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音乐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9 09:28:19

多元文化音乐论文

多元文化音乐论文篇1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分析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载体

音乐教育是促进音乐文化发扬光大的重要活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每一种文化,都是其社会生产活动的缩影,音乐艺术也是如此。音乐文化源自人们生产与生活的需求,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人们为了打发时间或者寻找劳动的动作,创造了唱歌这样的娱乐活动,从而发展成为音乐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大多是通过电视节目或者民族文化活动来完成的。但是,在高校内,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上,教师利用音乐教学向学生传递音乐作品中的文化,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代表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所以,在高校音乐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士开始关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作用。充分利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会让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传递到更多人的头脑中,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有利于民族音乐文化凝聚力的增强

文化事业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政治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文化不能形成体系,不能相互整合,这个民族就很容易被遗忘。增强文化凝聚力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文化的传播,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讲,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促进凝聚力提高的重要方法。音乐作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受到各个民族语言与文化背景的不同,其音乐作品中所应用表现手法与技巧也多有不同,呈现着各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会让民族音乐文化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交融,也会让高校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促进民族音乐文化凝聚力的加强。像在讲解藏族音乐作品时,教师肯定要呈现藏族民族文化的特点以及表现手法,了解藏族人的特点与风格,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有利于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进步

无论是什么形态的事物,都需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更长久地生存。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也是如此,加强音乐创新,是促进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方法。在高校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去引导学生了解与认可民族音乐文化,在多民族音乐文化的基本上进行融会贯通,有利于更综合的音乐形式的产生。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就是在整合多种音乐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多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这不仅有利于民族文化相互吸收精华,更有利于民族风格与精神的传播,促进民族音乐文化水平的进步。

多元文化音乐论文篇2

1.音乐欣赏课程有助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优秀的音乐作品往往体现着作者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考,饱含丰富的思想情感,或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老师的尊重,对父母的感激,亦或是对朋友的珍惜等等,这些作品能够带来思想上的鼓舞以及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电影《上甘岭》中《我的祖国》,独唱部分抒情委婉,一唱三叹,合唱部分气势磅礴,增强独唱部分情绪。聆听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历史背景下人民对祖国的深情歌颂,对家乡的美好回忆,以及保卫祖国的果敢决心。通过不同题材的作品欣赏,提高学生审美情趣,进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2.音乐欣赏课程有助丰富大学生人文知识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与文学、历史、戏剧、舞蹈、绘画等领域有着密切联系。在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引导学生欣赏分辨不同文化传统下产生的世界音乐,认识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与不同文化形态下所产生的音乐,感受东西方音乐在文化上的差异,培养学生用“平等”与“差异”的人类学视角去看待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如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楚汉之争,古琴曲《广陵散》是据《战国策》及《史记》中记载的聂政刺杀韩相,这些作品都蕴含了大量的文学、历史知识。

3.音乐欣赏课程有助拓宽学生思维上文中提到,通过欣赏不同民族的世界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建立起全新的文化研究视野,从多元文化视角多维的去看待世界。聆听音乐的过程是人们在头脑中对音乐形象的在塑造过程。每个人的先天遗传情况不同,思维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大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后天学习与训练。音乐欣赏在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的同时,也有益于人们对于运动控制、记忆能力和思维的发展,使大脑功能得到更广泛地开发和利用。二胡曲《赛马》中具有许多对现实世界的音响模仿,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音型的听觉联想,进而展开创造思维。李岚清同志说:“音乐的美育功能还不是一般地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意动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帮助,音乐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对他们进行这方面普及的教育,给他们补上一课……使得这批跨世纪的青年知识分子能够有这方面必要的修养……”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提高人的思想意境和高尚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1.量化教学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关于教学方法的评价指标,应该在教学改革与建设中作为重点。教师能否融汇本学科前沿知识、能否将跨学科知识贯通与课堂,实现教学多样化、个性化等方面的评价指标较少。因此,增加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的确定性、可操作性,能使教学评价体系制度化、标准化发展的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各层次评价体系的构建。

2.完善音乐教育的考核、评价系统构建完善的音乐教育考核评价系统,从课程教学工作量、学生课外艺术活动及参与社会艺术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学习成果、学术研究水平等方面设立相应指标,更为符合音乐教育的本质特点,能够进一步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活跃丰富教学气氛。

多元文化音乐论文篇3

一、 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1.美国音乐教育领域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论框架及发展

多元文化主义运动是一场社会运动,20世纪初,成为学校政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概念的发展植根于美国学者Carter G woodson的学术著作中,主张找到减少偏见,建立不同种族间合作的方式,与20世纪40年代内部教育改革相联系。20世纪60年代的公民权利运动则是更直接促进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建构,多元文化教育认为:接受和寻求所有学生的价值学习计划知识和技巧的多样性对学生的学习体验兴趣和需要有重要的影响。它的教育目标是为所有学生增加教育的平等性,在课程中体现他们的价值观和平等观。

音乐领域的多元理论的框架的开始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当时音乐教学出现了多样化,在课堂中使用RCA公司出版的舞蹈录像等素材,民间歌曲集也渐渐成为课堂的教学的内容。20世纪20年代,课堂教学出现了大量“多国家歌曲”的音乐版本包括德国民歌英国歌曲,以及北欧和中欧国家的歌曲。整个20世纪40年代,人们认为寻找一个统一的音乐教育主题是非常必要的。

20世纪60年代,美国成立了“非西方文化的音乐”小组委员会和主张推进所有文化的音乐教学。1972年10月,《音乐教育者》主编Hartzell监督发行了专刊“世界文化中的音乐”。人类学家Margaret mead作序,音乐人类学家和音乐教育工作者供稿,稿件为从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选择的传统的音乐文化。这些工作唤起了各种层次水平的音乐教师对学习材料和教学方法的认识,而且使音乐教学大纲多元化。1989年美国音乐教育者大会出版了教科书《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视野》。

美国音乐教育者学会几十年来曾多次举办多元文化研讨会,由音乐人类学学会、史密森博物馆的乡村生活计划办公室、美国音乐教育者学会的普通音乐学会共同研究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方法该研讨会最初是在1988年亚利桑那州音乐人类学会议上提议召开的,山威廉o交德森领导计划在音乐教育中开展音乐教育中多元文化课程重要性的讨论。研讨会结束时,《未来方向和行为的决议》被与会者接受,这个声明不但是美国音乐教育者一协会作为组织者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要求,也反映了所有音乐教育者的心声。

2.对中国音乐教育的思考

从以上通过对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可以获得两点认识和一点对我国音乐教育的思考。首先,美国的音乐教学已开始传授非西方的音乐,这说明非西方音乐知识体系在美国地位的变化和发展,非西方音乐的文化价值观已经在美国得到认同,体现出文化价值平等性的观念。其次,这种多元文化音乐教学已经打破西方音乐优秀、非西方音乐简陋陈旧的二元对立观念,为世界音乐教学增添了动力。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论不仅在美国得到关注和实践,在其他国家的音乐教学中也可看到影子。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教授世界音乐开始逐渐增加。此外,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也都开始重视世界音乐的教学。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中国音乐教育中没有建立和实行在西方国家音乐教育中普遍认可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是应该仅对少数几种音乐的学习,还是应该伴随很多音乐文化的学习?学校的音乐教育应该只强调学科技能的发展,还是通过音乐的教育带来文化理解的目标?

二、多元文化与我国音乐教育

西方音乐教育所产生的背景是普遍性哲学和自然科学哲学。它把西方的模式作为统一标准来衡量我们的音乐教学。试想如果将汉族、藏族或其他少数民族的精神用其中一种民族文化的精神作为普遍形式的标准来取舍,那么其他的民族文化是否要被舍弃或者摒弃呢?管建华在《后现代音乐教育学》中指出:音乐的起源是以人的存在为依托,人类首先存在于文化,音乐也是反映了文化的存在,文化包含多种纬度或多种层次,理解一种音乐也是理解一种文化模式,如果我们的音乐学习用一种文化音乐的“科学方式”来取代不同文化的生活世界和文化意义,那么我们的音乐教育界是否会出现“文化意义的危机”呢?

现代部分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承认,过去50年代音乐艺术经验出现了危机。美国著名音乐评论家普来曾兹在《现代音乐的痛苦》中以专门的章节讨论了“和声危机”、“旋律危机”、“管弦乐危机”。可见欧洲已经开始反省这种“西方科学音乐体系 ”的问题。而我们的学校音乐教育还在继续沿用这种音乐体系,这应该引起我们对此种现象的反思。汤亚汀教授曾指出:音乐文化研究是研究人类实践活动的表象意义及其背景,重点之一是强调跨文化传播及其本土文化的研究,呼应“少数话语”及后殖民文化等课题,对西方主流意识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多元文化其本身要回到人类生活的世界及世界多个民族生活中,而非局限于理性的科学世界音乐,它具有深刻的人文科学内涵。这种多元的文化转向理念也深深地影响到我国的音乐教育。20世纪 80年代也有人提出“文化的音乐学”,这时的音乐学研究开始往文化上靠,强调多元的音乐教学。

近年来,我国也开始关注多元音乐教育的发展,多次召开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为主题的会议。2004年10月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与会者大都是著名的国内外著名音乐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的重要性。2005年开展的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会议上陈自明教授就世界音乐教育做出了呼吁音乐教育需要观念的转变,不仅仅只有欧洲艺术音乐才是值得学习的,音乐教育必须并尽决接受当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理念及实现。由此可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也给我国的音乐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1. 学校应该注重本土音乐教育

由于多年以来学校音乐教育以欧洲音乐体系为主,这使得本土音乐教育处于“边缘位置”。这种体系的音乐教学过多地关注技术理性以及审美,遮蔽了本土音乐的内在活的文化价值,它会使本土音乐被分解成一个个音符。

多元文化所强调的文化性、境遇性、价值性,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现代知识性质的权威主义,这种解构使人们认识到本土音乐的重要性。本土音乐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回到生活世界当中,体会当地的音乐文化,达到理解世界,树立文化多样性的概念。这样一种理念的培养有助于打破以西方音乐体系为统一标准的认识框架和课程体系,进行本土音乐语言的构架和文化探索同时也可以打破西方音乐的“先进”与本土音乐的“落后”的二元对立的旧观念。

2. 开展世界音乐教学

多元文化教育在在教育界使人们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平等性,冲破了西方普遍主义的束缚,转向多元文化教育。就音乐而言,许多国家的音乐教育者也在思考着文化转型语境中的音乐教育,这种多元思潮影响到音乐教育界理论的发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国际音乐教育的主流,世界音乐教学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

目前,世界音乐的传授已经得到许多国家得重视,美国大学已把世界音乐列为必修课。21世纪德国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有了较大发展,学校增加了来自非洲、北美和南美国家的歌曲和舞蹈。我国的世界音乐教学也在部分高等院校中开展起来。南京师范大学已把世界音乐作为音乐专业本科生选修课,而且在硕士招生录取中,世界音乐已列为单项科目记入总分。我国音乐课程新标准中也提出“了解并尊重世界其他国家或民族音乐文化,扩展文化视野,逐步树立平等交流,并存共荣的多元文化观”。

在音乐教育中,我们不仅要传授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还要学习世界各个民族、各国家的音乐文化。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中西方音乐的学习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世界音乐的学习被狭隘地理解为西方音乐,非洲、大洋洲等地区的音乐只有少数人问津,甚至对自己本民族音乐也很陌生。我曾做过对自己家乡本土戏曲-南阳曲剧的调查,结果显示20个人有13个人对南阳曲剧一无所知,这是我们的悲哀。世界音乐学习会消解人们对音乐落后论的思想,形成一种新的平等的音乐关系,还有助于本土音乐与世界音乐的沟通、互补与发展,以便更好地促进音乐教育本土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建华.后现代音乐教育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2]哈佛燕京学社,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7.

[3]石中英.知识转型•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

[4]乐黛云.跨文化对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3.

[5]王治河.后现代主义辞典.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1.

多元文化音乐论文篇4

在多媒体席卷全球的趋势下,音乐的应用已经遍布各个领域。随着人民群众生活审美的要求增加,音乐相关的产业日益壮大,其中音乐培训的教师缺口日渐显著。因此,音乐教育不仅能提升全民素质,而且能促进新服务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主要参照西方。一方面是因为西方音乐理论体系完备,乐器表现力强,音域范围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传统的音乐理论仍在探索中,乐器的表现能力还有待发挥。相比其他艺术门类,音乐是一个求新和求变要求更强烈的艺术形式。音乐可以包罗万象,只要能给人以愉悦感,任何元素都可以添加。如京剧、山歌等,元素来源的广泛性,让音乐的创新存在无限可能。这样一种开放的艺术形式,对多元文化的视野要求就更迫切。

现行的初级及中级音乐教育模式存在理论不完善、陈旧等问题。音乐技能的训练主要以钢琴等西式乐器为主,存在技能单一,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等毛病。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音乐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由于音乐教育上对西方模式的偏重,不仅使我们的音乐发展僵化,而且使很多优秀的本土音乐形式失传,这种形势下,开展多元文化视野下本土音乐的研究势在必行。在初、中级的音乐教育上,要积极引导,逐渐形成音乐多元化的理念,在音乐技能的训练上,要不拘一格,百花齐放。音乐是开放的,令人快乐的,令人舒适的,令人感动的。音乐教学也应该别开生面,收放自如。

就目前的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具体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引入多元化,添加本土化元素。

一、音乐理论指导应该更开放,注重中西结合

初、中级别的音乐教育,一般偏重技能训练,对理论要求比较少。但教师在介绍这些理论的概况时,仍旧要有指导思想。主要体现音乐理论不是僵化的,各大文明都有自己的音乐理论。西方音乐理论虽然成熟、文献众多,仍旧有很多需完善的地方。中国音乐理论缺乏,可挖掘的地方有很多。教学时,可重点向学生介绍音乐理论的丰富性、开放性和可不断完善性,激发有音乐理论潜能的学生的兴趣。

二、音乐技能的培训丰富化和本土化

目前的音乐教育技能培训,主要是声乐练习以及对钢琴等乐器的掌握。声乐练习是一项有关生理学等学科的比较客观的技能,需要重复不断地坚持练习,练习的曲目也是由易到难。整个学习过程整体上是比较枯燥的。在多元视野下,应该增加更多的练习曲目,国内的、国外的以及本土民间的,如,《茉莉花》《唱山歌》等,本土的喜闻乐见的歌曲的增多,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在乐器技能培训的选择上,应该完全由学生自由选择,音乐是不拘一格的,只要演奏得当,任何乐器都能创造出美妙的旋律。中国的传统乐器各式各样,有很多在独奏上能与国外主流乐器媲美,如二胡、笛子等,另外还有很多种具有独特表现力的民族乐器,如马头琴、腰鼓等。中国本土音乐的挖掘性极强,跟这许多不同种类的乐器密切相关。让学生自由选择乐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乐器技能掌握的广博度,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成为综合性音乐人才。

三、音乐审美的本土化

音乐审美是一项既有公共性,又有私人性的活动。很多经典曲目是大家都共同接受的,美感度较高的音乐典范,如《土耳其进行曲》《命运交响曲》等。但个人的喜好不同,审美又极富私人化。扩大音乐的接触面,了解旋律所表达的音乐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国的本土音乐很多是极富私人感情表达的,但美感又极高的曲目,如《步步高》《二泉映月》等古典名曲。另外,散落在民间的少数民族歌曲,更是数不清,在课堂上引入这些本土的音乐,对学生本身来说,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四、音乐实践的本土化

素质教育要求知识更贴近时代,更服务于现实。校外课堂的开展让学生有机会将课堂所学加以实践。传统的实践主要是以歌曲表演、交响乐或歌剧欣赏为主。这些节目通常可以通过电视、网络获取,了解的途径比较多。素质教育的校外课堂,可深入民间音乐活跃的地方,去了解本土音乐的历史,感受特定环境下,有特别表现力的音乐形式的形成过程。去向本土的音乐艺人学习,并将其元素活用到主流音乐中。

五、音乐课堂教学的本土化

音乐课堂有音乐的旋律才能称之为音乐课堂,对于学生来讲,最熟悉的莫过于当地的山歌或者号子,例如,我们家乡的海门山歌《淘米谣》,这首带有吴语味道的淘米谣通过轻快、悦耳的节奏反映了我们沿海农村妇女的日常生活,再如《隔滨看见野花红》《小阿姐看中摇船郎》等,歌声清纯甜美,学生在悠扬婉转而熟悉的曲调中感受轻快的民族生活,将音乐与生活相结合,让孩子们在音符之间感受生活的真实、亲切,这样更利于学生对音乐的深入了解,更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音乐是一个需要持续创新的领域。其理论的变化性,技能的更新速度都比较迅速。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就可以作出优美的旋律。音乐知识如同音乐本身一样,也是流动的。音乐教育除了需要基本功,更需要别具一格的创新能力,多元视角下的本土化教育,给音乐教育添加了更多知识性、趣味性的元素,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多元文化音乐论文篇5

二、多元化的教学理论

在学校里,学生们就是要学习,但是不同的课程设置有它不一样的教学目的,不能因为高考的原因就让学生忽略其中部分学科。当然音乐课的课程教学死板,教学内容的老套也让原本热爱音乐的学生们爱音乐,却讨厌音乐课,要想解决这种现状,我们必须要从多方面共同改善,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思维和理论,多管齐下研究高中音乐教学的问题。

(一)教学任务的设置

我们知道,每个学科都会有它本身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大多数基本都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在这门学科上面的成绩,但是由于国家高考科目的倾斜让学生和老师在对待一些课程任务的态度出现了问题,我们需要重新扶正音乐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坚定地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完成音乐课的教学任务,真正地让学生能够在音乐课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并且使得学生能够德智体多面发展。当然,在如今多元化的音乐环境中,音乐教学也不能只是简简单单地对于书本知识的一种传输,而应该直击学生的情感世界。音乐这种语言本就是润物细无声,往往能够通过不同的旋律将喜怒哀乐愁带给学生,我们的教学任务完全可以由传统的模式———比如上几个课时,欣赏几段音乐,学几首歌曲等等,变成老师、学生、歌曲三者情感世界的交流,所以,在音乐教学任务的设置上我们不妨大胆地去尝试一下,设置多种多样的教学任务,甚至是疯狂的任务.比如:让学生在欣赏中睡着,睡着之后描述音乐带给他们的世界,以及他们为什么会睡着;或者说让学生在欣赏中哭泣,当然不要求大多数,因为学生的鉴赏能力本就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只需要一部分即可,眼泪是很难欺骗人的,当我们看到他们眼泪时候,或许我们的教学任务就已经完成了,因为学生与歌曲真实的情感交流比其他什么教学任务都来得更实际,更真实。所以既然社会的思想在变,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有自己多元化的思维来看待。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为了让学生接受的知识。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东西,欣赏到东西是最主要的。好听听不懂不行,听懂没内涵也不行,我们可以进行不同风格的歌曲对比,让他们在对比之中感受。特别是如今的流行歌曲描写了好多的爱情,我们不妨通过筛选,挑出同样讲爱情的民俗、美声歌曲来给学生们欣赏,让学生们在不同的风格中感受着歌曲中的爱情。学音乐本就应该轻轻松松,教学内容的过于死板让学生和老师无法完成互动,让老师的教学难以进行,学生的音乐课枯燥无味。所以,教学内容的筛选可以让我们的内容呈现多种多样的状态,让学生在对于音乐的兴趣上更有兴趣,让他们每天不用疲于追赶学习任务,在音乐课有种视觉、听觉、大脑的共同享受。

(三)教学方法

学生不能参与课堂,课堂就是老师的演讲或者是独角戏,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是老师的配角。但是教学总目标上说的是课堂是学生的,他们才应该是课堂的主角。所以我们就从音乐开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进来。其实音乐课的参与方式有多种多样的,不仅仅只是局限于那几种传统的参与方式:领唱、合唱、回答问题。这些方式已经在教育的改革中被逐渐的取代,因为那些还是被动的参与,无法让学生真正实现做主课堂的目标。音乐剧,大家应该很清楚,这种高雅的舞台形式总感觉离我们那么遥远,其实不然,我们的学生每个都是很好的演员,高中生原本就对于表演有种原始的冲动和好奇。所以,通过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欣赏,现场表演歌曲中的剧情,把歌曲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相信,他们学会用心体会歌曲,这样可以让音乐学习事半功倍的。

多元文化音乐论文篇6

一、引言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国多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推动我国社会文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不仅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音乐文化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文化层面的交流也在日益加深,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也深受世界音乐文化尤其是欧美音乐的影响,其对中国当代音乐文化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中国发展现状的分析

实施和开展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当今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其在提升学生专业音乐素养及音乐发展多样性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我国一些院校及有识之士在推动世界多元文化教育在中国的开展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这也是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需求。一些音乐素养较高的专家或者学者就世界其他的音乐文化展开了介绍,并组织翻译了一些经典的音乐歌曲和类型,这些音乐极大推动了我国当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多元性和层次性,对于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非常有用的,对中国音乐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有重要借鉴作用。然而,我们在传递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与我国本土音乐发展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音乐,有些少数民族的音乐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在世界音乐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在我国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国音乐教育中,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尤其是欧洲音乐文化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我国传统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则仅仅是起辅助作用。换句话说,我们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和学习是非常少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被纳入音乐基本课程的内容是少之又少的。毫无疑问,中国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缺失,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与传承是不利的,也影响着世界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在中国音乐教育中的发展。我国音乐教育中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缺失,这是需要我们认识到并积极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内容及其研究现状的介绍

(一)少数民族音乐内涵的概括

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早在约五千年前,由黄河和长江等大河流域汇成的华夏音乐文化,便体现出多元起源和混合发展的态势,不断发展成熟。同时,它又不断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互相渗透融合,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现代华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也受到汉族音乐的影响,各民族音乐艺术不断交融,影响,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国音乐体系。我国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品种纷繁的音乐体裁。和汉族一样,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从表演形式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民间说唱艺术、民间戏曲音乐。

(二)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现状分析

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在我国音乐教育及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在我国,中国少数民族学会的成员在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注重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并且出现了一系列具有专业性的著作,如《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田联韬主编)、《中国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概述》(杜亚雄编著)。这些著作中,研究论述了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并且首次论述未确定族属的族群音乐,如对夏尔巴人、控格人、克木人及芒人等未确定族属音乐的论及。当然,除了一些较专业性的著作和论述外,我国高等院校的一些学者和教师也就少数民族音乐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些比较具有影响力的论文已经被汇编成集,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及传统文化的弘扬意义重大,这也有利于少数民族音乐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发挥其不可代替的作用。总之,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是具有一定基础的,但其研究还有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完善,并将其运用到我国音乐教学中,这也促使其在促进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发挥更为积极有效的作用。

四、如何更好发挥少数民族音乐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一)少数民族音乐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基础地位的确立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中国不再是一个传统文化居主导地位的国家,而是一个文化多元发展的国家。也就是说,我们要吸收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要学会理解与尊重少数民族文化,我们要像对待世界多元文化一样,去对待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是其民族长久以来劳动人民的艺术结晶,是其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更是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学习也是我国音乐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音乐教育在基础课程设置上,要注重亲疏沟通及由近及远,不能再仅局限于世界多元文化音乐内容,而也要将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专业化,将其编排到基础音乐教育课程中。

(二)少数民族音乐教材的选择和建设

纵观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其不仅包括传统音乐,也包含现代音乐,而少数民族音乐运用到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中,最不可忽视的就是教材的选择和建设。在基础音乐教育的编写和选择中,需要选择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曲调优美且极具代表性和民族特色的,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兴趣,受到学生的喜欢。同时,全国统编的音乐教材和地方学校选编的音乐教材要结合起来,要注重二者的比例,如全国性的教材可占80%,而地方性的可为20%,这凸显了地方特色音乐的重要性。内容上要兼具世界性和民族性、全国性和地方性。这样,不仅能学习更为世界性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精品,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热爱自己家乡和亲爱祖国的感情。

(三)组织好少数民族音乐活动

从当前少数民族音乐在我国的发现,可以发现家长及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及乐器还是比较喜爱的,学生在幼儿园时期或者中小学时期就开始对一些乐器进行学习,尽管学习水平是业余的,但是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却是真挚的。而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及影响力的扩大,就需要加强少数民族音乐活动的组织。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少数民族歌曲大赛或者乐器大赛,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才能加深他们对少数民族音乐精华的理解。通过形式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音乐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教育,而且对学生学习的全面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发展少数民族音乐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或者课堂讲授,对推动少数民族音乐在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中普及和持续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因此,我们在研究和学习中,要善于总结和交流,促进少数民族音乐发挥其在世界多元文化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五、结语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能够让世界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了解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也是我国人民了解和认识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在思想层面接触到更为丰富和多元的音乐形式,达到培养其音乐素养及提升其多重乐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诗原. 中国现代音乐:本土与西方的对话[M].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4:293.

[2]樊祖荫.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及其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及地位[J]. 中国音乐,2004,(4):11-14.

[3]黄凌飞. 云南高等艺术院校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与展望[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2,(1):89.

多元文化音乐论文篇7

二、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中国发展现状的分析

实施和开展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当今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其在提升学生专业音乐素养及音乐发展多样性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我国一些院校及有识之士在推动世界多元文化教育在中国的开展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这也是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需求。一些音乐素养较高的专家或者学者就世界其他的音乐文化展开了介绍,并组织翻译了一些经典的音乐歌曲和类型,这些音乐极大推动了我国当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多元性和层次性,对于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非常有用的,对中国音乐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有重要借鉴作用。然而,我们在传递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与我国本土音乐发展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音乐,有些少数民族的音乐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在世界音乐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在我国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国音乐教育中,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尤其是欧洲音乐文化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我国传统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则仅仅是起辅助作用。换句话说,我们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和学习是非常少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被纳入音乐基本课程的内容是少之又少的。毫无疑问,中国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缺失,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与传承是不利的,也影响着世界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在中国音乐教育中的发展。我国音乐教育中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缺失,这是需要我们认识到并积极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内容及其研究现状的介绍

(一)少数民族音乐内涵的概括

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早在约五千年前,由黄河和长江等大河流域汇成的华夏音乐文化,便体现出多元起源和混合发展的态势,不断发展成熟。同时,它又不断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互相渗透融合,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现代华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也受到汉族音乐的影响,各民族音乐艺术不断交融,影响,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国音乐体系。我国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品种纷繁的音乐体裁。和汉族一样,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从表演形式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民间说唱艺术、民间戏曲音乐。

(二)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现状分析

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在我国音乐教育及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在我国,中国少数民族学会的成员在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注重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并且出现了一系列具有专业性的著作,如《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田联韬主编)、《中国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概述》(杜亚雄编著)。这些著作中,研究论述了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并且首次论述未确定族属的族群音乐,如对夏尔巴人、控格人、克木人及芒人等未确定族属音乐的论及。当然,除了一些较专业性的著作和论述外,我国高等院校的一些学者和教师也就少数民族音乐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些比较具有影响力的论文已经被汇编成集,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及传统文化的弘扬意义重大,这也有利于少数民族音乐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发挥其不可代替的作用。总之,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是具有一定基础的,但其研究还有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完善,并将其运用到我国音乐教学中,这也促使其在促进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发挥更为积极有效的作用。

四、如何更好发挥少数民族音乐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一)少数民族音乐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基础地位的确立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中国不再是一个传统文化居主导地位的国家,而是一个文化多元发展的国家。也就是说,我们要吸收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要学会理解与尊重少数民族文化,我们要像对待世界多元文化一样,去对待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是其民族长久以来劳动人民的艺术结晶,是其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更是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学习也是我国音乐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音乐教育在基础课程设置上,要注重亲疏沟通及由近及远,不能再仅局限于世界多元文化音乐内容,而也要将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专业化,将其编排到基础音乐教育课程中。

(二)少数民族音乐教材的选择和建设

纵观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其不仅包括传统音乐,也包含现代音乐,而少数民族音乐运用到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中,最不可忽视的就是教材的选择和建设。在基础音乐教育的编写和选择中,需要选择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曲调优美且极具代表性和民族特色的,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兴趣,受到学生的喜欢。同时,全国统编的音乐教材和地方学校选编的音乐教材要结合起来,要注重二者的比例,如全国性的教材可占80%,而地方性的可为20%,这凸显了地方特色音乐的重要性。内容上要兼具世界性和民族性、全国性和地方性。这样,不仅能学习更为世界性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精品,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热爱自己家乡和亲爱祖国的感情。

(三)组织好少数民族音乐活动

多元文化音乐论文篇8

0 前言

音乐无国界,钢琴音乐作为重要的音乐形式之一,它起源于欧洲,但是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增多,钢琴音乐已经流行于全世界。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文明古国,其自身有着悠久的民族音乐文化,通过与钢琴音乐的融合,能够更好地向世界展现出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提升世界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识。从钢琴音乐传入我国以来,我国的音乐人才已经创作出许多的民族钢琴音乐,并且在世界钢琴音乐史上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当前我国民族钢琴音乐体系的构建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不能够及时解决,将会影响到今后我国民族钢琴音乐的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应该要做好民族钢琴音乐体系构建,不断丰富我国民族钢琴音乐形式,从而实现我国民族钢琴音乐文化的繁荣。

1 多元化理论下民族钢琴音乐体系构建策略

1.1 制定科学完善的教学目标

民族钢琴音乐要想实现多元化发展,就需要不断吸收我国多样性的民族音乐,从而增强我国民族钢琴音乐的发展水平。但是在以往的钢琴音乐教学中,由于教师对教学目标不够重视,导致教学方向和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影响到民族钢琴音乐的进步。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在进行民族钢琴音乐教学时,虽然都涉猎到中国民族音乐,但是与本土民族音乐的介绍相对较少,这样使得学生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感受不到钢琴音乐与民族音乐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应该要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找到更适合本学校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增强学生对民族钢琴音乐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和创作中能够将更多的民族音乐融入其中。教师在教学时,还要积极构建完善的钢琴课程体系,真正实现钢琴民族化教学,在教材的选用、教学曲目的确定以及演奏技能上更要突出民族钢琴音乐的特色。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努力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民族钢琴音乐学习环境。

1.2 提升教师的民族音乐文化意识

教师在进行民族钢琴音乐教学时,应该要提升自身的民族音乐文化意识,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为学生今后民族钢琴音乐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在传统的钢琴教学中,教师大部分比较重视外国经典钢琴作品的讲解,从而忽视了我国民族钢琴音乐的教学,学生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无法更好地了解自身的民族音乐文化,也就不能够将钢琴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的融合,从而降低我国钢琴民族音乐的发展质量。提升教师的民族钢琴音乐教学质量,首先,就要增强教师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重视民族音乐的多元化,了解各个民族音乐的特点,这样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给学生介绍更多的音乐知识,满足他们民族钢琴音乐的学习需求。其次,要努力实现音乐教师教学思想的多元化。钢琴音乐教师在教学时不仅需要有比较高的专业技巧,同时还要有着比较高的音乐文化素养,在思想上能够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吸收百家文化之长,汲取我国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为学生创建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调动他们学习民族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今后的创作中将钢琴与民族音乐完美融合,促进我国钢琴民族音乐更好的走向世界。最后,教师要实现授课形式的多元化。钢琴技巧的提升不仅需要学生的日常练习,同时也需要教师的良好指导。教师可以采用欣赏式、讲座式以及比赛式的教学形式来讲解钢琴音乐知识,调动他们学习民族钢琴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拓展多元化民族钢琴音乐教学理论

当前我国还有许多的民族音乐文化没有被充分开发出来,这样就导致大量民族音乐资源文化的浪费,不利于我国民族文化走向世界。高校作为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基地,教师应该要不断丰富其多元化的民族钢琴音乐教学理论,给予学生更多的民族钢琴音乐学习指导,让他们认识到民族钢琴音乐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为我国今后民族音乐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拓展多元化民族钢琴音乐教学理论,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制定教学方案,让学生对民族钢琴音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魅力。教师也要积极推动相关理论知识的构建,如要加大对一些民族音乐的调研研究,分析出这些民族音乐的特色,并结合这些特色来探讨相应的发展理论,找到更多的民族音乐发展空间,为我国钢琴民族音乐的进步提供强大的理论保障。在教学理论研究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让他们认识到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在学习时可以将民族情感融入其中,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对民族钢琴音乐的理性认识,又可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满足他们的钢琴音乐学习需求。

1.4 构建完善的民族钢琴音乐实践环节

民族钢琴音乐的学习不能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还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实践,这就需要高校为其构建完善的民族钢琴音乐实践环节。学生在这样的实践中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在情感的把握上也会更加准确,技巧处理上更加娴熟,从而逐渐形成自身特有的演奏风格。在进行音乐实践时,既可以是校内钢琴音乐实践,也可以是校外实践。例如,校内的民族钢琴音乐演奏会、音乐会以及学术交流音乐会等,校外的如学校间的音乐交流会、民族钢琴艺术下乡活动、钢琴艺术进社区等实践形式,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可以更好地了解民族钢琴音乐,同时也能够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为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奠定群众基础。在世界音乐交流会中,这些民族钢琴音乐会显得别具一格,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能够丰富世界钢琴音乐形式,使其在钢琴音乐史上有着独特的艺术性。因此,在今后的民族钢琴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更好地学习民族钢琴音乐知识,为今后我国民族钢琴音乐的发展提供优秀人才。

2 总结

钢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要实现教学的多元化,同时还要保证钢琴教学的民族性,让学生对民族钢琴音乐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学习民族钢琴音乐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将我国多元化的民族音乐与钢琴音乐相结合,从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民族钢琴音乐作品,增强我国民族钢琴音乐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周民,周萍.音乐人类学视域下的高校钢琴教育的文化性 [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3):137-139.

多元文化音乐论文篇9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成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

音乐文化源自社会生活方面,因此无意识的音乐教育行为是传承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但与无意识的音乐教育行为相比,有意识的音乐教育行为则是传承音乐文化核心内容的主要途径,即短时间内便是受教育者获取到系统的知识,且随着中职教育行业的发展,中职学校多元文化教育已成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但音乐教育多以对音乐文化的选择、整理及传递来对音乐文化进行保存及维持。音乐教育选择及整理音乐文化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及心理发展水平、社会的需求,因此中职学校音乐教育过程,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特征及学生未来服务人群的基本需求。音乐教育的重要职能是重组音乐文化,即采用更容易被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方式传递音乐,亦或说使受教育者以最短的时间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从而习得音乐文化的主体内容,并最终实现对音乐文化体系的完整传承。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以借鉴及传播外来音乐文化的形式

来发展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人类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创造过程,促成新音乐文化因素的产生,因此音乐文化具有变迁性。传播对音乐文化的变迁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音乐文化的传播要求具备合理的传播媒介、传播方法及传播途径。就音乐文化的传播,音乐教育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音乐教育对传播内容具有选择与整理的功能,以实现对核心音乐文化的传播;音乐教育过程对反馈信息的接受、对传播渠道及传播内容的修正均能维持音乐文化的纯正性;采取特定教学手段,以使音乐文化的传播范围更大;采用最优化的教学手段,以使传授者与受传者间建立起稳定且和谐的关系。总体而言,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变迁过程,音乐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促进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相互借鉴及相互融合;培养极具创造性的音乐人才,以推进音乐文化的变迁;汇聚各民族音乐文化的技术、规范及精神,以推动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进步;传播及扩散新音乐文化因素,以实现对全体国民进行大众音乐教育。需要强调的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应重视借鉴与传播的有效性及合理性,以免产生负面影响,此乃中职学校音乐教育必须重视的方面。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对本民族音乐文化凝聚力的增强具有促进作用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而音乐教育必须与社会相互融合,方才能促进音乐文化的发展,即发展成为与经济、社会政治相协调及具有民族内涵、民族凝聚力的音乐文化。因此,中职学校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必须建立起正确的音乐价值观,从而实现对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共享,由此获得对各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世界各民族的语言音调具有差异性,因此各民族音乐所用的音乐基本技法、基本手段及基本素材也具有差异性,由此产生各民族多样性的音乐风格。可见,中职学校音乐教育过程,民俗文化环境的影响及口传心授教学法依然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产生着重要的作用。

多元文化音乐论文篇10

二、现状分析

河北省高校普遍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在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虽是新兴学科,但很多学者早已提出高度重视的呼吁。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副主编杨民康教授在《中国的多元音乐文化》一文中指出,我们的一些音乐院校,将“传统”太“森严壁垒”了,内容除了西方音乐外就多是汉族音乐,应该加强少数民族学科音乐的建设,这也是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具体实施。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元化民族音乐丰富多彩,但据笔者调查,河北省高校的音乐教育基本课程中,均未涉及少数民族音乐的内容,而只是在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中讲到区域色彩音乐时,提及点滴;而河北省开设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课程的学校更是寥寥无几。世界音乐文化是多元的,客观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但又平等的音乐体系,学生们首先应学习本民族、本国的音乐遗产,才能学会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音乐。1教学中,偶有提到五声音阶,学生们只能想到宫商角徵羽五种中国民族调式音阶,主观的认为五声音阶就是中国特色音阶,是中国特有的音阶模式,且这五声之间只有大二度与小三度的关系。这种理解与认识,就是不了解世界多元化音乐的体现,只有在学习世界民族音乐之后,学生们才逐渐意识到,五声音阶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音阶,且五声之间的关系有很多种模式。伴随人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逐渐增强,世界各民族都在努力保护本土的传统礼俗、仪式,而伴随这些仪式的音乐,也被有效的记录下来。高校课堂,作为文化的传播圣殿,对于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衍生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河北省高校的本科毕业生,直接面向河北省各中小学乃至幼儿园的教育第一线,如果他们的音乐知识体系不够全面,缺乏多元化音乐因素,将直接影响下一代对于多元文化音乐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三、几点思考

1.音乐文化中的音乐教育必须是多元的、交叉的。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教育观,导致不同的教育理念、模式。而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音乐表达方式也会受到教育观的影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可以帮助一个学生树立全球性的音乐视野,使之能够包容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从而树立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正确教育观。师范生的知识结构组合将直接影响中小学乃至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当代社会,许多幼儿园都“号称”与国际接轨,对外宣传幼儿园将如何引进国外教育理念,以弥补中国教育体制的不足等。试问,如果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结构无法达到多元化,他的教育理念又如何能够与国际接轨?所谓蒙氏教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并不是简单的方法改变,也不是简单的几件教具的参与就算是引用了新的教学法。我们需要整体提高幼教师资教学水平,必须从根本上填充他们知识空缺,改变思维方式和音乐表达方式,树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观念。2013年4月,笔者对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顶岗实习学生进行了巡回指导,此次巡回指导过程中,笔者惊喜的发现,石家庄市区很多中小学在音乐教学中已经不同程度的渗入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虽然在教学内容上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但这已经是个良好的开端。当然,在河北省内一些县级、镇级的偏远学校,教学手段、设备、理念都还处于上世纪末甚至中叶的落后阶段。而我们顶岗实习的学生,依然带去了他们最新的教学理念,克服简陋的教学设施,尽可能的上好每一节实习课程,实感欣慰。

2.正确理解worldmusic与ethnicworldmusic的关系。

2003年,笔者首次在河北师范大学开设“世界民族音乐”课程时,学生亲切的将这门课简称为“世界音乐”。当我听到这一称呼时,及时更正了“世界音乐”与“世界民族音乐”的关系:二者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此后的几年来的讲授过程中,学生们逐渐意识到授课内容与称谓的关系。高师类院校有一门“高龄”课程——音乐欣赏。这一课程的欣赏对象直接取自“西方音乐”。而“西方音乐”也仍然存在西方传统音乐的内容,或者我们可以称此类“西方音乐”为“西方艺术音乐”。“艺术音乐”应该是在“传统音乐”出现之后,在所在地区经济、政治都发展到一定高度时所产生的音乐称为“艺术音乐”。而在“艺术音乐”出现之前的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应该称之为“传统音乐”。“世界民族音乐”就是以这类传统音乐为主要讲授内容的一门音乐学学科。笔者一直在思考,应在高校再开设一门年轻的世界音乐课程,或可称为“20世纪中叶以后的世界音乐”。

3.将世界各民族“音乐素材”渗入相关学科。

此想法若实施,将是个“大工程”。首先,将世界各地民歌深入“视唱练耳”课程体系。很多视唱教材也曾引入外国民歌,但大都为流传范围较广,有一定影响力的大众性民歌,而对小众音乐素材很少触及。例如:大家提到日本民谣可能想到的就是《樱花》,实际上日本民谣有很多种,《樱花》只是流传到中国的经典之一,若能将更多特色的日本民谣引入视唱教程,学生们会知道世界上除了中国还有很多国家有五声音阶,而且还有带半音的五声音阶。其次,“十二平均律”已是深入人心,乐理学中讲述音程、和弦的构成都是采用半音、全音概念,且记谱法也是沿用欧洲音乐记谱规则,对世界各民族的地方性特色展现有很大障碍。如何在《基本乐理》课程中适时植入七平均律、五平均律概念,如何解释中立音的存在现象,如何给学生讲述除了简单的2/4拍、3/4拍、6/8拍等基本节拍之外,世界上还存在100多拍的节奏周期。这些都可称为《基本乐理学》的补充知识。再有,《音乐美学》的概念也要有所扭转。很多民族文化底蕴不同,对美的判断和理解截然不同。例如,泰国弦乐器就是追求嘶哑音色,如果换成纯净的提琴声音,他们会无法接受。很多音乐,需要我们在理解并接受他国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去欣赏。要将世界各民族“音乐素材”渗入相关学科,首先需要教师扭转教学思路,填充知识空缺,故称其为“大工程”。

多元文化音乐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27-01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培养多元化的人才成为我国教育的主要任务,多元音乐文化是在培养学生熟悉本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尊重了解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认同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多元文化音乐的教育理念

多元文化音乐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它认为学校应该抛弃、压制其他国家音乐文化的做法,正确面对多元文化这一事实,并且积极回应这一现状,从而达到及时帮助学生消除对文化差异的误解和恐惧感。培养学生理解、尊重多元文化的能力,同时,还要学会合理的鉴别和取舍,学习其他国家先进、优秀的文化,从而不断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2 我国中学音乐教学现状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大多数中学音乐教学活动还是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进行示范,学生跟着练习发声,然后教师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提出本节课的要求,然后进行教学,缺乏相应的引导式教学。此外,在教学模式上,教师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常常运用单一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的学习趣味不高,降低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通过研究发现,目前许多中学的音乐课程设置还停留在音乐鉴赏的层面,还有部分音乐课程是传授歌曲,学唱歌成了上音乐课的主要教学目的,缺乏音乐演奏、创作以及表演的内容,在课程安排上缺乏多样性。这种情况在很多中学院校中都普遍存在,相关的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争取不断创新音乐教育的课程内容,加强多元音乐文化的推广和传播,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多元文化在中学音乐中的运用

3.1 我国传统音乐

由于我国自身就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在文化构成上也具有多元性,因而,我国的音乐文化也具有多元性的特点,要想在中学的音乐教学中推广多元化的教学理念,首先应该发掘自身的音乐文化,提倡学生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积极学习各民族的音乐文化,比如可以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歌融入教材,例如酒歌、劳动号子等,还有一些地区的民族舞蹈,例如傣族舞、竹竿舞等,此外,在教材中还可以介绍一部分民族乐器,比如葫芦丝、竹笛等,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还能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自己喜爱的乐器、歌曲类型等。

我国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过程中,音乐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因此我国在对中学音乐体系进行改革时,应该加强对传统音乐的重视,不断了解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吸收其中的精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充分体现本民族音乐的价值。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才艺表演、介绍自己喜欢的音乐歌曲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 本土音乐

本土音乐是指与本土居民息息相关的音乐,是本土居民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发展起来的音乐,能够体现民族历史发展的过程和时代精神。作为音乐教师,要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地方特色,将地方的乡土音乐引入音乐课堂之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还能够弘扬本土的音乐文化,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度、认可度,增强自身的音乐表现力。

本土音乐不仅包括本土的民间音乐,有的还包括某些地方戏曲种类,比如江苏无锡地区的音乐教学,在对音乐教材进行学习和赏析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感受无锡本土的民间音乐,比如著名的《二泉映月》、《良宵》等,同时还可以加入一些锡剧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再比如,浙江地区的中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可以融入越剧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欣赏,还可以组织模仿大赛,培养学生对昆剧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展示了个人的潜力和才华。本土文化是中学音乐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加深学生对家乡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具有重要作用。

3.3 世界音乐

世界音乐文化不仅包含了欧洲音乐文化,它还应该包含世界上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在实际的中学音乐教学中,不可能涵盖世界上所有的音乐种类。目前来说,我国现有的教材仅仅局限在对中国本土音乐和部分西方音乐的鉴赏之上,缺乏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比如非洲、拉丁美洲、中东地区等,加强世界不同地区音乐文化的重视,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进行认识和了解,让学生意识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培养多元文化的思维和认识,加强自身对不同文化的接受能力,进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学的音乐教育也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其他国家的音乐视频、民族舞蹈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了解喜欢的歌手、音乐歌曲等,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添自己的课外知识。

4 结语

多元文化是当今社会的潮流,在进行中学音乐教育中,也应该充分重视多元文化的存在,本文通过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的分析,针对目前我国中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多元文化视角下的中学音乐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从我国的传统音乐、本土音乐、世界音乐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加强对这些方面的重视,有利于促进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多元文化音乐论文篇12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与此同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持续至今的文化多元主义浪潮。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潮流冲击着教育观念,影响着音乐教育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即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的形成。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是当今全球文化发展的产物,它源于多元文化教育观,认为各国的音乐教育体系既不是全球普世性的,也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应是开放的、多元的和多样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不仅批判强势文化国家音乐教育政策、结构和理论的中心性、霸权性和宰制性,强调各民族国家特别是文化弱势国家音乐教育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而且还积极倡导“文化间主义”和“跨文化主义”的音乐教育,主张在不同文化的音乐教育观念之间建立起理解和宽容的精神,尊重并欣赏不同民族的音乐哲学、音乐语言、音乐文化和音乐思维方式。认为“音乐本来就以多元的方式存在于不同文化中,音乐教育理应使学生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音乐,在世界音乐的学习中,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交流,通过对‘他人的理解’增强自我概念和自我理解。”①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21世纪全球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它首先出现在美、德等发达国家并逐步影响到世界各国。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观念也开始影响到中国。在与美、德等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交流学习过程中,中国音乐教育的学科发展亦注入了新的活力,2002年颁布的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中已开始提到多元文化音乐。高师音乐教育是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母机”,而音乐理论课则是高师音乐教育课程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中国高师音乐理论课程由于受计划经济和苏联教育体系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上分类过细、各自为战,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在教学内容方面与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常生活缺乏联系;在教学方法上过分注重机械记忆和被动模仿,缺乏正确的教学思想的引导。这样的教学观念,已不能适应中国音乐教育改革的要求。观念的解决是建立理论认识的基础,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的影响下,笔者以为,应本着“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的原则,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对高师音乐理论教学改革进行思考与探索。 一、课程设置的整合与重构 关于“课程”的定义,教育学家早已给予了诸多不同阐释,而人类学家则认为“课程”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②音乐理论课程作为人类几千年音乐文化的精华,担负着人类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责任,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程设置是不同思维模式的体现,它的科学性与否,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接受效果的优劣。格式塔完形心理学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每一部分之所以有其特性,是因为它与其他部分有某种联系。③音乐理论课程体系与其中各部分课程的关系,即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目前中国高师音乐理论课程仍各自强调其自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而忽略了其整体性。如何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下进行音乐理论课程设置的整合与重构,是目前中国高师音乐教育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我们应“把整个音乐理论课程看成一个有机整体,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运动、发展规律,使之通过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和互相联系趋向统一,使总体在各部分相互协调中求得发展。”④ 1.强化课程,淡化学科,重构高师音乐理论课程的分科。课程设置作为中国高师音乐理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目前仍比较缺乏弹性,具体表现在有些课程划分过细、重叠过多。我们应本着音乐教育多元化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的结构体系,根据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与体系,将原有的趋于分散、科目繁多的课程结构加以整合。强化课程,淡化学科,同时对特别需要扶持的传统音乐理论仍需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供其不断付诸于教学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高师音乐理论教育体系。具体来说,为利于学生对整体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各学科相互协调中求得总体效果,笔者以为,应将目前高师音乐理论课程中一些较分散的学科进行重构,以板块的形式囊括可以相互融合的课程,如在“音乐基础理论”板块中可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等学科,在“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板块中可包括《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中国音乐作品欣赏》等学科,在“外国音乐概论”板块中可包括《外国民族音乐》《外国音乐史》《外国音乐作品欣赏》等学科,在“作曲技术理论”板块中可包括《歌曲作法》《配器》《复调》《曲式与作品分析》等学科。需要注意的是,音乐理论课程的多元化需要各板块内部课程之间、各理论板块之间的密切联系与相互渗透,而不是简单地将各个理论课程叠加在一起。只有强化板块式课程体系,淡化分散式学科课程,才能在整体习得的理论中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 2.重视音乐与非音乐学科的关联与整合,将其融入高师音乐理论课程体系中。从全球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看,对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除了必须精通音乐教育领域的学科内容外,还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要随时随地解决与音乐学科领域有关或无关的问题。⑤因此,重视高师音乐理论课程与非音乐学科的关联与整合,将文化科学知识融入高师音乐理论课程体系中,是目前高师音乐理论课程改革值得关注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内容的交叉与融合 现存高师音乐理论教学体系是传统高师音乐教育模式下的产物,教材的理论体系较陈旧,已不能适应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如目前高师的和声教学仍局限在给学生灌输传统和声的狭小范围内,“对近现代和声了解很少,对创作中出现之新的和声现象困惑不解,对和声学的历史沿革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⑥对于音乐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现行的观点主要有三种:其一是单轨制,即是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以增删取舍,教学体系基本不变;其二是双轨并行,即主张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两种教学体系并用,实行“双轨教学”;其三是多元化道路,即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背景下,将东西方的音乐理论融会贯通,在各文化之间建立一种联系的网络。笔者以为,以基础音乐教育为培养目标的高师音乐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求学生掌握广博的音乐知识,才能够适应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才能够符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高师音乐理论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观念下,在交叉与融合的过程中体现多元化的高师音乐理论教学体系。#p#分页标题#e# 1.纵横交叉的网状结构 自20世纪初西方的音乐教育体系传入中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教学内容都侧重于对西方古典时期音乐文化的阐释,而忽视了当代音乐的发展及其未来的指向,其结果必然造成教学内容无法把握时代的脉搏,无法跟上时代的需要。⑦高师音乐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应突出师范教育的特色,不是往“专”、“精”方向发展,而应朝“博”、“大”方向努力,它既应体现世界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又应兼具时代性、知识性与艺术性。因此,高师音乐理论教学应组建一个纵横交叉的网状结构体系:纵向方面是西洋音乐理论的延伸,其中应包括20世纪的现代音乐理论等内容;横向方面是世界音乐理论的综合,包括各国音乐理论体系,如印度、阿拉伯等。 2.双层融合的深厚底蕴 (1)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的内部融合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的社会潮流中,保持本国的音乐文化个性是立足于世界音乐文化之林的唯一出路。因此,构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也是进行高师音乐理论教学内容改革的前提和基础。笔者以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的构建,应依据“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⑧,特别要注重民族音乐理论的内部融合问题。中国是一个拥有多种语言、多种文字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各有特色,并且“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⑨“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的内涵应用于音乐理论教学,就不仅要传授中国汉民族音乐文化传统,同时也应传授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传统。因此,在构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用“汉族音乐形态的理论”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分析,对少数民族历史、语言、传统及其音乐文化要尊重,不能用汉族音乐取代中国音乐,应着重解决以往教学内容中少数民族音乐所占比重较小的问题,⑩体现多元一体、相互融合的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特色。 (2)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的多维度融合 当今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化从进化论发展到相对论的进步,如何处理好人类音乐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特征,并将其综合运用于音乐理论的教学当中,是当前高师音乐理论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任务。因此,在高师音乐理论教学中更应注意多维度教学内容的综合与整体教学内容的分配。 总之,高师音乐理论教学应适应多元音乐文化发展的步伐,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教学需要,科学、合理地拓展教学内容,形成相对系统、完整的音乐理论结构,同时增进学生对于各个音乐文化形态的理解,建立多元化的审美取向,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出新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而教学方法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没有适用于一切教学环境的最优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研究领域是一个开放的、并且不断发展的领域,教师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能够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手段。中国高师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在方法上缺乏必要的改革与出新,导致教学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无论教学内容如何改革,如果仍采用旧教法,忽视相关观念的转变,也无法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要求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之相匹配,因此,要达到高师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构建多层次、多侧面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并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编撰供教师使用的教学策略与方案。同时,应多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学方法,将其与高师音乐理论教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教学法。 结语 人类社会愈来愈趋向于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势态,任何民族国家放弃全球观察的视野,孤立地谈自己的发展,或脱离自身文化传统去谈发展都难以面向未来。中国高师音乐教育也首先需要考虑当今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势态背景,考虑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的发展及其对中国高师音乐教育的影响。作为高师音乐教育重要环节的音乐理论课程亦要顺应多元文化社会发展的趋势,在课程设置的整合与重构、教学内容的交叉与融合、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深入探索,提高高师音乐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