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咨询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4-10 15:31:53

小学生心理咨询论文

小学生心理咨询论文篇1

日本的心理健康专业服务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是学习美国的经验,以后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日益增长的需要,逐渐进入专业化的培训。近年来,日本心理健康服务中有一种明显的发展趋势和强烈的呼声,就是心理学各个相关学会正在联合,倡导认定心理学从业人员的“基础资格”和“职业资格” [1]。到目前为止,日本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专业人员资格认证还没有国家统一的标准,资格认证主要来源于各种学术团体。在日本与心理健康和咨询服务相关的学会有近40个。不同的学会有自己的资格认证体系。但是最有影响的专业资格主要有:临床心理士,注册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士,大学心理咨询师,产业心理咨询师。

1 日本心理健康专业服务领域与机构

日本的心理健康服务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日本就有专门针对神经症治疗的心理治疗森田疗法。但是普及意义上心理健康服务应该从战后50年代开始。1951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咨询专家、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威廉逊到日本讲学,推动了日本高校的心理咨询发展,东京大学是第一家设立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大学。50年代中期,日本电信电话公司导入产业心理咨询师制度,国际电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也设立了产业心理咨询师岗位。产业心理咨询备受关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经济高度增长给社会大众带来了种种心理问题。如青少年中的欺侮、逃学、自杀,中年人的忧郁、酒精依赖、身心疾病等带来的危机,老年人的疏远感和对死亡的恐惧,这些都成为心理健康服务的主要课题。

日本心理健康服务的领域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司法、社会福利、产业、社区等。教育领域的心理健康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从幼儿到大学生、研究生。文部科学省从1996年开始派遣学校咨询师到中小学去工作,派遣人数逐年增加[2]。日本的大学大多数都设有心理咨询中心这样的心理健康专业服务机构,平均每个中心专职咨询师1.3人 [3]。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积极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邀请咨询,扩大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推广活动。

医疗机构的心理健康服务主要在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的精神科、精神神经科、小儿科等都有心理治疗人员。医疗心理健康服务对象从儿童到老人,从患者到家属,范围广泛,工作包括协助精神科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测验及评估,开展个别和团体心理治疗。对于非精神疾患的病人,需要心理治疗的也很多,例如老年人的临终关怀、癌症病人的心理重建等。司法领域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主要设在家庭裁判所、少年鉴别所、少年院、保护观察所、监狱等机构中。福利领域很宽泛,包括从幼儿到老年的服务。社会福利领域有多种国家资格的专业人员,例如社会福祉士、精神保健士等。作为专业的心理服务,在福利机构有心理评估员、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士、心理治疗师。他们活跃在儿童咨询服务机构、身心残障人士服务机构、老年福利机构。产业心理咨询是为所有劳动者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在企业的保健管理室、员工咨询室、职业咨询所等领域活跃着产业心理咨询师的身影。

2 日本心理健康专业服务人员的资格认证与管理

2.1日本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的资格

在日本,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的资格认定和培训还没有国家资格和标准。许多在医院、学校、企业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相关工作的人员强烈企盼国家资格认证制度。2005年的国会上,提出了由国家认定临床心理士和医疗心理士的议案 [4]。目前日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人员的资格主要由各专业学术团体认证,比较有影响的专业资格有十种:临床心理士(1988年开始认证)、产业心理咨询师(1992年开始认证)、注册心理咨询师(2002年开始认证)、大学心理咨询师(2002年开始认证)、学校咨询师(1989年开始认证)、学校心理士(2004年开始认证)、家庭心理咨询师(1992年开始认证)、临床发展心理士、健康心理士、艺术治疗师。其中法人协会认定的临床心理士和日本产业心理咨询师协会认定的产业心理咨询师影响最大[5]。

2.2临床心理士资格认证与管理

临床心理士是日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中发展最早、影响最大的专业资格。从1988年9月开始资格认证工作,目前日本已经有约17000人拥有临床心理士资格,也是唯一需要心理学硕士学位才能获得的资格。临床心理士的培养主要是依靠大学和研究生院的专业训练,而其他资格则主要通过各个协会或者学会的培训。临床心理士的申请条件是指定大学的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到2006年5月1日为止,日本全国一共有156所大学通过了指定审查。这156所大学具有较完善的临床心理士的教育和训练系统和设备。临床心理士的工作主要有能够选择和运用各种心理测验技术进行心理评估,学习各种心理治疗的理论,提供有效能的心理治疗[6]。临床心理士必须学习的知识包括:(1)心理测试(包括问卷法和投射法)。(2)心理治疗(主要包括精神分析、荣格分析心理学、来访者中心疗法、行为疗法、家庭治疗、游戏疗法、心理剧、箱庭疗法、绘画•艺术疗法、催眠疗法、团体治疗)。(3)基础心理学(包括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家庭心理学)。(4)哲学•文化•宗教。(5)精神医学。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机构是日本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协会,该协会是由日本16家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治疗学会联合而成的。临床心理士资格申请和审查流程见图1[6]。

获得临床心理士认证后,每5年需要重新审查。在这5年期间,临床心理士必须获得15分以上才能重新更新资格。这15分中必须含有以下(1)和(2)中任何一个项目,并跨越3个不同的项目:(1)协会举办的临床心理士研修会和心理健康会议;(2)协会主办的全国大会,以及各个地区临床心理士会主办的培训;(3)协会承认的相关学会主办的活动;(4)协会承认的和临床心理学相关的工作坊和培训;(5)协会承认的督导经历;(6)协会承认的和临床心理学相关的研究论文以及著作的出版。

2.3注册心理咨询师

认定心理咨询师即注册心理咨询师,是由成立于1967的日本心理咨询学会认证的专业资格,日本心理咨询学会有会员6000多人,是日本最大的心理咨询学术组织。从1989年开始的资格认证已经有1000多人获得此项资格。日本心理咨询学会认定的注册咨询师每7年需要再次审查。这样的制度是为了促进获得专业资格认证的人继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专业技能,提供有质量的服务。日本心理咨询学会注册咨询师资格认证申请及审查过程见图2[7]。

2.4产业心理咨询师的资格与管理

日本从1992年开始实行了产业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认证,并得到劳动省的支持和劳动大臣认可。产业心理咨询师主要以个人服务为主,必要的时候需要担负预防的职责,承担起对一般员工进行教育训练的职责。产业心理咨询师需要掌握包含心理咨询各种技法在内的心理治疗能力,而且要开展各种预防、保护工作,还需要担当教育培训管理监督者和初级产业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产业心理咨询师资格分为产业咨询师(初级)、资深产业咨询师(中级)、高级产业咨询师(高级)。对于产业心理咨询师考试合格的人员,社团法人•产业心理咨询师协会将给予登记并颁发合格证书,授予产业心理咨询师称号。产业心理咨询师认证的三级体系见图3[8]。产业咨询师考试(初级)内容见表1[9]。

2.5大学心理咨询师的资格和管理

日本学生相谈学会成立于1955年,经过40多年的发展,1999年5月14日,在学会第18次大会上正式决定建立大学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制度。又经过3年多的努力,终于在2002年建立了由学会认定具有专业知识的大学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制度,目的是确立学生咨询的专业性,被认定者的名单将送到全国各大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校长手中,从而使取得认证资格的心理咨询师在学校的咨询活动能够得到领导的推动和支持。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学会会员的专业水平,为大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心理服务和成长指导。

2000年6月文部省高等教育局出台的《关于充实大学生活的方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创建我们的大学》文件中,强调心理咨询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要使咨询师的资格专业化、专职化。也就是说,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必须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专业人才。为了推进学校内部的心理咨询工作,必须建立相应的资格认证制度。学会在关注其他心理学资格认证的同时,必须要建立起学会的特别资格认证。目前拥有大学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数100多人。其申请条件和流程见图4[10]。

取得大学心理咨询师资格后每5年需要申请资格更新,即重新登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在取得资格的5年间仍然是本协会成员。(2)在5年中3年以上的时间在学生咨询机构从事以心理问题为中心的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援助工作。(3)取得资格的5年间,满足以下3条:①撰写与学生咨询有关的著作、论文、案例报告、翻译文章等取得2分以上的分数;②在本协会主办的大会上口头发言1次以上;③参加本学会主办的研修会、演讲会、研究会等30学时以上。如果从事督导工作5次以上算作20学时。

3 日本心理健康专业服务人员的培训

在日本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人员培训主要有三条渠道,第一是大学和研究生院的职前培训,也称学历教育,主要包括毕业于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第二是由学会及学术团体提供的在职专业培训,如由日本心理咨询学会等相关机构通过培训班、工作坊、讲座、学术会议等形式进行的培训;第三是由民间心理咨询培训机构提供的专业培训。下面介绍这三类培训的具体培训要求、课程设置。

3.1学历教育

日本现有大学中设有心理学科系的有106所,其中国立大学37所,公立大学4所,私立大学65所 [11];设有培养临床心理学研究生学位的学校有98所。从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要求看,学历教育应该是主流。

3.1.1 临床心理学专业培训及特点

以名古屋大学为例来说明临床心理学专业的培训特点[12]。名古屋大学教育学部拥有8个专业,在全国国立大学中规模最大。精神发展临床科学专业是其中一个。从本科开始学生就要学习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测评、学习指导、态度形成•态度改变、生涯发展、意欲•动机形成、认知•思考、性格形成、人格变化等内容,并要完成毕业论文。毕业以后期望成为临床心理士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学生,在本科的时候就可以选修投射法基础、临床面谈法、临床案例研究法等课程,并进入研究生院心理发展科学专业。心理发展科学专业是文部科学省在1990年设置的学科,这个学科以人类的发展(幼儿、儿童、青年、成人、老年)为纵轴,空间的扩展(个人、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地域社会、跨文化)为横轴,培养心理临床的实践家,以及以临床为特长的学者。心理发展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下:1. 发展临床心理学特论(必修)、发展临床心理学研究演习Ⅰ、发展援助临床学研究演习Ⅱ、发展援助临床学研究实习(必修)(注:在“特论”中主要学习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性研究,“演习”中主要通过案例研究学习,而在“实习”中则是自己一边接受督导,实际接待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2. 家庭发展临床学特论(必修)、家庭发展临床学研究演习Ⅰ、家庭发展临床学研究演习Ⅱ、家庭发展临床学研究实习(必修)。3. 生涯发展教育学特论、生涯发展教育学研究演习Ⅰ、生涯发展教育学研究实习。4. 跨文化临床教育学特论、跨文化临床教育学研究演习、跨文化临床教育学研究实习。

附属的临床教育设备:名古屋大学在1985年通过文部科学省的批准,继京都大学和九州大学之后,建立了日本第五个大学附属的“心理教育相谈室”。由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数十名成员构成的咨询室,不仅完成了对研究生的训练和培养,还每年向社会以及社区提供数百次的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并实行收费。研究生在这里持续地接受教授以及校外心理临床专家的督导,使得自己的技术逐渐熟练,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在名古屋大学心理临床训练要求严格,通常开始的半年只能在单面镜下见习,给教授以及高年级学生做咨询纪录,总结咨询报告,然后再在教授的陪同下逐步接触案例,并总结咨询报告在案例研讨会上汇报。督导制度很完善,第一年督导由指导教授担任,第二年以后需要自己付费找学校指定的督导师,督导需要定期汇报督导情况给学校。每周都有一次案例研讨会,案例研讨会分3-4个会场,每个会场都有数名教授以及校外的督导师参加。研究生们轮流发表自己的案例,接受集体督导。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大多工作于精神病院、儿童咨询所以及学校心理咨询室。博士研究生虽然大多成为大学老师,走上学者的道路,但是他们都从事于研究和临床两方面的工作。

3.1.2咨询心理学专业培训特点

以筑波大学为例来说明咨询心理学专业的培训特点[13]。筑波大学人间学类(相当于学院)包括心理学、教育学、心身障害学的三个专业。心理学专业又分为实验心理学(知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言语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五个领域,由三十多名教授构成,进行教育、研究和临床实践。

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是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概论、心理统计、心理统计实习、心理学研究法、毕业论文等等。如果希望以后从事心理临床的学生还需要选修心理诊断、心理疗法、咨询心理学、性格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演习、咨询心理学演习、临床心理学实习和临床心理学特论等科目。

进入研究生院以后,硕士研究生的主要课程是学校心理咨询、教育咨询、临床心理学特讲、演习、学生指导论、学生理解等。此外,临床心理学实习和督导将占去研究生们的大部分时间。筑波大学拥有附属心理相谈室,对外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从1992年开始收费。研究生将在这里一边接受教授的督导,一边完成他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临床训练。

在筑波大学,心理临床训练分成4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在单面镜下见约半年,给教授以及博士研究生做咨询纪录,总结咨询报告。第二阶段,在教授的陪同下接触案例,并总结咨询报告在案例研讨会上汇报。第三阶段,自己一个人能够进行咨询,每做完一个咨询就要报告给督导。第四阶段,可以陪同下级生作咨询,并给与指导。每周有一次案例研讨会,研究生们轮流发表自己的案例,接受集体督导。毕业生大多就职于家庭裁判所,少年鉴别所,保护观察所,儿童相谈所,教育相谈所,还有企业的心理咨询中心以及人事部等等。

3.2 在职培训(包括学术机构的培训和民办机构的培训)

3.2.1 民间培训机构

在日本有一些注册的心理咨询培训机构,例如财团法人关西心理咨询中心就设有专门的咨询师培训系统。他们在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下,长年从事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培训。

3.2.2 学术团体培训

3.2.2.1 日本心理临床学会对临床心理士的培训

获得临床心理士资格以后的持续教育,主要由日本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协会,日本临床心理士会以及各个地区的临床心理士会主办多种培训来完成以外,每年定期召开的日本心理临床学会也作出很大的贡献。日本心理临床学会的会员数,截止到2007年10月31日是20,778人,远远超过日本心理学会的会员总数,是日本最大的心理学术组织。日本心理临床学会的专业人员培训主要通过工作坊,案例报告•公开督导方面。工作坊的内容全面,有适合初学者的,也有适合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中的各种需求的。而每一个案例报告•公开督导计时一个半小时。报告者有经验浅的咨询师,也有从事心理临床二三十年的老前辈。由于心理咨询和临床的特殊性,从案例报告和督导中学到的知识、技巧和积累的经验是最重要的。

3.2.2.2日本学生相谈学会大学心理咨询师的培训

日本学生相谈学会也就是大学心理咨询学会,作为大学心理咨询师认证基础,专门制定培训的内容。按照认定规则,《大学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涉及学生咨询总论、咨询的理论与学习、案例评估、大学生诸问题、大学教育与学生咨询、调查研究6个领域,通过学会主办的培训班、讲演会、研究会等形式,确立大学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性所涉及的必要内容 [14]。

3.2.2.3 产业心理咨询师的培训

产业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①除了进行心理测验、心理治疗等工作外,还需要从事与相关人员的联系、环境的调整、善用社会资源等工作。②必须对系统内的咨询师和同行咨询师以及管理监督者进行咨询、建议和指导。③必须开展为了维护员工心理健康而组织的、由管理者和员工双方共同参加的教育活动。④必须对下一级产业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进行支持和指导。⑤需要把握不同职场劳动管理的特色,根据职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训练,并且具备为了解员工的需求进行调查的能力。⑥实施根据劳动安全卫生法第70条第二项规定的“建设快乐的职场”的要求,把尊重个性作为根本原则。劳动者的个性形成除了受到性别、年龄、体力、技能、生理机能的影响,也受到心理机能的影响。此外,为了建设快乐的职场,做到快乐工作,产业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和不同职种之间的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

产业心理咨询师(初级)培训总学时169小时,分成三部分:理论学习48小时(必修的科目共四门,其中产业心理咨询概论18小时,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法12小时,人格理论9小时,职场心理健康9小时);心理咨询实用技巧训练81小时;小论文和对话分析等40小时。中级产业心理咨询师除了对人生、职场的学问、经验有自身独到的见解,在具备必要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法的基础上,还应当了解包含心理健康内容的劳动管理、劳动法的知识,企业、组织和其中人员的产业心理学知识,人际关系理论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理论[15]。

4 日本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趋势

日本作为一个世界经济强国,其社会发展需要心理健康服务。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要在全国1万所初中配备专职的学校心理咨询师,厚生劳动省也提出5年中培养5万名职业咨询顾问的政策[16]。同时,文部科学省和厚生劳动省正在为推进育儿心理咨询师的发展合作。但是总体来看,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而训练有素,经验丰富,具有良好信誉,专业服务水准高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人员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临床和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的培训不可能采取短平快的培养方式,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专业训练。近年来,日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发展迅速,培养专业人员的大学和研究生院不断增加,但是师资跟不上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正是目前日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界正在探索之中的议题。

参考文献

[1] 松原达哉.编著.心理カウンセラになるための本.ナツメ社,2006:16.

[2] 松原达哉.编著.心理カウンセラになるための本.ナツメ社,2006:56.

[3] 大利,林昭仁,三川孝子,等.2003年度学生相にする.学生相研究, 24(3):269-304.

[4] 松原达哉.编著.心理カウンセラになるための本.ナツメ社,2006:17.

[5] 松原达哉.编著.心理カウンセリング.ナツメ社,2004:202-223.

[6] 日本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协会.临床心理士になるために.诚信书房,1988.

[7] 樊富珉.主编.心理咨询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40.

[8] 樊富珉.主编.心理咨询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41.

[9] 日本的产业カウンセラ.社团法人日本产业协会,2005:67.

[10] 鸣泽实.大学カウンセラ制度の发足.学生相谈ニュス,2002:2.

[11] 松原达哉.日本の心理カウンセリング•心理法のと状.国际心理治疗与危机干预学术会议主题报告,2006.

[12] 田治.名古屋大学,床心理士入.日本社,1995:10.

[13] 佐々木雄二.筑波大学,床心理士入.日本社,1995:25.

[14] 鸣泽实.大学カウンセラ制度の发足.学生相谈ニュス,2002:3.

小学生心理咨询论文篇2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26名心理咨询师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及访谈法。

2研究结果及分析

2.1自信心问题

调查表明(见表1),多数咨询师对自己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工作能力的判断并不太有自信心。有关研究也表明,76.12%心理咨询师有难以胜任专业工作的感觉[2]。

2.2 存在问题

根据问卷调查,心理咨询师觉得刚走上心理咨询师岗位时面临的问题中,大部分心理咨询师认为最主要的是洞察能力欠缺,其次是心理咨询技巧的不足,最后是知识面过窄。此外还有领悟力不够,挫折承受力不足。

2.2.1 洞察能力欠缺

无论是个别心理辅导还是团体心理辅导,观察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要求。在访谈中,咨询师认为洞察能力至关重要。多数咨询师认为,优秀的咨询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洞察力,能在来访者一走进咨询室通过观察来访者的外在情绪表现感知到来访者当时的基本心态。在咨询的过程中,通过来访者的一举一动觉知来访者的所思所想。咨询师也认为,大多数来访者在心理咨询的初期对咨询师大多处于试探阶段,对咨询师存在不信任感,其较深层次的内心的想法一般很难直接向咨询师表露出来,此时需要咨询师细心的观察、体会。具备良好洞察能力的咨询师从来访者的一举一动中可以洞察到来访者当时的心理状态,以及来访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能清晰感受到来访者的咨询动机,从而使心理咨询的效果事半功倍。

2.2.2 心理咨询技巧的不足

无论从调查还是访谈过程,咨询师大多认为心理咨询技巧是咨询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内容。心理咨询过程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技术,如开放的技术,倾听的技术,面质的技术,表达的技术,结束的技术等。这些技术的掌握得如何对做好心理咨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心理咨询的初期、中期,还是结束时,均和咨询技巧有关。咨询师认为,掌握良好心理咨询技巧的咨询师,在初期能充分激发来访者的咨询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使来访者在较短时间内对咨询师进行较深层次的表露,提高咨询的效率;而对来访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出现的阻抗,咨询师能充分利用咨询技巧进行处理,使咨询继续进行;同时面对谈话过程不着边际的来访者,咨询师可以更好地把握谈话的主题,引导来访者回归到咨询的主题中来。面对各种不同性格、不同来访内容的来访者,灵活运用不同的咨询技艺,解决各种各样来访问题,避免咨询的失败。

2.2.3 知识面过窄

在访谈中,咨询师认为在咨询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来访者,这些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常提出一些咨询师没有预料到的问题,有些问题和咨询主题有关,有些问题尽管和心理咨询的主题没多大关系,但如果咨询师能很专业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也有助于增强来访者的信任感,从而有助于建立牢固的咨访关系,有利于心理咨询的进行。因而,咨询师在面询过程中,常会发觉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在应付来访者各种各样问题时常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咨询因此不得不中断,影响咨询的顺利进行。因而,咨询师觉得除了专业的知识外,咨询师们还得在平常多看些书,了解各方面的知识,不一定专业,但一定要广泛。这样面对来访者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咨询师均能较好地应付。

2.2.4 咨询领悟力不够

根据对心理咨询师的访谈,咨询师觉得咨询领悟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咨询过程的领悟;二是对心理咨询理论的领悟。两方面的领悟对心理咨询师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是挫折,这些问题对咨询师的影响具有消极的一面,如咨询的失败、对心理咨询师自信心的打击等,但同时它也具有积极的一面,这些问题对咨询师本身咨询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当然,积极的一面就需要咨询师具有较高的领悟力,能从失败的个案积累中看清失败的原因,从而不断积累咨询的经验,提高咨询的水平。然而如果领悟力不够,则咨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多对咨询师造成的是打击,失败无法成为成功之母。赵静波、季建林研究也表明,14.18%的人有过被虐待的经历(其中男性为13.18%,女性为15.17%[1]。

2.3 大学心理学课程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的作用

调查表明,大学期间学生所学心理学课程总体上对咨询师的心理咨询工作能力培养所起作用一般。其中从事心理咨询师工作在5年以上的均认为所起作用一般,而5年以下的咨询师有的认为起很大帮助,有的认为没多大帮助。在访谈中,拥有5年咨询经验的咨询师认为,大学期间的课程对心理咨询工作的帮助主要是提供基础理论及一些最基本的咨询技能技巧,但在咨询技巧的深入及演练并最终让学生掌握方面有所欠缺,毕竟心理咨询不同流派其技巧也千差万别。对于一些最新引进的心理咨询工作方法,学校也基本没有在这方面进行授课。而刚走上心理咨询工作岗位的咨询师认为帮助很大,学校的授课已经把他们引进了心理咨询的大门,对学校也只能提供基础的教育,以后咨询水平更多还是需要依靠再培训。咨询师认为其对心理咨询工作帮助不是很大的理由主要是,他们走上心理咨询工作岗位后,其角色需要更好的转化,由学生的角色转化为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在转化过程有一定困难。同时,在工作中忽然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咨询个案,不能很好地进行解决,从而对自己在学校所受咨询能力的培养有所质疑。

3对策

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咨询实践操作能力呢?通过调查及访谈,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操作:

3.1 心理咨询技巧的演练

心理咨询技巧是咨询师最感不足的地方,因而学校应该在这方面分配充足的时间。授课教师在讲授完心理咨询的理论及咨询技巧后,应该组织学生设计心理问题,并分二小组进行技巧演练,一个当来访者,另一个当咨询师,并进行角色转换。演练完后,教师根据学生演练过程呈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点评、总结,并在下阶段再次进行演练、提高,直至学生基本掌握咨询的技巧,能对来访者提供基本的咨询。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心理咨询师或者来访者的感受,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心理咨询的技巧。

3.2 专业见习

学生毕竟缺乏心理咨询的经验,许多心理障碍现象只能停留在视频或书本中,而现实中却很少能遇见,因而,只能通过专业见习,在精神病医院或医院精神科中通过观察、接触具有各种心理障碍的的患者,才能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各种异常的心理现象,也才能真正体会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医别,在以后工作中能清楚判断出什么样的来访者不属于自己的咨询范围。

3.3 义务心理咨询

培养心理咨询经验对学生心理咨询能力的提高同样重要。学校可组织学生参加义务的心理咨询。在咨询过程中,学生能够较有效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技术方法充分应用于心理咨询实践中。在义务心理咨询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一定的心理咨询经验,同时也感受到做心理咨询师的辛苦及不易,也觉察到自身心理咨询水平的限制,从而在以后的学习时间里能更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学习。

3.4 观看别人的心理咨询

咨询师认为,看别人心理咨询的全过程对心理咨询能力的提高作用显著。学生通过观看一些高水平咨询师的咨询过程,可以从建立咨访关系、咨询技巧的运用、咨询阻抗的处理、作业的布置及咨询结束的处理等多方面产生深刻的体会,并对别人的心理咨询过程进行深入反思,从而也从中受益,提高自己的咨询能力。

3.5 小组讨论

咨询师认为,小组讨论也是学生心理咨询能力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小组讨论中,小组成员可对某个心理咨询个案进行探讨,集中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共同解决现实中的咨询个案。当然,在小组讨论中要有教师的指导,教师根据小组成员讨论的结果协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国内学者张丽宏等人的研究也表明,组织学生之间进行模拟心理咨询及义务心理咨询,培养心理咨询经验等方法对提高学生心理实践能力起着较大作用[2]。

4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社会对心理咨询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生活的品质,从而也更重视心理的健康。培养合格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可以更好地帮助相关人群提升心理素质,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但反过来社会对心理工作者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培养合格的心理工作者,提高其心理咨询的实践操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生心理咨询论文篇3

关键词:心理咨询信息化平台;专家系统;心理测评;咨询网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现代社会人要应对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的以心理教育中心为平台的咨询方式存在着模式单一,操作不便和隐匿性等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

目前心理咨询信息化发展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发展。一方面,随着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医疗机构的广泛应用、医学信息的数字化发展以及专家系统应用于诊断治疗,不仅为医院提供对数据进行录入、修改、查询、统计、删除等常规功能,还提供了数据集成和分析,并提供医学决策和知识自动获取的帮助。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线心理咨询的方式慢慢被人们接受,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博客为基于网络技术的心理咨询方式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借助互联网的优势,网络心理咨询为心理咨询服务提供了有益的补充。第三方面,心理咨询服务在高校应用最为广泛,大学生知识教育水平高,更容易接受新的技术。心理咨询信息系统最早就是在高校兴起的。目前,各高校都有心理咨询办公室,为学生提供各个方面的心理咨询服务,同时各校的网站也开设了在线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咨询论坛,为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另外一个非常有益的途径。

但是,目前的现状是这三个方面缺乏相互联系和结合。于是,如何建立一个心理咨询信息化的平台,整合现有各种心理咨询方式,为咨询者提供更为全面、高效和合理的心理咨询服务是迫不及待的问题。尤其是,现有的一般大众化心理咨询网站存在数据缺乏、专业性较差的特点,如何与心理咨询专家系统相结合,提供更为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就需要考虑各种心理咨询平台的优势互补问题。而且,高校的心理咨询定位不准,更多的是为职业心理咨询提供服务,并且为轻度咨询患者提供解答。如何提供完整的高校心理咨询数据库,为学校提供心理预警,预防心理问题导致的各种过激行为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2信息化心理咨询方式与传统心理咨询方式优势互补

在进行心理咨询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应考虑到与传统心理咨询模式互补的部分,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图1所示。

图1 心理咨询信息化平台与传统平台的优势互补

3心理咨询信息化构建的可行性分析和总体结构

3.1心理咨询信息化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日臻成熟,互联网上已经建立了大大小小的由个人或小团体主办的心理咨询网站。在一些医疗机构,已经使用了专家系统来辅助医疗诊断。而各大高校和中小学的网站上也都有心理咨询的板块。这些网络资源为建立一个整合的心理咨询信息化平台提供了基础。

3.2心理咨询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结构

心理咨询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分为前台、中间层、后台三层。前台主要是心理咨询网站和心理咨询管理系统,为浏览者提供心理学知识和一些普及的心理咨询问题和案例。中间层主要是记录咨询者的资料,保存并分析个案,给出初步判定。这一层主要是包含心理测评系统和心理预警系统。后台主要是心理咨询专家系统,应用人工智能的技术进行推理,根据专家知识库提出心理治疗方案。从心理测评结果得到的分析来确定是否有潜在的心理疾病,然后通过心理预警系统给出建议。如图2所示。

图2 心理咨询信息化平台的总体结构

4心理咨询及其信息化的实现

4.1心理咨询网站的实现

心理咨询网站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访问者的内在需要,做到动静结合、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沟通交流与自我展示相结合。从具体项目的设计构想上,应包括在线咨询、心理论坛、学习园地、留言板和心理测试等多项内容。从技术角度来考虑,心理咨询网站的系统设计结构采用B/S结构。

例如,利用校园网构建小学心理健康网站。该心理健康网站可以分为三大栏目:心灵之约,心连心校园广播和BBS信息台。每一个栏目又分为若干个子栏目。网站的站点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小学心理咨询网站站点结构

4.2心理测评与心理预警系统的实现

心理测评系统的实现有多种方式,可以通过网上调查表来统计数据,也可以通过在线心理测试来获得心理健康档案。

建立心理预警系统的前提是建立心理档案,要求学校在平时通过问卷的方式或心理测试的方式建立起学生的心理档案。这些档案存储在数据库中,作为心理预警系统预警的依据,通过心理预警系统周期的心理预警报告,为心理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如图4所示。

图4 心理预警系统结构图

4.3心理咨询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

无论小型还是大型的心理咨询公司,心理咨询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类似的,只是复杂程度不同。心理咨询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包含四大系统:病历系统、量表开发系统、病人心理测试系统和日程安排预约系统。

(1) 病历系统。主要用于多次记录病人的各种数据,同时包含量表导入功能,病人测试的量表直接导入到软件中,让心理咨询师对病人的分析更加直观。

(2) 量表开发系统。通过直观的界面,心理咨询所可以开发出适合自己的量表套件,通过“病人心理测试系统”给病人使用,同时也可以生成Word文档供心理咨询师查看。

(3) 病人心理测试系统。与量表开发系统、病历系统相结合,提供各种心理测试量表,方便病人使用。

(4) 日程安排预约系统。提供专门的定时提醒功能。

4.4人工智能实现心理咨询平台的信息化

一个典型的心理咨询专家系统的实现与构成,首先需要心理咨询的专家提供原始的知识。其次,需要知识工程师将专家知识翻译成计算机能识别的知识。然后由系统工程师设计专家系统的推理机和用户界面。推理机根据用户信息和知识库中的信息为用户提供服务。专家系统一般由目标驱动和数据驱动两种方式。

5结论与展望

这样一个平台能较好地体现心理咨询的全体性、整体性、教育性、差异性、主体性和保密性,能有效地克服传统心理咨询平台效率低、资源不足和分散,以及专业性不高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倪海,王明涛. 高校心理咨询网站建设初探-基于B/S模式的网站设计与实现[J].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6,(9):81-82.

[2] 陈智. 心理咨询实用咨询技巧与心理个案分析[M].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小学生心理咨询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6-125-02

为了解卫校专升本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探讨有效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运用社会文化视角的团体咨询,对卫校35名毕业班专升本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干预。

1. 对象和方法

1.对象。35名卫校护理专升本毕业班学生,均为女性,平均年龄( 22.4±0.93)岁。

2.方法。将被试平均分成2个小组,每组由1名心理治疗师做指导者。活动主题是“青年成长支持”,分三次进行,每次两个半小时。咨询设计目的是试图用团体氛围给对象一个互相学习、观察的机会,让每个成员从中探索自我,接纳自我并发展自我。学会自己寻找自身及周围的资源,解决自己的问题。每次活动都按照统一的程序设置进行,从佛道儒等传统文化和共产主义视角,按照心理学规律提出、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

咨询前对被试进行前测,活动结束一周后再对同样的被试进行后测,通过测试结果比较和小组分享等对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

1.咨询前卫校护理专升本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比较(见表1)

卫校护理专升本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比较,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咨询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团体心理咨询前后比较,心理问题检出率显著降低(见表2),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均显著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讨论

1. 卫校专升本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原因分析。SCL-90结果显示,卫校护理专升本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比较,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与以往研究一致[1]。通过小组讨论发现,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特殊的人生转型期:被试毕业在即,普遍面临毕业、择业、就业、深造等问题存在诸多两难选择有关。

(2)与性别特点、群体性别单一有关:小组讨论中,凸显出组员性格内向、敏感、细腻等特点。关于异友的困惑和担心反映出五年的专业学习生活,单一的性别环境,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异往的不确定和茫然感。

(3)较低的职业评价:对护理专业不感兴趣,职业评价较低,出现情绪低落,无所适从感。

2.团体心理咨询前后比较,心理问题检出率显著降低,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均显著降低。以往研究表明,团体咨询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是一种有效的咨询形式[2]。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使用团体咨询法是非常必要的[3]。但以往团体咨询范式很少从从文化的角度协助当事人[4]。本次咨询更多关注社会文化因素,从个人所赖以发展的独特的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入手,带领组员从社会文化的视角理解自己、他人及其行为模式,使组员们的各种情结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修通。全体成员一致认为自己在咨询过程中得到了经验和成长,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生涯规划中会发生良性转变和形成新的行为模式。

结论

本次团体咨询的效果提示,专升本护理专业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社会文化视角的团体心理咨询是提高卫校专升本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形式,具有高效率、易操作和可重塑群体性格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佟环宇,刘华平,郭淑丽,赵淼.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进展,现代护理,2006,12(3):224-225.

2. 樊富珉.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的实验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2):76- 83.

小学生心理咨询论文篇5

咨询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咨询的理论、咨询过程和咨询技术的科学。作为一门心理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咨询心理学在不同学校的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但也有很大的差异性。为了适应不同高校的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其课程设置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必然有其特殊性。探索符合我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咨询心理学特色课程建设,是研究者的核心任务。

咨询心理学课程建设的依据

符合中国实践的需要目前,咨询心理学课程中所介绍的理论和方法多以西方文化与主流价值观作为依托,对心理咨询结果的解释常常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西方的理论与技术在应用于中国时,往往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人的心理问题,存在明显的局限与不足。通过课程内容的调整与完善,在咨询实践中,增加并融入中国文化色彩,培养出能解决中国人自己心理问题的人才是该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之一。

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面向全国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始终坚持服务职教的办学定位,以特色兴校,坚持“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这就意味着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办学目标应该服从学校整体办学特色的要求,面向职业教育,培养能够在职业技术学校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因此,在课程实践中,将服务对象定位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考虑如下内容:各年龄段职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常见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心理问题的成长环境,适合于该年龄段的心理咨询会谈语言与治疗技术等等。

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的需要从学科性质来看,咨询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性课程,而且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应用课程。因此,从专业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改变原先心理咨询课程重理论、轻应用的现状,加快培养心理咨询类的应用型人才。从学科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经济发展、社会变革迅速,各类人群都面临着极大的社会压力,对心理咨询师的需求增长迅速。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1年确立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加快了我国心理咨询职业化的发展。在社会对心理咨询专业从业者需求旺盛的大环境下,正是加快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的大好时机。综合内外因素,课题组认为突出操作性和应用性是本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把心理咨询课程建设和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结合起来,探索适合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是该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

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作为咨询心理学这门课程的受体,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对课程的建议和需要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采纳。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总结出学生两方面的主要需求。首先,希望改变枯燥的课堂听讲和理论学习方式,融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心理咨询的应用能力。足够的信息量,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提高应用能力,是该课程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其次,通过咨询心理学课程的学习,能够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困惑,提高应对压力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个人发展和成长,形成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和谐融洽的氛围。学生的需求与课程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培养心理治疗师过程中,自我成长是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深刻了解自我心理,包括个人心理动力特点、价值观念及行为模式等,应该成为该课程建设的依据之一。

咨询心理学课程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意图和指向。结合咨询心理学这门课程自身内容与课程建设的四大依据,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咨询心理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系统学习心理咨询理论和原理,使学生灵活掌握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术,促进学生个人自我发展和成长,成为面向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能够解决他们实际心理问题的、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全面健康发展的优秀心理咨询人才,获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

咨询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

从心理学课程建设的依据出发,立足于课程培养目标,课题组讨论认为咨询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满足三个条件:(1)除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外,还应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2)探讨心理咨询的本土化教学,借鉴国外咨询理论的同时,介绍其在中国的应用和本土化状况;(3)适当增加实践环节的比重,重视心理咨询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具体教学内容为:

理论课包括心理咨询概论、心理咨询简史、心理咨询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精神分析理论的咨询与治疗、行为疗法、认知心理咨询与治疗、交互作用分析的心理咨询、来访者中心疗法、心理咨询的过程与技术、心理咨询对从业者的要求等。此外,教学内容还增加了日本教授森田正马所创建的“森田疗法”,中国心理治疗专家钟友彬先生首创的中国式精神分析疗法“认知领悟疗法”以及对中国人“权威倾向、专家倾向”等思维方式的讨论。

实践课实践课环节主要设置了一些咨询实战及心理游戏体验,包括箱庭疗法、粘贴画疗法、朋辈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心理咨询电影赏析、信任练习、破冰练习、交朋友小组训练等。

咨询心理学的教学模式

归纳国内外多种心理课教学模式,可以总结出两种典型的教学模式,即认知模式与体验模式。认知模式是以传授学生心理学知识,发展学生心理能力为目的,根据心理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确定教育内容,主张用高度理性化的方法进行教学;体验式教学模式则根据学生需要确定教学内容,注重情境的感染力和榜样的作用,用高度理性化的方法进行教育。深入分析咨询心理学课程特点,课题组认为,综合利用两种教学模式,将两种教学模式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中,取长补短就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咨询心理学的主要教学原则

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意味着整个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为出发点,确立学生在咨询心理学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暴露真实想法,努力探索问题解决的办法。

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不仅包括学生心态的开放,而且包括教学内容上的开放。咨询心理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安全的课堂,学生的心态应该是开放的,不受压抑的,用于个人成长和自我探索的;同样,教学内容也不应拘泥于课本知识,而应该立足课本、高于课本,关注一些现实的心理问题,启发学生学以致用。

活动性原则心理咨询不仅仅是一门理论性的课程,更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应用课程。活动性原则正是契合了咨询心理学的学科特点,教学中应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最好的学习。

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要求咨询心理学课程设计时要着眼于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发展性问题,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充分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发掘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

反思性原则反思性原则要求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能够做到边学习,边反思,辩证地看待,形成自我监控的能力。

咨询心理学的主要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一种对角色进行模仿与观察的学习方法。在咨询心理学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法,即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来访者和咨询师,将咨询过程进行情境再现,从而让学生亲身体验咨询过程。使用角色扮演法对学生进行训练时,首先应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制定详细而具体的计划;然后,由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咨询师和来访者,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咨询”结束后,咨访双方可进行反馈,由全体学生讨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做出必要的总结和指导。每次演练时间控制在50分钟左右,与一般咨询时间相同,力求做到与真实场景相仿。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学者使用案例,以团体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撰写案例等方式增进成员之间的对话,引发参与者省思,增强实际练习的经验,以及引导学习者使用某种特别的思考方法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在教学中援引案例,一般包括案例原始材料的收集、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对案例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样几个过程。

讨论、辩论法讨论、辩论法也是心理咨询课程中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在班级进行,班级成员根据资料与经验,对大、中、小学生中一些共同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讨论的方法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分组讨论、陪席式讨论、论坛式讨论、论辩式讨论等。在学生论辩时,教师最好不要参与论辩,静观其变,最后可做一些总结,但总结应是开放式的,没有最终答案。

行为训练法当前,大学生较为普遍地存在人际交往不良、自信心不足及考试焦虑等问题,因此,心理咨询课堂上可以针对大学生这些常见问题进行相应的行为训练,如系统脱敏训练、自信训练、交友训练、信任训练等,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安全、没有威胁感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开放自我,克服不良心理,完善健全人格。

朋辈心理咨询朋辈心理咨询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互相给予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提供一种心理咨询功能。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虽然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尚未达到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水平,但可以尝试同学之间进行朋辈心理咨询,尽可能地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咨询知识互相咨询,互相帮助,在共同学习的同时促进彼此心理发展。

团体咨询法团体咨询或称集体咨询,是心理咨询的一种重要形式,即咨询工作者帮助一类人(两人以上至几十人)解决其存在的共同心理问题的形式。在咨询心理学课程中创设出一种支持性的氛围,引导学生共同体验、探讨、训练,解决学生生活中常遇到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让学生之间互相交往,互相启发,增进大家咨询实践体验的同时,促进个人及团体的发展。

咨询实战法本着实践中学习的原则,教师可以在课下为学生创造各种咨询活动的机会。如可以让学过心理咨询课程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助手,协助咨询教师为本校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可以联系中职院校学生做心理辅导,担任兼职心理辅导员,进行学习或工作;或者到学校的实习基地,进行实地学习与观摩等。

具体到咨询心理学课程中,研究者将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具体见表1。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应用心理学专业咨询心理学课程建设初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3(2):23-26.

[2]孙越异.心理咨询课程中学生的个人成长[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9):186.

[3]林慧莲.心理咨询课程建设初探[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报),2005,25(1):4-6.

[4]杨敏毅,鞠瑞利.对拓展型心理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8,(8):81-85.

小学生心理咨询论文篇6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专业人员匮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美国在精神卫生领域掀起了一场非专业心理咨询的运动与革命。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在学校培训学生,以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vriend1969年发表了她利用受训的高成就的中学学生在咨询团体中帮助低成就的学生的研究报告,成为朋辈心理咨询领域的首篇论文。此后,朋辈心理咨询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1981年美国心理学者马歇尔夫提出朋辈心理咨询的概念,受到我国学者的认同,成为现在我国朋辈心理咨询的最常用概念。

一、相关概念与研究

(一)朋辈心理咨询 (peer counseling)

朋辈心理咨询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马歇尔夫,1981)。相对于专业心理咨询而言,它是一种“准心理咨询”(para counseling)。

(二)朋辈心理咨询员(peer counselor)

朋辈心理咨询员是指从某个社会群体中选拔出来,接受特定的培训和信息,为朋辈提供心理援助和行为示范的人,以下简称朋辈咨询员。

(三)关于朋辈心理咨询员及其培训的研究概述

从对朋辈心理咨询(辅导)的国内文献检索看,近五年对此问题的研究比较多,集中发表于2006、2007年,研究对象以高校为主,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将朋辈心理咨询(辅导)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途径或模式,探索其作为高校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工作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理论依据、优缺点等;二是对朋辈心理咨询(辅导)如何开展进行探讨,具体有朋辈心理咨询(辅导)模式的构建,形式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及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应用。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设计理念

1.人的积极改变

所谓积极改变是指:人们在发展过程中寻找机遇以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面对那些对能力提出要求的挑战并加以应对,并在整个过程中发展出新的技能、能力以及力量。成功的自我改变者在他们尝试改变问题行为的过程中,会运用来自家庭、朋友以及自助群体的信任、接纳和社会支持[1]。

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培训中要帮助咨询员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身的能量和向积极的方面改变的能力,鼓励其体验积极改变后自身的自我成长,提高自尊和自我效能感。

2.共同成长

朋辈咨询中的双方是同辈,遇到同类问题的可能性较大,应对问题的方法可借鉴的成分也就相对较多;加上双方相同的年龄、文化层次和相似的当下生活环境,使得朋辈咨询员更能从同辈人的角度与对方产生共情和同理,其自身对问题应付方式或提出的建议也更符合被帮助者的年龄、生活背景和处世方式。因为,在咨询过程中,朋辈咨询员可能因成功帮助对方而提高自我效能;也可能因遇到阻碍,而在和对方的共同探索过程中,促进自身应付方式和对问题态度的积极改变和成长。

(二)设计思路

本方案的设计从严格筛选学员、培养学员朋辈咨询员的角色意识入手,要求学员掌握心理健康、心理咨询、朋辈心理咨询的理论,体验咨询过程,实操咨询技术,并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贯穿个案讨论和个人成长训练。朋辈心理咨询员培训的过程不仅是学员理论与技术的专业成长过程,也是其个人成长的过程。

三、设计方案

培训目标:培训者掌握心理咨询的部分理论和技术,能进行个案的初次接待,初步识别来访者的问题程度,并视情况直接提供积极的帮助或劝导其至专业的咨询师处咨询(治疗)。

培训过程:培训过程分两个阶段72学时完成,方式为团体辅导、理论学习、案例讨论、模拟训练等。第一个阶段是筛选、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培训,这一阶段的后期安排朋辈咨询员做一些预约咨询接待的工作。第二阶段是进一步的个案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培训和团体辅导理论与技术培训,这一阶段开始安排朋辈咨询员从事热线咨询电话、网上心理咨询等咨询工作。两个阶段各安排八次每次三学时(共计48学时)的理论学习、四次个案讨论(共计12学时)和四次个人成长(共计12学时)。

具体培训设计:

(一)第一阶段:朋辈心理咨询员筛选、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

1.人员筛选

目的要求:筛选适合从事朋辈心理咨询的学生

具体实施:通过心理健康、人格特质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测量对报名学生进行选拔,测试后按照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对测量合格学生进行面谈选拔。

2.形成团队

目的要求:建立朋辈心理咨询员团队,让学员认识到咨询员团队对于咨询员自身专业和心理成长的重要性。

具体实施:按团体心理辅导方法,结合相关心理学理念,帮助学员培养团队归属感,形成积极的朋辈咨询员团队。

3.基本理念的确立和基础知识培训

目的要求:学习心理咨询等基本理论。帮助学员树立积极心理的理念,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朋辈心理咨询的理论、原则。

具体实施:课堂讲授介绍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心理咨询和朋辈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4.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培训

目的要求:继续学习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

具体实施:课堂讲授心理咨询和朋辈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和内涵,重点讲授心理咨询和朋辈心理咨询的原则、咨询关系的建立、各层次心理问题区别等。

5.案例练习

目的要求:让学员通过案例进一步了解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知识。

具体实施:通过列举心理咨询的案例(含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让学员进一步了解心理咨询,特别是咨询关系建立的重要性;通过列举各种心理问题让学员进行初步的识别,将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区分开,知晓应将障碍和疾病者及时转介到专业咨询和治疗机构即可。

6.心理咨询初诊接待培训

目的要求:学习心理咨询中关于首次接待来访者的技术要领,帮助学员掌握接待的礼仪、专业态度,介绍基本的谈话技巧并进行体验。

具体实施:分别模拟正确和错误的来访者接待过程,并分三人一组(咨询师、来访者、观察者)进行练习与体验。(此次培训后学员可参与咨询预约接待或助理咨询等体验。)

7.基础知识和技术培训——倾听、非言语技巧

目的要求:进一步学习心理咨询和朋辈心理咨询中关于咨询技术的理论,掌握倾听、沟通、回应等技术和咨询中的非言语技巧。

具体实施:三人一组模拟咨询,让学员进行倾听、回应等练习,留心非言语行为对助益性关系形成的影响等。

8.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提问

目的要求:学习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掌握基本的谈话技术和技巧。

具体实施:列举来访者常在咨询中的提问,如搜集网上咨询的问题,让学员练习提问技巧,如:一般化技巧、例外询问等。

(二)第二阶段:进一步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培训和团体辅导理论技术

9.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共情

目的要求:学习心理咨询的理念和技术,掌握共情技术。

具体实施:三人一组模拟咨询,让学员进行共情练习。

  10.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咨访关系再次体验

目的要求:进一步学习咨询关系的理论,了解咨询关系在咨询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咨询关系建立的技巧。

具体实施:从咨询员和来访者两个角度讨论咨询过程中如何与来访者建立助益性的咨询关系,帮助来访者获得积极改变。

11.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积极改变

目的要求:进一步学习积极心理咨询理论中关于积极改变的理念,了解在咨询过程中咨访双方都可以获得积极的改变。

具体实施:列举咨询个案(含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让学员讨论。

12.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助人自助与个人成长

目的要求:进一步学习心理咨询中关于咨询过程、咨询效果和咨询师成长等部分的理论。

具体实施:进一步讲授咨询中助人者的角色和助人自助的理念,并进行一些自我成长活动,提升咨询员自我觉察能力。同时,帮助学员认识到朋辈心理咨询不是万能的。

13.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热线咨询电话接线及网上咨询接待

目的要求:学习热线咨询和网上咨询的理论和技术,掌握工作技巧。

具体实施:列举热线咨询和网上咨询遇到的问题,讲授热线咨询和网上咨询的理论、技巧和注意点等。(本次培训后学生可参与热线电话咨询、网上咨询等)

14.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团体辅导体验

目的要求:体验团体辅导的过程,了解团体辅导的理论

具体实施:让学生体验团体辅导的过程,主题设计为个人成长。

15.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团体辅导理论和技术

目的要求:掌握简单的成长性团体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学会设计成长性团体辅导主题和方案。

具体实施:分享团体辅导的体验,进行提问,讲授团体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列举团体辅导设计方案,要求学员分组设计成长性团体辅导主题及方案。

16.团体辅导实训

目的要求:体验成长性团体辅导的组织实施过程,掌握基本的成长性团体辅导技术。

具体实施:分小组体验成长性团体辅导的实施过程,分享和点评。

(三)个案讨论、个人成长和督导

在第5、6、7、8、9、11、13、15次培训后各安排一次个案讨论,在第1、2、3、4、10、12、14、16次培训后各安排一次个人成长团体辅导。

将朋辈心理咨询员分配给学校有经验的专兼职咨询师,由咨询师从其开始从事朋辈心理咨询服务后每两周到三周或视需要为其作一次个案督导。

小学生心理咨询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

高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心理咨询发展过程中颇具特色的问题,也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二者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质的差异性。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在开展心理咨询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往往忽视了二者的区别,犯下了“心理问题政治化,用思想政治教育替代心理咨询”或“品德问题心理化,用心理咨询替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错误,因而导致效果不理想。高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基础、工作目标、工作原则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准确把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对于我们深刻全面地把握二者的关系,更有效地开展相关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理论基础、工作方法、手段不同

咨询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和重要的应用领域,心理咨询主要以心理学和医学方面的理论为基础,理论体系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与健康心理学、测量与诊断心理学等。心理咨询还涉及到社会学、行为科学、教育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心理咨询是一种特定的专业,有系统的理论、方法与技巧。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学习和训练方能上岗。如果没有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没有具备一个咨询员应当具备的各种素质,就很难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甚至使咨询出现偏差和误导。因此,不能用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代替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以及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动展开的,是一种“外部指导或灌输”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也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但往往是教育者主动教育、受教育者被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有理论灌输法、实践教育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等,通过开设思想修养课程、组织报告会、参观、访问、座谈,开展演讲比赛、辩论会、研讨会和批评、表扬及个别谈心等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很广泛,既有专业人员,也有群众性队伍,只是专职工作人员工作更系统、工作能力可能更强。

2工作目标和评价标准不同

心理咨询的最终目标是自我完善,也就是使学生通过心理咨询过程来更好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协调自我。因此,每一次心理咨询都应使学生向其自我完善的目标迈进一步。心理咨询的内容涉及面极为广泛,如心理卫生、学习生活、恋爱婚姻、人际关系、职业选择等。通过心理咨询,来访者从不能自强自立到能够自强自立,从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到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减少内心冲突,从不善交往或具有交往焦虑的困扰到学会怎样与他人和睦相处,以致最终帮助一个人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实现其最大的潜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原则是从

客观上解决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方向,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价值观念。就目前而言,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是着重解决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以培养具有完善人格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环境陶冶与实践锻炼等。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解决这些问题对人的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心理咨询也可促进正确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因此,两者有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

高校心理咨询关注维持个人心理平衡,完善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而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按社会要求规范个人行为;心理咨询主要解决学生心理成熟不成熟、健康不健康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直接致力于解决学生的政治方向、思想倾向与价值取向问题,解决是与非、善与恶的问题。高校心理咨询侧重于大学生的心理层面,即重在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适应能力,属于较低的基础性教育目标层次;而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大学生的思想层面,即进行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伦理观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属于较高的教育目标层次。

在效果评价标准上,心理咨询是否有效,主要看来访者的消极情绪是否得到了缓解,心理障碍是否逐渐消除,心理疾病是否减轻或治愈,是否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等。总之,对心理咨询的评价,是从解除心理负担,增进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考虑。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评价主要是从宏观角度来考虑,是从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来衡量,从能否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权衡。

3遵循的理论原则不同

心理咨询需要心理科学的理论,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等。这些可以从两者以下的几条工作原则比较中看出。

3.1心理咨询的几条原则

助人自助原则:这是心理辅导的最基本原则。通过心理咨询,使来访者增强其独立性,而非增强其依赖性,以使其能够在日后遇到类似的生活挫折和困难时,可以独立自主地加以解决。“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的安慰,就在于(下转第140页)(上接第131页)它不仅要使人开心,更要使人成长。这里的成长就是通过咨询的过程使来询者自己想通了认清问题的本质知道该怎么做达到了人们常言的心理平衡。使人开心只是心理咨询的前奏曲,而使人成长才是心理咨询的主旋律。”“心理咨询之妙就在于它帮助了一个人,却让那个人感到好像他自己帮助了自己似的。”

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基于承认和尊重每个咨询对象都具有独立的价值和个人尊严与权利。”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教育者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强调在咨询过程中,咨询者不能替代来访者解决他们的问题,而是承认来访者的主体地位,每个咨询对象都具有独立的价值和和个人的尊严与权利。从而促使来访者的自觉与自助。咨询效果的高低也是以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水平为转移的,咨询不能采取强制手段使来访者参与。

共感原则:同感也叫做共感,或共情,是指咨询者能够体验来访者的精神世界,就像自己也处在同来访者一样的境地,设身处地地为来访者着想,能够以来访者的方式去看问题。当来访者感受到你是从他自己内心的体验出发的,他就会更愿意与你交谈,倾吐内心的秘密。当来访者感到情绪复杂,没有头绪时,就要求咨询者必须能够较为准确地对这些情感做出反映,理清来访者的头绪,说出来访者说不出的情绪体验,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来访者都会深切体验到被人理解的感觉。

价值中立原则:所谓价值中立,是指咨询者在咨询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不对来访者个人及其思想行为作出是非好坏的价值评判,不把外在的价值观和价值标准强加给对方,而应由来访者自己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并进而最终自己解决问题。概括地说,价值中立原则就是要求咨询者对来访者个体及其思想行为不评价、不指责、不干涉。

保密原则:保密性原则指咨询者要为来访者保守秘密,来访者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护。未经来访者同意,咨询者不能以任何方式向任何人或机构透露来访者的一切咨询信息。

3.2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方向性原则:先进性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武装、教育当代大学生,批判、摒弃、消除种种错误思想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灌输原则:所谓“灌输”,就是向广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宣传和教育,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和教育。在灌输教育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要积极动员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锻炼。

渗透原则:渗透原则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和其它社会工作的关系,紧密结合具体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教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环节。

实效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有针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具体分析,找出问题矛盾的特殊性,实事求是地处理解决,才能取得实际的效果。对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个人,不同的问题,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没有科学、规范、严格的管理,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会取得积极的效果。实践证明,有效地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既要靠思想教育,又要靠科学规范的管理。要把倡导的思想道德和精神融于管理之中,把自律与他律、自我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坚决同各种错误思潮进行斗争,绝不能任其自由泛滥。

注释

小学生心理咨询论文篇8

关键词:员工援助计划 团体心理咨询

近年来,国内心理学界对心理咨询的关注越来越多,同时员工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以下简称)获得越来多的关注。另一方面,由于发展较晚和国内文化背景,团体心理咨询和EAP两者当前在国内并没有获得在国外相当的地位。

 

一、概念界定

团体心理咨询(Group counseling)具体说指的是6-10人的群体,他们每周在一起,在有一个或两个是受过训练的领导者的陪伴下,讨论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尽管每个人都表达了不同的关注点,但关注点很多都会集中到一个特定的话题或问题上。简单地说,团体咨询是一种在群体中求同存异、助人自助的过程。

 

员工援助计划是由组织为其员工设置的一项系统的、长期的服务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和建议,和对员工及其亲人提供的专业咨询、指导和培训,旨在帮助改善组织的环境和气氛,解决员工及其家庭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以及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并改善组织管理。

 

二、EAP与团体心理咨询

1.EAP和心理咨询的关系

EAP的内容除了一般性心理咨询,例如酗酒计划、健康促进计划或员工福利计划,危机干预。这些EAP的服务需要心理咨询作为重要载体介入,并且不是完全依靠个人心理咨询能够很好解决的。

 

EAP实际上是一种新兴的心理咨询模式和基于心理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一些学者也将EAP称为美国心理咨询业的三大趋势之一。更直接地说,EAP主要借助心理咨询的方式 。这一说法即阐述了EAP的定义同时也阐述了EAP与心理咨询的关系。

 

2. 团体心理咨询的有效性

团体咨询相对个人心理咨询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效果易巩固等优势,在EAP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例如发生员工因公殉职之后的部门,这时就需要团体咨询的迅速介入协助危机干预;亦或者是在大规模裁员之后的部门,需要团体咨询来稳定人心。这些情况都是个体咨询所不能快速有效地做到的。

 

三、适用行业

一般来说,组织的实力越强,组织的规模越大,工会越是完善,少数民族员工的数量和比例越低,员工学历水平越高,行业越是高科技,这样的组织越倾向于实施EAP。EAP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还报告一些EAP在特定行业中的运用。例如:王安民报告的在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运用;刘平报告的在保险公司中的运用;张红梅报告的转型期的商业银行的运用。

 

团体心理咨询各种组织团体均可使用。纯粹的团体心理咨询更多是在一些政府机构和军队中使用。例如西安政治学院的蒋一斌和赵晓明的研究、解放军军医王丽杰等人的研究、任忠文等人对驻藏部队军人进行团体心理咨询的研究。

 

四、小结与展望

1.EAP在中国遇到的问题

王雁飞总结出EAP在中国遇到以下问题:过分关注个体层面研究,忽略组织环境因素问题,咨询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EAP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相结合的问题等。这些问题或许与团体心理咨询密切相关。

 

谷向东和郑日昌也提出制约EAP在中国的发展的原因有:组织领导和社会大众对EAP不了解;对于接受该服务存在顾虑,怕投入了经费,自己的员工不敢前来接受。低成本的团体咨询或者能帮助EAP的推广。

 

2.团体心理咨询在中国遇到的问题

团体心理咨询在中国并未完全实现市场化,还停留在教育系统、国家机关和军队中的理论阶段和试验阶段。心理咨询在中国市场推广中,存在以下两个不足:民众观念和认识问题导致需求量大,但有效消费不足;行业内各种推动力严重不足导致缺乏行业良性发展的动力。心理咨询普及消费、推动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EAP结合团体咨询实施而得到改善。

 

3.前景展望

谷向东和郑日昌提出应该“针对共性问题,采用小组集体咨询的形式开展服务”。在前文所提到的Lewis所列的EAP的内容中,团体心理咨询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周苗苗的论文中记录了联想员工的EAP中开展叫“工作压力”小组和“工作与生活的协调”小组的团体咨询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EAP和团体心理咨询有共同的目的和相似的服务、相似的结构,行业准则和理论基础,以团体咨询为重要载体开展和实施EAP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EAP可以为团体咨询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团体咨询可以作为实施EAP的载体。以团体咨询为重要载体展开EAP,能够突破两者在中国推广的困难,成为EAP和团体咨询在中国发展的特殊模式,有力推进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小学生心理咨询论文篇9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所承受的由竞争带来的心理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并且这种压力越来越超过人们可以承受的底线。马加爵事件曾经轰动一时,但现在层出不穷的“郭美美炫富”、“凤姐征婚”、“我爸是李刚”、“小月月事件”等,一件件稀奇古怪却又超越了道德底线的事件,充斥着我们的眼球。我们不断思考:人们怎么了,社会怎么了;我们也不断呼吁:让我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吧。这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心理咨询,把希望寄予心理咨询师,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来达到恢复心理健康的目的。

心理咨询的目的是帮助求助者发现问题,靠挖掘求助者自身的潜能来解除心理困扰,需要了解求助者个人、家庭、社会环境等多大量的信息,才能帮助他开发自身的能力,所需时间较多。心理咨询的过程实质上是咨询师助人自助的过程。心理咨询并非简单意义上的聊天或谈话,而是咨询师在来访者陈述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来访者的问题所在,然后引导来访者解决问题,从而使来访者达到健康的心理状态。当今社会拥有心理咨询职业资格的人不在少数,但是能真正解决来访者心理困扰的人却凤毛麟角。这让研究者不得不思考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适合做心理咨询工作。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观点。例如,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咨询技能,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丰富的咨询经验等等。在诸多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针对该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心理咨询师应该具备的条件进行了论述。

2 咨询师应具备的人格特质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志愿从事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但是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良莠不齐的现状却成为现在很多专家学者担忧的问题。

2.1 拥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和耐力

虽然心理学的知识博大精深,但是一个优秀的咨询师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有哲学、社会学等其他方面的知识,才能通过使用完善的知识体系来实现心理咨询的目的。这就要求心理咨询师在咨询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有足够的意志力使自己不断学习,主动去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从而解决问题。学好心理学本学科的知识已经很不容易,再加上其他学科的知识,没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力会很难坚持下去。

2.2 具备积极的人格特质

心理咨询师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快乐满满,没有忧愁和烦恼。然而,心理咨询师首先要允许自己去体会糟糕的情绪。如果咨询师能持有积极的心态,就能把不良的情绪实现转化解,从而快速恢复到良好的情绪状态。简而言之,不是咨询师没有体验过糟糕的情绪,而是他们能坦然面对糟糕的现实,能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问题,能给自己积极的信念与暗示,能迅速从痛苦中恢复到正常水平,从而不会对生活和日常工作产生消极的影响。具有积极人格特质的心理咨询师在对来访者咨询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把这种积极的思维模式传递给来访者,让来访者学会的是一种积极的思考方式,助其自助。

2.3 具备自愈的能力

积极的人格特质能使个体一直坚持积极的思维方式,并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无论对人对事都要养成乐观宽容的习惯,从而形成良性的刻板效应。这样,个体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便能运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这些小习惯自己摆脱挫折。咨询师区别于来访者的地方,就在于他的自助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自愈时间短,而来访者则需要咨询师的帮助才能走出困扰。

2.4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目的是使来访者从其提供的专业服务中获益。心理咨询师应保障来访者的权利,努力使其得到适当的服务并避免伤害。心理咨询师需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专业职能的界限,不做超越自己能力和职能范围的事情,要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进行准确评估,不能只以赚钱为目的而用各种手段欺瞒自己不能解决问题的事实,还加以各种借口和方法进行所谓的咨询。另外,咨询师不要滥用各种测验量表,以免来访者受到伤害。如果没有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负责任,就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师。

3 能保持不断的自省

自省即自我反省,是指对自己的行为、语言等进行反思和审查的过程。它包括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完美而没有缺憾,咨询师也一样。王香玲和高文斌的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咨询师的省察能力需要很高。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应有良好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分清自己的职责范围。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去思考咨询的过程,咨询师可以利用咨询过程中暂时受阻的案例经验通过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进行辩证的思考,去寻找是否有更合适的方法摆脱阻碍,不断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从而调整自己的咨询技巧。借助观察和生活的投入、借助不断地学习来帮助自己获得对周围事物的正确了解。哲学中的辩证法给我们提供的可行的方法论,只有不断反思和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才能不断地成长并积累经验。从某种程度上说,自我反省也可被认为是自我督导,是心理咨询师提高自我认识和完善自我构建的过程。

4 拥有丰富治疗实践经验,接受督导

在美国、瑞典、德国等国家,心理咨询师的从业要求相对严格,除了必需的学位要求、心理治疗的理论培训(140小时的学习与讨论)、精神病学诊断培训(60个精神病人的问诊与体检)、关系的培训、35个小时的以行为治疗为导向的案例督导、150小时的以精神分析为导向的个人督导、70次的各2小时的小组督导,60次2小时行为治疗为导向的小组督导之外还要求丰富的治疗实践(精神分析方面: 要求完成对10个案例的完整的问诊和3个已经完成治疗的督导案例,治疗时程需超过150个小时;行为治疗导向:要求完成对10个案例的行为分析,6个已完成治疗的督导案例以及超过150个小时的治疗时程)。以上仅为对心理治疗师的一般要求,若想成为合格的精神分析师,在培训时间和内容上则更为严格。然而我国的咨询师则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资格考试,即可拿到咨询师的资格证书,很多非科班出身或者半路学习的咨询师的理论知识并不过关,拿到资格证之后就一劳永逸,不进行自我体验和督导,进行咨询的时候也只是简单地使用技巧,不能灵活地解决具体问题。由此可见,咨询师必须拥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并且接受常规的督导,在从事咨询职业前必须获得相应的能力水准,同时必须维持经常的专业进展。

5 结语

总之,我国心理咨询行业是否能够健康地蓬勃发展,真正的起到帮助来访者的作用,与心理咨询师是否具备相应的条件密不可分。心理咨询师只有具备相应的条件,适应心理咨询师成长的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巧,才能娴熟地运用心理咨询的规则、规范和程序,为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宏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立法规制探讨[J].中国校医(经验交流版),2008,6(22)第3期:344-345

[2]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M].民族出版社,(北京),2011

[3]李华平.浅谈我国目前心理咨询业存在的问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5(5):296-297

[4]王香玲,高文斌.心理咨询师的需要特点和人格特点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4):443-444

小学生心理咨询论文篇10

(一)功利性教育忽视学生心理咨询

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主要以精英教育为目标,这是体制问题,一时间难以解决。功利性教育最大的问题是针对的群体是一小部分精英,大多数普通学生或是差生则被忽视,这些学生要么依靠家庭教育的依托完成学业,要么依靠自身不断发展的学习能力改变认识完成学业,而对于如何做到更好的问题,很多学生表现出茫然和无知。经验性问题不可回避的要引用心理咨询来解决。正确引导学生看待自己的问题,正确看待贯穿于整个未成年阶段的各种问题,需要心理咨询师正确的判断和引导,才能帮助孩子们走上正确的人生轨迹。

(二)心理咨询专业人才匮乏

我国现有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多为半路出家。也就是教育专业是一个条件,本科是一个条件,然后就可以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通过全国等级考试可以获得相应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这一培养模式对心理咨询师队伍的扩大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对于心理咨询师的质量很难被认同。因此,学习结束能够真正承担心理咨询任务的专业人员还是非常匮乏。

(三)小学教育心理咨询资金投入过低

现在各个小学依照教育部规定已经配备有心理咨询辅导员,但心理咨询辅导员配备的数量和实际学生数非常悬殊,几个教师要完成大量的心理咨询工作显然难以胜任,而每所小学在心理咨询投入的资金都是有限的,少量的资金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显然是杯水车薪。

(四)心理咨询辅导等同于科学学习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从个人来讲就是为了将来能够幸福的生活,这是人本体现。但是,目前小学在应试教育体制之下,很难对不直接产生学习效益的心理咨询有足够重视,而真正发达国家对于心理咨询的认识等同于科学知识的学习。最近的新闻10岁的女学生摔打1岁的孩子,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心理问题最终导致悲剧发生。因此,小学生也需要健康的心理,逐步在社会成为一种共识。

(五)心理咨询相当于教育的支柱

心理咨询的重要性高度,我们可以说是教育的支柱。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阶段,是情商,智商逐渐提高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们建立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一步,在这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在小学学校中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走出心理上的困境,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所以我们说小学心理咨询是教育的根本支柱。

(六)心理咨询可以让学生学习事半功倍

心理咨询是和学生一起发现个人问题的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达到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可见,心理咨询可以让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一名学生梳理了自身的各种问题,找到了自己困惑的原因,并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努力完成了对于自己的重新定位,通过不断努力快乐的学习和生活,这样一种动机明确,自信心充足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本身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二、实证分析

(一)调查依据

针对小学心理咨询开展状况以及学生满意度,我们设计相关联性问题请学生填写表格回答。问卷设计,依据合理性、一般性、逻辑性、明确性、非诱导性原则制定。力求通过问卷系统调查小学心理学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度。问卷针对4到6年级(年龄9-12岁)小学生制定。调查问卷发放100份,男女生各占50份,统一发放统一回收,调查结束收回有效问卷98份。

(二)调查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得出(参考附录《调查问卷》):

针对问题2:你知道心理咨询吗?有高达92%的学生回答知道。这说明小学心理咨询的普及程度非常高,是一个好的开端。

针对问题3:你去心理咨询的频率如何?我们发现有95%的学生基本不去做心理咨询。这说明我们小学工作在某种程度上的不到位。因为,学生知道心理咨询不等于重视自身心理健康。只有学生重视心理健康才是心理咨询的真正目的。

问题4你对心理咨询水平有何看法?这一问题的回答比较平均的统计结果反映出,小学心理咨询水平仍然有待于提高。

问题5您一般心理咨询的时段是?这一问题显示出,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需要是随时而迫切的。他们选择时段往往注重于自身的需要,而不是小学规定时间。

问题6您选择心理咨询的原因是(可多选)?学生倾向于学业的咨询占到大多数。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结果就断然说学生基本不存在其他问题。基于心理学复杂的系统,针对这一问题的解读我们只能说:学生对其他问题的心理咨询意识还比较低,这和中国传统文化等各种因素有直接的关系。

问题7你认为心理咨询的内容有(可多选)?这一问题验证了问题6的结论,进一步说明在学生当中对于其他问题的心理咨询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问题8你每月利用心理咨询梳理自己问题的时间有多少?这一问题统计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咨询需求。

问题9对于学校心理咨询,你不满意的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发现这一问题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水平普遍存在一种不能解决自身问题的看法。

综上所述,我们依据统计显示结果可以初步判断,在针对心理咨询问题的认识方面,小学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重要原因是学生不能只是知道心理咨询的名词,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让学生充分运用小学心理咨询资源。而针对心理咨询的水平问题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实现质的飞跃,这需要一个漫长积累过程。针对小学心理咨询的重要性我们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对于心理咨询师是有需求的。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心理咨询在小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该等于或大于自然科学的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小学真正人本文化的文化内涵。

三、小学教育中心理咨询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认识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注重小学教育中的心理咨询辅导

学生问题千奇百怪,心理咨询师面对学生问题没有固定和统一的方法。有这样一个教师咨询事例:一名学生由于对自己期望很高,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出现了轻度的抑郁,这名学生找到心理咨询老师,当老师了解了情况以后,在地上画出了两条相隔很远的线,要求学生从这一条线立定跳远到下一条线。很显然,即使是体育系的学生也无法完成这一任务,学生提出无法完成。但是老师这个时候为了强调,刻意的疾言厉色的要求学生必须要跳过去,学生无奈的看看两条线,又看看老师,继续说自己无法完成。老师这个时候问学生:“你的问题和这两条线有什么区别?”学生一下子醒悟过来,原来自己对于自身难以完成的目标设定太高了,一下子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当然我们不得不说这位老师是一位智慧的心理咨询教师,但是,这位优秀的心理咨询教师是在小学给予充分重视心理咨询的前提下,完成了类似这样的很多工作,因此,小学对于心理咨询的重视,才有老师发挥能力的空间。

(二)注重小学教育中的心理咨询师培养

小学教育中需要真正的心理咨询师。我们所说的真正的心理咨询师是那些受过系统正规教育的心理辅导老师,而不是临时学习的老师。这是因为,学生问题很有可能关系到一个人整个的人生,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学生心理咨询论文篇11

来访者,女,20岁,大学一年级学生,自诉其读初二时有一天看了一本很“刺激”的书,晚上总睡不着,由此引发第一次,此后一发不可收,每隔一个星期左右一次,但每次完后又后悔自责,认为这是很不光彩的事,无脸见人,并对身体也有害。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一的下学期,此时心理冲突已很严重,并经常感到头昏、胸闷、注意力难以集中、失眠、焦虑、抑郁等,无法正常学习,不得不休学一年。复学后,头昏、胸闷、焦虑等症状没有减轻,但还是一直坚持读完高中,原以为随着高考压力的解除,症状也会减轻,但暑假两个月未见丝毫好转,后又认为上了大学会有所改变,但仍无好转。

来访者进一步谈到其在读高中时就已经知道本身是无害的,但对它给自己造成的身体及精神方面的损伤很是厌恶,想克制它,过上与其他同学一样正常的生活。发展到目前在与咨询员说起这件事时都觉得很恶心,但又克制不了它,每个月多的要做三四次,少的时候要做一两次。除此之外,还影响学习,由于总感到烦躁、不安,目前已无法专心看书、听课半个小时以上,无法集中精力做好一件有意义的工作。有时同学朋友邀请她去玩,她要么心不在焉,要么无精打采,或者干脆不去,同学们觉得她有点怪,她也很讨厌自己,内心极度痛苦。

在这种情况下走进了某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第一次走进咨询室的时间是进大学后第二个月,连续来了几次,也见过几个心理咨询员,一开始都是谈一些一般性的心理问题,没有谈实质性的问题。选定了一名咨询员后在咨询员的引导下,与咨询员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最终谈到“自己的一切心理问题都出在这个问题上。”

1 治疗过程

1.1 第一治疗阶段 了解情况,进行评估阶段,共2次。通过与来访者的交谈,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同时咨询员发现她对有关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也看过几本有关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书籍,有较好的领悟力。

双方约定整个咨询初步定为6-9次,每周一次,每周五下午三点至四点,每次一个小时,双方均需遵守约定时间,如有意外情况,必须提前通知对方并改期。来访者不需付费(本校学生免费)。

咨询员根据来访者的情况经上级咨询师同意施测了SCL-90自评量表,得出:躯体化(2. 5)、强迫症状(3.1)、抑郁(2.2)、焦虑(2.9);几项因子分值偏高通过焦虑、抑郁量表测量,SAS标准分为66,SDS标准分为57。

评估与诊断:

(1)可排除重性精神病 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近期新生入学体检无异常发现,家族中无精神病史,知、情、意等方面均正常,无幻听等症状,有自知力和较强烈的求助欲。

(2)可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虽6年来出现焦虑症状群,如烦躁、不安,过分担心,过分思虑,头昏、注意力难以集中、失眠、焦虑、抑郁等,但这些症状不是原发的。无惊恐障碍发作的症状,痛苦、焦虑固定在“”及对“”的观念上,而不像广泛性焦虑症缺乏明确的对象和内容。虽然心理测验结果SAS标准分为66,SDS标准分为57,但它们均可视为“”问题继发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另抑郁症状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不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

(3)从咨询员和来访者交谈了解的情况 SCL-90、SAS、SDS的测验结果,症状持续时间6年,及“每隔一个多星期就要一次,而每次完了以后又要后悔与自责,但又克制不了它,……知道本身是无害的,但对它给自己造成的身体及精神方面的损伤很是厌恶,想克制它,过上与其他同学一样正常的生活,发展到目前在与咨询员说起这件事时都觉得很恶心,……目前已无法专心看书、听课半个小时以上,内心极度痛苦”等症状,可判断该来访者是由于对“”问题的不良认知引发的中度焦虑情绪,加上长期没有得到正确引导,陷入到恶性循环之中。

来访者在咨询前曾谈到过如果这次还没有人“理解”自己,就会很失望,对自己将来的生活也就失去了信心。咨询员帮助分析其对产生的这种心理障碍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本身给她造成了多大的损害,而是由于一开始对的不良认识及评价促使自己认为给自己造成了多大的身心损害。由于意识到这种损害的存在,又无法克服,所以又导致了自己对的进一步厌恶,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目前的心理状态。听了咨询员对其心理问题的初步分析,来访者觉得耳目一新,称赞咨询员分析得很对,说的和自己的情况很相似,而且从未听过这样的说法,往往别人都是告诉自己如何克服等。

在正式治疗前,咨询员向来访者明确表示像她这种情况完全可以治好,目的是增强来访者的治疗信心。但同时告诉来访者因为形成的时间长,治疗时间可能比较长,所以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而且有可能出现反复,但这些都是正常现象。这样说既可以增强来访者的治疗信心又使来访者明确自己的责任,还可以预防来访者见一时没有效果半途而废,为以后的治疗奠定了基础。为了使咨询顺利进行,咨询员还向来访者介绍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作用及原则,强调咨访双方的协作关系非常重要,并说明只有双方努力,问题才可以解决,因此来访者要听从咨询员的安排,要严格按照咨询员布置的任务做,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来访者均一一答应。通过初步咨询,咨询员与来访者建立了较好的咨访关系,咨询员逐渐取得了来访者的信任。

1.2 第二治疗阶段 确定治疗方案及治疗阶段,共6次。正式治疗前咨询员除进一步了解来访者的问题情况,还了解了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如来访者的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自己对其他成员的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评价等,根据对来访者情况的分析,咨询员制定了一套治疗方案,认为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比较适合本案例。合理情绪治疗( 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是20世纪50年代由埃利斯(A.Ellis)在美国创立。关于情绪障碍的理论是RET的基本理论。这一理论的要点是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一理论又被称做ABC理论[1]。埃利斯曾指出“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地对我们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或者就会变成我们的思想和情绪[2]”。

正式治疗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咨询员就来访者的一些认识进行质疑,如“你认为你的一切问题都是问题带来的,那么别人的会不会带来相同的问题?”“你知道生活中有多少人吗?他们是不是也都如你一样无法正常地学习与工作?”通过这种质疑式辩论,咨询员适时地指出来访者在认知方面出现了偏差,告诉她本身没有对她产生多大的损伤,之所以出现目前的心理障碍,是因为她总抱有“不好,我要克制它”,即使目前她对的认识已有改变,但一直认为所有的心理不适都是由引起的这一事实没变,也一直想戒掉,但又戒不掉,这种观念对她的情绪影响很大。同时,她的这种认知方式偏差也表现在她生活的其他方面。

第二步:通过连续两次(每周一次)的辩论与讨论,第五次咨询时,咨询员与来访者共同整理辩论的结果,明确地向来访者指出,她目前的情绪困扰与长期以来的等事件没有多大的联系,而是现在弥散在她生活各个方面的不合理观念所致,如“过上与其他同学一样正常的生活”,“……还没有人理解自己,就会很失望,对自己将来的生活也就失去了信心”等,在生活中总是用消极的词汇来描述与自己有关的事件,这一特点导致其自卑、自责、焦虑、悲观、抑郁等消极情绪体验。所以她要想走出来,应该“戒掉”的是她的认知偏差,而非。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第三步:从第六次咨询开始,咨询员协助来访者从纠正“是有害的”,“我一定不要”,“我要戒掉它”等观点入手,自己与自己产生辩论,将与“是有害的”有关的一些观点罗列于纸上,逐一对之进行辩驳,使来访者逐渐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从而产生全新的观念。

第四步:(几乎与第三步同步)每天做一小时家庭作业,内容是将对自己的一些消极评价罗列出来,并一一地对之辩驳,代之以积极的评价。同时,随时随地养成用积极的词汇来描述周围发生的一切事物,用积极的心态对待所有的一切。为了督促来访者如此做,咨询员要求来访者每天要记日记,将用新眼光看到的一切事物记录下来,下次来访时带给咨询员看。

1.3 第三治疗阶段 巩固阶段,共2次。经过了上述8次治疗后,来访者诉说心里从来没有这么轻松过(指初中以后),目前也能坚持平静地看几个小时的书了,并流露出希望短期内完全“恢复”的急切心理。

咨询员及时地向来访者说明了不能急于求成,以防功亏一篑,并明确指出每天的家庭作业还是要继续做,但可适当减少,咨询的间隔时间也可拉长(从十天一次到两周一次)等。这一阶段主要是巩固成绩,以防半途而废。

1.4 第四治疗阶段 结束阶段,共1次。在咨询员的引导下,来访者总结和评价了自己的问题,认为的确是由于自己对“”的偏见导致自己长期以来烦恼、不安、厌恶、憎恨等不良情绪,通过这一段时间有成效的心理咨询已深刻地领悟到了这一点,而且对自己能认识到这一点并走出来感到很高兴,表示以后如果还有类似的想法,相信自己能够很好地调整。看到来访者已逐渐用合理的信念代替了不合理的信念,咨询员也感到很欣慰,同时引导来访者认识到在将来的生活中要养成合理的思维习惯,培养自强自力精神,并告诉来访者“做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在没有咨询员的指导下独立成长。

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开始是每周一次,到第八次以后改为10天一次,然后是半个月一次,共咨询11次,最后来访者诉说基本上已摆脱因带来的烦躁、不安情绪,即使有时出现一些不良情绪但也能及时进行调节,现在已能与其他同学一样正常学习和生活了,并说明以后要靠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讨论和总结

本案例主要使用了合理情绪治疗技术,治疗的目标是使来访者以合理的思维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最终帮助来访者脱离因“”问题引起的认知偏差及焦虑情绪,治疗目标的达成依赖于来访者对咨询员的信任及良好的咨访关系。本治疗是建立在良好的咨访关系上,在治疗过程中来访者的积极主动性及与咨询员的配合是治疗效果的保证。在治疗中咨询员始终鼓励来访者提高自我认识。使来访者逐渐脱离自罪自责、焦虑无助等不良情绪,最终得到心理上的成长。

合理情绪疗法适用于高校心理咨询与治疗,因高校心理咨询多是面向本校学生,是免费或少收费的,学生在费用上能承受,而在时间、地点上也较方便。但这一治疗技术因耗时较多,还需要来访者做家庭作业,所以如果来访者稍缺耐心便可能导致治疗中断。

3 点评

小学生心理咨询论文篇12

一、与高校德育结合,构建高校心理咨询的教育模式

高校心理咨询的教育模式(educationalmodel)要求心理咨询应当遵循教育的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高校心理咨询教育模式侧重于借助价值干预的方法让求询者学会作出决定和新的行为,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潜能,以形成更为适当的应变能力。教育模式把求询者看作是应付生活压力而需要帮助的健康人。结合我国国情,笔者认为,心理咨询应与高校德育结合起来,构建其高校心理咨询教育模式。

1.高校心理咨询与高校德育结合的可能性

一方面,《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开展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并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高校德育工作体系中。高校的心理咨询和德育能够结合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培育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两者在本质上都是帮助人们解决困扰其成长的心理认识问题,都是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层次上进行,并立足于教育和发展,以达到使其自我实现的最终目的。

另一方面,高校德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高校心理咨询也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也是发展中国高校心理咨询所必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作为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着高校心理咨询模式的构建。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西方心理咨询理论、方法的引进和改造以及创新的关系,而且对于我们完整地认识高校心理咨询的学科特点,确定高校心理咨询的性质、目的、对象和方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事实上,德育工作者在严格接受专业化培训后,从事心理咨询有一定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表现为:熟悉学生生活的(有92%),有做人的工作经验的(有78%),善于观察人、理解人的(有52%),工作热情高、责任感强的(有51%),善于与人打交道的(有37%)。此外,还表现为有社会经验,知识丰富,心理素质好,表达能力强等”。

2.在结合方式上,分清问题性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首先,与思想品德课结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正在成为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德育工作计划。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以及《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科学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能感受到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分,他们认为这种方式很容易接受,对自己也很有帮助。因为这类课程偏重于解决共性问题,以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为载体,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问题和极少数的心理障碍问题作理论分析和实际指导,以达到陶冶性情、排忧解难、启迪人生、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也就是说,在这类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了德育之中。

其次,开展心理测试,增加心理咨询和高校德育的针对性。这为心理咨询和高校德育的结合奠定良好的基础。广泛借助心理测试资料,为心理咨询和高校德育服务,为促进大学生成长服务。心理测试是凭借心理咨询领域通用的、具有高信度、高效度的心理测试资料,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作出评估的过程。心理测试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从而对那些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或个性缺陷明显的大学生,平时多加注意,进行必要的疏导;可以了解大学生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帮助;还可以广泛研究优秀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大学生成才的规律,用于大学生的职业指导等。这些正是心理咨询和高校德育的目的。

第三,加强心理咨询培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一方面,应加强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培训。国家教委政教司[1994]7号文件要求:应该“逐步培养一批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年学生成长规律,又掌握一定心理咨询方面专业知识的高校心理咨询教师骨干”。《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有助于专业化建设,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做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也为高校德育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还应该对不从事专业咨询的德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区分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如果属于心理问题,则建议他们到咨询员那里;如果属于思想问题,便可以通过德育工作解决。同时通过培训还可以使高校德育工作者转变简单的工作方法,以提高工作水平和成效。

我们不能把高校心理咨询简单地看作是高校德育的补充,因为心理咨询有自己的理论、方法、体系和工作任务;更不能认为心理咨询会取代德育工作,因为高校德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以“发展性”咨询为主,构建高校心理咨询的发展模式

1.发展性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咨询的重点

高校心理咨询的侧重点及发展趋势应为发展性心理咨询。所谓发展性心理咨询是相对于调适性心理咨询而言的。它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大学生尽可能圆满完成心理发展的任务,妥善地解决心理矛盾,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开发潜能,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因而,只要是来寻求心理咨询的学生都被认为是有心理障碍的“不正常的人”,这是一种误解。正是这个误解阻碍着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的发展。另外,高校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是使适应正常、健康的广大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以实现人生价值。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地方,高校的心理咨询必然应以教育的发展的模式为核心。在功能上,把以前单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转变为心理健康咨询、学习咨询和职业咨询三个方面合作统一的方式。通过发展性心理咨询既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使其更好地认识自我,并提供处理方法,防患于未然;同时,还能够鼓励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现有能力,充分挖掘自己潜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好塑造个性和完善人格,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2.心理困惑的调适与心理障碍的治疗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

对有心理困惑的大学生来说,如果不能通过调适性的心理咨询及时给以缓解,则势必会对其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这些学生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危机。因此,高校心理咨询在注重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同时,还要对一般的心理困惑问题与心理障碍严格区分,加强心理困惑的调适性咨询,并把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送往心理治疗师那里去进行治疗。

心理障碍是有严格测定标准的心理问题,如果把一般心理困惑当作心理障碍,这不但会无意中夸大求询者心理危机,而且还会给心理困惑的学生带来新的精神压力,诱发新的心理问题。实践表明,学生心理异常的各种表现,大量的还是属于一般的心理困惑而非心理障碍。心理困惑通常又称为心理不适应、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则被称为心理缺损、心理失常。两者的区别在于:(1)心理困惑与特定的情景紧密相连,通常由特定的情景诱发,并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2)心理困惑常常会自行或通过调适性心理咨询化解,这与特定情景的消除有关,还与个体的不断适应分不开。但心理障碍一旦发生,常常是持续出现、长期存在,很难自行痊愈,往往需要经过专门的心理咨询甚至药物治疗才能缓解和祛除,具有明显的持久性。

调适性心理咨询主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其目的在于通过价值干预进行调适,把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化解,进而将该大学生列为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对象。无论是调适性心理咨询或发展性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也是有区别的。关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区别的争论,“哈恩认为,不同学者意见最一致的看法是(1)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不能完全区别开的,(2)咨询员的实践在心理治疗家看来是心理治疗,(3)心理治疗家的实践在咨询员看来是心理咨询,(4)尽管如此,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还是不同的。这段使人感到困惑的描述的确就是争论现状的真实写照”。可以看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程度和范围以及侧重点的差异:在服务对象上,心理咨询是现实生活中遇到了适应和发展问题的健康人或心理困惑者,而心理治疗是针对严重的心理障碍者;从提供帮助的人来看,前者是心理咨询员,而后者是临床心理医生;前者具有教育性、发展性,是帮助求询者澄清认识,而后者则要借助于药物,具有治疗性。然而,当心理障碍者通过心理治疗痊愈以后,他又可以成为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对象。

严格区别二者的目的在于要把高校心理咨询的重点放在解决心理困惑上。如把重点放在心理障碍上则会造成主次颠倒,劳而无功。毕竟心理障碍多数需要专门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干预和药物治疗才能矫正,心理咨询只能在心理支持等方面起积极作用。

三、优化心理环境,为构建心理咨询模式创造良好条件

所谓心理环境,是指主体所能受到的一切对其心理产生影响的外部信息的总和,包括宏观的心理环境和微观的心理环境。而对大学生产生直接影响的往往是微观的心理环境,如学校的学风、班风、大学生人际关系、班规校纪以及奖惩的合理性等。针对当前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有一定偏见或误解,应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心理咨询宣传教育工作。首先应经常在全校范围内举行专题讲座,向大学生宣传有关心理卫生及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开设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系统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心理知识。其次,应充分发挥教师、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及党团组织的作用,因为他们都是直接与大学生打交道的,对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人际关系等情况比较了解。所以,应对上述教职员工进行一定的心理咨询培训,以便通过他们直接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并加强对心理咨询的宣传。最后,还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学校刊物、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参考文献:

[1]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