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趣味小知识合集12篇

时间:2023-07-27 09:29:26

科学趣味小知识

科学趣味小知识篇1

1.缺乏对科学学习趣味培养正确的认识

当代学校的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其采用各种方法提高其学习兴趣,但是却迟迟看不到结果,因此,很多教师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科学学习趣味培养和提高后,就会放弃该方法,认为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没有作用。另一方面,一部分家长只是在乎学生的期末期中的学业成绩,对学生的学习趣味性的培养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其认为成绩才是硬道理,能考上好的中学才是学生有用的教育。趣味课堂对升学率毫无作用,小学时期应该把基础知识学好,先取得一个好的名次比较重要。

2.当代科学课堂教学形式枯燥单一

目前,各个学校为了升学率都在实行各种各样的措施,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课堂上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很多其他课程还会私自暂用科学课堂的时间。为了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科学知识,课下会布置很多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上课时,会表现出乏味无趣的表情,对教师所讲的有关科学的内容都是被动的接受,丝毫不会动脑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学生课上课下的时间都被教师的任务排满了,失去了自由思考的时间,而且,课堂的教学方式过于枯燥,很多学生在上课时倒头就睡,对科学的学习没有丝毫的趣味可言。

二、小学科学趣味课堂的构建的具体方法

1.游戏化教学,构建科学趣味课堂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的应用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其应该学的科学知识,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多加思考,开拓其想象能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小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和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利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做一个合格的领路人,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利用游戏教学增加学生思考的时间,增加课堂趣味性,继而培养其多加思考的能力,为将其培养成为新时代背景下需要的综合素质能力过硬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以及思维的发散性。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关于科学知识的活动,比如说科学小知识接龙。规则与成语接龙的游戏一样,只不过把其中的成语换成了科学小知识。在该游戏中教师把学生随机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功接上上一组的相关科学知识的句子则的一分,接不上则不得分,最后得分最高的小组有奖励。该游戏促进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组织复习学过的科学知识,进而接上上一组提出的小知识。在本次游戏中更有利于学生大脑发散思维的开发,同时增加了科学课堂的趣味性。

2.结合学生兴趣,构件趣味课堂

科学趣味小知识篇2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应当建立在充分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自新课改以来,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一方面,小学低年级所学内容应当注意基础性和应用性,学生要掌握必备的基础数学知识以便于学习高年级的数学;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应当体现数学学科价值。趣味性教学法是实现新课改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能够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推广。

1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数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也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数学,小到人们去超市购买东西的物品价值计算,大到社会科学研究,数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非常强的。但是同时数学知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又比较高,这对小学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就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阻碍。小学生对数学知识不感兴趣,但是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还要大量记忆和背诵大量知识点,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厌学的心理,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另外,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比较贪玩,从幼儿园到小学开始系统的学习各个学科知识是需要一个适应期的,很多学生在初期根本意识不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性。同时,小学生对于一些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喜欢做游戏,表现欲也比较强。为了更好的开展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采取趣味性教学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一些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创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的问题,也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小学低年级数学开展趣味性教学的必要性

从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教学需要,我们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进行科学创新的课堂教学活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即将大量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一提起数学想到的就是一串串的数学公式和数学定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而先进的教学理念则认为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和科学创新理念。趣味性教学法则是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使得课堂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的进行深入的探索,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想象力,从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开展小学数学低年级趣味教学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3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进行趣味性教学已经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但是理论势必要付诸于实践,如何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以及数学的学科特色,进行有效的趣味性教学也成为了相关教育人士重点关注的课题。

3.1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比较低,为了让学生更容易读懂所学数学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应当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改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很抽象枯燥的印象。一方面,生活中的案例学生每天都能接触到的,这样学生不会感觉陌生,更容易接受。另一方面,选取生活中的案例开展趣味性教学还能够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比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这部分内容,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中观察教学楼、图书馆等建筑物,让学生对周围环境中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列举,并说明是如何进行判断的。学生纷纷投入到认真观察和讨论的行列中,不仅让学生感受生活,而且还增添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3.2在游戏中开展趣味性教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另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比较贪玩,对于游戏比较感兴趣。结合学生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来开展趣味性教学。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转换成了更加具体形象的游戏,学生的思维特点也使得游戏教学法更加的具有实践性。另外,在小学课本中有很多的教学内容为教师提供了可以设计游戏环节的空间,让课本上的理论内容能够以不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比如,在学习了如何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知识后,单纯的靠书上的讲解非常的乏味,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扮演商店的老板和顾客,拿着人民币去购买物品,这样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都乐于参与其中,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3.3在数学竞赛中开展趣味性教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和好胜心理都比较强,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结合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还可以在数学竞赛中开展趣味性教学,不仅能够增添课堂活动的趣味性,而且能够在学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竞争环境,激励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

比如,在学习了数学运算这部分内容后,老师可以举行加减乘除运算大赛,看谁算的快,并对在竞赛中表现好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认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提高了教学质量。

结束语

小学低年级数学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开展趣味性教学,以实现提高学生基础数学知识水平的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科学趣味小知识篇3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48

S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科学”和“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划入了小学教育计划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教师及家长的重视。然而,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科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该学科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接触到真正的“科学”。

一、小学科学的设立背景与意义

小学科学课本中所涵盖的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一方面具有良好的科普性质,另一方面对学生更高阶段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在现今我国的教材编排中,学生在小学阶段还接触不到系统的物理、化学等知识,那么“科学”这一学科所起到的启蒙效果,便不容忽视。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科学在学生的整个受教育过程中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存在具有科普意义、启蒙意义以及奠基意义。因此,做好小学科学的教学工作,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的过于僵化

目前,很多学校对待科学课程比较功利,进一步影响到老师、家长、学生对待该学科的态度。很多教师及家长更为关心期末时学生的分数,对于学生是否对科学感兴趣,是否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则往往忽视。而科学这门学科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期末分数并不能够直接反应学生的学习状态。比如有的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有着对未知事物浓烈的学习热情,但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家长便会认为学生不努力,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教学方式陈旧单一的现状在农村地区表现的较为突出,特别是在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很多老师采用最传统的课堂宣讲式教学,难以将科学的趣味性表现出来。对于小学生来说,心智发育尚处于不完全的阶段,平日语文、数学等学科已经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压力,如果对待科学时不能够怀着兴趣自发地去学习,那么就很难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此外,农村地区的部分学校中,科学课程往往会由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师兼任,在没有进行针对性教学研究的背景下,兼任教学所带来的结果便是让教学过程固化,甚至出现科学课程被其他课程挤压的情况。

(三)教学思路缺乏趣味灵感

教师与学生不同,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储备是在长达数十年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与复杂性。而小学生自身的知识总量有限,对外界知识的获取更多依靠兴趣、热情等较为感性的东西。目前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师生所存在的这种差别,在教学思路上缺乏趣味灵感,为了活跃课堂,只是将过往的案例生搬硬套,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这一问题在年轻教师群体中较容易出现,课堂教学的趣味引导不应该存在于理论体系里,更应该灵活变通于实际授课中。

三、小学科学的趣味课堂构建

(一)引入日常生活,课前预习趣味化

从小学科学的课本内容可以看出,该学科的教学内容设计比较贴近日常生活,这方便了学生理解知识,也降低了课前预习的难度。在实际教学中,要利用这一优势,引入日常生活的小事,让学生对某一章节的知识在学习之前便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的内容为“我眼里的生命世界”,便可以在课前预习阶段让学生寻找自己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生命体,鼓励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喜欢的生命体带到课堂上,并向全班同学介绍。这样不仅成功激发了学生对生命的浓厚兴趣,也锻炼了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动手、发言的能力。

(二)加入多样游戏,课堂实验趣味化

小学科学的课堂,理论教学占据了50%,另外50%则属于实验操作。如“认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土壤与生命”“植物的一生”“太阳和影子”“冷和热”“光和色彩”等等均具有显著的实验性。为了最大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多样的游戏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植物的一生”是《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水果、蔬菜带入课堂,进行趣味猜谜连线游戏(如图),让学生答出某一水果或蔬菜是植物的根、茎、叶、花还是果实。游戏可以从简单到复杂,或者将易区分的植物和不易区分的植物糅杂在一起进行连线,逐渐调动学生的回答热情。比如苹果是植物的果实这类简单的问题;红薯是植物的根则属于相对复杂的问题。

(三)延伸丰富活动,课堂练习趣味化

课堂活动是课堂游戏的进一步延伸,通常可以应用于一个知识点内容初步学习完毕,学生自主练习阶段。通过丰富的活动来让课堂练习更有趣味,需要具有较为充裕的课堂时间以及较为充足的课堂空间。对部分农村学校来说,涉及到大自然、生物圈等领域的知识点,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校附近的“短时郊游活动”,让开阔的自然天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巩固、练习的环境。如在三年级课本知识中,有一单元内容涉及对天气的认识以及测量,极为适合在户外活动中进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发地对当天或者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进行统计、记录,培养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求知欲以及对新知识学习的自主性。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当今诸多课堂教学问题下,应该从课前预习、课中授课、课堂练习等多个角度着手,通过生活化的角度,打造一个更有效率的趣味课堂。趣味永远是学习的最大原动力,在完善的趣味课堂教学措施下,小学科学将成为一个纷繁多姿的世界,给学生一双游览大千世界的美丽翅膀。

参考文献

[1]孟令红.松浦拓也[日].角屋重树[日]等.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思想及方法的中日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9):30-35

[2]王强.周婧.郭明等.小学科学中化学实验的课堂完成情况及问题分析[J].化学教育,2016,37(7):62-65

科学趣味小知识篇4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04

我们经常将数学比喻成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那么,什么又是打开数学学习之门的金钥匙呢?如果找到这把金钥匙,学生的数学学习将不再是一件难事。教学实践中本人不断进行各种尝试,发现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产生明显促进作用的方法就是采用趣味教学法。为了引起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本人在文中首先介绍运用趣味教学法的意义,进而介绍几种有效的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引入趣味教学法的意义研究

教师的教学活动关系到众多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任何举措,都应该经过深思熟虑,都该有一定的科学根据,这样才能把教学工作做好。采用趣味教学法开启学生数学学习的“大门”,趣味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的深刻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激趣作用

激趣作用是运用趣味教学法的首要目的。我们一直在宣扬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而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趣味教学法是最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点学习快乐的一种方法,自然也是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基于数学是小学生学习中难度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的情况,只有趣味教学法能够使枯燥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帮助学生学习。

(二)获知作用

趣味教学法的应用,不仅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很大帮助,对学生理解、掌握教师讲解的知识点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教师同样对学生讲解钟表问题,一些教师结合教材上的插图,引导学生学习钟表的看法,自然,枯燥的插图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知识点的获取。反之,一些教师将一个真实的钟表呈现出来,或者让一个学生在黑板上亲自绘制一个钟表图片,这样就会使整个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也充满了好奇心,而且感到十分新鲜,自然学习知识的心态就发生了变化,由被动排斥转变为积极获得。

二、几个有效的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方法

通过阐述趣味教学法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产生的重要意义,我们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更多趣味教学法。本人在教学中不仅善于取人之长,而且还积极的进行自我创新,通过多个途径归纳出如下几种与小学数学课堂及小学生十分吻合的趣味教学法:

(一)让学生动起来

好动是小学生的特征,采用趣味教学法,必须要与学生的特征联系起来,积极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例如:教师在讲解一些运算方法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手的作用,让学生深处手指,辅助运算,这样手脑并用,学生的肢体也参与到学习中去,势必会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阵势,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自然更加有趣。本人在通过让学生动起来达到实现趣味教学目的的过程中,本人还会让部分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例如:在讲解追击问题时,为了使学生真正体会追击问题讲述的道理,本人组织几个学生进行与追击问题相关的演示,其他学生观摩,这样参与其中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追击问题,同时观摩的同学也能够更加直观的认识到追击问题的道理,收到的教学效果自然令教师与学生都十分满意。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多媒体

采用趣味教学法,自然不能忘记多媒体这个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经过大量教学实践的验证,多媒体的引入,能够收到很多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其中一个十分明显的优势就是达到趣味教学的目的。借助于多媒体,教师可以将多种多样有助于激发教学趣味性的元素呈现出来,并且十分快速、高效。例如:原本教师在讲解一些致死点时,需要手工作图,而多媒体的应用就可以省略教师的部分手工作图环节,以动画的形式将有立体感的图形展现在大屏幕之上,对学生的吸引力倍增。

多媒体实现趣味教学,不仅局限于学生通过更加有趣的方式掌握知识点,还能够通过一种全新的放松方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数学课堂教学只有40多分钟,虽然看似短暂实则学生十分辛苦,教师一直都在探索一种帮助学生有效放松的方式,多媒体的出现就带来了福音,音乐、视频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在课堂上用最短的时间消除大脑疲劳。

(三)善于发挥数学模型的作用

数学学科虽然有其整体的学科特点,但是不同的板块要向学生介绍的内容却差异很大,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为数不少的知识点,都可以借助于模型更加形象的展示出来。例如:小学生要学习三角形、正方形、圆柱、圆锥等图形的面积等知识点,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这些图形,那么,对学生理解这些图形的一个特点势必有很大帮助。

例如:本人在讲解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边等长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往往会忘记等腰三角形的这一特征,即使教师已做讲解,学生依然在以后的应用中会出错,那么,本人就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每一个同学都要亲自动手制作一个等腰三角形,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势必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学生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亲自将知识点通过实物呈现出来,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有趣,达到了趣味教学的目的。

科学趣味小知识篇5

趣味小实验因其本身显著的特点,对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把趣味性的小实验穿插于课堂教学之中,可以快速地集中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把学生迅速带到学习科学的环境中。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空气中有什么》这课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二氧化碳有直观的认识,笔者引入了《可乐喷泉》这个趣味小实验。由教师在教学的导入环节进行演示。将一瓶五升可乐的瓶盖拧开,放在塑料水槽中,而后将三十二粒曼妥思口香糖放在卷成的纸筒中迅速倒进可乐瓶中。这时,大量的可乐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会从瓶口喷涌而出,形成十公分左右的“喷泉”,刚开始,孩子们只是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在摆弄各种物品,当他们见到喷涌而出的可乐时,全班也沸腾了。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进行下面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在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火山与地震》这课时,笔者准备材料,试着让学生按照教材中用土豆泥和番茄酱模拟火山的喷发,引导学生建立模型,研究火山喷发的成因。但这个实验的时间长,实验效果也无法表现出火山突然喷发的剧烈状况。因此,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笔者又引入了另一个趣味小实验《沙子火山》。用沙子在实验盘中堆一座小山,把胶卷盒底朝下,压入沙堆顶部,在空胶卷盒中放入一些发酵粉。再把醋和食用色素在玻璃杯中混合好,再倒入胶卷盒中。这时孩子们发现,胶卷盒中形成的泡沫迅速喷出,在沙堆上形成红色的小溪,很好的再现了火山喷发的场景。这时孩子们的兴致也被点燃,积极投入到研究火山的特点中来。

有助于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研究透镜》这一课时,学生将学习光折射的知识。课前,孩子们对光折射的现象多少有些了解,但并不深刻。因此,笔者引入《捉迷藏的硬币》这一趣味小实验来帮助学生完成对这一知识的建构。先在玻璃杯底下放上一个一元硬币,然后在玻璃杯中装满水,再把碟子放在杯子上面。试一试,能否看到硬币。然后,在硬币上滴几滴水后将其再次放到玻璃杯底下,试试看能否看得见硬币。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发现,只能看见滴过水的硬币,而没滴过水的硬币却“神奇”般的消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引发了学生思维的剧烈碰撞,大家热烈地讨论起来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笔者借用趣味小实验,有意创设冲突或矛盾的事件来引发孩子的思维产生碰撞,使他们无法对某些新的发现进行合理的解释,从而产生不满意的心理。

这时,笔者让他们回家自己查阅资料寻找答案,下次上课时再来交流。带着满肚子的疑惑,孩子们通过各种方式要来解开折射的迷题。在第二天的课上,各个小组踊跃发言,纷纷说出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大家的学习状态都很投入,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终于明白光折射程度的差异是出现两种不同现象的原因。在第二个环节中,孩子们带着“不满意的心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教学支架”,对未知的情况进行了自主的探究,从自己的经历和思考中建构光折射的相关知识。可见,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恰当设计和引入一些趣味小实验来充当“不一致的事件”,帮助学生自主探究,来建构科学知识,从而让他们“在已有的经验世界里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

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而趣味小实验可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电磁铁》这课时,为了让学生对电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有较为深刻的理解,笔者引入《能打招呼的电子娃娃》这一趣味小实验。该实验利用废旧的娃哈哈瓶做材料,将漆包线在上面缠绕五十圈左右,再将厚纸板剪成娃娃的形状,用透明胶将其与吸管固定,在纸板的下部前后各贴一个磁铁。最后,用电池给漆包线通上电,这时学生就会发现当线圈通过电流时,娃娃就会随着磁铁摇摆起来。这个小实验可以安排在最后一个课时进行,也可以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指导,预先向学生讲明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以及注意事项,让学生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制作完毕后,再带到课堂上来展示。为了完成这个小制作,孩子们得去收集各种材料,得去思考怎样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得去动手探究,失败了还得重来,还得向教师和家长请教,通过这一番 “折腾”,孩子们对电磁铁产生磁力的原理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一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一小实验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知识,还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其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和获取成功的喜悦。

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应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应注重将课堂内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而许多的趣味小实验本身就来源于生活,通过趣味小实验的演示和操作,学生不仅对课堂上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还能较容易将课堂上的相关知识迁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学趣味小知识篇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趣味教学既是很多教师认可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与小学生的特点相吻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将趣味教学法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就将趣味教学法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开论述。

一、通过生活化的素材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打造趣味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效运用生活中的素材。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很多知识点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该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还能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觉更加有趣。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正方形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在脑海中对正方形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件展开讲解,如教师可以将正方形的讲解,与小学生喜欢的魔方结合起来,这样正方形就在学生心中显得更加具体可感。小学阶段讲解的知识点,很多都能够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结合起来,本人认为教师在选择物品时,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该与小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这样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将知识的记忆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

现代教学提倡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应该积极的将多种多样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因素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通过外在的因素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的,尤其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教师将学生感兴趣的因素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能够使学生感觉课堂教学十分有趣,然而除了这些外在的因素,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还可以穿插一些内在的因素,其中将学生的数学知识点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也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科学习乐趣的一个有效途径。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过程中只有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点,也才能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更加顺利,进而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更加有成就感,这就使得数学课堂对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更大的快乐。

三、生动形象地展示知识点

教师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不仅要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还要结合小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顺利接受知识点的基础上,体会到数学学科学习的乐趣。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将知识点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自然能够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一方面可以运用实物辅助教学,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运用实物辅助教学

为了将知识点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应该辅助一些实物。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三角形具有平衡性这一原理时,如果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点的讲解,那么学生听起来十分抽象,如果教师将一个应用三角形平衡原理的生活中的小物件展示给学生,从而将知识点生动形象的呈现出来,那么就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二)通过多媒体将知识点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

为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教师也可以借助于现代科技,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能够达到生动形象的展示知识点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将一些生活中实际的例子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结合实际的生活理解数学知识点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点,同时知识点被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也大大提升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为了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倦怠心理,不仅难以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锁定于课堂教学,而且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需要讲解的知识点,灵活的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流动性,这样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的使用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有趣,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不仅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的,而且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教师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就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的,教师在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只有将实际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科学趣味小知识篇7

小学语文教材是提升小学教育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教材,当前,我国很多小学教材在教育性与趣味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质量,将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进行有机融合,是促进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工作,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学机构都将提升语文教学工作质量,作为工作的重点。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教育性与趣味性的重要关系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和阅历的限制,并不具备较高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习的趣味性,因此,将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教育性同趣味性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目前,我国很多小学所使用的语文教材存在教育性与趣味性结合不完整的情况,因此,学生虽然能够在教材当中了解到足够的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却难以真正将自己的爱好同语文教材进行有机融合,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学生掌握的语文课程基础知识迅速增加的背景下,语文教材必须将趣味性与知识性进行充分结合,才能使教材的使用质量得到切实的增强。趣味性是促进小学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条件,只有小学生具备了足够的语文学习趣味性,学生才能在真正把握课堂学习的机遇,提升语文课程知识的学习质量,以便小学生能够在课堂中了解到更多的基础知识。

二、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具体举措

(一)提升小学生思维的理性与灵活性

要加强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的重视,首先,要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加强小学生灵活思维的引导,鼓励学生对某一课程中接触的事物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便小学生能够具备科学的思辨能力,对语文教材中了解到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掌握对生活当中接触到的事物进行理性判断的能力,使小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要注重小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进行理性的质疑,以便小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语文教材当中的知识,从本质上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以便小学生对生活当中的问题具备更加成熟的理解和应对能力。要将语文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趣味性的提高,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不必由于理论的抽象而降低理解效率。要使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理性思维之后,对语文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分析,并由教师进行相关指导,以便学生能够修正思维当中的错误,提高理性思维的正确程度。例如,在进行《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提高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作为教学任务的重点,启发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分析,以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进行课文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能够得到提高。

(二)提高多媒体软件在课堂当中的应用率

小学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多媒体软件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软件开拓视野,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将教材当中的趣味性同教育性有机融合,在多媒体软件的运用当中得到更大程度的实现,要保证多媒体软件应用的正确性,将教材当中的知识通过多媒体软件进行整合,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软件更加全面的掌握同教材相关的各类知识,要结合小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特点,对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以便学生能够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当中,实现语文学习趣味性与教育性的统一。

(三)科学的进行小学生语文作业的布置

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很大程度上需要小学生在课件作业中完成,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生语文作业的布置过程中,要注重将趣味性同教育性进行完美结合,要充分研究传统学生作业布置存在的弊端和局限性,以便根据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将同语文课堂知识相关的内容科学的布置于作业当中,使学生在巨大的兴趣爱好促使下,提升语文课程的学习质量。要将学生语文作业的重点从书面内容的书写向实践活动转变,以便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能够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实现完美结合,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对语文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要根据语文课程教学的需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内容和数量的控制,以便学生将足够的时间运用于实践性质的作业当中,要从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出发,为学生制定相关思考工作,避免小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无法更好的进行语文知识的理解,以便语文教材的趣味性提高不会降低教学性的影响。教师要充分调查学生实践过程中思维的误区和理解的偏差,并及时进行指导,避免学生过度自主学习产生学习方法的错误。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材是保障小学生掌握基本理性思维和思辨能力的重要教材,将小学教材的趣味性同教学性进行有机的融合,对提升小学生语文教学工作的质量至关重要,深入的分析了小学教材趣味性与教育性结合的重要意义,并制定小学教材趣味性与教育性完美结合的具体措施,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阿龙.小学语文课程视野中的儿童文学及其教学[J].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2]张琦.论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J].中国海洋大学,2013

科学趣味小知识篇8

物理是一门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是启蒙教育的重要素材,一旦将它们与书本知识融合起来,就会使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意识到学习的责任和价值,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强化学习效果。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教材一些内容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例如:在给学生第一次上苏科版物理八上序言课时,我尽量把书本上的小实验都做给学生看,其实这些实验充满了趣味性,学生非常感兴趣,在装水的烧瓶底部放了两条美丽的金鱼,用酒精灯给烧瓶口加热,问学生:鱼会立即死亡吗?学生事先猜想的答案是很快会死,实验实际操作下来,烧瓶口的水都快沸腾了,但底部的两条鲸鱼却自由自在地游弋,顿时学生都傻眼了,鱼居然没有死,太不可思议了,什么原因?这种实验既具趣味性,又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事实上这样的例子在苏科版物理教材中还有很多,这些小活动、小实验把课堂扩大,学生可以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老师可以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课外亲身实践,在更开放的空间内自由探索,充分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与人交际的能力。

二、利用形象化和幽默的教学语言,增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不想你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重要的创造工具。”教师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不仅能把沉寂的教室变成欢乐的海洋,还具有把抽象的书本知识化繁为简、化枯燥为有趣的神奇。教师的说服力和强大的惑召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身的语言魅力。观察身边那些优秀的教师,他们的教学语言往往具有鲜明简练的特色,或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或言简意赅,富有哲理;或睿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或抑扬顿挫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风格虽各不相同,但都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应用现代教学设施,增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尤其计算机及网络的日益普及,作为青少年学生,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别强,许多青少年非常喜欢电子游戏,为此他们可以废寝忘食。为什么?你不得不承认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游戏软件本身设计制作非常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具有趣味性。这说明教育辅助软件的趣味性是激发教学对象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逐步走进了农村中学课堂。学校目前每个教室全都配装了教学多媒体,每位教师都配了电脑,如果物理教师能恰如其分地使用好多媒体技术教学,一些视频、音频、动画、图片、仿真实验将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将会极大地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在这方面我们的软件设计师尚须努力,各位教育工作者还得继续学习。

四、将物理实验游戏化、增强物理教学趣味性

科学趣味小知识篇9

趣味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和形式之一,也是建立兴趣引导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突破口。很多欧美国家已将趣味引导实践的模式深化融入常规的教学体系之中,而不仅仅停留在实验教学方面。而我国受其传统文化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这方面与国外尚有一定的距离。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创新实践性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国内各界也开始了将趣味性和实践性结合的实践尝试。2011年8月在北京落幕的“2011国际化学年全国趣味化学实验设计大赛”,充分体现了趣味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尽管如此,在我国各高校中,尚没有明确提出和切实建立趣味引导实践的教学模式。仅有部分中小学校开设了相关的趣味性实践课程,并且课程内容也仅停留在中小学水平。而对于已经具备一定知识结构和背景的大学生,我们往往过多地强调实践,而忽略了兴趣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引导。此外,在实践教学方面,我国高校的实验教学学时数通常只占总学时的10%,在一些文科专业这一比例甚至更低。在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中,倾向于对理论内容进行验证的实验,而对有利于培养实践应用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重视较少。目前国内很多学校仍将实践教学看做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采取“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根据理论教学来安排实践环节,并且实践成绩在学生的综合评定中不占比例或是只占很少的比例。国外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是通过从实践到知识积累的模式,这更符合人类发展过程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进化规律;而国内则习惯采取知识传授指导实践的模式,凡事求快,但存在知识掌握不牢和应变能力差的问题,久而久之则导致创新实践能力的丧失。

通过在高校开设“趣味化学实验”课程,以指定实验和设计实验的形式探索和建立兴趣引导下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对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引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所开设的“趣味化学实验”课程主要包含三个环节:基础实验环节、趣味实验环节和文献设计实验环节。我们认为通过这三个环节的相互配合和实践,可以让学生对化学实验有一个较为宏观的认识,进而达到初步培养学生建立科学思维模式、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一、以基础实验培养和巩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

教学过程要讲求因材施教。由于“趣味化学实验”是面向全校各个专业学生开放选课,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对不同专业背景和兴趣取向的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方法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将这些学生初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具备一定化学实验基础的学生,另一类则是化学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的非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对于前者,我们提出了“老戏新唱,夯实基础”的策略;而对于后者,我们认为应该侧重把握“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原则。当然,在具体的实践中这两种手段并非一成不变,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交叉变换甚至更新。

1.老戏新唱,夯实基础

在选课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之所以选择“趣味化学实验”这门课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趣味”二字所吸引。这一点在化学及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中体现较为明显。由于化学及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日常其他的课程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化学实验基础,对化学实验本身也较为熟悉,可以说,有较多的同学对常规枯燥的化学实验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敬畏或排斥心理。他们之所以选择“趣味化学实验”这门课程,是希望在这门课程中找到一些与平时化学实验不一样的、有趣的事情——换言之,是为了发现化学实验“可爱”的地方。一旦发现这门课程所谓的“趣味性”与其预期有所差距的时候,其热情就会受到影响,并随着课程的进行而迅速减淡。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反映当前化学实验教学的巨大问题。每当看到网络上一些人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来进行一些有趣的表演的时候,很多学化学的学生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感觉:为什么自己不曾想到呢?尽管有的表演的原理就是很简单的化学反应,为什么很多原理常常需要在别人揭示以后才恍然大悟呢?这一现象反映出了当前教学的强制性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性。在长期的教学中,学生已经习惯了被灌输,即使是趣味本身,学生也是希望被给予(从选课调查中这一点在化学及化学相关专业学生中体现尤为明显),而不是自己去发现,久而久之逐渐丧失了利用已有积累自主寻找乐趣的能力。学生抱着寻求化学“可爱之处”的心理来选课,从心理学上讲,个体尚有自我救赎的愿望。从这一点上看,“趣味化学实验”本身肩负了重要的责任,以兴趣引导化学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成为传统教学方式创新和进步的突破点。

由于“趣味化学实验”在初期尝试中是针对各专业共同选课并统一上课的方式,因此,在管理和教学过程中,很难将化学和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区分开来。故此,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也接受了基础实验部分的教学。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已经具备化学实验基础的学生对基础实验感兴趣并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际教学过程中来就成了该环节面临的一大问题。在该环节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即使在其他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已经进行过的基础实验,化学专业的学生仍然存在掌握不牢的问题——特别是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规范。拿最简单的玻璃仪器的洗涤来说,还有很多同学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而在笔者多年的科研过程中也发现,一些研究生在实验过程中也存在忽略玻璃仪器污染影响的问题。又如物质的称量,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同学在实验中仅仅是简单地按实验教材的步骤进行重复操作,而没有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的影响是什么。这一现象也在笔者多年对研究生的观察中得到了印证:一些研究生在进行某些测试或操作的时候,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是简单地套用文献方法,导致结果计算错误。

笔者深知在化学实验中夯实实验基础技能的重要性。而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他们毕业后很可能会继续从事一线科研实验的工作或者进入企业担任化学相关的实验、测试或分析任务。因此,夯实其实验基础能力,培养其对简单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意义重大。

2.深入浅出,循循善诱

针对非化学相关专业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在基础实验部分,我们认为应该侧重把握“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原则。在“趣味化学实验”课程的选课学生中,多数为非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他们选择该课程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对化学比较感兴趣;二是因为近年来屡次发生的食品安全等负面新闻使一部分学生意识到掌握一定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总结起来,这些非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选择“趣味化学实验”这门课程的动机基本反应了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动力来源,即对新事物功能性的需求和对其所在世界的兴趣。由于这些学生自身化学基础薄弱,在其知识结构中尚未构建出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这一特点为“趣味化学实验”的教学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所谓挑战,主要来自于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从非专业的角度理解专业的知识;所谓机遇,即是指学生知识结构在这一块的空白为兴趣指导下的实验教学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发挥平台和新模式下的知识构建基础。正所谓“白纸好作画”。

针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这一特点,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诱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需求到实践,并逐步建立原始本能的、科学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极为必要的。

事实上,我们在基础实验部分所选择的实验都是极为重要且简单的实验。其中包括玻璃仪器的洗涤、物质的称量以及溶液的配制和pH值的测定等。这些实验不会让非化学专业的学生一开始就产生难以驾驭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穿插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正反案例,学生反而会觉得简单的事情也有不简单的道理,从而避免常规教条式教学中出现的枯燥和抵触情况。同时,引导学生去主动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笔者曾经思考名牌大学的学生做实验和普通地方大学的学生做实验的差别问题。发现从操作形式上二者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为什么在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即使针对同样的研究课题,二者会体现出明显不同的结果呢?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思维的形成是在一件件小事的积累下形成的,重点不在于教学的表面形式,而在于潜移默化中如何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而这一习惯的养成与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诱导方式和教学着力点有较大关系。

总体上讲,在“趣味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因材施教,差别对待”。这包含有宏观和微观两层含义。宏观上讲“因材施教”主要是针对两类学生之间知识结构的差异而采取不同的诱导方式和关注不同的侧重点;微观上则具体到根据这两个群体中不同个体间的差异,而采取的有差异的诱导手段。即使同为文科学生,不同学生的兴趣取向和激发点也是有差异的,这一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另一学生可能不感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以多数同学的兴趣所在为基础,同时关注少数个体的兴趣激发点。

二、以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趣味出发,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分析思维

趣味实验环节是“趣味化学实验”课程的核心和关键环节,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环节。以趣味性的内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分析思维和实践方法,培养学生手脑结合的能力,是该环节的重要任务和内容。此外,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亦可改变化学和化学实验在学生脑海中的固有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让我们深思,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去探寻问题的根源。是什么让我们的学生失去了问“为什么”的本能?又是什么让学生失去了通过一层一层分析现象,最终得出自己结论的能力?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学生对知识趣味性感觉的丧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让学生在求知欲上回归童真和本能,在知识和方法积累上不断提高,趣味性的实验将是一个值得选择的突破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学生在该环节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实践证明,以趣味性为切入点,可以较为明显地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改变其对化学实验危险、有毒和枯燥的固有印象,从而可为后续引导其建立科学的实验思维和分析思维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该环节中,“趣味性”只是诱发学生本能和调动其主动性的“诱饵”,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严谨的思维和科学的逻辑以及透过现象逐层分析本质的能力才是本环节的关键和重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实验内容和难度的设计上我们在选择一些容易操作、现象明显、结果有趣的实验的同时,还选择了少数具有一定操作难度和成功几率的实验,让学生在体会成功的同时,也面对失败的考验。例如,“固体酒精的制作”和“蛋白留痕”这两个实验都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前者看似复杂,实际操作较为容易;而后者看似简单,但成功率较低。这两个实验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训练。“固体酒精的制作”让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亲身体验了化学与我们的距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自己所制作的固体酒精制成自己想要的形状。在三聚氰胺、苏丹红等负面体验之外,给学生带来了正面的影响。“蛋白留痕”实验由于所用原料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因此,在实验一开始引起了学生较大的兴趣。但是,整个教学过程下来,该实验的成功率较低,95%以上的学生在做该实验时均以失败告终。笔者观察发现,多数学生在实验失败以后就认为实验结束,不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而看到有的同学成功以后,在羡慕之余也没有进一步去思考:为什么别人能做成,而自己的实验却失败了。此时,如果能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将能逐渐诱发其原始的好奇和探究的本能。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从鸡蛋壳结构到蛋白留痕的原理进行逐层分析,总结经验,会比较有效地提高后续实验同学的成功概率。相较于传统教学的“先原理讲授,后实验验证”的方式,“蛋白留痕”实验这一“让学生在问题中深入理解原理”的方式可以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同时,这一实验还让学生真实地体验了化学科研的一般过程,让其体会到在化学科研过程中抓住每一个细节问题的重要性,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严谨的思维和科学的逻辑以及透过现象逐层分析本质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立足课本实验,及时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的观察和分析中,也是非常必要的。这对学生科学观察和分析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2.鼓励学生自主开发趣味性实验

“趣味化学实验”应该是一门开放的课程,并且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因此,倡导以趣味诱导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趣味化学实验”随着课程的建设和提高会不可避免地引入学生自主设计和开发的趣味性实验。在跨学科教学的优势下,在认识到非化学专业学生化学基础薄弱的前提下,如能处理好化学专业和非化学专业学生间的交流、合作问题,开发出更具趣味性的实验,将会对学生各项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开发趣味性实验,参加各种趣味性实验设计比赛,不但有利于“趣味化学实验”课程的建设和提高,在培养学生综合创新实践能力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这一设想的实施可行性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前提下,部分学生本身是具有利用所学设计趣味实验的愿望的,只是碍于种种原因而无法将自己的想法实施,其中包括知识背景的欠缺、硬件条件的不足等。因此,在课程建设中,需要在做好前期对学生积极能动性的调动、培养其科学的思维习惯的前提下,针对具体问题,协助他们解决趣味性实验开发时遇到的难题。

三、以文献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初步科研能力

该环节以文献查阅、归纳总结和实验设计为主,重在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团结协作、总结归纳和初步科研的能力。在这一环节,通过对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进行交叉分组,然后各小组通过选题、资料查阅和归纳总结、方案设计和提交设计方案等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激发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过程中,我们尽可能把握文理结合、每一小组至少有一名化学相关专业背景学生的原则,以保证该环节的顺利有效进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小组能够按照要求,大胆设计,有条理地开展实验设计工作。也涌现出了一些较为优秀的小组。这些小组选题贴近生活,趣味性和实用性都比较强,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可圈可点可开发的创新实践潜力。但同时,该环节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一是团结协作意识淡薄。尽管我们进行了分组,选定了各小组组长,并且告知每个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联络方式,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小组未经讨论全程由一人完成的现象;有的小组尽管多次督促提醒,仍然出现了小组长不主动联系小组成员,甚至有的小组到最后小组成员只能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代部分大学生在沟通能力方面的欠缺以及团队意识的薄弱。二是创造能力有待发掘。在该环节的教学中,我们并不限制学生的选题范围,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可供选择的课题。最终材料上交和汇报结果表明,近80%以上的小组选择了我们事先提供的课题,而仅有少部分小组根据自己的喜好、判断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课题。这让笔者联想到我们的研究生——当前,多数研究生的课题是由导师指定,而多数研究生也只是根据导师的指示完成相关的任务,最终毕业。这一被动的“接受-执行”模式的思维,让很多研究生最终只能成为科学的“打工者”,而阻碍了其成为“大师”的可能。三是资料收集、整理和归纳能力有待提高。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资料的收集进行了专题讲授,但学生设计实验多数未列出参考文献,或者多数引用的是网络非学术性内容,而对相关研究的学术性资料收集较少、归纳不足。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1.完善硬件条件和管理手段,保证各环节顺利进行

化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场

所、不断完善化学实验装备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根本和基础。通过不断提高相关硬件水平、开放部分资源、探寻相关开放管理机制,使学生的创新性想法得到及时验证,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此外,由于“趣味化学实验”面向全校各专业公开选课,学生人数多、专业差别大、选课时间冲突严重,给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多渠道加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络和沟通,探寻更加规范、有序的管理及协调模式,从而保证各环节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是有待探索和值得注意的关键问题。

2.建立和完善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机制

科研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可以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将教师的科研与趣味化学实验教学相结合,形成科研与实验教学互动的良性循环,以科研带动实验创新,再以创新的实验为科研注入活力。

3.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趣味诱导”手段,建立符合大学生水平的趣味实验体系

当前,在我国各高校中尚没有明确提出和切实建立趣味引导实践的教学模式。而在仅有的部分开设了趣味性实践课程的中小学校,其课程内容也仅停留在中小学水平。因此,结合教师科研,开发和建立符合大学生水平的趣味实验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兴趣为引导的实验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从事化学科研工作的热情,同时对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磊. 兴趣在科学认识中的价值与作用[D]. 南京师范大学,2011.

[2] 杨瑾,季宜敬,金俊阳等. 激发兴趣,开启心智,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154-157.

科学趣味小知识篇10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其8条基本理念中第5条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化学实验不仅是化学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有效方法。在现行的中学教材中,很多演示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导致学生的兴趣不足;在实验的选择上,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轻视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能力方面的培养来说,有些实验教学过分严谨,忽视想象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处于被束缚的困境中。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也提到趣味实验,但无论是从质上还是量上,趣味实验的价值体现得还是是远远不够的。

趣味实验的价值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得到真正地体现呢?这主要是趣味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的策略。主要的策略包括:利用趣味实验创设一些冲突情景策略;利用趣味实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略;利用趣味实验让学生共同参与策略;利用趣味实验有目的地观察策略。

一、趣味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效

1、趣味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趣味实验中五彩缤纷的实验现象比一般演示实验更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而且所选的趣味实验与生活密切相关,可以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化学基础不好、有厌学情绪的普通班学生,以及底子较差但富于现象力的美术班学生,趣味实验的开展应该说有很大的前景。

2、趣味实验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些趣味实验是在课本演示实验基础上改进而成的,这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机能构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且对改进过的趣味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有趣的实验现象,让他们亲自体验探索自然界的快乐,逐步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这无疑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趣味实验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变单学科为多学科的横向发展

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选化学史上的一些范例,引导学生仿照科学家的研究方式,设计方案并予于操作,也是一种对学生进行化学史、化学常识教育的方式。很多趣味实验往往涉及数学、物理、生物等多种学科,通过趣味实验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学科的综合性。

二、趣味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一些冲突情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实验兴趣

兴趣是通过感悟、体验后在内心深处产生需要倾向,它是学习的前提,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动力。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趣味实验去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如趣味实验在引言中的应用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案例一]铝与盐酸反应;Ba(OH)2・H2O与NH4Cl反应(新教材)。

[分析]铝与盐酸反应放热不明显,趣味性不够。

[方案一]改为用“滴水生火”引入:把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包在脱脂棉放于蒸发皿中,用胶头滴管往里滴水。

[现象]马上可看到黄色的火焰。

[评价]该实验又简单又有趣,直接把学生引入到反应热的问题来。

[方案二]学生分组实验:浓盐酸和氢氧化钠粉末的反应。

[现象]试管壁很烫,可达六十摄氏度左右。

[评价]现象明显,增强趣味性;不需使用温度计,操作简单。

2、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创新思维

开发趣味实验时教师应遵循与教材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情境创设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情境的设计必须与教材相结合。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特点,开发符合学生实际的趣味实验。如在小结时引入有一定综合性的趣味实验可避免对知识点的简单重复。

[案例二]双色喷泉

[方案]在氨的喷泉实验中增加一个装有氯化氢的烧瓶,并设计几个开关。先挤压装有氯化氢的烧瓶的胶头滴管,再打开各个开关和止水夹。

[现象]看到红色和蓝色双色喷泉。

[评价]1、可说明氨气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2、复习氯化氢喷泉实验的原理;3、在色彩缤纷的实验现象中,学生用刚刚所学的知识解释,使学生能主动巩固、回顾知识点,避免了“炒冷饭”现象。

[案例三]趣味电池电池

[方案]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原理利用下面的材料设计水果电池锌片、铜片、导线、橘子、番茄、土豆若干、耳机、1.5V小电珠、开关。

[结果]学生用铜丝和锌片,分别插到土豆或西红柿内;再用耳机的两端接触铜丝和锌片,便能清晰地听到声音;如果把12个土豆按上法每个都插入铜片和锌片然后串联,接上电键及1.5 V的小电珠;合键时电珠被点亮。

[评价]该实验放在这节课的小结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可起到一个很好的巩固作用。让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更加形象、深刻地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原理。而且用水果、蔬菜等作为材料,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

3、让学生共同参与策划、设计实验,选择器材

教师用趣味实验创设情境时还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开发趣味实验时应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要考虑到操作安全、不造成环境污染、现象明显和切实可行。故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教育者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既要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又要把自主学习的主动权叫给学生,使学生的素质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在实施趣味性实验时,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也尽量让学生去设计、开发、改进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当然趣味实验的应用必须要有一定的条件(学校的硬件、软件等),学生和课题组成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技术能力。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这样开发出来的趣味性实验才具有实效性,才便于实际操作,有利于推广应用。

课后活动是实施趣味实验的较好阶段,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更充足的时间,同时学生在策划、设计实验或自行选择实验器材的过程中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课后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课本中的有些演示实验改进为现象更明显、更有趣的趣味实验,使学生更深入研究教材,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在解释有趣实验现象的同时也是对知识反馈的过程。

[案例四]现象更明显有趣的焰色反应(选取部分学生对焰色反应的改进方案)

[改进方案一]用一盏棉纱做灯芯的酒精灯,在30℃的室温下进行试验。先点燃酒精灯,灯焰高达6cm,其中黄色火焰占95%以上;然后用镊子把灯芯不断往下压送,随着灯芯的压低,火焰也变低,蓝色火焰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到灯芯平灯头时,火焰降到1.5cm高,蓝色火焰占90%以上。再做焰色反应,就能得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改进方案二]改用脱脂棉做灯芯的酒精灯做上述实验,其他操作同上。

[改进方案三]NaCl、K2CO3装在扎孔的小盒子里,将少量酒精放在蒸发皿内并点燃,将固体洒向火焰。

[改进方案四]选用浓度大约60%的酒精,操作同3。

[现象]就能得到6至10cm高、有明显特征颜色火焰;火焰的焰色保持的时间比传统的方法延长了五倍多,达到10~20秒。

[改进方案五]利用厨房中现有的条件,做一个效果明显的焰色反应

在家庭用煤气灶或石油液化气灶直接得到蓝色火焰;也可用低灯芯的煤油灯或烛芯很小的蜡烛来制取蓝色占70%以上的火焰。再用细铁丝蘸取盐溶液在蓝色火焰上灼烧,就能进行焰色反应。

[评价]这些改进方案利用各种器材并与生活紧密联系,大大增加了焰色反应的趣味性。而且,经过多次实验发现:火焰的颜色取得与酒精纯度等级无关。因此,可用井水和工业酒精配成的溶液进行焰色反应。这对节约实验经费和方便准备实验都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案例五]氢氧化钡和氯化氨反应吸热实验

[改进方案]展示“摇摇冰”饮料

[现象]杯壁很冰

[评价]1、利用现有的饮料做实验增强了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生活。

[案例六]自制温度计

[方案]试管中加入半试管95%乙醇和少量红色氯化钴晶体,振荡使其溶解,在常温下呈紫红色,加热时随温度升高颜色呈蓝紫色至纯蓝。

[评价]钴的水合物在加热逐步失水时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学生往往易混淆颜色。而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温度计,使学生掌握温度的变化而呈现的颜色变化这一知识点自然是容易得多。

[案例七]氯化氢喷泉实验

[改进方案]用医用盐水瓶收集氯化氢气体,再用大注射器把几滴稀的石蕊溶液注入瓶内。

[现象]水自动喷出形成红色喷泉

[评价]这一利用吊盐水装置做喷泉实验形成的有趣现象,使学生感到惊讶,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这样,学生的认识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的创新得到不断滋长和迸发,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教师在用趣味实验创设情境时要遵循“从生动的直接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一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结合的基本规律,把趣味实验作为学生探索、发现、验证、获取知识的手段,运用趣味实验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实际的情景,促使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意志、品质等获得尽可能多的发展。趣味实验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原则,如在复习课中可先回顾相关的知识点,再利用综合性较强的趣味实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实验,在感受趣味的同时也复习了相关知识点及其衍生的知识点。

[案例六]在150 mL锥形瓶中加入40 mL蒸馏水,再加入5 g新鲜的面粉,混合搅拌至完全溶解,且没有任何面团存在为止,配成面粉的悬浊液。用0.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边加边振荡,直到悬浊液呈浅红色,并在1~2分钟内不褪色为止。记下消耗的NaOH的体积。取要测定新鲜度的面粉,用同样的办法滴定面粉的酸度,记下消耗的NaOH体积。

[结论]待测定新鲜度的面粉消耗NaOH与标准液相仿,说明面粉是新鲜的。如果消耗的体积是标准液的2.5倍以上,说明面粉已经变质,不能食用。若在2.5倍以下,则面粉不够新鲜,不过还能食用。

[评价]用这个综合性较强的实验作为衍生关系的复习,既不会使复习课落入重复“炒冷饭”的俗套,增加新鲜感;又可培养学生联系各种知识的能力。

所以,笔者认为应用在不同的教学阶段的趣味实验可遵循重点突出原则,选取的趣味实验应应所区别。应用于引言的趣味性实验应突出激疑性、应用于小结的趣味性实验应突出综合性、紧密结合知识性、巩固性;应用于课后活动的趣味性实验应突出探索性、广泛性。这样,应用起来才会重点突出,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三、趣味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注意

1、处理好趣味实验与其它实验形式的关系

其它实验形式是实施趣味性实验的重要过程和环节,趣味性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种实验形式。

(1)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对学生规范性、标准性的启蒙,趣味性实验在演示实验中的应用更能激发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注意事项,培养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实验记录等个方面能力。

(2)学生实验:主要有课堂学生实验和实验室学生实验,适当地增加实验的趣味性,使响学生能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同时也是一种发挥个性,促进配合的好机会。

(3)家庭小实验和课外活动选做实验:与生活联系更紧密,范围更广,趣味实验在家庭小实验和课外活动中可大展手脚,教师可大胆放开尺度,可培养学生查资料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还可深入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是一种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验过程。

2、趣味实验实践中应注重教师的角色转换和学生的学习特征

教师的作用可随趣味实验应用于不同阶段应有所变化。如在引言和小结阶段主要是教师设计一些趣味实验作为引出或同趣味实验设置问题情景,故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在课后活动阶段和部分实验改进中应用趣味实验时学生是主体,教师应是客体,教师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如教师可设计以下环节:(1)布置家庭实验让学生设计(2)在方案的评价中,让学生讨论,但适时指导(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4)引导学生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去解决问题(5)引导学生如何应用已开发的趣味实验等环节来实施真正的引导作用,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查资料能力、观察方法、实验方法等。

在趣味实验应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特征有:(1)强调探索性学习。趣味实验作为引言或应用于小结时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就会有针对性的展开讨论,提出解决方法,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提高。如应用于课后活动或实验改进,那更要求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学习。(2)强调合作学习。不管是把演示改进为趣味实验,还是课后完成趣味实验,都需要合作交流。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的思考肯定存在差异,而通过合作学习就可集众家之所长。而且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能还会发现问题而继续探讨,在不断探讨中不断进步。(3)重视查资料等学习方式。趣味实验的应用不仅仅只是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利用趣味实验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等方式获得更多的知识,使形式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更好地学习?而且学生在做某些趣味实验时,必须收集有关实证资料,才能对实验做出正确的判断。因为实证是科学与其他知识的重要区别。

[参考文献]

[1]赵玉泉.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J].化学教育,2007(09)

[2]丁辉.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功效及其应用[J].中学教学研究,2010(05)

[3]徐建春.化学创意实验的设计与教学应用[J].化学教学,2008(08)

[4]王祖浩,王程杰.中学化学创新实验[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15-16

科学趣味小知识篇11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加入几个比较有趣的实验,会让整堂课变得生动有趣。趣味性教学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自制教具正好能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制教具不拘泥于正规教育的框架,可以完全将身边的一切事物作为课堂教学的工具,小学自然教师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比如在“浮与沉”一课中,利用生活中的木块、石块、砖头、乒乓球等物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本堂课的知识重点;在“摩擦起电”一课中,通过摩擦,将塑料纸按在黑板上,塑料纸不会掉,让学生自己试验,从而更深刻地了解知识内容。

这样的课堂教学既有趣味性,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地思考这是为什么,然后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求知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就会主动地参与教学,参与制作教学教具,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将知识消化吸收。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增加学生自制教具的机会,多通过实验的方式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的实验问题,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自制教具是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来源。

2.利用生活废弃物,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现代小学科学教学用具一般可以自制教学教具,自制教具一般具有取材方便、经济实惠、可大量利用生活废弃物的特点,并且制作过程简单、方便,有利于师生共同制作教学用具。这样不仅能让每位学生动手做实验,而且能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造精神。例如在“热胀冷缩”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小药瓶和吸管研究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这样的学习效果很好,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刚开始制作会有一些困难,教师耐心地指导学生,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会越来越好。在小学五年级课本中,有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机会,认真组织学生制作,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制作能力越来越强,同样创新精神也会随之树立。

在有创新精神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好奇心会被无限放大,这就会促使学生动脑、创作。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必一味地要求学生创新,而要用创新的成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创新精神越强越浓、创新能力越来越强。并不是教材中的实验方法或是实验道具就是完美的,有些道具反而使实验变得复杂,这样教师与学生一同努力,共同制作教学道具,成功制作出简单、方便的实验道具。这样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并提高创新兴趣。

3.缩短实验时间,优化科学教学过程

科学趣味小知识篇12

一、趣味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效

1、趣味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趣味实验中五彩缤纷的实验现象比一般演示实验更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而且所选的趣味实验与生活密切相关,可以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化学基础不好、有厌学情绪的普通班学生,以及底子较差但富于现象力的美术班学生,趣味实验的开展应该说有很大的前景。

2、趣味实验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些趣味实验是在课本演示实验基础上改进而成的,这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机能构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且对改进过的趣味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有趣的实验现象,让他们亲自体验探索自然界的快乐,逐步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这无疑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趣味实验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变单学科为多学科的横向发展

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选化学史上的一些范例,引导学生仿照科学家的研究方式,设计方案并予于操作,也是一种对学生进行化学史、化学常识教育的方式。很多趣味实验往往涉及数学、物理、生物等多种学科,通过趣味实验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学科的综合性。

二、趣味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一些冲突情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实验兴趣

兴趣是通过感悟、体验后在内心深处产生需要倾向,它是学习的前提,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动力。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趣味实验去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如趣味实验在引言中的应用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案例一]铝与盐酸反应;Ba(OH)2?H2O与NH4Cl反应(新教材)。

[分析]铝与盐酸反应放热不明显,趣味性不够。

[方案一]改为用“滴水生火”引入:把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包在脱脂棉放于蒸发皿中,用胶头滴管往里滴水。

[现象]马上可看到黄色的火焰。

[评价]该实验又简单又有趣,直接把学生引入到反应热的问题来。

[方案二]学生分组实验:浓盐酸和氢氧化钠粉末的反应。

[现象]试管壁很烫,可达六十摄氏度左右。

[评价]现象明显,增强趣味性;不需使用温度计,操作简单。

2、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创新思维

开发趣味实验时教师应遵循与教材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情境创设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情境的设计必须与教材相结合。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特点,开发符合学生实际的趣味实验。如在小结时引入有一定综合性的趣味实验可避免对知识点的简单重复。

[案例二]双色喷泉

[方案]在氨的喷泉实验中增加一个装有氯化氢的烧瓶,并设计几个开关。先挤压装有氯化氢的烧瓶的胶头滴管,再打开各个开关和止水夹。

[现象]看到红色和蓝色双色喷泉。

[评价]1、可说明氨气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2、复习氯化氢喷泉实验的原理;3、在色彩缤纷的实验现象中,学生用刚刚所学的知识解释,使学生能主动巩固、回顾知识点,避免了“炒冷饭”现象。

[案例三]趣味电池电池

[方案]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原理利用下面的材料设计水果电池锌片、铜片、导线、橘子、番茄、土豆若干、耳机、1.5V小电珠、开关。

[结果]学生用铜丝和锌片,分别插到土豆或西红柿内;再用耳机的两端接触铜丝和锌片,便能清晰地听到声音;如果把12个土豆按上法每个都插入铜片和锌片然后串联,接上电键及1.5 V的小电珠;合键时电珠被点亮。

[评价]该实验放在这节课的小结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可起到一个很好的巩固作用。让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更加形象、深刻地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原理。而且用水果、蔬菜等作为材料,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

3、让学生共同参与策划、设计实验,选择器材

教师用趣味实验创设情境时还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开发趣味实验时应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要考虑到操作安全、不造成环境污染、现象明显和切实可行。故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教育者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既要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又要把自主学习的主动权叫给学生,使学生的素质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在实施趣味性实验时,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也尽量让学生去设计、开发、改进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当然趣味实验的应用必须要有一定的条件(学校的硬件、软件等),学生和课题组成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技术能力。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这样开发出来的趣味性实验才具有实效性,才便于实际操作,有利于推广应用。

课后活动是实施趣味实验的较好阶段,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更充足的时间,同时学生在策划、设计实验或自行选择实验器材的过程中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课后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课本中的有些演示实验改进为现象更明显、更有趣的趣味实验,使学生更深入研究教材,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在解释有趣实验现象的同时也是对知识反馈的过程。

[案例四]现象更明显有趣的焰色反应(选取部分学生对焰色反应的改进方案)

[改进方案一]用一盏棉纱做灯芯的酒精灯,在30℃的室温下进行试验。先点燃酒精灯,灯焰高达6cm,其中黄色火焰占95%以上;然后用镊子把灯芯不断往下压送,随着灯芯的压低,火焰也变低,蓝色火焰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到灯芯平灯头时,火焰降到1.5cm高,蓝色火焰占90%以上。再做焰色反应,就能得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改进方案二]改用脱脂棉做灯芯的酒精灯做上述实验,其他操作同上。

[改进方案三]NaCl、K2CO3装在扎孔的小盒子里,将少量酒精放在蒸发皿内并点燃,将固体洒向火焰。

[改进方案四]选用浓度大约60%的酒精,操作同3。

[现象]就能得到6至10cm高、有明显特征颜色火焰;火焰的焰色保持的时间比传统的方法延长了五倍多,达到10~20秒。

[改进方案五]利用厨房中现有的条件,做一个效果明显的焰色反应

在家庭用煤气灶或石油液化气灶直接得到蓝色火焰;也可用低灯芯的煤油灯或烛芯很小的蜡烛来制取蓝色占70%以上的火焰。再用细铁丝蘸取盐溶液在蓝色火焰上灼烧,就能进行焰色反应。

[评价]这些改进方案利用各种器材并与生活紧密联系,大大增加了焰色反应的趣味性。而且,经过多次实验发现:火焰的颜色取得与酒精纯度等级无关。因此,可用井水和工业酒精配成的溶液进行焰色反应。这对节约实验经费和方便准备实验都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案例五]氢氧化钡和氯化氨反应吸热实验

[改进方案]展示“摇摇冰”饮料

[现象]杯壁很冰

[评价]1、利用现有的饮料做实验增强了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生活。

[案例六]自制温度计

[方案]试管中加入半试管95%乙醇和少量红色氯化钴晶体,振荡使其溶解,在常温下呈紫红色,加热时随温度升高颜色呈蓝紫色至纯蓝。

[评价]钴的水合物在加热逐步失水时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学生往往易混淆颜色。而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温度计,使学生掌握温度的变化而呈现的颜色变化这一知识点自然是容易得多。

[案例七]氯化氢喷泉实验

[改进方案]用医用盐水瓶收集氯化氢气体,再用大注射器把几滴稀的石蕊溶液注入瓶内。

[现象]水自动喷出形成红色喷泉

[评价]这一利用吊盐水装置做喷泉实验形成的有趣现象,使学生感到惊讶,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这样,学生的认识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的创新得到不断滋长和迸发,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教师在用趣味实验创设情境时要遵循“从生动的直接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一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结合的基本规律,把趣味实验作为学生探索、发现、验证、获取知识的手段,运用趣味实验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实际的情景,促使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意志、品质等获得尽可能多的发展。趣味实验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原则,如在复习课中可先回顾相关的知识点,再利用综合性较强的趣味实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实验,在感受趣味的同时也复习了相关知识点及其衍生的知识点。

[案例六]在150 mL锥形瓶中加入40 mL蒸馏水,再加入5 g新鲜的面粉,混合搅拌至完全溶解,且没有任何面团存在为止,配成面粉的悬浊液。用0.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边加边振荡,直到悬浊液呈浅红色,并在1~2分钟内不褪色为止。记下消耗的NaOH的体积。取要测定新鲜度的面粉,用同样的办法滴定面粉的酸度,记下消耗的NaOH体积。

[结论]待测定新鲜度的面粉消耗NaOH与标准液相仿,说明面粉是新鲜的。如果消耗的体积是标准液的2.5倍以上,说明面粉已经变质,不能食用。若在2.5倍以下,则面粉不够新鲜,不过还能食用。

[评价]用这个综合性较强的实验作为衍生关系的复习,既不会使复习课落入重复“炒冷饭”的俗套,增加新鲜感;又可培养学生联系各种知识的能力。

所以,笔者认为应用在不同的教学阶段的趣味实验可遵循重点突出原则,选取的趣味实验应应所区别。应用于引言的趣味性实验应突出激疑性、应用于小结的趣味性实验应突出综合性、紧密结合知识性、巩固性;应用于课后活动的趣味性实验应突出探索性、广泛性。这样,应用起来才会重点突出,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三、趣味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注意

1、处理好趣味实验与其它实验形式的关系

其它实验形式是实施趣味性实验的重要过程和环节,趣味性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种实验形式。

(1)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对学生规范性、标准性的启蒙,趣味性实验在演示实验中的应用更能激发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注意事项,培养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实验记录等个方面能力。

(2)学生实验:主要有课堂学生实验和实验室学生实验,适当地增加实验的趣味性,使响学生能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同时也是一种发挥个性,促进配合的好机会。

(3)家庭小实验和课外活动选做实验:与生活联系更紧密,范围更广,趣味实验在家庭小实验和课外活动中可大展手脚,教师可大胆放开尺度,可培养学生查资料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还可深入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是一种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验过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