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风险防控合集12篇

时间:2023-05-24 08:47:37

老年护理风险防控

老年护理风险防控篇1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8-0044-03

跌倒是60岁以上老年人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跌倒不仅对老年人的身体有影响,还会影响到老年人的心理和社会健康,预防跌倒的发生远较治疗为重要[1]。为了使老年患者认识到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了解预防跌倒的相关措施,提高防跌倒意识,笔者从2007年1月-2007年12月对516例6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实施跌倒风险评估,讨论其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实施预见性护理,减少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对象:选择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干部科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496例,均为心血管疾病和神经内科疾病做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选择200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干部科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516例,均为心血管疾病和神经内科疾病做为观察组。

1.1.2两组年龄、文化程度、疾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评估方法见表1

新病人入院或病情变化,及时认真评估填写跌倒评估表:如跌倒评估≥10分,立即汇报护士长,填写跌倒预报表,上交科护士长,报告护理部,进入监控系统。

跌倒预报病人护士长每周有监控记录,护士在护理录中有护理措施记录,科护士长每周一次跟踪监控,护理部每月一次监控。

护士长监控内容:护士评估是否正确,护理措施是否恰当,患者、家属是否知道跌倒风险,护理记录是否正确及时,护士长是否进行动态监控。

1.2.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²检验。

2结果

两组发生跌倒情况

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为0.78%(4/516),对照组为2.4%(12/496),两组比较χ²=4.39,P

3老年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及预见性护理

3.1与增龄有关的平衡障碍和步态异常

当年龄增大和疾病损害感觉输入,减弱身体纠正姿势摆动的能力时,跌倒变得更易发生,视觉、听觉、前庭功能和个体感觉随着增龄而敏感性降低,均可导致跌倒。

3.2与疾病相关的跌倒风险

当慢性疾病增加时,跌倒的风险亦增加;如直立性低血压、帕金森病,夜尿症等等。患者认知损害有增加跌倒的风险,如:神志模糊、判断力损害、躁动、和缺乏自知之明,使人暴露于危险的处境。

3.3与药物相关的跌倒风险

众多药物会增加跌倒的危险,如地西泮、三环类抗抑郁药等,药物可降低机体敏感性,损害判断力,影响神经肌肉功能导致头晕,进而导致跌倒。

3.4与环境相关的跌倒风险

如:病室光线不足、地面不平、湿滑的地面等,在医院内跌倒最常见的是上、下床和上厕所时。

3.5预见性护理

1)动态评估及分析跌倒的相关因素,患者入院时,或病情变化时,护士应从多方面收集以往有无跌倒的病史,本次患病或既往病史中是否有易引起跌倒的疾病,患者的视力情况,入院时或入院前用药是否有潜在跌倒的危机,步态及平衡能力,下肢能力,下肢肌肉骨骼是否有疾病,本身的肢体行动能力等,详细介绍病室环境,易引起跌倒的危险场所,如厕所、浴室、楼梯等,以引起患者的重视,对活动不便易跌倒的老年人建议24小时陪护。2)关注患者的心理感受,老年人除加强肌力和平衡功能的锻炼外,心理护理更为重要[2]。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特点、家庭社会经历、经济状况等不同,其心理反应也不同,对防跌倒的认知,认同感也不同,对此,我们关心、尊重患者,在取得患者信任的基础上耐心疏导,增强患者及家属的防跌倒依从性。3)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我们因人施教,给患者、家属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其中也包括相关的预防措施。健康教育员每天进行督察、评估。老年患者视力较差、听力下降、记忆力衰退,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必须因人而异,如文化程度不高者,健康教育简单化,通俗易懂,采用示教授课形式,内容不宜多,反复多次;对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多采用健康教育手册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教育方法。4)制定和落实预防措施,预防跌倒远较治疗为重要,积极开展老年人跌倒的防治宣传,提高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意识;认真执行跌倒警示制度、跌倒告知制度、跌倒监控制度,能及早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必要的预防和处理,从而减少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5)健康教育效用评估,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分析,让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制定防跌倒健康教育计划,如教育目标、内容、采取护理措施等。教会患者、家属掌握跌倒的危险因素,以及防跌倒的预防措施,如指导患者使用辅助器械、呼叫器等等。

4讨论

4.1跌倒属于突发事件,状况各种各样,无固定模式和地点,但只要有了防范意识,就可预先提示和预防[3]. 因而对相关人员的防范意识教育尤为重要,如对护士、病房的保洁工、患者以及家属等进行预防跌倒教育.

4.2护士长在病区的管理中渗透预防跌倒的意识,建立和完善跌倒警示制度、告知制度、监控制度;而护士是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重要环节之一,尤其是对护士的防范安全意识教育,使每个护士自觉建立其防范的安全理念,建立起主动服务的意识,如关心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有需要给予及时帮助解决。在走廊或病区的其他地方,遇到老年患者,主动搀扶或问候患者是否需要帮助,做完治疗时,随手帮助患者整理衣服等用物,将患者的日常用品放置在随手可及的地方,避免患者因触摸不到,而伸手取物发生坠件等,对于有跌倒病史、糖尿病、贫血等患者在加强专科护理知识宣教时,渗透相关因疾病而可能导致跌倒的预防措施的知识。

4.3预防老年患者跌倒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每一位护理工作者都需用细心、爱心和耐心,对每位住院老年患者,认真评价发生跌倒可能的危险因素,加强对陪护人员的安全教育,将“预防患者跌倒”纳入质量控制范畴,并不定期地进行检查评估,拟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尤其是对高危患者,重点监控多巡视和多观察,尽力确保每一位住院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陆惠华,方宁远,金玉华.实用老年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74~575

[2] Alan MA. Mel. 老年病学.邢华主译 步态与平衡障碍.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3] 林茵.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1:23.

老年护理风险防控篇2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3-0141-02

护理安全是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操作中,患者不出现法定的规章制度或者法律允许范围之外的机体、心理结构或者功能上的障碍、损害、死亡或者缺陷[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突出,老年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这类人群也是医院中常出现安全事故的群体[2]。通过对这类特殊群体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找到相应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事故出现几率。我院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诊治的150例泌尿外科患者,对其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诊治的150例泌尿外科患者,男96例,女54例,年龄61~88岁,平均年龄(71.6±2.6)岁;将所选的患者均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无明显差异,可以对比分析(P>0.05)。

1.2方法

分析所选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具体为:建立安全护理小组,提升健康教育,实施有预见性的手术安全管理,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范进行,提升护理业务素质,对各种管道进行妥善管理,完善专科应急预案,多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引导患者具备积极乐观的心态[3]。

1.3护理风险

1.3.1老年手术患者护理风险 ①有坠床、跌倒以及烫伤的危险,由于老年患者自理能力差,行动缓慢,假如陪护配有及时陪伴,容易出现坠床、跌倒的风险。再加上老年患者肢体感觉迟缓,年老体弱,应用热水袋容易烫伤皮肤。②压疮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以及便秘等并发症出现的几率,由于老年患者各个器官、组织功能逐渐衰退,机体储备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长时间卧床以及活动量下降,容易引起并发症。

1.3.2泌尿外科的护理风险 泌尿外科患者术后需要插引流管,护理工作难度较高,例如肾窝引流管、导尿管、膀胱造瘘管、输尿管旁引流管双J管、引流皮管等等多种管道都具有很高的风险。这些引流管发挥压迫止血,引流通畅、手术切口积液引流的作用,术后应对其实施护理,以免引起尿道狭窄、出血等并发症导致手术失败,这不但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坠床、跌倒、虚脱、烫伤、低血压、压疮以及高血糖等护理风险出现几率。

1.5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

2结果

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风险控制率为76.19%,对照组为36.3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些年,随着社会环境污染的逐渐加重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突出,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实施手术质量的数量越来越多。因老年患者身体各项机能都在逐渐衰退同时容易引起多种慢性疾病,使得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以及身体虚弱,患者的反应能力差及行动能力减弱,容易出现坠床、跌倒以及烫伤的护理风险。老年患者手术前后需要完善多种检查,这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容易引起患者焦虑和虚脱等症状出现。泌尿外科患者多伴有尿液渗出,再加上老年患者对皮肤刺激及自理能力反应降低,容易出现压疮。老年患者多存在一些慢性疾病,需要常年服用药物控制,如降糖药、降压药等等,这些也是对护理产生影响的因素[4]。由此可见,老年患者在实施泌尿外科手术治疗时容易引起感染及其它并发症,为了有效提升老年患者手术的成功几率及康复速度,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风险控制率为76.19%,对照组为36.3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护理风险,老年手术患者因机体机能逐渐下降,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容易在护理中出现,产生消极治疗的负面情绪。通过对这些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我院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①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及相关护理操作的认识,另外注意保持病房清洁卫生,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外源性感染出现几率。②对每个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包括建立安全防范护理小组,完善相关应急预案,按照制定的护理制度执行,提升医护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和健康教育理念,以便对患者实施有预见性的护理措施。③多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及时对患者心理实施有效干预,帮助其缓解心理不良情绪,鼓励其积极面对治疗,提升其治愈的信心,另叮嘱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提升自身的抵抗力,同时通过多方位实施安全防范,最大限度的降低护理风险。

综上所述,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依然面对严峻的护理风险,通过对这些风险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水平,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卫红,费素定,戴丽丽.高龄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安全隐患的护理对策[J].现代实用医学,2011,24(02):215-216.

老年护理风险防控篇3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近年来,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退化以及疾病的多发性、复杂性、突发性、猝死率高等特点,使得老年患者成为医院风险管理的高危人群[2]。因此, 正确认识护理风险的存在,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积极的护理风险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防范风险,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在老年患者护理中犹为重要。

1 护理风险分析

1.1 老年生理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发生退行性变化,引起机体总体功能障碍,思维紊乱、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感觉迟钝、视力下降及疾病迁延等均成为影响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的危险因素[3]。因此要掌握和了解老年住院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病情的变化,做好安全危险因素的评估,采取积极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

1.1.1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容易发生的意外 ①跌倒:其原因可能为姿势控制能力降低、大脑决断迟缓、肢体协调功能减弱、病理改变、药物因素及环境因素、助行器(拐杖)使用不当等。②误服:由于老年人神经及反射性活动衰退,吞咽肌群互不协调引起吞咽障碍。③误食:老年人记忆力差、意识模糊、视力差、耳聋等均可引起。④坠床:意识不清或意识障碍的老年患者常因躁动发生坠床。⑤走失:老年人脑功能下降常发生走失。⑥褥疮:老年人皮肤组织萎缩,弹性差,感觉功能减退,血液循环不良或护理不当发生褥疮。⑦其他问题:如窒息、脱水、营养失调,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等。

1.1.2 病情多变 老年患者患病不典型,且常患多系统疾病,病情多变,容易发生猝死。

1.2 护理人员因素

(1)护理人员法律观念淡薄,不了解“医疗风险无处不在”这一特殊的职业特性,不看清具体内容,盲目签名;(2)护理服务不到位,不够热情,如护士观察病情不仔细,缺乏责任心,巡回不及时态度生硬等;(3)护理理论基础知识欠缺或技术操作不熟练,如缺乏专科医学和护理的相关知识,如有的护士不清楚哪种疾病该如何护理,以及应从哪方面进行观察,致使提供的第一手资料不完整,以致延误病情;(4)违反各项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5)护理操作多,治疗任务重,护理人员相对不足。

2 防范护理风险的对策

2.1 强化护士风险意识 组织全体护士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并就相关案例进行讨论,加深对风险事件的理解,结合我们实际制定新入科人员专科护理安全培训制度,提高护士防范风险意识、责任意识、证据意识。

2.2 建立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 针对老年人意外风险大,制定老年人意外防范护理措施及意外处理护理流程,如压疮评估表、翻身卡、完善预防跌倒、药物外漏、医院感染、坠床、自杀等多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加强中午和夜间的病房巡视,掌握患者的病情及情绪变化,要有预防猝死的意识。根据老年患者特点完善患者入院护理评估表,增加护理安全评估项目。

2.3 加强护理管理 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为确保安全护理,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科室成立质量监控小组。组长由年资高的护士担任,建立护理质量考核记录本,在每月的质量安全分析会上汇报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讲评,制定整改措施。

2.4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排班时掌握新老搭配的原则,加强中午、夜间、节假日重点时段的护理安全,根据老年病房卧床患者多,基础护理最大的特点,实行弹性排班,加派人员协助早晚间护士完成护理任务,抓重点环节,即重患者、重点操作、特殊操作、高难度操作由护理骨干专人负责,防止出现意外。护理工作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特别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增高,需要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查找护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正确化解并处理风险,才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品质[4]。

3 小结

老年患者的护理,我们必须重视各个护理细节的管理,提倡人文关怀,做到体贴照顾、治疗、护理及健康宣教到位,加强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使每一个护理环节安全有效,质量良好的完成各项护理操作,保证老年患者治疗及护理的安全。做好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的评估、预防,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提供周到的服务,对促进老年住院患者的疾病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我科自实施上述措施,安全事故及医疗纠纷减小,患者满意度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7.

老年护理风险防控篇4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a)-112-02

前馈控制是指在管理工作开始以前对管理工作所产生的后果进行预测,并采取预防措施,使可出现的偏差在事前预防,是一种能有效降低损失而带有预防性的控制方式[1]。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在对患者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2]。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护理风险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复杂性,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如何防范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目前医疗卫生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加强前馈控制,可以把各种不安全的因素控制在实施护理措施之前,控制在下一次护理过程之前,消灭在本次护理过程中,从而有效地 防范护理风险。我科自2008年将前馈控制应用在科室的护理管理中,通过对护理风险的认识和防范,三年来在护理安全、护理质量等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呼吸科的护士22人,编制内9人,外聘护士13人,平均29.5岁,护龄在5年以下的占50%;职称:主管护师5人,护师5人;学历:本科10人,中专12人;

1.2前馈控制实施方法

1.2.1 统计方法

收集护理部2008年1月~2010年11月对我科每月考核的综合护理质量数据(表1),对其进行横向及纵向对比,分析存在的护理风险。数据采用百分率进行统计。

1.2.2 干预策略

1.2.2.1 建立前馈控制机制,强化制度的执行力成立前馈控制小组,按照护士分层级使用,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全科护士分为护理安全组、护理文件质量组、感染控制组、病房管理组、药品及急救器材管理组,制订有针对性的监控内容。各个前馈控制小组每月不定期检查,护士长根据工作计划,进行日查、周查、月查,对薄弱环节、薄弱人员跟踪检查,从而建立护理质量的前馈控制管理机制,强化护士的执行力。

1.2.2.2 加强薄弱环节的前馈控制对易发生问题的层面和环节进行控制和管理。①薄弱人员:新分配或调入科室不满2年的护士,实行“一对一小导师制”在成长时期随时对其工作和思想进行指导,同时重点对其进行专科理论和专科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做好前馈控制,避免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实习生、进修生实行一对一带教,带教老师严格做到“放手不放眼”。②薄弱时段:如逢周末、节假日、护士长不在时,保证有一位高年资、责任心强的护理组长在班;每个中、夜班保证由一位在呼吸科工作五年以上的护士搭配一名年轻护士值班,并长期坚持二线、三线值班人员,以便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1.2.2.3 加强沟通,履行告知义务在医疗护理活动中,尽管医务人员无任何过错,也会出现难以预料的意外,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是日常工作中的重点,尤其注重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最大限度的降低护理风险。如输液过程中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控制输液滴数的意义及输液过快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如治疗前后与家属的告知、沟通,密切医护间的协调与配合,杜绝非护理因素引发的护理风险。护士长每日利用晨会的时间组织护士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找出原因,引导护士准确识别工作中的护理风险,制订出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使其他护士从中得到警示与启示,更好地规避风险的发生。

1.2.2.4 建立患者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由于呼吸科老年患者多,易发生坠床、跌倒、烫伤等意外事件。因此,制订了凡70岁以上患者入院时,负责护士须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应用坠床、跌倒、压疮的评估表及时评估,评分高者,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并在床头挂有醒目标识,同时做到每班床头交接。加强对年老体弱、视觉、听觉、知觉障碍患者的安全护理,确保患者的安全。要求护士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及质控要求,做到每项护理工作都及时落实到人,同时将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化和程序化,不断完善和优化专科急救护理流程,将护理质量监控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护理操作过程中。每月对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和考核,做到“质量管理、人人参与”。

1.2.2.5 规范护理记录单的书写护理记录单是重要的法律文件,个别护士对记录漏项、涂刮现象、时间行为-位点不吻合或记录模糊欠清晰等可能造成的后果重视程度不够,如患者出现病情变化的时间,生命体征的波动情况等,都会因工作忙、疏忽大意、理论知识匮乏等原因,造成记录与实际不相符,留下隐患。因此,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跟踪,每周一对护理记录单的书写进行评价反馈。对长期存在无改正或问题较多的护士,推荐其担任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前馈控制员,促使其从主观上积极的学习并掌握《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从根本上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

1.2.2.6 加强学习,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每月组织一次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全科护士对案例从人员、机器设备、材料、方法、环境、测量等质量要素[3]及规章制度、组织结构、工作职责、团体、技术、流程、监管等防范系统[4]进行讨论、分析。从中发现护理缺陷或一些隐性问题,查找各个工作流程中目前存在与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漏洞,针对存在的隐患及漏洞,不断改善和优化各项工作流程,使护理风险降到最低。

2 结果

实施前馈控制管理1年后,科室护士的安全意识增强,护士能自觉认真查找自身或科室存在的安全隐患,护士长也能主动上报缺陷。2008年发生护理缺陷13起,改进管理方式后降至4起。前馈控制管理后综合护理质量考核有持续提高,患者满意度由2008年的93.4%上升到2010年的98.0%,相对护理投诉也明显下降。见表1。

表1 实行前馈控制前后的护理质量比较

3 讨论

3.1 患者方面

呼吸科的患者多数为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差,行动多不方便,易出现摔伤、跌倒、坠床等安全隐患。此外,呼吸疾病多为慢性病,易复发、病情变化快,患者多次住院,精神压力大,经研究57.5%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有抑郁情绪。

3.2 护理人员方面

由于护士年轻化,低年资的护士临床经验不足、专科知识缺乏,对常见的、突发的护理问题处理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相对较弱,从而导致护理风险的增加。同时部分护理人员核心制度落实执行不力,自身对护理风险意识不足,相关法律知识学习不够,也进一步的增加了护理风险的发生。

3.3 护理管理方面

虽然医院及科室逐步建立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但由于护理管理者工作繁琐,为应付上级检查存在将质量控制流于形式,造成护理质量分析的改进措施不具体,缺乏针对性和有效的指导性。另外,原有的护理风险管理只是注重对终末质量进行监控,往往忽视了过程管理,缺乏预防为主的理念。

综上所述,通过前馈控制管理,护理核心制度真正得到落实,将以往护理风险发生后的消极处理转变成风险发生前的积极预防,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同时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使其“变被动为主动”的积极参与到风险预防、管理和实践中,从而达到护理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玲玲,朱建英,叶文琴.前馈控制在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1):11-12.

[2]李晓惠.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6.

老年护理风险防控篇5

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相关意外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结论:根据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特点制定的护理风险管理办法有助于降低护理相关意外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特点防范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55-02

众所周知,呼吸内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住院患者具有人数多,年龄大,病情变化快,病情复杂,易反复,危重病多等特点,所以一旦出现意外有时险情危急,后果严重[1]。在护理过程中,除了较为常见的褥疮、跌倒、坠床风险之外、在氧疗、吸痰、闭式引流这些呼吸内科常见治疗方法过程中也存在着特殊风险,故呼吸内科护理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风险水平高。呼吸是维持生命必须的环节之一,所以一旦风险涉及正常呼吸,患者将极度痛苦有时还会危及生命。

风险种类多。许多老年患者同时患有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疾病种类多,有时均比较严重,故涉及到的风险种类也多。

风险隐匿性。呼吸系统症状较为集中,有时意外发生也与原发病症状难以区分。如吸痰时可能会造成黏膜损伤,但不易发现且症状易与原发病混淆。

风险复杂性。由于大部分老年患者病情复杂交叉,同时具有多系统疾病,故风险也随之复杂化[2]。

为了降低呼吸内科的护理风险,做到安全护理,使得患者尽快康复,我们根据呼吸内科风险特点探究出一系列防范方法,争取防患于未然,将意外发生率降到最低。我院呼吸内科对本科风险的特点制定的风险管理办法进行实施后调查研究,现进行分析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经过我院道德委员会批准,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3月-2013年3月的80例住院病人,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在41-86岁,平均年龄(61±3.5)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9例,支气管扩张31例,支气管哮喘15例,其它疾病5例,病程在2月-9年,平均病程为(3.4±2.9)年。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人为对照组,另外40人为实验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风险管理办法干预[3]。具体为:

1.2.1用心护理。提高护理水平,平时将护理工作细致化,严格遵守章程规范,审核记录落到实处,不偷工减料。如确保双人核对患者、药品分发、注射、医嘱改动等信息,准确及时做好各项记录,交接班记录认真负责。及时询问患者情况并主动向医生反映,主动与家属沟通,积极配合治疗等。

1.2.2心理指导。有些患者病情反复,病程较长,难免产生负面心理,我们要在护理工作过程中主动了解患者心理情况,对需要帮助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增加其治疗的信心,减少负面情绪对治疗产生的影响及意外的发生。

1.2.3防止坠床。针对一些住院患者如协调功能较差的老年人,要反复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休息时要防止坠床,在入院时教会患者及家属床边护栏的正确使用方法。

1.2.4防止褥疮。对于一些需要长期卧床患者,护理过程中需要帮助其每天擦拭身体,按摩、协助其被动活动,在与床接触部位垫软垫或纱布且要保证垫褥透气。

1.2.5注意防滑。患者一旦摔倒避免不了外伤,严重者可引起骨折,重要脏器出血,严重的将危及生命。所以护理过程中要保持室内干净整洁,摆放防滑标志,反复提醒患者及家属尤其是在洗澡或方便的时候注意防滑,年长者最好有人陪同,或者可让其选择购买防滑拖鞋、浴室防滑垫等物品[4]。

1.2.6氧疗监控。掌握氧疗指证,氧疗过程中需要认真填写、核对用氧记录单,确保浓度、时间、流量适宜,严密监控,记录患者氧疗后的情况。患者氧疗时要提醒注意防火、防震、防油、放热,任何人不得在病房内和治疗室抽烟。

1.2.7规范吸痰。痰液积聚有时会使患者呼吸困难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自行排痰有困难者需要及时进行吸痰处理。吸痰过程中需过程熟练,动作轻柔,需正确控制负压,在无负压前提下插管。单次抽吸时间应

1.2.8引流监控。虽然需要闭式引流的患者较少,但要牢记引流时确保引流管通畅,引流管末端应水面的深度为4-6cm,在更换水封瓶时应注意夹闭引流管末端,准确判断肺组织复张还是引流管堵塞。密切观察引流颜色、性状、量,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1.3评价指标。在护理结束后对每位患者的病程记录进行整理总结,将是否出现护理相关意外情况做好记录。同时向患者和家属发放问卷,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满意及不满意两个选项,实验结束后进行结果统计。

1.4统计学处理。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或X2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P

2结果

2.1加用风险管理办法与常规护理意外发生率的比较结果如表1。

3讨论

呼吸内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以老年患者为主的特点使得其护理风险具有水平高、种类多、隐匿性、复杂性等相应的特点,为了降低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做到安全护理,让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尽快康复,我们针对其特点制定了相关防范方法,可以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有的放矢,更好的服务病患,变被动为主动,未雨绸缪,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实验结果也证实了我们的风险防范方法是有效的,不仅降低了意外发生率,同时使得病患及家属对我们的护理工作更为满意,可谓一举两得[5,6]。针对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制定的防范方法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大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袁薇,杨明莹,陈家琴等.前馈控制在呼吸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10):112-113

[2]王玉洁,曲红,王幕鹏等.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及防范方法[J].吉林医学,2010,31(26):4587-4588

[3]宝音其木格.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护理对策[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03(1):28-29

老年护理风险防控篇6

doi:10.14033/ki.cfmr.2016.31.035 文I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1-0065-03

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加,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住院时的安全护理问题。而作为呼吸道疾病的易感人群,老年人同时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1]。究其原因,主要是与老年人自身基础疾病较多,且抵抗能力差等因素有关。此外,临床上抗生素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也是导致老年患者院内感染多发的关键因素之一[2]。本研究以366例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预防性护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366例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36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183例患者中,男105例,女78例;年龄54~75岁,平均(57.9±5.4)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12.3±4.5)年;慢性支气管炎114例,支气管扩张38例,支气管哮喘31例。对照组183例患者中,男104例,女79例;年龄54~75岁,平均(57.7±5.5)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12.6±4.3)年;慢性支气管炎115例,支气管扩张38例,支气管哮喘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包括:为患者提供干净清洁的病房环境,注意经常开窗通风,对室内温度及湿度进行调节;定时对患者体温进行检测,观察其临床症状及呼吸状况变化情况,避免患者出现院内感染;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在病房走廊内张贴健康知识宣传画;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健康知识宣教等。

1.2.2 干预组 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内容包括:(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院方应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护理风险培训,使小组成员了解和掌握老年呼吸内科患者护理中存在的各类风险。促使小组成员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和程序,全面了解自身岗位职责,并具体落实到护理工作中。(2)加强病房环境监测。定时监测患者病房环境,及时发现患者病房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及时进行细菌处理。确保病房经常开窗通风,合理调节温度与湿度,为患者提供干净、清洁、舒适的病房环境。(3)健康知识宣教:患者入院后,全面评估其基本情况,选择恰当的方式和内容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向其介绍常见医院感染类型、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感染预防的认识,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通过图片、讲座、多媒体等方式告知患者呼吸内科感染的危险性,并重点介绍预防性护理措施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重要性。(4)合理利用抗生素:按照合理利用抗生素原则,对患者病情实施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充分结合患者病理检查结果、免疫状态及生理特点,为其选用恰当的抗生素,且尽量缩短抗生素服用时间。(5)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指导护理人员正确使用六步洗手法,以控制手部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数量,从而避免在对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时造成感染。加强手卫生宣传,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提升手卫生依从性;不断完善手卫生设施,改善卫生条件。此外,在对患者进行相关操作时,需做好预防感染工作,比如佩戴手套、坚持无菌操作等。而且,随着吸痰次数的增加,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概率会增高,需严格控制吸痰次数。只有在患者咳痰无效,且呼吸道分泌物急需吸取时,再实施吸痰操作。针对使用中的雾化器、呼吸机、氧气湿化瓶等呼吸治疗装置,需先进行彻底清洁,再消毒灭菌,尤其应该加强对那些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下呼吸道黏膜的部分进行消毒及灭菌。

1.3 观察指标

两组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取调查问卷方式评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感染情况对比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会持续下降,且身体健康状况较差,极易出现各种慢性疾病。老年人是呼吸道系统疾病高发人群,会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且,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概率较高,会增加患者死亡率,需引起高度关注[3]。因此,临床上采取积极措施,对影响老年呼吸内科患者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一系列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老年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升其生活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4-6]。

A防性护理是临床上普遍探索的护理模式,主要是在全面评估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基础上,按照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一系列预防性护理措施,从而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提升患者治疗效果[7]。笔者认为,导致老年呼吸内科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因素包括环境及人员两方面。前者主要是指消毒灭菌不彻底、治疗环境的格局安排不合理等,会导致患者出现交叉感染的概率增高。后者则是指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能力和基本素质,若护理人员缺乏对患者病情变化的预见性及综合处理能力,会增加感染概率[8]。因此,本研究对干预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所采用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成立专业风险管理小组,加强对小组成员的风险管理培训,全面开展风险管理;加强病房环境监测,为患者提供干净、清洁、卫生的病房环境,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加强健康知识宣教,提升患者依从性;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确保护理安全;合理利用抗生素,避免患者出现耐药性等[9-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预防性护理的干预组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5%(10/183)、35.5%(65/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预防性护理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控制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能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艳,董雨宝.老年内科(呼吸系统)医院感染控制中预防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8(19):64-66.

[2]张春燕.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9):2152-2153.

[3]张金娥.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0):70-71.

[4]郑星,李萍,何滢.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4)3175-3176.

[5]张萍.预防性护理管理在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4):93-94.

[6]郑惠素,奚娇.预防性护理在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的价值[J].现代养生,2014,10(14):220.

[7]孙烨,赵贵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5):77-80.

[8]张春燕,刘玲.预防性护理管理在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74-2076.

[9]孙阳,张友玲,林萍.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8,33(1):97-99.

老年护理风险防控篇7

老年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AD),即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作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觉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衰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老年痴呆患者伴有慢性病急性发作时需入院治疗,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医患沟通,病情观察及抢救,各项护理操作等过程中。为避免护理风险,保障患者安全,从2011年3月起我院护理风险管理方法运用于综合病区中,取得满意效果。

1临床资料;

235例中年龄65至85岁,平均74.5岁,男82例、女153例。老年痴呆伴高血压急性发作,血压180|110mm和g、伴心血管疾病162例,伴糖尿病23例,骨折患例5例。根据临床特征分别给予相关治疗的同时建立风险管理体制[1]。

2方法:

2.1专科护理风险识别

2.1.1.病情观察不严密,由于老年痴呆患者有部分记忆力丧失,不能认知自己疾病,自我感觉良好,生命体征观察不及时,不能准确叙述病情,观察不细致,不能提供及时正确的处置,均会造成严重的护理风险。

2.1.2护患沟通欠缺,老年痴呆患者入院后,家属对医院产生依赖性,患者对容易对新环境感到陌生、敏感、易怒。当治疗达不到患者家属期望时,易产生医患矛盾。

2.1.3治疗及护理操作考虑不周全,静脉输液品种多,患者输液时间过长,不易配合,乱动造成穿刺失败,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痛苦。

2.1.4 护理人员缺乏耐心和责任心,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没有足够认识,对病人的观察多依赖于家属。需家属参与的事宜指导不落实,造成护理质量下降。

2.1.5 患者需到辅诊科室检查、治疗时 ,因患者对医院的环境不熟悉,一些检查不能及时做,易发生走失。医院楼道内坡道处,易发生摔伤等意外,增加患者人自身安全风险 [2]。

2.2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2.2.1建立风险管理体制。护理部与科室在原有护理质控组织的基础上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履行护理工作管理职责。首先进行风险教育,通过风险识别使护士充分认识到护理风险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我们要把风险发生降到最低,实行主动管理。其次是更新管理观念,以预防风险发生为主,评估可能发生的几率,降低到最低。以对发生问题的护士处置行为转变为风险控制行为,使护士所有护理行为自觉围绕优先考虑患者安全展开,并做好已知项目的措施落实,主动上报本班次安全隐患纠纷苗头。全院全员动员参与风险控制跟着患者所到之处,不断延伸。用激励的手段鼓励主动参与者,使防范意识更加巩固,行动更自觉,提前预警的措施更加有效。

2.2.2加强护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护理部按规定严格考核,只有深入学习,反复督促检查护士在执行各项操作中是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这项制度是实施护理和治疗前、中、后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可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全、护理和治疗效果,因此要求护士长每一天都要认真对护士进行检查,查对制度的落实情况。

2.2.3要耐心对待患者并与患者家属做好充分有效地沟通,要了解痴呆病人的心理特点,对老人多些宽容之心,与家属做好沟通非常重要。当高血压患者血压高时及时让患者服用降压药,减少危险的发生,注意饮食。糖尿病患者严密观察检测血糖,监督用药,指导患者家属给予合理饮食。有些痴呆患者懒的活动,长时间坐着看电视,造成下肢回流不好,出现下肢水肿,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太高患肢减少患者痛苦和并发病的发生。明确管床护士生活照顾,是风险防范的第一责任人。帮助家属一起参与生活照顾的落实,有效避免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

2.2.4 辅诊科室合理布局,患者做检查时由外诊护士全程陪同,坡道的地方铺设了防滑垫。

2.2.5加强风险监控,护理部质控组和风险管理小组将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紧密结合,在巡查中发现问题责成护士长呈报风险并制定措施,进行事件跟踪,坚持做好风险管理分析。风险事件作为经验警示全院,使护理风险情况制度能够有效服务于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

3结果:

降低各种医护风险的发生,增进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矛盾,改善就医环境,提升医院形象。

4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老年痴呆患者入院期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护士有效护理是关键,护士人员转变观念有效地增强防范风险和意识能力,自觉地参与其中,才能最大限度规避护理风险,保证护理安全,努力营造以病人和家属为中心[3],相互认可、赞扬、支持护理工作环境,专业有效护理技术,增强语言沟通能力,增加护患之间的互动性,建立起相互间及时补漏,抵御风险的共同体。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各项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明显减少,投诉明显下降,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医院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老年护理风险防控篇8

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并不是一种意外,而是存在潜在的危险,因此老年人跌倒完全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积极开展老年人跌倒的干预,将有助于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减轻老年人跌倒所致的伤害的严重程度[1]。研究显示[2-3],在住院患者跌倒中以心内科老年病人居多,因此,对心内科老年住院病人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跌倒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比较了未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前与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跌倒发生例数,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8年7月—2009年12月心内科收治老年住院患者1400人,设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1年6月心内科收治老年住院患者1543人,设为干预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种、住院时间、用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跌倒预防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跌倒措施,包括保持病房地面平整干燥;卫生间地面防滑,保持干燥,提供坐便器,安装扶手;提供足够的灯光;病房床旁、走道障碍清除;将常用物品放置在便于病人拿取处;指导呼叫器的使用等。观察组在采用常规预防跌倒措施的同时,使用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措施表进行跌倒风险评估,依据病人存在的跌倒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流程及加强健康宣教。

1.2.1 制定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措施表 参照相关资料和临床经验,结合我院心内科临床实际加以制定,评估内容包括:①年龄≥65岁;②意识障碍;③行走能力:步态不稳或需使用助行器/轮椅;④自理程度及排泄:失禁/频尿/腹泻或需他人协助入厕;⑤既往病史:住院前1年内有跌倒/晕厥史或因跌倒/晕厥入院;⑥目前有使用下列药物:镇静/止痛/安眠/利尿/缓泻/降血压/降血糖药物。存在上述1项危险因素计1分,总分≥3分提示病人有跌倒的高危风险。跌倒护理措施表根据评估确定的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列出相应的跌倒预防措施。

1.2.2建立预防跌倒护理干预流程 ①对护士进行相关培训,使每位护士都能根据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措施表准确评估患者。②对新入院年龄≥65岁病人、步态不稳的病人、入院前有反复跌倒/晕厥史的病人立即进行评估。③对评分≥3分的患者即于病人床头挂“防跌倒、防坠床”标识。④根据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跌倒预防措施表加以实施,并悬挂于病人床旁。⑤责任护士每周对所管老年病人常规评估1次,病情变化、药物调整、环境改变以及病人有心理变化时随时评估;对评分≥3分的患者,每天进行评估,根据评分调整护理干预方案。⑥实行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三级护理安全监控体系,督促落实跌倒预防措施。对有高危跌倒风险的患者,护士长在24小时内与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共同对病人进行再评估,力求内容真实客观,并检查护理措施是否有效全面;以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为核心,对病人住院全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由责任护士定期进行再评估,护士长和责任组长定期进行审核检查。⑦对发生跌倒病例,责任护士应详细记录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及处理措施,科室进行分析、总结并修改护理方案,上报护理部。

1.2.3 加强防跌倒知识宣教,增强老年病人和家属防跌倒意识,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避环境中的危险因素,防止跌倒的发生。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病人的跌倒发生例数。

2 结果

经过对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对有跌倒危险的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健康宣教,护理干预组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跌倒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3.1心血管内科老年病人跌倒的相关危险因素

3.1.1生理因素 老年病人由于步态的稳定性下降和平衡功能受损是引发跌倒的主要原因。另外视力、听力和触觉下降、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的退变均增加跌倒的危险性。

3.1.2疾病因素 冠心病、高血压、心瓣膜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使老年住院患者心脑供血供氧不足,出现头昏、眩晕甚至突然意识丧失而跌倒。老年病人由于年龄及疾病的原因,自理能力下降、入厕次数增多,均增加了跌倒的危险性。

3.1.3药物因素 研究发现[1],是否服药、药物的剂量,以及复方药都可能引起跌倒。心血管药物:抗高血压药、利尿药、血管扩张药以及催眠药、镇痛药、降糖药等可以影响病人的神智、精神、视觉、步态、平衡等方面而引起跌倒。心内科老年病人因疾病的原因,常使用上述药物。本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共计2943人,100%使用上述一种以上药物,83%的病人使用上述两种以上药物,60%的病人使用上述三种以上药物,42%的病人使用上述四种以上药物。 转贴于

3.1.4心理因素 不服老的心理成为跌倒的隐患[4]。一些老年患者由于自我认知欠缺,常见于知识型的老年患者,对自身能力过高的估计,对危险性认识不足或由于不愿意麻烦护士和家属,对所有事情都勉强为之而成为跌倒的危险因素。另外,部分患者害怕跌倒也使行为能力降低,行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步态和平衡能力而增加跌倒的危险。

3.2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流程,预防跌倒发生

3.2.1跌倒的专科化预防使防跌倒水平提高[5]。以往,护士往往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对老年病人跌倒进行预防,对跌倒高危人群识别能力的培训不足,评估时机、评估技术、评估人群、针对性和预见性均缺乏,以致于护理干预滞后与欠缺。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措施表的制定,使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具有统一的标准,跌倒护理干预措施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更强,可以准确地指导每一个护士根据每一位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每一位有跌倒风险的病人都能得到最为适合的护理方案。

3.2.2对跌倒风险的连续性评估:高危病人每日至少1次,老年病人至少每周一次,已经成为日常护理工作。这种连续性的关注,使每个当班的责任护士都对自己所负责患者的跌倒风险心中有数,并采取具体的、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措施,让患者及家属也知道跌倒风险因素,对跌倒有更具体的认识,更好配合护理人员防范与减少跌倒事件发生。

3.2.3监控是防止跌倒发生的重要手段[6]。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三级护理安全监控体系的实施,可以防止个别护士由于能力不强而出现的偏差,及时修正不恰当、不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并督促及检查跌倒护理干预措施落实到位,做到全程动态管理、指导。

3.3加强防防跌倒知识宣教,鼓励病人及家属共同参与跌倒的预防 跌倒的发生是生理、情绪和心理、疾病、药物、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累积效应,跌倒的可能性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加[7]。因此对跌倒的高危人群,做好防跌倒教育,使其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改变信念和态度,增强防跌倒意识,采取行之有效的个人干预措施,预防跌倒的发生。宣教的内容包括:(1)合理用药,按医嘱正确服药。对使用降压药、血管扩张药的患者,嘱其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遵循“起床三步曲”,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30s后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2)当需要协助而无家属在旁,请立即打呼叫铃,勿自行活动。(3)选择适当的辅助工具(4)熟悉病房环境,将常用物品放在伸手可及之处。(5)应穿大小合适的衣裤,合脚、防滑的鞋。(6)室内尽量保持灯光明亮,晚间打亮地灯。地面弄湿,请及时告知工作人员,以防不慎跌倒。(7)调整生活方式:转身、转头时动作一定要慢;避免睡前饮水过多以致夜间多次起床;夜间将小便器放于床旁;避免在他人看不到的地方独自活动。(8)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坚持参加规律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散步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协调性、步态稳定性和灵活性,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

4 结论

心内科老年病人跌倒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正确评估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护士参与跌倒预防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同时对高危病人进行防跌倒知识宣教增强其安全行为,使病人的跌倒率由1.07%降至0.13%,有效的预防了老年病人跌倒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09.

[2]王惠芬,宇红.住院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29-30.

[3]陈晓珊,洪依今.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和护理[J].中外医疗,2011,1:154.

[4]库洪安,舒军萍,崔伯艳,等.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及对预防跌倒的认知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5,5(9):1-2.

老年护理风险防控篇9

结果:研究组发生风险事件率2.0%,护患纠纷发生率1.0%,患者满意率98.0%;对照组发生风险事件率10.0%,护患纠纷发生率7.0%,患者满意率87.0%;研究组护理质量相对更高;研究组综合情况更优(P

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内科的护理管理中,效果显著,利于各种风险的有效控制,值得推广。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管理内科应用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498-02

医院风险管理是对各种风险因素包括医患人员、医疗器械、药物、医疗与护理技术、环境以及医疗与护理规章制度等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通过对各种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判断及处理等,将风险的发生率以及危险程度降到最低,以减少各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医疗安全性。我院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积极采用风险管理,取得显著的应用效果。本文即进行具体探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9月—2012年9月于我院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200例,随机均分为2组。研究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11—78岁,平均(42.7±6.4)岁。对照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10—76岁,平均(42.3±6.2)岁。200例患者中,42例呼吸内科,37例消化内科,50例心内科,34例神经内科,37例泌尿内科。两组以上基本相关资料对比后均无显著差别(P

1.2护理管理方法。

1.2.1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式进行护理。

1.2.2研究组。均采用常规护理管理与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2.1健全护理风险防范和管理机制。在内科内部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负责,并在不同的科室分设负责人员,严格将风险责任落实到个人,通过层级管理方式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同时,制定严格的风险防范和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种风险类型、基本防范和管理方式等,并明确奖惩措施,以鼓励所有人员均严格落实风险防范工作。另外,根据既往内科的护理情况及风险发生情况,制定科学严谨的风险管理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风险防范和管理工作[1]。

1.2.2.2开展专业技能及应急能力培训。通过知识讲座及观看相关视频等多种方式,对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让护理人员了解并熟悉常见风险的防范措施与处理步骤,以及危急病症患者的护理抢救路径等,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应对各种风险的技能。同时,通过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对各种新药物、新护理器具等的应用能力,并让护理人员熟悉应急救治流程,以及相关的护理操作技术;同时,对护理人员采取个性化的培训方式,以提高所有护理人员应对紧急风险的能力[2]。

1.2.2.3增近护患沟通,提高患者的自我防御能力。加强对护理人员基本职业素养的培训,让所有护理人员均具备良好的护理态度以及较高的沟通能力,能在护理工作中,与患者真诚开展沟通,并具备耐心倾听和劝导的能力,以让患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利于护理人员更客观全面地判断各种风险;同时,通过沟通增近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以便于让患者了解常见的潜在风险,并告知患者基本的防护措施,以通过提高患者自身的风险防御能力,提升护理风险的整体管理效果。

1.2.2.4加强护理管理中的细节管理和控制。注意总结护理工作容易引发风险的各种细节问题,并及早采取防御措施。如,对老年患者细化护理方式,可加设床档,在卫生间加设扶手,开水房、走廊等易出现湿滑的地方设置警示牌等;在用药前由2名护士分别进行核对,以确保药物准确无误;输液前,在输液架上加用提示牌,明确各种药物的使用途径;对夜间用药方式使用醒目的标示,以防止患者错用药等。

1.2.2.5合理配置人员,加强风险评估工作。在护理工作中,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弹性排班以及新老搭配等方式,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利于风险发生率的降低[3]。另外,以护士长为总负责人,建立起风险评估小组,每天进行工作汇总,每月召开总结会,对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研究和评估,并制定后续的风险防范计划和措施,以利于风险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

1.3评价方式。对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管理方式1年后的相关情况进行评定,包括发生风险事件情况、护患纠纷情况以及护理质量(采用100分制,分值高则质量优);并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均收回),评价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本文相关数据均用SPSS11.0软件分析处理,(X±S)用以计量数据的处理,并以t检验,X2进行计数数据的分析,P

2结果

两组护理管理后情况比较:研究组发生风险事件率2.0%,护患纠纷发生率1.0%,患者满意率98.0%;对照组发生风险事件率10.0%,护患纠纷发生率7.0%,患者满意率87.0%。见表1。另外,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8.4±2.3)分,对照组为(88.7±1.9分);研究组情况更优(P

3讨论

风险管理是对各种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并予以处理的一种管理程序,是通过最科学经济的方式将风险发生率控制在最低水平的一种管理;医院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潜在风险,采用风险管理方式加强各种风险的有效管理具有积极意义。在内科的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同样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风险管理应用于内科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可通过健全护理风险防范和管理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应急能力,提高患者自我防御风险的能力,加强细节性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以及提高人员配置和风险评估效果等多种方式,提高护理工作中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最大化降低风险发生率。

本文选取200例内科患者,100例(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风险管理方式进行护理,100例(对照组)进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式进行护理,1年后统计显示:研究组发生风险事件率2.0%,护患纠纷发生率1.0%,患者满意率98.0%;对照组发生风险事件率10.0%,护患纠纷发生率7.0%,患者满意率87.0%;另外,研究组护理质量相对更高;综合比较显示,研究组护理管理效果更优(P

综上可知,风险管理应用于内科的护理管理中,效果显著,利于各种风险的有效控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老年护理风险防控篇10

关键词:

循环管理;护理过程;风险管理应用

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工作的循环过程,反映了人们在工作中“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识事物客观规律[1]。做为患者的责任护师,其核心职责是对患者实施安全护理,而护理过程的安全,是护理结果安全的保障,做好护理过程风险管理,值的探讨。

1一般资料

本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三级质控即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科室质量QC小组)。2014年1月~2015年1月,心内科护理单元QC小组在护理过程风险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即评估护理过程存在或潜在风险点评分析实施防范措施,使护理过程风险得以控制,现总结如下。PDCA循环管理法加强护理过程风险管理体会:①计划(P)查找问题,分析原因。责任护师对护理过程风险进行识别:病情观察不到位,潜在风险是不能为医生及时提供患者病情变化,延误了治疗和抢救时机;模糊医嘱的执行,潜在风险是用药不安全的风险;护患沟通不到位,存在风险是患者不信任或不配合治疗等行为,很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延误,有时会激化医患矛盾[2];基础护理不到位,存在风险是患者发生护理并发症如褥疮、坠床等并发症。原因分析: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或未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特殊情形下,未执行模糊医嘱处理流程,医患间沟通不畅;护理人员重视床旁护理实践,轻视护患沟通,或护患信息不对称,沟通无充足的时空等;责任护师对基础护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护理精力放在患者的治疗护理上,从而疏忽对基础护理的夯实。②实施(D)针对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提高履职自律性,自动自发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做到三及时,即巡视及时,观察及时,护理措施实施及时。应用日点评法自我点评病情观察护理落实情况,做到日改日进。对于模糊医嘱,与医师充分沟通,明确医嘱并双核对后再执行。提高对基础护理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夯实基础护理,严格执行基础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应用循症护理方法,有效防范基础护理潜在风险,做到四关键,即关键病人、关键事件、关键环节和关键时间。落实医患沟通制度,责任护理主动营造良好沟通氛围,应用沟通技巧,避免反问式沟通法。对年老体弱者应用肢体言语沟通如主动参扶患者。③检查(C)。一级质量控制:责任护士自查,每日工作结束后进行自我评价,明确存在的不足,寻求有效措施改进,征求患者意见,与患者共同探讨改进措施,使护理服务过程最大优化。科室QC小组定期开展质控活动,对存在的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环环相扣,有条不紊,持续质量改进。④处理(A)应用管理工具“柱状图”,进行护理过程质量目标对比分析,使全体护理人员知晓本病区护理过程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追踪检查,直到符合标准。确定下一轮目标任务,作为下一个循环的质量管理评价依据,促进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

2结果

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有效提高了护理过程风险管理,心内科护理单元无一例不良事件发生。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3讨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通过评估风险,分析原因、实施防范、控制检查、巩固成果并处理遗留问题,使护理过程分险管理持续改进提高。在临床护理中,只有增强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做好安全防控,强化安全管理,筑牢安全底线,才能确保护理安全。PD-CA循环管理使护理过程风险管理形成螺旋浆,不断地循环上升,持续改进,达到护理风险零发生。

参考文献:

老年护理风险防控篇11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永恒话题,护理风险管理是对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的识别、评价,并寻求处置对策和科学管理[1],是确保护理质量的核心决策[2]。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老年人接受骨科手术的几率趋于增加[3],而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着其他各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动脉粥样硬化、慢性气管炎、老年痴呆等;加之骨科病种复杂,治疗方法各异,康复时间较长,自理困难,近年来新技术、新项目又不断地开展,因此,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风险相对增加。近两年在护理工作中,针对老年骨科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制订并落实各项风险管理措施,确保护理质量,有效规避护理风险,体会很深,现介绍如下。

1护理风险的相关原因分析

1.1老年患者的特殊性由于老年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其他各种疾病,一旦受到外伤,不但机体防御功能受到破坏,引起病理变化;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易引起其他组织器官连续性病变,如脑血管意外、心梗等。老年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关节位置觉、痛觉及冷热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减退。许多研究资料显示,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人,其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中青年患者[3]。

1.2骨科患者的护理风险

1.2.1压疮患者因长期卧床、截瘫或需牵引、全身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康复时间长,或护理未到位,如未及时垫海绵垫、未定时给予翻身及床单元未平整清洁等易使患者形成压疮。

1.2.2跌倒、坠床、烫伤因骨折后自理困难,行动不便,易发生跌倒、坠床的危险。骨折后患肢感觉相对迟钝及年老体弱等原因,使用热水袋保暖时易发生烫伤。

1.2.3输液外渗骨科患者多用20%甘露醇脱水、消肿,因该药为高渗液体,如输液时外渗,处理不及时,易出现局部软组织坏死,甚至引起各种纠纷。

1.3护理管理风险因素分析

1.3.1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滞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法制日渐完善,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受传统护理习惯的影响,护士多按医嘱被动工作,对潜在的、无形的工作重视不够,护士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意识、风险意识[4]。

1.3.2专业理论技术及新设备操作知识缺乏由于老年骨科患者存在长期卧床,骨折后限制活动,护理并发症高(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深静脉血栓等)。若对病情变化观察不及时,对病情变化无预见性防范并发症准备不足,就很容易出现并发症或加重病情;骨科手术发展较快,各种新技术和手段不断更新,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若对各种新技术,新业务的护理知识缺乏学习和了解就会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错;对下肢关节活动仪、创伤治疗仪等基本护理操作不熟练或者有误以及专业设备本身的问题也会带来护理风险,如机械故障、停电等。

1.3.3护理工作和服务理念没有很好地结合65%的护理纠纷是护士语言使用不当所引起的[4]。年轻的护士工作经验欠缺,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意识,缺乏沟通技巧,“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的概念未付诸实践,不能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使患者对其缺乏信任感。

2护理风险管理策略

2.1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订风险管理预案风险管理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组员由护理质控人员、护理骨干组成。通过以往积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明确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再结合老年骨折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评估,制订各种应急预案。

2.1.1危险因素的评估评估内容:护理体检、心理社会评估、健康教育需求评估、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压疮高危评估、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输液外渗评估等。

2.1.2制订各种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护士学习并熟练掌握,通过考试、提问等方式检查护士应急能力,保证每位护士均能独立应对各种护理风险。

2.2转变观念、更新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首先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风险管理,进行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风险事件范围,风险管理的流程、风险事件的呈报等知识培训,使全体人员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及目的,正确认识风险的存在,重视风险防范,坚持严格事前控制,做到有预见性,对潜在的风险重点分析,改进工作流程,及时杜绝和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对每一例护理缺陷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3持续护理教育培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定期组织业务学习,遇到疑难病例、复杂手术及新技术、新项目,邀请医师讲课,制订护理计划,有效地做好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士对疾病发展的预见性。对年轻护士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分阶段考核,营造学习氛围,鼓励护士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学术活动,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减少系统内部人为因素而引发的护理风险事件,对各种新设备新仪器实行专人管理,定时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操作规程统一挂在仪器上。

2.4加强人文关怀、提高患者满意度

2.4.1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及时与患者或家属交流沟通,解决患者的疑问及不适,疏导不良心理反应,满足患者合理要求,确定把患者服务放到首位,强调主动服务意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

2.4.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护理风险预告制度,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并实施签字认可制度,使护患双方共同承担起生命和健康的风险,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提高患者满意度。

2.5加强护理管理、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常规制度的培训必须纳入继续教育的范畴,定期组织人员学习应知应会内容,学习掌握是基础;工作落实是关键,故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在工作中检查、监督、反馈、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即使出现错误,也能最大限度挽回损失,降低对患者的伤害;医学是不断发展的学科,常规、制度也必须与时俱进。

3体会

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有风险。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增强,认真执行制度和护理风险管理预案,做好班班交接、层层把关,消除各种安全隐患。1年来差错事故显著减少,各种投诉明显下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8%以上。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是护理质量改进的一部分,通过积极改善服务态度和加强风险防范教育,重视对护理环节中不安全事件的管理,就能最大限度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雷玉珍.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国际护理学杂志,2004,26(4):418-419.

老年护理风险防控篇12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419-0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服务治疗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1],风险管理的概念也逐渐引入到呼吸科护理工作当中[2]。护理风险是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3]。本文旨在分析在肺结核病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降低护理风险系数,有效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1不安全因素分析

1.1病人自身因素

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占大多数,多合并有大咯血、高

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自理能力较差。部分老年患者体质虚弱,坐姿不稳,行走不稳,听力下降,不能完全执行医护人员所交代的注意事项,极易发生跌倒、坠床、摔伤等的意外事件。

1.2用药因素

由于肺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的疾病,具有治疗时间长的特点。因此需要患者按时、足量、全程服药,有些患者不遵从医嘱影响治疗效果。老年病人用药复杂,对药物较敏感,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1.3环境因素:

(1)地面过滑:病房、卫生间、走廊地面滑,是引起病人摔倒的原因之一。

1.4系统因素:

(1)管理机制不完善。如: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监控制度不完善。(2)服务中存在不安全因素。如设备缺陷,呼叫系统故障而延误抢救等。

1.5人为因素:

主要有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工作责任心不强,专科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操作技术不过硬,经验不足等。

1.6其他因素:

病人及家属的违医行为也是构成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4]。如:病人擅自使用自带的热水器或取暖器引起烫伤等。

2风险管理对策

2.1转变护理模式。

我科从2010年起,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模式由以往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分层次,护士管床,护理大包干飞全新护理模式,每一名护士均固定管床,高年资、高学历护士分管病情重,护理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患者,每名护士分管床位不超过8张,所管患者的所有护理、治疗、护理记录、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均由管床护士负责。护士绝大部分时间在病房,在患者的身边,便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护患沟通及健康宣教,护患关系良好,护理满意度从92%~95%提高到98%~100%。患者对疾病的防病治病知识掌握情况大大提高,对各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大大提高,护理组长对每班护理工作进行全面质控,对低年资护士的工作及危重患者的护理进行指导,保障每班工作质量及护理安全,为患者提供全程的、全员的、全面的一流服务。

2.2加强护理风险监控。

护士长经常巡检,监督护士工作与制度落实情况,检查危重病人护理完成情况,经常到病房调查护理服务态度,广泛征求病员及家属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发现护理安全隐患,综合评价护理风险管理的成效,风险管理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监察护理风险,定时召开风险管理会,讨论风险的危害因素及动态,提出整改措施,每月召开安全工作会议,通报检查情况及进一步防范措施。

2.3制定应急预案及流程。

通过分析护理的每个环节和过程,发现以前没有出现问题的某些环节和过程,仍存在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和护理管理的薄弱点,制定了本科“意外事件护理预案”,明确护士发现风险事实或潜在风险的因素,应采取相应对策并调查、记录、汇报,如发现病人突然摔倒或有自杀倾向的处理报告程序,制定病人安全管理规定,预防跌倒、坠床、胸腔引流管脱落,褥疮、烫伤等意外伤害。

2.4持续质量改进。

我们每月要分析护理过程和环节评价,监测护理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寻找护理安全隐患,制定预防措施,当发现安全隐患时,我们与护士一起认真查找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制定纠正措施,进一步完善科室的相关制度。

2.5加强护理风险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应加强护士法律知识的培训与学习,通过规范护识行为来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护士都必须认真学习与护理相关的法律文件,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件》、《护士执业条件》等,从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工作责任心不强经常引发护理纠纷,因此,护士不仅要学法,还要提高职业道德,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热爱本职工作,技术精益求精,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2.6正确使用安全标识。

要求护士在患者入院时采用手腕识别带,方便护士识别和核对病人,并对患者的病情及存在或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放置合适的护理安全标识,使护士对存在的安全隐患一目了然,为保证安全标识能正确应用并对护理工作起到提醒的作用。

2.7做好患者的安全宣教。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了解患者的情况及需要配合的内容,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5]。

2.8创造安全的住院环境

病房物品摆放合理,有充分的照明,地面保持清洁干燥,通道无障碍物。张贴防滑标志,走廊、卫生间安装扶手,设防滑垫,对烦躁、危重病人必要时上床栏或上约束带,床、椅高度要适中。

3结果

我院是肺结核专科的医院,收治的病人都是结核病,有的病人合并有其它系统的疾病,老年人多,治疗时间长。自从开展护理风险管理以来,护理质量、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得到明显提高,无护理投诉、护理纠纷、护理缺陷降低,科室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

4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增强风险意识是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6],而在肺结核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霞、刘建良,风险管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0):903―904.

[2]方素洁,呼吸科住院患者夜间存在的护理风险及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8,23(9):857―858.

[3]廖容、王石、刘志健.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中国护理管理.2006,6(9):39.

[4]钱萍,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护理管理杂志.2003,3(6):21―2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