整村推进,夯实贫困地区发展基础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是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是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好形式、好抓手、好平台。为此,我们要拓宽思路,强化措施,抓好关键,努力达到户有增收项目,村有特色产业,水、电、路三通和学校、卫生、广播电视三有的“八有目标”。我们要认真总结和推广去年扶贫开发特色示范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为切入点,以长期增加贫困户收入为核心,以贫困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完善和创新多种扶贫开发模式和机制,努力创出一条集中连片、产业带动、规模经营、综合开发、长期效益的扶贫开发科学发展新路。

(二)着力抓好异地扶贫,彻底改善贫困群众生存发展环境

实践证明,异地扶贫是降低扶贫开发成本的一个好模式,是彻底改善贫困群众生存发展条件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脱贫致富进程的有效途径。今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移民扶贫经验交流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异地扶贫的目标任务,切实抓好关键措施的全面落实。一要坚持基本原则。即:坚持群众自愿、就近安置、政府引导的原则;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妥推进的原则;坚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二要探索多种模式。积极探索集中安置、分散安置、产业转移安置、劳务输出安置等多种模式和途径,加快异地扶贫开发进程。三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按照异地扶贫标准要高、产业连动、功能齐全的要求,以实施异地扶贫开发项目为平台,整合项目,整合资金,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达到综合开发、全面发展、整体推进的目标。

(三)着力抓好产业扶贫,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按照“调结构、促发展、保增长”的要求,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努力实现农牧业增效、贫困农牧民增收、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实力增强三大目标。一是培植产业基地,提高规模效益。我们要强化和践行大产业扶贫战略,把实施产业化扶贫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连片开发试点项目有机结合起来,以建设扶贫开发特色产业基地为重点,突出扶持省政府确定的十大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形成产业的科学化、区域化布局,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长效化发展。二要扶持龙头企业,增强直接带动能力。坚持扶大、扶强、扶优和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大中小并举的原则,多方筹措资金,重点扶持与产业基地和贫困农牧户密切挂钩、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三要完善经营机制,实现利益共享。坚持平等互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实行“企业+基地+贫困户、连市场”的相互对接模式,完善扶贫龙头企业与贫困户之间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使贫困群众得到实惠,企业得到发展。对挂牌的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实行年度检查考核,公示公告,动态管理,做到有进有出,建立竞争淘汰机制。四要培育经合组织,提升群众组织化程度。我们要把实施产业化扶贫工程与培育经济合作组织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和支持发展各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中介组织、经纪人队伍,提升贫困农牧民群众的组织化程度,更加有序进入市场,实现广大贫困户稳定增收。

(四)着力抓好“雨露计划”,推进劳务经济发展

实施“雨露计划”,培训转移贫困劳动力,是振兴劳务经济、加快脱贫致富进程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为实现今年培训转移目标,我们要着力抓好三个重点:一是转变培训转移思路。针对经济危机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务工人员返乡的新形势,我们要转变培训转移思路,做到“二个转变、二个提高”,即:转变短期培训为短中长期培训并举,提高贫困劳动力技能;从向省外输出为主向本省本地就业并举转变,提高服务于本省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二是加大培训转移监管力度。各地要向农牧民公布培训单位名称,培训任务,培训专业,培训时间,政府补助标准,就业走向等,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对培训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与审计,对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挤占挪用培训资金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三是完善培训转移服务保障体系。各级扶贫开发部门要积极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探索创建“培训、输出、跟踪”一体化服务模式,完善劳务信息网络建设服务体系、劳务输出基地服务体系、法律维权服务体系,保障劳务经济有序、健康、持续发展。

(五)着力抓好社会扶贫,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全面贯彻落实《决定》、《意见》和《讲话》精神,坚持帮扶单位不撤,帮扶人员不散,帮扶政策不变,帮扶力度不减。突出抓好定点扶贫、辽青扶贫协作、村企共建、社会各界支援四个重点,深化帮扶内涵,拓展帮扶领域,完善帮扶机制,加大考核评比力度,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着力构建社会化扶贫的大格局,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六)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加快脱贫致富进程

为保证扶贫开发事业科学发展,加快脱贫致富进程,要继续完善和创建充满活力的扶贫开发保障体制机制。

第一,改进和完善扶贫开发保障体制。按照权责统一、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原则,继续坚持“省负总责、地区统揽、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重点强化各州、地、市级扶贫开发的职能和职责,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目标考核、责任追究的扶贫开发保障体制。

第二,完善扶贫开发资金分配激励机制。始终坚持“真扶贫、扶真贫”的扶贫开发宗旨,实行贫困人口“首扶制度”。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专项资金分配方式,在以贫困人口、贫困程度等因素对扶贫开发专项资金进行公平分配为主的同时,对于项目和资金管理严格、扶贫开发成效显著的地区适当增加投入力度。

第三,完善扶贫开发项目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强管理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的制度建设,完善贫困群众、主管部门、新闻媒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监管体系。一是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专户、专帐、专人管理。二是继续实行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三是全面落实贫困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项目实施权、监管权和收益权。四是继续实行扶贫开发项目检查制、验收制、审计制。五是全面实行扶贫开发项目验收合格后移交制,签订合同,落实责任,加强后续管理和综合服务。确保扶贫开发资金真正全部用于贫困群众,确保扶贫开发项目成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富民工程。

第四,完善扶贫开发绩效考评和奖惩机制。坚持逐级考核、民主公开、客观公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扶贫开发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坚持把扶贫开发项目安排、资金分配与贫困群众收入增加和贫困人口减少密切挂钩,加大绩效考评力度,兑现奖惩,进一步开创贫困地区真抓实干、奋力争先、造福于民的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七)加强扶贫开发宣传引导,推进扶贫开发深入发展

着力搞好扶贫开发宣传工作,是反映贫困地区现状,全面落实扶贫开发政策,展示扶贫开发成就的主要载体,更是省委、省政府为民办事实的重要窗口,是动员全社会支援扶贫开发的有效手段,是交流扶贫开发经验、鼓励先进的重要平台。因此,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宣传工作的力度。为拓展扶贫开发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宣传水平,今年,我们将继续实行扶贫开发信息宣传定期通报制和奖励激励机制。计划在上半年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对扶贫开发系统宣传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达到交流、促进、提高的目的。

五、肩负新使命,塑造新形象

全省扶贫开发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肩负着“减少贫困,增加收入,缩小差距,促进和谐”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党和人民高度关注扶贫开发干部的一言一行。为此,我们要全面加强扶贫开发队伍建设,努力塑造“为民、务实、清廉”的新形象。

第一,抢抓机遇,倍加奋进。目前,扶贫开发既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又迎来许多难得的宝贵机遇。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决定》、《意见》和《讲话》精神上来,坚定信心,应对挑战;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倍加奋进,开拓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第二,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继续抓好各级扶贫开发干部培训,持之以恒学习理论,学习政策,学习法规,学习业务,学习管理,并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先进学习,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做到学以致用、指导实践、促进工作。

第三,转变作风,调查研究。继续坚持把扶贫开发的着力点放到最基层,进村入户调查研究,全面体察民情,全面听取民声,全面反映民意;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树立新典型,当好各级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

第四,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牢固树立“落实就是水平,实干就是能力”的理念,切实做到心为贫困群众所系,权为贫困群众所用,利为贫困群众所谋,在真抓上下功夫,在实干上出成果,努力让各族贫困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贫困群众的根本利益。

就业扶贫工作总结篇11

近几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依靠政府、动员社会,形成合力,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残疾人扶贫开发。特别是1998年以来,在县级残联牵头组织下,进一步加大了残疾人扶贫解困的力度。一是县人民政府专门制订了《xx县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实施方案、修订出台了《残疾人优惠政策》,县扶贫办制订具体扶持残疾人的措施。二是县乡(镇)两级残联都成立了残疾人服务总社和残疾人服务分社,开展了三次全县性的贫困残疾人情况调查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调查。做到贫困残疾人口有依据,扶贫工作有人抓,组织有保障。三是为筹措扶贫基金,1998年县委办政府办联合发文件号召全县干部职工向“残疾人扶贫解困基金捐一天工资,献一份爱心“筹集了部分扶贫基金;落实了中央康复扶贫贷款和地方配套资金,累计68.7万元,为扶持残疾人打下了基础。四是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为残疾人扶贫解困形式合力。民政部门做好救济、低保等;工商部门为个体就业经营户减免费用,方便摊位;妇联开展贫困残疾儿童妇女专项救助;团委建立志愿者助残联络站帮助困难残疾人等等。使整个扶贫解困工作措施到位,氛围良好,基础扎实。

二、根据山区特点,走出扶贫之路。

科技扶贫,脱贫有路——县残联、科协、农业局等单位每年都要为残疾人举办3—4期科技培训班,传授科学种养技术和其它方面的技术,使残疾人得到信息,掌握一技之长,走上脱贫致富路。培训内容,农村以农业开发种养业为主,如种香菇、名茶、干水果培育管理、蔬菜类、养殖技术等;城镇残疾人以电器维修、缝纫、理发业和工艺品加工等为主要内容。三年累计为1000多名残疾人培训,部分残疾人通过培训后掌握技术已经走向小康路。

劳务输出,走出山门——我县是个山区县,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差,农村劳动力相对剩余,残疾人就业门路不宽,创办福利企业规模小经济效益也不好,针对这种情况,根据实际我们走劳务输出之路。几年来,连续向绍兴、宁波、富阳、温州、乐清等地输送残疾人9批(次),300多名残疾人在外就业。这部分残疾人在发达地区就业不但收入甚高,还能够享受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为解决残疾人劳动力就业需求矛盾,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深入到乡村走家串户,建立了“残疾人就业档案”、还在城镇建立了“就业信息服务站”专门为残疾人劳动就业提供信息和方便。得到广大残疾人的赞扬。在劳务输出以后,我们还及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协助有关单位为在企业劳动的残疾职工解决劳动纠纷、工伤事故、维护其合法权益等方面出力。同时还经常到企业进行电视跟踪采访宣传,使企业满意、职工满意。

扶贫基地,以点带面——以县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和残疾人扶贫服务社为基础开展农村种养业扶贫开发。我们在抓好面上残疾人种养业项目扶持的同时注重抓好扶贫基地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更多人走上致富路。累计落实扶贫资金68.7万元,其中:中央康复扶贫贷款30万元,县扶贫基金15万元。分别扶持到农村贫困残疾人和扶贫基地点上。建立扶贫基地3个,其中:以残疾人杨裕宗为代表的养殖基地,养猪年出栏商品猪500多头,养鱼60亩(水面积)、养獭兔1000多只,还搞山地开发水果,生态种养,带动6名本地残疾人致富,县服务社扶持2.5万元;以残疾人李建新为代表的新开发养田鲤鱼、罗飞鱼20亩(水面)、养鸡2万多只、鸭2000多只,还有加工饲料等配套项目,带领6名残疾人脱贫致富,县服务社给予扶持1.85万元;以黄卫亮残疾人为代表的养甲鱼、养猪基地项目,带领5名残疾人脱贫致富。通过基地养殖业的开发扶贫,农村一些残疾人也纷纷开始搞个体家庭种养业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县残联和扶贫服务社积极做好技术指导,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经常深入到田头、山上和基地,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如今年四月我们到了三都乡酉田村残疾人叶木生的桃子基地,当了解到他无资金买化肥时,当即送500元资金,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由于县残联的大力扶持,残疾人叶木生的水果基地开发规模越来越大,已初见经济效益。

2001年9月8日,xx省省长xxx,副省长xxx等领导在xx县调研时,来到三都乡酉田村,县残联扶贫的残疾人叶木生的水果基地,高度评价了县残联的扶贫方式,x省长当着市、县委书记的面说:“你们全乡村的正常人要行这位残疾人学习,身残志坚搞开发生产。”

结对助残,扶贫众帮——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主要是以“一助一”结对助学、提供资金、技术等方法。

如开展“人人结对”活动和“万户种养、共奔小康”等活动,全县417名残疾人结成扶贫对子,取得成效。如今年5月份我们就发动机关部门单位16个单位与17座中小学校的56名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结成长期帮扶助学对子,这些学生们每学期能得到近2万元的捐助资金,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就业扶贫工作总结篇12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要求,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创新脱贫攻坚思路,以村年度“户脱贫、村出列”为目标,调动全院力量,实施脱贫攻坚“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责任制,坚持以“两不愁、三保障”为标杆,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产业和就业的能力。

医院结对的花石乡村总面积25.6平方公里(38300亩),耕地面积2024亩,山场面积为28300亩。全村辖37个居民组,946户,3690人,其中移民有190户,551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91户,998人,贫困发生率为28%,安排扶贫干部68名,其中我院有44名医务人员参与结对帮扶,通过精准帮扶、精准施策,2016年脱贫18户63人,2017年脱贫31户105人,2018年脱贫86户199人,2019年脱贫户为23户,31人,预计2020年实现贫困户全面脱贫。

二、具体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包保责任

医院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来抓,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并设置专门的办公室,专人负责日常工作。为加强医院整村帮扶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帮扶措施有效落实,成立了由院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医院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对照包保单位、帮扶干部职责要求层层传导,压实责任。

2019年,为继续推动村脱贫攻坚工作有序开展,医院根据村实际情况,总结工作经验,再次制定了详实可行的年度工作计划,合理规划年度帮扶目标,细化帮扶措施,并积极与花石乡政府以及村两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加强协调配合,院领导多次到村召开协调会,听取产业推进情况,积极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确保实现年度脱贫和村出列目标任务。

按照帮扶工作职责要求,医院充分结合单位实际和村脱贫攻坚工作需求,继续扎实做好本年度结对帮扶工作,并根据干部工作实际,及时对扶贫队员进行合理调整,同时报相关单位备案并同步修改大数据平台结对数据。结合每月目标任务,相继开展并完成了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和精准脱贫工作。帮扶干部结合日常帮扶工作对帮扶措施、走访记录、帮扶成效等在扶贫手册中进行了完整记录,并按季度准确核算收支,和更新大数据平台数据工作。

(二)精心组织,全面推进帮扶工作有序进行

年初,医院扶贫工作领导组根据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要求,召集全院干部职工召开了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会,会议要求大家拔高认识、沉下身子,全力以赴完成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同时根据全县脱贫攻坚年度工作要点和每月重点工作任务,每月均邀请村驻村工作队来院开展1次月度工作培训,及时进行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截至今年12月底,共组织召开专题培训会议和推进会各9场,及时安排、传达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要求,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反馈落实结果等,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推进村集体经济建设。在村原有集体茶园、茶厂和民宿旅游的集体经济基础上,积极帮助联系技术和资金支持,合新屋茶厂的建成和民宿旅游项目,推动村旅游开发,扩大集体经济建设规模,实现了村今年集体经济收入78.6万元。

(二)帮助完成周转性住房建设。根据村贫困人口住房保障需要,医院在上年度给予8万元的基础上,再次从业务经费中安排了10万元资金的经济支持,帮助完成贫困户周转性住房建设任务,目前周转房已全部建成,13户无房、危房贫困户已全部搬迁入住。

(三)落实各项到户政策。继续上年度医院制定的脱贫攻坚工作相关规定,扎实开展干部走访工作,每月安排帮扶干部至少到户1次,全年不少于12次的走访,结合各户实际需求,将现行的就业、产业、教育、医疗、易地搬迁、金融、光伏等各项到户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由于今年生猪疫情严重,为将贫困户损失将至最低,医院帮扶干部及时告知贫困户提前进行宰杀并帮销售卖,帮助联系就业门路等。截至今年9月底,村贫困户各项帮扶措施均得到全面落实,各项补贴、奖励资金全部分发到户。

(四)大力开展医疗脱贫。结合上年度工作经验,在切实为全县贫困人口做好医疗服务工作,扎实开展“351”、“180”健康脱贫医疗保障政策和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性病申报工作,实施农村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工作的同时,继续针对村贫困人口施行免除来院住院治疗的门槛费(起付线)和特困优抚。

医院还结合党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文明创建、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到村开展医疗服务和社会扶贫、六净一规范活动,着力改善村贫困群众生活和健康状况。

(四)开展帮销农产品工作。全院44名帮扶干部全部与贫困户签订了帮消协议,积极帮助贫困户推销种养殖产品7万余元,有效树立了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的信心。

(五)全力做好选派干部驻村扶贫工作。

医院2018年选派的高光远同志驻村开展工作以来,院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前往慰问,帮助解决工作、生活实际困难,在选派待遇上给予有力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驻村帮扶工作当中,驻村工作得到了乡村两级的充分认可。

(六)社会扶贫。

今年,医院主动与村对接项目,采取直接认领和积极向上级医疗卫生单位争取援助形式扎实开展了本年度社会扶贫工作。

1.医院直接到村认领项目,捐资10万元;

2.在继续联系军医大学为村小朋友实施先天性外耳缺失手术;

3.9月20日,争取到县中医院到村开展社会扶贫工作,并捐资1万元;

4.10月16日,争取到医药集团向镇卫生院捐赠了总价值10万元医疗设备;

5.10月23日,向村贫困儿童捐赠总价值20.36万元的服装;

6.今年2月份、7月份两次到村开展义诊活动,捐赠药品总价值1万元。

本年度累计争取资金或折合资金以及干部帮销,共计63万元。

(七)核查整改迎接评审

医院根据村各项督查、暗访工作需要,均及时安排人力全力配合开展好迎检工作。

1、根据本年度督查暗访反馈的问题及时部署、及时整改。

2、11月中旬,为确保村年度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医院精心组织安排年度扶贫工作自查工作,全面梳理年度结对帮扶工作,查漏补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