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预决算编制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1 17:16:52

工程预决算编制论文

工程预决算编制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一、引言

企业预算管理是为企业服务的,是以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为目标的。企业预算管理具备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作用。从宏观上讲,企业预算管理可以有效地规范企业的生产运营,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的提供企业的发展信息,便于整个市场经济的宏观协调;从微观上讲,企业预算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规范企业的经营,为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公路工程属于交通基础建设项目,一方面属于公益性质的施工项目,施工质量关系着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如何做好公路工程的预算管理工作,规范化管理,意义重大。

二、当前公路工程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前期工作薄弱

公路工程预算分类很多,不管何种预算分类,预算编制的前期工作都直接决定了预算编制的质量以及执行的效果,至关重要,尤其是零期预算和中长期预算,由于预算期长,预算编制从零开始,诸多方面存在不确定性,需要系统、全面的做好前期预算编制的论证工作。然而,当前公路工程预算编制的前期工作普遍较弱,预算编制普遍缺乏系统论证。由于很多公路工程项目,尤其是中小项目或者大型公路工程的基层项目,对预算的重视程度不足,存在预算只是形式工作的误导思想,本应贯穿于预算上一年度全年编制的基础工作,往往到了年底甚至是预算年度才匆匆编制,编制时仅凭单位部门领导或者预算编制人员个人对预算年度的短期预测进行编制,盲目性较大,导致预算编制缺乏足够的论证,丧失了科学性和可执行性。

2.预算编制缺乏系统性

企业预算是综合了各个职能部门的系统性预算,需要根据各业务职能部门的预算数据为基础进行综合平衡编制而成,但目前公路工程项目的预算编制缺乏系统性。财务等预算编制部门沟通意识差。由于各业务职能部门对部门预算编制不够重视,部门预算质量差,对财务综合预算的编制带来了障碍。由于部门预算需完善的方面多,将部门预算一次次的沟通反馈于各业务部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工作,降低工作效率,财务预算编制部门往往不倾向于和各业务部门沟通,而是单方面主观变更,使预算缺乏整体的系统性。

3.预算与执行“两层皮”

预算是对公路工程项目做出的全面规划,当出现预算之外的事项时,应按照正规程序调整预算。无论调整前的预算还是调整后的预算,都应该严格执行,树立“预算即法”的执行意识。然而,当前公路工程项目预算实际执行情况多与预算脱钩,存在较严重的预算执行“两层皮”的现象。严格执行预算的前提是需要有科学、合理、精确、细致的预算。然而,由于预算编制的前期工作不足、各职能部门预算编制意识差、重视程度低等原因,造成预算编制不够精准,缺乏准确的标准和依据,导致预算编制出来后可执行性差,预算执行脱钩严重。此外,实际业务执行的复杂性也是造成预算与执行脱钩的重要原因,例如材料采购时由于市场短缺造成的采购成本急剧上升,导致采购预算超标等。

三、加强公路工程预算管理的策略

1.充分论证,建立预算基础项目库

预算基础项目库是做好年度预算的基础工作。要充分做好预算项目的论证工作,建立预算基础项目库,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及市场需求选择预算年度保障的内容,使预算工作规范化管理。充分论证,分轻重缓急建立预算项目基础库。预算基础项目库是由各个预算基础内容组成的,预算基础内容的科学合理与否决定了预算项目基础库的科学性。因此,需要对预算基础项目进行充分的论证,并对预算项目的轻重缓急程度进行排序,在企业保障能力有限的情形下,规范选择优先保障的项目,确保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综合协调各部门预算编制

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制造性企业,市场供需是决定企业预算的重要方面,企业的生产、采购、销售、资金等预算都需要以市场为主导进行协调安排,市场需求决定了生产预算,生产预算决定了仓储预算、采购预算、资金预算等等。企业要加强预算管理,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起点,以销定产,协调各部门的预算编制工作。

3.预算即法,严格预算的执行落实

做好预算管理,必须牢固树立预算即法的理念,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监督预算的执行。事前严格按预算审批事项。凡是预算当中没有的项目,不予拨款,不予审批;凡是超预算的金额,除专项审批外,一律予以核减;凡预算内的项目,一律严格执行,杜绝消极执行的情况。事中杜绝变相执行。预算执行“两层皮”的关键环节在于事中的执行。由于市场客观环境的多变以及业务经手人的主观意愿的控制,使业务执行容易发生背离预算。因此,必须制定完善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严格控制业务经手人随意变更预算执行业务的情况发生,维护预算的权威性。事后财务报销监督。事后财务报销审核监督是保障严格执行预算的关键环节。由于业务经手人执行任务时往往存在“将在外军令有可不受”的思想,把完成任务放在第一位,忽略了预算的执行标准。事后财务的报销审核可以有效的抑制这一现象的发生,没有执行预算的无预算项目、超预算项目一律不予报销结算,扭转“钱花了再说”的不正风气。

四、结语

如何做好公路工程的预算管理,关键在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即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以及预算的总结提高,需要建立预算即法、严格执行预算的企业文化,重视预算管理,上下一心、各部门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高远.如何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财会通讯,2012,(5):52-53.

工程预决算编制论文篇2

Abstract: Highway Engineering pre-clearing work is a technical and policy are strong.An accurate, comprehensive, realistic highway engineering fields can be a good help highway projects to maximize profits. Reasonable project cost control, to prevent excessive loss of capital, but also for the people safe travel to provide maximum facilitation to lay a solid construction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for our country to build a socialist society. This article the following will be mainly described methods to improve the highway budget and final accounts, combined with some practical case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highway engineering, budget and final accounts, the method.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加大学习力度、增强思想认识

一个预决算员工的思想认识对公路工程预决算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预决算工作人员在工作时一定要恪守职业道德,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实事求是、秉公办事。要坚决不参与经办工程有关的经营活动,不能故意拖延预决算工作进度,同时对职业中的相关秘密要严密保守,切勿为了一己之私而泄露。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同样在预决算的工作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团队精神,同时应该以大局为重,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目前我国现代公路工程的预决算工作当中,工作人员首先要根据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并且结合以往的公路工程预决算的工作经验和教训,继续加强学习,并要时刻关注世界和我国在公路工程预决算管理方面研究的新理论和方法并及时吸收、借鉴这些经验和理论,然后结果我国公路工程预决算的特点和实际的需求,制定出适合我国公路工程的预决算理论和方法,努力推进公路预决算工作向科学、持续、稳定、和谐方向发展。

二、加强公路预决算的管理工作

2.1根据合同要求、做好预决算前期工作

当我们签订好合同之后,及时组织参与工程预决算相关的工作人员,其中包括:项目经济、技术管理员、资料管理员、财务人员、施工人员。首先要让它们充分清楚合同中的内容,并且明确承包的范围,需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合同规定的进行施工。成立预算小组,提高预算队伍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素质,并对工程进行项目分组。在预算小组中,要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在各项工程预算过程中成本价的预算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加入工程中有一些找不到历史依据的预算内容,必须向专家进行咨询,切勿自己盲目进行预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要申请图纸

预决算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之前,首先要认真审图,要充分了解图纸的设计意图和表达的内容。预决算工作想要准确,就必须准确的计算工程量。所以熟悉和理解全部施工图纸及所有的设计技术资料,再根据工程量计算的规则来进行计算,这将有利于合理、准确地按定额有关规定划分项目。

当进行工程量计算时,如果发现图纸有什么问题,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工作,还有图纸表达不清晰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参考施工规范及现场提供的施工方法来解决,还有,施工前如果发生了工程设计变更的话,工作人员应该心里有数。

2.3工程量计算

我们在编制工程预算时,工程量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整个公路预决算的数据来源基础,也是整个工程预决算过程中最为复杂一项工序。当预决算工作人员拿到施工图纸之后,第一步做的就是编制施工图预算,每个工程项目前我们都要认真编制施工图预算。在我们实际的预决算工作中,很多人都认为“算账”是预算员的事情。只要把工程的进度、安全、质量抓好就可以了。这种思想是完全不对的,预算工作是用工最多、出错可能性最多的环节、预算工作做的好,就好比从泥土里挖出了金子一样,存在巨大的工程效益。在进行施工图预算工程中,一定要和工程实际的内容相符合。还有技术人员、预算人员、材料人员、财务人员、施工人员都需要充分了解施工图预算的工作。而且它们之间必须相互协调、相互组制约,把差错尽量减少到最低,确保数据在项目过程中不会流失,增强施工图预决算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当一份施工图套用定额预决算编制完成以后,一定要认真复核、严格审查。同时还要注意预结算编制说明的编写,对预算编制依据和编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方法都要加以系统的说明,来完善和补充预算的编制,保证工程结算工作的准确性。

三、施工现场获取重要资料

想要确保公路工程预决算工作的准确性,那么预决算工作人员九必须时刻去施工现场了解施工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要如是了解施工条件、施工方法、施工机械、有关设计变更、签证项目这些资料。还有要时刻和现场的施工技术人员保持联系,收集有关现场签证资料,及时做好设计变更,现场经济的补充预算工作,为工程竣工结算大好基础。

四、要及时收集信息并整理资料

及时收集信息并整理资料是预决算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工程造价信息是预决算的主要依据,要不断的进行信息的收集、积累、更新,确保准确的做好预决算工作

预决算工作相关的资料主要包括:竣工图纸、合同、图纸会审记录、施工组织设计、设计变更通知、工程洽商记录、工程技术方案、现场签证凭据等等。这些资料都是编制工程结算书必备的。所以预算工作人员刚开始的时候就要收集信息和资料,并做好分门别类的工作以便查找。这些是保证工程预决算快速、准备的基本前提。

五、整理变更工程

工程决算是以工程预算位基础的,根据工程的实际发生来进行完善和补充的,最终确定工程的总造价。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变更的话,那么变更工程的准确计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例如:

浙江某二级公路工程建设的办公室,在工程计量支付中,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管理,工程设计变更严格按照浙江省的规定和规章审批程序来执行,承包人的计量支付必须在权限范围内才可以签认。工程变更报告不许按变更程序在职范围内审批,如果超出建设办审批权限的暂定金额和招标下浮费用变更,必须严格按照浙江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有关规定,上报相关的情况。对每一份工程变更申请,项目施工人员都根据合同条款、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严格审查。严格控制通信费、办公费、车辆使用费及招待费等其他开支。

如果,较大的工程变更的较多的话,在变更计算之前要先按图纸会审记录的内容和设计变更通知单的内容修订,订正全套施工图,方便变更计算。还有变更的结果一定要及时,切勿留滞竣工后再来计算,这样会造成很多漏项,使得决算不准确。所以我们在变更过程中,应该随时清理变更图纸和通知,让工程决算更加准确。

参考文献:

工程预决算编制论文篇3

论文摘要:竣工决算是工程建设项目竣工后一项重要工作,做好竣工决算有着多方面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广惠高速公路竣工决算实际工作,对竣工决算的编制依据、编制内容、编制步骤、费用对比分析四方面进行全面而重点的分析、总结。 论文关键词:高速公路 竣工决算 编制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是指项目竣工后,由建设单位按交通部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文件编制的,它是反映建设项目实际造价和投资效果的文件,是竣工验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定和移交路产路权的依据,是核定收费项目的经营期及收费标准、收费年限的基础资料。笔者通过广惠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竣工决算编制,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查要求,对广惠高速公路竣工决算的编制要点进行分析、总结。 项目概况:广惠高速公路总长153.2公里,它西起于广州市白云区萝岗镇,通过萝岗互通立交与广州北二环广汕公路连接,路线经广州增城市,惠州市博罗县、惠城区、惠阳县、惠东县,终点位于惠东县凌坑镇,通过凌坑互通与深汕高速公路连接。广惠高速于2000年4月开工,于2003年12月建成通车。该建设项目完成的主要工程量有:大桥 18座/7032.87m、中小桥66座/2564.27m、涵洞通道618座、分离式立交32座、互通立交15座、隧道5座/3208m(单洞总长)、土石方2258.84万m3。该建设工程采取项目资本金制度,35%的资本金由四家股东按股权比例投资,其余65%的资金以项目收费权益向国内银行融资。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作为该项目的业主公司,负责项目的建设和经营管理。 一、广惠高速公路竣工决算的编制依据 1.经批准的设计文件,以及批准的概(预)算或调整概(预)算文件。 2.招标文件、标底及与各有关单位签订的合同。 3.建设过程中的文件及有关支付凭证。 4.竣工图纸。 5.其他有关文件、资料、凭证等。 二、广惠高速公路竣工决算的编制内容 竣工决算的内容包括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交付使用为止的全部实际建设费用,是指项目实际完成的工程量、采用的单价和费用支出,以及与批准的概(预)算对比情况。工程决算总费用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工具及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三部分构成。 工程决算文件包括:工程决算编制说明书和工程决算表。工程竣工决算编制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决算概况(一般从进度、质量、安全和造价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2.工程概(预)算执行情况说明,其中应说明招标方式、结果及重大设计变更情况。 3.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情况的说明。 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使用情况的说明(包括征地拆迁费、建设单位管理费、监理费等)。 5.工程决算编制中有关问题处理的说明。 6.预留费用使用情况的说明。 7.工程遗留问题。 8.造价控制的经验与教训总结。 9.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工程结算表共九个,各种表格应按规定编制。 三、广惠高速公路竣工决算的编制步骤 1.收集、整理、分析原始资料。从建设工程开始就按编制依据的要求,收集、清点、整理有关资料,主要包括建设工程档案资料,如:设计文件、施工记录、上级批文、概(预)算文件、工程结算的归集整理,财务处理、财产物资的盘点核实及债权债务的清偿,做到账账、账证、账实、账表相符。对各种设备、材料、工具、器具等要逐项盘点核实并填列清单,妥善保管,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不准任意侵占和挪用。 2.对照、核实工程变动情况,重新核实各单位工程、单项工程造价。将竣工

工程预决算编制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在建筑工程投资与建设中具有指导性意义,做好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工作,是促进建筑工程合理化发展的必要举措。深刻分析工程造价超预算形成原因,制定应对策略对有效防止超预算发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工程中造价超预算的形成原因

在建筑工程中由于市场因素的不断变化,施工材料、设备等因素的价格也会随之变动,在这一形势下要保证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实际施工成本的一致性具有较大的难度,易出现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问题。当然,造成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不止一个,要解决造价超预算问题,首先要了解建筑工程中造价超预算形成的原因,以下是对造价超预算原因的详细阐述:

1.建筑市场材料等价格因素的不断变化

材料成本是建筑工程总成本中消耗量最大的因素,在工程造价中占据很大比例,然而要对材料成本做出合理造价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建筑材料价格易受建筑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随着企业竞争的不断加剧,材料价格也会实时做出相应的变动,其波动性较大。若在后期施工中出现施工操作不规范导致施工材料浪费,材料没有按照造价预算相关规范进行使用,那么极易使建筑材料超出造价预算标准,造成超预算的现象。

2.工程项目缺乏严谨论证,工程变具有随意性

在建筑工程中由于部分工程任务比较急且工作量较大,一些建筑工程企业为了缩短施工工期,出现设计与施工同步的现象,工程项目缺乏严谨论证,使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与施工无法得到质量保证,当发现设计问题时对工程造价及设计方案进行随意更改,没有按照工程变更程序执行,大大增加了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难度。

3.造价预算编制与建筑工程实际施工状况不相符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是由预算编制人员根据施工设计图纸、施工材料设备单价预算及相关费用标准进行编制的。然而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中工程项目会受到政策法律、施工组织、材料价格变动、自然因素及工程设计变更等多种内容的影响。另外,部分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人员对造价预算编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影响工程造价预算的因素没有考虑周全,对建筑工程项目具体内容没有进行深入调查,导致造价预算编制与建筑工程实际施工状况出现不相符现象,造成工程造价超预算问题。

4.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人员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工程造价预算编制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算编制人员,而不同的造价预算编制人员由于其学历及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其综合素质也有一定的差异性。预算编制人员综合素质高低不同会对工程造价预算编制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预算编制人员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二、解决建筑工程中造价超预算问题的应对策略

1.做好施工前造价预算编制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中有诸多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其中有可预见因素与不可预见因素,对于可预见因素预算编制人员应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对工程造价预算进行合理编制,降低超预算现象的发生率。造价预算编制人员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前,应深入建筑材料市场、施工地区环境进行调查,并做好相关资料记录,为工程造价预算编制提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数据,同时预算编制人员还要对市场材料价格做出客观分析,对其差价进行动态调整。

2.对工程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进行严格把关

首先,在工程施工前应对设计图纸进行严格会审,会审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操作,若施工中有需要进行设计变更的部分,要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审核,以免因工程设计变更致使工程造价增高,使工程造价中出现超预算的现象,从而影响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应设立现场签证审核小组,对现场施工进行严格监管,并由签证小组的工作人员对工程竣工阶段进行检查验收,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合理性。

3.加强工程造价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人员综合素质

工程造价预算工作较为繁杂,其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要合理把控工程造价预算,就要加强工程造价预算管理,及时发现工程造价预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整。同时还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加强对预算编制人员的培训,缩小预算编制人员之间的素质差距,提高预算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提高工程造价预算编制的时效性与科学性。

三、 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措施

1. 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造价控制从五个阶段分别采取措施,其中项目决策阶段的总价控制为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直接起到先决确定性的作用,因为它是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源头和重要基础。只有在项目决策阶段进行投资估算和审核,才能将总投资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且为之后的造价控制打好基础。决策对项目投资控制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必须重视投资估算的内容、依据、不确定性等,严格、缜密地编制造价预算,将工程造价误差控制在正负 10%之间,充分考虑建筑工程项目的污染状况,尽量靠近原材料容易采购的地方,分析整个工程项目的潜在风险与预期收益。建筑工程在完成项目决策后,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接下来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2. 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措施

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在决策阶段完成后进行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工程的造价,因此在进行工程项目设计时,应该尽量减少设计变更现象的出现,抓住关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经济和技术相结合的设计原则,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到施工图设计,为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设计阶段在整个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量中所占的比例约2%,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却在 75%以上。因此,采取技术经济指标控制、设计优化控制、材料和设备价格控制、阶段设计优化控制,使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3. 项目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也很重要,工程业主首先要编制相应的招标文件,包括设备材料招标和施工招标两个方面,对施工招标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规范和指导,具备一定的法律效果,必须做到准确严谨,避免出现由于招标文件不严密引起的纠纷和争议。施工合同是工程完成后办理结算、拨付工程款以及进行索赔的重要依据,签订施工合同时要谨慎小心,尤其是利用费率形式的招标中,需要明确业主与施工方各自具有的责任、权利和利益等。合同签订对于业主和施工方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可以委派具有招投标资格的造价咨询公司进行招标文件的编写,对招投标过程中的资格预审条件、评标细则,从中选择好的施工和监理单位,并对编制的标底进行审定,最后开始招标。

四、总结

在建筑工程造价中,要避免或者降低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发生率,需要预算编制人员充分考虑市场价格动态、设计变更、施工环境等问题对造价预算编制的影响程度,为造价预算预留一定的变动控制,从而尽可能的保证企业的稳定收益。

工程预决算编制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098-01

一、前言

工程预结算作为建设项目的重要经济评价依据,其结果的准确性就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对预结算的管理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工程预决算应有高度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权威性。随着市场经济大潮变革,对建筑企业经济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受到各企业领导的重视,统一预决算的编制办法和标准,提高预决算编制质量,削除工程造价失控现象,科学确定与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建立一个高效的建筑市场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日趋紧迫。

二、工程预决算中常见的问题

(一)工程预算定额尚不健全。预算编制过程中,常遇到借用定额的现象。如房屋建筑工程常常参照工民建定额。这样定额的借用,势必对不同类型的工程、不同区域、不同施工技术水平的企业造成一系列不合理的影响,因此工程项目部更应结合实际状况,制定出一套趋于完整的定额体系。建议依据地域差异和工程实际施工水平的不同,按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对定额进行调整,即在基础定额之上,增加相应的难易系数,以最大限度提高基本建设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别外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实施所涉及到的定额及时地进行总结、汇总、补充,防止部分工程造价失控,以利于工程投资的控制和管理。

(二)预算工程量计算误差。工程量计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施工图纸表达是否准确、全面、清晰是工程量计算准备的基础。在房屋建造、市政道路及安装工程项目中,材料用量表及工程量表,通常在图纸中都有明确标示。材料用量表及工程量表的计算方法和数量,是否符合工程量计算规则,需要预算人员校核和方可使用。

(三)定额项目中的工作内容重复计算。在对工程量重复计算的同时,施工单位预算员在编制结算时,常将定额项目中已包括了的工作内容重复计算,例如:定额规定,当进行场地竖向挖填土方时,不再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而决算中,施工单位常常把其二者分开来做,同样增加了建设单位的负担。

(四)人为因素对临时工程的编制影响较大。编制办法中,临时房屋建筑工程的投资是用公式来计算的。它对每一个工程来说不一定都适用,而且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也逐步提高,施工人员会相应减少,这些灵活变动的因素会直接影响临时房屋建筑工程投资与建安投资的关系。此两者之间的关系仅凭一个简单的公式是难以涵盖的,且容易造成工程投资的失控。建议在预算编制中,应按实际情况准确计算施工人数,计算临时房屋建筑面积及室外工程量,再按相应的定额计算相应的工程造价,以避免套用公式计算带来的误差。

(五)材料价格管理混乱。近年来建筑材料市场化,繁荣了建筑材料市场,但也带来了市场管理的混乱和建筑材料价格涨浮的失控现象。现行建筑工程造价的构成中材料费几乎占工程60%~70%。材料费在工程造价构成中占有核心地位,因此,控制材料价格对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建设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筑工程预结算中应采取的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工程预算管理体系。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和管理涉及到行政机关、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企业以及建设银行等诸多部门。因此搞好工程预算编制和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一个由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高效、科学的体系。

1.行政机关应切实加强工程建设概预算的指导工作,搞好预算及定额、取费标准、设备及材料价格的管理好研究工作,完善相关经济法规,力争对工程造价实现动态管理,对报批的预算认真审查,对已批复的工程投资进行跟踪监控。

2.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相关的经济法规编制概预算,真实反映工程造价;编制人员应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积累技术经济资料,同时应熟练掌握相关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方法和相关规定、费用标准,及时了解和运用相关经济信息,不断提高概预算编制质量。

3.建设单位应以批准的初步设计预算为基础确定招标价,并及时对工程造价全过程实施控制和管理,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管理预算工作。

4.施工单位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报价,并按照设计和合同精心组织施工,力争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此外,还应积极加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交流等等。

(二)加强工程量的审核的力度。工程量是否正确时关系到预决算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工程量审核应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1.审核工程项目划分是否合理。了解施工图纸的设计意图和施工方法,做好计算工程项目划分工作是搞好预决算的基础。因此审核预决算首先要审核工程项目划分是否合理,是否出现多设或者少设项目,划分项目方法则要注意与定额项目一致。

2.审核工程量的计算规则是否与定额保持一致。定额执行过程中各部分的工程量都要有计算规则,必须按照执行。不可弄虚作假巧立名目。

3.审核工程量的计取单位是否与套用定额单位保持一致。在套用定额时一定要注意计取单位是否保持一致,这种错误不论有意无意都会给项目费用带来影响。

4.审核签证凭据,核准工程量。现场签证及设计修改通知书应根据实际情况核实,做到实事求是,合理计算。审核时做好调查研究,审核其合理性和有效性,不能见签证即给予计量,杜绝和防范不合理、不实际的开支。

(三)规范工程中计取费率问题。计取费率问题一般比较简单,国家分类不完全一致,有的地区按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计取费率,这就要求审核人员要明确掌握施工单他的真实情况,根据当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文件及规定严格执行,加固定资产、企业总人数及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之间的比例。

(四)材料价差问题。由于建筑产品的庞大性、多样性、复杂性,使得建筑材料具有多样性且材料价格有时随时间(特别是季节)变化的明显性,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除了要多订阅一些建筑性报纸、杂志、建筑材料价格信息、指导等有关资料,掌握建筑材料的些新变化、新动态、新趋势外,还要经常深入到建筑市场了解建筑材料的价格,进而做到审核决算中的材料调差项目时心中有数。

作为一个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的审核部门,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全审、抽审、或审核一些造价比较高的项目,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以完善制约机制为目的,与项目主管负责人员积极配合,尽量做到支付给建设单位的建设资金支付合理,不流失、不浪费。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预结算的审核是一门专业性、知识性、政策性、技巧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

工程预决算编制论文篇6

关于全面预算,传统管理会计将其表述为“企业总体计划的数量说明”,它的原理是“将企业的年度经营(战略)目标,分解并下达到所属各部门,以预算,控制,协调,考核为管理手段,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李天明,1987)。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全面预算管理通过业务、资金、信息的整合,适度的分权和授权,战略驱动的业绩评价,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战略有效贯彻,经营持续改善,价值稳步增长的目标(谷静、苏万贵,2008)。但是,目标的实现总是有风险的。无论是传统的目标,还是现代管理的目标,公司治理的完善程度、内部控制和组织文化的差别、人员素质以及管理基础等一系列技术因素,都会成为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

一、全面预算的编制体现公司治理的要求

(一)全面预算的编制主体及关系

从国内一些企业的情况看,编制全面预算的主体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业务部门(包括分公司,下称部门)和财务部门;第二种是部门和董事会(或其他权利机构,下称董事会)。本文认为,全面预算作为管理活动有两项职能:决策和控制。决策是指组织目标和部门目标的制定;控制是通过预算的编制和考核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从决策的视角看,全面预算的决定者应该能够代表公司(组织)的利益和意志,因此非股东会莫属;而编制的预算是需要被执行的,所以应该被预算的执行者——部门所接受,或者符合部门的利益和需要。从控制的角度看,全面预算的编制、协调、考核者应该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并较充分地掌握公司(组织)经营业务的重要信息,一般来说董事会具有这样的条件;同样,部门也是控制的参与者并更加具体地掌握信息。根据以上的分析,全面预算的主体应该包括三个层次:股东会、董事会和部门。

具体地说,董事会制定预算,应该包括预算的编制、协调、考核等作业,因此,一般设置董事会下属的专门机构——预算委员会来承担这些作业。预算委员会是预算工作的组织机构(CCA2101:2005标准第2.8.7条)。预算委员会的基本职责是审查部门预算草案,分解预算目标,解决预算编制过程中出现的分歧,编制和发布预算,检查和分析预算执行报告,提出避免或减少浪费和改进效率的建议和措施。预算委员会还负责审批预算期内对预算的重大调整。预算委员会是组织预算的工作机构。其成员一般由董事长任命,他们通常是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等,也可吸收各职能部门的人员参加。预算过程中内部单位的参与程度应该有一定的控制,按照公司治理的要求,应该有一定比例的外部或独立董事参与。

中国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第38条规定了公司股东会的职责,其中第5款是“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第47条规定了公司董事会的职责,其中第4款是“制定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本文认为,《公司法》的制定本身体现了现代公司治理的要求,所以,全面预算的三个主体的关系应该是:董事会制定预算,股东会审议批准预算,部门执行预算。虽然《公司法》规定的是财务预算,但全面预算的层次和范围都高于财务预算,更加应该执行公司治理的要求。

(二)全面预算的编制流程

预算的编制流程有三类:第一类是自上而下,由预算委员会根据组织目标编制,下达各部门执行。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保证组织(公司)目标的实现,缺点是不能保证各部门预算目标的实现。一般适用于存在来源于外部的、强制性的目标,如监管部门的要求、国际标准的认证等。第二类是自下而上,由各部门制定部门目标,上报预算委员会汇总成总目标。这种方法不能体现公司(股东)的意志和市场机会,虽然易实现,但失去了全面预算的意义。第三类是上下博弈,以上为主,这种方法是在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充分兼顾和协调各部门的条件、潜力和利益。目前,国内外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大部分都采用这种方法。具体来说,第三种方法的流程是:(1)由公司预算委员会根据公司总目标的要求,分解提出关键性指标,如营业收入、生产成本、目标利润等,但不必确定具体数值;(2)将这些指标交由各职能部门充分讨论,直至形成一致意见,委员会需对讨论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3)预算委员会据此确定预算总量指标,并初步分解到各职能部门;(4)各职能部门根据分解的预算指标分别制定本部门的预算,并报预算委员会;(5)预算委员会对部门预算进行审核和协调,据以编制全面预算方案,报股东大会进行审议和批准;(6)股东会审议批准后(或责令修改后),由预算委员会下达各部门执行。

二、基于公司治理的全面预算编制审计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1999年通过的内部审计定义中指出,“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可见公司治理是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可是内部审计究竟如何在公司治理完善中发挥作用?这个问题在中国的理论和实务中都尚未完全解决。公司治理要解决的有两类问题:一是在股权相对分散的情况下(如美国),解决股东利益和管理层利益的关系;二是在股权相对集中的情况(如中国),解决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的关系。根据以上的认识,内部审计在公司全面预算编制的审计中,应该关注以下的问题:

(一)预算委员会的人员组成

预算委员会是董事会的专门工作机构,应该具备以下的职责特征:(1)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应该代表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协调股东利益与各部门利益的关系,所以应该控制管理岗位内部人员和员工代表的比例,保持一定的非管理职务的,且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的外部人员参与。(2)从预算编制的技术视角,应该掌握与公司战略目标决策及实现途径有关的信息,因此应该吸收营销、财务、技术等部门及其他部门负责人参与。(3)在审计中,也应该关注预算委员会的成员,尤其是外部人员的工作状态,例如提供的信息和意见及被采纳的情况等。

(二)预算编制基础信息的沟通

全面预算编制过程事实上是一个信息采集、分析和沟通的过程,内部控制要素之一的“信息与沟通”,成为所编制预算的重要质量控制点,决定着预算是否体现公司(股东)的利益和意志,是否与市场和行业的发展相适应,是否体现本组织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或优势,是否与本组织的各种资源状况相衔接,这些资源包括生产能力、营销网络、人力资源以及品牌和商誉等,最后也决定着预算分解到各部门后能否得以实现,即预算执行的效果。因此,内部审计应该检查预算编制中信息采集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对市场信息、行业信息、政策变化、股东意志、资源信息和部门信息等是否遗漏,信息来源渠道是否可靠,信息交流沟通的渠道是否畅通等进行测试和评价。

(三)预算编制基础选择的适当性

现行预算一般以年度为基础进行编制,易于理解及用于业绩评价,但历年制并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因为组织的经营活动并不是以年度为周期,企业活动或成果在年度与年度之间并不存在着明显的规律性。以战略目标为基础编制长期战略预算优点明显,因为战略管理是现代科学管理的发展趋势。将战略预算分解为具体指标,不仅在观念上为组织经营活动提供指导,更从具体指标上防止组织行为的偏向,以防止短视行为对战略目标的影响。还有一种选择是以周期(包括企业生命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为预算编制基础。因为周期是对组织环境和行为的规律性描述,是对预算期所面临的不确定性进行的概括性的分类。周期制将使预算编制时首先明确组织所处的周期阶段,根据周期性规律,对未来状况进行预测,使预算更加符合实际。同时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实现方式就是实行周期战略,即以周期为基础确立企业的阶段发展战略,这就更加要求企业采用周期制来编制预算。内部审计可以评价全面预算编制基础选择的适当性,应该注意的是以上三种编制基础并不是互坼的,而应该是互补的关系;一般来说,以年度为业务经营周期(如学校、农业)可用年度编制基础,实施战略规划的组织可以补充战略编制基础,新建立的组织或以某经营项目为核心的预算,则可以补充周期编制基础。

(四)全面预算编制流程

前文中已经说明“上下博弈”式的预算编制流程所包括的若干环节,也说明了预算编制主体之间的关系如何体现公司治理的要求。根据以上的论述,内部审计对编制流程的审查中应该重点关注两个环节:(1)组织目标的指标分解。全面预算事实上就是一套相互衔接的指标链,审计要关注的是其中的关键指标(KPI),例如利润、销售、生产、成本、现金、资本支出等预算指标的衔接程度。预算指标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一套体系,对于简单的成本中心或利润中心可以建立单一指标,如成本额、费用额或产量、毛利率等;对于投资中心,由于其经营目标是价值最大化和股东权益最大化,单一的预算指标显然过于片面,应建立财务和经营指标相配套的指标体系,以评价经营者多方面的业绩水平。系列指标体系可由基本指标、辅助指标、修正指标和否决指标构成,具体指标的选用应根据所处行业特点确定。(2)公司治理原则和《公司法》的贯彻。前文中所列举的编制流程六个环节可以简化、合并,但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是应该遵守的,主要就是“董事会制定,股东会批准,管理层执行”的原则。现行中国的不少组织预算都是由董事会批准、总经理批准,甚至财务部门批准,内部审计应该按照《公司法》和公司治理的要求提出纠正的建议,为公司治理的完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工程预决算编制论文篇7

Abstract: with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engineering fields valuation the major reform of the way has inevitable, the list of quantities to offer as a starting point, quantity and price of separation,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calculation method for the quantity of standardization, engineering cost determination marketization will be the trend of The Tim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fields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accuracy factors, summarizes the whol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realization of budget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methods.

Keywords: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he entire process, the budge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预决算是决定和控制工程项目投资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是进行招投标、考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依据,也是审查机关掌握投资状况, 监督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工程预决算应有高度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权威性。为适应目前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深人发展的需要, 尤其是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以后, 统一预决算的编制办法和标准, 提高预决算编制质量, 消除工程造价失控现象, 科学确定与有效控制工程投资, 建立一个高效的建筑市场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日趋紧迫。

一、影响建筑工程预决算编制准确性与合理性的因素

建筑工程预决算应根据施工图、施工方案、有关变更签证及说明,以现行的预算定额与编制办法以及材料、构配件的价格计算各项费用。笔者认为,影响工程预决算编制准确性与合理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质量。工程设计图纸表达不清、内容不详会导致大量设计变更,给决算带来极大不便,使预算和决算造价相差太大、给工程管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带来很大麻烦、要准确、合理地编制工程预决算,必须做好前期工作,提高设计质量,减少图纸的错、漏、碰、缺,增强施工图预算的准确性、合理性,这样才能有效抑制“三超”现象,使工程预算从一开始就定位在较为合理的水平上。

2、实物量与人工价格。选择合理的材料设备、人工、机械台班价格,是编制预算的首要条件材料设备、人工、机械台班预算价格是随市场而变化的,各地区主管部门虽有明确的指导价和调价规定,但为接近实际,预算人员在编制预算时还要根据实际具体定价,这就是建筑行业“统一量、指导价、竞争费”的基本思路。

3、资料。如工程建设地点的地质条件、基础开挖的施工方法及出碴、材料运距及方式,重要的砼梁、板、墙(柱)、砌石等施工方案、砼拌制运输、重要或特殊机械设备的安装方案等等,这些相关资料应及时上报监理人员和建设单位,同时应办好审批手续,为工程预(决)算提供重要依据。

4、现场签证。在施工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出现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和材料代用的情况。决算一般可由已审核、审定的预算和由于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而引起的增加工程决算组成,而增加工程决算往往漏洞多,管理难,因此,加强现场签证管理是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有的预决算编制人员对现场签证采取不论其是否合理,只要有施工监理和设计单位签章均照算,结果造成决算不准或与工程实际造价不符。

二、实现建筑工程的全过程预决算管理的措施

1、加强合同管理

合同交底要及时。在合同签定后,要及时组织项目班子成员进行合同交底。要让合同的执行者真真了解合同的内容和相关约束条款,划定的施工范围及甲乙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等,特别是一些相关经济的条款,诸如:合同的签定方式;变更签证如何办理等。真真了解了合同内容,项目施工管理人员才能真真完成履约过程。

2、加强施工图预算管理

合同签定后,在拿到施工图纸后,应立即动手编制施工图预算。在编制施工图预算时,要与施工组织设计相联系,因为施工图预算已经与实际施工相结合起来,已经要切实考虑到采取何种施工方案能够降低成本,获取最大利润。对于项目编制的施工图预算,可以作为施工过程中进行工程成本控制的依据,以避免成本超支现象的发生。

3、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施工组织设计是用以指导施工准备乃至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文件。每个工程项目在施工前一定要编制出完善、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它不仅能够指导施工,而且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至关重要,采用的施工方案不同,所发生的成本费用就不同,甚至相差很大。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4、做好现场的签证资料工作

(1)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施工过程的复杂和设计深度、质量等方面原因,经常会出现工程量、地质、进度的变化,工程承发包双方在执行合同中需要修改变动的部分,须经双方同意,并采用书面形式予以记录。 合同、报价中未包括的工程项目和费用,必须及时办理现场签证,以免事后补签而造成结算困难。

(2)对于施工现场的变更签证工作,我们要做到:及时根据情况的发生,编写出工程签证单或是工程技术洽商联系单;在工程签证单或工程技术洽商联系单填写方面我们要做到全面准确;在对签证单、洽商单、会议纪要的阐述中,一定要有技巧;在签证单、洽商记录、会议纪要的陈述中,一定要注意与合同条款的一致性,结算审计的基础就是受法律保护的合同;各种签证资料必须要有现场负责的监理工程师、业主专业工程师(业主现场工程师)的签字确认。如果有必要,还要联系到设计代表的签字。

5、做好结算中的单价处理

(1)在投标书的编制时就要注意使用不平衡报价法。投标前应多了解信息,通过技术和经验分析,要对有可能变更部分的单价要进行专门分析、讨论后再定夺所报单价。另外,投标时的编制说明也很关键。

(2)如果投标中出现了失误,就一定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想办法争取变更,材料的变换、品牌的更换等等。对于原合同内没有的单价,要争取报价的主动性。

(3)对于一些工程量相对报价清单变化较大的变更,如果原单价报低了,我们一定要争取调整其单价,同时,还可对工期、措施费等方面做出相应的索赔,但不一定要单独打索赔报告,引起业主的敏感及抵触,可以在结算单价的编报中做出合理的计算及说明。

6、做好现场的索赔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往往都会出现合同内容之外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引起工程发生事故或拖延工期等,我们在施工现场要根据施工合同做好工程项目的索赔工作。加强管理,加强合同意识,提高索赔的管理水平,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7、竣工结算管理

一个项目竣工后,我们一定要及时编报出完整而又合理的工程竣工结算书。整理好全套资料,组织好熟悉施工现场的技术力量,做好对工程结算审核、审计工作的配合。

参考文献:

工程预决算编制论文篇8

关键词 :部属高校;决算编制;制度经济学

部属高校是我国中央部门直属高等院校,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领军者,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在提高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近年来国家教育部积极推进预算精细化管理,已有一定成效,而高校决算编制似乎可有可无,存在感较低。为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财务行为,我国在2013 年推出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明确提出推行支出绩效评价,以实现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的目的。该制度新增对于高校决算管理的定义、编制要求等方面的规定,使得高校决算程序得以规范。部属高校决算编制质量的关键在于制度问题,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去探究提升部属高校决算编制质量的对策建议,具有重大意义。

一、影响部属高校决算编制质量的主要因素

1.决算工作的重要性不突出

决算是部属高校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综合反映,也能直接或间接反映出学校财政预算精细化程度以及其会计核算水平等一系列的财务管理水准。然而部属高校都是重视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其大部分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在会计决算中都不会体现出成本投入。而随着高校财务制度的改革与发展,预算的重要性逐步凸显,重预算,轻核算”的现象越发明显,预算和决算的两级分化严重。

2.预算编制与会计核算不规范

决算能直观反映出预算执行刚性度以及总体情况,还是会计核算工作的成果一种表现形式。由于预算编制的繁杂性,且部属高校大部分都是多校区办学模式,这就无形之中增加了预算编制的难度,使得预算编制难以实现精细化。在预算编制不够规范、不精细化的前提下,部属高校的决算编制也就失去原本意义,从而影响到决算的权威性与科学性。同时高校会计基础相对薄弱,对会计核算的不重视,以及预算编制口径的影响,会造成会计核算的不规范。以至于在编制决算时遇到诸多阻碍,如决算数据的修改等,甚至会拖慢决算编制的进度,影响决算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及时性。

3.决算数据的综合分析不重视

决算数据分析的目的是为下年度的相关决策方案以及预算编制提供依据,以便更好的总结本年度经费使用的不合理地方,并及时调整,以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综合水平。决算数据分析应该包含本年度高校收入、支出的结构分析,与上年度的收入、支出结构的比较分析,高校收支结余分析,与本年度预算数据的对比分析等方面。然而,许多部属高校只是简单的将相关数据罗列出来,并未进行详细分析以及说明,没有总结出财务管理的问题所在,以至于决算报告毫无意义可言,使得决算工作难以体现真正价值所在。

4.决算编制审核不严谨

决算编制时期恰逢年底,财务人员工作量大,难以反复审查核对相关资料或数据,可能出现数据失真情况。同时决算报告编制过程中,所需数据如学生人数,其上报单位涉及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可能出现数据差异性,这无疑加大了决算编制的难度,难以确保决算的准确性。而且由于各种制度或内部机制的问题,使得审核过程无法严谨。

二、通过制度经济学解析上述问题成因

1.部属高校决算相关制度约束存在不合理

新制度经济学明确指出制度是一种规则,而非其他经济学流派所认知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新制度经济学家把制度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前者指组织确立并公开的各种成文规则,后者指社会约定成俗的不成文规则。由此可知,部属高校的决算编制的正式制度包含:《部门决算管理制度》、《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等。而非正式制度包含:财务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水平、决算工作习惯、决算工作的认识等。正式制度具有强制性,高校决算具体要求是在2013 年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才做出的明确要求。部属高校决算报告成文规定较晚,对决算重要性认知也就不足。而在缺少明确规定的时候,高校决算都依靠决算编制大纲要求进行编制。决算工作的重要性不突出,很大程度上造成非正式制度的慢慢形成。众所周知非正式制度是潜移默化形成的不成文规定,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是具有习惯性。因此日常工作之中财务工作者都会无意识自发的去遵循非正式制度,造成其影响持续而广泛,最终根深蒂固,形成“毒瘤”。财务工作者难以轻易改变,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决算编制中,正式制度主要是约束决算编制总体要求,而财务工作者以及决算编制过程都由非正式制度来约束的。这样就加大对于决算制度的统一管理。

2.预算编制与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

部属高校在预算编制时候大多采用是“二上二下”的编制方法,使得编制更加合理可行。

但是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一是人的行为动机是双重性的,会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基础上去争抢有限的资源,影响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二是人的有限理性,高校环境复杂,存在“信息悖论”,会引起预算编制和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现象,致使预算编制不合理、执行刚性不足以及会计核算难度的增加;三是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各部门只顾自身利益,对学校整体发展不管不顾,或者目光短浅,只顾眼前效益而忽视长远发展,引起学校内部管理不畅,导致预算编制失去意义。

3.决算工作的产权安排不清晰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产权具有社会关系的基础性规则,具体而言就是人们相互行为关系的一种规则,本质上是激励与约束的机制,基本功能是影响人们的行为。而合理规划安排能改善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效率。因此产权安排可以通过激励以及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习惯,以保障决算编制的质量。决算数据分析草率,只是为完成任务而随意叠加数据或者罗列数据,这是由于产权安排的不清晰。首先部属高校在决算编制过程中,没有对编制工作的人明确分工安排,可能出现一人负责几部分编制,时间上可能来不及做一些详细的数据综合分析。其次工作人员对于数据是否真实性,也没有办法考量。同时,上一年度就未进行综合分析,那本年度自然没有办法同上年度进行分析对比,如此循环往复,就造成数据综合分析的不重视。由产权理论可知只有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才能更好地配置资源。而部属高校并未将决算编制质量好坏给予考评,也就没有奖惩措施,因此财务工作人员也就失去决算工作的积极性,只是应付了事。

4.决算审核缺少监督管理机制

决算审核不严谨,其实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交易成本。在制度经济学中认为信息成本是交易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一些计量问题与监督管理问题,其本质就是信息成本。由于信息悖论,信息的不完全性与不对称性,决算编制者没有办法去真正确认信息的真实性,也就造成决算编制的质量不高的问题。决算编制主要是总结本年度工作情况,为之后部属高校的预算安排指引道路与方向。因此对于决算审核关键在于其可行性。而部属高校缺少对于决算过程的监督管理,最终会引起决算审核不严谨。同时审核人员抱有侥幸心理,甚至随意交差了事,不合格再慢慢改。这种现象其实是增加了决算编制的时间成本,因为来来回回修改会影响到决算报告送达的及时性。总之,缺少监督管理机制会增加决算的交易成本。

三、提升部属高校决算编制质量的对策建议

1.完善决算工作的正式制度约束

部属高校决算编制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建立正式制度的约束力。决算工作十分重要,即是过去工作的总结,也是未来工作的指引。因此学校应该建立成文的决算工作详细制度,让决算工作者有契约传统而非伦理传统约束。只有通过正式制度的强制性,才能真正改善一些非正式制度的顽固性。而且正式制度是可以“一夜完成”,既是可以很快成立规则,强制改变财务工作者对于决算工作的重视度,将决算编制与预算编制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为了节约时间成本,可以先通过规章制度去强制改变不良做法,助推良好的决算工作习惯的养成,最后使得决算编制实现自发性、连续性的保持其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可行性。

2.规范预算精细化管理制度与会计核算制度

决算编制质量高低与预算精细化管理、会计核算息息相关。决算是预算结果的反映、是会计核算的成果。因此必须规范预算精细化管理制度与会计核算管理制度。首先,要在“二上二下”预算编制基础上,更多融入企业理论,实现全员参与编制过程。实现预算编制与会计核算的公开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或信息不全问题,增加学校预算的可行性和执行的刚性。其次,统一预算与核算统计口径,统一会计科目,增加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从而确保决算编制的质量。最后,部属高校应该细化预算与核算的考核指标,明确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力度与会计核算质量的奖惩制度,引领两者走向规范化模式,保障决算编制的高质量。

3.明晰产权安排,建立合理激励与约束体制

通过清晰明确的产权安排制度,部属高校才能更细化分工合作,明确职责,减少一人兼任多岗位职责的情况,减少由于工作分配不均引起的工作质量下降问题。决算数据的综合分析是衡量决算编制质量高低。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基础上,还需要相关制度激励与约束决算数据综合分析的程度。产权安排的本质就是激励与约束体制,有了这两者的共同作用,才能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也就是说部属高校要明确决算数据综合分析以及其他决算编制过程的奖惩制度。依据《部门决算管理制度》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决算要求,结合部属高校自身特征,制定决算编制质量考核的详细指标。从而约束决算编制人员或者是审核人员,在考核过程中有据可依,对于指标程度给予分数确定,不同决算编制内容的完成度,给予不同分数。对于不合格决算编制给予惩处,比如限制学校部门下年度的预算。而对于决算工作完成优良部门,则给与公开表扬以及一定额度的经费奖励。也可以将决算编制质量和学校个人绩效挂钩。由激励与约束体制双管齐下,保证部属高校决算编制决算质量。

4.建立健全决算编制的监督管理机制

部属高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得到财政拨款多而广,没有成本核算。由于常年的非正式制度影响,监督管理机构的缺少,部属高校对于决算编制审核是不严谨。为减少决算过程中的交易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和信息成本,就应该建立健全部属高校的监督管理机制。因此,对部属高校决算工作的监督管理,应该是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机制。通过公开预算编制与会计核算内容,让全校人员都能够及时了解学校经费的去处。当决算报告公布之后,全校人员都可以更直观的去了解本年度学校的资金动向,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也可以为下年度预算申报提前做好准备。学校各部门参与到决算编制的监督管理之中,可以帮助编制人员减少机会主义倾向,促使其更认真的去完成编制,保证决算编制质量。增加审核人员的压力,让其采用更严谨的科研态度对待决算报告。要在数据准确性、分析全面性、文字表达清晰性上仔细审核,争取学校决算编制报告可以一次通过审查,避免多次修改,从而减少时间成本,降低交易费用。

基金项目:

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的部属高校决算编制质量提升问题研究(中教会[2014]第015号)。

参考文献:

[1]张培.新高校财务制度下如何做好财务决算工作[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5):181-182.

工程预决算编制论文篇9

一、工程预决算编制的常见问题

1.工程量的重复计算。工程量的统计是制定工程预决算编制的重要内容,而在实际计算中,一些地理环境复杂的施工工程,由于勘探技术等方面的局限,通常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测量,其设计深度也不能与相应的水平相符,这势必会造成施工中的现场签证、技术核定偏多,再加之竣工资料的不完善,最终造成预算员在编制预算时,会出现重复计算工程量甚至漏算工程量等问题。

2.材料价格的管理问题。材料费在工程造价中占据核心地位,只有控制好材料价格,才能有效地控制、降低工程造价,从而提高建设投资效益。以目前的工程造价构成为例,材料费占工程造价的60%~70%。在采购材料时,施工单位自主购买的材料大都以一个工号完工后,以交付报价单的形式向供销部门进行报价,并由供销部门给以统一的认价签字。这种方法极易滋生施工单位漫天要价、开高价发票、假发票等不良现象,并以此来谋取暴利。

3.定额套用问题较多。工程预算人员在编制工程预算时,通常会借用定额现象。例如房屋建筑工程需要参照工民建的定额,机电设备的安装工程需要借用部颁标准等,以此定额借用给不同的施工技术水平、不同地域的施工单位势必会出现一些问题。套用定额时,每个工程项目都有其对应的套用子目,不可避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子目单价。这时,施工单位通常会在尚未弄清楚定额中同类工程量的子目套用界限的情况下,盲目地套用子目单价,造成预决算数据的不准确。此外,在进行定额单价换算时,套用的方法是否合规,是否套错子目单价都是常出现的问题。这种只换实际块料价格却不更换定额含量的计算方法,必定会出现故意增大造价的现象。

二、提高工程预决算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

1.建立科学的工程预算管理体系。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和管理涉及到行政机关、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企业,以及建设银行等诸多部门。因此,搞好工程预算编制和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一个由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高效、科学的体系。(1)行政机关应切实加强工程建设概预算的指导工作,搞好预算及定额、取费标准、设备及材料价格的管理好研究工作,完善相关经济法规,力争对工程造价实现动态管理,对报批的预算认真审查,对已批复的工程投资进行跟踪监控。(2)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相关的经济法规编制概预算,真实反映工程造价;编制人员应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积累技术经济资料,同时应熟练掌握相关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方法和相关规定、费用标准,及时了解和运用相关经济信息,不断提高概预算编制质量。(3)建设单位应以批准的初步设计预算为基础确定招标价,并及时对工程造价全过程实施控制和管理,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管理预算工作。(4)施工单位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报价,并按照设计和合同精心组织施工,力争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此外,还应积极加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交流等等。

2.加强工程量的审核的力度。工程量是否正确是关系到预决算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工程量审核应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1)审核工程项目划分是否合理。了解施工图纸的设计意图和施工方法,做好计算工程项目划分工作是搞好预决算的基础。因此审核预决算首先要审核工程项目划分是否合理,是否出现多设或者少设项目,划分项目方法则要注意与定额项目一致。(2)审核工程量的计算规则是否与定额保持一致。定额执行过程中各部分的工程量都要有计算规则,必须按照执行。不可弄虚作假巧立名目。(3)审核工程量的计取单位是否与套用定额单位保持一致。在套用定额时一定要注意计取单位是否保持一致,这种错误不论有意无意都会给项目费用带来影响。(4)审核签证凭据,核准工程量。现场签证及设计修改通知书应根据实际情况核实,做到实事求是,合理计算。审核时做好调查研究,审核其合理性和有效性,不能见签证即给予计量,杜绝和防范不合理、不实际的开支。

3.规范工程中计取费率问题。计取费率问题一般比较简单,国家分类不完全一致,有的地区按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计取费率。这就要求审核人员要明确掌握施工单他的真实情况,根据当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文件及规定严格执行,加固定资产、企业总人数及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之间的比例。

4.材料价差问题。由于建筑产品的庞大性、多样性、复杂性,使得建筑材料具有多样性且材料价格有时随时间(特别是季节)变化的明显性,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除了要多订阅一些建筑性报纸、杂志、建筑材料价格信息、指导等有关资料,掌握建筑材料的些新变化、新动态、新趋势外,还要经常深入到建筑市场了解建筑材料的价格,进而做到审核决算中的材料调差项目时心中有数。

作为一个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的审核部门,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全审、抽审、或审核一些造价比较高的项目,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以完善制约机制为目的,与项目主管负责人员积极配合,尽量做到支付给建设单位的建设资金支付合理,不流失、不浪费。

三、结语

工程预决算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高的综合性问题,它不仅要求工程建设的相关单位和相关部门健全工程预决算编制体系和规范工程建设中的审核力度、计取费率等问题,还要求预决算编制人员要有敏锐的头脑,灵活地将所掌握地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生产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工程建设的预决算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对工程预算中的弊端实施有效的监督。

参考文献:

[1]赵宝顺.浅析工程预决算编制中的问题及控制和管理方法[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5)

[2]谭雪吉,敖雪莲.建筑工程预决算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7)

工程预决算编制论文篇10

控制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重要手段的预决算,在日常的工程项目招标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考核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审计机关掌握企业投资状况并监督其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它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1]。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我国建筑工程预决算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预决算编制质量较低,工程造价削低失控,工程投资控制不科学等问题,为了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建筑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建立一个高效的适应市场竞争的建筑市场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日益重要。

一、建筑工程预决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许多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预算编制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诸如借用定额问题,例如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预算编制的时候参照工民建标准进行定额,这类定额的借用,因为没有考虑到地域、建筑类型、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预算编制的不合理。[2]

在进行建筑工程预算的时候,经常会产生预算不准备的现象。从理论上讲,一样的图纸计算的工程量是一致的,套用的定额是一样的,公布的信息价也是相同的,所得结果应该是一样的。但是由于预算人员对定额理解不同、水平差异,往往得出的结果不能体现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使市场竞争机制在工程造价和招投标工作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施工单位在套用定额时,往往就高不就低,低工程套用高价格字母,如4-131和4-203同为矩形柱、异型柱、圆形柱定额。但是一个为现浇现拌混泥土,而另一个为泵送混泥土。两者定额价差就相差568元,而施工单位常常套用4-203泵送混泥土。如闲林镇一商品住宅楼就一单项在审核计算时就扣除了50多万。所以漏计、重计、错计也是预算的一个大问题。

在工程预算的编制中,建筑公司对临时房屋建筑工程的投资一般是有一个固定的公式可以计算,但是,这个计算公式并不是对所有的工程都使用的,特别是在建筑工程中,由于施工新的技术和机械的应用以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在不断提高,同样的一个施工工程,可能使用的施工人员大大减少,如果没有考虑到这种可变的因素对施工工程的影响,最后会导致工程预算失真的问题,从而导致工程投资失控现象[3]。

二、建筑工程预决算管理的对策

作好准备工作广泛搜集、准备各种资料,包括建筑工程勘察地质报告、地形测量图、建筑施工设计图纸及说明、各类标准图集、勘察现场、调查建筑施工环境拟定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做好建筑施工方案研究,走访定额管理部门,收集现行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取费标准、统一的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地区材料预算价格,确定编制方法。

针对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过程中的借用问题,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预算的时候,可以考虑根据建筑工程的地域分布和类型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较为完整的预算编制定额体系。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可以根据建筑工程的地域差异和实际施工水平,按照定额进行灵活调整,即在工程预算基础定额基础上,根据工程的施工难易程度,设置难易系数,从而最大提套施工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固定资产,而且也要对技术发展和工艺进步所带来的定额变化进行及时调整,不断进行补充,控制部分工程造价失控问题。

熟悉建筑施工图纸,计算建筑工程量及套用定额单价。在计算建筑工程量之前,必须充分熟悉定额总说明、册说明、章说明及子目附注,学习定额问题解答,了解定额子目分项布局,熟练掌握运用工程量计算规则。在此基础上认真阅读图纸,尤其是总平面布置图,了解工程全貌,做到心中一盘棋。在对建筑专业图纸研究过程中,应随时了解设计人员意图及图纸表达内容,对建筑施工前已发生设计变更也应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做出预算编制分项和计算出相应建筑工程量,合理地套用单价,防止出现漏计、重计、错套等错误。预算人员在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外,还应深入现场,了解施工工序,注重市场价格信息,学习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增长设计知识,避免出现重大疏漏。

市场研究对于工程造价也有着相关必要的联系。市场研究就是指对拟建项目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可能性分析。类似项目的建设情况;国家对该产业的政策和今后发展趋势等。要做好市场研究,技术经济人员就需要掌握大量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结 论

本文通过对工程造价预决算的常见问题与对策的探析,得出以下结论:

进行建筑工程预决算,可以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不断挖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工程造价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加强工程项目造价的全过程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总之,工程造价预决算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要想降低工程成本,使利润最大化,重在全员参与,重在做好工程造价方案优化,重在制度健全,重在计算正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效益一流”,才能为企业增加积累,才能让企业永不言败。

参考文献:

[1] 陈让农.建筑工程预决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 信息.2008.

[2] 尹小飞.建筑工程预决算中的问题和控制方法[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

[3] 王政.建筑工程预决算中常见问题及采取措施[J].管理问题.2007.

[4] 罗亚明.谈谈建筑工程的预决算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

[5] 卢晓东.做好高校基建工程预决算审查提高建设资金投资效益[J].财会研究,2003.

[6] 社利同等.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7] 袁建新,迟晓明编著.施工图预算与工程造价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8] 徐焕兴,土建工程造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工程预决算编制论文篇11

地方政府制定中长期预算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与国民经济计划协调原则。中长期预算要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规模、结构相一致,同时财政措施和政策要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项目支出滚动预算的编制应符合政府的方针政策,符合部门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符合公共财政改革方向。

2.财政收支合理增长原则。编制中长期预算时,财政收支要有一个合理的增长比例。财政收入要与GDP增长相适应,财政支出控制在合理的增长区间。

3.动态管理原则。中长期预算的编制应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认真进行总结分析,对已经完成和根据政策变化、形势发展需要调整的项目,在编制下一个滚动计划时进行调整。

4.绩效导向原则。要考虑财政资金的使用及使用结果的效率与效能,形成预算前、中、后进行评价和评估的机制。

5.透明度原则。财政政策公开,财政预算和财政支出项目与金融公开,以利于社会的监督。

二、地方政府中长期预算的基本内容

省级政府中长期财政预算基本内容应包括以下十一个方面:地方政府在预算年度(3—5年)内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分析;财政经济形势分析预测;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分析;中长期预算编制指导思想、原则及政策说明;预算年度收支安排及预算收支平衡;预算年度重点项目、法定支出安排及预测;本级生产建设和事业发展支出的项目预算;政府性基金收支中长期预算;全省3—5年度总预算;中长期预算中其他需重点说明的事项;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三、地方政府中长期财政预算的编制程序

(一)编制机构。

1.鉴于中长期预算与年度预算、财政发展的密切关系,中长期预算的编制应由财政部门主司完成,由税务部门、国资委、改革与发展委员会、统计局及行业主管部门等配合完成。各部门之间职责分工清楚,程序严格,并与年度预算的编制相结合,与年度预算编制周期一致。

2.财政部门是统一管理中长期预算的行政部门,根据法定的预算管理职权,具体负责审核编制地方政府中长期预算草案、批复中长期预算和决算、组织和监督中长期预算的执行。财政部门内部各有关职能机构对中长期预算管理分工如下:

——预算处统一负责具体编写中长期预算草案,根据财力和平衡情况提出各项目专项支出限额,起草行文批复中长期预算,审核并起草行文批复中长期预算调整事项,管理中长期预算总指标,对财政主管处提交的项目进行总的排序,并制定中长期预算的有关滚动安排。

——预算编审中心具体负责中长期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负责管理中长期预算基础信息采集及数据库,制定正常公用经费滚动系数标准的方案,审核个人经费和公用经费预算建议计划,审核专项资金项目预算及管理财政预算项目库,审核整理中长期预算,编制中长期预算文本。

——财政主管处:财政部门预算处、经济建设处、行政政法处、教科文处、社会保障处、农业处、涉外经济处等按照各部门职能分工,对相关部门预算实行对口管理。审核中长期预算专项公用经费及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专项支出建议计划,并对项目进行排序;指导、参与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专项项目的审核论证,审查编制项目预算;审核部门后二年的预算计划。

3.税务部门、国资委、改革与发展委员会、统计局等部门对财政部门预算编审中心提供地方政府税收、经济增长、经济形势预测分析材料。

4.预算部门负责整理编报本部门的滚动预算。

5.专家论证会,机构设在财政厅,由主管财政的省长主持。财政、税务、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二)编制方法。

地方政府中长期财政滚动预算可以考虑采用以下方法:

1.规划一项目预算法(PPBS)。这一预算编制法打破了部门界限,是针对支出项目而设计的预算方式。规划一般着眼于政府长期的目标,项目建立在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各部门长远规划和管理的实际需要,设立若干年度支出项目,建立最优和次优目标,并制定各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和项目成本(预算)。规划一项目预算制度突出了政府的长期目标,通过投入一产出分析来确定最优和次优目标,然后分解这些目标,并将政府各职能部门有机组合起来,提出各年度的实施计划,并根据行动计划来规划多年预算。

2.趋势外推法。根据地方政府财政经济政策发展趋势,依据财政收入预测、财政运行评价、财政风险预警的分析预测,结合上一年度的财政运行情况,对下一年度财政收支进行调整和修正,并编制后2—4年的财政预算。

3.比例限制法。对财政收支进行预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收入、支出总额限定为GDP的一部分,另一种是规定本年收入和支出相对于上年或基准水平的变动幅度。

4.零基预算法。按照影响项目支出的所有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程度重新测算支出需求。

5.项目库法。对专项公用经费及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支出实行项目管理,编制项目预算。项目预算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三年滚动项目发展规划,建立项目库。项目要按省财政厅统一要求编制项目预算建议书,达不到规范要求的,不予安排。项目预算安排要建立科学、规范、民主、透明的论证和决策机制。

6.专家会议法。组织专家对各项目进行论证、排序,按排序来确定项目预算的优先顺序。

7.绩效预算法。在对项目按照政府职能如经济、国防、教育等进行业绩分类的基础上,并考虑各职能部门的方案或计划,从最终产品成本及目的来衡量和评估其业绩,以确定所需资金。

(三)编制程序。

中长期预算编制按照自下而上的程度,从基层预算单位编起,逐级审核汇总。整个预算编制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并遵循“三上二下”和“一采集,二论证,一形成”的程序。八个阶段是:采集信息、布置预算编制、编制预算建议计划、财政审核、征求意见和编制部门预算文本、专家论证、编制并上报预算草案、批复预算。“三上二下”和“一采集,二论证”程序是:

一采集:财政部门布置编制工作,采集信息。于上一年12月1日财政部门协同税务部门、国资委、改革与发展委员会、统计局及行业主管部门,收集多年度经济形势发展预测分析、财政收支预测分析和财政计划安排基本原则等信息。

一上:预算部门于3月上旬向财政部门报送中长期预算收支建议计划和单位基本情况(预测分析材料)。

一下:财政部门根据财政发展规划、上一度财政运行情况和预算部门中长期预算收支计划,编制年度预算草案和中期财政计划框架,于8月份向各部门下达编制财政三年滚动计划指南、预算建议计划初步审核意见。

二上:预算部门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编制指南和本部门发展规划,编制本部门的三年预算,修改预算建议计划,报本级财政部门,并逐级汇总上报。

二下:财政厅预算审核中心将部门上报的三年预算,根据测算的财政收支情况,编制中期财政计划框架,于10月上旬下达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征求意见。

三上:省预算部门和市财政部门于10月15日前向省财政厅反馈预算文本意见;财政厅将反馈的预算文本意见提交给专家论证会。

一论证:财政厅与专家论证机构讨论阶段。财政厅就下一年度的预算草案和中期财政计划框架召集各部门进行讨论协调,修改后,由论证机构讨论协调。

一形成:编制中期财政计划草案阶段。由财政厅根据各部门的意见和论证机构结果,在分析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对项目加总排序,形成最优组合、最大社会效益的项目库,完成中长期预算草案。

二论证:专家论证会对中长期预算草案进一步论证,对项目库的组合、项目规模进行讨论,由财政厅进一步调整修改,形成地方政府中长期财政滚动预算(讨论稿)。

四、地方政府中长期财政预算的决策程序

1.法律效力。中长期预算具有法定的约束力,是规范政府收支的法律条文。中长期预算中当年的预算就是年度预算,与现行的年度预算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决策程序。第一步,财政厅将形成的“地方政府中长期财政滚动预算(讨论稿)”提交省级政府,由省级政府。决策,并提出决策修改意见。第二步,财政厅根据省级政府的决策修改意见,对中长期财政滚动预算进行修改或调整,再提交省级政府。第三步,省级政府将《地方政府中长期财政滚动预算草案》提交省级人大。第四步,人大讨论和审批预算阶段。人大在讨论年度预算时,要同时讨论省政府提交的中长期财政预算,并以此作为审议年度预算的必要参考材料。

3.预算审查和批准。各级预算部门审核并汇总编制本级本部门3—5年预算建议计划。各级财政部门审核本级3—5年预算建议计划,并逐级汇总上报编制中长期预算草案。省级政府审核省级财政厅报送的中长期预算草案,并向省级人大提交中长期预算草案。

中长期预算的当年预算按年度预算的法定要求报省级人大审查和批准。后2—4年预算按要求报省级人大审查、备案。省财政厅根据省级人大批准的中长期预算审查决议,当年预算依照年度预算,批复部门预算,并向组织征收预算收入的部门下达收入计划。后2—4年预算作为法律文件,约束指导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工作。

五、地方政府中长期预算的执行和监督程序

1.地方政府中长期预算执行。中长期预算由省级政府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财政部门负责。当年预算执行依照相关预算管理办法执行。后2—4年预算的执行在于指导年度预算的编制,约束政府行为的运作,保持财政措施及财政政策的持续发展。同时,后2—4年的预算有些可以调整,有一定的灵活性。

2.预算变更。预算执行中确需进行的预算变更,属于预算调整的,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经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调整预算;其他不属于预算调整的预算变更事项,要按规定权限和程序予以变更。

当年预算变更遵照相关预算管理办法变更。

中长期预算调整是指经省级人大批准的预算,在执行中因出现下列情况引起预算的部分变更:年度预算需要变更的,相应地后两年也需调整;上一年预算执行发现重大问题的,在后两年进行调整;项目库需要调整。对于以上规定的情形必须进行的预算调整,省财政厅应当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列明调整预算的原因、项目、数额及有关说明,提交省级政府审定后,提请省级人大常委会会议审查批准。

3.预算评价。当年预算评价要遵照相关预算管理办法进行评价。建立预算前、预算中、预算后的评价体系。预算评价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定量评价体系。

工程预决算编制论文篇12

预算管理作为整个财政管理的核心与关键,直接关系到政府管理的效能,其编制过程中各机构权利的归属对预算的权威性与有效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对各预算机构与主体间的相互制衡的研究,将成为我国政府未来预算的改革的重要方面。

一、美国政府各机构预算制订、审议权利

1、预算制定阶段。美国的预算编制是总统在OMB和经济三角的协助下确立的,总统先确定未来预算年度的施政目标,由OMB下达联邦政府各政府部门并收集汇总各部门预算年度的建议。之后,安排听证会与各部门进行讨论,双方意见不一致时可以申诉,若经协商意见仍达不成一致,可将问题经由总统决定,最后OMB将各部门提交的预算汇总成联邦政府预算草案提交总统审查。总统在通过后再将预算草案提交国会审议。总之,预算编制过程是分工负责的过程,积各部门意见之所成,由总统来主导协调,并不是一个部门的权利意见。

2、预算审议阶段。国会在收到总统提出的预算后,由国会预算委员会就预算问题进行听证会,总统和预算部门要到国会对做出的预算做详细的说明。国会通过决议,对方案提出修改与建议,交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审议,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审议后提出建议,在经讨论表决通过后成为拨款法案。之后,再经由两院组成协商委员会,提出预算收支的意见和评估,经过两院举行联席会议辩论通过确立两院拨款法案。国会预算委员会对该法案进行复审,对预算作出修改意见后提交总统。如果总统在收到国会的预算决议后不表示反对意见并不把预算草案退回国会,那么预算草案就此实行,成为法律。如果总统否决此预算方案,那么还必须以上类同的审议程序,并经过2/3的多数反对后,该项否决才称之为通过。美国政府在预算审议阶段,各个部门相互对话,反复修改建议,分工明确,相互制衡。

二、我国预算编制过程中的问题

通过对美国预算编制过程的了解,可以发现中国预算编制的主体是非常单一的,预算工作由中央政府全权负责,由财政部具体负责,各个部门只完成编制自己部门的预算,不再参与其他分工,而财政部与中央在地位上是等同的,这种“裁判员”与“运动员”的双重身份,难以避免编制中标准的偏颇。另外,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无监督机构,不利于预算的合理编制。与美国相比,美国联邦政府重视各个机构的权利分离,我国预算编制的过程就显得权威性和有效性稍显不足。

三、改革措施

美国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有了许多成熟的经验,对我国改革现有的预算编制体制,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编制流程有重要的意义。

1、改革预算编制机构。在美国,议会有责任帮纳税人“看紧钱包”,有着更强责任心得议员会特别在意自己对预算的理解能力和对预算的审议能力,在预算的审议过程中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争论十分激烈,另外OMB这个“超党派”办公室聘请的财政、经济各方面的专家会可以为议员提供所需的预算信息与分析情况。在我国可以效仿美国增设独立的预算编制监督机关,与其他部门无从属关系,聘请专业人士与民主人士对预算的科学性进行分析,对预算的编制提出专业化修改意见,并为人民代表大会所需信息做客观的解释说明,从而达到合理规范预算编制的效果。

2、规范预算编制过程。美国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采用多对话原则,我国预算编制由财政部负责,并无多部门之间的相互辅助对话协调,是否可考虑把预算编制权由财政部与其他部门相结合,在草案出台后,让各个部门参与预算编制的复议,将自己所报的预算数与核定预算数做对比,与财政部对话由财政部做出解释,对财政部做出的预算提出修改建议,使得预算编制与执行形成相互制衡,提高财政部的编制能力与各部门预算的执行效力。

参考文献

[1]刘长琨.美国财政制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