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报道合集12篇

时间:2023-07-02 08:21:08

工程施工报道

工程施工报道篇1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22-0128-0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里程正在飞速增长,隧道工程也因而大量施工。我国工程地质的多样性、复杂性给隧道工程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施工过程中随时可能遇到断层、暗河、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如果防护不当,可能导致岩爆、塌方、涌水、突泥等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可能会影响施工进度,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给施工单位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能及时的调整隧道工程施工的工法及支护衬砌参数,对不良地质体提前做好预防和整治措施,能够有效的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好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在隧道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常用的地质预报方法一般分为三大类:地质调查法、钻探法和物探法。而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应以地质分析为基础,进行综合的超前地质预报分析。在物理探测法中,使用最为普遍的就是地震波法。本为将从工作原理、对比分析、实际应用等方面对TRT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1TRT6000工作原理

TSP法是一种新颖、快速、有效、无损的反射地震技术。它是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而专门设计的,可以在隧道施工、地下矿藏、洞穴和地下墓穴开挖前提供帮助,其目的在于迅速超前地提供在开挖周围及前方的三维空间的工程地质预报。TSP和其他反射地震波方法一样,采用了回声测量原理。地震波在指定的震源点(通常在隧道的左边墙或右边墙,大约24个炮点布成一条直线)用小药量激发产生。地震波在岩石中以球面波形式传播。当地震波遇到岩石物性界面(即波阻抗差异界面,例如断层、岩石破碎带和岩性变化等)时,一部分地震信号反射回来,一部分信号透射进入前方介质。反射的地震信号将被高灵敏度的地震检波器接收。反射信号的旅行时间和反射界面的距离成正比,故而能提供一种直接的测量。

TRT6000地质超前预报系统是利用地震波的反射原理进行地质预报。预报时,通过垂击或激震器产生的地震波,地震波在隧道中的岩体内传播,当遇到一地震界面时,如断层、破碎带、溶洞、大的节理面等,一部分地震波就被反射回来,反射波经过一短暂时间到达传感器后被接收并被记录主机记录下来,通过分析,被用来了解隧道工作面前方地质体的性质(软弱带、破碎带、断层、含水等),位置及规模。正常入射到边界的反射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假设R为反射系数,p为岩层的密度,V等于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速度。地震波从一种低阻抗物质传播到一个高阻抗物质时,反射系数是正的;反之,反射系数是负的。然后经O-RV3D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对地震波进行叠加,就得到清晰的异常体的层析扫描三维图象。再通过对异常体的里程、形状、大小、走向,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跟踪观测地质资料就可以确定隧道前方及周围区域地质构造的位置和特性。

解释依据:成像图采用的是相对解释原理,即确定一个背景场,所有解释相对背景值进行,异常区域会偏离背景区域值,根据偏离与分布多少解释隧道前方的地质情况。反射体越多、越离散代表岩体越破碎。

2TRT与TSP的对比分析

1)工作平台:TSP203需要在距离掌子面约60 m的隧道开挖支护面上钻25或26个孔;TRT6000需要在距离掌子面约30 m的隧道开挖支护面上附着10个传感器和布设12个震源点。TRT6000相对于TSP203所需工作空间更小,有利于隧道开挖后围岩的及时封闭和衬砌。

2)震源:TSP203一般采用爆破所产生的球面波作为震源;TRT6000采用锤击等可重复使用的方法作为震源。TRT6000相对于TSP203不对初支背后的岩体构成破坏,有利于围岩稳定。

3)预报距离:TSP203的预报距离一般为100 m-150 m;TRT6000的预报距离一般为150 m-300 m。TRT6000相对于TSP203预报距离更长,能减少预报次数,节约预报成本。

4)预报效果:TSP203对垂直于隧道的不良地质体预报效果好,对大角度斜交的不良地质体预报效果不好;TRT6000技术类似给隧道周围岩体做CT,能较好的反应各角度不良地质体。TRT6000相对于TSP203在预报效果上更好,能更有效地防治不良地质体。

3工程实际应用分析

1)工程概况及原设计地质情况。那禄1#隧道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阳圩区间,双线隧道,左右线线间距为4.6 m,设计为7.1‰的单面上坡,全隧均位于直线段上。隧道进口里程D1K252+800,出口里程D1K253+620,全长820 m。本隧D1K252+806处发育一处断层,断层走向与线路走向交角为65°,断层附近岩性为砂岩、泥岩,断层内位断层角砾,破碎带宽度约40 m;D1K253+529处发育一逆断层,走向与线路走向交角为66°。

原勘测设计地质情况:隧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百逢组上段(T2b3)砂岩夹泥岩,三叠系中统百逢组中段(T2b2)砂岩、泥岩,断层角砾岩(Fbr)。

预报段岩体岩性如下:砂岩为青灰色、灰绿色,中厚层状,钙质胶结,细砂质结构,泥岩为灰色,泥质、钙质胶结,含砂质,局部相变为砂质泥岩,薄至中厚层状,整套地层岩性水平层理和韵律发育,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微含磷。据钻探揭示,全风化层(W4)岩心呈土状,角砾状,手捏砂感重,厚0~10 m,属Ⅲ级硬土;强风化层(W3)钻出岩心呈碎块状,块状,颜色陈旧,厚5 m~15 m,属Ⅳ级软石;弱风化层(W2)钻出岩心呈块状,短柱状,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砂岩弱风化层属Ⅴ级次坚石,泥岩弱风化层属Ⅳ级软石,砂岩与泥岩比例为6:4。

2)工作概况。本次测试日期为2011年05月18日,测试隧道掌子面位置安装10个传感器,隧道左右边墙各布置5个,锤击震源点共计12个,隧道左右边墙各六个。

检测范围:横向为中心线左右各20 m,纵向为182 m,分析结果图中震源布置点、传感器布置点、掌子面层析扫描成像地质图-俯视图及立体图如图所示,掌子面在图中的位置为18 m,掌子面里程为D1K252+966。

3)TRT系统参数。记录单元:使用24位A/D转换器,所接收信号的频率范围为0.7赫兹-3 900赫兹;接收单元灵敏度:1 V/g;岩体P波波速为:3 370 m/s。

4)分析结果图,见图1,图2,图3。

5)预报结论。通过勘测区域的地震波反射扫描成像三维图、P波波速、掌子面地质观测的信息可以得出如下论:

里程D1K252+966~D1K252+986段:该段存在一些小裂隙,岩体完整性一般。

里程D1K252+986~D1K253+064.7段:该段岩体与掌子面相比没有较大变化,岩体完整性一般。

里程D1K253+064.7~D1K253+074.7段:该段围岩岩体出现较多的裂隙,岩体完整性变差,需要加强支护。

里程D1K253+074.7~D1K253+148段:该段围岩岩体出现很多的小裂隙,岩体完整性变差。

6)实际地质情况。2011年05月21日,掌子面上导施工至D1K252+972时,现场记录掌子面左侧存在一处软弱带。2011年07月10日,掌子面上导施工至D1K253+080时,掌子面为砂质夹泥岩,青灰色,弱风化,薄层至中厚层状,局部泥岩呈灰黑色;层理明显,倾角较陡,走向与线路夹角约呈45度,倾向小里程方向;岩体节理发育,掌子面揭示2组贯通性节理,未见构造现象,岩体破碎,岩质软硬不均,完整性较差。围岩地下水弱发育。综合分析,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差,易发生剥落掉块。经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四方协商,围岩等级由IV级变更为V级,施工工法由台阶法变更为大拱脚施工法。

4结论

通过工作原理分析、对比分析、实际应用分析等方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

1)TRT6000采用锤击作为震源,可重复使用,相对于采用爆炸作为震源的其他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成本节约,且不会对初期支护背后的围岩造成二次破坏,有利于结构安全。

2)TRT6000工作时间短,对现场施工影响小;预报距离长,减少了预报的次数,降低了预报成本。

3)在对那禄1#隧道打的预报中,体现了TRT6000在实际运用中的可靠性,为提前确定施工工法、支护参数提供了依据,确保了施工的安全与质量。

4)在软弱围岩隧道中,特别是采用大拱脚、CRD、双侧壁导坑法开挖的大断面隧道,施工要求早封闭、快衬砌,根本留不出过长的初期支护断面用于预报工作。只需要约30 m工作空间的TRT6000技术更能满足施工预报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华,李富,鲁光银,何现启.TSP 法与探地雷达相结合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勘察,2009,7:86-90.

工程施工报道篇2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长度目前在我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三。是我国在建中的第二条海底隧道。与国内外同类工程相比具有以下特点:规模大,投资高,工期长,总投资32.98亿元,建设工期47个月。它是连接青岛市主城与辅城的重要通道,南接薛家岛,北连团岛,下穿胶州湾湾口海域。

青岛胶州湾隧道为城市快速道路隧道,设双向双洞六车道,设计车速80km/h,隧道全长约7.8km,其中跨越海域段约4.05km。主隧道断面为椭圆形断面,开挖断面从120.4㎡~171.1㎡不等,二次衬砌厚度从400mm~700mm不等。地震烈度:按Ⅶ度设防;设计安全等级:A级;防水等级:一级;设计基准期100年。采用进口端与出口端对头掘进的方式,用钻爆法施工。

2 工程地质条件

(1) 胶州湾是山东半岛东南沿海的一个深入内陆的半封闭海湾,平均水深7m左右,最大水深65m。隧址区地貌为湾口海床及两岸滨海低山丘陵区。隧道轴线处海面宽约3.5km,最大水深约42m。最深处靠近水域中央,在中部形成宽阔的海底面,为主要通航区,向两侧分别成两个较陡的斜坡,斜坡间发育宽窄不一的缓坡平台,潮间带多为礁石。团岛岸为滨海缓丘地貌,经人工改造,地形较平坦,地面高程多在5~10m间,地面建筑物众多。

(2)隧道通过区薛家岛出口端的构造断裂破碎带有f3-1、f3-2、f3-3、f4-1、f4-2、f4-3、f4-4、f4-5、f5、f6共三组10条断裂,为高角度的断层,走向为北东、北西。断层带内多为压碎岩、角砾碎石,是地下水径流的通道。在断层带及两侧影响带内海水直接补给。断层附近因岩体破碎,风化相对严重,部分地段弱风化岩层底面在海底20m以下,已进入隧道内部,岩体自稳能力差,极易产生塌方和大量涌水。

(3) 隧道陆域段主要为花岗岩,海域段主要为火山碎屑岩,岩质坚硬、脆,属硬质岩石,完整性好,节理较发育。在构造带附近岩体破碎,节理密集,岩石呈碎石、角砾状,部分断裂带内呈角砾或土加石的散状结构。围岩以Ⅱ、Ⅲ级为主,约占55.7%,Ⅳ级围岩约占38.1%,Ⅴ级围岩约占6.2%。

3 对胶州湾隧道工程地质的认识

3.1 对工程地质的基本认识

对胶州湾隧道工程地质的认识,从实质上讲只有二点,一是对勘察程序、胶州湾隧道详勘工程地质报告与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认识,二是对施工阶段地质超前预测预报工作的职责、预报项目、内容、目的的认识。

从勘察设计程序上讲,重大工程的勘察设计或已完成的详细勘察资料与施工图设计文件中都明确的提出,均应开展施工阶段工程地质工作。

施工阶段工程地质工作是对前期勘察地质工作的检验,是详细勘察阶段工程地质工作的延续、补充与完善。尽管各勘察阶段资料做的比较细致,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复杂多变的影响,工程地质资料不可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准确地预见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

施工前的围岩分级主要是根据勘测阶段取得地质参数进行的,由于受地质勘察手段的限制,常常不能获得充分可靠的判定围岩分级的数据,,因此根据详细勘察资料,进行的施工图设计都是属于预设计,其准确性与实际的符合程度,都有待于在施工中的开挖检验,这一点,在胶州湾隧道详细勘察工程地质报告与施工设计图中都有明确表述。

3.2 地质工作不到位带来的不利影响

由于施工前受某些条件的制约与限制,地质工作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围岩级别判定的方法,加之我们对施工中的地质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有效的判释方法和手段,以致在隧道的施工中产生大量的变更设计,延误工期提高成本,给工程带来一定的影响。

3.3 动态设计的必要性

鉴于隧道施工的特殊性,有眼睛干得无眼睛的活,因此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开挖出来的地质状态,才能使我们比较客观、明确、可靠地了解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使我们采取最符合地质状态的施工支护措施。这样就对隧道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提前看到没有开挖出来的地质状态,确认和修正围岩级别,并迅速而合理的反映到施工中,反映到支护结构中,同时这也是隧道施工中动态设计的基础。

3.4 地质勘察的类型

需要指出的是工程地质勘察,实质上是广义的地质超前预报,从勘察手段上讲,有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钻探、物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这六种,最终得出的是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而地质超前预报采用的手段,是有针对性的,可以是这六种,也可以是其中一两种的组合与强化。

广义的地质超前预报,贯穿于隧道工程勘察设计各阶段,并反映在工程设计文件中。狭义的地质超前预报工作是特指隧道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是施工阶段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在隧道掘进之前,预先了解掌子面前已存在的地质相关信息,对岩体的完整性、软硬程度,节理的发育程度,含水情况等,做出科学正确的判定。其预报的作用、距离、精度、手段、方法、内容有多种,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系统性、未知性、实用性、客观性,需要不同专业人员的配合。

3.5 适合本隧道工程的预报方法

(1) 地质法:主要根据掌子面及两侧边墙,揭示的地质情况,如岩体结构面产状、破碎程度,岩石的软硬程度,结合详勘资料与图件,预报掌子面前方存在的断层,不同岩性间的接触面,岩体的稳定情况及失稳破坏形式。属直接法预报法。

(2) 超前导洞法:通过先行的服务隧道来预报左、右线隧道。属直接预报法。

(3) 超前水平钻(探)孔法:通过钻(探)孔钻进速度和对采取的钻孔岩芯的观察与试验获得掌子面前方岩体的强度、岩性、完整程度及含水情况等方面的直接资料,是各种预报方法中最直接有效定量的预报方法。

(4) 波反射法:主要利用声波、超声波、电磁波、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与反射,通过信号采集系统接受反射信号,采用专门软件进行分析,判释掌子面前方反射界面(结构面,接触面)距隧道掌子面的距离,来进行预报。属间接预报法,有多解性。

需要强调的是,各种预报方法虽然各有长处与短处,只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综合应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采用超前水平钻(探)孔,会影响到施工掘进速度,增加一定的费用,延误一些时间。但是增加的费用、延误的时间与处理突水事件所增加的费用与延误的时间相比,是十分有限的,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4 地质工作内容

根据胶州湾隧道详勘工程地质报告与施工图设计文件,结合陆域段的开挖情况在海域段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4.1 施工前的要求

(1) 海域段过断层破碎带掘进前,通过强审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到位、长距离与短距离精确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应完成、施工用钻孔注浆堵水设备、材料应到位。注浆记录应采用三参数记录仪完成;

(2) 施工地质工作应作为一道施工工序,纳入施工组织设计,随有关工序一并报验;

(3) 地质超前预报应连续进行,需提前3~7天上报下一阶段地质超前预报方案(包括起止里程、采用何种方法、工作内容、要达到的目的、所占用的时间、对进度的影响、是否会产生突发事件、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等);

(4) 明确划分施工单位、第三方预报单位在地质工作中的职责,并全面履行各自合同的内容与投标承诺,严格按已批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实施方案、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地质工作内容进行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其结果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5) 业主以书面形式明确施工单位,施做地质超前预报工作的内容与费用,制定刚性规定进行约束;明确参建各方对隧道施工与地质超前预报工作的协调配合要求;

(6) 参建各方的地质超前预报工作采用的各种设备的数量、型号应与投标承诺相一致,设备应完好,配、备件齐全的到场,操作人员应熟练。

4.2 施工过程的工作内容

(1) 为确保地质工作的质量,施工单位必须提供符合照明、通风、安全要求的工作场地与地质工序的工作时间;

(2) 在服务隧道的一侧,连续进行TSP预报。在服务隧道全段布置超前水平探孔,探孔长度与TSP预报的长度基本一致, 结合胶州湾隧道详勘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建立连续的TSP曲线、岩性、强度、完整性、含水性、围岩级别之间的对比关系;

(3) 水平取芯钻孔,取芯应按RQD标准钻取岩芯、定名、做点荷载强度试验,岩石波速试验、孔内摄影,以定量指标划分围岩级别,对原围岩级别进行修正,同时进行开挖后的围岩地质编录与影像工作;

(4) 在左线隧道的左侧,右线隧道的右侧,连续进行TSP预报,利用服务隧道建立的对比关系资料,在较准确定量预报的基础上,划分需进一步查明的重点范围,布置超前水平取芯钻孔,采用多种手段进行预报;

(5) 对洞内的里程标注要准确及时,复喷混凝土后应及时恢复标注。

4.3 判释与应用

(1) 明确对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内容按排、判释结果的选取,制定刚性规定进行约束;

(2) 在正常掘进时,连续进行超前探孔探水,探孔长38m(搭接8m),防止突水发生。遇超前探孔出水,立即加密探孔并进行堵水注浆;

(3) 根据地质超前预报的结果,结合现场开挖情况,对地质超前预报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并将验证结果及时上报,以便指导今后的地质超前预报工作;

(4) 对预报结果验证的内容应包括:断层破碎带与断层破碎带两侧岩体破碎带和破裂带的准确里程、产状、岩性、围岩等级、充填物、透水性等;

(5) 地质素描编录图应与地质照片相配套,需注明里程、节理裂隙的产状要素及地层、岩性描述。地质素描编录图、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地质素描编录一律“写实”,不做任何换算。地质素描编录图式、图例、比例、用语应统一,须当天完成整理绘制;

(6) 地质素描编录需在掌子面出渣完毕,清邦找顶完成后进行,同时还需对掌子面进行摄影(布照明灯二组,每组3×1000W,用带广角的相机,高清模式下拍摄),拍正面、左侧、拱部、右侧各一张,开挖台车到位后,量测节理、产状要素,取岩石样定名,进行整理、编录、存档;

(7) 需对不同围岩分级段内的岩石取代表性岩样2~3组留样并做镜下岩石定名、岩石抗压试验、编录成册并及时整理标本;

(8) 地质素描编录与地质照片应在下列里程(点)进行:①施工图中的围岩等级分界里程。②施工图中的支护类型分界里程。③地质超前预报结果判定的围岩等级分界里程(点)。④开挖中遇到的围岩、岩性突变点。⑤Ⅱ~Ⅲ级围岩每20m做一个(3~5个开挖循环);Ⅳ~Ⅴ级围岩10m做一个(3~5个开挖循环)。

施工一定长度后,地质素描编录图,应分段完善、总结,并作出相应的左线、右线、服务洞的展示图与隧道纵断面图。

4.4 地质预报与动态设计的结合

(1) 开挖到施工图上围岩等级(围岩等级由好变坏或由坏变好)及支护类型的分界里程,需经地质判别后(超前地质预报、地质照片、地质素描及地质描述),方可按施工图中的围岩等级及支护类型进行开挖与支护;

(2) 围岩等级变更必须遵守先提请后变更,批准后再施工的原则;

(3) 当施工图中的围岩等级与围岩分界里程和实际开挖围岩等级不相吻合时(围岩等级由好变坏或由坏变好),施工单位应以书面形式向驻地监理提出变更申请,提出时需附里程、超前预报、地质照片、地质素描编录等资料,由驻地监理召集相关人员参加,共同商讨后判定暂定变更长度(起始与终止里程),以变更会议纪要的方式下发施工单位执行;

(4) 若暂定变更长度开挖完成后,实际开挖围岩仍然与施工图不吻合,应继续按(3)条重新办理。

5 工作原则

工程地质工作的工作原则如下:

(1) 围绕建设人文隧道、科技隧道、环保的目标,业主国信集团以严谨、科学、务实的理念,进行精心的施工筹备组织,施工中驻地监理坚持科技为本,提供一流服务,建设一流工程,争创一流企业,诚信至上,安全第一,质量至优,用户至尊,服务至善的理念,确保工程的安全顺利实施;

(2) 针对本隧道存在的断层构造发育、岩体种类繁多、岩性界面形态复杂的特点,结合本隧道水下施工的特点,超前地质预报作为一道施工工序纳入设计,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制定,即超前地质预报采用以地质分析为主,长距离宏观预报与短距离精确预报相结合、超前探孔与物探相结合、多种物探方法相互补充验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超前预报方案;

(3) 海底隧道的最大风险来自隧道顶部的海水,要将“水”的治理贯穿在施工的全过程,遵循“以堵为主,限量排放,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始终坚持先探后挖的施工原则,做到先探水、堵水,再开挖。根椐探明的地质围岩条件、渗漏水量的大小,合理选择注浆堵水方案(如全断面注浆、周边帷幕注浆、局部断面超前注浆、周边短孔超前注浆)。使隧道注浆堵水后的出水量满足,主隧道不大于0.4m3/d·m,服务隧道不大于0.2m3/d·m的设计要求。

6 工作成果表(薛家岛端)

见附表

7 结束语

在青岛胶州湾隧道施工期地质工作中,统一了对隧道的核心是地质的认识,认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成败。根据隧道的核心是地质这一特点,发挥施工期地质工作的先导作用,采用长与短,虚与实,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7种地质超前预报手段优化组合为3种(TSP+探孔+影像与地质素描编录),在陆域段摸索磨合海域段推广应用的工作方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有效的减少了地质预报工序占用施工作业的时间和协调难度,以利施工单位与预报单位的及时施作,同时又使隧道的动态设计(及时变更)得到有效落实,有效的防止隧道施工中突涌水的发生。

特别值的一提的是在地质超前探孔工作中,首次采用三臂凿岩台车的专用钻杆与钻头,施做38m长的超前探孔,在海域段连续使用,有效的防止和消除了由于突涌海水带来的施工风险与地质灾害,为海底隧道的快速掘进提供了可靠有效的手段,为确保在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海域断层破碎带及含水构造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获得了良好的安全及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青岛国信实业有限公司,胶州湾隧道施工技术规范[Z]. 2007年8月。

[2]胶州湾隧道工程地质详勘报告[Z]. 2006年12月。

工程施工报道篇3

2、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用地红线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复印件)、界址点成果表及用地界址测绘平面图(原件)。建设用地批准书、拆迁安置意见、协议、方案等,国土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建设用地钉桩通知单(复印件)

3、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设计方案审查意见、人防、环保、消防等有关主管部门(对设计方案)审查意见、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及报告、节能设计备案文件(复印件)

5、招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勘察合同、设计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

6、工程建设基本信息:工程概况信息表、建设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及现场管理人员名册、监理单位工程项目总监及监理人员名册、施工单位工程项目经理及质量管理人员名册

7、监理文件: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监理工作总结、工程暂停令、工程复工报告及报审表、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资料、工程延期申请表及审批表、工程竣工移交书

8、勘察单位工程评价意见报告、设计单位工程评价意见报告、施工单位工程竣工报告、监理单位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竣工验收报告、工程竣工验收会议纪要、专家组竣工验收意见、工程竣工验收证书、规划、消防、环保、人防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或准许使用文件、市政工程质量保修单、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与备案表

9、建设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信息相关资料: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授权书》、《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各1份;《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基本信息表》1份;各单位项目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执业资格证书复印件等证明资料

若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发生人员变更的情况,还需提交相应的变更办理手续

二、道路竣工资料及竣工图(原件)

1、开工报告及报审表、竣工工程申请验收报告

2、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工程洽商记录(技术核定单)、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等

3、测量交接桩记录、工程定位测量记录、水准点复测记录、导线点复测记录、测量复核记录、沉降观测记录、道路高程测量成果记录(路床、基层、面层)等

4、地基验槽记录、地基钎探记录及图、桩施工成果汇总表、桩施工记录

5、原材料材质证明(包括:汇总表、材料报审、见证取样、出厂证明文件、检验报告及进场复试报告)

6、各项施工记录文件:中间检查交接记录、水泥混凝土浇筑施工记录等

7、各项施工试验记录及检测文件:压实度检验报告、填土含水率检测记录、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检验报告、道路弯沉值检验报告、路面抗滑性能检验报告等

8、混凝土、砂浆的汇总表、强度评定及试验报告(含见证取样)

9、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10、建设单位质量事故勘查记录、建设工程质量事故报告书

11、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12、市政工程分部质量验收报告

13、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14、道路竣工图、竣工测量图

三、桥梁竣工资料及竣工图(原件)

1、开工报告及报审表、竣工工程申请验收报告

2、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工程洽商记录(技术核定单)、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等

3、测量交接桩记录、工程定位测量记录、水准点复测记录、导线点复测记录、测量复核记录、沉降观测记录、桥梁高程测量成果记录等

4、地基验槽记录、地基钎探记录及图、桩施工成果汇总表、桩施工记录、沉井下沉施工记录

5、原材料材质证明(包括:汇总表、材料报审、见证取样、出厂证明文件、检验报告及进场复试报告)

6、各项施工记录文件:中间检查交接记录、水泥混凝土浇筑施工记录、构件吊装施工记录、预应力张拉记录、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记录、箱涵顶进施工记录、斜拉索安装张拉记录、斜拉索张拉调整记录等

7、各项施工试验记录及检测文件:土工击实试验报告、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报告、回填土压实度检验报告、桩承载力测试报告、构件射线探伤报告、高强度螺栓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检验报告等

8、混凝土、砂浆的汇总表、强度评定及试验报告(含见证取样)

9、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10、建设单位质量事故勘查记录、建设工程质量事故报告书

11、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12、市政工程分部质量验收报告

13、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14、桥梁竣工图、竣工测量图

四、地下管线竣工资料及竣工图(原件)

1、开工报告及报审表、竣工工程申请验收报告

2、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工程洽商记录(技术核定单)、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等

3、测量交接桩记录、工程定位测量记录、水准点复测记录、导线点复测记录、测量复核记录、沉降观测记录等

4、地基验槽记录、地基钎探记录及图

5、原材料材质证明(包括:汇总表、材料报审、见证取样、出厂证明文件、检验报告及进场复试报告)

6、各项施工记录文件:中间检查交接记录、水泥混凝土浇筑施工记录、预应力筋张拉记录、给水管道冲洗消毒记录、箱涵、管道顶进施工记录等

7、各项施工试验记录及检测文件:击实试验报告、管道沟槽回填土压实度检验报告、填土含水率检测记录、焊缝质量检测报告、钢筋焊接连接接头检验报告、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检验报告等

8、混凝土、砂浆的汇总表、强度评定及试验报告(含见证取样)

9、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10、各项使用功能试验记录:无压管道闭水试验记录、压力管道水压试验记录表、压力管道强度及严密性试验记录、管道通球试验记录、接地电阻测试记录、绝缘电阻测试记录、设备试运行记录、设备调试记录等

11、建设单位质量事故勘查记录、建设工程质量事故报告书

12、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13、市政工程分部质量验收报告

14、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15、地下管线竣工图、竣工测量图及管线成果表

五、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拍摄内容

工程施工报道篇4

隧道竣工后,只能见其外观,而内部的光爆效果,初期支护的喷砼、锚杆、钢格栅、钢拱架、防排水的环向水管、防水板、中心水管、二衬厚度等全部被隐蔽。因此,隧道工程的质量其本质就是“内实”,也就是说,要把隐蔽工程的质量做到实处,不留后患;

2.工序复杂

在有限的空间内要完成钻孔、装药、爆破、出渣;初期支护的喷砼、锚杆施作(钻孔,安设锚杆);防排水的环向水管安设。中心水管的开挖、安设,防水板悬掛、边沟施作,二衬的施作、垫层施作……等工序交叉作业并造成工序之间的相互制约。

3.工序的循环性

从开挖:钻眼——装药——爆破——通风——出渣;初期支护:初喷砼——钻锚杆孔——安设锚杆——复喷砼;二衬台车定位——浇筑砼……各工序的周而复始的施工,形成了隧道施工的循环性。

4.地质条件的影响

山岭隧道施工过程中,都是受到地质条件的约束,经常遇到褶皱、断层、节理等地质构造现象。断层、节理是影响岩体稳定的重要因素,是评价隧道围岩类别的主要依据;而且相当多的不良地质,施工中的地质灾害的发生均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5.施工动态的应变性

由于地质勘探的局限性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及多变性,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突然变化的地质条件,意外情况(如塌方、漏水等),原制定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措施和施工进度等也必须随之变更。

6.全天候作业

隧道是24小时作业,不受白天、夜晚、气象的影响。

二、隧道监理工作要点

隧道工程施工的特性,归纳起来是:其一,工程质量的隐蔽性大;其二,地质条件变化对施工的应变性;其三,全天候作业对监理人员的影响。

隧道工程每一个分项工程、子分项工程、工序都是隐蔽的,这样就要求对其每一分项工程、每个工序、每个环节都要认真监理,保证质量合格,否则将造成质量隐患。为了适应隧道施工的特性,监理工作的要点是:

1.隧道监理素质要求

(1)要求监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独立执行监理任务时,敢于严格的按质量标准和设计进行检查,敢于坚持原则;

(2)隧道工程是一项综合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加之地质条件的变化,特别是不良地质出现时,要有果断的应变能力,所以要求监理人员要有较全面的相关科学知识;

(3)施工技术很重要的是实践经验,要求监理人员要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提出处理问题的能力;

(4)隧道施工是全天候24小时施工,报检的频率是相当高的,因此,要求监理人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2.质量控制方法

(1)事前监理

一项工程尚未施工时,要对其准备工作进行检查,通过经验可预测到这一工序将会发生哪些质量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提供施工单位注意,以免造成返工的损失。如二衬施工最容易发生局部欠挖,而造成二衬厚度不够,对此,在即将移台车之前进行目测,怀疑有可能出现欠挖的地方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进行复测,防止事后发现而造成返工,这就是事前监理所起的作用。

(2)事中监理

对正在作业的地点,进行巡视检查,如二衬边墙立模板的过程,主动检查边墙厚度是否合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报检检查

这是整个质量控制的关键工作,各分项工程、子分项工程,开工之前必须报检,经监理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工。

隧道各分项工程、子分项工程的报检项目如报检园环图所示:

从报检园环图可明显看出各分项工程、子分项工程都需要通过报检来对其质量进行控制,其中任何一项被忽略或遗漏报检就会造成监理对质量的失控,从而造成质量隐患,所以说报检程序的实施是质量控制的核心工作。

三、报检实施

1.建立“报检制度及其管理方法”,结合本项目建立具体的报检管理办法,其内容要将各分项工程细化,明确报检的各个子分项工程、报检程序、报检管理,明确自检人员、监理人员的职责;

2.报检制度的实施是整个工作成败的关键,从“报检园环图”可知,报检频率很高,加之人为的因素,可使报检频率成数倍的增长。往往出现一天24小时的不间断报检,这为报检制度的落实增加了很大困难;

3.坚持报检程序:报检必须由项目部负责施工的有关人员自检合格后方可向监理报检,否则,监理人员有权不予受理。

4.信息管理:建立监理交接班日志,必须及时、全面、准确的将报检资料作好记录随时备查。

四、结论

工程施工报道篇5

 

1.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

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超前预报措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查明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及其围岩结构的完整性与含水特性,为正确选择开挖断面、支护设计参数和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据,预防隧道施工中可能形成的灾害性事故,保证施工安全,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节约投资等。

1.1围岩类别预报

预报掌子面前方的围岩类别,软弱围岩及不同类别围岩的界面,判断前方围岩的稳定性,与设计文件进行比较,随时为修改设计、调整支护类型参数、确定二次衬砌时间提供可靠的数据。

1.2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包括围岩类别预报、水文地质预报、不良地质体预报、隧道附近地质异常体预报以及5有害气体预报。

准确预报开挖前方的地质条件是隧洞建设者们的迫切要求。加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理论研究,加强探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先进仪器的研制与开发,同时建立不良地质界面的特征识别模式和不良地质体的判定指标,以及岩体类别划分的定量化指标,充分利用常规地质预报和不同物探设备各自的特点,相互配合验证,实施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等方面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非常重要。

2.常规地质法

隧洞施工超前预报已引起国内外隧洞工程界的重视,也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系统的普遍适用的方法,国内外隧洞工程的重大地质灾害仍时有发生。论文发表。1水平超前钻孔,2超前导坑,.3地质素描,4. 工程物探法 ,5红外探测,6电磁波法。

3.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及对策

3.1突发性的地质灾害

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隧道施工工作面前方或开挖轮廓外侧的特大岩溶溶腔突然压溃腔壁,造成突水突泥地质灾害。这种灾害发生突然,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最多、经济损失最大。

3.2对围岩稳定性判释不准,设计支护措施偏弱

大部分发生塌方的隧道,是由于在勘测设计阶段对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情况认识不足,而在施工过程中又没及时地进行变更设计,致使采用的支护措施偏弱,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大规模的塌方。

3.3施工方法不当,初期支护措施的力度不能满足围岩稳定的要求

很多隧道在施工时,没有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采取工程措施,有的隧道是擅自改变工法,有的是施工工序质量不合格,有的是偷工减料,有的是施工方法不当。例如某隧道原设计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施工时改为CRD法,但横向支撑施工不及时,数量偏少,造成坍塌;有的隧道是由于拆换侵限的初期支护拱架时发生塌方;有些隧道是由于上台阶施工太长,没有及时进行封闭,衬砌滞后,造成坍塌。

4.制定安全控制主要措施

主要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制度措施。制定各种完善的安全控制措施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施工作业规程是安全施工的基础和有效保证。施工中能自觉地遵守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施工作业规程,这是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隧道软弱围岩施工遵循“超前探、管超前、短进尺、弱(不)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紧衬砌”的原则,施工组织围绕这一原则开展。隧道开挖后先使用机械找顶排险,后进行人工找顶排险。找顶完成前由专职安全员跟踪观察,发现落石或由于暴露的岩面不稳定引起的坍塌,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人员机具应立即撤离现场。找顶工作结束后,为防止风化作用,尽快使开挖面稳定,应立即初喷混凝土,初喷混凝土一般为5cm左右,随后打设锚杆、铺设钢筋网,再按照设计喷射混凝土形成联合支护整体,抑制围岩变形,达到围岩快速稳定。施工中狠抓工序质量,尤其是开挖支护工序质量,做到一次成优,确保施工安全。论文发表。 软岩地段做好洞内疏排水,防止积水浸泡拱脚、墙脚,造成支护失稳安全隐患。 针对不同岩性及时调整爆破参数。施工中推广采用光面爆破技术,根据预测的岩性及时调整爆破参数,狠抓炮眼、装药及连线的质量,特别是周边眼和掏槽眼。根据爆破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强大的超前支护。TSP203地质超前探测技术。监控量测。隧道开挖方法。为了保持洞口的稳定,要尽早进洞,上导预留核心土环行开挖法,拱部设似2小导管超前支护,喷锚网、I 20型钢钢架支护,及时施作仰拱及仰拱填充,使支护体系闭合成环。软岩地段施工应充分考虑到围岩的特点和新奥法的理论基础,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法,选取“宁强勿弱”的理念,合理的支护体系,使支护强度一次到位,避免后期变形,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制定施工应急预案。论文发表。施工中发现隧道内有险情时,工班长、领工员必须立即在该地段设计明显标志或派专人看守,并迅速报告施工领导人员,依据应急方案及时采取处理措施。若情况严重,应立即将工作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地段。 对各类事故,均应严格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即:事故原因查不清不放过;责任者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出今后防范措施不放过。

【参考文献】

[1] 李坚. TSP法在铁路客运专线隧道超前预报工作中的应用前景.铁道勘察,2005.12(6)45-48.

[2] 杨林果,杨立伟.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方法与探测技术研究.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8(4):627-630,645 .

[3] 刘祖德,伍颖.高速公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比较.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11(11):51-52 .

[4] 荆志东. 特长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研究. 铁道勘察,2005.6(3):46-48.

工程施工报道篇6

关键词 新疆地理环境;隧道地质;隧道施工

中图分类号P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1-0148-02

隧道土木工程,关系国家百年大计,所以保证其质量是项目实施成功的关键,为了保证质量,做好项目施工前的预测工作,是保证质量的前提,但是由于地质的岩体具有复杂性以及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对隧道施工前,需要根据新疆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相应的勘察,根据地质勘察对将要实施的隧道作业环境做出初步的预测与分析,但是设计隧道以及施工前的地质测试工作不能够完全概述出实际的地理环境,预测以及预测报告结果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随着新疆地区经济的发展,公路工程,铁路工程建设的数量越来越多,在施工过程中面临的隧道作业工程也越来越多,而且相对的作业环境规模也越来越大,就其作业难度也不可忽视,地质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了作业周期加长,预报实施方案的不确定性调整等情况发生。在以往经常出现隧道冒顶、渗水等现象除了施工方面的问题,导致隧道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除了施工方面的问题外,还有施工前的勘测预报不完整性的原因,所以我们应该针对新疆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采用超前地质监测以及预报技术对其地质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预报,通过准确的预测技术,反映隧道施工过程中掌子面前方的地质环境。对于当前的隧道工程,采用系统的超前地质监测、预报方法,对后期施工,以及保障隧道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超前地质预报的内容及预报流程

1)预报掌子面前方与工程前勘测到的资料的不同数据、变化情况和地质环境对施工的影响;

2)提供掌子面前方突然涌水的地点及多少、富水带的位置、地下水的含量等因素帮助施工人员进行止水、改变施工方式等依据;

3)预报掌子面前方的断层及不稳定岩层的位置、规模、属性,帮助施工人员及时更改施工方案,保障工程安全;

4)预报可能出现的影响施工的断层、富水带、易塌方地区及滑动面等问题,包括各种问题的位置、规模、属性及发展趋势,方便施工人员及时做出反应,处理问题;

5)预报流程首先研究既有资料并制定相应的预报分级预报方案,针对预报距离,分别进行,长、中、短距离预报,其次对预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对预报成果提出预报技术建议,提供相应的技术决策以及相应的施工方案,最后进行隧道施工作业,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需要把施工问题及时反馈,并对信息以及预报方案重新规划处理。

2 超前地质预报的分析方法

地质分析法和物探法是超前地质预报的两个基本的系统方法。对于地质分析方法,首先需要进行地质调查,因为不同的岩层,不同的岩层厚度以及岩层位置都会影响到后期的施工作业情况,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中,地质调查是地质预报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工作情况以及地理环境特点,首先需要建立新疆地区标准地层剖面,根据地层剖面,确定作业隧道地理环境中,各个岩层的层次顺序,各个岩层的厚度以及位置。

2.1地质分析法

地质分析法是为了有针对性的补充施工前的地质勘测资料而将地貌、地质调查、地质推理相结合的一种预报方法。地质分析法可以补充以下两点:地质构造在隧道地表的分布、出露、性质、变化及变化规律;不同地层、岩质在隧道地表的出露和接触的关系。

地质分析法要根据设定的标准地层剖面结合地底物质的沉积规律,确定各个岩层的层次、次序、厚度以及所处位置。在对地质构造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之后,根据不同的隧道的各方面情况,展开研讨会,详细地核查细化过的资料,为地质预报做好铺垫。

2.2物探法

物探法是在施工过程中不同的物质来进行超前预报。其中,长期地质预报一次预报150m,采用TSP203超前地质预报仪进行勘探;中期地质预报一次预报20m,采用地质雷达进行勘探;短期预报一次预报5m~10m,采用钻孔取芯进行勘探。中长期超前地质预报要求在进入隧道洞口50m后才可以实施。

1)长期超前地质预报

在长期超前地质预报中采用TSP203系统,在实施预测过程中,需要设立24爆破孔以及一个探测孔,在该实施过程中,第一个爆破孔距掌子面应该在2m左右,剩下的23个爆破孔之间的孔距为1.5m,探测孔距最后一个爆破孔的距离为15m,各种孔位布置在距隧底1.5m的一条直线上。爆破孔用φ38的钻头进行钻孔,孔深为1.5m,孔位向下倾斜10°~20°,探测孔用φ42的钻头进行钻孔,孔深为2m,孔位向上倾斜5°~10°,以便于接受爆破地震波。准备工作完成后,需要进行测量、安装接收器以及爆破孔装药、连接线路,最后是进行数据收集,以及长期TSP203预测报告。

2)中期超前地质预报

中期地质预报采用地质雷达进行预报,地质雷达是以电磁波反射为原理进行勘探的,通过勘测与含水性相关的节点常数的波动来测定含水的断层、充水的地质体以及岩层的性质等等。

地质雷达可以进行短距离(10m~40m)的勘测,它可以预报惊喜岩性的结构变化情况。在高水压段,TSP203对于异常体的性质、规模、影响有判断困难时可以利用地质雷达进行勘测;同时,对于隧道顶部、边墙、底部或其他出水部位隐藏的伏岩洞穴探测具有良好的效果。

预测方法 预报成果

探测充水的地质 确定断层、岩性和溶洞的界面,

确定异常岩体的规模、性质、危害程度。

隧道底部、边墙、

隧顶外或其它出水部位 可能隐伏岩溶洞穴

地质雷达预报方法和预报成果表

不同的探测曲线的特征可以帮助判断含水体及含水构造存在的潜在危害。

根据工程的隧道横切面的大小及控制横切面上下左右岩溶变化,测点的布置可以采用3种完全不同的方法。在切面底部的两侧和中心各1.6米的地方安排3个垂直向下的测点;在隧道的左右两侧的垂直边墙安排两个测站,分别以水平0°、仰角+10°、+20°、+30°、+40°、+50°、+60°及少部分的+70°、俯角-10°、-20°、-30°、-40°、-50°、-60°、-70°、-80°、-90°勘探;在移动车上,安排3个测站,其中,在中心测站距离隧道顶部的垂直高度为1.2米的地方,以左+50°、+60°、+70°、+80°、+90°和右、80°、+70°、+60°、+50°探测,再在距离中心点1.6m的地方分别以仰角+40°、+30°、+20°、+10°、0°和俯角-10°、-20°进行勘探。

3)短期地质预报

在隧道的施工期间,将水平钻孔纳入施工工序中可以保证岩质破碎地带也能够安全施工。正洞超前钻孔要在每个断面布置两个钻孔。

获得的地质信息需要进行整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地质结论。如果预测到掌子面前方岩层环境有变化的时候,应该立刻填写超前地质预报通知书,送到现场施工队伍的管理人员手中;如果掌子面前方的岩层环境没有变化,但是有不利于施工进行的地质条件或可能带来地质灾害的判断是,也应该立刻通知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并提出建议,采取何种保护措施来保障施工的安全性。

短期地质预报主要是预报地下水活动及可能构成不稳定地质的块体等情况,中期地质预报主要预报岩层空洞等情况,长期地质预报主要预报不同岩质、断层等情况。超前预报系统综合了超前地质预报的所有技术,极大限度的提高了预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但是也有可能延缓工期、增加成本。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预备方案,高效的利用预报方法,保正隧道施工的质量、进度,尤其是安全。

3 结论

在实际工作中,中长短期地质预报主要针对不同的预测主体等情况,比如,长期预报主要预测不同岩体、断层;而中期地质预报主要预测岩体孔洞等情况,短期预报主要预测可能构成不稳定块体的大裂隙和地下水活动等情况。在新疆地区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进行综合的技术分析,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综合技术,这将会有力的提升地质超前预报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胡永来,景有荣,边境.隧道围岩监控量测与有限元模拟在某隧道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09(1).

[2]邱超.隧道湿喷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10(6).

工程施工报道篇7

1.1 编制计划

隧道机电安装工程正式开始施工前,应编制确定项目的施工总进度计划方案和单项安装工程的具体网络计划。 在安排施工技术人员、现场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管理部时,应组织抽调在机电、消防、通风、通信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且具有相对丰富的施工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劳动力安排方面,针对工程具有劳动力短期内大量使用的特点,安排足够的劳动力。

1.3 机具准备

在安装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准备方面,应注意配备足够的运输工具(如叉车、工具车等)和高精度测控仪器(如多功能信号源、光纤熔接仪、便携式误码检测仪等)。针对该隧道机电工程项目设备材料需求量大,设备质量要求高等特点,对于大部分重要的大型机械设备和材料选择采用国外进口的先进机械和优质材料,并根据各分部工程的具体工期要求,制定具体明确的机械设备和材料采购方案。

2 设备安装

2.1 隧道火灾报警系统的安装和调试

火灾报警系统的任务是及时,准确的反馈出火灾发生的地点及报警信号,经传输线路至中控室计算机系统,火灾报警后能自动将主监视器切换到火灾发生的地点,经人工确认后,由中控室计算机系统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启动通风系统、照明设备、信号灯、车道控制灯、灭火设备,调整各外场设备的显示信息以便快捷,有序地引导隧道内车辆与人员迅速撤离现场,避免伤亡,保证隧道的安全运行。隧道火灾报警系 统主要包括隧道内火灾报警系统设备、传输设备、安装支架以及手动火灾报警按钮,隧道管理所的火灾报警主机以及监控管理中心的监控设备。

2.2 施工前的准备

熟悉施工图纸,确定设备的安装位置,准备所需的施工材料。由于工程施工涉及在隧道内占用道路,然而在建隧道的道路上有较多施工车辆行驶,所以要特别注意施工安全问题,施工前要详细制定施工现场的安全布控,要求来往的施工车辆限速缓慢的行驶,必要时进行封洞施工,确保安全。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施工负责人对现场施工统一调度和指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足够的照明,通风设备并按照消防要求配备消防器材。

2.3 施工流程

(1)首先确定设备支架的安装位置,在安装位置上打孔洞,用膨胀螺栓固定支架。

(2)将感温材料固定在支架上,确保牢固,并保持松弛。在隧道内安装完毕后,将感温材料引到隧道内管理所,与感温报警主机相连。

(3)感温材料进行区域划分,并与相应的手报按钮相对应。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安全需保证牢固。

(4)设备接线需正确,避免供电与信号混乱。在通讯机房对设备进行调试和设置。

3 本地控制器PLC的安装调试

3.1 施工准备

熟悉施工图纸,确保设备的安装位置,准备所需的施工材料,施工现场的安全布控需符合要求,设置专门的安全人员在封道施工时拦截来往的车辆,现场施工一定要听从施工负责人的统一调度和指挥。

3.2 施工流程

(1)对隧道内的预留孔提前进行整改,使之符合设备安装要求。

(2)设备均安装在隧道的预留的安装孔洞内,设备安装需要牢固,平整。设备内部的接线,按照规范要求,走线整齐,强弱电分开。

(3)在现场对设备进行调试和设置。

(4)在通讯机房对设备进行调试和设置。

4 关键施工工序和技术

4.1 通风和消防系统施工 4.2 消防管道安装施工

隧道消防管道(包括隧道外消防集水井进出水管),总管均采用直径DN200的管材,支管视具体情况选用,消防管道接头处采用沟槽式方式进行连接,其主要安装程序如下:现场测绘,绘制消防管道系统(包括消防栓)加工草图,管材预制,管道支架、吊架预制,支吊架热镀锌处理,支墩混凝土浇注施工,管道、消火栓铺装,设备接口连接,管道吹扫,消防系统试压、调试,系统试运行。

由于隧道内同时施工的分部工程较多,施工空间有限。为了尽量提高施工效率,拓展隧道内施工作业面,可将管道切割加工、配件制作等工序安排在隧道外的相应场地上进行,待隧道内管道支墩、支架等基础设施完工后再将预制管道构件直接运进隧道内安装,但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管道管口等易损部位或构件压槽碰伤。安装消防管道时,应按管道走向顺序依次铺装,并遵循先总管后支管、先大管后小管的基本原则,各总管和支管的三通接口处也均采用沟槽式管接头进行连接处理。消防栓应嵌入隧道侧壁结构内进行安装。

4.3 电气及监控系统安装

隧道内监控系统主要包括有中央控制室内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器、控制台、智能火灾探测器、消防报警系统、扬声器、车速测定仪、紧急求救电话、区域性控制器、彩色摄像机及电力监控系统等设备。安装隧道洞顶部位的桥架时,由于隧道顶部沿水平方向存有相对较大的曲率,直接在洞顶放线定位安装桥架具有相当的难度。为了适应隧道洞顶的不同拱度变化,将平台上表面设计成台阶状,平台的宽度设计为大约一半路宽,且在平台立柱上贴了明显的反光警示标识,避免在施工过程中遭遇撞击,提高施工效率。

5 质量控制与管理

5.1 进度控制

隧道机电安装工程的进度控制,其核心任务是根据各项分部分项工程的网络计划按节点进行验收。检查阶段性的施工任务是否切实完成,如未完成则应制定相应的加班赶工方案,以确保后续工序的按期开始。如有需要,还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组织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尽可能提高施工效率。此外,还应加强对大型设备和关键材料采购、设备运行保障、现场施工技术人员保障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控制,消除对项目施工进度影响不利的各种因素。

5.2 质量控制

建立系统的质检员现场巡检制度,安排专职的施工质量质检员在全作业面进行施工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关键施工部位和某些无法进行事后质量检验的隐蔽工程,质检员要和监理工程师共同进行全过程施工监检。高速公路隧道机电安装工程的交工资料一般应按交通质检部门提供的统一表格填制,质检员应严格监督各施工技术人员及时完成相关交工资料的填报工作,并按照相关质检部门的要求统一组卷、装订,待验收时审查。

5.3 安全控制

工程施工报道篇8

【中图分类号】 tu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2)04—024—02

工程材料设备报验制是工程质量监理的主要方面,反映了建设监理工作的程序化、制度化和书面化,因而是监理工作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的体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随着工程建设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对监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监理工作要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提高监理工作水平,适应市场需求,落实到具体的工程管理上,就是要做到程序化、制度化、书面化。实行报验制度是对监理人员工作的要求,也是反映监理工作的程序化、制度化、书面化的必然。所谓报验制度,就是指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申报的或相关的质量文件、资料进行报验审批,对申报的进场材料、设备、工序、工程部位的质量进行报验检查的一种审核制度。实践证明,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

1 报验制度的贯彻

监理是在业主的授权下,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而开展工作的。监理的各项工作、制度执行的好坏,不仅与业主的支持和监理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有关,还与施工单位对监理工作的了解与配合分不开。因此,项目监理机构进入现场以后,应立即召开第一次现场工地会议,总监理工程师要将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监理工作程序、各项工作制度、质量控制措施等向与会各方进行交底,尤其要向施工单位明确报验制度的性质、报验方式、方法及报验内容,说明哪些资料、手续,哪些材料、设备,哪些工程部位及关键工序需要向监理人员申请报验,如何配合监理开展好报验工作,这是落实报验制度的前提条件。

2 报验制度的实施

监理工作在我国实行了20年,但有些参建单位对监理工作的认识还比较原始肤浅,甚至单纯认为监理就是只盯住现场,只要钢筋、水泥质量合格、主体没有问题就可以了,并不注重对开工、竣工、施工组织设计、工序交接等方面的审查、核验。然而,正是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工程质量和建筑的使用功能。所以,对于报验的各项手续、环节、部位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2.1 施工组织设计报验审查。监理工程师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核,能了解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及材料、设备准备情况,是否有可靠的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并针对工程特点采取监理措施,以便进一步搞好施工质量的事前控制。工程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要填写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并附施工组织设计上报监理审查。监理工程师着重审核以下方面:①施工单位组织体系,特别是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②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保证施工的正常、顺利进行,是否有利于保证质量;③专职管理人员和特殊作业工种是否有资格证、上岗证;④主要施工组织技术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如何,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是否可行,是否符合现场条件及工艺要求,施工顺序是否合理,质量保证措施是否到位等。

2.2 工程基准点、标高、测量放线的报验。工程施工测量放线是建设工程产品由设计转化为实物的第一步,施工测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产品的综合质量,并且制约着施工过程中相关工序的质量,它是施工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施工单位完成工程基准点、标高、基准线的测量放线工作后,要填写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并附测量放线记录,向现场监理工程师报验。专业监理工程师要对照测量放线报验表及记录从以下方面进行复审:

2.2.1 检查施工单位专职测量人员的岗位证书及测量设备鉴定证书。

2.2.2 复核控制桩的校核成果、控制桩的保护措施及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临时准点的测量成果。

2.2.3 开工报告报验。把好开工报验审核关,能有效地促进各项施工准备工作的完善,为顺利地开工并开好工提供有力的保障。施工单位经过一定的准备,认为具备开工条件,要向监理人员报送工程开工报审表及开工的相关资料。总监理工程师安排专业监理工程师按照开工报审表的内容分工检查施工单位的开工准备情况,主要审核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施工许可证是否获得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②施工组织设计是否经过总监理工程师的批准;③施工单位现场管

理人员是否到位,机具、施工人员是否进场,主要工程材料是否已落实;④进场道路及水电、通讯设施是否满足开工要求。

2.2.4 施工过程资料报验。

2.2.4.1 工程材料、设备、构配件的报验。施工单位要把已经进场的工程材料、设备、构配件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说明的位置摆放,并填写材料报审表,附材料合格证或有关质量证明文件、自检记录等,向现场监理工程师报验。监理工程师要对照报审表检查材料、设备、构配件的外观质量、规格、数量等是否满足要求。对于使用在工程结构部位的材料,如:钢筋、水泥等还要检查材料是否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及材质化验单,如不具备或对质量证明文件有怀疑时,应补做检验或试验。某些需要检测部门复试检验的材料,监理工程师还要实行见证取样、送样,避免将不合格的材料、构配件用于工程中。

2.2.4.2 进场机械、设备的报验。施工机械、设备进入现场后,施工单位要填写机械、设备报验申请表,提请监理人员审查。专业监理工程师依照报验申请表对进场机械、设备的规格、数量、型号进行检查,并着重检查其各项技术指标及安全性能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2.2.4.3 重点部位、关键工序、控制点的报验。一个工程的实体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是由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各道工序组成,所以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工作就是以工序质量控制为核心,设置质量控制点及质量报验点进行预控。控制点的选择对象涉及面很广,它可能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结构部位,也可能是影响质量的关键工序、操作或某一环节。其设置对象可以是:①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或环节以及隐蔽工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架立、预应力结构的张拉工序、管道工程的管沟回填等;②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或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例如:管道工程补口补伤、地下防水层施工;③对后续工程或后续工序质量或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部位,例如:模板的支撑与固定等;④施工条件困难或技术难度大的工序和环节,例如:复杂曲线模板的放样等。 在实际工作中,施工单位在分项工程施工前制订施工计划时,就要选定质量控制点,并将该计划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批、确认。在已获确认的控制点到来之前,施工单位要填写该控制点的报验申请表,附相关的自检记录、资料等向监理工程师报验,并提前约定时间到现场见证或对施工实施监督。对质量控制点的报验使监理工程师能够在众多的工序、环节检查中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进行质量控制。

2.2.4.4 隐蔽工程的报验。当某些将被后续的工序施工所隐蔽或覆盖的分部、分项工程,在隐蔽或覆盖前,施工单位要填写该部位的工程报验申请表并附自检记录、评定资料及隐蔽记录等向监理工程师报验。专业监理工程师要对照报验申请表及各种记录对隐蔽部位进行验收检查。主要检查需隐蔽的部位是否按图施工、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并对其质量情况进行评定。只有经过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其符合要求后,才允许予以覆盖。坚持隐蔽工程的报验检查,是防止质量隐患和质量事故的重要措施。

2.2.4.5 工序交接报验。当某一工序或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填写分项(分部)工程报验申请表并附自检、评定资料向监理工程师报验,提请验收。专业监理工程师对照施工单位的报验表进行实物检查、复验。主要检查该部位的位置、尺寸、施工工艺、方法及质量是否与施工图纸和有关的规范相符,并对其质量进行评定、确认。要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严禁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的原则,这样每道工序都进行交接检查,环环相扣,整个过程的质量就能得到保证。

2.2.4.6 工程竣工验收报验。工程项目在施工单位按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完成后,应进行预验收。由施工单位向监理方报送工程竣工报验单及工程竣工资料。总监理工程师要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报送的竣工报验单、竣工资料进行审核,并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全面检查、验收。主要检查以下几方面内容:①对于工程实体质量,主要检查各分部工程的观感质量和使用功能是否达到设计和验收规范的要求;②质量保证资料是否齐全,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是否准确、完整;③各重要部位如主体等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是否完整属实;④设计变更及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或相关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各方签字手续是否完备。预验收是监理方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把好竣工报

验审查最后一关,及时发现工程质量缺陷,责令施工单位限期整改,整改完毕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工程质量评估报告,从而为正式竣工验收做好准备。

3 油汽田地面工程施工阶段主要报验点

3.1 工程材料、设备、构配件(质量合格证明书,必要时附化验报告,质量证明书必须是原件或盖有销售单位红印章的复印件),自检记录。

3.2 电、气焊工等特殊工种作业资格(资格证、上岗证)。

3.3 设备开箱——停止点“h”(开箱清单,附件,自检记录)。

3.4 管道防腐保温(防腐保温材料合格证,防腐保温管道出厂合格证。如无合格证,自己进行防腐施工的要有自检记录)。

3.5 焊缝外观及无损探伤——见证点“w”(自检记录、探伤记录(射线探伤前必须先进行报验申请))。

3.6 管道补口补伤(自检记录)。

3.7 管沟深度、宽度、垫砂(自检记录)。

3.8 管道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及吹扫、通球——见证点“w”(试验吹扫方案、措施)。

3.9 压力容器、设备安装(自检记录、安装质量评定)。

3.10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底板预制、壁板预制、固定顶顶板预制、浮顶和内浮顶预制以及预制前、后(附:排版图,检查方法,构件清单(名称、编号、材质、规格及数量),材料质量合格证明书,构件质量合格证明书,构件预制检查记录)。

3.11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底板、壁板、固定顶顶板、浮顶和内浮顶及储罐附件等组装前复检(复检记录)。

3.12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底板、壁板、固定顶顶板、浮顶和内浮顶及储罐附件等组对、安装、焊接、检验(无损检测)(自检记录)。

3.13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罐体几何形状和尺寸检查(自检记录)。

3.14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充水试验——停止点“h”(试验记录,内容包括:罐底严密性,罐壁强度及严密性,固定顶的强度、稳定性及严密性,浮顶及内浮顶的升降试验及严密性,中央排水管的严密性,基础的沉降观测)。

3.15 土建、电气等分项工程(设备、原材料、自检记录等按照相关专业要求进行)。

3.16 动火报告、动土报告、用电申请、高空作业、进入设备及容器作业(手续齐全并报监理机构察看)。

3.17 联产、试运(含系统预热)、投产——见证点“w”(联产措施、试运方案、投产保证措施等)。

4 简要小结

工程施工报道篇9

1 报验制度的贯彻

监理是在业主的授权下,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而开展工作的。监理的各项工作、制度执行的好坏,不仅与业主的支持和监理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有关,还与施工单位对监理工作的了解与配合分不开。因此,项目监理机构进入现场以后,应立即召开第一次现场工地会议,总监理工程师要将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监理工作程序、各项工作制度、质量控制措施等向与会各方进行交底,尤其要向施工单位明确报验制度的性质、报验方式、方法及报验内容,说明哪些资料、手续,哪些材料、设备,哪些工程部位及关键工序需要向监理人员申请报验,如何配合监理开展好报验工作,这是落实报验制度的前提条件。

2 报验制度的实施

监理工作在我国实行了20年,但有些参建单位对监理工作的认识还比较原始肤浅,甚至单纯认为监理就是只盯住现场,只要钢筋、水泥质量合格、主体没有问题就可以了,并不注重对开工、竣工、施工组织设计、工序交接等方面的审查、核验。然而,正是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工程质量和建筑的使用功能。所以,对于报验的各项手续、环节、部位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2.1 施工组织设计报验审查。监理工程师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核,能了解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及材料、设备准备情况,是否有可靠的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并针对工程特点采取监理措施,以便进一步搞好施工质量的事前控制。工程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要填写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并附施工组织设计上报监理审查。监理工程师着重审核以下方面:①施工单位组织体系,特别是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②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保证施工的正常、顺利进行,是否有利于保证质量;③专职管理人员和特殊作业工种是否有资格证、上岗证;④主要施工组织技术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如何,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是否可行,是否符合现场条件及工艺要求,施工顺序是否合理,质量保证措施是否到位等。

2.2 工程基准点、标高、测量放线的报验。工程施工测量放线是建设工程产品由设计转化为实物的第一步,施工测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产品的综合质量,并且制约着施工过程中相关工序的质量,它是施工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施工单位完成工程基准点、标高、基准线的测量放线工作后,要填写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并附测量放线记录,向现场监理工程师报验。专业监理工程师要对照测量放线报验表及记录从以下方面进行复审:

2.2.1 检查施工单位专职测量人员的岗位证书及测量设备鉴定证书。

2.2.2 复核控制桩的校核成果、控制桩的保护措施及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临时准点的测量成果。

2.2.3 开工报告报验。把好开工报验审核关,能有效地促进各项施工准备工作的完善,为顺利地开工并开好工提供有力的保障。施工单位经过一定的准备,认为具备开工条件,要向监理人员报送工程开工报审表及开工的相关资料。总监理工程师安排专业监理工程师按照开工报审表的内容分工检查施工单位的开工准备情况,主要审核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施工许可证是否获得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②施工组织设计是否经过总监理工程师的批准;③施工单位现场管理人员是否到位,机具、施工人员是否进场,主要工程材料是否已落实;④进场道路及水电、通讯设施是否满足开工要求。

2.2.4 施工过程资料报验。

2.2.4.1 工程材料、设备、构配件的报验。施工单位要把已经进场的工程材料、设备、构配件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说明的位置摆放,并填写材料报审表,附材料合格证或有关质量证明文件、自检记录等,向现场监理工程师报验。监理工程师要对照报审表检查材料、设备、构配件的外观质量、规格、数量等是否满足要求。对于使用在工程结构部位的材料,如:钢筋、水泥等还要检查材料是否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及材质化验单,如不具备或对质量证明文件有怀疑时,应补做检验或试验。某些需要检测部门复试检验的材料,监理工程师还要实行见证取样、送样,避免将不合格的材料、构配件用于工程中。

2.2.4.2 进场机械、设备的报验。施工机械、设备进入现场后,施工单位要填写机械、设备报验申请表,提请监理人员审查。专业监理工程师依照报验申请表对进场机械、设备的规格、数量、型号进行检查,并着重检查其各项技术指标及安全性能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2.2.4.3 重点部位、关键工序、控制点的报验。一个工程的实体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是由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各道工序组成,所以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工作就是以工序质量控制为核心,设置质量控制点及质量报验点进行预控。控制点的选择对象涉及面很广,它可能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结构部位,也可能是影响质量的关键工序、操作或某一环节。其设置对象可以是:①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或环节以及隐蔽工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架立、预应力结构的张拉工序、管道工程的管沟回填等;②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或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例如:管道工程补口补伤、地下防水层施工;③对后续工程或后续工序质量或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部位,例如:模板的支撑与固定等;④施工条件困难或技术难度大的工序和环节,例如:复杂曲线模板的放样等。

转贴于

在实际工作中,施工单位在分项工程施工前制订施工计划时,就要选定质量控制点,并将该计划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批、确认。在已获确认的控制点到来之前,施工单位要填写该控制点的报验申请表,附相关的自检记录、资料等向监理工程师报验,并提前约定时间到现场见证或对施工实施监督。对质量控制点的报验使监理工程师能够在众多的工序、环节检查中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进行质量控制。

2.2.4.4 隐蔽工程的报验。当某些将被后续的工序施工所隐蔽或覆盖的分部、分项工程,在隐蔽或覆盖前,施工单位要填写该部位的工程报验申请表并附自检记录、评定资料及隐蔽记录等向监理工程师报验。专业监理工程师要对照报验申请表及各种记录对隐蔽部位进行验收检查。主要检查需隐蔽的部位是否按图施工、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并对其质量情况进行评定。只有经过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其符合要求后,才允许予以覆盖。坚持隐蔽工程的报验检查,是防止质量隐患和质量事故的重要措施。

2.2.4.5 工序交接报验。当某一工序或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填写分项(分部)工程报验申请表并附自检、评定资料向监理工程师报验,提请验收。专业监理工程师对照施工单位的报验表进行实物检查、复验。主要检查该部位的位置、尺寸、施工工艺、方法及质量是否与施工图纸和有关的规范相符,并对其质量进行评定、确认。要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严禁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的原则,这样每道工序都进行交接检查,环环相扣,整个过程的质量就能得到保证。

2.2.4.6 工程竣工验收报验。工程项目在施工单位按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完成后,应进行预验收。由施工单位向监理方报送工程竣工报验单及工程竣工资料。总监理工程师要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报送的竣工报验单、竣工资料进行审核,并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全面检查、验收。主要检查以下几方面内容:①对于工程实体质量,主要检查各分部工程的观感质量和使用功能是否达到设计和验收规范的要求;②质量保证资料是否齐全,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是否准确、完整;③各重要部位如主体等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是否完整属实;④设计变更及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或相关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各方签字手续是否完备。预验收是监理方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把好竣工报验审查最后一关,及时发现工程质量缺陷,责令施工单位限期整改,整改完毕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工程质量评估报告,从而为正式竣工验收做好准备。

3 油汽田地面工程施工阶段主要报验点

3.1 工程材料、设备、构配件(质量合格证明书,必要时附化验报告,质量证明书必须是原件或盖有销售单位红印章的复印件),自检记录。

3.2 电、气焊工等特殊工种作业资格(资格证、上岗证)。

3.3 设备开箱——停止点“h”(开箱清单,附件,自检记录)。

3.4 管道防腐保温(防腐保温材料合格证,防腐保温管道出厂合格证。如无合格证,自己进行防腐施工的要有自检记录)。

3.5 焊缝外观及无损探伤——见证点“w”(自检记录、探伤记录(射线探伤前必须先进行报验申请))。

3.6 管道补口补伤(自检记录)。

3.7 管沟深度、宽度、垫砂(自检记录)。

3.8 管道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及吹扫、通球——见证点“w”(试验吹扫方案、措施)。

3.9 压力容器、设备安装(自检记录、安装质量评定)。

3.10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底板预制、壁板预制、固定顶顶板预制、浮顶和内浮顶预制以及预制前、后(附:排版图,检查方法,构件清单(名称、编号、材质、规格及数量),材料质量合格证明书,构件质量合格证明书,构件预制检查记录)。

3.11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底板、壁板、固定顶顶板、浮顶和内浮顶及储罐附件等组装前复检(复检转贴于

记录)。

3.12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底板、壁板、固定顶顶板、浮顶和内浮顶及储罐附件等组对、安装、焊接、检验(无损检测)(自检记录)。

3.13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罐体几何形状和尺寸检查(自检记录)。

3.14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充水试验——停止点“h”(试验记录,内容包括:罐底严密性,罐壁强度及严密性,固定顶的强度、稳定性及严密性,浮顶及内浮顶的升降试验及严密性,中央排水管的严密性,基础的沉降观测)。

3.15 土建、电气等分项工程(设备、原材料、自检记录等按照相关专业要求进行)。

3.16 动火报告、动土报告、用电申请、高空作业、进入设备及容器作业(手续齐全并报监理机构察看)。

3.17 联产、试运(含系统预热)、投产——见证点“w”(联产措施、试运方案、投产保证措施等)。

工程施工报道篇10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112

0 前言

在铁路建设中,隧道工程是施工中必须面临的问题,通过铁路隧道的建设,可以有效缩短施工路线,优化铁路线路,提高铁路线路标准。在现代社会,随着铁路等施工项目工程的增多,特别是山岭、高原地区铁路网的覆盖,铁路隧道的施工量也不断增加,因此复杂地质环境下的铁路隧道施工项目也急剧增加。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地质环境预测和对不良地质处置施工技术是两大重要因素,通过复杂地质环境下隧道围岩的预测和不良地质的处置分析研究,采用综合围岩探测,形成有效处置措施,确保隧道不良地质段施工安全,同时提高铁路的建设质量。

1 复杂地质环境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我国南北跨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多种地形、地貌共存,而复杂的地质环境往往会对铁路施工工程带来较大的困难,不仅会增加施工难度,还会增加施工成本,为了缩短施工路线,提高线路标准,铁路工程存在很多隧道施工。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现代铁路网基本成熟,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建设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铁路网。但铁路隧道一般建立在高山、河谷附近,地质条件复杂,导致隧道施工难度不断增加。

铁路隧道施工中,经常出现多种地质问题,如喀斯卡特地质隧道施工中,出现岩溶、突泥涌水问题,活动断裂层区域隧道施工出现高地温灾害、断层破碎带等情况,还有国内的很多隧道建设中,出现偏压、岩爆、瓦斯爆炸等地质原因导致的施工问题,如不能有效处理这些地质问题,很容易造成不同程度地人员伤亡、机械设备损坏以及人力资源浪费,另外,也会带来较大的社会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在铁路隧道中,复杂地质环境会对施工建设带来高难度性,要想解决隧道施工中的问题,就要对复杂地质环境进行分析,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2 复杂地质环境下的铁路隧道施工技术

隧道施工中,首先要进行地质勘测,了解地质情况,考虑实际施工的可行性,根据当地的实际地貌进行具体施工。而后在隧道施工中必须开展综合的地质预报措施,准确了解隧道线路地质状况,通过TSP,超前探孔,红外探水,炮眼加深,地质素描等地质预报措施,分析并掌握施工地质状况,对不良地质做出预判。在开挖支护成形后,必须进行围岩量测工作,以便掌握支护后的围岩变形情况,防止掌子面后塌方关门,同时确定二次衬砌开始的时间。下面就复杂不良地质状况下隧道施工各阶段技术措施进行说明。

2.1 地质勘测

复杂的地质环境会对隧道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做好地质勘测工作极为必要。一般情况下,铁路隧道的地质勘测由设计单位专业人员负责,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地质勘测工作:

首先,根据中国地貌图对当地的施工地质进行预测,并着重分析可能出现的相关地质灾害或意外事故,事先准备测量仪器,制定简略方案,对当地隧道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其次根据区域地形地貌进行地质探孔布置并打设地质探孔,通过直观的地质探孔芯样进行判断隧道线形范围内地质状况;最后根据综合分析,先确定隧道施工范围内的破碎带、岩溶、涌水量、软弱围岩等不良地质范围,确定隧道涌水量,而后综合确定隧道里程范围内的围岩级别,形成设计地质资料。

2.2 超前地质预报

2.2.1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探明地质问题,为隧道施工或者施工设计变更提供参考数据;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率,提高施工安全性;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质资料。

2.2.2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内容

主要预报断层界面和的基本情况、山体岩溶的发育情况、地质灾害的发展详情以及含税构造层的情况,具体包括位置、规模以及性质。

2.2.3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在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的设计上,综合应用长短结合、上下对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依据多方法、多频次相互印证的原则,以此来提高预报方案的精确度。在方案设计上,要考虑隧道施工当地的地层岩性和水文地质,并给分析隧道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完善预报方案。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的设计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随时根据异常段落进行动态调整。

以地|调查法为基础,以宏观预报指导微观预报,长距离预报指导中短距离预报。针对隧道内部可穿越型的的溶岩地层段,依据当地地质条件以及施工方案进行合理处理。

2.2.4 地质预报关键技术

(1)断层破碎带及岩石接触带预报。根据地质调查与地质素描,确定断层破碎带的大致范围,以公里作为里程单位。实际上,隧道施工中,很多断层破碎带隐于地表下,因此其实际数量远远多于预期,所以在实际隧道施工中,要辅助于TSP和时域瞬变电磁法,依据预报内容,来观察掌子面前方围岩的强度、完整性、富水性以及形态变化,判断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断层的位置,应用超前钻孔法进行猜想验证,若符合则要依据断裂详情制定处理措施。

(2)岩溶预报。岩溶预报方法与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一致。

①以国家已有本地区的地质和工程地质资料为基础,然后辅助于工程地质补充调绘,将隧道施工地带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进行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判断该区域岩溶发育的规律,从而开展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在岩溶地质的预报上,还可以根据褶皱、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陡倾角可溶性岩、质纯层厚可溶性岩层等位置与形状,应用地表与地下相关性进行分析,判断山体中溶洞、暗河的具置。

②根据该区域的地质条件,应用弹性波反射法完成区域的长、中长距离探测,根据探测数据分析岩层断裂带的位置、规模,以及岩溶层的基本形态;其次,在定性探测岩溶水的预报上,可以应用时域瞬变电磁探测、红外探测方法进行探测工作;最后,在岩溶详情的探测上,可以利用地质雷达完成短距离的地质勘测。

(3)涌水、突泥预报。以地质调查法为基础,结合超前钻孔法和多种物探手段综合分析预报隧道施工地段的涌水、突泥情况,主要预报其位置、规模、物质组成、水量、水压以及危害程度;根据预报结果在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段进行超前钻探,设置防突装置,降低地质事故的发生率,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4)高地应力预报。确定隧道高地应力地段,应用TSP探测技术预报该地段围岩的强度,依据掌子面地质素描来确定山体围岩的级别、硬度及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容易发生“岩爆”的软岩地段,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超前钻孔来探测验证。

2.3 施工技术

在铁路隧道施工中,还要重视施工技术的应用,要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或地质要求,选择合适的隧道施工技术,做到因地制宜,提高隧道施工的质量与工作效率,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提高隧道施工的经济效益。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都有不同的注意事项,综合来看,隧道施工技术主要表现以以下几方面。

2.3.1 预加固处理技术

加固处理技术包括洞内加固和洞外加固,两种加固技术的要求以及具w施工都存在较大的不同。预加固处理一般采用注浆进行加固,在实际施工中,要确定合适的加固处理方案。

在隧道挖掘中,可以实施地表注浆加固暗挖方案,可以对地质较软或者是上体破坏严重的隧道地表进行注浆固结,尔后进行隧道暗挖,这种预加固化处理方式可以提高隧道的自身承载力,改善岩体的物理性质,提高开挖的安全性,并且也可以防止地表水渗透到软围岩中,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注浆加固处理包括钢管桩注浆以及帷幕注浆等注浆方式,每一种注浆的时间、注浆顺序等都存在差异,在注浆过程中要关注注浆要点,及时做好注浆准备工作。

注浆需要设计注浆孔,注浆操作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工艺要求进行注浆,确保各种物质(水泥:水玻璃:水:缓凝剂=1:1:2:0.02)的比例正常,提高注浆质量,缩短注浆时间。

2.3.2 超前支护技术

超前支护技术主要是发挥超前注浆导管以及悬臂支护能力,通过控制小导管来进行支护准备工作,完成支护防加固的要求,并且在在隧道拱形开挖过程中,超前支护技术以外廓衬砌,减少对后续施工的影响;超前支护包含超前小管棚、超前大管棚,施工中应控制管棚的外插角,注浆量,确保超前支护效果。

3 应用实例

以青藏铁路西格二线关角隧道为应用实例,该隧道全长32.645公里,位居我国已运营铁路隧道的第一位。设计为单线双洞,线间距40米,采用钻爆法施工,共有10座辅助施工斜井。隧道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洞(井)口海拔在3400~3800米之间,自然环境极为恶劣,高寒、干旱、缺氧、常冬无夏,极端最低气温-36℃。关角隧道地层包含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种,各岩层之间的构造比较复杂,出现不同的断层共计17条,特别是二郎洞断裂带(F3)为区域性深大断裂,长达2355米,施工难度大,存在软弱围岩大变形、突水涌水、围岩失稳等风险。隧道主要不良地质有洞口浅埋和基底细砂土,断层及其破碎带、岩溶、突涌水、高地应力等。

关角隧道施工中通过综合地质预报,查明隧道地质情况,不良地质段施工采用注浆和超前加固等措施,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

4 结束语

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现代运输业的发展需求,要重视现代铁路隧道的建设。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的隧道施工工程,要根据地质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相关人员要严格按照隧道施工要求灵活运用施工技术,从多方面、多层次的分析复杂地质因素,以此来提高隧道施工的质量和施工安全性,实现完善我国的交通网结构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开艮.复杂地质环境下的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6(04):57.

工程施工报道篇11

一、工程概况:

大独山隧道位于贵州省安顺市沪昆高铁贵州段9标关岭至普安区间,为双线单洞隧道,最大埋深380m,隧道设计纵坡为人字坡,隧道进口端接关岭站,进口里程DK852+772,出口里程DK864+654,全长11882m。全隧设置2座横洞,1座平行导坑,其中贯通平导长11842m, 1#横洞长1120m,2#横洞长1405m。隧址区位于喀斯特地形,地下水丰富,最大用水量40000m3/d,溶洞数量多,大小溶洞上百个,且分布广。在隧道施工前,根据隧道地质资料,对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必要手段。

二、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

1、地质调查法

地质调查法包括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洞内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和洞身地质素描、地层分界线及构造线地下地表相关性分析、地质作图等;

2、超前钻探法

超前钻探包括超前地质钻孔、超前炮孔探测及孔内摄影等;

3、物探法

包括弹性波反射法、电磁波反射法(超前地质雷达)、红外探测及高分辨直流电法等;

4、超前导坑与爆发与正洞超前导坑法;

三、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确定

由于大独山隧道地处喀斯特地形区,隧道本身设置有贯通平导,结合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各种方法的特点,确定了以物探法(超前地质雷达)为先导,超前钻探法(80m超前水平钻)为验证,地质调查法(掌子面地质素描、洞身地质素描)为辅助的地质超前预报法。

四、超前地质预报设计

1、物探法(超前地质雷达)每循环预报长度为30m,搭接5m;

2、超前钻探法(超前水平钻)每循环预报长度80m,搭接5m;

3、地质调查法(掌子面地质素描、洞身地质素描)每开挖循环进行;

五、超前地质预报的实施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设备配置,确立了超前地质雷达由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沪昆客专指挥部成立地质雷达预报部,超前钻探即超前水平钻和地质调查法由各施工点实施的原则。

1、超前地质雷达

指挥部超前地质雷达预报部及时对隧道掌子面进行地质雷达预报,并出具预报报告,其中包含地质情况分析及施工建议,具体见下图(超前地质雷达报告):

报告指出掌子面前方围岩及地下水情况,并提出短进尺、弱爆破、勤支护等的施工建议,并提出施作超前钻孔作进一步的验证。

2、超前水平钻

每个施工点配备专业水平钻机,进行超前水平钻孔作业。钻孔过程中,由地质工程师全过程跟踪,对每个孔位进行钻进过程进行详细记录,根据钻孔的钻进速度、出渣渣样、涌水量等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掌子面前方的地质围岩等情况,在与地质超前雷达预报结果进行比对,从而制定相应的施工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及设备安全。

3、掌子面地质素描

每循环开挖出碴后,专业地质工程师对掌子面进行地质素描,分析地质围岩情况,与超前地质雷达预报及超前钻孔预报资料联合分析,得出掌子面前方地质围岩较准确可靠的资料,从而进一步指导隧道施工。

六、超前地质预报成果

工程施工报道篇12

中图分类号: U4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山区长大、深埋隧道土程数量越来越多,隧址区的土程与水文地质条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塌方、突水、突泥时一有发生,施土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财产损失惨重,土期无法保证,给土程造成巨大的损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可以探明土作面前方一定范围内的地质情况,提前做好相应防范措施,因此,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为隧道安全施土发挥很大的作用。目前,超前地质预报的常用方法有地质调查法、超前钻探法、物探法、超前导坑法。而在实际预测过程中,每种方法都有局限性,甚至部分预报方法存在失真现象,导致预报成果的误判。因此,在预报过程中,应根据隧道的土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地质因素对隧道施土影响程度及诱发环境问题的程度等,对隧道分段进行地质复杂程度分级。隧道地质复杂程度分级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可根据开挖过程中的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和实际地质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根据不同的地质复杂程度分级,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问题,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

一、对于目前国内外隧道超前预报工作的研究情况

20世纪80年代,对掌子而附近地质条件的详细研究在前西德取得一定成果,而澳人利亚则预报隧道施工前方的地层状况,法国主要研究在什么样的探测方法下加快隧道的掘进速度问题。日本主要研究开挖前方地质预报,20世纪90年代初,瑞士Amberg测量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研制了TSP隧道地震预报系统预测即将开挖隧道施工前方的地质结构及其围岩地质状况,同时也可对其力学参数进行评估。经研究调查,我国在超前地质预报领域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煤矿生产中,谷德振等教授最开始的研究是以分析矿巷开挖的施工进度对矿巷掌子而前方将遇到不良地质灾害体等引起的可能塌方事件,从70年代开始,我国全而开始了隧道施工期间的超前地质预报研究和应用工作。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开始进行探地雷达研制工作,1987年我国从德国引进槽波地震勘探技术,1988年紧接着从日本引进了瑞雷波法,终于在1991年成功的研制出瞬态震源MRD-I型瑞雷波探测仪。钟世航1992年提出的陆地声纳法(也叫高频地震反射法)其实质是垂直地震波反射法。最近这些年,以TSP为主的工程技术也引起了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和认同,在1996年,我国铁道部隧道工程局第一次引进了TSP202仪器,随后,为了解决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隧道地质监测这两个方向的工作需要,北京市水电物探研究所,通过多年的努力研发,终于开发出了TGP12多功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与检测仪和与之相匹配TGPWin软件处理系统。

二、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研究现状分析

对于隧道工程而言,超前地质预报是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具体是指在隧道施工中,合理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隧道的施工掌子面前方围岩状况进行及时、准确、有效的预判,从而使施工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并提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避免各类地质灾害问题的发生,减少灾害损失,提高施工安全性。由于隧道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复杂各异,故此对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所需达到的工程效果也均不相同,由此催生出了各种不同的预报方法和技术手段。目前,较为常用的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有以下几大类:

1、地质法

该方法是目前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中最为基本且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主要依据地表、隧洞、掌子面的地质调查结果进行超前预报。具体而言,就是依据地表外露的岩石体结构面产生形状及其发育破碎机理和岩石风化程度等基本特征,并借助地质图和构造相关性分析,推测岩石体结构面在隧道穿越深度的出露位置,进而推测出隧道掌子面前方可能出现的地质构造情况。按照隧洞内部与外部的地质调查以及施工掌子面的地质简图,再结合节理统计分析等,对掌子面前方岩体的特性、变形趋势、失稳的可能性、破碎带发育情况、围岩强度等进行推测,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措施,从而确保隧道施工顺利进行。地质法具体涵盖以下内容:

(1)地表地质调查

具体是指通过对隧道所在地开展大范围细致的地质调查工作,复核地勘资料,掌握水文地质详情,为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提供指导性依据,其归属定性方法的范畴。

(2)地质素描

在隧道正式开挖之后,对施工掌子面的地质情况进行迅速调查,并据此做出详细的地质跟踪记录,绘制出掌子面的剖面图,进而获得前方不良地质体的特征信息。

2、地质雷达法

地质雷达法不同于以上两种方法,它主要是短期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地质雷达法具有分辨高、无损伤、探测和数据处理快、机动灵活的特征。在地质雷达技术中,最大的缺点是可预报范畴较小,只能控制在30m内。在使用该方法进行预报时,很难克服施工隧道内的干扰性因素,影响探测成果的准确性,其所能保证的信息准确度只在10m内。为了规避以上三种方法中的问题,就需要利用现代化的新技术对其进行改良和完善。而综合预报手段则兼顾了这三种方法的优点,能够利用科学的方法减小干扰,能够更加科学地将数据应用于隧道施工建设中,并对信息进行综合对比和分析,使之更好地服务大型隧道工程的建设和施工。

3、超前地质钻探、导坑法

该方法实质上是一种直接探测的方法,通过直接揭露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对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进行准确的预报。这种方法常被用于地质条件相对比较简单的隧道工程当中,例如,岩层产生状况变化较小、地层受构造运动影响不大的隧道等等。与其它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相比,该方法在准确度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大体上可将之分为以下两种方法:

(1)超前水平钻孔法

在施工掌子面或一侧的耳室进行超前水平钻孔,通过钻进速度测试、岩芯强度实验等途径,分析掌子面前方的岩体性质、含水情况、岩层软硬程度及其完整性。

(2)超前导坑法

借助超前导坑揭示隧道的地质情况,进而指导隧道开挖与支护。

4、物探法

该方法是基于岩土体之间不同的物理性质,并借助不同的探测仪器和方法,对隧道所在地的地球物理场变化进行探测,进而判断水文地质情况,其属于间接的测试方法。由于物探法对隧道掌子面的施工几乎不存在影响,而且对地质的破坏程度也比较轻。所以,这种方法在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在隧道施工中较为常用的物探法有以下几种:

(1)TSP法

这是现阶段国内外隧道工程施工长距离地质超前预报最为先进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借助人工激发地震波,并接收反射波,按照波在不同介质当中传播各异的特性,通过对反射波信号的分析,预测掌子而前方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体,如软弱而、富水带、溶洞等等,进而获得这此不良地质体的可靠位置、形状、规模等等。这种方法最为显著的优点是探测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不占用施工掌子而的空间、分辨率较高等等。

(2)红外探水法

该技术常被用于隧道掌子而前方含水体的探测。其基本原理如下:由于地质体以及水体内部分子存在不停运动的特点,它们会在红外辐射波的作用下,产生出强度各不相同的辐射场,借助探测仪便可对掌子而前方一定范围内的围岩体红外场强度进行测量,由此可判断出掌子而前方是否存在含水体。

(3)声波反射法

该方法归属于弹性波探测的范畴,其主要是利用声波的传播特征,并结合隧道的地质勘测资料,判断岩上体工程的地质特性。这种方法的探测距离通常在70-90m左右,其优点是费用较低、预报准确、占用掌子而的施工时间较少,而且方法本身比较简单,可操作性较强。

5、其他几种超前预报方法

超前预报法除了上述介绍的儿种之外,还包括HSP水平声波刨面法、声波CT技术等儿种方法,相对而言,这儿种方法运用较少。以下简要的介绍这儿种方法的原理:

(1)HSP水平声波剖而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由于波的传播过程遵循惠更斯一菲涅尔原理和费马原理,故该方法的原理是建立在弹性波理论的基础之上。HSP水平声波剖而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有其局限性,探测时的前提条件是岩溶洞穴及充填物与周边地质体间存在较明显的声学特性差异。预报时,在隧道的施工掌子而或边墙处发射低频声波信号,同时,在隧道内其他地点接收反射波的信号,通过对探测到的反射波信号进行时域、频域等方法的分析,就可以了解掌子而前方岩体的变化情况。

(2)声波CT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声波CT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医学CT技术原理相同,在做预报时也有相应的物理前提,即物性差异不同的介质,在其内部声波的传播速度也不同,通过这种预报方法,在密集对穿的测试方式下,可以通过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不同来计算模拟出物体内部不同物性的具体性质,再通过现场收集到的地质资料的分析,从而达到对预报的掌子而前方的岩体内部的地质体进行三维图像的直观展示。

三、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内容和土作方法

超前地质预报应包括地层岩性的预测,特别是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煤层及特殊岩土的预测;地质构造的预测,特别是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的预测;不良地质的预测,特别是对岩溶、人为坑洞、瓦斯等发育情况的预测;地下水的预测,特别是对岩溶管道水及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富水地层中的裂隙水发育情况的预测实施超前地质预报应全面了解隧址区地质情况,分析和掌握存在的主要土程地质问题、主要地质灾害隐患及其分布范围,确定地质复杂程度分级,确定重点预报地段,根据预报实施土作中掌握的地质情况,及时调整隧道区段的地质复杂程度分级、预报方法和技术要求。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时一,应将各预报手段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提高预测准确性。对于断层的预报,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土程地质平面图与纵断面图以及必要的地表补充地质调查,进一步核实断层的性质、产状、位置与规模等。采用弹性波反射法确定断层在隧道内的大致位置和宽度。必要时采用红外线探测、高分辨直流电法探测断层带地下水的发育情况,必要时采用超前水平钻探预报断层的确切位置和规模、破碎带的物质组成及地下水的发育情况等。采用隧道内地质素描、加深炮眼、断层趋势分析等手段预测断层的分布位置。对于岩溶预报,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研究隧址区岩溶发育规律,根据隧道内地质素描结果,验证、调整地质复杂程度分级和超前地质预报方案,根据地质条件,可采用弹性波反射法进行长、中长距离探测,以探明规模较大、可足以被探测的岩溶形态;采用地质雷达进行短距离探测,以查明岩溶位置、规模和形态。根据地质复杂程度分级、地质素描、物探异常带进行超前地质钻探预报和验证,对富水岩溶发育地段,超前地质钻探必须连续重叠式进行。岩溶区必须进行加深炮眼探测。

四、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的发展趋势

从我国对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的研究现状上看,预报的重点内容人多集中在对隧道工程地质条件的预测预报,但却对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尤其是岩爆及人变形等成因机理的研究相对缺乏,这会对施工安全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一旦发生地质灾害,不仅会导致施工中断,而且还可能引起人员伤亡事故。业内人量的专家学者纷纷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超前探测技术的开发和仪器设各的研制上,很多隧道工程中,虽然也应用了多种探测技术,但却并未将多种探测技术有效地结合到一起,预报结果的准确性并没有获得进一步提高。鉴于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应当进一步加人对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理论方而的研究,并不断加强探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在现有仪器设各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争取研制开发出一此性能更加稳定、可靠性更高的新设各,从而更好地为隧道工程服务。此外,还应当建立并逐步完善不良地质截而的特征识别模式以及不良地质的判定指标,并将实施综合超前地质预报作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内容。

五、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实现途径

1、科学理论指导

在隧道信息化施工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将隧道及其周边的地质情况视为一个系统,隧道、断层和其他不良地质体是系统内的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统一的整体。在对这一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

要从整体出发,明确整体性原则,即从整体出发,认清要素之间的非加和性关系。

(2)动态原则

将系统活化,明白系统中的每个构成要素都是灵活的,都是可变动的。总之,说明这个大环境具有动态性的特征。③合理优化原则。这就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统筹看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使收益最大化。例如,经过新技术的探测可知,在隧道的围岩中存在恶劣的地质,类似于高应力的软岩问题,如果对其进行施工和挖掘,则会影响隧道的建设,甚至导致形变;这时不对隧道进行支护是合情合理的,顺其自然变化,直到其形变的程度有所缓解为止。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相结合,避免重大的地质灾害发生,保证施工和支护安全。

2、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需要通过地质地面调查法,对隧道建设的范围进行总体预报。再根据具体情况,对问题比较大的地段,通过掌子面的编录和素描方法,对其进行系统、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3、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隧道施工过程中劣质地质段的范畴和特征,通过一定的公式对其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定位。另外,还可采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对重要地段的参数进行合理的收集和限定,做好隧道监控作业,结合具体情况对隧道的施工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数据。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隧道工程施工中,超前地质预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预报结果的准确性与否直接关系到施工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为此,应当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和完善,这也是未来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使超前地质预报更好地为隧道工程服务。由于地质构造本身较复杂,在对其进行施工时,需要考虑其特殊的地质条件,尤其是隧道信息化施工,更需要在第一时间掌握其建设和发展所需的各种参量和系数。本文主要对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并通过工程实例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为我国隧道信息化施工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和借鉴,为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奠定一定的发展基础,推动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