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合集12篇

时间:2023-06-01 08:52:09

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

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篇1

小學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通过宣传和普及宪法、道德规范等教学,培养小学生热爱生活、乐于探索的精神,塑造小学生积极、乐观、勇敢、善良等优秀品德。安全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优势,提高小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小学生自我保护、自我规范的能力,为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保障。

1.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近些年,人们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独生子女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这样一来,独生子女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娱乐内容不断丰富,成长中也会遇到很多危险隐患。尤其是生活中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也会增加,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容易引发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

这就要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安全教育。通过普及安全常识、安全防范措施等,提高小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以及能力,使小学生在面对外部安全隐患以及外界诱惑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应对并安全保护自己,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在成长中受到伤害,而且还能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小学生营造更加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安全风险,为了避免学生因此受到伤害,保障学生健康成长,那么,就必须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价值和作用,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以此防患于未然。

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对策

(1)利用多媒体技术,助力安全教育

伴随我国互联网信息科技力量的不断进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能够进一步丰富小学生的学习内容,从而获得更好地学习效果。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式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分析,学生无法有效想象出具体情境,就会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师的讲解内容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与价值。因此,为了降低教学的难度,使得小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教师就要利用好多媒体的优势,展示具象化理论知识背后的实际案例,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切实提升。

例如,在教学(2019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家中的安全与健康》的相关教学工作之时,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警惕心理。教师可以利用目前高度发达的互联网信息渠道,下载一些安全事故视频动画,例如,火灾预警与处理方法,通过具体的动画演示,能够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掌握火灾的预警措施,使学生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同时,能够加深自己的印象,从而促使安全教育的成效获得全面的提升,学习效果自然更好。

(2)增强师生互动,开展安全教育

和小学阶段的其他教学工作不同,道德与法治的安全教育工作没有具体的教学体系,作为重要的补充教育内容,安全教育的形式应当是贯穿在整个教学体系之中的。因此,教师不需要过分拘泥于传统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而是有目的性地增加师生互动的频率,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工作上的重点,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的宣传教育工作,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例如,在教学(2019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网络新世界》一课中的“新世界有规则”内容时,师生之间要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保护自己,并且积极了解到学生的所思所想,通过互动的形式与学生之间展开交流,真正意义上让学生达到“学有所获”的目的,并将学生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实践生活,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由于道德和法治教学的安全教育不仅仅局限在理论教学的形式上,所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有利于建设更好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在互相敦促的情况下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不断激发,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安全教育的相关工作也能进入可持续化的良性循环。

(3)模拟安全情境,拓展安全教育

从本质上来看,安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面对安全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保护,当有关内容讲解完以后,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与将来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进行演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境模拟,若想让小学生全面掌握安全知识,在情境模拟中,教师一定要进行正确指导,保证学生做出正确的应对之策。例如,在教学(2019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中的“守规则要自觉”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交通规则,加深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应用程度,教师可具体在课堂上模拟学生行走的情境,使得让学生将自己刚刚学习的知识付诸实践。可选派一位学生扮演“警察叔叔”的身份,而其他的学生则需要扮演过马路的学生。教师可借助教学用具,模拟红绿灯的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红灯、绿灯的转换。在过马路的过程中,需要由学生自主判断,根据红绿灯变换情况通过马路。而扮演警察的学生则需要发挥指导作用,确保“道路”通行的安全,也帮助学生加深对安全问题的意识。

对小学生而言,年龄相对较小的原因导致了其处理事故的能力较为薄弱,所以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安全教育工作可谓重中之重。近年来,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不断提升,如何优化安全工作、保障学生安全成为关键。通过安全教育的方式,促进学生普法、学法,帮助学生更好保护自己的身心安全。此外,为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仅仅依托于教师的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需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动,使得学生能够在平日生活里也遵守学校的安全观念。家长在校外也要做好督促作用,如在外出行加强安全教育,反馈学生的平日生活习惯和情况,为教师在学校进行有针对性地安全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理论知识生活化,深化安全教育

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篇2

二、网络安全人才立德树人工作的宗旨是对“根本问题”的回答

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首要的是对这个根本问题的回答。事实上,从企事业用人单位对信息技术、网络安全等人才的从业要求来看,政治与道德素质越来越被摆在了第一位。网络安全人员在面对高技术的工作风险、万无一失的工作要求、高利益的诱惑压力下更加要能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坚守住正义的底线。为了进一步完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体系,秦安教授认为,网安人才培养在传授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又红又专的网络安全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文化接班人,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网安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根据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特点及其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在“如何培养人”这个问题上,要树立新思维,重视人才安全,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强化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政治红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在“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上,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强化政治理论、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努力培养一批政治合格、技术精湛、德才兼修的网络安全人才,打造一批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的忠诚守卫者、风清气正网络文化的积极维护者、自主安全技术的勇敢探索者。在“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上,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努力造就一批批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高素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党、国家和民族事业的接班人。

三、培养“又红又专”网络安全人才的基本路径

(一)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全球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进入快车道,人才思想道德素质不容忽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主战场,要积极开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安全教学工作,为培养优秀的信息安全人才奠定基础。首届网安人才思政教育论坛上,张晓菲博士以美国设置专业课程,开展学历教育方面为例,讲述了美国国家安全局和国土安全部联合发起的卓越学术中心计划推动了网络安全学历教育层次化的发展,高校实行多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奖学金、夏令营和竞赛等方式选拔和培养网络安全人才,通过专业课程的设置、开展有效的学历教育,提高网络安全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法律道德水准。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研究制定一流的网络安全人才专业培养方案,形成网络安全人才专业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内容体系。在教育形式和内容上,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努力构建以先进文化凝聚人、以历史使命激励人、以时代精神感召人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此外,网络安全是个容易“交叉”的学科,实际工作中特别是与新闻传播、法律、政治、社会学等多个人文社会科学具有交叉性,故此,网安人才培养特别要注重借鉴综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从多学科融合的角度推动人才培养的工作。

(二)强化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环节技术与道德的融合

网安人才教育工作者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不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网络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积极推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育载体的变革。张晓菲博士认为,通过网络安全在职教育,开展信息安全人员培训与资质认证活动,注重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训内容的系统性。搭建一个囊括信息安全保障、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标准法规、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工程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探索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的技术与道德相融合的新模式,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观。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要全面思考整个网络安全产业生态链,不断提升优化急功近利的“开门撬锁”式攻防赛,从军民融合、国家管理、自我提升三个层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环节。其次,打造人才培养的网络空间安全共同体。在国家和军队层面,培养国家间对抗的尖端人才和整体攻防人才。在国际层面,建立网络空间维护部队,打造人才培养的网络空间安全利益共同体、责任公共体、命运共同体。再次,要构建网络空间安全人才评估体系,采取“德能勤绩体”模式,建立具体的指标支撑的评估体系,掌握道德、法律、政治会出问题的技术环节。在实践中理解、把握网络安全人才的道德素养、法律素养、政治素养要求,让道德要求融入于技术点之中,追求慎独的高境界。在网络安全科学技术中,还要强化集体作战、合作攻关的精神,要有平台、共享的意识,不能寄希望于单打独斗。

(三)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篇3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用廉洁从政的思想教育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使其在廉洁文化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权力观、利益观,严格规范思想行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使其在公共安全事务管理活动中,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廉洁用权、秉公用权、为民用权,加强对社会成员的公共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社会成员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增强社会成员抵御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坚持以民为本,切实加强对社会矛盾的排查化解,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重点整治突出社会治安问题,从源头上化解等矛盾,防止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社会成员合法权益,加强安全监管和社会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包括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安全生产监督机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制在内的公共安全体系,促进社会安全和谐稳定。

(二)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的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是人们对待人生、事业、工作和对待社会、他人的态度。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的道德素质主要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管理道德。当前,一些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罔顾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低劣、生活糜烂、腐化堕落,为了个人的蝇头小利,不惜损害国家和公众的利益,诱发公共安全事件。社会主义廉洁文化是一种道德修养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要“把培育廉洁价值理念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普及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通过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自觉提升公德意识,增强职业自豪感,认真履行职责,增强公共安全服务管理的超前性和预见性,主动工作,“防患于未然”,防止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情系人民,关注民生,着力维护最现实的群众权益,正确处理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坚决杜绝违背群众意愿、侵占群众利益、损害群众情感的事情发生,服务群众“一条龙到家”,化解矛盾“一条龙到底”,健全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减少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坚持服务为先,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更新公共安全服务管理理念,创新公共安全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规律,提高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切实承担起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

(三)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的法律素质

法律素质是人对法律的认知程度和实践能力,包括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律情感等。当前,部分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法律知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法制实践能力薄弱,突出表现为“官本位”思想严重,缺乏服务理念和公仆意识,搞人大于法、权大于法;程序意识不强,存在以令代法、贪功诿过等现象;甚至有些执法人员知法犯法,,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造成司法腐败,成为导致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社会主义廉洁文化是法治文化,要求为政者和公共事业管理者廉洁从政,依法管理;要求社会从业人员诚实守信,依法经营;要求广大社会成员廉洁自律、依法办事,这与提高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法律素养,弘扬法治精神的内在要求相一致。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认真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等有关公共安全服务管理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和程序意识,强化法治观念,规范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行为,杜绝公权寻租、滥用公权等违法乱纪行为,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减少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树立法律至上的精神,加强公共安全服务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实行阳光执法,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统筹各方利益关系,兼顾各方利益,积极化解社会矛盾,营造依法管理、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优化社会治安环境

社会治安不仅是衡量社会成员个人生存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考察社会运行稳定与否的基本指标。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提高公众安全感、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社会主义廉洁文化是道德伦理文化和法治文化的结合体,体现了社会平安和秩序稳定的目标要求,为优化社会治安环境提供道德基础和精神土壤。

(一)廉洁文化建设为优化社会治安环境提供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廉洁文化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是一种道德伦理文化,不仅对社会成员个人,也是对整个社会群体的道德约束与规范,旨在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当前,随着公共安全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总体上比较稳定,但社会治安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刑事案件、暴力案件和不断增多,黑恶势力和黄赌毒违法犯罪依然突出,不仅扰乱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而且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究其原因,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滑坡不容忽视。多元文化对社会成员的主流价值观造成了不良影响,一些为政者和公共事业管理者、社会从业人员和社会成员道德信仰趋向物欲化和虚无化,社会公德缺失、职业道德沦落、家庭美德丧失,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廉洁文化在其本质上属于道德的教化,代表着社会主流价值取向,是社会成员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指出,“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培养,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社会成员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立身之本,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自觉做到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以俭为荣、以奢为耻,以勤为荣、以懒为耻,以自强为荣、以不劳为耻,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杜绝扰乱社会治安的思想和行为,并勇于同扰乱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和违法分子做斗争,自觉做维护社会平安和秩序稳定的参与者,为优化社会治安环境提供道德基础。

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篇4

一是法治观念。通观中国和世界政治史,法治和人治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根本对立的治国思想和治国方略。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核心是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就实际情况而言,要真正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等学校也不例外。高校师生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头转变观念,坚决摒弃人治思想和行为,牢固树立法冶观念,自觉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促进各项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二是宪法和法律观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依法治国,首要的是依宪治国。我们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宪法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违宪是最大的违法。我国的各项法律法规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强制性的行为规范,对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都具有强制约束力。高等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师生必须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观念,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

三是依法行政观念。依法行政是现代法制国家对政府行使行政管理权力的普遍要求。高等学校虽不是专设的行政管理机关,但却担负着部分行政管理的职能。高校各级领导和管理干部都必须树立和强化依法行政观念,在行使行政管理权力、实施行政管理行为时必须以法律为根据,依据法律规定的要求和程序管理学校各项事务。一切行政管理行为都必须于法有据或与法不悖,坚决杜绝一切违法行政、违法管理的行为发生。全体教职工和学生也应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对学校的行政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的民主监督,确保各项管理行为在法制轨道上健康运行。

高等学校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还必须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必须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师生的法律素质和学校的法制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实现由增强法制观念向提高法律素质的转变,由一般地强调学法用法向全方位推进依法治理的转变,使高校师生成为学法、懂法、守法、维法的模范。

二是要做好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工作,保证管理行为合法化、规范化。按照依法治校的要求,各高校必须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保证内部管理行为的规范性和有章可循;这些规章制度必须于法有据,内容不得与宪法和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与此相应,学校内部的管理行为也必须有法律根据,依法进行。对师生的管理,决不能妨害师生的人身权利和民利。对于违法犯罪行为,应按法定程序通过司法途径予以处置。

三是要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强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战略性措施,要加强对全体师生的安全防范教育及遵纪守法、安全保密等方面的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和防范意识。要加强治安防范工作,防患于未然。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为高校稳定、改革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高等学校在实施依法治校的同时,还必须辅之以以德治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培育“四有”新人。

第一,加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在当前特别要加强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其他重要思想教育,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教育师生运用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则、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把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有机地统一起来。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特别要在“进头脑”上狠下功夫。

第二,加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教育,结合进行国情省情教育,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树立和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

第三,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教育师生形成并巩固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1)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教育引导师生克服有神论,坚持无神论;摒弃唯心论,坚持唯物论。清除在部分师生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的信仰主义思想倾向,教育学生作自己命运的主宰,坚决拒绝及一切唯心主义邪说对神圣校园的侵蚀和玷污。(2)加强马克思主义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育,教育师生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事物、看待他人、看待自己;正视现实,直面人生;立足客观现实,发挥主观努力;坚持以社会实践作为真理的唯一标准,养成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克服好高务远、主观任意、不切实际地胡思乱想、以主观好恶评判事物等不良思想倾向。(3)加强唯物辩证法科学方法论教育,引导师生用辩证联系的观点、辩证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看待人和事,在实践中逐渐养成辩证思维方式,克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4)加强科学理性主义教育,大力倡导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教育师生善于用深邃的理性目光审事视物,跟着科学真理走,而不要“跟着感觉走”。要让理性支配情感。(5)加强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和生产劳动观念教育,教育师生真正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热爱生产劳动,热爱劳动群众,克服“英雄史观”的不良影响。(6)加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育,教育师生确立索取知识为荣、奉献才智为荣、服务人民为荣、报效祖国为荣的高尚思想,正确理解并处理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走健康的人生之路。第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1)教育师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不断增强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增强明判大是大非的能力,克服那种不关心政治、只盘算实利,是非观念淡漠,不关心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的非政治化倾向。一句话,高校师生要讲政治。(2)加强民主与法制教育,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确立正确的权力义务观念,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民主与法制、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辩证关系,克服法制观念淡薄,只争权利不尽义务,片面强调民主而不要法制或者相反,只要自由不要纪律等不良思想和行为。(3)继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教育师生把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有机统一起来,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第五,加强道德品质教育,全面提高师生的道德素质。(1)加强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教育,教育学生从自身的道德修养即“修身”做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历代形成的尊老爱幼、扶弱济困、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团结互助、见义勇为、谦逊有礼、克己让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谈吐儒雅、举止有度、从善如流、嫉恶如仇、热爱祖国、乐于奉献、富于爱心和同情心,以及“知耻”、“慎独”等优秀的道德传统,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教职工要做修身的表率。(2)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为基本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教育师生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规范。(3)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强化对教职工的师德教育,发扬红烛精神,把爱心献给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联系专业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爱岗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教育学生热爱专业,发愤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4)针对不同对象进行家庭美德教育。

第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师生的心理素质。(1)教育师生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工作、学习要有志气、有毅力。(2)教育师生养成开拓进取和创新意识,不要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和已涉足的领域,应不断追求新的成功和开拓新的领域,不断进取,永无止境。(3)教育师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克服脆弱心理,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荣辱不惊,“进退自如”。(4)教育师生增强适应环境,特别是适应新环境的心理素质,克服自我封闭心理和排他心理,能尽快与环境融为一体并积极影响环境。(5)教育师生增强防外界干扰的心理能力,养成稳定的心理特质,专心致志地从事工作或学习。(6)教育师生克服自卑心理和盲目优越心理,正确看待他人,也正确看待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7)教育师生养成雅量高致的心理气质,器量宽大,气度恢宏,胸襟开阔,淡泊名利。

思想道德教育在校党委的领导下进行,各级党组织和行政管理部门层层负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工会、妇联以及政工干部、政治辅导员等在思想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两课”课堂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同时要注意主渠道和多渠道相互衔接、相互配合。教职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言教与身教并举,身教重于言教。要把广泛性要求和先进性要求有机统一起来,把普遍性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统一起来,还要把教育与依法严格管理有机统一起来,寓教于管、管即是教。

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篇5

一、政教工作

在学校行政、党支部的领导下,学校政教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坚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议》精神,在实践中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地位抓紧抓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重视师德建设。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议》的精神实质,增强与时俱进的意识。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大讨论和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等活动,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激励教职工修师德、铸师魂、树师表,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使之成为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2、健全完善制度、强抓落实。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健全和完善德育工作制度和政教工作管理制度,使学校德育工作和政教工作有章可循、职责清晰。另一方面,加强管理,强抓制度的落实。在学校领导下,政教处牵头,充分发挥团组织、少先队、学生会、班主任及课堂教学等德育主渠道的优势作用和教师值周、学生值勤等活动的检查、督促作用,强抓制度落实和责任追究制度,使学校德育工作和政教工作力求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落到实处,形成了学校有较健全的德育工作和政教工作的管理制度和正常的运行机制,学校德育工作和政教工作逐步制度化、常规化、科学化。

3、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安全防范教育。学校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以“中学生德育大纲”为依据,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为主要内容,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经常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理想教育,国防教育,禁毒、禁赌教育活动和远离、远离黄色信息等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自我防范能力。经常性开展以《中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文明学生条例》为主要内容的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利用评先选优、知识竞赛、宣传教育活动等载体,规范和提升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和抵制各种不良行为习惯。经常性的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安全防范教育,利用时令节气变化,及时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安全防范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利用重大节日活动,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活动的思想道德教育。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形式,对学生进行系列教育活动。

4、加强班级建设和班主任工作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班级目标管理制度和班级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强抓班级目标管理制度和学校的各项制度在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的落实,提高学校班级管理水平。加强对班主任工作培训、指导、管理、检查、督察,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和事业心、责任心,提升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5、形成良性激励机制,促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通过评选“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先进文明学生”、“进步学生”、“假期表现突出的学生”等活动和开展争做文明学生,争创文明班级、创建文明学校活动,评选“先进集体”、“先进文明班级”以及评选“先进团支部”、“优秀团员”等活动,形成了良性激励机制,有力的促进了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和政教工作。

一年来,学校德育工作和政教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逐步增强,理想信念、法纪观念有了显著的增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有了新的起色,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班级建设、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文明班级达表率100%,全校争做文明学生、争创文明班级、创建文明学校活动蔚然成风,为学校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奠定了思想基础、学生基础和组织基础。

二、综合治理工作

本人担任学校内部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工作。综合治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教育改革顺利进行的基础工程和重要保障。在学校综治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部署下,综治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根据学校综合治理工作实际,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把学校综治工作责任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与学校全员签订了《综合治理和安全责任书》,认真抓落实。同时,结合上级部门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全校师生进行了法制教育,禁毒、禁赌、反对教育、安全教育活动和有关专项整治活动,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环境卫生治理、安全防范排查工作。严格落实安全检查制度和安全月报制度。由于学校综治工作,领导重视,制度较健全,措施得力,落实有效,检查督促到位,在一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年内学校无发生大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事故,无大的违纪违法事件发生,无吸毒、贩毒、参与和的事件发生。学校被黄羊镇评为XX年年度“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本人被学校授予“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三、教育教学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严格依法执教,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在担任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参与新课改的培训学习,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理论,钻研课程标准要求,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结合实际努力做到认真备课、上课,认真复习、检查、督促,积极探索现代教学方法,积极实践互动、合作、探究式教育教学方式,力求提高课堂效果,向45分钟要效益。在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以爱为本,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一年的努力,使自己担任的九年级《思想品德》在初中毕业会考中取得黄羊片第一名的优秀成绩,圆满地完成了学校分配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通过听课、评课、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积极培养青年教师成长,推进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本人被学校授予XX/XX年年度“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篇6

(一)领导重视,统一认识,推动学校德育快速发展

我区学校德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精神,以“立德树人,以人为本”为根本任务,转变教育观念,统一思想,提出“立足学生、回归生活、培养素质、打造特色”的工作思路,加大人、财、物投入,积极整合和盘活德育资源,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模式,为推动我区德育工作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XX年年5月,省落实中央8号文件工作督查组对我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二)队伍健全,机制灵活,保障学校德育工作扎实开展

1.德育队伍健全。为保障全区学校德育工作的扎实开展,不断加大德育队伍建设力度。XX年,区教育局设立群团工作办公室,负责学校德育的行政指导;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设立德育部,负责学校德育的业务指导;全区各中小学设立德育处,并按规定配齐人员,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目前,全区中小学德育团队专职干部逾千人,形成有班主任、德育科任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及校外热心教育的关工委、“五老”干部等一大批兼职队伍,初步形成由单位一把手负责的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干,团结奋进的德育工作队伍,为全区学校德育工作的扎实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2.德育机制灵活。积极落实“校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办学理念,坚持走品牌发展道路。围绕“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根本目标,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校园”为切入点,积极盘活社会、家庭、学校德育资源,不断创新德育方法、举措和模式,形成了“行政主导,科研引导,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灵活机制,为我区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既有力、又灵活的机制保障。

(三)求真务实,强化措施,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

从XX年开始,区教育局联合区委组织部、区文明办、区关工委、团区委、区妇联等职能部门,每年以“民族精神代代传”系列教育为主线,贯穿学校德育团队活动,加强学生爱国、文明、诚信等传统民族精神教育。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德育资源,营造了“齐出力、共参与、铸特色”德育氛围,着力打造我区学校德育品牌。XX年年,市关工委在全市推广了我区新安街道暑期“礼伴我行”教育活动经验;西乡街道黄麻布小学和流塘小学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先进单位”,并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称号,同时区教育局分别被市委评为文明单位,被市关工委评为先进工作单位。

我们在打造我区学校德育特色品牌上,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结合历届“深圳关爱行动”,各学校深入开展“一帮一”助成长、中学生社区服务、小学生做家务、家庭教育“百场讲座”、心灵关爱社区行、百名教师访千家、万张贺卡送警察等活动。积极开展与贵州纳雍、广东龙川和始兴等单位的对口扶持工作,各学校发动学生为贫困山区学校捐资捐物价值450万元,与龙川教育局成功打造“个十百千万”教育互动模式。今年初,我区广大师生为受冰雪灾害地区捐款捐物达130多万元;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更加牵动了广大师生的心,以交一次特殊团费、队费的形式向灾区献爱心,捐款逾千万元。通过实际行动培养广大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意识,涌现以张佳欢、梁臣、吕赖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

二是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学习全国道德模范和李传梅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举办李传梅先进事迹报告会,编辑《李传梅》画册等,充分发挥身边道德模范作用,将道德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并通过参观、学习、论坛、体验活动,将良好的道德品质内化为行为习惯。

三是加强学生廉洁修身教育。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全区各学校开设“廉洁修身”课程,开展廉洁警句征集、征文比赛、漫画、书法、摄影比赛、小故事比赛等活动,注重常规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全面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区教育局荣获市“廉洁教育进家庭”主题活动优秀组织奖。

四是加强国学教育塑造健全人格。XX年年7月,区教育局成立“宝安区国学教育研究会”,制定《宝安区推进国学教育方案》,将33所中小学定为全区第一批国学教育基地,国学教育在全区全面展开。各学校将国学教育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8号文相结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与教育科研相结合,并率先探索“京剧进校园”活动,使“宝安京剧娃”在全国叫响,成为一大品牌。广大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名著逐渐内化为健全人格、良好品德的精神实质,形成自觉的现代文明行为和健康、奋进、向上的现代社会价值取向。

【1】

五是培养学生科技实践创新能力。与区科协、团区委等单位联合,坚持每年举办全国青少年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宝安区选拔赛,将环保教育与科技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作品屡获佳绩,其中第2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区获部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第23届我区获省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2个,进入全国大赛的项目2个。海湾中学、石岩公学、兴围小学等一批中小学的机器人项目还获邀参加国际性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目前,科技创新大赛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崭新平台。

六是积极创建安全文明校园。XX年年,我们结合实际,整合综治、安全、文明等项目的考核内容,制定《宝安区教育系统开展“平安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工作方案》,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形成“以考评促创建,以创建抓落实”的综合考核机制。经过考评,宝安高级中学、天骄小学被评为首批省级“安全文明校园”,宝安中学等5所学校评为首批市级“安全文明校园”,新安中学等20学校(幼儿园)被评为首批区“安全文明校园”,通过“安全文明校园”创建,进一步规范了校园安全管理、加强治安防控设施建设、加大校园周边治安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使校园的安保工作有机融入全区社会治安大巡逻体系中,学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得到扎实开展,校园综治工作成效显著,校园文明水平跃上新台阶。

七是加强法制安全教育。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每年坚持与街道教育办(社会事务科)和直属单位签订社会维稳及综治责任书,将每年12月4日当周定为“法律伴我成长”法制宣传教育周,普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每年组织师生参加区“12·4”普法游园及现场法律咨询活动,与区法院联合举办中学生模拟法庭现场展示及经验推广活动,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水平。XX年年,编印具有区域特色的《宝安区中小学法律知识读本》(中、小学版);与区公安分局联合编印《校园治安法制宣传教育案例汇编》,进一步丰富了学校法制教育内容。

八是加强毒品预防教育。为全面加强预防毒品及教育工作,区教育局每年与各单位学校签订《禁毒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以“6·26”国际禁毒日为契机,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周”活动。各中小学运用多种宣传手段,邀请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到校开展预防毒品教育讲座,组织学生到区戒毒所参观,通过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生毒品预防和教育。目前,全区拥现“深圳市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活动示范校”17所。

九是加强环保教育。坚持以创建“绿色学校”为抓手,通过开展环保调查和体验、教科书循环使用、环保文艺表演等各种教育活动,加强青少年学生环保教育。推行部分教材循环使用,推进循环经济项目工程在校园中的应用。目前,全区教育系统共有部级3所、省级24所和市级46所“绿色学校”,被评为“区循环经济试点工程示范校”9所学校,列入节能减排改造示范校11所。区教育局被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创建优秀组织单位”。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打造了一批特色德育模式。区教科培中心的“家庭教育”、“宝安京剧娃”,新安、西乡等街道社区的“160假日工程”校外教育、福永街道的“感恩教育”、沙井街道的“爱心教育”、观澜街道的“环保教育”等特色;涌现了宝安中学的“生存教育”、海滨中学的“同心教育”、弘雅小学的“四雅教育”、建安小学的“养成教育”、西乡中心小学的“现代城市人教育”等一大批学校德育新模式。宝安中学的“生存教育”获得广东省德育创新一等奖,教材在全国推广使用;教科培中心的“家庭教育”获广东省德育创新二等奖。

(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构建学校德育的完整体系

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篇7

(一)领导重视,统一认识,推动学校德育快速发展

我区学校德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精神,以“立德树人,以人为本”为根本任务,转变教育观念,统一思想,提出“立足学生、回归生活、培养素质、打造特色”的工作思路,加大人、财、物投入,积极整合和盘活德育资源,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模式,为推动我区德育工作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XX年年5月,省落实中央8号文件工作督查组对我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二)队伍健全,机制灵活,保障学校德育工作扎实开展

1.德育队伍健全。为保障全区学校德育工作的扎实开展,不断加大德育队伍建设力度。XX年,区教育局设立群团工作办公室,负责学校德育的行政指导;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设立德育部,负责学校德育的业务指导;全区各中小学设立德育处,并按规定配齐人员,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目前,全区中小学德育团队专职干部逾千人,形成有班主任、德育科任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及校外热心教育的关工委、“五老”干部等一大批兼职队伍,初步形成由单位一把手负责的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干,团结奋进的德育工作队伍,为全区学校德育工作的扎实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2.德育机制灵活。积极落实“校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办学理念,坚持走品牌发展道路。围绕“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根本目标,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校园”为切入点,积极盘活社会、家庭、学校德育资源,不断创新德育方法、举措和模式,形成了“行政主导,科研引导,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灵活机制,为我区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既有力、又灵活的机制保障。

(三)求真务实,强化措施,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

从XX年开始,区教育局联合区委组织部、区文明办、区关工委、团区委、区妇联等职能部门,每年以“民族精神代代传”系列教育为主线,贯穿学校德育团队活动,加强学生爱国、文明、诚信等传统民族精神教育。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德育资源,营造了“齐出力、共参与、铸特色”德育氛围,着力打造我区学校德育品牌。XX年年,市关工委在全市推广了我区新安街道暑期“礼伴我行”教育活动经验;西乡街道黄麻布小学和流塘小学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先进单位”,并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称号,同时区教育局分别被市委评为文明单位,被市关工委评为先进工作单位。

我们在打造我区学校德育特色品牌上,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结合历届“深圳关爱行动”,各学校深入开展“一帮一”助成长、中学生社区服务、小学生做家务、家庭教育“百场讲座”、心灵关爱社区行、百名教师访千家、万张贺卡送警察等活动。积极开展与贵州纳雍、广东龙川和始兴等单位的对口扶持工作,各学校发动学生为贫困山区学校捐资捐物价值450万元,与龙川教育局成功打造“个十百千万”教育互动模式。今年初,我区广大师生为受冰雪灾害地区捐款捐物达130多万元;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更加牵动了广大师生的心,以交一次特殊团费、队费的形式向灾区献爱心,捐款逾千万元。通过实际行动培养广大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意识,涌现以张佳欢、梁臣、吕赖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

二是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学习全国道德模范和李传梅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举办李传梅先进事迹报告会,编辑《李传梅》画册等,充分发挥身边道德模范作用,将道德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并通过参观、学习、论坛、体验活动,将良好的道德品质内化为行为习惯。

三是加强学生廉洁修身教育。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全区各学校开设“廉洁修身”课程,开展廉洁警句征集、征文比赛、漫画、书法、摄影比赛、小故事比赛等活动,注重常规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全面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区教育局荣获市“廉洁教育进家庭”主题活动优秀组织奖。

四是加强国学教育塑造健全人格。XX年年7月,区教育局成立“宝安区国学教育研究会”,制定《宝安区推进国学教育方案》,将33所中小学定为全区第一批国学教育基地,国学教育在全区全面展开。各学校将国学教育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8号文相结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与教育科研相结合,并率先探索“京剧进校园”活动,使“宝安京剧娃”在全国叫响,成为一大品牌。广大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名著逐渐内化为健全人格、良好品德的精神实质,形成自觉的现代文明行为和健康、奋进、向上的现代社会价值取向。

五是培养学生科技实践创新能力。与区科协、团区委等单位联合,坚持每年举办全国青少年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宝安区选拔赛,将环保教育与科技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作品屡获佳绩,其中第2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区获部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第23届我区获省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2个,进入全国大赛的项目2个。海湾中学、石岩公学、兴围小学等一批中小学的机器人项目还获邀参加国际性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目前,科技创新大赛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崭新平台。

六是积极创建安全文明校园。XX年年,我们结合实际,整合综治、安全、文明等项目的考核内容,制定《宝安区教育系统开展“平安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工作方案》,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形成“以考评促创建,以创建抓落实”的综合考核机制。经过考评,宝安高级中学、天骄小学被评为首批省级“安全文明校园”,宝安中学等5所学校评为首批市级“安全文明校园”,新安中学等20学校(幼儿园)被评为首批区“安全文明校园”,通过“安全文明校园”创建,进一步规范了校园安全管理、加强治安防控设施建设、加大校园周边治安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使校园的安保工作有机融入全区社会治安大巡逻体系中,学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得到扎实开展,校园综治工作成效显著,校园文明水平跃上新台阶。

七是加强法制安全教育。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每年坚持与街道教育办(社会事务科)和直属单位签订社会维稳及综治责任书,将每年12月4日当周定为“法律伴我成长”法制宣传教育周,普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每年组织师生参加区“12·4”普法游园及现场法律咨询活动,与区法院联合举办中学生模拟法庭现场展示及经验推广活动,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水平。XX年年,编印具有区域特色的《宝安区中小学法律知识读本》(中、小学版);与区公安分局联合编印《校园治安法制宣传教育案例汇编》,进一步丰富了学校法制教育内容。

八是加强预防教育。为全面加强预防及教育工作,区教育局每年与各单位学校签订《禁毒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以“6·26”国际禁毒日为契机,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教育周”活动。各中小学运用多种宣传手段,邀请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到校开展预防教育讲座,组织学生到区戒毒所参观,通过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生预防和教育。目前,全区拥现“深圳市中学生预防教育活动示范校”17所。

九是加强环保教育。坚持以创建“绿色学校”为抓手,通过开展环保调查和体验、教科书循环使用、环保文艺表演等各种教育活动,加强青少年学生环保教育。推行部分教材循环使用,推进循环经济项目工程在校园中的应用。目前,全区教育系统共有部级3所、省级24所和市级46所“绿色学校”,被评为“区循环经济试点工程示范校”9所学校,列入节能减排改造示范校11所。区教育局被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创建优秀组织单位”。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打造了一批特色德育模式。区教科培中心的“家庭教育”、“宝安京剧娃”,新安、西乡等街道社区的“160假日工程”校外教育、福永街道的“感恩教育”、沙井街道的“爱心教育”、观澜街道的“环保教育”等特色;涌现了宝安中学的“生存教育”、海滨中学的“同心教育”、弘雅小学的“四雅教育”、建安小学的“养成教育”、西乡中心小学的“现代城市人教育”等一大批学校德育新模式。宝安中学的“生存教育”获得广东省德育创新一等奖,教材在全国推广使用;教科培中心的“家庭教育”获广东省德育创新二等奖。

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篇8

1提升教师素质,注重言传身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品德基础的建立不是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因榜样的砖块一天一天的铺砌起来的!”示范和引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教师作为学校的工作人员之一,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在学生心中留下“痕迹”。换句话说,教师也可以成为每一位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最直接的榜样。因此,要想在政治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学,首先我们政治教学工作者自身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道德品质,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从小的行为约束自己,比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众场合抽烟,不说脏话,衣着整洁……这些小事都可能成为影响学生的潜在因素。尤其是在面对中职这些所谓难教的学生时,我们更应该言传身教,言必行、行必果,不为物役,不为名诱,有爱心、有责任感,能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的精神生活。

2制定明确、具体、恰当的德育目标

学习政治这门学科,其本身的目的就在于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精神品质。可以说政治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显性德育学科,其教材中涉及的内容都是与德育教育相关的。因此,作为新时期政治教学者,我们必须认真研读教材,结合德育教育要求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如《透视经济现象投身经济建设》这一单元教学目标和任务就应该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让学生认识价值规律,践行文明消费;再比如《关注政治现象参与政治生活》这一单元知识的重点就在于,要求学生掌握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懂得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培养学生依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这些内容无一不体现着德育的具体要求。我们教师应该时刻把“给青少年播下传统美德种子”作为己任,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并作统筹安排,通盘考虑,制订施教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落实教学中德育教育任务。

3选择恰当的施教方法和手段

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篇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这就突出强调了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使社会主义道德更加深入人心,夯实法治中国建设的道德基础,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培育丰厚的道德土壤,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2015年1月22日中共镇安县委十七届七次全会提出全面推进法治镇安建设。在法治中国、法治镇安建设背景下镇安县如何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道德支撑法治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一、镇安县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镇安县委、政府为了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把公民道德建设同经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形式多样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突出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搭建平台,开展多样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镇安县搭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评选道德模范,深化“做尚德重礼镇安人”活动,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者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争做好人、争做好事的浓厚氛围。

一是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宣传活动。镇安县以省、市、县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和“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为平台,充分挖掘身边感人的好人好事,抓好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近年来,全县共评出了中、省、市、县道德模范45名,涌现出了“孝老爱亲”道德模范陈进梅、“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段传进、“助人为乐”的好心人潘本锋、“爱岗敬业”模范王德兴……其中“孝老爱亲”道德模范陈进梅还先后两次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为了倡导全县干部群众学习道德模范、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镇安县开辟了“道德讲堂”,陈进梅等这些受人敬慕的“道德明星”“草根英雄”,在镇安 “道德讲堂”上讲述着他们真实、生动的故事,分享着他们的道德感悟。随着一期期“道德讲堂”的成功举办学习、崇尚、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在镇安逐渐形成。

二是深化“做尚德重礼镇安人”活动。镇安县不断加强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大力推行以言谈举止文明有礼、公共场所文明有礼、邻里相处文明有礼、行路驾车文明有礼、旅游观光文明有礼、网上交流文明有礼“六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礼仪规范,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是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评选表彰“十星级文明户”、“文明诚信户”、“好公婆”、“好媳妇”。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评选“文明小公民”、“小孝星”、“孝亲敬老模范学生”活动。

四是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者活动。为了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镇安县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为主题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全县已成立科技、文化、法律、卫生等为民服务志愿队伍83支,志愿服务队员达1万余名。

2、借助节日,掀起宣传核心价值观热潮

镇安县充分发挥传统节日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载体作用,利用春节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和元宵节举办龙灯会、舞狮会、猜灯谜等传统文化习俗,掀起宣传核心价值观热潮。

一是组织人员创作核心价值观主题节日习俗作品。镇安县以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主题,广泛动员广大文艺爱好者和志愿者,组织创作了核心价值观主题春联、灯笼,制作了核心价值观主题年画,编排了核心价值观主题小剧小戏。

二是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镇安县结合春节文艺联欢、文化“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文化惠民活动,在全县城乡机关、企事业单位、村镇社区、中小学校、居民搬迁点、农家大院免费发放核心价值观主题春联、年画、灯笼,精心奉上核心价值观主题小剧小戏。同时元宵节举办龙灯会、舞狮会、猜灯谜等传统文化活动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当前镇安县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镇安县突出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2年镇安县圆满举办了商洛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现场会,镇安县农电局等单位做了交流发言。但是,当前镇安县公民道德建设还面临严峻挑战,公民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

1、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想意识对公民道德建设带来严峻挑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攻坚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多样,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确的和错误的、先进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消极的思想相互交织。导致部分社会成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人利己、诚信缺失等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领域和一些人,价值判断没有了界限、丧失了底线,甚至以假乱真、以丑为美、以耻为荣。这些问题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对于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带来了严峻挑战。

2、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对公民道德建设带来严峻挑战

如今在镇安县城乡互联网、微信等新兴媒体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互联网早已走入城乡居民家中,随处可见低头一族在微信圈活动。特别是社交网络、微信圈信息传播快捷、覆盖面广泛、影响巨大,社交网络、微信圈既为先进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传播提供了新阵地,也为各种不良的低俗的信息的蔓延传播提供了新路径。不良的低俗的网络信息对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等影响越来越大,对青少年的思想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互联网、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出现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加强网络的正面宣传和引导,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3、规则意识缺失是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又一挑战

我们国家有一个古老的说法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我们国家是一个以家庭为纽带、以老乡为桥梁、以关系为节点的人情网络社会,镇安县更是一个人情味非常浓的地方。有事要办,一些人不走正规渠道,而是下意识地找熟人、托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意闯红灯,不排队乱插队等等现象比比皆是。这些现象的存在显然是人们缺乏规则意识造成的。当前,镇安县要建设法治镇安,这些破坏规则的行为与法治镇安的建设背道而驰,规则意识缺失是建设法治镇安面临的挑战,也是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又一挑战。

三、法治镇安建设背景下对镇安县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中共镇安县委十七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法治镇安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形成尚法守法、公平正义、文明诚信、稳定有序的法治镇安建设新格局”。建设法治镇安,必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尚法守法、文明诚信的公民,为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打下坚实的基础。

1、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强化公民规则意识的培养

规则是法律的基础,尚法守法,对每个普通公民来说,就是要从守规则开始。人们在行动上是否遵循规则是公民道德建设是否真正有成效的最终检验标准之一。

(1)培育公民遵守规则的意识需要把规则细化。我们一般习惯于反反复复地灌输一般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再加上树立和宣传一些境界高尚的道德楷模。这些固然有益于社会风气。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更需要通过许多非常具体的细化的规则来规范公民的行为。规则要非常明确地划清“能做”和“不能做”的界限。通过这些看起来非常微小的规则,反反复复进行教育和管理,以激发起人们对规则的重视,培育起公民遵循规则的最起码的意识。

(2)培育公民遵守规则的意识要重视营造小舆论。人们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同学圈、同事圈或者是朋友圈。在这些生活圈里,违背规则的行为到底是受到默认、嘉许还是受到鄙视、责备,对于个体的影响非常大。人们的生活圈子是非常有约束力的小舆论氛围,很容易培育人们内在的羞耻心和内疚感。因此,培育公民遵守规则的意识要重视营造小舆论。

只有把培育公民遵守规则的意识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才能为法治增强道德的底蕴,这样公民道德建设也就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

2、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强化公民契约精神的培养

契约是人类社会实现有序、文明、和谐发展的根本基础,契约精神是一个现代社会最基本的文化和底线。培育公民的契约精神,一要培育公民个人契约道德。要建立和完善个人诚信档案,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对使个人失信行为进行有效的记录和监督,对个人失信行为要给予惩罚。培育公民的契约精神,二要完善行业契约道德,通过有效的监督和评估等手段,培养各行业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从而在全社会倡导公平竞争、尊诺守信的精神。

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强化公民诚信教育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强化公民诚信教育,一要深入进行公民的诚信教育,广泛开展“共铸诚信”活动,培养公民诚信观念和意识,引导干部群众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塑造培育具有诚信道德的公民。强化公民诚信教育,二要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个人诚信体系,强化协调推进制度、加大考核、奖惩力度,为诚信道德奠定坚实的制度保障,形成“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氛围。强化公民诚信教育,三要把诚信道德建设与社会管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诚信教育与社会管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

4、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抓好阵地建设

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篇10

自5月14日中央文明委召开视讯会议后,围绕食品行业、窗口行业诚信缺失和公共场所公德失范等教育治理活动,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开展调研摸底,部署落实了一系列的工作,全市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形成良好态势。

一、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部署,有效推进教育治理活动

(一)思想高度重视,贯彻会议精神

在14日中央文明委的视讯会议上,设立了分会场。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章树山等领导参加会议。中央视讯会结束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章树山就贯彻落实视讯会议精神作了专门部署。市相关主管部门和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文明办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认真领会会议精神,按照中央文明委、市文明委的部署,切实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迅速组织市各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题,进行宣传发动,召开大会表彰道德模范和文明新风典型,大力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大力加强诚实守信教育,以典型示范引领公民道德建设。

(二)建立领导班子,加强组织建设

视讯会议后,我市迅速成立了“市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由市委副书记陈斌担任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章树山担任副组长,30多个部门和单位为成员单位的市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联络工作,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兼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文明委确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的制度,互相交流各单位开展活动的情况,制订工作计划,进一步部署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领导小组。

各相关责任部门和单位,也相继成立了专项教育治理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负总责,统筹协调各分管领导和业务处室抓好专项教育治理工作的落实,确保专项教育治理活动领导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

(三)召开联席会议,交流部署工作

6月25日,召开了市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40多家成员单位及重点责任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上,工商局、质量监督局、市卫生局、市食品监督管理局作了会议交流发言。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章树山在会上讲话。他从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开展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的必要性、进一步积极探索开展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建立健全开展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的机制体制三个方面,向与会单位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

联席会上,对市文明委起草的《市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市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目标任务和责任分解》(征求意见稿)两份文件进行了征求意见和广泛讨论。

(四)开展调研摸底,形成全市意见

市文明办在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调研摸底、征求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以市文明委名义起草印发了《市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的实施意见》(通文明委〔20__〕20号)、《市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目标任务和责任分解》(通文明委〔20__〕21号)文件。分析了食品行业、窗口行业道德缺失和公共场所公德失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目标任务、工作标准、责任分解,明确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将进一步形成由党委政府牵头、部门单位负责、全市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

(五)制订工作措施,自查自纠先行

围绕食品行业、窗口行业、公共场所突出问题教育治理工作重点,结合当前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迎查,发挥市民巡访团作用,组织市民巡访团成员分成若干小组,深入到各行各业及公共场所,开展明查暗访、道德评议,进行信息反馈并督促整改。

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是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教育治理活动的主管部门和责任单位,他们紧紧围绕中央文明委、市文明委的要求,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实际,认真对照工作职责和要求,分别制订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并取得初步成效。

质监局今年初以来,已培训食品企业负责人1262人次,与每个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对50多家企业负责人进行约谈,将“有良心做食品”作为教育食品企业负责人的重要内容。根据食品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监督抽查结果、有无违法行为和产品 的风险程度等因素将全市食品企业分为a、b、c、d四个等级。至目前,全局系统共出动食品监管人员2046人次,巡查企业852家次,发现有问题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76家。有关企业对发现的275个问题得到及时整改,36起违法行为得到立案查处,5起案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工商局加大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治理整顿力度,重点解决违法及诚信缺失问题。今年上半年,全市工商系统共开展食品专项检查8次,问题食品清查9次,先后出动执法人员18676人,检查食品经营户53117户次,检查大型超市、食品批发市场1430户次,检查酒类经营者4650户次,检查茶叶经营者2260户次,检查学校周边食品店4555户次,查处食品违法案件441件。深入开展重点食品和重要节日等专项整治行动、“红盾春雷”、“红盾护蕾”专项整治行动。

市卫生局重点抓好道德教育、诚信建设、选树卫生窗口先进典型和以“学习雷锋精神,践行志愿服务,深化创先争优,实现‘三好一满意’”为主题,大力开展应急救助、便民利民、文明创建、卫生下乡、街头义诊、无偿献血等社会志愿服务等六个方面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采购监管,完善药品竞价采购制度,加大医药购销领域贿赂问题查处力度。加大查办案件的力度,对在卫生执业、基建工程、物资采购、药品招标、开单提成等活动中,收受有关人员以各种名义给予财物的行为,对索要红包、滥检查、开大处方等增加患者负担的行为,集中力量严肃查处。联合各监管部门推进快速检测技术,充分运用餐饮服务环节“数字卫监”、畜禽屠宰环节电子眼监控、食品流通领域电子索证、食品生产行业电子档案等手段,加强食品安全质量实时监督。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力争通过2至3年的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中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食品药品监管执行力、公信力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社会诚信度。10家医药企业联合向全市3500多家涉药单位发出《质量诚信经营倡议书》,3000多家药品零售企业递交了药品质量安全责任书、质量负责人在岗履职承诺书。对全市多家零售药店开展专项检查,根据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信用等级检查标准,逐项对照、打分,结合日常监管、药品安全专项检查、gsp认证跟踪检查、药师在岗检查、广告监测、gsp软件管理等,综合评定出守信、基本守信、一般失信、严重失信单位。逐步建立了企业药品安全信用激励和惩戒制度,进一步提升了食品药品监管系统道德素质和行业文明程度。

(六)迅速治理整改,取得初步成效

各部门、各单位积极行动,加大教育治理力度,齐心协力,共同为实现“食品行业无制售不安全食品,窗口行业无服务质量问题,公共场所无公德失范现象”的目标而不懈努力,使我市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教育治理活动取得初步成绩。医疗卫生系统效果比较明显。医德医风意识明显增强,职业道德和廉洁行医教育覆盖面达到100%。建立健全医院管理、医疗卫生(诊疗)服务、医疗卫生收费、院(站、中心)务公开等管理制度;建立医务人员和卫生从业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健全治理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和廉洁行医、依法执业等规章制度。医疗差错事故率显著下降,一级医疗事故为零,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七)及时总结情况,参加全国交流

6月18、19日,中央文明办在常州召开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现场推进会。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扎实开展好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交流各地各部门前段活动开展情况,研究部署下步工作。50个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委负责同志作了大会发言。我市也在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汇报了前阶段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研究制订我市措施、今后工作打算等情况。

二、进一步认清形势,加大教育治理活动的工作力度

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教育治理活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做好当前工作的同时,我市今后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1、开展对食品药品流通环节的专项整治行动。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生活需求和消费热点,组织开展让人民群众在食品放心、用药安全、身体健康、生命保障等流通环节的专项整治行动。加强企业信用监管,规范市场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切实解决商业欺诈等诚信问题。重点打击食品行业制假售假、以劣充好等问题,加强对虚假药品、非法添加成分药品、非法医疗器械、保健食品使用销售的专项整治。

2、开展对食品药品经营单位的群众评议活动。开展“联评百企铸诚信,食品安全惠万家”主题活动。组织消费者和社会各界人士,运用采取监督检查、信息公布、问卷调查、专家点评、媒体曝光、行政约谈等手段,督促、引导食品经营者规范经营行为,落实食品经营主体责任,开展食品经营主体资格、行为规范、质量符合、维护消费者权益等评议。

3、对违法违规行为保持专项打击的高压态势。一是突出重点,严厉整治打击。针对公共服务行业不正当竞争、专营和专卖行业垄断、制假售假、以劣充好、商业贿赂、变相传销、不正当竞争、侵犯知识产权、扰乱市场秩序等失信问题和违法行为,开 展专项整治和联合执法,重拳出击。二是联动执法,建立协作机制。健全多个执法部门的联合打假机制,探索执法部门共建协作等形式,保障监督和执法部门在整治活动中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业务和技术优势,促进稽查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三是深挖线索,查处大案要案。对性质恶劣、社会危害大、涉及面广的案件,按照“五不放过”原则一查到底。凡有损于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围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各项教育活动

1、广泛开展社会公德教育。运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手段,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爱护公众利益,维持公共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在社会上做一个合格的、守法的好公民,不断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2、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以劳动竞赛、技能比武为载体,以加强先进企业文化建设为抓手,把职业道德建设与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推动道德建设融入职工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开展“诚实守信”宣传教育活动,集中宣传广大职工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的先进事迹。

3、广泛开展家庭美德教育。以“家庭文化建设”为载体,发挥家庭教育阵地作用;以“巾帼文明岗”为载体,发挥行业女性道德教育作用;以“小公民道德建设”为载体,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以“巾帼志愿服务”为载体,发挥社会志愿服务作用;以“巾帼诚信典型”为载体,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

4、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青少年励志教育、法制教育。深化“青少年维权岗”、“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创建。力争至20__年底全市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比例达到90%以上。注重开展正面典型的培育和选树。选树青少年身边可学可信可亲的典型,对青春榜样等事迹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形成人人热议身边青春榜样的生动局面。

(三)围绕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以维护市场良好秩序为前提,以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根本,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行业监管执行力、公信力和生产、经营企业的社会诚信,进一步提升窗口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维护公共场所的良好秩序,切实制订长效工作机制,增加人民群众的安全满意度,提升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和行业文明程度。

1、建立领导干部道德操守承诺制度。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制订的市级机关作风建设“一评五制”工作要求,以道德操守建设为重点,按照《党员干部道德操守守则》要求,实施领导干部道德操守公开承诺制度,鼓励和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坚持执政为民,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为群众作出榜样,以个人的表率作用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

2、建立党风廉政和政风行风建设制度。加强党员干部的自律制约,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和社会监督。组织行风监督员开展明查暗访、点题质询评议、督促整改到位、公示整改成果等。

3、建立优质规范服务制度。窗口服务行业要全面提高服务规范化、优质化程度,切实制订公平有序、公正规范、公开透明、价格合理、安全可靠的服务规章制度,提供有力的行业服务保障。

4、建立完善信用监管制度。坚持诚信为本,标本兼治。积极培育诚实守信的市场主体,促进市场主体守法诚信。运用信用曝光手段,通过行政性惩戒、司法性惩戒、市场性惩戒以及通过信用信息的广泛传播形成社会性惩戒,形成道德约束、舆论监督、行政管理、法律规范相结合的良好经济社会秩序。

5、建立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制度。落实有奖举报制度,健全消费者维权机制和惩罚性赔偿制度。对预期不整改和造成社会危害或社会影响较大的违法企业,将依据有关法律进行严肃处理,以强有力的监管手段促进企业的自律、规范、诚信生产经营,促进行业自我约束、互相监督。

6、建立组织力量定期巡查制度。注重发挥广大群众在教育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将市民巡访团“啄木鸟”行动常态化。

7、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把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作为商务诚信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建立健全相关约束激励机制,加强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体系建设。

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篇11

二、工作目标:实现“五无”工作目标,即:无校园内刑事案件,无造成严重影响或严重后果的重大,无造成严重影响国家安全或政治稳定的重大事件,无引发系统恐慌的重特大恶性案件或社会治安案件,无造成严重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师生伤害事故,努力探索学校综合治理和创安工作的新路子、新经验,逐步实现学校综合治理和创安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着力构筑矛盾化解、治安防控、综治责三大体系,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三、主要工作:

1、继续加强师生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强化自护教育。要大力加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要把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教育纳入学校法制教育计划,做到教学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要加强与法制副校长的联系,每学期请法制副校长开展法制讲座,并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宣传法制知识和预防犯罪常识,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和自我教育、自我保护能力,使法制、预防犯罪教育活动真正收到实效。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和自护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深入开展对青少年学生“珍爱生命、远离”主题教育活动,做好“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规范学校、师生的行为,切实杜绝教职工违纪违法行为,不断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制观念、政策水平、道德水准,在社会上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

2、加强校园内互联网络的管理。加强校园内互联网络的管理,要做到制度健全,责到人,要加强计算机的管理;深入开展“热爱生命、珍惜时光、拒绝网吧、做文明学生”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绿色网络学习活动”,加强学生互联网道德教育,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互联网管理规定,不看不传反动、出版物,坚决抵制网上各种有害或不良信息的侵害。进一步落实校园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责制和监控措施,抵制各种有害信息侵蚀,筑起一道防、迷信、反动信息的“防火墙”;建立和完善“学生远离网吧”联控联防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优化育人环境。

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篇12

一、建构全方位的课程体系。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统揽德育工作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小学校道德与法治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课时规定,按课标制定学校教学计划,分段教学,分段实施,循序渐进;加强对课堂质量的评估,定期检查教师教案;教学计划不得挤占道德与法治课时;配强配齐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把课程渗透与德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该课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课程功能。

深入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形成层次递进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充分挖掘本县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美术》、《音乐》和其它各类课程的德育内容,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课程成为德育教育主渠道,课堂成为德育教育主阵地。

德育工作的核心和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基于此我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直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工作理念,并将之贯穿在全县教育教学的始终。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课程成为德育教育主渠道,课堂成为德育教育主阵地。

二、开发特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课程。

鼓励各校根据校情实际、师生需求,依托办学积淀、历史文化资源,结合时代特点、区域特色,充分调动师生主动性、创造性、能动性,开发并形成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成熟的德育校本课程,彰显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校本特色。

(一)抓好骨干力量,促教研氛围。

抓好骨干力量,创造德育研究氛围。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带动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围。

在各个中心校校内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县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重视听课学习,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像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一样把新课程作为学科课程来上,积极进行教学探索改革,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升课堂教学的亲和力感染力,综合运用感化、激励、启发、熏陶等手段,实行互动式、专题式、案例式教学,每月定期组织教研会,集体备课,每学期组织教学观摩课,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学效果良好,思政课学生满意度平均94%以上。

县基础教研室将中小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纳入教研内容,并探索在教研机构中思德思政教研员。在中小学校,吸收年级思想政治课课程专任教师、心理教育教师成立教研组,开展课程设计、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同时,开展由校到县分级队活动课观摩评审活动,在校、县层面开展教研、现场观摩活动,推出一批高水准的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课程教研成果。

(二)立足课堂,提高教学效益。

定期检查基层中小学执行每周1课时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课程安排,具体落实到学校各年级课表,并确保思政课时不被挤占、挪用。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每个年级可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选定几篇重点课文开展集体备课。备课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青年教师还应该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及时地写出教学中有质量的反思,向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方向迈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主渠道。教师要立足课堂,围绕课题深入研究,主动探索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模式,让教学获得更好的实效。

(三)利用各种资源,形成德育特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