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部顶岗实习合集12篇

时间:2022-09-23 18:16:13

工程部顶岗实习

工程部顶岗实习篇1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学院自2009年提出了校企联动循环顶岗实习的理念,认为顶岗实习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高级阶段,是校内学习的延伸,是连接校内学习和企业需求的桥梁和纽带,是一种“基于学习的工作”,只有通过校企联动,使实习过程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轮流顶岗,才能形成系统的企业岗位职业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无缝对接的就业能力。

二、借鉴PDCA循环和ISO质量管理模式,构建校企联动循环顶岗实习模式

校企联动循环顶岗实习模式以校企联动作为保障,循环顶岗作为目标,其基本思路是,校企联合制定顶岗实习计划,联合确定循环岗位,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共同考核实习效果。

1.校企联动建立顶岗实习的质量目标

在研究国家、省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院总体人才培养质量目标,校企联动确定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目标。

(1)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参与率为100%,实习岗位与专业的对口率为95%以上,循环顶岗实习的岗位数为3个以上。

(2)实习单位对学生综合评价优良率达到90%以上,家长对顶岗实习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学生在顶岗实习单位的就业率达到80%以上,总体就业率达到95%以上。

(3)学生参加中级(或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参考率达到100%,取证率达到100%以上。

2.创新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构建校企“三层”联动机制

第一层:组建由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推进,交通运输骨干企业、潍坊市对口大中型企业、行业协会和有关交通职业院校参与的山东交通职业教育集团。集团理事会下设秘书处、六个工作部和七个专业工作委员会,其中人才培养部对接学院内部的教务处、就业中心和企业中的生产、人力资源等部门,校企联动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学生顶岗实习等业务。

第二层:专业群与行业企业对接的汽车、道桥、物流等7个专业工作委员会,校企双方有专人负责,处理签订顶岗实习协议等各项具体事宜。

第三层: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以学生顶岗实习为纽带,联合制定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共同评价实习效果。

3.借鉴ISO质量管理文件,构建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

导入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制定顶岗实习质量管理文件,通过PDCA循环,将顶岗实习工作划分为前期准备、中期过程管理与监控、后期考核评价三个阶段,使顶岗实习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持续改进,达到顶岗实习质量目标。

顶岗实习质量管理文件由三级文件构成。

第一级为程序文件,描述校企双方的顶岗实习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规范顶岗实习各环节的操作流程,为各部门的良好协同提供了制度上的依据和保障。

第二级为作业文件,对程序文件规定的顶岗实习工程流程制定具体的操作细则。

第三级为记录文件,包括顶岗实习流程中所需要记录的数据项目和格式要求,作为顶岗实习过程监控和评价的依据,同时为今后的持续改进提供分析数据。

4.校企联动实行双导师制,建立四元评价机制

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动配合,在顶岗实习前,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企业工作岗位设置,确定学生的实习岗位,以及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实习时间、预期成果和考核标准等,并制订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实习过程中,校内导师通过现场检查指导、网络、电话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企业导师在现场完成技术业务指导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

学院建立四元评价机制。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由校内导师评价、企业导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四部分组成。

5.通过顶岗实习管理监控网络平台,实施过程动态监控

学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实行远程管理,实现学生、企业、学校三方顶岗实习计划、实施、控制的远程实时交流,真正做到实习安排、过程管理、结果考核“可视化与动态化”。

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主要包括“实习公告”“实习规定”“岗前培训”“实习计划”“实习周志”“实结”“实习评价”等功能模块,学生可在平台上完成自主学习、实习报告的提交、实习疑难问题的交流等,导师可完成学生实习报告的评阅、问题的解答以及实习效果的评价等。

通过顶岗实习管理监控网络平台建立,实现了实习过程的动态监控和实时交流与评价,拉近了学生与导师的距离,有效地解决了实习地点分散、难于管理的问题。

三、校企联动循环顶岗实习,实现三方共赢

1.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校企联动循环顶岗实习是一种“基于学习的工作”,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学生的顶岗实习是连接学校专业知识和企业专业技能的纽带,通过多岗位循环顶岗实习这一途径,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全面的实践,对行业企业的工作流程有了全面了解,从而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了“零距离”就业。

2.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校企联动循环顶岗实习也是一种“基于工作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学生顶岗实习不同于工人的做工,是一种以做工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学习。在顶岗实习中,学生渴望通过顶岗实习的途径尽快融入到行业企业中,对枯燥、单一的工作岗位积极性不高,通过岗位循环方式,提高了实习的积极性和实习的稳定率,能更好地完成这种以学习为目的的工作。

3.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价值观得到全面提升

在顶岗实习中,企业对产品质量、生产任务、工作纪律和社会责任的严格要求,规范了学生的职业行为。为了适应企业环境,学生必须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必要的社交礼仪,感受到“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不再是空洞抽象的概念,而是真实、可靠、容易引起共鸣的人和事。

4.促进了校企的深度融合和渗透

校企联动促成了学校与企业的亲密关系,由“邻居”发展到“亲戚”,最后成了“一家人”。校企联动使企业深层次参与到了人才培养的核心区,培养的人才更有针对性。学院2010届毕业生在顶岗实习单位就业的比例达到了87%,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评价。

工程部顶岗实习篇2

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等文件的精神和相关规定,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规定各专业学生必须进行顶岗实习。其中,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时间占到了三年制高职教学计划的l/6,可见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工学结合”培养计划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推行高职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的有效途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顶岗实习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完成实践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顶岗实习能加强学生专业技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学生熟悉企业工作氛围,为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顺利过渡奠定基础。

2.我院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规定

2.1顶岗实习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原则上不得免修。

2.2全院三年制专业第五.六学期的教学安排统一为顶岗实习。

2.3所有学生在参见顶岗实习前必须接受岗前教育和训练。

2.4顶岗实习原则上由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单位,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须经学院批准。学院必须于顶岗实习开始后二周之内将《顶岗实习联系函》回执交其校内指导教师。

2.5所有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前,均须由实习单位.学院及学生三方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学生顶岗实习安全.顺利地进行。

2.6顶岗实习期末,所有学生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完成顶岗实习教学任务,并于实习结束后交齐顶岗实习相关材料。

2.7顶岗实习的考核由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并以企业指导教师的考核为主。评定成绩从实习现场表现.实习作业完成情况两方面综合考核。考核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

2.8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成绩原则上由顶岗实习综合成绩(占70%)和毕业设计(论文.调研报告)成绩(占30%)两部分组成。凡未参加顶岗实习或顶岗实习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其毕业顶岗实习视为不及格,学分计为0分。

3.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我院顶岗实习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安全应急预案,从而存在一些安全管理漏洞或隐患。第二,校内教师与企业联系紧密度不够,教师对企业的工作环境.内容及要求了解不够透彻,从而导致岗位开拓时新专业岗位对口率较低.岗位质量有限,岗前教育力度小.缺乏针对性,实习过程中的实习指导滞后.指导效果不尽理想;第三,学校和家长的联系不够密切,没有充分地实现家长在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具体来说:

(1)顶岗实习早期各方面没有充分做好准备,出现了一些混乱;例如,分工不明确,各种配套文件及手续衔接不完善。

(2)顶岗实习岗位落实过程中,早期过多考虑学生意愿,给学生太多选择,导致学生毁约现象扩大化。

(3)到学生接近离校的阶段,很多平时表现优秀的,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都落实了岗位。但一些偏远地区单位仍然需要各方面表现不错的学生,很多学生也不愿意去这些地方,所以推荐起来很困难。

(4)目前部分学生有多个实习岗位的处理问题。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以下原因:A,学生自己从招聘会或自主联系了多个岗位;B,学生自己联系岗位和系部推荐岗位有时间差;C,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早期推荐的时候出现个别重复的现象。

(5)在课堂上,应当加强对已经落实岗位学生的教育,避免出现因攀比待遇而毁约或者对未落实学生造成压力。

4.措施和建议

4.1建立“四位一体”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

根据我院顶岗实习管理出现的问题,有必要建立“四位一体”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提高我系对顶岗实习的监控管理能力,确保实习效果和实习安全:第一,形成一套完善的实习安全应急机制。第二,对校内专兼职教师的企业参与度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考核包括岗位开拓参与度、岗前教育参与度、实习过程指导参与度。第三,建立学校和家长沟通联络制度。这些创新对于最终实现顶岗实习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高职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第四,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顶岗实习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4.2加强顶岗实习学生推荐过程管理

第一,及时更新岗位落实情况,加强各负责顶岗实习的老师的沟通,确保信息及时畅通,避免重复推荐,浪费实习岗位的情况发生。

第二,做好顶岗实习岗位落实情况登记手续,不管是自主联系的还是系部推荐的都要学生在同一位负责就业推荐的老师处备案,避免学生岗位频繁变动的情况发生。

第三,通过网络.行业协会等途径筛选企业信息,积极联系适合学生的实习岗位,平衡不同专业的岗位推荐工作。

工程部顶岗实习篇3

中图分类号:G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02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阶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作为一门重要的实践性教学课程,顶岗实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完成从学生到“准职业人”的转变。因此,“顶岗”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岗位。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如何对校外顶岗实习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工作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顶岗实习的内涵与分类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毕业前在真实岗位上进行的工作实践。它是一种在岗的实习,不同于校内实训,也不同于企业认知实习。它有明确的岗位设定,每一位顶岗实习的学生都应该承担岗位职责。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劳动,而不是模拟劳动。从而促使学生将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转化为自觉行动。它是在毕业前进行的,这时的学生具有企业准员工与学校在籍学生双重身份。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将政府、企业等社会群体拉入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来,促成了学校教学和管理事实上的社会化。

顶岗实习根据发起者的不同,可分为学校组织推荐和学生自主寻找两种。前者能批量安置学生,是顶岗实习管理的重点。后者一般具有规模小、零散但就业目的明显且成功率高的特点,是容易疏于管理的地方。按照学生实习后的流向,顶岗实习又可分为原岗位就业实习和异岗位就业实习。前者对企业、学生都非常有利,真正实现了“零距离”对接。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以这种形式确定实习岗位,所以还必然存在着异岗位就业的顶岗实习,即毕业后要调整岗位的顶岗实习。此外,按照实习的经济倾斜性,顶岗实习还可分为带薪实习和交费实习等。

二、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顶岗实习是高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管理多元化、地点分散化、内容多样化、教学和工作一体化等特点。作为顶岗实习的主体,学校、企业和学生因各自所处的环境、立场及对形势政策的理解不同,在思想观念、过程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与矛盾,直接影响到了顶岗实习的质量。

(一)在学校层面。通过政策导向及实习就业实践,学校已认识到高职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必要性,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做此项工作。然而,同其他教学基本建设相比,学校对实习教学的管理建设明显不足,存在着工作不到位的情况,直接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成效。具体来讲:一是组织管理不到位。学校没有负责顶岗实习的专门机构,一般由学校就业部门(校企合作办)统筹,各系具体实施。学校也没有专职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一般由各专业抽派一些教师,在担任少量教学任务的同时进行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工作,实习的质量难以保证。与此同时,学校同企业的合作模式单一,甚至流于形式。一般只是简单地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书,校企合作双赢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二是过程监控不到位。由于实习单位众多、实习地点分散、学生工作岗位不同,校外教学、实习指导和组织管理难度加大。而校内指导教师的数量有限,加之大部分学校指导教师缺乏企业经历,实践能力和经验不足,根本无法完成学生顶岗实习的全程监控。三是考核评价不到位。由于生产任务重,一般企业人员不会花过多时间关注和评价学生实习情况,实习考核通常由学校指导教师单方面完成。考核评价主要依据实习日记、周记、报告等书面材料,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得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方式过于简单,过程流于形式。

(二)在企业层面。伴随着校企合作工作的不断深化,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学校的紧密合作单位能够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安排。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三对矛盾,极大地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具体来讲:一是依岗设人与依人设岗的矛盾。一般来讲,学生顶岗实习是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来安排,顶岗实习的岗位往往是企业急需要人员的岗位,即依岗设人。同时,顶岗实习的岗位通常是固定在某一个岗位,企业不希望轮岗安排实习生。然而,对大多数顶岗实习的学生来讲,希望能够到本专业相关企业的多个岗位上去锻炼自己,提高综合能力。当他们到企业面对单一岗位时,部分学生产生了不安心实习的现象。二是企业需求与学生素能的矛盾。据调查,用人企业一般比较重视学生的沟通协调、积极的态度与行为、职业道德、持续学习、团队合作、思考与解决问题等素能。而目前的学生基本为独生子女,往往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中既要求待遇又要轻松,过分强调自身个性的发展,团结协作精神不强;消极工作,缺乏组织纪律性;轻易地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实习协议,有的学生甚至不打招呼擅自离开用人单位,诚信意识不强。学生自身的上述因素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甚至影响了用人单位与学校的合作关系。三是企业思想观念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矛盾。一些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生产实践等因素考虑,认为学生顶岗实习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明显效益,还会因不规范操作等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故而把校企合作视为一种额外负担。大部分学生只能进行一些低层次的“跟岗学习”,导致顶岗实习流于形式。还有一些企业认为顶岗实习就是“顶岗生产”,实习生必须遵照企业各项要求从事生产劳动,完成生产任务,对实习生的技能水平、职业素质不能适应企业要求感到不能接受,但对培养、培训学生又不愿意投入过多的成本、精力和时间,缺乏长远的、双赢的培养观念。甚至还有一些面临用工荒的企业,直接将实习生当成了又好组织又好管理的廉价劳动力,顶岗实习的意义与目的根本无从谈起。

(三)在学生层面。顶岗实习可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最终实现顺利就业。然而,对于不在学校脱离正常教学环境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伴随着工作学习环境的变化,主要存在着三大问题,直接影响到了顶岗实习的质量。具体来讲:一是心理反差较大。由于很多学生自我定位不清晰,对自己未来的职场生涯期望值过高,认为大学毕业就能找到工资高、工作轻松以及环境好的工作,但面对将来去做的技术工作,到企业生产流水线上做一线技术工人,从而对顶岗实习产生心理反差。二是适应性较差。目前,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学生从小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加之父母娇惯,养成眼高手低的性格,惰性高。同时,学校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要求比较严格。从学校到企业,从课堂到车间,校企文化的差异致使一些学生面对新的环境时,难以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加之顶岗实习企业一般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上班到下班体力和时间消耗较多,个别企业为了完成订单任务,每天除正常工作时间外还要加班,很多学生也难以承受。三是稳定性差。学生希望到本专业相关企业的多个岗位上去锻炼自己,提高综合能力。当他们到工厂的一线生产岗位后,面对单一岗位,比如计算机专业实习生只进行一些简单的电脑组装,电子专业实习生长期组装某一固定元器件,机械专业实习生几个月内只操作一种设备,只需按几个按钮等。就产生了不安心实习的现象。此外,一些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遇到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沟通和直接指导,将导致一些学生被解雇或自己轻易放弃实习机会,使得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三、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

在长期的顶岗实习教学改革实践中,笔者所在的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指导下,充分发挥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的优势,以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为依托,探索建立了完善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实行了全过程监控与多元化考核评价,有效地保证了顶岗实习的质量,让学生、企业和学校实现了共赢。

(一)创建“四方三层”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学院成立了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理事会,理事会下设由校企人员共同组成的教学、师资、学生、实训四大工作委员会,其中教学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教学工作委员会设计实施了三层管理架构,即:决策层、组织协调层和执行层。决策层由校企双方领导组成高层对话,确定顶岗实习合作的有关意向和协议;组织协调层由校企双方的执行部门组成,包括学院方的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以及企业方的人力资源、生产管理等部门,负责确定顶岗实习内容和制定实习制度等。执行层由校企双方管理人员组成,包括学院的专业导师、辅导员以及企业的技术主管、师傅等,负责处理实习期间的具体事项。通过以上三层架构,将顶岗实习的目标渗透到实习的每个关键点,分层负责,层层渗透。

(二)健全了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体系。学院借鉴ISO质量管理理念,依据ISO质量标准制定了《顶岗实习控制程序》,将顶岗实习工作分为制定《顶岗实习实施计划》、编写《顶岗实习指导书》、落实实习单位和经费、《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细则》、《学生顶岗实习须知》等各个工作环节。在每个环节的管理上,都有制度文件,使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在工作运行上,有过程资料积累、数据分析、过程结果反馈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基本形成了自我要求、自我检查、自我修正和持续改进的局面。近年来,又针对顶岗实习的计划、组织、实施、效果、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等环节,与时俱进地完善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中的工作总体安排、实习报告及答辩实施方案、毕业生顶岗实习流程图、毕业生顶岗实习周志与指导记录表、毕业生顶岗实习报告模板和实习指导教师安排等文件,进一步明确顶岗实习的意义、目的和要求,顶岗实习的内容、方法和流程等。细化了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建立完善了顶岗实习教师考核监督与激励机制,让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可依据制度具体落实学院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责任;修订了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明确了实习考核的具体要求及细则,让学生知晓并使之规范自身实习行为。通过完善顶岗实习过程控制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和记录文件,进一步规范了顶岗实习工作运行管理。

(三)实施了校企“双线”指导与管理。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环节中一个比较薄弱的部分,也是一个特殊的教学过程,校企双方都是教学的组织管理者和培养实施者。为此,通过学校、企业“双线”指导与管理方式,有效地强化了校企双方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安全教育、实习工作设计、考勤、考评等工作;学校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素质培养、岗前动员、培训实习方案的设计与督查、总结表彰等工作。学校和企业通过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的岗位和任务,共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将顶岗实习落在实处,避免出现重管理、轻教学和指导的现象。此外,为有效监控学生顶岗实习的全过程,除了学校和企业参与外,还可通过建立学生学习小组等形式,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由学习小组推选组长,组长负责统一协调该组成员的生活和工作,并要与校企指导老师保持紧密联系。依托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认真填写好《顶岗实习工作日志》和《顶岗实习考核表》,顺利完成顶岗实习任务。

(四)创建了“三元”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是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顶岗实习是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一个系统工程。为此,教学工作委员会以现有的顶岗实习教学大纲为基础,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根据专业和岗位工作要求,共同研究建立了“三元”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考核评价指标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岗位工作态度评价指标,主要考核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出勤、制度遵守、工作品德等情况;二是岗位技术考核评价,主要包括完成岗位工作的难易程度、工作的完成量和质量、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学生的岗位安全意识、岗位工作技能、相关设备设施操作的熟练度等;三是职业素质评价指标,比如爱岗敬业、礼貌待人、勤俭节约、爱护公务、技术创新、团队意识、诚信状况等。同时,考核评价方式也采用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评价的方式,即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由学校评价、企业评价、自我评价三部分组成。此外,由于一些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并不是集中进行的,一些专业的性质决定了必须采取分散实习的方式,还可创建比较完善的网上评价系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学校与学生。

对高职院校来说,顶岗实习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更新理念,在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多层面切实分析解决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矛盾,将顶岗实习的组织、运行与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才能建立起长效的工作机制,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进而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龙根,张燕琴.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4).

[2]刘硕,王娟.“校企共同体”管理模式下顶岗实习管理与质量监控机制研究与实践――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2(11).

[3]尚润玲.顶岗实习管理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2013(4).

工程部顶岗实习篇4

构建“校企双线监控、三级管理、四方评价”的学生顶岗实习监控体系。校企共建顶岗实习管理组织机构,包括校内成员:系领导、教务科负责人、专业教学部负责人、辅导员、指导教师;企业成员: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车间主任、技术总监、班组长、维修技师等。校企双方共同负责顶岗实习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过程监控与考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运转有序,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实习资源,保证顶岗实习质量。“三级管理”一般分为学院、系及专业教研室三级,企业一般分为企业部门、车间及班组三级,按照全员质量的理念,学校监控主体可分为学院、系及专业教研室三级,企业监控主体可分为企业部门、车间及班组三级。“四方监控”,即学生顶岗实习实施学校、企业、学生及学生家长四方监控。学校及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监控,及时收集企业、学生、教师的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共同商量解决办法,不断总结经验,促进顶岗实习管理持续运行机制,保证顶岗实习质量的不断提高;企业部门应以监控顶岗实习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专业教研室应以监控课程教学效果为主,车间及班组应以监控学生的典型工作任务胜任能力为主。

2顶岗实习监控的方式

企业部门主要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监控,因而应以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对学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情况进行监控,可通过观测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进行监控。车间主要负责对学生胜任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进行监控,因而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情况进行监控,可通过考核学生的工作绩效进行监控。顶岗实习前的组织与管理的考核。各教学单位顶岗实习组织机构齐全,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可行,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动员、安全教育等材料的收集顶岗实习工作是否做到有目标、有任务、有要求、有指导、有记录、有成果、有总结。顶岗实习教学过程监控,校内外指导教师要全程追踪学生顶岗实习情况,保证顶岗实习运作流程的完整性,实现顶岗实习教学的精细化管理。指导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方式及实习现场实地检查等方法,对实习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等进行指导。教师在指导实习中发现典型,搜集相关佐证材料。此外,指导教师还要完成顶岗实习教学指导日志,学校、企业做好对指导教师工作的考核及监控,以便于指导教师工作量的计算和评选优秀指导教师[3]。顶岗实结,学生实习周记、实习报告、企业鉴定表及顶岗实习成绩的评定;各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总结、表彰及就业情况的统计;相关材料的归档、档案的整理等。

工程部顶岗实习篇5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45-01

“2+1”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在多年的高职教育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种高职教育模式,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职业需求和岗位需求为出发点,把高职学生三年的学习,按照知识的分类和转移的规律分成两个阶段。其中“2”为第一个阶段在校学习两年;“1”为第二个阶段到企业实践学习一年,即顶岗实习。“2+1”人才培养模式中,“1”的实施要坚持把理论知识贯穿到实际工作中的原则,加强学生专业水平的培养,增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顶岗实习与毕业就业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联动的高效多元化教育保障体系。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及就业竞争力,达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顶岗”的办学目标,最终保障高职教育持续、健康、稳定的和谐发展态势。

我院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这种模式很受企业的欢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在顶岗实习运行过程中,除部分学生集中定点实习外,大部分学生的实习都是分散进行的。顶岗实习需要学校、用人单位、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在管理方面存在着实习地点比较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问题,怎样做好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监控和管理,建立一套适应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岗实习监控体系成为高职院校研究的新课题。

一、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工作的组织体系

一是实施顶岗实习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学院院长亲任组长,负责组织制定毕业生顶岗实习工作计划、校企合作机制体制研究和决定顶岗实习工作重大事项等。二是建立学院、二级学院两级顶岗实习机构和顶岗实习工作队伍,确立学院统筹、部门协调、层层落实的工作体系。二级学院成立的顶岗实习工作管理机构,负责顶岗实习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监督,保障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二级学院院长一把手抓,下面由院校企合作教育科、团总支学工办等相关人员负责全学院顶岗实习的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召开顶岗实习动员大会,组织全院顶岗实习工作经验交流,落实顶岗实习工作地点。三是以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保证就业工作质量。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管理规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考评办法》、《学生顶岗实习安全协议》和《校企合作教育协议书》等相关规章制度,为就业工作的各项具体任务、流程、标准和考核提供了依据。四是顶岗实习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硬件支撑。

学院遵循教学中心原则、科学规范原则,同分结合、重心下移,下放包括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教育教学、教学运行、评价、学生、干部人事等各项权力。在学院全面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学院下放各项管理权限,全面推进“三自一包”。即:各二级学院资产自主管理;人员自主管理;创收自主管理;按各院学费收入比例分成。极大地调动了二级学院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一)准备阶段

教务处和各学院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实习安全教育和实习前的岗位培训,应包括学生签名已知晓安全教育内容;开具顶岗实习联系函,告知家长学校开展顶岗实习的情况,学生要将家长签字的回执,包括家长身份证复印件交学院;学生填写顶岗实习申请表,其中包括家长签字;与学生、学生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书;制定其相应专业的顶岗实习计划、顶岗实纲、确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并及时提交至教务处;各学院要将顶岗实习学生信息表上报教务处、学生处、组织部、团委等相关部门。

学生在完成校内教学任务后,根据与企业签订的顶岗实习协议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赴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用人单位根据实习期间对学生的全面考察,与聘用的毕业生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二)顶岗实习实施阶段

各学院整理顶岗实习学生信息表,对实习学生通过短信、QQ、电话、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全程式指导”或“巡回式指导”,并做到及时更新,每周上报至校企合作教育科;建立顶岗实习期间紧急情况登记制度,突发的事件要及时汇报;定期对顶岗实习情况进行检查;学生填写顶岗实习周志;要完成教学计划的安排和考试成绩的评定。

顶岗实习期间,院方、企业共同制定实习要求和培训计划。根据学生实习的企业、项目、工程进度为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制定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并以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实施校企共管共育,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和指导,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每个学生简历顶岗实习档案,实现对学生的全过程跟踪,实现全过程管理。建立多层次的管理模式,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并在好记录,重点解决学生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在实习单位零距离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交流和表彰阶段

学生上交顶岗实习周报表和实习鉴定表;学生上交实习报告;组织毕业答辩委员会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论文进行考核,最终给出学生考核成绩,对表现优秀的学生颁发学生岗位能力证书,同时召开表彰大会对顶岗实习表现优秀同时答辩优秀的同学进行表彰。

工程部顶岗实习篇6

引言

顶岗实习是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的有效延伸和拓展,为中职生未来步入社会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近年来,随着中职生顶岗实习的不断开展,校企合作力度逐渐加强,实习实训基地逐步建立,顶岗实习在提高中职生实践技能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在对顶岗实习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顶岗实习期间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稳定性较低、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等,为此,经过研究实践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顶岗实习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顶岗实习的相关规定、流程、特点

顶岗实习是现今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大创新,也是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多样化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三年制的中职在完成在校两年的教学任务后,第三年进入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实训。

顶岗实习前学校先联系相关企业,并审查企业的资质,审查合格的企业自己进校或委托校方就业部门进行企业和岗位的宣传,学生根据自己专业、爱好等情况自主选择企业和岗位,当然企业也要对学生进行面试。企业与学生双方达成意向一致后,签订三方协议,校方安排实习指导老师,再由老师送学生赴企业实习或企业相关负责人接学生去企业实习。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要受到校内实习指导老师、企业实习指导老师、校内就业部门三层管理与控制。实习结束后,顶岗实习成绩由校内实习指导老师、企业实习指导老师根据实习期间表现共同评定。

顶岗实习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充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有效的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二、中职生顶岗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

(一)中职生的适应能力较差

中职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其适应能力较差。面对与学校反差极大地顶岗实习企业,很多中职生并不能完全适应新环境,如顶岗实习企业的工作时间、人际环境等等,同时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工作技能不熟练,一旦遇到工作中的困难,很容易出现抵触心理,降低自信心,导致很多中职生会找各种理由离开实习单位。

(二)学校对顶岗实习管理的质量较低

顶岗实习工作虽然已开展多年,但是相关教育部门对顶岗实习的配套规定和政策尚未出台,导致中职院校对顶岗实习的管理缺失相应的政策依据。同时由于实习单位地点分散,管理难度较大,只能借助电话、电脑、邮件等通讯技术进行交流、联系,当学生在顶岗实习单位出现问题时,学校也只能通过远程指导进行辅助,局限性的管理方式使顶岗实习管理质量较低。

(三)多样化的实习单位难以统一管理

各实习企业位置、规模、行业、文化背景、提供的实习岗位等各不相同,因此给顶岗实习管理带来一定困难,不可能像在校内学习那样实现全校统一管理。

(四)家长对学生的监管难到位

顶岗实习的企业大多比较分散,地理位置较远,导致中职生参加顶岗实习后离家远,而顶岗实习时间较长,有些学生会产生恋家情绪,容易出现不能坚持正常工作或私自离开工作岗位的现象。由于距离远、时间长,学生疏于与家长联系,家长对学生的监管也很难到位。

三、提高中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方法

(一)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中职院校应该对顶岗实习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实现依据制度规范对顶岗实习工作的管理,减少甚至杜绝离职离岗现象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有效监管。

对于学生而言,在顶岗实习前,学校要加强开展顶岗实习的宣传动员工作,要明确顶岗实习的意义,如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做好实习与就业的充分准备;进行安全教育,对中职生就安全事宜进行反复的强调和提醒,要求学生认真学习企业的安全规程和技术操作规范,如用电安全、技术车间潜在的安全问题等都要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

对于顶岗实习企业而言,学校应该进行严格审核其资质,不仅要现场勘察实习单位的工作环境能否满足中职实习要求,还要审查实习企业的安全措施、劳动保障、薪资水平等等,加强对中职生实习期间的权益保护。

(二)加强对顶岗实习期间的有效管理

中职院校除了要做好顶岗实习的前期准备工作,还要加强对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比如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工作的跟踪,校方就业部门的远程跟踪包括实地考察等,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实习指导老师和班主任可以每月定期向就业部门递交顶岗实习管理月报表,月报表中包括学生薪资水平、联系电话、是否转岗、调薪理由、出现的问题等等。学校就业部门通过月报表可以了解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动态发展,对隐患问题做出及时处理,促进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条件的中职院校可以采取在校园网网上签到的方式来掌握学生的动态情况。微信、QQ群等现代通讯手段都可以运用在顶岗实习管理中。中职院校可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相关会议和培训,组织指导老师们互相交流,并总结汇报顶岗实习管理工作。

(三)加强家长的配合管理力度

顶岗实习工作需要多方面的积极配合,比如学校与顶岗实习企业之间、校内指导老师与企业实习指导老师之间的密切配合,同时也离不开家长对顶岗实习生的监管,因此也需要家长与学校、家长与实习企业的配合。顶岗实习期间要求学生经常与家长联系,家长通过积极的联系与沟通,了解学生在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安慰、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充分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同时校方和企业的指导老师经常跟家长联系,发现重大问题及时向就业部门和相关领导汇报,以便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结语

中职生顶岗实习管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为此,中职院校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解决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与实习企业、与家长等的联系和沟通,做好顶岗实习管理的各项工作。明确中职生在顶岗实习中的主体地位,全面推进和深入落实顶岗实习各项工作,从而为中职生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途径。

参考文献:

工程部顶岗实习篇7

顶岗实习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零距离”就业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职业院校顶岗实习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制约着学生实习的最终效果。如:实习岗位零散,学生分布在不同的企业,集中管理不便;实践教学与实习过程监管缺失,教学指导手段有限,教学任务落实难;缺乏有效沟通平台,互动不充分,信息上传下达不畅;安全责任监督难,实习学生动态监控缺失;动态数据采集难,考核评价流于形式;总结统计实效差,实践成果难以量化和标准化处理;实习过程复杂,流程数据混乱,实践教学和实习就业质量大打折扣;学校、企业和家庭三方没有有机链接和结合,校企合作层次未深入,优质资源难以互补共享。针对上述问题,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于2013年以来结合自身办学特点,不断地致力于顶岗实习管理与质量监控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结合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2015年,与万博云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该平台的实施帮助学校及时掌握学生实习、老师管理、企业岗位需求等动态信息,搭建起了学校、企业、老师、家长与学生的协同管理和即时沟通平台,为顶岗实习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和多方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套完整的SaaS移动服务解决方案。

一、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简介

顶岗实习管理平台依托领先的云计算技术和移动互联理念,为学院的顶岗实习管理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学院可针对顶岗实习的特点进行多角色协同管理、即时通讯、互动教学、校企互动、实时监控、数据统计分析、在线考评和调查问卷等,从而使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岗前岗中岗后等实习管理工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流程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平台含移动端、PC管理,移动端主要应用条目有签到、实习计划、变更申请、周报、月报、巡访记录、附近实习和实习考评等功能。

二、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和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顶岗实习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基本思路是基于实习管理平台对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保证顶岗实习过程的顺利实施。(一)基于平台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构建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的开发应用,是保障顶岗实习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不同角色设置管理权限和功能,实现多角色协同管理,从而使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岗前岗中岗后等实习管理工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学院、企业等“多方联动”机制的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1]通过构建实习管理模式,确保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对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合理评价和有效监控。1.学校领导小组是顶岗实习工作的宏观控制者。学校由校企合作处、教务处、学生处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全院顶岗实习工作的宏观管理。其中,教务处负责对系部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审核,检查其执行情况并提出整改建议和意见;定期在全院范围组织实习工作研讨会,研究并解决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系部、教研室、专业指导教师(专任辅导员)实现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和教育等,以加强对顶岗实习全过程的纵向管理。校企合作处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引入优秀的企业参与顶岗平台管理,及时企业的岗位需求,为学生逐一落实实习岗位。学生处通过与教务处之间以及校企合作处与实习企业之间的密切配合,建立了双方及时互通与总体目标相一致的动态顶岗实习管理机制。[2]2.系部管理小组是顶岗实习工作的重要组织者。系部组成了由系主任任组长的顶岗实习管理小组,负责对本系顶岗实习工作的全面管理和组织实施。制订符合系部实际的顶岗实习管理实施细则,确立管理机制、考核标准、实施流程,保证管理工作在每一个具体环节得到落实。加强对学生的岗前教育,并与顶岗实习企业共同实施顶岗实习管理,会同校企合作处做好相应的协调工作;建立专业指导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联系顶岗实习学生制度,定期到企业检查和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掌握学生的实习状态,结合实地调研和巡查的情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反馈,完善实习过程管理,保障顶岗实习工作有效推进。3.校企“三导师”是顶岗实习工作的有力推动者。顶岗学生的实习管理,采用“三导师”制,即学校专业指导教师负责落实专业顶岗实习实施计划,对学生的周报、月报技术总结及时批阅,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实习状态,基于高速铁道技术专业特点,应定期地落实换岗制度,切实保证学生多岗位的技能训练,提升实习质量;通过多渠道、多种形式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专业上遇到的问题;同时加强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沟通与合作,积极地配合实习企业工作,不断地开展业务交流,寻求校企合作机会,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创造校企双赢的局面。专任辅导员负责顶岗学生的日常管理,督促学生在平台上按时签到,实时地掌握学生的活动状态,对于预警异常的同学,应及时联系并告知家长,确保学生的安全处于可控状态;同时,应做好学生的心灵导师,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思想上、生活上的困扰,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企业指导教师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并积极地配合学校参与平台管理,就学生实习表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定。通过学生、专业指导教师、专任辅导员和企业指导教师四方的相互沟通,使校企导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掌握了用人单位对高速铁道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并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为人才培养方式、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专业能力培养和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的紧密结合。(二)基于平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1.顶岗实习质量监控指标体系的构建。为了客观、真实地评价顶岗实习的质量,依据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理论,结合高速铁道技术专业的实习特点,通过大量的调研和对影响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分析,构建了以过程管理质量和学生实习质量为重要指标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指标体系。[3]其中,以学生实习过程、教师指导过程、系部检查过程为具体指标的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考核比重为40%;以优秀实习生、顶岗满意度、实习质量指标和顶岗实习技能为具体指标的顶岗实习学生质量的考核比重为60%。2.“双闭环”顶岗实习质量反馈机制的构建。为保证顶岗实习工作的实施效果,形成良好的持续改进机制,依托学院联合开发的“习讯云”顶岗实习管理平台,构建了具有特色的“双闭环”顶岗实习质量评价反馈工作机制,即形成了以实习过程管理和学生实习质量相闭合的质量监控反馈机制,促使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确保了顶岗学生的实习质量。对于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建立了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岗前岗中岗后相结合的自上而下的多级动态管理模式,即学院顶岗实习领导小组针对系部层面的实习管理过程和质量进行监督和指导;系部实习管理小组针对专业指导教师、专任辅导员的指导工作进行日常督查,并定期开展管理自评,最终完成校内指导教师的考核工作;校内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并结合学生签到次数、周、月报的完成质量对学生的实习过程的评价;针对各级的管理考核结果的反馈情况,进一步优化管理,完善顶岗实习制度。对于学生的实习质量,构建了以过程管理(企业指导导师、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周、月报评价等)和终结考核(单位、学校、家长、实习生、指导教师对实习满意度的评价)相结合的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4]形成了实习过程考核结果反馈和学生实习质量分析反馈的相统一、相促进的“双闭环”顶岗实习质量评价反馈机制,如图2所示。

三、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质量监控的实践成效

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速铁道技术专业为例,对2015和2016届毕业生进行了顶岗实习质量监控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充分的调研和持续性改进机制,该质量监控体系现已取得一定成效并于2016年在全院范围推广使用。(一)形成了系统化的管理体系,相关质量指标逐年递增基于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的“双闭环”顶岗实习质量评价反馈工作机制的持续运行,现已形成了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和科学的评价机制,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实习质量,学生的顶岗实习、各方满意度等质量指标逐年提升,如表1、表2所示。(二)强化了校企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为全面提升顶岗实习这一质量工程,以学生的顶岗实习为契机,在提升顶岗实习质量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校企深度融合。2015年,学校积极鼓励校内指导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顶岗实习指导质量与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性支持和奖励,指导教师在指导顶岗学生同时,能积极主动地寻求与企业间的技术合作机会,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解决难题,提供技术服务,使企业从中受益,专业指导教师的社会服务企业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并对认真负责、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优秀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颁发聘书,聘任为专业兼职教师,这一激励机制使校内教学与校外生产实践结合更密切,促成了校企深度融合的良好局面。同时,严格的考核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校企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高文安,李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6-38.

[2]祝登义,张纪生,陈蓓.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54-57.

工程部顶岗实习篇8

实习一词在辞海中解释为在实践中学习,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或者说当学习告一段落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所学需要或应当如何应用在实践中。因为任何知识源于实践,归于实践,所以要付诸实践来检验所学。高校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一般情况下都要进行各类实习,而毕业实习或顶岗实习是学生在校期重要的教学环节。

一、顶岗实习的起源

顶岗实习不是职业院校的首创,但却是现在职业教育机构探讨最频繁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初,以“收费、走读、不包分配”为特点而明显区别于普通高校的地方职业大学诞生,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正式起步,上世纪90年代末,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职业教育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虽然在理论上进行大胆探索,但仍因起步晚,内涵积淀不足,因此,在教学上大多是对本科院校的复制,在教学实习上同样是向本科高校学习,学习本科高校的毕业实习模式。

2002年春,旨在改变农村师资缺乏状况,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的师范学生顶岗实习支教课题,由香港儿童救助基金会资助、张诗亚教授主持的“小松树”计划,在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原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开始实施。“小松树”计划提供了“以流动促稳定”的新思路。即以贫困地区的中小学作为师范学校的教学实习基地,以一年为周期,不断派遣师范生前往实习。一方面解决了师范生传统教育教学实习时间短、上讲台少、脱离教育实际,造成师范生教学素质不高、教师专业化程度不够等问题,另一方面解决农村村教师不足的问题,实现了“融师范生教育教学实习改革与农村师资队伍更新”为一体、旨在改革师范生培养,积极寻求更为系统、有效的一种教学实习模式。

2002年以来,张诗亚教授的科研成果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特别是《关于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中推进“更新工程”的建议》被《教育部高校社科研究要报》刊载,并被教育部办公厅报送国家科教小组等决策部门。

教育部采纳该建议,并于2005年10月28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在决定中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的规定,各高职院校积极响应,为此顶岗实习模式在各高职院校迅速推广。

二、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的共同点

1.都是对所学知识与能力的巩固、弥补和提高的过程

实习的定义就是在实践中学习,诠释了实习的最基本的功能。首先,大学生经过几年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是必要的,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是这些教育大多是理论上的,与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们未能得到实际工作的训练,找不到将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切入点。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是对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进行有效融合,是对所学知识和能力的反复运用,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巩固和强化功能更加明显,一个人反复学习骑好自行车的要领与反复练习骑自行车,后者的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其次,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是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检验,是一个查缺补漏、弥补不足的过程。任何一个学生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是一套科学的体系,但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所学与所用之间的脱节,由于生产现场或科研部门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这些部门的知识、技术都非常专业,这些知识的获得是学校教育不能做到的,学生也没有掌握;另一方面也存在部分知识与技能在校内没有学好的问题,因此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是学生对查缺补漏、弥补不足有效途径。

第三,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是对所学技能的训练,是提高操作熟练程度、提升专业综合能力的过程。技术不熟练、能力不高是应届毕业生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主要原因有:一是大学时间毕竟有限。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术要领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学生在校训练的时间有限,对技能的熟悉程度一般较低;二是教学资源有限。高校虽然承担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职能,但不具备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条件(这里的高主要是熟练程度),特别是高职院校办学条件不足,“校中厂”、“厂中校”一般只能解决学生技能“会”的问题,而不能解决“熟”的问题;三是学校与实际工作差别。无论是仿真、模拟,还是制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作为教学模式必须要遵从教学规律、考虑教学效率、具备教学功能,与真实的工作必然存在差别。因此要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提升实际综合能力就必须进行项岗实习或毕业实习。

2.都是为就业做前期准备工作的过程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大学生经过三至四年的学习之后,面临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对一个大学生而言,十几年来从学校到学校,对社会、工作接触有限,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准备。

一是心理上的准备。大学生长期在校园生活和学习,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没有经过实际检验,面对实际问题,感觉很茫然,无从下手,甚至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毕业实习或项岗实习可以到生产现场或科研部门实习一段时间,观察工人师傅及科研人员如何工作,设备如何运转,怎样将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再由实习部门有经验的师傅、专家进行指导,学生对工作的神秘感消除,恐惧心理也会得到缓解。

二是经验上的准备。大学生在面对用人单位面试时,一般用人单位要问到有无工作经验,企业注重工作阅历情况,是因为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学生在工作中的沟通和适应能力相对较强,技术熟练程度也较高。虽然大多数用人单位有自己的培训部门,但仍然希望录用到“投入少而产出高”的人才。顶岗实习或毕业实习可以丰富大学生工作经验,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三是增强岗位意识。大学生走向社会,大多是从最基层工作做起,每一个岗位都有他特有的性质,干一行就要爱一行、专一行,在平凡的岗位尽职尽责就是一种职业品质,爱岗敬业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通过毕业实习或顶岗实习深入到生产一线进行脚踏实地的工作,兢兢业业的去做,是增强岗位责任的有效途径。

四是增强工作适应能力。从学校到工厂到公司,从课堂到车间或者跑市场搞科研,就是角色的转换、观念的转变过程。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是适应工厂(公司)机器轰鸣声,以及简单重复的劳动,适应与各种不同的人沟通、配合,适应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适应向父母伸手要钱到自己挣钱转变的过程。

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两者之间的共性很多,以至于在理论上我们也常常将两个概念等同使用,部分高职院校甚至在使用顶岗实习这一概念时在顶岗二字后加(毕业)进行使用。

三、项岗实习与毕业实习的不同点

1.两者定义关注的侧重点不同

教育词典上对毕业实习的定义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在学完全部专业课后,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为在思想上、业务上得到全面锻炼,毕业实习一般情况围绕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组织,以便学生从中获取有关资料,它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而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开展工作。

从上述两种实习的定义可以看出,两者定义的关注侧重点不一样。毕业实习强调的是“毕业”二字,意思是毕业前的实习,是从实习的时点上进行定义,是学生学完所有课程的一种综合性实习。顶实实习强调的是“顶岗”,意思是在岗工作形式的实习,是从实习性质上进行定义。

2.两种实习的目的有一定差别

从上述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关注的侧重点理解,两种实习的目的有一定的区别,顶岗实习的目的更重视对某一岗位的技能熟练程度的提高,而毕业实习更强调所学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如机电一体化专业,如果是顶岗实习,可以针对本专业面向的钳工、车工等岗位中的某一个岗位进行顶岗;而毕业实习一般要求本专业学生对所有面向岗位都要涉及。同时毕业实习一般与毕业设计(论文)关联在一起,通过毕业实习获取原始资料,是完成毕业论文的基础,这也是一般高校组织毕业实习的目的之一;而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大多没有关联,一般高职院校也没有明确要求。

3.两种实习的时间安排要求不同

毕业实习是毕业前的实习,在时间上一般是毕业前半年进行的,当然毕业实习也可以通过顶岗来实现,这也是两个概念有时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的原因。顶岗实习从起源之初也是毕业前半年进行的,但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上不断创新,特别是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普遍推广,一些职业院校采用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使顶岗实习的时间可以在教学组织过程中的不同时段进行,有时可以是一门或几门课结束后,针对面向的岗位来组织顶岗实习,在时间上未必就是毕业前夕,所以项岗实习在时间安排上,一般是可以分割开来。

4.两种实习学生的身份不同

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对学生的要求不同,不顶岗的毕业实习学生对实习单位而言是实习生,因实习生不承担相应岗位工作,实习生参与岗位工作多少对实习单位工作没有任务影响,实习单位对其约束相对较低;顶岗实习的学生因承担相应岗位工作,是实习单位的“准员工”,工作数量、质量直接影响实习单位的效益,因而对其完全依照企业的制度规范和生产要求进行管理,对实习生约束力强。同时,因身份不同,不顶岗位的毕业实习一般没有薪水,而顶岗实习生一般享受实习单位的福利待遇。

四、科学合理地组织顶岗实习

剖析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异同,正确理解项岗实习的内涵,是为了更加科学地组织顶岗实习。

第一,顶岗实习在时间安排上,既可以安排在毕业前半年,也可以安排在某一门或几门课结束之后的教学过程中。

第二,项岗实习起源于普通本科高校,因此,顶岗实习就一定不是职业院校特有的,普通高等教育同样也有顶岗实习,特别是以顶岗形式进行的毕业实习。

第三,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技能型是培养的核心,顶岗实习是培养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因此对职业教育院校而言,一般更应注重顶岗实习而不是毕业实习。

参考文献:

[1]易连云,卜越威.走出农村教育改革的瓶颈――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问题研究.《农业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2]张国圣等.“项岗实习”能不能“更新”农村师资.光明日报,2004年4月16日

[3]顾志明.顶岗实习的意义与管理问题探讨,

工程部顶岗实习篇9

(一)传统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采用的是传统的顶岗实习模式,虽然不同学校具体的时间安排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有的学校采用“2+1”,有的学校则采用“2.5+0.5”,但总的来说都是前几个学期完成全部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在最后一两个学期才安排学生离校进行顶岗实习。这种传统的顶岗实习模式面临四个主要问题:1.企业与学校供需时间不一致学校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两年修订一次,在执行的过程中一般不会轻易调整。学生何时顶岗实习,完全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而企业则需要考虑业务及自身发展的经济状况来确定需求,每年的用人需求往往是不确定的。这就导致两种结果:第一种是学生错过了很多顶岗实习的机会,第二种则是顶岗实习打乱了原有的教学计划安排。2.顶岗实习专业对口率较低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顶岗实习是分散进行的,即学生在第五或第六学期自行寻找实习企业,并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完成顶岗实习。学生由于之前并没有实习经历,因而在短时间内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接受企业,再加上各类高校大都开设有财经类专业,因此学生实习、就业竞争压力大,很多高职财经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对口率逐年下降。其结果就导致了许多学生的顶岗实习存在随意性,有些实习岗位甚至与所学专业可能完全不相关,根本无法达到顶岗实习预期的效果。3.顶岗实习稳定性较差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在财经类行业,有一些优质的就业岗位录取比例可以高达500:1。在这个背景下,第六学期实际上就是学生找工作的黄金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与实习企业处在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一旦出现更好的就业机会,学生就可能会更换实习单位。这段时期的顶岗实习实际上就转变为了“就业实习”,学生可能会随意、频繁地更换实习单位,这也就大大降低了顶岗实习的稳定性。4.顶岗实习成绩考核困难由于顶岗实习企业是学生自行联系的,而接受实习的企业很可能不清楚顶岗实习是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也不一定会为学生指派专门的校外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工作安排则更是缺乏系统性、计划性,甚至很多企业只安排学生“打杂”,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实习内容,最终导致学校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无从考核。

(二)与就业挂钩的“银领学院”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银领学院”的订单培养,实际上代表了与就业挂钩的顶岗实习模式。学生在第四学期末,通过金融企业与学校的联合考核、筛选,一部分优秀学生进入“银领学院”,并在“银领学院”完成最后一年的学习(包括顶岗实习),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这种顶岗实习模式非常值得学习,但是在借鉴的过程中会存在两个问题:1.学校提供的实习岗位有限由于最后要和就业挂钩,因此“银领学院”并不能满足该校所有学生的顶岗实习需求,只有部分优秀毕业生被企业选中后才有资格进入“银领学院”,而对于大部分普通学生而言,“银领学院”可望不可及。2.学校具备行业背景优势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前身是直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部级重点中专——浙江银行学校,因此具有非常雄厚的行业背景,而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财经类专业而言,并不具备这样的行业背景,因此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缺少可复制性、可移植性。鉴于此,要在现有的环境与条件下,从本源上解决财经类专业顶岗实习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改革、创新现有的顶岗实习模式,使顶岗实习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财经类专业顶岗实习模式设计

顶岗实习不仅是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连接学校与合作企业的重要纽带。因此,对财经类专业顶岗实习模式的设计应以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设计为核心,以配套课程的设计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两个重要抓手,从“本源”上解决顶岗实习的问题,而校企合作则应贯穿在整个过程中。

(一)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设计1.设计顶岗实习管理机构由各院校财经类专业牵头,建立一个专门的顶岗实习管理机构。设置一个类似“顶岗实习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管理机构,该“学院”是一个虚拟的管理机构,主要负责财经类专业的顶岗实习管理。“学院”应由财经类专业与其合作紧密的企业共同建立(例如,会计专业可以与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事务所共同建立;金融专业则可与规模较大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共同建立),“学院”可设立类似“董事会”的管理层,由合作企业与财经类专业的负责人组成。“学院”应对财经类专业顶岗实习进行全面的组织、考核及管理,主要工作职责应包括组织学生集体进行顶岗实习、设计并调整相关课程内容及教学计划、聘请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后勤、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考核、向学校其他部门提交顶岗实习相关材料等,并尽可能将全部工作制度化。2.设置顶岗实习管理岗位“学院”可以在“董事会”下设院长、副院长,专门负责顶岗实习的具体事务管理。院长、副院长人选可由校企共同商定,同时从学校及合作企业中聘请“学院”的指导教师,被聘任的指导教师在“学院”任职的同时,还要承担顶岗实习期间配套课程的教学任务。例如,在会计专业的税法课程中,可以拿出一部分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如主要税种的申报、汇算清缴等模块),在学生顶岗实习时由企业指导教师指导完成;在金融专业则可从客户经理、客户沟通、金融服务营销等专业课程中,选出一部分模块由指导教师在顶岗实习岗位完成教学。3.设计顶岗实习管理目标在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并设计了顶岗实习配套课程之后,对顶岗实习的管理实际上就转为对配套课程的教学管理。顶岗实习管理的目标,实际上就变成了保证配套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以及提高配套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完成配套课程教学的过程;学生经过考核、评价获得配套课程学分的过程,同时也是获得顶岗实习学分的过程。

工程部顶岗实习篇10

关键词:顶岗实习;“三三一五”模式;四方共赢

Key words: post-secondary apprenticeship program;"Three Three One Five" mode;win-win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298-02

0引言

顶岗实习指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安排,组织学生到生产、管理、服务等岗位参加生产性实习或顶岗实习,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环境和资源,将学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企业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后备人才的一种教育培养模式。

近两年来,在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过程中,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将顶岗实习作为践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对顶岗实习方案设计、过程管理、评价标准进行了整体的构思,充分利用学校、企业差异化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坚持“适度够用”的理论学习,配以基本技能训练,在高职专业教育全过程融入“顶岗实习”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学会做人与做事,学会学习与创新,达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整体要求,逐步实现了学生、学院、企业和社会的四方共赢。

1确立目标导向,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认知规律认为教学过程应体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人类学习规律。因此,我们将顶岗实习能力目标划分为通用能力、行业专门技能、综合能力三个层次。通用能力目的是提供职业入门教育,让学生学习本职业(专业)的基本工作内容,了解职业轮廓,完成从职业选择向职业工作世界过渡并初步建立认同感;行业专门技能目的是提供职业关联性教育,让学生对工作系统、综合性任务和复杂设备建立整体性的认识,掌握与职业相关联的知识,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运作,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与劳动组织之间的关系,获取初步的工作经验并开始建立责任感;综合能力目的是提供职业功能性的教育,让学生掌握与复杂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功能性知识,完成非规律性的学习任务(如故障诊断),并促进合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成长为初步的专业人员并形成较高的职业责任感。

我院保留3年6学期学制,为使学生达到此三项能力,我们将顶岗实习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体验式顶岗实习,主要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具体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企业,通过参观、访问、讲练结合、项目课程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本职业的基本概念、标准化要求和典型工作过程;第二阶段:技能应用型顶岗实习,主要培养学生的行业专门技能,安排在第三、四学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企业,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使学生在职业情景中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专业任务,利用专业规律系统化地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养成反思的习惯,在此期间要求学生参加工种考试考取职业资格上岗证;第三阶段:准就业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的后六周和第六学期,学生必须带任务、集案例,到企业具体岗位针对真实的岗位完成毕业设计,此阶段在前两阶段能力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课本之外的拓展知识,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按照自己确定的标准、流程和进度独立地或合作完成学习、工作任务,具备一定的质量及效益意识。在顶岗实习实施和管理过程中,强化“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职业管理培训的各项要素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适应社会,以健康的心理投入顶岗实习,提高学生对企业和岗位规范的认知。

同时学院充分利用“电力三下乡青春光明行”社会实践服务队,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暑期综合素质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尽快完成在校大学生向合格劳动者角色的过渡。

2导入ISO9001,强化过程管理

为了达到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要求“无缝对接”,与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境相融合,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果,我们积极推进管理机制创新,构建了支撑目前顶岗实习有效运行的管理体系。

2.1 建立校企协作管理机构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身兼两种身份,即“高职学生”和“企业准员工”,校企双方均负有教育与管理的职责。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实行院、系(部)二级负责制即学院学生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和系(部)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管理小组。校企双方通过定期走访座谈、现场随查等方式进行双向交流,与实习学生进行现场沟通与指导,认真查找问题,统计分析各类情况,切实改进和调整学院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方案,共同制定和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对顶岗实习工作进行检查、评价,通过有效的制度规范和管理模式保障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实效性。

2.2 强化过程监控导入ISO9001的PDCA循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使顶岗实习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监控,从运行模式设计到规章制度建设,从实习基地的遴选到顶岗实习的安排,从校外实习指导到学生教育管理和安全风险控制,初步形成了具有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学生顶岗实习闭环管理系统。ISO9001质量管理文件由三级文件构成:第一级纲要文件,确定了顶岗实习工作整体纲要及各部门职责,它对学生顶岗实习任务开始到结束进行全过程监控,明确了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系(部)职责和任务,规范了顶岗实习各个环节的操作程序,使顶岗实习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也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提供了依据和保障。第二级操作文件(19个),针对纲要文件规定的顶岗实习工作各个环节制定具体操作细节。操作层面的文件分类两大类: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考核实施办法》等10项制度,对合理布局和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单位间各专业学生分布等结构性问题,各专业顶岗实习教学计划,执行计划并检查计划落实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参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负责对全院学生顶岗实习进行过程监控与检查,切实保证了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学生管理制度制定了《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办法》等9项制度,对学生人身及财产安全、突发事件管理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有效保障了顶岗期间学生的合理合法权益,维护了企业的员工管理,保证了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第三级记录文件(128个),包括顶岗实习中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等所有需提交的文案、数据、格式等资料,作为顶岗实习过程监控和评价的依据。

2.3 企业、学院、学生三元评价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由企业、学院、学生共同评价完成。一般情况下,企业对学生在岗工作的劳动纪律、职业道德、团队协作、工作能力等综合职业素养进行全面考察,在顶岗实习结束时给出考核成绩及评议,占顶岗实习成绩的50%;学院成绩包括顶岗实习情况(实习日志、周记及撰写顶岗实结报告等)考核和遵守顶岗管理纪律情况的考核,占顶岗实习整体成绩的40%。学生自我评价占整体成绩的10%,是顶岗结束后,由学生撰写顶岗实结报告,并对自己进行综合评议。其中,企业鉴定成绩具有一票否决效力,即该项成绩不合格者顶岗实习成绩直接作不及格处理,不再进行成绩总评。

3拓展顶岗范围,构筑开放式教学体系

通过到签约单位顶岗实习、专业对口企业顶岗实习、特种专业技能顶岗培训、校内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电力三下乡 青春光明行”复合型人才培养顶岗实习等五种灵活多样的顶岗实习途径,学院保证学生毕业前进行半年以上与所学专业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的顶岗实习,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实景相融合,与岗位技术要求“无缝对接”。

3.1 签约企业顶岗,角色定位实习安排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毕业生进入签约单位实际工作岗位顶岗实习,这种与专业及工作岗位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明确角色定位、强调岗位适应性的实习不仅使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受益匪浅,也使企业与新进员工有更充分的相互了解,缩短磨合期。据统计,学院2010届毕业生中有812名(约占毕业生总数的56%),在最后一学期到签约单位或自主联系的实习单位参加顶岗实习,他们的优秀表现博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3.2 专业对口企业顶岗,预就业实习学院紧盯人力资源市场,把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学生或未到签约单位顶岗实习的学生安排到专业对口的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学生到企业顶岗,分担实习单位大量的实际工作,因为操作技能强、综合素质高而被顶岗实习单位留用的同学很多。如学院水利水电与建筑工程系2009届50名在中国水电建设集团乐山沙湾电站施工项目部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中,就有35名学生因顶岗实习成绩突出,被单位留用,其余的同学也因出色的表现而被其它相关单位聘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关口前移,主动与学院联系,共同研究、制定具有明显“校企合作”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愿意为学院提供学生校外实习场所、顶岗实习岗位及教师到生产一线挂职锻炼的岗位,大大地扩充了学院的教学设施设备,又进一步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现了企业、学院双赢。

3.3 校企合作顶岗,特种、高危岗位实习为了解决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检修等特种岗位、高危工种“顶岗实习高风险、技能培养动手难”的现实问题,实现学生与岗位零距离对接。企业与学院共同编制“顶岗培训计划”,完全按照行业岗位培训标准和技能考核标准,抽调企业内训师,实施现场培训,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训结束考评合格获得行业技能鉴定中级工证书,实现双证融通。如四川省电力公司与学院开展的“特种岗位培训,高危技能实习”。2010届270名毕业生参加了此项实习,通过16周的顶岗实习,学生积累了生产现场经验,全部都达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级工要求,合格率为100%。

3.4 校内实训基地顶岗,特色就业实习学院集四川省电力公司技术技能培训中心、应急培训中心、焊接技术培训中心于一身,配备了极强的专业技能培训师资和大批生产性设施设备,拥有一座装机3×1250kW的生产性教学电厂,并按企业生产要求建设、管理实训场所,能支撑学生从职业岗位认知实习、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到岗位适应性训练的实践性教学。以输配电线路专业为例,高压与超高压输电线路室外实训场地不仅满足输电专业每届200名左右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及送电线路工、配电线路工、送电线路架设工等行业工种中级工~高级技师职业技能鉴定要求,还满足电力行业技能培训考核、技能大赛的要求。

3.5 社会服务顶岗,综合能力实习学院建立“电力三下乡青春光明行”社会实践服务队,将暑期社会实践与学生顶岗实习相结合,开创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顶岗实习的新路子。2008年,完成了“512地震”重灾区崇州怀远镇西山九年制学校,11幢共1520平方米教学板房、53间教室的通电工程;2009年、2010年,在“灾后重建顶岗锻炼”和“灾区重建感恩行”活动中,志愿者服务队分别赴资阳、什邡、德阳电力电力公司各个部门顶岗锻炼,极大地缓解了灾区电业部门重建任务繁重、人力资源不足的局面。社会实践服务使学生在感恩社会中得到与他未来工作岗位相一致的实践机会,走进生产一线,亲身体验电力生产员工的甘苦,把学院培养与社会、企业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实现“零距离”上岗。

4顶出好口碑,树立优品牌

努力超越,追求卓越!顶岗实习顶出了学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顶出了学生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催人奋进的斗志。我院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展现出来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近几年用人单位从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团队意识、爱岗敬业、责任意识、阳光心态等9个方面对学院毕业生质量进行反馈,综合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实现了学生、学院、企业、社会四方共赢。

注释:

①川电院[2009]127号.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培训中心)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Z].

②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7-38.

参考文献:

[1]姚和芳.探索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构筑开放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9,(6).

[2]裴智民.“2+1”工学结合工作站管理顶岗实习“1”的模式初探――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1”工学结合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09,(19).

工程部顶岗实习篇1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1.088

顶岗实习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它是培养学生实际岗位中的动手能力、提高职业岗位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为进一步规范顶岗实习教学,教育部2012年出台了《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试行)》文件,对顶岗实习的组织与计划、过程管理、考核与奖惩办法、安全与保障提出了具体要求。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以五年制高职为主的职业技术学校,课题组成员历时近一年半的时间,对本校及本地区的五年制高职学校已就业学生和正在顶岗实习学生进行了较大范围的问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尽管学校、顶岗实习企业和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学生顶岗实习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没有完全达到顶岗实习预期目标。顶岗实习涉及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等方方面面,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

1 顶岗实习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校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缺失,管理方法单一。高职院校是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管理主体,其对学生的过程管理既包括顶岗实习前,也包括项岗实习过程和后期的评价反馈。具体是顶岗实习岗位的落实、实习期间的安全、实习任务跟踪指导,又包括实习过程的考核评价。许多五年制高职校顶岗实习搞了许多年但仍然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而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系统的管理方法又是保证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重要举措。例如很多职业学校要求教师在学生实习期间全程跟踪和指导学生,但任务交待下去,真正完成和落实的却非常少,部分指导教师责任感不强,专业能力不足,用来指导的时间有限,导致学生顶岗实习任务完成不到位,学校又缺少实习过程监管手段,以致顶岗实习教学大纲无法落实到位。

(2)实习基地数量少,学生实习岗位数不足。稳定充足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顶岗实习质量保证的基础。由于学校在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工作中处于邀请方,企业知道管理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大,心存畏惧心理,加之考虑到学生安全问题等投入的人力资本因素,企业不愿意接收大批量学生去实习。所以很多高职院校在实施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符合顶岗实习要求的岗位数量少、岗位与专业不对口、实习企业规模过小、效益差、岗位技术含量不高等现象,很多学生因此放弃学校已安排好的岗位,选择了自主选择顶岗实习单位,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学校对指导教师的保障机制不到位。顶岗实习中一个重要的管理主体是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到位率、责任心对顶岗实习的效果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顶岗实习教师绝大部分是专业教师,他们一方面承担学校的授课任务,有的还承担班主任工作,而顶岗实习指导任务既辛苦,对教师的专业要求也高,在学校教学工作和校外顶岗实习工作双重压力下,教师感到非常辛苦。而现实中很多学校对顶岗实习教师的工作量计算不够科学,有的学校甚至只算三分之一的工作量,使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顶岗效果。

1.2 实习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企业参与意识不强,实习效果参差不齐。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学校、学生三方主体缺一不可,尤其是企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目前国家对于企业承担学生顶岗实习任务,还没有建立较完善的制度性保障体系和法律体系,而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化的属性决定了它接收实习生的意愿不强。同时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安全生产问题、生产秩序组织、产品质量问题、大量实习学生带来的人员结构不稳定、生产组织管理的复杂等等因素,使很多企业不能严格按与校方签定的协议书执行,企业能提供学生培训和锻炼的机会较少,有技术含量的岗位不能提供给学生实习。甚至不少企业对学生实习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或者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来使用。企业所需要的产学研性质的合作,很多学校并不能提供技术支持,校企双方缺乏深层次的合作。

1.3 顶岗实习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部分学生学生因期望值太高,在实际岗位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心理落差大,导致跳槽现象时有发生。还有部分学生专业技能不强,无法完全胜任岗位需求。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对学生技能要求高,有的学生刚到企业时信心十足,工作一段后感觉自己专业技能不足,加之企业管理严格,如果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强,便会在顶岗实习中显得力不从心。所以顶岗实习的半年中出现不少学生串岗或离职现象,企业要花费很大精力来处理这类问题,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 职业学校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内涵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是指学生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管理。参与管理的主体不仅包括企业、学校,学生本人,还包括地方政府。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要把好“四关”:一是严把思想关,为提高对顶岗实习的认识,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思想认识上的教育,将企业员工的责任感根植于学生思想中。二是学校严把单位选择关,认真挑选实训基地企业,为学生选好岗位。三是抓好监控检查关,要求各管理主体严格按学校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执行。四是抓好后期管理,严把考核关。每个环节的管理质量都会影响整体质量,因此对每个环节细化管理并严格把关,实现环环相扣、相互促进的过程管理,可以提高顶岗实习管理的整体质量。

3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3.1 编制详实的顶岗实计划和实施方案

顶岗总实习计划应依据已确定的顶岗实习教学大纲,在考虑学校校外实训基地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将来就业的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来编制。顶岗实计划应着眼于可行性和实效性,要确保在现有条件下能顺利实施,并能达到顶岗实纲的要求。

其次,应编制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要设计合理的人员组织结构,对组织结构中的每个工作岗位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并根据分工要求选定合适人选。对工作岗位本身及相互之间的权限、关系应进行明确界定,使顶岗实习管理教师及其他人员能相互配合。对于选定的人员,应予以一定的授权,以便使整个组织结构能协调运转起来。

3.2 做好顶岗实习的过程控制管理

(1)加强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入职教育,帮助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的目标和重要性。开设职前指导课程,让学生了解企业岗位设置、工作流程的相关信息。并尽可能向学生详细说明其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这将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实习企业文化及实习岗位。

(2)做好顶岗实习过程记录。顶岗实习的过程资料包括:出勤、实习态度、实习纪律记录、顶岗实习的工作记录、顶岗实习的工作成果资料、顶岗实习日记、顶岗实习调查报告等。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应组织学生根据顶岗实习计划,为学生制订具体的阶段性实习任务,并将实习任务单分发给学生。学校和企业指导教师的严格考核和记录有助于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行业规范的提高。

3.3 优化顶岗实习过程的考核评价机制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学校考核评价体系内容单一,考核内容比较笼统,如以实习小结或实习报告等内容考核学生。其实在对学生考核的内容上,既要考核考勤、遵章守纪、任务完成情况,又要考核实践技能、沟通技巧等各方面。在考核形式上,可以按阶段进行考核,如周考核、月度考核和总体考核相合,总体考核以每月月度考核为基础,考核主体主要是以企业指导师傅为主,学校指导教师为辅,并加大对考核结果的反馈,通过反馈使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促使学生的不良行为得到改正。

3.4 建立顶岗实习的持续改进机制

总的来讲,现阶段不少五年制高职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资源有限,能够提供给实习学生的上岗机会还不充裕。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学校应根据企业深层次合作的要求,积极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形成校企合作的良性运行机制,以便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际上岗锻炼的机会。

4 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策略与建议

(1)开展实习过程指导和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实习前的动员工作,是做好顶岗实习工作的重要基础。学校要花足够的时间召开顶岗实习动员会,介绍企业文化、企业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同时召开家长会,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以防止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频繁跳槽、违纪现象。另一方面,可以在校园里开展“模拟面试”、“顶岗实习,我准备好了吗?”等教育主题活动,帮助学生提早进入角色。

(2)深化“校企合作”, 实现校企共建双赢机制。“校企合作”是寻求高质量岗位的有效途径之一。五年制高职院校因为起步晚、起点低,更必须加深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和理解,要找准校企双方的利益共同点,学校要善于引导企业从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校企合作给企业带来的长期效益。加强校企之间的多维度合作,努力形成合作办学、共享合作成果的良好机制。可以大力鼓励和支持教师与企业开展科研项目开发,在资金和政策上给参与校企合作的教师提供保障。其次是利用学校文化优势,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并把企业文化引入学校教学中,逐渐建立起校企合作双赢的良性发展机制。

(3)五年制高职院校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为保证顶岗实习落到实处,学校应建立“二线三级”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三方评价体系:即校外指导教师评价、校内指导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校外指导教师以企业岗位职业标准和校企合作协议内容进行考核,主要考核所指导的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实习任务完成的质量等。

(4)积极发挥政府的指导和宏观调控作用。在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中,政府虽不是管理的主体,但却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功能来引导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可以说,当前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企业的配合管理力度不够。当然,企业有自身运行机制,在没有外来资金或政策的支持下,无法达到像学校一样的力度来管理学生,而这样的问题只能由政府来协调解决。地方政府要制订推进校企共建实习基地的实施方案,对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给予资金、政策和税收上的优惠,进一步细化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安全事故管理办法,通过政策激励来推动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工作,为地方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目前对于顶岗实习管理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比较明确的只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顶岗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等少数几部文件,相关文件和法律法规的缺失使企业和学校在实施顶岗实习管理遇到问题时陷入无法可依的窘境。

总之,顶岗实习是五年制高职学生人才培养中至关要的一个环节,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做好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将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顶岗实习教学大纲落在实处,并在过程管理中不断形成改进机制,才能达到顶岗实习的预期目标,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课题项目:本文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有效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B/2012/07/031)

参考文献

[1] 李海霞,魏明.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过程化管理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

[2] 许建军.中职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实践研究[D].硕士论文,浙江工业大学,2009.

工程部顶岗实习篇12

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采用的“2+1”教学模式,是指前两年在校学习、实习,最后一年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一些学校和企业的责任心淡化,导致了学生顶岗实习的严重萎缩。这主要表现在: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把顶岗实习当作“顶岗就业”,认为这样可以缓解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企业也把顶岗实习当作“顶岗生产”,认为利用学生顶岗实习,可以缓解劳动力紧张、降低劳动用工成本。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应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提高教育质量。所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必须建构和运行合理的、科学的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一、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理论依据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理论依据是ISO9001中的过程管理。ISO9001的过程管理是指使用一组实践方法、技术和工具来策划、控制和改进过程的效果、效率和适应性,包括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监测(检查)和过程改进(处置)四个部分。

将其迁移到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中,主要是针对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开展顶岗实习活动的整个过程及顶岗实习成绩评定这三个问题,从实习过程的策划、实施、检查及管理工作的总结、改进几个方面着手,使学生的顶岗实习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实施步骤

1.过程策划――建立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体系

(1)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习方案

结合学校专业计划、课程方案和企业生产计划、培训方案,认真制定学生顶岗实习方案,并共同分配实习任务,实习任务分为学习任务和生产任务。

(2)成立顶岗实习管理部门和制定相关制度

成立专门的顶岗实习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细则》制度,包括负责落实学生顶岗实习的方案,组织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以及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跟踪管理等。

(3)制定实习文档

建立一套完整的实习管理文档,用以规范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主要包括:实习协议书、实习生考勤表、实习生业绩记录表、实习生实习评分细则表等,强化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2.过程实施――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实施

(1)开展顶岗实习前的专题讲座

现在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岗前辅导。所以,在顶岗实习前阶段,由专门领导小组安排上岗前的思想动员,并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来校参与学生的岗前辅导。

(2)积极开发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要长期派专人外出考察调研,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拓宽学生的实习领域,为更多学生提供理想的实习岗位,并尽可能地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如期参加实习。

(3)签订顶岗实习协议

严格遵守教育部和财政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教职成[2007]4号)的规定,在组织学生顶岗实习前要与学生、学生家长签订实习协议,并要求所有参加学生必须与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协议。

(4)安排专任专业教师指导实习

派专任专业教师进行顶岗实习指导,制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对学生数量较多而且比较集中的单位,实行定点管理;对学生数量较少、学生分散的单位,实行跑点管理。

3.过程监测――顶岗实习过程的检查

(1)实习单位考勤评价

制订实习生考勤表,由实习指导师傅填写,纪录学生一周的出勤情况,一个月结束后将出勤情况汇总交给学校,这样能直接反映学生实习期间是否遵守实习单位的各种劳动规章制度。

(2)学生实习业绩记录

制订实习生实习业绩记录表,纪录学生的工作绩效情况,如完成多少件合格产品、报废多少件产品等。这样能将企业对员工的具体考核要求运用到学生实习的评价过程中。

(3)实习指导教师评价

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实习指导教师要对每一个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将评语填写在实习生实习成绩总表中,并鉴定其实践等级。

(4)管理领导小组评价

由顶岗实习管理部门的领导,根据每月到企业的走访情况,以及学生返校教育时上交相关的考核资料和企业的反馈,对学生的实习成绩作出评价。

4.过程改进――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工作的总结、改进

顶岗实习结束,学校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1)充分采纳企业的评价意见,根据学生实习的各项记录,客观地进行学生实习鉴定工作;(2)要做好就业推荐工作;(3)要对企业的实习指导师傅进行评选优活动,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只要我们把整个顶岗实习管理工作做细、做好,对学生的就业和下一轮的顶岗实习安排就会“水到渠成”。而且,实施顶岗实习的精细化过程管理,对于形成校企长期合作、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骈啸风,戴林东.中职“顶岗实习”教学管理策略分析[J].职教论坛,2008,12: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