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合集12篇

时间:2023-06-29 09:33:08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篇1

需求:在世界范围内,长尾金融的服务需求一直处于短板,比较小的、风险高的、需求不太稳定的所谓的长尾人群群体众多,得不到相应的服务,这种情况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很普遍。

能力:有了市场需求还要有能力,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通过多年平行发展,积累方法的知识和人力资源,巨大的资源可以使得积累大量的知识和经验,覆盖各个金融服务的领域。从人才角度上来说,互联网和金融这两个体系已经具备了完整的学科,据不完全统计,每一年我国有超过100万的学生毕业于和IT有关的专业,有超过50%的学生进入了非IT的行业,也就是说有着巨大行业背景知识的技术人才供给非常充分。

基础架构:有了基础、技术能力,还需要有基础架构。技术领域的摩尔定律在持续有效的演绎,当前的信息储备和信息共享极其便宜,边际成本接近于零。

强大的需求背景、足够的知识和人才、优秀的软硬件基础、以及一些导火索般的具体因素,促进金融创新的爆发点即将到来。

中国金融市场现状依然处于中早期,市场机会众多

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P2P小额信贷、众筹融资、新型电子货币以及其他网络金融服务平台。随着移动通讯设备的渗透率超过正规金融机构的网点或自助设备,以及移动通讯、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全球移动支付交易总金额2011年为1059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将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长,2016年将达到6169亿美元。而由于正规金融机构一直未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现代信息技术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使P2P小额信贷在商业上成为可行。

截至2015年,仅北京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共计近500家,其中第三方支付平台企业约57家,占全国269家的21.19%;P2P网络借贷平台企业约219家,占全国2723家的8.04%;股权众筹融资平台企业约37家;网售理财产品平台企业约92家。

因此,金融市场其实比想象中的还要大,在以往各种各样的垂直领域里,很多人都说要去找下一个千亿、万亿的市场,而在金融这个细分领域里,这个趋势非常明显。

目前中国的GDP已经是突破了 10 万亿美元的大关,达到美国GDP的60%;而银行的总资产是135万亿,债券的存量是 35 万亿,股票市场37万亿。其实这已经不止是万亿市场,而是十万亿、百万亿、千万亿。这也是目前诸多行业龙头如腾讯、阿里、京东,乃至一些做其他业务的公司都把金融放在第一战略梯队的原因。

正如同五年前移动互联网开始发展,到现在移动互联网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金融目前也朝着这个趋势在发展,会成为大环境里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由于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目前移动互联网向金融业渗透率高,让互联网金融也凸显出了规模大、潜力深的特质。比如余额宝作为一个简单的投资理财产品,用两年的时间就做到了全世界最大的一个货币基金,整个盘子已经超过7000亿。而P2P金融也从籍籍无名变得连扫地大妈都可能听过,在短短的时间内做到了2500亿的交易额,甚至很多网络保险、移动支付、网络银行等业务,也是互联网金融之中的一员。要知道,目前移动互联网已经是接近6亿的网络用户,可见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成长空间是非常非常大的。

当然,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基本上处于无规则运行状态,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一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备付金”管理存在风险;二是P2P网络借贷平台倒闭和跑路事件频繁;三是股权众筹融资平台缺乏对股东人数、投资标准、投资数额的具体规定,涉嫌“非法集资”;四是网售金融理财产品平台“飞单”问题严重。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来解决,所以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依然处于中早期阶段,随着监督管理机制的出台,市场将会进一步优化,机会也会更多。

中国的独特机会有机会比美国创新更多,跑得更快

从目前美国的金融市场和中国对比来看,目前中国一些P2P金融和理财公司拥有的客户群体、贷款余额都不比美国同等级别的公司小,而且美国在金融方面的创新并不多。通常人们都觉得一些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项目都是中国在山寨美国,但是在互联网金融里,这个情况将会有着较大的不同,究其原因是管理制度的不同。

目前美国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管理制度已经较为规范,有很多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互联网金融公司。比如做网上理财是需要很多的资质和相应牌照的,高门槛准入也就压抑住了很多金融创新,而美国很多的互联网公司其实都是在做银行不屑做的事情,在细分市场寻找自己的定位和生存空间。这些条条框框都让美国的互联网金融没有我们想象中发展的迅速。

而在中国,如前文所说,目前面临着和美国完全不同的境地。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中国的法律法规还没有正式完善,甚至可以说框架跟条文都还没有搭建出来,同时中国的金融市场也没有美国成熟,银行及线下机构还没能够挖掘出所有的潜力,互联网金融也就有了更多创新的可能,而且会比美国跑得更快。

比如第三方支付、P2P金融和财富管理等在美国能够做到的事情可能只是非常非常小的一个部分。而在中国将会因为互联网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不但可以做一些美国想不出来的东西,同时还可以保持高速发展,这对于创业者而言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当然,创新的前提是要为了最终的用户做增值,打着创新的幌子干坏事很容易打垮整个行业。比如近一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就遭遇了行业阵痛。接连出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正在给这个行业带来持久的信用伤害。比如P2P借贷业界的神话“e租宝”,已经查明,e租宝涉案金额近400亿元,牵涉投资人近80万人。

然而,资本市场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认可却又显示出这个行业正在加速分化。显然,作为互联网创新的近年来的风口,互联网金融依然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行业内的三大独角兽企业巨头近期接连传出重磅融资,蚂蚁金服、陆金所、京东金融三家的市场估值接近3500亿元人民币,而且前两者的上市日程将近,都有可能在2016年完成首次公开发行(IPO)。

在过去 3、4年的发展中,提到互联网金融很多人都会想到P2P,其实P2P也只是整个互联网金融里面的冰山一角。从2010年到2015年,P2P平台的数量从10个发展到了2000个,交易量也从0变成了2500亿,中国人对于投资理财和借贷的需求是远远超乎常人想象的,随着更多的资本进入,互联网金融市场不但会变得更大,也会有更多的公司出现。

互联网金融的2016再创新机会在哪里?

正如同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所言,任何正常行业的发展都会经历快速成长到短暂调整,再到成熟的过程。互联网金融已经进入第二阶段,进入成熟期阶段后,互联网金融将会再次迎来快速增长。那么2016年,互联网金融的再创新机会在哪儿呢?更多的细分领域,全新的用户场景将为互联网金融带来新的渠道。用互联网卖产品,用互联网收集数据,用互联网的方式做风控的模型,用互联网来去创立新的使用场景。

遍观目前行业内最大的三家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对于金融的风控能力和互联网的技术能力的整合,其填补的都是传统金融还仍无法完全覆盖的领域。

互联网、大数据等金融创新催生了传统金融创新,作为交叉领域的互联网金融,目前逐步形成了三个方面的价值体现:一是去中介化,降低融资成本,实现投资者与投资产品精确匹配;其次,打破信息不对称,实现快速透明的信息交换,提高流动性和金融交易效率;三是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更优的用户体验等。

而互联网金融的重点就是在于两块整合,一是金融的专业性,包括信用风险判断能力、应用风险控制能力以及操作风险的管理能力,而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出问题正是这块没做好。二是互联网的技术整合,其意义在于渠道优势和数据优势。目前有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虽然在宣传里标榜自身是互联网金融,实际上还是纯粹线下的公司。互联网金融要快速发展,要靠新兴的业务、新的玩法来做新的模型,否则就与存在了很多年的小贷公司区别不大。换言之,要做互联网金融,一定要把互联网、大数据两个信息结合起来。此外,现在的互联网金融也有着很多细分领域,在未来将有非常多的发展空间。消费信贷、借款只是今天金融表层的一部分,也是最大的一块。如何打造更多新的消费场景,对互联网金融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互联网金融另外一个被资本非常看好的一个类别是财富管理。EF可以肯定地说,中国人其实比大家想象中更有钱。在表面上中国还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但中国人的个人财富可能比美国人都多。但是目前中国人的投资渠道非常小,从之前买房、炒股到现在进入P2P金融领域,此外便似乎没有了更多的投资渠道。

债券、基金、货币等产品让消费者通过自己获取信息做出判断的成本非常高。而富裕人群可以找专业人士来代为理财,在未来财富管理有着非常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如何撬动新的市场,是互联网金融应该思考的最重要的问题。从用户体验来说,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可以恰如其分智能地满足用户的任何金融需求。未来的金融将在交易的场景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最量身订做的方案提供给用户,甚至会打通正向和反向的金融服务机会,比如如果用户的帐户里面有多余的额度,可能它会自动配一笔适合用户流动性和收益的投资,如果用户额度不够,它会自动配给用户一个贷款。

未来金融将不再有狭义的风险控制,在信息极度对称情况下,参与者只是用不同的价格为自己购买不同的标签而已,未来的金融应该不是个更赚钱的行业,反而一定是个可以让客户省钱的行业,大家熟悉的需求层次论里面没有金融需求,未来金融不但能够降低运营成本、降低风险成本,甚至大言不惭的说可以能够降低金融危机的成本 。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篇2

(一)互联网金融在即将过去的2016年呈现出了强者恒强的趋势

业内人士明显感受到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落地后正在上演一场激烈的“生死战”,跑路的问题平台数量不断上升。同时,大量资本因为互联网金融的正名正不断的涌入这个行业,一些大型实力派平台脱颖而出,比如91金融等。

(二)“一站式理财”是趋势

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用户众多,而不同的用户往往需要的理财产品特点也不同,因此必须要提供多元化的理财产品才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互联网金融平台未来必然会向一站式综合理财模式发展。

(三)收益率趋于合理

随着类似“P2P监管细则”等细分领域政策在2016年的密集落地,在不久的将来借贷双方的利率都将下降到合理区间。

(四)“上市”将成为金融互联网行业热词

我国在2017年将大力改革和推行注册制,股票交易会相应的对上市企业放宽条件,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上市将会成为最热的词汇,上市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会越来越多。

(五)移动金融和众筹金融将会快速发展

作为一个独特的细分领域,众筹在2015年下半年备受市场青睐。众筹市场势必要淘汰以卖货为主的众筹模式,有望出现带有附加情感和文化气息的社交众筹。

二、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处于快速发展期,对于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调整应该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对于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捷和高效率等积极效应经过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对其蕴含的各种风险应该注意识别和防范,对互联网金融加强监管,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一)法律政策风险

互联网金融行业还是一种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入门标准和门槛较低,且目前处于无监管状态。因此导致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处于合法与非法的交界边缘带,稍有不当就可能导致互联网金融产品成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非法集资”。

(二)业务操作风险

因为是新兴行业,大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处于初创快速发展期,造成了企业与员工之间在管理上缺乏磨合,甚者很多企业的员工都没有接受正式的培训。在工作中如果因为不规范的操作流程、操作程序而出现失误,从而影响到客户的利益和互联网金融的构造,同时也会在发展过程给互联网金融企业带来风险隐患。

(三)信息技术安全性风险

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一个重要区别,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信息技术大幅度提高金融效率的同时,也给互联网金融增加了安全隐患。当网络系统受到攻击而瘫痪时就会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一个重要风险就是信息科技风险。

(四)市场竞争导致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行业同样要面对市场竞争带来的风险,如比较成功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余额宝,各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看到余额宝取得成功后纷纷效仿这种理财模式,使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余额宝和天弘基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示出来的优势越来越小,也因此产生了一定风险。

(五)信用违约造成的风险

信用违约风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自资金需求方违约风险。互联网金融的交易双方的关系是通过网络确立的,因此在互联网金融?c国家征信系统进行对接前,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困难,比如客户身份的认证,征信信息的报送和查询等,网络平台需要评估借款人提交的材料来确定风险,用于评估风险的指标存在不规范情况,两位各大网络平台之间的信息数据不能互通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些都会影响到信息风险的防范。二是互联网金融中介平台违约风险。互联网金融企业经营不善,或者有虚假债权和虚假征信都会增加信用违约,如果出现大规模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倒闭还会造成系统性风险,这些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都将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监管

目前在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还行进一步完善,笔者就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提出以下建议:

(一)对互联网金融存在的潜在风险,相关监管机构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加强监管

第一,监管互联网金融的思路应该遵循从自律到监管再到适度放松的节奏和过程。第二,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原则应该遵循兼顾鼓励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原则。第三,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标准应该分级分类实施监管。

(二)加强建设监管互联网行业的能力

首先,构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的“防火墙”,逐步建立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分级预警机制,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创新网络数字化非现场监管手段,使监管有效性不断提高。第二,构建以一行三会为主的联合监管主体体系,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和工商总局等作为辅助部门,利用多部门监管对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全面监管。第三,与国际加强合作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监管,促进跨国网络金融事件的协同处理,推动建立完善的互联网金融国际治理机制。

(三)加快互联网金融的立法进程,建立完善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明确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职责范围和责任归属

对现有的金融法律体系进行完善,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准入和风险充分运用现有的传统金融法律规范进行监管。把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纳入统一金融规划中,因为互联网金融存在特殊性,因此需要制定新的法规,新设或整合相关机构形成监控体系来监管互联网金融行业。

(四)建设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第一,面向全社会构建征信系统,在企业和居民信用信息数据库的采集范围中添加互联网金融过程中产生的信用信息,作为准公共产品开放,使严格准入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商可以获得客户的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第二,加快征信立法进程,采用各种有利措施使全社会的信用评级技术不断增强,促进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良性竞争。

(五)针对互联网金融用户建立完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篇3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监管制度不完善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想象,政府一直在努力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但是很多时候都是事后的弥补,监管机制滞后于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之势,监管机制的不完善与现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野火燎原之势极不对称。2016年,银监会正式四部委联合起草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网络借贷业务活动各方面的规定,但是仍然存在漏洞,比如网贷资金第三方存管的具体办法、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网络借贷资金监督管理职责以及存管银行的条件等,这些方面还需要补充完善。

(二)监管方式手段不完善

互联网金融较之传统金融,在经营环境、经营方式和范围上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互联网金融本质上没有改变传统金融风险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的特点。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其实是融资平台,有的甚至从事洗钱活动,因此不能单纯从互联网金融角度设计互联网金融管理办法,也不能直接将传统金融的监管法规应用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互联网+金融”更多地表现为互联网电商和金融服务业务之间的跨界经营,这种方式可言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但是也亟待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门出台新的监管方式和政策。

(三)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我国从1999年开始试点建设个人信用体系以来,到2015年1月央行下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个人征信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我们应看到目前为止,信用体系主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导,我国依旧没有完整的商业性信用评级机构。在银行个人征信报告系统中,没有非银行客户的个人信用信息,这显然对第三方支付市场的风险规避会有一定的影响。

三、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发展建议

(一)明确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主体

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首先要明确监管主体。2015年,我国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分类明确了互联网金融监管责任。P2P监管细则、互联网保险监管暂行办法也都相继出台。但是部分有争议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和机构监管还有待完善,需要明确监管主体,避免出现问题了发生监管机构推诿扯皮的现象。

(二)制定行业的准入门槛和退出机制

要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利和资金安全,还需要制定行业的准入门槛和退出机制。严格准入机制,不仅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也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不仅要制定准入门槛,还要给企业提供退出机制。任何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可能只进不出,明确退出机制同制定准入门槛一样,是保障互联网金融行业合理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适度的竞争,实现互联网金融企业优胜劣汰、转型升级。

(三)完善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消费者权益

金融市场上买卖的金融产品实质上是在交易产品包含的信息,而互联网金融无法做到像传统金融机构的准入、信息披露监管,传统金融市场的监管方法及监管工具也不适用,但信息不对称将严重影响金融市场发挥其资源配置功能,这就要求给金融消费者足够的信息让消费者根据信息进行价值的判断。因此信息披露的监管与控制非常有必要。在互联网金融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专业知识缺乏等原因一直处于劣势,消费者权利时常遭受金融机构的侵害。这也要求互联网金融监管要从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完善互联网金融的信息披露制度。

(四)加强行业自律是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补充

我们在前文分析了很多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完成的监管措施,比如监管主体的明确,准入门槛和退出机制的制度提供,但是,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众多,这些细小众多的分类模式之前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在监管机制上面不可能做到一刀切,不同模式的监管模式必然呈现多样的差异性。很明显,政府的顶层设计无法完全覆盖到每一种细分模式,这就要求各行业需要加强行业自律,以完善和落实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确保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作者:刘婧 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篇4

中图分类号:F83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2

一、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现状

我国证券行业的总资产、股票基金交易量和主营业务的集中度都有所提高,属于准集中式产业。市场容量、企业规模和国家政策都是影响市场集中度的主要原因,但对于证券行业来说,市场容量不是主要因素,而我国证券公司因规模造成的集中度还有很大的提高潜能。互联网金融发展至今,形成了以支付宝、理财通、阿里小贷、余额宝为首的一些列金融服务方式,其中,理财通是与证券等金融机构最密切的形式。但是我国证券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程度较低,常见的有股票、债权、基金等,价格和服务质量也没有明显分界线,限制了券商的差别化。在证券公司营业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让投资者享受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是券商成功的重要原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了证券行业最大的竞争者,虚拟空间给商家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价值创造空间和速度,第三方支付、云计算等大大方便了金融产品的交易方式,互联网聚集了大量客户资源和资金往来,阿里巴巴、腾讯等客户拥有量不下几亿,支付宝交易量更是数量级。数据信息是证券公司的网络平台发展的基础,券商也需要如此大量的客户信息和数据,形成自己的资金吸聚能力,实现靶向营销,但是这是目前的券商无法企及的。

除此之外,政策与市场等外部环境因素也不可忽视。证监会对证券行业放宽政策,我国2012年的证券营业部数量已经达到5000多家,实现了网络化管理。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混业的形式愈加明显,具有综合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受市场的欢迎。证券公司在混业背景先率先进行网络金融建设将取得先机。P2P、众筹融资等各种创新业务的涌现改变了证券行业的格局,引领了资本市场融资领域的革命性创新。

二、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证券公司的交易主体和交易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一方面,传统的交易方式引发了交易各方所得信息的不对称性,但是互联网的透明性和公开性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这种信息不对称,其虚拟性也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成本,消费者能够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实现自由平等的金融服务,不仅体现了金融服务的民主化,还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有效性。网上开户和网上证券产品销售,有助于券商拓宽营销渠道,同时佣金率得到了进一步下降,证券与互联网的加速融合使新产品经纪和资管业务的地位逐步提升,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为资金需求双方提供了一个发现市场的机会,将成为券商发展业务和销售产品的主要平台。交易双方通过互联网了解对方的信息,借贷双方能够自主信息和选择项目,除去了一切繁杂的手续。因此,资金中介将逐渐被淘汰,第三种金融运行机制应运而生,包括P2P、众筹融资等方式,引领了资本市场融资领域的革命性创新,互联网金融化将是一个有别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新方式,提供咨询、评估、协议管理和回款管理等服务。互联网销售门槛较低,大大降低了券商业务成本,引发了佣金价格战。如今非现场开户现在还是初始阶段,一旦全面放行,成本减少的幅度将会更大。证券行业在互联网金融中稳定发展后,将会催生出新的商务业态,使未来的竞争更加复杂。目前已经稳步发展的网络企业正在将互联网信息数据渗透到证券行业中,这些网络企业已经具有广泛的客户资源基础,冲击了证券行业的中介服务模式。

三、证券行业互联网金融化趋势分析

1.传统业务互联网化。近几年,政府陆续放开非现场开户的限制,各大券商纷纷将传统证券业务的运营转移到互联网上,包括招商证券、中信建投、华泰证券在内的大型证券公司都利用了互联网低成本、方便、快捷的优势,开启了第三方移动端应用程序,为客户提供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2.基于互联网的创新业务。现阶段的互联网是依托于社交网络、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的互联网,其复杂性也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出现了不少基于互联网的创新业务,例如方正证券泉友会就在淘宝天猫设立了首家证券网上商城,随后齐鲁证券、华泰证券等也加入了网上业务的大军,销售资讯及金融产品,专注于用户的投资行为,实现了证券行业与互联网的自动化、专业化的全面联接,但这些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网络证券,但仍在继续探索,由此可见,网络证券是证券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证券行业互联网金融化转型分析

1.证券行业互联网金融化转型要求分析。从可行性上讲,近几年来我国网民数量不断攀升,从2005年至2015年十年内互联网普及率增长了58%,其中股民数量不在少数,传统的营业部柜台逐渐退出市场。除了计算机,手机移动客户端也使得炒股更加简单方便,齐鲁证券推出的“融易理财”、光大证券推出的移动支付等都取得了很好的反响,截至今年的网上委托交易量已经突破35万亿元。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来说,自从2012年互联网金融横空出世,固守传统经验模式的证券公司只有死路一条,例如,众成证券因缺乏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从2008年起持续亏损。细化市场、推出更多符合时展的产品和服务是证券公司应该充分予以准备的工作。从提升客户体验上讲,网上消费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民众生活的一部分,而金融消费与网上实物消费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然而,受多方面条件所限,目前客户办理各种手续任然需要到营业部现场,填写复杂的表格、签订不知所云的合同等,降低了客户的消费体验。

2.证券行业互联网金融化转型战略分析。从成本上来看,传统的营业部每年租赁商户和雇佣职员等的固定成本在950万元左右,在证券行业低迷时期,这些成本形成了券商很大的负担,也是持续亏损的原因之一。另外,很多证券公司在发展上遇到了瓶颈,需要通过细分金融产品来突破。对开户和交易对象的市场细分就要对证券公司的业务进行细分,走差异化道路,形成多功能、多款式的证券金融产品和服务。正确定位自身差异化产品后,将产品进行主次分类,主攻某个特定的客户群和某类特定的服务,其他客户群和产品作为辅助,提高公司效率。

五、证券行业开展互联网金融政策建议

1.提升客户体验感。第一,建立自助式的开户、交易功能,利用网络、移动客户端上传相关个人信息和证件信息。第二,计算机和智能手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广大的网民都是券商的潜在客户,适时的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中嵌入其他服务功能,通过与其他软件品牌建立合作关系,增加客户群,实现共赢。第三,现如今的资金流动大部分都是通过网上支付,所以券商也应该打造大众化的支付功能,形成与金融机构类似的存管模式。

2.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效率。网络证券管理平台集证券交易、管理、理财为一体,统一及对客户消费行为深度分析,降低了营业部的成本。同时,经纪业务是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网络金融模式能够再造业务流程,使经纪业务与其他业务实现协同作用,实现“1+1>2”的效果,也能够有效降低整体成本。最后,网络证券管理平台能够同时展示多种核心业务,并将各核心业务的收益余额进行整合,对于客户来说,能够同时开通股票和证券账户,因此,各核心业务之间能够互相促进从而降低成本。

3.证券金融产品细分。首先,证券公司要充分了解自己产品和经营的实际状况,确定自身优势和劣势,明确定位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其次,证券公司要充分了解客户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对网络金融平台进行设计和维护,利用大数据技术聚集客户流量。最后,将客户进行分级分类的管理,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高量体裁衣式的服务,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公司差异化发展方向。

4.专一化战略。国外已经建立了很多成功的网络证券公司,提供免费程序化的多品种交易,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评价,并注重对平台后期的维护,不断追加网页功能,根据消费者风险承受力、投资目的、资产状况等实际情况,提供专一化的服务。互联网的竞争日益激烈,与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合作能够加大自身的影响力,借助第三方企业资源共享、取长补短。逐渐启用网络金融产品测试版,确定营销风格,保持自身优势。

5.加快完善市场环境建设。相关标准、法律法规的完善依赖于政府的努力,要有针对性的对互联网金融的相关事宜进行规定,规范证券行业的网络化发展,同时要注意后期持续的监管工作。另一方面,互联网的透明性也对用户的信息造成了威胁,要加强对民众的互联网金融安全教育,提高民众自我财产保护意识,政府也要加强安全建设,保护客户信息,维护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邵霞.谈证券公司发展模式转型与创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7):40-42.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篇5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现有模式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有两种概念:一种是金融的互联网,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实现了互联网化,将网下业务搬到了网上;另一种是互联网的金融,主要是指互联网企业推出的金融业务。为了综合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全貌,本文同时将这两种概念都包含在互联网金融内,即本文将分析这两种现象,并对它们的模式进行比较分析(见图1)。

尽管谢平和邹传伟(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但互联网金融毕竟也属于金融的“资金融通”这一范畴。因而,本文从资金融通的角度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模式。

在金融体系中,资金融通主要涉及融资、投资和中介三个方面,投融资是资本逐利的重要载体,而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承担起金融中介的角色。同时,由于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影响,金融机构不断分工,呈现不同的机构类型,它们共同为实现资本逐利行为提供服务。信息科技的发展,一方面促使这些传统金融机构不断革新,开设电子金融业务,另一方面促使互联网公司的发展。从市场结构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特殊的准入限制是一个高度垄断的市场结构,互联网公司由于其存在于虚拟空间则是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结构。所以,尽管早期的商业银行等传统机构开展了信用卡、网上银行、网上支付、网上证券与保险等网上业务,但传统金融机构的网下业务仍在不断发展壮大。另外,由于金融机构信息的非标准化,电子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颠覆被证明是错误的(殷剑锋,2014)。随着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业务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等传统间接融资业务受到较大冲击,“脱媒”现象得到关注。但随后又新诞生了“影子银行”等新型金融中介,电子金融的“去中介化”受到质疑。总的来看,由于金融中介的能力优势和比较优势,“去中介”在资金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不现实,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新型机构各自不断发展,呈现了竞争与融合的局面。

按照资金融通过程,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创新分为支付方式创新、渠道创新、投融资方式创新和金融机构创新四种模式。在资本逐利的主要投融资方式上,出现了以融资为主要目的的众筹,其形式已经发展出了股权众筹、债券众筹、回报众筹和捐赠众筹等多种形式。同时,影响较大的则是以投资为主要目的的P2P、网络小贷等模式。在金融中介上,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则较丰富。第一种是对金融活动中最基本的支付方式的创新,即第三方支付,典型的如网上支付的支付宝和移动支付的微信钱包。第二种是基于平台的销售服务渠道创新模式,一个是进行理财产品销售的渠道,如余额宝等各种宝宝,它们大多在本质上是货币基金;另一个是产品超市或信息平台,提供各种产品以及供求信息,如铜板街、好贷网等。第三种是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业带来的金融机构形式创新,如众安在线等。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功能分析

金融产品或者服务本质上是金融合约,作为合约属性必然存在责任与义务的问题,作为金融工具,必然存在风险与收益的问题。互联网金融提供的是与传统金融机构类似功能的服务,但是更加一体化、灵活化,强调客户体验和市场细分。但是,金融活动本质是要实现资本逐利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为了保护自身以及客户的利益,有责任和义务去降低信息不对称,努力控制风险。当然,对金融合约责任与义务、风险与收益的管理离不开金融监管,日益综合一体化的互联网金融给我国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系带来了难题。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篇6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

这给了“互联网+消费金融”一个很好的发展契合点,以消费金融为代表的服务性行业正在成为解决需求和供给结构不平衡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收入逐年增长,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信用消费、超前消费的消费模式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等都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近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了《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加大对消费金融发展的支持力度,政府希望可以通过政策支持来促进消费金融的发展。在这样的利好政策下,互联网巨头将迎来发展的新风口。

(二)选题的意义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在今后的几年中将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消费金融市场主体的竞争也将进入白热化。在互联网背景下,消费金融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市场主体年轻化、服务场景多元化、服务需求多样化、市场范围也变的更大。我们必须加强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进一步的研究,全面了解消费金融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这样才能为创新金融机构的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等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最终提高我国消费金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文献综述

孔晓文在《浅谈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中提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消费金融是非常重要的增长方式之一,特别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消费金融的市场范围变得越来越大,必须要对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的促进消费金融机构的管理理念、经营模式等的不断创新。最终提高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市场竞争力。

张雪在《论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现状和趋势》中指出了当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几种模式,并且对我国当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产业链进行了分析,对我们今后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

互联网金融出现改变了用户接触传统金融和消费金融的方式。80、90后成为消费金融的市场主体,用户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相比传统消费金融有了很大进步。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层次化,消费者对品质、品牌、服务的需求急求提升。随着居民家庭收入的不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逐渐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开始由商品性消费向服务性消费、由传统型消费向新型消费、由商品性消费向服务性消费转变。社会主流的消费模式由传统的理性保守消费转变为提前消费、信用消费,消费金融的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二)互网消费金融扩大了消费市场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消费市场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程度不同,人们的消费能力也有差距。各地的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也不同,给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也带来一定的阻碍。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消费金融的主体覆盖范围更加广阔,许多中低收入群体像农民、学生都能够享受到消费金融服务,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更具普惠性。消费金融的服务场景也逐步扩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购物、餐饮、旅游等服务场景,又包括教育、租房等传统消费金融覆盖不到的方面,这大大的扩大了我国消费金融的市场扩容量。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改变了市场布局

互联网技术为消费金融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消费模式,许多传统消费金融无法覆盖的群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消费金融得到更快更好的金融服务。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成为众多资本追逐的对象。企业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布局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从服务群体方面来看,重点布局18~35岁的年轻群体,特别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在此基础上,对消费群体进行进一步的细分,然后针对该群体的核心消费商品来提供金融服务,例如大学生群体,主要消费商品像电子产品、助学贷款等,针对这一场景的提供服务的平台包括分期乐、人人分期等。

从经营业务来看,教育、医疗、养老、旅游、装修等行业都纷纷与互联网消费金融相结合,进行消费金融产品创新。我国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支持各细分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例如2014年11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消费,探索发展养老服务的新模式,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消费服务品种将从低端到高端全面覆盖,养老消费面临升级。

从核心竞争力方面看,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重点发展大数据和征信系统。这对于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长期发展大有裨益。互联网金融的网络监管将是未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四)互联网消费金融能有效的释放消费,助力经济增长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到了经济增速放缓、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和经济结构调整期“三期叠加”的重要时期,经济增长很难由原来的资源、资本和劳动力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转变,原有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需求,为此国家开始实行一系列政策来鼓励消费经济的发展。通过发展消费经济来拉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必经之路。消费金融的发展程度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能有效的扩大金融消费市场,释放居民的消费需求。互联网消费金融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能够有效的降低金融活动的成本,为零散的大众需求筹集资金,推动经济发展。

四、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

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热潮延续至今,许多的企业都开始进入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使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战场形成了线上线下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在未来的几年内,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

(一)互联网生态和金融生态的结合更加紧密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当前,互联网与消费金融的结合正在使消费金融的面貌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包括消费金融在内的金融产业互联网化将成为必然趋势,互联网生态和金融生态的结合会更加紧密。一方面国内消费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平台改造传统业务模式,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依托技术和平台开始渗透到包括消费金融在内的中国金融产业的各个方面。从产品到服务模式再到风险管理,互联网技术将渗透到消费金融服务的各个阶段。良好的互联网生态和金融生态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大有裨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领域的运作更加规范和透明,同时网络征信系统也将日趋完善,金融行业在现实发展中遭遇到的种种瓶颈也将能够通过与互联网生态的结合得以解决。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范围更具延续性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将是未来消费金融发展的重点,我们不仅要考虑它在短期内的发展战略,而且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建立良好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必须从不同的角度来拓展其发展空间。

从时间上来看:互联网金融不能仅仅着眼于目前的消费需求,我们应该伴随着消费金融用户一起成长,经历不同的人生阶段,将消费金融服务渗透到租房、买车、结婚、装修等消费场景中去。从开始就要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逐步将消费金融的服务深入到用户长期生活中去。

从空间上来看: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服务场景还十分有限,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用品、电子产品等领域。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的转变,将深入到更多的领域中去。只要是人们能够想得到的,都能够享受到相应的消费金融服务。

(三)大数据助力互联网消费金融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当前,大数据已经成为重塑金融竞争格局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大数据的有效利用,可以促进整个行业的l展,给整个的金融体系带来创新活力。

首先,从客户营销方面,消费金融的市场主体可以通过大数据搜集和了解客户的信息,这不仅包括金融消费方面的信息,还可以了解到客户在各种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等各个生活方面的信息。这对于全方位的了解客户的需求和习惯,从而提供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其次,从风险管理来看,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搜集网络上的各类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对于用户的资信状况进行评估。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信用评价模型,更精准、更有效的评价客户,完善我国的网络征信系统,从而提高融资效率,降低信贷风险。

最后,从资源配置和产品创新来看,大数据能够帮助我们更加了解企业的自身状况,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优化业务发展和管理流程,提高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速度,更有效的进行资源管理和产品创新。

(四)垂直化发展

纵观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近年来的变化,垂直化发展将是未来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一大趋势。

1、行业垂直化

从传统消费金融的住房、汽车等到现在的医疗、养老、旅游、家电等许多细分领域,各个领域的发展行业结构和运行模式都不一样,这就要求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要兼具各行业经营和互联网消费经营的能力,对于企业经营的专业化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深入了解各个行业的发展特点,了解市场发展需求,不断的积累发展经验。

2、客户层次化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这就导致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参差不齐,互联网消费金融会根据各个层次的消费者的需求,制定精准的市场定位,为用户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篇7

互联网金融是指运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与云计算等技术,形成的一种新型金融融资模式。它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模式,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模式,具有成本低、透明度好、效率高等优点。但该金融模式正处于起步阶段,风险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常见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与风险特点,探讨风险监管对策,以供参考。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主要模式

(一)传统互联网金融模式

这是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上的一种延伸与扩展,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快捷的金融服务。除了开户需到柜台办理外,其他相关业务基本都能通过互联网完成,客户可随时随地完成交易。网上银行属于传统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代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基本都开设了网上银行,不仅涵盖了相关传统业务,还开辟了很多新业务,如网上理财、第三方存管、股票、黄金、保险、银期证业务等。

(二)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

当前,国内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迅速,对传统金融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主要包括P2P、第三方支付、电商贷款、众筹模式等。

1.P2P网贷模式。P2P(peer to peer lending)模式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直接融资模式。资金持有者通过这一信贷平台,将资金借贷给相应的贷款人。而该信贷平台的搭建人必须对借款者的信用情况、经营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发展前景等进行全面考量,以确保借贷行为的安全性。同时,再从中收取部分中介服务费与账户管理费。目前,P2P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民间借贷方式,涉及到的金额一般在几千或几万,具有额度低、周期小、成本高、范围广等特点[1]。

2.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是指利用计算机与信息安全技术搭建成的客户和银行支付终端的电子支付中介,已成为当前互联网交易的主要渠道。支付宝、财付通均属于第三方支付。

3.电商贷款。该模式是将大数据云计算融入到电子商务与小额贷款中的一种新型贷款模式。这是基于大数据的一种的金融信贷模式,信贷方通过数据库了解借贷方的具体资信程度,并决定是否给予贷款。该信贷模式不仅节约了交易成本,还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极大提高了风险的可控性。比如,阿里集团先后在浙江与重庆组间了小额度贷款公司,主要面向天猫与淘宝等电商,为他们提供小额信贷业务。

4.众筹模式。它是指项目发起人利用网络平台的大众性与快速性等特征,发动大众筹集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由于该模式正处于起步阶段,应用范围较窄,融资规模小,主要为文化艺术类产业提供融资渠道。淘梦网、追梦网、众筹网等网站是国内发展较为成熟的众筹网络平台。但是该融资模式面临着很多法律障碍,容易与非法集资、非法发行证券等行为相混淆。

二、互联网金融具有的风险特征

互联网是实现互联网金融行为的手段与方法,而金融才是其最关键的内涵。因此,和传统金融一样,互联网金融仍面临着很多风险。其中,操作性风险、技术风险、系统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均是常见的风险类型。此外,互联网金融属于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又带有不同于传统金融模式的风险特征。

(一)金融风险扩散迅速

网络信息技术是互联网金融服务高效、快捷的重要保障,反之,金融风险也可通过这些高科技技术迅速扩散开来,从而增加应对难度与补救成本。

(二)给金融监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互联网金融活动主要依靠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实现,随着交易活动的虚拟化,突破了时间与地理空间的限制,人们可随时随地进行交易。同时,这也让交易对象更加模糊,加上交易过程缺乏透明性,无形中增大了金融风险[2]。此外,监管对象与监管者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相关监管部门也很难掌握被监管者的资产负债信息,给监管工作增加了较大的难度。

(三)金融风险交叉感染日益增加

伴随着国内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其综合金融业务也得到不断的完善。金融机构间通过互联网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各类金融业务与客户间都互相渗透。因此,一旦发生互联网金融风险,极易导致交叉感染,增大风险扩散面。

三、加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健全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

首先,政府要重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意义,并根据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规范互联网金融活动。其中,要明确互联网金融业务各交易主体的相关权利与义务,并制定信息网络安全维护细则。重新梳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相关业务范围,并确定监管主体,完善相关监管分工与合作机制。同时,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并将其和互联网金融相融合。其次,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国内金融法律主要有《保险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等。对于其中不合理的内容要加以完善,出台相关细则,以消除互联网金融监管中的真空地带。商业银行业要根据市场现状以及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机制,为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顺利实施做好制度保障。

(二)加大监管力度,层层管控

一要把好市场准入关,在设立互联网金融机构前必须获得政府部门的审批。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商业银行均参照市场准入原则来审核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建立资质。在审查过程中通常会评估该金融机构存在的必要性及发展前景等,以做好金融风险的防控工作。二要重视事中监管,即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机构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监管力度,评估其资本是否充足,了解其业务范围与资产情况,面临的市场风险等。三要加强事后监管,即市场退出监管。对于濒临破产或涉及到严重违规违法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由金融监管部门要求其退出市场,以维护投资方的利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途径有以下几种:清算关闭、解散、接管、购并、注资挽救等。

(三)重视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也是一大消费群体,因此,也应重视保护此类消费群体的合法权益。一要出台相关的互联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措施,详细规定交易活动中的风险分配及责任承担、机构的信息披露、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等。二要建立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组织,负责处理相关消费者的投诉与金融纠纷问题。三要设立互联网金融信息咨询服务中心,方便消费者随时咨询相关业务,并给予指导,避免其上当受骗[3]。同时,制定并完善网上金融投资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对数据库信息的分析,有效杜绝各种非法金融活动与金融产品,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的财产安全与个人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篇8

究其根本,中国发展互联网金融具有独特的市场基础: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快速数字化的行为与对新事物的高度接受度;另一方面,中国大型互联网企业广泛涉足“互联网+”领域,带来基本的客户信任、深度的客户关系、制定基础的行业标准以及长期资源投入,从而快速孵化互联网新生力量。过去十年中,市场基础推动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充分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风险隐患,市场单边驱动的缺点凸显,“适度监管”日益成为业内共识。《指导意见》这一互联网金融监管“基本法”的出台,有望结束行业发展无法可依的状态,并开始走上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可以预见,《指导意见》及其相关细则的出台将深远地影响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创新将会持续,新形态、新模式还将持续涌现

过去数年中“互联网+金融”更多地体现在互联网企业主动向金融行业渗透。这一过程带来了突破性的创新,也在部分领域积聚风险和隐患。监管机构持续鼓励传统金融机构开展互联网业务、进行互联网创新,正是为保障金融行业整体稳健发展的深谋远虑之举。向互联网企业颁发金融牌照、《指导意见》首条提出的“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建设创新型互联网平台”,均可窥见监管机构推动互联网公司、传统金融机构双方竞争和融合的良苦用心。下一阶段“互联网+金融”将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互联网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的融合发展:双方将通过价值链上的深度协作,实现产品服务的创新及差异化发展。在进一步理解并尊重互联网企业在基础设施、平台、渠道、场景方面的优势的同时,持牌金融机构需要进行自身核心能力的全方位主动升级,由此激发出市场化创新的活力。持牌金融机构将在监管鼓励创新精神的助力下,进行包括产品、业务模式、风险管理、渠道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可以预见,互联网金融的新形态和模式将不断涌现,促进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的建立,更好地满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投融资需求,进一步拓展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

坚守资金安全底线,维护基础金融秩序,利好行业后续发展

搭乘居民财富积累的顺风,新生互联网金融理财机构以其高收益、易操作等特性快速被大众接受的同时,资金的安全性也成为了投资者最为担心的问题。资金安全关系到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信心,也即关心到行业持续发展的本源。近期发生的资金安全事件,更是向全行业发出了警示,滥用投资者信任即是透支行业发展的未来。资金全面托管给持牌金融机构,能有效分离平台运营资金与投资者资金,并确保所有金融交易行为的真实性、资金流与交易的一致性等。通过资金托管,夯实投资者资金安全、反洗钱等基础金融秩序,也为监管进一步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提供了空间和可能。

将互联网金融纳入分业监管框架,坚持监管公平

《指导意见》第一次系统性地勾勒了针对互联网金融分业的监管框架。互联网金融的常态是传统与创新业务的融合,需要各监管部门之间更为密切的合作,这也给分业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遵循市场规律,尽量减少对微观主体经济活动的干预;另一方面又要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这是监管的底线。如何把握这个度,还要看未来各部委对行业细分领域的细则。但无论如何,分业监管的框架应将有效促进监管公平的实现,即同类业务的不同运营主体将受到同样监管规范的约束。建议对于经营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互联网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监管均采取一致性的审慎宽松的监管政策,从重视对客户和投资者保护的角度出发,提供一个透明、清晰的法律环境。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篇9

二、国外研究状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经济趋势的涨高,互联网金融早已经在国外的市场生根发芽,促使着金融机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于1971年创立的Nasdap系统,标志着网络金融这一全新的经营方式从构想进入到实际运营。1995年10月18日美国3家银行联合在互联网上成立了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上银行”,预示着网络金融已进入迅速发展的新阶段。2000年7月3日,西班牙Uno-E公司同爱尔兰互联网银行第一集团正式签约,组建业务范围覆盖全球的第一家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Uno First Group。两家公司跨洋重组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全球最大的网络金融服务体系。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网络金融发展非常迅速,出现了从网络银行到网络保险,从网络个人理财到网络企业理财,从网络证券交易到网络金融信息服务的全方位、多元化的网络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目前在欧美国家的主要模式大致分为六种:互联网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互联网银行、互联网证券以及互联网保险等。由此看到国外互联网金融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但是国外的互联网金融也有一定的问题:首先,这些金融产品大多没有获得实体经济的接受与认可,存在信用风险;其次,它们的安全性堪忧,账户数据和资金安全存在隐患等。

三、国内研究状况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篇10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7.07.05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7)07-0020-04

Indirect Financing Extended, Industry Reputation and Financing Availability

――Based on P2P Network Lending

ZHUANG Lei, ZHAO Chengguo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Nanjing 211800)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that industry selection can affect the borrowers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analyzes the impact of borrowers availability of financing on the reputation of the industry on the internet financial market. With the transactions data of P2P networks lending, “”, it researches the influence of financing availability on the industry attribute of borrowers from the probability of winning and interest rate levels of orders in the network lending, and makes a robustness testing with the method of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clear selection bias of borrowers in the industry on the network lending market, 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n the effect of industry signal, and further estimates the value of the industrys reputation, which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network lending market.

Key words:P2P network lending; industry reputation; financing availability;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1引言

行业选择对个人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除去个人异质性偏好外,人们在择业时更多看中行业声望[1],比如过去几年中金融行业的高工资使得很多学生想要报考金融专业。在金融市场中,行业声誉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借款人的融资状况,现实中借款人所在行业环境对融资可得性具有显著影响。鉴于传统信贷模式信息披露的有限性,较少有文献实证检验行业声望对借款人融资状况的影响程度。互联网金融发展促进了金融市场融资模式的延伸,股权型众筹融资平台推进了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延伸,而债权型众筹(即P2P网络借贷)推进了信贷市场的间接融资延伸,借贷双方拥有更多的选择自由,需要披露更多的金融数据,同时各方须仔细甄别各种信息[2]。因此,行业声誉对融资影响可以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中得到充分反映。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加速了金融的脱媒,成就融资模式(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延伸。P2P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一种第三方平台,直接促成投融资双方交易的形成,它并不像银行中介那样发挥担保作用,只是承担着信息审核、项目推送的桥梁作用[3]。因此,P2P网贷是一种间接融资延伸模式(即间融延伸)。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引起金融效率的提高可以缓解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上说互联网金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了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对称程度,能够缓解金融市场上的各种歧视现象[4,5],从而有助于资金配置效率的提高。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间不长,信息披露体系不够完善,尤其是征信信息封闭和交易信息记录缺乏,导致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存在歧视现象,如地域歧视[6]。但是这种歧视会随着信息披露体系的完善和信息及时更新而有所减缓。然而,关于金融市场中的行业声誉却少有实证文献进行分析,互联网金融创新中的P2P网络借贷是否存在行业偏向以及行业声誉价值测度,值得进一步研究。

行业信号会在金融市场发挥影响作用,行业声誉价值也会体现在融资过程中。企业(或个人)所在的行业声望在市场经济发挥着一种信号传递作用,其背后一定程度反映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经济能力。行I声誉在信息市场有广泛的应用,微观上代表着一个企业行为以及产品在市场的口碑[7],如苹果手机代表着高端;宏观上代表着整个行业的产品在市场的影响[8],如三聚氰胺事件导致整个中国奶业的危机。金融市场上存在行业声誉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借款人所在的行业收入越高,说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较强,更容易获得融资机会或者能以较低成本进行筹资。行业收入差距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行业性质[9]、垄断程度[10]、从业者的人力资本投入[11],企业异质性[12]等,此外金融化是导致行业收入差距的一大原因[13]。在存在着市场摩擦的现实世界中,行业的无形和有形壁垒无法彻底消除,就会存在行业溢价,久而久之形成行业声誉价值。虽说资本无国界,反映了资本具有高度流动性,但目前还是难以消除信息不对称性,行业声誉这种低频信号将在市场上继续发挥作用。本文基于互联网金融模式所产生的金融大数据,进一步检验借款者和投资者关注的信息和行为,构建行业选择影响借款人融资状况的理论模型,实证检验P2P网络借贷过程中的行业声誉影响并测度行业声誉价值,从而推动企业注重自身行业声誉价值的积累,实现互联网金融资金价格的合理化。

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理论分析

在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时,投资者无法判断借款人的具体违约风险时,会采用一些别的标签来确保自身投资的安全性,其中行业声誉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信号工具。行业声誉作为一种信号传递工具,投资者更愿意把钱借给行业信誉较高的企业、个人。金融市场上,投资人的决策方程为:

F=maxf(ris,rat,dat)

s.t. ris=f(cre,def)

融资成功影响主要受三方面(即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影响。投资人在P2P网络借贷选择中主要考虑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主要是考虑借款人的信用等级,流动性主要考虑借款的期限,收益性主要考虑借款的利率水平。由此,选择信用等级、借款期限、借款利率以及借款金额等作为衡量融资成功的直接因素,其融资方程为:

suc=f(cre,rat,jie,hkq)

互联网金融中信用风险是影响借款人的重要因素,信用等级主要受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的影响。还款意愿主要通过借款人的违约率来表现,看借款人是否存

在借钱不还的记录,反映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主要受还款人的收入水平和财产水平的影响,选择借款人的每月收入水平、汽车和房产证明。由此,选择借款人的月收入、违约率、房产证明、汽车证明以及房贷、车贷作为衡量借款人借款信用的直接因素,其信用方程为:

cre=f(inc,def,hou,dho,car,dca)

借款的收入水平主要受借款人的劳动强度、行业以及个人经历等因素影响。行业壁垒是造成借款人收入水平差异的一大原因,公司规模也是影响借款人收入水平的因素。工作时间和人力资本的投入是影响借款人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此外,像年龄和婚姻状况也是影响个人收入水平的因素。由此,选择借款人所在的行业、公司规模、教育年限、日工作时间、年龄和婚姻状况等因素来衡量借款人收入水平的直接因素,则收入方程为:

inc=f(chy,edu,wti,gsc,age,wed)

由此,借款人融资影响因素的联立方程如下:

suc=f(cre,rat,jie,hkq)cre=f(inc,def,hou,dho,car,dca)inc=f(chy,edu,wti,gsc,age,wed)

22研究假设

劳动市场中劳动者的行业选择对收入水平有重要影响。传统工资理论认为,在市场出清条件下,劳动收入差距只能反映劳动者的教育、工作经验等人力资本及其他市场因素的差别,但是现实中一些社会性、制度性等因素影响着劳动者的收入水平[14]。因此,行业选择影响着借款人的收入水平,可得:

假设1:行业选择直接影响借款人的收入水平。

行业特征会影响借款人的一些行为习惯,行业属性形成的个人习惯也会在一定程度影响个人的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经过多次重复博弈,逐渐形成行业信誉。在信息不对称的金融市场上,投资者经常根据行业信誉分析来选择自己的投资方向。此外,行业发展具有周期性,当一个行业处于生命周期的衰落期,则强烈表现为银行放贷时不愿再给某个行业贷款,从光伏危机到钢贸危机,在行业危机出现时,银行本能地回避这些行业的贷款业务,不管具体企业是否健康。由此,行业选择间接影响着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可得:

假设2:行业选择间接影响借款人的信用等级。

在金融市场上行业声誉影响借款人的融资状况。行业选择影响收入预期水平,收入预期水平影响着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一般高收入的人群不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信用较好,更为现实的是具有较高的偿还能力。借款人的行业声誉会影响投资人对项目的判断,最终影响项目融资成功与否[15]。行业声誉价值的存在性以及程度大小需要控制筹资人的信用风险进行考虑。信用风险是P2P网络借贷市场的重要风险,那么控制信用等级之后,其行业声誉价值的存在性就十分重要,可得:

假设3:行业声誉影响借款人的融资状况,控制信用等级后网络借贷中行业声誉价值仍然存在。

3变量说明

人人贷网站是国内较早成立的P2P纯信用无担保网络借贷平台。选择人人贷网站2008~2014年初的订单作为研究样本,主要变量设计如表1。

4实证结果分析

采用倍差法来实证分析借款人的产业声誉在P2P网络借贷市场融资状况的作用,分析借款人在借款订单中披露的行业情况对借款订单融资成功概率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借款人从事第一产业的信息对融资成功的概率为-0167,第一产业的信誉对融资可得性为负。借款人从事第二产业的信息对融资成功的概率为0063,第二产业的信誉对融资可得性为正;借款人从事第三产业的信息对融资成功的概率为-0167,第三产业的信誉对融资可得性为负;说明产业特征影响着投资人的判断,金融市场上行业声誉价值确实存在并发挥作用。

由于变量之间存在内生关系,根据前文的理论关系分析,采用工具变量法以及联立方程对第三产业的数据样本进行检验。

工具变量法的实证结果显示,用行业选择、教育年限、工作时间等拟合的行业收入对借款融资成功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影响系数较小,接近于零。说明行业选择通过收入水平的间接关系确实影响融资情况。两方程联立结果显示,产业选择对收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影响系数为-317593,即每个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在317593元;而收入水平对借款的融资成功呈显著的正相关,但是影响系数较小。三方程联立结果进一步显示,产业对收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影响系数为-1301161,每个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约在130116元;收入水平对借款信用等级呈显著的正相关,影响系数较小;而信用等级对融资成功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影响系数为-0028。说明行业选择通过收入水平影响信用等级的间接关系确实影响融资情况。因此,在引入各种变量中的结果分析,发现行业声誉确实影响收入水平,而收入水平会影响信用等级,最终影响借款人的融资状况,理分析的假设得证。

5稳健性检验

51倾向匹配结果分析

为了解决数据样本的有偏性,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进行稳健性检验。先按整个产业大类分析行业选择对融资状况的倾向匹配检验,再对产业进行细分,具体分为农业、制造业、能源业等18类,进一步分析行业类型对借款融资的影响。

倾向匹配的检验结果显示,各产业选择对借款人在网络借贷市场上的融资成功率具有明显影响。进一步的细分行业检验结果仍然显示各细分产业的选择对借款人在网络借贷市场上的融资成功率具有明显影响。倾向匹配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全产业分类和细分行业进行匹配的估计结果比较可靠。通过计算处理组与对照组的检验结果进一步说明产业选择对借款人在网络借贷市场上的融资成功率具有明显影响。

52行业声誉价值的测算结果分析

根据倾向匹配分析结果,对细分行业进行深入研究,在金融市场上行业收入与融资状况存在差异。根据细分行业的测算结果,发现从事能源业、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保健、政府机关4个行业在金融市场行业声誉价值均为正,风险与融资能力相适应,行I声誉价值较好。从事农业、零售批发业、房地产行业等3个行业在金融市场行业声誉价值均为负,行业声誉价值较差,但风险与融资能力相适应,这7个行业声誉价值合适。从事制造业、交通运输业、金融/法律、媒体/广告、公共事业5个行业的行业融资声誉价值较高,但风险与融资能力偏差较大,行业声誉溢价存在高估。

6结论与启示

从行业声誉角度来实证检验互联网金融模式中借款人所在的行业声誉对融资可得性的影响,既回答了金融市场行业声誉融资作用的理论猜测,又反映了行业信号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上的传递作用以及价值表现。借助典型的P2P网络借贷――人人贷的数据,从借款订单的中标概率、利率水平两个角度检验网络借贷过程中的行业声誉对融资的影响程度,并采用倾向匹配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显示,网络借贷融资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行业声望影响,不同行业的融资声誉价值存在较大差异,各行业声誉价值估算结果显示制造业、交通运输业、金融/法律、媒体/广告、公共事业5个行业的风险与融资能力偏差较大,行业声誉溢价存在高估。

针对实证研究结果,深入挖掘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的价值,充分发挥金融信号传递作用,实现信号价值的合理化。为此,首先要完善互联网金融的信息披露体系,构建安全有效的信息披露标准,形成较为可靠的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基础。其次,加快新兴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应用和探索,可以利用金融区块链技术来提升金融数据信息应用。目前网络借贷中的行业、区域等中(低)频信号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风险和收益合理匹配程度较低,使用新兴金融技术可充分反映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促进资金价格的合理化。最后,形成良好的互联网金融制度,促进借款人声誉的积累以及行业声誉的积累。统一完善征信体系,如实反映借款人的信用信息,促进借款风险和成本的合理化。人们会更加注意自己的经济行为,因为任何不轨行为都可能反映到互联网金融体系中,从而造成自身甚至行业声誉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张原,陈建奇. 人力资本还是行业特征:中国行业间工资回报差异的成因分析[J]. 世界经济, 2008(5): 68-80.

[2]庄雷. 互联网金融创新探究:基于技术与制度视角[J]. 社会科学, 2016(11): 61-71.

[3]Bachmann A, et al. Online Peer-to-Peer Lending: A Literature Review[J]. Journal of Internet Banking and Commerce, 2011, 16(2): 1-17.

[4]Barasinska N, Schfer D. Is Crowdfunding Different? Evidence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Gender and Funding Success from a German Peer-to-Peer Lending Platform[J]. German Economic Review, 2014, 15(4): 436-452.

[5]Agrawal A, Catalini C, Goldfarb A. Crowdfunding: Geography, Social Networks, and the Timing of Investment Decisions[J].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2015,24(2): 253-274.

[6]Mollick E. The Dynamics of Crowdfunding: An Exploratory Study[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4, 29(1): 1-16.

[7]Shapiro C. Premiums for High Quality Products as Reputation[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3,98(4): 659-679.

[8]龚强,张一林,余建宇. 激励、信息与食品安全规制[J]. 经济研究, 2013(3): 135-147.

[9]Freeman R B. Are Your Wages Set in Beijing?[J].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5: 15-32.

[10]岳希明,李实,史泰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探讨[J]. 中国社会科学,2010(3):77-93.

[11]Mincer J.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and Personal Income Distribution[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58, 66(3): 281-302.

[12]Amlti M, Davis D. Trade, Firms, and Wages: Theory and Evidence[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12, 79(1): 1-36.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篇11

同时,由于我国汽车金融公司成立相对较晚,这些公司对于互联网的接受程度高,普遍开设网站,有网络获客的渠道,所以传统汽车金融公司与互联网汽车金融公司的区别并不明显,特别是我国电子商务发达,线上的消费金融业务发展很快,促进了汽车金融零售信贷的互联网化。目前,我国互联网汽车金融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消费金融、P2P 网贷、众筹和互联网保险四种。

如果以汽车产业链作为划分互联网汽车金融的场景,可以看出,目前在汽车的销售和售后环节,互联网汽车金融业务覆盖较多,而在上游汽车生产环节还鲜有涉及,但是存在业务开展的可能性。

首先,在汽车销售环节,对于消费信贷、融资租赁、经销商的流动资金周转和扩建融资、进口车融资等多个方面,都有互联网金融业态切入,如P2P网贷、众筹、互联网消费金融。其次,在汽车售后环节,互联网保险大放异彩。2013年11月,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国首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随后,安心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泰康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相继获批成立。目前,众安保险和平安保险已经联合了国内首款专业互联网车险品牌――“保T车险”。因为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得UBI(根据使用付费)、“一人一车一价”的先进保险理念得以成型,反过来也提高了人们对信用的价值认同,促进了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另外,在车商贷款、二手车众筹等诸多汽车售后市场领域,P2P 网贷平台和众筹平台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最后,在汽车生产环节,互联网汽车金融的业务不多。一方面是汽车生产需要大量资金,一般会从传统提供汽车金融服务的机构来借款,如银行、融资租赁公司。另一方面,现阶段传统汽车金融放贷机构的资金成本要更低,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客户。

不过,以P2P网贷和众筹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经在互联网汽车金融业务上有了尝试,其发展更多的是对传统汽车金融的补充。但是,正如先进生产力将引导行业的变革,所谓的传统汽车金融放贷机构也已经意识到了互联网汽车金融业务的价值,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下,汽车金融服务有望在更广阔的场景下得到应用。

多方参与竞争格局

汽车与P2P网贷

目前,P2P 网贷平台提供的汽车金融产品,主要面向车主(企业或个人)和车商,包含新车和二手车的金融服务,借款用途包括资金周转、购车垫资款、购车分期贷款等等,多数以车辆作为抵押或者质押作为风控措施。可以说汽车金融对于P2P网贷平台来说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同时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上升,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盈灿咨询数据统计发现,车贷业务在大多数平台的业务发展中占据着一席之地,这主要由于征信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的背景下,以车辆抵押贷款为首的抵押贷款发展更为容易、风控把握相对简单,占据着P2P网贷行业发展的重要地位。

汽车与消费金融

汽车消费金融主要存在于销售环节中,为方便消费者提前购车提供贷款服务。除了银行传统车贷业务和新型信用卡分期之外,在互联网汽车消费金融层面,包括了汽车金融公司线上分期贷款、互联网金融公司汽车消费分期贷款、二手车电商金融业务和汽车融资租赁业务等。这种互联网分期模式具有速度快,手续办理简单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当然,一些小额贷款公司及担保公司也加入了其中,促进了汽车消费金融市场的多样化。

此外,汽车后市场争夺战日趋激烈,靠免费洗车、上门保养、发红包等引流方式已经不再吸引用户,汽车后市场服务平台逐渐开始融合金融产品,让车主在生活场景中享受消费折扣、理财、增值等金融服务,达到优化车主资金安排,让车主享受更便捷的服务体验。

汽车与众筹

目前,汽车众筹市场份额95%以上为二手车众筹,在开展业务方面所实施的经营模式:众筹平台会与二手车商合作,二手车商在平台发起众筹,由平台审核车辆信息,再由投资人自行判断项目车辆的价值,并据此决定是否出资,成功募集到目标金额的资金后,二手车的所有权由平台代为持有,接着平台会根据意向客户的报价由所有投资人投票通过后将其销售出去,赚取到的差价根据投资人投资比例进行分配,所有的投资人也兼有合伙人的角色。最后再将本金和收益返回给投资者。据盈灿咨询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汽车众筹平台已累计成功筹资30.32亿元;汽车众筹行业累计投资人数达19.54万人,人均投资额达1.55万元。

风险和投资是相随相生的,针对二手车众筹项目存在的风险,主要体现在道德风险、二手车筛选及销售风险,以及由于监管方面没有对众筹行业的信息披露有具体规定,因此可能存在的平台信息披露风险。

汽车与互联网保险

互联网的快速便捷性、自由开放性和以APP为主的应用服务的互动共享性大大提升了保险的无纸化和智能化运作,突破了营业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有效的加快了受理速度和理赔过程。因此国内各大保险公司纷纷开辟了保险的移动互联渠道,通过借助第三方平台或自身开发线上直销、移动APP应用等多途径试水移动互联网保险,这就推动了汽车与互联网保险的结合,在汽车市场上的玩家们开始从各个切入口尝试进入传统车险行业。

据盈灿咨询统计,截至2016年6月底,互联网保险第三方平台已超过60家,有以下几种业务类型:1、车险智能推荐、比价;2、协助理赔服务;3、自主定制类车险服务; 4、UBI 车险服务;5、其他业务服务,如交强险比价和车险消费分期、保养美容、理赔、违章、年审上门代办等增值服务。

现实中的不完美

随着互联网汽车金融行业迅速发展,多样化的业务模式和产品种类不断的涌现,但互联网汽车金融作为新生事物,业务模式和产品服务仍然处于摸索的阶段,在发展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汽车产业链金融服务开拓不足,服务模式单一。我国汽车产业链较长,因此汽车金融领域也比较广泛。从汽车生产阶段开始,到汽车的流通销售、消费和使用、维修养护、二手车交易和租赁等环节,都有大量金融服务需求。目前互联网汽车金融服务对汽车零售市场以及汽车后市场的金融服务拓展速度较慢。虽然互联网汽车金融服务模式日益丰富多样,但大部分的业务都是围绕汽车销售环节开展,如汽车消费借款、汽车分期消费、汽车融资租赁等业务,模式较为单一。有些业务模式仅仅是将传统的汽车金融服务搬到了互联网上,但其本质没有发生变化。互联网汽车金融市场拓展领域以及业务模式的雷同,也导致目前互联网汽车金融领域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

其次,监管不完善,存在政策风险。现阶段我国尚未出台针对于互联网汽车金融行业的相关监管政策,关于汽车金融公司的各项监管办法也并没有涉及互联网汽车金融业务。目前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仅对互联网金融各业态监管职责进行了分工,明确了互联网金融各业态业务边界。互联网金融业态中P2P网贷、众筹、互联网保险作为互联网汽车金融服务的主要参与者,P2P 网贷、互联网保险已经出台了相应的监管细则,但是众筹平台的监管细则尚没有出台,仍然存在一定的监管风险。

再次,我国征信体系并不完善。我国征信机构从事企业征信服务的较多,但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较少,并且服务机构的规模偏小,提供的信用服务也比较单一。公共征信机构提供的个人信息,多以商业银行提供的银行账户,银行房贷、车贷等信息为主,对于分散在各事业单位的信息整合和共享机制尚没有达成,并且征信机构之间对自己掌握的信息采用垄断保护,个人征信信息整合存在一定的困难。同国外相比,中国征信体系和信用制度的发展尚未完善,可能导致互联网汽车金融服务机构对借款人的真正信用水平,贷款用途以及偿还能力缺乏有效的判断,从而导致信贷坏账率的提高,债务追偿困难等问题,不利于我国互联网汽车金融信用消费业务的开展。

最后,行业面临来自金融和互联网的双重风险。相对于传统的汽车金融行业,互联网汽车金融行业本身不但面临汽车金融领域的风险,还面临来自互联网的风险。互联网相关的密钥管理、加密技术、TCP/IP协议安全性等技术都直接关系到用户资金的安全,互联网开放式的特点更容易遭受计算机病毒和电脑黑客的攻击。互联网汽车金融本质上也是金融,因此互联网汽车金融服务服机构还要防范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金融风险。例如,借款人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或者是无力履行还款付息义务,而导致信用风险的发生;对于汽车抵押业务来说,如果抵押物无法及时变现,则极易受到流动性风险的冲击。

竞争与成长相伴相生

目前我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增速放缓,市场参与者纷纷布局二手车金融市场、融资租赁市场、汽车金融保险市场等利润较高的汽车金融产业。随着互联网和汽车金融的不断融合以及我国征信体系的完善,未来互联网汽车金融生态将日益丰富,竞争也会更加的激烈。

首先,互联网汽车金融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金融的渗透率较低,相比成熟的汽车金融市场,我国汽车金融市场上升空间很大。目前80后、90后已经成为新的汽车消费主体,他们更能接受汽车金融的消费理念,对互联网的依赖度也更高,汽车金融的互联网化不但迎合了他们的消费习惯,对加快汽车产业转型以及刺激汽车消费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根据盈灿咨询测算,到2018年我国互联网汽车金融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85万亿元,其中互联网汽车消费金融的市场规模高达1.2万亿元,未来互联网汽车金融行业前景广阔。

与此同时,我国汽车后市场金融服务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汽车消费增速仍然以中高速增长,未来后市场规模仍将进一步扩大,消费者对汽车维修、美容,二手车金融等需求将增多,后市场服务提供商也将增多,为汽车后市场金融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汽车后市场金融服务涵盖了消费者买车后所需要的一切金融服务,包括为二手车金融、融资租赁、汽车保险、汽车维修及零配件、汽车装潢美容、汽车运动等产业的金融服务。目前我国互联网汽车金融服务机构对汽车后市场金融服务领域的渗透并不高,金融服务主要集中在二手车市场以及融资租赁市场。汽车后市场互联网金融服务正处于发展的初期,市场参与者还处在摸索的阶段,市场集中度比较分散,但整体发展速度较快。

此外,随着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三农”政策的落实力度,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出现显著的提高。2015年以来,财政政策和货币信贷政策不断出台,支持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在银监会的《关于做好2016年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明确支持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持续加大对农村地区消费信贷产品的投放和创新力度。我国农村汽车金融市场比较广阔,未来可能是互联网汽车金融服务机构占领的新高地。农村市场汽车金融服务将成为未来最大蓝海。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篇12

互联网金融实质上是金融电商化,销售的是金融产品与服务,小贷、典当、保理等各类传统线下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正不断以创新的形态与互联网结合。作为普惠金融理念的践行者,PPmoney自成立以来便将30万亿民间金融市场作为主攻领域,对接小贷、典当、保理等各类资产,以专业的风控和执行能力在业内享有盛誉。据陈宝国介绍,针对万亿级别的小贷市场,PPmoney为全国范围内屡受再融资瓶颈困扰的小贷公司,提供了两款创新型的再融资产品――“小贷宝”和“安稳盈”,与全国近百家小贷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其中,“安稳盈”为全国首批涉足小贷资产收益权业务的产品,并首创国有交易所合作模式,提升交易真实性和透明度,目前与平台达成合作关系的国有金融资产交易所已达16家,分布于华南、西南、西北、华东等地区,占据已开展小贷资产收益权业务省份总数的半壁江山。此外,PPmoney更推出中国首个典当资产收益权产品“典当宝”,剑指5000亿典当市场。不仅如此,针对20万亿保理市场,PPmoney于去年底联合战略合作机构通惠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推出了“加多保”产品,并首度引入国有保险保障机制,将投资者的资金安全装入“保险箱”。值得一提的是,通惠商业保理已于近期正式上线互联网保理平台,拥有应收账款融资需求的企业,可线上注册并提交融资申请,通过审核后受让债权,再将此优质保理资产通过PPmoney向投资者转让,从而实现保理与互联网金融的对接,审核周期有望缩短1/3。

“民间金融是传统金融体系的有力补充,市场潜力非常大,也需要专业的团队来运作,”陈宝国说,“我们立志在这一领域做大做强,100亿成交规模的突破也得益于我们在这一市场的辛勤耕耘。”

移动网贷之王闪亮登场

除了资产端的攻城拔寨之外,PPmoney移动金融战略的布局和实施也是成交额突破百亿背后的另一亮点。去年10月份,PPmoney开启移动金融战略,成立专业运作团队,并正式推出“PP理财”客户端,半年时间其用户数量和成交规模增长迅速,目前,移动端累计成交额已超过30亿元,今年3月份,其成交额占平台总成交额的比重高达65%左右,一跃成为PPmoney投资渠道方面的主角。

据悉,PPmoney是业内较早布局移动金融的互联网金融平台,65%的成交比重在业内绝无仅有,是当之无愧的“移动网贷之王”。

PPmoney联合创始人胡新则指出,移动金融的发展是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大势之一,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来说,移动端是移动金融战略的载体,在投资体验、成交规模、用户开拓、流量变现等方面已凸显出愈发重要的地位。相较已进入红海竞争状态的PC端,移动端将是一片广阔的蓝海,尚未启动移动端战略的平台正面临“水源枯竭”的危险,在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陷入被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度渗透,移动端的使用将成为互联网金融用户投资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端的投资人数、频率和金额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陈宝国说,“抢先布局移动端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有望在这一战役中占得先机。” 打造民间金融全链条服务PPmoney欲借资本市场之翼起飞站在成交百亿的新起点,PPmoney正在绘制更为宏伟的发展蓝图。据陈宝国介绍,除了继续深挖小贷、典当、保理等市场潜力之外,PPmoney还将把业务触角伸入更多方兴未艾的细分领域,譬如国际保理、融资租赁等,打造民间金融全链条服务模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