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时心理活动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3-01-20 14:15:04

游戏时心理活动总结

游戏时心理活动总结篇1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6-0115-01

一、前言

体育游戏是从游戏中派生和发展而来的一个分支,它既不同于一般的体育运动,也不同于一般的娱乐游戏。它是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的相结合,以身体练习为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锻炼方法。

一个完整的体育游戏应包括:游戏的名称、目的、方法、规则、注意事项(要求),以及场地器材,结果(奖罚)等。从以上各方面可以看出体育游戏具有特定的内容、情节、形式、规则和要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做到合理的选择与运用体育游戏,就要充分体现出这些特点,就要紧紧围绕体育游戏所要达到的目的来进行。

二、体育游戏的选择

(一)内容的选择

1. 根据活动对象的特点合理的选择

由于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文化程度的人在思维方式和接受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体质和体能上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我们在选择体育游戏时就应考虑到各年级、各层次学生具体的特点,应有所不同,有所侧重。因此,从体育教学过程的总体来说,年龄大的,也就是高年级在选择体育游戏时,应该侧重于“体育”:年龄小的低年级学生的体育游戏“游戏”成分偏重一些。

我们在选择体育游戏时,亦应考虑到不同的性别这个问题。在大学和高中的教学中,尤其应该注意,经过青春期的发育,男生和女生生理心理结构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此我们应该有清楚正确的认识。例如:选择某一个游戏,会受到很多男同学的喜爱,在活动中,他们兴趣盎然;同是这个游戏,用于女生时,她们却无精打采,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进入深入细致的观察,从而总结出适合不同性别的体育游戏,合理地选择运用于教学中,使男女生都能够从体育游戏中受益。

2. 根据体育游戏所要达到的目的选择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安排某个体育游戏,这个游戏要达到什么目的,这在选择体育游戏时就应该明确,这一切,又都需要紧紧围绕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来选择、制定。因此在选择体育游戏时,我们就需根据具体的、某次课的教学任务来着重安排不同的奔跑类、跳跃类、投掷类、体操类、角力类等游戏,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例如一次教学课的任务是跳跃技术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安排如下一个游戏:

名称:行动一致

目的:发展弹跳,提高跳跃能力。培养团结协助的精神。

场地:相隔10-12米画两条平行线,分别作为起跳线和终点线。

方法:将游戏者分为人数相等的若干队,成纵队排列,站在起跑线后;各队队员的右手扶前一个人的右肩,左手握托后一队员向前抬起的左脚,成纵队单足站立;发令后,各队在排头的带领下,用单足向前跳跃,以队尾先到终点线为胜。

规则:1.出发前要作好队列排列准备并在出发口令后,方可进行。

2.必须按规定方法跳跃,中途队伍脱节为失败

要求:各队员间不得用手相互推搡

结果:输队每名队员就地做5个单足跳

3. 根据教学的环境合理的选择

场地条件也是合理选择体育游戏的一个因素,如果运动的场地比较大,我们就可以选择一些活动范围大的游戏,反之,就要缩小活动范围。总之,只有根据具体的场地条件来安排体育游戏,才能达到合理性。

(二)时间的选择

1. 根据不同的季节在选择体育游戏时,也应有所不同。

在冬季,由于天气寒冷,身体不易发热,肌肉的粘滞性较强,因此就应该选择一些活动量较大密度较高的体育游戏,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身体很快地活动开来,提高他们上课的积极性,而且可以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发生象肌肉拉伤等一些事故。

夏季,天气炎热,气温较高,在选择体育游戏时,就应该安排运动量较小、趣味性浓厚、时间短并紧凑的一些游戏,避免安排冗长、运动量大的游戏,这样就可以减少学生在高温下过多的日晒,从而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进而解决夏天难上体育课的老问题。

在春秋两季节,气温较温和,这样选择体育游戏的余地就很大,在这两季节安排体育游戏,运动量较冬夏两季要适中。

2. 根据教学课的不同部分合理选择

体育游戏一般都应安排在课的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来进行,在有些情况下,也可安排到基本部分。

在课的准备部分,由于是课的开始,安排选择的体育游戏就担负着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使学生尽快进入体育教学状态、为实施教学任务而做的一般或专项准备活动的目的。因此,在安排体育游戏时,就应该根据以上的几个特点来合理地加以选择。

在课的结束部分,安排体育游戏的目的主要是兴奋的转移与放松。我们选择的游戏应该是活动量不大、趣味性较强的一些具有放松身心意义的游戏。

三、体育游戏的运用

在体育游戏的具体运用上,要达到合理性,也就是说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达到预期的目地,除选择好体育游戏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场地、器材的准备

场地的规定、器材种类和数量的多少,都应该根据游戏内容和性质、游戏者的人数等具体情况来决定。一个体育游戏,如果参加的人数恰当、场地的大小也合适,学生就会表现出高昂的积极性,活动的效果就会很好。因此,我们在上课前就应该对场地、设施等因素规划好,从而为体育游戏原则的顺利进行作好准备基础。

(二)组织教法的实施

1. 讲解对体育游戏的顺利进行,获得良好的活动效果来说至关重要。讲解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应特别对游戏的方法、规则、及要求要讲解清楚。在安排一个新的游戏时,为了便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游戏进行的步骤和方法,还可以结合示范进行讲解。总之,讲解的目的是使学生会做游戏。

2. 裁判工作是保证体育游戏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裁判一定要公证、准确,否则会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当游戏结束时,应认真的进行总结和讲评,公正而客观的评定游戏的结果,对学生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讲评。

3. 教师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总是要及时加以补充说明、引导,使游戏正确而顺利地进行;教师应对违反规则和不遵守纪律的行为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教师还应注意观察、判断活动者的体力与精神情况,调节好游戏的密度和运动量。

(三)组织纪律性的贯彻

游戏时心理活动总结篇2

(一)亲子的概念

“子”是指孩子,“亲”就是指孩子以外的家庭内部成员,主要指孩子的双亲。亲子教育不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以家长为中心的“家庭教育”和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教育”,其核心内容是父母与其子女相互尊重、共同教育、一起成长。

(二)亲子游戏的内涵

亲子游戏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和祖父母与孙子女之间的游戏行为。它是以孩子为主体,父母为主导进行的,是亲子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及主要元素,也是实施亲子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亲子游戏的发生先于其他游戏,即孩子一生下来就与父母和看护人有了直接接触,从而发生了最早的亲子游戏。

二、当前亲子游戏活动在幼儿园开展所面临的困境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研究将选取我园50组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调查研究,结合文献研究法,让成人充分认识到婴幼儿时期亲子游戏活动对培养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并且寻找到更多好的亲子游戏活动或有效的对策来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2、调查方法:(1)文献研究法(2)调查研究法

(二)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问卷以封闭式问题为主,开放式及半封闭式问题为辅。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家长、幼儿对亲子游戏活动的态度,亲子游戏活动的类型、条件创设及指导策略等方面的情况。初测问卷编制完成后,在随机选取的对象中进行试测,请有关专家对问卷的每个问题打分,问卷回收之后,对于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修改,然后请专家进一步矫正,最后形成正式的调查问卷。

(三)调查结果

1、家长与幼儿对亲子游戏活动的态度

(1)幼儿对亲子游戏活动的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在家庭中,幼儿常常喜欢与父母亲一起玩,而且幼儿常常要求父母陪他们一起玩,这表明多数幼儿都有与父母一起游戏的意愿,他们的游戏态度是积极的。

(2)家长对亲子游戏活动的态度。

99.3%的家长认为“与孩子一起玩,可以促进孩子身心发展,又可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密切家庭关系”;在问到“在空闲的时候,是否经常与孩子一起玩”时,6.1%的家长选择“总是”,45.4%的家长选择“经常”,46.7%的家长选择“有时”,1.8%的家长选择“偶尔”;当孩子要求和家长一起玩时,68.9%的家长“先答应孩子,忙完自己的事情后,再与孩子玩耍”,29.6%的家长“欣然接受,立刻与孩子玩耍”,1.5%的家长“不想与孩子玩耍,会找各种理由加以拒绝”。

2、亲子游戏活动条件的创设

(1)亲子游戏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75.8%的家长选择家庭和户外作为开展亲子游戏活动的空间场地,15.4%的家长选择在家庭中与孩子游戏,8.8%的家长选择在户外与孩子游戏。

(2)亲子游戏活动的类型

家长与孩子常玩的游戏类型依次为体育游戏(占总人数的74.4%)、智力游戏(占总人数的73.3%)、结构游戏(占总人数的68.9%)、角色游戏(占总人数的44.7%)、音乐游戏(占总人数的42.5%)、表演游戏(占总人数的41%)。

(四)开展亲子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亲子教育的研究在我国起步时间还比较短,亲子教育的理论还不很完善,许多儿童家长对亲子教育、家庭教育对其社会的意义等问题还不十分明确;很多教育机构对亲子游戏活动如何开展还缺乏有效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理论上,对亲子关系、亲子教育、亲子游戏活动以及有关家庭教育中的种种文化现象没有进行详细的、动态的、情境化的描述;亲子游戏活动的主体,家长还普遍存在着缺乏科学的育儿经验,对亲子游戏活动认识不足以及不清楚如何开展积极、有意义的亲子教育等问题。常常有如下表现:

第一,家庭中房屋的面积很大,儿童的活动空间很大,为了孩子的智力开发,提供给儿童的图书、玩具也很多。

第二,家长往往因为没有时间或对亲子游戏活动不屑一顾的缘故,忽视甚至拒绝亲子游戏活动,而满足于孩子的单独游戏,从没有或极少参与孩子的游戏。

第三,活动内容简单、重复、单调,教育意义不充分,智力开发作用不明显。

三、关于幼儿园开展亲子游戏活动的对策

(一)主观层面上

1、正确认识游戏与学习的关系

游戏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游戏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经验的过程。在游戏中,幼儿一方面主动地去探索环境,并以原有经验为基础理解环境中新信息的意义,另一方面又主动地作用于环境、改造环境,实现着对原有经验的改造与重组,使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经验变得更为精确,进一步加深了对于先前经验意义的理解。

2、正确认识成人在幼儿游戏中的价值。

首先,成人参与游戏,无形中给幼儿以支持,这种支持行为可以被视为一种无言的沟通;其次,参与幼儿的游戏是与幼儿建立融洽关系的最好方法;再次,成人参与幼儿游戏,可以减低幼儿游戏时的不专心,延长游戏的时间。但是,成人的参与必须是正确的、适当的,过多地干预或纠正幼儿的玩法,可能会妨碍幼儿的创造或干扰幼儿游戏的进行,产生反效果。

(二)行为层面上

1、家长要为孩子选择玩具

玩具是开发幼儿智力的天使,它是为特定年龄阶段的婴幼儿设计和制造的。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正确选择玩具。科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的幼儿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不同,所需要的玩具也不同。

2、推广亲子园

游戏时心理活动总结篇3

游戏是儿童自由生命的依靠,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更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基石。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教学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好动心与好胜心,不仅给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更能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沉淀学生理性的思考,使数学课堂成为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殿堂。

我们的课堂在课改的洗礼下,生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多种形式的数学游戏使得数学课堂也日渐鲜活。但细细观察、体味,却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具有使人深度放松而又高度专注的本质特点。

当下,课堂上的数学游戏普遍存在以下四点不足:1.游戏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偏离;2.游戏形式陈旧单一,缺乏创新性、思维性;3.游戏组织混乱,实效小;4.游戏运用量多质低。如何比较好地解决这几个问题,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一些想法。

一、在游戏前做好定向思考

(一)明确何谓数学游戏

简单地说,就是指所有能启发学生数学智慧能力的各项游戏。它使所有参与者忘我投入,呈现出深度放松而又高度专注的状态,并在游戏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其所学材料的兴趣。”数学游戏的设计与开展也应是有轨迹的,它迎合了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遵循的是儿童认知的过程,两者是合二为一的。所以,要改良我们的数学游戏,根本还是要抓住儿童的心灵。

(二)明确数学游戏的设计原则

数学游戏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即寓教于乐。根据数学教学实际,我认为设计数学游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学科性。课堂中的数学游戏活动从属于课堂教学整体,不能游离于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之外,应该具有自身的学科特点。

2.必要性。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多抽出时间来考虑所做的游戏活动是否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然后再按照教学的整体来确定相应的游戏内容、活动方式,以此完成教学目标。

3.直观性。教师通过组织形象直观的数学游戏,能够使学生将形象具体的思维和概念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而促进学生理解掌握概念规则等知识,使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成功过渡到抽象思维。

4.有效性。数学游戏使学习新知变得新颖有趣,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注意保护、保存、合理利用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生发的学习兴趣和能量,因势利导,及时迁移,形成抽象认识,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明确数学游戏的目标定位

切实可行的游戏目标是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到达新知彼岸的灯塔,同样也是评价游戏及效果的依据。教师要通过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每个知识点的显性和隐性的活动素材,针对其重点、难点内容确定游戏设计目标。要明确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养成哪方面的习惯,做到心中有数。

二、在游戏中强化策略落实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取决于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苏格拉底说:“教师的天职是使学生自己产生思想。”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去“想”,给学生想的空间,使其自由想、大胆想,在愿意并且能够自由想的基础上加以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发掘散落于数学文本中的“想”的引子,开发出能服务于“想”的数学游戏。

(二)实践探索,加深理解

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操作,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操作、观察、思维、语言有机结合,多渠道地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所以,数学游戏的设计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探索实践,手脑并用,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实际应用,促进内化

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努力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唤起学生的记忆表象,因为这是让学生形成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在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时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中展现自己,以帮助自己来培养创新的精神和创造的能力。

如在学习有关图形的面积计算后,我出示了一个较有挑战性的问题:“提供给你一幅中国地图,请估算出太仓的面积,看谁估算的结果与实际面积最接近?”这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应该怎样来算出它的面积呢?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后,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可以用割补、拼凑的方法将其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其他图形再进行估算;还有的说先称出整个中国地图的重量,再称出太仓地图的重量,根据中国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用比例算出太仓的面积……尽管估算的结果离实际数据相差甚远,但学生在这样的自主活动和交流讨论中,打破了常规思维,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提出了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的解决问题思路,体现了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

三、在游戏后及时总结与评价

游戏时心理活动总结篇4

传统模式下的体育教学,学生无论是身体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提不起兴趣。因为传统下的体育教学除了跑跑,就是跳跳,枯燥而乏味。新课改下要求体育教学要突出它的创新性、创造性,因此,体育游戏活动的融入,就为体育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让体育教学能够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

一、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游戏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僧教学成效。在体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于需要循环练习、比较枯燥的技术动作,通过游戏达到练习的效果,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可以获取更好的练习成效。

2.体育游戏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时,如果体育技术的难度太大,那么就会给一些学生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让他们表现出害怕、焦虑等状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体育游戏,就能充分化解这些问题。由于体育游戏拥有一定的均衡性、易行性及娱乐性,在动作的规范性要求上也缺乏严谨性,这就使学生很难通过放松实现体育锻炼,降低了学生运动过程中的恐惧感,提升了自信心。

3.体育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体育游戏通常都是通过集体分组的方式实现的,所有学生在集体中都是其中一员。所有人都想为各自的小组争光,尽可能避免失利。在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集体性的游戏可以充分培育学生本身的自律性。在体育游戏施行中,个人与集体之间的配合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团队合租精神及凝聚力。

二、体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策略分析

1.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在准备体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通常都是由教师来负责组织,让学生通过慢跑、体操及定位操等活动来完善上课前的体育活动。由于每次上体育课前都会循环做这些准备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极为沉闷,使得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受到极大影响。

通常情况下,老师会依据准备活动本身的目的及特性,选取比较有针对性的体育游戏作为准备活动,以替代机械式的枯燥的慢跑及体操等,如通过对全身肌肉及关节、韧带的活动来做徒手操。此外,在增强动作趣味性的基础上,还能通过游戏实现组织上的创新性,如在“跟我做”等游戏中编入一些基础的体操动作,通过游戏使学生可以轻松愉地活动所有部位,做好之后基本体育教育教学的准备。

在对准备活动改进的基础上,还能有针对性地选取比较普遍的体育游戏,奔跑类活动主要有“蛇行跑”“缘旋跑”以及“听号抱团”等。与比较单一的慢跑等准备活动相比,通过活动项目不仅可以活动肢体,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2.体育游戏在基本体育技术中的应用

对于体育教育教学来说,基本性的体育教育教学技术是教学的重难点,但是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时往往会觉得比较枯燥,因此在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时,在教学中 增添体育游戏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效率,增强器必要性及可行性。

如篮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可以充分掌握基础动作,比如运球、投篮等,就可以通过“一人运两球”、“投篮晋级”及“活动篮筐”等游戏,将篮球教学的基本技能游戏化,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可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学生中,让他们可以学到更多的技术动作。相对篮球运球动作来说,要进行更科学的游戏设计,以小组竞赛为主要形式进行游戏完善,让学生在单手练习的基础上运球,在进行运球时要去拍打其他同学手中的球,这就能让所有正在运球的学生不仅能充分保护好自己的球,使其免去被扣除的分,同时也可以尽可能将对方组队的篮球排掉并增加本组的分数。基于这一游戏本身的竞争性,可以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并通过娱乐锻炼自身的运球技术。

再如,中长跑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心肺机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意志力及品质。不过,如若仅仅就是单纯地进行中长跑竞技,让学生绕田径机械地跑,那么就会让学生形成厌倦心理,对于学生健康身心的成长极为不利。如若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追逐、越野跑,或者在长跑中设计部分情节情境,如“奔向二十一世纪”等,就能让学生通过愉悦的气氛及多元性的想象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在球类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依据学生自身的素质及技术水准等,不断降低球筐、缩短场地,变革规则,从而让学生可以充分感知成功带来的乐趣,提升学习效率。

游戏时心理活动总结篇5

游戏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西方的精神分析学派是―个非常重视游戏治疗理论的心理派别。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游戏和其他心理事件一样,都受快乐原则的驱使。快乐原则在儿童及青少年游戏中,往往体现在他们对压抑的释放。美国创造学研究专家罗杰认为,游戏可以让人在无压力的环境中自由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因而是打开人们心智枷锁的一种重要方法。青少年在自主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地创造游戏内容、形式和规则,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各种新点子,并最大限度地发掘、展示自我,这对青少年的创造性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心理辅导课的首要任务不是传授心理学知识,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富有启发意义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反省自我,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周边环境及社会的关系,提高其心理素质,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心理游戏是一种能启发个性和自我创造性的教育方式,在心理课堂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游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表现自我,施展自我,也有助于提升心理辅导课教学效果。

首先,心理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意愿和参与乐趣。心理辅导课经常需要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及内心的真实想法,但有时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并不想表达或不愿意表达。此时,如果开展一些趣味游戏,他们就有了表达的载体。因为对于那些平时不善于表达或比较内向的学生,游戏往往能调动他们表达的愿望和参与心理活动的积极性。

其次,心理游戏可以调节学生情绪,改变学生行为。当前,学生学业压力较大,成长中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有的学生便因此产生了心理疲劳和心理困惑,而游戏是一种保护性的发展活动,容易满足学生因自身发展水平所限而不能实现的愿望,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紧张、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通过游戏得到合理释放。此外,根据社会观察学习理论,在游戏活动中,个体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模仿他^正确的行为方式,进而改变自己原有的不恰当的行为。

最后,心理游戏能提升心理辅导课的教学成效。游戏以其体验的深刻性让人记忆深刻,而持久的记忆有助于形成学生的潜意识,有助于改变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教师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分享体验和感受,游戏结束后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游戏的意义,使其感悟游戏背后蕴含的深刻哲理,如此可以有效促使学生在人际互动过程中的自我认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在自我意识、学习潜能、情绪调控等方面的困惑。这不仅能提升心理辅导的成效,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心理辅导课的教学效果。如“一分钟鼓掌多少次”这个游戏,虽然游戏只有一分钟,但这一短暂的体验让许多学生终生难忘,因为一分钟里鼓掌200次甚至300次的亲身体验让他们意识到自身所蕴含的巨大潜能,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二、心理游戏的选择与设计

心理游戏的种类繁多,但在心理辅导课的使用过程中,按照其在心理课上的功能及使用的频率,可以把心理游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课前热身游戏,另一类是课中的主题活动游戏。

课前热身游戏一般用在整节课的开始,既能热场又能起到导人的作用,如经典的课前导入游戏“刮大风”“抓手指”“照镜子”“小鸡进化”等。课前热身游戏的重要目的,是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减缓学生的紧张心情,打消学生的防卫心理,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进而建立起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和凝聚力,有助于教师导入上课的主题。

主题活动游戏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把一个跟主题紧密相关的游戏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心理教师以设置的游戏为重要载体,在游戏中通过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他们在体验中反思感悟,以达成相关心理辅导主题的教育目标。无论是哪一类的心理游戏,教师都应着眼于提高辅导活动课整体效益的原则,精心选择和设计游戏。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心理游戏的选择与设计要满足发展性原则。由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是正常发展的学生,因此学校应树立“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主,障碍性心理辅导为辅”的理念。这就决定了心理辅导课中选择的游戏,应该面向大多数正常的学生,而不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因此,心理游戏的选取与设计应当定位于发展性心理教育,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机能的进一步优化提升,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并形成健全人格。

二是心理游戏的选择与设计要紧扣辅导目标和内容。在日常的心理辅导课中,有的教师在课上开展的心理游戏仅仅是为了热闹或活跃气氛,跟活动主题不相关或相关度很小;有的教师不是根据教学主题的需要选择游戏,而是根据学习过的游戏来设计心理辅导课,导致该辅导课缺少明确的辅导理念,辅导的主题内容过分依附于游戏形式而缺少针对性和有效性。须知,游戏的选择必须基于明确活动的主题与目标,而不能过分看重其娱乐性而被游戏所完全束缚;否则就容易造成课堂表面热闹而实际教育效果欠缺的不良后果。

三是心理游戏的选择与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游戏虽然受学生欢迎,但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学生,其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有很大差异。因此,心理游戏的选择与设计要满足“适合性”原则,应根据心理辅导主题、对象和场地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游戏,心理游戏的规则、方法的难易程度要符合本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此外,场地、道具等的设置要适合辅导对象的相关条件。

四是游戏的选择与设计要突出启发性和教育性。心理游戏并不是纯粹让学生感到好玩或感到开心,而应该是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有所体验和感悟,能够在教师的点拨帮助下,整合原有的自我意识和认知结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自我。因此,心理教师选择的游戏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教育性,如自我认知类游戏――“多元排队”“我是谁”;交往类游戏――“心灵电报”“我说你做”等。这些游戏除了让人感到新鲜有趣,愿意参与外,还具有很强的主题教育性。

五是心理游戏的选择与设计要注重可操作性。游戏的选择要注重简单易行,如果运用太复杂的游戏,就会占用太多的时间,难以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还可能因为部分学生无法理解游戏规则而使游戏无法完成。此外,有些游戏是从企业培训或成人教育中开发出来的,可能适合单独的团体培训或社团活动,但不一定适合心理课堂。如“高空飞蛋”这个游戏,不仅需要塑料袋、报纸、胶带、绳子、生鸡蛋,而且还需要到二楼以上的位置把用报纸包好的鸡蛋抛到地面,且游戏耗时也较长,这样的游戏就不适合在心理课堂上做。因此,教师要注意选择对场地要求不高,难度不太大,耗时不太长,人人都能参与的可操作的游戏。

三、心理游戏的实施与运用

心理游戏的实施与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游戏的实施流程

游戏实施前的准备。在心理辅导课开始以前,要准备好游戏实施的相关活动器材和道具,如必要的纸、笔、视频等。若游戏需要,还要对上课教室或地点做适当的布置,如有的游戏需要安排一些活动桌椅或需要对桌椅重新摆放。

讲清楚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游戏开始前教师一定要把规则讲解清楚,用最简单直白的方式把规则告诉学生,如果需要进行示范,示范动作尽量夸大,方便学生看清楚。此外,对于有一定危险性的游戏要做好保护措施并指导学生如何保护自己。如“信任后仰”游戏,就特别要强调后面的学生要拉“弓字步”,以保障前面后仰学生的安全。

游戏的实施。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游戏规则,积极参与,完成游戏。

体验交流分享。体验交流分享是心理游戏非常重要的―个环节。心理游戏不仅关注如何给学生带来乐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成长体验和感悟,因而在做完游戏后一定要有一个反思和体验分享阶段。在学生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并及时进行点评。

教师对游戏点评。游戏点评总结是游戏实施过程的一个升华环节。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注重学生的反馈信息,对学生的发言和现场的生成资源及时进行点评。在游戏结束时,教师可以对观察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及自己的心得感受进行一个整体性的总结与点评,并注意把点评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升华游戏主题。

2.游戏实施应注意的事项

在游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控制场面。由于游戏很容易让人兴奋,加上少数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游戏活动开始后容易出现课堂秩序失控的现象。这时教师要沉着镇静,尽量用平稳的语气把场面控制下来。为了避免这类情况,最好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制订一些规定。如当教师打一个暂停的手势时,大家都要相互提醒,迅速保持安静,这也有利于游戏过程中课堂秩序的维护。

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游戏过程。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状态以及所出现的问题,以便为游戏点评积累素材。如在“盲人游戏”中,教师应注意观察“盲人”在前行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与“拐杖”在整个过程中的“互动”表现,对角色的“饰演”到不到位,是“旁观者”心态还是“主人翁”心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活动细节都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并在活动分享时及时点出并给予表扬。

在心理游戏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活动与体验是心理辅导课的最大特点。在心理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情绪最放松,此时他们的“心理防御”最低,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在分享交流环节,深入挖掘游戏的意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思考,并分享讨论。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游戏的教育引导功能,否则心理游戏就变成了纯粹的娱乐活动,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此外,教师要重视游戏的预设与生成资源的利用。在充分预设的前提下,心理游戏在实施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生成资源,教师要注意充分把握和利用。如在“背后留言”这个游戏中,一个学生收到有不雅“绰号”的留言,分享时他表达出了伤心和不满。此时,教师可借机点评引申,指出人际交往中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乱给别人起“绰号”,不仅是缺乏修养的表现,也反映出一个人缺乏尊重别人的基本品质,提醒那位写留言的学生今后要注意。游戏中学生自己的成长经历、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冲突、教师的自我揭露以及活动后的分享交流等,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也是需要引起教师重视和关注的生成资源。教师要重视这些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与衍生,这也是心理课中教师课堂教学智慧体现之处。

四、心理游戏在心理辅导课中运用的反思

游戏时心理活动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198-01

玩是人的天性,人人皆不例外,只要很好地给予引导,这种“玩”就能得到升华,就能达到我们想要达到的锻炼身体的目的。体育游戏作为“玩”的高级形式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绝好途径:在“玩”中学习,学习动作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在“玩”中掌握,掌握了解锻炼身体的正确方法、要求;在“玩”中享受,享受愉悦身心的情感体验;在“玩”中体会,体会陶冶情操的崇高境界。

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科学合理有效地运用这种“玩”的艺术,更好为体育教学服务,更好地担负起阳光体育运动所赋予的使命,笔者认为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合理选择游戏项目。这是一节课中运用游戏的的关键环节,游戏选择是否合适,会大大影响学生的练习兴趣。首先,要明确所选游戏的目的以及该游戏和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关系。每一种游戏对于游戏者来说都是全身心性的,但多少还是有一些它的活动特点及其倾向性的,比如:跳绳接力游戏的主要特点是,以活动下肢为主,结合上肢与全身协调性的活动形式,身体活动的倾向性应为下肢,所以,它就比较适合以上肢活动为主的教学课,如:体操、排球、羽毛球等教学课程。在内容上有所搭配,在运动量、运动强度上也要尽可能合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一节课中上、下肢以及躯干都能得到全面的锻炼,同时使身体能够承受较合适的运动量、运动强度,真正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其次,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游戏,冬天应主要以活动大关节为主,如传统的打渔网、二不成三等。夏天应主要以活动小关节为主,如篮球的拍球、运球比赛等。再次,应注意性别、不同年龄段等的区别,大多数男生喜欢做求速度,有冒险,好刺激等类型的游戏,而大多数女生这则喜欢玩有智力,有技巧,讲配合等类型的游戏。高年级学生总体好动,低年级学生总体好静等等。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游戏,才能得出不同的结果。

第二,游戏和主要教材的搭配原则。首先,以主要教材来确定游戏教材。游戏教材的内容必须以主要教材为依据,主要教材的内容确定之后才可以确定游戏内容,游戏教材的活动内容、活动的身体部位等尽量不要和主要教材重复,没一节课都要体现身体的全面发展,且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当然,如果只是游戏课或练习课则另当别论,但仍要有主次之分,课的目的、任务要明确,万不可漫无目的、随心所欲。其次,运动量、运动强度要合理。要大小结合,轻重缓急。不可都大或都小,这样就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再次,主要教材和游戏教材的搭配,要做到使身体全面发展,要体现既要活动上肢,又要兼顾下肢,当然也离不开躯干,既要有一定的耐力内容,又要考虑有一些力量、速度、协调、柔韧等方面的因素,尽可能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总之,主要教材是为了更全面的完成教学计划而准备的,但它同时也能够提高游戏的活动质量,游戏教材虽始终是为主要教材服务的,但和主要教材的合理搭配则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控制好体育课中游戏时间以及不同环节中的游戏强度。体育课中的游戏时间和游戏强度在不同环节中是有所不同的,在一节课的准备部分中,游戏内容不能代替准备活动,活动关节、徒手练习都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因此,游戏内容不得超过准备部分总时间的三分之二;在基本部分中,游戏内容不得超过本部分总时间的三分之一;而在结束部分则可以稍多一下,只要能达到放松的目的就可以了。这些时间概念仅作参考而已,不必过分强调。而游戏的强度大小则有所不同,除基本部分的后半部分强度可稍大一些外,其余部分的游戏强度尽可能不要太大,以免影响正常的教学内容。

第四,同一游戏在同一个班级的使用频率不要过高。无论是哪一种游戏,在同一个班级进行,尽量不要有过多的重复,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

第五,转换不同角色,不断创新游戏。任何一种游戏玩过一段时间后,自然就缺乏新鲜感,刺激感,这是学生适应的结果。为了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可以采用转换不同角色,提高不同难度,老游戏新改编等手段,以提高学生的练习热情和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等优良品质。

第六,做好安全保障,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游戏有徒手的、持轻器械的以及通过障碍的等等,无论是哪一种游戏都要做到安全第一,活动第二,保障人身的绝对安全,避免体育课中的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注意爱护器材,以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七,体育游戏在陶冶情操中,学生活动后,恢复身心活动是体育课必须具备的教学程序,放松运动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机体的生理、心理得到放松。在教学时,如我们可以选用“信任”游戏,将全班分成每五人一组,其中一人站中间,闭眼、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其他同学手拉手在他周围围个圈,圈里的那位同学和围成圆圈的四位同学按相反方向慢慢转圈,当圆圈里的那位同学问:“同学们,我可以信任你们吗?”另外四位同学回答“可以”!这时中间那位同学往某一方向倒,其中四位同学必须确保这位同学的安全,把他牢牢接住,如此方法依此进行。也可以选用“放礼花、爆气球、遨游太空”等等游戏形式进行放松教学。因为小负荷游戏的运用,学生做起来认真,积极性高,有利于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机能尽快恢复,让学生从兴奋紧张状态过渡到相对平静的状态,使体育教学在愉快的、欢乐中完成,融学习、锻炼、娱乐为一体,完美地结束一堂课的学习。

总而言之,作为体育教师应不断积累知识,努力探索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利用“体育游戏”进行教学时非常适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合理选择好体育游戏,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因为通过教师的引导,创造情景,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传统的体育教学转变为快乐的体育教学,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会到玩在其中、乐在其中、修行在其中,真正做到了“懂、会、悦”三者有机结合,提高体育课教学的实效性,最终达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游戏可以贯穿体育教学的始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要尽可能的渗透游戏的要素,这不仅要体现在活动内容上,在语言描述、肢体表述等方面要都要尽可能的有所准备。让学生听起来有滋有味,动起来生龙活虎,做起来认真踏实,使体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游戏时心理活动总结篇7

小学英语教学目的就是以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主,从而获得英语的感性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又该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呢?在教育实践和阅读大量教育著作的过程中,我认为游戏在培养学生英语兴趣的教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游戏教学无疑是一种激发并保持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把游戏引入课堂教学时,按照给定的程序和要求,规则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学习重点及课堂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使之在游戏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的游戏活动应让每个学生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的活动,要尽量安排集体游戏,特别是那种需要集体配合体现协作精神的游戏,这样既可操练语言,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如在教玩具单词:doll,car,plane,boat,balloon一课时我用了猜一猜游戏导入:Christmas is coming.Christmas Father has many gifts to us.Guess,what are they?学生被吊足了胃口,纷纷猜pencil,crayon ...我通过大口袋一一亮出,一边复习旧知,一边自然导入新词。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在游戏中集中注意力,从而创造师生共同学习的良好契机。

不过在使用游戏活动教学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游戏的规则要明确化

在游戏前应把规则,要求向学生介绍清楚,以免引起混乱。而且教师总的规则应该是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景中更多地练习和运用所学语言,不宜过于注重学生猜得对与错。因此教师应确定范围。例如,让学生猜“what’s his job?”时,可以预先告诉学生所猜的职业范围“teacher,doctor,soldier”等。

二.游戏必须要有目的性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教学游戏,使游戏为语言知识的学习、掌握和运用服务。也就是说教师设计的每个游戏都必须有目的、有计划,要让学生的什么技能得到锻炼,学生要达到什么水平,这些都必须做到心中有底。教学目的不同,游戏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而不是盲目的为了游戏而做游戏。

三、游戏的设计要富于创造性

俗话说“把戏不可久玩”。游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时刻刻处在变化中的。小学生都喜欢新奇的事物,有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原有的学习热情急剧下降,原始的兴趣正不复存在,这也引起了我们的反思。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学生也会失去兴趣,所以必须不断的设计新的游戏以满足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同一个知识点的突破,在不同阶段可以用不同的游戏。

四、要明确英语课堂游戏的使用时机

组织游戏,要看准时机,针对学生的实际安排合适的游戏形式。“单词接龙”、“吊死鬼”、“寻找共同点”等游戏,不仅能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而且能提高他们课后记单词的兴趣。当学生的“玩性”到五六成的时候,我们的游戏就该结束了。因为如果游戏结束太早,学生才刚进入游戏状态,熟悉游戏规则,结束游戏,一来扫兴,二来游戏“运用语言”的目的也没达到;如果游戏结束得太晚,学生会越来越无聊,下次再玩这类游戏就没有了热情。

五、游戏活动中必须注意师生的关系

当今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越来越关心,素质教育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也应遵循“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成为游戏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活动”这一原则。在游戏的过程中,如果遇上一些问题,不能用武力解决问题,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问题。游戏是为整个课堂教学而准备的,并不是为某一群人而准备的。教师应该平等的看待每一个学生,尽量让每一个都参与到游戏中。这样游戏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能。

游戏结束后,教师应注意总结。总结往往只需要几句话,但是总结的作用却不容忽视。首先,它可以对刚才的游戏起总括的作用,游戏不能白玩,是有目的的玩;其次,游戏的总结可以承上启下,对上面的游戏内容进行总结,对接下来的新授内容进行开启;最后,总结可以将小学生的思绪拉回课堂现实中,让他们知道游戏已经结束。总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英语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英语课堂上抽出一定的时间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教学游戏,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游戏在教育及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游戏时心理活动总结篇8

1、前言

体育游戏是从游戏中发展和派生出来的。是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有鲜明的教育学意义的现代游戏方法。体育游戏熔体力开发和智力开发于一身,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深受人们喜爱,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本文试从体育游戏的创编与运用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2、体育游戏在育教学中运用

体育游戏是从游戏中派生和发展来的一支。它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其基本特征是大众性、普及性和娱乐性。体育游戏可分为活动性游戏和竞赛性游戏。竞赛性游戏是体育游戏发展的高级阶段,如球类运动中的篮球、排球、足球、手球等;田径中的接力、障碍跑、跨栏跑等游戏。

体育游戏在课堂中的灵活应用是至关重要的,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用什么样的游戏,如何用,都是有规律有讲究的。良好的组织工作,会使游戏获得成功,否则,游戏就变成了“儿戏”。选择好了适当的体育游戏项目后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还应强调几个问题。首先要把体育游戏内容讲解清楚,讲解时,教师的位置要恰当,让参与者既能听清楚,又能看到示范。另外,体育游戏的开展应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竞赛性游戏中,要做好裁判工作,使每个学生得以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去,游戏结束后,应对游戏的优胜者给予表扬,更重要的是对落后者进行有力的鼓励,为以后的游戏提供良好的基础。

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向前辈及同行的不断学习,我认为体育游戏在育教学中具体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2.1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我们一般在课的准备活动中,总进行慢跑、行进操、徒手操等。长期以来,使学生产生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使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如经常采用“贴人”、“拉鱼网”、“蛇形跑”、“传接球”、“反口令练习”等游戏,不仅能够达到热身的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为教授课的主要内容提供良好的氛围。

2.2在课的主要内容部分中的运用。准确、合理、灵活的运用游戏的手段,能达到体育教学的最佳效果。如在快速跑的练习中,可以采用“接力跑”、“追逐跑”、“分组对抗赛”等等,使单调的来回跑,变得更有趣,在不经意间,提高了学生的速度,更使学生有了更强的团结拼搏意识,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上课气氛轻松活泼。在较长距离的耐久跑的练习中,我们如果一味的采用单调的绕操场跑,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这时可采用在学校周围进行越野跑,或者我们给它一个有意义的名称,如:夺标、追逐、比距离等等,使学生在锻炼中,体现到体育教学中成功的乐趣。在练习中应注意学生的运动量和负荷,安全第 再次,在技术技能课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采用一定的游戏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学会技术动作。如:篮球教学中,可采用“一人运两球接力”、“活动篮筐比赛”、“罚球比赛”等,使篮球技术游戏化,在排球教学中,可采用“传(垫)球接力”、“传(垫、发)球比准”、“发球进圈”等等、使枯燥的传、垫球技术有意义。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强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在艰苦的身体素质练习中,根据不同的练习目的来采用不同的游戏方法,如:上肢练习,可采用:“推小车”、“海豹爬”、“角力”、“打靶”等;下肢练习,可采用:“双人蹬跳”、“兔子舞”等。在玩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体能,培养了良好的意志品质。不过在身体素质的练习时,因为学生比较兴奋,积极性高,教师应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防止运动负荷过大,造成学生身体的过度疲劳。同时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2.3体育游戏在整理活动中的运用。游戏有利于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如果采用一些小负荷的游戏,如:“集体舞步”,尽量做到轻松、活泼,使机体的生理和心理得以放松。

2.4体育游戏与主教材应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利于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高动作技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游戏是为完成主教材的任务服务的,因此,在选材上不能只凭热情和学生兴趣,一定要注意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技能、身体素质、生理、心理等特点。不可滥用,做到运用适时,合理、科学。

3、体育游戏的创编

随着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不断变化和发展,体育游戏本身也要不断发展和更新,现成的体育游戏,由于种种原因,有时难免有相对的局限性,较难与实际需要一拍即合。因此,怎样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创编更新颖的体育游戏,改编现成的体育游戏使之更有效,是摆在每个体育游戏组织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要使创编的体育游戏产生良好的使用效果,一般应遵循下面几条最基本的原则:

3.1锻炼性原则

锻炼性是体育游戏最本质的特征。应根据参加体育游戏者年龄、性别以及实际活动能力等特点来确定相应的运动负荷量、动作难度和活动方式:根据参加体育游戏的人数、时间、场地、器材等条件来确定个人活动占时数和单轮活动的占时总数及游戏活动的路线等。如;人数较多时,应避免创编费时过多的轮流比赛的游戏;尽量创编每人有均等活动、动作较活泼、自然而又富有竞争性的游戏;创编那些游戏规则较简单、活动方法较实用,不造成游戏过程中费解、费时的游戏。总这,要饶有兴趣、富有吸引力、简单易行,做到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锻炼效果。

3.2教育性原则

体育游戏作为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或一种辅助手段,不仅应具有锻炼身体的价值,而且还应具有思想教育的价值。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体育游戏的教育作用必须与游戏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如:为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可创编有一定动作难度的“文撑跳跃”、“障碍跑接力”等游戏;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集体主义精神,可设计分队竞赛的游戏形式和个人得分与团体积分相结合的记分方法等;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构思完成游戏的方法时,可留有一定的余地,干方百计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造能力。另外,体育游戏的名称要既能反映游戏的具体内容,又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游戏后的奖罚也应考虑不同参加者的承受能力,力求合理可行。

3.3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体育游戏的又一本质特征,如果体育游戏缺乏趣味性,将从根本上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为了提高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应根据参加体育游戏的人群特点和素质、技术及智力水平,在游戏的竞争性、动作的设计、胜负的判定以及游戏的情节等方面多下功夫。

增加体育游戏的竞争性,主要从游戏的活动形式和分组两方面考虑。一般来说,各种,内容和各种形式的接力游戏,竞争较为激烈,而实力大致平衡的分组是公平竞争基础、趣味竞争的保证。

提高动作设计的趣味性,主要是看动作设计是否新颖、惊险(惊而无险)、象征和有一定难度。如:使生活中的常用动作戏剧化;用变异的动作替代习惯动作:用器械来限制动作的幅度和速度:把较难的专项技术动作简单化;让平时常用的动作在较高的要求下完成等等。

在制定判定胜负的方法时,为增加趣味性,可同时兼用记时和记数法,也可运用个人得分法结合团体积分法以及限制加倍记分法等等。而游戏中考虑带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进行方法,主要出现在少儿体育游戏中。

3.4安全性原则

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体育游戏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创编体育游戏时应特别注重惯彻安全原则,对游戏的各个环节均应作“安全检查”。一看设计的动作是否容易引起伤害事故;动作幅度较大时,应考虑避免发生肌肉拉伤的具体对策。二看游戏的组织教法是否合理?在使用投掷或负重器械时,要考虑避免因器械使用不当或掷出、拾回投掷器材的时机不妥而发生的伤害事故。三看规则制定是否严谨?如“反应追拍”游戏中不准推撞或重拍游戏者,跑动的线路也要予以规定,以免发生伤害故事。四看场地的安排是否注意了安全因素?如每队、每人之间的左右距离、前后间隔是否恰当,在狭窄的活动场地中,还要考虑避免因周围的障碍物引发的意外事故等。

3.5针对性原则

体育游戏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只有根据参加者的年龄、性别、生、心理特点以及身体素质训练水平,并紧密结合课的内容和任务,有的放矢地创偏体育游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般来说,少儿适合创编动作难度和运动量较小,并富有一定情节和想余地的体育游戏;高中生或大学生则可创编动作难度和运动量较大,竞争较激烈,对判断反应要求较高的体育游戏:而对于有一定身体素质和训练水平的校代表队来说,创编竞争激烈,含有专项技术和专项素质要求的体育游戏能获得效好的训练效果。

创编体育游戏时必须与教材的内容、教学的任务有紧密的联系。如创编与基本教材接近或难度较低诱导性游戏,能使大脑皮质的相应中枢先有粗糙的分化过程,对学会基本技术动作十分有益。也可把单一的或结合的基本技术动作作为游戏中动作设计的核心部分,以达到巩固提高基本技术或熟悉简单战术的目的。总之,针对体育课各部分的内容和任务,创编适且的体育游戏,作为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集中注意力、调节情绪、恢复体力、发展身体素质掌握基本技、战术等的一种辅助方法和手段,定将产生显著效果。

我们知道,体育游戏创编原则,以对立统一的形式存在于创编体育游戏的全过程。其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各原则相互加强,提高创编游戏总体质量上。如趣味性原则,可以加强教学效果;而安全性原则,可以保证充分发挥游戏的各种功能。然而,各原则之间还存在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一面。如:为了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就要增加动作的难度、增加游戏的竞争因素,对抗程序等等,而这些因素的加强,就容易导致安全性的下降。因此,体育游戏创编者的水平,一方面体现在如何充分利用各原则的统一性上,使其相互促进。而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如何处理各原则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之间的相互干扰。

4、体育游戏的运用

4.1游戏场地器材的准备

根据体育游戏的内容、性质以及参加的人数和水平等情况p在课前充分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这是完成体育游戏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效果的必备条件。场地要平整无杂物,距建筑物要有一定距离,地面的标记、界线要鲜明,组距要合理。器材、教具要简单实用,投掷器材要放置在划定的区域内。为了保证游戏能安全顺利地进行,在场地器材布置完毕后,最好由教师亲自试作1-2次,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2游戏的讲解示范

教师应位于游戏者都能听得清和看得见的地方进行讲解和示范。讲解的内容包括:体育游戏的名称、目的、方法、规则和结果,其中应特别讲清楚游戏的方法和规则。讲解的语言简明扼要,生动而又形象。使游戏者一听就明白,并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讲解的方式要因人而异,有所区别。如对青少年,应当多启发诱导,可采取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对高中以上的学生,可结合讲解,只示范某些比较复杂和关键性的动作(如易犯规的动作或有技术要求的动作等),使学生对该游戏有了直观的,正确的概念之后,游戏才能顺利进行。有些较复杂的游戏,还可采取“尝试改正”的方法。

4.3游戏的组织领导

不分队的集体游戏要选择好引导人,分队游戏则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技术高低、训练水平等情况,使各队的实力大致均衡。常用的分队方法有:报数法、队长选人法、固定分队法、单位组织法等,教师应酌情采用。一个游戏成功与否,与教师的组织和领导有直接关系。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观察游戏者的行动,掌握进程,控制局面。教师对在游戏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补充说明,加以诱导,使游戏正确顺利地进行。对违纪犯规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教师还要善于观察游戏者情绪及活动量,运用增减比赛次数、扩缩场地距离等办法来调整游戏的活动量。游戏的裁判通常由教师担任,也可由学生推选或教师指定见习生担任,但教师要全面观察游戏全过程,保证游戏在公正、准确的基础上顺利进行。

4.4游戏的结束与总结

一般情况下,提前或延迟结束游戏效果都不好,应在规定时间或次数后结束。当学生比较满足,尚有余兴时结束游戏是最适当的时机。游戏结束后要进行总结,公正地评定游戏的结果,并指出各队在遵守纪律、执行规划、运用技术和战术以及发挥集体力量等方面优点和不足之处,表扬好生,批评差生,鼓励弱生,使学生们通过体育游戏受到教育、学得知识、提高技能。

5、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编和合理运用体育游戏,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训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为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提高训练水平,这对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蒋东升.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相关概念辨析[J].体育学刊,2008(4):103-106.

[2]罗艺敏,蒋东升.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分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8):36-38.

[3]于光远,马惠娣.休闲・游戏・麻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77.

[4]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M].//何道宽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7:13.

[5]曾炯球,陈云彬.体育游戏大全[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0.

[6]吴忠海.我国现代体育教育观的思考[J].体育教育研究,1992(1).

游戏时心理活动总结篇9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教学

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也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第五条中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可见,游戏在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幼儿园教学是幼儿教师在幼儿学习生活中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目标性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师通过对幼儿游戏中教育理论、游戏内容、游戏组织形式以及游戏环境和游戏材料的创新,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展社会性,锻炼身心素质。

创造性游戏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领下自己创造出来的游戏,包括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创造性游戏已在幼儿园的各类游戏中处于主导地位。它的开展既满足了孩子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又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等,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经验,促进了幼儿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细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很聪明,他们创造出许多游戏,并且沉浸在创造的快乐之中。孩子们在游戏中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能,流露了自己的情感,显现了自己的童真。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如何把握引导游戏的时机、如何来组织开展创造性游戏,使它发挥到上述所说的价值呢?作为一线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个人观点。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陶行知认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的前提条件是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首先我们要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充足的时间、宽敞的活动场所,其次要创设良好的、宽松的自在心理环境。我班在开设的“馋嘴猫小吃店”“漂亮宝贝美发店”“海洋超市”“小小建筑师”“音饭愠 薄懊烂来匆夥弧钡染脱窳宋萝暗难丈、孩子们喜爱的动物形象及孩子们熟悉的游戏材料,宽松、自由的环境,有利于孩子们游戏愿望的产生,便于孩子发挥想象,或是借鉴以往的生活经验,并运用到游戏中去。

二、捕捉游戏的兴奋点

一日午餐后,值日生把椅子排得整整齐齐的,有个孩子坐在椅子上,喊:“开火车啦。”其他几位幼儿也做到椅子上并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这样的动静吸引了好多孩子,他们纷纷模仿前面的孩子,教室里顿时出现了一列蓝色的火车。笔者意识到这是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游戏的好时机,正需要捕捉游戏的兴奋点!看见孩子们玩得开心,笔者也加入其中,问:“火车开到哪儿啦?”排头的幼儿喊:“到北京啦!”“哦,你是火车司机。”“对对对”。“你们呢?”“我们是旅客。”谁是服务员?”孩子们只顾了沉浸在开火车的快乐之中,没有想到这些。在笔者的引导下,孩子们很快分好角色:火车司机、检票员、服务员、列车长等等。然后再明确每个角色的分工,大家开开心心的游戏,玩得不亦乐乎。

孩子喜欢游戏,在某种特殊的情景下会自发地生成许多游戏,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细心观察,适时介入,来延续孩子创造性游戏的愿望。教师以游戏参加者的身份用自己的行动以及游戏的语言或游戏的材料,暗示幼儿的游戏行为,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这是创造性游戏的主要指导方式。

三、学会等待幼儿

建构游戏开展到现在,发现孩子们越来越喜欢了。他们时而将积木或老师提供的易拉罐、薯片盒等材料垒高,时而平铺,每天都会有新的变化、新的发现。每一个变化就是创造性游戏的诞生,每一个发现就是对创造性游戏的总结。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等待幼儿。每次开展游戏,笔者都会静静地站在旁边,除了提醒他们不要弄倒材料,剩下的时间就是慢慢地等待他们,体验他们的创造过程。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许多搭建高手。他们通过积极的思考,自己确定搭建游戏的主题名称,运用积木搭建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建筑。每个孩子都是创造性游戏的天才,他们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运用游戏材料真实地再现了现实生活。

幼儿的创造性游戏魅力无处不在。总之,开展创造性游戏需要我们认真去倾听,观察引导,更需要我们不断去思考,不断去总结,在游戏中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以幼儿发展为本,创设适宜其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游戏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巧,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才能真正探索出一条创造性游戏之路。

游戏时心理活动总结篇10

有人认为,传统体育游戏太土气,落后于时代。其实,这是对传统体育游戏的曲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等就明确提出:“课程是民族的,不是欧美的。”党和国家也一再强调:“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时展的永恒主题。”回想我们童年,大多数是两两结对、三五成群在一起踢毽子、跳房子、躲猫猫,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却玩得十分开心,身心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传统体育游戏种类繁多,形式活泼,玩起来方便,儿歌朗朗上口,便于孩子学习使用;传统体育游戏灵活性很强,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需要教师提供的辅助道具少,可以使两个、三个或更多孩子参与协调配合,就能游戏,易于开展;传统体育游戏不仅可以增强幼儿各器官的生理机能,促进幼儿的手、眼、脚灵活协调,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身体匀称和谐地发育,还能培养幼儿在游戏中与人交往、协商、谦让、合作的能力,从而弥补独生子女家庭中缺少同伴的不足,能有效促进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古往今来,但凡有成就的人物,都有其独特的学习品质,他们或执著,或善始善终,或百折不挠地对待自己所钟爱的学问、理想、事业和追求,真可谓其优秀的学习品质伴随着他们一生的辉煌。

阿坝州理县是个以藏族和羌族为主居的少数民族县,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其中就有很多有趣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为了锻炼幼儿的体能,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我园经过收集、研究,筛选出一些适合幼儿园大班孩子开展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经过“再加工”后合理地、科学地将其融入到幼儿园大班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传统体育游戏兴趣非常高。抓住这一契机,我们开展了传统体育游戏活动与幼儿良好品质养成的教学研讨,总结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将游戏自主化,把研究游戏玩法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游戏玩法是幼儿游戏的主要动力。过去,幼儿体育游戏的玩法往往都是教师教授的。教师往往以成人的眼光、教育者的身份来看待幼儿的游戏,希望幼儿在每一次游戏中都能按教师预想的去进行。游戏中教师总是按照预定的目标、同样的玩法,急于控制幼儿的游戏,试图促进每一名幼儿在同一个游戏的同一种玩法中得到发展。这种做法根本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传统体育游戏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陌生感和挑战性,有的游戏难度还比较大。因此,每次开展活动之前,我会提前一周丰富幼儿相关方面的经验,然后让孩子们或单独、或以小组为单位、或是集体合作设计游戏的玩法,并抽空余时间与幼儿一起讨论哪个游戏玩法更好玩。孩子们在边玩边耍中不断总结经验,拓展游戏玩法。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心情是愉快喜悦的,参与自主体验的愿望更加强烈,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断增强,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团结协作的精神得以体现,良好品质也在游戏中得到了培养。

二、把计划、总结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

计划的实施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过程。正如《纲要》中说:“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通过让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传授、分享游戏玩法的形式,使幼儿获得更多玩的经验和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幼儿相互合作、总结经验的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体能,并在活动中养成了许多优良品质。

游戏时心理活动总结篇11

(一)篮球游戏增强篮球的娱乐性

篮球兴趣中的娱乐化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篮球兴趣培养中应采用篮球游戏的运动方法。同时,在学习一些技能或动作时,因为单调重复学生就会感到无聊,穿插一些篮球游戏,可以发挥重点和增强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篮球游戏活动的乐趣探索能使小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会影响他们对篮球游戏的兴趣。它可以被描述为“音乐融合活动”,使小学生在篮球运动中,体育教师也融入其间,使小学生能享受到快乐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使活动充满乐趣。

(二)篮球游戏提高篮球基本技术的掌握

篮球运动具有娱乐性的特点,小学生具有较强的精神和号召力,不仅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他们不能就单纯地打篮球,如果一味打篮球,就会失去活动的意义。因此,在篮球游戏中,一方面,要求教师根据活动内容的性质、技术动作的特点,将篮球游戏规则的编制、科学组织纳入到每一类篮球游戏的教学中,以完成活动任务;另一方面,篮球游戏可以使小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根据老师的指导,以极大的热情去学习,不断自我增强和纠正教授的活动内容,不仅满足了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还通过兴趣、娱乐学习和掌握的篮球的基本技能,以确保顺利完成活动任务,巩固和提高基本技能。

(三)篮球游戏开发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篮球游戏中,小学生既有身体的竞争,也有智力的竞争,而胜利往往是身体和智力的结晶。因此,篮球游戏不仅能提高参与者的体力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进取精神。篮球游戏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因为它能帮助小学生理解动作与动作的关系,以及篮球运动的一般特征,因为有机会让每个小学生都展示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和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篮球游戏是动态的,结构不是固定的,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感知力、重视能力的分配,从而发展小学生的思维。

(四)篮球游戏能提高心理素质

首先,篮球游戏能提高小学生自信,敢于竞争。有很多小学生在篮球运动中因为开始自我期望的太高,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就会被迷惑和失去信心,而篮球游戏以其丰富而有趣的活动,使每个人都能得到胜利,使大家能充分发挥其在篮球游戏中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其次,提高注意力的分配,适应复杂环境。有的小学生在复杂的环境和困难的分配上不能调整自己的注意力,篮球游戏中有一个特别的重点项目,活动具有一定的价值,提高成功的次数,为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信心,敢于为成功而奋斗。同时,篮球游戏是在活动中频频出现的活动,有利于磨练意志,从而鼓励看不到希望的心。

(五)篮球游戏在篮球教学和活动中的引导作用

作为培训的辅助手段,目的是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有助于完成培训任务,提高培训质量。在篮球教学和活动的准备阶段,通过正确培养篮球游戏这一最有效的手段,来伸展关节、韧带的牵拉效应,能增强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性,克服各种功能的惰性,使人体进入工作状态。同时,篮球游戏的内容是适应教学内容的,有助于下一步的教学和活动。

二、篮球兴趣培养中对篮球游戏的教学组织

(一)做好篮球游戏的准备工作

篮球游戏前的准备是对篮球游戏能否顺利有效地进行的在一定程度上,篮球游戏的正常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篮球兴趣的准备工作应包括场地选择、排列组合、篮球游戏规则的形成,而网站应尽量选择在篮球场上的三点一线、罚球线、罚球区、半圆,有利于对篮球技术的掌握和场地的适应,也有利于了解篮球规则和合理使用。

(二)篮球游戏的教学组织工作要力求简便

在学习新内容后,老师在对篮球游戏进行明确的论证,并进行必要的论证,让小学生再做一遍,然后进行正式游戏,以保证篮球游戏的顺利进行,其标准应该是明确的,最快速的方式来表示成绩。篮球游戏时间、游戏次数和要求,应根据小学生的身体状况,也不要因为小学生情绪高涨而增加的次数。同时,由于游戏的强度要比平均水平更为激烈,运动量更大,身体弱的小学生应该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三)篮球游戏的结束与总结

篮球游戏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小学生更满意,但不是太累结束。在篮球游戏结束前,老师应该有规定的时间结束;篮球游戏结束后,应该对篮球游戏进行总结,要评价篮球游戏的结果,小学生应该在篮球游戏中受到表扬,失败者不应该责怪篮球游戏,而是应该更加积极地鼓励他们,这样他们就可以克服胜利的缺点了。同时,总结必须公正合理,要确保成绩,指出不足,对参与者通过篮球游戏进行教育,来学习知识,提高篮球技能。

三、结论与建议

游戏时心理活动总结篇12

1.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中职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中考成绩获高分者较少,并且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少数成绩较好的能流利朗读课文,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具备相应的写作能力;而另外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则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热情,他们既听不懂也听不进,直至对英语产生厌学情绪。

2.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由于学生本身语言基础较差、应用能力欠缺,想要开展有效生动、有的放矢的课堂教学实属不易。很多英语知识点只能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教学方式。教和学无法有机结合,教学效果和反馈大多不尽人意,英语交际能力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游戏活动教学的意义

在英语教学中适当运用游戏教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乐学原则。首先,游戏教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缓解被动教学的尴尬局面,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动起来,而不是死气沉沉、心不在焉地看教师唱独角戏,从而更好地融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其次,游戏教法符合中职生好动的年龄特征和乐于接受有趣味性事物的心理特征。游戏活动对每一游戏环节都要予以及时反应,十分有利于学生记忆力、注意力、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最后,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利于学生克服学习英语的畏难情绪,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下达到渐入佳境的学习目标。综上所述,英语课堂上安排一定量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英语教学游戏是非常必要的。

三、游戏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游戏活动设计准则

(1)目的明确。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设计游戏时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充分考虑教学目标、要求和重难点等,不能为玩游戏而游戏。

(2)趣味性强。要设计趣味性强、形式灵活多样的游戏,激发学生参与和学习的欲望;尽量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语言的交际功能,体会成功感。

(3)启发性强。在围绕教学目的、具有趣味的基础上,增加游戏的启发性,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游戏,不但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也能进一步加强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4)认知、心理匹配性。游戏活动设计要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此年龄段的心理特征,类似于唱儿歌的游戏会被学生视为太幼稚,不屑参与或者提不起兴趣;而太注重逻辑或者步骤复杂的游戏又会使学生产生没耐心、不理解的参与障碍。

2.游戏活动的有效组织与实施

(1)合理巧妙的游戏规划和准备。无论是哪种游戏活动,都要在课前做好规划和准备。课前,教师应将游戏要用到的实物、图片、挂图等道具归置妥当。在游戏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善借多媒体教学来优化游戏活动,增强游戏的现场感、色彩感和立体感,使枯燥的语言操练和知识点在多种教学载体的衬托下变得生动活泼、易于吸收。

(2)游戏活动过程要监控。游戏活动过程的监控对于是否最终达到游戏的教学目的至关重要。在游戏过程中,虽然学生是参与主体,教师看似作势旁观,但并不能真正袖手旁观,而要对整个游戏进行监控、运筹帷幄,使游戏活动过程张弛有道。对游戏能力欠缺的学生要给予适当提携和适时鼓励,对表现突出和参与热情高的学生要及时赞扬和激励。教师要注意掌控游戏活动的时间和节奏,见好就收,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同时维持好课堂纪律,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正确引导。

(3)游戏结束要及时反馈和总结。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做总结,进行精神奖励或者适当的物质奖励,以确保游戏教学的可持续性。同时教师还要在总结过程中获得教学信息反馈,分析和自测出本次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例如学生语言知识点掌握的好坏,下节课需巩固加强的知识点等。

参考文献:

[1] 黄建鸿. 职业中等学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英语辅导,2006(10).

[2] Tarone,E . & Yule, G .论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 王林. 英语课堂教学法的尝试[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5).

[4] 王松美.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4(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