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发展现状合集12篇

时间:2023-06-25 09:22:57

市场发展现状

市场发展现状篇1

[论文摘要]金融市场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发展的,本文通过对金融市场现状的分析,阐述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并探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

金融市场,是指金融商品交易的场所,如货币资金借贷场所,股票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场所,黄金外汇买卖场所等等。它是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间接调控的依托,是以市场为基础,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配置有限的资金资本资源,提高资本,资金使用效益的制度前提,同时也是发挥资本存量蓄水池作用,以迅速和灵活的融资方式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和场所。国家和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发出的信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同时,金融机构和企业也可依据金融市场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

一、金融市场的现状

金融市场按使用期限划分,可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作为短期资金融通场所,满足了参与者的流动性需求;资本市场作为长期资金的融通场所,为参与者提供了安全性和盈利性保障;各个市场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不可分割的金融市场体系。发育完善、健康的金融市场体系,能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迅速、有效、顺畅传导,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要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必不可少。随着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朝市场化方向的不断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参与主体日趋广泛,基本形成了初具规模、分工明确的市场体系,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市场创新继续稳步推进,已有创新产品发展迅速;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涵盖面和影响力不断增强;金融市场改革进展顺利,市场功能日趋深化;金融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我国金融市场正在向以建设透明高效、结构合理、机制健全、功能完善和运行安全的目标迈进。

二、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金融市场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国外成熟的金融市场相比仍存在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金融结构失衡。我国的金融机构虽然呈现不断优化趋势,但现存结构状态仍然不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甚至严重制约了金融效率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二)金融创新乏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创新还很落后,且存在金融创新过于依赖政府,在有限的金融创新中,各领域进展失衡的状况。这些都降低了金融资源的效率,削弱了我国金融机构的创新竞争力。(三)金融监管存在突出问题。从内部看,金融机构面临着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困境,即如何真正解决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从外部监管看,首先表现为金融法规建设滞后,中国现行有关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经过多年修改,已经较为系统,较为完善。但由于我国的整体法律基础不牢固,金融监管经验不足,法律的涵盖面并不广泛,法律的局限性严重,特别是一些临时性的管理条件、实施办法,缺乏一致性、连续性、权威性,对金融市场发展极为不利。(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塞不通,人为割裂,迫使资金变相暗通,阻碍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动效应,阻滞货币政策的传导,减弱了货币政策效力,使货币市场的发展能有效地带动资本市场的发展。且银行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造成了金融市场的一些监管真空。

三、加快金融市场发展

加快金融市场发展,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与完善货币市场的发展是资本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鉴于我国金融市场中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均衡现状,笔者认为,应抓紧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为各经济主体提供一个发达的、高流动性、低风险性的短期资金融通市场;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其为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产权制度的改革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一)加快货币市场的发展

首先,要重新认识货币市场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同业拆借市场。一是要规范、健全同业拆借市场交易网络系统;二是充分发挥同业拆借市场的融资功能,在有效利用有形拆借市场的前提下,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稳步发展我国的无形拆借市场,提高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融资能力;三是规范拆借市场行为,通过制定有关的交易规则和监管办法,规范市场运作,严格市场管理和监控,使拆借市场运转正常化、良性化;四是加大抵押担保拆借比重,改变我国拆借市场上基本以信用拆借为主要手段的现状,以此达到防范和分散风险的目的;五是加大中央银行的调控力度。

第三,大力发展商业票据市场。

(二)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

首先,应调整非国有经济与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政策,适当扩大它们的投资需求;其次,进一步健全国债市场;第三、适当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第四,逐步使社会保障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第五、着力发展产权交易市场;第六、完善资本市场的组织结构体系;第七、发展机构投资者。

四、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

(一)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在金融体制和金融市场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对国有商业银行要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最终使其成为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健全、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的现代金融企业。同时,也要对股份制银行进行制度创新,真正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标准,建立内控严密、运转规范高效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全面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

(二)建立完善的保险市场运作机制。根据入世承诺,我国对保险业采取的过渡期保护措施2004年年底到期,取消对外资的地域限制,保险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要转变经营模式,彻底改变依靠低赔付率来维持高增长率的现状,完善市场运作机制,使保险公司的工作重点切实转换到完善内控、强化管理、创新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上来,这种转变应该是保险公司自愿、主动适应市场机制的需要。

(三)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市场的发展一直伴随并推动着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判断一个金融监管体系是否有效的基本原则应为是否能逐步放松管制,减少行政审批,为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要切实把监管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通过行业规划、政策引导、市场监管、信息以及规范市场准入等手段,调控金融市场,防范化解风险,促进金融市场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四)规范证券市场主体行为首先是投资主体。我国的证券市场正经历着从散户与机构投资者并存向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要投资主体的过渡时期。发展和完善证券投资基金及逐步地允许保险资金等投资证券市场是投资主体深化的主要途径。其次是融资主体。为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创造积极条件,逐步实现资产存量的流动;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扩大国有企业的债券发行规模,完善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改变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加大国有企业经营的外在压力,促使其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质量。最后是证券公司。建立风险控制长效机制,在制度设计上严防证券公司挪用客户资金,同时建立有效的融资融券机制;完善客户保证金的安全保管和受偿制度,确保客户资产安全;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实现强强联合,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市场发展现状篇2

Abstract:Openinganddevelopingthefinancialmarket,especiallythestockmarketwillplayaveryimportantroleinthereformofthecityeconomicsystemandthedevelopmentofthesocialistmarketeconomicsystem.Inthepastfewyears,stockmarkethasbeendevelopingvigorouslyinChina,butmanyproblemsareexposedinthecourseofitsdevelopmentbecauseoflatestarting.Thispaperlaysaspecialemphasisontheanalysisofthecurrentsituationsandmainproblemsofstockmarket,onthebasisofwhichthispapersuggeststhedevelopingpatternsofstockmarketinChina.

Keywords:stockmarket;analysisofcurrentsituation;developingpattern

1证券市场的现状分析

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证券市场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初期。1981年到1987年国债年均发行规模仅为59.5亿元,进入90年代以来国债发行数额年均达到千亿元。而1997年已达到2412亿元。在股票市场上,迄今沪、深两地上市公司已达900余家,上市股票市价总值达2万亿元。我国资本市场在短短十几年,达到了许多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实现的规模,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但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证券市场自身功能的发挥,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主要是:

1)证券市场规模过小。以股票市场为例,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从总体规模看,与国外还有相当大差距,参与股票投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全世界平均为8%左右,发达国家的比例则更高,如英、美均在20%以上。我国目前股市投资者为3300万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7%。另外,从股市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看,世界平均为30%左右,美、日、英等国均在80%以上,而我国为24.2%,况且在总市值中还包括大部分不流通的市值,如果扣除这一部分,我国股市总值占GDP的比重就更低了。由此可见,我国股市规模较小,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较大差距,同时也可以看出在我国扩大股市规模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2)资本市场主体缺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而目前我国企业主体地位非常脆弱。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约束无力、活力不足仍然是我国企业的主要特征,企业主体地位残缺。另外,我国资本市场主体残缺还表现在投资主体主要是个人,其投资的质和量均较低,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比重明显不足。相比之下美国等发达国家,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其机构投资者主要有年金基金、商业银行信托部、保险公司、共同基金等。由于机构投资者是专业性金融中介机构,其投资活动具有投资量大、交易费用低、交易风险小的特点,很受大众投资者的欢迎。如美国,每4户人家就有1户向投资基金投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性投资者发展滞后,这使得仅靠若干家大机构和数以万计的小股民散户所支撑的股市投机盛行,股价暴涨暴跌难以避免,阻碍了股市的健康发展。

3)市场分割,整体性差。首先,一级市场的发行仍然按地区分配额度,限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债券地区性发行市场也是按省分派额度(企业债券发行)和按银行分支机构分派额度(政府债券发行)。至于二级市场分割则更为明显,把股票市场划分为A股、B股和H股,构成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中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即使在A股中,国家股流通与转让只限于极少部分,而且A股不允许在沪、深两个交易所交叉挂牌,限制了全国性市场的发展。在股票市场中呈现出A股与B股、H股分割;个人股、内部社会个人股与内部职工股分割,个人股市场与法人股市场分割。如此繁杂的分割,不但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也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惯例接轨。

4)市场中介机构不完善。证券中介机构从广义上讲就是在证券市场上为参与各方提供服务的机构。我国目前的中介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虽然其业务已涉足证券的承购包销、发行、交易、自营、财务顾问等内容,但与国外投资银行业务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功能缺陷,例如投资银行核心任务之一的购并业务对于我国中介机构来说几乎还未曾涉及。西方国家的公司购并活动大多由投资银行策划完成,投资银行起着搭桥牵线、筹划交易过程、为交易筹措资金和参与交易谈判等重要作用。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样的中介机构,这就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重组活动的顺利开展。

5)流动性不足。流动性是指市场中存在大量的流通性强的金融工具,同时又有大量参加流通的主体。检验市场流动性通常可从交易量和成交价的关系入手,二者的关系越密切,流动性就越差。美国股市中二者变化的关系指数为0.01,而我国沪、深A股市场的关系指数分别为0.52和0.40,说明我国股市整体流动性是比较差的。造成股市流动性差,一方面与资本市场中介机构投资者参与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与国家股不能进行交易、法人股在STAQ和NETS市场交易微弱有很大关系。流动不足使股票价格扭曲,资本流动失去了动力和方向,资源配置功能受到抑制。另外,由于国有股不能流通,这将对国有资产的结构调整产生不利影响。

6)资本市场交易工具品种单一、结构残缺。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中,资本市场工具保持多样化趋势。以香港资本市场为例,目前国际市场上的金融衍生工具中80%以上已被其采用;在股票市场上,不仅出现了期指、期权、认股权证等投资品种,而且这类衍生工具的交投大有超过现货市场之势。香港上市公司在债券市场上的集资形式更为多样化,在债券、票据和存款证3种形式的基础上,先后出现了浮息工具、变息工具、可换投股债券、信用卡应收债券等多种形式,目前在联交所挂牌买卖的债务工具已增至129种。相比之下,我国大陆的资本市场除股票外,5年以上的交易工具几乎没有,而1~5年的交易工具又受到种种限制,这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7)证券市场制度不健全。证券市场制度是支撑证券市场高效、公平运转的基础,包括信息披露制度和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等。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无论从制度本身还是从执行上看都存在信息公开不够的问题,表现在一些重大信息披露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极大挫伤了股民、债券投资者的信心。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是指证券投资者在获取有关信息后,被给予证券投资期收益以必要的保障和实现的制度。我国证券市场的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很不健全,使投资者面临的市场风险过大,严重措伤了股民的投资积极性。

近年来我国已制定了《公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然而证券交易的基本法规《证券交易法》尚未制定,证券法规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导致证券交易的某些环节无法可依,加之对已颁布的法规执行不力,证券交易的违规和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我国1995年发生的“三.二七”国债期货的严重事件,主要原因就是证券法规不健全、监管不严造成的。

2证券市场的发展构想

2.1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进资本市场主体发展

证券市场主体质量的高低,对我国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资本市场主体的发展。

1)取消额度管理代之以核准制。股票和债券市场的额度管理是一种典型的计划经济手段,由于对证券发行标准制定较低,这给行政部门行使权力提供了较大空间,政府为企业包装上市,后患无穷。为此,国家主管部门应该严格上市公司审批,提高上市标准,取消或减少行政干预,将证券市场的额度管理换之以核准制,使符合上市标准的企业都能通过竞争达到上市的目的。这样既增强了市场参与的公平性,又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使企业经营者把精力真正放在如何转换经营机制、提高企业效益上,而不是通过旁门左道达到上市的目的。国家可以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上市标准,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前提下,增加上市公司的数量,实现股市的扩容,促进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2)强化上市公司淘汰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股份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不但要转轨,更要转制。而目前有些股份公司上市后不思进取,“穿新鞋,走老路”,把股市看作“圈钱”场所,效益下降甚至亏损。1997年有11.8%的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小于0.05元,如此低的回报会打击股民参与二级市场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股市的扩容。因此,建议对于那些业绩长期不佳的上市公司,证券管理部门应给予警告、停牌直至摘牌,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只有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和扩容才会有保障。

2.2增加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应根据居民、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不同投资与筹资需求,在考虑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不同组合的基础上,发展并完善门类齐全的资本市场交易工具。特别是可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增加证券品种,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可转换债券是具有双重身份的证券,它首先作为一种债券,享有一定的利息收入,同时能以一定条件换成股票,兼备了债券和股权证两种证券的性质。可转换债券的双重性质决定了它对活跃证券市场的特殊作用与独特地位是其它证券品种无法替代的。应该说,可转换债券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资本市场具有更大的激活作用,可以丰富证券品种,扼制过度投机。除可转换债券外,还可考虑进一步发展期货、认股权证等其它金融衍生工具。因为随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价格风险将会突出,必然要求金融市场提供风险转移机制和价格发现机制,而传统金融工具难以完成,只有引入衍生金融工具才可达到转移风险、重新分配的目的,进而满足市场需要。衍生金融工具还能促进相关基础市场的流动性,形成均衡价格,合理安排资源配置。在发展金融衍生工具时应立足国情,着重发展以规避风险和保值为主的衍生金融工具,而且要做到立法与监管先行,对于投机性过强的诸如股票指数期货等可暂缓发展。

2.3大力发展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

发展投资基金,增加机构投资者是改善当前投资主体结构失衡、提高市场活动水平、使资本市场逐步趋于规范的重要措施。这对于扩大证券市场规模、强化投资功能、减少投机性和盲目性,使我国股市长期稳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推动投资基金的发展,应做好以下工作:

1)扩大投资基金的发行数量。我国目前的投资基金仅一百多亿元,在股市中所占比例还很小,远不能起到稳定股市、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高达近5万亿元,如果有10%用于基金投资,就会给证券市场注入近5000亿元的资金,这将极大缓解股市的扩容压力,又能化解一部分银行风险,可谓一举两得。同时,投资于基金的风险较股票小,收益又较债券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投资工具。

2)增加投资基金的种类。在今后基金的发行中,可以开设多种不同投资方向、不同投资风险的基金品种。例如,可设立企业重组基金为企业重组提供资金支持,也可设立专门投资于高科技产业的基金来支持国家产业政策,还可设立在债券与股票市场有不同投资比例要求的基金。这样可以使广大投资者根据自身喜好,选择不同风险基金,从而大力推动投资基金的发展。

3)逐步发展其它机构投资者。目前可对保险公司开展证券投资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完善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养老基金等进行证券投资,以起到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

2.4逐步解决国有股上市流通问题

国有股上市流通是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规范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第一,国有股作为股份资金本身就要求具有资本的流动性,这是市场条件下进行资源配置的基础。第二,国家作为国有股的股东常常因为需要调节财政收支平衡或调整产业结构而收回投资,可是国家股不能上市流通,以上目标就无法实现。有人认为国家股上市流通,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其实,资产与资金只是形态上的改变,不存在流失问题,资产不流动、不能发挥效益才是国有资产的最大流失。此外,国家也需要通过国有股上市流通来回避或降低投资风险。第三,国有股上市流通也是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开放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当前国有股上市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模式:

1)国有股单独设市流通。这种方式可以满足国有企业实现战略性改组的需要,同时由于未与A股、个股并轨流通,也不会对A股、个股市场形成直接冲击。将国有股单独设市流通还可使国企间的收购、兼并等重组活动公开化、市场化,促进国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以自觉努力增强竞争力,加快国企改革步伐。

2)国有股与A股个股合并流通。可以根据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额来对国家股、法人股和内部职工股进行缩股,从而大大缩小上市公司中的国家股、法人股和内部职工股的规模,以便在缩股后分阶段上市,这样可以大大减小对个股的冲击,同时也不会对新股发行造成过大压力。否则按现在的路走下去,每上市100亿新股,市场的总面值就会增加400亿,这样,矛盾的累积会越来越多,一旦经济形势发生大的变化,股市就会有崩盘的危险。

2.5加快立法进度,规范证券市场

证券市场是高度信用化的市场,只有建立起严密的法律体系,各交易环节严格按法规操作,才能保证交易活动的安全和可靠,保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降低证券交易风险,使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应尽快制定《证券法》及与其相配套的法规制度,使证券交易活动的各环节有法可依。同时在法规制定后,严格贯彻执行,加大监管力度,对在证券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违规活动,一定要严肃查处,对那些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从事严重证券交易违法活动的当事人要给予坚决打击,使我国证券市场尽快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马险降.资本市场:概念、主体与基本功能[J].当代经济科学,1997(3):27~30

[2]赵海宽.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构想[A].见:励以宁等.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20~124

[3]杨建荣等.国际资本条件下的上海企业重组研究[J].财经研究,1997(3):45~48

[4]张志元.关于发展我国投资银行的探讨[J].经济体制改革,1997(1):23~26

市场发展现状篇3

一、市场营销概念、发展简史

“营销学”译自英文“Marketing",是本世纪初产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的学科,但那时的内容实际上局限于“推销术”和“广告术”,与现代营销学有很大的差距,真正的现代营销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年代开始形成的,是世界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买方市场全面形成和卖方激烈竞争的产物,是适应客观经济需要(卖方竞争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应用学科。也就是说,它是一门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特别是为卖方竞争服务的应用学科。它产生和应用的客观条件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全面形成的买方市场、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及统一的国内市场和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特点的应用科学,是一门研究经营管理的软科学从某种意义上,它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指导商战的艺术。

市场营销学(Marketing)在英语里有双重含义:一是指一种经济行为、一种实践活动,即主要由企业进行的营销活动;另一是指一门科学,即以市场营销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从Marketing的双重含义可知,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等组织在市场上的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具体地说,它主要是研究卖方的产品和服务如何转移到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全过程。它是站在卖方(主要是商品生产者)的角度,作为供给一方来研究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如何使产品具有吸引力,定价合理,购买方便,使买方满意,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回顾市场营销组合理论的创新历程,大体经历了从经典的营销理论(4Ps),到现代的营销理论(4Cs)再到创新的营销理论(4Rs),以至最新的竞争营销理论(4Vs)四个发展阶段。

二、市场营销发展的背景简要考察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企业的营销活动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不断地推陈出新。因而企业的营销创新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它贯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始终。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行业垄断的打破,经济周期的作用,我国己基本形成了买方市场。1996年是我国买方市场形成的关键年,由于经济“软着陆”的成功,我国市场开始出现产品全面过剩现象。据国有关资料表明,1999年上半年,在605种主要商品中,供大于求的品种占72.2},其余的品种也基本处于供求平衡状况。不仅生活资料、生产资料过剩,甚至连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行业如电力、煤炭、交通等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在卖方市场条件下,总供给小于总需求,企业只要仿效别人的生产和营销做法就能获利。而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如果企业只是仿效别人的生产和营销则难以成功,只有走创新之路,形成自己的营销特色,才能真正得以生存与发展。21世纪的我国市场是一个长期的买方市场,坚持营销创新,是企业立足于不败之地的主要途径。

营销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现实条件变化的产物。中国自从加入WTO后,我国市场营销环境发生了如下变化,促使我国的营销方式也产生了变化。

1、市场环境(1)国内市场国际化趋势会更加明显。加入WTO后,我国市场全方位开放,贸易和投资门槛降低,国外许多企业涌入中国,国外商品以其先进的性能和低廉的价格大举进入市场,使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2)市场竞争多极化。一方面,入世后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利益格局的实质性变化,使我国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已经很难“一致对外”;另一方面,利益结构多元化的出现,中外企业既可以成为市场竞争的对手,也可以成为市场合作的“伙伴”。(3)产品趋向高新化。加入WTO后,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众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档次都在不断提高。(4)营销方式现代化。与传统市场营销相比,入世后市场营销实现了四个根本性转变:即从以市场为中心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从以销售产品为主转变为以消费者满意为主;从质量竞争转变为服务竞争、品牌竞争;从以推销产品的宣传为主转变为以增进与消费者的沟通为主。与此相适应,整体营销、服务营销、形象营销、网络营销、绿色营销等方式层出不穷。

2、融资环境(1)企业的融资渠道大大拓宽。加入WTO后,银行、保险业扩大开放,对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限制也逐渐放宽,因此企业会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2)风险投资被引入,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开放和与国际市场的逐步接轨,国际风险投资必然会更多地进入中国。科技含量较高的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3)加入WTO后,外资的流入增加。随着我国外经贸政策的日益透明统一,以及对外开放的地域或领域不断扩大,国内企业直接利用外资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机会。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关税降低和非关税措施的减少,部分外商可能会以“贸易进入”替代“投资进入”,对个别行业和企业吸引外资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3、人才环境(1)人才吸引。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主要因素。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大量人才在良好生活条件的吸引下,向发达国家流动。入世之后,我国体制、技术、市场等环境的改善,会吸引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和其他科技管理人才。(2)人才争夺战。加入WTO后,随着更多的外商进入中国市场,它们利用种种优厚待遇和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方式,与中国企业争夺人才,尤其是同行业中的顶尖人才。随着对人才争夺的逐步升级,必将对国内企业构成挑战和压力。

4、政策环境(1)政府职能的转变。政企职责分开后,企业与政府的隶属关系被切断,企业进入法人治理结构阶段。(2)法制管理加强。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转变为政策上的宏观调控,为保证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加强各种立法和执法力度,以完善的法制体系规范制约企业行为。(3)新的制约。加入WTO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将会发生各种变化,例如环境保护的强化和社会伦理标准的重构对企业既是一种潜在的制约,又孕育着新的机会,对环境有害的,或被认为不公平的,或非伦理的行业,受到愈来愈多的限制。并且今后各级政府部门所制定的影响涉外经济政策的法规和措施,都要在指定刊物上予以公布,并到国家外经贸主管部门备案。各地区涉外经济管理政策、法规必须和中央有关政策相统一。

三、我国营销发展的新趋势和变化

1.绿色营销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充分体现环保意识和社会意识,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废弃物的处理方式,直至产品消费过程中制定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少用能源和资源并且不污染环境;产品使用过程中不污染环境并且低能耗;产品使用后可以易于拆解、回收翻新或完全废弃后长久无虞。它是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而提出来的,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绿色营销无疑将成为现代企业市场营销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在工业化过程中,由于对环境和发展的问题处理不当,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企业要在未来的社会中稳定发展,必须自觉地约束自己,尊重自然规律,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促进和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目标不再只是生存,而是健康、安全、舒适和和谐发展。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新型绿色消费正风靡全球。面对消费者日益增强的“绿色”意识流,企业不得不转变观念,开展以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中心的绿色营销策略,以适应消费者的需要。再次,从企业对外的行为来看,把企业自身利益目标融入消费者和社会利益中,消除企业有损消费者及社会利益的“营销近视症”,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事实上,一个关心环保事业的企业更能与消费者和政府保持良好关系,赢得政府的支持和消费者的偏爱。最后,绿色营销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随着消费者绿色意识的增强,购买绿色产品成为时尚和必然选择,通过绿色营销,有利于企业占领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特别是在国际营销中,绿色产品往往能突破各国的非关税壁垒,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同时还能享受一些政策上的优惠,如在一些国家允许绿色产品在销售价上比普通产品高出5%~20%,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带来巨大诱惑。总之,“绿色”是新时代的流行色,绿色产品将成为主导产品,树立绿色营销观念是新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2.文化营销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基本生活层面的需求得到越来越大的满足,将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这就是产品的文化内涵。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市场营销过程中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正在为企业所重视。文化营销是在分析市场和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更多地赋予企业和产品以文化内涵,以增加企业和产品的吸引力,达到增加销售的目的。主要包括以消费者的差异性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品格的营销策略组合与以文化观念为前提的营销手段和营销服务。肯德基、麦当劳在中国内地走红,平心而论,其口味实属一般,但人们坐在那简洁明快、带有异国情调的餐厅时,不仅是在品尝食物,更重要的是在领略一种美国文化,一种平静、效率、工业化的西方价值观。山东曲阜酒厂生产的“曲阜老酒”质量的确不错,但最终销售却长时间不景气,后来改名为“孔府家酒”,并配以古朴典雅的装演,加之“孔府家酒,叫人想家”的广告语,给产品注入浓厚的文化情慷,结果深受消费者欢迎。

传统的市场营销是以产品或服务为中心,侧重于顾客对产品本身一些属性的认同,如经济实惠、方便性、耐用性等。现代化的技术力量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同类产品的性能十分接近,消费者对其性能上的区分意义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占领市场只有靠自己的品牌,靠品牌所包含的文化差异。不同文化产生不同的价值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并产生了不同的人格特征。而文化营销是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产品(或服务)的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营销形式。他强调通过顺

应和创造某种价值观念或价值观念的集合来达到某种程度上的满足感。近一二十年来,CIS技术的普遍应用,是文化营销的一个重要代表,它通过企业整体形象的设计,给企业和产品注入更多更新的文化内涵,除此之外,加大在广告宣传中的文化含量,利用举办“文化节”和传统节日等手段促销产品,也是文化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

3.品牌营销

当今时代,己从实体营销到观念营销,从产品营销到品牌营销。企业营销不再只限于一种形体上的产品,重要的在于推销一个品牌、一种形象和一种价值观念。在关系市场条件下,企业砸掉一两项产品不要紧,但决不能砸掉一个牌子,品牌的塑造重于产品销售,领先品牌将进一步赢得市场。著名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曾说过“营销的艺术大致上也就是建立品牌的艺术。”美国广告研究专家莱利•莱特有一句名言:“拥有市场将会比拥有工厂更重要,拥有市场的唯一办法是拥有占领市场的主导地位的品牌。”那么对品牌营销的定义可以是:个人或群体通过创造品牌价值,并同他人相交换以获得所需所欲的一种社会及管理过程。为什么树立品牌营销如此重要?首先,由于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企业通过创造产品和产品价值上的领先来保持竞争优势越来越困难,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到来,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只有创造全球品牌,加强品牌营销观念,获得国际市场通行证。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追求个性化消费,单纯的产品功能在购买因素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消费者追求的更多是心理上的需求(识别、象征需求、情感需求),追求的是一种感觉、自我价值的体现,一种自身的价值和重要性得到认同后的心理满足。如有人花6000元买了一套皮尔卡丹西装,在他的消费过程中,功能性需求—保暖又占了百分之几呢?所以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消费者购买的是有情感依托的品牌,而非单纯的产品。

当然,品牌的创建并非一劳永逸的。一个知名品牌的创立常常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但一个品牌的摧毁则往往系于一念之间。因此,当今企业不仅要树立创建品牌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品牌战略的管理,细心呵护自己的品牌。

4.全球营销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要获得全球优势,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在充分考虑成本、自然资源、法律、竞争、销售等多种影响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营销决策,占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特别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早己把全球市场置于自己的营销范围内,以一种全球营销观念来指导公司的营销活动。如可口可乐公司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布有生产据点和100多个国家拥有市场,成为一个总部设在美国的全球公司;空中客车公司早已不是法国公司而是欧洲公司,并把营销触角伸向各国市场。这些公司都是把眼光放在世界地图上开展全球营销活动。全球营销要求企业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市场无国界,市场是世界统一的市场。它将国别的重要性极小化,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比较优势和利润增长点。这意味着:一方面,企业面对的顾客将会迅速增多,将全球消费者纳入目标顾客群;另一方面,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也不仅仅是国内的同行,而将是全球的公司,尤其是具有丰富营销经验和雄厚实力的跨国公司。显然,全球营销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战略视野和市场机会,但同时企业面临的营销风险也随之增加,这对企业的营销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许多外国企业看好中国市场,纷纷入驻中国,在中国形成一种“国际竞争国内化”的现象。

海尔是我国企业界较早具有这一意识的公司之一,他们明确提出要实现“海尔的国际化和国际化的海尔”,其所谓“海尔的国际化”就是通过大规模出口和在境外设厂让海尔迅速走向世界各国。所谓“国际化的海尔”就是让海尔在世界各国本土化。据报道,海尔首先在知识经济最发达的美国迈出这一步,美国海尔是海尔按照三位一体(即设计中心、营销中心、生产中心都在美国)原则成立的本土化海尔,而不是单纯的中国海尔,其设计中心设在波士顿,营销中心设在纽约,生产制造中心设在南卡罗林那州,让美国人来经营美国海尔,让美国资源来“养育”美国海尔。张瑞敏说“海尔人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使自己的品牌,中国人创造的品牌,成为世界名牌”,而这种梦想,正是全球营销观念的一种体现。

5.服务营销

所谓服务营销是指依靠服务质量获得顾客的良好评价,以口碑的方式吸引顾客,维护和增进与顾客的关系,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服务营销是现代市场营销的一个新领域,服务是市场营销的基本范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市场的供求格局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由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且相对过剩局面。与此相应,市场竞争的重点也由争夺资源转变为以争夺需求为主的价格竞争。众多企业纷纷采取“降价销售”、“让利销售”、“折价优惠”等办法吸引顾客。虽然打着降价刺激了一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事实证明,仅靠它来促进销售增长,已不符合实际。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同类商品的质量差距缩小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另外,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物质产品本身所获得的利益已不再是消费者所追求的主要目标,特别是在产品品质趋同,价格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在产品消费过程中所获得的精神享受,因此,服务产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对于企业而言,能够增加“让渡价值”的只能是周到、实在、方便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各生产厂商之间的竞争就不仅是产品形体本身的竞争,而是产品形体所能提供的附加利益的竞争。正如美国希尔顿饭店董事长唐纳•希尔顿所说“如果旅店里有一流的设备而没有一流的服务员微笑,那就好比花园里失去了春天的太阳和春风。”于是,作为附加利益重要的和主要构成要素—服务的范围、程度、质量—便成为生产厂商之间进行激烈竞争的主要武器,硬件产品日益依赖软件服务的支持。所以,企业必须采取与传统营销方式不同的,更加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才能占领和保住市场,从而产生了“以市场为中心”和以“顾客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它以充分满足顾客的需求为中心,已采取具有竞争力的策略为重点,成为当今最受关注,最多采用的营销观念,这种营销观念即为“服务营销”。

四、小结

现代市场营销思想的革命建立在工业时代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财富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基础土。它以两个方面的转变为特征:一是营销范围日益突破区域的界限向世界市场扩张:二是营销方式从大规模无差异营销向小群体个性化营销的转变。在世界市场的范围内,实现以消费者为主导的个体化营销,是现代营销思担的宗旨。本文只是在一个小的角度研究中国营销的发展和趋势,定有一定的不足,愿为中国的商业发展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方.绿色营销初探.[J].生态经济,1999(6):44.

[2]朱平利,周宁.文化营销.[J].企业研究,2003(9):24.

市场发展现状篇4

    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市场主体意识正在形成。2012年,三市农村人才市场共接待2.1万人次,引进急需人才1345名,输出各类人才1488人,培养后备人才———委培人才1237人,发掘各类人才924人,初步显示了人才市场机制的作用。2.在三市的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相应调整,为农村乡土人才的涌现提供了丰厚土壤。乡土人才联片承包土地,转让农村实用技术,开发农村新产品,参与商业流通等,在农、工、商、林、牧、渔、建、运、服务业等大显身手。这些乡土人才不仅在当地经济发展中是带头人,并且有一部分还走出了市外、省外。如仙桃市的种田能手到宜昌承包耕地百余亩,天门农村种棉能手到河南、河北、山东、湖南转让植棉技术。截止2012年底,天门市共有4500名技术能手到外地承包土地。可以说,在天门等三市,农村乡土人才就地开发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格局正逐步形成。也正是在三市各乡镇总结表彰乡土人才的基础上,共选拔了各类型、各行业的县市一级冒尖乡土人才1890名,树立为三市的典型,既推动了三市农村科技事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农村人才市场的健康发育。

    (二)三市农村人才市场机构建设逐步完善

    市场内部建设是发育、完善农村人才市场的基础性工作。天门等三市早在1991年成立了农村人才市场机构,人才市场机构是拥有独立经营性质的经济实体。它们在各自城区繁华地段拥有办公地点,一般均设人才交流部、经营管理部、综合经营部等,配备了微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潜江市熊口镇成立了人才市场和管理工作站,表明三市农村人才市场正逐步向基层拓展。

    (三)农村人才市场规则正在建立

    市场规则是规范农村人才市场交易行为的制度性措施,三市在农村人才市场刚起步时,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三市有关部门从人才市场发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发,陆续制订了《农村人才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农村人才市场争议仲裁管理规定》、《关于选拔乡土人才的实施意见》、《流动人员管理试行办法》等。不仅市一级农村人才市场制订了有关办法,如天门市、潜江市;同时,乡镇一级农村人才市场制订实施了各种办法,如潜江市的熊口镇、园林办事处等。这些管理办法主要就人才招聘程序、人才的流动、人才的户口管理、市场交易的仲裁程序等,作了比较具体和明确的规定。

    (四)农村人才市场发育规模不断扩大

    农村人才市场发育规模,包括人才流动总量、人才流动构成、人才开发和培训的数量等内容。到2012年底,天门市引进人才3317人,其中拥有中高级职称的1201人,评聘外地信息员1800人,本地信息员2930人,委培人才1630人。仙桃市各类人才流动总数为1314人,其中到各类企业工作的1182人,流动人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10人,中级职称的242人,引进人才605人,委培人才987人。潜江市引进人才1300名,流动人才1402人,流向外地人才1100人,在流动人才中,拥有中高级职称的有802人,开发乡土人才1100名。以上数据说明,三市农村人才市场的规模从小到大,有逐步壮大的趋势。

    (五)农村人才市场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已提到议事日程

    发育、完善农村人才市场,要求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与之配套。目前,三市围绕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主要采取了定期发布人才供求信息,为流动人才代管档案,出台人才流动配套措施等。潜江市政府定期发布人才交流大会信息,颁布了《江汉油田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潜江市经济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仙桃市对从外地引进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由政府出面办理家属职业安排、孩子就业、退休金保险等有关事项。天门市共保管了1246名流动人才的档案,为3275名流动人才评聘了专业技术职称,还对548名大学生推荐上岗,并择优聘评为国家干部。

    二、三市农村人才市场面临的主要障碍当然,三市农村人才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市场机制在农村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的发挥仍存在体制上的障碍

    从发育农村人才市场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来看,需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村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市场机制在配置农村人才资源中受到的限制依然很多:企业急需引进各类人才,但是专业人才难以引进,难以留住;农村乡土人才难以发掘,即使出现了,也受到户籍、干部身份的限制,其作用也有限。之所以如此,既有国情原因,更有体制障碍。从我国目前城乡关系来看,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是非常明显的,这种极不相同的环境条件,不利于农村人才市场机制的发育。从城乡管理制度来看,户籍制度、城镇就业安排制度等,使农村乡土人才作用受限制,而城镇人才一般不愿到农村地区去,人才流动机制受阻。从我国社会化保障体系来看,三市的城镇已基本建立了全覆盖的医疗、养老、退休金制度,而三市的农村地区几乎是空白,因此造成城市人才到农村地区发挥作用,被视为畏途;农村人才缺乏足够积极性,因为难以挣脱农民身份。

    (二)农村人才市场中的供求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明晰

    确立农村人才市场的供求主体地位,从人才需求方面讲,主要是指企业能够有条件地吸引所需人才;从人才供给方面讲,指人才自身能够通过公平竞争和自主择业,找到适合发展的场所。但从天门等三市的现实情况看,作为人才主要需求主体的企业技术更新意识淡薄,企业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对技术人才需求不强烈;人才的流动需要社会养老制度的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人才供给主体的地位也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三)现有人才市场的功能尚不能满足人才资源配置的需要

    人才市场作为实现农村人才市场化配置的基本方式,应是市场关系作用的总和。近几年来,天门等三市农村人才市场从发育到壮大,应该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看还不发达,不能满足人才供求双方相互选择的需要;广大农村地区人才市场网点不足,人才市场分割,市场运行也不规范。特别是从市场的功能方面看,单一化且服务面窄,市场中介组织的不少职能仍掌握在人事部门手中,致使农村人才市场在引导人才资源配置方面,离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要求相差较远。

    三、推进三市农村人才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下一步应采取的对策有七:

    (一)农村人才市场的发育要分阶段进行。

    现阶段,天门等三市农村人才市场已经起步,但发育完善农村人才市场还存在诸多不利条件和限制因素,因此,完善农村人才市场,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行政主导下的农村人才市场”。在行政职能几乎涵括一切的社会里,要撇开行政手段,去发育完善农村人才市场,是极不实际的;相反,适度运用行政手段,培育农村人才市场,实在是一种现实的考虑。但要指出的是,行政手段不能为市场发育设置过多的障碍,要顺应人才市场化这一总体趋势。第二阶段———“共建式人才市场”。针对行政主导下的人才市场存在的问题,人才市场发展要采取多元主体参加的共建式人才市场方式。从今后改革的方向看,采取行政职能与社会中介组织适度分离的原则,广泛吸收社会不同经济实体共同参加。第三阶段———“政府调控有力的农村人才市场”。在人才市场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应强调政府的调节作用。在人才市场发展的第一、二阶段,本身就体现了政府的调节作用,只是管理农村人才市场方面,地方政府还缺乏有效的、间接的调节手段。到了第三阶段,政府调控能力提高后,更应突出宏观调控这一点。

    (二)认真做好人才市场的基础性工作。

    要实现农村人才市场分阶段进行,每一步都需做好基础性工作,从目前来看,硬件建设要加快进度,计算机和信息联网工作要加强,还应抓好对外宣传工作,以宣传促进农村人才市场建设。当前还要进一步转变人们的观念,加快农村人才市场发育步伐。

    (三)人才培训和人才流动相结合。

    人才流动是现有农村人才市场机制作用的一种形式,人才培训是推动市场容量扩大的前期准备工作,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四)进一步加强农村人才市场与邻近大中城市人才市场的联系,实现农村人才市场与大中城市人才市场联网。

    (五)农村人才市场要依托附近大中型骨干企业。

    大中型企业既是农村人才市场的人才来源基地,又是农村人才市场

    的需求主体。

    (六)构造“人才特区”。

市场发展现状篇5

一、必须招标项目范围的调整

2018年3月2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以2018年第16号令形式,发布了《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自2018年6月1日起执行。此规定替代了2000年5月1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3号颁布实施《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以下简称“原规定”),这是在工程建设招标范围界定上,18年来的首次重大变革,新的规定对工程招标领域的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

表面上看,这两个规定主要是对规模标准进行了提升,具体变化如下表1所示。但实际上这些新旧限额标准间的项目,在整个招标市场不仅数量占比不大,招标金额占比更小,对招标市场的影响并不直接。

表1:必须招标的项目的规模变化

项目类别

原规定

新规定

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

200万元以上

400万元以上

货物(设备、材料等)

100万元以上

200万元以上

服务(勘察、设计、监理等)

50万元以上

100万元以上

同一项目中可以合并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合同估算价合计达到前款规定标准的,必须招标。

新规定的重要变化在于招标项目范围的变化。原规定中必须招标的范围很广,一类是资金来源特殊的工程项目,如使用国有资金、国家融资、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资金的项目;另一类是工程性质特殊的项目,如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基础设施或者公用事业项目。要求资金来源特殊的项目必须进行招标具有必要性与合理性,但对于工程性质特殊的项目是否必须进行招标,社会一直有不同的声音。新规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资金来源特殊的工程项目必须招标的范围,明确指出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要按照确有必要、严格限定的原则进行制定。今后工程性质特殊的项目必须招标的范围也会进行缩减,一些不是却有招标必要的项目,将不再强制要求招标。

二、如何判断项目是否必须招标

首先判断项目金额,若低于限额可不进行招标;若超出限额还需要根据资金性质进行判定: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包括使用预算资金 200 万元人民币以上,并且该资金占投资额10%以上的项目及使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资金,并且该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项目依法必须招标。

除上述范围之外,法理上不属于必须招标的项目。且慢,判断是否必须进行招标,不仅需要依据发改委的“新规定”,还需要同时依据其他法规。国家发改委2018年6月11日印发《必须招标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范围规定》(发改法规规〔2018〕843号),明确了必须招标的大型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范围,规定不属于《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第二条、第三条规定情形的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必须招标的具体范围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新能源等能源基础设施项目;铁路、公路、管道、水运,以及公共航空和A1级通用机场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项目;电信枢纽、通信信息网络等通信基础设施项目;防洪、灌溉、排涝、引(供)水等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城市轨道交通等城建项目。此规定正是明确了不属于新规定中第二条、第三条规定情形的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必须招标的具体范围。今后发改委、各地政府等相关机关还会发布进一步的实施细则,需要随时关注。

在监管趋势严的大背景下,目前各大国有企事业单位结合自身的企业需求编制了不同的招标购制度,使得招标投标活动更加严格。就限额以下项目或新规定中不属于必须招标的项目来说,虽然国家法规规定可不必进行招标,但从严格规范采购程序、加强内控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规范的招投标活动也是适应企业内控管理的必要手段。例如在政府采购领域,或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事业单位的自有资金采购,绝大多数限额以下的采购项目也都在通过正规的招投标程序进行。

三、关于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审批改革

《国务院关于北京市开展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投资审批改革试点的批复》(国函[2016]83号)文件中提出了“一会三函”,所谓“一会”是指市政府主要领导研究确定并以市政府会议纪要明确;“三函”指《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函》或《中央在京重点项目确认函》;《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函》;《施工登记意见函》。

取得“一会三函”的项目在办理招标投标手续时可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手续和环节,主要体现为:

1、简化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启动手续。

2、简化建设项目立项手续,将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并审批。

3、简化规划许可手续。

4、简化划拨用地报批手续。

5、简化施工招标投标手续。在保证招标投标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招标人与投标人可协商确定与工程规模相匹配的投标文件编制时间。项目单位可依据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审查意见办理开标手续。

6、简化施工审批手续。

市场发展现状篇6

中图分类号:R247.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工作压力增加,精神紧张,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经济收入的增涨使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药膳”一词涌入人们的生活,它在解决亚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上将发挥卓越“功效”。因此课题小组对济南药膳的发展状况做了简单调查,通过进行小样本预调查并修改调查问卷。

1调查结果

本调查对象为济南市中心及周边随机调查的200名群众,男女比例1:1。而关于信任问题,30%喜欢有执照的中医坐诊,20%有专业部门监督,24%的人认为安全无害重要,有26%的人更偏于亲眼见到制作的材料。但被问及是否愿意尝试药膳时,有80%的人很愿意尝试,只有5%的人不敢尝试,条件允许的话50%以上的人都选择经常去吃药膳。说明多数人对药膳还是很有兴趣的,它的发展前景还是光明的。

2结论

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将不同药物与食物进行合理组方配伍,采用传统和现代科技加工制作,具有提供人体营养,保持人体健康,辅助疾病治疗及促进机体康复等作用的膳食品。由调查发现,药膳在济南的市场并不广泛。但是调查显示,市民对药膳的需求又使得它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大部分市民都认可它的价值只是没有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机会。要解决好药膳发展中的问题,并且不断进步,才能够打开市场,发挥药膳作用。

3分析原因

3.1群众认知

群众对药膳的认知由此可见济南市民对药膳的了解甚少。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人都认为药膳是处于亚健康或者慢性疾病的人才会吃。其实不然,健康人也可以通过食用,来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济南市民对药膳的认知程度不够,使得药膳难以推广。

3.2药膳制作

药膳餐饮行业制作出的药膳不专业,味道更是不理想,这样的环境人们根本吃不到专业的药膳,也就得不到预想的效果,久而久之就使得人们对药膳失去了信心。

3.3药膳价格

物以稀为贵,济南的药膳稀少,价格昂贵,而且做法糙杂,色不纯味不美,效果不显著,因而市民觉得药膳是一种价格高的奢侈品,对一般的工薪阶层来说,都不会去吃药膳。而广大工薪阶层又是市民群众的主力军,多数人能接受的价格都在一百元以下或者一百到两百之间。群众接受不了的价格,药膳就不会有好的市场。

3.4养生观念

“药王”孙思邈强调“为医者当先洞悉病原,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告诫医生在病人的初期应该先以食物来调理,因为药食同源,很多的中药都属于食物。而药膳就是一种调理初期病情的最佳选择,可是通常很少会有人选择在得病初期或者之前选择药膳来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发生或者进展。

3.5政府监管

药膳市场并不规范,只是有少数酒店餐厅兼营药膳,政府的管理力度不大。药膳虽然是一种膳食,中药无毒的观念也被广大人群公认,但是中药中的配伍禁忌也是需要注意的。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药膳监督管理机构,更没有一部关于药膳的科学性与安全性的统一质量标准和监督管理的条例和法规。

4济南药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的自由化,人们面邻着找工作和维持业绩的巨大压力,身体状况已经不能被自己所掌握。“身体透支”、“亚健康”、“过劳死”等问题正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适合的方法,药膳就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养生防病方法。早在2007年时,国家科技部会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旨在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解决中医药现代化中的关键问题,把中医药推向国际化。国家的各项政策都显示国家对中医药文化的重视,近几年中医事业又处于起步上升期。而且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愿意接受并尝试药膳。被调查者认为药膳在济南很有发展前景,这都为药膳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与挑战。

(指导老师:王晓妍)

基金项目:本项目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成,获得学校2014年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项目立项资助,项目编号A2014067。

参考文献

[1] 周宜,刘樊.中医药膳养生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A].中国长沙世界中联第二届药膳养生国际学术大会・理论研究论文集[C]. 2011:19-21.

[2] 鲁明源.中医药膳学科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1).

市场发展现状篇7

中图分类号:J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227-01

一、我国现代艺术品市场发展现状

(一)经营主体及市场乱象丛生。与传统艺术的收藏理念相比,我国现代艺术品无论是市场经营方式还是经营主体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传统的古玩店、商铺、摊点等已被画廓、拍卖行和艺术博览会所代替。中国的画廊产业开始走向市场,奠定了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基础,带动了我国现代艺术品走向世界。但目前国内艺术品市场还不够成熟,市场主体分工协作的意识也不够强烈,使得市场出现了一些乱象:画家既是生产者又是销售者,主体意识不清晰的情况下造成作品质量的下降,而艺术品经营机构(画廊、展会等)又因为缺乏相关的鉴定资质,在市场上无法定位,继而自身的信誉受到损失。同时,国内艺术品博览会的参展作品主体混乱,审查不严,作品以次充好,质量低劣,使得艺术博览会落为商品交易会。参考国际艺术品的市场流通,主要以小型机构为主,如画廊、艺术品中心等,共同形成了第一层艺术品销售主体,而拍卖会、博览会等大多用来展示和说明;我国的艺术品市场要想真正繁荣起来,必须在借鉴和引用国外艺术品市场先进经验和理念的基础上,强化分工协作的意识,重新定位各自的职业身份,形成分工协作的产业发展链。

(二)市场假相丛生、监管力度不足。在早期,我国艺术品市场属于自然发展状态,其市场秩序的维持仅依赖于个人道德。但目前,我国艺术品市场空间繁荣,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中国艺术品市场也出现了区域化的造假、售假甚至是拍假,而且造假技术越来越高,致使鉴定出现困难。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但发挥的效果却并不理想。一是因为在许多方面存在法律盲区,加剧了艺术品市场的混乱;二是因为要具体执行造价监管需要较高的鉴别水平,而我国目前还缺乏这一类的执法人员。

(三)艺术品投资以集团性形态出现。为壮大经济实力,国内的艺术画廊与拍卖行在借鉴和学习国外同行经验的基础上,也纷纷设立分支机构连锁经营,进行企业间的兼并联合,改变了传统的艺术品市场生态。本质上说,这种以集团性质出现的艺术品经营方式,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代艺术品市场的规范化,可以提供大量的资金和更好的管理模式。但就现代艺术品方面来说,我国本土企业业绩很差,国内资本在运营现代艺术品投资市场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陷。

二、中国现代艺术品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一)艺术品市场机制与体系趋于完善。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艺术市场的逐渐升温,如北京798艺术中心一类的现代艺术品市场得到了认可,并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点。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针对现代艺术品做出了明确的市场规划,除了相关法律之外,也不断开放了艺术品的限制,且国内艺术家的思想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大。这些都预示着,我国艺术品市场在发生着重要的变革,对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现有的法律机制和社会监控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艺术品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我们艺术品市场长久以来缺乏一套标准化体系,换而言之,不同的艺术品的鉴定标准是不同的。如一些历史年代久远的艺术品,对真伪度的要求更高。而现代艺术品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则依赖个人的审美眼光、审美能力去鉴定,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缺乏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必然导致唯利是图的表现越发严重。因此,应该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和艺术界的合作,加强对现代艺术品标准体系的建设。

(三)引入电子商务模式。当今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商务渗透到各个市场领域,电子商务将使我国艺术品的销售实现网络化和先进化,指导我国艺术交易品进入网络销售时代。

(四)国际营销发展模式的出现。随着中外友好发展以及中西文化产流的不断深入,中国艺术品已经得了世界的认可和关注,国外市场对中国艺术品投资的份额也逐渐增多,使得我国艺术品市场整体上得到了快速发展,艺术品国际化营销将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中的重要战略。

三、结语

现代艺术品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延续,艺术品市场是我国向世界昭示国力的窗口,但由于一些人过分追求商业利益而影响到了中国艺术品的地位提升,政府部门应加强立法,严格执法,使中国艺术品市场规范化、秩序化,能有一个美好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刘军.中国现代艺术品市场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J].中国商贸,2014,(22):86-87.

[2]曹雅妮,吴兴玺.消费文化语境下甘肃当代艺术品市场的现状分析与导向研究[J].当代经济,2015,(29):116-117.

[3]罗纪宁,侯青.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现状和竞争态势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6):143-145.

市场发展现状篇8

     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我国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和拉动内需的措施,其中也包括针对房地产的各项救市政策,主要集中在降息、降税、经济投入等方面。央行从2008年9月16日起到年底,连续5次降息,且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10月22日晚,相关部门也共同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如个人首次购买90m2及以下普通住房,契税税率下调到1%;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房贷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等。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代表的新一轮房产救市政策的推出放宽了二套自住房贷款限制,加大对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取消城市房地产税等。除此以外,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政府还实施了“一揽子”计划,把扩大内需、振兴产业和科技支撑结合起来,仅国家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与房地产业有直接关系的就占32%。

    1 各级地方政府措施

    中央的措施只是在宏观层面上,具体到每个省、市,因为各地的情况不同,各地方政府也因地制宜,在宏观政策下做出了进一步的调整,调整措施主要分为放宽条件、调整公积金贷款政策、减税和降低准入门槛4种。

    1.1 放宽条件

    南京市在2008年第一季度放缓了土地推出的节奏,淡化了开竣工时间,南京国土资源局在7月建议今后控制未来单宗用地规模,降低单幅地块的出让金总额,并延长出让金额较高地块的付款期限。天津和武汉也在随后的土地拍卖中减少了近一半的供应。上海在此轮调整中略显稳重,它的方式是对现行基准地价进行重新评估,而这样一来土地价格将有更新的机会。

    1.2 调整公积金贷款政策

    河南省政府2008年8月23日召开经济运行会议,会中提出购买首套自住商品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房款比例由目前的30%调减为20%,最高贷款额度根据各市房价情况将适当提高,贷款期限可延长20~30年,住房公积金交付人在全省范围内,可异地申请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住房。

    1.3 减税

    为促使楼市回暖,各地相继出台了以减税、推行货币补贴及降低准入门槛等一系列积极的购房政策,以期市场重回健康的轨道。如福州对契税减半放宽预售:在一定条件范围内,可享受契税减半征收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放宽预售许可证门槛,缩短了开发商回笼资金的周期。重庆则规定凡该市农村居民,在重庆首次购买一套建筑面积90m2以下(含90m2)普通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其购房单价在重庆市国土房管部门公布的市场均价以下的,免征契税。而长沙推行的是货币补贴,具有经济适用住房购买资格的城市居民,在购买普通商品房时,由政府给予货币补贴、基础设施配套费、劳保基金、人防易地建设费等多项房地产税费减免或延迟收取。

    各项刺激和优惠措施出台后,进入2009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在前期强有力的政策调控下,人们的购买欲被释放,各地的房地产市场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成交量回升、价格上涨的局面。

    2 新乡市房地产市场状况

    新乡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北衔安阳,南临郑州,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城市。作为一个三线城市,也受到市场的影响,但与一线城市相比调整的幅度并不明显。2009年1~2月,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2.1%,截至2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0.6亿元,比年初增长11.8%;贷款余额533.3亿元,较年初增长5.4%。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89.3%。在目前市场环境下,新乡市房地产市场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下面主要从2个方面进行阐述:2.1 新乡市政府措施的实施新乡市政府在2008年11月25日提出了“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我市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主要包括大力发展住房保障、降低税费标准、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和积极推进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型农村住宅建设4个方面。为了响应中央的宏观调整政策,新乡市政府也推出了刺激房地产市场的21条政策。从近期的经济变化可以看出,前阶段调控和刺激内需的影响在新乡已经达到初步效果,经济开始复苏。面对这样的经济现状,新乡市开发区主要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绿地、绿都、建业都在积极促销以抢占客户、赢得先机。

    2.2 房地产开发商的应对措施

    面对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新乡市各个房地产开发商做出了哪些判断?有什么动作?下面通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2.2.1 营销手段。目前每个区域的营销手段各不相同,主要体现在代表楼盘,利用其资源独有性维持价格不变,推广上更多的利用口碑营销扩大客户量,而边缘楼盘则以低起价来吸引客户的关注。

    表1各楼盘营销手段

    区域老区新区开发区项目假日王府塞纳春天世纪村紫郡绿地绿都营销手段寻找兼职售楼员活动,目的在扩大项目影响,价格未变无优惠景观段,样板房开放,优惠幅度不大老带新活动,送配套费,价格无优惠第二批房源2500认购,妇女选房优惠100元/m2低价起,2100送配套前期排号阶段,邀请客户到郑州实地观看2.2.2 未来市场的竞争。根据新乡市2009年住房建设实施计划,2009年各类住房建设总量37 552套,建筑面积403.645万m2。其中:套型建筑面积小于90m2的住房32 816套,建筑面积269.63万m2,占住房总建筑面积的73%。计划建设商品住房29 294套,建筑面积315.76万m2。其中:套型建筑面积小于90m2的住房24 558套,建筑面积221.03万m2,占商品房总建筑面积的70%。计划建设政策性住房8 188套,建筑面积52.8万m2(小区商业配套用房4.2万m2,住房面积48.58万m2)。其中:计划建设经济使用房7 286套,建筑面积43.72万m2,套型建筑面积60m2左右;计划建设廉租住房972套,建筑面积4.86万m2,在经济适用房小区内按10%,套型面积小于50m2。从地域分布来看,2009年城市住房建设开发主要布局于新乡市北部和东部;普通商品房,主要布局于中心城区、开发区和东区。集中于中心城区的均为旧城改造项目;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主要安排在铁西区的宏力大道、八一路、人民路的西段,中心城区的南部、东北部也有经济适用房的分布。

    表2各区土地供应量

    区域中心区新区开发区土地供应量17宗土地共36.2hm213宗土地共69.3hm23宗土地共34.47hm2总建筑面积90.56万m2173.19万m286.16万m2平均容积率2.5 2.5 2.49百亩以上土地2宗3宗2宗大宗土地总建20~26万m225~49万m225~51.33万m2为适应房地产开发,各区的土地供应如表2所示。从各个区域的土地供应来看,在2009年新增的土地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和新城区,而开发区仅供应3块,其中2块大宗土地还是现在已经入市的项目。从整体容积率来看,各个区域的新批楼盘都在2.5附近,这种容积率多数为小高层、高层,由此看来,未来多层的稀缺性更加突出。从大宗土地来看:老区虽然供应土地数量最多,但是单宗土地规模较小,多在1.33hm2以内,而新城区土地供应最大,且规模都较大,可以预见未来新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大。    3 新乡市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的状况以及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3.1 新乡市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的状况

    目前房地产市场在2009年春节后大势回暖的趋势下,绝大多数项目依然坚守价格不降,各项工程也在顺势启动,而客户也在整体的宣传下逐渐改变观念;但未来的产品同质化、大供应现象为未来市场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从宏观方面、城市方面和项目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大势上通过国家的积极扶持和各地提供的便利条件已经出现了可喜的改观,成交量和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后期其庞大的供应情况也使得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出现很多的变数,在目前情况下仍不能过度和盲目提高价格。

    3.2 开发商的具体应对策略建议

    对于新乡市开发区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应及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决策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因素:①新乡市房地产市场,由于土地的稀缺性和土地成本相对较低,对于新乡这样的中小城市,房地产开发基本不存在泡沫,房地产的价位还会稳中有升。

    目前国家采取的持续宏观调控措施,目的是为了抑止房价暴涨引起市场紊乱,防止泡沫经济,并不是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抑制。相反鉴于房地产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巨大比重,国家会采取既有利于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又有利于防止泡沫经济的系列措施。近期,国家和各级政府已出台了主要针对自购房以及改善住房的客户的鼓励消费措施,以后还会逐步出台针对房地产的各种措施,因此对后期的估计应该还是乐观的;②楼盘市场定位和客户群的特点,决定了该楼盘的投资价值,决定了楼盘受鼓励限价房政策措施的影响程度。如果楼盘处于其余各竞争对手楼盘无可比拟的绝对地理优势,规划理念先进,设计合理、性价比较高,针对的绝大多数是中高端客户群体,而这些潜在的消费群体的消费目的和投资目标比较明确,他们能够洞察市场先机,适时投资价值高、稀缺性强的产品,不会和限价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客户群体造成冲突,由于楼盘的高附加值导致楼盘价格的抗跌性较强、适应市场的能力也较强,政策、市场的变化对后期的销售价格不会有太大的影响;③楼盘的形象树立刻不容缓,尤其是对于刚进入新乡的开发公司。楼盘的开发引入了资金,并为新乡市关注本楼盘的人们所尽知,政府和楼盘的潜在客户对本楼盘的开工有着很大的期待,如果一再延迟开发计划,放缓开发的步伐,处于观望、摇摆不定的阶段,不但巨额资金长期占用成本增加,并且可能会对市场开发公司楼盘的信心产生不良的影响;

    ④目前的市场对楼盘的成本控制是一个机遇。成本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成本降低一分钱,价格便有了二分的竞争力。

市场发展现状篇9

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我国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和拉动内需的措施,其中也包括针对房地产的各项救市政策,主要集中在降息、降税、经济投入等方面。央行从2008年9月16日起到年底,连续5次降息,且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10月22日晚,相关部门也共同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如个人首次购买90m2及以下普通住房,契税税率下调到1%;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房贷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等。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代表的新一轮房产救市政策的推出放宽了二套自住房贷款限制,加大对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取消城市房地产税等。除此以外,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政府还实施了“一揽子”计划,把扩大内需、振兴产业和科技支撑结合起来,仅国家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与房地产业有直接关系的就占32%。

1 各级地方政府措施

中央的措施只是在宏观层面上,具体到每个省、市,因为各地的情况不同,各地方政府也因地制宜,在宏观政策下做出了进一步的调整,调整措施主要分为放宽条件、调整公积金贷款政策、减税和降低准入门槛4种。Www.133229.CoM

1.1 放宽条件

南京市在2008年第一季度放缓了土地推出的节奏,淡化了开竣工时间,南京国土资源局在7月建议今后控制未来单宗用地规模,降低单幅地块的出让金总额,并延长出让金额较高地块的付款期限。天津和武汉也在随后的土地拍卖中减少了近一半的供应。上海在此轮调整中略显稳重,它的方式是对现行基准地价进行重新评估,而这样一来土地价格将有更新的机会。

1.2 调整公积金贷款政策

河南省政府2008年8月23日召开经济运行会议,会中提出购买首套自住商品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房款比例由目前的30%调减为20%,最高贷款额度根据各市房价情况将适当提高,贷款期限可延长20~30年,住房公积金交付人在全省范围内,可异地申请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住房。

1.3 减税

为促使楼市回暖,各地相继出台了以减税、推行货币补贴及降低准入门槛等一系列积极的购房政策,以期市场重回健康的轨道。如福州对契税减半放宽预售:在一定条件范围内,可享受契税减半征收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放宽预售许可证门槛,缩短了开发商回笼资金的周期。重庆则规定凡该市农村居民,在重庆首次购买一套建筑面积90m2以下(含90m2)普通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其购房单价在重庆市国土房管部门公布的市场均价以下的,免征契税。而长沙推行的是货币补贴,具有经济适用住房购买资格的城市居民,在购买普通商品房时,由政府给予货币补贴、基础设施配套费、劳保基金、人防易地建设费等多项房地产税费减免或延迟收取。

各项刺激和优惠措施出台后,进入2009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在前期强有力的政策调控下,人们的购买欲被释放,各地的房地产市场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成交量回升、价格上涨的局面。

2 新乡市房地产市场状况

新乡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北衔安阳,南临郑州,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城市。作为一个三线城市,也受到市场的影响,但与一线城市相比调整的幅度并不明显。2009年1~2月,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2.1%,截至2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0.6亿元,比年初增长11.8%;贷款余额533.3亿元,较年初增长5.4%。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89.3%。在目前市场环境下,新乡市房地产市场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下面主要从2个方面进行阐述:2.1 新乡市政府措施的实施新乡市政府在2008年11月25日提出了“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我市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主要包括大力发展住房保障、降低税费标准、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和积极推进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型农村住宅建设4个方面。为了响应中央的宏观调整政策,新乡市政府也推出了刺激房地产市场的21条政策。从近期的经济变化可以看出,前阶段调控和刺激内需的影响在新乡已经达到初步效果,经济开始复苏。面对这样的经济现状,新乡市开发区主要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绿地、绿都、建业都在积极促销以抢占客户、赢得先机。

2.2 房地产开发商的应对措施

面对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新乡市各个房地产开发商做出了哪些判断?有什么动作?下面通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2.2.1 营销手段。目前每个区域的营销手段各不相同,主要体现在代表楼盘,利用其资源独有性维持价格不变,推广上更多的利用口碑营销扩大客户量,而边缘楼盘则以低起价来吸引客户的关注。

表1各楼盘营销手段

区域老区新区开发区项目假日王府塞纳春天世纪村紫郡绿地绿都营销手段寻找兼职售楼员活动,目的在扩大项目影响,价格未变无优惠景观段,样板房开放,优惠幅度不大老带新活动,送配套费,价格无优惠第二批房源2500认购,妇女选房优惠100元/m2低价起,2100送配套前期排号阶段,邀请客户到郑州实地观看2.2.2 未来市场的竞争。根据新乡市2009年住房建设实施计划,2009年各类住房建设总量37 552套,建筑面积403.645万m2。其中:套型建筑面积小于90m2的住房32 816套,建筑面积269.63万m2,占住房总建筑面积的73%。计划建设商品住房29 294套,建筑面积315.76万m2。其中:套型建筑面积小于90m2的住房24 558套,建筑面积221.03万m2,占商品房总建筑面积的70%。计划建设政策性住房8 188套,建筑面积52.8万m2(小区商业配套用房4.2万m2,住房面积48.58万m2)。其中:计划建设经济使用房7 286套,建筑面积43.72万m2,套型建筑面积60m2左右;计划建设廉租住房972套,建筑面积4.86万m2,在经济适用房小区内按10%,套型面积小于50m2。从地域分布来看,2009年城市住房建设开发主要布局于新乡市北部和东部;普通商品房,主要布局于中心城区、开发区和东区。集中于中心城区的均为旧城改造项目;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主要安排在铁西区的宏力大道、八一路、人民路的西段,中心城区的南部、东北部也有经济适用房的分布。

表2各区土地供应量

区域中心区新区开发区土地供应量17宗土地共36.2hm213宗土地共69.3hm23宗土地共34.47hm2总建筑面积90.56万m2173.19万m286.16万m2平均容积率2.5 2.5 2.49百亩以上土地2宗3宗2宗大宗土地总建20~26万m225~49万m225~51.33万m2为适应房地产开发,各区的土地供应如表2所示。从各个区域的土地供应来看,在2009年新增的土地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和新城区,而开发区仅供应3块,其中2块大宗土地还是现在已经入市的项目。从整体容积率来看,各个区域的新批楼盘都在2.5附近,这种容积率多数为小高层、高层,由此看来,未来多层的稀缺性更加突出。从大宗土地来看:老区虽然供应土地数量最多,但是单宗土地规模较小,多在1.33hm2以内,而新城区土地供应最大,且规模都较大,可以预见未来新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大。

3 新乡市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的状况以及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3.1 新乡市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的状况

目前房地产市场在2009年春节后大势回暖的趋势下,绝大多数项目依然坚守价格不降,各项工程也在顺势启动,而客户也在整体的宣传下逐渐改变观念;但未来的产品同质化、大供应现象为未来市场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从宏观方面、城市方面和项目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大势上通过国家的积极扶持和各地提供的便利条件已经出现了可喜的改观,成交量和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后期其庞大的供应情况也使得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出现很多的变数,在目前情况下仍不能过度和盲目提高价格。

3.2 开发商的具体应对策略建议

对于新乡市开发区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应及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决策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因素:①新乡市房地产市场,由于土地的稀缺性和土地成本相对较低,对于新乡这样的中小城市,房地产开发基本不存在泡沫,房地产的价位还会稳中有升。

目前国家采取的持续宏观调控措施,目的是为了抑止房价暴涨引起市场紊乱,防止泡沫经济,并不是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抑制。相反鉴于房地产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巨大比重,国家会采取既有利于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又有利于防止泡沫经济的系列措施。近期,国家和各级政府已出台了主要针对自购房以及改善住房的客户的鼓励消费措施,以后还会逐步出台针对房地产的各种措施,因此对后期的估计应该还是乐观的;②楼盘市场定位和客户群的特点,决定了该楼盘的投资价值,决定了楼盘受鼓励限价房政策措施的影响程度。如果楼盘处于其余各竞争对手楼盘无可比拟的绝对地理优势,规划理念先进,设计合理、性价比较高,针对的绝大多数是中高端客户群体,而这些潜在的消费群体的消费目的和投资目标比较明确,他们能够洞察市场先机,适时投资价值高、稀缺性强的产品,不会和限价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客户群体造成冲突,由于楼盘的高附加值导致楼盘价格的抗跌性较强、适应市场的能力也较强,政策、市场的变化对后期的销售价格不会有太大的影响;③楼盘的形象树立刻不容缓,尤其是对于刚进入新乡的开发公司。楼盘的开发引入了资金,并为新乡市关注本楼盘的人们所尽知,政府和楼盘的潜在客户对本楼盘的开工有着很大的期待,如果一再延迟开发计划,放缓开发的步伐,处于观望、摇摆不定的阶段,不但巨额资金长期占用成本增加,并且可能会对市场开发公司楼盘的信心产生不良的影响;

④目前的市场对楼盘的成本控制是一个机遇。成本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成本降低一分钱,价格便有了二分的竞争力。

市场发展现状篇10

批发市场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市场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环节,据调查,目前位于小板桥的骏麒批发市场和位于经开区的广丰批发市场是消费者最青睐的两个商品采购地,但是由于货车限行的原因,这两个市场大部分批发商户的经营都受到了不同层次的影响。由于作者家庭环境的原因,从小到现在大学阶段近十年时间经历了前后几次批发市场的变迁,从90年代的小坝干菜批发市场到2006年的骏麒批发市场以及即将面临的搬迁至距离市区更远交通状况更加复杂的大板桥。本报告将以亲身经历及对周边商户的调查了解去探求货车限行究竟给市场经营带来哪些影响,如今是怎样的一个经营现状,以及面临这一现实问题应该怎么谋求发展。

一、背景介绍

(一)交通运输受限

1、首次货车限行

从2010年10月9日凌晨零时开始,地铁施工货车限行令将准时实施,核载1吨以下货车,早7点至晚10点,禁入二环(不含)以内区域行驶。核载1吨(含)以上的货车、牵引车、挂车、吊车、轮式自行机械车等专业车辆,禁入二环以内,并全天禁止在彩云路主道、东二环、西二环(黄土坡立交至明波立交)、北二环(小庄立交至马村立交)等通行。截止到2010年每天进出昆明的货车约有7~8万辆,其中核载1吨以上货车约占30~40%,上万货车白天出行受限。面对违禁交警部门将严格执法,违禁驶入限行区域的货车司机将被处以200元罚款并记2分。

2、二环全面禁行

自2014年9月1日起,核定载质量1000千克(不含)以下的载货汽车每天7时至22时不得在二环(含)以内区域道路、呈贡区石龙路(不含)、春融东路(含)、祥和街(含)、景明北路(含)、新北路(含)、梁王路(不含)、锦绣大街(含)、春融西路(含)所围合的区域以内道路行驶。核定载质量1000千克(含)以上的载货汽车以及牵引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农用车、挂车、吊车、轮式自行机械车等专项作业车,则全天24小时不得在二环(含)以内区域道路行驶。

实施主城区货运交通组织调整后,将改变昆明市主城区货运交通秩序,确因进入受限区域开展城市基本生产、生活保障的货运车辆,可向昆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提出申请,经审查将对符合条件的货运车辆给予办理通行证件,获准车辆须按指定的时间、路线通行。但其表示,通行证办理的程序会越来越严格。交管部门将在进出货运交通组织调整区域沿线的主要立交节点、路口、路段设置执勤卡点,并通过电子监控设备及车辆违法抓拍系统对主城区货运交通调整措施不间断管控,对违反限行规定的依法进行处罚。

3、今年起受限车辆24小时禁行

自2015年1月1日起,核定载质量1000千克(含)以上的载货汽车以及牵引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农用车、挂车、吊车、轮式自行机械车等专项作业车,全天24小时不得在以下道路行驶:彩云路(含主、辅道)、滇池路、环湖东路(庄家塘立交至驼峰街);东绕城高速(不含)、西北绕城高速(不含)、昆安高速(高i立交区至和平村收费站,不含)、绕城高速内环中线(不含)围合区域以内道路。

(二)市场搬迁

103个市场已关闭搬迁22个伴随着南连接线通车和主城区限行措施的还有昆明市主城区商品交易市场的整治搬迁。昨日的会上,昆明市商务局副局长董锦园就主城区商品交易市场搬迁以及限行措施实施后的搬迁规划作了通报。董锦园介绍,从去年开始实施的新一轮市场整治搬迁工作范围主要在三环和绕城高速公路之间的区域,总共有103个市场需要整治搬迁和转型升级,目前已经关闭搬迁22个市场,重新安置5053艟营户。预计到8月30日,大车汽配市场完成搬迁后,还将关闭4个市场,搬迁951户商户。据介绍,结合南连接线通车和主城区限行,昆明计划今年8月30日前重点完成官渡区5个大车汽配市场、钢材市场的关闭搬迁收尾工作。下半年还将根据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三期、晋宁晋城工业品两个新市场的建设情况,按照先建设后搬迁的原则适时启动五金、机电、小车汽配、摩配、建材等业态的市场搬迁。

二、商户经营现状分析

面对着限行措施的全面展开,政策力度之大、违法成本之高,商户们都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来执行,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政策实施之后,通过商户们前后经营状况的对比,对商户们的经营状况进行深入了解。

(一)调味品批发经营为例

因对数据掌握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先以作者自家经营的调味品批发经营为例:

1、销售量变化

市场发展现状篇11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是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而出现和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发挥着集散商品、形成价格、传递信息等功能。它的兴起和发展,对加快农产品流通市场化,提高农民收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与周年化的需求,提高流通效率等都发挥重大作用。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市场日益国际化,农产品流通的环境与基础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把握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结构变化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对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以及消费者福利等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历程、现阶段发展的特点,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等角度全面分析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

一、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历程

农产品批发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出现后,经历了一个数量从少到多,规模从小到大,从产地市场兴起到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并行发展,从民间自发形成到政府推动建设再到市场力量整合重组的过程[1]。

(一) 演变形成

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购统销的流通体系经过政策的引导逐步演变形成我国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体系。形成的三种方式主要是:

1.由农民自发兴办,在农贸市场或集贸市场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如南京白云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2.由政府、工商管理部门建设或者原来商业、粮食、供销等流通部门的购销场所改造形成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如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

3.由农业企业为主体建设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例如深圳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二) 发展历程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成立之后就迅速发展,市场数量由1986 年的892 个发展到2007 年的4 150 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年成交额由1986 年的29.35亿元增加至2007 年的9 300亿元,平均每市成交额则由317.8万元上升为22 409万元。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呈现迅速上升到稳中有降,再到基本平稳的过程,平均每市成交额则持续上升,表明批发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

不同学者对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根据我国流通体制改革阶段和农产品批发市场自身发展情况,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 20 世纪70 年代末-1984 年,萌芽阶段。1978年的农业改革极大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各类农产品总量大幅提升,从1979年起,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对农产品统购统销的范围和品种进行了重新规定,在不从根本上触动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的条件下,逐步缩小统购范围,减少统购品种,允许部分农产品议购议销和自由购销,放开集市贸易,伴随流通政策的改变,一些具有比较优势和交通便利的农业产区的集市由定期赶集发展到天天开市,进而有了批发市场的初步形态。

2. 1985-1995年,高速发展阶段。1985年后,农产品流通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取消统派购制度,多种农产品走向宏观调控下的自由流通体制,全国各地的集贸市场纷纷恢复与发展,一些传统集市向批发市场转化,新兴的批发市场作为国合商业传统封闭式批发网络的替代物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入市交易的农产品品种、规模迅速增加,除棉花、粮食等少数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批发流通的主渠道。在产地批发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销地批发市场也日渐兴起,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大体形成。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流通不畅导致的农产品供应不足是重要原因,为此,国家提出“菜篮子”工程,力保大中城市蔬菜供应,要求各地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由于批发市场能够直接快速提高地方税收,在“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指引下,全国形成批发市场建设热潮,从1991 年到1995 年,全国批发市场数量从1991年的1 509个上升到1999年的4 249个,连续5年递增率达两位数,其中1995 年甚至高达42.3%[2],其中尤其是大中城市销地批发市场发展更快。

3.1996年至今,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阶段。在批发市场发展热潮中,由于缺乏合理定位和科学论证,部分市场成为有场无市的“空壳市场”,也有些市场管理不善,基础设施欠缺,配套服务不够,批发市场陷入盲目发展和竞争状态。同时,1996年前后,我国农产品市场供求状态出现转变,从早期的供不应求逐渐演变成品种和数量的全面供过于求,为保护当地农业,区域流通受到各种限制,地方保护主义泛滥,给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针对区域流通中种种不健康现象,国家采取“市场办、管分离”“市场登记与年检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对批发市场进行规范,批发市场在竞争中出现合并、转移、倒闭、关停的情况,批发市场总量也在2000年达到高峰的4 532个,之后逐渐下降并稳定在4 150左右,随着市场的规范,国家又陆续推出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和改造的方针,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农产品流通逐渐向规范化、组织化、标准化、大型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从2000年的1.6万亿增长到2007年的9.4万亿,其中,批发业务成交额从2000年的1.1万亿增长到2007年的3.5万亿[3]。

二、 农产品批发市场现状

(一) 农产品批发市场基本类型

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演变,批发市场逐渐发展,按照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类型的市场。

1.按交易方式分为:专业批发市场和综合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是指产品的种类比较固定的市场,如粮油市场、干鲜果品市场、水产品市场、蔬菜市场、肉禽蛋市场、土畜产品市场等。综合批发市场则是交易多种农产品的场所。统计年鉴上大多采用这种分类方式。

2.按市场所处位置和承担职能以及辐射半径分: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区域中转(集散型)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是指在农产品生产地建立的市场,产地批发市场的典型特征是“买本地、卖全国”。产地批发市场是在农产品生产比较集中的地区形成,通常交通比较便利并能辐射周边地区,有集货、分货交易功能。产地市场一般季节性强,交易设施比较简陋,在山东、河北等蔬菜生产较为集中的地区,就存在大量此类市场。我国产地市场数量占批发市场总数的1/3左右,在农产品集中收获旺季,这类市场活跃着大量熟悉本地情况的农村经纪人,批发商往往通过他们实现产品采购。目前我国大型连锁零售商在产地采购产品的80%-90%是通过产地市场和产地经纪人实现,如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是产地批发市场的典型。销地批发市场是在农产品消费量较大的地区建立的市场。

销地批发市场的典型特征就是“买全国、卖本地”。销地批发市场是以满足城市农产品消费需要的公益性农产品交易设施,具有集散、交易、价格、信息、结算、商流和物流及配送等功能。比如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就存在多个此类市场,其主要特点是:市场内农产品来自周边及全国各地,多品种,大量交易,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以最新鲜的状态实现产品销售。在农产品基本实现大流通的今天,几乎所有的地方都存在从外地调入农产品的现象,主要用于调剂品种,确保周年供应。销地批发市场的交易根据城市大小、季节及所在地不同而不同。比如南方中小城市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多体现出以本地产品为主,北菜为补的特点,为满足市场品种丰富度需要调入某些品种。北方大城市由于气候条件,本地产品数量上就无法满足本地消费,大多依靠南菜北运,比如山东寿光的蔬菜占北京市场的1/3。

区域中转(集散型)批发市场的典型特征就是“买全国、卖全国”。它一般由产地批发市场发展而来,除交易本产地的特色产品,还因为拥有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品牌优势、信息集散优势、集聚效应等,成为远距离运输的集货和中转市场。如山东寿光农产品批发市场,1984年是地方政府为促进本地农产品销售而设立,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批发和集散市场,由于寿光聚集了大量的客户和信息,甚至远在海南的特种农产品也先运到寿光,通过当地的批发市场实现产品的有效分销。而深圳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经营的蔬菜、水果、粮油和土特产品分别占深圳市民消费量的85%、90%、40%和65%以上,不但满足了深圳700万居民的生活所需[4],而且还辐射到整个华南地区(包括港澳台)乃至全国,并与东南亚、南非及欧美等市场建立了频繁的贸易往来,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价格指导中心和转口贸易基地。

(二) 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特点

1. 批发市场平均交易规模迅速扩大,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发展速度各异。平均每市成交额是反映批发市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1986年仅为317.8万元,1999年已达到7 867.2万元,2007年达到22 409万元,20年间,批发市场平均成交额增长了70倍。2007年,全国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有1 551个,其中亿元以上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有830个,而亿元以上专业市场有721个,在亿元以上的247家蔬菜市场中,前100名市场由过去的3-5亿提高到10亿元以上[5]。2006年,虽然全国最大的深圳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达160亿元,北京最大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达150亿元,随着交易规模的上升,单个市场的辐射空间也不断扩大,从区域性、省内扩展到周边省份,甚至全国范围。

产地批发市场日益减少,销地批发市场稳中有升。产地批发市场成立主要是为方便农区农产品集中上市季节大量农产品快速有效的销售,销地批发市场则是在解决城市居民农产品采购困难的背景下产生并发展。产地批发市场起步和发展早于销地批发市场,但随着时间推移,城市化进程加快,销地批发市场增长也远快于产地批发市场,从市场总数看,2000年4 532个批发市场中,产地批发市场有2 578个,销地批发市场有1 954个,而2007年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约4 150个,其中产地市场1 600家,销地市场2 550家[6]。

2. 市场运行机制以现货、现金交易为主,批零兼营相对比较普遍。现有的批发市场大多是实物交易,产品全部堆放在市场,买主在验货基础上讨价还价,现金收付完成结算。以现货为主进行交易得到的交易信息对调节商品流量、平衡区域供需矛盾有较大作用,但因交易对象已经是成品,因此交易信息对商品生产指导意义并不大。根据蛛网定理,农民生产决策依上期价格而定,但交易价格却取决于本期供求状况,生产决策与产品上市间存在一定时差,在缺乏科学分析的条件下,批发市场现货价格的高低甚至还是农产品“买难”、“卖难”周期性循环出现的重要诱因。现金收付作为传统的交易方式虽然比较方便,但是批发业务因为交易数量大,往往需要大量的现金,假币、抢劫等不法行为的存在又使得这种交易方式布满危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批发业务和批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行批零兼营,在4 000多个批发市场中,纯粹意义上的“批发”市场为数并不多,典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几乎是传统集贸市场的放大版本,摊位细小零散,交易起点较低,产品包装简陋,缺乏现代批发市场应有的规范与效率。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传统交易惯性之外,还因为仅靠单纯的批发交易不足以支撑市场运营,需要兼营零售来提高场地综合利用效率。

3.批发市场功能由产品集散、辅助流通向价格决定、质量监控发展。批发市场是伴随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而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促使市场定位和市场功能不断变化。土地承包制使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释放,在自然资源较好的传统农区,大量农产品在上市季节积压,同时,城市国有商业系统在改革中逐渐衰弱,为解决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问题,满足城市消费者日常生活所需,批发市场应运而生,从农业生产者中分化出专营农产品批发流通业务的商人,远距离运输并销售农区产品,批发市场发挥了集散产品的功能,随着城市化推进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批发市场功能进一步完善,从早期的提供产品集散场所扩展到快速高效的检验检测流通中产品的安全,而部分批发市场由于汇集了全国各地的批发商,更是成为特定产品价格形成的重要场所,市场的批发价格成为指导各集贸市场零售价格、批发商采购价格甚至生产者决定来年生产计划的重要指标。

(三) 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特点的成因分析

当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中呈现出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入,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不断推进在流通领域的具体表现。归纳起来,主要原因有:

1. 农业生产集中程度不断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城市建设与农业生产在资源利用上存在着竞争关系,大城市劳动力价格不断升高以及广大农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产品生产逐渐向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不管是水稻、棉花等大宗粮食作物,还是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特种农产品都已经基本形成全国性的区域中心,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例如蔬菜生产方面,中国播种面积最多的九个省份合计占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的比例从1985的58.63%提高到2005年的64.31%,产量比例从1985的40.29%提高到2005年的67.70%,同时,在主产省内部也出现区域性的集中,蔬菜播种面积在6 666.7公顷以上的县由1990年的163个发展到2002年的658个,其中2万公顷以上的大县已有55个[7]。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普遍提高,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合作经济组织在全国遍地开花,有效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也使得农业生产集中程度进一步提高。

2. 基础设施改善和技术手段的推进提高农业生产率,扩大农产品流通范围。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而自然资源有稀缺性、区域性和整体性,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出现土地、水或劳动力的短缺,从而对限制生产扩大,但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则在不同程度上使生产突破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优良种子的培育和推广、农药、化肥使用、塑料大棚技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等提高农业生产率。

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能够极大地改善城市和区域的通达性,从而缩短产品生产地与其销售市场地的距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条件有了较大发展,尤其是公路建设,更是突飞猛进,“要致富,先修路”成为90年代各地发展经济的重要口号,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从1988年的147公里发展到2005年的4.1万公里[8],基本构建了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公路网,确保了农产品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大范围运输。

3. 零售阶段市场结构变化。作为一种新型零售业态,超市从1990年代开始进入我国,到90年代后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再到农村,从综合超市、大型超市到便利店,各种超市业态遍地开花。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和生活方式改变,超市以其品牌、购物环境、安全保证等优势在生鲜食品零售市场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随着超市生鲜品经营规模的扩大,其采购也由早期全部从销地批发市场采购逐渐转为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直供并重。随着超市在生鲜食品零售业的比例不断提高,批发市场的发展空间也日益狭小。

4. 城市消费者数量增多,需求提升。随着国家整体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大中城市数量增加,原有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众多农民转换成市民,需要购买农产品的消费者数量增加。随着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消费能力增强,多样化需求扩大,销地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周转和集散的场所,顺应不断扩大的需求而蓬勃发展。单个批发市场形成区域性的垄断地位,辐射空间扩大,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了北京60%的蔬菜,南京白云亭批发市场提供本地80%的蔬菜。城市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促使“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专卖店成为部分高端客户的采购地点。

三、 农产品批发市场未来方向展望

(一) 农产品批发市场面临挑战

1. 土地流转制度的松动使生产集中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土地流转制度的松动,未来农业生产必然将逐渐向大规模发展,专业化生产程度将进一步提高,生产的大规模必然导致流通渠道发生变化,产地批发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优胜劣汰之下,部分基础设施欠缺,服务落后的产地批发市场在竞争中逐渐衰弱,部分条件好、吸引力大的市场将得到更多的生存空间,辐射更大的范围。

2. 农产品市场国际化趋势继续推进。农产品市场国际化包含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国际化,表现在大量进口外国农产品和出口本国农产品,生产者为全球提供产品,消费者从全球选择产品,还包含农业关联产业(agribusiness)的国际化,即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国际化,表现在农业生产资料(种子、化肥、农药)国际化,加工厂被国际资本控制,流通领域大型连锁超市的兴起和垄断。农产品市场国际化可以互通有无,调剂国内外余缺,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同时,农产品市场国际化也提高了对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的要求,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周转的主渠道,对这种趋势也必须做出反应。

3.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从简单的数量满足提升为对质量、品质、安全的追求,作为大中城市农产品流通的重要的中转环节,能否快速准确的检测进出市场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对问题产品在销售前进行控制,同时让产地生产者得到信息并取得产地政府的重视,从源头上控制食品安全,决定了批发市场未来发展的空间。

(二) 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趋势

虽然面临巨大挑战,但是农产品批发市场仍将长期存在。从农产品供给角度看,我国幅员辽阔,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大,农产品生产具有分散化、小规模特征,批发市场能够有效将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从农产品需求角度看,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是多品种的、偏好是多样性的,对生鲜度要求也很高,批发市场已经被证明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途径;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在我国农业产业化和城市“菜篮子”工程中承担了重要角色;从农产品批发市场自身看,市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交易方式不断创新、物流配送等配套设施平台不断完善。尽管在单品种(如苹果、梨)上,不能排除大型综合超市通过第三方物流向生产基地直接采购农产品的可能,但是从总体来看,大型综超直接从产地进行多品种采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从中心批发市场采购生鲜农产品仍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主流趋势。

1. 销地批发市场稳步发展,市场交易规模继续扩大。目前,批发市场总量的增长已经基本稳定,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为保证全国范围内农产品的有效流通,批发市场的总量将基本维持这个水平,但不同类型的批发市场发展将呈现较大差异。随着土地流转等制度条件的改善,产地集中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某些生产优势特别好的地区的产地批发市场必然更好的发展,而一些规模较小、缺乏特色产品和吸引力的市场将逐渐萎缩。同时,随着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人口增多都使得批发市场将逐步向城市特别是区域中心城市转移,交通便利、服务周到、品种齐全的销地批发市场会吸引较多客户,这些市场的规模和辐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一些基础设施健全、信息集聚较多、客户认可度较高的市场会发展成为区域性或全国性的集散市场。

2. 批发市场现代化、规范化发展。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农批市场尤其是骨干农批市场经营将更加规范化,市场功能更加完善,质量要求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规范化主要表现在IC卡交易、信用交易、网上交易和信息查询、电子结算、电话委托、农产品拍卖等现代交易形式推广,确保交易的公平、效率。市场功能将拓展到生产、加工、包装、储运、保鲜、批发、拍卖、直销、配送、连锁零售经营及进出口贸易等,构建交易中心、拍卖中心、电子结算中心、信息网络中心、检测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加工配送中心、商务中心、展示中心、生活服务中心等,全方位拓展。为确保食品安全,批发市场加强速测仪、色谱仪等检测设施配备,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推广可追踪体系,从而满足消费者对质量监管的需求。

3.农业企业参股农产品批发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国家对批发市场发展规范化、现代化的政策引导,批发市场产权逐步明晰,市场开始向农业企业集团的方向发展,“企业办市场、市场企业化”,出现了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企业,开展农批市场连锁经营,同时整合与农批市场相关的加工、仓储、配送等配套业务,形成完善的农业产业链条体系。如发源于深圳布吉批发市场的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自1989年成立以来,原始注册资本从517万元发展成为总资产65.9亿元、净资产约35.7亿元的大型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企业集团,先后在深圳、南昌、上海、寿光、长沙、北京、成都、西安、柳州、合肥、惠州、昆明、沈阳、南宁等14个城市投资经营20多家大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和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初步构筑了全国性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2007年,公司旗下市场的农产品年度总交易量超过1 700万吨,年度总交易额达700亿元,约占全国年度交易额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总额的9%[9]。可以预见,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放松,农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大型连锁批发企业必然也加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泽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农村经济,2002(6):36-42.

[2] 《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年鉴》编辑部.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年鉴[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4] 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网站[EB/OL].

[5] 《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年鉴》编辑部.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年鉴[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

[6]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报告[R].北京:国际农产品流通发展研究会,2008:133-152.

市场发展现状篇12

[关键词]体育经济发展

一、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概况

西方发达国家,以体育服务产品消费和体育物质产品消费所构成的体育消费市场,已形成规模,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投资热点,为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创造了社会环境和条件。

体育产业资本在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已成为值得注意的新趋向。在国外体育产业结构中,以体育健身服务业为主要市场的主体产业的地位更加突出,注重发展主体产业,应成为发展中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基点。

国际体育用品业已形成销售额达数千亿美元的大市场,今后10年还将持续增长,此外,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得到普遍重视。体育比赛电视转播权的销售已成为惯例,并成为许多国家和国际体育组织体育资金的重要来源。体育赞助业、体育博彩业获得长足发展。

经济是体育发展的基础,体育的发展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体育又是一项全民的、具有重大社会经济效益的事业,可以服务于经济的发展,对物质生产和国民收入的增长起直接和间接的促进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增加收入、增加就业和带动相关产业。

二、我国体育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比较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结合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来看,中国体育支柱性本体产业应该定位于竞赛表演、健身娱乐和无形资产三大主体产业。但是三大主体产业的规模目前市场状况还很有限,运作也不十分规范。体育产业的结构缺陷还表现在体育劳务市场和体育技术市场的发展不足。主要是体育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缺少活力,市场的竞争性不强,规模不大。

体育消费属于第三产业范围内的消费,增加体育消费就会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国民经济结构,改善经济发展质量。但是如何增加体育消费,运用什么样的政策手段鼓励社会兴办体育产业和引导扩大体育消费,目前来讲,没有政策遵循。

体育市场主体主要指体育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从供给方看,市场主体在企业规模、组织形式等方面发展都很不成熟,生产和经营的商品数量和品种单一、营销手段和方式不规范、市场反应速度以及创造需求的能力等方面与市场的需求都有大的差距。

目前中国体育市场人才严重不足,主要指对某一项目市场的商业化运作有实际营销经验和技能的销售人员队伍。体育经营人才的严重不足制约了体育产业市场化的发展。

三、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出路

1.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体育改革力度

体育部门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联手办体育,同时删减分流行政人员: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逐步实现政体分开,真正按市场规律发展体育经济。

2.大力推进体育产业化经营

发展体育品牌经营。①体育用品品牌经营。就是将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的服饰、饮料等实行品牌经营。中国体育用品在国内的市场难以守住,在进攻国际市场时实力又远远不及。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举国上下正在兴起的“全民健身运动”,为体育界提供了无限商机,各商家应认清市场形势,主动进行企业的产品、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主动调整,去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在体育用品的材料、功能上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着力发展自己的品牌,在守住国内市场的同时,闯出去占领国际市场。②体育赛事品牌经营。在中国体育日渐步入社会化、产业化发展轨道的大背景下,把一个体育赛事经营成名牌赛和把一个体育产品经营成品牌产品一样,同样可以获得品牌效应。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有影响的国际田径赛事,并被列入世界十大A级马拉松赛的行列。

(2)实行体育设施多种经营。体育馆可以以体为主,按市场经济规律全力开发体育市场,走出一条全新的体育产业化道路。譬如,开放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厅等场馆,服务全民健身;以良好的硬件建设和优质服务争取体育竞技活动、展览会、学术交流会在场馆举办等

(3)依托体育进行借光经营。借光经营就是借一些体坛名人、名物、名事的影响力来扩大产品、企业的知名度,进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具体运作方式有如下几种:①与体坛名人联合办学,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后继人才。②“出口”优秀的选手和教练。③借体育赛事在本国举行之机,推进国内旅游、博览等业的发展,推动经贸合作。

(4)推进协会实体化。协会实体化是体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中国足球协会较快、较成功地走完了脱胎换骨的历程。国家每年300万元的经费只是足协家底儿的1/20,足协目前每年已能从社会上赚回6000万元。

(5)注重体育的商业策划与管理。体育在国内、国外均拥有许许多多的爱好者,体育的商业策划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能否扩大知名度、打开市场等重要问题。

3.组建中国体育产业的“航空母舰”

中国体育经济要步入国际体育经济的大循环,并最终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扭转“分散经营、规模狭小”的格局,组建自身的“航空母舰”。即以产权为纽带,以提高体育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组建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体育产业集团。这样既可以有效缓解体育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又有利于增强体育企业市场竞争力。

4.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力度

一是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财务运作,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利益。二是要赋予著名运动员、教练员广告权。三是要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

5.狠抓市场体系建设

市场体系是体育经济赖以发育的导向和载体,体育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起点、为目标,研究市场、顺应市场、开拓市场。要狠抓市场体系建设,以引导和刺激体育消费为核心,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等,要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络,为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