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行业发展前景合集12篇

时间:2023-08-10 09:21:56

村镇银行行业发展前景

村镇银行行业发展前景篇1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09-0101-03

[作者简介]曹景华(1972-), 男,汉族, 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货币政策;刘田旺 (1969-),男,汉族,经济师,研究方向:货币政策;李子胜 (1969-), 男,汉族,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管理;汪东方(1987-),男,汉族,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货币政策;王井(1984-),男,汉族,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市场;胡林香(1985-),女,汉族,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货币政策。

一、景德镇市村镇银行发展概况及主要特点

(一)发展概况

2010年12月,景德镇农商银行作为发起行在景德镇市浮梁发起设立首家浮梁农商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6000万元,其中法人股本2300万元,自然人股本3700万元;2011年4月,哈尔滨银行作为发起行在景德镇市乐平发起设立乐平融兴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3000万元,全部为法人股本。多年来,景德镇辖内两家村镇银行股本构成未发生变化。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主动适应金融发展新常态,发挥经营机制灵活优势,积极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创新发展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截至2015年1季度末,浮梁农商村镇银行资产总额10.06亿元,其中贷款余额6.28亿元;负债8.38亿元;存款余额7.30亿元,其存款规模在全省35个村镇银行中排名第8位;拥有员工34人,设有1个总行营业部、1个本地支行。乐平融兴村镇银行资产总额3.0亿元,其中贷款余额2.4亿元;负债3.0亿元;存款余额1.14亿元,其存款规模在全省35个村镇银行中排名第29位;拥有员工24人,设有1个总行营业部、1个自助银行。

(二)主要特点

1.总体发展速度快

截至2014年底,景德镇市村镇银行资产规模合计为1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99亿元;负债规模合计为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3亿元;存款规模合计7.74亿元,同比增长8.4%;贷款规模合计为8.5亿元,同比增长25.55%。

2.盈利能力不断提高

2014年,景德镇市村镇银行实现利润总额4000万元,净利润2999.75万元,资产利润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其中:浮梁农商村镇银行资产利润率为3.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4个百分点;乐平融兴村镇银行资产利润率为1.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7个百分点。

3.资本约束能力强

截至2014年底,景德镇市村镇银行资本总额为9000万元,资本净额为15500万元。浮梁农商村镇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9.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39%,拨备覆盖率为581.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1.08个百分点;乐平融兴村镇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7.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5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612.1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2.17个百分点。

4.支农作用显著

景德镇市村镇银行自开业成立以来,始终遵循“立足县域、服务三农、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己任,较好地支持了“三农”和“小微”信贷对象,初步发挥了服务地方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职能。截至2014年底,浮梁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为5.28亿元,涉农贷款比例为89.01%;乐平融兴村镇银行涉农贷款余额为2.18亿元,涉农贷款比例为86.31%。

5.经营机制灵活

根据涉农、小额、时效、分散的放贷特点,景德镇市村镇银行贷款发放具有便捷、高效和灵活的优势。从贷款发放形式上看,主要以信用、抵押贷款为主;从贷款的期限结构看,“短平快”是主要特点;从利率定价看,根据贷款的不同对象,执行利率水平差异较大,也较为灵活,弹性较大。

二、景德镇市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制约因素

经过5年时间的运行,景德镇市村镇银行实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浮梁农商村镇银行,对所在县域金融市场影响力正在不断提高。但在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其可持续发展也面临了诸多障碍,主要表现在发展速度趋缓、经营困难、信贷风险加大等,这一方面是经济新常态下必然反映,另一方面也受其自身发展模式的制约,再加之配套政策支持跟进不力,导致村镇银行较其他商业银行经营面临更大的困境。

(一)吸储难度增大

通过对村镇银行资金实力的分析,首先,因村镇银行设立初期定性为县域以下,发起人大部分为中小银行,其注入资本量较小,后期增资扩股滞缓,规模效应较弱。其次,发展较为缓慢,网点扩张能力较差,辐射面偏小。由于监管政策、综合成本效益及吸存能力等因素导致村镇银行网点扩张五年来仅增加一个,辐射仅在县城周边,未能延伸乡镇,严重制约吸储能力。第三,由于村镇银行品牌效应和社会公众形象等因素,业务开展单一,企业文化尚未形成,金融服务掣肘,特别是异地发起人等因素,也直接影响了存款营销能力。同时由于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并受大额存单推出和近期股市飘红影响,加剧削弱了村镇银行存款增长的基础。数据显示,浮梁农商村镇银行存款余额2014年较2013年增长27%,2015年5月较上年同期仅增长10.6%,低于全市存款平均增长水平,乐平融兴村镇银行银行存款余额2015年4月,较2013年、2014年同期增速分别下降12.35%、5.53%。

(二)信贷投放难度增加

村镇银行发起设立之初定位不清。作为金融补充作用的小微农村金融机构,其定位主要是服务小微企业、涉农项目及广大农户,而将村镇银行落户县城区域,网点扩张也在县城区域,有效的辐射范围较窄,其面临更多的竞争压力,从而导致在客户结构上,高价值客户占比低。另一方面,由于利率市场定价能力不高,营业网点的布局、设施、功能有较大差距,另外处于经济下行期,信贷有效需求不足,抑制了信贷营销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贷增长。调查显示,辖内村镇银行2015年前5个月信贷投放出现负增长态势。

(三)稳健经营难度上升

随着传统金融需求弱化不断加剧,村镇银行顺应新兴金融需求而调整的步伐缓慢,影响其供求错配。业务领域过于单一,经营风险过度集中,而其客户对象又属于经济弱势群体,在经济下行期抗御风险的能力更加弱化。调查显示,2015年辖内村镇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占比呈现双升态势。收入结构的单一化,传统的贷款利息收入占比过高,实现多元化经营转型目标困难。据调查显示,浮梁农商村镇银行2014年利息净收入占比营业收入高达99.47%,2015年一季度利息净收入占比高达98.88%,经营效益难以维系。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和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信贷有效需求不足,不良贷款风险的反弹,拔备计提增多,再加之扶持政策不充分,导致其效益增长空间受制,效益同期相比出现下滑态势。

(四)转型发展难以推进

国家一直在释放推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积极政策信号,但是试水P2P平台、大额存单等业务却被叫停或排挤在外。而且随着市场利率化发展的深入,村镇银行由于其自身实力、信誉、利率议价能力、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等因素与其他金融机构形成了市场竞争的两极分化,其必然被排挤在高价值客户门槛之外。受发起行绝对或相对控制,其自主经营权受限;起步晚,高端人才储备不足,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集约经营和精细化管理推进不够,抑制了村镇银行服务水平的发挥。经营发展配套服务不足,营业网点的布局、设施、功能与转型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配套的优惠政策跟进不力,而且在信息建设、内控制度等方面均缺少系统性指导或扶持,甚至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在支农、小微领域的竞争中还处于劣势地位。

三、新常态下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村镇银行从成立之初的快速发展到如今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瓶颈,有发展定位不准、基础不实、资本实力不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后劲不足等原因,同时受自身因素和政策环境的共同影响。因此要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应在指导规划、政策扶持、功能定位、升级转型上下功夫。

(一)适时出台指导意见,增强发展后劲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支持“三农”发展的有力补充。近年来,政府出台了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机构准入政策、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等意见,却未有系统性支持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应出台一套完备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推进机制的指导意见,解决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其主要内容应包括指导制定村镇银行科学合理的长远发展规划和目标;规范发起行的管控,确保村镇银行独立法人行为;坚持业务发展与突出特色、风险防范与深化改革、差异化经营与社会统筹兼顾等原则;指导建立科学激励约束和管控机制,不断培育良好的村镇银行品牌形象等。

(二)准确定位,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不动摇

一是要准确功能定位。农村市场中的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给村镇银行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平台和空间。因此村镇银行要围绕区域农村市场定位金融服务,在基于弥补农村金融设计不足的同时,又要进行商业化模式运作,不断扩大其规模实力和社会知名度。二是扩大村镇银行在农村的覆盖面。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实现村镇银行设立“常态化”,塑造金融新格局,坚持金融服务“三农”与小微企业的宗旨。针对县域村镇银行覆盖率较低的实际情况,建议大力发展地市级村镇银行,或是将县域设立的村镇银行升级,实行地级市总部、辖内县域设立分支行、乡镇设立网点的“总分行制地市级村镇银行”发展模式,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发起银行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中小型商业银行及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积极性,又能积极拓宽辐射范围,壮大自身实力和规模,切实解决其破局吸储难题。三是建立差异化发展机制。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农村金融需求差异性较大,村镇银行应根据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实行差异性经营管理模式,包括在定位客户、决策流程及信贷模式等方面,充分发挥村镇银行机制灵活、决策时效高、贴近农村等特点,创新差异化的经营管理体制和金融服务需求,保证其服务“三农”的宗旨不动摇。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村镇银行活力

为“三农”服务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扩大农村金融供给,为“三农”服务是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为使村镇银行更好地服务“三农”,并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就必须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给予更多方面的政策扶持。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允许村镇银行部分财政结算业务,增加其资金实力;延续并完善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有关税收政策;实行对涉农项目财政贴息、农业风险保障、政府担保基金等多种方式,降低其信贷风险和成本。给予村镇银行更多的参与机会,允许其参与如以地方财政资金为保证的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通等创新业务。另一方面,强化监管部门的政策引导。金融监管部门在加强村镇银行监管的同时,更要提高对村镇银行涉农小微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对其存款准备金、资本充足率、存贷款利率等给予更大的自由浮动空间,充分利用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给予村镇银行更多资金支持,从而引导其信贷资金投放和流向,确立准确的市场定位,继续发挥其在农村、小微等领域的优势,弥补正规金融机构的市场空白。同时适当放松监管限制,允许村镇银行一定程度上的金融创新,并享受与其他商业性银行一样的诸如发行大额存单等权利,为村镇银行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四)助力村镇银行转型升级,推进可持续发展

村镇银行行业发展前景篇2

一、引言

“三农”问题实现伟大中国梦绕不开的问题,它关系的不仅是占中国人口60%的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生计问题,更是中国未来的前途命运,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农民不富裕起来,中国的富强繁荣就无从谈起。“三农”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首要问题。村镇银行的建立和发展是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创新之举。国家在政策层面上提出要鼓励服务偏远,鄂温克旗包商村镇银行就是在此时孕育而生,力求为广大牧区群众及合作组织解决所面临的贷款难问题。

二、研究背景与鄂温克包商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研究背景

围绕如何更好的为农村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和保障,我国已进行了多年的努力和探讨。现如今农村金融较之以前已得到长足发展,然而随着改革和发展的不断向前,现有的乡村金融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农村发展需要,新一轮的更深层次的改革和发展迫在眉睫。

其中农民贷款难是农村金融改革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无外乎新的金融机构无法进入,监管部门对农村金融市场实行过度管制,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过高,金融服务严重滞后于三农发展的需要。建立和推广我国的村镇银行成为当前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必然趋势。据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村镇银行迎来了大发展的一年,全国共设立村镇银行279家(见图1)。

在此背景下,探索完善我国村镇银行业务经营模式,复制已取得成功的村镇银行模式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第一,为创新农村金融供给思路;第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增加弱势群体的收入;第三,缓解全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瓶颈;最后,有助于打破农信社“一家独大”的农村金融市场格局,有助于形成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秩序。

(二)鄂温克包商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鄂温克旗包商村镇银行所在地鄂温克是少民族自治旗,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牧民、牧业、牧区为中心,真诚服务每一户牧民。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扶持牧区经济发展,紧紧围绕农牧区生产经营特点和农牧区客户需求,不断创新和改进产品,完善服务渠道,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提供有针对性、有特色的金融服务,更好地发挥村镇银行支持农牧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为鄂温克旗的经济金融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鄂温克包商村镇银行贷款业务运作模式分析

(一)鄂温克包商村镇银行贷款业务运作模式介绍

鄂温克包商村镇银秉承“立足本土,服务三农”的宗旨。通过2~3年的实践后,鄂温克包商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牧区特点对公司业务运作模式进行了改进,在强化内控管理、创新贷款品种和资金占用费、还款方式等方面形成自身特色的运作模式。

1.立足当地,找识ㄎ唬确立农牧业服务方向。发展离不开当地,发展要同当地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鄂温克旗包商村镇银行在成立之初,便奉行“立足本土,开拓创新”的发展思路,准确定位经营方向,并以此作为村镇银行的服务宗旨,为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各项金融服务。

2.结合牧区实际创新金融产品,改善牧区金融服务环境。作为第一家进驻少数民族地区的村镇银行―鄂温克旗包商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便结合鄂温克旗的实际,围绕服务“三农”,积极拓展信贷业务。制定符合当地发展的一系列管理办法及相应配套业务操作流程,从制度和机制上完善规范村镇银行经营模式。

3.科学经营,适当调整贷款期限和利率。作为有自己独特发展特色的区域经济,其主要服务对象之一的牧业生产有极其鲜明的行业特色,牧业发展的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等都决定了为其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要有对应的服务模式,以满足牧业生产特色的需要。以贷款周期为例,原先的金融贷款周期为最长18个月,经调查研究这不能更好满足牧民的使用需要,因此将原来的贷款期限调整为最长3年,极大地提高了牧民资金的使用效益。

4.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进行合作,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因此为了能更好的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为了自身能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村镇银行就必须加大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龙头企业的合作交流,及时了解掌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情况,农牧业发展情况,政府、企业、农牧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情况,将自身发展融入到地区发展中。

(二)贷款业务运作模式的优点

1.设定瞄准目标客户,有利于扩大客户群体,输出了品牌、企业文化。村镇银行着眼长远发展,坚持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积极筹措资金,围绕“三农三牧”创新金融服务,提高核心竞争力,在经营规模扩大的同时,效益也在提高。

2.社会效益“产出率甚高”。作为主要立足地方,主要服务于农牧民和小企业的村镇银行,具有经营灵活,手续简便等优点,既解决了农牧民贷款难问题,又改善了地方农村金融服务环境。而且,村镇银行专门设立微贷和牧贷部门,服务广度不断拓展。

3.卓越的客户服务,有利于机构和客户的双赢。首先,还款方式的创新性设定,有利于牧户及小微企业长期生产力的形成。其次,客户跟踪及回访到位,便于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三)贷款业务运作模式的局限

1.信贷规模、村镇银行规模较小,制约村镇银行发展。首先,贷款额度有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有额度已远不能满足一些牧民对资金的要求,导致其发展受限。不能得到足够资金支持的牧民只能借助民间借贷,导致资金生产成本增加,影响了牧民收入。其次,缺乏规模效应。

2.存款增长缓慢,外源融资不发达,制约了涉农贷款的发放。受限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当地中小企业营业额及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因而闲置资金有限,导致村镇银行能吸纳的闲置资金有限,也限制了其业务的扩展。

3.缺乏现代银行功能。作为尝试,鄂温克村镇银行缺乏农牧区工作经验,加之经营规模小,基层牧区无营业网点,经营成本高,短期内难以与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相竞争。而且,鄂温克村镇银行的发展没有走入系统化,结算网络不畅没有强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一旦客户数量增加,人为的纸质化操作客户材料及贷款信息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四、鄂温克包商村镇银行业务模式的完善与建议

(一)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问题

村镇银行的发展跳不开当地的客观实际,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充分吸收当地居民及企业的闲置资金,将当地金融资源得到最大化运用。在解决了资金来源问题后,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达到可持续性发展。

(二)提高村镇银行盈利能力

1.村镇银行应变被动放款为主动放款。鄂温克村镇银行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大对农户贷款的营销力度,创新信贷手段,完善小额农户贷款和联保贷款管理机制,将龙头企业与农户、中介机构和担保机构等具有法人地位的利益主体纳保贷款范畴,这样才能提高村镇银行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实现现代化银行操作手段。针对地区远,贷后维护困难,应多建立营业范围内的信贷服务网络,运用现代化电子技术支持或与当地微小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发展,降低人力单个劳动强度。

3.风险控制进一步完善。第一,村镇银行风险把控方面应提高,保持可持续发展。第二,视业务的不同建议引入保险公司、政府、担保公司、村委会、行业协会等协助开展业务,为微小金融服务有效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五、结束语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向前推进,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及未来农村的巨大发展前景之下,村镇银行必将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各类村镇银行也将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怼5前景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指望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都能够依靠村镇银行快速脱贫致富也是不现实的。有了鄂温克村镇银行这个典型成功案例,只要我们继续广开思路,集思广益,勇于创新和探索,就能创造出更多此类可持续的模式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

参考文献

[1]郭英杰.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新牧区建设情况调查――以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包商村镇银行为例.内蒙古金融研究.2013.

[2]高靖.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及建议――以呼伦贝尔村镇银行为例.金融会计.2011.

[3]徐鹏.我国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苏州大学.2012.

[4]凌峰.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复旦大学.2011.

[5]柳松.“三农”贷款难与村镇银行的构建.重庆工商大学.2010.

[6]邹力宏.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分析.金融与经济.2008.

[7]辛本胜.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展望.新金融.2011.

[8]程昆.略论我国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及发展.经济问题.2009.

[9]刘渝阳.农村金融的模式选择与运营绩效――中国首家村镇银行试点情况调查.西南金融.2009.

[10]李莉莉.关于村镇银行的制度设计与思考.金融改革.2007.

村镇银行行业发展前景篇3

起步:东部银行成为发起行

“这像谈恋爱,需要缘分!”当问及宁波鄞州银行为什么会选择邛崃,并成为村镇银行的发起行时,邛崃国民村镇银行董事长蔡国诚作了个形象的比喻。

从2006年底,中国银监会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制度,到2007年,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都给了宁波鄞州银行强烈的信号。“宁波鄞州银行本身就是农村合作银行。2003年成立后,经过几年运营,已具有成熟和系统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和操作程序。我们想借此机遇,通过引进村镇银行来拓展西部农村金融市场。”2007年初,宁波鄞州银行董事长来四川考察,一下子“相中”了邛崃,立即向四川银监局提交申请。四川银监局从几家国内知名银行中,将宁波鄞州银行挑选了出来,作为村镇银行的发起行。

为支持村镇银行发展,邛崃市给予了极大的政策扶持。在3―5年内,对村镇银行上缴的税费,属邛崃本级留存的部分,等额补贴村镇银行的一般风险准备金;3年内,对村镇银行的临时营业场地租金给予补贴,永久性经营场所用地采用招、拍、挂方式按政策予以解决。

筹备:民企进入金融体系

农村金融新政策的出台,无疑给社会资本提供了一个进入金融业的机会。邛崃国民村镇银行股份募集方式,以发起方式设立,征邀符合监管政策规定的优质企业法人和自然人入股。邛崃当地企业可以通过政府和商会,自愿报名。

在邛崃国民村镇银行股份认购会议上,当地民营资本认购村镇银行股份的踊跃度超出了预期。“原先还怕认购数额不足,造成冷场。实际情况却出乎意料。很多民营企业还要求提高认购份额。”邛崃国民村镇银行筹建工作指导组成员周忠说。

以本地企业法人入股的高宇集团董事长胡成高,对积极认购村镇银行股份有自己的看法:“民营企业进入金融体系,使企业利润获得再次投资机会,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入股银行,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信誉度和知名度,而且村镇银行经营管理透明、民主,可以促进本地企业的规范管理。同时,这也是企业回报家乡的一种方式。”

最终,邛崃国民村镇银行募集到5000万股本金,主要股东有高宇集团、文君井酒业集团、中国银地城市投资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法人及7位自然人,其中发起行宁波鄞州银行出资1090万元。

2007年12月28日,邛崃国民村镇银行在邛崃市正式挂牌。这是我国首家由农村合作银行发起的村镇银行,也是当时全国注册资本最大的村镇银行,还是四川第一家由省外金融机构发起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运营:服务“三农”的零售银行

“以前,农民贷款很难,即使贷到款,钱也很少,手续又复杂。现在有了村镇银行,简单方便,额度也比较高。”邛崃市油榨乡新桥村农民赵勇成为第一个受惠者,在村镇银行开业当天,他成功贷款5万元用于发展规模养猪。今年3月底,赵勇归还了第一笔贷款5万元,又向村镇银行贷款15万元,用于扩大养殖规模。

“我们的市场定位主要是服务‘三农’。”董事长蔡国诚拿出《邛崃国民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章程》,上面明确规定村镇银行资金不得流出服务的邛崃市域范围:“自主开展各项业务,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农村和社区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村镇银行是以邛崃市城乡居民和社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零售银行。”

在章程中,记者还发现邛崃国民村镇银行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很广泛,基本包括了一般商业银行承担的大多数业务。不仅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而且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同业拆借、银行卡业务等等,明确规定可以经营“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作为一家进入四川农村市场不久的金融机构,邛崃国民村镇银行对当地情况并不熟悉。为控制经营风险,邛崃国民村镇银行开业之初就与国有全资的邛崃新农担保公司合作,联合调查项目风险,共享客户资信资源。同时,邛崃国民村镇银行还与通威公司签订了业务合作协议,由通威公司向贷款养猪的农民提供担保、技术咨询、屠宰、收购等“一条龙”服务。

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与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不同,我们村镇银行属一级法人机构。因此,村镇银行贷款审批更灵活、程序更简便、时间更快捷。农民申请小额贷款的成功率很高。”董事长蔡国诚坦言村镇银行的优势,“我们提供的‘三农’贷款利率远远低于商业贷款利率。”

然而问题与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除了农村金融体制上普遍存在的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的“通病”,邛崃国民村镇银行还有其自身“特有”的困难。“邛崃的老百姓知道当地不少民企老板和个人在村镇银行入股,他们误认为这是‘私人银行’,怕哪天就跨了。他们对银行的信任度不够,当然也不会来存钱。”蔡国诚冷静地直面困难,“同时,我们银行也急需既懂经营又懂业务的专业人才。”目前,邛崃国民村镇银行包括蔡国诚在内只有13名员工。

尽管问题与困难就摆在面前,邛崃国民村镇银行3个多月来的运转依然十分平稳。截至3月底,银行存款金额为2340万元,贷款金额为1360万元。虽然与预期的“2008年全年存款金额达2亿元、贷款金额达1.38亿元”的经营目标有很大差距,但蔡国诚仍坚信村镇银行的前景是光明的:“我们将秉承‘阳光经营、创新服务、快乐成长’的经营理念,像银行的标志小蜜蜂一样勤劳、灵活、聪明、努力,真正实现‘村镇金融便利站’式的现代零售银行的目标。”

村镇银行行业发展前景篇4

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1.营业格局逐步扩展。

从调查来看,朔州村镇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和部分部门负责人都是从金融监管部门或其他金融机构聘请的资深人员,有一定金融工作管理经验且熟悉县域经济环境特点,同时采用发起行的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在立足区域的基础上,服务领域逐步向下扩展,服务领域向乡镇延伸。从2013年起,朔州村镇银行在乡镇开设了2家支行“,行+支行”经营格局正基本形成。

2.不断创新信贷产品。

随着对县域和农村市场的不断发展,朔州村镇银行深入调研,逐步推出了一系列适合三农、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发展的信贷产品,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多元化”的需求。近几年,蒙银村镇银行适时推出“工商通”信贷产品,通过工商企业联保的形式发放贷款。截至2014年12月,蒙银村镇银行共为山西华美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朔州市荷斯坦农牧有限公司、朔州市玉收农牧有限公司、朔州市义成绿化种苗有限公司等36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6609万元。太行村镇银行结合山阴县白色乳业和养殖园区的特点,开发了“园区贷”信贷产品,推出“龙头企业+园区+农户”三位一体、“龙头企业+园区”两位一体的批量担保模式,有效地支持了畜牧业养殖的发展。

3.贷审流程优势明显。

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较,村镇银行在贷款审批流程及速度上具有显著优势。从审批时间来看,只要手续齐全符合条件的单笔贷款申请,从前期调查到放款基本不超过1周时间。同时,对贷款到期的客户,经风险部门评定为经营情况良好,其贷款可直接续贷,无需归还,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贷款融资成本。

三、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村镇银行落实服务政策难度大。

一是村镇银行呈现“支大拒小”现象。村镇银行因其特殊的背景和条件便决定了其服务县域经济的定位,同时作为商业银行,其逐利的本性也与生俱来。调查中,我们发现,村镇银行得到的各种优惠及扶持政策非常有限,商业化经营与服务“三农”发展不能有效统一。在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背景下,大型企业资源有限,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大,村镇银行只好倾向于资产规模较大的优质客户。目前村镇银行,“小额、分散”的经营原则很难做到贯彻执行,具体表现为贷款额度高、贷款投向过分集中。二是村镇银行支农支小与风险难控制相矛盾。村镇银行既要进行商业化运作,又要开展涉农支小政策相关业务。但在当前县域经济环境下,涉农支小信贷业务风险较高,村镇银行如何在保证自身盈利发展的同时,又要能有效开展相关政策业务的运作成为了其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难题。

2.资金来源问题制约着村镇银行持续发展。

开业时间较短,客户资源有限,这是当前村镇银行面临的现实。在县域中民众对其缺乏信任,加之其知名度不高,开展的信贷业务、支付结算业务等金融服务功能比较滞后,企业及民众基本不将资金存入村镇银行。因此,村镇银行吸储能力有限,吸收各种存款的难度相当大,这就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2014年12月末,朔州村镇银行储蓄存款余额为6.9亿元,仅占全县域储蓄存款余额的6.5%;解决存款规模限制成为了村镇银行发展首要难题。

3.网络设备滞后阻碍了村镇银行业务的开展。

按人民银行规定:具备条件的村镇银行可以加入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和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可以申请加入支付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和征信管理系统。但是庞大的网络设备的研发费用及大量维护成本的投入,处在起步发展阶段村镇银行,实在难以独立承担。具体来说,当前村镇银行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网络问题:一是支付结算系统方面。村镇银行由于无法直接接入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银行卡业务无法开展,相关业务也只能通过发起行间接结算,在当前网络发达的背景下,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处于非常劣势,严重影响了村镇银行的吸储能力。二是征信系统方面。目前村镇银行还无法直接接入征信系统,企业和个人信用情况只能通过当地的人民银行进行核查,这样就降低了村镇银行贷款发放的效率,无形中增加了村镇银行的人力成本。三是反洗钱系统方面。由于村镇银行规模还较小、结算及账户管理等方面水平较低,缺乏在大额现金审批报备、大额交易报告、可疑交易报告等方面的网络监测能力,仍需加大改进力度。

4.经营风险阻碍和制约村镇银行业务的发展。

灵活快速的信贷机制促进了村镇银行贷款业务快速发展。同时,受资金、网络方面等客观因素制约,村镇业务快速扩张所带来的一系列金融风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为:一是业务经营单一,经营稳定性差。村镇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完全依靠存贷款利差产生,中间业务单一。二是村镇银行客户结构单一,信贷风险较大。村镇银行的业务范围均在县域辖区,贷款对象行业特征明显,行业的集中度较高,造成行业风险不能有效转移,严重影响村镇银行持续经营的稳定性。2014年12月末,朔州村镇银行个人贷款余额6.1亿元,占总贷款的62.4%,个体工商户贷款为主体;企业贷款余额3.67亿元,其投向主要集中为批发零售业,占比为52.32%。同时,朔州村镇银行不良贷款余额0.12亿元,不良率为1.23%,不良贷款主要为中小企业贷款。

四、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建议

1.建立市场定位机制,规范服务方向。

首先,监管部门建立健全市场定位机制。通过完善支农支小服务质量评价考核体系,对村镇银行“三农”和支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及投向进行明确规定,定位村镇银行把握服务县域经济,按照支农支小这个服务方向,促进服务“三农”与商业之间的可持续的发展平衡关系,立足县域经济发展现实,加大支农支小力度。其次,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在贷款的审批、流程操作、利率机制等几个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为本区域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农户提供多样便捷的金融服务。第三,利用发起银行现有成熟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技术与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村镇银行在县域地区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各项金融业务在县域经济迅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扩大资金来源,改善资金压力。

一是对村镇银行实行优惠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人民银行参照县域法人考核办法及当地信贷投放情况,给予村镇银行特别的支农支小再贷款的多种扶持政策,增加其资金来源,增强其信贷资金投放能力。二是放宽村镇银行在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资格,扩展其资金补充渠道。三是推动村镇银行利率进行市场化改革,扩大村镇银行的存款利率浮动范围,提高村镇银行市场竞争力。四是鼓励村镇银行探索可行的金融相关债券,建议村镇银行会同发起银行或发起人发行区域性债券,如集合债券或次级债券,拓宽村镇银行资金来源渠道,扩充村镇银行资本金。

3.加强网络设备建设,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一是多渠道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拓展村镇银行服务方式。以村镇银行总行为依托,探索在农村建立自助服务站、社区服务网点和金融服务流动站等特色服务渠道,有效解决村镇银行网点不足带来的弊端,尽最大能力为农村区域客户提供优质、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二是强化村镇银行与发起银行或同业之间相互合作,弥补村镇银行因网络技术落后产生的劣势,提升村镇银行金融服务水平。三是推进行内核心业务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与支付结算部门进行合作,加强村镇银行网络渠道建设,提高系统运行管理水平,提升村镇银行金融服务电子化水平,争取尽早具备和达到加入支付系统、征信管理系统和反洗钱监测系统的条件,早日享受接入网络先进系统的便捷服务。

村镇银行行业发展前景篇5

“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其标志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城镇不断的发展扩张。“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业人口不断转移,农业经济结构不断的调整,“三农”问题的侧重点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银行等金融机构是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城镇化背景下,面对农业经济的转型发展,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对于金融的需求更大,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更多新的要求。

 

1城镇化背景下金融服务对于“三农”的作用

 

1.1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以家庭为主的农业生产活动逐渐转变为土地集约模式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化发展驱使下,农业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对于资金的需求不断的增加,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不断地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和服务方式,提高对于农业经济的支持力度,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求。

 

1.2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城镇化的发展正推动者农村的各项建设。仅2015年中央财政就投入资金2万多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农村的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生活水平等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是,仅仅依靠有限的财政投入无法满足众多的建设发展需要,60%以上的农村发展项目由于缺少资金投入无法启动实施,加强金融服务迫在眉睫。

 

1.3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

 

解决农业、农村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农民问题。城镇化背景下,农业经济结构不断的调整,新的农业技术、农业项目层出不穷。但是,由于农民经济基础薄弱,资金有限,抗风险能力差,持续性投入不足,必须依靠金融机构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是解决农民资金困境。

 

2城镇化背景下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获得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渠道不畅通。与各种企业、大型项目相比,农业生产项目要想从银行获得贷款渠道依然不畅通。办理程序复杂、时间长、所需条件严格,很多农民不愿意到银行贷款。(2)金融服务方式落后。在农业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趋势下,银行现有的金融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3)信用评估制度不完善。由于针对农民的信用管理制度还不健全,银行无法通过信用档案对进行快速的评估,导致涉农金融服务手续冗杂。

 

3城镇化背景下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策略

 

3.1加强对涉农服务产品研发全面深化金融服务

 

城镇化背景下,全面深化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是做好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方面。各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信贷产品的研发,根据农村对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找准信贷管理制度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切合点,研发针对农村贷款精品业务,并以此为引擎,不断延伸营销链条,强化农村信贷市场,培埴潜在优质客户。

 

3.2借助国家倾斜政策扩大农村金融服务领域

 

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此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随着鼓励农业经济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政策的出台,农村对于金融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商业银行要主动抓住这些政策机遇,多渠道抢占农村市场份额。(1)要根据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金融服务政策,减少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体制障碍。(2)根据国家涉农政策加强重点领域投入。要明确市场重点,优中选优,重点投放产业政策导向明确、发展前景好、贷款收益高的农业项目,尽可能的降低市场风险。(3)要借助政策支持降低农业产业的融资成本。在农业经济集约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要积极争取国家各种财政补贴、优惠政策,进一步减免农业产业融资费用,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将国家的政策优势,转化为银行的发展优势。

 

3.3完善内控制度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提高风险防控水平,是确保银行健康运营,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保证。(1)进一步优化内控环境。加强外部和内部的稽核、监督组织,完善银行稽核负责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2)充分利用政府部门作为第三方担保机构,建立农村、农民、涉农企业信用档案,严格按信贷新规则要求进行评级授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强化贷后管理。(3)进一步完善基层经营权监督机制。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对于金融需求增加,但资金投入领域比较复杂,容易出现混乱。这就要在不断扩大银行授权的同时,也要坚持授权有限的原则,严格执行法人授权制度,根据各农业项目的资金需求状况,采用差别授权、转授权等制度,将经营行为放置在制度监管之内。

 

3.4通过互联网金融等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

 

村镇银行行业发展前景篇6

,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1月,银监会出台《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加快了村镇银行试点工作。10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到末,全国已有148家村镇银行开业,发放贷款50多亿元,其中支持农户和农民的贷款达60%以上。今年“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村镇银行发展呈现出美好的愿景。

湖南省自开展村镇银行试点以来,已组建村镇银行5家,较好地发挥了服务“三农”的作用。湘西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来积极争取村镇银行试点,得到了银监部门的批准。但在组建过程中遭遇中梗阻,目前还是一片空白。

二、发展村镇银行的瓶颈

(一)政策失灵:自下而上,本末倒置。按照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只能实行发起方式设立,且至少应有1家以上境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规定要求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这一规定,需要试点县市政府从最基层的县域开始向上逐级寻找主发起人。当前我国银行业实行一级法人制度,分支行对机构的设置缺乏审批权限。由于村镇银行的设置处于试点阶段,既没有规定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义务,也没有相应的数量规定,更没有自上而下的特别指定。这样,形成部分试点县市“申请报告无处送,高层领导无法见,村镇银行无法办”的难堪局面。

(二)主体失落:路径单一,一主难求。虽然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具备主发起人资格,但在欠发达地区,除农村信用社改制外,几乎没有地方性商业银行。泸溪县为组建村镇银行,成立了专班,明确专人,积极寻找主发起人,从起,先后与省内外10余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联系协调,开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条件,但都因经济总量小、地处偏远而被拒绝。一旦找不到主发起人,村镇银行便无法设立,致使这一惠农政策成为空中楼阁,试点县市十分失落。

(三)市场失准:低门槛,高杠杆。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村镇银行注册资金的门槛要求确实很低,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寻求一定的规模效应,一般村镇银行注册资金均在5000万元以上。加之主发起人难找,形成了“低门槛,高杠杆”现象,导致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市场准入难。

(四)布局失衡:抓大放小,弃乡进城。按照村镇银行试点初衷,本应在欠发达地区优先发展。据对全国已开业的148家村镇银行调查分析,除先期试点的六个省份外,一般机构都设在相对较发达的县市一级,乡镇村镇银行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呈现出“发达地区多、欠发达地区少,县城多、乡镇少”的不均衡格局。

(五)价值失离:嫌贫爱富,弃农逐工。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一些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或出资人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最大的追求目标,而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农业、农村经济作为高风险、低效益的弱势经济,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影响巨大。在农业政策性保险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受利益驱使,村镇银行在价值取向上偏离宗旨,追逐高利润、高回报的工业行业。

村镇银行行业发展前景篇7

关键词 :村镇银行 经营模式 多元化 地区差异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概述

(一)村镇银行产生的背景

自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资本变得十分稀少,直到2006 年12 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紧接着2007 年3 月1 日全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标志着我国村镇银行的正式诞生。其诞生的意义在于满足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成本高、收益小的服务需求,解决了农村贷款难的问题。村镇银行的建立与推广是这个时代的必然趋势。

(二)村镇银行的特点

村镇银行是一级法人机构,与银行分支结构有着明显的不同。村镇银行建立“门槛低”但监管严格,使村镇银行能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治理灵活。村镇银行主要服务于“三农”经济建设,而在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低下,所需求的金融产品相对简单,这使得村镇银行形成自身一大特点——治理灵活。鉴于这一特点村镇银行大可以按照不同的地区、不同公司乃至不同的人的特点来为其“量身定做”金融产品,而农村的贷款量少,大大降低了这样做的金融风险。这样做无异于在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强了银行运行的稳定,附带的还提高了在农民心中的信任度,可谓“一石三鸟”。由此村镇银行的灵活性决定了它能在发展过程中迅速的适应市场变化从而得到更好的进步。

2、经营对象与特点。村镇银行主要服务对象是那些文化水平相对欠缺、没有一技之长、生产要素欠缺、勉强或难以维持生计的农民和从事简单的个体经营、种植业、渔业等正在脱贫致富的农民,而将从事规模化的经营活动的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资源分流给农村信用合作社,这样在保证了农村资金问题解决的同时也避免了与其他银行的恶性竞争,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村镇银行的发展其本质与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相同的三个阶段。村镇银行要时刻牢记其建立的宗旨在发展的同时要扶持“三农”的经济发展,因此村镇银行的入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农民的生活问题。当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人们就会产生一种比较的心理,在众多的金融服务项目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此时的村镇银行正式迈进了第二阶段,此时应该将重点放在自己产品多元化的建设上,如此才能顺应市场的变化,在村镇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最后,银行将步入稳定发展阶段,而发展的过程中必将与其他金融机构形成竞争关系,必须因地而异,在稳定发展的同时,重点推出自己银行独有的特色服务,从而形成市场竞争力。

3、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由于村镇银行的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不统一,因而很难正确把握其市场定位及建行宗旨。村镇银行应该定位为“贷农贷小”的小型商业银行,其服务对象是农户、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

二、我国村镇银行的经营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状况

截至2011 年年底,全国242 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起设立78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726 家。到2009 年末已开业的148 家村镇银行中80%以上的主发起人为城商行、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等小型金融机构,而传统大型金融机构对设立村镇银行缺乏积极性,仅仅设立了9 家。总之,总体来说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趋势良好,但速度缓慢。

(二)我国村镇银行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信任度问题。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村镇,国有商业银行等传统银行在人们心中占据了难以逾越的地位,他们对村镇银行的看法往往是“小银行”“不入流”等。除此外,大多数村镇银行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不完善,使操作风险增大,加大了人们的不信任度。信任度的欠缺把村镇银行推到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

2、内部员工素养问题。村镇银行是一个低成本运营的金融机构,农村户数较多,管理发面也需要很多专业人才,但在偏僻地区如果不能给予专业人员较高的工资很难找到合适的人,这又让村镇银行陷入两难,一方面要维持低成本运营,另一方面又要进行专业化管理。长此以往必然因员工素养问题导致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难以控制的情况。以西峰瑞信村镇银行为例,截至2013 年该行8 个营业网点共有干部员工93 人,而其中有丰富金融工作经验的仅仅4 人,占总员工的4.3%。由此可见村镇银行的人才匮乏。

3、经营问题。村镇银行的注册资金需大于100 万元人民币,近年来大多村镇银行的注册资金都超过5000 万元,经济稍微好点的地区有1 亿到2 亿的。但相对传统银行来说村镇银行的资金比较匮乏,再加上在偏远的地区存款的增长速率缓慢。而村镇银行是否联网很大程度上也制约着村镇银行的发展,目前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并未联网,很大程度的依赖手工操作,这样不仅大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加大了操作风险的可能。

三、解决村镇银行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支持力度

村镇银行是为“三农”服务的,政府应该给予政策方面的优待,首先要加大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使人们了解村镇银行的各项服务,关注村镇银行的各项优惠政策,从而实现双赢;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优先考虑新增行政事业单位专户在村镇银行的开立;然后就是最大可能的给村镇银行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最后,引导村镇银行建立健全农户信贷档案,使其与农户建立良好互信关系,从低风险的信贷业务入手,逐步积累经验,稳步发展信贷业务。

(二)不断进行自我提升

要改变目前的现状,靠政府扶持是一方面,而自我的提升占据的比例往往更大。第一,银行的营业网点的布局要谨慎考虑,因为村镇银行是低成本运营金融机构,每一个网点的建立必将与传统农业银行形成竞争关系,而在这一关系中村镇银行并不占优势,网点的设立要瞄准传统银行的空白点,进行“补漏”操作,形成错位竞争优势。第二,结合自生灵活性的特点,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根据地区特色为其制作该地区所需要的产品设计,做有自己特色的银行发展。第三,借鉴和引用国有商业银行的先进网络设施,会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操作风险的发生。第四,加强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训和提升,不断引入具有责任心的高级管理人员,降低信用风险。

(三)加大不同地区经营模式的借鉴和学习

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也是一个经济发展有明显区域性的国家,村镇银行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发展都各有各的特点。

1、“以镇为主”——东部地区。由村镇银行分布可看出东部地区的村镇银行最多。在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一直都走在时代的前沿,因而东部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中西部来说较为发达,因此东部地区对资金的需求较大。因此要想在东部金融业分一杯羹,首先得具备一定的规模,最好在一亿以上,否则银行承受风险的能力不足以满足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贷款,这样的话即偏离了村镇银行建立的市场定位又损失了一大笔利润,这样下去规模不够的村镇银行必将失去竞争力,故而在东部的村镇银行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

在东部沿海地区自主创业的观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广,很多人都有不错的想法但缺少资金,所以村镇银行大可以着重发展创业贷款项目。因此东方地区村镇银行的重点应放在无抵押产品设计上,与此同时应该放宽对个体户和中小型企业的贷款条件,提高贷款发放的效率。扶持第一、二层农民的创业之路,拉动东部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在东部地区得以立足。

2、“以村为主”——中部地区。中部地区自古以来因自然条件优越,一直以农业发展为主,使得中国大部分农户都集中在中部地区,因此中部地区的村镇银行的发展宗旨是“以村为主”。中部地区的经济不及东部地区但农户的数量引起质变,虽然在每一位的成本上会有所减少但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时,这个资金的缺口也是相当可观的,因此中部地区的村镇银行也应该具备较为雄厚的资金后盾。

虽然中部地区正在蓬勃发展,但第一层农民明显较少,所以村镇银行的主要目标应该瞄准第二、三层农民,由于贷款金额较小,对于这种情况可实施联保贷款制度,这样一方面将自己的资金外放能够获利,另一方面无形中贯彻了村镇银行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创建宗旨,这才是真正的双赢。

3、“以乡为主”——西部地区。中国西部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即使如此,我们不得不面对我国对西部的开发进展缓慢,现在的西部仍处在待开发阶段,村镇银行的入驻无疑是西部地区的福音。

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因此村镇银行的发展必然要以“小且精”的主旨发展,西部的村镇银行主要的服务对象是第三层农民,在国家对西部的政策下要确保做好。另外由于人民稀少也可向中部地区一样采取多人联保贷款制度,在条件允许下可放宽农民的还款政策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还款周期采用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农户的需求。

四、我国村镇银行未来发展前景

(一)政策引导会不断凸显

近几年,我国不断的出台对村镇银行的扶持政策。人民银行与银监会于2008 年5 月联合印发《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该条款将村镇银行的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政策变得“书面化”“正式化”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大大的提高了运营效率;财政部于2009 年先后发布了《关于实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的通知》和《中央财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条令规定村镇银行在当年的经营达到银监局的要求同时贷款余额同上年有所增长,那么国家将给予一定的补助,这无疑加大了村镇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二)自身社会适应性将不断增强

村镇银行的建立宗旨是“贷农贷小”。在与传统银行间的竞争中村镇银行并不占优势,与其与传统银行恶性竞争,还不如瞄准传统银行的“盲点”发挥自身的特色,培养发展“低成本、易推广、能重复操作”的符合农村特色的金融项目。

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加大创新力度,为“三农”提供多样化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建设信息化管理,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加大自己的工作效率。在政策引导,政府推动下用灵活多变的创新信用模式为“三农”服务的同时,大力宣传自己的品牌,让人民了解自己,进而加大信任度,才能在以后发展中稳步行进。

参考文献

[1]柴瑞娟.村镇银行股权结构研究[J].法学杂志,2010,3(12).

[2]徐瑜青,周吉帅,刘冬.村镇银行问题调查与研究[J].农村经济,2009(4).

村镇银行行业发展前景篇8

二、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目前,村镇银行尚属于新生事物,发展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如下方面:

(—)极易偏离办行宗旨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本应以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为其根本宗旨。但是,由于村镇银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必然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农村经济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影响巨大.风险很高。村镇银行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可能会逐渐偏离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宗旨。

(二)资金来源不足村镇银行资金来源不足:—是资本金不足。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最低注册资本仅为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最低注册资本金仅为100万元人民币。因此,村镇银行的资本金较低。二是存款吸储能力有限。新设立的村镇银行。由于网点少、成本高、品牌认知程度低等问题,吸收存款的能力远不能与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

(三)贷款受到诸多限制且贷款风险控制难度大第一,村镇银行贷款业务受到如下三方面的限制:(1)资本限制:对同—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2)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仅限于当地。(3)村镇银行必须首先服务农业经济。在农业经济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不得向其他产业发放贷款。第二。贷款风险控制难度大。(1)贷款发放对象主要是当地农民。目前,农民主要以从事农业为主。该产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强,抵御灾害能力弱.很容易形成自然风险。(2)农产品生产和需求的信息不对称,很容易形成市场风脸。(3)很多农户认为村镇银行的贷款是国家对农民的一种扶助行为。借贷可以晚还甚至不还.容易形成道德风险。

(四)业务模式单一。服务不完善。导致盈利能力有限目前,村镇银行的业务局限在小额信用贷款、储蓄存款、质押贷款以及票据转贴现。由于村镇银行业务模式比较单一、业务经营范围较小。加上服务尚不完善,导致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有限。(五)村镇银行人才缺乏。导致自身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农村的经济环境与工资水平招不到合适的专业人才,经验不足及业务素质不高的从业人员存在着很大的操作风险。由于业务量较大.每笔业务金额较少,村镇银行的人力、物力又有限,贷款业务中的贷前调查、贷款审查、贷后跟踪管理等工作很不到位.容易出现信贷风险。I六)监管力量薄弱,金融监管难以到位村镇银行成立后.县级银监办面临复杂的监管形势。由于各地县级银监办普遍存在人员少、监管任务重的问题。对村镇银行的监管难以到位,难以取得好的效果。I七)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快总体来看.村镇银行发展比较缓慢。如果与小额贷款公司做—个比较的话。差异就更加明显。截至2011年6月末。全国已有小额贷款公司3366多家,比去年年底时增加了752家;贷款余额2875亿元.较去年年底时增长了近900亿元。无论从已设立机构数量,还是业务发展规模上看,后者发展速度都决于前者。

三、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对策

针对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一)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为使村镇银行更好地服务“三农”。有关部门应给予村镇银行必要的政策支持。一是人民银行应当积极研究办法,帮助村镇银行加速完善结算渠道。二是放松利率管制以及经营区域的限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状况、债务人可承受能力自主确立贷款利率,并允许其跨区经营.以提高盈利能力;三是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实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支持其发展壮大;四是建立农村存款保险制度.为村镇银行的资金安全提供切实保障;五是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

(二)多方开源。解决村镇银行的吸存问题要解决村镇银行的吸存问题,可以考虑以下三个途径:第一.对村镇银行发放国家政策性银行专项贷款或支农再贷款我国通常是以直接发放扶贫贷款的形式进行扶贫的。许多贫困户在得到扶贫贷款后。不是将其投入到扩大生产和脱贫致富中,而是用于维持生活所需。如果将直接发放给贫困户的国家政策性银行专项款或者支农再贷款转变为向村镇银行提供的贴息贷款,就可以缓解村镇银行后续资金不足的困难。同时.该措施还可以为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一举两得。第二。通过市场机制从邮政储蓄中拆借邮政储蓄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由于邮政储蓄贷款手续繁琐、期限单一.其在信贷方面的经营能力及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差。村镇银行可以通过支付较低的拆借利息,向邮政储蓄拆借资金。第三.鼓励村镇银行通过发行债券、票据等多种渠道融资村镇银行的宗旨就是调动社会闲散资金,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村镇银行的股东通常是资金充裕的企业或自然人,因此,村镇银行可以考虑债券、票据融资,拓宽其融资渠道。

(三)适当放宽对村镇银行贷款的限制.同时加强对贷款的风险控制为促进村镇银行的发展,银监部门应适当放宽村镇银行的存贷款比例限制.以及对其运用资本金发放贷款的定量控镧。支持其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尽壁发放贷款.以提高其盈利能力。为控制村镇银行的贷款风险。村镇银行要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内拉柳度、风险管理系统。尤其是要成立专业的资信评定机构,并建立一种科学高效的、简单的农村信用评估方法.使得相关人员易于掌握并高效决策。

(四)提高业务创新,创造多样化产品村镇银行应正视农村金融产品较少的问题,积极探索和发展农村金融产品。村镇银行还要不断地规范创新业务流程、缩短业务管理链条,积极探索并重点发展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小额贷款以及住房贷款等业务。以满足农村实际的金融需求。

(五)引进金融人才。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村镇银行的发展刚处于起步阶段。要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建设.就必须大量引进金融人才.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

(六)加强监督管理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如下三种方式,加强对村镇银行的监督管理:(1)在市场准入上严加控制。严格审查村镇银行的股东成分。(2)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指标体系,并按照体系内的各项监管指标,对村镇银行实施动态监管。(3)督促村镇银行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对偏离该市场定位的行为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村镇银行行业发展前景篇9

一、引言

农业银行是中国四大银行之一,2009年1月15日,农业银行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整体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更名为“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并在2010年完成“a+h”两地上市,正式成为大型上市银行。与其他国有银行相比,农业银行的特色主要在于其农村网点广泛遍布全国,由于历史定位,农业银行是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导者,也是未来农村金融深化的最大参与银行,在县域金融业务上具备绝对优势,中短期内难以被同业取代。近年来,农业银行紧抓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大信贷投放,积极探索运作模式,创建服务品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07至2009年,农业银行共投放农村城镇化县域法人贷款327.4亿元。而在未来三农贷款获得国家政策的鼓励,农业银行受惠于该类贷款增速将有望高于其他大行。

随着我国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农业银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业务发展路径。近来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宅基地换房、土地增减挂钩等新动向,地方政府通过实施撤村建居项目,既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又增加了耕地面积。在此背景下,农业银行分布各地农村的多家分行开展了增减挂钩和撤村建居项目等有关业务,为在新形势下金融支持新农村城镇化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城镇化建设的涵义和基本现状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是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得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是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据《2010年城市蓝皮书》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预计超过50%,进入城市社会。

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农民的居民化都需要大量资金的积累和投入,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由于分散、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业经济的低回报率,与商业性金融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矛盾,使得农村城镇化的建设面临着诸多资金困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供给总量不足,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效率偏低,金融支持结构单一以及农村金融机构不足。

根据有关研究分析表明,我国城镇化的建设方面存在若干金融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化建设中所需的资金来源渠道比较窄,筹集企业资金比较困难,根据有关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初始资金有74%是自由资本,来自商业银行贷款的比例几乎为o。而城镇化建设中筹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集体积累以及农户的自有资金。资金严重缺乏导致城镇化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建设十分的缓慢。

三、城镇化建设给农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作为长期服务于农村市场和农村经济的国有银行,农业银行的三大支农任务之一则是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为农村城镇化建设提供金融服务,城镇化建设将是农业银行未来发展业务的新领域。农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各项业务活动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的富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有县城2000多个,乡镇有3.4万个,在未来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今后每年有上千万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金融方面的信贷需求,从而给农业银行带来了发展机遇。

第一,城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给农业银行带来机遇。首先是房地产建设产生的贷款业务;其次,基础建设产生的信贷需求。这两方面的信贷需求都需要银行大量资金的支持,农业银行可以通过放贷为城镇化建设中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提供资金信贷,结果必然是双赢的。

第二,城镇化建设中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信贷支持。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乡镇企业,尤其是很多个体私营企业,对于发展生产、扩大经营的资金需求较大,也更为迫切,它们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信贷支持。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导向之下,越来越多的银行将重新回到农村,解决资金需求的矛盾。农业银行可以充分把握这些新的机遇,开拓其业务空间,把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需要。而且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建设,政府和有关部门将会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各方面吸取内外资金,作为根基在农村的农业银行则获得相对更多的机遇,这些资金将会成为农业银行的大量存款,为农业银行扩大规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三,城镇化建设中的生产生活对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给农业银行带来机遇。居民消费信贷需求将

直接为农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商机。加快农村城镇建设的进程,会为农村释放出潜在的消费能量,促进农村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根据有关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0.9%。同时,城镇化建设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以后,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和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减少自给消费,而提高商品消费的支出比例,对购置大宗生产、生活用品和精神方面的消费都产生巨大的需求。这个将带来相应的银行消费业务。随着城镇化的建设,农民由农村迁移到城镇,其生活习惯,消费意识都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金融服务需求明显增强。目前,在新农村规划的城镇地区,不但是存、贷款和结算业务量成倍增长,银行卡、网上银行、电子银行、个人理财、第三方存管的需求也非常旺盛。

认识城镇化建设对农业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应该正确认识到在新形势下,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进行,农业银行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挑战。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看,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各大银行加大其在农村的网点建设,包括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在支农政策的引导下,加大对农业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中国银行在2010年推出了在“三农”服务定制化产品“益农贷”,而建设银行则积极开设村镇银行、创新新农村建设贷款等十余个支农特色产品,据统计,截至2010年,建设银行村镇银行贷款余额达到13.43亿元,其中涉农贷款比例达到87.86%。加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一直都拥有农村的“黄金客户”,使得农业银行面临着激烈的业务竞争。如果农行不加强自身的经营策略,则有可能面临资金和客户流失的风险。第二,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深入,农业银行的贷款占比过高,若城镇的产业经济没有发展或者发展缓慢,则可能会加大农业银行的未来信贷风险成本,甚至会造成农业银行大量的政策性亏损。此外,如果有关行政政策干预和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缺失、还本付息意识差等原因造成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占比较高的话,则会使农业银行面临信用风险,经营陷入困境。

四、相关对策与建议

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以及县域工业化的趋势明显、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对农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农村金融服务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农民的重要纽带,而农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一部分,应注重加强其在服务理念、管理理念、经营机制、监管机制、政策支持体系等方面的提升,争取进一步满足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其金融服务的需求。

第一,农业银行应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农业银行应该加大创新的力度,及时开发适合农村城镇化建设需要的业务新品种。农业银行应加快推进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求有创新的金融产品的出现,能够解决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个人和乡镇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农业银行应该因地制宜开发、推出一批金融创新产品。应根据当地的“三农”金融需求,把握好创新的重点和突破口,积极开发多样化小额信贷产品,努力满足农民多元化信贷需求和企业信贷需求。

第二,农业银行应该防城镇化信贷风险。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信贷市场处于发展初期,既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又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城镇中小企业不计其数,其中相当一部分有可能在两三年内就会被淘汰。因此农业银行应该强化其信贷监管,从而确保农村城镇化贷款投向合理、风险可控。

第三,农业银行应该加大其业务和产品的营销和推广力度。农业银行应该根据小城镇建设信贷市场的特点和客户需求,加大宣传的力度,提升营销理念,为农业银行在同业市场的竞争中发展创造新的活力,有效拓展农村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信贷市场,把小城镇建设信贷业务延伸到居民建房零售业务以及小城镇建设用房开发等消费贷款等方面,满足市县级支行业务发展的需求。

第四,农业银行应该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为了提高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信贷业务的综合效益,有关业务部门应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客户的需求,为相关业务尤其是信贷业务的发展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为客户提供有关金融咨询和个人理财服务,满足农村客户多元化的投资理财方面的需求。

总之,在城镇化建设不断发展的今天,农业银行一方面应当转变观念,主动创新自己的产品,优化工作流程,提升银行的服务,不断拓展其业务空间。另一方面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强化商业银行意识,理性地思考、科学决策信贷,稳健经营和管理。唯其如此,才能有效地支持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才能有效地防范各种风险,实现互利多赢,在今后能得到更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云河.农村城镇:信贷支农新平台中国金融半月刊2003,(18)

[2]卢若夫,何山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劣势与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战略[di.西安金融2001,

(2)

[3]农行黄冈分行课题组欠发达地区农行加快发展的对策[d]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3,(8)

[4]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三峡分行课题组农村城镇化建设与农业银行业务发展探讨[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4,(4)

[5]王全达,王华龙,黄勇,万金农村城镇化发展与银行服务能力建设现代金融2010,(11)

村镇银行行业发展前景篇10

一、引言

农业银行是中国四大银行之一,2009年1月15日,农业银行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整体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更名为“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并在2010年完成“a+h”两地上市,正式成为大型上市银行。与其他国有银行相比,农业银行的特色主要在于其农村网点广泛遍布全国,由于历史定位,农业银行是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导者,也是未来农村金融深化的最大参与银行,在县域金融业务上具备绝对优势,中短期内难以被同业取代。近年来,农业银行紧抓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大信贷投放,积极探索运作模式,创建服务品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07至2009年,农业银行共投放农村城镇化县域法人贷款327.4亿元。而在未来三农贷款获得国家政策的鼓励,农业银行受惠于该类贷款增速将有望高于其他大行。

随着我国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农业银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业务发展路径。近来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宅基地换房、土地增减挂钩等新动向,地方政府通过实施撤村建居项目,既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又增加了耕地面积。在此背景下,农业银行分布各地农村的多家分行开展了增减挂钩和撤村建居项目等有关业务,为在新形势下金融支持新农村城镇化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城镇化建设的涵义和基本现状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是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得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是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据《2010年城市蓝皮书》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预计超过50%,进入城市社会。

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农民的居民化都需要大量资金的积累和投入,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由于分散、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业经济的低回报率,与商业性金融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矛盾,使得农村城镇化的建设面临着诸多资金困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供给总量不足,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效率偏低,金融支持结构单一以及农村金融机构不足。

根据有关研究分析表明,我国城镇化的建设方面存在若干金融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化建设中所需的资金来源渠道比较窄,筹集企业资金比较困难,根据有关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初始资金有74%是自由资本,来自商业银行贷款的比例几乎为o。而城镇化建设中筹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集体积累以及农户的自有资金。资金严重缺乏导致城镇化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建设十分的缓慢。

三、城镇化建设给农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作为长期服务于农村市场和农村经济的国有银行,农业银行的三大支农任务之一则是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为农村城镇化建设提供金融服务,城镇化建设将是农业银行未来发展业务的新领域。农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各项业务活动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的富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有县城2000多个,乡镇有3.4万个,在未来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今后每年有上千万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金融方面的信贷需求,从而给农业银行带来了发展机遇。

第一,城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给农业银行带来机遇。首先是房地产建设产生的贷款业务;其次,基础建设产生的信贷需求。这两方面的信贷需求都需要银行大量资金的支持,农业银行可以通过放贷为城镇化建设中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提供资金信贷,结果必然是双赢的。

第二,城镇化建设中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信贷支持。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乡镇企业,尤其是很多个体私营企业,对于发展生产、扩大经营的资金需求较大,也更为迫切,它们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信贷支持。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导向之下,越来越多的银行将重新回到农村,解决资金需求的矛盾。农业银行可以充分把握这些新的机遇,开拓其业务空间,把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需要。而且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建设,政府和有关部门将会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各方面吸取内外资金,作为根基在农村的农业银行则获得相对更多的机遇,这些资金将会成为农业银行的大量存款,为农业银行扩大规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三,城镇化建设中的生产生活对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给农业银行带来机遇。居民消费信贷需求将直接为农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商机。加快农村城镇建设的进程,会为农村释放出潜在的消费能量,促进农村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根据有关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0.9%。同时,城镇化建设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以后,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和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减少自给消费,而提高商品消费的支出比例,对购置大宗生产、生活用品和精神方面的消费都产生巨大的需求。这个将带来相应的银行消费业务。随着城镇化的建设,农民由农村迁移到城镇,其生活习惯,消费意识都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金融服务需求明显增强。目前,在新农村规划的城镇地区,不但是存、贷款和结算业务量成倍增长,银行卡、网上银行、电子银行、个人理财、第三方存管的需求也非常旺盛。

认识城镇化建设对农业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应该正确认识到在新形势下,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进行,农业银行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挑战。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看,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各大银行加大其在农村的网点建设,包括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在支农政策的引导下,加大对农业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中国银行在2010年推出了在“三农”服务定制化产品“益农贷”,而建设银行则积极开设村镇银行、创新新农村建设贷款等十余个支农特色产品,据统计,截至2010年,建设银行村镇银行贷款余额达到13.43亿元,其中涉农贷款比例达到87.86%。加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一直都拥有农村的“黄金客户”,使得农业银行面临着激烈的业务竞争。如果农行不加强自身的经营策略,则有可能面临资金和客户流失的风险。第二,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深入,农业银行的贷款占比过高,若城镇的产业经济没有发展或者发展缓慢,则可能会加大农业银行的未来信贷风险成本,甚至会造成农业银行大量的政策性亏损。此外,如果有关行政政策干预和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缺失、还本付息意识差等原因造成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占比较高的话,则会使农业银行面临信用风险,经营陷入困境。

四、相关对策与建议

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以及县域工业化的趋势明显、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对农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农村金融服务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农民的重要纽带,而农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一部分,应注重加强其在服务理念、管理理念、经营机制、监管机制、政策支持体系等方面的提升,争取进一步满足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其金融服务的需求。

第一,农业银行应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农业银行应该加大创新的力度,及时开发适合农村城镇化建设需要的业务新品种。农业银行应加快推进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求有创新的金融产品的出现,能够解决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个人和乡镇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农业银行应该因地制宜开发、推出一批金融创新产品。应根据当地的“三农”金融需求,把握好创新的重点和突破口,积极开发多样化小额信贷产品,努力满足农民多元化信贷需求和企业信贷需求。

第二,农业银行应该防城镇化信贷风险。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信贷市场处于发展初期,既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又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城镇中小企业不计其数,其中相当一部分有可能在两三年内就会被淘汰。因此农业银行应该强化其信贷监管,从而确保农村城镇化贷款投向合理、风险可控。

第三,农业银行应该加大其业务和产品的营销和推广力度。农业银行应该根据小城镇建设信贷市场的特点和客户需求,加大宣传的力度,提升营销理念,为农业银行在同业市场的竞争中发展创造新的活力,有效拓展农村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信贷市场,把小城镇建设信贷业务延伸到居民建房零售业务以及小城镇建设用房开发等消费贷款等方面,满足市县级支行业务发展的需求。

第四,农业银行应该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为了提高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信贷业务的综合效益,有关业务部门应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客户的需求,为相关业务尤其是信贷业务的发展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为客户提供有关金融咨询和个人理财服务,满足农村客户多元化的投资理财方面的需求。

总之,在城镇化建设不断发展的今天,农业银行一方面应当转变观念,主动创新自己的产品,优化工作流程,提升银行的服务,不断拓展其业务空间。另一方面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强化商业银行意识,理性地思考、科学决策信贷,稳健经营和管理。唯其如此,才能有效地支持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才能有效地防范各种风险,实现互利多赢,在今后能得到更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云河.农村城镇:信贷支农新平台中国金融半月刊2003,(18)

[2]卢若夫,何山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劣势与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战略[di.西安金融2001,(2)

[3]农行黄冈分行课题组欠发达地区农行加快发展的对策[d]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3,(8)

[4]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三峡分行课题组农村城镇化建设与农业银行业务发展探讨[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4,(4)

村镇银行行业发展前景篇11

当前,农村金融体系是我国整个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提高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构建新型的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势在必行。近年来,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试点到推进的发展历程。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截至2010年6月末,已经开业的村镇银行有214家,正在筹建的村镇银行有52家,但这与银监会的规划目标仍相差甚远,村镇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制约,既有内部因素的制约,也有外部因素的制约。其中,外部因素制约是阻碍村镇银行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外部因素

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外部因素是与内部因素相对而言的,它指的是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发展环境的制约。

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相关配套政策还没有完全到位。尽管银监会已陆续了村镇银行的行政许可及监管细则,但对村镇银行的财政支持力度和税收优惠政策等具体规定还没有完全出台,很多配套政策还没有完全到位。表现在:一是大多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执行的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比农村信用社的标准要高;二是村镇银行没有享受到税收政策的优惠待遇。根据我国银行业营业税率的征收情况,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率基本都是3.3%,而村镇银行和商业银行一样都是按照5%征收;三是再贷款利率没有享受优惠待遇。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再贷款利率一直以来都低于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表现了国家在政策方面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而村镇银行作为新兴的服务于农村、农民、农业的金融机构,却没有享受到和农村信用社同等的政策待遇,把村镇银行同商业银行同等对待,这对村镇银行的成长和发展非常不利。

银行监管部门的监管过度和不足。我国银行监管部门对村镇银行的监管模式采取的是“低门槛、严监管”,其中“低门槛”指的是国家对村镇银行的设立和业务的市场准入条件要求较低,这对于快速增加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覆盖面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严监管”指的是监管机构实行比较刚性的监管措施,这有利于村镇银行设立初期的规范化操作,避免出现失控现象,造成金融风险。但在实际操作中,又很难实现政府的政策意图,如村镇银行设立时的持股比例要求就不尽合理。这些问题充分表明,我国银行监管机构对村镇银行的监管还缺乏足够的经验,同时监管的力量还略显不足,监管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社会公信度比较欠缺,村镇银行的信用认可度较低。村镇银行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相比,在社会认可度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它的知名度和信誉度短期之内很难建立起来,直接结果就是刚刚成立的村镇银行很难吸纳到农民的个人存款,而想要贷款的农民却很多。通过分析,可以得到原因:一是村镇银行作为新生事物,开始建立的网点较少,农民不敢将钱存入;二是村镇银行没有国家背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和农村信用社都具有国有和集体背景,这些金融机构经营多年,深受农民信赖,让农民感到放心,而村镇银行却没有这样的背景。

地方政府定位不清,经常存在不当干预。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应该体现在:充分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民发展生产,积极促成和协调农村金融机构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不断提高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只有经济水平提高了,才能提高农民存贷款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区域内农民的资金需求和还款能力,这样既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促进村镇银行在广大农村地区的迅速发展。但是,实际操作中,一些设有村镇银行的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府对村镇银行的组建、管理和监管干预过多的问题,尤其是对村镇银行的放贷业务干预过深。

新型社会信用制度、信用体系的建设滞后。当前,我国农村信用制度、信用体系还是传统占据主要地位,很多农村尤其是比较落后的农村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些观念,很多农民认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都是国家开办的银行,小额贷款就相当于国家发放的扶贫款、赈灾款和救济款,这些贷款不贷白不贷、贷了也不用还了,国家的钱不用白不用,傻子才还。这样的信用观念直接导致了农民借贷不还,没有信用约束,因此,尽快建设新型农村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势在必行。

改善村镇银行发展外部环境的对策

为了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快速发展,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就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改善村镇银行外部发展环境。

加大政策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薄弱环节,要加快村镇银行的发展,不断拓展其生产空间,给予其足够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其健康快速发展。采取的具体措施有:一是适当地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实际发展状况、资金供求状况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地确立贷款利率;二是在一定年限内对村镇银行实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支持其发展初期不断壮大;三是央行要像支持农村信用社一样,支持村镇银行,给予其同等支农再贷款的优惠政策,以帮助村镇银行解决资金难题,扩充其资金实力;四是监管部门应出台促进村镇银行与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竞争和发展的有关政策,帮助村镇银行增强竞争力和发展活力。此外,还要建立一定的政策协商机制,针对村镇银行面临的发展难题和实际困难,协商统一给予其一定的政策支持和优惠待遇,帮助村镇银行尽快发展起来。

加强监管,完善政策,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加强村镇银行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查,要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和运营水平。政府应对申请开办村镇银行的个人或商业银行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银行监管部门加强对村镇银行的检查考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突出村镇银行的支农指标的考核。监管部门要对村镇银行的贷款对象和资金用途严格控制,保证村镇银行对农民的适当的贷款比例。要适度控制村镇银行的担保额度和担保行为,尤其要控制村镇银行与控股银行、重要关联人的相互关联授信。要适度控制流动性风险,要求村镇银行建立与控股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相互支持机制,保证控股银行在流动性方面对村镇银行的支持。要积极引导村镇银行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完善的内控和风险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村镇银行应对风险的抵御能力。

村镇银行行业发展前景篇12

一、引言

农业银行是中国四大银行之一,2009年1月15日,农业银行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整体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更名为“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并在2010年完成“A+H”两地上市,正式成为大型上市银行。与其他国有银行相比,农业银行的特色主要在于其农村网点广泛遍布全国,由于历史定位,农业银行是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导者,也是未来农村金融深化的最大参与银行,在县域金融业务上具备绝对优势,中短期内难以被同业取代。近年来,农业银行紧抓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大信贷投放,积极探索运作模式,创建服务品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07至2009年,农业银行共投放农村城镇化县域法人贷款327.4亿元。而在未来三农贷款获得国家政策的鼓励,农业银行受惠于该类贷款增速将有望高于其他大行。

随着我国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农业银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业务发展路径。近来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宅基地换房、土地增减挂钩等新动向,地方政府通过实施撤村建居项目,既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又增加了耕地面积。在此背景下,农业银行分布各地农村的多家分行开展了增减挂钩和撤村建居项目等有关业务,为在新形势下金融支持新农村城镇化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城镇化建设的涵义和基本现状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是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得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是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据《2010年城市蓝皮书》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预计超过50%,进入城市社会。

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农民的居民化都需要大量资金的积累和投入,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由于分散、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业经济的低回报率,与商业性金融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矛盾,使得农村城镇化的建设面临着诸多资金困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供给总量不足,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效率偏低,金融支持结构单一以及农村金融机构不足。

根据有关研究分析表明,我国城镇化的建设方面存在若干金融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化建设中所需的资金来源渠道比较窄,筹集企业资金比较困难,根据有关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初始资金有74%是自由资本,来自商业银行贷款的比例几乎为O。而城镇化建设中筹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集体积累以及农户的自有资金。资金严重缺乏导致城镇化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建设十分的缓慢。

三、城镇化建设给农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作为长期服务于农村市场和农村经济的国有银行,农业银行的三大支农任务之一则是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为农村城镇化建设提供金融服务,城镇化建设将是农业银行未来发展业务的新领域。农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各项业务活动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的富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有县城2000多个,乡镇有3.4万个,在未来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今后每年有上千万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金融方面的信贷需求,从而给农业银行带来了发展机遇。

第一,城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给农业银行带来机遇。首先是房地产建设产生的贷款业务;其次,基础建设产生的信贷需求。这两方面的信贷需求都需要银行大量资金的支持,农业银行可以通过放贷为城镇化建设中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提供资金信贷,结果必然是双赢的。

第二,城镇化建设中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信贷支持。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乡镇企业,尤其是很多个体私营企业,对于发展生产、扩大经营的资金需求较大,也更为迫切,它们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信贷支持。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导向之下,越来越多的银行将重新回到农村,解决资金需求的矛盾。农业银行可以充分把握这些新的机遇,开拓其业务空间,把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需要。而且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建设,政府和有关部门将会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各方面吸取内外资金,作为根基在农村的农业银行则获得相对更多的机遇,这些资金将会成为农业银行的大量存款,为农业银行扩大规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三,城镇化建设中的生产生活对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给农业银行带来机遇。居民消费信贷需求将直

[1] [2] [3] 

接为农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商机。加快农村城镇建设的进程,会为农村释放出潜在的消费能量,促进农村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同时,城镇化建设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以后,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和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减少自给消费,而提高商品消费的支出比例,对购置大宗生产、生活用品和精神方面的消费都产生巨大的需求。这个将带来相应的银行消费业务。随着城镇化的建设,农民由农村迁移到城镇,其生活习惯,消费意识都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金融服务需求明显增强。目前,在新农村规划的城镇地区,不但是存、贷款和结算业务量成倍增长,银行卡、网上银行、电子银行、个人理财、第三方存管的需求也非常旺盛。

认识城镇化建设对农业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应该正确认识到在新形势下,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进行,农业银行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挑战。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看,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各大银行加大其在农村的网点建设,包括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在支农政策的引导下,加大对农业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中国银行在年推出了在“三农”服务定制化产品“益农贷”,而建设银行则积极开设村镇银行、创新新农村建设贷款等十余个支农特色产品,据统计,截至年,建设银行村镇银行贷款余额达到.亿元,其中涉农贷款比例达到.%。加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一直都拥有农村的“黄金客户”,使得农业银行面临着激烈的业务竞争。如果农行不加强自身的经营策略,则有可能面临资金和客户流失的风险。第二,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深入,农业银行的贷款占比过高,若城镇的产业经济没有发展或者发展缓慢,则可能会加大农业银行的未来信贷风险成本,甚至会造成农业银行大量的政策性亏损。此外,如果有关行政政策干预和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缺失、还本付息意识差等原因造成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占比较高的话,则会使农业银行面临信用风险,经营陷入困境。

四、相关对策与建议

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以及县域工业化的趋势明显、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对农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农村金融服务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农民的重要纽带,而农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一部分,应注重加强其在服务理念、管理理念、经营机制、监管机制、政策支持体系等方面的提升,争取进一步满足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其金融服务的需求。

第一,农业银行应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农业银行应该加大创新的力度,及时开发适合农村城镇化建设需要的业务新品种。农业银行应加快推进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求有创新的金融产品的出现,能够解决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个人和乡镇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农业银行应该因地制宜开发、推出一批金融创新产品。应根据当地的“三农”金融需求,把握好创新的重点和突破口,积极开发多样化小额信贷产品,努力满足农民多元化信贷需求和企业信贷需求。

第二,农业银行应该防城镇化信贷风险。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信贷市场处于发展初期,既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又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城镇中小企业不计其数,其中相当一部分有可能在两三年内就会被淘汰。因此农业银行应该强化其信贷监管,从而确保农村城镇化贷款投向合理、风险可控。

友情链接