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论文

时间:2022-03-30 09:26:57 关键词: 职业道德 道德论文

摘要:伦理道德是职业道德的教化前提,不管哪一种经济模式,归根结底都是被伦理道德认可之后才能发展的经济模式,但是反过来伦理道德很容易被经济模式所影响,所以在坚持伦理道德的前提下,不断的新的经济模式相适应,也是对相应的职业道德的指导和完善。

职业道德论文

职业道德论文:免费医学定向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1免费医学定向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1加强免费医学定向生职业道德教育是社会基层建设的必要前提

教书育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能,职业道德教育为免费医学定向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免费医学定向生大学毕业后将直接踏入基层、服务人民,他们的存在和发展就必须要符合社会的客观要求,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其至关重要的一项。培养出富有职业道德的医学生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2加强免费医学定向生职业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有力保障

现如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进入新的瓶颈期。长期以来,国内都存在“患者多、医生少”的状况,远远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看病需求。然而,部分医德修养低、看重名利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难以抗拒金钱的诱惑,逐渐显现出不少的腐败现象,如收受红包、滥用药物、小病大治等,导致医疗纠纷越来越严重,医患关系日益紧张。

1.3加强免费医学定向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其自身成长的发展需要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该模式把人作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认为影响患者健康状况的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因素,医生的服务不仅要医治患者生理上的病痛,还应承担维护和促进患者健康心理状态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等,这就要求基层医疗工作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有全面的人文科学、心理学、法学等知识。免费医学定向生作为基层群众健康的“守门人”,他们除了要学专习业知识和掌握技能操作外,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追求,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努力做到敬岗爱业,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基层全科医生的要求。

2加强免费医学定向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2.1加强临床实践

医学道德理论内容的理解只是起点,体验和实践才是深入内核的根本途径。让免费医学定向生早期参加一系列的有关临床实践活动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一条必经之路。临床实践不仅能够把医学理论运用于实际操作,也是免费医学定向生接触社会、服务群众的途径,此时将形成职业道德的初意识。因此,可通过开展临床实践活动,应用多种的教育形式与手段,如: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大学生暑期临床见习活动、体验急救中心志愿者的一天等,使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培养,敬业精神得到展现,职业道德得到升华,引导免费医学定向生走向正确的道德之路。

2.2加强师德建设

韩愈《师说》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止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传道”,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重点在于如何担当起自己的职责。“身教胜于言传”,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自己高尚的人格品质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起到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潮也会趁机涌进校园,冲击高校部分教师的思想。因此,加强教师职业素质教育是所有高校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建立一支专业强、职业素养高、道德品质良好的教师队伍,让教师通过自己的正确言行激励、引导医学生的健康成长。

2.3开展自我教育

进入临床工作以后,医学生提前接触社会。除了以上所述各方面之外,还应注重免费医学定向生的自律性培养。通过自我道德能力的培养,使免费医学定向生摆正自身的高校角色的位置,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双面角色,完成由“要我”到“我要”的转变。第一,实施以人文教育为基础的全程医德教育。将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的内容整合到医疗实践中去,尽可能达到医学与人文教育课程理想的一体化。第二,开设《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课》,应当注重实践教育,形式可不固定于课堂,选择报告、讲座、演讲、辩论、参观访问等形式,也可借媒体传播职业道德,可通过宣传栏、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潜意识里无形地引导免费医学定向生的职业道德观往好的发展。第三,开展免费医学定向生的职业道德现状调查,可通过同学们反馈的信息,对症处理,向正面引导。第四,深入临床工作,利用学校安排的医院见习、实习,写出自身的心得体会,学生将会对这段时期所学有深入的反思。

3结语

总之,医学院校从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免费医学定向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对免费医学定向生的自身成才有促进作用,有利于从根本上缓解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为我国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基层医务工作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静雅 程玲 李春帆 单位:赣南医学院

职业道德论文:伦理道德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一、公司治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关系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已经暴露出了普遍的职业道德问题。从公司的治理角度来说,对于会计的管理,不仅需要整个社会的道德氛围做外部环境,还需要公司对会计的关爱与约束,加强会计职员的职业道德操守做内部环境,里外相结合,才能行之有效的管理好会计职员。

1.什么是会计职业道德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趋细化,各种各样的职业也日趋细化,各种细化的职业需要越来越多的行业才能完成一条产业链条,人们的工作联系便日益紧密,因而就产生了各种职业利益冲突。对于职业利益冲突来说,因为有利益的争端,故职业人和外界的关系便复杂化;因为有利益的争端,故为了有效地来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就必须要调整职业人利益和本职业及其他职业之间的关系,就必须要对职业人在职业活动中所有相关行为,以及对其应该担负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进行有效规范和引导,来求得整体的认同和一致性,职业道德便是职业人所应认同和执行的一种有效规范和引导。

作为会计从业人员来说,职业道德则是指其在会计职业的相关活动中,体现了会计的职业特征的,应该遵循的会计职业关系及其职业规范和行为准则。

2.公司治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关系

人治远比治人重要。由于会计信息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在诸多经济信息中的作用明显,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将会给企业带来难以挽回的伤害,故当经济利益与职业道德规范冲突时,如果企业对会计人员缺乏有效地监督和引导,势必会让部分会计职员出现某种程度的道德失范问题。近年来由会计引发的经济问题层出不穷,国家审计署于2010年6月4日结果显示,截止到2010年5月30日,会计师事务所总共为2085家业已上市的公司出具了审计报告,其中1933份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87份无保留带强调事项段意见审计报告,41份保留意见审计报告,32份保留带强调事项段意见审计报告,22份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非标准审计意见共152份,占7.3%,,可见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其次假账盛行,腐败盛行,以各种名目做的收入、利润、成本、效益的假账,被瞒天过海中饱各关联人员和会计的私囊,以至于企业管理者防不胜防,会计管理疲软无力,导致企业绩效不前。

二.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关系

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是统一的,和谐的关系。

1.什么是伦理道德

《说文解字》中关于“伦理”的解释:“伦,从人,辈也,明道也;理,从玉,治玉也。”。伦的本义为“关系”或“条理”,展开则有类别、顺序和辈分等含义,后世则引申为人和群体之间,群体和自然之间的广泛的利益关系。理的本义为玉石上的纹理,展开则有治玉、治理、道理和条理等含义,后世引申为道理、原则和规则等。伦理具有“人的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秩序,合乎一定的条理规则”的意义。顾名思义,伦理道德则是具有“人的行为必须合乎一定的条理规则的,符合一定的社会秩序的道德品性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涵义。

2.伦理道德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讲究“慎独”。

即是指在一个人的时候,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况下能依据道德标准行事,也能坚守道德准则。所谓“暗室不欺心”,即便不被人发现,也不做坏事。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拥有“慎独”的伦理观,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坚守会计职业的道德原则,遵守会计职业的行为规范,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素养,更是一种道德修养的境界。儒家讲究“无信则不立”。诚信对于任何职业人都需要,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受到的金钱诱惑更大,若能够诚实守信的对待经济问题,则能体现出自身尊严和职业道德境界的问题。

三、完善新的伦理道德和会计职业道德体系

1、市场经济整体的道德环境建设

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建设的压力来自全社会的各个层面,绝不是一家公司或者单纯的会计业界可以完成的。

1.1重视全社会的道德氛围

净化会计的职业道德环境首先要依赖于各界的支持和协调,要营造出一个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和一个健全的法治治理环境。中小学教学、会计专业的专门法学习、文化宣传、主流媒体和现代媒体的舆论造势,都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有着感染力和渗透力。一个社会对于伦理道德的坚守和对职业操守的肯定,能影响每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对于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广泛宣传,能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使命感、责任心和荣誉感以及耻辱感

1.2完善监督机制评估机制

有约束力的职业规范,才可能规范的约束职业行为。

法律可以对会计人员产生威慑作用,目前我国关于会计违法犯罪的条文,比较全面,但是健全的法律条文之外,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才会让会计人员因为惧怕法律的惩罚而不敢轻易尝试制造假账、贪污公款或者挪用公款等行为。反过来法律又可以保护遵守职业道德会计人员。良好的法律环境无疑是从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前提。有完善的评估机制才能更好的全面的评价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如果说法律的约束作用是“硬”作用,那么道德规范的评估作用则是“软”作用。所谓软硬兼施,评估可以从职业道德评价、敬业精神、责任心、合作性、工作认真态度等多方面,客观的、公正的、科学的来评价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从而鼓励和引导会计人员规范其道德行为,自觉的向职业操守靠拢。

2.企业内部环境的建设

2.1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爱护

要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遵循企业伦理和商业道德统一的原则,建立起企业伦理观。有理性的企业会创造出合乎伦理道德的价值观,其价值观能适用于所有员工和部门,正因为其对于所有员工的适用性,就必然是考虑了员工的正当利益的,明确了企业与员工关系的价值观。对于会计人员,在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职位,受到金钱的诱惑最大,所以企业要从细处关心他们,尊重他们,让他们感觉到个人在公司的福利、前途明朗;公司树立起双赢观点,让会计职员明白大河有水小河满的道理,分惠于他们,让他们不需要依靠违背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而获得可观报酬,从根本上感受到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转贴

2.2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赏罚机制

公司需要赏罚分明。道德规范的施行,必须要有赏罚机制,如果一锅水端平,认真遵守职业操守的会计人员与不遵守职业操守的人员无赏无罚,就意味公司对任何行为都没有肯定和否定之分,势必会前者冷心,后者安心,不利于引导其自觉向往职业道德规范,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赏”是一种鼓励,“罚”则意味着批判,利于会计人员趋善避恶。

四.结论

总之,伦理道德具有教化作用,要想提高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首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伦理道德大环境,其次才是利用法制法规来达到规范其行为的目的。所以说伦理道德是职业道德的教化前提,不管哪一种经济模式,归根结底都是被伦理道德认可之后才能发展的经济模式,但是反过来伦理道德很容易被经济模式所影响,所以在坚持伦理道德的前提下,不断的新的经济模式相适应,也是对相应的职业道德的指导和完善。

职业道德论文:基于职业道德的工程造价论文

1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内涵

与大多数道德要求相同,工程造价人员的职业道德也是一种社会规范。起着制约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行为,调整造价管理人员与各种各样的利益机构关系的作用。工程造价的职业道德既属于一般的社会规范,同时也融入了工程造价这个职业的行业特点,形成反映工程造价行业独具特色的职业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规范制约着造价管理人员,从而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

2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品行

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责任重大,它不仅和承包商以及业主的利益息息相关而且还涉及到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根据工程造价的职业性质,工程造价人员应该具备以下职业道德和品格。

2.1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

由于工程造价工作维护的是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所以要求工程造价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要时刻以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核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终生奋斗的目标。遇到问题和挑战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冷静处理,不被利益所诱惑,不向邪恶势力低头,保证工程造价工作在市场经济这样一个新的经济环境下顺利进行。

2.2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每份职业的基本道德要求,对于工程造价而言因其工作的重要性,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程造价管理人而言至关重要。只有事业心,责任感强的造价人员才会积极工作,认真负责,恪尽职守。汲取以往经验,责任感不强的工程造价工作人员在关键时刻很容易忘记自己对国家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最终走向犯罪的道路。因此,造价工程师必须牢记身上所担负的责任,在工作中时刻保持着清晰的思路,严格按照国家的章程办事努力做到公平公正,确保咨询成果的质量。

2.3具备时代精神

世界是进步的,世界是变化的,工程造价工作人员也应该具有与世界接轨的时代精神。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工程造价工作开始接触到国外的新技术。目前,正如引言中所说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缺乏,现有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业务水不高、工程技术知识缺乏。因此,要提高国内工程造价行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就必须与时俱进,借鉴和引用国外的新技术、新工艺;学习和研究国外的新知识、新理论。和世界接轨,迎新机遇、新挑战。

3工程造价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的重大意义

工程造价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十分重要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由于工程建设中各个阶段都需要造价工作人员进行造价评估工作,因此,造价管理人员的工作涉及工程项目建设的每一个阶段。由此可见,造价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好坏会对整个项目的建设投资造成直接的影响。在规划设计阶段,造价管理人员的评估决定项目成本的高低;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造价管理人员的测评决定项目的实施与否;在施工阶段,造价管理人员的分析又会对项目工程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可见保证造价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良好是保证整个项目高效进行的关键。目前,国家对于基本建设的资金投入逐年大幅增长,但是和美国、日本等国相比,产生的效益与成果仍望其项背。原因在于中国的工程建设过程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现象,如:造价过程中的高估冒算,建设过程中的挥霍浪费等等,给国家和各级投资者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这些负面现象的存在固然有诸多原因,但是都与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者的失职密切相关。新时代下,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面对庞大的投资资金必须依靠优秀的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才能够更加科学的、合理的将每一分钱用到实处。每一项投资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巨大的回报,工程建设投资也不例外。工程建设投资中对投资资金的合理使用是工程建设获得预期回报的前提。如果工程建设的投资资金使用不合理,不仅仅会对工程建设造成直接的影响,甚至可能抑制整个国家的内需。经济学家很早便指出:国家的低效工程(如“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花费了原本就不多的工程建设投资资金,但是为了满足政府和人民的需求又不得不进行工程项目建设,政府就只能加大赋税、发行国债,使得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资金减少,人人节衣缩食自然降低公众消费。因此,客观上讲,工程建设投资资金的使用不合理抑制了内需。以上问题的发生有些确实是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违法了相关法律,应该也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问题的发生源于工程造价管理者玩忽职守、不负责任、忽视工程造价人的职业道德,他们或许没有违反法律但是他们必然受到良心的谴责。可见,工程造价工作人员责任重大,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建设迫在眉睫。

4工程造价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

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意义重大,那么它又有那些作用呢?以往的经验表明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主要有两个作用:第一,起到调节作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造价管理人员之间难免因意见不合产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造价人员的职业道德来引导、解决和缓和已经产生的矛盾,促进造价管理人员冷静分析、相互讨论,妥善处理造价管理中的诸多复杂的关系。除了工程造价管理者之间需要职业道德调节外,造价管理人员和业主,造价管理人员与同一项目各部门的其他负责人之间的矛盾也都需要靠其职业道德来调节。或许,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些矛盾可以由必要的经济手段甚至是法律手段进行调节。但是,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系仍不完善,法律手段仍存在漏洞的背景下,道德的调节仍然是维护造价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是保证造价工作朝着科学合理的方向进行的关键。第二,起到推动作用。造价管理人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正确处理工作、社会中的各种关系,不仅对自身职业形象的树立有帮助,而且还能够作为公众学习的典范与楷模,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5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项目建设工作面向全球,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的竞争压力,像工程造价管理这样一个关乎国家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加强其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意义重大。

作者:刘婀娜 单位:九江工业建筑设计院

职业道德论文: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1.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加强师德建设、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既是推动以德治国、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而教育的竞争又是教师的竞争。教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并与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文化的传承者和智慧的启迪者,更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和道德的体现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道德行为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2.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发展由封闭转向开放,经济发展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人们的思想观念由社会核心价值一元化向强调社会核心价值、人的自身价值、人的个性发展等多元化发展。因此,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过分强调个人价值、利己主义和金钱至上等不良思潮在这种多元思潮的社会环境里,一些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受到了消极的影响:一是职业理想迷失职业责任感下降,导致敬业和奉献精神缺失,不能很好履行教师职业责任。只重教书,不管育人;过分强调个人待遇和利益,专研业务及教学工作的热情不高;二是缺少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纪律性不强,出现一些与教师工作要求不符的行为三是教师职业技能欠缺,教师职业良心和职业荣誉感有待进一步培育

3.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途径

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更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师德建设的长期规划,又要有解决目前师德问题的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更要有一套有效的师德建设运作机制。

3.1.制定和实施师德建设的有效运行机制,弘扬爱岗敬业精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由于师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而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完善师德教育制度,是加强师德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建立师德教育的运行机制,要做到以下三方面:首先,加强师德宣传和师德培训。师德宣传必须坚持以政治理论、传统美德、敬业精神、法律法规、学术道德、优秀师德楷模等为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师德培训,有利于促进教师行为规范和教书育人观念的形成,因此师德培训要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定期师德培训和通过考核(颁证)制度,增强制度刚性。其次,坚持正面和反面师德宣传教育。在师德宣传中,既要把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作为师德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充分发挥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又要善于运用反面的典型进行教育,敢于批评教师中的不良现象,而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次,定期安排和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学习和借鉴其他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让教师在实践中接受深刻教育,从而促使他们提高自身师德水平。

3.2.强化教师继续教育,提升教书育人意识

在信息化、知识化为的时代,教师要创造性地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社会进步,必须不断地接受各种新的知识、理论和技术的教育和培训,不断获取新信息,用当代最新的科学成果武装自己。为此,学校要注重和强化教师的职后教育,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师现代化的要求及终身教育思想,以师德建设为核心,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开放式、多元型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为教师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使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持之以恒地学习。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其发展内涵是多层面、多领域的。学校是教师成长、发展、走向成功的基地,促进教师的发展是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因此,21世纪加强学校师德建设,要从学校发展目标出发,立足于我国经济和教育发展的现实,把握世界教育属性的趋势,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教师持续不断地自主发展,在促进教师群体发展的同时,实现教师的个体发展。

3.3.应大力营造有利于教师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自主发展是教师不断改变原有的知识、观念,吸纳新的知识、观念,提高自己的能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的过程。按照马斯洛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它的特征是对某一事业的忘我献身。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能,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角色。当前,学校教师的自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创建一流或高水平现代学校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的自主发展既需要主观努力,又需要客观保障。一是设立奖惩制度。自主发展,从自我实现需要的层次上讲,是一种对自己的超越,其艰难性是不难想象的。因此,必须创造一定的条件和环境,鼓励教师自主发展,对不断努力者给与奖励,对畏难退缩者进行淘汰。二是提供教育资源。教师的自主发展从主观上讲可以通过学习、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等途径实现,而学习、研究及教学改革等都需要充分的资源,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参照和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三是组织协作团队。教师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分散性和独立性,独自备课、独立面对学生,独立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缺乏交流与合作。因此,组织协作团队,通过集体备课、交叉听课、教研教改活动、课题合作等多种协作性的方式,进行切磋交流,实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4结语

在为教师自主发展营造客观条件和环境的同时,要注重发展教师的职业道德自我建设的能力。一是要引导教师自觉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研究,促使广大教师形成并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价值判断的能力;二是要引导教师自觉加强对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解和把握,促使广大教师增强自身的荣辱意识和自我规范职业行为的能力;三是要引导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促使广大教师在不断提高教育能力的同时,提升对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创新的学习能力。

职业道德论文: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一、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入每个学科每节课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在上每一堂课的过程中,都要结合当堂课程内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渗透。我们的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职业道德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汇于教学过程中,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任务来完成。通过这种“水滴石穿”的渗透,使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得以提升。

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改良

现阶段几乎每个中职学校都会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也有专门的同名配台教材。但是教材的内容理论性过强、过于枯燥无味,学生有厌学情绪。我们将教材内容进行改良,围绕课程的中心内容收集故事、真实案例等,以故事的形式讲授理内容,学生十分乐于接受,对教材内容掌握很好。

三、于课堂创设职业场景学生进行情景模拟

我校是卫生学校,我们在护理专业课如《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等课程的课堂上进行医院护理工作情景模拟。请学生扮演医护人员及患者,对护理理论知识和职业道德进行实践。通过投入的角色扮演,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成为“病人”,能做到对病人痛苦的感同身受,也就更愿意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去为病人服务。

四、职业道德题目在各科试卷中的渗入

为了引起学生对职业道德的重视,我校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考察以考题的形式分散渗入各科试卷中,学生要想在各科考试中取得高分就必须认真学习职业道德的相关知识,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学生认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避免之前出现的对职业道德的忽视。

五、医院实地参观学习

我校学生将来工作的岗位在医院,但她们在校学习期间对医院的情况和她们将来的工作情况并不了解。我们带领学生深入我市两家三甲医院进行参观学习,观察护士们如何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如何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和娴熟的操作技巧对病人进行护理,这一切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在她们心中树立起向优秀护士前辈学习的旗帜,学习她们的态度、技巧,而这些都是对职业道德的践行。

六、学生于敬老院服务体验

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在未来,老年人口将占中国人口的很大比重,老年护理也将成为护士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我们组织学生到当地敬老院去体验对老年人的服务,借此机会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与人接触、与人沟通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同情心等为学生将来的老年护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这些都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七、确立并开展职业道德宣传日活动

我校重视对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确立每月的七号为职业道德宣传日,在这一天积极开展一系列学习宣传活动,包括学生围绕职业道德这一主题设计黑板报、学校广播电台也围绕职业道德这个主题进行广播等活动,通过此举使职业道德入脑入心,变成学生的自觉意识、自觉行动。

八、开展职业道德主题演讲比赛

我们在各个方面均对学生进行了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对职业道德也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她们也需要将内心的情怀抒发出来,所以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主题演讲比赛,让学生直抒胸臆、尽情表达。通过演讲比赛弘扬护理人员恪尽职守、勇于奉献的精神,坚定学生忠于国家、服务人民、爱岗敬业、全心全意服务患者的信念。

九、个案辅导

在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个别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与正常标准有较大偏差。该生看待事物悲观,又心胸狭隘、思想偏激且自私自利。我们课题组成员配合该生班主任认真全面了解学生情况,针对该生专门设计出一套德育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方案并进行实施,最终该生的思想行为表现有了很大改善。

十、总结

总之,通过上述几项措施能够大幅加强对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其作用一方面充分提高了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满足用人单位对中职学校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另一方面使中职学生建立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为自己的事业、为祖国奉献心力。

作者:葛璐璐 单位:黑龙江省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职业道德论文:职业道德论文:师资队伍年轻化发展思路

本文作者:邱必谦 单位: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工作处副处长

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师德状况的比较分析

青年教师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年龄低、学历高、知识结构新、获取信息能力强、掌握外语和计算机的水平较高、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等等。他们正处于从高校教师的生力军向主力军过渡的阶段,深受各级政府和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厚爱。在工作上,让他们承担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重任;在生活上,逐步提高待遇,经济状况明显改善。但是,他们中的一部分在师德方面的表现与中老年教师相比有明显的差距。例如:缺乏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自觉性,还未能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不善于处理德与才的关系,重才不重德;集体主义观念和组织观念较薄弱,敬业精神和协调精神不足;等等。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重三轻”现象:一是重业务,轻思想。在教师形象的自我定位上,不少青年教师较重视业务学习和能力的提高,轻视思想修养的提高。有的对政治学习不重视,在政治思想上要求不高,思想松懈,致使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上有失偏颇,影响健康成长;有的对自已的工作要求不严,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上自觉性较差,以身作则不够;有的对集体不关心,对教学以外的工作不重视,敷衍了事。科学研究中,也出现了“学术腐败”现象。二是重教书,轻育人。有的青年教师上课比较认真,课后对学生比较冷漠,与学生谈话沟通不多,关心不够。他们没有意识到教书育人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是自已的工作责任,在教书育人上没能真正用心,或者有的没有把育人放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首位。三是重物质,轻道德。一些青年教师敬业奉献精神不佳,职业道德观念淡薄。由于多种原因,他们没有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中,不认真备课,讲课开无轨电车;有的热衷于第二职业,从事与教学、科研无关的牟利活动,影响着正常的教学工作;更有甚者,受物质利诱,对学生不公,考试随便泄题,评分时送“感情分“”礼物分”,在师生中造成恶劣影响。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思路

高校青年教师群体与中老年教师群体相比在师德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究其原因,由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诚然不容忽视,但青年教师群体的自身素质是更为重要的内在因素。目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中相当一部分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他们一出校门便踏入另一个校门,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不少青年教师思想道德还不可避免地带有学生时代的浪漫色彩和偏激心理,在价值调整过程中容易使主客体产生偏离以致出现错位。同时,这些青年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伦理学,教师职业道德理论装备先天不足。不少教师尽管已为人师,其道德认识能力、道德是非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选择能力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问题。其次,部分青年教师职业认识上也有偏差,还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内涵和外延,没有体会教师的神圣感、光荣感和责任感。可见,高校必须随着教师主体结构的改变,针对高校青年教师自身素质的内在因素,转变整个师德教育的思路。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三个方面转变:一是从以自我修养为主转变到有计划的教育为主。原有的教师主体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自我修养的主动性,现有的教师主体中的青年教师由于社会阅历浅,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认识受到局限,缺乏实践的磨炼和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因而需要有计划地对他们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比如师德教育的目标要求必须有计划地分层次来完成。第一层次是基本的人格要求,高校青年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合格的公民,要有一个公民应有的人格素质和道德水准,符合社会主义新时期公民的基本要求;第二层次是教师的职业标准要求,即高校青年教师应有高于一般公民的品质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第三层次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德育在其中具有核心地位,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要满足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二是从一般性的教育为主转变到有针对性的教育为主。以往的师德教育主要是以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为特征的一般性教育,这已不能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经济关系及其伦理转换。在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下,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很多,如做人与做学问的关系、义与利的关系、修身与育才的关系等,只有围绕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对青年教师开展教育,师德教育才有生命力。三是从教育为主转变到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教育不是万能的,通过单纯的教育,使高校青年教师自省、自律,形成良好的师德,这只是美好的愿望。为适应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师德建设必须完善管理机制,把师德教育的“软”任务逐渐变为“硬”要求,使广大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培养和强化师德意识,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培养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比如建立和完善考核制度,坚持奖勤罚懒的原则,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公平竞争,尤其是加强对青年教师在聘任期内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的考核,做到奖惩分明、优胜劣汰;实行联聘兼课制,将竞聘机制引进青年教师队伍是加强队伍建设、调整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的一项有力措施,它有力地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改善了青年教师成长进步的内部环境,是提高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有效措施。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需澄清的几个关系

一是师德认识和师德行为的关系。有些高校青年教师不愿意承担社会工作,比如认为做班主任工作是务虚,不想把时间花在教育帮助学生身上,认为只有教学科研的成果才是务实,因为这些硬件跟自己的工资、职称等切身利益密切联系。而且,务实有硬指标可以考核,务虚很难考核,吃力不讨好。这种现象的产生从客观上看有政策和管理的问题,从主观上看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还没有真正的深刻认识,从内心不认同其道德规范,因而缺乏自觉的道德行为。对于这些青年教师,高校在关心他们的教学科研工作时,也要多关心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帮助他们从世界观、人生观上选好人生的立足点,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宗旨,真正进入教师的社会角色,认同教师职业对社会的特殊价值,把教书育人,培养人才当作自己的职业规范,乐意为社会和青年一代作出自己的贡献。二是义务和权利的关系。多年来,我们在抓师德教育和宣传时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例如,片面强调教师的道德义务,忽视教师道德权利,使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相脱节,似乎教师就是个终身奉献和自我约束的职业,只能终身像园丁那样辛苦和像蜡烛那样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因此,教师在个人权利方面有所追求就会被看成缺乏师德的表现。有些青年教师投诉报酬问题会被视为不安心本职工作,这样的师德教育和师德评价往往引起青年教师的反感,对师德规范产生抵触。应该看到,重义务、轻权利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与社会主义道德强调的义务和权利相统一的基本精神是矛盾的。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复杂的劳动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承认,即应有的评价和报酬,其权利和义务一样,同时受到法律的保护。全面地客观地宣传教师的职业道德,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才能使师德教育深入人心,可望又可及。三是竞争与协作的关系。改革创新,开展竞争,是市场经济给教育的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下,高校教师队伍开始感到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压力,也碰到同行或者同事竞争的挑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许多高校青年教师在竞争中崭露头角,有些已经成为某一学科的专家或学科带头人。但是,各高校也有一些青年教师,他们是我国互联网上最早的“网上一代”,对“人机关系”的重视远大于人际关系。业务上出类拔萃,但人际关系上面临危机,不善于与他人或者同事团结协作。竞争,是市场经济和科技革命的必然要求;协作,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如何处理好竞争和协作的矛盾,是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课题。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民族的专家紧密协作。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经验就是发挥社会主义的协作精神,联合攻关,使众多的科研成果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使我国科技更有竞争力。同样的道理,在高校里,协作可以使一个单位更有凝聚力,更利于集思广益,使整个集体更富有竞争力。竞争的结果不是我吃掉你或者你吃掉我,而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推动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因此,高校既要鼓励发挥个人特长,敢于竞争,也要发挥集体主义的协作精神,促进竞争,使每一个青年骨干教师都认识到,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之中,既要保护、鼓励个人竞争的积极性,又要保证这种竞争在团结协作的集体中顺利运行。#p#分页标题#e#

结语

新世纪高等教育的美好前景寄托在广大青年教师的身上。高校要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转变思路,创新手段,加强师德建设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使对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在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上运行,造就出一支政治素质良好、道德品质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青年教师队伍。

职业道德论文:企业核心凝聚力职业道德建设论文

职业道德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华北石化公司一直将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企业的立身之本、发展之源,一以贯之地融入到企业全部经济活动之中,引导员工树立职业道德品质,遵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职业道德行为,形成了浓厚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氛围,全面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有效促进了企业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统筹规划,完善组织网络

为了保障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公司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党政领导亲自挂帅,全面统筹员工职业道德建设工作,讨论和决策有关职业道德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制定推进规划和相关措施;在企业文化处(党群工作处)设立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如拟定制定学习制度、学习计划、组织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开展满意度调查、进行道德模范宣传、每半年对基层学习宣贯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等;由企管法规处、纪委审计监察处、质量安全环保处组成监督小组,通过开展内控检查、HSE管理体系检查、全过程监督等形式,监督企业文化处(党群工作处)对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推进情况,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工作落实。同时,将职业道德建设列为公司党委、公司的重要议事日程、年度重点工作,纳入公司发展的总体规划,列支专项经费保障相关活动开展,真正做到了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组织有保障、推进有规划、落实有制度、教育有计划、监督有措施、活动有经费、实施有效果。

二、坚持领导带头,当好知行表率

在开展职业道德建设中,公司坚持党委是关键,领导是重点。成立了以总经理和党委书记为组长、以各单位正职为组员的厂务公开工作小组,完善和规范了厂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在内容上做到“八个公开”,即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公开,企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公开,薪酬分配方案公开,干部任免公开,各类先进评比公开,员工的职称评定公开,劳动竞赛和各类考核结果公开,后勤、劳保等与员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管理事项公开等。在形式上采取“六种办法”,即通过员工代表大会、团(组)长联席会、经济活动分析会、班组长联席会、各单位公示栏、门户网站等形式公开,主动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审议,保证了厂情厂务的“阳光运行”,近三年员工对领导班子的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

三、规范日常教育、形成学习常态

按照集团公司《员工职业道德建设制度》及公司《员工职业道德学习制度》要求,组织干部员工认真抓好《员工职业道德规范》的日常学习。每年组织全员学习并签订《员工职业道德确认书》,将《高级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纳入年度中心组学习计划,组织一次职业道德主题交流会或培训,确保全员学习率达到100%;建立《职业道德规范学习题库》,设立了50道员工应知应会的试题,提出了“认知、认同、认行”三个方面的标准,要求员工熟知熟记《员工职业道德规范》八个方面内容,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公司主页设置“思政园地”专栏,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每月定期编发形式任务教育要点,组织员工学习、考试,在员工中树立起“不要问华北石化给了你什么,多问你为华北石化做了什么”的奉献理念;根据近几年新分高校毕业生多的实际情况,以抓好新员工入厂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开展“四讲”活动——既讲形势和任务,也讲机遇与发展;既讲华北石化宏观发展战略,也讲员工个人人生规划;既讲企业文化,也讲个人修养;既讲无私奉献,也讲自我实现,激发青年员工岗位成才、岗位贡献的热情。同时,针对员工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差距,特别是围绕职业技能的提高,采用“请进来”与“派出去”的培训方式,有重点有计划的组织交流培训、技术比武、师带徒等活动。仅2014年,公司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近800次,累计培训6万人次,开展技术比武活动3次,师徒结对76对,员工培训覆盖率达到100%,选拔出技师29名,高级技师3名,技能专家3名,凝聚起推动公司发展的正能量。

四、加大选树力度,突出典型引路

爱岗敬业是员工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先进典型特别是公司各单位的先进人物,是实践职业道德的道德楷模,是企业精神、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代表。近年来,公司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典型引路先进树旗”活动:日常工作中,广泛开展争当“岗位能手”、“技能标兵”,“五型”班组创建,优秀党员评比,向上向善好青年评选、“三八”红旗手评比等活动;重点阶段,结合检修和项目建设实际,开展大检修劳动竞赛、工程项目建设劳动竞赛,组建党员攻关队、青年突击队、女子服务队,攻克技术难题、应对急难险重任务、服务安全生产,形成了“你追我赶争比贡献”的生动局面。对于涌现出的优秀员工和集体,公司均召开员工代表大会给予隆重表彰,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干部员工投身公司发展的干事创业热情。同时,公司通过召开劳模座谈会、先进事迹报告会,印制展出劳动模范事迹展板,举办“劳模的一天”专题摄影作品集,编发《“大检修小故事”》先进人物故事集等形式,充分展示华北石化人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贡献的感人事迹,大力宣传先进人物顾全大局、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开拓进取的精神,引导干部员工学习身边人、干好当前事,让员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通过学习先进人物的崇高精神,公司干部员工队伍的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此外,公司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职业道德建设规划,在引导员工岗位建功,为公司发展努力奋斗的同时,鼓励员工做一名对社会有益的公民。2014年,公司团委共牵头开展各类青年志愿服务累计17次,受益员工及家属近千人,为贫困山区学生捐书近2000本,捐款2万余元。其中,一联合运行部获得了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标杆单位及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荣誉称号,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的对外形象、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作者:徐冉 宫东亮 陈雨 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石化分公司

职业道德论文:教师职业道德师德建设论文

一、热爱学生,有教无类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对待学生不分出身贵贱,都要一视同仁。也就是说教师要关心所有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使学生增长知识,健康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教师热爱学生就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应该多一些理解、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要得到尊重,他们的权利和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也要得到尊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要友好、和善和亲切,处理问题的方式要平等、民主,不能粗暴、压制、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当学生犯了错误、或者学习成绩不理想时,教师如不分青红皂白、不了解情况就严厉呵斥,这种上级对下级压服的方式是行不通的,肯定是无教育效果的。教师热爱学生还需要对学生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对每位学生学习与品德等方面的优点、缺点都要进行全面、准确地分析和肯定,一定不能感情用事,有失公平。学生最不能接受的是教师不能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不公正往往会带来不良的后果,部分受歧视和被冷落的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教师会在这部分学生心目中失去威信,有时会与他们产生摩擦;这部分学生有可能会产生自卑、闭锁心理,放弃上进目标,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也会造成同学间不团结、班风不正,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热爱学生还需要常与学生家长沟通。实际上所有学生的家长都希望能经常从班主任老师或任课教师中得到自己孩子在校表现的信息;希望老师能严格要求,多关心自己的孩子。所以班主任老师或任课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平时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与学生交往、谈心,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状态、生活和学习状况。一旦某位学生家长向教师了解情况时,教师能正确介绍该学生的基本状况,令家长感到满意。家长能感受到有这样的教师教我的孩子是荣幸的。即使家长不主动向班主任老师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基本情况,班主任老师也应该主动定期以信件或电话联系的方式向学生家长介绍其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意思是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学而不厌”,作为教师尤其要做到这一点。教育和教学能力是学生评论的重点。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知识水平、教育能力和教学效果能得到学生和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同时希望学生爱学习,成绩好,守纪律,全面发展。学生良好的学习成绩来自教师良好的管理能力和教学效果,而教师良好的管理能力和教学效果源于教学经验、知识水平和备课。教师能够得到学生和同行好评的唯一方法,就是作为教师的同时,也把自己当作学生,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要给学生半桶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行。“诲人不倦”的意思是教师教育学生要有爱心和耐心。教师在遇到学生听课打瞌睡、开小差、作业马虎或完不成、不认真做实验等问题时,首先要仔细地调查,找出真正的原因。如果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问题,那么教师要在专业知识上、管理方法和备课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有效的管理和教学方法,把课讲得生动活泼,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确实是学生的问题,教师也不能一味地指责和批评学生,而应该理解和宽容,应该耐心地、诚恳地、从爱的角度去指出学生的缺点,有的放矢地与学生交谈,共同讨论上课开小差或不完成作业的原因,商讨改进的方式,而且要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地给予鼓励。

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作则”的含义是教师要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做出表率。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要采取潜移默化的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操。“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情操给学生树立榜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周围环境。可以这样说,教师是对学生成长影响最大的。特别是那些住校学生,远离父母家人,在学校里教师就是他们最亲近、最信任、最崇敬的人。教师的道德、人品表现会对学生在校期间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由此看出教师以身作则是多么重要。“言传身教”即教师通过榜样去教育学生,以自己的行动带动他们,以自己的做法感动他们,以自己的表现启发他们。教师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恪守“身教胜于言教”的信条,只有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才能鼓舞、激励、影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

四、不耻下问,知过而改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认为谦虚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不耻下问”的意思是要虚心好学,要善于思考,有不懂的方面就要勤学、勤问,肯向所有人学习,包括向比自己学识低、地位低的人学习。笔者对不耻下问的理解是,在当代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速的社会中,教师要有危机感、责任感,要有竞争意识。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称职的教师,必须研究教学,同时要不断学习。学习的方式包括:向书本学习,向教学经验丰富的长辈学习,也要善于虚心向比自己年纪轻、教龄短、职称低、学历低的教师请教,也许有些方面还得向自己的学生请教。不必为向年纪轻和学历低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只有不耻下问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快速增长自己的学识,提高教育和教学能力,丰富教育和教学经验。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学者、科学家都依靠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来寻求和积累知识。如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了完成《本草纲目》的写作,他行了上万里路,走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本草纲目》先后被译成德、法、英、日、俄、拉丁等10几种文字,享有“东方医学巨典”的美誉。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把《本草纲目》称为中国古代医学的“百科全书”。起步不在于高低,学识也不在于高低,只要“虚心好学,不耻下问”,而且有理想、有奋斗目标,定能快速增长学识和提高能力,并有所作为,得到社会、领导、同行等的认可。“知过而改”的意思是认识到自己错了就一定要改。关键是要敢于发现错误、认识错误和纠正错误。教师只有知过而改,才能得到学生和同行的信任,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例如学校为了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和促使教师快速提高教学能力,经常要开展一些公开课,听课后会对授课教师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意见,这些意见大多数是正确的。作为授课教师应该虚心听取领导和同行的意见,接受他人的合理建议,优化课堂教学。

作者:颜雄 吴柱国 单位:广东医学院 第二临床医学院

职业道德论文:隐性新闻采访职业道德论文

一、隐性采访应追求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统一

隐性采访和显性采访一样,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正义。记者发现某些违法犯罪行为可能对社会公众利益造成重大侵害时,应挺身而出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而不能为了追求“报道效应”,放任自流。例如,最近出现的一条新闻,下雨天,路面有一个大坑,致使行人躲避不及掉入坑中,有记者为了拍到这一画面,在坑前蹲点。这样的行为就是为了所谓的“报道效应”而损害了公众利益,试想,如果记者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是蹲点,而是采取措施提醒路人注意,那就不会有更多的人受害了。记者是一个社会人,要遵循社会道德规范和做人的行为准则。但是,记者又是时代的记录者,职业道德要求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完整地记录下来,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尚有许多丑陋的现象在悄悄滋长和蔓延。记者有责任用他的如椽之笔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将那些丑陋现象公之于众。但记者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获取信息要取这有道,在新闻职业道德自律方面约束自己。当记者在采访中面对抢劫、杀人、自杀或对国家公共财产造成更大的损失的事件时,必须首先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奋不顾身去加以制止,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其次才是履行一个记者的职责,真实地记录事件的发生。电视记者要始终为每一个采访对象着想,避免滥用他人隐私。尤其对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要有意识地加以保护,要注意保护他们的正面清晰图像,尽量使用背面、逆光或用“马赛克”处理。在现在的一些新闻中,记者为了达到报道的效应和力度,往往选择公开当事人的真实面貌。但是,作为公众媒介,媒体也是会造成伤害的,轻则损害当事人的个人利益,侵犯其隐私,重则有损于当事人的自尊和生命安全。所以,记者在进行隐性采访时要时刻注意人文关怀。

二、隐性采访应具有的职业道德素质

无论记者的采访动机如何,真实目的如何,可能实现的报道效果如何,隐瞒职业身份本身在客观上是一种“欺骗”行为。记者在隐性采访中,必然会对采访对象一次又一次地“撒谎”,这就容易给采访对象造成伤害,记者没有道德上伤害他人的绝对权利。何况,通过欺骗方式得到的信息其可信性在逻辑上有着天然的缺陷。英国新闻道德研究者卡瑞•桑德斯提出,是所有的谎言都要加以谴责,但是我们必须对其负面性有所估量。说谎者必须承担举证责任,说明这一谎言是最后不得已的手段,而其他替代的方法都已探求过。作为职业记者,要有一种道德自觉。人在隐蔽身份的情形下,在别人无法知道自己真实身份的情况下,容易失去严格的道德自律(由网络隐匿性形成的各种网络不道德行为就是一种明证),容易违背道德规范。不可在道德上陷入动机主义和结果主义的片面性。记者在采用隐性采访方式时,最容易用维护公共利益这一条来为自己的行为方式和采用的具体采访手段进行道德辩护,然而,隐性采访维护的到底是不是社会正义、是不是公共利益,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是模糊的、不清晰的,有时更多的可能是记者的利益或记者所属媒体的利益。一般说来,如果难以判断一些行为是否直接关涉公共利益,这时,记者应该采取保守的方法,即不采取隐匿身份和撒谎的道德风险,那就是说,在公共利益还没有处于明显危机时刻,隐性手段的使用要特别谨慎。有学者甚至指出,什么时候公共利益清楚明了,从而可以以此来证明谎言的合理性?我认为没有,我们至多只能说在那种情况下说谎是最少恶性的行为。

三、结论

目前新闻界业内对隐性采访的态度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完全赞同新闻界使用暗访这一方式;一种是坚决反对记者使用暗访;最后一种是中立的态度,认为只有在无法或不能公开采访,或者在正常采访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特定情况下,才能考虑使用。可见,新闻业界总的来说对隐性采访的使用还是偏向谨慎的,因为如前文所述,滥用隐性采访只会让受众产生审丑疲劳,使隐性采访的舆论监督效力下降。所以,在特定情况下、以“不得已而为之”为前提使用隐性采访,才能使得隐性采访能够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只有新闻媒体时刻把公众利益必须放在首位考虑,将隐性采访作为正当的舆论监督手段督使政府部门的决策对公众利益负责,才能确保隐性采访继续朝健康的、有强而有力舆论监督作用的、为受众欢迎的方向发展。

作者:张卢军 单位:三门峡广播电视台

职业道德论文:高职生职业道德论文

1高职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1.1职业精神的主要内容。

职业精神是与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点的精神,其本质是为社会服务。作为应聘者的大学生,其职业精神就成了能否被录用的重要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敬业精神。职工要有敬业精神,职工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岗位,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上,全心全意为公司服务,为社会服务。因此,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特点有更准确的认识,对未来从事的工作有更清晰的了解,让学生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引导他们热爱自己未来的职业,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②要有服从意识。现在大学生都是九零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被家长宠着惯着,在家里基本上说一不二,老爸老妈都要听自己的,所以他们身上大都欠缺一种服从意识。但是在职场中,服从意识是必须要有的,接受领导给自己分配的工作,服从团队的安排是必需的,这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们的服从意识,教育学生要顾全大局,一切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③团队合作精神。高职生未来的工作环境是一个团队,是一个整体,其中的成员必须要有合作精神,优势互补,而不是彰显个人主义,个人出风头。因此,在高职阶段,我们就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并把这种精神渗透到日常行为的点点滴滴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即与他人协作工作的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先确认合作目标和各自的职责,通过同学们的团结协作,最终实现合作目标。使同学们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实现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并要求他们把这种精神带到日后的工作中去,为未来的工作打好基础。④职业素质。一般说来,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职业素质主要表现在个人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高职教育应该以学生职业技能的不断提高为核心,要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2职业精神的培养途径。

对于高职生而言,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知识是职业精神形成的理论基础,学到的技能是职业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在校期间培养的人际交往意识和技巧,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对大学毕业后是否能够更好地胜任工作会有极大的帮助。同时,职业精神的培养和提高是终身学习的过程,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是高职生持续提高职业技能的重要保证。

1.2.1教师要起到示范作用。

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师要起到示范作用。教师要以身作则,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热爱教育事业,努力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教师要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刻苦钻研的精神,并能把这种精神延续到今后所从事的工作中。

1.2.2培养学生职业变换意识。

学生们迈入职业生涯后,所从事的职业不可能一成不变,很有可能要变换工作岗位。岗位变换也可消除一个人长期从事某项工作的厌烦心理,重新调动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我们在职业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敬业,团队合作等职业精神,也要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岗位变换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岗位变换作好准备,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或自己更感兴趣的工作。

2高职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培养高职生的职业精神固然很重要,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同样重要。当今社会,好多人职业道德缺失,我们不断地听说某老师当众殴打学生,某医生收取病人红包等事例,这就是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如果没有了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再高超又有何用?因此,我们不仅要注重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还要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全面的基础。

2.1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

一个人职业道德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对工作没有责任心,没有耐心,甚至利用工作便利去搞一些歪门邪道的事情,比如说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等等,还有的高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后,私自毁约,不讲诚信,这也是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

2.2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2.2.1学生方面的原因。

从学生方面看,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重点大学的学生来说成绩较差,他们往往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不仅专业课学习不求上进,职业道德方面也不注重。还有一部分学生,专业课学习很努力,认为学好专业技能就行了,就可以在职场顺风顺水了,从而忽视了职业道德的培养,殊不知如果职业道德不高也会影响专业技能的发挥。

2.2.2学校方面的原因。

从学校方面看,高职院校作为职业院校,十分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以使学生掌握精湛的技术,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学以致用,成为本行业一流的应用型人才。相比之下,对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视程度则远远不够,今后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2.3职业道德的培养途径。

行业不同,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也不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一定要结合本专业行业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职业道德标准。比如医生这个职业,每天都与病人打交道,要想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就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还要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不管自己的心情如何,对病人一定要耐心、细心、热心,不能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来。如果将来从事心理咨询师这份职业,就一定要懂得尊重病人的隐私,为病人保密,让病人有安全感。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还要和学生的实习实践结合起来,可让学生进入一些优秀的人文氛围较好的企业实习,亲身体验工作中良好的道德的重要性,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识。

职业道德论文:电算化会计职业道德论文

1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表现形式

1.1道德败坏

在电算化背景下,部分会计人员不注重自身道德素养,利欲熏心,道德丧失,为满足一己私利,放弃道德底线,沦为金钱、权利的奴隶,利用职权方便,私自挪用、贪污或私吞公款等,知法犯法,监守自盗,给国家及单位造成无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1.2专业素质低下

部分会计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学历普遍较低,入职前没有进行专业技能考核且入职后没有进行相关培训,不熟悉工作流程,缺乏计算机操作能力及相关理论知识。此外,一些老会计虽然专业技能丰富,但缺乏上进心,对新技术认识不足,按部就班,极大降低会计工作质量与效率。

1.3观念淡薄

在当前职业机制中,会计人员始终控制着利益中心,并对其进行管理。但部分会计人员观念淡薄,当发生利益时,为违法行为打开“方便之门”,徇私舞弊,监守自盗。在部分企业中,会计人员没有发挥其监督职能,与企业互相包庇,发生利益问题时,会计人员就会舍弃职业道德,在企业授意下做假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1.4诚信丧失

诚信是立人之本,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根本。在电算化背景下,部分企业经常出现会计师在独立审计业务时,背弃公正客观的准则,向有关部门提供虚假审计报告的现象,比如,较为严重的“深圳原野”及“银广夏”事件,极大损害我国会计人员的信誉,对我国市场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市场经济公平竞争,阻碍市场经济正常发展,同时,也给我国带来巨大信誉危机。

1.5监督弱化

会计监督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会计人员往往只注重其核算职能,忽视监督职能。其次,由于法律制度不健全,会计人员会因为失去救济保护而不敢履行职责,从而导致监督能力弱化。最后,会计监督制度不完善,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违规事件屡禁不止。

2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

2.1市场经济的因素

在市场经济中,人们普遍遵从等价交换原则,并将其植入精神中,唯利是图的心理严重。会计作为各利益的分配者,做好利益分配十分重要。但由于会计与金钱密不可分,容易使会计人员形成拜金主义思想,破坏会计人员的道德底线。若对会计人员监督不到位,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会使会计人员失去固有的判断力,盲目追求当前利益,违背会计基本原则,为一己私利置集体利益于不顾,职业道德彻底沦丧。

2.2管理制度的纰漏

(1)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制度的纰漏是指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制约其行为的有效准则。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活动过程中,必须遵从相应的会计管理制度,并贯穿整个会计活动过程。尽管目前我国的会计管理制度日趋完善,但其仍然存在一定纰漏,且管理育人疏于管理,很难制约并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导致其自我意识淡薄,形成“不知法犯法”的尴尬局面。

(2)缺乏良好的监督机制。

国家利益往往监督控制单位经济活动,但在局部地区,内部审计不到位,且疏于监督,没有能力对其部门进行财务检查,很难为内部会计提供相应制度支持,使会计人员存在侥幸心理,助长了弄虚作假的风气,使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此外,个别企业负责人为一己私利,密谋授意甚至强令威胁会计人员编制虚假信息,会计人员为防止被解雇,迫于压力,不得不参与造假。企业监管力度不够及惩处不严厉也会使会计人员铤而走险,导致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丧失。目前,相应法律法规比较陈旧,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制度需求,而又没有新政策的依据,无法处罚违法行为。

2.3教育的弊端

目前,我国教育模式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更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疏于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从而导致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低下,人格存在缺陷。员工入职后,企业也普遍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不注重会计核算的培养,导致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低下。

2.4员工个人原因

受诸多因素影响,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部分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专业技能较低,业务能力及自制能力差,缺乏相应法律常识,不能坚守道德底线等,从而拉低会计人员的整体道德素养。

3结语

会计是经济重心的主要分配管理者,为有效保障经济,必须对会计职业道德进行管理规范,加强会计人员道德素养,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平稳运行。

作者:王强 单位: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职业道德论文:实训教学职业道德论文

1组织环节,引导学生全面认识

所学专业实训教学前的组织工作包括:

(1)记录考勤,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

及时掌握未出勤学生的原因,让学生明确老师点名的意图,避免学生旷课。对于初次实训的学生要进行实训动员,此时学生的心态是十分复杂和矛盾的,一方面是对实训有着美好的憧憬与期待,另一方面实训课程对今后所从事职业的岗位要求、工作环境比较模糊。实训动员中要介绍专业的特点,宣讲专业在工作中的作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既是选定了专业,职业便有了一定的稳定性,所要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具备了一定的稳定性,学生就会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使之形成自身习惯。

(2)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生产和纪律教育,保证实训教学顺利进行。

(3)检查学生的着装是否符合要求

做到让学生“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与企业生产实现“零距离”接轨。使学生在思想上、物质上,都做好实训的准备,从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2讲授新课环节

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为实践操作奠定基础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教态自然,语言亲切,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讲解中应多给学生以实例,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尤其是合理的工艺方案及工艺过程,合理的操作方式、方法和如何防止操作中易出现的问题等要向学生讲清讲透;同时,还要向学生强调安全文明生产,突出讲解的针对性、逻辑性和指示性。通过老师的讲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来激发学生的学生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3示范操作环节

通过老师的表率作用感染学生,培养良好职业道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该环节教师要以规范的动作、正确的操作演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教师在演示过程中一定要把各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给学生解决透彻,同时要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逐步提高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

4巡回指导环节

创设真实的职业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巡回指导是实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环节,在该环节教师应多给予经验传授,多提示、多启发、循循善诱,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多分析、多结语,灵活掌握操作方法或进行操作技术革新,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指导过程中老师多鼓励多表扬,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在巡回过程中,从设备、技术、管理水准以及质量安全等方面创设职业环境,让学生按照专业岗位对基本技能的要求,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有意识地从实训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加强该阶段的指导既是职业院校专业训练的需要,也是职业道德养成过程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5结语

指导环节,提高认识,善于结语,及时发现不足,提高素质教育一天的实训课程结束前,实训教师要对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结语与点评。引导学生认真结语在实训过程中积累的操作经验,启发学生找出规律,帮助学生把实践经验提高一步,形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亲身的体验,领会的操作技巧,找出差距,分析问题所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环节,只有老师在教学各环节深入思考,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潜移默化的去感染学生,就能培养出既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又有较高道德素养的应用型人才,才能赢得了用人单位的肯定,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真正成为有用之材。

作者:王学军 单位:山东华宇工学院

职业道德论文:中高职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一、加强中高职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衔接的对策

(一)准确定位各个德育阶段的职业道德教育目标

“目标”是可操作的,是鉴别职校生道德发展水平的有意义的标准,对课程内容体系衔接起着指导、调控作用。中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教育目的、德育目的的总要求,又要考虑具体学校教育的任务和特点。根据职业教育的办学要求,其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是职业能力。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设计要从社会用人标准及学习者职业发展要求出发,坚持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相结合的原则,以“四元标准”即职业教育学历标准、国家职业标准、行业用人标准和不同德育阶段学生的道德认知特点为依据,从课程衔接视角准确定位每个学段的学科课程目标,以便体现课程的教育性与职业性的双重特性。制定课程目标,需要着重从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完善课程目标的内容、结构,以便指导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序化。从课程衔接的视角出发,对每个学段所要达到的道德能力水平进行分析,解构道德能力结构要素,并准确描述道德能力要素所应达到的能力水平,以体现能力培养的层次性。在德育初级阶段,发挥感性思维和经验思维能力,以“规则”的认知为基础,引导和激发个体的道德敏感性,使之了解职业义务和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形成基本的规范意识和道德品质;在德育的中级阶段,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使之学会运用“原则”调节职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理解道德“原则”,将道德原理与道德实践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培育道德主体的道德能力和道德自律精神;在德育的高级阶段,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价值目标,发展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使其学会将抽象的道德知识与具体的道德事实结合,增长道德智慧,提升精神境界,促进职业道德的自律性与他律性的高度统一。服务于德育目的、目标的达成而选择和组织德育内容,能够促进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内容紧密衔接。

(二)增强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连贯性和囊括性

职业道德是从业者在特殊的职业生活中形成的,主要用于约束本职业人员,它既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职业化”,也是个体道德品质的“成熟化”。遵循职业道德的特点以及社会职业化要求,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内容编制应体现囊括性原则,课程内容应包括公共职业道德教育和有专业、岗位针对性的专业伦理教育。从课程内容衔接角度看,高年级的职业道德教育侧重点是专业伦理教育。由于职业道德在形式上,特别是行为准则的表达方式方面,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和多样,客观上要求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内容应贴近个体未来职业生活实际,以增强其道德实践能力。在以目标定位为依据,从目标中的内容、结构要求选择和序化课程内容突出道德能力培养时,应按能力培养的层次性要求,对能力结构各个要素所要达到的能力水平准确定位。要根据职业教育特点以及未来学生职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德目”,并有机组织德目,从价值结构的“三个维度”不同程度地诠释重要德目,按照螺旋上升式序化课程内容结构,以促进德育目标的达成,彰显职业学校德育务实性特点。加强课程衔接体系建设,不但要促进课程内容衔接,还要以“技能”目标和“应用”目标为导向,促进认知性德育和活动性德育的有机结合,以多种方法促进课程体系衔接,才能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三)在现有国家课程体系下分专业开发专业

伦理教育课程促进课程衔接职业道德是依据本职业的业务内容、活动条件、交往范围的要求,使从业者更好地履行职业责任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行业性和多样性特点。职业道德的特点要求职业道德教育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具有适合行业、职业要求的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以便使本专业学生尽早了解和掌握该专业的职业道德知识,形成专业道德能力,养成专业自律精神。当前,我国的德育课程是国家课程,在现有条件下开发专业伦理教育课程,需要国家、学校和教师三方合力推进。从国家层面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积极探索专业伦理理论,以及德育课程开发技术,为不同层面的德育课程开发实践决策提供理论基础。此外,国家应尽快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中高职衔接的管理体制,制定中高职贯通的课程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相应的评价机制。

二、总结

结合职业教育办学评价实践,通过院校评估、示范校建设项目等活动形式,大力推动职业院校深化德育课程改革,鼓励学校通过活动课或选修课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实施专业伦理教育校本课程,促进课程体系衔接建设。国家通过典型示范引领,整体推动德育课程改革。从学校层面看,应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创新育德工作,立德树人,校企深度合作,营造全息式育德氛围。学校应优化德育工作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德育课改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深入企业调查了解行业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经验、问题。学校通过校外培训、校本培训和自主学习,使教师尽快掌握专业伦理教育理论,提高校本课程开发能力以及对教材的整合处置能力,有效地进行德育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快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彰显职业教育中学科德育育人本色。

作者:韩玉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职业道德论文: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一、国内职业道德教育理念研究

我国职业道德教育的开拓者黄炎培曾提出很多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其中最集中的是“敬业乐群”四个字。“敬业”是指“对所司之职业具嗜好心,所任之事具责任心”,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忠于自己的职守;所谓“乐群”指“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合作互助之精神。对当前形势下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我国不同研究者有不同提法。龚宏富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应以价值观念、责任意识、诚信品格、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等优秀企业文化的核心元素为重要内容。”也有论者认为,应从当前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将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放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二是树立严格的纪律观念,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有人则强调根据我国的有关文件精神,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要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人民为核心,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还有人把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划分为五个方面:一是基本职业道德教育,包括敬业、爱业、乐业、勤业、精业教育;二是职业精神教育,包括尊重科学、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教育;三是职业良知教育,即诚信教育;四是团队精神教育,包括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精诚团结,密切合作教育;五是遵纪守法教育,包括学法、知法、守法、依法行事教育。有人则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职业道德五个组成部分,即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信念和职业道德习惯的教育与培养。并认为从认知到习惯是一个不断上升过程,习惯形成则是职业道德形成的较高境界。从总体看,大多还是就职业道德论职业道德,缺乏大职业道德教育观或职业道德教育系统观。

二、树立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观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树立开放的职业道德教育观,全方位构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体系。职业教育观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体现。正如德国一位教育学家所说:“我们现在所谓的文化危机、取向危机、意义危机,价值危机或者说价值不确定首先是一种理想的危机,包括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危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15]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绝不能离开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标准。职业道德修养首先是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它是每个人都应该固有的修养。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爱,这一基本的核心价值体系应该是我们构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核心。

2.从“根”和“魂”上做文章,克服“功利主义”、“职业主义”的不良影响,真正实现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创新。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刻板,方法单一,原因有二:一是“功利主义”“职业主义”影响严重,误解职业院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不能片面追求就业率,更不能只重视那些能教会学生一技之长的课程教学,忽视别的课程,特别是人文类课程的教育。二是在“根”和“魂”上做文章不够。所谓“根”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这“根”。同志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民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16]所谓“魂”就是一种活跃在每时每刻每个人的行为、习惯中的人的精神。目前,职业道德教育所教的大都是一些刻板的规定和理论知识的条条框框,怎样将它们溶化于学生的血液里、灵魂里,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改革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创新,而创新的源泉一方面来自“根”,一方面来自“魂”。

3.给学生和教师更多的自由和独立空间,彻底改变学生和教师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被动地位,让每个学生和教师在各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我国职业教育同国外相比,可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一方面缺乏顶层设计,法律、法规很不健全,体制、机制很不完善;另一方面旧的教学体制、机制在很大程度上还束缚着广大师生。“行政本位”“官本位”对高等教育的消极作用,是不争的事实。教师只能按上面说的做,学生只能按教师说的做,不能越雷池半步。于是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积极性遭受压抑。这种状况如果没有根本的改变,不仅职业道德教育改革的目标难以实现,其他各种教育改革目标也难以实现。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我们党的宗旨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在学校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和教师,一切依靠学生和教师。要从根本上保证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迈进,刻不容缓的任务是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立法、建制,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给学生和教师以更多的自由和独立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作者:王秋梅

职业道德论文:气象服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论文

1加强气象服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1.1应对复杂气候形势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各类自然灾害当中,气象灾害占到了70%以上。近20年来,中国平均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800多万公顷,造成人员死亡4400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800多亿元,受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3%。气候变化背景下,气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气象服务的职业内容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防灾减灾预警、开展气候资源的评估与科学利用等工作的开展都对气象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层次要求。气象服务从业人员只有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结合起来,发挥气象服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指引效果,才能使气象服务向更加科学、规范和可持续化发展,从而推动气象事业的健康发展。

1.2顺应时展的需要

2013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为86.3分,其中公众对信息内容的实用性评价再创新高,高达92.8分。对天气预报准确性的满意度为76.8分,公众对气象灾害预警服务的满意度为81.4分,79.6%的公众愿意了解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常识。由此也可以看出,科技发展和时代进步在促使社会公众生活和文化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和敏感性也在持续增长。气象服务从业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积极的科研态度,才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气象服务需求,增强公众对气象服务和产品的信任。

2气象服务从业人员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

由于气象工作岗位的特殊性,使得气象工作者的道德修养具有自身的特点,具体来讲它包括道德意识修养和道德情感修养两个方面的内容。

2.1道德意识修养

道德意识的修养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气象服务从业人员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改造,从而形成的职业道德品质以及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明确了“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大力提升气象信息对国家安全的保障能力,大力提升气象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这一战略思想确定了气象服务概念的落脚点是“服务”,也就是说气象服务必须以公共利益的整体作为其出发点才能符合这一气象行为的根本宗旨。当今社会“物质主义”盛行,气象服务从业人员要想实现道德修养的提升,首要的就是要做到“克己”,就是要克制自己对权、利、名的欲望,做到有节制、不贪婪、不妄为。具有这样的道德意识,才能实现心志的“宁静”和“淡泊”即“心理和谐”,也就是达到了常说的“见利思义”的“超越”境界,才能在感情上“爱民”和明辨善恶,才能老老实实做人,实事求是钻研业务,敢于承担社会责任,有奉献精神。

2.2道德情感修养

道德情感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里体验,其在道德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道德情感不是自然好恶以及个人本能的冲动,而是在具体意识支配下的理性情感。康德指出:道德情感必须是个体看到那个神圣的道德律令耸然高出于自己和自己的天然情感之上,产生一种惊叹赞羡的情感,同时由于能够强制自己,抑制利己心、自私、自爱、自负而服从道德律令,因而感到“自己也同样高出表层”从而产生一种自豪感。气象行业地位特殊、责任重大,从小处看关乎人们生产、生活,从大处讲影响国家长治久安。气象服务从业人员作为一类重要的社会角色,岗位性质对其应有的行为已经做出规定和要求,只有契合这种权责规定、伦理期待和道德规范,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气象服务从业人员应加强自身角色道德情感的培养,坚持角色道德责任的优先性,明确认知和意识到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以及应当遵循的角色道德规范和伦理行为模式,主动承担起促进科技进步,服务民生、服务发展的使命与重任。

3气象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体系建设

3.1职业责任建设

职业道德责任感作为一种基本的道德情感是建立在理性和体验的基础上的,最核心的要求是认识到职业与社会需要的关系。气象工作创造的成果是气象信息,公众对这类信息的要求是及时、准确、科学。气象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责任涉及的内容很多,由职责范围和岗位责任两个方面来确定,包括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两个方面的范畴。在行业内,要大力开展基础性公益服务、决策性服务、专项性服务和气象科技服务,将主要精力放在完成公益服务上,即使开展有偿服务也应以社会效益为目的,不能被经济利益绑架气象服务的公益性。同时,气象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责任还需要具有历史发展的眼光,要综合考虑国际、代际和非人类自然存在物等各方面因素,要充分利用好风能、太阳能、空中水资源等各种气象可再生资源,为国家应对节能减排,调整能源发展结构贡献力量。要以科学、认真、扎实的态度,提升认知水平,把握气候及变化规律,提升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

3.2加强职业作风建设

作风是意识的外部体现,从业人员如果具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宗旨,就会在实践中形成优良的工作作风。面对着复杂的、大量的数据符号、图表资料,气象服务从业人员必须如实反映、忠实记录、迅速报告、及时传递,决不允许有半点虚夸歪曲,更不能弄虚作假。气候复杂多变的现实下,要求气象从业人员善于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专业技术、职业技能上刻苦钻研、增长才干,力争掌握更多、更新、更精的专业知识。

3.3职业纪律建设

职业纪律是气象服务从业人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保证气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一种调节机制,是推动气象工作发展的基本保障。在行业外部,虽然气象部门是国家事业单位,岗位也大都是技术性岗位,但随着气象服务范畴的不断扩大,各种易于引发腐败的机会增多,气象部门是“清水衙门”不会产生腐败的思想需要改变,廉政问题应当予以引起重视。在行业内部,由于气象工作程序性、时效性、现实性等特点,要求气象从业人员要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做到忠实于技术规范、操作方法,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作者:吕相娟单位:日照市气象局曲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