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活动礼仪合集12篇

时间:2022-06-19 13:09:45

课堂活动礼仪

课堂活动礼仪篇1

引言

随着生态学与教育学的融合发展,课堂生态学成为了众多学者感兴趣的话题,礼仪教学课堂作为一个师生与教学环境共同作用的特殊微生态系统,各种信息的交流构成了礼仪课堂教学的生态运作机制。通过礼仪教学机制的建设、教学内容的优化、现代教学方式的运用等出发优化课堂生态环境,以促进礼仪教学课堂多维度互动的人际关系改进和教学实效的提高。

一、高等职业礼仪生态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的传授成为教育中的首要因素,课堂教学作为高等职业礼仪教育的最基本方式,蕴藏着如何将教学效果发挥出无穷大的生命活力。20世纪50年代,很多国外学者进行了课堂管理理论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课堂管理模式,并将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教学质量的评定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中。随着20世纪70年代教育生态学的兴起,建立了教育系统内部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将高等职业教育礼仪课堂教学质量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思维高度。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十”精神为指导,在高等职业教育礼仪课堂中实现课程结构内容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凸现学生本位,构建师生互动的民主和谐情感交流关系,创新学习方式,强化礼仪教育理念,创设能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充分体现礼仪素质教育的价值,解决枯燥无趣的灌输式礼仪课程教育弊端,将会有效促进礼仪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如何利用高职礼仪课堂建立教学实效机制,促进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转变,对他们的情感认知、正直乐观的品德、健康积极的心态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高职礼仪教学课堂生态问题研究,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二、高等职业教育礼仪生态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就在于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品德高尚的多层次技能型人才、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民族兴旺。在高等职业礼仪教育环节里课堂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成效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现实困境。很多国内学者提出了创建普通高等职业教育高效课堂的理念,为礼仪课堂教学确定了价值方向。同时,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高等职业礼仪课堂教学改革,引导重视学生自主、独立、创新的礼仪课程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探索将现代教育技术与礼仪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质量提高模式,建立高等职业礼仪生态教学多层次精品特色体系和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关注学生差异和优势潜能,积极开展创造性学习,强化高等职业礼仪生态课堂课程内涵建设,对于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创新意识的能力提升有重要的意义。以现实高等职业教育礼仪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为基础,深入礼仪课堂开展全面系统的礼仪课程实践研究,力争能为礼仪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研究的突破口,从而弥补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礼仪生态课堂教学中理论逻辑思辨能力研究的不足。

高职礼仪课堂生态教学体系的实践复杂性,使得对如何解决礼仪生态课堂构建,缺乏一定的实质性的研究指导,导致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礼仪生态课堂教学面临困境,尤其在高等职业教育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面对新旧理念的冲击,很难把控教学的环境效应。利用礼仪生态课堂理论的教学实际情况,探讨教学改革中礼仪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难题,并提出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学生礼仪素养的综合训练具有指导和借鉴的作用。第一,教师教学领导能力对于促进礼仪生态课堂教学意义重大。作为生态课堂教学的主体和灵魂人物,教师的教学领导力是教学品质提升的关键。从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的主导地位出发,高等职业教师礼仪堂教学领导力是生态回归的需要,可以有效彰显礼仪教学实效在学生的行为上的展示,推动贯彻落实高素质教育改革措施,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第二,创新礼仪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构建礼仪生态课堂意义重大。以多维度的礼仪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新型的教学环境关系为途径,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转变。目标是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的礼仪知识以及学科基本理论,培养创新实践愿望的能力,建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质、豁达宽容的人生境界。显然,传统的课堂很难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尤其是高等职业礼仪课堂教学要完成这样的目标和任务难上加难。面对这种现实的状况,“生态课堂”呼之欲出,力求克服传统课堂的弊端达到更加理想的课堂状态,从而有效的提升礼仪教学的成效。

三、高等职业教育礼仪课堂教学生态失衡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礼仪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学情境中,各有机生物相互交流信息与能量的过程,即教师、学生、教学情境、生态环境对礼仪知识的传承、应用的创新的载体性作用。与传统的礼仪单纯传授技术课堂相比,生态课堂是学生行为、心里、性情、特质与礼仪技术、课堂氛围、教师情感交流产生共鸣的过程。因此,保持多样性,留住独特性,尊重创新性,追求持续性是生态课堂的可以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情境,从而推动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实现自由可持续的发展的主要因素。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礼仪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理论研究被注入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虽开设了礼仪课程,但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教学的意义、课堂教学方法并没有提出系统的管理和规范,致使礼仪教育课程仍处于边缘地带,这种现状直接影响了礼仪教育的发展和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提高。

(一)高职礼仪课堂重视程度与学生对礼仪的急切需求失衡

高职礼仪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在教学计划制定上地位相对偏低,重视程度不高,绝大多数院校只在个别专业开设课时量较少的礼仪课程,而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着行为粗暴、着装怪异、言谈粗俗等不文明现象急需更正。这与学生对礼仪知识的需求和我国所提倡的全面素质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同时,礼仪教学内容体系不完善、内容不规范,使得礼仪教学方法被限制在单一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下难以突破,在学生需求与学院对礼仪课堂教育的供给方面形成了矛盾,阻碍了礼仪教学的发展。

(二)礼仪课堂教学师资力量供给与师生信息交流互动失衡

高职院校礼仪教学师资缺乏,给礼仪课堂教学造成了很多的困境,即使是目前从事礼仪教学工作的老师也缺乏礼仪工作的实践经验,知识综合性不高,课堂灵活应用能力较差,礼仪课堂教学水平与学生实际要求不同步,学生满意度不高影响了礼仪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成为礼仪课堂的主宰者被认同和固化,学生自然成为简单的信号接收器而失去了课堂的主动权。此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以放弃了礼仪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为代价,而失去了礼仪教学的意义,学生的被动性与师生间互动性致使礼仪教学生态环境不能良性的运转。

(三)礼仪理论教学过程与实践教学结果失衡

高职礼仪教学过程基本停留在课堂教学阶段,缺少现实仿真职业环境和实践教学环境的支撑,课堂与社会对接的效应不大,这与礼仪课堂教学目的必须以社会实践的成果表现相背离,学生的理论知识难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得以体现,使礼仪教学缺少了对本质和内涵的把握,高职学生礼仪素养与礼仪技能偏低,学生自控力较弱,对文明素质认识不足,形成了行为、观念与现实的反差,失去了对礼仪教学实践检验的判别标尺。最终放弃教学过程的真正价值应以学生礼仪素质养成及综合素质的提高的结果,导致了教学过程与实际应用技能的失衡。

(四)礼仪教学考评机制与课程教学目标失衡

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怪象表现在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升学,教师的评价是为了评定职称与获得绩效等的现实功利。在此种评价模式下,礼仪教学评价机制多出了很多虚假的成分而掩饰了问题存在,最终虚假的结果掩盖了真实的问题,不利于礼仪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应用性很强的礼仪课程,沿袭传统的考核办法已经与目前现实的礼仪目标相去甚远。只凭理论成绩定教学结果的考评方式,导致礼仪教学将学生动手能力与社会实践应用技能拒之门外,阻碍了教学内容的渗透,限制了礼仪教学改革的深入。

四、打造高等职业教育礼仪教学的生态课堂路径探索

(一)创建礼仪课堂生态教学环境,营造轻松学习氛围

在高等职业教育礼仪教学课堂中能动的、平衡的、和谐的、充满生命力的可持续知识的交流与互动是营造课堂生态环境的基础,归还学生学习权力的本质,让礼仪教学充满快乐、自由、成功与喜悦,消除学习被动的障碍和抵制情绪,达到充满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将追求至善的礼仪教学思想境界与塑造美好心灵的礼仪教学目标融入课堂动态教学中,将实际生活中收集的案例带回课堂,如在课堂开展演说运用礼貌谦让的话语传达尊重之意,组织学生展开“头脑风暴式”充分展示语言表达的礼仪规范,利用小组观摩仿效,演练确保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体现礼仪课堂学生精神与心灵内化与外在表现形式的统一,创设多元自主的教学快乐展示环境,搭建开放式的教学平台,从而让学生在礼仪课堂中自主发展,自觉地将礼仪知识转化为能够与社会实际结合的行动,提高综合素质及礼仪技能。

(二)优化礼仪教学内容,促进生态课堂的有效进展

礼仪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礼仪教学实效达到的基本表现形式。因此,礼仪课堂教学内容应该是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关系到对教材的筛选、案例的处理、难度的分解与内容的拓展等。第一,吸收生活中礼仪素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恰当地引进生活中的礼仪实例,填充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对礼仪知识的理解。第二,建立前后礼仪知识的链接充实教学内容。将学生已有的礼仪经验引入课堂教学中加以利用,巧妙引导礼仪行为的规范作用,优化教学内容。第三,增加礼仪实践教学拓展教材内容。礼仪课堂教学总以实践作为教学实效的检验标准,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对内容重组,实现学生礼仪的最优个性发展。第四,利用各种课堂教学手段活化礼仪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让教学内容运动起来,帮助学生增强思维的跳跃性和灵活性,如礼仪短剧表演等形式,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情境,强化了课堂内容。第五,尊重教学理念构建个性化礼仪教学内容。个性张扬的礼仪教学意识培养与礼仪规范并不冲突,礼仪教学潜能的发挥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可以构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

(三)创新礼仪生态课堂教学方式,构建生态课堂框架

礼仪课堂教学的师生共振效应是生态课堂生命力的表现,体现的是生命与生态交互作用而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促进了师生与环境的相适应,最大化的实现了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动态良性的发展。第一,探索礼仪课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构建礼仪生态课堂模型。探寻礼仪生态课堂教学方式是优化师生关系与实现高效课堂的核心,构建师生对话沟通平台,发挥学生勇于质疑的学习风格引发自由互动合作探究的自我思维展示,以此推进礼仪生态课堂模型的建立。第二,建立礼仪教学生态课堂教学新形式促进生态课堂形成。礼仪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达到陶冶身心,树立信念,形成规范,展示真诚的效果,礼仪教学的生态课堂要求符合生命运动的规律与生态课堂教学节奏相统一,切实保障有礼有节的行为规范的形成,把握礼仪课堂教学的动、静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竞争性,以真实、自然的面貌应对教学生态情境,从而达到师生共赢的礼仪教学最高境界,使固定的礼仪理论知识瞬间转化为栩栩如生的动态礼仪行动,焕发出生命能动的气息。

(四)强化生本化教学评价,促进生态课堂高效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不仅是职业技能的体现,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礼仪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改革的成败取决于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礼仪课程评价是教学质量导向与监控的重要保证。礼仪生态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礼仪知识掌握,礼仪技能练成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控能力与学生的学习情绪展现同时作用于礼仪生态课堂中,要求老师不仅要关注学习的效率,更要注重学生潜能的发挥与个性的成长,礼仪课堂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信任与关注中得到赏识,增强学生自信。评价理念的师生共同发展、评价主体的多元与评价对象的学生参与都有助于礼仪生态课堂的深入发展。首先,学生本位的评价环境可以激发师生感情的融合,促进心灵沟通,让学生获得关爱、信心、自由与个性的成长,教师的收获、喜悦让教学机制持续健康进展。其次,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机制的落实,有助于建立礼仪生态课堂的评价标准,随时关注学生不良的行为并给予及时反馈、更正,进一步促进学生礼仪素质的全面发展,有效推进礼仪课堂生态教学机制的形成。

结语

总之,礼仪生态课堂的构建是学生创造性礼仪知识的应用得以体现的新课堂模式,充满了人文关怀与情感交流闪烁着礼仪智慧的光芒,礼仪课堂生命活力的的充分展现把课堂交给其真正的主人―学生,让课堂充满创造的激情与挑战,而成为文明礼仪形成的摇篮迸发出生命力的火花。运用课堂生态学的方法,探索高等职业礼仪课堂教学情境的设定,揭示礼仪课堂教学赖以发展的物理、空间和时间环境,寻求由学生、教师和课堂教学氛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综合体合理发展的教育方向。营造和谐健康、完美人格塑造、身心愉悦、启迪智慧、开发智能、活跃思维等认知过程最优化的礼仪课堂教学情境。构建平等沟通交流、相互尊重、激发创造能动性、转化智趣、树立理想信念,保持良好的教学心境等的融洽教学环境,是礼仪生态课堂研究实践性较强研究的重点,其课堂教学研究的过程即是整个情景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处在礼仪教师转型与过度时期的高等职业礼仪课堂教学研究面临着新旧思维模式的碰撞与选择,在权力打造礼仪生态课堂的过程存在着教师、学生、学院领导等各种价值伦理的磨合,还同时存在着思想和行动上的压力与阻力,要面对理论与实践的礼仪教学现实矛盾。因此如何构建高效的高等职业教育礼仪生态课堂,需要将教育学、心里学、生态学等综合学科融于一体,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灌输在始终,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为其终极目标。(作者单位: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礼仪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项目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李岩高、邹京霞.校礼仪教学改革探索合[J].

[2] 杨丹.对目前我国高校深入礼仪教学创新的思考[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4)

课堂活动礼仪篇2

《商务礼仪》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素质教育类课程,其教学目的旨在通过向学生传授商务交往、日常工作中的礼仪规范和交往技巧,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从而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好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目的的达成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择合理适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的教学多采用传统的“以教室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教学模式。对于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改革传统的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方兴未艾。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方法自应用以来,其在国内外教育实践中已经被证明了是一种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翻转课堂也叫颠倒课堂或反转课堂,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的,传统教学方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新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们课后去完成,考核方式则主要是以期末考试为主。与之相对应的翻转课堂则是教师把新知识搬到了学生家里,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布置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自己回家学习新知识,而传统课堂则是变成了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讨论、答疑解惑和应用知识的场所。这就突破了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导致的教学效果不佳的局限性,符合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商务礼仪的教学实践中被广泛采用。

2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应用

21课前学习

课前学习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后续教学环节的开展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课前布置教学任务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在家里完成新课的学习。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建立一个在线视频资源数据库,收集或创建的视频既要根据教学任务安排教学内容,也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具有吸引力,让学生在家中能够愉快的学习,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与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务礼仪知识和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为避免学生的不自觉,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来监控学生的网上学习情况,并通过设置一些作业来检测学生有没有在学习。

22课堂学习交流讨论

课堂学习交流是整个翻转课堂的核心,就像传统教学的课堂教学一样,都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在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课前在家中所学的知识进行讲解、答疑解惑,师生或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具体到商务礼仪课程中教师可通过讲授、答疑解惑、行为性引导教学、示范演示与行为训练、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竞赛与社会实践等方式来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在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堂环节,教师应该对学生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并以答疑解惑为主,形成师生和学生之间的坦诚交流讨论,通过对某一问题的讨论交流,学生们不仅能够对此内容掌握地更精、更深,而且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对学习方法的总结能力,真正地把所学知识消化吸收,并为学以致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行为性引导教学,通过规范自身形象和行为礼仪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为在商务礼仪教学过程中,除了通过必要的讲授进行理念和观念上的引导之外,教师作为这门课程的形象代言人,教师的形象气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显得尤为重要。一个职业道德素养较高、个人形象气质佳、谈吐文明、举止优雅、礼仪实践经验丰富的商务礼仪任课教师,将能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直观地实施礼仪教育,对学生产生积极的认知和引导作用,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翻转课堂上进行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示范演示与行为训练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对于商务礼仪课程来说,由于知识的应用性、操作性比较强,例如仪态礼仪、着装礼仪、商务往来礼仪、商务宴请礼仪等教学内容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或者让学生自学的话,学生则很难真正领会。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亲身进行正确的动作示范和演示,同时讲解相关的动作要领和礼仪规范,便于学生模仿领会。教师的示范演示之后,接下来要学生开展行为训练,即学生在观摩了教师对于基本礼仪规范的具体做法后进行实践训练。训练方式可以分组进行,然后轮流演示,每组演示后先由学生进行互评,指出操作不当或动作不规范的地方,教师做补充,最后再由教师集中点评。

在商务礼仪课程的翻转课堂上,进行的一个最重要的教学内容,那就是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学习了基本的礼仪规范之后,为了让学生真正地把所学礼仪知识谙熟于心、融会贯通,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将各模块的礼仪知识进行融合,设计不同的商务场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模拟训练。情景模拟训练贵在真实,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商务环境中,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公司的形象。按照真实商务情景可以再在模拟商务接待和拜访、商务谈判、商务宴请等情景时,对其中的涉及电话礼仪、仪表仪态礼仪、见面礼仪、语言礼仪、仪式礼仪、宴请礼仪等诸多礼仪内容进行模拟,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看看哪些学生扮演的最出色,将综合表现作为课程考核的依据之一,以提升学生的重视度和教学效果。这种综合性实战模拟演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商务礼仪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课后活动

课堂活动礼仪篇3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3―0034―01

重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以中华优秀的礼仪文化作为小学生德育的载体,开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近年来,我们结合《讲文明,习礼仪》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如何运用礼仪教育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开发《讲文明,习礼仪》校本课程教材

教材是实施课程教育的重要载体,是课程实施的基础。作为校本课程教材的《讲文明,习礼仪》,必须体现出活动课的本质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 自主性。校本课程是针对某地、某校甚至某年级的特定的学生群体的,在不同的地区、学校和班级之间,学生状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决定了校本教材必须具有自主性,必须适合校内外的情境。于是,结合我校情况,在礼仪教育实践中,我们开发了“以年段分级、以板块传承、以动态求新的自成一体”的《讲文明,习礼仪》教材,这一充分体现自主性的教材,使用中收效良好。

2. 教材的实践性。(1)教材内容以活动为主,突出实践性特点。(2)教材礼仪知识贴近生活,便于学以致用。(3)教材活动设计关注体验,重视内心唤醒。

3. 教材的时代性。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礼”的内涵也在发展,因此,礼仪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注意做好以下几点。(1)教材内容以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为主,以时代新兴礼仪为辅,注意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着力体现当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要求,重视传承又兼顾学生的长远发展。(2)教材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如,教师观念和角色的转变,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等要求。(3)形成连续的动态过程,适应时代需要。教材注意动态发展,教材的编选、实施、检验改进和再实施,要形成连续的动态过程,适应时代需要。

二、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的课堂教学

在《小学生礼仪教育》教学中,我们努力追求超越课和学科的概念局限,突出以下特点。

1. 活动性。(1)把课堂讲授、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训练三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课堂讲授重在传授礼仪知识,模拟训练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日常养成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2)教学中要重视对礼仪文化的渗透。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可操作性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礼仪教育不需要理论层面的学习。礼仪的性质、起源、发展及礼仪的规律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感悟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复杂的、突发的情境中,避免礼仪失范。

2. 整合性。(1)学科整合。除了《讲文明,习礼仪》课堂教学,在语文、数学、艺术、体育等各学科教学中,也要注意结合课程特点渗透礼仪知识,开展礼仪实践活动。(2)教师整合。除礼仪课教师外,其他教师也要走进礼仪课堂,更好地达成教育目标。(3)活动整合。有机地整合大课间活动、校园主题月、“推普周”等学校活动,有针对性地渗透礼仪教育内容,使之成为学生礼仪实践的舞台。

3. 创造性。(1)教材内容的创新。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囿于教材现成的内容和框架,要加强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2)教学模式的创新。一些课形成了“主讲教师+辅讲教师”联合主导,“主体活动+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模式。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活动的实践者、组织者、学习者、体验者、反思者,充分体现了教学生成性。(3)教学形式的创新。例如,在学校“阳光体育”活动中,我们创编了“小学生礼仪操”,它把学生日常礼仪规范,以韵律操的形式,配以明快优美的旋律展现出来,既强化了学生对礼仪条规的认识,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礼仪的熏陶,避免了课堂的生硬说教,深受学生欢迎。

4. 开放性。即教学人员的开放性。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员都可以根据需要走进礼仪教育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开放,不只是校园,社区、街道、市场等公众场合也可以是礼仪教学的舞台;教材的内容也因以上两点得到极大的开放和丰富,必然导致出现大量的新生资源和课堂生成资源。

课堂活动礼仪篇4

二、课程设计建议

(一)职业学校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的原则

(1)以学生礼仪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个人形象礼仪,提高个人修养;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日常交际礼仪,展示个人交际魅力,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职场礼仪规范;了解基本的家庭礼仪;掌握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并能将礼仪学习和传统文化的传承相结合,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2)与不同职业岗位要求相结合:在内容选取上,应本着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实现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的有效融合。借鉴相关职业对礼仪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在内容的构建上尽量向职业资格考试对礼仪的要求靠拢,为学生获取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和到相关岗位就业提供便利。

(二)礼仪素质培养内容

依据礼仪技能培养目标及相关岗位对礼仪的要求,职业学校礼仪素质的培养可设置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个人基本礼仪、日常交际礼仪、职场交际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交礼仪。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过程中可增加传统礼仪知识,同时为适应不同职业岗位对礼仪素质的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职业礼仪的讲授应有所侧重。四、职业学校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的途径

(1)夯实课堂理论基础教学课堂教学是系统地培养学生礼仪素质的有效方式。职业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的要求将礼仪课程设置为选修课或必修课,通过课堂礼仪规范和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行为规范,了解人际交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行为细节,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健康的交际心理,为营造良好的交际环境和发展空间打下基础。

(2)运用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礼仪课的特点是实践性强,仅靠教师口头叙述和演示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现代多媒体手段的灵活运用可以有效地融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交互式网络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堂容量,减少教学示范中的不规范因素,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现场录制,制作微视频的方式将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进行展示,通过现场互动的形式提高学生对礼仪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并能主动的把礼仪规范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

课堂活动礼仪篇5

一、礼仪教育的内涵和背景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

技巧。

礼仪是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准绳。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也应注重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社会人的素养的养成。

在笔者学校,礼仪教育已经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而开展了数年,学校制定了详细的礼仪教育方案,规定了二十余条文明礼仪行为细则,且每学年都有具体的礼仪教育主题活动,如200年的“仪容仪表”主题活动,评比出了仪容仪表示范班级;2010学年的“孝亲尊师”主题活动,评比出了校园十大孝星;2011学年的“与雅同行”主题活动,评比出了校园微笑之星;2012学年的“四心教育”和“四自教育”主题活动评出了校园四自好少年;2013学年的“微笑教育”和“习惯教育”主题活动评比出了职教之星等。通过这一系列的特色礼仪教育,学生在讲文明,学礼仪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素养,逐渐地把外在的礼仪行为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之花开满了校园。

二、开展礼仪教育的要点

礼仪教育的开展,需要有学校统一的行动和规划,有鲜明的主题。但是,对于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而言,如何在最直接的教育现场――课堂里渗透礼仪教育才是最重要的。教师也应该思考,如何通过教师最大量和学生接触的时间――课堂时间,让礼仪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改变学生。针对这一点,笔者有如下的探索和总结。

1.教师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做到“身正为范”

在传授知识的课堂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教师。如,有些教师爱赶时髦,染黄头发或者烫发,这无疑不利于自己教育学生不要染发和烫发;部分教师有自己的或者不同于他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如若在课堂里也进行不恰当的宣讲,无疑将影响学生的主流价值判断。此外,中职学校课堂内一般禁用手机,如果课堂上教师的手机铃声响了或者教师停下讲课接听手机,其后教师将难以说服学生不带手机。

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也是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要把礼仪教育与贯彻落实《师德规范》结合起来,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和文明水平,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感情、良好的仪表仪容、礼貌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自己应该首先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一切,“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举止优雅得体,不仅可以教化学生,也能因此使得课堂纪律更好,学生学习效率更高,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多种方式拓展中职学校的礼仪教育

(1)以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渗透礼仪教育。案例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通过选择代表性、实用性、针对性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研讨或提供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去感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相关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如,笔者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分析,比较口语会话背后的文化现象。在Shopping(购物)这一单元中,教师让学生自主编写商场内的购物会话。在学生分组进行会话表演之后,给予总结和评分。成绩高低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学生是否使用了恰当的礼貌用语并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每次口语会话讲评都是一次典型的案例分析,学生不仅学到了如何进行英语表达的口语知识,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礼仪教育,并且通过教师的指导,了解了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区别和联系。其实,每位教师的每堂课程都可以加入典型生动的礼仪案例,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意识去发现和寻找。

(2)利用多媒体技术,以视频等方式在课堂中渗透礼仪教育。随着现代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学校办学条件的日益改善,教学手段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视频图像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静态包括图画、图片、照片、幻灯片等静止的图像形式;动态包括电影、电视等活动的图像形式。如果学生基本上依靠语言记忆形式获得所学知识,这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而通过视频技术可以调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图像记忆。如笔者在讲授Making Friends(交友)这一单元时,搜寻材料,用心制作了相关的教学课件,通过图片、照片、视频等不同素材,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之外强化了交友过程中的礼仪知识。笔者还计划在讲授Making a Telephone Call(电话交流)这一单元时,在教语言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的电话礼仪。

(3)采用情景模拟法在课堂中渗透礼仪教育。所谓情景模拟法就是让学生围绕某个探究的中心问题,来模拟表演某个场景,然后讨论表演,并以此来引导学生共同探求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学生形成处理问题的恰当方法与技巧。它的核心是激情和让学生表演操作。情景模拟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选择主题中需探究的问题进行情景构思。

②设计制作情景模拟所需的多媒体课件,还可准备一些实物,适当增强仿真效果。

③让学生选择扮演、担任角色,教师布置有针对性的观察、思索的任务。

④从情景模拟中再现问题,引出问题,展开解决方案的讨论。

因为仿真,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情景模拟法有利于学生在实景演练中,自然地习得礼仪,快速地掌握和应用礼仪,是一种非常值得推荐的礼仪教育渗透课堂的

方式。

三、小结

最后,教师应当注意的是,不能为了教育礼仪而教育礼仪,应该有意识地把礼仪教育和实践相结合,创造良好的礼仪环境。礼仪习惯是在实践中形成又在实践中表现的,实践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目的。因此,在礼仪教育中,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实践礼仪规范。只有师生一起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在校园形成一个讲礼仪的大环境,才能达到礼仪教学的最终目的。

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崇尚礼仪的传统。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通过礼仪教育,不仅可以继承传统美德,也可以增加自己的“软实力”,在社会上拥有一片自己的天空,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行礼仪,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完整的人。因此,教师们必须重视学生的礼仪教育,在每堂课里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在知识的传授中渗透礼仪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参考文献:

课堂活动礼仪篇6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介绍

当前,绝大多数职业学校都认识到了“礼仪”在学生就业前参加招聘谋职中的优势作用,乃至在学生终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于是适应需要开设了礼仪课程。但因为不是主课,所以很多学生学起来不认真,老师教起来也费力。为此,我在礼仪教学的实践中对“把情景教学法运用到礼仪教学中”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实践证明,教师在礼仪课程教学中有效地利用情景教学法,对于学生掌握礼仪知识,养成礼仪习惯,成为一个懂礼仪、行礼仪的现代人有积极良好的效果。

二、情景设置的技巧

1.课堂内创设情景

礼仪知识的学习是一种素质的生成,需要学生在学中感知、

理解、运用直到熟练地掌握。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多听、多说、多看、多练。在脱离情景的情况下课堂上反复单调的机械操练会让礼仪知识的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从而降低学习兴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礼仪学习情景。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好这个真实的礼仪交际情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2.课外创设情景

礼仪是交际的工具,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才能达到学习礼仪的目的。因此,礼仪教学绝不仅仅限于课堂上,还应将礼仪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实习实训活动中,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教师要设法在日常生活中创设学生知礼、懂礼的环境,鼓励学生敢于用常用的表达方式和交往的人问候、打招呼。也可以开展各类的礼仪活动,如:礼仪周,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办一期礼仪手抄报,礼仪操比赛等,评选表彰班级、学校的“礼仪之星”,并对参加活动的学生、“礼仪之星”给予一定的肯定或者奖励,让学生有信心、有动力去交流、去运用,更注重平时的礼仪习惯养成。这样既能为学生提供施展礼仪才华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探究中练习礼仪,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习惯,提升素质。

三、一点启示

“学无止境。”职高礼仪的教学内容对于每个礼仪教师来说都没有难度,但是教师教授给学生的不是单纯的一节课所讲的内

容,而是要培养一种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思考习惯和创造性。情景教学法就是提高礼仪教学活动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入丰富的真实情景中,体现在现实生活的时时处处,让学生既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更体现在生活中,成为一生的习惯。所以,我们应该从刻板的讲授知识点的误区中走出来,在教学中充分使用情景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思考,开发创造性,使学生不再畏惧、轻视礼仪而愿主动出击,真正成为一名懂礼仪、行礼仪的新时代职场人。

参考文献:

课堂活动礼仪篇7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4148

1《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及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商务礼仪》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素质教育类课程,其教学目的旨在通过向学生传授商务交往、日常工作中的礼仪规范和交往技巧,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从而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好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目的的达成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择合理适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的教学多采用传统的“以教室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教学模式。对于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改革传统的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方兴未艾。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方法自应用以来,其在国内外教育实践中已经被证明了是一种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翻转课堂也叫颠倒课堂或反转课堂,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的,传统教学方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新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们课后去完成,考核方式则主要是以期末考试为主。与之相对应的翻转课堂则是教师把新知识搬到了学生家里,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布置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自己回家学习新知识,而传统课堂则是变成了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讨论、答疑解惑和应用知识的场所。这就突破了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导致的教学效果不佳的局限性,符合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商务礼仪的教学实践中被广泛采用。

2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应用

21课前学习

课前学习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后续教学环节的开展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课前布置教学任务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在家里完成新课的学习。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建立一个在线视频资源数据库,收集或创建的视频既要根据教学任务安排教学内容,也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具有吸引力,让学生在家中能够愉快的学习,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与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务礼仪知识和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为避免学生的不自觉,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来监控学生的网上学习情况,并通过设置一些作业来检测学生有没有在学习。

22课堂学习交流讨论

课堂学习交流是整个翻转课堂的核心,就像传统教学的课堂教学一样,都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在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课前在家中所学的知识进行讲解、答疑解惑,师生或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具体到商务礼仪课程中教师可通过讲授、答疑解惑、行为性引导教学、示范演示与行为训练、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竞赛与社会实践等方式来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在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堂环节,教师应该对学生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并以答疑解惑为主,形成师生和学生之间的坦诚交流讨论,通过对某一问题的讨论交流,学生们不仅能够对此内容掌握地更精、更深,而且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对学习方法的总结能力,真正地把所学知识消化吸收,并为学以致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行为性引导教学,通过规范自身形象和行为礼仪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为在商务礼仪教学过程中,除了通过必要的讲授进行理念和观念上的引导之外,教师作为这门课程的形象代言人,教师的形象气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显得尤为重要。一个职业道德素养较高、个人形象气质佳、谈吐文明、举止优雅、礼仪实践经验丰富的商务礼仪任课教师,将能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直观地实施礼仪教育,对学生产生积极的认知和引导作用,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翻转课堂上进行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示范演示与行为训练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对于商务礼仪课程来说,由于知识的应用性、操作性比较强,例如仪态礼仪、着装礼仪、商务往来礼仪、商务宴请礼仪等教学内容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或者让学生自学的话,学生则很难真正领会。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亲身进行正确的动作示范和演示,同时讲解相关的动作要领和礼仪规范,便于学生模仿领会。教师的示范演示之后,接下来要学生开展行为训练,即学生在观摩了教师对于基本礼仪规范的具体做法后进行实践训练。训练方式可以分组进行,然后轮流演示,每组演示后先由学生进行互评,指出操作不当或动作不规范的地方,教师做补充,最后再由教师集中点评。

在商务礼仪课程的翻转课堂上,进行的一个最重要的教学内容,那就是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学习了基本的礼仪规范之后,为了让学生真正地把所学礼仪知识谙熟于心、融会贯通,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将各模块的礼仪知识进行融合,设计不同的商务场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模拟训练。情景模拟训练贵在真实,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商务环境中,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公司的形象。按照真实商务情景可以再在模拟商务接待和拜访、商务谈判、商务宴请等情景时,对其中的涉及电话礼仪、仪表仪态礼仪、见面礼仪、语言礼仪、仪式礼仪、宴请礼仪等诸多礼仪内容进行模拟,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看看哪些学生扮演的最出色,将综合表现作为课程考核的依据之一,以提升学生的重视度和教学效果。这种综合性实战模拟演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商务礼仪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课后活动

商务礼仪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应该向课外延伸,因此开展课外相关竞赛和社会实践也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运用商务礼仪知识实践能力的一种课外教学方法。例如开展各种形式礼仪知识竞赛,商务形象设计大赛等活动。教师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在相关企业举办大型会议、展销会、庆典、开幕式等活动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场地布置、会议接待等礼仪工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感同身受,真正地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真正达到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3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对于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推动商务礼仪应用型人才的建设已是迫在眉睫。伴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结合商务礼仪课程的特点,进行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时代的呼唤,适应时展的需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契合了时代的发展和商务礼仪课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因此不失为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也存在着学生自觉性不够、对教师要求过高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课堂活动礼仪篇8

重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以中华优秀的礼仪文化作为小学生德育的载体,开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近年来,我们结合《小学生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如何运用礼仪教育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做了如下一些探索。

一、开发《小学生礼仪教育》校本课程教材

教材是实施课程教育的重要载体,是课程实施的基础。作为校本课程教材的《小学生礼仪教育》,必须体现出活动课的本质特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自主性

校本课程是针对某地、某校甚至某年级的特定的学生群体的,在不同的地区、学校和班级之间,学生状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决定了校本教材必须有自主性,必须适合校内外的情境。

当前,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所使用的教材种类繁多,质量不一。从校本课程的本质出发,只有适合自已的教材才是最好的。因此,开展礼仪教育,自编适合的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课程的成败。

结合我校情况,在礼仪教育实践中,我们开发了以年段分级――以板块传承――以动态求新的自成一体的《小学生礼仪教育》教材,这一充分体现自主性的教材,使用中收效良好。

2.教材的实践性

所谓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特点,在教材实施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目的、方法,都要求它必须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必须注意儿童的生活实际与兴趣需要紧密相联,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训练活动,向生活和经验学习,在实践中有所思、有所悟,实现学生内心的自我唤醒。

(1)教材内容以活动为主,突出实践性特点

教材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需要,都以有关联的板块活动呈现主要内容,以实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和感悟。每个活动内容只是一个样本,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二次开发,把生成的有价值的活动充实进教材。

(2)教材礼仪知识贴近生活,便于学以致用

礼仪教育也要遵循教育规律,内容上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尤其要体现学生生活和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现实需要,才能保证了学以致用。在小学低段礼仪教育中,重在解决家庭、学校日常生活习惯中的礼仪问题;中段重点学习在学校和社会、家庭生活中衣食住行、为人处事、接人待物等方面的礼仪要求;高段涉及异往、社交及审美礼仪,并适当了解国外礼仪。

(3)教材活动设计关注体验,重视内心唤醒

礼仪教育是情感教育,只有打动人心的情感教育才能内化为人的素养。注重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用学生生活体验唤醒内心,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升华,这才是礼仪教育之“法”。在活动设计上,我们大量选用了学生在校园和家庭中真实的有礼仪教育价值的生活录像片断,帮助学生透视自己的生活,体验怎样做事、做人,逐步实现自我唤醒。

3.教材的时代性

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礼”的内涵也在发展,因此,运用礼仪文化开展学生礼仪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教材内容以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为主

以时代新兴礼仪为辅,注意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要着力体现当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要求,重视传承又兼顾学生的长远发展。

(2)教材应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如教师观念和角色的转变,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等要求。

(3)形成连续的动态过程,适应时代需要

教材要注意动态发展,教材的编选、实施、检验改进和再实施,要形成连续的动态过程,适应时代需要。

这主要体现在:不断改进教材内容及呈现形式,如及时更新抓拍学生生活的真实场景和典型案例充实教材内容等。只有鲜活的内容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教学实效。重视教学反思,要定期开展教材研讨,不断二次开发、修订完善教学标准。

二、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的课堂教学

在《小学生礼仪教育》教学中,我们努力追求超越课和学科的概念局限,突出以下特点:

1.活动性

(1)把课堂讲授、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训练三种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堂讲授重在传授礼仪知识,模拟训练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日常养成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学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的珠联璧合。

(2)教学中要重视对礼仪文化的渗透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礼仪教育不需要理论层面的学习。礼仪的性质、起源和发展及礼仪的规律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礼仪规范,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学生只有感悟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复杂的、突发的情境中,避免礼仪失范。

2.整合性

《小学生礼仪教育》教学实际上是“小礼大教学”,要注意发挥教师团队的作用,特别强调人、财、物及环境等资源的整合利用,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科整合

除了《小学生礼仪教育》课堂教学,在语、数、艺术、体育等各学科的教学中,也要注意结合课程特点渗透礼仪知识,开展礼仪实践活动,这对延伸和强化礼仪教学效果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教师整合

除礼仪课教师外,其他教师也要走进礼仪课堂,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更好地达成教育目标。如礼仪教师与语文教师一起开展课本剧展演、礼仪儿歌创作比赛活动;与艺术、体育教师一起创编礼仪操及形体训练艺术操活动等,

(3)活动整合

有机地整合大课间活动、校园主题月、“推普周”等学校活动,有针对性地渗透礼仪教育内容,使之成为学生礼仪实践的舞台。

(4)资源整合

主要表现在学习运用现成经验,实现资源共享方面。

3.创造性

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在礼仪教学创新实践中,重点应做好以下三点:

(1)教材内容的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囿于教材现成的内容和框架,要加强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例如:教学家庭礼仪部分内容时,教师以自己录制的家访录像为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待客之道。用亲身经历的事作材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单纯利用现有教材要生动得多,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很好。

(2)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模式上,我们重视发挥教师团队特点,创造了“多级主导”的教学模式。一些课形成了“主讲教师+辅讲教师”联合主导,“主体活动+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模式。主讲教师设计主体活动框架,辅讲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设计分散活动内容,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活动的实践者、组织者、学习者、体验者、反思者,充分体现了教学生成性。这种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了教学的实效,形成了许多精彩的课堂。

(3)教学形式的创新

礼仪教育的形式不只限于课堂,各类活动都是可利用的“课堂”。例如在学校“阳光体育”活动中,我们创编的“小学生礼仪操”,就是礼仪教育形式的一朵奇葩。它把学生日常礼仪规范,以韵律操的形式,配以明快优美的旋律,用夸张的动作艺术地再现出来,既强化了学生对礼仪条规的认识,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礼仪的熏陶,避免了课堂的生硬说教,深受学生欢迎。

4.开放性

《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下面三点:教学人员的开放性。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员都可以根据需要走进礼仪教育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开放,不只是校园,社区、街道、市场甚等公众场合也可以是礼仪教学的舞台;教材的内容也因以上两点得到极大的开放和丰富,必然导致出现大量的新生资源和课堂生成资源。

三、提供课程开发和实施保障

1.教学保障

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与研究者,教师应有主动诠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为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在教师和教学方面,要注意做好:切实开展好礼仪教育校本教学研究活动,充分关注礼仪教师的个人成长;重视教学交流,通过内引外联,实现专家引领,切忌闭门造车;发挥教师团队作用,形成礼仪教育教学研团队。

2.经费保障

由于《小学生礼仪教育》以活动为主的特点,经费和必备的设施和设备的支持,相比其他学科显得更加必要,是开展教学的必要保障。

3.联合开发

目前,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学校也较多,有条件的学校,应该主动沟通交流或进行联合开发,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可以“多快好省”、事半功倍。

四、做好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反思

《小学生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改进才能不断发展完善。实施中,还应认真思考并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学校是否有必要培养专职的礼仪课程教师?就当前,校本课只能算是“小”学科,开发人员特别是教学人员可能只有一两人,课时每周每班只有一两节,规模小的学校更是如此。在这样的现状之下,如何开展课程的校本教研?这个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像《小学生礼仪教育》这类的校本课程从开发实施到效果评价,普遍只停留在学校层面,其教学效果需要有漫长的时间检验。教育行政部门怎样全面评价考核,将直接影响课程今后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小学生文明礼仪.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课堂活动礼仪篇9

高效课堂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变革,更是一场彻底的课堂教学的革命,它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真正地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与此同时,学生间的讨论、展示、质疑,使得学生在语言、行为举止方面也变得更加文明、礼貌。因此,在高效课堂模式下,如何趁热打铁、加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我们应该思考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小组合作,培养听说礼仪习惯

小组合作是高效课堂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学生听话、发言、讨论诸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与人合作、尊重他人的习惯,大方得体的发言展示仪态,对自己、他人公正的评价思想等。可以说,高效课堂使我们的学生变得彬彬有礼、大方优雅,使他们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二、言传身教,示范引领礼仪教育

高效课堂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室“学可为师,行可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深刻地影响着每位学生,为人师表更是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基本的行为准则。教师着肩负的是塑造人的伟大使命,只有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学生,才能做到身正为范。“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说明良好的文明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达于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的过程。我们发现,在年轻教师的课堂上,学生展示时,教师往往举手发言,而一些老教师则缺乏这样的意识,随意插话,学生的礼仪习惯当然就可想而知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亲切的微笑、生动流畅的教学语言、耐心倾听学生发言、不轻易否定学生观点等等,均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最基本礼仪。就教学方法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要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所以大家要文明合作、要互相尊重、互相配合。

三、结合教材,传授普及礼仪知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作为文明古国,我国古代就讲究“六艺”(仁、义、礼、智、信、勇)将礼仪作为修身的一项重要内容,《礼记》一书更是记述古人修身作人的准则。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义之邦”,礼仪在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闪耀着古代文明的灿烂光华。做好文明道德的传承,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中华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礼仪,始终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入选中小学教材的众多课文中,就有许多篇目涉及到礼仪知识。礼仪教育内涵十分丰富,几乎所有的叙事性的文言文都涉及到传统礼仪。涉及最多的是人的称谓,有谦称、敬称和蔑称等。其次还有迎客、待客和送客、送礼等。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礼仪素材,就可以在教学时,不失时机潜移默化地进行礼仪教育。通过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林黛玉进贾府》、《范进中举》,了解古代官府的礼仪;学习《论语》,可以体验到“有朋至远方来,不也悦乎”的乐趣。而《陈太丘与友期》更是要人们既要讲诚信,又要以礼待人。至于品德课,则是专门将礼仪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数学课上,根据“购物”教学内容,进行节约、艰苦奋斗教育;而在教学"租船"和"派车"等内容时,对学生渗透在公共场合要遵守公共秩序排队等候以及见到老、幼、孕、残要主动让位的教育。

四、评比激励,督促文明习惯养成

学生评价的目标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评价要将课堂评价和课外评价分开。课堂教学中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合作、交流的激励,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课外评价则是对学生在校活动的激励和调节,通过评比“星级少年”,评选“优秀团(队)员”、“成功之星”等,树立典型;开展“争当升旗手”、“争当安全小卫士”、“争当绿色小卫士”等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学生还应成为评价的主人,评价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让评价变成了孩子们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课堂活动礼仪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070-02

大学之于高中,有很多变化,变化之一是课堂的变化:不再穿校服、不再喊“起立”、课堂不再安静、教室不再干净、老师不再敬畏、学生不再规矩、师生不再亲密……这些变化引发了社会对高校课堂礼仪的关注和讨论。

一、高校课堂需要礼仪

“礼”是“礼貌”,“仪”是“仪式”。课堂礼仪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一切行为规范的总和。课堂礼仪是师生礼仪的交汇处,是校园礼仪的落脚点,课堂礼仪在相当程度上折射出学风、校风及校园文化。

1.礼仪是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在西方,“礼仪”一词起源于法语,原本的意思是通行证。培根也认为,礼仪是一封永久的推荐信,是走向成功殿堂的敲门砖。在现代社会,有礼走遍天下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受过良好礼仪教育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都与缺少训练的人截然不同。其在现代社会尤其是现代商业社会中,往往表现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成功的概率也要高得多。常有这样的报道见诸报端:某大学生因不懂面试礼仪而败下阵来。可见,在就业难的今天,礼仪之于大学生具有了特殊的现实意义。课堂礼仪对知识、技巧的要求虽不同于社交礼仪、商务礼仪等专业领域的礼仪要求,但其蕴含的恭谦礼让、尊师敬长、诚实守信等品质要求却是一脉相承的。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如果我们寓教于礼,潜移默化,“礼”的本质和精髓就会固化在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行为方式中。

2.礼仪是课堂秩序的守护神。按照《辞海》的解释,“秩,常也;秩序,常度也,指人或事物所在的位置,含有整齐守规则之意”,与“秩序”对立是“无序”。课堂需要秩序,没有秩序,教学无法完成或高质量的完成,这是常识。问题是,为什么有的课堂出现“无序”状态?课堂秩序靠什么维护?从课堂礼仪的内容来看,它是关于师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有关仪表、仪态和仪式的行为规范;从课堂礼仪的目的来看,它是为了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和谐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从课堂礼仪的手段来看,它是通过“约定俗成”,习惯成自然,不同于“制度”“权威”等外力作用,因此,行之更远。因此,可以说,礼仪是课堂秩序的一部分,课堂秩序又通过课堂礼仪得到巩固和升华。

二、高校课堂礼仪现状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笔者的长期观察发现,在高校课堂中,礼仪缺失现象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仪式礼仪缺失。仪式是通过营造一种特定的氛围,来影响、调动师生的情感,引导、强化师生的价值取向;仪式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仪式气氛庄严、程式规范、意蕴深刻,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巨大的心理暗示作用;仪式具有激发斗志的作用。仪式的作用不可低估,然而,在今天的高校,有几个教室还有课前礼?有几所学校还有升旗仪式?

2.仪表礼仪缺失。调查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师生不重视自己的仪表。在南方的夏天,学生穿短裤、背心、趿拖鞋上课的现象非常普遍,部分女同学衣着紧身、暴露,饰物夸张、失调,头发五颜六色。一些女教师衣服高腰、穿短裙、画浓妆、留长指甲,这些社会化的装扮与高校教师的身份不符合。男同学不注重个人卫生,蓬头垢面;男教师不注重个人形象,不理发须,衣着随便。

3.言行礼仪缺失。迟到、早退、玩游戏、听音乐、吃零食、睡大觉、交头接耳、勾肩搭背是高校课堂常见画面。某些老师也有失礼之处,如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语言尖酸刻薄,有时甚至说脏话、说荤话;一些教师不安心教学,课外业务繁忙,上课期间电话不断;一些老师自始至终坐着授课;更有少数的男教师烟瘾发作,在教室里吞云吐雾。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三、高校课堂礼仪缺失原因

1.受高校一些教师自由思想的影响,欲挣脱礼仪的束缚。思想自由是现代大学的灵魂,但一些老师过度解读这一论述,认为自由就不要形式、不要规范,认为礼仪是陈规陋习,是限制思想和行为的枷锁,因此,不主张、不践行。一些学生也认为,大学应该是学术活跃的地方,太多的礼教会让课堂气氛变得凝重,因此,极力反对课堂礼仪的推行。

2.受不良社会思想的冲击,传统道德思想受到挑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人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商品化、金钱化和利益化,惟利是图、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横行,把诚信、服务、奉献等看作是落伍的道德规范,自我欲望无限膨胀,无限向他人、家庭和社会索取,从而造成了日益紧张的人际关系,道德滑坡至使礼仪失范。

3.高校扩招,教师礼仪素养下降。前些年,高校扩招迅速,从社会上吸纳了大量新老师。这些老师来自各行各业,且一部分为非师范毕业,对教师职业礼仪尤其是课堂礼仪认识欠深入。入职时虽然都进行了一定的岗前培训,但受培训时间和条件的制约,培训科目仅局限于教育学、心理学等少数几门课程,课堂礼仪等相关知识没有涉及,造成整个高校教师礼仪素养下降。

四、高校课堂礼仪回归,关键在创新

高校课堂礼仪缺失严重,高校课堂礼仪回归势在必行。近几年关于恢复课堂礼仪的呼声很高、措施也不少,但成效不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关键的一点,课堂礼仪从形式到内容缺少改革和创新。以下是笔者在湖北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堂上对课前礼的一次活动实践,以此说明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起立”声响起,男女生分别以商务礼仪站姿激情朗诵师生共同提炼的课程导语:“我们怀揣共同理想,崇尚人本理念,坚守人权底线,倡导人文关怀,以人力规划为导向,以职务分析为前提,理顺薪酬体系,强化绩效考核,健全聘用管理,提升培训开发,规划职业生涯,奋力攀登人力管理新高峰。”朗诵完毕,学生落座,课堂教学正式开始。

该课前礼形式至少有四点好处:一是发挥了“起立”的传统作用,即迅速切断学生的惯性思维和手头事务,将注意力集中到即将开始的课程上;二是增强学生对课程架构的认知。将课程主要内容融入课程导语,反复朗诵、反复强化,学生对该课程的要点结构当了然于心;三是提前与职场接轨。现在一些优秀的公司有做早课的礼仪,目的在于通过反复宣导企业文化,达到员工价值认同。新课前礼仪与公司早课有异曲同工之妙;四是经过提炼的课程导语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催人奋进,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情感认同。

参考文献:

[1]赵昆.加强成人高校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06,(4):16-17.

课堂活动礼仪篇11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224-01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和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的民族,如今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和五彩纷呈的人际交往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频繁,礼仪―这一现代社会的剂,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大学生的高等学校,在礼仪课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既要教育当代大学生继承先辈们优良的德育传统,又要教育他们学好与公共关系和社交礼仪等方面有关的科学,通过礼仪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进行自身礼仪习惯的培养和个人形象的塑造。为了更好的完成上述教学任务,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结合礼仪课教学特点,应对礼仪课教学中现实存在的不足,及时的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高校礼仪课教学现今存在的不足

目前普通高校所开设的礼仪课程,教学内容涵盖各类礼仪常识和社交基本理论,课程内容上的难度不大,没有比较深奥的理论或原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不够重视礼仪课程的学习。而教学过程中,教师又通常局限于照本宣科的教导学生怎样做,课堂气氛较沉闷,学生听课很难投入其中,教学状况不容乐观。从高校礼仪课程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单调

在高校礼仪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在教学模式中往往只能选择传统的“书本、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对于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礼仪课程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单调枯燥,很难让学生对教师的讲授保持兴趣和产生共鸣,所以会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和精神懈怠,使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较差。

在教学方法上个别教师只是采用理论讲授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或者是只是象征性的进行示范,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实操的内容较少,且只能在课堂上进行,无法模拟较为真实的社交环境,使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无法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影响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深度,教学效果大大折扣。

(二)担任课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和教学理论研究成果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技术、新手段和新教法的学习与应用,对于“教书育人”的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个别教师对于现代化设备使用水平较低,难以制作出高水平课件;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操作环节的设计和分配不甚合理,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内容安排过多等情况出现。

个别承担礼仪课程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没有从事过相关礼仪的工作,无礼仪相关职业背景,自身没有相关礼仪的实践经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缺乏礼仪实践操作能力,更谈不上指导与示范作用。

(三)现今礼仪课课时较少

礼仪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时尚礼仪等,内容较多,而且各种礼仪都有不同的由来、要求和具体的使用环境,所以现有的礼仪课时相对较少,造成教材内容的讲授难以全面、细致;内容上的主、次区分,难以取舍;实践环节的安排也是捉襟见肘。部分内容只能以简介或讲座的形式出现,而在礼仪的使用过程中,各种礼仪环境则都有可能出现,由于知识学习不够全面、细致,会造成很多尴尬局面或是错误发生。

(四)现有考评方法单一

礼仪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学习考核的过程中,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低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以往该课程的考试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即一张试卷决定学生本门课程的学习水平和成绩。“一卷定成绩”的单一考核方法,导致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融会贯通和动手实践及应用的能力较差。违背了礼仪课程学习的意义。

(五)专业实践场地和实践活动缺乏

为了使礼仪课程实践教学达到良好效果,课堂模仿和实践动手环节的设定与模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比较起实际和真实的礼仪环境来讲,就相形见绌了。教学硬件设施的设置和实践活动的开展,是礼仪课教学实践内容开展的基础。校内专业礼仪实践场所的设立和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建设的缺乏,使现今高校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更高层次的突破,成为制约礼仪课教学水平提高和教学效果增强的瓶颈。

二、完善的方法与对策

(一)深化礼仪课程意义,加大对于礼仪课程的重视程度

开设礼仪课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人的社会行为规范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更深层次是对于个人人格和品德的塑造。

(二)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礼仪课教学方式、方法

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公关礼仪课教学有必要改变单纯传输、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积极探求适合礼仪课课程特点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即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深思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礼仪课教学中,常常可以在讲授完理论基础知识后,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与本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教师针对典型案例设置几个思考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最大程度的解放。

同时,在礼仪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如在课堂教学中的礼仪行为的模拟与演示,校内礼仪实训中心的设立和校外企业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等,为礼仪实践活动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实践应用平台。

(三)教师的培训与提高

任课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课堂教学中的传授者和引导者。根据礼仪课程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更高要求,作为一名任课教师要通过学习培训活动和参与各种教学相关实践活动,积极的学习和掌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好经验、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在礼仪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用文字、声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使枯燥的书本知识变成生动的图像、可展示的视频、能够进行多种特效演示的文字和详尽、具体的声音,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例如:例如在讲“仪态礼仪”时,可以将站姿、走姿、坐姿、致意、鞠躬等标准仪态的图片通过课件演示出来,同时还可以将不雅的姿态也对比鲜明地演示出来,让学生直观真切地了解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以加深印象,规范自己的举止。

(五)丰富和完善考评方式

礼仪课程考试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学习,检验课程教学效果。现今,在礼仪课程中,对于学生学业情况进行评价时一般只采用笔试的形式进行。礼仪课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礼仪课程的考核应该更着重于对学生使用礼仪规范的情况进行检查,注重礼仪课程考核标准的全面化、考核方法的多样化、考查目的实践化,所以在礼仪课成绩考核和评价中,除理论考试外,实践环节考试也应当占有一定比例,以学生实践礼仪内容,如:礼仪行为演示、社会礼仪活动参与等作为课程实践部分成绩考核内容。

课堂活动礼仪篇12

一、环境营造礼仪氛围

优雅的校园环境,往往能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和奇特功效,礼文化教育与礼仪素质的培养更需要教育氛围。学校首先落实外显的礼文化环境,利用展板、黑板报、走廊过道展示:历代礼文化精髓、文明礼仪温馨提示,并将这种文化内涵渗透到每一间教室,首先,在班名的设计上,很多班均以“阁、堂、轩、斋”等颇具传统文化韵味的雅语命名,这样的设计不仅体现了班级名称与我校特色课堂――国学课的有机结合,也蕴含了每个班级的奋斗目标。其次,各班教室后门的班级文化墙的设计更是独具匠心,彰显出各班独特的个性,有的以“理解、宽容、和睦”;有的以“爱”等为主题凝练自己的班级精神文化;有的以“爱护环境”等为主题打造特色中队;更多则以班训、班主任寄语、班级奋斗目标等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整个文化墙的设计过程都有学生参与,当其产生的那一刻,也是班级师生精神高度凝聚的一刻,更是令人愉悦的教育过程。学生学习和生活在浓郁的礼文化校园中,一举手、一投足都受到礼的感召和熏染。

二、阵地宣讲礼仪知识

相对于我校近90%的民工子女来说,他们纯朴、善良、勤劳,但就是很多地方差点儿规矩,比如说早上到校有不洗漱、不梳头的,家长到校有穿拖鞋的,公共场所有大喊大叫的,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无动于衷的,见到老师手足无措的、羞涩满脸通红的,甚至还有扭头就跑的等等。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朝会、午会、班队会等德育的主阵地让教师教礼、学生学礼。同时,与学校科研课题“开放式阅读的研究”相结合,每周一的集体朝会集体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诚信三字经》等,孩子们在诵读经典的同时感受传统礼文化。另外,我们还收集古代圣人、诸子百家的优秀礼文化,现代礼仪要领编成三字经、拍手歌及校本礼仪教材《小学校,大“礼”堂》,让学生广为学习和传诵,进而充分发挥德育阵地知识引领的作用。

三、课堂渗透礼仪教育

课堂教学是礼文化教育不容忽视的主阵地,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将礼文化教育明确写入“三维”中的情感与态度目标里,教师在各科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遵循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有意识地渗透礼文化教育。如,语文课教学《小足球比赛》教育学生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礼仪;英语课结合句式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见面r、向别人借东西时、不小心碰到别人时”的礼貌用语;音乐课教学歌曲《好朋友来了》渗透待客之道等等。

四、课间融入礼仪教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