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安全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6-19 09:23:00

车辆安全论文

车辆安全论文篇1

车辆的管理是油田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油田企业的安全生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生产过程中,油田的各个产区的距离是比较大的,而且油田企业的市场化程度是非常高的,车辆的型号是不同的,如果道路的等级比较低,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就会发生危险,在对这些不同型号的车辆进行管理中也存在着各类的风险。所以,如何将油田车辆合理的管理,防止事故的发生是极其重要的。

1油田车辆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运输环境的恶劣

油田生产区域的环境是比较恶劣的,其运输条件也很恶劣,各类的陡坡和弯急,使得油田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油区的道路大多数是以土路为主的,路基的牢固程度是不够的,在承受较大的压力后就容易发生塌陷,特别是在一些恶劣的天气下,交通的运行更是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在生产运输环节上存在问题。

1.2油田车辆的型号多,难以管理

油田生产中,各类型号的车辆具有不同的用途,有用于客运的车辆,有用于特种工程的车辆,也有用于货运的车辆,这些车辆都归属于不同的单位,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存在难度。

1.3司机驾驶员的队伍还不够稳定,技术参差不齐

油田车辆驾驶人员的技术参差不齐,他们的文化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很多驾驶员没有较高的安全意识,而且甚至有一部分驾驶员的技术水平还达不到标准,出现了违章的行为。驾驶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工作的区域也不集中,这就导致了在对这些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难度,严重影响了驾驶员的驾驶能力的培养。

1.4特殊的作业环境,安全风险大

油田车辆的作业环境是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进行的,而且有时会出现易燃易爆的物品,而且如果加上恶劣的天气,就会导致能见度比较低,如果驾驶员在驾驶中不能采取应急的措施,可能会出现危险。

1.5油田车辆的维修得不到保障

车辆的型号越来越多,很多新型的技术也在投入使用,这就对车辆的维修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油田车辆的维修人员在培训的过程中不能将新的技术落实,而且不能进行科学的监测,不能够及时的分析出车辆存在的问题,在检查过程中存在漏检的问题。

2强化油田企业车辆安全管理的措

2.1强化驾驶员队伍的管理

应该将驾驶员的准入制度加以完善,确保驾驶员具有娴熟的技术和经验,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提高驾驶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因此,在驾驶员进入单位后,应该对驾驶员的驾龄、驾驶证的类型、从业的经验等进行审核,将审核通过的驾驶员进行实地的考核,确保驾驶员在实际的操作中能够表现出娴熟的驾驶技巧,对于那些能力不够的驾驶员是不能录用的。在油田企业中,应该强化对驾驶员的宣传教育,通过结合油田安全生产工作的实践经验,对驾驶员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在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中,应该在分析驾驶员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合理的方式,通过分析案例,让驾驶员提高驾驶安全意识,通过对一些基本故障的识别,进行提示性的教育,使驾驶员在这些案例中能够吸取教训,在驾驶只能够提高排除故障的能力,从而提高驾驶员的综合素养,将安全意识牢记于心。要对驾驶员的驾驶技能进行定期的培训,在培训中也要得当,做到有的放矢,可以通过驾驶员之间沟通交流的方式,进行人性化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应该了解驾驶员的心理状况等,建立考核激励制度,带动驾驶员的积极性。

2.2完善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在油田企业内完善车辆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车辆的安全运行,车辆管理部门应该根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管理的特征,制定个性化的制度,确保驾驶人员在驾驶中能够遵守规章制度,确保车辆行驶记录都能够备案,并且制定车辆使用制度。制定道路交通有关的安全法规,能够确保油田企业的各类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得到渗透,使油田车辆的管理能够按照统一的制度来执行。

2.3完善车辆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定期对车辆进行监测,强化在车辆出行前后的监测,如果发现了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应该立即停止车辆的运行,将这些安全隐患排除后在行驶。在车辆驾驶完成后,应该对车辆进行后期的检查,做好车辆的验收工作,确保车辆在再次使用中不会出现问题。可以采用宣传教育的方式,让驾驶员树立车辆保养的意识,在车辆行驶中应该注意保护车辆,防止车辆因为人为的因素产生故障。

2.4运用现代化的车辆的管理方法

在车辆上可以通过安装全球定位系统,实现对车辆运行的监控,确保车辆在正常的速度下行驶,一旦车辆出现超速,立即可以报警。实现全程监控,将交通事故扼杀在摇篮中,能够对天气和路况信息进行分析,确保驾驶员对天气有基本的了解,采取相应的措施。

2.5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

各级要加强对车辆安全防事故工作的领导,实行首长负责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建章立制,严格落实车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各级部门要坚持把车辆安全防事故工作纳入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把预防车辆事故作为部队安全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确定专人负责,定期召开车辆安全防事故工作汇报总结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对策。

3结语

油田企业的车辆在运行中存在着很多的隐患,造成这些隐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驾驶员的因素,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不高,并且还存在着客观因素,如天气因素和道路因素。所以,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强化驾驶员队伍的管理,完善车辆安全管理制度,完善车辆的维护和保养工作,运用现代化的车辆的管理方法,确保油田车辆运行的安全性。

作者:吕继平 单位: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特车大队

参考文献:

[1]赵连胜.浅谈石油企业中的车辆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2).

车辆安全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TE4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国家的能源战略也在加快部署,近年来油田的勘探开发和生产建设规模逐渐增大,油田施工车辆的数目也越来越多,对车辆的管理存在着点多面广、施工车辆的运输环境复杂等诸多问题,所以交通事故的发生也越加频繁。油田企业对此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施工车辆的管理,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障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对施工车辆的管理是油田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一、提高油田施工车辆驾驶员的安全技能和意识

保障施工车辆的安全首先依靠的就是驾驶员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传统观点认为驾驶员只要具备较高的驾驶技能水平就能很大程度保障安全,这远远不够,一定要把提高驾驶员的安全驾驶知识和安全意识的培养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在选择驾驶员的过程上要严格把关,不但要求驾驶员具备相应的驾驶证,还要经过油田企业的考核,包括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和理论考试,通过油田企业的考核后才能驾驶施工车辆。这样的制度设计,不但保证了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合格,也提高了驾驶员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对行车安全是一道有力的保障。

此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对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教育,强化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意识,清楚法律法规的内容,还要组织驾驶员和他们的家属参加宣传教育,以帮助提醒驾驶员安全行车。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定期组织驾驶人员学习有关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学习油田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等,还要在事故多发的环境、气候条件下,做好安全行车的宣传教育和行车注意事项的告知,避免在恶劣的自然气候和地质条件下发生事故。

第二,定期组织驾驶人员报告行车情况,进行交流,观看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的视频资料等,从思想上提高其注意安全的意识,使驾驶人员深刻认识安全行车的重要性,自觉遵守交通管理的法律法规。

第三,对发现违反安全管理和法律法规的驾驶人员进行严厉的查处,给违纪人员和他人提高警惕,减少事故发生的潜在风险,保护驾驶人员本身和他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二、加强对车辆本身的管理措施

(一)对施工车辆安装定位跟踪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GPS技术已经在诸多的领域开始应用,在对油田施工车辆进行安全管理的措施上也可以应用这一高科技手段,对车辆进行跟踪管理。传统的车辆管理只是在车辆使用和派遣时做好登记工作,但是车辆在外施工运输中却难以控制,引入GPS系统就可以利用该系统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查看车辆的行驶情况和具置等。现代GPS系统可以再一屏幕上实现多画面的同时监测,掌握所有车辆的运行状况。所以根据GPS系统可以制定出每个车辆在不同的路段的行车速度和线路规划,起到更加显著的管理效果。

(二)对油田施工车辆落实严格的各类检查

检查时针对制度所不能包含的内容的管理手段,对施工车辆安全方面的检查要做好定期的安排,从不同的级别分类执行周检、月检、季度检和半年检等,对发现有问题的车辆及时及逆行那个检修,降低安全隐患。各类检查是保障车辆性能完好的重要手段,是对车辆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安全管理的有效的手段。

在长庆油田的建设工程处的交通服务队制定了一套统一的安全检查标准和制度,结合实际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检查活动。在实施中,对安全管理的制度落实、车辆性能、驾驶员安全意识等都进行检查,还通过路检和路查对驾驶员的酒后驾车、无证驾驶、超速超载等违章违纪情况进行查处。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的解决了在车辆管理中不到位的情况,也给驾驶员提高了安全行车意识,是实现车辆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包含多项内容,如环境文化、物质文化、意识文化等。文化是实施管理的有效促进剂,文化也只有和管理措施相结合才能展现其促进作用;管理的实现离不开文化的保障,在文化的促进下管理才能发挥实效。总而言之,安全文化是促进安全管理实现的促进剂,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安全文化并不是空洞的概念,是与实践紧密相连的。建设企业的安全文化措施主要有:

第一,将员工参与到对车辆的安全管理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有利于员工发挥能动性作用的文化氛围和环境,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贯彻;

第二,营造不断学习的文化氛围。车辆的安全运输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和驾驶人员不断的学习有关车辆和运输方面的知识,才能在管理中和应用中得心应手,也能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驾驶员的技能素质,更好的担负车辆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促进团队协作的文化氛围的形成。油田车辆担负着不同的运输任务,所以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员工好员工之间一定要加强协作,驾驶人员之间相互协调才能发挥整个施工车辆队伍队伍的能力,达到个人和企业的共同进步;

第四,建设开放式的安全管理文化。油田企业的施工车辆在完成运输任务时是需要在社会大环境中完成的,所以要加强与同行业和相关行业的联系和交流,以避免与社会脱节。

结语

油田施工车辆的安全管理要依靠完善的制度建设、驾驶员安全技能和意识的提高和安全文化的共同保障,还需要与时展紧密联系,引入高科技手段来强化安全管理。长庆油田经过采取文中论述的各种措施,大大提高了车辆驾驶人员的综合素质,车辆行车安全得到了保障,对车辆的安全管理关乎油田企业的生产建设,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在某种程度上保障了企业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

车辆安全论文篇3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车辆运行安全和风险评估技术的相关资料,分析和归纳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的背景、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对空军部队车辆交通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可以作为下一步空军部队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中危险源分析的参考依据。

1、引言

在"中国博鳌2006交通安全与风险管理研讨会"上,有关专家指出:中国交通安全当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大会研讨的结论是:一是从公共安全出发来设计交通安全与风险管理互渗相融新模式,一是从法治的角度来建设这种新模式。如果把风险管理理念上升到公共安全这个高度,用立法手段来精心培育这一理念,中国公众意识里的风险防范之弦就会绷得更紧一些,风险防范参与程度就会更高一些,事故发生的概率就会更小一些。

2、空军部队车辆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由众多定性元素和错综复杂的定量元素组成,这些元素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可分为宏观因素(系统环境)和微观因素(系统内因素,即人、车、路)两个方面。交通系统宏观因素指的是整个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法律、教育、人口素质和交通道德水平等方面。微观因素中,"人"是指驾驶人员、行人和骑自行车人;"车"是指各种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路"是指道路及相关的设施设备(即道路环境)。道路交通系统内因素和外因素密不可分,人、车、路都是处于整个社会环境之中,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道路运输安全是由人-车-路组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仅仅了解人员、车辆、道路、环境、管理各个因素在道路运输安全中的影响,对深入分析系统安全状况和进行系统安全评价是不够的。因为大多数事故都是由系统中人员、车辆、道路、环境、管理中两个以上的因素造成的。因此,必须在进行道路运输系统各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子系统内部及子系统之间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明确各种危险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机理,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否则,就会造成分析的表面化和粗浅化,难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2.1驾驶员-车辆因素

车辆是汽车分队主要装备,实现分队驾驶员与车辆的最佳结合,才能推动运输战斗力迅速提升。对直接原因的分析表明,驾驶员对车辆操作不当和处置不及时导致交通事故分别占事故总数量的20.4%和17.2%。根据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对交通事故的综合调查研究,对于90%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来说,如果驾驶员能提前一秒钟采取应急措施,就能避免车祸,防患于未然。部队车辆管理工作是个动态系统,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军车驾驶员平时要确保车辆技术状况处在最佳状态就必须落实好车辆动用、车辆使用、车辆初驶、车辆封存、车辆启封、日常维护、车辆检查、车辆交接、车辆事故预防和"双红"评定等各项制度,规范好车辆使用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才能在行车中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2.2驾驶员-管理因素

对驾驶员的日常管理是汽车分队建设中根本性、经常性的基础工作,是圆满完成各项运输任务的前提条件。严格管理,就能够促进驾驶员自觉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保持汽车分队正常的工作和良好的秩序。如果对驾驶人员的管理教育不严格,把安全行车工作看作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操作问题,忽视对车勤人员的管理和教育,一些车勤人员就会作风散漫,纪律松驰,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2.3驾驶员-管理-车辆因素

管理的不严格,不恰当,致使驾驶员违纪私自驾车外出,心里有所顾忌,注意力不集中,遇到突发情况便处置不当,其中大多事故均是此综合因素引起。管理是保证,驾驶员是主体,车辆是物质基础。高素质的驾驶员有利于部队的管理和保持车辆的良好性能,严格的管理可以约束驾驶员的行为和保障车辆技术状态,车辆良好的性能可以缓解驾驶员和管理方面的压力。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多种事故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管理就是处理好驾驶员、车辆之间的关系,使交通尽可能安全、畅通。要采取综合的办法,实施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治理,从驾驶员的选拔、训练、使用和日常管理、考核奖惩等方面,健全制度,提高队伍质量。抓住车辆使用的计划、派遣、运行管理、检查纠察等环节,切实落实安全管理要求。从安全管理的全局出发,在组织领导、政策制定、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系统考虑和整体筹划,通过其他各项工作的落实,促进车辆安全工作的落实,以提高部队管理水平。

3、结论

车辆运行事故常常被视为一种局部和偶发现象,对事故的处理也大多是按照常规和经验采取处置,基本上处于被动应急、滞后管理的局面。运用风险管理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在准确评估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把发生事故的风险降低或规避。准确的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是建立在正确的危险源识别上,详细客观的车辆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分析为危险源识别提供了依据。随着人们对车辆交通事故现象及其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车辆交通事故过程的定量描述与分析。尤其是近年来,生物动力学理论不断完善,小样本交通事件统计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更由于模糊数学的不断发展,定量分析方法中一些关键技术正逐步得到解决,定量分析方法正成为当前发展最快的评估方法。

车辆安全论文篇4

1、引言

在"中国博鳌2006交通安全与风险管理研讨会"上,有关专家指出:中国交通安全当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大会研讨的结论是:一是从公共安全出发来设计交通安全与风险管理互渗相融新模式,一是从法治的角度来建设这种新模式。如果把风险管理理念上升到公共安全这个高度,用立法手段来精心培育这一理念,中国公众意识里的风险防范之弦就会绷得更紧一些,风险防范参与程度就会更高一些,事故发生的概率就会更小一些。

2、空军部队车辆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由众多定性元素和错综复杂的定量元素组成,这些元素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可分为宏观因素(系统环境)和微观因素(系统内因素,即人、车、路)两个方面。交通系统宏观因素指的是整个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法律、教育、人口素质和交通道德水平等方面。微观因素中,"人"是指驾驶人员、行人和骑自行车人;"车"是指各种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路"是指道路及相关的设施设备(即道路环境)。道路交通系统内因素和外因素密不可分,人、车、路都是处于整个社会环境之中,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道路运输安全是由人-车-路组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仅仅了解人员、车辆、道路、环境、管理各个因素在道路运输安全中的影响,对深入分析系统安全状况和进行系统安全评价是不够的。因为大多数事故都是由系统中人员、车辆、道路、环境、管理中两个以上的因素造成的。因此,必须在进行道路运输系统各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子系统内部及子系统之间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明确各种危险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机理,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否则,就会造成分析的表面化和粗浅化,难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2.1驾驶员-车辆因素

车辆是汽车分队主要装备,实现分队驾驶员与车辆的最佳结合,才能推动运输战斗力迅速提升。对直接原因的分析表明,驾驶员对车辆操作不当和处置不及时导致交通事故分别占事故总数量的20.4%和17.2%。根据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对交通事故的综合调查研究,对于90%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来说,如果驾驶员能提前一秒钟采取应急措施,就能避免车祸,防患于未然。部队车辆管理工作是个动态系统,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军车驾驶员平时要确保车辆技术状况处在最佳状态就必须落实好车辆动用、车辆使用、车辆初驶、车辆封存、车辆启封、日常维护、车辆检查、车辆交接、车辆事故预防和"双红"评定等各项制度,规范好车辆使用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才能在行车中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2.2驾驶员-管理因素

对驾驶员的日常管理是汽车分队建设中根本性、经常性的基础工作,是圆满完成各项运输任务的前提条件。严格管理,就能够促进驾驶员自觉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保持汽车分队正常的工作和良好的秩序。如果对驾驶人员的管理教育不严格,把安全行车工作看作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操作问题,忽视对车勤人员的管理和教育,一些车勤人员就会作风散漫,纪律松驰,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2.3驾驶员-管理-车辆因素

管理的不严格,不恰当,致使驾驶员违纪私自驾车外出,心里有所顾忌,注意力不集中,遇到突况便处置不当,其中大多事故均是此综合因素引起。管理是保证,驾驶员是主体,车辆是物质基础。高素质的驾驶员有利于部队的管理和保持车辆的良好性能,严格的管理可以约束驾驶员的行为和保障车辆技术状态,车辆良好的性能可以缓解驾驶员和管理方面的压力。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多种事故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管理就是处理好驾驶员、车辆之间的关系,使交通尽可能安全、畅通。要采取综合的办法,实施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治理,从驾驶员的选拔、训练、使用和日常管理、考核奖惩等方面,健全制度,提高队伍质量。抓住车辆使用的计划、派遣、运行管理、检查纠察等环节,切实落实安全管理要求。从安全管理的全局出发,在组织领导、政策制定、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系统考虑和整体筹划,通过其他各项工作的落实,促进车辆安全工作的落实,以提高部队管理水平。

3、结论

车辆运行事故常常被视为一种局部和偶发现象,对事故的处理也大多是按照常规和经验采取处置,基本上处于被动应急、滞后管理的局面。运用风险管理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在准确评估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把发生事故的风险降低或规避。准确的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是建立在正确的危险源识别上,详细客观的车辆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分析为危险源识别提供了依据。随着人们对车辆交通事故现象及其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车辆交通事故过程的定量描述与分析。尤其是近年来,生物动力学理论不断完善,小样本交通事件统计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更由于模糊数学的不断发展,定量分析方法中一些关键技术正逐步得到解决,定量分析方法正成为当前发展最快的评估方法。

车辆安全论文篇5

1.满足行驶安全性的出口减速长度计算

满足行驶安全性的出口减速长度计算,就是要计算出在极限状态下,为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需强制驾驶员进行减速的最短减速路段长度。根据牛顿力学原理,车辆的减速长度可按式(3)计算:

(3)

式中:S——车辆的减速长度(m);

V0——车辆减速前的初速度(m/s);

Va——车辆到达分流鼻处时的末速度(m/s);

a——车辆的制动加速度(m/s2)。

(1)车辆减速前的初速度: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驶出高速公路的车辆,其实际运行速度不会大于路段的限制行车速度,根据正常情况高速公路主线的设计速度及限速情况,当主线设计速度为120km/h,其外侧行车道限速不会高于100km/h;当主线设计速度为100km/h,其外侧行车道限速不会高于90km/h;当主线设计速度为80km/h,其外侧行车道限速不会高于80km/h。

(2)车辆到达分流鼻处时的末速度:参考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相关设计文献,一般情况下,在匝道与主线分流鼻处的车辆,其实际行驶速度不大于主线设计速度的60%时,基本能保证运行安全。

(3)车辆的制动加速度:一般情况下,车辆的制动加速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发动机降挡时产生的制动加速度a1,另一部分是驾驶员踩踏制动器时产生的制动加速度a2。实际状态下可不必对a1、a2进行具体的数值计算,只要保证制动过程的舒适性即可。我国的路线设计规范中涉及到的制动加速度取值一般为2~3m/s2,本文主要参考《日本高速公路设计要领——几何设计·休息设施》中的相关论述,对设计速度120km/h的高速公路主线出口总制动加速度最大值取为2.4m/s2,对主线设计速度100km/h时取2.2m/s2,对主线设计速度80km/h时取2.0m/s2。

(4)根据以上论述,采用式(3)可计算得出下表:

表1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出口强制减速长度表

根据以上计算结论,无论实际设置的减速车道长度有多长,为确保高速公路出口车辆能安全地驶入匝道,必须保证在出口处有足够的减速长度。因此互通立交选型阶段,对出口的减速车道设计,在满足《规范》要求的车道长度前提下,还应结合道路的性质、功能、交通组成情况、同区域已通车道路的事故统计情况,在强制减速长度范围内设置减速带等相关强制减速措施,确保不按规定在全减速车道长度范围内进行减速的车辆,也能安全地驶入转向匝道。

2.满足行驶安全性的入口加速长度计算

满足行驶安全性的入口加速长度计算,就是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车辆所需要经过的最短加速长度,避免未充分加速的车辆过快驶入主线,引发交通事故。车辆的加速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4)

式中:S——车辆的加速长度(m);

V0——车辆到达合流鼻时的初速度(m/s);

Va——车辆汇入主线时的末速度(m/s);

a——车辆的加速度(m/s2)。

(1)车辆到达合流鼻时的初速度:车辆到达合流鼻时的初速度,受不同匝道型式的影响:对于环圈匝道,车辆到达合流鼻时的速度一般大于50km/h;对于一般立交的定向半定向匝道,车辆到达合流鼻时的速度一般大于60km/h;对于枢纽立交的定向半定向匝道,车辆到达合流鼻时的速度一般大于70km/h。

(2)车辆汇入主线时的末速度:车辆汇入主线时的末速度,主要由主线上外侧车道直行车流的速度决定,当主线设计速度为120km/h,以90km/h以上的速度汇入主线能保证运行安全;当主线设计速度为100km/h,其安全汇流车速为80km/h;当主线设计速度为80km/h,其安全汇流车速为80km/h。

(3)车辆的加速度:一般情况下,车辆的加速度受车辆的有效输出马力、空气阻力、道路的摩阻系数等因素影响。在实际加速过程计算时,可参考减速时的制动加速度取值,即保证加速过程的舒适性即可。参考《道路立体交叉规划与设计》,车辆加速时其平均加速度一般为0.8~1.2 m/s 2 ,因此本文对于合流鼻车速为50km/h的车辆平均加速度取1.2 m/s 2 ,对合流鼻车速为60km/h的车辆平均加速度取1.0 m/s 2 ,对合流鼻车速为70km/h的车辆平均加速度取0.8 m/s 2 。 (4)

根据以上论述,采用式(4)可计算得出下表:

表2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入口强制加速长度表

因此,为保证汇流车辆有足够的速度汇入主线,应确保不同匝道驶入主线的车辆在表中的强制加速长度中充分加速。因此互通立交选型阶段,对入口加速车道设计,在满足《规范》要求的车道长度前提下,还应在强制加速长度范围内设置相关的交通工程设施,提醒驾驶员充分加速后方可汇入主线。同时,由于加速过程具有较大的随机性,不同驾驶习惯的驾驶员对加速度的取值也各不相同,因此强制加速长度范围内所采用的交通工程设施,可不如强制减速般严格,主要通过标志、标线等设施提醒驾驶员勿过早汇入主线。

3.结语

本文所选的研究对象只是影响互通式立体交叉安全性的其中两个因素之一,相应的辅助车道、集散车道等的安全设计措施有待进一步探讨,更加正确全面的结论还有待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车辆安全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TP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070-01

车辆安全管理工作较为系统,不可出现任何马虎,因此,要能够树立科学的安全发展理念,并且对车辆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朝着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方向转变,从而让车辆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一、车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车队车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是诱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由于车辆安全管理中经常出现的安全意识淡化、车辆维护和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

车队安全管理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容不得半点的麻痹和大意,可以说车辆安全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各项工作开展和企业安全稳定。然而,不能准确掌握驾驶员队伍的思想、工作情况和车辆状况;车队管理人员和驾驶员对车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把握不够,没有从根本上将工作落在实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给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埋下了很大隐患。

2、维护保养不到位,注重短期效益,车况欠佳

当前车队车辆安全管理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重使用、轻保养。一方面,由于车辆使用频率高、行驶路况差,需经常性、定期性的维护保养,但由于经费的制约,车辆维修费用投入不足,车辆更新率过低,导致车辆安全性差。另一方面,驾驶员责任心不强和技能不过硬,大部分驾驶员普遍对车辆保养维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掌握,导致车辆维护不及时。车辆一般都是单位配置,并非个人财产,从而导致个别工作人员出现管用不管修、能凑合就凑合的心理;而且,车况长期得不到细致周密的检查,从而诱发严重的不维修现象,致使车况越来越差。

3、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车队车辆管理方面,出台了一些管理制度,如车辆派遣、车辆维修保养、车辆交接班制度,员工素养考核机制等等。但在落实过程中,这些管理制度往往成为一纸空文,得不到落实。个别驾驶员存在侥幸心理和特权思想,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偶有发生。

4、监督检查不到位

从以往经验看,车辆派出后的车辆动态、驾驶员动态难以实时掌握,是车辆管理的一个盲区和软肋。另外,车队管理人员的监督检查职能作用发挥不明显。

5、注重经济核算,导致安全管理受到影响

这种问题在单位领导层表现较为突出,市场经济变化较快,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单位领导所选择的都是划块的管理方式,并且对实体进行组建,导致经济核算单位划分过小,实施自负盈亏、费用承包。而车辆作为运输工具的一种,所实施的是“分散管理、分散使用”的方法,从工作层面来分析,基本满足目前的工作状况,也调动了基层生产部门、车队的积极性。但是,车辆安全管理职责得不到落实,导致管理出现空档问题,诱发较多问题以及安全事故。

二、做好车辆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管理在各个方面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以往制度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实现全程掌控。

1、加强安全教育,强化理论学习

驾驶员是车辆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抓好车辆安全管理,必须坚持“管车先管人,管人先抓思想”的理念,首先解决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要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利用《安全一堂》微电影视频,微信交流群等手段,开展专题教育、技能培训和警示教育,进一步提升驾驶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学习教育可有效解决安全教育制度不落实、驾驶技能不过硬等问题。

2、强化维护保养,及时淘汰老旧车辆

车辆的日常维护是保持汽车正常技术状况的基础性工作,日常维护保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对此,强化驾驶员日常三检工作以及出入库检验工作,并且对每台车辆建立档案,详细记录车辆的故障问题、维修保养时间、维修保养次数等,实时掌握车辆维修保养数据,从而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和使用,使车辆技术状况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安全可靠,还可延长车辆的使用年限。对老旧车辆及时上报公司,申请淘汰更换,提高车辆成新率,确保安全运行。

3、健全完善制度,强化日常管理

不断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能够贯彻预防的原则,加大管理的力度。一是在内部管理方面,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切实际条款和过于苛刻内容。经常召开全队职工大会对反映较为强烈的管理制度重新进行修订。在制定内部管理制度过程中,必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每项管理制度制定都须全体人员会议讨论通过,并公告宣传栏。但制度一经实行,必需严格执行,二是加强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学习工作,就是把有关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同时我们也充分微信群的优势,把管理制度学习材料放到微信群中供大家学习,让大家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管理制度。三是重点还要能够对驾驶员行车规范、车况检查加以落实,形成相应的制度体系;并且对回车队的司机、车辆进行落实,对于较远的现场驻点的车辆,车队管理人员需要能够定期做好现场检查,所有的检查都要能够记录在案,探究相应的规律,并且把握实际的车辆管理工作方向

4、加强监督检查,拓展监督检查渠道

当前,车辆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是车辆派出后,即脱离了管理视线,往往各类事故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发生。对此,我们车队所有车辆安装了北斗车辆GPS定位系统对车辆运动轨迹、行驶区域、行驶路线、行驶速度进行实时、全程跟踪监控,回放倒查,确保车辆管理实时化、可视化、可控化。通过跟踪监控情况,对驾驶员进行奖惩激励,及时提醒驾驶员避免出现超速驾驶和疲劳驾驶。

5、对汽车运输安全责任进行落实

车辆安全论文篇7

前言

近年来,我国交通事故频发,行驶车辆频繁换道不仅涉及纵向控制车辆,还涉及到横向以及加速和减速问题,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对驾驶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为了降低事故发生率,要深入研究驾驶员驾驶意图,这样才能够及时规避风险,实现安全驾驶。

一、驾驶意图

驾驶意图作为一种大脑思维,不能够单纯的依靠自然学科对其进行研究,需要更加复杂的研究方法。驾驶员脑海中的换道等意图就是其大脑思维的具体体现。驾驶意图在人类意识范畴内,不仅受到来自自身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影响,还受到车辆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近几年来交通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进行细致分析可知,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绝大多数驾驶员无法准确判断其他车辆的行驶意图,普遍是在无意识情况下发生的交通事故[1]。

二、车辆换道的安全模型以及危险分析

(一)构建安全模型

车辆的换道过程十分复杂,直接对其进行安全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因此,对车辆换道构建安全模型首先要选择准确的评价标准。目前,对车辆换道的研究主要采取两种评价体系:其一,是由美国科学家提出的TTC理论,主要是指两辆车保持当前的车速和路径行驶,计算二者发生碰撞的时间;其二,是车头时距,即TH,主要是指两辆车路过同一个地点的时间。相比较而言,车头时距不仅能够综合考虑车辆位移以及速度这两大重要因素,而且在阐述驾驶安全方面也能够表现出明显优势。因此,车头时距比TTC理论更加适合评价车辆安全换道。

其次,建立不参考驾驶意图的安全换道模型。根据车头时距理论计算车辆位移及速度,并通过解析的方法,求解各个数量关系,进而构建安全换道模型。通过数据显示可知,两辆车的初始车距与速度存在一定关系,在变道之前,能够通过先进雷达等技术获取这些信息,驾驶员可以判断是否能够做到安全行驶,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另外,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是车辆完成换到所需要的时间与车辆行驶速度之间的关系。

参考驾驶意图的安全换道模型。相对于不考虑驾驶意图的安全模型,参考驾驶意图的安全换道模型具有一定难度,要考虑到不同的驾驶意图。由于实际情况的不同,驾驶员换道意图也存在不同,单纯的考虑车辆以及车辆周边环境是片面的,不能够准确的估算出车量的换道意图,进而规避危险,实现安全驾驶的目标。通过数据研究得知,两辆车之间的最小车距与车辆的加减速度存在密切联系。

综上所述,构建安全换道模型需要充分考虑到原车道前、后车以及目标车道前、后车的车速。

(二)换道危险分析

上文提到一辆车的安全驾驶与周边四辆车的最初安全距离以及速度存在联系,通过这些信息进行换道危险分析,通过危险态势图可知,当车辆的速度保持在安全速度范围内时,能够确保安全驾驶,但是如果超出安全车速,驾驶员需要对实际情况做出相应反应,及时避免危险。另外,在实际驾驶过程中,不仅是四辆车对其造成影响,可能够会有更多的车辆,会处于综合换道的实际状况中,驾驶员只有确定整个车道上的所有车辆的危险态势是安全的才能够换道。因此,为了能够确保安全驾驶,驾驶员要保持安全车速,根据实际情况加减速[2]。

三、考虑驾驶意图的危险预警

车辆危险预警系统是组成安全辅助驾驶系统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辆协同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辆安全驾驶系数。近年来,车辆预警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辅助车辆安全驾驶中。预警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例如:超声波防撞预警、雷达防撞等,这些预警系统只有建立在预警计算方法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更好地发挥预警作用,进而确保安全驾驶。通过实验证明,车辆车头时距与发生碰撞的危险程度存在关系,例如:当车头时距超过1.1s时,车辆换道为处于安全状态。

为了能够实现安全驾驶的目标,驾驶员会在换道之前观察周边环境是否安全,并进行安全评估,决定是否调整车距及速度等。但是,由于人们在驾驶过程中,受到身体、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对安全换道不能够进行很好地判断。因此,车辆安全辅助预警系统能够帮助驾驶员准确的判断实际情况。预警系统通过获取周边车辆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估,提醒驾驶员是否具备安全换道的条件。预警系统在安全驾驶方面具有积极作用[3]。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汽车数量的增加不仅给交通带来了压力,也对人们的安全构成一定威胁,特别是车辆在换道过程中出现的危险不容忽视。因此,加强对车辆换道的研究势在必行。不仅如此,驾驶员也要提高安全意识,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并运用安全预警系统,准确判断,实现安全驾驶。■

参考文献

车辆安全论文篇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汽车业的发展越来越好,使得我国汽车的使用量逐渐增多,为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严格贯彻我国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坚持安全发展。所谓车辆安全管理,是要对群众、车辆、交通道路和环境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规划,必须保障管理中的每一个步骤,以避免发生车辆事故。在现阶段的车辆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在车辆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坚持安全发展观,采用科学而合理的管理方法,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成功中积累经验,以此提高车辆安全管理的工作效率。

一、现阶段我国车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现阶段我国车辆安全管理中过于重视经济效益

在我国车辆管理中,管理者过于重视其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安全管理,导致交通事故多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市场经济的竞争愈发激烈,大多数单位管理者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增强综合实力,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便实施车辆划块管理,分散车辆,这种管理方法虽然有利于激发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但在安全管理方面则存在不少的挑战,难以保障车辆的安全性,容易导致车辆事故的频发。

(二) 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未加强安全教育

在现阶段我国车辆安全管理中,各阶层的管理人员对车辆安全管理缺乏责任心,不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而使用车辆的个人也未能承担起自身的责任。除此之外,由于许多城市的客运企业对挂靠车辆的管理不严格,未重视安全教育工作,使得其成为车辆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企业所选用的驾驶人员并无太多的经验,驾驶时间并不是很长,驾驶技术也不过一般,存在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可能会发生车辆事故。而且其驾驶员并未定期参与安全教育活动,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容易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三) 缺乏完善的车辆安全管理制度,未采用先进的车辆安全管理手段

现阶段,在我国车辆安全管理中,缺乏完善的车辆安全管理制度,未对车辆进行严格的管理,其工作还不够规范化,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安全发展的要求。车辆安全管理在实际操作中会缺乏可实行性,所形成的效果不佳,未能严惩违章违法者。另外,我国所采用的车辆安全管理方法太过单一,较为落后,难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车辆安全问题。车辆安全管理的领导者缺乏科学的安全管理理论,专业知识水平不高,以致于其在管理方法的选择上还有所欠缺,影响了车辆管理的有效性。

二、加强我国车辆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 加大对车辆安全管理的投入,加强安全教育

为加强我国车辆安全管理,必须加大对车辆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予以高度重视,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车辆的安全问题,着眼于长远利益。要大力宣传车辆安全管理教育,定期安排车辆安全管理培训,以提高车辆安全管理工作效率。在进行安全教育时,既要对驾驶人员开展教育,也要对违章违规的司机进行教育,可通过案例讲解法来实施安全教育活动。在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要严格管理驾驶员,不放过一个错误,对违反法则的驾驶员给予严惩,让其重视车辆安全问题,从而确保交通安全,为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 建立健全的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为提高我国车辆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健全的车辆安全管理制度,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要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贯彻落实车辆安全管理制度,以减少车辆事故的发生。首先,要以现阶段车辆安全管理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关的工作规章制度,设立科学的奖惩机制;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车辆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要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将安全责任具体化,实现责任、利益和权利的有效统一;最后要制定监督机制,对车辆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以保障其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 必须持证驾驶

要对驾驶员的执照进行严格的审查,以保证驾驶者都持有驾驶证,避免无证驾驶的情况出现,从而降低车辆事故发生的几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备有私家车,因而,为避免交通事故的出现,必须保证每个驾车上路的人员都有驾驶证,以为其自身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提供保障。加强对驾驶员驾驶证的审查工作,有利于解决乱开车的现象,促进交通行业的有序发展。

结束语

加强我国车辆安全管理是贯彻落实我国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是保障我国交通安全的重要措施。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其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要建立完善的车辆安全管理制度,以实现车辆安全管理的规范化。为实现车辆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必须对车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有效的车辆安全管理工作,有利于推动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华峰,郑小兵,程连伟等.如何解决当前车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汽车运用,2013,(10):21.

车辆安全论文篇9

关键词:空军部队;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

1、引言

21世纪是一个车轮上的年代。然而,道路设施和 交通 管理的不完善,交通行为缺乏规范,车辆技术状况复杂等等,致使交通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在"

2.3定量分析方法

从定性描述到定量分析和计量,是一门学科 发展 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定量分析方法的出现是 科学 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近年来成为最引人注目、发展快的事故风险评估方法。

但由于车辆 交通 事故数据资料的限制,准确 计算 车辆事故的概率十分困难,而且在相当多的场合,根本无法得到这种概率。因此,长时间以来车辆运行风险评估仍以定性分析和半定量分析为主。

目前的定量分析方法大致可分为精确定量分析与模糊定量分析两类。

(一)精确定量分析方法

精确定量分析方法以计算机模化法为代表,运用计算机建立车辆交通事故模型来模拟车辆交通事故的发生、发展 规律 及过程。准确的车辆交通事故模型可以科学、直观的进行车辆交通事故模拟与评估,定量的分析车辆交通事故的危险程度,比较不同避险措施的影响,结合实际选用最为 经济 合理的安全管理方案。但每种车辆交通事故模型只能对应特定的驾驶员、车辆和道路情况,不能从整体上给出车辆运行的危险性评价。因此,该方法主要适用于特定重大车辆交通事故。因此,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不宜使用精确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模糊定量分析方法

模糊定量分析方法是将模糊理论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将事物的确定性规律与不确定性因素相结合,将人的主观判断与事物的客观规律相结合的综合评判方法。它不排斥精确性的东西,也不惧怕不确定性的问题,它擅长于将定性描述的问题定量的表示和分析,将数据统计与人的主观评判相结合,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可信的结论,其代表性的方法是模糊综合评估方法。

2.4模糊综合评估方法

模糊理论自1976年传入我国以来,现已广泛应用于模糊识别,模糊控制,人工智能等领域。模糊数学并不是将数学变成模糊的东西,而是将模糊性的输入条件经严密的推理得到一个明确的精确解。模糊理论的出现将数学的应用从必然领域扩大到偶然领域,使模糊的评判变得科学。

模糊综合评估方法作为模糊数学理论的应用分支之一,近几年在风险评估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是将模糊理论与综合评估方法相结合,将模糊数学与系统综合分析相结合,以数据统计和系统分析为基础,建立待评对象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依次划分单元与层次,确立车辆运行安全风险影响要素集合;并运用模糊数学的方式确定各评价要素的影响程度和安全等级,最终做出对整个对象的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

车辆安全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U27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在企业中车辆安全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现代企业的车辆安全管理中存在车辆事故高发的问题,从而车辆安全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在车辆保养方面的资金投入,所以现代企业车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绝对不能忽视。我们要如何做好车辆的管理工作,保护现代企业员工和驾驶员的安全,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和讨论。

在企业车辆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1没有注重车辆的安全管理

在企业中的领导只是重视了车辆给企业带来的利润,从而采取分化管理的方式。对于企业作为交通工具的车辆,在使用权、管理权上,采取了分散管理的、分散使用的方式。但是,车辆管理人员并没有落实,导致车辆安全管理职责不到位,造成车辆安全管理上空缺,从而导致多发的交通事故不断出现。这样的问题产生主要是在对车辆的管理发生转变的过程中,没有对车辆的安全管理进行责任化。

1.2 只注重了车辆的短期效益,忽视了车辆的保养

由于车辆是由企业分配给个人的,不是车人自己的私有财产,导致了人们只管用车而不管保养的想法,企业的车辆出现各种问题也不管,只要能用就行。同时企业领导都是很忙碌,在车辆安全管理方面有效人员投入不足,车辆管理没有责任化,没有安排专门的人员对车辆安全管理的实际问题进行负责,从而导致了车辆存在安全隐患,车辆出现了长期不保养、不检查、不维修的不良现象。

1.3车辆超期使用,老车油耗高,维修成本高

所使用的公司用车,有一部分已经超出了车辆的使用年限,甚至一些车辆已经处于待报废状态。这些车辆使用时间过长,造成了油耗很高,保养和维修的费用增高。同时还有些车辆已经长时间闲置车库,造成资源、场地和管理的浪费。

1.4车辆的管理混乱,车辆用油无节制

车辆没有进行集中管理,车辆加油没有制定标准,公司车辆加油审批程序不完善,加油随意,车辆油耗无统计,耗油量一直居高不下。造成大量加油浪费和车辆保养资金大量投入。

1.5用车管理不完善

车辆管理分散在公司的各个科室,没有集中进行管理,车辆使用无负责人进行调度掌握,派车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明确的派车规章,导致已经比较健全的安全管理组织和安全评价标准落入空档,还不利于车辆的集中维修和保养,还会造成了公车私用现象。

2.企业车辆安全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2.1建立企业车辆安全管理制度,以车辆的安全预防为主

建立一个全面的企业车辆管理制度,要以车辆安全预防为主。要加强车辆的安全管理,关键还是在于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和决心。企业领导一定要在车辆的安全管理方面明确自己的管理职责,无论企业在车辆管理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模式,车辆如何的使用,企业都要严格落实专业的人员车辆进行安全方面的管理,还要严格落实车辆管理人员的责任。同时,企业还应该确保车辆的保养及大修,年度保险和审验,车辆行驶中的安全监控和安全信息收集等一系列的措施。在车辆安全管理方面,要统一进行安排,明确落实各项制度及措施。特别应该重点加强对车辆状况的检查和车辆驾驶员行车规范的检查,要制定每周或者每月每年的车辆和驾驶员的例行检查制度,并且要严格执行;对能够回公司的车辆和驾驶员,必须在回来后进行严格的车辆安全检查,对于不能经常回到公司的车辆,车辆管理人员要定期安排车辆进行例行检查,对于每次车辆的检查结果,都要进行详细记录,形成备案,从而从数据中研究车辆安全管理的规律,把握好车辆安全管理工作的方向。在建立完善的车辆安全的管理制度之后,绝对不能把制度当成是摆设,而要渗透到车辆安全管理工作中。加强车辆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严格落实到实际当中,遵从制度要求,严格执行。保证车辆安全管理工作的经常化和制度化。在车辆发生事故时,不能单从驾驶者的责任感等方面分析,还要在安全技能方面分析。在进行分析原因时,要多从思想根源上分析,而应该较少从知法懂法上进行分析。一定要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要渗透车辆安全管理的安全常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

2.2必须严格落实企业车辆的安全责任,加强对管理人员及驾驶者的安全教育

企业在制定车辆安全责任制时,要明确规范驾驶员的个人工作态度,必须要求驾驶员个人在车辆安全责任书上签名,制定赏罚制度。对车辆的安全事故,驾驶员要根据所负责任的大小和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情况,企业要对其进行惩罚。将驾驶员个人的安全意识一定要提升上去,要加强驾驶员对安全行车的重视程度,使驾驶员不做违章行车,保证车辆行驶安全。企业还要加强对驾驶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使驾驶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从而搞好车辆安全管理。要求驾驶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还要具备能吃苦耐劳的精神。一个企业车辆行驶安全的好坏,与每个驾驶员的责任心有着重要的联系。

(1)要提升驾驶员的个人素质,企业的车辆管理负责人必须要充分了解本企业各个驾驶员的性格特征、身体状况以及行车驾驶的习惯,要能够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依据每位车辆驾驶员的自身特点,对驾驶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还要加强技能和法纪知识的培训,使得驾驶员要熟知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车辆安全管理的防范能力,还要从思想上提升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让驾驶员熟知安全知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这样对于企业车辆的调度是非常有利的,能够使由于驾驶员个人问题而带来的交通事故的发生的情况得到大幅度的减少。

(2)要提升用车企业领导的素质,让用车企业领导能够给驾驶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相关信息的提供,帮助驾驶员自学提升。用车的企业领导应该妥善安排合理时间让驾驶员参加企业的车辆安全管理学习。

(3)要提升驾驶员的驾驶和修车技术,让驾驶员坚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车辆驾驶的理论基础,使驾驶员的专业知识得到不断提升,加强驾驶员预防车辆事故的相关知识学习,使驾驶员的操作技术逐渐得到提升。

2.3 对公司派车加强管理

公司或个人用车根据需要,要提前填写《用车申请批准单》并交到车辆管理处,由管理处负责人签字,才可指派车辆,驾驶员要凭管理处签发的用车申请批准单出车,还要做好行车记录。车辆使用完毕,用车人要填写行驶里程并签字,交给驾驶员保管,公司依此数据合算驾驶员出发补助和安全里程。

2.4 加强车辆的加油维修管理

车辆管理处要指定的修理厂,加油站;维修加油;维修保养;特殊情况由管理处负责人同意后才可以维修;维修费用由管理处会同财务科向厂家核对后,每月结算一次;维修费用的开支管理,按公司财务规定执行。

2.5 驾驶人员要加强技能学习

提高驾驶技术,经常举行百公里低油耗竞赛,对百公里耗油最低的驾驶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2.6对车辆进行定额编制

妥善处置超期服役和油耗高的车辆。封存超编和车况差、环保不达标、油耗高的车辆。

3.结束语

要做好企业的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按照规章执行。还要重视对驾驶员的培训工作,不断的对驾驶员增强安全意识,一定让驾驶员严格按照规定制度执行,企业的领导还要起到督促的作用。要想做好企业车辆的安全管理工作,解决车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从而保证企业车辆和驾驶员的安全。对车辆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使公司减少在车辆管理的投资。

车辆安全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油田生产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加,保障安全生产是当前油田管理工作的核心。我国油田施工车辆工作压力巨大,时刻面临交通条件差、环境复杂等恶劣生产条件的影响,导致油田施工车辆安全事故频发。对油田生产管理工作而言,油田施工车辆安全管理必须要结合工作人员思想状态、实现工作环境与安全文化环境进行思考,才能保证安全管理方向的正确性。

一、严把驾驶人员上岗关,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1、严把驾驶人员上岗关

为了保障油田施工车辆能够安全生产,必须要严把驾驶员准入关、加强驾驶证的考核与领取的监督工作,保障驾驶证考试的质量。同时,要根据交通安全形势,在企业内部开展新的驾驶员考核活动,加强对驾驶员实际车辆操控能力与施工细节考核的检验,提升驾驶人员安全意识。

2、加强法律宣传

法律制度是确保油田安全生产的前提,要在油田施工车辆安全管理中加强法律制度宣传,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对驾驶员从安全角度进行法律制度宣传工作,指导驾驶人员辨别施工车辆驾驶过程中的各项行为,因此,做好法律宣传工作对于提升油田施工车辆安全能力、保证油田安全生产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1]。

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升驾驶人员对安全行驶的认识

1、加强“团结协作”的车辆管理安全文化建设

团队协作精神是车辆管理安全文化的一种展示,是全体驾驶人员共同意愿的具体表现。在建设“团结协作”的安全文化过程中,要强调平等原则、团队协作精神与民主管理。同时,随着油田事业迅速发展,油田生产企业内部分工不断精细,对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通过文化氛围的培育和相应价值观的陶冶提升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2]。

团队精神保证整个班组、企业具有合作能力的基础,而驾驶员之间只有相互协调,才能整合各种影响安全驾驶的资源,提升安全生产能力。在加强“团结协作”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各个成员之间相互信赖,要摒弃利己主义,加快驾驶人员之间的安全信息共享工作,促使员工将知识转化成生产力。不断强化驾驶人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实现“在沟通中学习,在学习中互补”。通过能力互补,激发驾驶人员的潜力,逐渐形成有利于驾驶人员团结协作的文化氛围和学习型班组,提高油田施工车队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也要坚持不懈地开展路检路查活动,加强违章查处、违章整治,提高驾驶人员安全行车的意识。

2、加强“以人为本”的车辆管理安全文化建设

车辆管理安全文化是全体参与车辆管理、车辆生产的工作者,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氛围、精神力量并为广大员工认同的道德行为规范与规章制度准则。“以人为本”的车辆安全文化的核心,就是要突出“人”在安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并在车辆管理过程中努力营造有利于提升驾驶人员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文化环境。

在加强“以人为本”的车辆管理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在安全生产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扩大人的思考空间,才能最大限度释放人的潜在能力,使其自愿贡献出自己对车辆安全文化的认识并与他人交流分享。车辆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只有注重启发人的能动性、自觉性和合作性,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才能真正贯彻和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三、发挥班组在施工车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班组是油田生产的基本组成本分,发挥班组在施工车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对于减少各类安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体现了油田生产企业整体车辆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3]。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班组的安全管理效能。

1、形成班组约束激励机制

开展班组建设时,要形成班组约束激励机制,要结合当前油田生产企业的主体文化潮流,积极开展“节油降耗、服务争先”等具有先进文化理念的约束激励机制,做到奖惩分明,以实际奖励提高大家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的生产、服务理念。

2、做好班组长选举工作

班组长作为班组带头人,其能力素质影响着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发展。因此,必须挑选职业素质优秀、安全生产水平高的人员来带领整个班组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班组干部选任应实行公开竞选制度与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形式,通过民主选举、组织调研,提升选举工作的公开性、科学性,保证班组长既要有良好群众基础与出色的工作能力,也能及时开展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积极挖掘班组成员的潜力素质,提升班组长在职工中的威信。

四、完善车辆日常维护条例,运用新手段传播施工车辆信息

1、完善车辆日常维护条例

车辆日常维护与保养是保证施工车辆能够平稳生产的关键,在车辆保养过程中,驾驶员要按照规定与保养制度定期开展车辆维护与保障工作,保障车辆各项指标能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在维修过程中,要对车辆各个部件进行清洁、调整、与紧固;可实施二级维护制度,正确安排驾驶人员与班组、维修部门之间的维修关系;要按照规范标准开展车辆大修工作,坚决避免为追求短期效益二违规使用车辆行为发生[4]。

2、新技术在油田施工车辆信息传播中的应用

驾驶人员不能熟练掌握施工车辆是造成施工车辆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随着科技水平不断进步,油田施工车辆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如何提升驾驶人员技能,使驾驶人员能力能够满足不断发展的油田施工车辆的要求,是当前油田管理部门探究的重点。在“微时代”的大背景下,施工车辆信息传播有了新的方法与途径。

在传播车辆信息过程中,可以以班组为单位,建设微博互动平台,将施工车辆相关问题进行公开讨论,提升全体驾驶人员对问题的认识;利用微博开设网络直播平台,定期聘请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维修人员针对部分问题进行讲解,简单分析现阶段油田施工车辆新知识、新技术,讲解施工车辆简单故障维修方法,提升驾驶人员接收施工车辆新知识的能力。通过微信群及朋友圈,分享施工车辆相关信息,保证驾驶人员能第一时间接收施工车辆信息。

结束语

油田施工车辆安全管理方法必须符合油田实际生产情况与油田整体生产规划,在管理中必须要发挥驾驶人员、班组、管理部门三者的功能,通过发挥三者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油田施工车辆安全管理能力。要避免传统安全管理中,单纯依赖严格的考核和处罚来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的现象。随着信息技术与现代生产管理之间的结合日益密切,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管理工作成为提升管理能力的关键;另外,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许多员工的工作已经由体力劳动转变成脑力劳动,因此在油田施工车辆安全管理中,要注意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用新的方式、办法提升安全文化传播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树林.油田车辆的安全管理策略[J].理论研究(科技传播),2014(4):57-60

车辆安全论文篇12

0 引言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全世界的汽车保有量正在逐年增加。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也是越来越多,其中十字路口的事故发生率在总的交通事故中占很大比重。设计一个辅助驾驶系统对驾驶员提供及时的警告十分必要。车车通信作为通信技术,通过无线通信设备向外界广播自身的位置和速度信息,在通信范围的车辆可以接收共享各自的数据。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利用模糊理论计算车辆受到的威胁指数。

1 相关技术

本文的基于车车通信的十字路口威胁评估方法研究主要涉及车车通信技术和模糊理论。

1.1 车车通信技术

通过车车与车路通信技术,可以将机动车辆与道路有机的结合联系到一起,通过对于路侧与车载实况信息的采集而达到对交通资源高效充分利用的目的。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车路通信技术与车车通信技术正在从传统的单一模式转向多种通信的发展模式。对于出行者出行实时性要求较为一般的出行服务可以通过WiFi、3G以及4G和GPRS等公众的通讯技术得到实现;但是对于出行实时性要求较高的诸如车辆主动安全服务等来说,则需要通过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SRC)来实现。

1.2 模糊理论

模糊理论将传统数学从二值逻辑扩展到连续多值,利用隶属度函数描述一个概念特征值。模糊逻辑是一种用逻辑表达式描述模糊集合中的隶属关系的方法,假定一个事件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是正确的,并且我们知道这个程度。这是模糊事件和随机事件根本的区别,随机事件“非此即彼”,而模糊事件“亦此亦彼”。模糊推理就是对于规则: if is A then is B。构造出模糊集A与B之间的模糊关系R,通过R与证据合成求出结论。

2 十字路口威胁评估

2.1 数据采集

车辆上安装里无线通信模块、GPS模块和CAN卡。数据采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自车数据采集和目标车辆数据采集。

(1)主车数据采集

主车采集的数据包括GPS数据采集和CAN数据的采集。GPS信息通过GPS天线获得,GPS数据主要是位置信息,包括经度、纬度、海拔、辆航向角等。CAN信息采集主要是通过车身CAN网络或的车辆的速度信息。

(2)目标车数据采集

目标车通过车载通信设备接收通信范围内的其他车辆的位置和速度信息,并将自车的位置和速度信息广播给其他车辆。实现数据的共享。

2.2 模糊处理

根据主车和目标车的位置和速度信息计算出主车和目标车的相对距离RS和相对速度RV。

相对距离RS的模糊集合为RS={近(N),中(M),远(F)},论域U=[0,150]。相对速度速度RV的模糊集合RV={慢(L),中(M),快(H)}。论域U=[0,120]。相对距离RS和相对速度RV的隶属度函数如图1、图2所示。

相对距离RS的威胁指数为TI_RS(N,M,F)={0.98,0.5,0.13},相对速度RV的威胁指数为TI_RV(L,M,H)={0.11,0.47,0.96}。相对距离RS在综合威胁中占的权重为0.6,相对速度RV在综合权重中占的权重为0.4。则综合威胁TI的计算公式为:

3 实验仿真与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文进行了仿真实验。主车与目标车分别以40km/h,60km/h和80km/h的相对速度从十字路口相互靠近。其威胁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当车辆相对速度较小时,相对距离较远时,威胁指数较小。当车辆相对速度较大时,相对距离较近时,威胁指数较大。

4 总结

本文针对十字路口车辆安全驾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车车通信技术和威胁评估技术,提出通过车车通信实现信息共享,利用威胁评估理论和模糊集理论,计算车辆在十字路口所受到的威胁的指数。通过实验验证本方法能够比较准确的计算出车辆在十字路口受到的威胁级别,辅助驾驶员驾驶,提高十字路通安全。

【参考文献】

[1]陈超,吕植勇,付姗姗,彭琪.国内外车路协同系统发展现状综述[J]. 交通信息与安全,20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