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2-11-05 08:24:31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篇1

随着近几年来小学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推进,作为教学改革实践者的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也日益受到关注。但是通过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一些研究表明,目前小学教师教育或发展存在着诸如教育方法单一、发展理论不科学和发展途径较为局限等问题。基于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国情,目前我们的小学语文师资队伍庞大,但是总体素质和教学力量却相对薄弱,师资培训力量不足,现有的教师发展途径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发展的问题,基于这种情况,实现教师的自主发展必然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发展的必经之路。

教师自主发展指教师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实现教学与科研水平动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随着小学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而教师寻求自主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发展的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自主实现专业发展提几点看法:

     一、要不断培养教师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小学教学改革一直把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的教学人才作为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专家认为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目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欠佳,笔者认为,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较低有着直接关系。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小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而作为改革实践者的教师更应该在专业发展中提升自身的思维创新能力。因为对学生进行创新型教育的前提是教师本身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跨学科知识,教师通识是教师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教师需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甚至是一些跨学科知识,尽量能够做到学科结构多样化,并能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更多更有效地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二、要实现教师自主

教师自主一般认为就是教师摆脱束缚的自由,它是教师自自主职业发展的一种能力。教师的自我发展提倡自我发展终身化,要求教师对教学不断反思,不断更新知识,积极寻求同事的帮助,以教师和学习者的双重身份不断发展自己,且教师本身应该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榜样。教师自主发展在外国受到高度重视,这对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教师的自主学习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而教师学习的核心部分是教师作为学习者、教学实践的受训者或教学专家对自己教学经验进行批判性反思。从具体的教学经验中发现问题,通过批判性反思,上升到理论高度,然后回归到教学实践对理论进行验证,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我们提倡教师可以通过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实现来实现教师自主发展,教师可根据所教授的课程成立教学和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成员可以进行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集体反思教学,定期举办教学研讨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构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教师文化,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从而实现教师的共同发展。

  三、要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相关的学科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学研究促进教学并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地创造知识,而不是单纯地传递别人已经创造出来的知识,同时,对于教师来说,每一个教室都应该是一个不断创新知识的工作场,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是教育科学研究团队的成员,教师本身不仅是外部研究者的研究对象,更应该是研究者。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必须解决好以下两个难题。

第一,教学研究形式。研究形式多样化,包括开展小组合作研究,建立科研课题组,或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专长成立教学科研团队等,在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定期开展科研交流活动。

第二,教学研究内容。教师有别于其他行业的从业者,也不同于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鉴于教学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研究更应侧重教学实践研究而非纯理论研究。教学研究应该有别于其他理论研究,教师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应该是教学活动及教学活动的主体,即学生与学习,教师与教学,以及教师发展等,研究目的不应该局限于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更应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由于教师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比如,有些教师具有天赋,可能不从事任何科研活动,却是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而另一方面,某些老师可能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来评价教师,不能一刀切。小学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状态就是能把教学科研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验证理论,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动态、连续、持久并贯穿整个教学生涯的过程,也应是终身学习、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的自主发展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教师自主发展进行探讨,希望大家加强对小学教师发展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推动各方面的教学改革,最终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篇2

【关键词】

高职学院 体育教师 专业发展 影响因素

高职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力量。高职体育教育的研究是基于高职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主要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教师的来源结构和外聘教师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既有教师主观的影响因素,又有客观的外部条件的制约。分析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可以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我国高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如何,在国内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还是比较缺乏的。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湖南省20所高职学院在职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 份,回收有效问卷175 份,旨在了解高职学院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影响因素,分析高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高职学院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外在途径和内在途径两个方面。外在的途径包括教师专业发展机构、教师在职学校、教育模式培训机制。这种途径不是直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而是从宏观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加以调控,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内在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是指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如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自主教学研究、终身教学意识等,它源自于教师自身的需要、以及自身对实践的追求。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及方式目前在学术界没有明确提出。在对湖南省高职学院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影响专业发展途径的现状:教学观摩、自学、各种教研活动、培训进修、教学竞赛、以教学促进科研、教学反思、攻读更高学位等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其中,教学观摩和自学是促进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原因可能是第一,通过观摩式的交流和学习,教师更容易在具体的教学、评价中得到直观的经验和认识,更能从教学观摩过程中找寻出问题的来源和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能在此过程中借鉴同行与同事的上课风格来更新本人的教学内容。第二,自学是所有教师都可以通过自身来进行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体育教师已经形成了终身教育学习的思想和氛围。相对于其他方式的途径来讲,自学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比较灵活多样。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除了教学,其职称的评定与体育科研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以教学促科研也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体育教师此类人群中缺少专家型教师的领导,缺少提升教师发展的氛围。

2、高职学院体育教师专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主要受到个人、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调查结果显示,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学校条件限制;教师的职业理想受到冲击,个人发展动力不足;学校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抑制了教师内心蕴含的积极进取意识;科研素质和科研工作环境等。学校领导的思维和态度对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也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学校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抑制了教师内心的进取意识。选择“学校条件限制”压力的教师达到73.7%,学校条件是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统计的结果来显示,45.3%的体育教师认为学校有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措施,有30.7%的体育教师认为学校措施不落实或没有,还有24.0%的体育教师认识模糊。其中衡量办学的主要因素是可支配的经费多少和教学活动所需的硬件设施。

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成长的动力要素和驱动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的职业理想受到冲击,造成理想缺失。社会现实使相当一部分教师职业理想和教育教学行为出现了分化,体育教师个人发展动力不足。

(3)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生涯中的“高原现象”使教师出现发展中的停滞。在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原因调查中发现,有的体育教师认为自己“工作经验丰富”,有的认为“各方面素质己很强了”,所以忽视了自身的专业发展。这部分教师主要集中在具有一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和教龄十年以上的教师中,他们分别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90%和80.2%。

(4)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大多忙于教学与训练,很少钻研理论知识,重技术,轻理论。调查中显示体育教师科研发展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观上,体育教师自身专业态度存在一定问题,这种习惯与在学校学习体育专业时“重教育,轻研究”等观念无不有一定的联系。大部分体育教师不能坚持撰写论文,即使有写也难于发表。同时,在有写论文的体育教师中绝大部分并不是主动撰写论文,而是因为学校的各种评比与论文挂钩。事实上,体育教师科研水平还受诸多因素的制约,高职院校起步晚缺乏体育科研方面的机构与指导,缺乏学科带头人,或科研氛围不浓。其次教师其家务事繁杂,教学任务繁重,比赛繁忙也影响到科研的发展。

(5)在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个人因素方面,经济条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工资收入不高的青年教师来说出去培训一次对他们经济造成一定的压力,尤其是承担养家育子重担的教师更是这样。

3.结语

①体育教师应该注重自我成长,坚持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扩大自身的知识范围。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和学术研讨活动。促进体育教师知识的更新,提高竞技运动科研能力。了解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与动态,从而在教学中积极采取对策,提高和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②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的出发点是教师,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生存和发展的,因此,我们不能脱离教师所处的具体社会和学校环境来研究其发展。要推动体育教师发展,学校需要建立有活力的激励机制,加强学术氛围,培养学科带头人,形成一个科学术的体育团队,提高体育教师对工作的兴趣和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鼓励体育教师进行科研和学术出版活动,可以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如建立教师基金或寻求协会、政府多方面的支持,同时学院应该积极转变职能,从管理转向服务,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和待遇,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信心。

③体育教师肩负着科学、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的艰巨任务,提高全民对学生健康的关注,社会必须意识到树立强身健体的良好社会风尚是体育教师不容忽视的责任,使体育教师专业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参考文献:

[1]赵亮 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方式 内江科技 2010.2

[2]潘健17普通高校在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 体 育 学 刊 2009.7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篇3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3]全美教师教育学院协会创新与技术委员会.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教育者手册[M].任友群,詹艺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24-262.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篇4

1995年国家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全国师范类院校重视教师教育专业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一度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实践能力得到强化;随着社会重视学历、资历,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高等教育规模迅猛扩大等现象的出现,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一度出现滑坡的现象。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回信中都提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为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重庆乃至全国各高校掀起了实践育人工作经验交流热潮。

一、强化学生基本实践能力的意义

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而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又是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所以强化学生基本实践能力是做好实践育人的首要工作,也是高校实践育人的基础性工作;进入新世纪以来,高等教育规模迅猛扩大,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问题的出现,实践教学成了高校培养人才的薄弱环节,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培养也被弱化;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进一步要求高校加强实践育人的工作,同时也体现出强化学生基本实践能力工作的必要性。

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实践能力的内容

200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中要求从业者“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通知中还指出“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实践能力通用技能应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和教育技术能力”五部分;对于教师教育艺体专业的学生来说,基本实践能力还包括:音乐演奏技能、舞蹈表演技能、美术创作技能、体育竞技与示范等基本能力。

三、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实践能力的途径

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培养途径在大学期间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同时交叉进行。其中校内培养途径主要有课程培养、“导师制”指导、技能训练和比赛、学生社团活动等方面,学生在校内主要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学校实践活动等来达到培养基本实践能力的目的;校外培养途径主要是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专业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实践)和毕业实习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

(一)校内培养途径

1、课程培养途径

课程培养是学生基本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重庆文理学院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小学教育专业为例,其中基本实践能力开设的课程有:教师口语、书写基础、写作(含应用文写作)、班队工作与活动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等。基础性实践能力的课程开设时间都在一年以上,开设课时都在60课时左右,与基本实践能力五大部分相关的课程学分超过了该专业总学分的四分之一。通过课程培养途径,使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基本实践能力,在教师职业活动中更好的辅助教育教学工作。

2、导师制培养途径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高校在对本科生实行班级制和年级辅导员制的同时,选聘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本科生的导师,导师们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制定成才计划,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促使学生全面快速成长的教育制度[1]。导师制能够把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的训练、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有效的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更好地突显导师制的育人功能。

3、技能训练培养途径

教师教育专业技能是基本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文理学院对大一和大二年级的学生要求以班为单位集中上早、晚自习,除规范大学生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外,还有一目的就是加强大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按照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技能训练实施方案,安排技能“小先生”集中早晚自习时间授课,学生充分利用早晚自习的时间开展训练,加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养。

4、技能比赛培养途径

重庆文理学院从班到二级学院再到学校都有结合专业要求开展的技能比赛,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教师教育专业采取“以赛促训”原则,把学生基本实践能力中的“赛”和“训”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制定出详细的技能训练计划表。

5、学生社团培养途径

学生社团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组成团体,是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化艺术活动的主要力量。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以10个学生社团为平台,把教师教育专业基本实践能力化分成了:听、说、读、写、看、思、做、研八个方面,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突出”。10个学生社团涵盖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实践能力的不同方面;社团创办的主旨以提高学生在相关教师教育专业基本实践能力方面的素质,每个学生社团都有相关专业的指导教师,以比赛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训练,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学生在校内外获得的奖项绝大部分都是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出来的。实践证明,学生社团这种培养途径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校外培养途径

1、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培养途径

在重庆文理学院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拓展项目要达到10学分要求,具体的认定办法参照《重庆文理学院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工作实施办法》进行。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实行项目推动制,主要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技人文素质、社会实践活动、职业从业技能等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认定学分,内容包含了思想道德方面、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各类科技学术竞赛、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等方面。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培养途径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2]。

2、认知实习培养途径

认知实习就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情景,从而使之了解专业的价值观、态度、理论及工作技巧与应用[3]。重庆文理学院教师教育专业都要求学生在大学第一、二学期到中小学中去,开展为期两周的专业认知实习,合格者记2学分。观摩主要课程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了解班队活动的开展情况,多方感受中小学教育的现状,以增加学生对教师职业的感性认识。

3、专业实习培养途径

教师教育专业实习(实践)就是学生在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后,利用正常的学习期间,到中小学校见习,目的在于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重庆文理学院教师教育专业专业实习一般安排在学生第四至第六学期开展,时间在2-3个周,合格者记2-3学分;由具体专业课程老师安排时间和内容,统一组织学生到中小学去实践,实践后组织召开座谈会相互交流,查找各自在专业实践能力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及时修正和弥补。只有把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在专业实践方面的能力。

4、毕业实习培养途径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大四学生处于职业探索和职业准备阶段,同时他们又具有很大的潜力、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重庆文理学院加大了教师教育专业毕业实习的时间,用大四年级一个学期的时间让学生做好毕业实习,目的就在于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实习时间,努力实践专业基本知识,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实践的能力,加强专业技能的实践。通过毕业实习时间的延长,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能更好地解决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的基本实践能力。

四、结语

本文把握教育发展阶段的特性,把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发展需求、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作为指导思想。从强化学生基本实践能力的现实意义、教师教育学生基本实践能力的内容、校内和校外的培养途径等方面,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实践能力培养进行探析,以期能为高校在教师教育专业实践育人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123-02

1995年国家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全国师范类院校重视教师教育专业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一度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实践能力得到强化;随着社会重视学历、资历,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高等教育规模迅猛扩大等现象的出现,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一度出现滑坡的现象。

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回信中都提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为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重庆乃至全国各高校掀起了实践育人工作经验交流热潮。

一、强化学生基本实践能力的意义

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而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又是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所以强化学生基本实践能力是做好实践育人的首要工作,也是高校实践育人的基础性工作;进入新世纪以来,高等教育规模迅猛扩大,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问题的出现,实践教学成了高校培养人才的薄弱环节,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培养也被弱化;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进一步要求高校加强实践育人的工作,同时也体现出强化学生基本实践能力工作的必要性。

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实践能力的内容

200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中要求从业者“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通知中还指出“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实践能力通用技能应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和教育技术能力”五部分;对于教师教育艺体专业的学生来说,基本实践能力还包括:音乐演奏技能、舞蹈表演技能、美术创作技能、体育竞技与示范等基本能力。

三、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实践能力的途径

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培养途径在大学期间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同时交叉进行。其中校内培养途径主要有课程培养、“导师制”指导、技能训练和比赛、学生社团活动等方面,学生在校内主要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学校实践活动等来达到培养基本实践能力的目的;校外培养途径主要是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专业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实践)和毕业实习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

(一)校内培养途径

1、课程培养途径

课程培养是学生基本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重庆文理学院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小学教育专业为例,其中基本实践能力开设的课程有:教师口语、书写基础、写作(含应用文写作)、班队工作与活动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等。基础性实践能力的课程开设时间都在一年以上,开设课时都在60课时左右,与基本实践能力五大部分相关的课程学分超过了该专业总学分的四分之一。通过课程培养途径,使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基本实践能力,在教师职业活动中更好的辅助教育教学工作。

2、导师制培养途径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高校在对本科生实行班级制和年级辅导员制的同时,选聘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本科生的导师,导师们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制定成才计划,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促使学生全面快速成长的教育制度[1]。导师制能够把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的训练、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有效的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更好地突显导师制的育人功能。

3、技能训练培养途径

教师教育专业技能是基本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文理学院对大一和大二年级的学生要求以班为单位集中上早、晚自习,除规范大学生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外,还有一目的就是加强大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按照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技能训练实施方案,安排技能“小先生”集中早晚自习时间授课,学生充分利用早晚自习的时间开展训练,加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养。

4、技能比赛培养途径

重庆文理学院从班到二级学院再到学校都有结合专业要求开展的技能比赛,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教师教育专业采取“以赛促训”原则,把学生基本实践能力中的“赛”和“训”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制定出详细的技能训练计划表。

5、学生社团培养途径

学生社团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组成团体,是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化艺术活动的主要力量。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以10个学生社团为平台,把教师教育专业基本实践能力化分成了:听、说、读、写、看、思、做、研八个方面,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突出”。10个学生社团涵盖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实践能力的不同方面;社团创办的主旨以提高学生在相关教师教育专业基本实践能力方面的素质,每个学生社团都有相关专业的指导教师,以比赛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训练,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学生在校内外获得的奖项绝大部分都是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出来的。实践证明,学生社团这种培养途径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校外培养途径

1、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培养途径

在重庆文理学院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拓展项目要达到10学分要求,具体的认定办法参照《重庆文理学院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工作实施办法》进行。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实行项目推动制,主要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技人文素质、社会实践活动、职业从业技能等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认定学分,内容包含了思想道德方面、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各类科技学术竞赛、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等方面。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培养途径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2]。

2、认知实习培养途径

认知实习就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情景,从而使之了解专业的价值观、态度、理论及工作技巧与应用[3]。重庆文理学院教师教育专业都要求学生在大学第一、二学期到中小学中去,开展为期两周的专业认知实习,合格者记2学分。观摩主要课程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了解班队活动的开展情况,多方感受中小学教育的现状,以增加学生对教师职业的感性认识。

3、专业实习培养途径

教师教育专业实习(实践)就是学生在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后,利用正常的学习期间,到中小学校见习,目的在于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重庆文理学院教师教育专业专业实习一般安排在学生第四至第六学期开展,时间在2-3个周,合格者记2-3学分;由具体专业课程老师安排时间和内容,统一组织学生到中小学去实践,实践后组织召开座谈会相互交流,查找各自在专业实践能力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及时修正和弥补。只有把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在专业实践方面的能力。

4、毕业实习培养途径

总书记在全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大四学生处于职业探索和职业准备阶段,同时他们又具有很大的潜力、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重庆文理学院加大了教师教育专业毕业实习的时间,用大四年级一个学期的时间让学生做好毕业实习,目的就在于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实习时间,努力实践专业基本知识,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实践的能力,加强专业技能的实践。通过毕业实习时间的延长,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能更好地解决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的基本实践能力。

四、结语

本文把握教育发展阶段的特性,把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发展需求、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作为指导思想。从强化学生基本实践能力的现实意义、教师教育学生基本实践能力的内容、校内和校外的培养途径等方面,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实践能力培养进行探析,以期能为高校在教师教育专业实践育人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篇6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就必须不断推进教育的创新,而教育创新的前提是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在信息爆炸,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则尤为重要。

一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培养个人知识、技能以及作为教师的一切特点的任何活动,包括自学反思以及正式的课程学习。英语学科因为其专业的特殊性,又是学科教学中唯一一门习得的学科,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学科,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尤为重要。提高的途径用一句话概括则是学习提高,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一提到学习,许多教师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进修一词,想到院校培训。抛开院校培训的优劣不谈,如此庞大的初中英语教师队伍,院校培训的作用只是杯水车薪。因此,我们国家大力提倡“岗位培训”“校本培训”等方式,走校本教研的途径。教师成才是岗位成才,工作岗位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肥田沃土。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要立足工作岗位,紧密结合工作实践,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提高。

一、根本途径――实践反思,即“做中学”

尽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很多,但任何一种途径都离不开教师的岗位实践,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超越自我。有人把在实践中的学习称为“做中学”。“做中学”是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与发展的根本途径。

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更需要英语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与其他知识不同,首先,它是行动性的,而非理论性的。理论的学习只能给我们方向,很难给出具体的行动方案,因为教育具有艺术性,我们要把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向英语学习的具体情境转化。其次,它是“经验性”的,知识,不同于学问性的知识,不是通过教授或传递获得,必须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依据具体的问题情境,经由经验与体验来获得,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再次,它是个体性的,带有自己个体的价值、情感、审美特征等。第四,它是具体情境的,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第五,它来源于实践,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运用到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育行为的转变,并不断地进行实践反思,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不断的总结与提升,促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回顾、教学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自己独特的感受,培养自我意识、思维意识和专业发展意识,从而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与发展。

二、重要途径――合作交流,即向同事学习

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经验交流、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相互学习,可以学会交流、表达、合作、反思,了解和尊重各种不同意见,培养集体荣誉,促进学习小集体或科研小团体的形成,以求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教师合作交流的方式很多,对于我们初中英语教师而言,我认为最实用有效的是听评课。听评课也是校本教研的“常规武器”,被广大教师所广泛采用。在备课、说课、做课、评课的过程中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转换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听评课的活动中,我们要注意增强问题意识、设计意识、行动意识、反思意识和交流意识,听评课是合作研究的有效形式,其效果是由交流与分享实现的。

我们还可以通过教学叙事研究的方式进行交流,将自己遇到的教育事件向同事们叙述出来,这种叙事不仅可以启发他人,引起共鸣,而且可以在自我叙述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回过头来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

教学沙龙也是合作交流的一种形式。它以其开放的内容、自由的形式为广大教师所喜爱。我们可以和同行们一起就教学中的某一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可以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激活每个人的思维。这种交流能使信息和经验流动,而被激活而且流动的信息和经验才能够增值。

合作与交流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是教师伙伴们在课程实施中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是一个分享经验、互相借鉴、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过程。

三、有效途径――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包括专业理论引领、骨干教师引领和先进经验引领。

专业理论引领,是指教师自觉主动学习教育课程、教育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理论及学习的价值在于给人们以精神与气质的熏陶、思维和智慧的启迪、思想和理念的升华。有人风趣地说,理论是反思的“CT”,有了理论指导,“病变”就一清二楚了。因此,教师要十分珍视理论,逐渐养成学习理论的习惯,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

在接受专业引领的同时,要重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先进模范的引领,他们是教师群体中具有带头、示范、核心作用的那部分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他们的榜样和示范作用,主动接受他们的“缄默知识”的引领,接受他们的身教。

我们还要注意接受先进经验的引领,要注重学习借鉴成功的、典型的、具有效法意义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可以采取上网查询和实地考察等形式进行学习,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能亲身到外校、外地学习,因为学习不单是信息获取的问题,这其中还有情感熏陶、价值判断的问题,单凭网上的虚拟世界或单看文本,解决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

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囿于环境的狭小,工作的繁忙,很难接触理论,开阔视野,特别需要专业人员的引领。没有他们的引领,我们的教学研究往往会局限于低水平的重复,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我们可以以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的方式促进自己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教学现场指导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通过这种形式,专业人员可以和我们一切备课(设计)、听课(观察)、评课(总结、反思),帮助和指导我们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既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质量,也能促进我们专业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说,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主要靠实践智慧的积累。实践智慧不是别人“教”会的,不是“培训”出来的,它是靠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和感悟,靠自己知情达意的修炼而得来的。初中英语教师同行们,让我们真正行动起来,在做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提高,以应有的专业水平担负起全面推进英语素质教育的历史使命。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篇7

随着母语教育全球化时期的到来,语文教师越来越成普遍关注的焦点。语文教师自身的提升将推动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展和语文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满足不同学生成长中的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更好地办好语文教育,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本文从教育反思、及时“充电”与“实战演练”三方面的内因,以及建立学习共同体和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两方面的外因来研究语文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发动内因

所谓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是指较系统的文化知识和语文学科本体性知识、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以及语文教育理论与语文教学实践方面的素质。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即语文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持续过程。

1.教育反思

首先,不断地反思自身是否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立言”[1],而且要教其如何学会做人——做一个独立思考、质疑和评论的现代公民。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指向对学生终极关怀的培养,而不再是指向急功近利的、目光狭隘的应试教育。

其次,不断反思自身是否具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当前语文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语文教师的理论修养问题。语文教师理论修养的缺乏直接制约着语文教育的发展。[2]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是否建立起系统的语文课程观,即反思自己是否学会了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现代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将它们融会贯通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再次,不断反思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判断一个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是否得到提升主要是看其语文学科本体知识和能力方面,以及语文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方面是否得到有机的共同发展。语文教师在高师院校中文系学过的知识与掌握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遗忘,或落后过时,有的甚至成为其专业素质提高和专业发展的障碍。因此语文教师应反思自己在语文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弥补甚至改正。反之,如果一味地满足自身的专业现状,并停滞不前,那是绝对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具有专业素质的语文教师的。只有在不断反思学习中,及时汲取语文学科深层的养料,语文教师才能形成更为有利于自己教学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最后,反思自身是否在学习专业知识和能力之余,做到加强“外联”。譬如,以班级或兴趣小组为单位展开对当地的地方文化与民俗的涉猎研究,语文教师跟当下的作家、诗人及书法家进行对话,而不要仅仅局限于教材教法的研究。

2.及时“充电”

随着语文课改的推进和发展,唯有语文教师做到及时“充电”,完善自身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更新教育教学管理观念,才能拥有强大的知识背景和语文学科专业知识结构。除此之外,还要及时补充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哲学、美学、经济学、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等多方位的知识,才能获得广博的知识,拥有深邃的知识储备。

3.“实战演练”

实践出真知,因此语文教师还要经过严格的“实战演练”。教师本着“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理念,从学生真正的需要出发,在原生态的课堂中,将教学反思后所获得的经验、及时充电后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一起深入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与学生展开友好平等的对话,既不迷信权威,又不盲目依赖已有的经验,而是敞开心扉,以好奇和渴望的眼光发现真实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智慧之花,与学生共同成长进步,这样才能最终成为学生学习的真正指导者和促进者。通过这样的反复实践,教师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本质之后,才能真正促进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

发动内因既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是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正是在“反思—更新—巩固—再反思—再更新—再巩固”这样一个无限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理论修养、专业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才更趋于成熟,语文教师才得以从一个层次提升到另一个层次。

二、借助外因

1.建立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

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3]因此,建立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是语文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还停留在“单打独斗”的状态,并不利于语文教师群体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其目的就在于扩大语文教师的活动范围,开拓认识视野,营造一种促进其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的良好的外部氛围。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由语文学习者及助学者共同构成的语文学习团体,他们之间经常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完成语文学习任务。通过不断的相互学习、交流和启发带动,语文教师会做到取长补短、知识共享,不仅在学习知识方面受益匪浅,而且在激发创新灵感方面成绩卓著。语文教师在这种互惠性和互动性的学习共同体中,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而且将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2.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

要真正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我们就必须确保其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在提升其自身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方面处于一种瓶颈状态时,一种新型的教师评价制度——发展性教师评价可以给予其必要的促进。它摈弃了传统评价的弊端,作为一种评价理念,其核心就是促进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将可以从教师专业结构的几个组成部分(包括激发专业热情、坚定专业信念、完善专业知识和能力、明确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塑造专业服务精神等方面)来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可见发展性教师评价对促进语文教师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三、结语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篇8

[2] 贺鸿莉. 地方高校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途径 [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5):103-105

[3] 彭青龙. 主题发言:商务英语教师发展路径探讨[C]. 全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与教学研讨会, 2014.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篇9

[2]贾少华.民办大学的战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林杰.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06(1).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篇10

[5][6][9][10]Pearson.edTPA Training Overview [EB/OL].,2016-09-20.

[7]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for Teacher Education. 2014 edTPA Administrative Report [EB/OL].https:///apps/rl/resource.php?resid=558&ref=edtpa,2016-09-21.

[8]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for Teacher Education. edTPA Resource Library [EB/OL].https:///apps/rl/resource.php?resid=130&ref=edtpa,2016-10-05.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2-0043-02

一、问题与现状分析

产学研结合是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相互配合组成共同体,联合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生产和人才培养等活动。在产学研结合背景下,高职教育突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职业技能。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其核心是进行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指导能力。在产学研结合背景下专业教师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开发和服务等环节,通过实践和专业科研活动,达到提高自身的专业学术水平,及时有效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产学研结合背景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显得尤为迫切。但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明显滞后于产学研结合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师专业规划不足,自主发展意识不强

教师的教学本位观念导致老师们关注的是如何上好课,对自身的专业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对自身专业化发展意识淡薄,更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高职教师自身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认识不足以及认识水平的个体差异,加之教师大都要被动地接受学校布置的跨专业的教学任务,导致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无暇顾及产学研合作,因教育科研能力不足而失去了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前提。因此高职教师增强自主发展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发展规划;学院层面再出台相应的行政性政策,对规范和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二)教师专业素养与产学研需求有差距,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产学研结合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可概括为专业品质、专业知识(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性知识)、专业技能(包括专业操作技能、专业生产技能)、教育能力(包括教学基本技能、教学方法能力、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实践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学术研究能力、社会技术服务能力等多个方面。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大部分来自高校毕业生,具有较好的专业品质和专业知识,但由于没有系统参加过工程实践项目的训练,缺乏生产的实际经验,专业技能、学术研究能力、服务学生和服务企业能力比较弱,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实质进行产学研合作的需求有一定差距。

二、产学研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立足中小型企业,加强横向课题研究

校企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是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高职院校以教学为主、科研力量普遍薄弱的现状,教师应积极参与企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加强横向课题研究,体现产学研结合中“研”的本质。首先要将高职院校科研基本定位于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服务和研究辅助的层面,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具有高职特色的科研道路;其次要立足于中小型企业,部分规模企业自身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因此相互参与及合作的积极性和机会不高,而中小型企业有较好的合作意愿和合作基础,例如由我院牵头的湖南化工职教集团成员企业就具有很强的专业背景,教师共同参与职教集团内企业的部分研究项目,在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既发挥了职教集团效能,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又能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二)深入企业,实效开展专业实践锻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教师通过调研、挂职、兼职、培训等形式,深入企业生产实践,了解企业生产流程、生产设备、岗位技能以及企业文化等。通过锻炼,教师不仅能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能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能力;并且发现当前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差距,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另外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也有利于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

为了确保锻炼的实效性,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完整性原则,以教师在企业完整参加一个生产项目或一个生产周期的工作为原则,合理安排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时间,如一台换热设备制造的全过程、现场安装直至验收交付使用,这样有利于教师对生产过程有整体认识;二是专业相关性原则,坚持实践锻炼的岗位内容与教师自身专业相关联,企业不能随意地为教师提供一个专业性不强的实践岗位,如果专业关联度不高,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失去意义。

(三)深度融入专业建设,提升专业能力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落脚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应以专业建设为龙头,课程建设为核心,深度融入专业建设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高职教育理念的学习,企业岗位任职需求的调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教材的编写等活动全面快速把握专业发展动态,转变教育理念,采用企业实际案例,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融生产实践与理论教学于一体,提高教师职业教育的执教能力。

培养高技能人才实践教学尤其重要,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了解并参与最新产品的设计和制作,可较好地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实现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接,教师通过参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实施,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有利于提高其实践指导能力。

三、结语

产学研结合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但从适应产学研结合的要求来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明显滞后于产学研合作的需求,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受限。在产学研结合背景下,积极探索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不仅提升教师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能力,而且能提高教师教育实践能力,从而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庆国.高职高专“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构建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1,(21).

[2]陈鸿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探析[J].职教通讯,2012,(17).

[3]谭晓燕.加强产学研合作下的师资培养[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9,(3).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篇12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教师发展( teacher development) 也称专业发展(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或专业成长( professionalgrowth) ,是由师资培训( teacher training) ,师资教育( teacher education) 等词演变发展而来的。教师发展是指由于经验不断增加以及对教学系统地审视所带来的职业成长( Glatthorn,1995)。它包括信心的增加,教学技能的提高,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巩固,教学意识的强化以及在教学中为什么这样做( Perry,1980)。国外专家和研究者对于外语教师发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新任教师。徐( Tsui, 2003) 认为教育专家( expertise teacher) 和新任教师( novice teacher) 在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认知和理解方面存在区别。莫兰( Moran, 1996) 的研究表明外语教师以前的学习经验对自身教学信念和教学理论的形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南里奇( Numrich, 1996) 认为新任外语教师自身的学习经验会转移为教学技巧。

2) 教师培训。研究教师的职前教育/起始教育、在职教育培训项目对教师发展的影响。弗里曼( Freeman,1996) 认为在职教师( in - service) 培训项目对教师思维以及课堂实践有积极影响。理查兹等人( Richards et al, 1996) 研究证明职前培训项目( pre - service /initial training) 对于教师角色的建立、教师话语的形成、语言知识的拓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3) 教师信念。伍兹( Woods,1991; 1996) 和布莱恩等人( Breen et al, 2001) 研究教师理论取向( theoretical orientation) 、教师的信念( teachers belief) 与课堂实践( classroom practice) 之间的关系。

4) 教师发展途径。理查兹和洛克哈特( Richards Lockhart,1996)研究课堂教学反思的方法、华莱士( Wallace, 1998)介绍了外语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方法,理查德和努南( Richard Nunan, 1990),考伊( Cowie, 1996)和布恩( Boon, 2003)研究了教师的合作发展。对于外语教师发展研究,与国外相比,我们起步晚了20 年。国内学者对于教师发展的理论研究方面主要介绍和阐述国外( 英国、美国等国家) 的外语教师的教育理念,如: 江晓梅( 2003) 认为英国当代语言教师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如何使教学理论与教师教学实践相结合。梁中贤( 2004)介绍了美国外语教师发展的趋势: 政策化、标准化、终身化。吴宗杰( 2008)介绍外语教师发展的研究范式。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于外语教师发展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但是对于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发展的研究却涉及较少。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发展也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另一方面,随着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理念在我国外语教学中越来越流行,在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理念下,我国高职英语教师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随着外语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有学者提出大学英语消亡的说法。近几年,有些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的教学时数被大量压缩,同时各地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类专业的新生入学人数有减少的倾向,英语教师将要面临课时越来越少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是英语语言、文学或英语教育专业毕业,他们语言基本功底扎实,熟悉语言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文化知识,但是行业知识匮乏,在从事专业英语或行业英语教学时压力很大,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在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理念下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情感因素和发展途径需进一步探究。

三、实证研究

( 一) 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教学理论和实践对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情感因素的影响和发展途径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了解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视阈下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路径。研究主要回答如下几个问题:

1. 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对高职外语教师心理影响如何?

2. 在讲授专业英语课程时,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如何? 教学的方法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3. 在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视阈下,高职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如何? 哪些途径能帮助教师提高专业发展?

( 二) 研究对象

利用参加高职院校部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机会,对来自全国40 个高职院校,从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发放了问卷,展开调研。共发放问卷45 份,收回有效问卷42 份,用Excel 对问卷进行数据整理,然后用SPSS16. 0 进行分析。对参加问卷调查的教师随机抽取9 名进行了访谈以补充调查问卷的内容。

( 三) 研究工具

问卷设计: 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合了国内外有关教师自我发展的问卷内容并参考夏洋( 2012) 关于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理念下教师知识和教师心理的问卷内容,经过反复论证设计而成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视阈下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发展问卷,结合高职教师的特点对问卷内容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夏洋( 2012)以大学外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问卷中并未涉及外语教师的发展途径。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视阈下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发展问卷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 1 基本信息; 2. 在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教育理念下,从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对高职外语教师心理的影响; 3. 从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能力和方法的主要来源; 4. 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发展途径。除第一部分外,其他部分为封闭式问卷,并采用Likert量表五级计分制,即: 完全不同意1,不太同意2,不确定3 同意4,完全同意5,用克隆巴赫系数( Cronbachs Alpha) 来检测问卷信度,后三项结果分别为0. 836,0. 806,0. 856,说明问卷的信度是可以接受的。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 一) 在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教育理念下,从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对于高职教师心理的影响

对教师心理、自我效能进行调研,分析教师在从事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课程教学时压力和焦虑等现象是否存在及其产生的原因表明,在从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时,高职院校外语教师自我效能感较低,存在压力和焦虑。从表一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教师的压力和焦虑的根源主要来于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备课量大、对专业英语课程内容不熟悉以及教师自身缺乏应有的学科知识等方面。由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既有语言障碍又有专业知识的障碍。因此,学生缺乏应有的兴趣和动力,课堂互动效果差,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应有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在从事课程的教学时,在备课量方面要远远大于普通英语教学,所以备课量大也是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一些外语教师专业知识匮乏,在从事专业英语教学时,面临着学习和传授一门全新的专业知识的挑战,这对于这些教师无疑是困难重重。

( 二) 高职教师讲授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能力和方法及其主要来源

大多数教师对于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内容体系比较了解,能根据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编和拓展,并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影音资料进行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对于教学方法也能合理使用。根据描述性统计结果,即: 各题数据的均值、标准离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教授专业英语课程时,其教学能力和方法主要来源为阅读专业资料、与同事进行交流。对于其教学经验和方法来自以前读书时教师的示范( 标准离差1. 028) 以及有经验教师的传授( 标准离差1. 048) 持不同意见。

( 三) 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发展途径问卷中关于教师发展途径部分的12 个问题可以归纳为四类:

1) 自我学习( 指教师主动自觉的提升自己,通过阅读和使用新媒体、企业经历等途径来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

2) 学术活动( 包括校内外的教研活动、竞赛、学术会议、校内外培训、进修访学等) ;

3) 教学反思( 写教学日记、博客等运用教学理论反思教学) ;

4) 合作发展( 包括同事间交流教学心得和教学经验,集体备课、一起参与科研等) 调查结果显示: 首先,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总体上有意识并且有机会参加校内外的培训、学术会议、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教学、参与各种报告讲座等学术活动。其次,高职教师能有意识地通过阅读、进修和网络等进行自我学习。终身学习对于教师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学习和培训促使教师知识、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自我学习是教师成长的根本,而培训等学术活动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再次,高职外语教师的反思能力和意识普遍欠缺。对于教学反思的主要目的是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基于反思的实践往往是教学行为上的变革( 吴一安, 2008)。最后,高职教师普遍能够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集体备课、一起参与课题科研等合作,但是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五、启示

在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的教育理念下,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人才,社会对高职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要有较强的实践和操作能力。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视阈下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要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教师发展。

( 一) 促进自主发展和合作发展

1. 强化发展意识

弗里曼( Freeman, 1989) 提出了语言教学的描述性模型( descriptive model of teaching) ,认为语言教学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决策过程,它基于如下四个组成要素: 知识( knowledge) 、技能( skill) 、态度( attitude) 和意识( awareness) 意识把其他三个要素组合在一起,解释了教师成长和变化的原因。高职教师要有明确的自我发展意识。通过自修,加强教育理论、英语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主动争取学习机会,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培训和进修。同时,积极地进行企业的挂职锻炼,熟悉产品的原理和相关专业的业务流程,不断构建自己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

2. 开展行动研究

高职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方面通过现场笔记( field notes) 、教学过程记录( journals) 、教学日志( teaching logs) 、教学笔记( diaries) 、个人教学报告( personal accounts) 等手段获取教学行动信息( Wallace,1998),进行反思,通过自我反思、实践来审视和评价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外语教学中运用计划( plan) 、行动( action) 、观察( observe) 、反思( reflect) 四个环节开展行动研究Burns ( 2011)。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观察反思,使教师成为教学实践者和研究者。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通过科研来促进教学,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3. 多层次合作发展

随着新的教学媒体相继出现,为了适应现在的教学实际,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的合作发展。首先,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程成立课程组,集体备课,共同制作多媒体课件,共同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共同开发符合学生要求、满足学生需要的专业英语教材,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互相听课、互相指导( peer coaching) 、说课、评课等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同时要组成科研课题小组,促进教学和研究结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其次,为了更好地胜任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类课程的教学,外语教师还应该与专业教师合作。正如哈钦森( Hutchinson) 和沃特斯( Waters, 1987) 所说重要的是这样的合作是一种双向过程; 专业学科专家( subject specialist) 可以帮助担任专门用途英语教师更好地了解学习者语言使用目标情景。同时,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师可以使专业学科的专家了解学生面临的语言困难。此外,外语教师还要与企业的专家合作。开展深度校企合作,邀请企业专家一起探讨课程的设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采用双元双优的教学模式,教师与企业专家一起授课,一起编写教材,教材编写符合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的模式,采用真实的语言和文本,利用企业真实的案例和单据,使教材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 二) 建立教师发展的支持系统

1. 确立合理的认识定位

高职院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要意识到教学环境、学术氛围、规章制度等对教师发展的重要性。要树立以以教师为本的思想,教育决策民主化。调动高职外语教师从事外语教学,尤其是专业英语教学的积极性,对教师的发展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使从事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课程教学的教师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

2. 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

高职教师具有强烈的参加培训提升的自己的愿望,学校及教学管理部门应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使高职教师通过非学历培训、进修、学历教育、科研活动等形式获得个人的专业发展。另外,英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同听专业课程、学习专业知识,通过参加这种方式培训和考核,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学校也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鼓励教师这种行为。通过这样的途径帮助解决专业教师非专业化的问题,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更好适应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课程的教学。3. 合理进行课程设置和人员配置

要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和人员配置,对于会计英语、计算机英语等专业性很强的专业英语课程,可以采用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教学模式中的保护式专业教学模式( sheltered subject matter instruction) ,选择难度适中的双语教材,主要由专业教师来上课,重点讲授专业知识,而外语教师只起辅助作用,重点传授语言知识和专业词汇。

4. 给予适当的情感支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