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公司工作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2-08 10:56:45

知识产权公司工作总结

知识产权公司工作总结篇1

公司本着诚信服务客户、质量至上的运营原则,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先后获得了XX件软件著作权、一件美术作品登记、一件实用新型专利,一件发明专利(等待实质审查阶段)。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公司的发展,企业知识产权的增长量也在稳定增长中。在很多小企业不重视企业知识产权的情况下,公司建立了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一直鼓励员工积极挖掘、申报知识产权,通过目前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出知识产权对企业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知识产权公司工作总结篇2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涉及科技、经济、管理、法律等多学科知识,具有复合性的特点。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不仅可以激发企业员工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而且还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专利池,从而达到遏制竞争对手、后发制人的目的。笔者试图对我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完善、管理机构的构建、管理人才的培养以及符合高铁企业自身特点的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作一探究,希翼对我国高铁企业的发展有所借鉴。

1、加强我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是企业对知识产权开发、保护、运营的综合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管理、战略管理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是为规范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推动企业强化对知识产权的有效开发、保护、运营而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的有计划的组织、协调、谋划和利用活动。[1]加强我国高铁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对我国高铁企业的知识产权的开发、保护、运营以及整个高铁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

1.1知识产权作为高铁企业的无形资产不同于其他有形资产

一方面,知识产权已被发达国家视为企业经营的第四资源(另外三项资源为:人才资源、物力资源和资金资源)。[2]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作为高铁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其价值已经远超企业有形资产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已经成为高铁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2004年至2005年,中国南车青岛四方、中国北车长客服务和唐车公司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耗巨资引进专利技术。京津城际铁路使用了西门子技术,仅在通信信号专利技术上就耗资19亿元,而面对武广高铁,西门子则开出了64亿元天价。另外,我国高铁企业购买西门子原型车价格为每列3.5亿元人民币,而技术转让费则高达3.9亿欧元,相当于原型车价格的10倍之多。由此可见,知识产权作为我国高铁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具有非凡的价值。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的客体即知识产品,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所在[3]。客体的非物质性也决定了管理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对高铁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不同于其他有形资产的管理。同时,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境外专利许可合同的签订,我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在境外遭遇侵权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如何有效的降低其在境外遭遇侵权的可能性,降低诉讼风险,将是我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今后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1.2构建我国高铁企业“专利池”(patent pool)的必然选择

专利池本质上是一种系统化的交易机制,是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集中管理专利的模式。我国高铁相关产品生产厂商越来越多,企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细,一项产品所涉及的专利越来越密集,高铁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牵引制动等多个领域,出现了所谓的“专利灌丛”(patent thicket)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专利池,众多企业各自寻求专利许可的交易成本将十分惊人,而专利池的一站式打包许可方式无疑是最为高效的选择。[4]同时,专利池的构建有助于我国高铁企业联合起来,推行自己的技术标准,以及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利益,争夺国际市场,除设置技术壁垒之外,他们往往以专利池为武器对我国高铁企业发起标准和专利战。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勤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与铁道部签署知识产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时指出,建立铁路行业知识产权战略试点工作机制,确立铁路工作的知识产权导向,要坚持以获得知识产权为追求目标,以形成技术标准为努力方向。而专利池的建立则更有助于技术标准的确立和推行,正如有学者所言:一项技术标准一旦确立,标准中所含大量专利的许可问题可能变得错综复杂,成为标准推广的绊脚石,此时,相关专利权人结成专利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式。[5]

1.3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国际四大高铁巨头公司(德国的西门子、法国的阿尔斯通、加拿大的庞巴迪、日本的川崎重工)无不把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作为公司发展的战略手段。他们无一例外的制定了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构,配备了专业的管理人员,投入巨额的知识产权管理经费。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全球设有12个知识产权管理部,知识产权管理人员400名,管理该公司的各类知识产权约150000项。[6]同时,为了实现最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西门子公司还制定了一揽子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每年用于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费用大约为研究开发经费的2%-3%或者销售额的1%(阿尔斯通2008年营业收入达到264.61亿美元,利润15.66亿美元),如果费用不足,还可以继续申请。[7]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现今,要想同国际高铁巨头企业竞争,分享国际高速铁路建设这块大蛋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铁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的开发,保护好自己的核心技术不受侵犯,同时避免侵犯他国高铁企业的专利技术。

2、我国高铁企业存在的知识产权管理问题

通过对我国高铁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情况的分析,笔者发现我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缺乏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缺乏适应高铁企业快速发展的高水平、复合型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同时,对企业自身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不够。

2.1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多数高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企业甚至尚未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专利管理、版权管理、商标管理以及商业秘密管理等制度办法的制定处于或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同时,有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存在照搬现象,这已成为我国铁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通病”。以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车公司”)为例,该公司的规章制度可谓是一应俱全,从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独立董事工作细则再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管理规定,公司建立了一整套的完整的内控体系,调控着人力资源管理、行政事务管理、科技管理、海外业务管理、战略研究与新事业管理等十一大系统。[8]但是,笔者发现,公司唯独没有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制定系统化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关于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散见于科技管理、海外业务管理、质量管理等规章制度之中。与之相比,国外高铁巨头企业可谓是高瞻远瞩,它们不仅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而且多从战略高度进行谋划。以法国阿尔斯通公司为例,该公司及其下属研究单位都将专利发展战略纳入本单位的战略发展研究及本企业正常工作程序之中,在立项、研究开发、生产、销售、进出口贸易等各个环节中注意采用最适合的方式保护知识产权,或者主动在有关领域内形成专利保护网。[9]除此之外,它还制定了与本公司经营特点相适应的各种规章制度对本公司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进行精心管理,包括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制度、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奖励制度、知识产权归属制度、专利文献的利用制度、专利的实施许可制度、专利的保护与诉讼制度、计算机软件与商业秘密的管理与保护制度等。

2.2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不健全

通过对南车公司、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车公司”)和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建”)职能部门设置及其部门职能的分析,笔者发现,目前我国享有实力的高铁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上多是沿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知识产权管理基本上还是挂靠科研管理部门,或者由其他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这往往造成“代”而不“理”的现象发生,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流于形式,有些公司甚至完全忽视了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以南车公司为例,该公司共设立十九个职能部门,[10]但唯独没有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分别由相关部门代为管理:总裁办公室负责技术秘密的保密工作,科学技术部负责相关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的归口管理,法律事务部负责商标管理以及公司知识产权保护的组织管理工作。其他高铁企业情况基本类似,北车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由研究院负责,法律事务部不负责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工作,而中国铁建不仅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甚至没有设立法律事务部门,公司本级的法律事务由企业管理部代为负责,并没有一个部门在部门职责中明确规定负责对知识产权工作的管理。与之相比,国外高铁巨头企业大多都设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法国阿尔斯通公司专设知识产权部,直接归集团技术总经理领导,知识产权部部长对集团技术总经理负责。同时,每个下属公司及研究中心都有知识产权高级律师,每个下属业务部门都任命一名知识产权部的人员作为业务指导律师。德国西门子公司也设立了知识产权管理总部,负责技术规则和关于知识产权交易方面的规定,总部下又分为十多个部门,部门经理要为各自集团的知识产权工作负责,当遇到相关集团的知识产权事务时,他们是唯一的联系人。[11]

2.3缺乏复合型知识产权管理人才

我国高铁企业无不把“走出去”作为今后企业奋斗的目标,南车公司在本公司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打造本公司的国际化品牌”,北车公司也明确指出“‘国际化’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从国际贸易向国际化经营迈进的途径”。我国高铁企业实现“走出去”战略目标的关键在于人才,没有高素质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高铁企业的知识产权将得不到有效地开发和运用,高铁“走出去”战略的目标将会仅仅停留在口号的层面。目前,我国几大享有实力的高铁企业已经拥有大量的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比如,截止2007年,中国铁建拥有初、中、高级技术人员共约86000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勘察大师2人、国家设计大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88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21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17人、高级工程师6375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050人、工程师16207人。[12]但是,纵观我国主要高铁产品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工作情况,笔者发现,公司技术人员仅负责本领域的技术研发工作,而对知识产权的评估、申请则主要由公司法律部门配合外部专利事务所代为进行。公司缺乏既懂技术,又懂法律、经济、管理和外语的复合型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正如我们所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是企业对知识产权开发、保护、运营的综合管理,涉及科技、经济、管理、法律等多学科知识,具有复合性的特点。因此,我国高铁企业现在的人才结构很难对本企业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开发、保护、运营。

2.4对企业知识产权的开发力度不够

我国高铁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占公司总资产比例极小,充分表现出我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不重视对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的开发。笔者对南车公司的资产构成情况分析后发现,公司知识产权资产尤其是专利权所占比重甚少。南车公司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存货等,非流动资产则主要由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构成。2007年,该公司无形资产净值309000万元,公司总资产为3272586万元,无形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9.44%;2008年,公司无形资产343240万元,公司总资产为4548867万元,无形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7.55%;2009年,公司无形资产344395万元,公司总资产为5470409万元,无形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6.30%。同时,从07年到09年公司无形资产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使用权价值上涨,而非公司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增加。并且,公司无形资产的构成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权、软件使用权和工业产权及专有技术,按照均比计算,专利技术仅占无形资产的一小部分,约为3%左右。而国内其他高铁企业知识产权开发状况也不容乐观,截止2007年9月30日,中国铁建及下属二级公司共持有67件境内注册商标,87件境内专利。[13]随着中国加入WTO,知识产权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多少和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完善我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对策建议

我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以上诸多不善之处,已经严重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必将成为高铁企业走出国门的一道门槛。笔者认为,切实完善这些不足之处,将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作为企业知识产权整体战略的重要一环势在必行。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完善。

3.1高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构建

笔者认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构建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做到既全面又有所侧重,我国高铁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以专利为核心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同时兼顾到商标管理、商业秘密管理、著作权及计算机软件的管理等内容。

我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设计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着手进行规划。在宏观层面,应该从全局的、战略的、系统的高度制定适合高铁企业特点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主要指高铁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包括高铁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推进、评估等多个方面。在微观层面,我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应体现在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各个方面,使高铁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资源在每个阶段都得到相应制度的规制和保护。具体来讲:1、调整高铁企业知识产权创造阶段的管理制度。在此阶段,制度设计的重点应该在于激发企业员工进行发明创造的积极性、规范知识产权产生后的产权归属(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以及知识产权的审查申报等方面。同时,由于我国高铁技术多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开发创新,因此专利技术的引进管理制度也必不可少。2、调整高铁企业知识产权运用阶段的管理制度。在此阶段,制度制定的重点在于充分利用高铁企业自身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资源,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最大化。3、调整高铁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阶段的管理制度。此阶段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重点在于随时监控竞争对手,及时发现侵权行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保障本企业的知识产权不被侵害。同时,对于需要保密的技术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4、调整高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阶段的管理制度。此阶段的制度重点应该是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实现企业知识产权资源的有效运行和合理配置,主要是知识产权专门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职权分工等制度。

最后,我国高铁企业在制定本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时,应当符合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基本要求,同时,在我国高铁企业迅速“走出去”的今天,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制定又要遵循国际社会中有关知识产权的共同准则,以尽量减少纠纷,实现高铁企业知识产权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同时充分有效地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权益。

3.2高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

我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应当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高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外部组织结构(即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二是高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内部管理机构。

我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外部组织结构。纵观各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外部组织结构设置,基本模式主要有三种:隶属于产品研发部门、直属于决策层、隶属于法务部门。这三种模式各有千秋,各有利弊。第二种模式即隶属于决策层的模式适合于企业规模大、知识产权管理复杂、业务具有国际性的大型企业集团。在此模式中,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位阶较高,可以参与高层知识产权决策,易于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的贯彻实施,但是可能出现与研发部门联系不够紧密、部门间沟通成本较大的弊端。我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设置究竟选择哪种模式,应充分考虑我国高铁企业的自身特点,同时要对这种模式显示出来的弊端加以调整。笔者认为,隶属于决策层的模式更适合我国高铁企业。目前我国高铁企业规模大,注册资金雄厚,研发投入多,且都将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作为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将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隶属于决策层管理,将有助于公司知识产权战略在公司各个部门的贯彻实施,便于直接参与公司重大知识产权策略的制定,同时也可以直接与公司法务部门联系,掌握公司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务信息,及时处理。

我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内部管理机构。从世界各国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内部组织结构来看,目前主要有三种典型的基本模式,即集中管理式、分散管理式和行列管理式。分散管理式主要适合于企业产品种类多,涉及技术种类以及其他知识产权运用方式复杂的大型企业。随着高铁企业的快速发展,其在未来国际竞争中无疑将形成以专利为核心、其他知识产权相配合的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同时,高铁技术是一个庞大而极其复杂的技术体系,涉及到机车车辆、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运营调度、车体结构、综合检测、路基路轨等多个方面,这些技术的专利申请和应用也极为复杂。结合我国高铁企业自身特点,笔者认为分散管理式的模式更适合我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企业成熟的分散管理模式的经验,在高铁企业内部设置一个知识产权本部、若干研究所和事业本部。在知识产权本部内可以另设7个部门,分别是策划部(负责推动全公司的中长期知识产权策略,管理知识产权行政事宜)、技术法务部(负责处理知识产权诉讼事宜)、软件保护部(负责软件著作权的登记、运用、补偿事宜)、专利第一、二部(负责统筹管理技术契约工作),专利申请部(集中管理国内外专利申请事宜)、设计商标部(负责设计和商标的申请、登记)、专利信息中心(负责管理专利信息,建立电子申请系统)。根据技术特征的不同,高铁企业事业部可以设立机车与动力事业部,轨道客车事业部,货车车辆事业部,机电产品事业部、工程机械事业部等等。每个高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不同特点进行设置。同时,各研究所和各事业部均配置知识产权部,直接隶属于负责技术工作的副所长或总工程师,主要担负该研究所、事业本部的知识产权行政事务,并负责从产品研究开发初期的专利发掘、专利调查、制作专利关系图到国内外专利的申请等所有业务。[14]

3.3高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培养

我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培养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积极引进懂技术、懂法律、懂管理、懂外语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二是加强对本企业现有人员的培养,构建企业自身所需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引进复合型人才可以满足高铁企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紧急需求,快速提高高铁企业对铁路知识产权的开发、应用和保护的能力。而加强高铁企业现有人员培养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精确定位,培养适合高铁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的独具特色的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

高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专利法律知识及专利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培养,同时兼顾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知识的培养。笔者认为,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培养,应当是分层次、有重点的培养。对于知识产权本部及各研究所和各事业部从事行政事务和知识产权法律工作的人员,应该加强相关知识产权法律知识以及知识产权战略和知识产权管理知识的培养。对于从事专利信息检索分析的专业人员,除了进行法律知识的培养,还应该加强专利信息检索及分析利用以及专题专利数据库的应用的培养。而对于高铁企业研发人员以及工作在一线的事业部门的技术人员,除了上述知识的培养之外,还应该加强专利申请程序、三性判断、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专利及技术秘密的保护等方面知识的培养。同时做好与专利信息检索人员的沟通工作,做到专利信息数据的共享。高铁企业各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和事业部门的技术人员,作为研发创新的一线工作者,其对专利文献更具有敏感性和洞察力,更容易从专利文献中找到灵感,发现现有专利技术的漏洞,从而开发出高铁企业具有竞争力和战略意义的专利技术,因此加强其对专利文献的利用和专利文献的撰写以及技术保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关于高铁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主要针对的是知识产权部门人才的培养,但是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大企业,我国高铁企业还应加强全体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注重对其他员工知识产权基本知识的培养,在企业内部形成尊重知识产权,崇尚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

3.4建立系统全面的知识产权信息资源数据库

针对高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不重视自身知识产权开发的问题,通过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构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培养复合型知识产权管理人才虽然可以得到很大提高与改善。但是,如果在高铁企业内部建立系统的、符合企业发展自身特点的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则此问题将得到几于根本性的解决。高铁企业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知识产权数据库,应重视知识产权信息的全面收集与管理(包括专利技术信息、商标信息、著作权信息、商业秘密信息等),但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对技术要求极高的高科技企业,应更加重视专利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因此,对世界各国尤其是我国高铁企业的主要竞争国,以及高铁企业技术拟输出国的专利文献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必不可少。正如有学者所言,“专利文献是技术知识的百科全书,它包含了全世界最全面、最新的技术信息。据世界知识产权局统计,发明成果的90%-95%首先在专利文献中公开。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可以节约开发经费40%、开发时间60%。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在一项科研成功的因素中,90%来自已有技术,而真正创造性的劳动仅占10%”[15]。因此,重视对已有专利文献信息的收集利用,能够提高研发创新起点,避免资金、人力资源的重复投入,同时也可以从专利信息的分析中预测竞争对手的技术开发方向和市场特点。

我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立首先要面对的是信息的分类问题。笔者认为,信息的分类可根据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对相关铁路产品技术的分类方法设定。[16]这样划分的好处在于同国际公约和大多数公约成员国的划分方法相符合,便于信息的及时收集归类。

知识产权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同时还面临专利技术信息的来源问题。笔者认为,专利技术信息的来源应包括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在国际层面,我国高铁企业首先应获得欧洲专利局公布的专利信息,因为我国高铁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中的德国西门子公司和法国阿尔斯通公司都分布在欧洲,对这两家公司专利数据的了解和分析至关重要,而该网站免费提供包括这两家公司的世界70多个国家及WIPO的共近3100万件专利数据。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专利信息,笔者认为并不需要全面购买或检索分析,而应该有针对性。比如,可针对我国高铁企业技术拟输出国本国以及在本国将要面临的竞争对手的高铁专利技术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这样既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又更富有实用性。同时,笔者认为,当高铁企业投资重大项目,对专利检索的查全率、查准率要求严格时,应考虑购买使用质量更高的商业专利数据库,比如Derwent公司开发的专利数据库,Dialog联机检索系统专利数据库、STN联机检索系统专利数据库。其中,STN系统数据库可以查询到美国专利、日本专利、欧洲专利、PCT专利申请公开文献、Derwent专利,其信息全面系统具有权威性,不失为高铁企业发展所需数据库首选资源。在国内层面,高铁企业应注重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提供的专利信息数据,该网站提供中国专利信息全文数据库,并可以免费提供下载和打印,除此之外,国内互联网上的专利信息资源还包括中国知识产权网专利库、中国专利信息网专利库、易信网专利库、CNKI网专利库等。这些数据库各有特点,如国家知识产权局网提供一般的简单性检索,但有全文数据;中国专利信息网专利库更适合一些复杂性的检索;易信网专利库提供失效专利信息的检索。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必须对这些国际国内专利信息进行二次开发,将其汇编整理到高铁企业自己创建的专利文献数据库中,以便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技术分析,并在第一时间将所得到的信息与分析结果直接传递给知识产权总部和科技人员手中。通过对已掌握的专利信息的定性、定量分析,找出其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将这些零散的专利信息系统化,技术人员就很容易从中找到专利技术的漏洞,进行专利“漏洞开发”,或“围攻”现有专利,从而达到遏制竞争对手,后发制人的目的。

4、结语

知识产权作为我国高铁企业重要的经营资源、战略资源,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其他人财物力资源难以比拟的重要价值。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国外高铁企业无不把知识产权作为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武器。因此,我国高铁企业要想走出国门,在国际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必须认真面对自身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逐一进行改善,以便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培育和管理,从而获得高质量的专利技术,赢得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 冯晓青.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基本问题研究[J]. 湖南社会科学. 2010(4): 54.

[2] 何敏.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实务[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 170.

[3] 吴汉东. 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 21.

[4] 詹映、朱雪忠. 标准和专利战的主角――专利池解析[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7(1): 95.

[5] 同上.

[6] 学习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EB/OL]. [2011-10-12]..

[7] 航天总公司专利及知识产权考察团. 法国专利及知识产权考察报告[J]. 航天知识产权.1998(1): 27.

[8] 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

[9] 航天总公司专利及知识产权考察团. 欧洲专利及知识产权考察报告[J]. 航天知识产权. 1998(1): 12.

[10] 分别是:董事会办公室、总裁办公室、战略和发展部、运营管理部、财务部、资本运营部、人力资源部、审计和风险部、科学技术部、法律事务部、监察部、企业文化部、信息技术部、机车事业部、客车事业部、货车事业部、城轨事业部、新产业事业部、海外事业部。

[11] 西门子:紧盯未来的创新舞者[EB/OL]. [2011-10-12].省略/showArticle.asp?Articleid=17781.

[12]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招股说明书.

[13] 同上.

知识产权公司工作总结篇3

注重长期全球竞争力已作为各国发展经济的基本国策,对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研究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求发展的关键。为此,了解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发展状况十分必要。

首先,介绍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

1 . 组织机构 

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一般直属总公司经理管辖,是企业中技术与经营两个部门的支撑单位。知识产权管理部、技术部、经营部共同组成企业的核心,与生产部、财务部一道组建成企业最高层组织管理机构。如IBM 公司、三菱公司和富士公司均属于集权管理的组织机构。

⑴ IBM 公司的集权管理组织机构   IBM 公司设有知识产权管理总部,其职责是负责处理所有与IBM 公司业务有关的知识产权事务,如专利、商标、著作权、半导体芯片、布图设计保护、商业秘密、字型及其它有关知识产权的事务;知识产权管理总部内设两大部:法务部和专利部。法务部门是负责相关法律的事务;专利部门负责专利事务。专利部下设5个技术领域,每一个领域由一名专利律师担任专利经理。由于IBM公司是一个跨国集团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美国本土主要设有研究所,在欧洲、中东、非洲地区、亚太地区设有其分支机构。若没有设置分支机构的国家,一是由该地区各国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人管理;一是由邻近国家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如亚太地区未设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国家,由日本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统筹管理;

IBM知识产权总部对全球各子公司知识产权部门要求严格,除向总部做业务报告外,世界各地子公司的知识产权分部要执行总部统一的知识产权政策,并接受总部极强的功能性管理。

⑵  三菱公司与富士通公司的组织机构    三菱公司设有知识产权总部,下设专利部、涉外知识产权部和策划处三个部门。

专利部与研究发展部门关系密切,负责协助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取得知识产权,保护公司权利、防止本公司侵害他人权利,并设立驻外人员,负责驻在地的专利申请与诉讼事宜;

策划处负责制定公司内部与知识产权相关规定、监督知识产权的管理实施,以及分公司关于企业间知识产权的支援等事宜;

涉外部负责公司知识产权的运用、对外交涉、诉讼与侵害协调的工作。

富士通公司由专利总部管理知识产权工作,下设5个部门:专利管理部、专利业务部、专利第一部、专利第二部和技术调查部,并在各事业本部下设专利推进部,由事业本部中的资深人员担任部长,负责专利的策划与推进工作。

⑶ 东芝公司的组织机构    东芝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是由知识产权本部和四个研究所、11个事业本部,及在各研究所和各事业部下属分别设置专利部、科、组共同构成。本部内设7个部门,分别是:

策划部:负责推动全公司的中长期知识产权策略,管理知识产权行政事宜;

技术法务部:负责处理知识产权诉讼事宜;

软件保护部:负责软件著作权的登记、运用、补偿事宜;

专利第一、二部:负责统筹管理技术契约工作;

专利申请部:集中管理国内外专利申请事宜;

设计商标部:负责设计和商标的申请、登记;

专利信息中心:负责管理专利信息,建立电子申请系统。

各研究所和各事业部配置知识产权部,直接隶属于负责技术工作的副所长或总工程师,主要担负该研究所、事业本部的知识产权行政事务,并负责从产品研究开发初期的专利发掘、专利调查、制作专利关系图到国内外专利的申请等所有业务。

⑷ 佳能公司的组织机构    知识产权法务部按行列管理――分为产品类及技术类,产品类设有4个部门:知识产权法务策划部、知识产权法务管理部、专利业务部、专利信息部;技术类设7个专利部门是以技术分类管理专利。

⑸ 德国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拜耳公司   它设有专利委员会和专利处,二者是平行的组织机构。专利委员会由生产、科研、技术应用和专利处联合组成,其职责是:

① 分析判断哪些发明项目可以向国外申请专利;

② 去哪个国家申请;

③ 对已获权的专利进行管理;

④ 根据专利项目登记表,决定哪些项目的专利权需要维持,哪些可以放弃。

专利处受公司总部直接领导,下设两个科,一个专利科,另一个是许可合同和技术协调科。专利科的主要职责:

① 申请专利直至授权专利的管理;

② 申请专利前和产品投放市场前的专利信息的调查,若发现相同技术,就设法买下他人的专利权;

③ 处理专利纠纷,一是协商解决;二是通过诉讼裁决。

④ 业务上与各级法院有联系。

许可合同和技术协调科共有8人组成,负责许可合同工作,包括专利许可、技术秘密及技术合作。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有:

① 接待技术许可询价,组织许可谈判、签订有关合同;

② 技术合作,与需要使用拜耳公司技术的公司签订使用合同书。

各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职责大同小异,其基本职责可归类分为十项:

① 专利情报管理工作;

② 发明挖掘工作;

③ 申请专利工作;

④ 订立专利实施许可合同;

⑤ 管理专利权;

⑥ 处理专利纠纷;

⑦ 商标等其它知识产权的综合管理;

⑧ 发明奖励工作;

⑨ 专利教育工作;

⑩ 与专利事务所或律师进行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日本、德国企业均十分重视专利信息工作。如IBM公司定期发表的技术公报、其专利经理的主要职责四项中有三项与情报有关,如:

① 收集掌握下属各公司有关的专利情报、技术情报以及各专业部门的活动情况;  

 

② 依据情报决定是否申请专利、建议申请国的范围、提供有关业务咨询;

③ 根据总部每年预计的专利申请计划调整申请的件数;

④ 收集IBM及其它公司有关专利情报、技术动态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谈判。

再有,日立公司的知识产权本部把专利情报管理工作列位首要任务。佳能公司负责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11个部门,专利信息部是其中之一。东芝公司知识产权本部中设有专利信息中心;三菱公司随着知识产权总部的发展,将原属于专利部管辖的专利情报中心从专利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公司。

德国公司也不列外,将专利信息的调查工作做在申请专利前和产品投放市场前,如

拜耳公司。

以上陈述,从另一角度表明专利信息的重要性。 

其次,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的比较

知识产权作为公司的经营资源。专利部要有效地开展各项业务,需要有足够的经费给予支持,企业的研究成果如若不能得到完善的保护,实际上是浪费研究投资和开发经费。这一思想是IBM公司、日立公司、佳能公司的共识。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大致分为三类:一类基本属于层累制集中管理体制,如IBM公司;一类是分散管理体制,如东芝公司;另一类是按行列管理的体制,如佳能公司。它们有共性更具特色。

其共性:不论是集中管理、分散管理还是行列式管理,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都是处于总公司管理层的核心位置中,与技术部门、经营部门密切联系,将授权后的知识产权工作全部汇集在此统一管理,成为总公司的智囊部门。

⑴ 集中管理体制的特点是:全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按照统一的知识产权政策进行运作,最大限度地保护总公司的整体利益,在开发、制造、买卖产品的活动中能够工作顺畅,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的移转、授权、再授权的管理方式上。也就是说研究开发的费用由总公司预付给子公司,专利权与授权后的所有事宜全部由总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统筹负责,如IBM公司。

⑵ 分散管理体制的特点是:充分授权。充分授权的含义是在知识产权本部统一管理下的充分授权。分散管理是针对各研究所和委员会而言,其优点是各事业部及研究所根据产品特性限制专利申请件数,决定知识产权的预算。但取得专利权后,如何运用知识产权、处理纠纷、对外谈判、提出异议等事务是由知识产权本部统一管理,如东芝公司。东芝公司除设有国内知识产权体系外,还设有海外知识产权体系,海外知识产权体系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华盛顿、西海岸设立专利事务所;一部分在欧美的子公司内设置知识产权委员会,负责制定当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则,定期讨论知识产权问题。知识产权本部则通过各委员会、研究会协调各事业部之间的联系,同时,对各事业部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人选有决定权。

⑶ 行列式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的特点是:按照技术类别、产品类别管理知识产权。实行按技术类别管理专利,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开发技术;配合各事业部的产品策略对专利进行管理。知识产权法务部集中管理授权后的所有事宜,包括权利的运用、谈判、争讼等。法务部通过派本部门人员参加公司内各事业部组成的产品法务会,或根据各项问题组成的作业部会议,了解技术、产品的相关情况,使法务体制贯串于产品开发至产品销售各个阶段,利用知识产权的法规,提高解决问题的效力。

最后,还应关注德国拜耳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它的特点是专利处将本公司发明人提交的专利申请文件进行修改,视情况经公司专利委员会研究确定向哪个专利局申请专利。其结果,保证了专利授权的成功率比较高;同时,减少了侵权和无效请求;专利的实施主要又是在本公司内部,处理专利纠纷的机率就相应降低。

第三、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主要集中在产权的归属、奖励机制、知识产权的运用、知识产权纠纷的处理以及知识产权教育等方面。由于各企业情况不同,在制定企业管理制度上各有侧重,值得借鉴。

1.知识产权的归属

在遵守国际公约、各国专利法的基础上,各国公司又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如IBM公司、三菱公司、日立公司、富士通公司等均采用签约或制定社规的办法,将知识产权归公司所有。

⑴ 签订协议IBM公司与员工签署“有关信息、发明及著作物的同意书”;与各子公司签署:综合技术契约。要求各员工只要从公司内取得机密信息,或从前员工完成的发明、著作等创作物中采撷的信息,或因执行职务(业务)而产生的成果,应将这些成果的知识产权全部移交给公司所有;对在日本的IBM分公司的员工,还要求填写发明转让同意书作为进入IBM公司的条件。由于总公司为各子公司提供研究开发费用,其研究开发成果的知识产权必须移转给总公司,总公司集中管理来自全球各子公司的知识产权,并通过再授权的方式将相关技术重新提供给子公司使用,商标使用权也基本相似。各子公司要从营业额中向总公司缴纳一定的知识产权使用费。

⑵ 社规规定日本公司制定的社规将知识产权归公司所有,即便是离任后一年内的发明也应通告给公司,由公司决定产权的归属。如日立公司的社规规定,员工的职务发明和职务外发明,权利均归本公司所有,业务外发明也必须向公司报告,根据需要决定要与否。若员工在岗位期间完成职务发明,而在离职后一年内取得专利权,也应通知公司,由公司决定是否使用该专利。

三菱公司与富士通公司均要求员工将发明转让给公司。具体社规如三菱公司规定,员工作出的职务发明,其专利权一律归公司所有,职务外发明和业务外发明根据公司需要与员工协调让渡。富士通公司则要求员工,凡是从事与公司业务有关的发明或者研究计划时,产生的发明、与研究有关的专利或实用新型等权利,均应让渡给公司管辖。

2. 建立对发明人的激励机制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1999年全球100家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排名,其中半数是美国企业。这与政府实施科技政策,鼓励发明创造,同时,与各公司实行的奖励制度密切相关。各公司依据发明人的成果,产生出相应的累积计分制、等级奖励制以及各种各样的表彰制度,如IBM公司、日立公司的激励政策各具特色,使得发明创造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⑴ 累积计分制是IBM公司为激励发明人而设立的奖励方法。其奖金项目设立的特点,即对申请专利的发明人给予计分,发明专利为3点,刊载在技术公报的发明,计为1点。点数累计为12点,给予美金3,600元的发明业绩奖;发明人若是第一次申请专利就被采用,给予第一次申请奖,奖金1,500美元;第二次的发明给予发明申请奖500美元。

⑵ 多种表彰日本企业一般均设有第一次申请奖,发明申请奖,申请补偿奖,特别功劳奖等奖项。各公司针对本企业情况又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即重奖发明人。只要知识产权被使用,发明人就能得到奖金,即使人已故去或已离职均能得到奖励。如三菱公司、日立公司实行奖励直到权项的终止;富士通公司、东芝公司实行等级奖励制,最低奖金一件发明4000日元,最高奖金1年可达60~100万日元。富士通公司分为7个等级,东芝公司分为5个等级。

3.知识产权的教育及培训   

在日本,知识产权教育有两层含义,一是针对全体新员工或不同层次员工设立的有关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课程教育。二是针对知识产权本部门人员的培训。第一层次教育的课程包括专利知识入门教育、专利说明书写作知识等,如日立公司、三菱公司;富士通公司则针对公司各部门的主管人员进行知识产权管理教育,以便了解专利的理念及重要性。在进行知识产权教育过程中,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层次教育的课程内容包括商标、著作权、技术契约、案例研究、专利情报、专利的写作及专利管理等;并创造条件让员工通过专利人资格考试或选派人员去欧美专利事务所进行轮训和研习。

总之,国外现代企业中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共有特点:

第一、知识产权管理属于组织战略核心部分;

第二、组建一支人数可观的知识产权管理队伍;

知识产权公司工作总结篇4

注重长期全球竞争力已作为各国经济的基本国策,对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研究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求发展的关键。为此,了解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发展状况十分必要。

首先,介绍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

1 . 组织机构

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一般直属总公司经理管辖,是企业中技术与经营两个部门的支撑单位。知识产权管理部、技术部、经营部共同组成企业的核心,与生产部、财务部一道组建成企业最高层组织管理机构。如IBM 公司、三菱公司和富士公司均属于集权管理的组织机构。

⑴ IBM 公司的集权管理组织机构 IBM 公司设有知识产权管理总部,其职责是负责处理所有与IBM 公司业务有关的知识产权事务,如专利、商标、著作权、半导体芯片、布图设计保护、商业秘密、字型及其它有关知识产权的事务;知识产权管理总部内设两大部:法务部和专利部。法务部门是负责相关法律的事务;专利部门负责专利事务。专利部下设5个技术领域,每一个领域由一名专利律师担任专利经理。由于IBM公司是一个跨国集团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美国本土主要设有研究所,在欧洲、中东、非洲地区、亚太地区设有其分支机构。若没有设置分支机构的国家,一是由该地区各国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人管理;一是由邻近国家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如亚太地区未设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国家,由日本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统筹管理;

IBM知识产权总部对全球各子公司知识产权部门要求严格,除向总部做业务报告外,世界各地子公司的知识产权分部要执行总部统一的知识产权政策,并接受总部极强的功能性管理。

⑵ 三菱公司与富士通公司的组织机构

三菱公司设有知识产权总部,下设专利部、涉外知识产权部和策划处三个部门。

专利部与研究发展部门关系密切,负责协助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取得知识产权,保护公司权利、防止本公司侵害他人权利,并设立驻外人员,负责驻在地的专利申请与诉讼事宜;

策划处负责制定公司内部与知识产权相关规定、监督知识产权的管理实施,以及分公司关于企业间知识产权的支援等事宜;

涉外部负责公司知识产权的运用、对外交涉、诉讼与侵害协调的工作。

富士通公司由专利总部管理知识产权工作,下设5个部门:专利管理部、专利业务部、专利第一部、专利第二部和技术调查部,并在各事业本部下设专利推进部,由事业本部中的资深人员担任部长,负责专利的策划与推进工作。

⑶ 东芝公司的组织机构

东芝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是由知识产权本部和四个研究所、11个事业本部,及在各研究所和各事业部下属分别设置专利部、科、组共同构成。本部内设7个部门,分别是:

策划部:负责推动全公司的中长期知识产权策略,管理知识产权行政事宜;

技术法务部:负责处理知识产权诉讼事宜;

软件保护部:负责软件著作权的登记、运用、补偿事宜;

专利第一、二部:负责统筹管理技术契约工作;

专利申请部:集中管理国内外专利申请事宜;

设计商标部:负责设计和商标的申请、登记;

专利信息中心:负责管理专利信息,建立申请系统。

各研究所和各事业部配置知识产权部,直接隶属于负责技术工作的副所长或总工程师,主要担负该研究所、事业本部的知识产权行政事务,并负责从产品研究开发初期的专利发掘、专利调查、制作专利关系图到国内外专利的申请等所有业务。

⑷ 佳能公司的组织机构

知识产权法务部按行列管理――分为产品类及技术类,产品类设有4个部门:知识产权法务策划部、知识产权法务管理部、专利业务部、专利信息部;技术类设7个专利部门是以技术分类管理专利。

⑸ 德国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拜耳公司 它设有专利委员会和专利处,二者是平行的组织机构。专利委员会由生产、科研、技术和专利处联合组成,其职责是:

① 判断哪些发明项目可以向国外申请专利;

② 去哪个国家申请;

③ 对已获权的专利进行管理;

④ 根据专利项目登记表,决定哪些项目的专利权需要维持,哪些可以放弃。

专利处受公司总部直接领导,下设两个科,一个专利科,另一个是许可合同和技术协调科。专利科的主要职责:

① 申请专利直至授权专利的管理;

② 申请专利前和产品投放市场前的专利信息的调查,若发现相同技术,就设法买下他人的专利权;

③ 处理专利纠纷,一是协商解决;二是通过诉讼裁决。

④ 业务上与各级法院有联系。

许可合同和技术协调科共有8人组成,负责许可合同工作,包括专利许可、技术秘密及技术合作。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有:

① 接待技术许可询价,组织许可谈判、签订有关合同;

② 技术合作,与需要使用拜耳公司技术的公司签订使用合同书。

各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职责大同小异,其基本职责可归类分为十项:

① 专利情报管理工作;

② 发明挖掘工作;

③ 申请专利工作;

④ 订立专利实施许可合同;

⑤ 管理专利权;

⑥ 处理专利纠纷;

⑦ 商标等其它知识产权的综合管理;

⑧ 发明奖励工作;

⑨ 专利工作;

⑩ 与专利事务所或律师进行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日本、德国企业均十分重视专利信息工作。如IBM公司定期发表的技术公报、其专利经理的主要职责四项中有三项与情报有关,如:

① 收集掌握下属各公司有关的专利情报、技术情报以及各专业部门的活动情况;

② 依据情报决定是否申请专利、建议申请国的范围、提供有关业务咨询;

③ 根据总部每年预计的专利申请计划调整申请的件数;

④ 收集IBM及其它公司有关专利情报、技术动态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谈判。

再有,日立公司的知识产权本部把专利情报管理工作列位首要任务。佳能公司负责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11个部门,专利信息部是其中之一。东芝公司知识产权本部中设有专利信息中心;三菱公司随着知识产权总部的发展,将原属于专利部管辖的专利情报中心从专利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公司。

德国公司也不列外,将专利信息的调查工作做在申请专利前和产品投放市场前,如拜耳公司。

以上陈述,从另一角度表明专利信息的重要性。

其次,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的比较

知识产权作为公司的经营资源。专利部要有效地开展各项业务,需要有足够的经费给予支持,企业的研究成果如若不能得到完善的保护,实际上是浪费研究投资和开发经费。这一思想是IBM公司、日立公司、佳能公司的共识。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大致分为三类:一类基本属于层累制集中管理体制,如IBM公司;一类是分散管理体制,如东芝公司;另一类是按行列管理的体制,如佳能公司。它们有共性更具特色。

知识产权公司工作总结篇5

自2008年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开始探索知识产权托管,先后在北京、上海、四川等开展了一些知识产权托管工作。2011年11月,为了更好指导和规范知识产权托管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了《中小企业集聚区知识产权托管工作指南》,为知识产权托管进一步给出了指导建议。

作为在第三方专业机构的知识产权工作人员,曾经接触和了解到一些企业的知识产托管,但是基本上停留在部分知识产权事务的托管,全面事务的知识产权托管非常少见,也少有报道。笔者有幸开展企业全面事务的知识产权托管,现对企业全面知识产权托管的工作进行回顾和呈现,冀希望对同行或企业有所启发。

1.企业知识产权托管的概念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内容是指企业为合理开发、应用、保护企业知识产权,使其发挥最大经济效益的经营管理活动①( 如图一所示)。

知识产权托管是指将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需求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服务机构)专业化的服务相结合,在严格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前提下,企业委托服务机构管理其全部或部分知识产权相关事务,为企业量身定制一揽子服务的工作模式。

2.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托管的必要性

近几年,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政府的宣传、引导下,知识产权意识已经大幅提高。但是一方面由于知识产权管理涉及的内容面广,而且非常复杂和专业,相关人员必须具备工科学技术知识、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如图二所示);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碍于自身的规模限制、资金实力、人才匮乏、管理不完善等因素,如果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渐进式、按部就班地自然发展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时间成本和资金、人力投入成本的代价都比较高。为了更加有效保护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有必要对知识产权管理进行委托管理,即:把企业知识产权相关工作进行外包管理的一种方法。

3.某科技企业全面知识产权委托管理探索

本次笔者有幸与某小型科技企业(以下简称“KM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对该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进行全面托管。

3.1KM公司基本情况

KM公司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金800万元,专业从事声、光、电领域的节能减排、新能源及电动汽车、紫外电晕、紫外火焰检测和微固紫外光敏管,非抗力切削等学科、高新技术的研究和项目孵化。公司由几位研发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合伙成立,已经拥有二十多位技术人员,并与外部多个科研单位和企业研发中心建有紧密的合作关系,目前多项研发成果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一部分成果已经转化入生产运用,并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3.2KM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情况

2011年初,当时KM公司技术副总有个关于电池技术改进的设想,希望将这些改进进行保护,委托知识产权机构进行。由于公司成立时间短,公司规模小,也不可能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和招聘专业的知识产权人才,所以公司一直是有了研发成果了才由参与研发的技术人员来申请专利保护,其他方面的知识产权工作几乎尚未开展,KM公司考虑实际情况,将知识产权全部事务委托给了机构。

3.3KM知识产权托管开展过程回顾

KM公司领导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因此,笔者团队在与KM公司领导多次接触之后,知识产权托管自然而然提上了议程,双方就知识产权托管目标、托管组织与议事规则和内容等达成了一致。

(1)托管目标

规范和提升KM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水平,降低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风险,提高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效率。

(2)组织结构

由于是知识产权委托管理,为了确保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顺利推进,在征得KM公司领导的同意下,双方共同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一些重大的知识产权和研发相关的重大问题。

(3)议事规则

针对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的议事规则、权限与职责划分、汇报关系、工作推进机制等进行了明确。

(4)托管内容

由于KM公司成立时间短,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空白很多,因此全面知识产权管理托管内容设计在保障简洁可行的情况下尽可能丰富和全面,同时要兼顾KM公司的知识产权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培养,因此,本次知识产权托管主要涵盖了一下几个方面:

a)KM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保护策略制定;

b)规范KM公司相关管理制度和流程;

c)培养企业人员知识产权意识,传授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和技能;

d)知识产权相关档案管理;

e)知识产权专项业务工作开展。

(5)托管开展的步骤

a)KM公司知识产权管理状况调研。我们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管理层和关键员工、现场部门走访和勘察、合作伙伴拜访等形式,对KM公司各业务环节、各部门甚至合作伙伴(包括供应商和部分客户)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工作内容进行了调查,并与KM公司相关人员一起研究分析和提炼总结,为KM公司的全面知识产权托管打下了坚实的信息基础。当然,对于KM这种科技研发型企业来说,研发管理自然是我们调查的重点之一。

b)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的团队反复论证了KM公司只是产权管理存在的风险和漏洞,初步制定了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并与客户一起讨论修正定稿。并且在后期每半年盘点和评估一次KM公司的知识产权状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知识产权保护调整建议。

c)分阶段制定公司研发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商业秘密管理制度、竞争情报管理制度等制度和配套的流程、操作表单。在制度通过审批后,向员工宣传、培训,确保制度和流程的落实。

d)有计划、分层次、分类型地组织开展知识产权相关的培训,培养企业人员知识产权意识,传授知识产权专业知识;

e)其他日常工作和知识产权专项业务工作,根据具体业务计划逐步推进。

4.知识产权全面托管经验总结

由于双方都是第一次探索知识产权托管,因此,对于知识产权托管都是借鉴其他业务托管模式,摸索着进行,能得到KM公司团队高度认可,笔者团队非常高兴,但是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有待改进,尤其是一下三点:

4.1组织和议事规则的强化和坚持

既然是托管,自然要对客户的知识产权管理的短期目标负责,又要为客户的知识产权管理长期健康发展负责。因此,必须要明确组织分工、议事规则、权限和工作机制等,才能更好地掌控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局面,让第三方机构(托管方)的知识产权管理经验和专业性发挥作用。本次托管中,对月汇报和沟通机制,在初期就由于种种原因搁浅,后来在我方的坚持下,反复跟KM公司领导约时间、约地点进行沟通明确,最后使这一机制得以落实和坚持,这对后面解决知识产权相关领域的许多重大问题提供了保障。

4.2托管目标设置和预算设置策划

知识产权公司工作总结篇6

公司主要从事滚动轴承、轴承工艺装备及仪器、轴承材料等相关领域研究、开发、试验及产业化生产,占据着航空、航天、机床精密轴承、轴承成套专用磨削超精装备、智能化轴承专用检测仪器、高速机床主轴等研究、开发、生产、试验的领先地位。公司已累计取得重大科技成果846项,其中获得部级奖励31项,省部级奖214项。累计申请专利557项,其中发明专利229项,共拥有授权专利404项,其中发明专利109项,公司是中国轴承产业的技术创新龙头。

2010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5.22亿元,其中高新产品销售收入2.2亿元,技术服务收入6875万元,企业净利润4842万元,出口创汇252万美元。公司近几年快速发展,与公司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密不可分。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与公司发展战略融合

公司领导决策层非常重视知识产权工作,自2002年起就组建了知识产权战略领导小组,组建了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其中公司董事长为组长,公司技术中心总工为副组长,以公司文件形式制定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办法(包括专利管理办法、商标管理办法等)。明确了将知识产权工作状况作为企业经营状况及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并从职称评定、职位晋升、工资晋级等方面鼓励开展知识产权工作。

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实施“资本运营、持续创新、品牌提升、产业推进”。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提高技术与产品研发能力,加快研发与生产基地建设,更新技术装备,推进产业化进程;利用“ZYS”中国驰名商标,提升品牌影响力,并通过发展和重组整合,形成在轴承行业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实力的专业特色型科技企业集团。围绕做强做大,扩大优势产品产业规模。

利用轴承行业产业重组整合的机遇,充分发挥技术、品牌、融资三大优势,形成坚实产业、雄厚技术、优秀人才、知名品牌,实现快速发展,成为轴承行业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走向国际。

为实现战略目标,着力做好以下工作:推行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人才战略;改革科技体制;抓好产业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建设企业文化。

从公司总体战略中看,知识产权战略是公司总体战略首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

公司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具有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并设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有专职人员2名,兼职人员17名。公司知识产权组织体系成员分别由公司知识产权办人员、公司各事业部一把手领导及专利管理工程师组成,建立起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网络,即专利决策层、专利管理层、专利执行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网络。

各研发、生产职能部门专利工程师在专利执行层中起到关键作用,在公司知识产权办指导下,积极主动对所在部门进行专利挖掘、收集、整理统一上报,并在适当时安排知识产权培训,提高技术人员专利权意识和知识。

加强专利信息利用

专利信息涉及技术领域最新、最活跃的科技创新信息,是集技术信息、经济信息和法律信息为一体的科技情报,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技术贸易等诸多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科技创新、决策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

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层高度重视专利信息应用,在建设国家专利交流站中,购置了专业的检索分析系统、数据库系统以及大型服务器设备,建立了公司各主导产品及技术领域的专利数据库,为专利信息利用及数据分析提供了基础。

公司利用该系统的专利查新报告作为正式主要文本,提交公司技术委员会专家评审公司设立的科技发展基金项目。

2011年公司利用专利信息开展了轴承行业专利战略课题研究,利用专利地图分析技术研究分析了中国轴承产业技术状况、中国轴承产业的技术形势、国内外竞争对手的专利技术热点分布、中国轴承产业的专利竞争优势、发展机遇和面临的威胁。

同时采用专利信息定量分析方法中的时间序列分析预测以及灰色系统分析预测方法,预测了我国轴承行业或竞争对手专利申数量的发展趋势,通过技术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科学反映轴承产业技术的整体发展水平。

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公司现负责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课题2项,分别为新型高效、高速、高刚度、大功率电主轴及驱动装置、高速、精密、大功率电主轴的可靠性设计与性能试验技术。承担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产业化项目2项,分别为“大型数控机床电主轴及精密轴承产业化技术改造项目”、“数控机床用精密轴承产业化项目”。

根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文件精神,公司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在产业化项目实施中积极落实知识产权战略,并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提高公司科技创新层次,保护公司科技创新成果,促进公司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和运用,积极培育和发展公司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针对每一个专项建立了知识产权预警应急方案,建立专利数据库,为课题研发和产业化提供服务。

知识产权公司工作总结篇7

一、引言

对于电力公司来说,知识产权存在着纷繁芜杂的种类以及丰富多彩的内容,然而,因为知识产权是无形的,因此,很难被人们所觉察到。事实上,由于电力公司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使得其具备非常众多的知识产权资源,例如,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等。对于这些众多的知识产权资源,电力公司必须对其加强保护。接下来,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地探索电力公司如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二、加强电力公司知识产权保护的总体规划

电力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关系到其众多的部门,这是一项非常艰巨、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很难能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一定要加强电力公司知识产权保护的总体规划,对于电力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进行综合权衡。对整个电力公司来说,必须从大局着手,进行科学规划,分阶段实施。具体来说,对于电力公司的客户服务电话域名注册及网站建设等等,都必须在电力公司层面进行通常规划实施。在电力公司的电力设备采购方面,应该和相关的电力设备制造商达成协议,对于电力公司的相关专利进行推广,以便形成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也就是说,电力设备制造商进行电力设备的销售获取销售利润、电力公司获取专利推广费用、成果创造人员则能够得到创新奖励,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整个电力公司的安全系数和劳动效率。在现阶段,我国国家电网公司高度关注电力公司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特别是关于特高压电网的各种各样的技术专利的申请和保护工作,都安排相关的部门和单位来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保障电力公司的切身利益,切身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电力公司职工的知识产权意识。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电力公司的专业机构

对于电力公司来说,知识产权保护的对象是非常复杂的,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工作,会涉及到电力问题、法律问题、科学技术问题等等。在判断电力公司的专利推广前景方面、编制申请文档方面,都离不开相关领域的专家来实现。为了真正最大限度地搞好电力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就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电力公司的专业机构。电力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到科技信息、电力公司管理、信息传播、电力公司文化、行政后勤、法律事务等一系列的部门,有必要建立单独的专业机构,然而,鉴于电力公司的具体情况,也应该设置跨部门的非正式序列机构,将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的保护职能都各自单独地放到法律事务、电力公司管理、新闻宣传和科技信息等不同的业务部门。

四、同时重视电力公司知识产权的注册和推广工作,保护方式要灵活

为了真正保护好电力公司的知识产权,在前期必须高度重视注册工作,而在后期,则必须高度重视推广工作。不管是电力公司的任何知识产权,倘若不能够及时申请注册,那么,就等于没有保护好知识产权。在注册成功这些知识产权的基础上,电力公司必须立即借助于多种方式来加强对于其知识产权的宣传和推广,从而保证这些知识产权能够保值增值,也能够避免被其它的电力公司所侵权,也有利于电力公司通过这些知识产权来得到一定的经济利润。

与此同时,为了真正搞好电力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就必须创造多种形式,发挥出多方面的力量来通力合作。具体来说,在宣传和推广知识产权方面,我们应该试着采用国网帮带网省乃至地方电力公司的方法,将国网与网省或地方电力公司的知识产权联合应用,一方面能够展示出国网公司的统筹全局,另一方面,也能够推动地方电力公司的科学发展,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合作氛围。

五、开展电力公司知识产权运营工作

电力公司应该选派特定的人员分门别类地分析电力公司所具备的各种各样的专利,形成不同的电力公司的“专利网”,与此同时,也应该对于电力公司的研发人员的研究领域进行适当地指引。与此同时,试着开展电力公司知识产权无形资产运营工作,对于电力公司不生产或不销售的专利技术采取有偿许可的方式来进行保护,通过主动的专利布局战略形成电力公司关注的关键设备或产业的专利壁垒,对于专利的使用费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收取,获取高额的经济利润。

六、进一步促使电力公司专利技术向标准转化、知识产权向世界性的方向发展

电力公司在保护好其知识产权的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将其专利成果纳入技术标准的工作,想方设法将电力公司标准进行上升,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使电力公司在非常良好的发展空间中发展它们的专利技术。电力公司也可以试着将知识产权向世界性的方向发展,在优势领域进行一批高质量的国际专利的申请,努力探索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积极联系电力公司世界性产业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国际专利先行模式,加入到国际市场中的知识产权运营,不断地提升专利的市场价值,切实促使电力公司知识产权向世界性的方向发展。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深入地探索了电力公司如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几点途径。电力公司的知识产权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工作中,电力公司必须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使电力公司能够真正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有利于电力公司的长远发展,也有利于电力公司能够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我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部级电网仿真中心通过验收[J]. 电网技术. 2009(10)

[2] 钱涛. 我国电力设备行业自主知识产权的现状与问题[J]. 电气时代. 2007(05)

知识产权公司工作总结篇8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电子通信领域的变化异常激烈,在2013年里很多企业都面临转型的挑战。作为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对中国快速变化的知识产权环境如何进行全面准确的把握,并且制定出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为公司的经营发展做出贡献是一个现实的课题。

从学生时代起,任明就与松下结下了不解之缘。2000年,任明完成在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本科学业之后,获得松下奖学金赴日本留学。2006年任明加入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研发中心的知识产权中心,陆续担任了专利挖掘、专利说明书撰写、各国专利局审查意见的答复以及全球专利布局、涉及通信标准的专利许可谈判等多项工作。回国之后,任明在松下电器的北京研发中心任职,负责该中心的专利申请与管理,承担了日本研发中心大量的专利申请审查意见答复工作。“我一直致力于将关于中国的知识产权环境的最新信息及时汇报到公司总部,为公司更加准确的理解中国最新的专利审查方针,从而提高中国专利申请的质量。同时,积极地与行业中的相关各方多沟通多交流,时刻关注最新的发展动态,在及时准确的信息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来制定出有效的知识产权对策。”任明说道,他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地顺应时代变化,持续地保持自我更新和挑战。

China IP:请您介绍一下松下电器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部门的结构及分工,并介绍一下近几年企业的知识产权主要工作及成果?

任明:松下电器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是松下(Panasonic)集团于2001年1月在中国首都北京设立的第一家研究开发公司,研究开发活动涉及节能环保、健康、下一代移动通信以及尖端电子元器件等技术领域。作为松下集团在中国的共同研究开发基地,公司的目标是发挥中国优势实现全球贡献,并且通过满足中国客户需求来实现对中国地区的贡献,在技术方面引领松下集团的成长。

作为研发公司的知识产权部门,主要的知识产权工作集中在专利战略的制定,发明专利的挖掘与申请,授权专利的管理与许可,以及员工的知识产权培训等工作。

近年来,公司知识产权活动的一项重要成果是在第4代移动通信(LTE)的标准制定活动中提出了多项提案并申请了专利,同时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政策的修改与变化制定了适合中国法律环境和公司实际情况的专利管理制度与发明奖励制度。此外,作为松下集团研发总部的一员,我们通过与中国的专利事务所紧密合作,承担了大量研发总部的PCT专利申请在进入中国国家阶段之后的审查意见通知书的答复工作,为松下集团在华的专利申请顺利获得授权做出了贡献。

China IP:在您个人和团队2013年的工作中,哪些事情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

任明:2013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根据中国的最新法律和政策环境以及松下集团的方针,完成了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全面修订。此外通过参加国家知识产权局,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以及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QBPC),《中国知识产权》杂志等机构组织的各项相关活动,和众多中外企业的资深知识产权经理人进行了很多交流,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受益匪浅,同时也结识了很多新朋友,算是2013年很重要的收获。

China IP:您认为优秀的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任明:一般来说,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涉及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各个领域,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对各个领域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很难一概而论。不过作为在企业工作的知识产权经理人,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所管理的知识产权(专利、商标、著作权等)是企业的重要资产,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经理人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使企业的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为企业的成长发展作出贡献。此外,知识产权经理人在工作中需要和政府机关、专利事务所、调查公司、竞争对手等进行大量的交流,因此,除了需要具备充分扎实的基础知识之外,也需要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

China IP:经验积累、交流培训、优厚薪酬、企业平台您更看重哪个?

任明:这好像不应该是一道单选题。日本的剑道里有一句箴言是“守破离”,描述从学习模仿(守)到变化突破(破)到挑战创新(离)的成长过程。我个人认为在不同的阶段应该会有不同的考虑。刚入行的时候,踏实的经验积累和培训学习会很重要。等到逐渐成长起来之后,良好的企业平台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也会变得很重要。

China IP:对于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未来的发展,您怎么看?

任明:很多人都说中国的知识产权行业是朝阳行业,但是也有很多业内人士觉得现在还是太阳升起之前的时期。虽然目前中国的知识产权环境还存在种种问题和不足,很多企业对知识产权经理人的工作不够重视,就连知识产权经理人这一称号也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但是加快建设和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是中国的国家战略已毫无疑问,而随着改革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企业将会成为知识产权创造和实施的主体。从日韩台湾地区企业的成长经验来看,知识产权将会成为今后中国企业必须重视和保护的重要权利,因此未来的知识产权经理人将会大有可为。

知识产权公司工作总结篇9

仔细想来,周大成已在知识产权领域摸索前进了近十年,遭遇过风雨挫折,也获得了成长和历练。他始终坚持初心未改,全情投入,修养自身,勇往直前。而他对于整个行业变迁和知识产权经理人这一职业的内涵更是有着深刻的感悟和理解。

China IP:请您结合自身的工作情况,谈谈对知识产权行业和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的理解和感悟。

周大成:就整个行业而言,近年来,我们共同目睹了我国知识产权行业的辉煌发展,尤其是十二五期间,中国知识产权数量快速增长。2010年度我国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100万件,而2015年将超过200万件,连续五年世界第一;2010年我国有效注册商标数量累计突破400万,2015年有效注册商标数量累计已突破千万,连续13年世界第一;我国已迅速成为世界知识产权大国,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大跨越。2015年是特殊的一年,国家商标局降低了注册商标申请费、国家专利局延长了专利年费减缴期限、国家财政部规定了知识产权产生费用可作为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正在修改的《专利法》拟提高侵权赔偿额度……这些政策的实施,必将提升知识产权产生和市场参与的活跃度。未来,中国将向知识产权强国发展,在中国法制逐步完善以及全面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而知识产权经理人在企业和行业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企业,其是知识产权工作的引领者。公司经营发展需要诸多保障因素,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职责是持续提高公司知识产权产生、管理、运用能力,为公司经营提供稳定、平衡的知识产权环境。在企业内部,为技术研发做好开路先锋,为产品营销做好保驾护航,为公司经营打造精通知识产权运作的高效团队,保障公司经营和发展,这也是知识产权经理人职责的体现。在行业,则是知识产权发展史的推动者。知识产权经理人也是众多知识产权工作者中的一员,也是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群体的一份子,知识产权经理人必然都有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与全体知识产权人一同纠正错误的知识产权观念,尊重和敬畏知识产权规则,营造正向的知识产权文化,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

China IP:在您看来,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知识产权经理人?

周大成:随着我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随着更多中国企业成长为世界级企业,随着各个产业领域“互联网+”概念的出现并逐步实践,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需要不断突破视野,跨界学习。而在成长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实现自我成长。

首先是要有“全局观”,包括公司内的全局和行业内的全局。知识产权工作者在企业中要从产品销售、公司运营的角度主动思考和识别知识产权业务结合方式,发现知识产权工作要点;此外还要结合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发展阶段和自身特点,把握企业之间的竞合关系,确定知识产权工作的方向。

第二是要有“前瞻性”。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经营的武器,其运用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繁衍,从国内国际走在知识产权实践前列的大企业之间所发生的各种知识产权纠纷,来审视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结合企业所属领域的特点,识别企业存在的知识产权风险,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有所准备,或者根据已经发生的纠纷持续调整和完善知识产权布局和管理。

第三是要有“计划性”。计划性是成为优秀知识产权经理人的有益习惯。除了战略上要有计划性,完善的知识产权结构是实施各种战术的重要基础,企业知识产权人员应当有针对性有逻辑性的计划如何持续优化知识产权结构,强化专利组合,规划商标布局,储备知识产权。

第四是要做好“服务者”。知识产权部门是企业的辅助部门之一,知识产权本身是企业的重要武器,其本质上是为公司运营和业绩增长提供保障的服务性工作。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者不能期望过高,要在提升团队服务能力上下功夫,适应公司的多元化需求,提供专业化服务,才能体现价值。

第五是具有“创造力”。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要具有在情况复杂、时间紧急、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解决问题的“创造力”要求我们企业知识产权人“懂专业,懂企业,会沟通,能执行”,以结果可控或利益可控的方式解决问题。

China IP:您对新入行的同事们有哪些建议?

周大成:职业知识产权经理人一般会经历“转行变型”、“专业提升”、“视野突破”三个成长阶段,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具体实践:

坚持学习。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迅猛,与时俱进,跟得上时代变化,才能保证“不退”。此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职业洞察力和领悟力的天然催化剂,是持续学习、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做自己擅长的事,除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外,知识产权行业还有人、审查员、律师可以选择。

善于总结。“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工作或学习一段时间,要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也看看前面的路,根据目标调整自己的步伐,经常总结自己、反思自己、正视自己、有利于自我提升和目标实现。

知识产权公司工作总结篇10

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的数量和价值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企业来说,知识产权是企业获得利润的源泉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无形财富。因此及时、有效地披露知识产权信息,可以体现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更是吸引外部投资的有效手段。新能源行业作为高新技术类产业,其知识产权的拥有和使用体现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新能源行业的信息披露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以在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新能源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了解其知识产权信息披露情况,分析其在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关对策,试图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现状

按照和讯财经网概念板块的分类,A股上市的新能源上市公司共80家,在剔除了没有披露知识产权信息和没有连续披露知识产权信息公司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60家能够连续披露知识产权信息的新能源上市公司,对其公开披露的2007-2011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分析。按照无形资产准则的披露要求,结合上市公司对知识产权披露的实际情况,对样本公司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按照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及软件五部分进行划分整理,考察了上市公司对知识产权数量及具体构成的披露情况,知识产权披露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知识产权金额呈增长趋势,但各公司间披露的金额差异较大

能够连续5年披露知识产权的公司为60家,占整个新能源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75%,披露情况良好。从表1可以看出,知识产权的披露金额在研究区间内持续增长,尤其是2008年以后出现明显的增长态势。说明大部分公司逐步提高了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普遍都会披露知识产权的相关信息,也会通过自创或外购的方式获取更多的知识产权,使得知识产权金额显著增长。但是各个年度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距较大,标准差也逐年扩大,说明各个公司之间发展差异较大,知识产权的分布不均匀,没有形成共同发展的趋势。样本公司知识产权资产净值分析见表1。

(二)知识产权在无形资产和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小

新能源上市公司属于高新技术领域,知识产权类资产理应成为其最重要的资产,发达国家高新企业资产结构中知识产权均具有较高的比重,但A股上市的新能源公司知识产权占无形资产和总资产的比重都很低。根据表2的统计结果,在沪深A股上市的新能源企业的资本结构中,知识产权在无形资产中比重均小于15%,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还不到1%。,这说明知识产权还未能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核心资源。

(三)知识产权的具体构成中,技术含量高的资产比重有待提高

如表3所示,在知识产权的具体构成项目中:

1.专有技术在各类知识产权中总额最大,占知识产权的比例也最大,披露次数仅次于软件,可以看出企业普遍重视专有技术。

2.商标权被披露的资产总额位居所有明细项目的第二位,但被披露的次数较少。商标是企业的形象,是消费者和投资者对企业的直接认知。但是如果企业想要拥有优质的商标权,短短几年的投入是不够的,这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3.含金量较高的专利权,总额并不高,而且只占知识产权总额比例的13.84%。新能源行业属于高新技术行业,也应该是知识产权最密集的行业之一,但是统计数据说明,我国新能源行业知识产权资产质量并不好,目前我国含金量较高的知识产权资产比例较低。而且我国对于专利权的保护力度不强,信息披露也不规范,有些公司还为了保护企业的商业机密,在财报中并不公布其专利权及专利技术这类资产的核心信息。

4.软件被披露的总额不高,但是披露的公司却是最多的。这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有关,大多数的公司都采用了独立的财务软件或是办公软件,但是这类知识产权基本是购买获得的,并不是企业自主研发,所以对企业绩效的提升程度有限,含金量低。

5.著作权的披露金额和披露次数都是最低的,这也与新能源行业的行业特点有关,这类行业通常都是技术性的工作,与著作权的相关性较低。

二、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知识产权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具体构成项目名称不规范统一

首先,披露的项目名称不规范。一部分企业将知识产权直接列入工业产权;一部分企业直接用“知识产权”这个名称来代替“专利权”或把专利及专有技术放在一起披露;还有企业直接列示某种技术或专利的名称,难以分辨属于哪种具体知识产权项目,这使得在研究企业知识产权的具体构成时存在困难。其次,披露的项目名称不统一。例如,对“软件”这一项目进行披露时,就存在“软件”、“自有软件”、“应用管理软件”及“财务软件”等多种名称;“商标权”也有“商标”、“商标使用权”、“注册商标”等多种替代名称。这种现象会造成对知识产权具体构成项目确认上的困难,一定程度上也会使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理解产生困难。

(二)知识产权信息内容披露不完整,缺少清晰的补充说明

企业披露各类知识产权的具体情况不够完整。绝大部分企业能够披露知识产权相关信息,却很少有企业能够将各类知识产权的拥有情况、使用年限、所属项目和摊销情况等具体情形做出披露。例如“专利权”,没有披露何时拥有、使用年限的起止时间、具体专利权的名称、被用于哪种项目及摊销费用等。目前我国的相关的会计制度和准则均要求在企业的相关的财务报告中,应该披露知识产权的具体情况。但是,首先大部分新能源上市公司对知识产权的取得方式缺少补充明确说明。通过了解知识产权是外购或自主研发等获取途径,有助于投资者判断企业的持续研发能力,进而判断企业的持续获利能力。企业开发支出信息披露也不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对开发支出的信息披露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企业应该披露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虽然披露开发支出的公司逐年增加,金额也逐年扩大,但是占样本公司的比例最高也不过35%,说明上市公司不披露开发支出的情况较为普遍。同时部分公司没有在企业的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具体的开发支出项目,这使得知识产权信息对于使用者做出决策的相关性大大降低。

(三)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形式不够完善

新会计准则执行以后,无形资产信息披露更加规范。主表都设置了无形资产这一科目,格式基本相同,比较规范。但是与之相比,报表附注的格式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格式。报表附注也是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主要组成部分,信息使用者可以更详尽地了解企业所拥有知识产权的具体信息。

(四)知识产权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知识产权拥有量

知识产权信息反映的不真实,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主观使得知识产权信息不真实。部分企业为了吸引投资虚假披露知识产权信息,与实际严重不符;部分企业以商业秘密为由,不公开或者不全部公开企业真实的知识产权信息,这都违反了真实性原则。作为上市公司,有义务向公众公布企业真实的财务数据,这也是公众的权利。另一方面是客观条件使得知识产权相关价值信息不准确。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与其他有形资产评估相比存在多重影响因素,现在还没有一个比较成熟的评估方法可以准确地评估知识产权价值,因此容易产生误差,造成结果不真实。还有一些知识产权如商标权,在非外购和发生产权变动的情况下,一般只反映初始注册时发生的成本,其账面金额与真实价值不符。

三、对知识产权信息披露改进的建议

(一)规范信息披露行为,拓宽信息披露范围

从目前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来看,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因此要随着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制度,规范知识产权信息披露行为,适当拓宽信息披露范围。首先,应该规范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具体构成的统一名称。上市公司披露的知识产权具体构成的名称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会影响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会计管理部门应当对知识产权类别进行细致的划分,对名称统一确定。企业根据具体类别的划分定义,将其拥有的知识产权归入各个类别。第二,增加并重点披露知识产权的相关重要信息,如相关的维护成本、交易信息、收益情况等,让信息使用者及时充分了解企业知识产权的情况,做出正确决策。

(二)完善知识产权信息披露报表体系

为了使知识产权信息得到更有效的披露,可以考虑确立一种规范的附表格式,便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信息并利于与其他企业进行横向比较。通过报表附注可以反映那些在会计报表中不能确认、表述或者是非量化的知识产权的重要信息。例如知识产权的具体项目及其计价依据;知识产权的摊销期限、摊销金额和账面余额;适当披露知识产权的取得方式以及抵押情况等等,尤其重点披露具体知识产权的开发支出。还可以在一些补充材料和财务状况说明书中,提供企业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信息及对企业价值的相关影响等。

(三)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从内部到外部加强监督管理

信息披露制度是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容易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程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当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防止股权过于集中,影响企业财务披露情况。而且加大外部独立董事的比例,充分利用他们的职能,监督企业内部的信息披露情况。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加强外部监督管理力度,一旦发现违反信息披露制度的行为,严肃惩戒。通过多种措施提高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提高资本运作效率。

(四)提高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水平,发展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知识产权评估

根据实际市场环境和影响因素,选择合理的价值评估方法,尽可能还原知识产权的真实价值,提供对信息使用者有用的知识产权价值信息。同时发展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知识产权评估,可以使投资者更为准确地了解知识产权的真实价值,克服财务报表对于知识产权信息反映的不足,提高知识产权信息有用性。

参考文献:

1.何芳芳.浅谈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J].商业会计,2012,(05).

知识产权公司工作总结篇11

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3-0005-03

1 概述

当前大型企业面临占有科技和资本优势的国内外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的严峻挑战,市场竞争更多地体现在科技竞争方面,科技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知识产权的竞争,而专利最能体现知识产权的价值。我国企业要想走向国际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企业必须加强技术创新,拥有核心专利来更好地应对竞争,控制市场并获得高附加值,专利拥有方面,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需要付出不懈努力,提升专利数量和质量,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是加强企业专利管理。分析国外大型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发现成熟的专利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将企业产品和技术推向国内外市场的重要保障。

2 企业专利管理模式

企业专利管理是复杂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灵活解决各种专利管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框架,专利管理模式适应了企业的这种需要。企业专利管理模式就是将企业专利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反复运用于企业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市场营销等运营、发展的全过程而形成的一种或一套管理体制、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

2.1 企业专利管理体制

当前,专利管理体制主要有三种:集中管理体制、分散管理体制和分类管理体制。这三种管理体制共同点在于,专利管理部门都处于公司管理层的核心位置,与决策部门、技术研发部门、产品生产部门、市场营销部门密切联系,统一管理专利信息、专利申请、专利运营、专利维护等全部专利工作,是总公司的智囊部门。

纵观国内外企业专利管理体制的现状,其中比较有益的做法应该是结合分散管理的原则,采取集中管理的模式,将专利战略制定、专利信息管理、专利研发管理、专利申请决策、专利运营、专利权维护以及其他相关法律事项纳入公司总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的范畴,同时将涉及到各个业务部门的具体专利事项,针对各自的特点授权给各业务部门管理,无法处理的可再提交公司总部处理。

2.2 企业专利管理组织

企业专利管理组织是企业制定和实施专利管理战略的主体,在企业专利管理和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企业专利管理组织的设置并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各企业要根据企业性质、业务内容、发展目标等因素,来确定本企业的专利管理组织的地位、职能和模式。

国家知识产权局和重庆专利局执行的两次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大型企业设置了专利管理部门,但是结构还不够健全,专业人员配备相比国外大型企业少。结合国内外公司专利管理的特点和成功经验,企业专利管理组织应该包括:企业最高决策机构、知识产权部、专利战略委员会、专利委员会、专利工作小组。以上部门应分工明确、各行其职,又要紧密联系、协调配合,并与企业其他管理部门一起,共同形成公司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专利管理组织

体系。

2.3 企业专利管理制度

专利管理制度是企业实施专利管理的保障,指导企业根据专利管理目标和理念进行专利管理。专利管理制度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各个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制度内容。但整体而言,一般包括总则、专利管理制度原则、专利权属制度、技术创新制度、报酬与奖励制度等。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主要谈一下专利权属制度和报酬与奖励制度。

2.3.1 专利权属制度。明确专利权归属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企业应在遵守国际公约、各国专利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管理本企业的知识产权归属。对于职务成果和非职务成果专利权归属,许多大企业主要采取国外企业,比如IBM、三菱公司、日立公司等均采用签订协议或制定企业规章的办法,将知识产权归为公司所有。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虽然对专利权属做了规定,但由于比较抽象,我国企业可根据法律规定制定本单位的权利归属,比如:华为、中兴等企业在必要的时候,通过协商的方式将员工的非职务发明转为公司所有。

2.3.2 报酬和奖励制度。知识资产的形成,智力是决定性因素,因此,在构建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时,应特别重视技术成果完成人的智力劳动,使他们获得报酬尽可能符合脑力劳动投入成本,激励他们进一步技术创新。在我国,除了部分上市公司、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外,很多企业没有建立专利的奖励机制。而国外很多企业都制定有关专利的奖励制度并严格地执行,日本企业非常重视发明人的奖励,设置了各种奖励制度,包括第一次申请奖、发明申请奖、申请补偿奖等多种表彰奖项。

3 国外企业专利管理分析

发达国家中,日本和美国的专利管理是最为成功的,其中美国是专利管理以及制定专利战略的初始国。日本在二战后曾遭受美国专利战略的攻击,这种情况下,日本奋起直追,最终形成了与美国相抗衡的专利战略。美国、日本企业在专利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研究美国、日本的企业专利管理、实施经验和教训,对实施我国企业专利管理,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1 美国企业专利管理

美国知识产权虽然主要集中在中小科技企业,但美国大型企业一般都设有法务部,法务部下设三个组:国内组、国际组和知识产权组,法务部依法管理知识产权,处理有关知识产权申请、登记、注册、授权保护、法律诉讼等事务,并对国内外的专利信息进行跟踪和咨询调研。

IBM研究开发相当的重视,每年在这方面的花费都在数十亿美元以上,而其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及相关策略更是相当有系统。IBM采用的是中央集中管理制,管理此类事务的是总公司。全球4个地区的知识产权都归属IBM公司总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管辖。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只在主要研究所中设立,在亚太地区设有知识产权部门的国家有5个。由专利律师及专利人来处理有关专利的专利事务是IBM的知识产权管理特色之一。总部的知识产权部门要对子公司进行指导,各子公司的知识产权部门要定期向主管作业务报告,根据总部知识产权的统一政策来进行运作。知识产权本部要密切地与研究开发部门的经理人员、技术人员合作,并向其灌输知识产权的观念,发掘优良的发明。

3.2 日本企业专利管理

日本的企业一般都有较为健全的专利管理部门。日本企业专利管理主要有四种模式:第一种是将专利管理部门设置于研究计划部下,研究计划部与技术调查部、开发总部处于平行位置,均由公司经理领导;第二种是专利管理部门直属于研究部,研究部则接受经理领导;第三种是在开发总部下设立专利部和专利管理部门,而开发总部直属于经理领导;第四是专利部与开发总部平行设置,直属于公司经理领导。

在日立公司,“知识产权本部”主要负责知识产权。此部门位于东京。日立早在公司创立的第二年即设有专利室。日立公司每年都会定时对现有专利进行复核,如果发现日立公司所拥有的专利不再有用,放弃该专利,不再付专利费,对其所使用他人的专利也一样。目前正在推动的知识产权政策,鉴于公司员工内部提出专利申请案的件数每月达500件之多,日立公司正在推行一项新的知识产权政策,使员工提出的专利申请在最大基础上达到高质量。与我国企业或欧美国家相比,在专利产权意识方面,日立公司还是比较强的,这主要是和日本的企业注重工艺创新有关。而且在企业决策方面,日立部门的专利部也会参与进来,对于实施企业经营战略和专利战略来说,意义非常

重大。

4 我国企业专利管理不足

通过国家专利局简报,可以得知我国企业专利意识不断增强,企业专利创造能力快速提升,企业专利运用成效不断提高,企业专利投入大幅增加,主导产业专利工作明显加强;同时,企业的专利活动也仍存在隐忧和

不足。

一是部分企业申请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优势企业数量不足:2012年世界PCT专利企业排名中,我国的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分列申请量的第1位和第4位,但是在世界PCT国际专利申请50强的企业中,日本企业有20家,美国企业有14家,德国企业有5家,而中国企业仅有2家,且全部来自于数字通信领域的部分专利密集企业,我国优势企业数量明显不足。

二是企业专利状况堪忧:2010年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对重庆市的6000多家企业专利活动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结果表明,在6000多家企业中不到400户企业有专利申请、授权,仅400余户企业有专利投入,拥有有效专利、拥有有效产品,比例甚小。企业专利投入仅占企业R&D投入的17%左右,仅占企业销售收入的0.23%。企业在专利研发、获权、维权投入严重不足,重庆市企业的专利活动很不活跃。

三是关键技术领域专利实力有待加强:尽管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和授权在国内所占比重不断提高,但我国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的专利布局尚待加强,企业是我国专利申请的主体,间接来说,我国企业的专利布局需加强。

5 提升企业专利管理

由于我国许多企业专利管理意识不强,很多企业并没有将专利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我国企业在专利拥有量、专利的实施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比如电力行业,国外在我国拥有的专利数量多、质量高。加强企业专利管理的重要标志是落实专利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增强员工的专利意识、建立激励机制等。本文结合电力行业特殊性提出了4点提升企业专利管理的建议:

5.1 健全管理机构,配备专利管理人员

电力行业各企业单位可以借鉴国外企业专利管理成功经验,建立知识产权本部负责企业的专利管理各项事务,各分部建立知识产权部门或者知识产权本部下设专利部、专利委员会、专利战略委员会、专利工作小组等部门,这些部门要分工明确、各行其职、协调配合,与企业其他管理部门一起,形成公司专利管理组织体系。专利管理组织最好由企业的高层领导,保证知识产权部门能够参与企业决策,重视企业专利战略。

5.2 加强员工专利意识,完善激励机制

企业要想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离不开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要实现企业专利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更离不开一套多层次的知识产权教育培训体系,以切实提高全体员工的专利意识。我国的电力企业要制定一个长效、完善的知识产权教育培训体系,定期向企业全体员工普及专利知识,并贯穿于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电力企业应将该专利激励扩展到公司专利管理中的各个环节,激发技术人员研发热情和专利申请与实施的积极性,调动全体员工参加专利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建立起适合本企业专利管理和企业发展,具有企业特色和员工需求的开放性激励体系,促进企业专利管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之地。

5.3 建立科学、系统的专利管理制度

科学、系统的专利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专利管理的有效制度保障。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系统、有效的专利管理制度,对实现企业有效的专利管理,促进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电力企业应重视将专利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其包括了企业专利信息管理制度、企业专利研发管理制度、企业专利申请管理制度、企业商业秘密管理制度、企业专利运营管理制度、企业专利权维护管理制度等。

5.4 建立电力行业专利数据库

为方便电力企业进行专利检索,可以建立行业的专利数据库。电力行业技术涉及面太广,大方向就包括特高压、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等技术。事实上还存在技术人员在法律和专利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而法律人员的技术背景尤其是对电力行业的状况熟悉程度不够等现实问题,都使检索分析难度增大。因此,若能够组织一批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法律和专利制度方面的培训,协助完成电力行业数据库的开发、维护和更新,将会大大方便相关企业进行专利检索,便于他们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利用专利信息,进行企业专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知识产权公司工作总结篇12

管理流程:知识产权申请与管理自动化

上汽通用成立之初,每年的专利申请量仅用个位数就足以表示,彼时公司所谓的专利申请与管理系统也仅仅只是一张excel表格。采访中,Kajander并未回避早年上汽通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如此窘境。“但是公司整体的专利申请数量在不断增长,仅使用excel表格来进行专利信息输入的管理模式必须改进,所以我们在2002年到2003年期间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流程。”采访中,Kajander回顾了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建立的历程。

“最早的时候,我们采取从excel表格演化为单机版的方式对知识产权管理流程进行改进,大约到2005年,我们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包括商标、专利管理在内的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并且在2006年利用IT系统来加强流程管理。”Kajander告诉记者,“在这个阶段里,从单机版到局域网版,从由公司的专利管理人员使用单机版软件,通过知识产权管理系统输入专利与商标信息,到全体员工都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知识产权信息的输入,这对于上汽通用的知识产权管理而言无疑是一个飞跃性的进步,但是我们认为这套流程的自动化程度仍然相对较低,所以我们联合公司的IT部门以及外部的合作伙伴,从2008年开始,逐步开发并建立了PAMS系统(Patent Appl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这是一个完全基于我们公司自身需求的定制化系统,帮我们实现了全面的自动化,目前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流程整体都是通过该系统运作实现的。”

然而与上汽通用汽车永不停息的前进相一致,法律部也绝不会让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停滞不前,Kajander在采访中指出:“我们希望系统每年都会有新的进步,所以每年也都会对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为此,Kajander特别提到了2017年即将启用的全新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新的系统比起之前的PAMS系统主要特点是:将外部合作机构、顾问作为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注重外部合作机构与公司法律顾问的协同效应,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各方的重复性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秉承“技术驱动法律”的理念,上汽通用汽车已经建立并完善了合资企业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并逐年优化专利、商恕⒅作权、商业秘密管理流程,利用国内外知名的数据库进行知识产权的大数据管理与分析,实现了利用IT系统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知识产权管理的流程化和标准化。“IP的管理并不是孤立的,需要与公司整体的运营相结合。知识产权来源于创意,而不同创意又是基于公司每年为我们设定的目标,综合考量项目、研发投入等因素后形成的产物。而我们法律部要做的,就是从技术本身和产品保护这两个最主要的角度对创意进行评估,并筛选出最值得投入的创意将其‘变现’,开展相应的知识产权申请和保护工作。”谈到这里,Kajander自豪地表示,对于繁多且复杂的专利申请工作,目前上汽通用法律部所建立的自动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到二十年间,上汽通用的知识产权数量逐年稳步增长,目前年平均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已超过400件,拥有专利数量总计超过2000件,在合资汽车企业中表现抢眼。直线上升的数据充分印证,独立且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对于公司知识产权申请与保护工作的飞跃进步功不可没。Kajander同时向记者透露:“目前我们正在考虑对系统再做一个升级与改进,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让我们的管理系统变的更聪明,这将是我们努力的下一个方向。”

精英团队:内外部合作一体化

采访中,Kajander向记者详细介绍了上汽通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整体构成:“除了承担繁多且复杂的专利申请工作的知识产权管理流程,我们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还有另外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以公司内部人员为主,包括法律部的知识产权律师,以及研发部门的知识产权的工程师、协调员;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外部合作伙伴,包括专利商标机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开发供应商、检索系统的供应商,目前我们已经与一定数量的外部合作伙伴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流程不仅仅关注内部流程,还需要关注内外互动,因此上汽通用的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在上汽通用内部法律部团队与外部机构之间架起了一座不可或缺的沟通桥梁,三方密切联动,使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得以高效运作,推动公司知识产权申请、保护及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在上汽通用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中,法律部团队自身无疑是整个体系运转和核心与灵魂。上汽通用法律部目前拥有17名复合型法律顾问,硕士比例超过70%,多人同时拥有CPA、专利人、中美律师资格,平均执业时间超过12年,如此精英化的团队阵容着实令人赞叹。当记者询问起团队对于人才选拔的标准时,Kajander选择了“Smart”和“Young”作为关键词,这让记者倍感意外。“在满足行业通行的标准和要求(比如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专利人考试)的基础上,我们更看重加入团队的新人是否能够在短时间内熟悉公司业务,最高的境界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年轻的、聪明的。” Kajander进一步将“Smart”和“Young”解读为团队对于年轻人学习能力的重视,“我们更看重个人本身是否有积极学习的态度、对新生事物的学习激情和学习的能力,这是我们团队选拔新人所最为关注的要素。因为一个人现在拥有的东西代表着他的过去,而未来所能够拥有的东西,完全取决于他的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动力。“跨界”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于公司法律顾问需要跟随企业的发展部分,对新事物、前沿问题保持必要的敏锐度。”在重视人才的学习能力的同时,Kajander指出,我们部门也会竭尽所能为团队成员提供便捷的学习渠道和优质的学习资源:“吸引有智慧的年轻人加入我们的公司,而在加入我们法律部团队以后,部门会相当重视内部人才培养过程。团队目前已经建立”以老带新”的模式,由资深的团队成员亲自为新成员其提供知识产权、商业交易、业务流程方面的带教,同时部门每年都会拟定年度培训计划,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邀请内外部资深法律人及其他专业人士针对知识产权前沿问题举行讲座,组织团队成员学习,让他们的工作每天都充满成就感,关注团队成员是否能够在工作、学习过程中得到成长和增值,这是我们最为看重的事情。”

除了法律部团队自身,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流程所连接的另外一端,就是上汽通用的外部机构。上汽通用目前已经与多家国内外知名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机构、数据库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合作渗透于日常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而多年来合作无间的“秘诀”正如Kajander所言:“我们更多地是将外部机构作为长期合作伙伴来看待,而不仅仅是供应商。”

“将对方视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将合作伙伴的工作与我们法律部的工作看成一个整体,资源共享的同时还要进行整体的效益衡量。”聊到这里,Kajander以知识产权管理流程中的成本控制为例,向记者解释了团队与外部合作伙伴间的整体性,“公司的专利申请量在逐年增长,我们的工作量也与日俱增,况且专利申请也仅仅只是我们知识产权工作的其中一部分而已。面对如此之大的工作量,我们必须重视成本的控制与保持,故而我们与已经保持着十年以上的合作关系的合作伙伴以及准备长期合作的伙伴达成一致,共同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就是尽量避免我们与合作伙伴间的重复性工作。”在降低重复工作的问题上,法律部团队将双方的日常工作视为整体,寻求了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比如,我们与合作伙伴之间通过长期的合作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合作指南,对于合作中的相关事宜进行规范,而这些规范无疑可以提供双方的沟通效率。

商标保护:为品牌保驾护航

“有别于其他行业的是,我们汽车行业直接面对最终的消费者,也就是一般所说的B2C,商标对客户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商标保护对我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品牌保护在法律部的工作中受到高度重视。”身处直面消费者的汽车行业,Kajander坦言品牌保护对于上汽通用汽车而言具有不言而喻重要意义,“商标代表了很多东西,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可以代表这个人的想法或喜好,比如运动型与豪华型之间的选择;也可以代表个人在其亲友之间的形象;甚至有时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比如在很多客户眼中,别克与凯迪拉克就分别代表这不同的特质。这提醒着我们每个商标都具有自身不可替代的独特性,这更加凸显了商标保护的重要性。”

正是基于行业特性对于商标或品牌的高要求,上汽通用汽车历来十分重视产品的命名工作。Kajander向记者透露:“公司所有车型的命名,都并非最后关头一个随意的决定,而是与整车的、研发的过程紧密结合的。也就是说,在车型设计、制造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开始联合市场部、公关部进行内部讨论,在力求令人印象深刻并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构思车型命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