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合集12篇

时间:2023-06-26 10:19:42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篇1

一、何谓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篇2

一、核心素养教育与音乐教育概述

(一)核心素养教育

核心素养教育(educationforall-rounddevelopment)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指导规划,强调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既要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教授,又要做好学生心理核心素养和德育教育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化、综合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核心素养教育的展开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还能够为后续教育工作的施行提供指导。

(二)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各个阶段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音乐理论、器乐的演奏、以及歌唱技巧等方面。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还可以陶冶音乐情操,对于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意义重大。伴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的深入人心,对于传统的音乐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强调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把核心素养教育作为教学活动核心,保障音乐教育工作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二、核心素养在音乐教育中的诠释

在核心素养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的音乐教育也从原先的音乐知识教授开始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新时期的音乐教育不但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专业的知识结构与文化内涵,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素养、文化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一)专业素养

首先,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学习并掌握音乐技能(演唱、器乐的演奏、舞台表演等等),能够把掌握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进行演奏;其次,学生在核心素养教育的学习环境下能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不仅能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文化素养

将核心素养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学生可以按照系统的方式,对音乐学科的起源、音乐流派的差异、音乐结构的变化与发展、以及不同音乐的特点等内容进行学习,并且还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种类进行研究,深化自身的音乐文化内涵;学生还可以自由地选择喜欢的乐器进行学习和演奏,从中学会运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综合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心理素养

此处的心理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时候,通过演奏技能的掌握以及音乐文化知识的学习,达到提高自身心理核心素养的效果。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和音乐技能表演可以养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在面对众人眼光的时候也能够发挥出正常的水准,做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且临危不乱,保障整个演奏活动能够顺利地进行。

三、核心素养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一)核心素养和音乐教育结合能够强化学生的德育意识

和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相比,现代的音乐教育理念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曾经提到过:“通过音乐的学习,能够发现生命中最美好的快乐,音乐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清流,还是提高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音乐对于人们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要如何才能够把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发挥出来呢?首先教师要摆脱传统的说教式音乐教育模式,然后再把现代音乐教育的重要内涵(即为构建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学生心灵美和行为美)与核心素养教育模式相结合,并将其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丰富学生的德育内涵。除此之外,在核心素养教育模式下,音乐教育可以让音乐作品中积极、上进、阳光的内容渗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音乐学习过程中感受音乐,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丰富自身的情感,坚定意志力,完善自身的性格。同时,用激励和奋进的情绪引导学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就以德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贝多芬的作品为例,《FateSymphony》(即命运交响曲)中的主题是“与命运抗争到底”,能够让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一生的曲折与坎坷,激进而又充满变化的曲调能够唤起学生心中不屈和坚毅的精神,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坚定自己的方向与目标,才能够挣脱命运的枷锁;在《pastoralsymphony》(田园交响曲)中则展现了人们对自然景色的期许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我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特别注重对红色经典音乐的鉴赏,并且努力要求学生每人必须能够演唱或者演奏10个以上红色经典曲目。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两个关键时间点,音乐教学把红色经典作为了主要内容,我教学的班级集体或学生个人在各种庆典和比赛场合获奖很多。通过红色音乐经典教育,学生们对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的认识得到了明显提升。由此可见,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核心素养除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之外,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让学生的理想情怀和思想水平得到特别提升。

(二)核心素养和音乐教育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美育水平

把核心素养模式引入到音乐教育中,可以把单一化的音乐教育变得更加健康、向上,帮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完善人格,提高音乐修养,这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审美观和综合核心素养影响深远。除此之外,教师把核心素养理念带入到音乐教育中,可以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式欣赏音乐,从中感受到音乐独特的魅力和艺术美感,这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确立是极为重要的。优秀的音乐作品中往往包含了大量个性鲜明的音乐形象,这些形象能够让学生在心里形成一种持续性的号召力和审美情感。在核心素养的环境下,学生在接受音乐学习的时候,能够伴随着音乐中的节拍、旋律以及节奏的变化慢慢地形成一种艺术修养,而这是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的。首先教师要从音乐基础知识方面进行着手,与学生共同分析音乐作品里潜藏的美学因子与艺术内涵;随后再通过合唱、即兴演奏等形式来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共鸣,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完善自我,又可以全面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核心素养和音乐教育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

俄国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如果要把人类智慧宝藏的门打开,需要拥有这三把钥匙:第一把钥匙是数学,第二把钥匙是文学;第三把钥匙就是音乐。”通过对学生的音乐教育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还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把音乐教材里的教学内容转移给学生,对于学生智能的开发和想象力的培养并不关注。而把核心素养模式引入到音乐教育中,就能够把教学模式变得更加个性化、灵活化,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音乐技能的同时,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智力的深度开发。按照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结构,通过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以器乐为主),能够让学生的双手变得更有协调性和灵活性,对于学生大脑右半部分机能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右脑被专业人士称之为“音乐脑”。除此之外,把核心素养和音乐教育相结合之后能够锻炼学生的听力功能,而且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或者进行音乐活动的时候,需要调动自身的思维能力、记忆力、情感等心理和身体上的活动,这对于强化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有着重要意义。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后表明,人类的大脑发育最快的是青少年阶段,若是在这个时期把学生的音乐教育工作做好,对学生的大脑会形成一种良性的刺激,让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解除脑部的疲劳,让大脑发育变得更快、更协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也会得到明显提高。我曾经对自己17年中职音乐教育的毕业学生做过调查,基本结论能够印证以上观点。

(四)核心素养和音乐教育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优秀的音乐作品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催化剂,好的音乐作品不仅具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充满着感人的力量,它无形但又真实影响人们的思想,是语言和武力所无法替代的。就以举世闻名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例,热烈而又坚定的旋律和情感激励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所以在我国的建国初期就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1984年的11月底,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时又一致同意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我国的国歌。在2019年年初国家教育委员会推行的《全国音乐教育落实纲要(试行)》中就着重强调:“唱国歌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社会责任,还是所有公民传递、表达爱国情怀的重要体现,在升国旗以及一些大规模的集体活动时都要演奏国歌并且齐唱国歌。”“成年后的公民以及中职的学生都要会唱国歌,并且能够理解和表达出国歌里的内容和背景。”由此可以看出好的音乐作品不仅可以影响个人的情感和思维,对于民族乃至国家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加入一些歌颂伟大祖国、歌颂党、歌唱家乡和美好生活的歌曲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意识,对于统一民族思想和提升民族气质也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许多学生在听过或者唱过《黄河大合唱》之后,都会被歌曲里激进、欢快的旋律和豪迈的民族情感所震撼,那慷慨的乐曲声里既包含着黄河的磅礴气势,还有华夏儿女奋勇抗敌的英姿,让学生们从中深刻体会到民族的自豪感与爱国精神。近几年在红色歌曲经典教学中,《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是学生必学必唱曲目,而学生们普遍反映乐意把这首歌教会给家人和身边的人,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的传递。

四、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音乐教育成效的建议

(一)重视学科建设与资本的投入

要在有限的课时内提升音乐教育的成效,除了教师要做好音乐教育工作外,学校方面还需要加大音乐学科的建设与资本投入力度,这样才能够把音乐核心素养改革全面落实。1、学校的领导以及音乐教师要积极地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思维,这样才能够冷静、客观地深入认知核心素养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2、在核心素养和音乐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音乐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把核心素养作为音乐教育发展的唯一方向;3、对于现有的音乐教材、音乐教学策略进行调整,重视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邀请一些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专家学者到学校内举行座谈会,或者对音乐课堂进行现场教学指导,组织音乐教师多参加音乐核心素养改革研究活动,并给予课题支持。

(二)设置公开性的音乐核心素养课堂

通过设置公开性的音乐核心素养课堂,可以让学生的音乐学习变得更加有成效。学校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现有的音乐师资队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公开性的音乐选修课程,这些课程中既包括了理论教育内容,也涉及到了一些常见乐器的教学。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就能够掌握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乐器的演奏和歌唱技巧,而学校也可以依据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分,并把学生在公开性的音乐核心素养课堂里的表现情况和学生学期期末的成绩进行挂钩,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鲜明的色彩。

(三)举行一些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举办一些与音乐相关的活动,并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学生共同排练一些节目,为学校的文艺活动或者周末汇演做好准备,这样既能够培养班级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向心力,还能够把课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近十年来,我在学校组织的校园歌手争霸赛,是历届毕业生回校访问时,最乐意谈论的话题。学校重视和其他兄弟学校进行音乐活动相关的交流活动,中职学校相互之间的很多比赛、职业技能交流,都可以加入音乐元素。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知名度,还可以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和才艺展示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一举多得。

(四)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全面的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不断清晰,“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深入人心。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让他们在阳光下“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在现实的中职课堂教学中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很多教师还有着浓厚的应试教育思想的惯性,包括中职音乐等教学课程,都无故被其它重要专业主科课程占据,甚至有的中职音乐课成了摆设,原有的中职音乐教学进度缓慢或者停滞,根本无法让中职的学生们真正接触音乐和节奏,更谈不上培养他们的音乐才华和音乐能力。中职音乐老师们既要争取必要的音乐教学地位,也要不断探索适合现代课堂发展的教学模式,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才能使音乐这门课的作用得到发挥。中职音乐课程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作为审美教育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作为能为一生奠定基础的中职阶段,开展音乐课程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尤其是在发现美、创造美上起着尤为明显的作用。但如今来看,大部分学校,中职音乐课堂的作用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中职音乐课堂的应有地位同样也没有得到学校、家长、学生的足够重视,致使音乐课堂的作用难以得到正常的发挥。不过,随着核心素养教育逐渐在全国推广,人民对这一理念认识的不断加深,相信音乐教学的改变也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田中瑞.核心素养在音乐鉴赏教学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8,(04).

[2]穆瑞芝.浅谈核心素养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J].音乐天地,2019,(08).

[3]王惠来.核心素养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文教资料,2016,(04).

[4]李晓迪,霍楷.中国贫困地区高校音乐核心素养问题及对策研究[J].戏剧之家,2020,(10).

[5]宋珍欢.核心素养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及建议[J].卷宗,2019,(04).

[6]常萌.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音乐教育模式改革[J].智库时代,2019,(11).

[7]王婷婷.高校音乐教育艺术特征分析——以核心素养为背景[J].北方音乐,2019,(01).

[8]赵秀臣,杨瑞萍.浅析音乐教育对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J].艺术评鉴,2019,(15).

[9]宋彬.高校音乐教育艺术特征分析--以核心素养为背景[J].艺术评鉴,2019,(05).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篇3

2.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中的应用

2.1在课堂歌曲教学中的应用。歌曲的教学很大程度上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影像资料的放映,通过直观的放映可以让学生有更直观的音乐体验。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灵活有效的对音乐课堂教学进度进行把握,高效的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整首歌曲进行适当的剪辑与合理地放映,可以取得更好的歌曲讲解效果。从而使学生有更好的音乐体验最终实现小学音乐素养的提升。2.2在音乐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由于音乐理论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在对理论的理解过程之中会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多媒体音乐教学的应用则有效的解决了传统音乐教学尴尬的处境。通过高品质的音乐乐理课件的制作可以使得乐理知识更加的形象化。在word、PPT等教学工具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对乐理知识的讲解更加深入透彻,通过对重要的乐理知识内容的重点标注来实现教学过程中主次教学目的的把握。从而实现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实现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2.3在音乐欣赏课堂中的应用。课堂音乐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音乐的欣赏部分,传统的课堂音乐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课堂音乐欣赏环节主要是进行课堂音乐的播放,然而仅仅通过音乐的播放,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听觉享受上,对于音乐的作者与创作背景以及作品的风格分类没有更好的理解。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视频教学软件以及word、PPT等教学软件的应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来穿插一些乐理知识,以及作者生平、音乐创作背景、音乐风格有更好的理解。

在对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目标,因此多媒体教学工具是贯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技术保障。通过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观地音乐感受,从而有效的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打开学生音乐世界的大门。

参考文献:

[1]陈小澄.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多媒体的运用[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7).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篇4

一、音乐表演专业核心素养教学改革意义分析

(一)满足新时期音乐人才储备需求

核心素养作为素质课改背景下主导教学思想,在音乐表演专业所具有的内涵十分丰富,具体体现在学生音乐乐理知识储备、音乐演唱基础技能,综合表演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就音乐表演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所呈现的意义十分显著,能够切实满足新时期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储备需求。新时期社会背景下,针对音乐表演专业人才,提出全新素质要求,市场更加看重学生音乐表演实践技能以及综合素养,因此,学校有必要顺应市场环境变化,做好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改革。

(二)促进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综合性培养学生专业品质,提高专业教学效率。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导向考虑,对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能够构建全新的音乐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下,积极学习音乐知识,提高学生课程学习效率,以及专业学习质量。因此,音乐教师应该针对具体课程内容进行教学理念、方法和渠道的创新。

二、音乐表演专业核心素养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一)完善音乐表演课程内容体系

在核心素养教学导向下,教师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储备建设[1]。也就是说,教师需要根据音乐表演市场环境,搜集相关的专业资料,并进行课程内容有效整合,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更加丰富,更加贴近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音乐表演专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统计调查。之后,教师深入音乐表演市场环境,对该专业人才储备需求进行掌握。然后,根据音乐表演专业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建设。比如说,教师可以将当今社会领域不同音乐类型,以及音乐发展理论研究,以及现实表现等资料展示到课程当中。同时,教师需要合理搜集民族音乐以及民间音乐,从而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培养学生形成规范的音乐表演思想认知。此外,音乐教师需要重点加强与学生职业发展相挂钩的课程内容发掘与探索。在设计课程内容之前,需要对班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学生对于音乐表演专业今后的发展规划。之后,根据学生具体的职业需求,合理设计职业课程内容。促使学生对音乐表演专业掌握,更加符合未来职业发展需求,全面提高学生音乐表演和实践能力。

(二)注重音乐基本能力培育

在核心素养教学导向下,音乐表演专业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需要重视学生基本能力培养。首先,教师需要重视学生音乐感知能力有效培养。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将音乐表演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让学生在音乐表演学习的过程中,对高低音、音阶,以及和弦的乐器,形成准确的认知理解,从而保证学生在音乐表演专业领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具体。其次,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节奏感有效培养。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节奏感知训练。根据自身对节奏的掌握,进行肢体协调训练,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音乐律动知识、技能更加科学、合理。在组织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肢体动作进行节奏感训练。根据具体的音乐作品,所呈现的节奏和律动特征,合理地配合相关肢体动作,从而增强学生音乐表演的灵活性与感染性。同时,教师需要重视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有效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表演实践活动当中,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敢于表现自己,提升自己,全面提高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在音乐课堂环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表演与演出。如此一来,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学习体验,同时也能够形成良好的表演素养,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利用音乐专业知识进行实践提供重要依据。

(三)强化音乐表演技能培育

在核心素养教学导向下,教师需要重点加强学生音乐表演技能培训[2]。根据音乐表演专业要素,就弹唱演导等方面进行能力培训,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更加丰富新时期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首先,在弹奏技能方面,教师需要重点加强学生钢琴、手风琴等经典乐器弹奏技能培养,让学生能够拥有丰富的音乐表演技能,在乐器的伴奏情况下,整个音乐表演更加生动、鲜活。其次,在歌唱方面,音乐教师需要重点加强音乐歌唱技能,以及歌唱类型的讲解与渗透。让学生充分掌握民族、美声等多种唱法,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音乐演唱技能更加全面。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将音乐演唱与表演建立有效联系。将音乐与舞蹈相结合,参与音乐剧以及音乐舞蹈等活动训练。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对音乐表演专业技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全面提高学生音乐学习水平。此外,教师需要重视学生音乐表演专业范围内创新和创造能力有效培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活动当中,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文艺汇演进行编导,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以及创作能力。

(四)拓展音乐表演教学渠道

音乐教师为实现核心素养教学改革,需要针对音乐表演专业,对教学渠道进行创新与优化。首先,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整合成微课视频,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构建微课视频资源中心,为学生自主学习音乐表演专业知识,提供便利条件。例如,教师可以将音乐乐理知识,以及音乐表演方法以短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专业学习自主性。同时,音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自主下载音乐表演专业资料,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储备。或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与其他学校音乐表演人才进行沟通和互动,围绕音乐表演专业技能进行信息传递与共享,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核心素养。

(五)健全音乐表演心理素质

在音乐表演专业领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决定学生专业品质建设的关键[3]。因此,音乐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需要重点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建设,从而实现学生音乐表演专业核心素养有效提升。首先,在教学领域,教师需要向学生渗透与心理调节有关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音乐表演之前,能够有效调节自身心态和情绪,从而保持良好的姿态,保证音乐表演活动进行的更加顺利。其次,教师需要积极组织规模性、规范性的音乐表演训练活动,引导学生端正音乐表演活动的训练态,和表演习惯。让学生参与多次的表演实训,进一步强化心理素质。让学生能够像对待正式演出一样,积极参与到音乐表演活动当中,找寻音乐的表演的自信心。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正规的音乐表演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心理认知和思想认知,从而以端正的心态,面对音乐表演和演出,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综合素养,让学生在舞台表演过程中能够临危不乱,从容淡定。此外,针对音乐实际表演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音乐教师应该合理地渗透给学生。并在音乐课堂上合理地进行案例分析,情境演示。引导学生当遇到演出或者表演事故时,应该做怎样的专业处理。如此一来,如果学生在真实的表演过程中,遇到突发事故,也可以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合理地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养。

(六)建立科学、合理评价体系

在音乐表演专业教学领域,教师为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有效贯彻,需要加强评价体系创新。在评价思想上树立科学发展观,重点关注学生音乐学习综合表现。其次,教师需要重点强调评价方法创新。将学生音乐表演活动表现制作成视频,站在专业角度为学生提供指导,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身具体的学习表现,以音乐表演学习缺陷进行分析,总结学习经验。同时,教师需要贯彻全过程评价模式,从学生音乐表演专业学习态度、演唱技能、表演形象以及临场应变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与评估,保证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具体,为学生自我反思和总结提供重要依据。再者,音乐教师不妨创新教学评价载体。教师可以将学生平时在课堂当中,在训练中以及在比赛中的音乐表演,通过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在教学评价活动环节,清晰、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自身在音乐表演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临场反应能力进行评估与分析,然后,将自身的表演情况与其他同学进行对比,分析自身在音乐表演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并积极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从而不断提升自身音乐表演能力。此外,音乐教师为保证所获得的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合理,不妨利用的信息技术,构建学生专业学习电子成长档案,将学生在不同时期专业领域的学习进展,以及所取得的专业成绩进行数据统计,通过数据分析判断学生在音乐表演专业领域的发展情况。之后,音乐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分析当前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的优势和不足,然后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教学体系,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从而保证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更加有效。

三、结语

综上,在核心素养教学导向下,音乐表演专业教师需要重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调整与创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表演学习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学习动力,健全学生专业学习品质,提高音乐表演综合素养。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篇5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83

在高中阶段音乐教学作为培养高中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对高中生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作为开展音乐教学工作的基础,直接影响着音乐教学的效果。只有在充分考虑高中生学习能力及音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音乐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设计,以此明确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才能得到保证,对提升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也极为有利。

一、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

根据美国布鲁姆等人的研究结果可知,对于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在充分考虑下述领域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设计: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音乐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因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及其所产生的内心感受都会以外在的行为进行表现,通过观察高中生的行为,可以对高中生理解音乐知识的程度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后续的音乐教学,而这也为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能够使音乐教学目标更加明确。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执行,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发生了改变,高中音乐教学的标准也越来越高,相应的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也应得到相应的提升,以使高中音乐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提升,而这也是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之一,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音节教学工作。

二、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

(一)内容设计

这里的内容设计是指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内容,也是对教学目标的细化设计,以使高中音乐教学能够分阶段进行,进而明确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流程。在小学和初中音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进行相应的提升,并以学生音乐学习能力为前提,适当的提高音乐教学的专业性,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确保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比如,在对“音乐风格”这节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高中音乐教师应选择适宜的音乐作为教学材料,如《二泉映月》、《怒放的生命》等,并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内容进行细化设计,以使教师能够依据教学目标的内容选用适宜的教学材料,制定科学的教学程序,据此提升高中音乐教学的结构性与层次性,从而确保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能够得到提升。

(二)难度设计

难度设计是指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难度,这直接影响着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为不同高中生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这种差距会导致高中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全面考虑每位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针对这种问题,为了更好地保证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在设计音乐教学目标的时候,对于教学目标的难度应在考虑全班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对音乐教学目标的整体难度进行设计,但对高中音乐阶段性教学目标进行模糊化设计,以便在此基础上对开展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整体框架进行设计。而对阶段性教学工作的框架,可依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设计,并且可以根据实际课堂教学效率对阶段性教学计划进行改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真正理解音乐知识,从而提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核心设计

核心设计是指高中音乐教学的核心,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是音乐知识,而这也代表高中音乐教学的核心是音乐。从当前音乐教学现状来看,高中音乐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并没有体现音乐在教学中的核心价值,对音乐知识没有做到全面教学,导致学生对音乐一知半解。音乐知识不仅仅是指五线谱、唱法、合唱等知识点,还包括中外音乐史、器乐、和声学、曲式学等内容,在设计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可选择上述音乐知识中的任何一点作为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音乐性,以此拓宽学生的音乐知R面。

(四)主体设计

主体设计是指高中音乐教学的主体,也是影响高中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音乐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只是课堂教学知识的被动接收者。然而,随着新课标的执行,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高中音乐教学的主体也发生了变化,学生逐渐取代了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逐渐成为了高中音乐教学的重心,而教师由过去主导音乐教学工作,逐渐变成了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基于对高中音乐教学的主体设计,突出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并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来设计教学目标,以便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

三、高中音乐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引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从音乐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并依此为基础,依据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对高中音乐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设计,以此明确音乐教学的目标,可以为高中音乐教学材料和内容的选择奠定基础。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依据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科学、适宜的方法开展音乐课堂教学,可以使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得到科学的引导,不仅有利于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也极为有利,而这也为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支持依据。

(二)有利于提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篇6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一轮课程改革步入深水区,但笔者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初中音乐教育的教师,亲临一线音乐课堂,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我觉得非常重要,因为音乐教育能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审美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涵养品格。但事实不容乐观,在制度的约束下,初中学校虽然表面上不再呈现“片追”,但在大张旗鼓进行素质教育的表象下,升学教育仍暗流涌动,受分数、升学率的影响,音乐教育仍被冷落,影响了音乐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近几年,虽然教育的上层设计把音乐教育纳入学生素质评价考核之中,但由于评价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了评价的乏力,乏力的评价刺激不了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初中三年,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也只是唱几首歌、识几首谱而已,对音乐教师的绩效考核也与数理化等科的教师绩效考核有别,导致了音乐教师执教力的疲软。这就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对自己目前音乐教学现状的真实透视,要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内化理念,让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理念是行动的

指南

不求人人都成为艺术天才,但每个学生都应该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受到美的感染。所以,作为一名音乐学科教师要深入学习素质教育的理念,我们虽然不能左右大的评价制度的方向,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的矛盾面。但我们作为一名音乐学科教师,不应被一时的不重视,甚至在考核绩效等受到冷落就放弃对美育的追求,我们要坚信我们所执教学科的艺术魅力,从改变音乐课堂教学开始,让我们的音乐教育在课堂上绽放异彩,让学生爱上音乐课,感受到音乐课上能产生世间最美好的天籁之音,通过音乐感染学生的灵魂,感动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热爱音乐课,捍卫自己的审美权利。音乐教师要不辱新课改学科教育使命,固守音乐课堂这方独具魅力而又贫瘠的土地。音乐教师要内化理念,认真贯彻素质教育,为自己是一位播种美的音乐教师而感到自豪,倾力打造音乐新课堂。

二、转变观念,促进音乐学科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例如,有位音乐教师进行创新教学,把流行音乐引进课堂,受到全体学生的欢迎,但这只是一节公开课的昙花一现,因为不受学校欢迎,怕学生受流行音乐“污染”,影响中考成绩。这说明学校教育大环境、学校观念的转变是影响素质教育实现、新课程改革推进的重要因素,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有时,我们的教育止步不前,原地踏步,甚至山穷水尽,是因为我们观念陈旧,观念固守,教师难以打破陈旧观念的故垒。观念是在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新形势下,我们一些原来的观念也许会沦为发展的阻力,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不能墨守成规,努力践行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例如,受升学教育、应试教育的影响至深,挪挤音乐教学课时,有时到初三备考,音乐课时被分给应试学科,音乐教师也心甘情愿让出课时。平时对音乐教师的考核有失偏颇,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教育教研积极性,挫伤了音乐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执行和深入研究的积极性,学校对音乐教师的在职培训和外出学习重视不够,音乐教研氛围不浓郁,导致音乐教师教学素质的滑坡。主管部门对音乐教师考核评价的失衡,对学生音乐素养评价的淡化,导致了初中音乐教学的不理想,这一切要想改变,就需要我们从上到下转变观念。

三、注重师资建设

目前,初中音乐师资力量的确薄弱,每年学校补充的师资新生力量,都侧重数理化语文英语等闭卷考试学科的优秀教师的准入,引进的优秀教师多为“主科”教师,学校也着力把这些“主科”教师打造成所谓的中考攻坚战的主力教师、王牌教师。升学率直接与绩效奖金、评模评优、晋职挂钩,所以,即使优秀的音乐专业毕业的师范生也不受欢迎,更别说用武之地。导致学校音乐学科组师资老化、教研教改乏力,新课程理念的音乐课堂难以打造,主抓教学的学校领导对音乐课堂教学指导乏力,检查放松,有的只是期末听一节音乐课,便对音乐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一锤定音,不理性不科学,导致音乐教师的教学懈怠。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篇7

二、室内乐课程的素质教育功能

一般来说,室内乐存在多种优点,室内乐可以增加音乐课堂的丰富性,并且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就教育方面而言,室内乐课程具有强大的素质教育功能,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

(一)培养群体意识、团队合作能力

室内乐课程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一大功能是有利于学生群体意识和团队能力的培养。基本上,学生在音乐课中所接触的音乐作品绝大部分是独奏方式来演奏的,因此这种形式只需要学生一个人自己去演唱练习,这就带来一个不良的后果,学生不愿意去跟别人合作,这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而室内乐课程这种形式,可以大大地丰富音乐形式,包括合奏、合唱、小组表演、乐队演奏等方式,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以及团队精神。在室内乐的课堂中,绝大多数的演奏都是集体性的活动,因此这就需要每个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集中和统一,学生们是一个团体在演奏,因此每个学生就需要共同协作,无论是在音乐的节奏方面,还是在音乐速度上面,都需要达到高度的一致。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全面认知能力

室内乐课堂的另一大素质教育功能就是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全面认知能力。虽然当今世界的音乐作品越来越多,但是室内乐作品还是具有其自身很大的优势。就室内乐而言,其不仅仅具有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内容,而且还具有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这是独奏音乐无法达到的。对于学生来说,室内乐课堂更容易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并且可以扩充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一旦学生音乐的视野扩大了,就可以不断提升自身对音乐的认知能力,并增强对音乐作品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

在素质教育中,室内乐课程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通常情况下,学习器乐演奏的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单方面的独奏能力,更需要强大的音乐综合能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社会对音乐方面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毋庸置疑,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并且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通过室内乐课程的学习,可以突破学生对某个单一的音乐知识技能学习的局限性。因为在室内乐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音乐内容以及表演形式,来增加自身的舞台实践经验。这样,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将室内乐的课堂音乐知识与实践演出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这种形式,学生就可以走出课堂去了解这个社会,并接触这个社会,从而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四)培育器乐专业人才

不可否认,室内乐课堂对于器乐专业人才的培养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对于学习器乐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仅仅在学校需要接受专业知识的教导,更需要提升自身的素质,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和自己,并且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对社会和他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在学习室内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不但学习音乐的相关知识,更是在这学习氛围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合作技能和素质。室内乐可以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大型的乐队演奏中,并且尽可能地给每一个学生练习的机会,这样学生就可以彼此学习,互相提高,并且通过互相的合作,来达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并以此来更多地培养出合格的器乐专业人才。

三、器乐专业主科教学中开设室内乐课程的具体措施

(一)建设师资队伍

在我国,室内乐课程应该是器乐学生的主修科目,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很多的学校并没有将室内乐课程作为器乐学生的必修专业训练课程。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室内乐课程无法得到广泛开展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相应的师资队伍。所以,最主要的事情就是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在器乐专业主科教学中开设室内乐课程的具体实施和操作过程中,学校可以采用引进先进和优秀教师的方式来吸引室内乐课程的教师,但是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严格。因为,对于室内乐课程来说,该课程的教师需要有渊博的音乐知识和学术知识,并且懂得如何传授知识,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将室内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二)制定教学计划

在室内乐课程中,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教学计划合理,才可以更好地将室内乐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要求统一起来。对于每个学校的室内乐开课时间,这需要根据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与此同时,学校还需要设置室内乐课程的课时。一般来说,室内乐课程的课时基本为每周一节或者两节。室内乐课程的教学要求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考核音乐课程

对于室内乐课程,最后还需要制定一个严格的考核制度。一般情况下,室内乐课程的考核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观摩抽查的方式,而另一种是期终考核的方式。在室内乐的音乐课堂上,当学生学习完一首弹奏的音乐作品之后,老师就可以采用观摩抽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并根据对学生的考核结果做出一些反馈,以此对下一期的室内乐教学做出一些调整。另外,在考核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共同参与到点评过程中,这样学生不仅仅可以提高对室内乐课程的兴趣,并且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最后,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个期终考核,并将其成绩纳入到对学生的素质评分中。在学生的最后评分考核中,老师的观摩抽查和期终考核将作为一个比例纳入到学生的成绩中,此外,还需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纳入其中,包括学生的上课情况、思想素质等等。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篇8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以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体系逐渐建立。为了适应这种社会大背景,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陋习,中学生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展开了。以此为契机,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帮助学生接受艺术熏陶为目标的音乐课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近些年来我国中学音乐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师资队伍不断得到扩充,教学设施得到更新。同时新课程标准也对中学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作用。中学音乐教师作为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和基础知识方面起着重要的、关键性的地位。因此在音乐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们除了要更新音乐设施等硬件之外,更需要提高中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中学音乐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中学音乐教师作为帮助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指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的引导者,在音乐课程改革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其既是音乐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们,也是课程改革的受众者。其素质的高低对中学音乐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深入展开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这一大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师应该提高其素质。作为一名开展课程改革的音乐教师,其应该具备焕然一新的教学观念、专业素质艺术修养等。

(一)先进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同样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也应该具有先进的教学观念。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很容易混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堂音乐课往往是教师教唱歌,学生学唱歌作为主要活动。因此音乐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形成先进的教学观念,即从先前的注重教师传授向关注学生素质提高发展,由注重教学结果向注重教学过程转变,由教师与学生的单向互动向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转变。音乐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学会“审美、创造、交流和传承”,这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来新的要求,因此音乐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将音乐课堂还给学生,自己则主动退居二线,承担起学生音乐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交流,使其对音乐课程产生兴趣。

(二)扎实的专业知识

在总结国内外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时,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教学教育质量提高与否与教师的专业素养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而这些与教师的专业素养存在巨大的联系。因此要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中学音乐教师亦是如此。音乐课程改革对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来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首先必须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能够深刻理解音乐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能够对传统音乐课程进行科学总结与反思,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能够不断学习,掌握最新的音乐教育动态;此外,音乐教师还必须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如教师应当具有较好的音乐表达能力,具备较强的声乐、器乐等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等,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能真正体会到音乐之美。

(三)丰富的文化修养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具有独特的人文特点,在中学音乐课程改革中,音乐教师应该具有丰富丰富的文化修养,具有较高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得到启迪,树立崇高理想,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用人文精神关爱学生,使学生在有声的音乐熏陶中得到无声的人生启迪,提高中学生的文化修养,为其今后的人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改革下提高中学音乐教师素质的建议

(一)在教学过程中建立音乐教师素质考核机制

在中学音乐教师课程改革中,应当从教学过程中来对教师进行考核,而不应该以教师的文凭达标作为基本的考核因素。一个优秀的中学音乐教师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的人。因此要加强音乐教师素养,必须改进当前的考核机制,站在专业的角度,从各方面进行综合考核,重教学过程,重视音乐教师的继续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二)支持音乐教师的工作

在应试教育的传统下,当前中学对音乐、美术等所谓的“副科”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无论在教学时间还是经济支持方面,很多中学做的远远不够。因此校方或主管部门应该按照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支持中学音乐教师的课程改革,给音乐教师足够的时间支持与经济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培训,支持其提高专业素养。

(三)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

尽管当前素质教育进入了全面推广阶段,中学音乐课程改革也在深入展开,但是其效果并不理想,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学音乐教师竞争机制的陈旧有关。当前很多音乐教师抱守残缺,死守着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只注重课堂中“你听我讲”的教学方法,无法与学生形成有效互动,同时很多教师不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以旧知识、旧方法来讲解音乐。之所以会存在这种现象,在于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学校应该引入高校的竞争机制,把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纳入竞争之中,督促教师提高专业素养,使其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深入开展中学音乐课程改革,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是关键。中学音乐教师作为音乐美的传播者,作为学生音乐知识的启蒙者,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主管部门应该从客观条件方面帮助音乐教师提高专业素养,而教师也应该积极努力,从自身做起,发掘自身潜力,学习音乐课程改革的要求,努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和生力军的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篇9

1、音乐素养教育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的首要功能就是带给人们审美的享受。然而,对音乐的欣赏品味,多数都不是自然拥有的,而是受到了后天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如今,市场上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比比皆是,其中有很多包含着低俗、媚俗的内容,歌词、歌名都含有色情、暴力等危害性的内容,很容易以流行文化的形式被小学生所接受。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提升音乐核心素养的教育,进行优质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自觉远离这些低俗文化。

2、音乐素养教育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创造能力。艺术需要人们运用想象力、创造力来理解,欣赏艺术是一个运用知识、经验、情感的发散性过程。音乐是具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艺术形式,人们在听音乐的时候往往会进行联想,思维跟随音乐中表达的意象来回跳跃,有助于激发人的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的产生,大多都是在瞬间得到的灵感,但是灵感的产生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注重平时积累的结果。欣赏音乐作品,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启发他们进行发散性的思考并增强音乐艺术的积累。

3、音乐素养教育可以提升小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音乐教育应当既包括音乐欣赏,也包括音乐表演。表演是一个需要沟通、实践和合作的过程,演奏者既要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又要学会让观众理解自己所表达的内容,因此需要运用到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能力。一些小學的音乐教育已经包含了可以提升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内容,例如合唱比赛、乐团训练等,学生通过集体训练和竞赛,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实现沟通和合作。

二、现行的教育体系中阻碍培养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因素

很多年来,我国实行的教育体系都以主要升学科目为核心,音乐、美术这些副科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例如,一些老师对教学安排和课标要求不在意,没能达到教学要求,学生对音乐课不重视,上课的时候得过且过,家长则只重视期末成绩,对音乐课漠不关心。教育体系的失衡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具体有如下几个表现。

1、缺乏对培养音乐能力的重视。大部分的小学音乐课教育模式,都是以听和唱为主,不重视对器乐演奏和乐理知识的教授。大多数是老师唱一句,学生就跟着唱一句。由于现行教育体系重视文化课而忽略音乐课,很多学校并没有为学生和老师提供足够的音乐设施来进行课程的学习。一个音乐老师可能教授整个年级,甚至是多个年级的课程,一节课有50多个学生,教室里只有一架钢琴,这些因素都使得课程的安排只能以听为主。而家长和学生则把精力都放在考试科目上,没有认识到培养音乐能力对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2、缺乏对音乐综合素养的测评。一直以来,教育界和家长对学校教育质量好坏的评价,主要是依靠学生的考试成绩。文化课的成绩评定,都有规范的考试流程和试题,而对音乐素养的测评没有规范的体系,很多都是由老师自行决定考察内容、决定成绩。学生在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得不到应有的反馈,也就不会重视音乐课的成绩。因此,缺乏一个合理、完善的测评音乐素养的方法,就成为让小学生轻视音乐课,阻碍其音乐素养教育提升的原因之一。

三、围绕音乐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程安排

1、情境教学,注重塑造优质的上课氛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受到老师和上课气氛的影响。音乐是一种包含着丰富意象的艺术形式,不同的乐曲有着不同的音乐表达,描绘的情境也各不相同。音乐课的设置,应该要能恰当地表现出音乐中的情境,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乐曲表达的感情。例如,将演奏、演唱、舞蹈等与音乐相关的内容一同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或者介绍作者创作时的背景,提升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等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提升认知和审美能力。

2、器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音乐素养考察的是综合能力,不只包括一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演唱、演奏的实践能力培养。将器乐教学引入小学课堂,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演奏的过程,聆听不同乐器的声音,陶冶情操、提升创造力。很多孩子都对乐器感兴趣,却缺乏亲身实践的机会,也有些孩子在唱歌方面没兴趣,却唯独喜欢乐器表演。将乐器演奏增加到小学音乐课中,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发掘出他们在不同方面的特长。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篇10

1、音乐素养教育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的首要功能就是带给人们审美的享受。然而,对音乐的欣赏品味,多数都不是自然拥有的,而是受到了后天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如今,市场上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比比皆是,其中有很多包含着低俗、媚俗的内容,歌词、歌名都含有色情、暴力等危害性的内容,很容易以流行文化的形式被小学生所接受。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提升音乐核心素养的教育,进行优质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自觉远离这些低俗文化。

2、音乐素养教育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创造能力。艺术需要人们运用想象力、创造力来理解,欣赏艺术是一个运用知识、经验、情感的发散性过程。音乐是具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艺术形式,人们在听音乐的时候往往会进行联想,思维跟随音乐中表达的意象来回跳跃,有助于激发人的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的产生,大多都是在瞬间得到的灵感,但是灵感的产生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注重平时积累的结果。欣赏音乐作品,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启发他们进行发散性的思考并增强音乐艺术的积累。

3、音乐素养教育可以提升小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音乐教育应当既包括音乐欣赏,也包括音乐表演。表演是一个需要沟通、实践和合作的过程,演奏者既要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又要学会让观众理解自己所表达的内容,因此需要运用到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能力。一些小學的音乐教育已经包含了可以提升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内容,例如合唱比赛、乐团训练等,学生通过集体训练和竞赛,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实现沟通和合作。

二、现行的教育体系中阻碍培养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因素

很多年来,我国实行的教育体系都以主要升学科目为核心,音乐、美术这些副科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例如,一些老师对教学安排和课标要求不在意,没能达到教学要求,学生对音乐课不重视,上课的时候得过且过,家长则只重视期末成绩,对音乐课漠不关心。教育体系的失衡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具体有如下几个表现。

1、缺乏对培养音乐能力的重视。大部分的小学音乐课教育模式,都是以听和唱为主,不重视对器乐演奏和乐理知识的教授。大多数是老师唱一句,学生就跟着唱一句。由于现行教育体系重视文化课而忽略音乐课,很多学校并没有为学生和老师提供足够的音乐设施来进行课程的学习。一个音乐老师可能教授整个年级,甚至是多个年级的课程,一节课有50多个学生,教室里只有一架钢琴,这些因素都使得课程的安排只能以听为主。而家长和学生则把精力都放在考试科目上,没有认识到培养音乐能力对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2、缺乏对音乐综合素养的测评。一直以来,教育界和家长对学校教育质量好坏的评价,主要是依靠学生的考试成绩。文化课的成绩评定,都有规范的考试流程和试题,而对音乐素养的测评没有规范的体系,很多都是由老师自行决定考察内容、决定成绩。学生在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得不到应有的反馈,也就不会重视音乐课的成绩。因此,缺乏一个合理、完善的测评音乐素养的方法,就成为让小学生轻视音乐课,阻碍其音乐素养教育提升的原因之一。

三、围绕音乐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程安排

1、情境教学,注重塑造优质的上课氛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受到老师和上课气氛的影响。音乐是一种包含着丰富意象的艺术形式,不同的乐曲有着不同的音乐表达,描绘的情境也各不相同。音乐课的设置,应该要能恰当地表现出音乐中的情境,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乐曲表达的感情。例如,将演奏、演唱、舞蹈等与音乐相关的内容一同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或者介绍作者创作时的背景,提升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等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提升认知和审美能力。

2、器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音乐素养考察的是综合能力,不只包括一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演唱、演奏的实践能力培养。将器乐教学引入小学课堂,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演奏的过程,聆听不同乐器的声音,陶冶情操、提升创造力。很多孩子都对乐器感兴趣,却缺乏亲身实践的机会,也有些孩子在唱歌方面没兴趣,却唯独喜欢乐器表演。将乐器演奏增加到小学音乐课中,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发掘出他们在不同方面的特长。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篇1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高效课堂模式的提出,要求音乐课堂教学脱离过去简单的学歌课和听歌课,使音乐课的教学内涵、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的个体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高度尊重学生,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活动中,教师要起主导和引领作用。教师在课堂中所有设计的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本,以课堂生命为本,以课堂生动为本,以学生的生长为本。那么,如何做到以生为本,创建新型课堂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对新课改有积极的思想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一切为了学生的学,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和探究者,而不是指挥者。所以,当前社会需要的是研究类型的教师,而不是只知道低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的老黄牛似的教师。那样只会把教师本人拉垮,教出来的学生也是只会答题考试的书呆子。因此,我们必须以研究者的角色出发,不断探索,发现问题,及时写一写心得与体会,做一做小课题类的研究,并联系学校与学生的现状,在我们的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每天有一点新发现,每周有一点小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思想上深刻认识,理念上不断更新,教学情感上逐步体验,从师本走向生本,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把空间留给学生,真正扎实有效地落实生本音乐课堂,激扬生命,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艺术的海洋里不断熏陶自己,陶冶情操。

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音乐课堂更精彩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学生观,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创作,感受事物,观察、分析、思考。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善于引导他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完全、自由地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注意创设多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动眼、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学生主动的、独立的、灵活的、创造性的思维,倡导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中发现并获取知识和能力。例如,在教授情景歌曲《小猫钓鱼》时,我在教室里布置出一条“小河流”,并告诉学生在这条小河边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然后,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使学生交流和享受音乐。在学到歌曲中“它丢,它丢,它丢下了钓竿把蜻蜓找”这一句时,我让学生边唱边表演,体验小花猫的犹豫不决。最后,我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贪玩的小花猫。这样使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乐曲的节奏力度和情绪。如果学生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那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反之,不仅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如何自主学习的方法,同时彰显了音乐课堂活力,展示出课堂生本魅力,发挥了生本教学课堂的有效性,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能让音乐教学课堂更精彩

思维教育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创新思维更具时代要求,因此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势在必行。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在教学歌曲内容时,教师应用形象的方式呈现所学的内容。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思维的动力,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比如,在教授《卖报歌》这一课时,好多学生对这首歌曲是比较熟悉的。但是,作为三年级的学生,他们不理解为啥这个孩子没吃、没穿还要挨饿。于是,我布置了前置性作业,让学生搜集聂耳的生平事迹及代表作品,上课时请学生展示,交流有关信息。我还提醒学生,小毛头与《三毛流浪记》的三毛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我还让学生分别扮演小毛头、聂耳和街上的行人,进行了情景表演,加深了学生对小毛头对悲惨生活的体验,感受了小毛头乐观向上的精神。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先学后教”,合作交流,精彩展示了开放型的教学模式,使音乐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和活力,让课堂更精彩、更完美。此外,在课堂上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都应从正面引导,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我们音乐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给他们创设思维的空间,让他们真正体会作品的意境。这既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实现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四、从有效走向高效,激扬生命,让音乐课堂更完美

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三维目标高效达成,使学生全员参与、充满快乐、积极上进的课堂。而且,在高效课堂中,每一分钟都尽其所用,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收获、有提高,而且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探索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做生命的牧者。教学就好比让一群羊在坡上吃草,放羊人只需要让头羊带好路,引好大的方向,这些羊就能很自由地吃饱,如果放羊人拉着每一只羊,到固定的地方让它吃草,羊没吃饱,放羊人肯定累得喘不过气来。我们教师应该做悠闲的牧羊人,而不做拉绳的纤夫。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我们应多让学生在音乐的情绪中自己体验,从音乐的本质出发,以听觉体验为前提,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享受蕴含在音乐中的乐趣。比如,在听赏歌曲《森林的歌声》时,我让学生带着律动进入音乐,用聆听、模唱、感受乐曲结构等方式来体验感受音乐。在学生熟悉了乐曲后,我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节奏、速度、强弱,大胆设计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总之,为了使生本教育教学走进小学音乐课堂,激扬生命,让学生体验学习音乐的成功和快乐,教师应在课堂上采用一种开放的、动态的教学形式。为了实现这一教学形式,教师要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提高专业修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思维,真正实现课堂动态评价,才能使简单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精彩和完美,真正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活”起来。

参考文献:

[1]吴洋.小学音乐生本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13(31):158.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篇12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一种教学质量较高的新型课堂模式,泛指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高的教学效果,高效课堂的表现之一便是学生学习能力在短期内有显著的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深入,音乐这一门艺术已经成为了大部分高中生特长生的首要选择,多次的新课改,使得音乐学科,尤其是音乐鉴赏课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改革。在这一新的教学改革里,将高效课堂模式引入到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上已经成为了其主要研究对象。在有关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如何引入高效课堂新模式的教育改革里,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教学研究,对高中高效音乐鉴赏课程的打造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脱离传统教学模式

音乐鉴赏课程是一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程,现如今,音乐鉴赏课程呈现出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学方法生动有趣的教学趋向,这种趋向是在新课改下教师们将高效课堂模式引入其中的典型表现。音乐鉴赏如果要展现其高效课堂的魔力,教师就必须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来拓展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目的,打造轻松和谐的音乐鉴赏课堂气氛,从而达到优质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①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音乐鉴赏课程是一门教与学相统一的课程,在教学之前,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这一计划的制定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优化,还是提早规划“教”与“学”之间知识输出与知识获取的一道防线,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和每堂课所掌握的知识面进行循序渐进的一个流动过程。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以往填鸭式教育不同的是,音乐鉴赏课程本身就是一门需要学生高度参与、高度互动的课程,在音乐鉴赏课程里,教师必须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有的放矢的进行本质内容上的针对性教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兼顾全体学生的总体学习上,同时兼顾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③积极的进行课堂互动。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核心是审美,既是审美,就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把这种美的感受进行描述和深入,同时,积极的课堂互动对提高学生对音乐鉴赏的兴趣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④及时作出课堂评价。在新的教学里,对每一堂课及时的进行课堂评价,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成果的一个考核,同时也是学生加强对课堂知识巩固的一次机会。

二、加强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巩固

在高中生中,音乐所赋予他们最直观的感觉是另类和放松。这是因为相对于枯燥的文化课程而言,音乐丰富多彩的视听语言给予了他们直观的听觉美学。但实际上,这只是学生们对音乐的初步认识,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其基本知识包括了节拍、节奏、调式、调性等一系列专业知识,如果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不够严谨,导致对音乐基础知识的认知度不够,则直接影响着音乐鉴赏课程的推进。反之,在音乐鉴赏课程上,如果不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巩固,学生在音乐鉴赏课程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茫然,影响他们积极参与音乐鉴赏课程的兴趣,从而耽误学习。

三、培养良好的音乐鉴赏习惯

音乐鉴赏课程的关键在于“听”,聆听是音乐鉴赏课程的基础,也是音乐鉴赏课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习惯。只有善于聆听的学生,才能真正提高音乐鉴赏的专业素养。但是音乐欣赏和聆听是一个长期发展而演变来的鉴赏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学生要在长期的音乐聆听过程中浸染音乐的魅力,才能受到艺术的熏陶。在音乐鉴赏课程上,教师可以通过PPT、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将音乐的视听语言展现到学生面前,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鉴赏教学情境。而学生则要静心聆听,并在听完后对音乐作品做出客观评价。

四、将音乐鉴赏与实践相结合

音乐鉴赏课程并不是一门只在课堂内进行教学的课程,从广义上说,音乐鉴赏无处不在,大到专业的演唱会,小到街头的艺术义演,都在音乐鉴赏课程的范围内。提高学生音乐鉴赏的专业素养,就必须将音乐实践活动引入到日常教学之中,这一点也是把课堂上音乐鉴赏课的知识点落到实处的重要手段,可以说,音乐实践活动不仅是音乐鉴赏课的补充,还是音乐鉴赏课的延续教学,是巩固和完善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一个有力手段。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安排一些课外活动,比如排练合唱、观看演唱会等形式来巩固学生音乐鉴赏的专业素养,拓展他们音乐鉴赏的知识面,从而发展他们的音乐才能。而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也要善于总结归纳,对音乐表现、审美、鉴赏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行温故知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中,在欣赏音乐美的过程中理解美,为欣赏美而留心身边的各种美,在美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要达成高效课堂的优质效果,在教学之前,教师和学生都必须齐心合力,教师要制定出明确的教学计划,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积极的进行课堂互动,及时的做出课堂评价。而学生则必须一方面加强音乐基础,一方面又要培养良好的音乐鉴赏习惯,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最后将音乐鉴赏的知识技能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