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创新英语大赛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2 14:59:59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篇1

3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的2015-2016年度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英语教师信息化微课设计大赛决赛,在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隆重举行。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王璐璐、邱燕群两位老师代表广东省参赛,荣获全国一等奖。

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97名选手参加。决赛分“网络展评”和“现场决赛”两阶段进行。“网络展评”阶段,参赛选手登录大赛决赛专题网页,注册并上传微课视频、教学设计方案及辅助资料,在网上进行公开展示,并接受专家网上评审。“现场决赛”阶段分为两个环节,即“说微课”和“现场上课”,从第一环节比赛各组中选取前10%的选手参加第二环节比赛。选手根据本人的微课教学设计,现场展示该微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经过激烈的递进式决赛环节,珠海一职校王璐璐、邱燕群两位老师凭借出色的教学设计和优秀的现场发挥,获得评委一致肯定,取得全国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同时珠海一职校校还获得本次大赛的“优秀组织奖”。

本次比赛旨在深入推进外语教学改革,探索外语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外语教学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外语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解决教育需求多样性、资源便捷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促进职业院校外语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搭建外语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积极推动数字化外语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充分实现竞赛在学术交流和专业培养方面的有效作用充分实现竞赛在学术交流和专业培养方面的有效作用,以充分展示全国外语教师的风采及课程建设成果。

近年来,珠海一职校紧跟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教师们在省市各类说课和教学设计和微课设计信息化比赛中屡获佳绩,反映了珠海一职校教师们教学基本功扎实、信息化应用能力强,课堂上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师们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大胆尝试,通过任务引领,项目实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训练”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篇2

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在各个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的形式下,由国际英语大赛组委会和英语沙龙杂志社在全国发起的一项赛事。其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不亚于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ational English Contest for College Students 简称NECCS)和全国CCTV大赛。因而此赛事受到了全民的关注,尤其是全国各高校的大学生的重视。其宗旨不仅仅是通过大赛选拔出一批优秀的有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新人,更多的是想通过大赛,选拔出一批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以增进中外了解和友谊为使命的新人。正如大学生英语竞赛一样,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不干扰正常教学,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它是作为一种积极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的,对英语教学起着一种良好的促进作用(李树德,2009)。总体而言,此类赛事能有效促进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升。此赛事包括大学组和成人组。下面,笔者就大学组的赛事做一评述。

一、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

在地球因全球化的加剧而得名“地球村”的今天,英语已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国际舞台上学术思想的语言、科学研究的语言、技术发展的语言、国际贸易的语言以及各种娱乐和消遣的语言,是地地道道的国际通用语。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试用“流利或合理的”英语的人口已多达十几亿,占了全世界人口的1/5以上。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英语已不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的专有话语,而是已经成为了全球化下的国际通用语。然而,当我们在借助英语了解外部世界的璀璨之时,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作为华夏子孙的年轻的我们肩上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与责任把中国,一个具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民族的世界文明古国的优秀灿烂的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来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而推动中外交流的脚步,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的指导思想是紧跟时展的,是与时俱进的,附和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利益的。建立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交流大使选拔赛的目标也就成了:通过大赛,选拔出一批优秀的有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新人;选拔出一批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以增进中外了解和友谊为使命的新人。其终极目标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凭借英语语言的优势,汲取其他文化的精髓,丰富、充实本民族文化,即达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故为今用、洋为中用;通过交流,让不同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互相包容、相互学习、和平共处、共同繁荣,从而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

二、灵活多样的题型、丰富多彩的内容

(一)、灵活多样的题型

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题型灵活多样,有:即兴演讲(impromptu speech)、看图说话(picture description)、听力题(listening comprehension)、影视配音(dub for movie or television),和写作(writing)等。题型设置可以说是包含了听、说、读、写、译等五大技能的检测,能全面考察参赛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精神,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促进其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各赛区的选拔赛可根据自身的特点、不同的赛程对其提供的题型进行筛选、改动。在云南赛区各高校组织的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中,昆明学院和昆明理工大学两所高校的赛事受到了云南省教育厅的表彰。下表是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云南赛区昆明学院选拔赛的题型。

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云南赛区选拔赛(昆明学院赛区)

 

比赛项目(Items)

时间(Time)

要求(Requirement)

分值(Points)

得分 (Score)

1.自我介绍

Self-

introduction

1 minute

选手表现大方,介绍方式有特色、有创意

(natural and creative)

10分

10 points

 

2.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Questions & Answers

2 minutes

选手所答信息准确、全面(precise and comprehensive)

30分30 points

 

3.即兴演讲

Impromptu Speech

3 minutes

选手审题准确,语言表达流畅、有条理、有见解;肢体语言运用恰当

(fluent, well-organized, with proper body language)

40分

40 points

 

4.才艺表演

Talent Show

1-2 minutes

选手表演到位,台风自然,有民族特色

(natural,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篇3

鉴于大赛历年的广泛影响和良好口碑,团中央对第十六届“外研社·亚马逊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大力支持、首次主办,“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既是一个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普及性赛事,又是一个助力教育改革、提升专业素质的学术性赛事,在众多娱乐化赛事中独树一帜。”学校部副部长、全国学联副秘书长杜汇良先生在致辞中说,新一届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将是一场青年学子思想碰撞、文化交流的盛宴,希望通过富有思想性、时代性的辩论主题设计,培养广大青年学生深入的社会观察力,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奋斗精神,为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积极的思想价值体系提供良好的契机,这也正是秉承的理念和希望。

北外副书记、副校长曹文泽致辞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曹文泽高度评价了辩论赛对外语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一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已经成为推动中国高校外语教育改革的创新性力量。”他说:“通过参加议会制的大学生辩论赛,能够迅速提高参赛者的英语口语运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必将对完善大学生英语教育、素质教育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必将有更多的外交家、高级翻译从中脱颖而出。”

外研社社长蔡剑峰致辞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长蔡剑峰表示,外研社正积极调整战略规划,致力于从单纯的教材出版者向“综合发展的教育服务提供商”积极转型,赛事活动将是“教育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外研社已成功打造了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新概念英语大赛等全国一流的高水平赛事品牌。

领导集体合影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篇4

第二课堂活动是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课外活动,活动的开展及理论研究都很活跃。国外学者十分重视课外活动在课程结构中的地位,都主张把第二课堂活动纳入课程规划,作为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克拉克和斯塔尔指出:“课程是学校打算让学生获得的全部经验。课程并不局限于各种学科;课外活动和辅助工作也都是课程的一部分”“课外活动是不包括在学生正规课程之内的那一部分课程”。国外的大学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都把第二课堂活动作为繁荣校园文化,活跃学生文化生活,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和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

当前国内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化,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仅体现在转变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上,更体现在转变教学理念上。从根本意义上讲,它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语言习得有赖于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但对于处于非英语环境下的学习者而言,除了在正式的英语教学环境里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及训练外,第二课堂的学习活动也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英语第二课堂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形式迎合了现代高职英语教育的需要,从而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英语人才的重要途径。将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开放、灵活和广泛的优势特点,发挥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进一步巩固第一课堂的教学成果,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是高职院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育环节。

当前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普遍性突出问题是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尤其是听说实际应用能力更差。由于基础较差,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热情,缺乏钻研精神,学习英语成了应付、被动的学习,自主学习等各项综合能力也就得不到相应的提高。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很多高职院校都以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来弥补、丰富学生英语第一课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目前很多高校都有英语社团,各种活动也都丰富多彩,轰轰烈烈,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实际活动,如英语书法比赛、英文歌曲大赛、手抄报比赛等,但普遍现状是这些活动很多是个别英语老师或学生自发组织的,多数院校缺少专门机构或职员对活动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指导,活动没有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因此这些活动学生参与面小、受益面不大, 活动也流于表面形式,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二、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和创新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外语”“外贸”为特色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以培养“外语应用熟练,职业能力较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作为担任学院公共英语教学的公共外语部,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公共英语大赛和专业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在山东省及全国的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全国职业院校外贸技能大赛中成绩斐然,连年夺得特等奖或一等奖的殊荣,在省内乃至全国兄弟院校中名列前茅,所取得的佳绩得到了来自社会极高的评价。课赛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和成就感,为学院取得了荣誉,也彰显了本院公共英语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与我们多年来努力地开展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分不开的。

公共外语部多年来一直注重开展学生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初期有英语学习经验交流会、英语角、英语周,中期有英语项目展示大赛、英语诵读比赛、“外研社杯”听力大赛及口语大赛、周末英语电影、发射台英语广播,但都没有形成一定的品牌和制度。2009年4月,部门举办的首届英语文化节吸引了全院数千名同学参与其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各项活动使同学们不仅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本领,而且体会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增强了学习英语的热情。在结合以往第二课堂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文化节工作进行了总结,发现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能极大地提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了整合活动资源,使活动的影响力和成效愈久弥新,开展了以下实践和创新:

1.成立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教研室和学生英语社团。社团分为话剧社、主持社、合唱社、疯狂英语社,主要由第二课堂活动教研室优秀的青年教师招募选拔热爱学习英语、组织能力强、积极肯干的学生组成并担任指导教师,各个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和开展日常活动;各项活动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地有秩序进行,改变了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原来单一、零散的状况;各项活动的计划、总结、学生参与情况与成绩等各项材料及时归档,在不断积累经验中逐步完善活动。

2.致力打造“每每英语”活动品牌。“每每英语”第二课堂系列活动包括:每天播放英语广播(教材听力、四六级听力、英语美文、英文歌曲等),每周举办英语角或英语沙龙、播放英文电影,每月举办英语讲座,每学期举行英语跳蚤市场以及每学年举办英语文化节。活动内容从少到多,从简单到丰富,从零散到系列,其中一年一度的英语文化节把学院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推向高潮。英语文化节于每年的三月底或四月初举行,以“让语言更生动,使文化更精彩”为主题,力求激发同学们的英语学习热情,做到“全员参与”,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英语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英语文化节包含“金牌挑战系列”(“金手笔”英语墙报比赛/手抄报比赛和英语写作大赛暨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选拔赛、“金耳朵”英语听力比赛、“金才艺”英语风采大赛、“金口才”口语大赛暨山东省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选拔赛、“金脑子”词汇大赛)、“超级视听说系列”(英语讲座之夜、英文电影之夜)、“英语文化体验之旅-英语跳蚤市场暨大型英语角”和“英语文化节闭幕演出暨颁奖典礼”四大系列活动,每个系列活动内容充实丰富,小到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大到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了多模态的语言环境,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学习和运用英语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英语,在英语学习中得到快乐,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了张扬个性、展现才华的舞台,在进一步打造“每每英语”第二课堂品牌的同时,将学院的外语特色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3.实践英语,服务社会。我们积极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如给奥帆赛、残奥帆赛、国际帆船赛、国际海洋节、亚欧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提供英语口语接待、礼仪、颁奖等服务,志愿者们充分展现了高职院校学生的风采,社会效果和反映较好。

三、结语

传统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缺乏严格的组织形式和系统性,多是流于表面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和综合素质作用有限,而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这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在不增加第一课堂课时的情况下,通过建立固定的师资和学生社团力量,组织并指导学生全力打造“每每英语”品牌,使各项活动丰富化、普及化、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品牌营造了浓厚持久的英语学习氛围和学院文化氛围,彰显了学院的外语特色,已经成为学院公共英语教学实践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和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成为第一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全员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得到了自我展示的平台,语言技能训练和实践综合应用相结合,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有了进一步提高,其英语交际能力、综合素质和文化品位得到了提升。

1.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优化了校园英语学习环境。学生接触到各种反映英语历史文化、社会习惯、传统风俗和价值观念等内容的学习资源,拓宽了文化视野和知识面,积累了很多课外文化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第一课堂中教材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局限,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第二课堂活动注重实际问题的搜集、处理、分析和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健康个性,提高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配合高职学院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2.以人为本,彰显个性化教学原则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篇5

随着全国10强选手宣传片的播放,第十一届全国创新英语大赛总决赛晚会拉开了序幕。

总决赛之夜,教育部考试中心原主任赵亮宏,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老师代表,主办方《高校招生》杂志和承办单位“搜学网”的领导,国内知名学科、高考志愿指导及家庭教育专家,中学老师代表以及考生家长代表等嘉宾亲临现场见证总决赛的全过程,他们对选手们的精彩表现表示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在比赛过程中,每位专家评委流利、全面的英语点评给赛事增加了不少亮点,第九届大赛冠军张可一的全英文主持获得在场观众的无数赞叹。

总决赛现场采取淘汰制赛制,分别是“情景演绎(10晋8)”“分组辩论(8晋6)”“人物访谈(6晋3)”“终极PK(冠亚季军诞生)”四个环节。大礼堂内,灿烂的聚光灯下,选手们的唇枪舌战和观众们的热烈掌声融为一体,比赛现场一次次高潮叠起。

情景演绎——尽情发挥赛演艺

在第一轮比赛中,全国10强选手分为两组,每组5人,根据既定主题完成情景演绎,通过成绩的评定决定8强选手名单。第一组选手表演的主题是“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展现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要珍惜同学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友谊和感情。第二组选手以“北漂的生活”为主题,展现两位北漂歌手一路从被排斥、受争议到最后被包容和接纳的过程。比赛中,选手们把自己完全融入到既定的情境之中,用英语尽情地演绎发挥。

通过评委的综合评定,最终,李旸和郭以沫止步于八强。李旸说:“我来北京认识了许多好朋友,也体会到了一段很快乐的时光,其实走进十强已经是一个十分意外的结果。来到这里,是因为我喜欢英语,我只是来享受这个比赛,而不仅仅是一个结果。”

这一环节之后,选手们带来了“民族歌曲串烧”表演,台上的精彩表演和观众的热情互动,让现场气氛在一开始就处于沸腾状态。

分组辩论——唇枪舌战比技艺

在这轮比赛中,8强选手分为两组进行正反两方辩论赛,并通过成绩的评定决定6强选手名单。选手们的辩论主题是“知识创新与知识积累哪个更重要”,双方选手的一辩都用条理清晰的开篇立论拉开了辩论赛的决战之幕。

赛场上,激烈精彩的辩论不仅展现了选手们出色的口才和敏捷的思维,而且还加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配合能力。选手们即兴的高水平发挥折服了评委老师和在场的所有观众,但是,评委们也指出了选手们在辩论赛场上即兴表演时的一些弱点。华北电力大学任虎林教授指出:“他们的辩论延续了传统辩论赛的比赛方式。在这里,我个人觉得,同学们可以在传统辩论的基础上多增加一些多元化的内容。在辩论中,很多孩子都从自身如何去做的方式进行辩解,并没有太多注意到对方的辩解观点,我相信如果今后大家在辩论的时候多多注意对方阐述的关键点,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通过对每一位选手的评定,最终,和何艾浓止步于六强的争夺。说:“走到这一步,其实我觉得已经没有什么值得遗憾的了,我已经尽力了,很高兴能来到北京,能和这么多同学一起竞争,一起成长。今后的我会因为这次参赛经历变得更强,我在这里收获很大。”

紧接着,选手们精彩的纯英文“戏剧表演”让现场观众无不身临其境。整个赛场上,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

人物访谈——镇定自若拼水准

在第三个环节里,6强选手中得分最高的两名选手分别组一个组任意挑选队友,并随机抽取话题,各组选手根据既定话题分配角色进行人物访谈(即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能力特质来分工,每组由一名组员作为主持人,另外两名作为采访嘉宾来进行访谈),评委根据现场表现决出前三甲。以于跃和仓宇清为队长的两组分别抽取到“刘翔退赛”和“十八岁的梦想”两个话题。在短暂的几分钟准备时间后,两组成员将创意和睿智融进比赛,把访谈做得逻辑分明、条理清晰。在场观众无不连连称赞。最终,张易、黄元琳和王冰洁没能走到最后,三位女孩现场朗读了自己写给自己18岁的信。当她们朗读着对青春充满期待与激情的文字时,言辞间透露的坚强和乐观感染了全场观众。来自南京的张易说:“第一次站在这么大的舞台,面对这么多选手和观众,做这么即兴的表演,我觉得能拿出自己的勇气去表现自己就是最大的收获。”

接下来,选手们又带来了“活力青春”的表演,观众的激情随着音乐节拍一起律动开来。

终极PK——自信满满夺三强

经过三轮角逐后,三名选手仓宇清、于跃、李文婷开始了冠亚季军的最后争夺。这一轮比赛中,三强选手与外教进行“对一PK”碰撞智慧的火花,每位选手对应一位外教进行PK,一共分为三组,每组PK时间为两分钟,评委根据选手表现,评出本届大赛的冠亚季军。

现场三位外教走上舞台与自己对应的选手进行一对一PK,三位选手沉着应战,自信满满。三轮PK后,评委根据选手表现,最终评出了本届大赛的前三强:冠军仓宇清、亚军于跃、季军李文婷。当主持人问到在大赛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时,冠军仓宇清说:“我不敢说是自己真的比别人优秀,但是我战胜了那个羞涩、胆怯的自己,我勇敢地表达了自己,并且和我的队友配合得很默契。在比赛中,我交了很多朋友,我觉得这是我真正的收获,也是值得我骄傲的地方。”她优雅而谦逊的一番话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赛后,相关高校的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这次大赛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很难想象高一、高二孩子的英语表达能力如此之强,他们表达的内容也非常有深度,今晚我真的被震撼了。这些孩子不仅在英语方面有极高的天赋,而且其他方面的能力都很强,他们都非常优秀。通过这样高标准的比赛选的孩子,我们高校特别放心特别满意。”

在颁奖环节,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组委会主任,《高校招生》杂志社社长、总编辑何星原说:“同学们的巅峰对决不仅展示了全国中学生英语的最高水平,而且还把中学生的青春与智慧表现得淋漓尽致。今后,我们要更加努力,把全国创新英语大赛办成‘我爱英语’的精神家园,互相切磋的竞技赛场,提升素质的自由王国。”最后,他代表组委会,对选手表现出的善辩的口才、聪慧的思辨、精彩的演讲和自信的发挥表示热烈祝贺,对培养他们的老师和学校表示由衷的敬意。

至此,第十一届全国创新英语大赛正式落下帷幕。在北京的总决赛夏令营中,每位选手带着希望和憧憬来而采,他们勇敢地表达了自己、战胜了自己、超越了自己。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整个参赛过程就是选手们历练成长的难忘经历,在这个绚烂的夏天,他们已为青春大声地喝彩。

[第十一届全国刨新英语大赛全国10强名单]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篇6

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是一项典型的实践教学工程,对高职公共英语课教学改革有积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赛、教、学、改”教学模式是高职公共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新思维、新突破、新创举。写作大赛作为高职英语改革的风向标,与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是相辅相成的,竞赛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还能紧扣企业需求和社会需要。

(一)以竞赛推进课程改革,强化技能教学。

职业技能竞赛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起到了示范教学的作用,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赋予了专业教学新的内涵。将技能竞赛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牢固树立严谨教学、规范操作的教学思想,促进课程改革。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从赛题取材的形式和内容上分析都是来自高职学生毕业就业的岗位的工作内容,如图表写作、备忘录写作等,充分体现了高职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突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进而引导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探讨和研究与英语写作相适应的理论和教学方法,推动高职写作课程教学内容和重点的改革。

(二)以竞赛加强双师队伍建设,保障技能教学。

对于教师而言,参加技能竞赛,接受竞赛的锤炼是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积极实施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通过竞赛的引领、参与和辐射作用,带领其他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辅导英语写作大赛的实践证明,公共基础课英语教师不能再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必须要转变思想,不断进步,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地磨砺自己,不但基本的英语语言技能要过关,而且要掌握或精通一门或两门行业英语,不断改进英语写作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行业的长足发展。

二、“赛、教、学、改”高职公共英语课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语言技能训练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推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和基本职业道德的养成。

通过近些年来对就业市场的观察,现代企业更青睐那些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且沟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求职者。“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以赛为先,三促一体”英语课教学模式在服务于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通过教师辅导学生参赛拓宽教学领域,整合教学资源,将英语语言知识训练和综合素质模块优化组合,突出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入学生们感兴趣的热点新闻、经济事件、影视歌曲、东文化冲突等问题的讨论,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兴趣,强化语言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逐步把学生打造成心智全面发展,能力智慧并存的优秀的求职者。在每一次参加写作大赛之后,辅导老师都会组织参赛学生总结经验和不足,由此审视教学工作、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能力训练要点。这样教师在赛中教、赛中改,学生在赛中学、赛中改,真正做到“赛、教、学、改”四者的统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以赛为先,三促一体”英语课教学模式不仅能不断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决心,而且能打破英语学习脱离职场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困境,为学生进入职场后英语知识的更新及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篇7

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要求》对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提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标志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我校在继1999年推行分级分班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强第二课堂课程建设,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英语创新教学研究,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环境,创造更多的运用英语的机会从而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第二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延伸。

一、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理论基础

英语第二课堂是指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以外,围绕英语学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各项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大学英语这门实践为主的学科,第二课堂显得尤其重要。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D.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认为,学习第二语言的最好环境是在语言环境之中,即学生接触到的真实或自然的语言。克拉申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得的只是显性的语言知识,而很难自然地过渡到正常交际中所需要的隐性的语言知识。克拉申还把语言学习过程分为输入和输出两部分。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师生比例失调,教学学时有限,使课堂教学大多都是用来进行输入,而对于同等重要的输出部分却无暇顾及。据国家教委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1至4级教学阶段,“课内外时数的比例不低于1∶2”。这就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在第二课堂活动过程中,由于不受教学时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学习环境,学生没有任何精神压力和负担,学得轻松,效果显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t Learning)是在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维特罗克等早期建构主义思想发展起来的学习理论。它从学习的目标、内容过程、控制、社会性、物理情景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学习的基本特征,即深层理解、通过思维构造实现意义建构、自我监控与反思性学习、充分地沟通、合作以及在真实的学习任务之中的学习。建构主义的理论对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有很好的指导价值。它强调以“学”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起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作用。同时,它也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认为利用情景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英语第二课堂组织计划

我校英语第二课堂的组织和实施都由学校训练部教务处、基础部组织,由外语教研室负责牵头实施。大学英语教师直接对第二课堂学习进行指导,它避免了第二课堂中盲目性、无组织性、缺乏系统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之初就对第二课堂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按各个学期的教学段有计划地实施。同时,我们还把第二课堂的教学和活动列入了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体系,把第二课堂作为课程来加强建设,使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的必要的补充和延伸,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

通过第二课堂课程建设,我们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主题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兴趣、增加实践、锻炼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内外相结合的全新的、系统的教学理念。通过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一些课外知识,了解英语语言的风俗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第二课堂具有时间空间选择上的自由和方式灵活多样等优越性,它通过提供大量实践的机会,使学生接近自然语言环境,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三、英语第二课堂的实施情况

1.原则

在第二课堂英语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主题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构想,把每个有理想、有抱负、乐于上进的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在各种英语活动中不断成长。因此我们在活动设计中遵循了下述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第二课堂大学英语教学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英语学习的各种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树立主人翁意识,参加各项活动。这些活动以主题统领学生英语活动的“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英语文化活动的愉悦,深度发掘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和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

(2)延伸和增强课堂教学活力的原则

第二课堂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有力延伸,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补充课堂教学时间,极大地促进班级内课堂教学的活力,满足不同需求。有的学生只是满足于考试,基础好的学生希望能够熟练地掌握英语,具备较高的语言交流能力。课堂大学英语教学要善于捕捉学生的这些英语学习需求,向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服务。

(3)实践性原则

课堂教学由于种种因素,难以广泛开展深度语言交际活动。第二课堂英语教学活动要在形式上力求新颖,吸引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的各种活动,使不同年级、不同能力、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4)兴趣性的原则

大学英语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由于班级授课的约束,学生在课堂内只能体会到有限的趣味,而在第二课堂中,通过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题,来激发保持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增强教学的效果,开阔视野,拓展能力。

2.主要实践内容和取得的成果

我校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在学校训练部教务处和基础部的支持下已成为固定的学习模式,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我们建设了一支责任心强、实力雄厚、各有专长的师资队伍并制定了规范的外出学习和匹配奖励制度;开设了文化类选修课、英语技能选修课和医学专业英语选修课,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技能培训和医学英语基础培养;结合医科院校专业特点,开展了SCI医学应与写作系列讲座及外请专家、外教讲座,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为推动学校英语学习再上新台阶;组建了写作、视听、书法、演讲、英语角等各类英语兴趣小组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组织了全校范围内的英语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书法大赛、戏剧小品大赛、英语歌曲比赛、英语DV大赛、配音大赛、短信大赛等,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展现自我的舞台;同时,所有比赛由师生共同策划、组织、实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极大地培养和锻炼了其创新意识与能力;通过经典英文电影周、英语文化节等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扩建了英语调频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进行节目编导、录制和播音。不仅培养了一大批英语播音员,还通过调频频率营造了英语学习氛围,使更多的人群能受益于英语学习,更加关注调频台这个英语学习的喉舌;在学员旅及各学员队成立了英语学习部,组织实施英语学习和各类比赛和活动,掀起了全校范围的英语学习热潮;挑选校级竞赛中的优秀苗子,对其学习策略,特别元认知策略进行重点强化培训,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全军、西南地区和重庆市各类竞赛获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从2005―2007年,由于注重第二课堂课程建设,我校学生在全国、西南地区和重庆市的英语各类比赛中成绩优异。累计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知识竞赛46个特等奖、65个一等奖;参加西南地区首届模拟联合国比赛获得最佳代表队、最佳代表奖和最佳演说奖;先后参加重庆市英语演讲比赛及“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重庆赛区选拔赛,获得6个一等奖,并连续三年冲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总决赛,获得去马来西亚等国参加亚洲英语辩论赛的资格;2006年参加重庆市政府和加拿大领事馆联合举办的“枫叶”杯英语演讲比赛第一名;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总决赛暨200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夏令营获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英语辩论赛第一名,等等。

学生在积极参与各类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信心,激发了兴趣,提高了实践能力,拓展了创新能力,形成了很好的大学英语学习氛围。

四、结语

我校在继续推行分级分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二课堂课程建设,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英语创新教学研究。从第二课堂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得出两个富有启发意义的结论:(1)第二课堂活动是一种充满个性化的创造性很强的趣味性活动,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他们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不是被动地依赖于老师,而是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教师与学习者之间互动的一个过程,更是一个学习者自主学习、自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个性化教学的原则精神。(2)第二课堂活动能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是课堂教学的有力延伸。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时间有限,听、说、读、写能力难以得到均衡的发展;二是教学内容有限,学习者语言知识的输入量不足,难以体现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和教育性特点;三是班级过大,不利于实施个性化教学,学生不能发挥其个性和特长。针对这些情况,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使学习内容和方法有更大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使各类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加大了他们的英语实践量,从而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因此,第二课堂教学和课堂英语教学是一个教学体系的两个方面,是交际能力和语言知识教学的不同分工。课堂英语教学依托第二课堂大学英语教学,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学生通过“第二课堂”能够巩固和加深“第一课堂”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它极大地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率,使英语教学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移到以校园为主的英语学习的大课堂。

参考文献:

[1]Jonassen,D.Learning with Technology:A Constructive Perspective.NJ:Prentice-Hall,1999.

[2]H.Douglas Brown.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Prentice Hall Inc.,1987.

[3]Krashen,S.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Pergamon,1982.

[4]周淑珍.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外语的能力[J].高校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

[5]赵广平.如何搞好大学英语课外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

[6]高燕.开辟大学英语教学第二课堂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

[7]戴炜栋,刘春燕.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J].外国语,2004.3.

[8]孙云英.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课堂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0,(3).

[9]王湘玲,宁春岩.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主义教学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6.

[10]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

[11]陈永元.大学生课余学习心理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心理应用技术研究,2003.2.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篇8

“魅力新声”英语歌唱比赛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含量,而且包含较浓厚的英语文化。为能赛出水平,并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主题的确立和比赛形式的确定均由大学英语系领导层决定。

(1) 主题确定

本届“魅力新声”英语歌唱比赛的主题紧扣第5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跟党走”的主旋律,从初赛至总决赛,大学英语系确立了“holding hands with the world, sing out an english tune of the youths”(与世界牵手,用英语之声唱响青春时代)的主题,号召同学们透过英语学习西方文化,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符合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这一基本点的方针。

(2)策划流程

为使有才华的学生获得充分的机会展现自我,本届比赛的初赛面向全院各年级的学生接受报名,使涉及面达到最广;半决赛采取英语歌曲现场演唱的方式,重在选拔英语口语水平较高以及拥有才艺表现技能的学生;在半决赛后,本届比赛协办方“南国ceo大学英语学会”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敬老院合作举行义演会,响应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思想号召,走向世界,关注社会;拉票会借助微博平台,以扩大本届比赛的影响力,促进更多同学透过英语学习西方文化;总决赛则全面考虑,选拔英语综合运用水平较高,才艺表现技能出色的选手。本届比赛运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和力量,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

2、宣传工作

“魅力新声”英语歌唱比赛的宣传由“南国ceo大学英语学会”组织部、宣传部和系刊部负责,以各种形式展开工作。

(1)本学期初,活动的通知在大学英语系系刊刊登;

(2)设计、张贴比赛初赛、总决赛海报

(3)印制、派发比赛宣传单

(4)举行现场拉票会

(5)在总决赛前夕,宣传部借助学会官方微博,发起选手“最佳人气奖”的投票

3、组织工作

“魅力新声”英语歌唱比赛由大学英语系领导层策划指导,大学英语系教师及南国ceo大学英语学会成员组织。

(1) 初赛 (xx年10月8日至10月13日)

面向全院各年级的学生,接受短信、现场报名。初赛阶段,超过100名学生报名,涉及面广。已报名的各个单位围绕主题,进行1分钟的清唱展示,主要经第2届“魅力新声”英语歌唱比赛获奖者选拔出20个单位进入半决赛。初赛现场各岗位的“南国ceo大学英语学会”工作人员尽己所能,完成职责,使涉及面较广的初赛在风雨中亦能如期顺利地举行。

(2) 半决赛(xx年10月14日至10月20日)

半决赛形式为3分钟的英语歌曲现场演唱。在本环节,由各系文娱部部长、艺术团团长等5位评委根据英语歌曲演唱的评分标准,匿名给分,最终评选出10名总决赛选手。

(3) 义演会(xx年11月5日早上9:30至10:00)

10名总决赛选手,自主创作了“爱的进行曲”、“大宝小宝”、“歌舞青春”3个形式多样、温暖、诙谐的节目,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敬老院进行义演。义演当天,“南国ceo大学英语学会”的37名成员亦参与其中,不仅完成了当天的组织工作,并且共同慰问了社会中亟需年轻一代尊重、关怀的老人家,响应学院第5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跟党走”的号召。

(4)拉票会(xx年11月7日中午11:50至12:40)

拉票会当天,10名总决赛选手于商业街中心拉票现场展示才艺进行拉票。同时,协办方“南国ceo大学英语学会”于官方微博发起为期3天的人气奖拉票活动。

(5) 总决赛(xx年11月10日晚上7:30至9:30)

总决赛形式为现场英语歌曲演唱和清唱pk。评委由大学英语系外籍教师、各系合唱队指导老师以及第一届“魅力新声”英语歌唱比赛冠军谭晓筠同学组成,由老师和学生代表共同为本届比赛做出公平、公正的裁决。主持人由第16届“21世纪杯”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得主罗楚琦、xx年中华小姐比赛18强及第4届“南国杯”大学英语演讲比赛二等奖得主王卓琪、第2届“魅力新声”英语歌唱比赛冠军及第4届“南国杯”大学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得主周倩仪,充分体现了本届比赛的英语专业性。

为深化本届比赛的主题,“南国ceo大学英语学会”成员组织拍摄并剪辑了选手从初赛、半决赛、义演会、拉票会至总决赛的视频,于第一轮演唱完毕时播放,旨在进一步呼唤关注本届比赛的同学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践行“与世界牵手,用英语之声唱响青春时代”的主题理念。此外,总决赛当晚邀请了“岳池杯”全国曲艺大赛的银奖得主莫倩文莅临现场,表演着名粤曲“荔枝颂”,意在实际行动中展现我们“与世界牵手”,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决心。

总决赛的现场组织工作由“南国ceo大学英语学会”负责落实完成,当晚组织秩序较为井然,获得外界颇佳的评价。总决赛具体工作安排详见总决赛具体策划。

4、赞助工作

本届比赛与中国妇女旅行社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获得资金赞助XX元,确保了本届比赛的顺利举行。

5、活动后期工作

为做好活动备案工作,我们对总决赛现场进行了录像。总决赛后,我们还在大学英语系宣传栏以及学院网页上了获奖的报道。

6、活动创新性

插入义演会新颖的活动形式,紧扣学院第5届校园文化节“跟党走”的主旋律和“魅力新声”英语歌唱比赛“与世界牵手,用英语之声唱响青春时代”的主题,在行动中走出学校走向世界,关注社会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在英语歌声中体现大学生的青春活力,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7、活动影响力

(1)本届比赛涉及面广,超过100名学生报名参加,得到院领导的关注和支持。

(2)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敬老院的义演会获得院方的认可和支持,受欢迎程度甚高。

(3)本届比赛借助微博平台发起“最佳人气奖”投票,并且进行了现场的拉票会,其中,超过3000人关注“南国ceo大学英语学会”微博参与投票,超过XX人亲临现场投给自己喜爱的选手一票,影响广泛。

(4)总决赛当晚邀请粤曲特长爱好者莫倩文表演荔枝颂,在实际行动中践行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理念。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篇9

1997年至2001年,大赛初创时的规模仅限于邀请全国范围内的8支到16支高校代表队直接参赛,上海交通大学获得首届“外研社杯”冠军。此后的几年内,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分别夺得冠军殊荣。随着比赛名声的迅速扩大,越来越多的学校渴望加入“外研社杯”参赛。地区预赛制度应运而生。每年全国开设6个到8个赛区,每个赛区容纳12支队伍报名。如此一来,参赛名额明显增加,极大满足了高校英语学习者的需求,也鼓舞了大家的热情。

2005年,“外研社杯”大胆向国际化赛制迈出第一步,转制为全美大学生辩论赛的通用模式――美国议会制持续推广和培训,最终使广大英语学习者熟悉了赛制、磨练了语言、锻炼了思维。由此开始,被“外研社杯”赞助出国参赛的冠、亚、季军队伍,屡屡代表中国在各项国际和洲际辩论赛中获得大奖。比赛也同时走上了商业化合作的道路。卡西欧有限公司、剑桥大学出版社等高端品牌先后成为“外研社杯”的赞助单位。大赛为合作伙伴储备了优秀的人力资源,也将良好的企业形象植根于高校学子心中。

大赛影响

为使“外研社杯”辩论赛与“辩论界的奥林匹克”――世界大学生辩论赛制度接轨,2010年经过大规模的赛前培训,“外研社杯”更上一层楼,采用“四队辩论制”这一世界最先进的赛制。每轮英国议会制辩论比赛中有4支辩论队同场,每队2人。支持辩题的队伍称为“正方”,驳斥辩题的队伍称为“反方”。正、反两方分别由两支队伍构成,并分别发表开篇陈述和总结陈词。每一支队伍都需要与另3队进行竞争,最后决出第一名至第四名。至此,比赛的赛制和日程安排真正实现了国际化,并将长期保持下去。

2013年11月2日,第十七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总决赛在外研社大兴国际会议中心打响最后决战。本届大赛历时5个月,全国6大赛区共有超过400所高校参赛。经过校选赛、地区赛、总决赛3个赛阶层层选拔,来自四川大学代表队的喻静、陈婧斩获桂冠,中山大学梁亿鹏、沈凌获得亚军,清华大学周小琪、魏洪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秋雨、吴维皓获得季军。宋鸽、安贺喜、谢雅琪等7名同学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篇10

我国职业技能大赛最早始于1995年的“全国技能月活动”。2006年国家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不仅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还要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为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而创造条件。2008年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等共同主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此后每年都举办这样的赛事,参赛院校、学生、比赛项目越来越多。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在“艺术创作与社会服务”类别下设置英语口语比赛;2012年大赛组委会专门设置了这项比赛。除此之外,全国各地也纷纷开展了其他类别的英语技能大赛,如翻译大赛、演讲比赛、写作大赛、口语大赛等。广大英语教师面对这样的发展态势,不仅认真指导本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级别、各个项目的技能大赛,而且积极研究职业技能大赛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影响,主动地把职业技能大赛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改革和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不断调整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更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职业技能大赛影响下的商务英语专业改革

(一)改变不合理的课程结构,构建均衡的课程体系

商务英语专业在高职院校里是一个传统专业,但是很长一段时间这个专业的定位一直不够清晰。到底是姓“英”还是姓“商”?英语和商务两方面的课程各占多少比重?毋庸讳言,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从事商务英语教学工作者,严重影响了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英语本科专业的影响,商务英语专业开设大量的精读、泛读、翻译、写作、听力、口语、报刊阅读等课程;与此同时,受专业名称商务英语中“商务”的限制,又开设大量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会展英语等系列课程。总而言之,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多且杂,缺乏有效整合。学生疲于应付过多的课时,老师疲于准备门类繁多的课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扎实,商务知识一知半解,技能薄弱。技能大赛项目设计要求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技能竞赛和教学改革相结合,引导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方向”[1]。这为商务英语专业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不少高职院校根据这个原则对商务英语专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课程改革。商务英语专业设置了通识课程、职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四个模块。通识模块即一些公共基础课程;职业拓展模块都是选修课,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以后职业的发展方向选择课程;职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模块包括综合英语、商务英语、听力、口语、英语语音训练、商务英语写作、口译实训、商务英语翻译、阅读、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单证实务、国际法等。通过科学的整合,商务英语专业逐步系统化,核心课程突出。首先,英语口语类课程比例增加了,课时比例也相应提高,这是各级各类商务英语口语大赛带来的效果;其次,写作课程的课时也相应提高了,这是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技能的需求。综合英语和商务英语双管齐下,为学生夯实了英语基础,扩充了商务知识;商务方向的课程则体现了商务英语的ESP特色。相反,一些不成体系且不利于集中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课程被取消了,如会展英语等。

(二)改变不合理的“理实”课程结构,增加实践课比例

高职商务英语在技能大赛务真求实的“指挥棒”作用下,在满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需要的基础上,把“理实”一体课程和纯实践课程加大了比例。首先,鉴于技能大赛暴露出来的学生英语语音不够标准的问题,商务英语专业对大一新生开设了纯粹的实践课程———英语语音训练,专门对学生的英语发音进行纠偏;其次,职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模块的课程全部设置为“理实”一体或纯实践课程,如口译实训、写作实训、外贸函电实训等课程为纯实践课程,综合英语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为“理实”一体,理论和实践各占50%的课时。通过课程结构的设置,加强学生的实训时间,增强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使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走出校门之后,能运用自己所学,与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精英语、通商务”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但是高职教育不需要高深的理论,理论知识够用即可,要多一些实践和实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加强实践教学,深化教学改革。

(三)改变实训基地匮乏状况,建设模拟、仿真实训基地

张小菊、鹿鹿、牛彦飞指出,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技能培养,是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点[2]。商务英语专业是纯文科专业,实训内容主要是听说读写,一般高职院校关于这个专业实训的资源相对有限,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在技能大赛的引导之下,有的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大力建设模拟、仿真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让学生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工作。

二、职业技能大赛影响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

(一)职业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

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一般是按照工作岗位中的实际任务来设置的,对于商务英语专业而言,口语大赛、写作大赛、翻译大赛等各种比赛比的就是英语基本功,主要考察选手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的语言知识以及文化传授能否满足职业大赛和工作岗位的需求?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这些问题督促任课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专业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3]。在职业技能大赛的推动下,任务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更为任课教师所青睐。教师按照授课内容设置任务或项目,同时创造模拟或仿真的工作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调查研究、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不断寻求完成任务或项目的途径。在完成任务或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培养了团队精神。经过几年实践,发现这些教学法尤其适用于口语课程、写作课程和翻译课程,学生在完成教师所布置任务或项目的过程中,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职业技能大赛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老大难问题。李焦明研究的数据显示,只有6%的高职院校的老师从企业一线引进,86%左右的高职院校老师都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任教,教学模式还带着普通本科院校的浓厚的色彩[4]。尽管很多老师都进行了“双师”资格培训或进企业进行专业实践,但由于时间短或其他原因,效果不是太显著。技能大赛对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商务英语专业的技能大赛主要是听说读写译方面的比赛,每次每项大赛的题目都与当前的经济政治形势或时政热点或工作岗位密不可分。这个“指挥棒”督促老师走出课堂,跳出课本,去了解毕业生的工作岗位需求和行业发展状况,去其他院校或企业进行观摩交流,及时把握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新动向。这种锻炼来自于教师的专业需求,教师积极性高,接受新思维、新知识的速度非常快,所以比师资培训更有效果。技能大赛的指导教师一般都是“老中青”教师组成的指导团,大家抱着同一个目标,互相探讨,互相促进,专业研讨气氛浓厚,有助于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成长。

(三)职业技能大赛促进校企教材的开发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兴盛的时间并不长,专业设置以及教材建设一直处于摸索之中,尤其是教材建设,比较薄弱。在2010年之前,大部分高职教材都是本科院校的老师编写的,其理论性强,内容偏深,实践实训内容严重不足,形式单一老套,不符合高职教育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原则。高职院校的老师在编写教材时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从企业引进的老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知识欠缺;一直从事教学的教师有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技能大赛不仅促进了老师的成长,也促进了校企合作教材的开发。技能大赛项目设计一般紧扣社会人才需求,比赛项目也按照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设计,所以参加技能大赛的指导老师非常了解专业的发展动向和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这就为高职院校老师编撰教材指明了方向。为实现毕业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教师要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合企业一线经验和书本的理论知识,开发出“实用、够用”的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商务英语专业的很多课程都适合开发项目化教材,如商务英语写作、口语等。

(四)职业技能大赛促进第二课堂的拓展

商务英语专业是“商务知识+英语知识”,该专业的学生要学大量的专业课程,内容多,而高职院校的学制只有三年,最后一个学期学生还要进行工作实习,所以有些传统的英语课程被迫取消。这就无法体现英语教学的人文性,语言知识的输入量也存在着不足的现象,而技能大赛的写作、翻译、口语等都要求学生有足够的人文底蕴。鉴于这种客观情况,借着技能大赛的东风,很多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开辟了“第二课堂”。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与传统普通高等院校的第二课堂有所不同,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可以说是课堂的延伸,既有文化知识的拓展,更兼具各种技能大赛项目的人才培养选拔任务。“英语角”“英语话剧节”“校园广播站”等都是锻炼学生、培养学生、选拔学生很好的途径。通过定期举办这些活动,学生们获取了人文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指导老师也能发现、培养一些好苗子,鼓励他们参与各种技能大赛,以取得更好的名次。

三、结语

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制度设计和创新,不仅检验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准,也引领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从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设定可以看出,商务英语专业要以英语为主,偏重于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这就为商务英语专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同时也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商务英语专业要认真开展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注重课程体系的平衡,注重学生的实训,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技能大赛的指导精神下,探索“英语+商务”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曹庆旭,王贵生,吴文勇.关于职业技能大赛对课程改革的影响[J].职教论坛,2011(23):22-26.

[2]张小菊,鹿路,牛彦飞.浅议技能大赛对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J].教育探索,2008(2):37-38.

[3]李明宇,刘柏霞.基于职业技能大赛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8):33-35.

[4]李焦明.产业一线的技术性人才应成为高职院校师资来源的主渠道[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4-5.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211-02

一、引言

创新是指在前人发现和发明成果的基础上,对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新问题、新领域作出新的理性分析和解答,从而发现新的规律、创造新的事物或提出新的方法。而创新则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而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合作领域的不断扩大、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各个领域对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量猛增,这就使得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而通过实践发现,英语演讲比赛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学生的英语演讲比赛主要是指大学生以英语这门语言作为载体,依据某个固定的主题向观众传达自己的想法、观点或是对某一社会现象的态度,最终达到引起共鸣的效果。成功的演讲富有感染力,能达到满堂喝彩的效果。每年都有大量英语演讲比赛定期举行,虽然规格模式有略微不同,但其皆面向广大学生群体,为莘莘学子提供了锻炼能力的好机会。在准备演讲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有效锻炼口语,更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因此,英语演讲比赛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同时,若在比赛中获奖,对学生本人而言既是对自身能力的有力认证,也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二、湖北理工学院大学生思辨能力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旨在考查我院英语专业学生对自己口语表达及演讲过程思辨能力的实践的看法,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并提供支持数据,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学生为外国语学院2013级和2014级英语专业共95名学生。

(二)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探讨问题如下:(1)英语口语表达存在哪些问题?(2)影响思维能力的因素有哪些?(3)英语演讲训练能否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研究活动内容

每周二的演讲教学实践内容包括课堂讲解,演讲分析,实践演习以及讨论反馈这四个阶段。在每次正式发表演讲之前,演讲者都需提供完整的且符合要求的演讲提纲,包括中心论点,演讲目的,论据,结论等内容。目的是指出学生在那些方面存在思辨能力缺失以及造成问题的原因有那些;播放历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视频等资源,开展小组活动,进行微演讲,其中包括命题和即兴演讲等。

(四)调查工具

问卷调查和英语演讲课堂教学活动考查。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此次研究发现:(1)影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基本功训练量不够,基础不够扎实;平时积累的词汇量较少影响口语流利度;知识面狭窄,平日阅读训练量不够,言之无物等。(2)大多受测试学生在口语表达和演讲过程中出现思维混乱等“思辨缺席”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造成的(黄源深,1998)。如“纸质书优于电子书?”这个话题中,同学在比较纸质书与电子书的优劣时,将电子书的盗版风险同纸质书便于复习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对比,却忽视了正版电子书相对于纸质书而言可能存在的优势,这就反映了学生可能在分析及推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3)通过对受试同学们的问卷调查中表示同学们尤其是有过比赛经历的同学们对演讲活动及比赛这一模式广泛认可和建议推广,希望能经常参加演讲训练和进行不同主题的开放性思考和交流。

三、英语演讲对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一)英语演讲培训

对英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项目组成员主要通过“以思辨训练、多元文化导入为特征的英语演讲STUDIO培训模式”。STUDIO一词主要来源于Situated(情景化),Thinking(思维、思辨),Universal(全球化),Debating(q论),Improvisation(即兴演讲)和Optimization(最优化)的首字母组合。本训练模式分为四个方面:(1)基本功训练。涵盖英语语音、语调的学习与纠正,以及对著名演讲、故事和小说的朗读。(2)即兴演讲训练。主要针对当下最热门的话题进行训练。(3)辩论技巧的训练。(4)心理素质的提高。包括参加各种演讲辩论比赛等。

(二)英语演讲比赛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体现

STUDIO培训模式在方法上的创新是以“思维导图”(MINDMAP)和“PHONICS自然拼读法”为主要标志。“思维导图”最早是由“大脑先生”闻名国际的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1970年提出的。思维导图可以改进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模式,在演讲比赛过程中由于经过了思维导图方式的培训,学生能将自己的观点自然的表达出来并且能够加强记忆。在即兴演讲以及回答问题环节学生的逻辑以及表达方式明显更强,思辨能力明显提高。

四、多模态视角下的大学生英语演讲训练思路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Studio英语演讲培训充分利用多模态的环境,使本项目组成员在演讲培训训练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网络平台进行了交互式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利用网络资源平台,进行个性化训练学习

由于现有的演讲比赛网络平台和众多的英语学习网站能为项目组成员提供丰富的视频和音频资源,具备较强的交互性,通过生动有趣的视频画面和语音刺激学生的视听觉器官,使学生乐于接受不断强化的培训训练,激发了培训者的竞争意识和训练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院自主学习中心的雅信达等资源平台也为本项目成员提供了学习便利,每周一次的网络自主学习和情境化演讲模拟使培养效果显著。

(二)参加互联网演讲选拔赛,强化创新实践意识

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和多模态环境的构建,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模式有了创新性质变化,从2012年的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开始除了传统的校园赛外,还增加了网络选拔赛,这无疑鼓励和吸引了更多的学院选手参赛和对演讲培训的推广。本项目所有成员都将把握此契机,在多模态环境中进行了为期近一年的Studio演讲培训指导下根据2016年比赛演讲进行视频录像,完成演讲稿,模拟现场录音,将其上传至比赛官方网站进行比赛。团队成员的这种参赛方式,充分体现了成员的创新实践意识,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多模态视环境下的大学生英语演讲训练思路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学生通过网络化自主学习培训之后在参加校园内演讲比赛或是互联网络比赛时学生的思维能力明显得到提高,教师也应该对网络成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学生对英语演讲知识合技能进行整体性认知,从而有效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付少波.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11).

[2]桂清睿高歌等.以思辨训练、多元文化导入为特征的英语演讲STUDIO培训模式[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2).

[3]江晗.论多模态视野下英语演讲比赛的发展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4]曲智男.图谋职场――思维导图实战手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26.203.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篇12

摘 要:英语教学辅助模式是指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计划学时之外开展的以拓展知识、培养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动。这一模式的宗旨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外语课外活动,将课堂中的外语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第二课堂;应用能力;以赛促学;兴趣延伸

一、英语协会的主要活动模式 为了探索有效的英语教学辅助模式,我校于2014年10月成立英语星光社团和大学梦英语社团。开展了下列社团活动: 1.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是指教师在黑板上公布需要学生当天掌握的一句话,同时花一点时间教学生。每到社团活动日,教师把本周的所有句子汇总到一起,让学生以竞赛的方式背诵。教师如何做好学生的检查工作呢?其实可以发挥班级里课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把班级按5―6人为一小组划分成若干小组,选取小组长,每天小组长监督组员的背诵情况,课代表检查小组长的情况,教师抽查课代表的情况。教师也可以随时对每个学生进行不定时抽查。 2.英语角 “英语角”是指在校园内选择固定地点,定期开展与英语相关的活动,由英语教师具体指导,社团社长负责具体活动安排,邀请外教参加活动并解答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活动于每周六晚6:00―8:00在指定地点进行,活动期间组织一些轻松、欢快的小游戏,如猜词竞赛、电影配音等。单词接龙也是常用的活动形式,这既能使学生巩固所学词汇,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反应能力。 3.周末娱乐 “周末娱乐”是指唱英文歌曲和播放英语原声电影活动。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可以给学生美感教育。PEP英语教材,每一单元都配有歌曲,学生可以模仿曲子,自编类似的歌曲或歌谣,以此来提高能力。另外,英语教师要积极争取系办支持,在每周六晚点名后,播放一部高质量英语原声影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了解西方文化风俗,极大地调动学习兴趣。 4.月末回放 “月末回放”就是让学生自主地复习最近所学的内容。以四周为单位,在最后一次社团活动,让学生采取表演的方式总结一个月的学习情况,交流学习英语的体会。使学生通过充满趣味的表演活动,拓展和延伸外语学习内容,使其语言、身心和思维得到全面发展。教师也可以不失时机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做到更好的互动。让学生体验到真实语言交际的新奇感和收获的愉悦感。 二、以赛促学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院、省级、部级各类英语竞赛,丰富第二课堂活动。 1.英语擂台赛 举办英语擂台赛,旨在丰富学校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开阔学生视野,加强中西文化学习交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得更多的是组与组的比赛,小组的划分是以座位区域为单位,学生的水平不尽相同,个别学生能力有限,会给小组“拖后腿”,时间久了,必然会招致同组的“白眼”。在组织英语擂台赛时,可以把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归为一组进行比赛,在教室的白板上记载学生的PK对手及每一次活动课的PK情况,以学期为单位,到了学期结束,根据他们的PK记录,选出能够顺利晋级的“超级队员”,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正因为水平旗鼓相当,他们谁都不愿输给彼此,学习热情才能更大程度地被激发。 2.英文诗歌文化节 学院英文诗歌文化节包括诗歌翻译大赛、原创英文诗歌大赛、英文诗歌朗诵大赛三个部分,旨在让广大学子体验到语言的魅力。诗歌翻译大赛包括英译中和中译英两部分,将能否正确使用语法、词汇以及诗歌的整体效果作为评判标准。原创英文诗歌大赛提高了在校大学生自觉创作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自我、青春、信念、理想的进一步认识,并提高其诗歌鉴赏水平。 3.英文歌曲大赛 英文歌曲大赛为热爱英语、热爱音乐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竞技、展示自己、锻炼才能的舞台,营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活跃了校园学术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交际和表达能力。我校已经成功举办两届英文歌曲大赛。 4.英语竞赛 教师应积极指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省级、部级英语竞赛。如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科技英语大赛、写作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赛等。在师生共同努力下获得良好成绩,可以大大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也会激励其他学生参与进来。 通过一系列活动,我校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交互型”的新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模式,活跃了全校英语学习氛围,为大学英语的教学开拓了新思路。 由于第二课堂是个性化、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实现课内和课外学习的良性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具有威海职业学院特色的英语文化活动体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