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分析报告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3 11:06:25

互联网分析报告

互联网分析报告篇1

1.移动互联网网民地理分布情况分析

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为4.29亿人,同比增幅高达37.64%。而2012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超过5.2亿人次。到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或将首次超过互联网用户数。在最新发布的互联网报告中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还呈现东高西低现象,从分布地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沿海地区的移动互联网网民占比最高,中部地区其次,西部地区最低。

报告同时显示,广东省移动互联网网民的比例最高,全国每天的日到达移动互联网网民中有17.54%来自于广东省。排在第二至第五的是上海、浙江、北京和江苏,所占比例分别为9.52%、8.70%、8.19%和6.82%。加上福建和山东,前七个地区的移动互联网网民累计比例为62%,这些地区的移动互联网网民最为集中。

2.移动互联网网民访问时间分布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多数的网民是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通过手机上网来浏览自己关注的信息,在最新的互联网报告中显示上午8:00至下午17:00间,移动互联网网民访问量变化不大,在12:00至13:00之间有一个较小的峰值。17:00之后,访问量持续上升,在22:00至23:00间达到高峰,然后持续下降,至凌晨4:00至5:00之间达到最低值,这充分体现了移动终端的特点,在工作时段访问量较低,在下班的琐碎时间访问量比较高。

3.移动终端使用比例分析

终端的支持是业务推广的生命线,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逐渐升温,移动终端解决方案也不断增多。移动互联网设备中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手机,也是目前使用移动互联网最常用的设备。根据网宿科技发布最新互联网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访问互联网时,iPhone、Nokia、HTC、Samsung和Moto五个品牌的移动终端位居前五位,占比分别为22.13%、13.98和11.69%、10.87%和7.47%,其次为Huawei、Sony和ZTE等。

4.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比例

互联网分析报告篇2

数据金融:金融的本质是数据,以及基于数据的建模和风险定价。互联网公司及科技公司拥有海量用户数据,有机会借由数据挖掘和建模,成为传统金融公司之外的数据金融新贵。全球互联网上市公司总市值约2万亿美金,而金融市场规模则在300万亿量级。

中国传统银行的征信记录仅覆盖总人口的35%,远低于互联网52%的覆盖率。互联网巨头拥有了极大的数据先发优势。 虽然中国的央行征信及传统金融业务数据不对互联网公司开放,但丰富的社交、线上消费及转账行为数据能够在风控和征信中发挥巨大作用。

据CNNIC统计,截止2016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手机网民占比达95.1%,其中手机支付用户达到4.7亿。随着中国移动互联和移动支付渗透率的不断提高,网民在互联网上留下的数据踪迹成指数级增长,这些数据不仅包括了基本的实名制用户信息,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用户的消费历史、社交行为、生活开支甚至是理财偏好。

蚂蚁金服和腾讯金融拥有自己的征信数据来源和技术,使其能够绕开传统金融,独立解决陌生人交易场景中的身份及违约风险评估问题。在数据金融的竞争格局下,互联网巨头将首先受益数据优势带来的用户价值增长。

随着移动支付成为大众习惯,互联网金融规模保持着高速上涨,截至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总交易规模超过12万亿,接近GDP总量的20%,互联网金融用户人数超过5亿,位列世界第一。

相对的是,银行卡和传统金融网点的重要性被不断削弱。银行卡是我国传统金融机构触及客户的主要产品,然而随着电子支付的爆发,银行卡的吸引力不断减弱,手机号实名制和生物身份验证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与传统银行卡相同等级的安全保障,网络资管规模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高速增长。

目前全球27家估值不低于10亿美元的金融科技独角兽了中,中国企业占据了8家,融资额达94亿美元。中国互联网金融服务市场规模巨大,增速较高,有望成为互联网公司的下一金矿 ,在数十亿市场空间里,数字金融巨头已经出现雏形。

另一方面, 经过了几年的高速发展, 阿里、腾讯等 互联网头部公司具有了稳定的市场地位和可观的市值规模。对互联网龙头公司来说,线下商业模式向线上搬迁所带来的红利在消退,未来的增长是决定公司战略的重要因素。

经过了近6年的高速增长,截止2016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月度活跃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10亿大关,但同比增长持续放缓,IOS设备不增反降。

另外一方面,规模型APP(MAU大于1万)的数量在2015年达到顶峰后,在16年开始下滑,但头部 APP(千万级以上)数量仍在持续增加。在新用户增长乏力的局面上,头部APP实际上在持续收割中部APP的用户,互联网市场寡头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随着移动互联的渗透率达到网民总数的95.1%,人口红利逐渐减退,移动互联网正从增量模式转入存量模式。增量流量的枯竭,迫使互联网公司改变一贯以来依靠流量的粗放模式,而更多的依靠增值服务,对存量流量进行再获取,管理和商业化成为互联网巨头的主要着眼点。

对于互联网和科技巨头而言,金融市场显然是具备足够体量和盈利能力的潜在市场,基于个人客户和小商户的数据挖掘和逐渐积累沉淀的风险定价能力有希望成为其在金融领域的竞争优势。我们判断,数据金融可能在互联网盛宴的下半场绽放光彩。

中国互联网巨头以支付为入口,以数据为底层支持,基于大数据的理财产品、信贷、保险等的设计、发行、分销;嵌入场景的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以区块链、云计算为代表数据金融技术能力的输出,综合来看,数据金融初具雏形。互联网巨头的获客成本持续低于传统金融机构,逐渐成熟的互联网征信体系将进一步释放巨大的金融衍生场景,互联网巨头重构金融的机会正在到来。

与传统的征信数据相比,互联网数据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用户消费及资金状况,海量数据在互联网各项平台中不断积累,信用生态合作者也可以提供后续反馈,形成新的行为和交易数据回路,在反馈中不断更新个人征信状况。

深度契合需求, 互联网金融增量市场空间巨大

需求端:个人客户和小商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持续存在。传统金融公司很难满足长尾曲线中后部客户对于金融服务便利性、可得性和性价比的需求。互联网公司依靠庞大用户基础、用户数据持续跟踪分析和渠道优势,对更大范围的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和金融服务,如京东金融等。

中国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在4万亿量级,长期有望增长至10万亿以上,对应高达数千亿的利息收入。综合考虑保险、投资、众筹等其他业务,个人金融服务市场空间有望达万亿规模。数据金融公司有机会在增量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

据央行统计,目前传统的金融机构对国内个人征信的覆盖率仅为28%,而美国个人征信市场的覆盖率为92%,以FICO信用分为主要依据的美国个人征信系统已经有了十多年历史,而央行的征信系统还存在查询难、记录少、个人信息在不同银行割裂等情况。

作为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基石,个人征信数据是衡量个人风险和金融服务定价的最关键要素。在个人信贷数据偏少的情况下,我国传统金融机构无法对长尾用户进行其他维度的数据交叉验证、分析,导致了个人金融服务市场存在大量空白,需要互联网巨头及科技公司进行填补。

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金融服务局限于以抵押为主的工业制造业和房屋贷款。2010年开始,随着电商及O2O产业的迅速成长,房贷在消费信贷中所占的比例不断降低,消费金融比重不断提高。

我们认为,伴随着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中国居民对信贷业务的需求从房贷车贷为主,扩大到日常消费的方方面面(数码产品、出行、日用品、教育、医疗美容等)。由互联网公司主导的,嵌入电商场景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分期、小额无抵押信用贷款)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这一趋势。我们预计个人金融服务市场将随着第三方支付的普及进一步增长,个人消费金融市场潜力巨大。

从金融市场规模来看为 ,中国居民可投资资产规模持续上升(年化增速为18%左右),2015年居民可投资资产规模为181万亿,资产结构中仅为35%的金融产品(发达国家金融为产品比例为60%-70% ),提升空间巨大。另外,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保持强劲的增长。

2015为个人消费信贷余额为18.95万亿,年化增速为23% 。截止2016年,中国消费性贷款余额的有占比只有20%左右,与欧美发达国家的50%左右的比例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经初步测在算,国内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收入空间在2万亿左右。

C端的金融需求金字塔可分为基础的支付,中层的信贷、消费金融及顶层的投资理财三个层次。互联网巨头从电商、社交等入口全面进入第三方支付、征信、小贷、理财等领域,并朝着垂直领域不断纵深发展。

流量入口带来的场景和数据优势,使得互联网巨头迅速切入支付和征信两大底层金融功能。在中国市场以腾讯和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为代表的一系列互联网公司在金融领域快速探索。

凭借支付宝占领第三方支付入口后 , 蚂蚁金服依托电商平台积累的海量数据 , 助力金融产品定价与风险控制。蚂蚁借呗(纯信用个人贷款)2016年用户数达到1000万,放款规模为3000亿元。

2016年双十一支付宝全天完成支付10.5 亿笔,“花呗” 占20% ,我们估计花呗2017年放款规模在1-2万亿左右 。源于支付宝资金沉淀和理财属性的余额宝,目前资产规模超过一万亿,理财规模年化增速超过30% 。

云计算将支付宝每秒支付能力提升到了8.59万笔,远超VISA(1.4万笔)等国内外金融机构。依托于淘宝、阿里巴巴和天猫三个电子交易平台,蚂蚁金服获取了海量的交易数据和消费行为数据,在此基础上,整个蚂蚁金服搭建起了基于信用体系的金融业务帝国。

目前,凭借着覆盖长尾用户的消费数据和用户画像能力,每笔网上交易的成本降到了2分钱以下,远低于传统银行,保证了各种普惠金融业务顺利开展。数据的优势使得蚂蚁金服的产品研发和差异化定价能力显著高于传统的保险及基金销售网点。

中美互联网金融路径不同, 中国盈利模式刚刚起步

资料显示,2016年共有4.5亿账户使用支付宝,而海外支付巨头PayPal的活跃账户仅有1.97亿,支付宝超PayPal成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2015年支付宝的资金支付总额达到9310亿美元(根据花旗研究院数据),而PayPal为2817亿美元, 支付宝在活跃用户及使用频次数据都远超PayPal ,但蚂蚁金服的现阶段营收远低于PayPal,ARPU提升空巨大。

从收入结构来看,蚂蚁金服国内支付服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达到40%以上,小微借贷收入占比达18%,天弘基金收入占比17%,托管利息收入17%,蚂蚁金服支付规模大,但盈利水平低于PayPal。个人借贷相关费用已经成为 PayPal和蚂蚁金服的重要业务内容(12%vs18%),但消费金融和个人信贷产品为PayPal每年带来86.4亿收入,而蚂蚁金服的相关服务在收入在60亿左右,支付宝凭借着更高的用户基数和更多的线下支付场景,我们认为未来盈利空间巨大。

与支付宝不同的是,PayPal并没有向全牌照的金控集团转型,而是建立了独树一帜的情景电商模式和全方位的内嵌式支付入口,彻底改变传统电商的游戏玩法,极大提高潜在用户转化率。凭借市场第一的用户消费转换率,PayPal得到了很高的交易佣金作为回报。

我海外互联网巨头在基础的支付和电商层面不断开发,为传统商家和银行卡提供网络支付和电商入口,本身并不拥有资管、银行等牌照类业务。底层的支付和消费功能正在成为如Facebook、PayPal等巨头进一步提升广告、交易收入,开发ARPU值的法宝。

老牌支付巨头Paypal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和投资,将自己的支付入口扩大至所有的社交应用和主流内容网站。目前PayPal不仅能提供移动支付、转账、信贷功能,更重要的它正在全面向情境电商平台转型。去年九月PayPal收购了Modest,获得了情境电商的所有关键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植入购买按钮,创建app,管理订单等。

PayPal的移动电商平台以及Braintree后台支付的全闭环支持能在用户浏览图片、网页和邮件时拥有全面嵌入式购物体验,用户目光所及之处,都可以一键购买,大大提高了电商用户的转化率和消费规模。该业务目前正在内测,有望成为PayPal新的增长点。PayPal也将是紧接Stripe推出Relay后第二个提供情景电商平台服务的公司。

在美国,传统理财产品、中小企业信贷、保险等均有成熟的金融巨头覆盖,传统金融机构深耕社区和家庭,消费者习惯已养成。互联网企业和fintech类公司不具备渠道优势,他们更多的扮演“补充”角色。未被传统金融服务覆盖的客户或市场缝隙,由互联网企业和FinTech企业来补充,其角色更多的是“提高某已有业务的效率”。

大多数中产阶级的理财服务是由传统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顾问公司提供的。近年来,智能投顾平台(自动化投资平台)的兴起,如Betterment、Wealthfront针对的是年轻一代,主打的是在资产在能够得到充分的大类配置前提下,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辅助个人投资者优化资产结构。

CreditKarma公司则提供美国居民信用分数的实时免费查询,根据用户信用分数推荐对他们更划算的金融服务(保险、贷款等);由于Credit Karma掌握了三分之二的美国消费者的实际债务负担,包括债权人和债务利率等信息,系统通过挖掘数据并利用算法使用户看到符合自身需要的广告,也就是对网站用户进行个性化的推荐。佣金收入则来自于成功推荐信用卡、贷款以及其他金融服务。

总结来说,数据优势和流量入口为中国。互联网巨头带来数据金融的全面成功。2016年春节期间,微信完成320亿美金电子红包的转账,是Paypal2015年全年支付额的六倍多。蚂蚁金服旗下的余额宝规模达到了960亿美金,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

蚂蚁金服目前估值为600亿美金,距离中国交通银行4000多亿人民币的市值仅一步之遥。除美国外,中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支付市场和全世界第二大的金融科技市场。中国互联网巨头成功开发了国内尚未被传统金融覆盖的需求,并走出了一条巨头进化的独特路径。

移动支付为入口 ,数字金融产业链全面成型

供给端:第三方移动支付快速普及,2016年交易规模达38.5万亿,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市场份额高达90% 。在占据支付业务核心竞争力之后,数据金融公司开始探索信贷业务,在此过程中优先发展征信,并向保险、众筹、投资等领域延伸。

参照海外发展经验,我们判断消费信贷有望成 为 继支付业务之后,数据金融公司重要的业务之一。传统金融机构通常通过资产抵押控制信贷风险,对于长尾中后端客户服务不足。数据金融公司有机会通过数据分析和风险定价模型服务更大范围的客户。

以腾讯和蚂蚁金服为代表的支付巨头以自有数据为基础,发力征信,谋求覆盖全方位、全场景的移动互联金融生态。蚂蚁花呗已走出阿里平台,接入40多家外部消费平台。京东金融以电商交易和商家备货场景切入,在消费和供应链金融领域纵深发展,通过“白条”拓展消费金融业务,并试水ABS和ABN。

互联网金融将从以支付、电商为代表的产业链前端向以个人金融、资产管理为核心的产业链后端布局发展。未来,立足于互联网巨头和科技公司的金融服务产业,竞争才刚刚开始。

蚂蚁金服:数据+ 科技成就金融巨人

依托于互联网 消费金融的场景化,蚂蚁金服首先打开了电子支付市场,并且将消费金融 、保险、小微企业借贷等业务嵌入了日常的交易场景中 。 在建立起了拥有基金、银行、支付、保险、众筹等全牌照的金融帝国之后, 全方位的人工智能平台被应用于各种服务场景之中,如风险控制、信贷决策、保险定价、服务推荐。加上算法不断迭代,公司向着全场景的智能金融帝国转型,数据+科技使得蚂蚁金服成为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巨人。

信息的融合在技术和算法的推动下,开始产生巨大的价值。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最大的区别在于技术。互联网公司开始利用技术重塑金融:

自动问题识别(CTR):上下语义匹配及客户真实意图识别。采用标准问题映射技术,再找到多方面的服务标准化或需求驱动。由于采用了人工智能识别技术,2016年双11淘宝自助服务比例达到了97%,自助转人工的需求猛降,客户满意度提高,公开资料显示该技术运用后,人力和GPU成本下降1亿左右,而支付和理财平台的峰值容量和操作效率反而得到极大提升。

基于迁移学习和深度学习的精准营销。基于阿里生态体系的海量数据在深度学习的技术框架内达到融合和学习,对用户、产品、文本等进行同一“编码”,经过大规模学习和迁移学习后,人工智能能够将支付用户的属性和阅读偏好、电商购买行为与保险偏好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基于交易行为和阅读行为的精准营销,助力理财和保险产品的销售和定位。

蚂蚁金服在进行精准营销时,把算法、业务、系统整体打通,大规模提升深度学习效率近6倍左右,并且开始从非结构性数据中提取每个用户的谨慎性系数。

在蚂蚁聚宝的主页和社区观点里面,同一个基金面对不同的用户DNA,会有不同的文字呈现,推荐的内容和原因根据用户习惯和浏览历史而变化,是个性化定制的模式。目前这些全新的算法提高了业务点击转化率将近5.9倍,GMV提高了3.4倍。

小而美的保险:运用机器学习和可解释模型真正理解用户的消费行为。蚂蚁金服的场景化保险产品,如退货险、碎屏险等,保费在0.5-5块钱左右,覆盖海量长尾人群,场景险保费收入多年维持100%的年化增速,双11一天保单金额突破1亿。

场景保险产品凭借着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做到了实时投保,实时差异化定价,实时出险率预测和极速核赔。蚂蚁金服使用几百万用户ID数据来培养可解释模型,即用户、他所购买的商品和退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该用户的退货概率。场景类保险依靠此类核心算法,实现了超小金额保单的盈利。

征信业务方面,蚂蚁金服根据阿里系(占比30-40%)和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的征信数据,打造出了“芝麻信用”。芝麻信用除了连接了公安系统的实名验证与活体检测技术(扫脸、指纹等),丰富的交易场景和商家的数据接口为蚂蚁金服的机器学习贡献着源源不断的数据,芝麻信用还涵盖了信用卡还款、网购、转账、理财、水电煤缴费、租房信息、住址搬迁历史、社交关系等信息。

在面对巨量涌入的长尾客户时,传统金融IT的架构无法支撑,蚂蚁金服IT架构的云端化彻底打破传统架构的限制,实现平台上各类机构之间信息的自由流通,由此产生的呈指数级增长的数据量在平台上沉淀。未来,芝麻信用将在消费贷款和个人信用商用领域具有巨大空间。

此外,蚂蚁金服通过将支付入口和场景结合,借助其天量的大数据资源和强劲的云计算数据分析挖掘能力,全方位地切入生活场景,匹配大数据带来的客户侧写和分流能力,实现了高频和高留存的金融服务模式。目前,蚂蚁金服已经成功地将支付端口带来的低成本流量接入了理财、融资和外部购物等业务中,旗下主要包括以下几款产品:

蚂蚁借呗:个人无抵押小额贷款。芝麻分600分以上的用户,可以申请1000元-20万元不等的贷款额度。借呗在推出后的10个月的时间内用户数达到1000万,放款规模为3000亿元。目前“借呗”的还款最长期限为12个月,贷款日利率普遍为0.045%,具体利率随借随还。用户申请到的额度可以转到支付宝余额,和从银行获得的贷款一样。

相较于传统的个人贷款,“借呗”不需要用户提交复杂的个人材料和财力证明,只需凭借芝麻信用分就能对用户的信用水平做出判断和把关,3秒完成放贷。据统计,借呗90%以上的客户是来自于80、90后,也就是30岁左右。现在借呗有近4成的用户是来自于三四线城市,这些城市融资渠道门槛高,借呗现金的业务市场潜力更大。

网商贷(原蚂蚁微贷):针对个体商户的纯信用个人经营贷款。信用分达到 550分即可为申请,网商贷作为一款贷款服务,其还款最长期限为12个月,贷款日利率是0.018%,微贷技术中包含了大量数据模型,利用网络数据模型和在线资信调查,辅以交叉检验技术来确认第三方客户的信息真实性,将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上的行为数据映射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

此外,还可以通过云计算判断买家和卖家之间是否有关联,是否炒作信用,风险的概率的大小、交易集中度等以此来判断小微企业的信用,降低风险与运营成本。

网商银行:小微企业、个人消费者和农村用户,是网商银行的三大目标客户群体。在贷款业务中,除了覆盖阿里生态体系内电商商户如淘宝店主和外部接近60家合作平台(如金蝶软件、美团)的企业主的“网商贷”外,还包括为农村地区小微经营者提供的无抵押无担保信贷服务“旺农贷”,截至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4852个村庄。从贷款利率看,目前保持在7%—12%之间,依企业资信状况浮动。

保险业务:包括嵌入自营产品和 第三方保险销售平台业务。保险产品与蚂蚁金服的其他业务形成对接,产品设计具有场景化、碎片化和定制化特点。

例如,退货运费险是依托于淘内零售平台的销售,通过对不同用户历史数据的分析区别定价,契合了买卖双方在购物时的需求,实现了保单的迅速增长,商户信用保险则是针对天猫卖家的保证金设计,蚂蚁金服通过数据挖掘来对商家的信用状况进行判断,允许商家通过购买信用保险的方式来替代缴纳保证金,降低了商家的运营成本。

嵌入自营性保险产品与阿里的业务生态圈形成呼应,在产品上具有场景化、碎片化和定制化的特点,且庞大的用户和业务资源成为这一类保险产品的核心优势。

腾讯金融:掘金社交数据,互金帝国成型

腾讯的微信支付为腾讯金融积累了理财用户及资产方资源的同时,也沉淀了资产匹配、设计和分析的数据。腾讯目前主要研发的数据产品为 “ 财富值”, 该值定义了 客户财富和风险偏好的系数, 可以帮助理财平台更准确地找到定向的客户,目前主要应用在理财通平台。

在渠道方面,这些经过分析的数据形成结论,通过理财通帮助理财产品、信用卡、车险等的精准营销和定价;在授信方面,通过腾讯金融云的大数据去做风控;在交易方面,根据交易特征筛选来建立“可疑风险防范”等。

微粒贷:依托腾讯大数据用户画像,在符合当期授信条件的用户中随机筛选出白名单用过户并邀请使用产品,首批人数不超过10万人。2016年底,累计发放规模超1600亿元,总笔数超2000万,笔均放款8000元,覆盖6000万人。

微粒贷背靠微众银行,在微信钱包和手机QQ客户端上线,单笔最高可借4万元,个人贷款总额度在500元-20万元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微粒贷日利息0.05%,其年化利息为18.25%,高于同类产品蚂蚁借呗(日利息0.045%)。

微证券:通过与券商合作将把证券的远程开户运用到微信上来,微信用户可以通过微信进行股票交易。此外年初,黄金红包的上线代表了微信支付分销高费率产品,进行金融产品迭代的决心。接下来在基金的接入上,腾讯会借助已经入股的好买基金实现批量接入。

2B端 “连接器力 ”:进一步发力2B端,利用数据金融展开竞争; 全面连接银行信用卡,将大量线上银行行为服务接入到腾讯平台上分享价值;而对缺乏风控能力的P2P、小额贷款公司,腾讯选择通过提供用户信用数据(腾讯征信、财富值),向合作公司输出能力。

年初上线的大量金融小程序显示了腾讯对进一步向金融机构开发微信导流功能的野心,目前由于监管谨慎的态度,我们对今年小程序在金融产品分销和佣金分成上面保持谨慎乐观。

在征信方面,腾讯金融主攻社交数据,搭建社交大数据用户画像能力。腾讯征信系统主要依赖三部分数据:腾讯系的基础业务数据,如社交、游戏等;从合作金融机构拿到的信贷和金融信息, 以及其他外部数据。目前,中国大部分的征信机构都尚未采用社交数据作为征信评估数据,据统计,社交数据在传统金融机构数据库占比低于5%,同时社交数据所对应的长尾客群往往在央行征信范围之外。

腾讯征信最新开发的模型表明,在小额信贷的风险评估中,社交数据的预测能力要强于传统的借贷数据,腾讯征信开发团队认为,加入社交数据之后,模型效果会有超过20%的提升,反欺诈测评时效果明显。未来腾讯征信将深度应用在金融产品分销和风险评估中,为腾讯金融体系提供准确的用户画像。

京东金融:全面对标蚂蚁金服 , 金融产品推陈出新

京东金融利用电商平台场景和海量数据优势,根据用户特征,提供信贷、理财产品和保险的分销服务。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服务的场景不仅仅是京东商城,还拓展到了京东生态圈外的很多外部场景。京东金融通过数据及科技能力,为证券公司、消费信贷公司等提供数据和产品。京东金融商业模式开始从2C到2B进行转换,主要包括以下产品:

京东白条:在京东网站使用白条进行付款,可以享有最长30天的延后付款期或最长24期的分期付款方式。逾期手续费方面,白条也比花呗低,白条逾期利息是0.03%/天,花呗是0.05%/天。“京东白条”上线,与“京保贝”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金融产业链,分别为供应商和消费者提供小额微贷服务。

此外,“京东白条”的分期业务,还可以为京东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如果没有“京东白条”这款产品,用户在京东购物要想分期付款,只能使用信用卡的分期付款业务,利润全部被银行获取。借助“京东白条”业务,拥有的庞大现金流被充分利用,可为京东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

小金库:作为京东金融的一款基础性货币基金理财产品,它不仅整合了现金管理、投资理财等多种功能,还实现了购物支付功能,即用户通过京东小金库就可实现瞬间支付购物,速度快于银行卡等付款方式,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大支付业务作为京东金融的核心战略之一,“小金库”的出现完善了京东金融现在的支付体系,京东支付、白条、小金库等一系列产品形成了很好的串联,实现了存、贷、转的打通。

京小贷:“京小贷”是以京东开放平台的店铺为贷款发放对象,根据商家的综合经营情况给予贷款额度,贷款期限最长12个月,商家可根据贷款金额自主选择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

京小贷系统会根据店铺的评级、当前贷款金额、期限、还款方式等条件综合计算出贷款利率,目前暂定单笔商家贷款上限为200万元,之后会根据数据适时上调或下调;而且由于“京小贷”是依据商家信用等京东自有大数据确定放贷,无需商家抵押或提供担保,年化贷款利率在14%~24%之间,利率低于同业水平。

Facebook:电商之心不死 , 全面发掘广告价值

与国内支付巨头试图谋求覆盖全方位、全场景的移动互联金融生态不同,Facebook通过将好友转账、 移动支付和内置聊天机器人结合起来 ,进一步将金融和广告、电商业务融合。

长期以来,Facebook通过内置的广告内容为商家导流,现在公司希望用户不离开Facebook即可完成购物流程 ,在并将交易记录留存在Facebook生态系统内,便于深挖用户价值和客户转换率,进一步提振广告收入。Facebook公布的2016年财报显示 ,移动端广告收入的占其整体广告营收的84%。

2015年Facebook Messenger在美国用户中推出了P2P支付服务,标志着 facebook正式进军移动支付领域。2016年10月,从爱尔兰中央银行获得电子货币许可证,这相当于Facebook获得了欧盟通行证,为欧洲客户在Facebook实现好友间支付铺平了道路。

今年2月份,Facebook又通过跟P2P转账服务公司TransferWise合作,让原本只限于美国的Messenger用户互相转账功能变成一项跨国服务,实现了外汇汇款。

Facebook还增加了页面一键支付功能,它让Messenger内置的聊天机器人推送连接,并完成收款,用户不需要离开APP。如果用户将信用卡信息存储在Facebook或者Messenger上,就可以通过机器人在喜欢的店铺或者服务中购物。Messenger不断的扩展第三方支付伙伴,比如PayPal、Stripe和欧洲的TransferWise。

通过涉足这些全新领域,Facebook希望进一步提振Facebook Messenger用户的参与度,帮助Facebook增加用户粘性。值得注意的是,Facebook所有金融相关的业务都是通过寻求第三方合作完成,表明公司目前尚未有正式进军金融产品服务的计划,继续提高广告收入是现阶段公司的最主要目标。

此外,Facebook与PayPal达成合作协议,Facebook用户在其网站上购物时可以使用PayPal进行支付。此举一方面可以提高用户黏着度,另一方面在线支付功能帮助Facebook获取用户的银行卡信息以及他们的购物、支付信息,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Facebook可以准确地预测用户的个性与品质这种高度敏感的信息,来更好的定位潜在买家,从而在广告投放方面获得巨额利润。

目前,Facebook已经通过对用户行为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及发掘,利用其数据优势在精准营销上面获得了巨大成功,Facebook的广告收入在过去的三年持续超预期。

Facebook在去年10月重新推出Marketplace平台,用户们可以通过买卖群组发表自己的出售信息。Marketplace可以根据用户所在位置,自动显示附近区域待售的物品。

该模式类似于简版淘宝+附近的人功能。用户也可通过App的搜索栏,按位置、类别及价格等选项寻找特定商品。Facebook目前还不支持收付款以及物流服务。公司希望的是用户能更长久地停留在页面中,形成浏览和购买的闭环,进而驱动其广告收入的增长。

另外,Facebook也大力发展征信技术,核发贷款的金融业者可透过这项技术,审视个人在社交网站上经可靠节点链接的亲近朋友,交际圈采样的得出信用评分低于某个水平以下,那贷款机构就会拒绝核贷给你。

相较于传统的信用评分方法,银行可以利用该专利将用户的人脉关系作为信用评级的参考因素。基于社交评分方法:主要包括用户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人脉关系五个维度。

以数据为基础的模型和算法成为竞争壁垒

成功的要素:支付依托客户粘性,信贷依托风险定价能力。依托于互联网巨头的数据金融公司具备客户规模优势,腾讯和阿里在移动支付端占据先机和数据优势。但从支付到信贷业务拓展,仍需面对从数据到定价模型的挑战。对于信贷而言,拥有数据资源是成功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后续仍需要通过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模型有效性验证来提升风险定价能力。

除腾讯、阿里、京东等龙头公司外,未来也有可能发展出来独立的风险定价技术服务商,拥有算法和技术优势的创业公司亦值得关注。

传统银行业建立的一个数据或者IT中心,是封闭或者半封闭的,而互联网巨头在移动互联时代,一开始就要接受来自于网上的各种检验、钓鱼、攻击、窃取,从而进化出了世界一流的数据分析和风险定价能力。

以蚂蚁金服旗下的数据大用户网商银行为例,这家没有网点的民营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数量突破了80万家,主营为针对小微企业的无抵押无担保的纯信用贷款。 小微企业信用记录少、风险识别复杂、 控制难度大,但 网商银行凭借自身研发的风控模型和全流程的数据分析,使得网商银行的不良率低于国内银行平均水平。

网商银行目前的风险控制模型有100多个,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水文交易模型和滴灌经营能力模型。

滴灌模型:当小微企业的经营规模和资产情况达不到贷款门槛时,网商银行可以通过这家企业的历史数据判断它的经营趋势,并且通过行业数据估计公司业务潜力。它如果被认定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依然可以得到相应额度的贷款。

水文交易模型:预测小微企业的后续经营状况,从而判断是否授信。传统金融机构习惯通过财务分析和人工审核的方式放贷,如果一家企业目前的经营相对困难,即处于“低水位”,传统金融机构往往不会向其发放贷款。但网商银行可以从其历史销售情况和行业景气程度的大数据分析中预测其很可能在几个月后“水位回升”,那么企业也很可能获得贷款。

京东金融投资美国互金Zestfinance,全新信用模式落地中国:美国科技公司ZestFinance的信用模型将应用于京东金融的消费金融体系,建立大数据信贷审批模型,利用谷歌高维机器学习算法和大数据对借款人进行信用分析和评分,而贷款方则可以购买其风控技术,以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同时达到降低自身成本的作用。

该模式是通过借款人授权,获取其在银行、电商、社交网络等地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网络标记数据、其他合作方数据等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估,确定可贷款,授予一定信用额度后,将用户推荐到消费金融等平台上的贷款方,并收取服务费,同时提供营销获客服务。

与蚂蚁金服以支付为入口、依托账户体系、获取金融全牌照的发展路径不同,京东金融从业务场景切入,通过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服务打通产业链,以数据技术为核心竞争力,为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提供菜单式、嵌入式的基础设施服务。

B2B出身的阿里巴巴在经过淘宝、支付宝以及天猫三个产品,对海量用户交易数据、风控管理可谓是驾轻就熟。从其阿里小贷坏账率仅为1%的绩效水平来看,阿里利用数十年里积累下的用户信息实现了大数据的完美转型,在电商技术上取得不菲的成绩。

与其他企业相比,阿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中的思路和战略最为清晰和超前,而纵观阿里金融的业务布局,几乎涵盖全产业链:支付宝、余额宝、基金、阿里理财、阿里保险、阿里小贷、阿里担保等,还包括阿里云所提供的金融云服务。同时,阿里也是拥有牌照最多的互联网公司:第三方支付牌照、基金牌照、担保牌照和小贷牌照。但最助力阿里巴巴成长的还属支付宝。

阿里借助支付宝可谓是“一招先吃遍天”,第三方支付覆盖场景广阔,不仅有网购、电信充值,还包括水电煤缴费、信用卡还款、日常小额多频转账汇款等,极大地便利了人们日常生活。随着阿里国际化的战略转型,2012年6月阿里与Qiwiwallet成功联姻。据悉,Qiwiwallet是俄罗斯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其服务类似于支付宝。买家可以很方便地对Qiwiwallet进行充值,再到阿里巴巴旗下的全球速卖通购买商品。Qiwiwallet完善的风险保障机制,可以免去24小时的审核期限制,支付成功后中国卖家可立刻发货。另据Hitwise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第二季度支付宝和财付通占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点击访问超过90%的市场份额。其中,支付宝超过60%,财付通以29.4%排名第二。

在“2014中国互联网金融高层论坛暨第七届中国电子金融年会”上,阿里巴巴小微金融服务集团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袁雷鸣肯定了大数据对客户的流动性需求预测的价值,通过十几年来支付宝为阿里带来的稳定的用户基础,到2014年第一季度,余额宝整个存量的规模已经超过2500亿,有接近两千万的客户,平均的户均投资金额只有4000块钱左右,充分的体现了碎片化的资金的特性。其中在用户构成上,年轻化成了余额宝最主要的特点。数据显示,余额宝的平均年龄28岁,18-35岁占比82.8%,年轻用户未来再发力将为阿里带来新一轮的增长点。

互联网分析报告篇3

(讯)2017Q3“无人便利店”逐渐受到资本追捧,仅三个月就发生21起投资事件,吸金10.2亿元人民币;人工智能热度不减,“计算机视觉与图像”成为时下核心赛道,商汤科技B轮单笔便拿下27亿元人民币;“短视频”领域也逐步探索出自身变现途径。

纵观整个季度,新成立创业公司数量继续下滑,当季获投率环比折半。投资数量虽然减少但金额攀高,资本下注更加集中,单笔融资金额过亿元的项目数量再创新高。最受欢迎的赛道为企业服务、电子商务和本地生活。

从活跃资本方向看,IDG资本以21起投资事件位列活跃度TOP1,真格基金、经纬中国紧随其后,创新工场从上个季度排名第九跃居第四位。

并购数量及金额连续三季度攀升,文化娱乐、游戏依旧是大热领域,硬件行业异军突起,其中光电材料开发商明芯光电以40亿人民币金额被木森林并购。(来源:IT桔子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全文链接:《2017年Q3中国互联网创业投资分析报告》

互联网分析报告篇4

《报告》的主要亮点

(一)全球互联网普及率日渐触及天花板

《报告》显示,全球互联网设备和用户数增长率均趋于停滞或放缓。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同比增长率,2010年超过70%,2017年为零增长。互联网用户数的增长率从2010年的13%左右减少到2017年的7%左右。2018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将达到36亿,超过了全球人口总数的50%。《报告》认为,当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之后,全球互联网用户数的增长将越来越难。

(二)大数据促进互联网服务提档升级

《报告》显示,互联网企业正在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和使用,让低价服务变得更好。Facebook、Pint er ests、Spotif ys、Netf l ixes等社交、新闻资讯、音乐、视频类网站或APP,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他们通过对集体数据和个人数据的分析来优化产品,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令用户感受到这些服务的价值,使用时间将随之增加。这些网站或APP的订阅用户增长率也出现了较快增长。

(三)技术创新未造成大规模失业潮

《报告》认为,近70年来,新技术促进了GDP的快速增长,而失业率一直保持稳定。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就业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让人们更容易找到自由职业。2014年—2017年,美国自由职业者增速是总劳动力增速的3倍多。二是按需工作数量庞大,并保持高速增长。比如,Uber2017年增长率达到50%,其全球有300万名司机,其中美国有90万名,每周平均工作时间17小时,每小时平均收入为21美元。

(四)用户在个人利益和隐私保护间不断寻求动态平衡

《报告》认为,大部分消费者会为了利益而分享个人数据。咨询公司德勤对美国消费者的调查显示,79%的线上消费者愿意为“明显的个人好处”而共享个人数据,超过66%的在线消费者愿意和朋友亲属共享个人数据。当利益不明显时,大部分消费者会选择通过卸载应用、改变隐私设置、关闭Cook? ies、停止访问某些网站等方式,来保护个人隐私数据。

(五)中国在全球互联网的领导力快速提升

《报告》从企业、用户、智能手机等方面对比了美中两国在互联网领导力方面的变化。中国在全球互联网领域的竞争力在快速提升。从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排名20强看,5年前,美国9家,中国2家;目前,美国11家,中国9家。从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全球份额看,中国2007年为零增长,到2017年实现占比40%,美国2017年占15%。此外,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大型互联网企业具有丰富的产品服务生态,但与美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互联网企业用户规模看,美国Facebook的22亿和Googl e的20亿,明显领先于中国腾讯的10亿和阿里巴巴的7亿,且Facebook和Googl e的非北美用户占绝大部分,腾讯和阿里巴巴的用户主要集中在中国,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仍显滞后。

(六)美国科技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和资本支出

《报告》显示,过去20年全球范围内的科技风险资本融资和美国上市科技公司IPO发行交易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美国科技公司在美国所有行业中的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最大、增速最快,两者占营收的比重从2007年的13%增长到2017年的18%。2017年,美国上市公司中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排名前5的企业均是互联网企业,其中,亚马逊、谷歌、英特尔的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较2016年分别增长高达45%、23%、11%。

几点启示

(一)互联网应用加大了全球数字鸿沟

《报告》显示,全球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之后很难再继续增长,但普及的用户应用还在继续深化,导致全球数字鸿沟持续扩大。发达国家利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机遇,进一步加速了经济社会数字化进程,而不发达国家未能驶入互联网发展的快车道,与发达国家数字化发展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在网络覆盖范围、互联网服务资费、教育水平和知识技能背景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加剧了上述现象。缩小数字鸿沟,推进互联网普遍服务,需要从扩大网络覆盖范围、降低互联网服务资费、提升教育知识水平多方面协同发力。

(二)互联网等技术进步提升了产业供给侧服务质量

《报告》显示,得益于对用户数据的收集与利用以及高度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用户愿意为服务付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用户互联网服务的结合,大大优化了用户服务供给质量,促进了传统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服务提档升级。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能够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提升供给侧质量,能够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重要路径选择。

(三)技术创新引发的产业结构变化释放了就业红利

《报告》显示,过去的技术快速发展并没有带来大规模失业,总体失业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技术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变化和产业分工细化,部分传统产业退出历史舞台,同时衍生出不少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对就业人员需求持续减少,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分工细化对就业人员需求增加,相互之间此消彼长,使全社会失业率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同时,产业结构的新变化,对人才需求也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产业工人不断掌握新的产业技术,提升自身适应能力。

(四)隐私保护和用户体验是产业创新发展矛盾体

《报告》显示,当个人数据开发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时,用户愿意让渡部分隐私来提高其服务体验;反之,当个人数据利用对个人没有显著意义时,用户对隐私的保护就比较关注。依据服务需求,用户在体验和隐私保护之间寻求一种动态平衡。无论政府加强数据治理还是推动产业发展,都须注意用户需求这一特点,过于严格或固定的个人隐私保护政策,都不利于产业创新和用户服务体验的提升。

(五)互联网产业正在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报告》显示,由于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崛起,在网络领导力方面,中国正在快速追赶美国,全球前20大互联网企业中,中美两国几乎平分天下,与5年前相比,竞争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互联网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和融合效应,对各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提档升级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各国在互联网产业方面的比拼,最终将对国际竞争格局产生显著和深远影响。

(六)研发和资本投入是驱动产业创新的双轮

《报告》显示,科技公司的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美国最高,其两者支出所占营收比例从2007年的13%增加到2017年的18%。在过去20年间,美国科技公司创新持续加快,主要得益于研发支出和资本投入双轮驱动。纵观全球网络科技企业,频繁投资和并购促进了包括人才等优质资源的聚集,而快速增长的研发支出使得企业争先恐后为未来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美国的网络科技公司紧紧抓住这两点,获得了巨大成功。

对策建议

(一)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包容性发展

一是持续推进宽带通信网络普遍服务,加快网络的升级改造,加快推动5G试商用和大规模部署,以多种方式扩大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满足农村、边远地区和贫困山区的网络接入需求。二是持续推进宽带普及提速降费,提高互联网资费的可负担性,为老百姓(603883,股吧)提供用得上、用得起和好用的互联网服务。三是加快推进互联网无障碍服务,加大互联网无障碍终端和服务供给力度,不断满足不同知识和技能背景的人士对互联网的使用需求。

(二)以互联网创新应用助推产业供给侧改革

一是以互联网应用促进企业服务模式创新,创新移动服务、个性服务、在线服务、远程服务、O2O服务等多种模式,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客户服务新需求,释放场景应用红利。二是以互联网应用促进企业组织模式创新,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筹等网络平台服务,提高企业对产业资源整合能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三是以互联网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精准营销、个性化定制、网络制造等新商业模式,以需求侧的深度挖掘来助推精准供给。

(三)加强互联网相关教育培训力度

一是提高全民信息素养,推进互联网应用教育从娃娃抓起,把互联网应用技能作为全民基础技能来培养,将其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二是优化教育人才结构,加大互联网技术、应用、融合、管理、治理和安全等各方面创新人才的培养,满足互联网和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融合对产业人才结构变化的需求。三是加强产业工人互联网应用技能培训,完善定期培训机制,发展在线培训服务,强化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培训,提高产业工人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能力。

(四)平衡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开发促进产业创新

一是制定合理的隐私保护监管政策,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依据国内产业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完善个人数据采集、流通、开发和利用政策,加大隐私保护和监督检查的执法力度,提升数据保护水平。二是鼓励在尊重个人数据保护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加强对个人数据的开发利用,促进服务优化、体验提升和产业创新。

(五)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互联网分析报告篇5

根据软优化最新的调查显示:2009年Q3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57.4亿元,环比增长26.2%,其中网络服务类行业的广告投放费用在Q3出现强势增长,一跃成为网络广告投放费用最多的行业。另外,互联网广告主的数量也急剧升温,出现多元化趋势,房地产类、网络服务类、交通类、IT产品类以及家居装饰类的广告主成为网络广告的支柱行业。无论是从网络广告的投放费用,还是从广告主数量上来讲,网络营销都显示了强劲的竞争力,是未来广告主营销战场的必争之地。

由此可见,网络营销的内容在2010年会有质的飞跃。网络营销从广告投放的模式,变成了内容分发的模式。今年产生了湿营销的概念,即基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互动的营销结构。传统网络营销只是找到一些接触点,然后跟消费者进行互动。而现在核心变为怎么样能够有效地促动这群人,前提就是我们有没有很好的内容基础。具体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十点:

一、网民数量猛增,素质整体提升

截止2009年6月份,中国网民数量突破33.9亿人,如此庞大的受众群是网络营销市场发展的根基。另外,网民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极大提升,年龄结构多元化,农村网民快速增长。邓友成认为,随着网民结构变迁,更多的行业适合网络营销,这无疑成为中国网络营销市场长远的增长动力。2001-2006年,IT产品类行业一直占据网络广告投放费用第一,但2007-2008两年,交通类行业一跃成为网络广告投放的翘首。房地产行业投放费用从2005年开始发力,开始更多尝试网络广告,2008年,服装类行业成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后起之秀,互联网广告投放行业已经由IT产品类行业的一枝独秀发展到多行业并驾齐驱。

二、效果营销成为网络营销的主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效果营销成为可能,广告主初步尝到广告效果最大化的甜头,于是效果营销成为广告主的新宠儿,很多广告主对此蠢蠢欲动并做了更多尝试。而搜索引擎也因为其广告的效果较好成为企业投放网络广告的首选。

三、网络营销创意提升核心价值

网民的媒体选择多样,行为轨迹复杂,为了更好地将企业信息到达受众,企业的品牌营销必须做到多元化,除此之外,网络营销的创意也应做到醒目、容易记忆、引人入胜,因为创意是网民选择点击网络广告的首要原因,视频互动的展示形式值得借鉴。

四、多媒体整合营销

由于网民的媒体接触习惯日趋多元化,广告主的媒体选择也日趋复杂,整合营销是网络营销发展的必然趋势,拿可口可乐举例,2005年可口可乐的媒体投放数量为10家媒体,而到2008年,媒体数量急剧升温,高达50家之多。媒体多样化发展,使得营销变得更为复杂,但用户达到也更为精准,所以整合营销才能达到更为广泛的营销目的。

五、网络视频

2009年Q3中国网络视频的广告投放量费用环比增长46.8%,在整个经济萎靡的环境下,这一增速无疑成为闪光点,而中国视频网站网民数量以及黏性基础逐步夯实,艾瑞咨询认为,网络电视媒体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接受,预计视频网站媒体价值将成为中国网络营销市场下一个主力增长点。

六、口碑营销

2009年9月,社区的月覆盖人数超过20亿,同时社区也成为网民购物前寻求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这无疑对社区用户的数量及黏性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社区口碑营销也因此发展迅速,成为广告主品牌宣传的双刃剑。

七、效果营销与品牌营销有机结合

随着网络营销的逐渐成熟,广告主选择网络广告投放的意图日趋明朗,品牌推广和促销相结合,力求做到营销最大化成为广受欢迎的营销模式。

八、网络营销的付费模式

当前网络营销主流付费模式依然是CPT和CPC,但从2008年开始CPM及CPA等付费形式开始初露端倪,根据艾瑞咨询集团的预测,随着效果营销需求的进一步加深,CPS/CPM等将成为主力增长点,ROI更突出。

九、广告功能市场集中度提升

2008年,TOP10的广告公司发展快速,使得广告市场集中度提高,为了满足广告主不断细化的需求,广告公司成立了不同的专业部门或以并购及聚合的方式发展以应对广告主的不同需求。

十、无线互联网营销潜力凸显

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规模为9860万,预计2012将达到3.3亿人,庞大的用户群为无线营销奠定了基础,艾瑞预计2012年无线广告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达到27.6亿元。另外,目前无线营销手段多元化,可拓展性强,必定会成为未来互联网营销的亮点,艾瑞预计无线营销中富媒体、Flash将会被广泛应用。

互联网分析报告篇6

2015年电视广告收入为1219.69亿元,同比下跌4.6%;报纸为324.08亿元,同比下跌35.4%;杂志为65.46亿元,同比下跌19.8%,广播为134.30亿元,同比上涨1.1%。参见唐绪军 吴信训 黄楚新 《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7(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互联网广告违法率传统媒体3倍以上 医疗”重灾区”》,《北京日报》,2016年3月14日。

互联网分析报告篇7

cn首度披露。

《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产业市场多项指标显示,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经曲折、调整,从2005年开始在应用层面开始步入快车道。网络广告等多个关键领域市场指标突破5%市场渗透率这一临界点,走出市场培育阶段,开始强势起飞。资本市场阴晴无关应用市场的快速增长。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市场基本面正在得到空前的增强和改善。

2006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个人互联网消费市场总规模约为2767.46亿元人民币,较2005年1876.53亿元同比增长47%。包括上网、购物、玩游戏等各种在线支出在内的人均月互联网消费水平为 169.57 元/月,比2005年的157.80元同比增长7.46 %。

在所有50个互联网细分市场领域,最受关注的网络广告(不含搜索引擎在内)、网络游戏两个领域2006年度的市场营收规模分别达到了49.8亿元、59.6 亿元人民币,分别比2005年增长50.91 %、61.96 %。预计2007、2008年,在基数已经比较高的情况下,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依然分别保持 51.8 %和55.6%的增长。

搜索引擎、即时通讯以及各种新兴互联网服务的发展对门户等传统互联网服务正在产生较强的市场分流和资源挤压作用。搜索引擎2006年、2007年、2008年的增长率分别领先门户11.16、27.98和25.6个百分点,分别达到49.52 %、48.20 %和40.60 %,其2006年的市场规模达到15.71亿元。报告数据还显示:2006年度播客/视频分享网站受众规模已经达到7600万人。作为刚刚兴起的带有此项Web2.0特征的互联网服务,已经迅速为大众青睐和接受,其用户规模甚至已经超过B2C电子商务、汽车、房地产等一些发展多年的传统互联网服务。包括搜索引擎、综合门户、电子邮件等16个互联网领域的用户到达规模已经超过1亿人。

搜索引擎成为2006年用户年到达率最高的互联网服务,其用户年到达率达到89.74%。而博客服务的用户年到达率为74.52%,比去年同期增长12.32%,在所有互联网细分服务类型中是增幅最明显的一个。个人门户/空间、播客/视频分享等Web2.0特征的互联网服务用户年到达率也分别达到了57.43%、56.24%,威客则达到了53.18%。在视频点播/直播、视频搜索等领导宽带潮流的新兴互联网服务市场,用户年到达率分别达到72.29%和60.05%。这一系列数据说明,博客等Web2.0服务用户年到达率增幅在领跑2006年中国互联网市场。

在深度剖析2006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状况的基础上,会上还透露《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课题组对2007、2008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发展状况整体走向以及各细分领域发展趋势等一些预测。

《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的从中国互联网50个领域为着手点,系统总结了2006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各层面整体发展状况与规模。《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通过客观的数据分析全面深入了解中国互联网总体状况以及各个细分市场的发展现状、趋势等状况,在系统总结2006年中国互联网市场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对2007、2008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进行了大量专业的分析预测,这将为投资融资,为广告投放,为企业市场推广计划的制定等提供客观的第三方决策支持。一年一度的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也必将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见证,更是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方向的指引者。

据悉,现场的数据只是《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简版报告的部分内容。全部数据与分析最终将通过完整版本的中英文报告向各方提供。此次的简版报告部分内容包括:

1.中国互联网50个细分领域中主流、热点及潜在高成长领域的 2006年度市场规模、增长率、营收结构,这些领域是,网络广告、搜索引擎、综合门户、网络游戏、电子商务、即时通讯、博客、宽带视频、音乐、社区/BBS等;

2.中国互联网50个细分领域中10个主要领域的2007、2008年度市场规模、增长率预测;

3.2006年度中国互联网用户个人互联网消费市场总规模、增长率;

4.2007、2008年度中国互联网用户个人互联网消费市场总规模、增长率预测;

5.中国互联网50个细分领域市场集中度、用户到达率、用户规模;

6.中国互联网50个细分领域中10个细分领域企业互联网服务的用户年到达率排名;

互联网分析报告篇8

内容方面,本卷《报告》主要对200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环境、资源、重点业务和应用、主要细分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包括国内外互联网发展综述,政策法规建设、互联网治理、网络资本、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版权保护、网络终端产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地址资源等网络环境与基础资源发展情况,电子商务与政务、搜索引擎、即时通信、网络新闻媒体、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广告、博客、网络游戏、网络社区、P2P等主要应用发展情况,新闻财经网站、网络教育、网络出版、网络科普、IT网站、网络招聘、房产、SaaS、财经、旅行等专业网络信息服务发展情况,以及农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网络工具软件的发展状况等,着重对互联网业务和应用呈现出的新的特点予以关注和研究,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内容丰富,并特别记载了一些重大事件(如奥运会、金融危机、512大地震)中互联网的影响和作用。

形式方面,本卷《报告》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展示相结合的撰写方式,既有客观、深入的理论分析,又有生动、具体的案例分析,图文并茂,并特别增加了英文目录及专业词汇附录,是互联网领域具有重要参考和收藏价值的文献,不仅对互联网界人士掌握行业发展状况与前沿趋势,对互联网行业进行系统研究、分析、统计、投资有直接帮助,而且对相近的通信、信息行业以及传统领域的各行各业应用互联网有重要参考意义。

联系人: 宋鹏 010-82657064 songpeng@imcc.org.cn

传真:010-82659711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中街15号远中悦莱大厦2层

邮 编:100080

目录

第1章200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综述

1.1 200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概况

1.2互联网与中国社会大事

1.3中国互联网新技术发展情况

1.4中国互联网重点应用发展情况

1.5中国互联网新媒体发展情况

1.6中国网络资本发展情况

1.7中国网络安全状况

1.8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概况

第2章2008年国际互联网发展综述

2.1国际互联网发展概况

2.2国际互联网发展大事件

2.3国际互联网主要应用发展情况

2.4国际重要网络产品发展情况

2.5国际互联网投资并购情况

2.6国际网络安全发展情况

2.7国际移动互联网发展与应用情况

第3章2008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3.1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不断加强

3.2中国网民规模继续高速增长

3.3中国网络应用不断加深拓宽

3.4中国手机网民增速惊人

3.5中国农村网民涨势喜人

3.6中国青少年上网尚需引导

第4章2008年中国网络资本发展情况

4.1 2008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资概况

4.2 2008年互联网投资概况

4.3 2008年互联网公司上市事件

4.4中国互联网企业并购重组情况

4.5金融危机对中国互联网投融资的影响

第5章2008年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发展情况

5.1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发展概况

5.2网络侵权盗版问题

5.3网络侵权盗版问题的根源

5.4网络版权保护工作及成效

5.5典型案例

北京奥运会网络视频转播保护取得成功

第6章2008年中国互联网政策法规建设发展情况

6.1中国互联网政策法规建设情况发展概述

6.2中国互联网政策法规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7章2008年中国互联网治理状况

7.1互联网违法、不良及垃圾信息举报受理情况

7.2治理互联网低俗之风

7.3反垃圾邮件专项工作

7.4反恶意软件专项工作

7.5网络诚信建设发展情况

7.6“人肉搜索”与个人隐私保护

7.7互联网ICP/IP地址/域名备案发展情况

7.8互联网域名注册服务机构信誉度评级活动

7.9互联网公益活动

7.10全球互联网治理论坛

第8章2008年中国网络与信息安全发展情况

8.1 2008年网络安全状况分析

8.2网络安全事件接收与处理情况

8.3信息系统安全漏洞公告及处理情况

8.4互联网业务流量监测分析

8.5木马与僵尸网络监测分析

8.6被篡改网站监测分析

8.7网络仿冒事件情况分析

8.8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9章2008年中国互联网设备发展情况

9.1服务器产品

9.2交换机产品

9.3网络安全产品

9.4路由器产品

9.5计算机产品

9.6手机产品

9.7机顶盒

第10章2008年中国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0.1概况

10.2互联网骨干网络建设发展情况

10.3宽带接入发展情况

10.4互联网络带宽发展情况

第11章2008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发展情况

11.1 IP地址

11.2域名

11.3网站

11.4网页

11.5互联网地址资源产品

第12章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建设与服务发展情况

12.1 IDC市场发展情况

12.2 IDC产业链的发展情况

12.3基础服务发展情况

12.4增值服务和应用服务发展情况

12.5 IDC服务发展趋势

第13章2008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13.1发展环境

13.2 B2B商务

13.3网络购物

13.4网络支付发展情况

13.5移动电子商务

第14章2008年中国互联网电子政务发展情况

14.1发展概况

14.2电子政务主要发展特点

14.3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第15章2008年中国搜索引擎发展情况

15.1搜索引擎用户现状

15.2搜索引擎市场发展情况

15.3搜索引擎营销

15.4垂直搜索发展情况

15.5移动搜索发展情况

第16章2008年中国即时通信服务发展情况

16.1发展概述

16.2用户分析

16.3市场竞争分析

16.4产品分析

16.5移动即时通信发展情况

16.6企业即时通信

第17章2008年中国网络新闻媒体发展情况

17.1概述

17.2我国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规模和传播体系

17.3网络新闻媒体的自身建设实现新突破

17.4网络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显著增强

17.5依法管理网络新闻媒体

17.6网络媒体研究不断加强

第18章2008年中国网络视频发展情况

18.1 2008年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发展概况

18.2各类视频网站发展特点

18.3网络视频市场分析

18.4视频网站商业模式

18.5发展趋势

18.6 P2P流媒体对网络视频发展的影响

第19章2008年中国网络音乐发展情况

19.1发展概况

19.2网络音乐主要分类

19.3市场分析

19.4音乐网站发展情况

第20章2008年中国网络游戏发展情况

20.1发展概况

20.2产业链制约关系

20.3网络游戏市场分析

20.4网络游戏盈利模式

20.5网络游戏用户分析

20.6网络游戏发展存在市场风险

20.7网络游戏发展管理现状

第21章2008年中国网络广告发展情况

21.1互联网展示广告市场规模和发展状况

21.2互联网广告的发展特点

21.3 2009年市场展望

第22章2008年中国博客发展情况

22.1博客市场概况

22.2博客用户分析

22.3运营模式

22.4发展趋势

22.5博客与社会重大事件

第23章2008年中国SNS发展情况

23.1中国SNS网站发展概况与特点

23.2 SNS网站

23.3用户分析

23.4市场分析

23.5盈利模式

23.6典型案例

第24章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情况

24.1发展概况

24.2市场分析

24.3用户分析

24.4移动信息传播

24.5商业模式

24.6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

24.7无线城市发展情况

第25章2008年中国SaaS发展情况

25.1 SaaS发展概况

25.2 SaaS主要软件服务发展情况

25.3 SaaS市场分析

25.4 SaaS发展特点

25.5 SaaS产业链分析

25.6 SaaS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26章2008年中国财经网站发展情况

26.1发展概况

26.2各类网络财经服务发展情况

26.3网络财经服务市场分析

26.4财经网站盈利模式分析

26.5金融危机对财经网站的影响

26.6网络财经服务重大事件

26.7存在问题及分析

第27章2008年中国网络教育服务发展情况

27.1政府政策

27.2网络教育服务市场分析

27.3网络教育用户分析

27.4网络教育企业分析

27.5网络教育软件发展情况

27.6各类网络教育服务发展情况

27.7制约因素及分析

第28章2008年中国网络招聘发展情况

28.1网络招聘网站发展概况

28.2市场分析

28.3用户分析

28.4商业模式

28.5典型案例

第29章2008年中国网络出版发展情况

29.1发展概况

29.2各类网络出版服务发展情况

29.3网络出版管理建设情况

29.4存在问题

第30章2008年其他专业网络信息服务发展情况

30.1房产信息服务发展情况

30.2 2008年中国IT产品网站发展情况

30.3旅行服务发展情况

30.4母婴信息服务发展情况

30.5网络科普服务发展情况

30.6互联网个性化服务发展情况

第31章2008年中国农业信息服务发展情况

31.1发展概况

31.2农业网站发展情况

31.3农业信息资源开发情况

31.4网上农产品贸易发展情况

31.5农业信息服务发展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31.6典型案例

第6章互联网与2008北京奥运会

32.1互联网的渠道价值不断提升

32.2网民高度关注奥运

32.3互联网全面参与奥运

32.4奥运带动互联网价值提升

附录1 200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附录2 2008年中国互联网政策法规

附录3 2008年中国电信业统计公报

附录4 200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数据表

互联网分析报告篇9

移动互联网领域,尤其是APP上的广告正成为备受关注的价值洼地。12月1日,《第一财经周刊》电子版主编刘春在友盟开发者沙龙上表示,“从创建开始到现在,大概有200万左右的广告收入完全是由iPad版创造的。”媒体期望建立媒体APP新的价值评估体系,掌握议价权;广告主投放广告则要看投资回报率(ROI),需评估和论证杂志APP的广告价值和广告效果。新游戏规则未确定前,期刊要学会给广告主讲新故事,数据就是故事的论据。

新生代市场研究机构副总经理肖明超曾总结――一个想让广告主选择的新媒体一定要有以下内容组成的媒体价值呈现:受众特征描述清楚;定位以及能够帮助品牌实现的传播目的明确;广告效果可以证明;新媒体与其他媒体的辩证关系与属性差异能勾勒出来;针对广告主不同的传播目标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有典型的可参照的案例。

“数据”是这一切的基础。刊社首先应该呈现给广告主:APP覆盖多少用户,读者地理分布,广告浏览次数和时长,用户使用情况(打开哪些页面,看哪篇文章,使用哪些按钮或什么功能)……

APP用户行为分析、运营分析、推广效果分析等并不仅仅可为说服广告主所用,还可以成为杂志APP迭代升级的依据。杂志可借此改进用户体验,分析推广效果,增强稳定性等,适时调整生产方向和生产节奏。

这是媒体不可错过的APP时代

“现在互联网市场规模六百亿,移动互联网虽目前远小于此,但其增长趋势正以五倍十倍的速度增长”,蒋凡认为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信息是完全流通的,鸿沟小很多。终端的普及速度,用户上网时间等基本要素都已具备,移动互联网市场已经开启,市场规模将是互联网的数倍。

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发展催生了海量的应用。蒋凡预计“今年整个移动应用市场规模有十倍的增长,明年最少五到六倍”。基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及终端的普及数量,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手机应用程序市场。蒋凡认为其中商业价值的挖掘只是时间问题。

以“科技改变生活”的友盟正是看准了这种机遇,自2008年一直在Google中国工作的蒋凡选择创业,2010年4月成立了“友盟”,并先后获得“创新工场”天使投资、经纬创投领投的1000万美元A轮投资。

这是媒体不可错过的APP时代。互联网时代,平面媒体这样的内容生产者因为传播手段落后而受制于人。在中国,众多的报纸、杂志,其内容被门户网站转载而只能收取微薄的费用;另一方面,广告收入份额也日益被新媒体挤占。现在,杂志出版商手里有了一棵与读者重修旧好的救命稻草。

去年六月有国外媒体报道数据显示,广告主向报纸和杂志支付的iPad应用广告费是普通网站广告费的5倍。这意味着发行商可以通过iPad重新吸引广告主的广告支出。现在,时尚、现代传播、中国国家地理等国内品牌刊社正大力投入制作移动APP,这些期刊领袖正试图将自身的品牌价值、采编优势及资源优势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受众优势和精准、互动价值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进行深度整合,并从中找到商业价值,形成新的订阅、广告……的收益。

阅读类APP未遇冷

业界在关注阅读类应用在海量应用中地位和特质何在?

阅读类应用移动终端备受关注的功能之一。无论是iPad,还是kindle fire,这些终端王者在面世时都强调阅读功能。在苹果iOS 5也特别新增了Newsstand(报刊亭)功能。2010年苹果评选的十大应用,第一名即社会化阅读应用Flipboard;而友盟年初曾过国内Andriod数据报告,报告显示,阅读类应用在单次使用时长位居第一,遥遥领先于其它类别应用。

据市场调研公司comScore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平板电脑用户都会使用其平板设备体验游戏、视频、音乐服务,使用比例分别为67%、65%和62%。值得一提的是,用户会使用平板电脑阅读报纸和电子杂志以57%的比例紧随其后。57%的平板电脑用户至少每月会使用平板电脑体验杂志或报纸,而18%的平板电脑用户则每天都会体验。

阅读功能备受关注是利好消息,新媒体形势下,渠道和载体都发生了变化,“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发行渠道并不在媒体手中控制着,媒体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内容及品牌”,蒋凡认为对媒体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把纸媒核心优势转化成APP上的核心竞争力”。在友盟的沙龙上,环球网无线产品部主任马驰初发表了这样的观点:“环球时报的国际论坛和深度报道是我们最优势的频道,但报道深度并不在于篇幅,而在于思维的角度和价值观。”

纸媒做阅读类APP依旧面临诸多难题,定位、体验、推广……未来,媒体APP或会分化出更多创意和形态,那时,媒体集团会更符合应用开发商的角色。

APP应用服务:数据为先

读者正在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广告主希望尝试形式和效果更富体验性、互动性,更精准的新媒体广告。新媒体带来新游戏规则,也给传统媒体业者带来诸多新课题,媒体需要提供客户多层次的价值。复杂、专业的移动应用数据统计分析后台,要做到有效、易用、实用,并非易事。

“现在苹果50%的应用都会接入我们的数据分析系统,国外也有一些数据统计分析工具,但他们专注于做国外市场,友盟的优势聚焦在了解本土市场,目前我们在国内没有最直接的竞争对手。”蒋凡介绍Flurry与友盟在应用分析领域基本模式相同,核心都是给APP提供移动应用统计分析工具,通过集成于应用中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即软件开发工具包)来收集应用的数据信息,为移动应用提供准确实时的应用数据分析。他们都支持开发者自定义事件(event)的统计,能很好地追踪用户的深入使用行为和特征等。

国内已有不少媒体使用友盟的服务,比如第一财经周刊、新京报、财经、财新、南都阅读器等。《第一财经周刊》iPad版两三个月前开始使用。其电子版主编刘春认为该系统反映了很多具体数据,比如读者地理分布,广告浏览次数和时长等。用户使用情况,包括打开哪些页面,看哪篇文章,使用哪些按钮或什么功能……蒋凡希望“未来能服务更多优质媒体,并与之更深入合作”。

蒋凡认为,刊社自行研发类似功能也可以,不过需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培养十几二十人的技术团队不足为奇。友盟目前总共六十多个人中有一半属于技术团队,这些人专注研发了一年多相关产品。相比于刊社而言,以移动应用统计分析工具起家的友盟,对需求把握更准,更富有经验。

当下,很多技术巨头都在推出自己的应用分析服务。据艾瑞《2011移动应用广告平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移动应用广告平台目前的数量已经达到30家以上,除了核心价值以整合分散的展示广告资源、为广告主提供大容量的广告库存的DSP(Demand Side Platform)公司(如:百分通联L-SENSE、有米、哇棒、多盟等)外,还出现了专门以提供广告智能管理和媒介价值优化功能的SSP(Supply Side Platform)公司(如:果合)等。

蒋凡认为,友盟相比以上公司是唯一以专业APP数据统计分析起家的,友盟要打造的是“专业的移动开发者服务平台”,与以上这些平台尚不构成直接竞争,甚至可能合作。就像全球知名互联网监测机构ComScore与Flurry合作,在其向客户提供的产品中,增加实时移动数据。

很多业界人士希望了解友盟与Flurry的区别。目前从支持平台角度来说,友盟支持iOS系统,Andriod系统,而历史更久远的Flurry除此之外还支持Java、Blackberry等平台。蒋凡表示,友盟在与Flurry业务方向有别:友盟面向华文市场,属于为国内开发者定制的移动开发平台,从反应速度等方面更具优势。其市场本地化更成功,目前服务于超过8000个Android和iOS应用开发商,涵盖超过15000款应用。

此外,友盟支持分发渠道统计,很适合国内的推广手段,在核心产品基础上,友盟则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应用开发服务,提供“开发工具”和“应用联盟”产品。开发工具能帮助APP开发者节省时间和精力,提供类似自动更新、错误报告分析、用户反馈、在线参数设置、SNS分享等;应用联盟包括“交换网络”和“广告管理”,帮助APP发展新用户,使广告位的价值最大化。另外,友盟每季度都会关于“iOS”和“Android”系统的数据报告,给开发者提供移动应用市场参考。

从收费情况来看,Flurry日前已开始尝试收费模式(推出Re-Engagement工具,每次有用户通过其工具点击链接打开应用,开发者需支付50美分的费用),而友盟暂时没有推出收费类工具。

但是,像友盟提供的此类专业APP数据统计和分析,对媒体或其它应用开发者而言,好则好矣,付费的意愿又有多强?友盟在“短期先不指望赢利”的资本支撑后,是否能走出一条赢利之路?相信时间会给出答案。

移动互联网广告爆发前

移动应用的高速发展也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广告营销打开了一片蓝海。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前景看好,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移动广告市场规模达到17.4亿元,2012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5.2亿元。

互联网分析报告篇10

该报告是国内唯一权威的互联网+法律报告,由主任曹磊研究员审定,特约研究员吴旭华律师、董毅智律师、麻策律师、方超强律师、曲延兴律师共同研究撰写而成。

报告根据中国电子商务法律求助服务平台(100ec.cn/zt/flpt/)常年监测的案例统计分析而成,研究范围包括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零售业、互联网+服务业、互联网+金融业等各细分领域,对出现的典型事件进行分析解读,并对年度立法进行聚焦。

此外,报告发布了“年度中国十大互联网+领域典型法律案例”:首例微信传销案、南京网络恶意刷单第1案、聪明狗告淘宝天猫“屏蔽”索赔百万、乐视919发货门事件、全国首例众筹融资案、浙江首例P2P被判集资诈骗案、“短融网”诉“融360”不正当竞争案、大众点评状告百度侵权案、上海消保委告三星手机预装44个软件案、酷派奇酷撕逼大战是“2015-2016年十大互联网+领域典型法律案例”。

互联网分析报告篇11

在过去几年我国的互联网行业获得了飞跃发展,已经完成了从门户到内容的竞争,展望未来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过程和传统的行业有巨大差别,通过洗牌重组已经形成了行业规模。我国的互联网行业扎堆现象严重,新出的运营模式很快会被复制,没有创新性。先进互联网行业从企业扎堆现象向着行业垄断转变,本文通过对腾讯、网易、新浪网及搜狐公司的财务数据的分析讨论了未来我国互联网行业竞争的趋势。

一、数据分析

(一)腾讯收益额最高

2013年,腾讯公司总收入额为289.96亿元,这个数据已经超过了其他三家互联网公司上一年度收入的总和,其中46%的增长率也处在所有公司领先地位。在收入的构成成分上,“增值服务”这一项收入高达250多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最大。

(二)在收入构成中广告仍占有较高比重

目前在收入构成中广告仍占有较高比重,其中,新浪公司广告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高达74.8%,搜狐集团广告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34.6%,网易公司广告收入占业务收入的10.5%,腾讯公司广告收入占业务收入的7.9%。广告收入在每个互联网公司的收入构成中都占有重要比重,并且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三)收入成分多元化

从数据看出互联网公司收入构成呈现多元化趋势,而且盈利增长点多集中在实现用户沟通、交际及娱乐需求的增值服务上。四家网络公司收入的构成比较多元化,不存在只依赖广告收入的现象。增值服务、网游、广告、在线服务等业务都成为互联网公司的重要盈利点。这是新兴信息技术产业和传统行业之间在盈利方式上的最大不同。

二、我国互联网行业竞争的六大趋势

(一)平台整合趋势

目前我国互联网竞争已经从入口时代进入平台整合竞争的时代。从以上财务报表可以看出,四家互联网公司收入多元化非常明显,即便在一直以即时通讯业务为主的腾讯公司其网络广告收益也有着迅猛增势,依赖新闻门户为主的新浪网,非广告收入也占了1/4的比重。这种收益多元化的趋势基本上顺应了媒体平台到互动平台再到商务平台的发展次序。

(二)在网络营销渠道上存在着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分离现象

目前我国互联网营销渠道信息流和资金流分离的特点越来越明显。以上提到的四家互联网公司主推的三大产品是网络信息、网络服务及在线游戏,其中网络信息的模式相当于传统观的网络广告,在渠道上属于直销模式;而网络服务及在线游戏的营销渠道却不同,在这两个领域信息流和资金流是完全分离的,运营商直接把信息和服务传输给消费者,然后通过移动运营商、电子商务公司实现费用代扣。

(三)品牌建设是未来互联网发展最重要趋势

以上四家互联网公司在营销上的共性是品牌战略。在腾讯、网易、新浪和搜狐公司收入中占据第一位的都是具有品牌价值的产品。例如,腾讯的品牌产品是QQ,新浪的品牌产品是新闻门户,目前互联网市场已经出现了品牌竞争趋势。

(四)微博

新浪微博是近两年互联网市场的热点和亮点产品,新浪爆出在2011年新浪品牌广告业务提升27%,这样突出的表现主要是因为新浪微博的成功。从新浪微博的大获成功互联网企业看到了微博市场巨大的潜力,微博产品的成功将推动互联网行业在微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

(五)搜索引擎蓬勃发展

谷歌从国内市场退出之后,抢占谷歌原来20%的市场份额并取而代之成为业内开发商的目标。2011年,搜狗业务收入高达近四个亿,占收益总额的十分之一,近年腾讯公司开发的搜搜产品和网易有道的索索流量及业务也有大幅增加。

(六)网络广告

近两年互联网广告的形式更加丰富,除了一直稳步上升的品牌广告之外,游戏广告、搜索引擎广告、视频广告、增值服务广告等各种类型的广告也表现出良好发展形式。

三、结束语

很长时期以来,我国的互联网一直处于“四足鼎立”的状态,以新浪公司、搜狐集团、腾讯公司和网易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各据一方。其中新浪在全球都是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可谓是中国互联网经济的风向标;搜狐是我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和最有名的门户网站之一;网易公司的游戏策略创造了一个商业神话;而腾讯网也是我国最大的互联网服务商之一,这四家互联网行业的巨头企业引领了未来我国互联网行业向着网络为广告、搜索引擎、和微博等方向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施勇勤,朱悦.媒介生态位视角下的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竞争分析――基于收入维度的实证分析[N].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2

[2]钟瑛.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其竞争格局[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

互联网分析报告篇12

互联网广告衡量新标准已是大势所趋

当前,网络广告运作模式的核心正由媒体转向受众。对广告客户而言,曾经可控的、单向信息沟通方式被互联网所改变,用户的需求也被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而同绕用户需求进行的广‘告投放也在逐步调整。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长久以来,国内互联网广告投放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作为源头的网络广告策划一般是以“目标受众”出发制作媒介计划,但是到末端环节衡量媒体却依然是用点击率、注册率。根据comScore 2009年的研究报告,在美同网络广告中,8%的网民贡献了85%的点击数,而且点击人群偏向年轻人群、低收入人群。因此,如果仅是用“点击”衡量广告不免有失偏颇。

事实上,与传统媒体一样,如果广告主进行互联网广告投放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品牌认知度,那么关注点应该在“有多少目标受众看到了广告”,而不单是该广告的点击率。

从国外互联网广告的发展来看,运用“目标受众覆盖比率”衡量广告效果已经普遍得到广告主的认同。而大量的第三方监测平台也都瞄准广告主迫切希望以‘人’进行广告效果衡量的需求,均已推出“目标受众覆盖比率”验证报告。在国内,包括CNNIC和艾瑞咨询在内的第三方监测平台也纷纷着手推出“目标受众覆盖比率”的第三方验证服务。可以说,互联网广告的衡量新标准已经是大势所趋。

总的来说,作为广告投放,最基本的任务是有效地到达目标受众,为品牌创造与目标受众进行沟通的机会。而作为广告衡量,也要以目标受众为标准。因此,在互联网广告逐步转向“以人为本”投放的环境下,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迫切需要一套系统,可以帮助广告主在策划前根据人群优选投放媒体,在广告投放中分析人群优化投放,并在投放结束后及时提供目标人群覆盖比率。而易传媒在多年数据及经验累积的基础上,已经构建起了一套成熟的“人群分析系统”。

易传媒“人群分析系统”呼之欲出

作为中国领先的技术驱动整合数字广告平台,易传媒是第一个以广告网络形式进行广告投放的数字广告平台。成立3年来已为80~多个客户成功投放3000多个数字营销项目,拥有丰富的营销经验。

易传媒以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中国最大的基于真实行为的互联网人群数据库,为广告主找到真正的目标受众,用最能打动人的方式与之沟通,并用系统实现数据的分析和积淀,真正做到人群整合、沟通整合、数据整合。今年5月,秉承“以人为本”的广告投放理念,易传媒利用自身‘1人群整合”及“数据整合”的优势,推出“人群分析系统”(Audience Analvsis System)。该系统基于易传媒的互联网人群数据库,利用第三方数据及监测平台,结合人口特征等多维度数据,帮助广告主以“目标受众”为导向进行广告策划及效果衡最,达到人群及数据的双重整合,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互联网广告投放和衡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